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7400

摘要

商业银行出现之后,就出现了风险。伴随银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发展,行业竞争更加激励,银行产业的风险更加繁杂。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开始增加,科技得到持续创新,银行产业的竞争更加激励,存贷利差持续减少,衍生金融工具开始普及,操作以及系统风险等逐渐变成银行风险分析的关键。即使在资本市场持续健全的现在,银行贷款还是市场融资的关键方式,信用风险还是银行风险防范的关键部分。

本文第一章叙述分析背景以及现实作用,国内外分析现实情况;第二章叙述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有关理论探究;第三章叙述国内此类信用风险出现的因素;第四章叙述国内此类信用风险预防方式;第五章叙述结论。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产生原因;防范对策

ABSTRACT

Since the commercial banks were born, the risks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th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market competition, the risks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Especially after 1980s, the bank risk management idea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 spreads gradually narrowing, cruel,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re widely used, operation risk, system risk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n bank risk. Even in the capital market is becoming more perfect today, bank loans are still the main means of market financing, credit risk is still the top priority of bank risk prevention.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reasons of credit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e fourth chapter is about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the fifth chapter part is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 Credit Risk; Risk Causes; Countermeasures

目录

1 绪论 (4)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4)

1.1.1选题背景 (4)

1.1.2选题意义 (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2.1国外研究现状 (5)

1.2.2国内研究现状 (5)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6)

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6)

2.1行业市场结构垄断性强,市场份额集中 (6)

2.2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呈上升趋势 (6)

2.3构建了基于 RAROC 的决策与评价机制 (7)

2.4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8)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8)

3.1商业银行客户的原因 (8)

3.1.1国有企业产权问题 (8)

3.1.2私有企业预期的原因 (8)

3.1.3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8)

3.2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9)

3.2.1商业银行结构体系问题 (9)

3.2.2信用评级的准确性有待加强 (9)

3.2.3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 (9)

3.3监管法制上的原因 (9)

3.3.1没有适当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私有企业所有权 (9)

3.3.2缺失信用评级的法律法规 (9)

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9)

4.1加强政府信用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9)

4.2规范全面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10)

4.3改进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 (10)

4.4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风险文化 (10)

4.5完善银行业监管体系 (10)

5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1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商业银行是国内经济进步和商品交易项目的结果。商业银行为公司的生产、发展、再生产以及各种贸易准备货币融资、金融产品和中介业务。其主要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商业银行通过长久的发展,逐渐转变成各个国家经济活动中的关键金融服务组织以及分配组织,是各个国家金融系统的关键构成部分。

伴随金融变革的执行以及对外开放,我国银行体系逐渐突破之前的系统,创建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银行以及工商银行的中国。之后,伴随银行业务的多样化以及一体化、专业银行逐渐减弱,商业银行也开始步入大众视野。伴随国内经济的进步,专业银行逐渐无法满足目前社会进步的需求。所以,四大国有银行逐渐转变成国有独资类型。所以,我国逐渐产生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重点的健全的银行系统,商业银行是主体,是政策性银行与其余金融组织共同出现。此处,商业银行覆盖与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全有紧密的关系。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就是目前商业银行的关键构成方面。商业银行持续进步给银行和国家带来明显的费按。所以,国内外分析组织和政府监管组织需要探究和管控此类风险。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对本身生存和扩展有关键的作用,此外影响国家经济的持续运作和平稳发展。

1.1.2选题意义

信用风险表示借款人无法按时归还贷款且导致借款人亏损的风险。伴随环境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科技的进步,和之前违约风险进行比较,信用风险的含义以及外延持续增加,当代信用风险涵盖交易对手违约以及对风险的放任。信用风险始终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非常关键的方面。最新协议非常关注市场风险以及执行风险,此类风险就是银行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所以,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对其后续平稳运作和综合金融体系的稳定进步有关键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目前比较关键的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维持平稳以及今后发展的重点,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在上述社会经济系统中信用关系以及风险就非常关键。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自由化潮流导致债务规模的增加和各类风险的出现。伴随资本行业的持续进步和银行业竞争的激烈,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评估以及管控就非常关键。

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进行比较,国内市场进步、金融产业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并不健全,在我国信用风险的探究主要是定性探究,即便对风险度量的科技理论也在持续创新和变革,例如数据挖掘科技以及混沌观点的使用,

我们希望可以全面的刻画出由于违约产生的亏损分布,降低以及预防信贷风险产生的显著亏损,但是我国金融组织和专家对基于计量经济学以及统计探究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分析大部分位于理论层面,在现实中缺少检验,使用并不多,上市企业缺少满足国内现实需要的,可全面监控本身情况以及相关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此外缺少衍生金融工具等风险转移的高效方式,上市企业违约数据库缺少,因此导致信用风险评估是缺少高效完善的参考要求,信用风险度量和管控技术明显落后。所以,怎样掌握国际领先的管理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科技方式,创建完善、高效符合我国上市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以及评估模型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强化国内在上市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时候,也可以为国内信用风险模型准备依据,其逐渐强化了我国信用系统的现实作用,创建全面的信用管理体制,创建以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Stiglitzand和weiss(2008)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信贷市场上的利率制度以及配给制度具备效果的时候,需要强化信用风险管理。Cosci(2008)在斯蒂格利茨、韦斯以及威廉姆森创建的信用风险模型的前提上创建有关借贷合约中信用风险的最优排查的整体理论模型,对此类风险进开展高效管理。

行业竟争更加激烈,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各类风险,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出现的根源,其他国家也开展了全面的分析。Stiglitz,weiss(2008)的分析指出,借款人最清楚自身所贷款项目全部信息的信用情况,其本身就会对贷款人隐藏重要的牵连本身利益的内容,进而导致借款人道德风险以及信贷逆向挑选,商业银行风险因此出现。

1.2.2国内研究现状

刘芳在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监管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此外对比信用风险模型以及国际银行,指出我国信用风险的监管趋势。

刘芳指出,信用风险主要是数据库相关问题、风险管理效果不显著、科技老旧、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所以,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改善,需要吸收领先的风险管理观点以及文化,创建健全的法人治理构造以及高效的监管体系,可高效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监管实力。张伟的“多银行贷款池组合风险分析”,对目前此类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情况开展探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现实情况以及《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信用风险科技、全球监管要求的差异开展探究。其指出信用业务程序就是此类管理的关键点,且全面贯彻到管理过程中,顾客信用评估、违约概率检测,风险预估以及预警和银行资产组合

探究都是其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必须如此才可以完成信用分析转移,完成对信用风险的精准量化以及评价,完成银行对资产信用风险的全面管控。

余学斌,李燕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讨论》中指出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采用之前的资料,且无法对此后偿债能力开展精准预估;指标以及权重的明确缺少合理性;缺少现金流量的预估;产业探究以及探讨不足。所以其指出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创建领先的风险管理理念、创建合适的信贷管理系统、使用金融衍生产品减少风险、强化信息监管等意见。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信用就是目前独特的保证,因为其是市场交易活动需要全面思考的部分,即便出现一次违约活动也会对债权人利益产生伤害,一般会影响此后签署合约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信用也就是为以后交易的全面完成准备担保。但是上述作用的激发需要依靠市场中各主体信用等级的信息公开。信用等级的确定,需要掌握契约方之前交易活动。

信用风险表示借款人或债权人所承担的债务人也许不担负自身金融责任的风险。其中其也表示任何方在出现财产转让交易的时候,某方不上交财产的风险。

其中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依旧是最大以及最关键的风险种类,所以,其也就变成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部分。

商业银行信贷种类众多、企业管理结构繁杂,也包含明显的外部性,因此需要利用政府管理,来对不同制度开展对比,如此才可以全面预防信用风险。

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来源已久,逐渐转变成目前大众普遍关注的部分。信用风险的主观评估依靠专家以及之前的财务比率得分,开始将当代资本市场理论当做前提,且领先的计算机科技以及统计探究可以促进当代信用风险度量的进步。伴随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进步,在我国理论界以及实业界都非常希望强化信用风险度量方式,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以便应对持续激烈的行业竞争。

2.1行业市场结构垄断性强,市场份额集中

在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始终维持领导者的位置。一直到年底,此行业规模庞大的银行资产负债比例高。即便目前市场份额降低,在我国金融行业中依旧具备关键的影响。资产以及负债的高浓度展现出我国银行业的明显垄断特点。在上述市场构造下,规模庞大的公司兴衰会受到信贷顾客、信用评级等有关产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假如银行风险控制水平下降,亏损概率增加,投资风险就无法被分散,相关政策可加快公司的整合,提升公司信用风险,进而影响金融行业的平稳。2.2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呈上升趋势

国内银行信贷资产评估品质出现提升,国内经济涨幅平稳提升。此类银行经

历数次剥离不良资产。伴随经济涨幅降低,房地产炒作激烈,增加了地区债务、

影子银行问题,乃至出现明显的“钱荒”问题;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降低。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不良

贷款

12300 5800 5000 4200 4200 5000 6000 8200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网站

依照表1我们就能知道,2007 年到 2014 年,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以及贷款率都摆脱了先降低后提高的 U 字形。2012 年到 2014 年,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剩余数值以及贷款率都持续提高。国内此类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贷款率都持续提高。依照我国银监会的资料表明,一直到2015年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剩余数值是12744亿元,和2014年底8426亿相比出现明显的提高;不良贷款率是1.67%,和2014年相比涨幅是0.42%。

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降低。上述改变基本是因为外部宏观经济进步,然而在相同时间,资金巨大的新贷款出现,我们也需要关注上述因素。新增贷款会造成存量贷款的持续增多,之后提高各类风险的出现概率。但是,从2011到2015贷款的全面处理并未开展,因此就造成持续增多的不良贷款在上述时期的影响逐渐展现,因此需要得到银行以及政府的重视。

2.3构建了基于 RAROC 的决策与评价机制

RAROC激励银行充足的掌握收益以及风险两者的关系,且自主辨别、方式,管控,且尽量减少上述风险。RAROC的重点理念就是统计风险调整收益以及资本,根据全成本以及银行风险的指标。预期亏损由准备金管控,意外损失由经济资本担负,最终利用合适的贷款定价来探寻收益和风险两者的均衡。RAROC产生我国商业银行的全新监管方式,其就是此类风险业务单部件或产品的划分凭证,且变成银行内部运作决策的关键凭证,开展绩效审查和评估。

图1: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与异常损失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网站

主要统计公式:RAROC =风险调整收益1/风险资本(经济资本)= 收入?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预期损失2/风险资本(经济资本3)。

2.4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现在,风险管理水平、我国银行出现明显的提升,然而依旧不能满足经济环境的变动,和高质量的外资银行依旧有明显的差异,在我国开始持续金融变革之后,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制度性原因产生的影响持续减弱,市场竞争促使各个银行加强风险量化监管。

公司之间繁杂的关系、公司之间的相互担保以及不健全的担保体制造成信用风险的提高。假如信用风险增加,最显著的展现就是不良资产的产生。怎样开展高效的审计、顾客信用评估、信用监管、审批;怎样高效地扶持以及开展信贷资产定价、资本分配和准备风险预警问题。就是我国银行创建以及执行内部评级法的重要选择,通过当代领先的风险计量科技以及计量模型,吸收其他国家银行的历史经验。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3.1商业银行客户的原因

3.1.1国有企业产权问题

对于我国银行业,其信贷服务的重点顾客就是国有公司。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坏账重点是由于国有公司无法归还贷款产生的。本质因素就是国有公司的产权是国家,大部分领导者并不会尽力去监管国有公司,因此其债权人损失率就会因此提高。

3.1.2私有企业预期的原因

民营公司身为银行信贷业务的关键构成方面,产权问题非常明显,但是私营企业主的违约率依旧很高。主要是由于国内并未创建维护私有财产的民法典。企业主害怕自身财产所有权无法保证,因此大部分业主想要寻求短期收益。所以,私人业主不关注自身的信用活动。此外,公司预期时间很短,也导致管理者寻求短期收入,进而导致“无信用”问题的出现。

3.1.3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在经济持续进步的现在,国内社会信用系统并不完善,信用良好和不好的人在人才市场上所得到的待遇并未出现明显差异,其在一定层面上不利于大众诚信观念的产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各类风险。

1风险调整收益:利用预期损失对分子的收益进行调整;

2预期损失:通过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敞口三个参数计算;

3经济资本:商业银行为了抵御非预期损失所需要的资本,通过内部模型计算出来的资本额;

3.2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3.2.1商业银行结构体系问题

由于大部分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依旧和行政区一样设置分支组织,由总行、省分行、市,分公司以及储蓄,繁杂的组织结构提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困难程度。

近期,伴随我国部分银行顺利吸收其他国家战略合作银行,例如在汇丰银行的科技和资金扶持下,交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逐渐被改变,使用国际领先的银行组织方式,但是全新系统的使用,也需要时间运作来完成预期的风险管控。

3.2.2信用评级的准确性有待加强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发展时间不长,进度慢。6C法是之前的信用评级模型,理论来源依旧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目前的信用评级方式。即便上述单纯的方式包含定性以及定量探究,上述模型轻视了对相关交易的思考,缺少管理资产质量的变动。

3.2.3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

我国银行信息化的第一时期就是以单机运作以及分散网络为典型。现在大部分国有银行位于数据汇集的第二时期,然而其风险管理系统依旧不健全。但是,部分具备高科技的银行逐渐进行“管理信息化”,因而风险管理系统得到全面的强化。

3.3监管法制上的原因

3.3.1没有适当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私有企业所有权

因为国内并未创建单独的民法典,私营企业主的所有权并未得到全面维护。所以,部分私营公司并未制定长久的规划,只寻求短时间利益,进而轻视了对自身信用的维护力度。

3.3.2缺失信用评级的法律法规

信用评级是目前风险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现在,标准比较原则使用在评级上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大致的方向,操作性不强。

缺少信用评级的法律条文会导致信用风险。法律条文具备强制实施功能,通过上述功能持续提升信用评级,可降低信用风险,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非常关键。

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4.1加强政府信用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全球金融业展现出全新的特点,也就是损失并非是单个风险产生的,其是由信用以及市场风险造成的。金融风险让大众开始重视市场以及信用风险的整体模型,和操作风险的量化。所以,信用风险得到大众的关注。为减少避

信用风险,和谐的政府信用环境和社会信用系统有紧密的关系。

营造合适的信用环境,使用高效的方式,对信贷人员确定信用风险管控标准,掌握信用工作职责以及调查标准,指出个人建议,不会受到外界原因的影响。

为了减少汇率变化对中美经济关系的负面作用,提升双方的协作效率,要全面从政府政策以及管理方针两部分进行改良。为中美经济关系的和谐创造稳定的宏观以及微观环境。

4.2规范全面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标准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是根据风险管理的意义、业务层次以及多种风险管理。在综合目标的前提上,在综合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风险喜好以及容忍度,且把其划分成中、微观等级。比如,依照风险偏好以及公差概念、明确可承受的银行信用风险以及利率定价目标顾客;从文化层面分析,风险监管文化的持续扩散,需要提升所有职员的自主性,让职员参加到风险管理活动中,让职员遵照公司文化理念。从风险管理结构分析,管理不能限制在后台监管功能上,也需要渗透到全部业务机构。渗透可以被划分成不同的部分:水平以及垂直。从横向层面分析,风险管理机构需要在各营业部设置风险管理窗口,且对窗口管理开展审查以及录用。纵向分析,风险管理机构要执行从上到下的纵向监管,直接审查以及招聘下级机构。

4.3改进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

首先是创建完善的内部风险评级控制系统。内部信用评级指出各机构需要全面奋斗,全面创建高效的组织结构,健全相关评级控制体制。其次是强化数据监管,促进信息数据库发展。数据管理是执行内部评级的关键部分,创建信息数据库繁杂的项目。银行需要开展数据筹集,进而创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体系,便于开展定量探究。

4.4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风险文化

银行业务重点就是业务以及风险。银行风险文化是重要的风险管理观点。其具备渗透性、连续性等特征。银行需要把银行风险文化添加到各机构以及职位,覆盖业务程序以及部分;把风险文化传播给每个职员,在思想层面,让所有职员自主产生参加理念。银行需要全面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开展风险管理以及内部管控,保证公司的长久平稳发展。

4.5完善银行业监管体系

在出现信用风险的时候,假定缺少政府管理的出现,我们需要全面预防,所依靠的重点包含市场约束机制度和银行自身内部控制体制。需要上述两种体制的原因就是之前所探究的信用风险防范时交易费用提高,需要利用法律来协助市场激发重要的资源配置功能。

现在,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依旧位于“部门银行”的条块划分管理时期,对市场、顾客以及风险管理明显不足,依照之前风险管理机构的现实管理职能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无法高效的处理风险,我们要在吸收其他国家的领先经验,在内部风险控制系统开展垂直管理制度,对压缩级管理过程完成扁平、短链管理体系。所以,为了全面激发市场约束制度在目前此类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中的影响,需要全面激发挥市场对银行信贷业务的监管功能。在现实中,银行信用监管重点就是股东以及存款人,然而因为信息的缺少,监管效果无法被全面激发出来。获得信息一般包含下面的部分:首先是政府开展的公开评估;其次是市场信用评级组织开展的评级。如此,市民就可以得到相关银行运营的直接资料,便于管理。

5 结论

信用风险现在依旧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延伸的现在,为激发经济发展,国内政府制定了自主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方针,年底之后,国内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持续提高,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基础,在信贷投放持续提高的时候,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开始持续增加。

商业银行运作不只影响本身生存以及进步,此外影响目前国民经济的合理发展以及长久进步。此类信用风险就是目前的关键形式,是银行破产的关键因素。明显的信用风险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进步,此外会影响国民经济长久稳定进步,乃至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国家都非常关注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所以,目前风险管理的现实效果,特别是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效果会影响我国经济的长久稳定进步,然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实力和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依旧有明显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周玮.杨兵兵.论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国际金融[J],2003

[2].李艳,陈德棉.郭平信用风险管理新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现代管理学

[J],(2003)

[3].胡栗源,冯祈善.邬江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分析与对策统计与决策

[J],(2006)

[4].刘堃.张静试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新金融[J],

(2008)

[5].徐若谦.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模型研究[J],(2008)

[6].钟洁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的探讨[J],(2009)

[7].催浩.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制度框架评析[J],(2009)

[8].郭伟.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2010

[9].茆福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现代金融[J],(2011)

[10].张卫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制度研究[J],2013

[11].邱介茗.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我国商业艮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J],(2014)

[12].程亚楠.X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研究[J],2015

[13].赵东旭.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研究[J],2016

[14].温德拉.蒙古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2016

[15].王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2016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概念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二)形成原因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三)信用风险的特征特点 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征: 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传染性,一个或少数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破产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 3、可控性,其风险可以通过控制降到最低; 4、周期性,信用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 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点: 1、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 2、风险的长期性。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 3、风险的破坏性。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 4、控制的艰巨性。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四)类型分类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论文关键词】风险对策金融环境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风险中存在的风险,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特点,将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防范措施提出了看法。 0引言 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由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一旦银行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会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因此,正确认识商业银行风险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金融环境和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可将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1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1.1信用风险 对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即银行的客户未能按提前签订的条件履行义务的可能性。由于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为主的企业,自商业银行产生以来,信用风险就是最为关注的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需要管理的风险也逐步增多,其信用风险依然是最大风险,据了解在剥离大量不良资产的前提下,2005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313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61%,其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高达10274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10.49%…。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水平和管理能力远低于资产的扩张(2005年商业银行资产较2004年增长18.6%)[21,使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有扩大隐患。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现状严重,具体表现为贷款结构失衡,不良资产数量巨大,贷款比重过高且投向集中,出现风险集中趋势;资产结构过于单一,以企业贷款为主,负债结构以存款为主,居民存款占比上升;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存短贷长现象严重等。其次,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依然存在许多误区,这表现在:(1)大量的“桌上放款人”仅仅以贷款审查流程是否合规,资料手续是否完备为审批标准.而忽略对借款人的实地调查;(2)过分迷信大客户,大项目,尤其是有政府背景的项目,忽略风险的动态变化,从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引发恶性循环。(3)片面理解发展化解风险的手段,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缓解和延缓风险。忽略贷款市场的有效需求而进行过度贷款投放和对客户的竞争,使贷款审查降低了信用标准,也使贷款风险管理人员对贷后实际管理能力下降,增大了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近几年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调整力度很大,中长期贷款占比不断增加,在改善了信贷资产结构的同时,也掩盖和延缓了风险暴露。在银行的信贷投入中多是大企业、大项目,这些企业大多是垄断性行业。目前盈利性及流动性都非常好。但有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这种盈利性是建立在高度垄断基础之上,一旦垄断被打破,盈利性将受到影响;2)这些企业本身尚未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和管理机制,国有企业的固疾仍然存在,在人世后受到的冲击较大; 3)由于这些企业目前效益很好,是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贷款条件优惠,基本上无担保,利率全下浮,贷款金额大,而且因为当期效益很好,使商业银行对其风险情况关注较差,存在麻痹心理。将进一步增加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不利于风险的分散。 商业银行的收益结构和业务扩张模式解决了信用风险在整个银行风险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是存贷利差f据2006年中期报告反映,某国有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比重高达92%),业务扩张模式主要是存贷款的急速膨胀。在加入WTO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案例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成功上市后,不良贷款处置主要通过动用自身拨备核销、批量打包转让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保全、现金清收等途径来实现。 2012年末,某国有银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简称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不良贷款债权。这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首次尝试。 一、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案例 B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主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注册资金1500万元。截至2004年6月末。B公司在A银行贷款余额1900万元,抵押物为天津市某区80套房产。2004年6月,B公司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同年9月,B公司总经理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强行羁押,公司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2005年6月,停止经营;2008年12月29日,B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2006年3月,A银行以B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为由,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A银行胜诉。在该案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曾擅自出售抵押房产,造成多名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拍卖处置抵押物困难重重,致使该案始终未能完成执行程序。截至2012年3月8日,B公司拖欠A银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利息1172.79万元。鉴于该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法律执行程序,A银行尝试通过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方式实现不良贷款的处置。 一是寻求新途径,制定债权转让方案。鉴于该笔不良贷款处置的难度、特点以及抵押物房产的各类瑕疵等情况。A银行开拓思路,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债权的新途径。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A总行《做好2012年度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2年初,A银行依法拟定了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某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方案。 二是探索新模式,严格执行总行批复。2012年4月28日,A银行就该笔不良贷款债权转让价格、受让方资格条件、交易保证金、交易价款支付方式、转让交易价款处置等事宜向A总行报送请示。2012年5月11日,A总行批准同意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对外公开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并规定了该笔债权挂牌交易价格及下浮幅度。 三是尝试新方式;公开透明债权转让程序。根据A总行批复要求。2012年6月7日,A 银行将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处置。在挂牌过程中,A银行按照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确定的审批程序和公示时间,对不良贷款债权信息、买受人受让条件以及相关重大事项等情况进行公开披露。按照A总行批复文件要求,以2012年6月8日该笔不良贷款本金、利息及产生的全部费用合计数为依据,第一次挂牌转让价格确定为3200万元,在无人竞买的情况下,先后依次20%、10%两次降价,挂牌价调整为2350万元,最终只有一家意向受让方进行受让登记。并交纳了挂牌价格30%的保证金。2012年7月26日,A银行与受让方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2012年10月31日,A银行向受让人交割与该案债权有关的贷款合同、抵押合同、抵押他项权证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并将债权转让事宜通知B公司。至此,A银行完成全部债权转让程序,B公司不良贷款本息合计3200万元,该行垫付的诉讼费、拍卖费、评估费、债权转让交易佣金、交易手续费、交易鉴证手续费共计46.48万元、律师费47万元。本息及可计量费用成本共计3293.48万元,债权最终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在归还全部贷款本金1900万元后,实际应收未收利息损失943.48万元。 四是反映新成果,及时报备债权转让事项。按照《天津银监局转发<关于商业银行向社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近年来,国内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发卡量激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卡欺诈案件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如何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风险,防止因信用卡欺诈而给持卡人、商业银行和整个社会带来危害,是发卡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机制。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 1、按照欺诈产生的行为主体分为持卡人本人欺诈、不法分子欺诈和商户欺诈。持卡人本人欺诈是指客户本人以不诚实的方式申请并获得信用卡,或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恶意透支拒不归还。不法分子欺诈是指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以虚假信息申办信用卡,或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盗用、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或持卡人信用卡上的资金。商户欺诈是指不法商户以虚假信息或虚构消费交易骗取银行资金,或与不法分子勾结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盗刷信用卡等行为。 2、按照风险产生的不同阶段分为申请阶段欺诈和用卡阶段欺诈。申请阶段欺诈是指不法分子在申请信用卡环节,通过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盗用、冒用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的行为。用卡阶段欺诈是指在信用卡核发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信用卡卡片或信用卡信息,非法使用或进行其他欺诈的行为。 3、按照风险产生的源头分为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内部欺诈是指来自发卡银行内部的欺诈案件,通常是银行内部员工(包括营销人员和各类业务人员等)非法违规操作或与不法分子串通,骗领信用卡或非法使用信用卡。外部欺诈主要指来自银行外部的各类通过信用卡或以信用卡为介质所进行的诈骗行为。信用卡欺诈的常见手法有提供虚假信息或窃取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获取持卡人卡片信息克隆或伪造信用卡、冒用他人卡片(包括被盗卡和邮寄未达卡)、电话欺诈、短信欺诈、网络欺诈以及通过ATM或其他自助设备实施欺诈等。 二、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成因 1、持卡人缺乏安全用卡意识。目前,虽然很多人持有银行卡或信用卡,但是却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并保证其安全。为图方便不设置或随意取消信用卡消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d12897825.html,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冯倩楠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管理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不仅关系到 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信用风险的概念进行清晰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最后就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相关性影响因素 一、引言 商业银行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的稳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包括两方面含义: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和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行业银行由于管、经营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的违约行为,如不能按时支付给储户利息和本金等。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过程中,由于借款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出现违约行为或其信用质量发生变化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中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信用风险。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原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既有客户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客户方面,根据商业银行信用贷款数据,由于国有企业比私营企业拥有更多资源,大部分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贷款借贷给国有企业,但是作为商业银行信贷大客户的国有企业,由于权责利不明晰,很大一部分企业缺乏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吴敬琏就曾指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仍不明晰,生产经营者的待遇与企业经营状况无多大关系,这使得生产经营者才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待遇与业绩脱钩也导致经营者很少关心企业信用,商业银行自身方面,目前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主要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相应机构,而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措施。虽然一些银行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但是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无成功经验。从目前商业银行出现的商业信贷风险数据来看,银行内部员工与信贷客户相互勾结,以隐瞒的方式骗取商业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究其原因,银行监管缺失,使得银行员工能游离于总行和分行制度控制之外,既能骗取贷款还能避免受到惩罚,给银行商业信贷带来风险,对银行经营造成影响。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 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 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 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诈骗;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4、章、证、押(压)的管理风险 章、证、押管理的风险主要是会计部门章、证、押(压)保管不善,未严格执行分工制约、交接登记等制度规定的手续,为内部人员所利用,办理非法的结算业务等引发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章、证、押(压)未进行有效的三分管,办理结算业务一手清;岗位责任制不落实;会计业务用公章与重要空白凭证、汇票专用章、压数机、密押器、汇票凭证保管、使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使用交接及相关检查登记制度未有效执行等。危害主要表现为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一旦作案得逞往往形成较大的资金损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凭证审核风险 凭证审核环节的风险包括收入凭证与支付凭证审核两大类,主要是由于对凭证要素审查不严,造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或者使犯罪分子诈骗成功,基于票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形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文章标题: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 案例一:某农村信用社信贷员__(化名)去催收__贷款,__不但不偿还贷款,而且还殴打信贷员__。 案例二:某农村信用社催收某机关干部的担保贷款,该干部纠集人殴打催收贷款的信贷员,还利用其权利停水,停电,中断网络使该信用社无法营业,该信用社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也对此案不了了之。 案例三:某不良青年纠集一群恶势力,阻扰某信用社正常营业,声称如果不贷款给他,就叫该信用社搞不下去,以后这个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也要“小心点”。迫于无赖和压力,该信用社最终也只好发放了这笔注定难以收回的贷款。 案例四:某人利用和某社信贷员的私人关系,从该社取得贷款,开始迫于情面还按时偿还部分利息,待该信贷员调走之后,再也没有偿还过本息。 案例五:为发展乡镇企业,当地政府要某信用社贷款给该企业用于生产,多年后该企业破产,其剩余资产用于社保和职工下岗补贴,根本没有剩余的资产用于偿还信用社贷款。 相信很多信用社都有很多类似以上的案例或其他的案例,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村信用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改变的现状,也暴露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明显特征:聚发性,扩散性,政治性。同时,农村信用社一直比较落后的经营方式导致信贷市场投放的净负效应,尤其是农村信用社金融科技装备落后,不能科学界定经营风险的度。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表现既有传统的没有利润,管理不善,亏损严重等,也表现为巨大的坏帐和无法支付的到期债务,前者表现为巨大的信用扩张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坏账,后者则表现为因坏帐而破坏了资产流动性严重不足,前者主要是过去农村信用社经营听命于政府,独立性差,是政府的钱袋子,是财政的出纳员。同时,农村信用社坏帐的产生也有其自身扩张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往往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制衡而过于膨胀,即使在有一定制度制衡的环境下也会采取“体外循环”“高息揽存”变相贷款等办法,违规操作。致使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进一步恶化,不良资产比例攀升。使农村信用社多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性经营风险和大量的现实性经营风险逐渐显现。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从经济体制上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粗放,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到金融机构中来,主要是转轨时期的体制性风险积聚,集体企业产权权能残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集体企业与乡镇企业产权的同质性等问题,使农村信用社与借贷企业的关系被扭曲,企业贷款风险转移给信用社承担,逐渐形成了潜在的、长期的经营风险。体制性风险形成的根源,在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协调的操作行为。近年来信用社之间引入也竞争机制,但自我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在经营中重发展轻管理,风险意识薄弱。农村信用社之间为了争抢客户,占领市场,降低贷款标准,风险控制退居次席,一些贷款的发放不是建立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而是建立在企业和行业一时的表面繁荣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泡沫经济等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着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风险,所以研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现有经营模式和业务范围,对现有风险模式进行分析,并就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深度挖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方法,为银行的风险管控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控制 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1.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含义 所谓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首先要明确商业银行,区别于中央银行等,是营利为目的的,经营多种金融产品和资金类别的组织机构。因为经营产品和服务范围较广,在其服务过程中承担较大的风险,因为经营风险的发生从而导致了银行损失,这一过程叫做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1.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征 1.2.1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风险的特性之一就是不确定,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而言,风险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隐蔽性,很难及时发现并根除。笔者通过对商业银行运营过程的研究发现,很大程度上,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多数是可避免的、人为原因造成的,但是,尽管可避免,但是很多时候银行对于市场情况等的忽视会导致难以发现隐藏在现有经营模式下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一方面,银行为了增加获利,会根据当前市场情况、消费者心理等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形式不断变化,银行自身很难准确判断市场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银行在激烈的竞

争中,要不断创新发展,但是一着不慎就有可能面临破产风险,这是难以承受的,且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力度不够,银行破产后何去何从也没有确切的说明,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但是对于商业银行却是潜在的威胁,很难及时意识到。 1.2.2经营风险具有集中性 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尽管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众多,即营利模式有多种选择。但是,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大背景下,其融资模式单一固定,而银行想要进一步营利就只有通过大量融资的途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结合的模式,导致了其风险集中,一旦发生泡沫经济等经济危机,银行必然无法进行调整。 1.2.3经营风险具有“三全”特性——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 无论是对于商业银行还是其他企业而言,风险的存在很难摆脱其经营过程,只要企业在运营其风险也就会一直伴随,这是风险的全过程性;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随时变动的汇率、黄金价格等,在时间上难以把控,这是风险的全时段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可能是来自金融市场的,也有可能是借贷人本身信用问题,亦或者是银行业务运作存在漏洞,这些都是风险,来自方方面面,体现了风险的全方位性。 1.2.4经营风险具有危害大,难控制的特点 对于金融类的风险而言,多数是很难控制的,只能是在一些国家政策策略上做文章,进行大方向上的调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由部分是有金融市场情况决定的,一旦遇到风险就有可能导致银行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情况的发生。同时,风险一旦发生还会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使得它们对其他金融也产生恐慌心理,带来连锁反应,加大风险涉及的领域 1.2.5经营风险具有产生社会影响的特点 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控体系不够完善,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的特殊性,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安全.增值等,同时近年来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金融等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增加,且我国现有的四大商业银行业务覆盖面广,银行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必将带来一系列不良社会影响甚至社会恐慌,国家稳定。

-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对策学士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目录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1) 1、信贷: (1) 2、风险: (1) 3、小微企业: (2) 二、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借贷产生风险的原因 (2) (一)、商业银行自身原因 (2) 1、相关内部机制不完善 (2) 2、危险意识不强 (2) 3、危机应对措施不全面 (2) (二)、小微企业原因 (2) 1、诚信缺失 (2) 2、经营方式不当 (2) 3、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不够 (3) (三)政府部门方面 (3) 1、立法不完善 (3) 2、监管不到位 (3) 三、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借贷产生风险的防范措施 (3) 1、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监管。 (3) 2、商业银行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系统 (4) 3、加强法律宣传,各方共同抵御风险 (4) 4、促进行业创新,与现代企业现状相结合 (4) 5、强化各方风险意识,力争减少损失 (4) 6、加强监管,调控处罚力度 (5) 四、结语 (5) 参考资料 (6) 致谢辞 (7)

摘要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依靠信贷来获取部分利润,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会不断增加对外贷款的数量和加大对外贷款的力度。他们借贷的对象主要包括:个人、事业单位、团体、小微企业、中大型企业等等,那么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个人借贷主要是采用信用卡的方式,当事人办理信用卡之前,银行会对当事人个人的收入情况以及信用情况进行一个评估,一般情况下,对个人的借贷风险较低。那么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或者中大型企业,他们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相关的资金运转,所以在面对危险时能够及时的防范和处理,所以给其借贷所产生的风险不大。那么对于一些微小企业,由于其本身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利润率不高,回报时间长等一系列的弊端,所以银行借款给它们之后,它们很难及时偿还,从而造成银行的一些损失。所以,本次研究,重点对商业银行给予中小企业贷款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并结合原因找出其相关对策,以此来降低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借贷风险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1、信贷: 狭义的信贷通常指银行的贷款业务,即银行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向借款单位或个人对资金使用价值的单方面过渡。本文所研究的信贷是指狭义信贷1。在本文中的定义是:银行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向小微企业资进行资金过渡的一个过程。 2、风险: 是指无法有效预料,并且可能产生极其严重后果或者产生较大损失的一种不确定行为。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信用风险,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而违约所形成损失的可能)二是市场风险,即市场的价格变化使头寸蒙受的损失,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三是操作风险,即因不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不规范的内部操作程序而形成的2。

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

主要内容 ?银行风险概述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等) ?全面风险管理 一般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案例分析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定义银行风险概念主要特征主要种类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定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风险是指未来的消极结果或损失的可能性。 ?两层含义:一是未来可能产生的;二是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三个要素:一般由风险因素、时间和结果三个要素构成。 银行风险概述 ?银行风险概念: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其损失或盈利能力下降的可能性。 ?银行风险特征 ?客观性: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客观上面临信息不对称性 ?隐蔽性:即期风险可能被借新还旧、收回再贷、以贷收息等方式掩盖,被行政干预或政府特权掩盖 ?扩散形:自身风险可能影响到储户和投资者,同时银行很大程度上创造信用、放大信用,数量倍数扩散。“ 房利美” 和“ 房地美” ?加速性:银行风险爆发,影响广,“ 马太效应” ?可控性:通过一定的事前识别、分析、可以预测和防范,尽量降低风险。同时,金融监管加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种类: 依据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和《巴塞尔辛资本协议》,分8大类。 ?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指借款人无法按协议偿还本息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存在银行资金的发放、投资或其他的风险敞口,反映在表内或表外。 目前我行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仍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表现形式是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 银行风险概述 ?风险种类: ?市场风险:因市场价格(主要指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是银行的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交易类业务中。 银行风险概述 ?银行风险种类: ?操作风险:由于银行内部存在不完善或有问题的程序、员工、信息技术及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目前主要体现在: ?执行外管政策的合规风险。“热钱”的流入问题及外管政策的执行。 ?资产管理业务的操作风险 ?营业及办公场所的强盗风险。网点的安防系统建设及管理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 信用风险管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对于防范和化解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意义深远,本文试图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相关问题,便于支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模式 作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竞争主体之一,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迅速,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坚实补充,有力促进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信用风险管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对于 防范和化解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意义深远。 一、信用风险累积及成因 1、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的现状 研究表明,以银行实际的风险资本配置为参考,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占银行总体风险暴露的60%,而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则仅各占20%。截至2007年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资产在5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11家。中小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2.45%。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严重威胁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以致整个银行业金融系统的繁荣稳定,因此信用风险防范对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而言,任重道远。 2、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的成因解析 在区域性金融市场上,中小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往往重业务拓展、轻风险 防范,信用风险问题较为突出。 (1)市场份额的恶性竞争,引致信贷资产质量下滑。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时,为抢占市场份额,在新增信贷资产中出现风险资产的可能性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体制的不断完善化、系统化,成熟银行机构倾向于精简潜在客户群,逐渐淘汰部分信用等级较弱的客户,这一部门客户转而寻求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利用中小银行急于拓展业务的偏好,于较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资信调查,信息不对称、了解时滞增加了信用风险。 (2)信贷资产集中度较高导致信用风险积聚。中小银行内部组织框架缺乏对贷款客户的统一协调授信和集中管理,将会造成对部分客户集中发放贷款,进而形成集中风险,特别是集中交叉贷款产生较大风险。主要表现为:①对统一客户的授信业务交叉,银行对同一借款人可能同时办有多种授信业务,分散到不同的基层部门,使得对同一客户的授信额度与其承受能力无法直观监测比较,信用膨胀风险积聚。②对同一客户的贷款机构交叉,银行的分支机构在争夺客户时争先向同一客户发放贷款,产生一个企业在同一银行多家分支机构都有贷款,事实上的交叉贷款无法真实有效地控制企业授信额 度,加重了信用风险累积的可能性。 (3)信贷资产向某些行业过度集中,盲目跟风投资,加剧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一旦产业周期变动,经济形势发生方向性调整,泡沫破灭,产业投资将受 到重创,银行贷款坏账率有急剧上升风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一、比较分析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异同点及应用时注意事项。(一)模型概述 1.信用监测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 1993年,KMV公司利用布莱克—斯科尔斯-莫顿模型(BSM Model)提出了著名的信用监测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并经Longstaff和Schwarz (1995)、Dsa(1995)和Zhou(1997)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已基本成熟并成为当今世界最为著名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一。 由于该模型是在BSM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有满足BSM模型的基本假设,即公司股票价格是个随机过程、允许卖空、没有交易费用和税收、证券可分性、不存在套利机会、证券交易的连续性、无风险利率在借款人还清债务前保持不变。KMV模型认为上市公司持有的资产分布及其资本结构特征决定了借款人的信用质量特征,并且借款人资本结构只有所有者权益、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和可转化的优先股。当借款人资产价值小于违约点就可能违约,并认为违约点在数量上是短期债务与半倍的长期债务之和。由于假设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服从布朗运动,并且借款人资产收益服从正态分布,这样可以应用到期权理论求出预期违约率,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所获得的收益与卖出一份借款人企业资产的看跌期权是同构的,因而还可以计算贷款的价差。显然,该模型是用解析式来计算违约率的,它不像信用度量术和死亡模型是用统计的方法得出来的。 该模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拥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即现代公司理财和期权理论的“结构性模型”;它采用的主要是股票市场的数据,因此,数据和结果更新很快,具有前瞻性;由于该模型将股权视为企业资产的看涨期权,所以它可以用于任何公开招股公司。然而,该模型也存在缺点:假设比较苛刻,尤其是资产收益分布实际上存在“肥尾”(fat-tailedness)现象,并不满足正态分布假设;对于非上市公司,不得不采用历史财务数据,数据的时效性大打折扣;没有根据借款人信用品质、担保情况、可转换性等区分长期债券;它是违约式(Default-Mode, DM)模型,对企业的杠杆比率捕捉钝化,具有静态性;不能处理非线性产品,如期权、外币掉期。 2.信用度量术(CreditMetrics) 1997年,J.P.摩根联合当时世界一流银行和KMV公司共同开发出信用度量术(CreditMetrics),采用二阶段法度量信用风险,此后,A. Nyfeler(2000)、Lawrece R. Forest和Kpmecpeat Marwick(2000),David Jones和John Mingo (2001)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和拓展,现已基本成熟并成为当今世界最为著名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一。 该模型计算起来比较复杂,也有很多假设:债券未来市场价值和风险完全由其远期利率分布曲线决定(相同信用等级的远期利率分布曲线是相同的),在模型中,唯一的变量是信用等级;信用等级是离散的,在同一级别的债券具有相同的迁移矩阵和违约率,迁移概率遵循马尔可夫过程(Markov Process),同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文章标题: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示 案例一:某农村信用社信贷员__(化名)去催收__贷款,__不但不偿还贷款,并且还殴打信贷员__。 案例二:某农村信用社催收某机关干部的担保贷款,该干部纠集人殴打催收贷款的信贷员,还利用其权利停水,停电,中断网络使该信用社无法营业, 该信用社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也对此案不了了之。 案例三:某不良青年纠集一群恶势力,阻扰某信用社正常营业,声称假如不贷款给他,就叫该信用社搞不下去,以后这个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也要“小心点”。迫于无赖和压力,该信用社最终也只好发放了这笔注定难以收回的贷款。 案例四:某人利用和某社信贷员的私人关系,从该社取得贷款,开始迫于情面还按时偿还部分利息,待该信贷员调走之后,再也没有偿还过本息。 案例五:为进展乡镇公司,当地政府要某信用社贷款给该公司用于生产,多年后该公司破产,其剩余资产用于社保和职工下岗补助,根本没有剩余的资产用于偿还信用社贷款。 相信很多信用社都有很多类似以上的案例或其他的案例,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村信用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改变的现状,也表露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明显特征:聚发性,扩散性,政治性。同时,农村信用社一直比较落后的经营方式导致信贷市场投放的净负效应,尤其是农村信用社金融科技装备落后,不能科学界定经营风险的度。日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表示既有传统的没有利润,治理不善,亏损严峻等,也表示为巨大的坏帐和无法支付的到期债务,前者表示为巨大的信用扩张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坏账,后者则表示为因坏帐而破坏了资产流动性严峻不足,前者主要是过去农村信用社经营听命于政府,独立性差,是政府的钱袋子,是财政的出纳员。同时,农村信用社坏帐的产生也有其自身扩张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往往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制衡而过于膨胀,即使在有必定制度制衡的环境下也会采取“体外循环”“高息揽存”变相贷款等办法,违规操作。致使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进一步恶化,不良资产比例攀升。使农村信用社多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性经营风险和大量的现实性经营风险逐渐显现。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从经济体制上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粗放,公司融资方式单一,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到金融机构中来,主要是转轨时期的体制性风险积聚,集体公司产权权能残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负责不对等,集体公司与乡镇公司产权的同质性等问题,使农村信用社与借贷公司的关系被扭曲,公司贷款风险转移给信用社负责,逐渐形成了潜在的、长期的经营风险。体制性风险形成的根源,在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协调的操作行为。近年来信用社之间引入也竞争机制,但自我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成立起来,导致在经营中重进展轻治理,风险意识薄弱。农村信用社之间为了争抢客户,占据市场,降低贷款标准,风险操纵退居次席,一些贷款的发放不是成立在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而是成立在公司和行业一时的表面繁荣上,一旦公司盲目扩张时,个别农村信用社不能对公司经营的持续性和行业前景作出正确判定,出现风险则全部由农村信用社负责。 (二)从经营机制上分析。趋利性因素使农村信用社一度放弃稳健经营原则,在农村信用社多年经营中长期形成的争市场份额、粗放经营的业务指导思想上的原因;也有机制不活、僵化的原因;也有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松驰、制度不健全、信贷人员本质不高、社会信用法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