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及能源与动力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必要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生产与科研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自动化和经营管理、实验研究与开发、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领域经过5年左右的锤炼,绝大部分能达到工程师水平,优秀的能成为技术骨干或技术主管。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具备科学、技术、职业、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人文、社会与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文献检索和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

专业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念知识,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熟悉工程热物理及热能动力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能源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掌握热力发动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烧与排放控制、电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相近专业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要求。

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相关发展方向和国家发展战略;具备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掌握解决能源与动力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手段,具备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应用、维护、管理等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设计、开发能力,并具备一定创新意识。

具备运用所学理论、技术和方法,从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运营管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和方案。

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技术沟通、交流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并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道德与人文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具有全球视野和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意识;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体现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较高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具有理性的继承和批判精神。

专业素质: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针对工程问题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具备对个人和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具有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的进取精神;具有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直的道德准则;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风斗精神。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1 掌握一定的通用和专门技术知识,具备一定的知识推理能力

1.1 基础科学知识

1.1.1 数学基础

1.1.2 自然科学基础

1.1.3 人文科学等

1.2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1.2.1形体设计原理与方法

1.2.2 机构运动与动力设计原理与方法

1.2.3 结构与强度设计原理与方法

1.2.4精度设计原理与方法

1.2.5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1.3 机械制造工程与技术知识

1.3.1 材料科学基础

1.3.2 机械制造技术

1.3.3 现代制造技术

1.4 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

1.4.1 机械电子学

1.4.2 控制理论

1.4.3 传动与控制技术

1.5 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

1.5.1 计算机技术基础

1.5.2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过程、制造及参数开发 1.6 热流体知识

1.6.1 热力学

1.6.2 流体力学

1.6.3 传热学

1.7 系统检测与质量管理

1.7.1 检测技术及精度检测方法

1.7.2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1.7.3 过程控制方法及基本工具

1.8 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1.8.1 国家通用标准

1.8.2 行业专业标准

1.8.3 相关工程标准

2 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发现并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2.1 参与工程问题建模、分析及解决

2.1.1 问题认识与系统表述

评估数据和问题特征

对比异常与正常数据,进行问题分类与归因

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制定解决方案

2.1.2 参与建立模型

应用假设简化复杂的系统和环境

根据问题的主要方面创建模型

初步模拟并完善模型

2.1.3 协助判断和定性分析

估计量级、范围、趋势

应用实验验证一致性或找出误差(范围、单位等) 分析实验结果并做出定性分析与判断

2.1.4参与带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提取不完整和不清晰的信息

应用概率统计分析模型

工程风险效益分析

讨论分析与决策

安排裕量和储备

2.1.5 解决方法和建议

综合和评估问题解决方案

分析解决方案的关键结果和测试数据

分析并调整结果中的偏差

形成总结性建议并提出问题解决注意事项

评估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

2.2 实验技能

2.2.1 查阅相关资料

2.2.2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预测

2.2.3 实验探索

2.2.4 实验结果分析与验证

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实验结果预测与

实际效果对比、误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2.3 产品改进

2.3.1 市场、用户需求变化及最新技术发展情况2.3.2 参与产品改进方案设计

待改进问题定位、提出多种改进方法

改进方法评估、确定改进方案、细化改进方案 2.3.3 参与制定实施计划

任务组织、人力资源调配、时间进度安排、

财务预算等

2.3.4参与实施并总结学习

了解任务目标和内容、项目实施

项目总结、参考学习

2.4 创新与产品设计开发

2.4.1 创新思想

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方法及工具 2.4.2 参与新产品设计方案制定

新产品定位、设计方案比较

设计方案评估、确定设计方案

2.4.3 参与制定实施计划

任务组织、人力资源调配、时间进度安

排财务预算等

2.4.4参与实施

了解任务目标和内容、硬、软件实施过

程测试验证、取得证书、实施过程管理

2.4.5 评价实施结果

2.4.6自省个人的知识、技能、态度

2.4.7总结、学习、提高

3 了解工程和工程管理思想,积极参与项目和工程的管理 3.1 工程思想、工程标准及相关法律意识

3.1.1 建立工程质量、环境安全思想

3.1.2 熟悉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

3.1.3 培养相关法律意识

3.2 项目及工程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3.2.1 管理计划与预算

制定计划大纲、财务预算

3.2.2 任务组织

3.2.3 项目团队管理

团队讨论、团队协作、处理团队冲突

3.2.4 设备管理

设备的定期保养、维修以及及时更新等

3.3 危机应对及突发事件处理

3.3.1 项目质量标准与作业程序跟踪

3.3.2 危机应对预案

3.3.3 危机应对

3.3.4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3.4项目进度控制与评估

3.4.1 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3.4.2 项目工作协调

3.4.3 项目评估及改进

4具备健全人格,能利用专业表达工具,主动有效地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与交流 4.1 技术语言的使用

4.1.1 技术图纸

4.1.2 电子和多媒体

4.1.3 图表

4.1.4 实用写作

4.1.5 口头表达

4.1.5 专业外语

4.2 工程文件编纂

4.2.1 可行性分析报告

4.2.2 项目任务书

4.2.3 投标书、招标书

4.2.4 技术报告

4.2.5 验收报告

4.2.6项目合同

4.3 人际交往能力

4.3.1 自察、自省、自控

4.3.2 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

4.3.3 沟通技巧

4.4 环境适应能力

4.4.1 人际关系协调

4.4.2 工作环境适应

4.5 团队合作

4.5.1 高效团队组建

4.5.2 团队工作运行

4.5.3 团队成长

4.5.4领导能力

4.5.5 技术协作

4.6 新技术跟踪能力

4.6.1 收集、分析最新技术

4.6.2 判断、归纳

4.6.3 选择和吸收

4.6.4 国际化视野

5 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积极主动地参与承担社会责任 5.1 职业道德

5.1.1 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5.1.2 环境法规

5.1.4 职业行为准则

5.2 职业素养

5.2.1 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

5.2.2 批判性思维

5.2.3 创造性思维

5.2.4时间和资源管理

5.2.5 系统思维

5.2.6 职业规划

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

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

制定、实施职业发展规划

5.3 社会责任

5.3.1 责任意识

5.3.2 社会事务责任

5.3.3 工程师的角色

6 了解企业和企业管理,具有创业意识,明确个人、企业、社会三者关系 6.1 企业管理

6.1.1 企业文化

6.1.2 企业运行

企业目标、企业策略、企业管理模式、财务

及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操作、设备更新等

6.2技术创业

6.2.1创业学

6.2.2 创业规划

6.2.3 创业融资

6.3工程界与社会关系

6.3.1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

6.3.2 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

6.3.3 商业环境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

西南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78年。本专业以“厚基础、强专业、重实践、善沟通、求创新”为基本思路,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1、 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 专业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内燃机原理。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主要实践

教学

基本要求

军事技能

训练

完成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及综合训练

生产实习观察和学习各种加工方法;学习各种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和物流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了解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了解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组织管理方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专业相关代表性产品的设计,培养综合设计能力。 毕业实习以团队项目的形式,综合培养学生的设计、制造、分析等工程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工程项目,完成指定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分析仿真等综合工程训练,掌握相关的工程方法,掌握相关的工程软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七、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课程体系学分要求

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政治类14.0

49.0军事类3.0

通识教育类16.0

外语类 12.0

体育类 4.0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 计算机类 6.0

95.0数学类17.0

物理类10.0

学科基础课 32.0

专业基础课30.0

专业(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专业方向)课程 18.0

23.0专业实验、实践 5.0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16.0

18.0课外创新实践 2.0

合计185.0

八、课程设置细化表

计划组课程组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性质学分实践学

开课学年学期

通 识

与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31学分

9990006 军

事技能训练 必

1.00.0

武装部

1

3 7047250 军

事理论 必

2.0 1.0

武装部

1

1 700106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

3.0 1.0

政治

2

2 704792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Ⅰ

必 3.0 1.0 政治 3 1 70479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Ⅱ

必 3.0 1.0 政治 3 2 700114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

3.0 1.0

政治

1

2 9010110 体育Ⅰ 必

1.00.0

体育

1

1 9010120 体育Ⅱ 必

1.00.0

体育

1

2 9010130 体育Ⅲ 必

1.00.0

体育

2

1 9010130 体育Ⅳ 必

1.00.0

体育

2

2 0872008 通用学术英语 必

2.00.0

外语

2

1 8010210 英语Ⅰ 必

4.00.0

外语

1

1 8010220 英语Ⅱ 必

4.00.0

外语

1

2

700106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

2.00.0

政治

1

1 通识教育类课程要求修读16学分,具体修读规定详见相应年级《西南交通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手册》

英 语 类 限 选 课

2学分 0871111 高级英语B 限

2.00.0

外语

2

2 087111

3 英语口语-交际与文化 限

2.00.0

外语

2

2 0871114 英语口语-思辨与学术 限

2.00.0

外语

2

2 0871112 职场英语 限

2.00.0

外语

2

2

学 科

与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95学分

0281001 CAD原理及应用 必

2.0 1.0

机械

2

2 6322100 材料力学B 必

4.00.0

力学

2

2 0152640 测试技术基础(全英文) 必

3.0 1.0

机械

3

2 2049680 传热学D 必

4.0 1.0

机械

2

1 320050

2 大学计算机基础A 必

3.0 1.5

软院

1

1 6111010 大学物理AⅠ 必

4.00.0

物理

1

2 6111020 大学物理AⅡ 必

4.00.0

物理

2

1 6111110 大学物理实验Ⅰ 必

1.0 1.0

物理

1

2 6111120 大学物理实验Ⅱ 必

1.0 1.0

物理

2

1 3046104 电工技术A 必

4.0 1.0

电气

2

1 0271043 电工实验与电子工艺实习 必

0.50.0

电气

2

3 0371067 电子技术A 必

4.0 1.0

电气

2

2 127100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必

3.00.0

数学

1

2 6011310 高等数学BⅠ 必

5.00.0

数学

1

1 6011320 高等数学BⅡ 必

5.00.0

数学

1

2 1043380 工程材料 必

2.00.0

材料

2

1 0171005 工程概论 必

2.0 1.0

机械

1

1 6230340 工程化学 必

3.0 1.0

生命

1

1 2022000 工程热力学 必

4.00.0

机械

2

1 9990218 工程训练基础A 必

1.0 1.0

工业

1

2 0271060 机械工程制图Ⅰ 必

2.00.0

机械

1

1 0271037 机械工程制图Ⅱ 必

3.00.0

机械

1

2 9990487 机械工程制图综合实践 必

1.50.0

机械

1

3 999004

4 机械课程设计 必

1.00.0

机械

2

3

2021200 机械设计基础 必

4.00.0

机械

2

2 1571002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A 必

3.0 1.0

软院

1

2 2023600 控制工程基础A 必

3.00.0

机械

3

2 6321800 理论力学B 必

4.00.0

力学

2

1 6341520 流体力学 必

4.0 1.0

力学

2

2 0271039 微机原理与应用 必

2.0 1.0

机械

3

1 6010400 线性代数A 必

4.00.0

数学

1

1 0271040 制造技术A 必

4.00.0

机械

3

1

专 业 ( 专 业 方 向 ) 课 程

18学分

2050960 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必

2.00.0

机械

4

1 0273099 内燃机排放控制 必

2.00.0

机械

4

1 0273098 内燃机设计 必

2.00.0

机械

3

2 027302

3 内燃机原理 必

4.00.0

机械

3

1 0273027 内燃机振动与噪声控制 必

2.00.0

机械

4

1 0281043 内燃机制造工艺 必

2.00.0

机械

4

1 0273025 热能动力机械基础 必

2.00.0

机械

3

2 0273026 有限元法基础 必

2.00.0

机械

3

1

5学分

9990538 专业实习 必

1.00.0

机械

3

3 0281056 专业综合设计 必

2.00.0

机械

4

1 0281061 综合工程实训 必

2.0 2.0

机械

4

1

毕 业 实 习

论文16学

9990623 毕业设计(论文) 必

16.00.0

机械

4

2

9991999 课外创新实践 必

2.00.0

机械

4

1

2学分

备注说明:

1、本课程详细设置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有变化,请仔细阅读下发的书面培养计划,有疑问请咨询学院教务办公室;

2、有些限选课程学分,特别是通识教育基础类课程限选学分一般每学期都开设课程,在本课程设置中由于系统特性可能都设置为“第1学年第1学期”,请注意在任何学期选修都是可以的;

3、大多专业课程都需要以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为基础,所以请务必按照要求先选基础课程,才选专业课程,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4、有些课程组(主要是限选课组)学分与实际要求学分不相符合,意味中从所列出的课程组中选择要求的学分即可,无需全部修完。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附件1: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各部分内容概述要求 一、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授予学位等主要内容。 二、具体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和“适应性广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各学院应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 各学院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 (三)学制 一般专业学制为四年,少数专业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学制到五年,例如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 (四)课程类别和结构

根据课程的修读性质,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读课和选读课四种类型。其中必修课包括通修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部分(三个平台),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科类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科类方向选修课。 各学院应根据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类型的说明,进一步明晰各类课程的功能,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通修课与科类基础课及科类方向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注重开设一批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就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新课程,适当调减部分内容陈旧的课程。 (五)学分分配 四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5-180学分,其中课内总学分 135-145。五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210学分左右。课内学分中必修课占75%左右,选修课占25%左右。必修课中的通修课、科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个平台的学分比例控制在55%、30%和15%左右。选修课学分分配应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修读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最低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其中含文化素质教育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科类选修课6学分;科类方向选修课,农、理、工类专业8学分,经、管、文、法类专业12学分。 各学院应严格按照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分配学分,不得自行调整。 (六)实验和实践教学 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因专业而异,农、理、工类专业实验课学时不得少于课内总学时的20%。实验课时达到18学时以上,需

艺术设计系各专业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艺术设计系各专业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一、艺术设计类(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幼教方向)专业) 1、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下视觉传达及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能胜任包括平面艺术设计、陶瓷装饰艺术设计任务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构成、图案设计、国画装饰技法训练、字体与版式设计、标志设计、陶瓷装饰设计与制作、摄影与图形创意、广告招贴设计、CI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 2、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室内外装潢设计行业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能从事大中小规模的室内外建筑装潢设计任务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构成、图案设计、Photoshop、人体工程学应用、建筑制图、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3ds Max效果图制作、后期渲染、装饰构造设计、家居室内空间设计、公共室内空间设计和展示设计等。 3、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工艺美术(陈设艺术陶瓷、日用陶瓷)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从事陶瓷产品设计、开发、制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构成、图案设计、国画装饰技法训练、图像处理、中国日用陶瓷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CAD、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Illustrator、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Photoshop&Pagemaker、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3ds Ma x、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新彩)、釉上彩绘画、雕塑和现代陶艺(公共陶瓷设施设计)等。 4、美术(幼教方向)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幼儿美术教育第一线需要,具有国际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具备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

[实用参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明确了工程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对照认证标准,介绍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情况。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05-0020-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电气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基本能力,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设备制造、电厂与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成为具有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高校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1],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毕业5年后,经过实践锻炼达到电气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培养目标在不断完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培养,不断转变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和拓宽学科和专业基础,加强素质教育。 此外要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要有行业或企业专家的参与[2]。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电气应用系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及电气工程基本理论

教育的目的与内容修订稿

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教育目的目的是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也指想要得到的结果。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起着指导的作用。教育不能没有目的,无目的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在《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中,作者对于教育目的的概念作了两个角度的解释。从基本概念来说,“教育目的是一种设想的心理素质(或者一种设想的素质结构),人们欲求、尝试或者要求通过教育而在受教育者身上得以实现”。从规范概念来说,“教育目的是一种规范,它描述了一种作为理想而为受教育者所设定的心理素质(或一种素质结构),并且要求教育者应该如此行动,使得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获得实现该理想的能力”。① 人们提出的教育目的都会有一定的结构。所谓教育目的的结构,也就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因为教育的专门职能在于培养人,教育目的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方向、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水平作出切实规定,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活动,形成受教育者的合理的素质结构,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 在界定教育目的时,有的人认为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没有实质的区别,两者可以通用。事实上,两者是有着不同本质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是一定阶级或政党在一定时期内确定的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是针对受教育者个体,在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做出的价值选择;而教育方针是针对整个教育事业整体而规定的教育发展总方向。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指定教育方针的前提与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还有一个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问题。在早期,我国教育目的理论的研究成果中,对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并未作严格区分。因为那时所说的教育目的就是指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其核心就是国家对于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的规定。如果说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说明(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饭店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业务操作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能在高星级酒店业、餐饮业及其他旅游企业单位从事酒店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能熟知酒店管理流程,掌握酒店市场经营与运作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方案对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做出如下要求: 1、知识结构 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部门的业务知识与基本服务操作能力;掌握行业管理,特别是酒店管理及休闲管理等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熟悉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法律知识。 2、能力结构 培养方案按学生能力培养规律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个培养模块,每个模块分别设置相关课程群,其中基本能力模块以“社会人”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导向,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必备素养;专业能力培养模块突出本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强调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能运用所学专业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符合社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发展能力模块是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升华,突出能力的全方位拓展,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素质结构 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自我锻炼的意识和一定的运动技能;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4.2.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过程、目标

4.2.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过程、目标 云南工商学院设计学院成立于1999年,主要包含电脑艺术设计、影视广告、动漫设计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城乡规划、中国古建筑设计技术等专业,云南工商学院十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集全院之力,汇天下之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过程、目标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 (一)坚持注重素质教育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标准: 以学院办学定位和服务宗旨为指南,立足于培养高端技能型切合用人单位需要的一线技术、管理人才的目标,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针对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等模块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使培养方案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坚持课程体系整体化标准: 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坚决克服因

人设置课程的偏向,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要注重课程之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妥善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岗位技术课程与职业拓展课程的关系,处理好课程的先行与后续、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四)坚持建立特色培养模式标准: 在遵循学院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在充分挖掘现有教学积淀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整合优质资料,重点突破,彰显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建设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项目驱动,企业化培养: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按照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设立相应课程,融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科学管理于一体,构建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的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课证深度融合: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融进日常教学中去,实行“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职业发展能力”的课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采取模式的形式设计课程体系。 3.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09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研讨和论证得出结论: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4)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

技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文档

技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如今,电子商务发展得如火如荼,涌现了一批像阿里巴巴、环球资源、当当网和腾迅网等优秀的电子商务网站。但是,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至今十余年,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技工院校教育,培养的人才都很难满足当今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专业培养目标过宽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笔者结合自己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和教学工作经验,谈一谈技工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问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很多高校提出电子商务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厚基础”,要求学生毕业时掌握计算机、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就业面向政府机关、服务业、工业等部门,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这种提法在重点高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技工院校来说不适合,因为技工院校的现状是生源差、师资力量弱、实验条件差、校企合作少。基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技工院校不能简单地模仿高校的做法,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 总体上看,我国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有两种情况:一是设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注重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电子商务应用;二是设在计算机学院或信息技术学院,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维护及管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应该

寻求电子商务教育与自身资源相结合,寻求与特定的行业或特定的岗位相结合。例如,江西财经大学将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在国际贸易学院,旨在培养电子化国际人才;北京交通大学依托运输专业的传统优势,以运输为物流主体,在此开展电子商务服务。 由于很多院校提出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学生需要兼顾多个方向,把握不住自己的专长,而企业需要的是能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人,如对外贸易、物流、网络营销、系统开发等。基于以上分析,依托学校信息技术系资源,笔者所在的学校把电子商务专业总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将信息技术、商务模式和行业或岗位有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胜任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和营销工作”;把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技术类和业务类的人才。同时,结合技工学校特色,把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细分为网站建设、对外贸易、网络营销。其中,网站建设方向培养具有电子商务系统组建、测试、维护、管理的高级技术类人才;网络营销方向培养学生基于开放的互联网络,对产品、服务所做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而达到满足和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需求;对外贸易方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能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够在各类涉外公司从事外贸销售工作的业务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都确定后,关键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电子商务专业是涉及计算机、企业经营和管理、物流、法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工程知识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国际视野、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及销售、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毕业 5 年左右,能够胜任解决机械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工作岗位,成为技术或管理骨干。 本专业学生毕业 5 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目标1(工程知识):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热科学、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 知识。 2、目标2(工程能力):能够运用所掌握工程知识和科学原理识别、表达、 分析和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独立或合作制定有效的工程技术或管理解 决方案,并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初步综合机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对社会、 环境和安全的影响,具备初步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设计 与开发或项目管理能力和担当机械工程师、工艺师或项目主管的能力。 3、目标3(沟通能力):能够运用中、英文撰写项目报告,针对机械工程问 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4、目标4(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能够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 具有适应机械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5、目标5(素质修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和团

队合作精神。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指标点 1.1 :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指标点 1.2 :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指标点 1.3 :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指标点 1.4: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 2.1 :能识别和判断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指标点 2.2 :能认识到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并能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寻求(工程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指标点 2.3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运用于机械工程问题的表述。 指标点 2.4 :能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原理,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零部件、设备或制造工艺,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环境、健

六年级学生德育活动培养目标及要求

六年级学生德育活动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六年级学生特点: 六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增强,不希望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成小孩,但在处理问题上还很不成熟,熟悉小学的日常行为要求,但一些同学却做的不够认真,吸取的信息更多,不善于做正确的判断与分析,辨别是非能力较弱。 (二)实施重点: 进行理想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等道德品质教育,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巩固。通过学生参与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责任感教育。 (三)实施细则内容: 第一学期 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结合“做小学部表率”活动,加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开展“我们的责任”、“我能行”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结合毕业、升学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大、中队教育活动。 班主任工作: 1、继续强化班级常规教育,建立良好班风,形成良好集体舆论,开展“集体一一我的家”主题教育活动; 2、利用主题班会、班主任课开展“我们的责任”、“我能行”主题教育活动;

3、开展毕业生爱校教育。 任课教师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家庭和社会工作: 家长学校开办讲座,指导家长配合学校进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育。 第二学期 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 1、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 争做守纪学生; 2、结合“学雷锋”,组织学生参与“送温暖,献爱心,公益活动; 3、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4、在常规教育和主题班队会中,让学生自己组织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班主任工作: 1、召开主题班会“我长大了",进行自理、自立、自律教 育; 2、结合“难忘童年时光”主题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3、做好毕业生的鉴定工作。 任课老师工作: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二〇一一年十月 辽宁?沈阳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发展沿革 (二)专业建设规划思路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总目标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三)人才培养总目标 (四)人才培养具体目标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推进护理专业与医院对接 (二)探索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建设 3.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4.管理制度建设 (三)强化实践育人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四)转变培养方式 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改革

2.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利用资源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4.结合“双证书”要求,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五)教学团队建设 1. 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培养工程 2.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工程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4.教师社会服务工程 (六)实施第三方评价 1.第三方评价人员 2.评价指标 3.评价形式 四、改革举措 (一)专业层面机制改革举措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三)师资队伍改革举措 (四)学生素质建设改革举措 (五)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库建设 (六)改革评价体系 五、绩效考核指标 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与管理 七、保障措施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发展沿革 我院护理专业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是护理专业群支撑专业(核心专业),护理专业从1998年筹建并开始招生,2004年被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之一(全国47所)。同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三批省级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护理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2008年我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2007年和2009年先后有两门课程《内科护理学》和《护理科研方法与技术》被评为辽宁省的精品课程。在2009年全国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0年护理专业的带头人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护理专业在生源稳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2010年被辽宁省民政厅确定为指定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011年被确定为辽宁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承担了省里对于“中职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并予同年开展了“育婴师”的培训工作。 护理专业目前已连续招生13年,已有毕业生累计近万人。所开设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和岗位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1998年招收两年制护理专科;200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护理专科(包括护理专业普通班、护理专业英文班);2003年招收护理专升本科,同年增添了社区护理培养方向;2009年招收“3+2”护理专业,并增添了口腔护理方向;2011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初中起点)。近年来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基本稳定在400~500人/年,目前在校生人数1150余人。我专业已有毕业生累计近万人,就业率高达96 %(近三年),专业对口就业率达 91.69%,除满足我省护理人才需要外,还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了大批毕业生。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达 98 %。其中抗震优秀护士刁冬梅(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为我校毕业生的骄傲,尤佳(上海曲阳医院)担任领导职务。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受到省、校两级领导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由最初的4间实训基地,逐步扩展为8间实训基地,在2008年又增建了具有示教传输功能的智能化示教间1间,在2011年增加了仿真效果逼真的基础护理实训室2间。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沈阳市八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北京儿童医院,上海曲阳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4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护理专业与多家实训基地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协议。

1 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

1 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 1.1自动化和自动化类专业 所谓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地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智能活动。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放大人的功能和创造新的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与自动化密切相关的一个术语是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两者既有联系,但也有一定的区别。自动控制是关于受控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运行的理论和技术。一般地说,自动化主要研究的是人造系统的控制问题,自动控制则除了上述研究外,还研究社会、经济、生物、环境等非人造系统的控制问题。例如生物控制、经济控制、社会控制及人口控制等,显然这些都不能归入自动化的研究领域。不过人们提到自动控制,通常是指工程系统的控制,在这个意义上自动化和自动控制是相近的。目前,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有的设置的是自动化系,有的设置的是自动控制系,它们都是同样属性的系别。为了强调信息

(Informatron)在自动化或自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有的高等院校将该类专业系名取为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在系统总结自动控制中反馈等思想的基础上,1948年N.维纳(Wiener)提出了控制论(Cybernelics),将控制论定义为“研究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控制论已经成为研究各类系统中共同的控制规律的科学。由于自动化或自动控制具有明显的工程特点,一般又将本学科称为控制科学与工程(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此作为本类专业较有包容性的统称。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包括信息提取、信息传播、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信息利用等。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一般的信息学科不同,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在理论上用较抽象的方式来研究一切控制系统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同的控制规律达到不同的控制目的。一般的信息学科研究信息的测度(Measure),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实际系统中信息的有效传输和有效处理等问题(如编码、译码、信道容量及传输速率等)。控制和通信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人控制机器,或者计算机控制机器,都是一种双向的信息流的过程。 作为我国一级学科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下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等二级学科(专业),见图1.1。和不同的学科相结合,它形成了许多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研究领域,例如飞机控制、导弹控制、卫星控制、船舶控制、车辆控制、交通自动化、通

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技术及工程管理等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准,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在矿物的加工、分选方面具有项目开发和设计、规划、管理、鉴定以及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能够在矿物加工工程领域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工程师、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具体培养目标为: 目标1: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准; 目标2:能够进行矿物加工、分选方面项目的开发和设计、规划、管理及鉴定工作,并能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够在一个由不同角色的人员构成的团队中作为成员或者领导者有效地发挥作用; 目标4:在矿物加工、分选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 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目标6:有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而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毕业要求: 根据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培养特色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讲座、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各种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实习、辅导、座谈等教学环节,使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利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知识来解决矿物加工、分选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覆盖通用毕业要求1)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矿物加工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 1.2 能针对一个复杂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边界条件求解;

自动化专业培养和毕业要求

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自动化理论与方法知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知识、自动化专业技术知识和自动化技能知识,具有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在控制科学与工程、过程控制、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系统、电气自动化、楼宇自动化、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与开发、系统运行、应用与维护、技术管理、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能成为具备工程师素质和能力的技术管理骨干。 将培养目标划分为五个指标点,分别为: 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并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培养目标2: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自动化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3:富于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4:具有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培养目标5:能够在自动化相关各领域胜任技术和工程管理职务。 2.毕业要求 为使本专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12 项能力: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领会重要数学、物理思想方法,并具有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1.2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3 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能针对自动化工程问题进行软硬件分析与设计。 1.4 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自动化工程领域复杂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专业代码: 0 1 )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 系统的贸易、金融与财政专业知识, 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 知识面宽, 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 实践能力较强, 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从事经济管理、经济分析、市场营销、教学培训、政府调研等方面的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 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 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 以及经济学的学术动态, 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示能力, 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②掌握贸易、金融与财政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 ③掌握市场调研、经济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④具有向经济学相关学科扩展渗透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 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⑧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2

主干学科: 经济学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金融学、国际金融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农业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环节: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统计学原理》课程实习、《计量经济学》综合实验、《产业经济学》课程实习、社会经济调查实习、微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实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实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最低学分要求: 最低修读298学分, 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38学分( 含免费修读10学分) , 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 ①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②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③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经济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 。 表1 经济学课程设置一览表 3

培养目标和专业规划

■有关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确定毕业要求的依据,毕业要求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支撑。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是构建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尽管毕业要求包含知识、能力、境界三个层面,即知、能、信,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和创造知识,而应用和创造知识需要技能和创造力,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能力。毕业要求也称毕业生能力。培养目标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而毕业要求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有什么”,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能有什么。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的结果。 注意:培养目标后面请慎用以往的诸如“高级专门人才”、“复合型创新人才”等用语,建议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我校以及专业建设发展的实际进行合理恰当的定位。

相对较接近要求的专业培养目标(仅供借鉴):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跟踪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从事光电领域设计、检测、研发、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卓)专业:培养具有计量特色,能从事系统设计与应用、产品技术开发和工程实施的测控与仪器仪表类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及建议 问题(注:分别存在于不同专业): 1、将专业建设目标写成了人才培养目标; 2、部分专业现状部分笔墨过多,占到篇幅的近乎2/3; 3、没有很好地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结合; 4、建设目标过于空泛、虚浮; 5、没有建设措施或者措施过于空洞; 6、括号中提示的内容没有删掉,有的“模板”两个字还在; 7、应有的层级标号没有或者不够规范,有的前后不一致; 8、建设任务或内容中对于诸如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和打造、 专业特色的进一步凝练或保持等内涵建设着笔相对较少; 9、预期建设成效呈现出对建设目标的简单重复,而不是应有 的提炼、概括和未来建设状态的整体描述。 建议: 1、集体讨论、充分论证,不能仅由专业负责人个人承担,专 业其他教师游离其外; 2、科学处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关系; 3、注意建设目标和年度任务的可落实性、可评估性,既要体 现在现有基础上的层次提升,又要兼顾未来五年建设的资源和能力保证; 4、在前次初稿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能够涵盖指导思想、 建设目标(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建设现状(已有成绩和存在问

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的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对电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必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大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具备良好的SMT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能力及手机维修技术,拥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技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1)手机维修员;(2)SMT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的SMT准技师或准工艺师;(3)小型电子企业的工程技术设计、开发人员,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4)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省内同类专业学生相比有明显优势。毕业生100%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50%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5%以上,90%以上的学生实现“订单式”培养,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90%以上。至2010年,本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到450人。同时主动面向下岗职工和“三农”开展技能培

训,主动为区域内企业和社区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技术应用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年均350人次以上的培训服务,为本地部分中专学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年均200人次以上。 二、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专业兴办相关产业,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兴办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咨询,不断吸收与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原则,大力 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生的40%以上。 1、积极推进“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学院与中国人力资源专家网(深圳市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Hwardoo Education Limited Company, HELC)。通过该公司整合企业、学校等多方面资源,共同开发制订专业标准。通过“学校+公司”的办学模式,实现“开发一套标准,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