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区位因素对于中国古都的影响_以洛阳_西安_开封为例分析_.

地理区位因素对于中国古都的影响_以洛阳_西安_开封为例分析_.

地理区位因素对于中国古都的影响_以洛阳_西安_开封为例分析_.
地理区位因素对于中国古都的影响_以洛阳_西安_开封为例分析_.

林则徐推荐到了裕谦幕中 , 又一次到了浙江前线。

“ 定海再失 , 镇海亦陷 , 裕谦自尽”,“ 十一月 , 浙江大雪 , 英军主力南撤 , 宁波空虚 , 但奕经不敢进取”,“ 魏源深感英军反复难测 , 清军虚骄难胜 , 朝廷和战不决 , 对战局

悲观失望”。輥輲訛另者 ,

由于在定海的防守问题上与诸将领意见有分歧 , 而自己的意见又未被主将裕谦采纳 , 随着定海的再次沦入敌手,“ 魏源也自知在军营人微言轻”, 輥

輳訛自己

之谋略无从施展 , 所以他只在裕谦营中逗留数月 , 便辞归

扬州。

综上所述 , 魏源在道光二十年秋 , 为友人所邀 , 到了浙江前线宁波 , 参与审讯了俘获的英国俘虏安突德 , 之后又离开浙东前线 , 到了杭州西湖 ; 道光二十一年(1841 裕谦担任钦差大臣之后 , 由林则徐推荐到了裕谦幕中 , 又一次到了浙江前线。由于对战局的悲观失望加上自己的不得志 , 遂在裕谦幕中逗留数月便离开浙江前线去了扬州。

注释 :

①清史稿 . 第 37卷 .

②海国图志 (五十卷本 . 第 35卷 , 第 26页 .

③黄丽镛 . 魏源年谱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1985年 , 第 113页 . ④夏剑钦 . 魏源传 . 岳麓书社 , 2006年 , 第 125页 . ⑤古微堂诗集 . 第 6卷 , 第 15页 . ⑥古微堂诗集 . 第 10卷 , 第 13页 . ⑦京口琴娘序曲 . 魏源集 , 第 741页 .

⑧杨国桢 . 林则徐传 . 人民出版社 , 1995年 , 第 423页 . ⑨同⑧ , 第 424页 .

⑩魏源集 . 中华书局 , 1976年 , 第 849页 . 輥輯訛同③ , 第 117页 . 輥輰訛李柏荣 . 魏源师友记 . 岳麓书社 , 1983年 , 第 33页 . 輥輱訛同④ , 第 127页 . 輥

輲訛李瑚 . 魏源研究 . 朝华出版社 , 2002年 , 第 361页 . 輥輳訛同④ , 第 129页 .

要 :本文以洛阳、西安、开封三大古都为例 , 通过

分析它们各自的地理区位因素 , 来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从形成到衰落的各个阶段 ,

认为地理区位因素对古都的兴起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 并对古都的发展与迁移起着重要作用 , 同时也是古都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古都

地理区位

影响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 幅员辽阔 , 物产丰富 , 人杰地灵的文明古国。早在几千年以前 , 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们 , 就已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智慧而勤劳的先人们在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原始聚落。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 这些原始聚落的数量不断增加 , 规模也日益扩大 , 这些渐渐形成的大型原始聚落 , 就是我国最早的都城的雏形。

[1]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对于古都是这样定义的 :广义上的古都是指凡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王朝或者政权 , 其都城已经成为政治中心的 , 就应该视为古都。狭义上的古都则不仅是独立的王朝或者政权的都城 , 还应该具有较为长久的而不是过分短暂的建都年代 , 其遗址的现在地理位置应是确切的而不是推论的臆断 , 而且应该是距现在有关城市较近 , 而不是相距很远的废墟。

按照史念海教授的定义 , 我国现在共有广义上的古都 217处 , 狭义上的古都 65处。其分布如下 [2]:由上表可见 , 除了江西、海南、天津、上海以外古都的

地理区位因素对于中国古都的影响

王逸川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 , 浙江杭州

310000

———以洛阳、西安、开封为例分析

72

八大古都的建都历史最为久远悠长 , 在我国的都城发展史上的影响最为巨大 , 而且知名度最高。一座城市从逐渐形成到成为一个政权或者王朝的都城 , 历经千年长盛不衰 , 成为著名古都 , 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 , 这其中又以地理区位因素的最为重要。本文便以中国历史上的几座著名古都的选址建立、发展、迁移、衰落四个方面为例来分析地理区位因素对于古都的影响。

一、地理区位因素对古都选址建立的影响 (以洛阳和西安为例

古都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座城市的选址建立 , 是决定其发展成为一个政权的都城 , 并发展为古都的基础。早在先秦时期 , 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懂得观察自然地理形势 , 寻找合适的地点选址定都。《周礼》开篇即说:“ 惟王建国 , 辩方正位。”《管子 ·度地》记载:“ 故圣人之处国者 , 必于不倾之地 , 而择地形之肥饶者。”《管子 ·乘马》写道:“ 凡立国都 , 非于大山之下 , 必与广川之上 ; 高毋近旱 , 而水用足 ; 下毋近水 , 而沟防省。” 还写道:“ 因天材 , 就地利 , 故城郭不必中规矩 , 道路不必中准绳。” 据史料记载 , 周武王姬发当年伐纣灭商之后 , 为了营建都城洛邑 (今洛阳 , 曾亲自勘察洛阳地区周围的自然地理形势。他对左右大臣说:“ 南望三涂 , 北望丘鄙 , 顾詹有河 , 粤詹洛 , 伊 , 毋远天室。” 这就是说 , 洛邑南北有山 , 中间有河 , 伊河和洛河之北还有广阔的原野可以从容周旋。在周武王姬发眼中 , 洛邑符合建城定都的自然条件。

除了自然地理条件因素以外 , 军事地理条件因素对都城的选址建立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太平御览》中这样写道:“ 王者受命创始建国 , 立都必居中土 , 所以

控天下之和 , 据阴阳之正 , 均统四方 , 以制万国者也。” 当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 , 在定都长安 (今西安还是洛阳的问题上头痛不已 , 因为刘邦本人是关东人(古时称函古关以东为关东 , 而且他手下随他打天下的军士大多也是关东人。高

祖本打算定都洛阳 , 然而他手下的一个军士娄敬劝他:“ 秦地被山带河 , 四塞以为

固 , 卒然有急 , 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地 , 资甚美膏腴之地 , 此所谓天府。陛下

入关而都之 , 山东虽乱 , 秦故地可全而有也。” [3]即娄敬认为关中地区乃是形胜

之地 , 易守难攻 , 而且人口众多 , 物产丰富 , 是王者理想的定都之地 , 日后一旦关东产生叛乱 , 朝廷便可以据关中之险 , 控制地方。同时张良也认为:“ 关中左崤函 , 右陇蜀 , 沃野千里 , 南有巴蜀之饶 , 北有胡苑之利 , 阻三面而守 , 独以一面东制诸

侯 , 诸侯安定 , 河渭挽天下 , 西给京师 , 诸侯有变 , 顺流而下 , 足以委输。” [4]高

祖刘邦听了娄敬和张良的意见以后 , 便决定采纳他的建议 , 定都长安。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 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在古代曾被成为“ 天府”、“ 陆海”, 而且古时关中关隘众多 :东有函谷关 , 北有萧关 , 西有大散关 , 南有武关 , 所以也

被称为“ 四塞之国”。而且关中平原北有黄土高原 , 西有陇山山脉 , 南有秦岭山脉 , 东面只有黄河一线与中原相通 , 易守难攻 , 军事地理形势极佳 , 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 , 西汉王朝便凭借关中之险 , 迅速平定了叛乱 , 可以说 , 西汉王朝之所以能绵延四百多年 , 与定都军事地理条件极其优越的长安不无关系。

现代的学者们通过了解研究历史、考察地形 , 对地理交通便利之地。 2. 谷

仓 , 意指都城附近地区粮食及其他物资供应能满足都城平时和战时所需。 3. 要塞 , 意指交通地理形势好 , 便于防守 , 以利安全。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则认为 :古都的选址建立从自然地理因素来看 , 要求都城附近是一片富饶地区 , 足以

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 , 无需或只需少数远处的给养 , 而且要有便利的交通 , 易于同全国各地联系。从军事地理因素方面来看 , 要求都城所在地既便

于制内 , 镇压国境以内的叛乱 , 又要便于御外 , 抗拒外敌的入侵。

二、地理区位因素对古都发展的影响 (以洛阳为例在社会生产力不甚发达的古代 , 劳动人民“ 看天吃饭”, 自然因素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 , 天时地利缺一不可。这一部分便是分析地理区位因素对古都发展的影响。

“ 崤函有帝王之宅 , 河洛为王者之里”, [5]洛阳自周代成为都城之后 , 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势 , 经济迅速发展 :洛阳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 气候温和 , 雨热适中。古时当地土壤肥沃 , 属第四纪冲积次黄土 , 地面下为黄沙质粘土和粘土层 , 非常适宜于耕种 , 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6]古代洛阳是全国最发达的农业区之一 , 洛阳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车同轨”, 发达的道路交通网遍布全国 , 而洛阳就处于连接关东和关中地区的通道的中心枢纽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给洛阳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各地的货物 , 于是秦汉以后 , 洛阳发展为与长安比肩的商业大都会 , 连同其周围的大梁、宛、陈等周边城市 , 一起构成了著名的商业经济圈和都市圈。东汉时期洛阳“ 船车贾贩 , 周于四方 ; 废居积储 , 满于都城。琦赂宝货 , 巨石不能容 ; 马牛羊豸 , 山谷不能受”, [7]其发达富庶程度可见一斑。到了魏晋时期 , 洛阳的商业贸易不仅达于本土四方 , 而且远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 城内富豪云集 , 贸易繁荣 , 王恺石崇斗富的故事便是佐证。隋唐时代 , 政府相继开凿疏浚了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 , 沟通了黄河、淮河、海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 修成了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 洛阳位于这条南北大动脉的中枢位置 , 发展更是迅速 , 一度出现了“ 天涯同此路 , 人语各殊方 , 草市迎江货 , 津桥税海商” [8]的景象。如此便利的水陆交通再加上发达的农业、商业 , 使得隋唐时期洛阳的经济更是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程度。藩胡商贩们不远万里来到洛阳 , 国际性的商品在这里荟萃 , 洛阳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大都会。

三、地理区位因素对古都迁移的影响 (以西安、洛阳、开封为例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昔唐人都河东 , 殷人都河内 , 周人都河南 , 夫三河在天下之中 , 若鼎足 , 王者所更居也 , 建国各数百千岁 , 土地狭小 , 民人众。” 从太史公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 从上古黄帝时期到周代 ,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在黄河中下游的三河地带建都成就霸业。因为在当时 , 三河地带地处平原 , 交通便利 , 水源充足 , 土地肥沃 , 物产丰富 , 其自然地理条件非常有利于发展农业 , 使得

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一个农业区和经济区。发达的农业经济、便利的交通和充足的水源 , 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综合起来使得这一区域顺理成章地成了先73

秦时期的“ 王者之地”。据管子记载 , 这一地区历史上曾经先后有七十九代君王定都与此。八大古都中的安阳便位于此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 社会的发展 , 三河地区适合于建都的地理区位条件优势渐渐丧失了。从上古时代开始 , 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 统治者定都于此以后更是大兴土木 , 对当地的植被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因素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 人口的不断增长也使得人们对粮食的需求粮逐渐超出了土地的负荷能力 , 造成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 土地狭小 , 民人众” 的局面。在古代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 ,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 必然要过度使用土地 , 也就是对地力过度剥夺 , 这样就使土地的报酬递减作用表现得日渐明显和严重 , 最后 , 这个华夏大地上最古老的农业经济区域随着土地的退化和作物收获的递减而走向了衰落 , 三河地带也就逐渐失去了适合建都的地理条件。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就没有继续定都安阳 , 而是把首都定在了洛邑。

到了秦汉之际 , 当时新兴的农业区——

—关中地区的土地肥沃、农作物的产量很高 , 当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古都安阳所在的三河地带一直在走下坡路 , 那里的土地日趋衰退老化 , 农作物产量远远不及关中地区。正是凭借着土地肥沃、农业经济发达的地理条件优势 , 关中地区成为了秦汉两代帝国的发迹之地。司马迁在《史

记 ·货殖列传》中是这样描述关中地区的:“ 关中之地 , 于天下三分之一 , 而人众不过什三 , 然量其富 , 什居其六。” 从西汉到唐朝 , 千百年间历代统治者都定都位

于关中地区的长安。关中的富庶 , 造就了古代长安的繁华 , 使它成为了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

长安失去都城资格的原因也与它自身的地理条件有关系。隋唐以后 , 随着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 , 土地被过度开垦 , 出现了“ 唐都长安 , 关中号称沃野 , 然其土地狭 , 所出不足以给京师 , 备水旱 , 故常转漕东南之粟” [9]的情况。可见到了唐代 , 长安地区已经非常依赖运河漕运的给养了。当从南方的粮食、丝绸等货物通过隋朝时开凿的运河运抵北方以后 , 若要运至长安 , 必须再由黄河转入渭水 , 然而黄河的水利条件非常不利于漕运 , 以唐代当时的技术条件 , 运载“ 东南之粟” 的漕船是不可能逆流而上越过三门砥柱之险进入关中水系的。唐朝统治者曾经千方百计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 也试行了多种设计方案 , 但均没有成功。例如当时陕郡太守李齐物“ 凿三山以通道 , 辟三门岭 , 逾岩险之地 , 俾负索引舰 , 升于安流”, [10]结果“ 河泥淤塞 , 不可漕而止”。于是唐朝统治者不得不将通过运河运送到北方的“ 东南之粟” 先用雇车运载的陆运方式运至关中 , 再通过关中的水运运至长安。这样的运输方式的耗费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 而且效率低下 , 所以当时有“ 斗钱运斗米” 之说。以唐朝初期的鼎盛国力 , 尚能维持这样昂贵的给养方式 , 当安史之乱爆发后 , 唐朝的国力衰落 , 已经日渐不能维持这样的给养方式。而且过度依赖漕运给养 , 一旦中原发生战乱 , 漕运的畅通不能得到保证 , 长安便被扼住了咽喉 , 时刻有断炊之虞。于是长安千百年来的封建王朝首都地位开始动摇了 , 这时它地处关中地区易守难攻 , 兼有黄河天险的军事地理优势已经成了制约它继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五代时期 , 黄河河道不适于漕运的自然障碍使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给养难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宋太祖统一全国以后 , 他为了避免重蹈唐末节度使叛乱、军阀割据的覆辙 , 决定集结全国精锐兵力于京师 , 把兵权重新收归于中央。然而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迁到了南方地区 , 百万大军若要驻扎京师 , 便更加依赖于南方的给养。此时由于黄河天险造成给养不便的古都长安 , 已经失去了继续成为封建王朝首都的资格。于是宋朝统治者经过了全盘权衡之后 , 决定把国都设在滨临汴水的汴梁 (今开封。开封交通便利 , 是运河漕运的枢纽地点 , 宋王朝定都于

此 , 南方运输给养的漕船可以直达 , 这样就解决了唐代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于是 , 开封便凭借着其位于运河漕运中心枢纽地点的地理区位优势 , 成为了北宋的国都 , 经过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九代帝王 168年的经营 , 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 , 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

四、地理区位因素对古都衰落的影响 (以洛阳、开封为例

“ 三十年河东 , 三十年河西”, 历史上没有历经千年不灭亡的政权 , 也没有一成不变、长盛不衰落的古都。随着时间的推移 , 时代的进步 , 中国历史上的那一座座古都在不断地暴露着自身的弱点与不足 , 也在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不断地接受着历史的无情考验 , 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衰落。这其中除了政治形势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外 , 地理区位因素也起着重要影响。

洛阳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都之一 , 在古代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它的衰落便与其自身的地理区位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全面衡量洛阳的地理区位条件 , 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缺点非常明显 :首先 , 作为一国之都 , 洛阳地区面积略显狭小 , 既容纳不了太多的人口 , 也没有雄厚的物资资源可供开发 , 一旦发生战乱 , 便会感到周旋余地太小 , 没有雄厚的战略储备。其次 ,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 , 对于古代西北、东北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鞭长莫及 , 控制力和威慑力有限 , 定都洛阳 , 御外不易。第三 , 洛阳地处交通要道 , 水陆运输都十分发达 , 这对于古都自身的发展很有利 , 但如老子说的那样:“ 福兮祸之所伏。” 每逢新旧王朝更迭或者天下打乱之时 , 洛阳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 昔日雄伟壮丽的古都 , 便在激烈残酷的战争中沦为废墟。如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 唐代的安史之

乱 , 以及五代时期各大政权的混战 , 都使古都洛阳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宫室焚烧 , 十不存一”。古都洛阳的发展 , 可以说是一个反复毁坏又反复重建的过程 ,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 , 这样造成的社会财富浪费严重限制了其发展。第四 , 从安史之乱以后 , 洛阳附近的水陆交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洛阳的全国性交通枢纽地位彻底丧失 , 这使得国家财力主要来源地区——

—江南的各种物资无法到达洛阳 , 严重限制了洛阳生产力的发展。宋代以

后 , 统治者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 深居内陆的洛阳渐渐没落 , 元代重新开凿大运河 , 改走山东济宁、临清 , 完全避开了洛阳 , 自此洛阳唯一的地理区位优势——

—交通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 它也渐渐走向了没落。

古都开封的衰落也与它的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 它周围一马平川 , 无名山大川之险 , 为四方争战之地 , 在平原上无险可守的军事地理劣势使开封饱受战火的摧残。开封最大的不利地理区位因素就是它位于黄河南岸 ,

74

一方面古时漕运便利 , 经济发达 , 另一方面也深受黄河水患的困扰。公元前225年秦军掘鸿沟灌城攻下了魏都大梁 (既今日的开封 , 从此以后开封地区便因为

黄河而不断发生着天灾人祸。

公元 1128年 , 南宋赵构政权为了阻止金兵南下 , 决开黄河自泗入淮 , 加速了河道的淤积 ; 公元 1194年 , 黄河从阳武改道 , 距离开封城只有 40余里 ; 公元 1234年蒙古南宋联合灭掉金政权以后 , 南宋军队为了抢夺胜利果实 , 攻入之前被金兵占领的开封 , 蒙古便与南宋政府决裂 , 在开封城北的寸金淀决开黄河 , 不仅淹没了开封城 , 而且引发了元代频繁而残酷的黄河水患。有文献记载的黄河决口达 280多次 , 多数发生在河南 , 黄河河水曾经多次冲进开封城内 , 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由于黄河泛滥 , 开封一带的河湖淤没 , 地貌尽改 , 形成了无数的沙丘与碱地 , 原本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的优越地理条件丧失殆尽。

明初曾以开封为陪都 , 当时称为北京 , 当时的大臣们还一度主张迁都开封 , 但黄河水患严重影响了开封的发展。在明朝 276年的历史中 , 黄河决口的年份多达

246年 , 而且大部分发生在开封的上下河段。黄河河道步步南徙 , 距离开封城仅有30里左右 , 而且河道高出地平线 8.9米 , 成为了一条“ 地上河”, 明代黄河河水 6次冲入城内 , 开封可谓劫难重重。明末崇祯十五年 , 官军决开黄河企图水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 , 使得开封城成为一片汪洋 , 城内数以万计的居民罹难 , 房屋倒塌无数 , 形成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浩劫。清代以后 , 黄河河道进一步南徙 , 此时距开封城只有 20里左右 , 黄河水患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段时期内 , 开封还屡屡受到黄河水患的破坏。在中国古都中 , 还没有哪座城市像开封这样饱受水患之苦。

当年开封由于其所处的水陆交通优势 , 漕运便利 , 商业繁荣 , 经济发达 , 成为一代古都 , 但随后又由于其位于黄河边的地理位置而饱受水患之苦 , 逐渐走向没落。可谓“ 成也黄河 , 败也黄河”。

结语

通过分析研究 , 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区位因素对古都的影响是巨大的 , 它既造就了古都的辉煌 , 又使古都逐渐走向了衰落。通过研究、对比、分析这些不同的地理区位因素 , 我们可以从吸取经验和教训 , 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 这对我们当代城市的规划发展和研究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

[1]陈桥驿 . 中国古都研究 [C ]. 陕西人民出版社 :3. [2]王社教 . 中国古都的故事

[C ]. 陕西人民出版社 :42. [3]司马迁 . 史记 ·刘敬书孙通列传 [M ].

[4]司马光 . 资治通鉴 [M ].

[5]左思 . 三都赋 [M ].

[6]刘志平 . 试析区位和地缘因素对城市发展演进的影响——

—以古都洛阳为例 [N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7]后汉书 ·仲长统传 [M ].

[8]全唐诗 . 王建三 ·汴路即事 [M ].

[9]新唐书 (卷第五十九 . 食货志三 [M ].

[10]新唐书 [M ].

[11]朱耀廷 . 定都与迁都——

—中国七大古都比较研究之一 [J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版 , 2003.

摘要 :宋朝高级将领衷甲与宋代“ 重文轻武”、“ 以文制武” 的治国、治军方略和“ 武随文服” 的服饰制度等多方面的历史因素有关。从符号学角度来看,“ 衷甲” 象征着文武双全。文章对宋朝衷甲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宋朝特殊政等衷甲文武双全

一、宋朝的特殊政策和与之相应的“ 武随文服” (一宋朝实行“ 重文轻武” 的政策

所谓“ 重文轻武” 是宋代的基本国策 , 但客观上“ 重文” 有之 , 而“ 轻武” 则未必 , 不过是抑制武将的拥兵权而非放弃武装力量。

鉴于唐末五代时期将帅拥兵 , 藩镇割据 , 兵祸连连等一系列历史经验教训 , 加强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 宋太祖确定了“ 重文轻武”、“ 以文制武” 的军事领导原则。宋太祖即位的次年 , 就相继解除将领石守信、韩令坤等人统领禁军的兵权。经过兵制的改革 , 地方兵权归各州 , 节度使成为无权的虚衔。公元 936年 , 宋太祖开始任命新的文臣来代替旧的武将 , 宋太祖对赵普说:“ 我现在用儒臣百余人分治各藩 , 纵使都去贪污 ,(为害也不及一个武将。” 统一全国后 , 宋太宗继续实行这个方针。公元 987年宋太宗正式下诏:“ 文臣中有武略知兵者 , 许换秩。” 文臣换充武将 , 武将调离军职 , 从而进一步堵塞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宋朝的军队有禁军和厢军两大部分 , 禁军是皇家正规军 , 厢军是地方州县军。聚集在京师的禁军由三司统辖 , 三司平时负责对禁军的管理训练 , 无权调遣。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掌管 , 其长官一般由文臣担任 , 品秩一般为一品 , 位在三司之

上。在地方以文臣任经略使、安抚使 , 兼领本路马步军都总管衔 , 钤辖、都监等武职官员受其节制。正如宋朝宰相富弼所说:“ 尽削方镇兵权 , 只用文士守土。” 由于实行“ 重文轻武”、“ 以文制武” 的政策 , 宋朝时期武官的品秩较前代低。

宋朝衷甲的象征意义

刘英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 广东东莞 523710

75

高考地理小专题之-区位因素

蓟县二中2012高考复习小专题-----区位因素分析与典型案例分析 一:区域分析的方法:五三P272. 二、区域问题一般解决方法: 1、审题时仔细冷静,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必须注意准确地定位(如经纬网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 2、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找出题干中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语,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3、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课本知识建立联系,善于将知识迁移运用, 通过思考确定解题思路,最后用科学、严谨、清晰、扼要的语言编制答案. 三、典型真题举例 (10天津)( 32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1 )图9 中右江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6 分)( 2 )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6 分) 广西于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4 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 10 。 ( 3 )据图10 描述广西旱清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8 分) 四、 写出以下农业类型的主导因素列举由以下主导因素形成的工业企业 云贵高原梯田农业:原料: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市场 新疆的哈密瓜、长绒棉:动力 南方蔬菜冬季供应东北:廉价劳动力 花卉业:技术 乳畜业: 五. 1、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2、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4、旅游活动区位选择 5、商业活动区位因素分析(商业中心城市、市内商业中心)、 6、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7、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8、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六、实战举例: 1、试分析图5中阴影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2、分析台北市成为台湾省最大城市的优势区位因 素。 3、M城曾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之一,近代,随着N城的崛起,M城的地位明显 下降。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doc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 本网高考栏目整理了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更多高考地理资讯我们将持续更新,敬请及时关注本网站。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什么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什么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地理区位因素综合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综合分析 洪湖二中高二地理组 吴思颖 一.考纲解读 1.掌握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会分析某一个农业区发展的条件 2.掌握影响工业,交通,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对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内容的考查 2.从考核形式上看,这部分知识多以材料,图表形式呈现,注重因果式组合,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查。 三.命题趋势 1.以区域图或文字资料方式提供信息,考查某地发展某种农作物生长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2.以中国或世界某一地区为背景,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工业,农业等,比较异同点,也是将来的重要趋势。 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知识点与重难点解析 (一)什么是区位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二)区位因素对比分析

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政策、农业区位因气候(光、热、水、灾害技 劳动力、土地价土壤、水源、地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策、科技、劳动力、原料动力、通信、农业基础、土地、水工业区位因业历史基、水源环境因素:与风农田、局民区的关 社会因素:国防安全工业惯性、个人偏 自然资源交通政治 军事地形、气候、河城市区位因宗教、其他(科技、游、教育等

交通区位因地形地质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水强度、降水总量、需要、线路长度、交通量文(水位、水域深浅等科技(是保障 (三)案例分析: 1.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要注意,气候土壤水源地, 资料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科技。 例题分析: 荷兰成为世界著名的“鲜花王国”,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一框二扩三展开 工业区位因素2. 自然因素:水源地;经济因素:资料交通劳动力, 市场政策和科技,通信农工看仔细;环境因素:看好风向和水源, 居民住着别受气; 社会因素:国防、偏好和惯性,个别企业要注意年天津高考文综试题)(2007例题分析:分)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6039第题 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二、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四、旅游业区位分析:?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从三要素去分析,有利于增强记忆): 1.旅游者:主体相当于市场(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2.旅游资源:客体A.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B.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大或小)(即旅游资源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C.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3.旅游业:媒介A.地区接待能力:强或弱B.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和数量 五、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高考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机械等。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

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 2.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3.环境因素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 1. 可持续原则 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 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 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 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4. 因时制宜原则 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败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大约每十年“飞”一下,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国家,20世纪80年代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20世纪90年代主要在我国沿海省份,21世纪初主要在我国的中部省份。 二、区位分析的—般方法 1. 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

(完整)高中总复习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中总复习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1~3题。 1.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的最近距离是() A.20 km B.40 km C.60 km D.80 km 2.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 A.市场和交通 B.交通和劳动力 C.劳动力和气候 D.市场和气候 3.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 A.花卉、乳牛、粮食 B.水果、养鱼场、蔬菜 C.蔬菜、林业、养鸡场 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4.下列农业区的气候特征与a图类似的是() A.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区 B.美国的棉花带 C.中国的春小麦区 D.法国的葡萄园种植区 5.影响乳制品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市场需求量 C.技术力量 D.廉价的劳动力 6.为了乳制品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企业应该() A.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 B.利用我国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走资源密集型道路 C.加强科技投入,走技术密集型道路 D.不断扩大规模,以抢占市场份额 下图表示“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天然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三曲线表示天然原料和科技要素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① C.①③ D.②③ 8.下列工业部门的发展变化情况与①曲线变化大致吻合的是() A.制糖厂 B.纺织厂 C.啤酒厂 D.飞机制造厂 下图中数字表示四种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9.工业区位选择时,宜优先考虑原料产地的最有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城市的增长与①工业部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苏黎世 B.阿伯丁 C.攀枝花 D.旧金山 2005年2~3月,世界铁矿石价格猛涨,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下图是“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主要受益国家是() A.中国、日本、印度 B.德国、美国、法国 C.巴西、澳大利亚、印度 D.马来西亚、印尼、埃及 12.“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揭示了() A.煤炭、铁矿石价格上涨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B.原料对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 高中课程改革,教材引进并强化了“区位”这一部分内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部分的主要内容,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又是新增内容,已经为命题者所青睐,可以说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归纳出一些答题思路共性供参考。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 区位因素分析过九关 第06关 航空航天基地区位因素分析练习

航空航天基地区位因素分析 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据此完成1—2题。 1.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 .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 .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 .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2.向火星发射探测器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和更重载荷,我国四大卫星基地最适合火星探测任务的是 A .酒泉 B .太原 C .西昌 D .文昌 【答案】1.A 2 .D 【解析】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甘肃,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期较长,A 项正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较高,B 项错误;该地地处内陆,海上交通不便,C 项错误;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不是酒泉的优势,D 项错误。故选A 。 2.文昌位于较低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快,故自转的推力较大,D 项正确;其他几个地点纬度较高,不具有优势条件,故可排除。故选D 。 航空航天基地的区位因素分析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2 我国四大航空航天基地的有利区位 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7时30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18日13时59分其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阿木古朗草原成功着陆。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选择酒泉基地发射的地理原因是 A .酒泉基地纬度高,自转线速度较慢,有利于飞船进入轨道 B .酒泉基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最高,有利于飞船发射 C .酒泉基地位于干旱区,多晴天,有利于飞船发射 D .酒泉基地位于温带草原区,草场茂密,有利于飞船返回着陆 2.在主着陆场外1000千米处设副着陆场的原因是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三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读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读“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3—5题。 3.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的最近距离是() A.20 km B.40 km C.60 km D.80 km 4.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 A. 交通和劳动力 B.市场和交通 C.劳动力和气候 D.市场和气候 5.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 A.花卉、乳牛、粮食 B.水果、养鱼场、蔬菜 C.蔬菜、林业、养鸡场 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图3,完成第6题。

6.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图6 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7-8 题。 7.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8.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图7 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 答9—10 题。 9.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 符的依次是()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① D.①③⑤ 10.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 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二、综合题(共60分) 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其生产的最基本特征是 和。 (2)P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对比,相似的 是() A.高温多雨时期相同 B.都有煤炭工业城市 C.河流入海方向一致 D.地理纬度位置相近 (3)A、C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这里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 (4)19世纪中期,美国南部是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原料产地,分析美国南部棉花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地理最全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机械等。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

地理区位因素

地理区位因素 (一)地理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 2.人文因素。市场、政策、交通、工业、农业、科技动力、发展(开发)历史。 土、地、水、生、气 温馨提示自然因素:土、地、水、生、资、源(原)、气,市、政、工、交农、科、力(历) ②温馨提示自然因素+人文因素 (二)地理区位因素解读一般而言,口诀中各字词涵义如下: 地:地形类型和地势(地貌);地质基础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平原广阔、谷地开阔(多根据等高线疏密)】。 水:水文,多指河流、湖泊;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 生:生物资源(含动植物);生长期和生长周期长短;地带性植被和自然带。 资:资金。 资源:资源。 原:原料 气:气候【光热水温风压差(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干湿阴雨(云雾露霾霜冻)晴与生(长期)】。温馨提示光照、热量、降水及其组合状况;昼夜长短与日照时间长短、气温日较差关系;生长期长短。 市:市场(含商业)及市场距离【常用词接近x×市 场或距离xX市场较远】;城市;城市基础设施 政:狭义指政策,广义指政策、政治、军事、宗教等。 工:工业基础、工业产业结构、工业协作条件。 交:交通、邮电【邮政和电信,主要指信息通信网络通达度(性)】及电力等非物质运输;点线面网(立)体 农:农业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耕作制度,熟制( 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科:科技水平 力:劳动力,包括劳动力数量、素质及价格(高低) 历:发展(或开发);历史(历史与经验,技术和工艺 水平,市场或商品意识)。 二、地理事物评价分析原理 区域位置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有利+不利 市场=国内+国际总论+分论论点+论据 解题三部曲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挖掘题干中的隐藏信息,对于题干中较长篇幅的材料,必须认真阅读,了解大意,标出关键词。地理试题中的关键词分为三类 1.中心词。地理概念。内涵往往包括多个方面,回答时要做到“要点全面”与“重点突出”。确定重点主要依据试题情境信息以及地理事物本身的特点。 2.中心词的限定词。限定词缩小了中心词的范围。忽略了限定词,答案往往会偏离重点,答非所问。关键限定词是解答问题航向上的灯塔!中心词的限定词对于中心词 的限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定具体事物。 (2)限定位置。

人教版高中地理 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 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机械等。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2019年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分析过九关第03关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练习word版本

第03关交通区位因素分析 蒙(自)河(口)铁路已正式开通运营。下图为蒙河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水文条件D.资金条件 2.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目的主要是 A.保护生态B.节约耕地C.减小起伏D.降低造价 【答案】1.B 2.C 【解析】1.蒙河铁路穿过云贵高原,沿途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是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条件。故选B。 2.蒙河铁路沿途地形崎岖,采用高架桥方式可减小地面起伏,提高铁路运营速度和安全性。故选C。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分析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2)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3)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1)港口区位因素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要求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低、高、大、小” (1)成本低——山区线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利时国土面积30528平方千米,人口约1070万,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从各类地理试题特点来看,有关“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的试题属于应用性综合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着力于考查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 1.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4.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败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大约每十年“飞”一下,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工业区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工业区位因素 一、典例导入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首钢始建于1919年,选址在北京市西郊。进入21世纪,首钢的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环境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2001年,北京申办“2008夏季奥运会”成功,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以此为契机,2005年首钢迁至曹妃甸。2016年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入驻首钢原址,将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场馆。下图示意首钢搬迁。 (1)说明首钢选址在北京市西郊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促使首钢搬出北京市的主要原因。 (3)说明在曹妃甸建造钢铁厂的优势条件。 (4)简述将首钢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场馆的意义。 【答案】 (1)靠近煤矿,能源丰富,位于郊区,地价便宜,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污染小;靠近大城市,市场需求大。 (2)与北京作为首都的发展战略不符,城市化发展,郊区变为市区,污染环境;绿色奥运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 临近煤炭、铁矿,资源丰富;临港(海),有铁路相通,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位于曹妃甸,地价便宜;政府决策;市场更加广阔等。 (4) 充分利用原厂址的车间、厂房等,达到资源的再利用;降低冬奥会训练场馆建设成本,有利于工业遗迹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旅游业等。 【解析】(1)根据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首钢选址在北京市西郊,靠近煤矿,能源丰富,位于郊区,地价便宜,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污染小。靠近大城市,钢铁市场需求量大。 (2)由题目材料“进入21世纪,首钢的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环境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2016年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入驻首钢原址,将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场馆”分析可知,首钢与北京作为首都的职能和产业发展战略不符。发展钢铁工业会污染环境,绿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归纳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归纳(2011-07-26 11:29:36)转载▼ 标签:高考区位分析文化分类:知识点分析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

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

高考地理一轮城市区位因素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城市区位因素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江三角洲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物流业是现代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支撑。下图为我国中部五省物流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B.区域合作和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和信息通畅 D.信息通畅和区域合作 4.图中代表武汉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渔梁古镇位于新安江主要支流练江沿岸,是古代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因此被称为“徽商之源”,有着“江南都江堰”美誉的渔梁坝就在渔梁古镇的练江中。读渔梁古镇位置示意图和渔梁坝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渔梁坝建设的目的有 ①航运②发电③防洪④灌溉⑤拦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6.渔梁古镇的兴起是因为 A.古镇附近水域港阔水深 B.古镇上游通航能力提高 C.古镇成为货物转运的节点 D.古镇属于水陆交通枢纽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1979年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读“德州市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元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敌,酒楼歌馆相喧阗”。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交通运输地位下降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8.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德州空间形态呈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二、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