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机跨区作业发展趋势研究

农机跨区作业发展趋势研究

农机跨区作业发展趋势研究
农机跨区作业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农机跨区作业发展趋势研究*

*课题组长:宗锦耀;副组长:刘恒新

成员:李安宁李斯华张汉夫丁仕华王国占刘云泽张宗毅

1 前言

农机跨区作业,即利用不同地区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组织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域流动收获作业服务。它是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新型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服务模式。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解决了农业机械化与小规模经营不相适应矛盾,解决了农业劳动力季节性、局部性短缺的问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实践证明,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有利于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总结分析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将对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总结我国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小麦、水稻、玉米跨区机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跨区作业的主要组织模式,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对策建议等。

2 跨区作业发展历程

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课题组长:宗锦耀;副组长:刘恒新

成员:李安宁李斯华张汉夫丁仕华王国占刘云泽张宗毅

图1 历年小麦跨区机收面积及参加跨区作业小麦收割机台数

2.1 初级发展阶段(1996年以前)

其主要特点是:农机跨区作业是农民的自发行为,参加的机具少、规模小,一般只在省内流动作业。农民主要利用自己已有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机收小麦。主要目的是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农机跨区作业市场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1995年仅有约8000台联合收割机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部分省内开展流动的小麦机收作业。

2.2 行政推动阶段(1996~1999年)

其主要特点是:农机跨区作业主要由各地农机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并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小麦跨区机收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迅速增加,小麦机收作业水平迅速提高,小麦机收作业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机车的效益普遍较高。

从1996年起,农业部与公安部、交通部、机械部、国家经贸委、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等六部委共同成立了全国跨区机收小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对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发放《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纳入统一管理。对持作业证的联合收割机,采取了优先安排作业任务,及时提供信息服务,提供通行便利,免收过路过桥费,优先保质保量供应作业用油,在各地设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为机手服务等优惠政策。农业部先后召开了全国“三夏”跨区机收小麦现场会,小麦跨区机收供需协调会,发布全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信息,组织供需双方签订合同,并由县、乡农机部门直接组队外出作业,促进了联合收割机的有序流动,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迅速增加,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覆盖面扩展到全国。从1996到1999年,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从2.3万台发展到8.9万台,年均增长幅度为82%,占全国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的比例,从24%提高到40%。1999年完成跨区机收小麦面积6524.66千公顷,全国小麦机收比例达到66.6%。北方的玉米产区和南方的水稻产区也开始尝试组织跨区机收玉米、水稻。

2.3 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全面推进阶段(2000年至今)

主要特点是:各种类型的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应运而生,跨区作业由政府组织转向市场化运行,组织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跨区作业由小麦向水稻等其它农作物延伸。2000年农业部颁布实施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暂行办法》,对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信息服务、作业质量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跨区作业的组织者由单一的农机管理部门发展为社会中介组织、经纪人共同参与,农机管理部门逐步淡出跨区作业的具体组织工作,转而对跨区作业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由于跨区作业机具的增多,部分地区的跨区作业市场相对饱和,跨区作业小麦的边际收益下降,跨区作业开始由小麦向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其它农作物延伸。十几个粮食主产省每年组织30余万台联合收割机转战大江南北,不仅增加了机手的效益,推进了农业机械化,还保证了我国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按时收获,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在跨区作业的带动下,联合收割机年作业时间由10~15天增加到1~2个月,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由半个月缩短为一周左右。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由1995年的7.5万台增加到2008年的71万台,小麦机收水平由1995年的47%增加到2008年的82%,主产区达到90%以上,我国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机械化。“十五”以来,全国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数量累计达到110多万台,完成作业面积9.8亿亩,增加作业收入和减少农民支出累计达到800多亿元。全国参加跨区机收水稻的联合收割机突破了5万台,成为继跨区机收小麦之后的又一个亮点。

目前,我国跨区作业市场正处于发展和完善时期,小麦跨区作业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水稻跨区作业市场正处于发展和完善时期,玉米跨区作业市场正在启动,跨区作业组织和与相关的机械经销、推广、培训、维修和中介等服务组织也在发展之中,产业链逐步延长,作业公司、农机作业中介公司、跨区作业服务协会及合作社等一些新型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跨区作业服务已经呈现出了产业化的雏形。

3 农机跨区作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农机跨区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对农机户而言,增加了经营收入;对农民而言,节约了生产成本;对农业而言,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对农村而言,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稳定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3.1 增加了农机户收入

农机跨区作业使农机服务市场扩大到全国,机手获得了全国各地作业机会,扩大了作业量,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显著增加了收入。如果不参加跨区作业,1台联合收割机在当地作业时间一般是5~7天,其余时间闲置。参加跨区作业则能大幅度提高利用率,收获季节选择两个以上作业地点,能将作业时间延长到20~30天,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有效作业时间甚至能长达50天以上。1台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一年毛收入一般都在3万多元,比

只在本地作业的收入增加了2倍以上,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收入大多数达到了10万元以上,广大农民把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形象地称为流动的“致富工厂”。

3.2 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

据湖北省荆州市农机局的调查,“三夏”大忙季节,劳力不够的农村家庭一般需要雇请“麦客”,管吃管住,酒水招待,人工收割一亩小麦需要50元左右,而用福田谷神-2000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平均每亩机收作业收费27元,可比人工收获少投入23元。人工收割一亩水稻的费用70元左右,而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平均每亩收费40—60元,可比人工收获少投入20元左右(详见表1)。显著的节支效果,为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反过来拉动了跨区作业的发展。

表1 人工收获与联合收割机收获情况比较表

3.3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与人工收割相比,联合收割机收割效率高、成本低,能减少粮食在收获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节省人工收获费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根据安徽、湖北、陕西等省农机管理部门的对比试验,手工收获小麦、水稻一般要经过收割、捆绑、装运、碾打和清选5道工序,自然损失率一般为10~12%,而联合收割机能将5道工序一次完成,损失率在3%左右,比手工收获能减少总损失约8%。

跨区作业能大幅度加快粮食的收种进度,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中国由于受季风影响,麦收时节极易遭遇阴雨天气,农民常用“抢收抢种”或“龙口夺粮”来比喻收获作业的紧迫程度。为了争抢农时,以往麦收期间农民早出晚归抢收小麦,干在田间,吃在地头,劳动强度非常大,从小麦收割打轧到夏玉米播种结束,一般需要15天以上。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需

要投入大量精力抓“三夏”农业生产,往往动员工人、军人、学生、机关干部等社会力量参与抢收抢种工作。

机收小麦、水稻的作业时间每亩不超过半小时,比人工收获的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大大加快了农作物收种进度。一个县(市)通过引入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抢收时间由原来的15~20天缩短到3~5天,减少了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使丰产的粮食能够及时收获归仓,同时为抢种下茬作物赢得了宝贵的农时,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4 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老龄化加剧,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已经开始出现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现象,进而带来了粮食安全问题的隐患。而跨区作业有效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弥补了由于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的下降而导致的生产能力损失,保障了粮食安全。与此同时,跨区作业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化大生产和我国农户经营小规模的矛盾,使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4 三大作物农机跨区机收市场现状

2008年,全国跨区机耕面积4047.06千公顷、跨区机播面积1726.22千公顷、跨区机收面积18159.96千公顷,这表明跨区机收是最主要的跨区作业内容,并且作业对象主要集中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上。而且鉴于跨区机耕和跨区机播2008年以前没有统计数据,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三大粮食作物的跨区机收。但这并不表明跨区机耕和跨区机播不重要,在跨区机收的带动下,近年来跨区机耕和机播迅速发展,其中跨区机播中的跨区机插秧,发展尤为迅速。

4.1 作物成熟时间及其跨度

(1)小麦成熟时间分析

根据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的统计数据,全国小麦成熟最早是3月20号,最晚是8月20号,我国由南到北小麦成熟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小麦主产区的黄淮海区域小麦成熟时间梯度明显,为跨区作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同时,小麦的最佳收获时间为5天左右,超过了这一时间,麦粒很容易从麦穗上脱落,小麦收获损失率就会大大增加,同时黄淮海区域小麦收获季节容易降雨,也会造成小麦的收获损失,因此一个地区的小麦要求在短时间内收获,单台收割机在一个地区的作业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如果仅在一个地区收获的话作业量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小麦成熟时间存在梯度和收获时间短这两个特性为小麦跨区作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力,因此小麦跨区作业发展最为迅速。

(2)水稻成熟时间分析

水稻分为早、中、晚稻,成熟时间从4月到11月都有,时间跨度比小麦更长。我国由南到北水稻成熟时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跨区作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相对小麦来说,

水稻的最佳适合收获时间约10天左右要比小麦长,一台水稻收割机在一个地区可能就能够收获较大面积的水稻从而达到甚至超过盈亏平衡点。

(3)玉米成熟时间分析

由于我国玉米主要种植在东北部,这一地区玉米成熟时间大多集中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时间跨度仅仅1个月左右,与小麦、水稻等成熟时间全国跨度达到5~7月相比,玉米跨区作业的条件远远劣于小麦、水稻。同时,由于玉米的品种较多,同一地区的玉米成熟时间由于品种不同出现不一致,跨度较大,不可能像小麦、水稻那样同时大面积机收,因此跨区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可能面临作业量不足的风险。调查的很多玉米联合收割机机主都表示,玉米零星成熟,跨区到其他地区跑一趟可能就只能收到一两块地,路费都不够,因此不愿意从事玉米跨区。这表明,玉米的机收可能主要依靠本地玉米联合收割机而不是跨区作业。

4.2 机收面积变化

2008年,全国跨区机收小麦、水稻、玉米的面积分别达12339.78千公顷、4872.65千公顷、680.90千公顷。从表2可以看出,由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影响,小麦跨区作业面积当年大幅度下降,但是2004年开始,小麦跨区作业面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既看不到明显的继续上升趋势,也看不到明显的继续下降趋势,预计在未来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而水稻跨区作业面积在2003年略有下降,其他年份都在迅速上升,不过可以看到,水稻跨区作业面积曲线在图中呈上凸趋势,这表明目前水稻跨区作业面积上升速度越来越慢,水稻跨区作业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制约;玉米跨区作业面积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增长曲线下凹,表明仍处于加速增长阶段,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图2 2001~2008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跨区作业面积变化图

4.3 作业价格

2008年,我国小麦机收价格在内蒙古最低达12元/亩,在西南山区的四川省最高达200元/亩。总的来说,小麦机收价格在丘陵山区高于平原地区,南方高于北方,黄淮海大片区域价格相差不大。

我国水稻机收价格在水稻收割机较多的安徽、湖北、江苏等地较低,在四川、重庆等丘陵山区价格较高,最低只有30元左右每亩,最高达到240元每亩,正常价格为40~80元之

间。

根据调研情况来看,玉米机收价格一般为50元每亩,最低30元每亩,最高80元左右。

4.4 机具分布

目前我国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集中在小麦主产区黄淮海区域;水稻收割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部分地区,及河南、四川等省个别地区,广东、广西、四川等水稻主产区的水稻收割机保有量较少。而全国56.25%的玉米收割机集中在山东,11.46%的玉米收割机集中在河北,9.75%的玉米收割机集中在河南、5.31%的玉米收割机集中在黑龙江,其他省份的玉米收割机保有量占全国保有量的比例均在3%以下。这表明,水稻、玉米收割机分布严重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

总的来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小麦在全国范围内成熟时间跨度较大,约5个月左右,同时小麦的最佳收获期较短,这为小麦跨区作业创造了较好条件,使得小麦跨区作业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顶峰状态,跨区作业面积目前基本稳定态,未来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和变化。

(二)水稻在全国范围内成熟时间跨度较大,约7个月左右,但水稻的最佳收获期相对小麦要长,而且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的跨区作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存,目前水稻跨区作业面积增加幅度放缓,要有所提高需要解决制约因素才能带来新的飞跃。

(三)玉米跨区作业面积增长速度较快,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受到全国玉米成熟时间跨度较小、玉米品种不一、种植制度不一、技术不成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跨区作业市场不会太大,机收主要靠本地机械解决。玉米在全国范围内成熟时间跨度只有1个月左右,而在同一个地区玉米的最佳收获期又较长,由于品种原因成熟时间不一致。种植制度上平作和垄作并存,套种和不套种并存,移栽和直播并存,机播和人工播种并存,行距各地大小不一。各地农民对玉米收获要求又不一致,有的地方需要秸秆粉碎,有的地方不需要,有的地方需要扒皮、有的地方不需要,有的地方需要脱籽、有的地方不需要。种种原因制约了玉米跨区机收。

(四)小麦、水稻的机收价格在西南丘陵山区较高,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较低;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的小麦主产区,水稻联合收割机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等水稻主产区,玉米联合收割机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等玉米主产区。

5 参加跨区作业主要机型最佳保有量研究

5.1 从农户获取经济收益角度测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投资农业机械是为了赚取利润为目的的,为了保证获取社会平

均利润,不同机型的农机有各自的盈亏平衡作业面积,根据盈亏平衡面积和全社会中的作业量就可以计算出不同机型的农机最大保有量。

选择目前参加小麦、水稻、玉米跨区机收作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机型和型号,分析其盈亏平衡作业面积和经济效益。根据出厂价格、购机补贴金额、作业效率、油耗、投资回收期、残值、贷款利率(5.94%)、社会平均利润率(10%)等参数,通过相关公式的计算,得到表2。

表2 代表机型的跨区作业盈亏平衡点

由于国家对农业机械投入了补贴资金,因此对农机户个人来说和对全社会来说,盈亏平衡点的作业面积是不一样的。

计算各类收割机全国最多保有量应根据全社会的盈亏作业面积来进行计算,按照2008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的种植面积计算(小麦23617.2千公顷、水稻29241.1千公顷、玉米29863.7千公顷),若小麦、水稻、玉米联合收割机不存在通用的情况下,要使这三类作物完全实现机械收获,则全国最多只需要55.55万台自走式全喂入小麦联合收割机、34.11万台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65.52万台自走式专用三行玉米联合收割机或者176.88万台背负式两行玉米联合收割机或者122.19万台三行玉米割台,考虑到小麦和水稻的联合收割机具有通用性,因此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经济保有量要比以上计算出的数据要更少。

2008年全国拥有各类稻麦联合收割机66.73万台,其中自走式51.39万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5.49万台,这表明目前我国稻麦联合收割机用于收割小麦已经足够,而且由于其通用性,也足够用于收割水稻,只是今后可能会出现结构调整,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会逐渐略有下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随着出厂价格的降低保有量会有所上升。

2008年全国仅拥有各类玉米收割机4.74万台,这表明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远远不能满足全国玉米机收的需求,如果全国要全面实现玉米机收,即使全部用自走式专用三行玉米联合收割机,也还有60多万台的缺口。如果农艺、种植制度、品种等问题得到了解决,今后玉米机收市场会蓬勃发展。按照玉米机收水平年均增加3个百分点计算,全国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年均增量最少也在1.96万台左右,若全部使用三行玉米割台则年均增量约为3.66万台,若考虑淘汰更新,数据会更高。

5.2 从全国范围内作物成熟季节差异测算

根据全国农机化信息网上“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栏目公布的数据(2008年),以市为单位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全国范围内不同时间小麦成熟面积,具体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全国小麦成熟季节主要集中在5月20至6月5号之间,特别是5月28号的小麦成熟面

积高达5194.08万亩,5月28号左右5天小麦成熟面积之和分别为10666.13万亩和9637.76万亩。一般情况下,为了抢农时,小麦的最佳收获期一般约5天左右,考虑运输途中、维修等时间消耗,一般一台联合收割机每天收割100亩左右小麦,故而在一个地区一般只能割到500亩(或者说只能割5天)就要奔赴下一个地区,因此按照小麦成熟时间相差5天内一个区域的标准可以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成多个区域,只要保证小麦播种面积最大那个区域有足够的收割机械,其他地区就有足够的收割机械了。因此用10666.13万亩除以500亩,可以得到全国最少需要21.33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每台联合收割机平均收割小麦2056亩,该作业量大于5.1.3小节计算出的盈亏平衡点作业面积,年盈利率高达59%。实际上,调研当中发现,一些跨区作业经验丰富的老机手一年小麦机收作业量能够达到这一数值,比如安徽蒙城的农机大户何华国,拥有4台佳联稻麦联合收获机,都是75马力以上,每年一台机器能收2000多亩的稻麦,单机收入9万多元。

图3 不同时间全国小麦成熟面积

类似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全国如果实现水稻收获全面机械化,至少需要11.32万台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目前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为5.49万台),平均每台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平均收割水稻3875亩,该作业量大于前面计算出的盈亏平衡点作业面积,年盈利率高达48%。

若全部采用自走式三行玉米联合收割机,全部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全国需要22.4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平均每台年作业量可以达到2000亩,全社会年盈利率可高达74%,若全采用玉米割台社全会年盈利率可高达127%,若全采用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全社会年盈利率可高达157%。

通过研究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全国最佳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在21.33万台~55.55万台之间,低于21.33万台全国小麦机收作业量就无法保证,高于55.55万台就会存在全社会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不经济,存在资源浪费。在这样的保有量区间,全社会和农机户个人年盈利率在10%~59%之间,经济的单机作业量在638亩以上。

(二)全国最佳的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在11.32万台~34.11万台之间,低于

11.32万台全国水稻机收作业量就无法保证,高于34.11万台就会存在全社会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不经济,存在资源浪费,全社会年盈利率在10%~48%之间,经济的单机作业量在1286亩以上。

(三)若全部采用自走式三行玉米联合收割机,全国最佳的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在22.4万台~65.52万台之间,低于22.4万台全国玉米机收作业量就无法保证,高于65.52万台就会存在全社会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不经济,存在资源浪费,全社会年盈利率在10%~74%之间,经济的单机作业量在684亩以上。

6 跨区作业组织模式比较分析

按照跨区作业输出方的组织情况,目前跨区作业的组织模式可以分为5种,即政府组织模式(农机散户+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目的地同级农机主管部门+村经纪人+农民)、合作社组织模式(农机户+农机合作社[+目的地乡镇农机主管部门]+村经纪人+农民)、农机作业公司组织模式(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散户]+村经纪人+农民)、农机大户组织模式(农机大户+农机散户+村经纪人+农民)、农机散户组织模式(农机散户+村经纪人+农民)。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6.1 农机散户+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目的地同级农机主管部门+村经纪人+农民

这种组织模式也可以叫做政府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是所有组织模式中单次组织规模最大、信息传递链条最长、涉及主体最多、单位面积作业成本最高、资金传递效率最低的一种模式。首先,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包括县农机局及其下属推广站、监理站、鉴定站等各部门,或乡镇农机站、农技服务中心)根据本地农机保有量、地理位置等特点,全国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作业地点,并和目的地同级农机部门联系沟通,确定意向,最终选择好2-3个以上的作业地点,然后组织本地区的部分农机户成立跨区作业队,由农机主管部门领导带队,奔赴目的地。跨区作业队到达目的地后,由目的地的同级农机部门将农机分配到各个村,再由村经纪人负责领机入户进行收获作业。这种模式行政色彩较浓,较多地依赖农机主管部门的资源来组织调度机具和安排作业任务。在跨区作业发展初期是主要的组织模式,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入行的农机户的吸引力较大,组队外出作业的规模往往较大。近年来,随着农机中介服务的发展,该模式的组织规模开始逐渐缩小。

6.2 农机户+农机合作社(+目的地乡镇农机主管部门)+村经纪人+农民

这种组织模式也可以叫做农机合作社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下,农机合作社与接机单位或个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常直接和村经纪人联系,甚至直接和农民(主要是种粮大户或农场)联系,如果组织规模较大,偶尔也会和乡镇一级农机主管部门联系,由乡镇农机主管部门联系村经纪人接机。在这种组织模式下,由于农机合作社统一管理,并提供信息、维修等服务,能够及时排除问题,降低风险,作业量也有保证,因此农机户的作业收益一般

较高。由于该种模式信息传递效率、资金传递效率都较高,能够承接的作业面积也较大,今后会逐渐成为主要的跨区作业组织模式之一。

6.3 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散户)+村经纪人+农民

这种组织模式也可以叫做农机作业公司组织模式。由于农机作业公司跨区作业规模不会特别大,因此一般直接和村经纪人、农民(主要是种粮大户或农场)联系,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组织模式由于跨区作业组织者也是农机拥有者,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且规模适中,信息传递效率、资金传递效率都较高,能够承接的作业面积也较大,承担风险能力也较强,因此运作效率较高,单机作业效益也较高。今后会逐渐成为主要的跨区作业组织模式之一。该模式对周围农机户也有带动作用。

6.4 农机大户+农机散户+村经纪人+农民

这种组织模式也可以叫做农机大户组织模式。一般来说,农机大户都是经验丰富、跨区作业中获得较好收益的农机户,才可能扩大农机投资规模,因此以农机大户为核心自发组织起来的跨区作业队,通常与接机单位或个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保证作业面积,因此作业效益也相对较好。相对前面几种模式,组织管理程度相对要弱一些,缺少制度约束;同时由于规模更小,作业地点可以更灵活,信息传递效率高。但能够承接单个作业点的作业面积相对较小,资金传递效率相对较低。总体来说,这种组织模式较为灵活,但是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是目前主要的跨区作业组织模式之一,也是今后跨区作业的主要组织模式之一,不过考虑到目前的政策倾向,今后该模式的组织化程度可能会不断提高,逐渐走向“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散户)+村经纪人+农民”或者“农机户+农机合作社(+目的地乡镇农机主管部门)+村经纪人+农民”这两种模式。

6.5 农机散户+村经纪人+农民

这种组织模式也可以叫做农机散户组织模式。这种模式下,农机散户大多和村经纪人有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季自发组织10台以内的农机展开跨区作业,这种模式虽然运作最灵活,但抗风险能力最弱,其作业面积和收益很容易受到气候、机械故障、拦机、作业信息不准确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且一些作业量较大的接机单位为了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一般不会和散机联系,影响了散机的作业量。这种组织模式也是目前主要的组织模式之一,但预计今后会逐渐向组织化、规模化转变,逐渐走向“农机户+农机合作社(+目的地乡镇农机主管部门)+村经纪人+农民”的模式。

总的来看,在上述五种组织模式中,政府组织模式的成本较高、资金传递效率较低,农机大户组织模式、农机散户组织模式的作业能力较弱、抵抗风险能力较差;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两种组织模式的信息传递效率、资金传递效率都较高,能够承接的作业面积也较大,应作为今后的主要发展模式。

7 问题与对策

7.1 存在问题

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仍有一些很多影响到跨区作业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关注,主要是:

(一)农机农艺结合紧密程度有待提高。特别是玉米的种植制度复杂多样,十分不利于玉米收割机的推广,一味强调农机服从农艺就需要设计、生产出多种机型,毫无经济效益可言,产品也不会有市场,更谈不上实现农机产品质量提高和技术升级。

(二)由于农民对市场把握能力相对较差,投资理性有待引导、培育。保持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和需求量相对平衡,是保证机手收益、推动作业市场平稳发展的关键。由于农民对市场供求总体形势把握能力有限,如不加以及时有效引导,将会引起局部地区过剩,影响农机手效益,影响作业市场发展,从而也会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农机产品质量有待提高。调查中发现,稻麦联合收割机部分产品存在种种质量问题,玉米联合收割机质量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机户的利益。目前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户大多举债投资在农机上,而跨区作业季节性强,如果农机质量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农机户的经济收益、打击农机户从事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的积极性,并且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四)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农机散户+村经纪人+农民”仍然是主要组织模式,成本较低、效率较高、承担风险能力较强的“农机户+农机合作社(+目的地乡镇农机主管部门)+村经纪人+农民”模式、“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散户)+村经纪人+农民”和“农机大户+农机散户+村经纪人+农民”所占比例还有待提高。

(五)作业信息事前发布、事后统计的精度、时效性不够。由于各地受到工作条件和手段限制,一些地方收集发布作业信息,跟踪跨区作业进度的能力不够,适合农机手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多,农民对信息的利用差异较大,在一些地区、一些时段,仍然存在机具盲目流动现象。

(六)机耕道、耕地平整与重划等基本建设滞后。目前南方水稻主产区,地形条件较差,机耕道缺乏严重制约跨区作业;同时,农田不平整、细碎分散等问题也制约了跨区作业。

7.2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需继续完善有关法规,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服务和协调,重点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尊重市场,完善管理

坚持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进行跨区作业的联

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凭跨区作业证免交车辆通行费。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可在除高速公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积极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协会和农机大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组织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组队进行跨区作业,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中介组织和中介人的管理,严格从业资质,强化教育监督,提高从业水平,打击只收费不服务、多收费少服务的行为。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强制实行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做好部门间沟通协调,密切注意作业期间天气变化和作业市场供求状况,加强机具调度,强化作业市场的宏观引导与调控,推动机具合理有序流动。建立农机保有量预警机制,加强宏观引导,既保证农业生产,又保证农机户的经济效益。对于主要农业机械,进一步深入研究最佳保有量范围,对于低于最佳保有量范围的机型,应加大补贴力度;对于超过最佳保有量的机型,应减少补贴甚至不补贴,鼓励报废更新和更新换代,并应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避免资源浪费。

(二)精心组织,优化服务

各地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推动农机跨区作业健康发展。一是开展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中国农机化信息网“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的作用,搭建供需交流平台。继续开展手机短信息服务,免费为机手提供有关的天气、供求、价格、交通等信息,促进农业机械有序流动,提高机手效益。重要农时季节期间,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公布24小时值班电话,随时为机手和农户提供咨询并解决问题。二是组织好检修服务。各地在作业前要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机手对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对农机手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三是做好接待服务。主要作业季节,基层农机、交通、石油、石化等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建立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做好机手接待、机具调度、作业安排、维修、供油以及后勤服务等工作,及时向机手发放当地跨区作业工作资料,介绍作业价格、作业常识、维修供油服务网点、政策法规等相关资讯。四是开展技术服务。要加强农机维修和零配件供应网点的监管,组织做好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等工作。农机管理部门、农机销售企业、生产厂家要适时抽调技术、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巡回指导、售后和“三包”服务,构筑技术服务保障线,保障农机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五是做好作业信息统计。及时统计作业进度和了解工作动态,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农机跨区作业动态,快速有效的指导农机跨区作业工作。

(三)协调配合,保证供应

要充分认识保证农业用油供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农机作业期间的成品油供应工作。各地农机、发展改革部门和石油、石化销售企业要加强沟通协作,把握农业用油的需求特点,结合市场供需形势及经营计划安排,及时组织成品油资源,增加重要农时季节和用油集中地区的资源投放,保证农忙季节农机用油。要建立成品油快速调度和沟通机制,充分发挥石油、石化集团成品油供应主渠道的作用,积极主动开展支农、惠农、便农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要出台农忙时节农机加油优惠政策,支持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加强对农用燃油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超出国家规定价格水平销售成品油,囤积居奇、哄抬成品油价格,以及短缺数量、抬级抬价、变相涨价等违法行为,维护农业用油市场稳定和价格秩序。

(四)周密安排,保障安全

农机跨区作业期间是农机事故的多发期。农机、公安等部门要制定应急预案,提高预防、控制农机跨区作业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驾驶员和辅助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驾驶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的安全生产督察,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对农机跨区作业期间的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加强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及时处理农机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部门要加强公路养护巡查,保证路况良好、畅通。各地公安、农机部门对辖区内发生的作业纠纷、事故,接到报告后,要按照各自职责,及时赶赴现场协调处理。

(五)加强领导,促进发展

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交通部、农业部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跨区机收小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加强对全国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等工作。各级发展改革、价格、公安、交通、农机、石油、石化等部门要从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出发,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领导。要紧紧围绕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努力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等各项保障工作。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制止随意上路拦机、截机行为,依法打击敲诈、抢劫机手等行为,维护好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秩序,协调解决好农机跨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农机跨区作业组织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对跨区作业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总结,做好宣传表彰工作。

农机跨区作业,是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规模、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

农业机械现状及其发展分析报告(1)

农业机械现状及其发展分析报告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使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变化,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为此,就我国农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国内农机业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30 个省(区、市)制、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2005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2005年,国内农机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1.1 国内农机业的优势

1)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法在2004年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订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2)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的整个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复杂、品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14 大类、95 小类、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 3)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

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 发展趋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了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探讨农业机械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机的应用大大增加。现阶段我国的农机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使用体系,并且每年的农机进出口数量都呈增长趋势,农机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1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 1.1农机设备总量持续增加 2013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2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3%,相当于之前30年的增幅。而且,在此之前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将会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可以预计,今年较之以往,农机的设备数量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 1.2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农机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更是投入了巨额资金。小麦、玉米、水稻这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装备及关键技术都已经投入应用并日趋成熟;油菜、甘蔗

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另外,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1.3社会服务效益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实现每家每户的机械化是不现实的。广大农民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方式:农业机械跨区生产。农业机械的跨区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承包制在机械化发展上的弊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实现跨区生产的机械种类从原来的小麦收割机发展到水稻、玉米收割机、耕地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多种,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也逐渐正规化,开始出现了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兴的农业服务组织。我国的农机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2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2.1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 随着国家加快农业装备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的进程,各种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将被装备到农业机械上,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改善操作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拖拉机和自走式农业机械传统驾驶室中的仪表盘正迅速被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度,从而大大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信息时代的农业机械将更多地依赖传感器来监视作业状况,通过各种复杂模型、决策支持软件和高精度的执行器,来按时、定位完成相应的任务和过程优化。以智能机器代替重型、复杂、高

上半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6年上半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 算 今年以来,市农机局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农机技术推广为先导、农机安全监理为保障、农机技术培训为基础、农机管理服务为手段,着力打造“改革、转型、平和”农机,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一)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持续增长。预计至2016年6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万千瓦,各类拖拉机27173台(新增拖拉机443台),收割机798台(新增86台),插秧机577台(新增8台),烘干机12台(全部为新增)。上半年全市机收小麦面积17万亩,机收油菜18万亩,机收水平%;机械耕整9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万亩,占年计划的75%;完成机插水稻12万亩,同比增万亩,占年计划的100%。 (二)农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检验拖拉机 2659台,核发号牌524副,考发驾驶证(操作证) 255本,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三)农机技术培训及推广能力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共培训各类学员3504人次,完成年计划的%,其中:拖拉机及其他农机手培训1035人;汽车驾驶培训1955人;从业资格培训284 人;阳光工程培训230人。推广普及农机新技术3项(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油菜机收技术、桔杆粉碎还田技术),极大提高了农机科技贡献率。 二、主要措施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稳步实施。 今年我市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10万元,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全市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市农机局严格执行补贴程序,实行阳光操作。 1、按“先到先补”方式公平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手续。今年是全省首次实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根据全市摸底情况,市农机局决定首次在全市采取“先到先补”程序办理补贴手续,保障购机农民利益。 2、强化培训,保障补贴机械安全生产。对补贴对象进行免费培训,保障补贴对象安全操作补贴机械。5月15日-5月28日,市农机局集中市农机学校、市农机安全监理站、市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在农机学校流水线办理补贴手续,并集中免费培训农机手1100多人。 3、实行“一站式”服务。从6月9日开始,市农机局在局院内集中给补贴对象发放补贴机械,组织全体专班人员实行补贴、登记、发机一站式服务,对部分难以移动的补贴机械市农机局将在7月份开始到农民家中现场发机、核机。 (二)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扎实有效。 上半年,市农机局成功组织了鄂西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班和全市早稻机插现场会。 3月28日,全省鄂西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班在枝江市开班,省、宜昌农机局局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到现场指导。来自全省鄂西片70余名县(市、区)农业、农机局领导、技术人员及合作社社员参

2015年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农业机械行业 分析报告 2015年9月

目录 5 一、农业机械概述 .................................................................................... 二、国内现状:十年补贴政策效果显著,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7 1、2014年底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以上 (7) 2、三大主粮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 (9) 3、经济作物机收率普遍偏低 (11) 三、国外现状:生产和制造已从传统的制造方式转向现代加工方法 12 ................................................................................................................... 1、向大功率、大型化、高效率发展 (12) 2、向一体化、复式作业发展 (13) 四、未来农业机械发展趋势: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 (14) 1、向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驾驶舒适化发展 (14) 17 2、农业机器人 ...................................................................................................... (1)大田生产农业机器人 (17) ①大田植保机器人 (17) ②大田耕作机器人 (19) ③大田果蔬采摘机器人 (19) (2)设施农业机器人 (20) ①嫁接机器人 (21) ②育苗机器人 (21) (3)农产品加工与鉴定机器人 (22) (4)养殖业也将进入机器人时代 (23) 23 3、农业无人机 ...................................................................................................... 24 4、智能植物工厂 .................................................................................................. 5、相关技术与技术现状 ...................................................................................... 25 6、国产高档农机之路任重道远 (26)

农机跨区作业之我见

农机跨区作业之我见 【摘要】农机跨区作业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机手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农机服务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农机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够、中介组织服务形式转变不够灵活、组织化程度不高、散机扰乱农机作业市场、“拦机、截机”现象时有发生、出现纠纷得不到公平解决等问题。为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规范跨区作业,建议政府重视,搞好协调;发挥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拓宽中介组织的服务范围;搭建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平台;大力开展农机保险,解除机手后顾之忧,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机跨区作业始于1996年,到现在已十多年时间了。它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夏到秋、由省内到省外、由试点到全面推广再到辉煌发展的过程,已成为深受农民和农机手欢迎的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模式,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途径,对抢收、抢种、保农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机跨区作业的重要作用 多年实践证明,利用农作物耕种收获的时间差、地域差,组织开展大范围跨行政区域的农机作业,对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由于跨区作业的开展,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缩短了机具的投资回收期,实现了农机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改变了以往家家户户买农机的局面,推动了农业机械向大型复式联合方向发展。目前,我县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9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115台。 (二)提升了农机化作业水平。农机跨区作业的开展,使我县的机械作业时间提高了2倍以上,麦收时间由96年前的2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5-7天,秋季作业也缩短了10天以上。小麦生产已是全过程机械化,小麦联合收获率由96年的10%提高到现在的98%。广大农民群众深有感受地说:“要想收得快,就得靠机械”,“机械到田头,收麦不用愁”。 (三)节本增效,促进劳动力转移。调查表明,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比人工收获小麦提高100倍以上,作业收费与人工收割相比每亩节省支出25-30元。我县机收小麦面积达81万亩,按每亩节省支出25元计算,可节支2025万元。联合收割比人工收获减少粮食损失在3%以上,以小麦亩均400公斤单产计算,每亩减少损失12公斤,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972万公斤,折合价值1360万元。 采用机械收获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以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在农忙季节不必再赶回家中参加抢收,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简易版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Parties, To Restrict Parties, And To Supervise Both Parties To Keep Their Promises And To Restrain The Act Of Reckless Repentanc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简易版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协议文件应用在明确协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具有约束力和可作为凭证,且对当事人双方或者多方都有约制性,能实现监督双方信守诺言、约束轻率反悔的行为。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甲方: 乙方: 为了更好的做好农机专业化服务工作,及 时准确的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机专业服务,确保 粮食丰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经甲乙双方 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作业项目:机耕、机插、病虫害 统防统治、机收、稻谷烘干作业地点:萧山区 河上镇众联村塘村畈 作业面积:142亩 作业时间:20xx年3月25日至20xx年11 月31日

如订立合同时不能确定具体起始时间,乙方应在作业前5天通知甲方具体作业时间。 二、合同价款:450元/亩总价: 450X412=63900元,大写:陆万叁仟玖佰元整 三、作业质量要求: 1、甲方提供的作业服务质量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 2、无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或作业条件特殊的,应经双方协商共同约定作业质量或甲方进行作业示范,征得乙方认可后,再作为大面积作业质量标准。 3、双方对作业质量存在争议需要进行鉴定的,以具有法定资格的鉴定部门出具的书面鉴定意见为准。鉴定费用由主张方垫付,由责任方承担。

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和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27862467.html, 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和前景 作者:孙远斌陆庆春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17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业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亟待提高,在其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本文就来分析一下农业机械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与前景。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都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化进程是一直以来的重要任务,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提高。 1、我国农业机械取得的成绩 从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迅速,机械化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机械化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服务领域也有了一定的拓展,朝着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不断加强。 2、农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完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受到地理条件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经济及社会发展不够均衡,而且东西发展差异较大,导致机械化的发展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缓慢地区机械化水平很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对体系也并未建立,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缓慢。 其次,机械装备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来看,老化十分严重,并未及时更换,而且运输的机械较多,作业机械不足,以中小机械为主,大机械不足,这都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总量不够,缺乏合理性。 再次,门类品种问题颇为严重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环节上的差距很明显,尤其是水田机械的水平过低,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我国水田数量较大,但从其生产情况来看,仍然主要

农机修理工工作总结

农机修理工工作总结 一、 XXX年农机化工作总结 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力量。根据市委、市政 府的安排和部署,市农机局从7月16 日开始,在全局开展了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 作风,创新实干,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详 细的活动方案,先后印发了15份文件,创办了8 期工作简报,召开各类会议32次,组织各类活动 8次。市农机局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先后发放征求意见书5000份,征求意见和 建议337条。在活动中,深入查摆问题,力争把问题找准、找实,把原因剖深、剖透,并 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滨州市大讨论活动办公室工作简报第 42期,刊登了市农 机局以查促改,高点定位农机化工作思路的专题文章。8 月9日《滨州日报》新一轮解放 思想大讨论活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综述和市大讨论活动办公室查摆阶段总结中,对市农机 局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摆问题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工 作境界,提高了工作水平,增强了干群关系,解决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农机化管理 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农机装备水平提高。为做好XX年农机购置 补贴工作,市农机局与财政局共同制定了《滨州市XX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 并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跑省进京,积极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XX年共争取市以上含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4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00万元,省补贴资金293万元、市 资金150万元,比上年增加411万元,增长40%。另外,还有三个县同时实施农机装备推 进项目,争取农机购置补助资金达435万元,从而使XX年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补助资金总 额达到1878万元,资金总规模较上年增长62%。全市农机项目共购置补贴农机具1850台,其中补贴玉米联合收割机467台,免耕播种机215台,大型拖拉机314台,成为全省六个 双完成玉米联合收割机和免耕播种机优先购置补贴的市之一。全市共有1264户农民享受 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全市农业机械得到了快速发展,农 机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农机具快速增加,小型、落后农机具被报废淘汰。XX年全市农机总动力和农机总值预计分别达到485万千瓦和2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 %和1.7 %。在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中严格执行“公开、公正、农民直接收益”的原则和“八不准、四 严禁”的纪律要求,同财政部门密切合作,严格按制度、按程序办事,保证了农机购置补 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多措并举,扎实做好三夏和三秋农机生产各项服务工作。 1.积极做好三夏农机生产各项服务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全市共举 办各种形式的农机技术培训班40期,培训机手和农机技术人员11360人。二是开展农机 具检修和技术服务工作。全市共检修机械5.5万台套,成立各类农机服务队278个,发放 跨区作业证2700个、指挥调度车和技术服务车免费通行证24个,组织跨区作业队248个。三是开展农机信息服务工作。三夏前夕,市农机局建立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 开展短信服务,指导农机手开展跨区作业。共搜集机手手机号码1300个,为各级政府分

农机跨区作业急待强化宏观调控

农机跨区作业急待强化宏观调控 农机跨区作业是在我国土地分散经营条件下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优化农机资源区域配置,提高机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随着农机跨区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区作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农业机械化正跳跃式快速发展,农机经营市场、服务市场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开始出现。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的宏观调控,减少机械盲目流动,防止跨区作业向过热发展,已成为当前农机化事业发展中不得不注意的关键问题之一。 与开展跨区作业前期相比,目前我国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出现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矛盾。一是农业新技术、新机具快速更新与技术培训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随着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农机生产企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为抢占市场,纷纷加大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投入,一大批先进生产线纷纷上马,有的个别产品在技术上甚至还不太成熟,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间隔期缩短,新的农机种类层出不穷;与之相对应的是要求有一批高素质、适应能力强的新型农民去使用和操作不断涌现的新型机械,而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快速更新的农业机械适应能力还比较差,国家对农机新技术的培训投入显得相对不足,农民对新机械的操作能力不能满足新机具发展的需要,作业效益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型、新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开展。二是农民对开展跨区作业过高热情与区域间农机资源配置日趋平衡之间存在矛盾,近几年来,由于农机跨区作业的成功开展,大部分机手在跨区作业中获得较好的收益,农民对购买大型机械从事跨区作业的热情高涨,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各地机械化水平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区域间的农机资源配置日益接近,跨区作业市场开始逐渐萎缩。农民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跨区作业中将不得不辗转较多作业地区,跨区作业成本明显增加,作业收益减少。 针对新的问题与矛盾,为保护农民利益,促进我国农机化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的宏观调控势在必行。一是在加大对农机科研投入的同时,加强对新技术、新机具的审察,严格市场准入门槛,减少和杜绝技术体系不十分成熟的技术和机具的生产与推广,避免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加大对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投入,强化对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基础型培训,培训内容突出新型机械的工作原理、操作原理以及机械改进起因、原理、作用、效果,增加农民对新型机械原理和性能的深入了解,提高农民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农机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机作业市场机械需求动态信息网络和跨区作业调度系统,及时收集和了解全国农业生产动态,合理调度农业机械开展跨区行政区作业,减少跨区作业机械的无序流动,提高作业效益。四是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在开展有组织的跨区作业同时,大力推进当地农业生产订单作业和土地代耕制,确保农机作业市场稳定发展。五是根据不同地区农机化发展实际,农机部门要引导农民科学购机,合理配置农业机械,积极推动服务组织开展“一条龙”跨区作业,促进跨区作业多元化发展。

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及跨区作业问题

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及跨区作业问题 【摘要】农机具跨区作业解决了我国农机作业时间短、大部分时间闲置、效益不高的问题,也解决了部分地区农机具拥有量少,不能满足播种与收获需要的问题。推动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本文就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及跨区作业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机作业;收费标准;跨区作业 一、农机作业收费标准的计算 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批的农机专业户、农机队及农业机械化服务站等,它们为农户提供代耕服务。有些拥有拖拉机的农户,出于技术的和经济原因,也将部分作业请人代耕或代收。因而农机作业收费标准问题随之提了出来。 一个地区(地、县或区),在自然条件与生产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制定各种作业项目的统一收费参考标准,使得在经营水平相近的农机户或队、站之间能有比较一致的收费。他们要增加收益,只能从改善经营上找出路,而不能靠提高收费标准来实现。根据价格学原理,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应等于机械作业成本和盈利这两项之和。而机械作业成本是制定收获标准的主要部分,必须合理确定。 (一)机械作业成本的确定 为了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首先要确定统一的机械作业成本。比较合理的办法是在该地区内通过实际确定,确定主要作业类型的拖拉机小时费、农具的小时费以及作业机组小时生产率。根据这些基本参数,求出各种作业的统一成本定额。 还可采取调查实际作业成本的办法来确定成本定额。但不能收取一年的实际成本为依据,而应采用几年的平均数据,以排除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一般常用近三年的资料来加权平均,最近一年的资料权重取大一些。平均机械作业成本C 的计算式为: 式中:C(1)、C(2)、C(3)--制定收费标准前一年、前二年、前三年的地区平均机械作业成本。 (二)盈利的确定 目前有三种确定盈利的方法: 1.按社会平均工资盈利率确定盈利额。 2.按社会平均成本盈利率确定盈利额。 3.按社会平均资金盈利率确定盈利额。

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合同模板.doc

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合同模板 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合同模板 甲方:XXX(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XXX(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更好的做好农机专业化服务工作,及时准确的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机专业服务,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作业项目:机耕、机插、机收。 作业地点: 作业面积:叁仟零壹亩. 作业时间:20XX年2月8日至20XX年11月20日 如订立合同时不能确定具体起始时间,乙方应在作业前5天通知甲方具体作业时间。 二、合同价款:分早晚两造结算。每造100元/亩总价: 100X3001=300100元,大写:叁拾万零壹佰元整。 三、作业质量要求: 1、乙方提供的作业服务质量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 2、双方对作业质量存在争议需要进行鉴定的,以具有法定资格的鉴定部门出具的书面鉴定意见为准。鉴定费用由主张方垫付,由责任方承担。 四、结算期限

乙方先带机作业,作业完成并甲方经验收合格后,款项在15天内付清。 五、违约责任 1、一方不履行或迟延履行合同的,应按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2、一方变更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3、乙方因作业质量问题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负赔偿责任。 4、甲方不按照合同约定及时为乙方作业提供便利条件或组织验收的,应赔偿乙方因此受到的损失。 5、不可抗力。因发生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不可抗力的,经核实可全部或部分免除责任,但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有效证明显。 5、争议解决 本合同项下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或向农机主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申请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或按照另行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六、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一份,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签名): XX年XX月XX日:乙方(盖章、签名)

2017推广春季农机化新技术工作汇报

2017推广春季农机化新技术工作汇报 以下是整理的2021推广春季农机化新技术工作汇报,请阅读,上 公文站,发现学习。 xx县罗雄街道作出反应,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动林 业走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之路,提高全街道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 强化经济界宣传。罗雄街道强化农机农机信息整队建设,明确专 职资料宣传员,各村(居)委会一名农机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负责本 辖区农机推广宣传和农机安全各项工作。在春耕春播和秋收秋种等农 时盛夏,充分利用宣传展板、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掀起农机化 作业新闻宣传高潮。 落实购机政策补贴。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2014年落实微耕机购置补贴410台,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购 机补贴30﹪、省补贴30﹪的大、中型农机具40台,至2014年底,罗 雄街道享受购机补贴的各型农机器具2500余台。 加大农机工艺技术和安全培训。每年组织送科技下乡,配合“阳 光工程”培训项目,开展农机人性化技术培训,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咨询、解答百姓提出的疑难杂症,多层面、全方位开展农机技术和安 全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广大机手的操作能力、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 去年以来,共举办各样农机培训3期,培训人数260余人。 强化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今年县农机推广站引进玉 米免耕播种机4台,在罗雄街道开展玉米机播机种试验示范样板展示

工作,通过开展试验示范,展示新机具新技术,与传统技术形成对比,促进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跟踪服务不放松。罗雄居委会农业服务中心(农机站)根据相关政 策规定,授权农机经销商6户,维修服务网点6家,并把经销商和位 址服务网点的地址、联系方式告知农户,方便农户购买、维修维护农 机器具。定期或不定期对商家、咨询服务网点进行产品质量、服务内 容抽检抽查,确保销售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每年组织工作人员负责人 深入农村、农机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拖拉机进行年度检审,20xx年 共检审各种大、中型拖拉机692台,确保了农机农具避免出现的安全 使用。 为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 水平,xx市农机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 工作。 一是组织技术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深入乡镇、村组,大 力开展新机具、新技术宣传,通过示范作用和幅射准确度,自我管理 农民科学用机、科学养机,为加快农机化推广和蚕桑创新工作建立良 好基础。 二是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扬皮尔区政策带动农机推广工作,在申请、选购等流程上,充分发挥农机示范户的带头作用,采取倾斜方式优先 考虑补贴资金,调动广大菜农购机的.积极性。 三是依托培训班,开展农机驾驶操作方式、维修保养等实用技术 培训,提高农机手掌握使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能力,为农机新技 术的农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农业机械市场分析

我国农业机械市场分析 我国农业机械起步比较早,建国至今,我国的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增长幅度较快,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及保护性耕作机具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机作业领域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全面发展,农机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了由收获、耕整到播种于一体的机械化一条龙作业产品。出现了一批像东方红、久保田等知名品牌。本篇文章通过农业机械整个行业发展概况以及行业下的拖拉机、小麦收割机小行业来分析其行业发展现状,并对行业发展进行分析预测 第一章:农业机械产品概况 近两年,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通过农具改革,实施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项目等,加大了农业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及扶持力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部分“瓶颈”环节技术和技术集成问题的解决。农机工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了从农机生产弱国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支撑了我国农业

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机对外开放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成功地引进、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生产机械和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目前,我国农机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从人拉肩扛到飞机作业,从每天耕作几分地的人力到一天作业几十亩地的链轨拖拉机、再到一天作业几百亩地的大马力机车,如今,一天作业几千亩地的飞机也开始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农机产品由单一到多种类,再到多规格,农业机械发生了很大的变迁。 产品分类比例图 上图是农业机械各大产品所占的比例图,运输机械和收获机械是占比例最大的,其中运输机械占到了41%,收获机械占到了23%,运输机械下包括拖拉机、三轮车等,运输机械除了在农忙时农民把其作为运输工具外,农闲之余农民朋友还会利用运输机械进行拉货送货,这时就成了他们的“赚

农机跨区作业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农机跨区作业发展趋势研究* *课题组长:宗锦耀;副组长:刘恒新 成员:李安宁李斯华张汉夫丁仕华王国占刘云泽张宗毅 1 前言 农机跨区作业,即利用不同地区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组织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域流动收获作业服务。它是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新型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服务模式。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解决了农业机械化与小规模经营不相适应矛盾,解决了农业劳动力季节性、局部性短缺的问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实践证明,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有利于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总结分析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将对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总结我国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小麦、水稻、玉米跨区机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跨区作业的主要组织模式,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对策建议等。 2 跨区作业发展历程 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课题组长:宗锦耀;副组长:刘恒新 成员:李安宁李斯华张汉夫丁仕华王国占刘云泽张宗毅

图1 历年小麦跨区机收面积及参加跨区作业小麦收割机台数 2.1 初级发展阶段(1996年以前) 其主要特点是:农机跨区作业是农民的自发行为,参加的机具少、规模小,一般只在省内流动作业。农民主要利用自己已有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机收小麦。主要目的是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农机跨区作业市场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1995年仅有约8000台联合收割机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部分省内开展流动的小麦机收作业。 2.2 行政推动阶段(1996~1999年) 其主要特点是:农机跨区作业主要由各地农机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并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小麦跨区机收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迅速增加,小麦机收作业水平迅速提高,小麦机收作业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机车的效益普遍较高。 从1996年起,农业部与公安部、交通部、机械部、国家经贸委、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等六部委共同成立了全国跨区机收小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对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发放《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纳入统一管理。对持作业证的联合收割机,采取了优先安排作业任务,及时提供信息服务,提供通行便利,免收过路过桥费,优先保质保量供应作业用油,在各地设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为机手服务等优惠政策。农业部先后召开了全国“三夏”跨区机收小麦现场会,小麦跨区机收供需协调会,发布全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信息,组织供需双方签订合同,并由县、乡农机部门直接组队外出作业,促进了联合收割机的有序流动,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迅速增加,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覆盖面扩展到全国。从1996到1999年,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从2.3万台发展到8.9万台,年均增长幅度为82%,占全国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的比例,从24%提高到40%。1999年完成跨区机收小麦面积6524.66千公顷,全国小麦机收比例达到66.6%。北方的玉米产区和南方的水稻产区也开始尝试组织跨区机收玉米、水稻。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模板

The obligee in the contract can accomplish the goal in a certain period by discussing the agreed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编号:FS-DY-87182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甲方:_____ 乙方:_____ 经协商,在平等互利、保证双方权益的基础上,甲方为乙方提供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双方签定如下条款: 一、作业内容 1.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____(农业机械名称)____台开展____作业服务。 2.具体作业地点:____省____市____县____乡____村____组。 3.作业面积:____亩(1亩=666.7平方米)。 4.作业时间商定为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二、作业费标准及结算方式 5.作业服务费标准按____元/亩计算,共计:____元。

6.结算方式:每天作业完成后,乙方要当场确认并按作业量核算作业服务费。乙方为个人的应当当天以现金足额向甲方支付作业费;乙方为农场或合作社等单位的可办理银行支付,并在作业任务全部完成后下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银行支付手续。或双方协商收费方式:____。 7.双方对作业面积有异议时,按双方实际丈量作业面积计算。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8.甲方要按合同要求准时到乙方指定的作业地点开展作业服务。 9.甲方要保证投入作业服务的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良好,驾驶操作人员具备合法的资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10.甲方应按照农艺要求保证作业质量,作业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无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作业项目,可结合当地实际,由甲方当场示范作业标准,或由双方协商确定作业标准如下: 11.甲方为作业地县域范围外的,乙方应事先告知作业服

分析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分析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使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变化,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为此,就我国农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国内农机业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 30 个省(区、市)制、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2005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2005年,国内农机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1.1 国内农机业的优势 1) 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

法在2004年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订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2) 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的整个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复杂、品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 14 大类、95 小类、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 3) 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市农机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市农机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市农机局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农机管理年度工作目标和部署,立足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办公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履行了文件起草、档案管理、信息编发、统计规划、综合协调等职能,为全局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一、强化服务意识,工作求实求效 办公室全体人员在工作中从树立农机部门良好形象、建立对外“窗口”的高度出发,严格按照“高标准、高效率”的要求,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是认真做好了文件、简报等资料的起草、印发工作。工作人员严格把握了文件文字、排版格式和印发程序等关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确保了市农机局各项工作部署和工作动态得到及时、有效地传达,促进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农机局来文、来电和相关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2011年,局办公室共起草印发文件40份、简报16期、内部明电6期、其它资料20余份。二是精心做好了会务服务工作。办公室人员主动发挥沟通协调作用,精心做好各种会议的筹备、组织和服务工作,保证了全局重要会议的顺利召开。三是加强农机化信息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办公室围绕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全局重点工作和领导关注的焦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在《商丘农机化信息网》上编发信息1206条,上网信息数量较

上年增加451条。网上报送的信息分别被《河南省农机化信息网》、《中国农机化信息网》采用947条和471条,均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按照政务信息公开要求,向市政府办公室及时上报了领导班子分工、重要文件、重点工作动态等信息资料。坚持了信息采用情况季度通报制度,加强了对各县(市、区)农机局信息采编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了上报信息的质量,为领导掌握实情、科学决策、推动全局工作提供了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料。同时,与市委办公室信息科、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和《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电视台、商丘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市农机局的重要工作动态和成效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关注和支持。2011年,共向市委、市政府信息科上报信息60条,采用40条,圆满完成了信息报送采用任务。四是认真做好了农机化统计工作。统计工作人员严肃谨慎地按时填报了季度报表和年终报表,对各县(市、区)上报数据结合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逐项审核,确保了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特别是今年农业部启用了全国农机化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各县局统计人员对其不熟悉、不适应,市农机局下功夫对县局操作人员开展了业务指导培训,基本实现了人人过关。五是做好了来文运转和档案管理工作。办公室严格按照来文登记、分档、报送、批转和传阅程序,加快公文运转速度,加强文件规范管理,保证了全局的政令畅通。同时,做好了文件资料的分类、造册和归档管理工作。按照市档案局要求,及时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