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景观图片鉴赏

园林景观图片鉴赏

园林景观图片鉴赏
园林景观图片鉴赏

这张照片是在中国风景园林网上看到的,是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委托SWA事务所为繁华的上海构思设计的一个独特的步行街——古北黄金城道步行街。这个步行街覆盖了三个城市街区,两侧是20层的住宅大夏,在路边是零售商店,步行街的两端是SWA事务所设计的公园。而这张照片只是整个设计的一角,俯视的拍摄角度正好突出了它的独特之处,简单的线条让人产生无限的舒适感,而色彩的搭配也恰到好处,正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让早已习惯了城市的喧嚣和城市节奏的我们,找到了给疲惫的心一个安静的港湾,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的停留。整个设计都很注重细节,如道路的铺装,像是中国屋顶瓦片砖拼贴在一起,让人有一种在屋顶漫步的奇妙感觉。又如桥下的水景,水底面不像往常的那种天蓝色的简易铺装,也不是自然式风景的水生植物与河石驳岸的组合,而是如木屋墙的木质板,不仅与瓦片砖式的铺装相互呼应,而且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切感。总之,这张图片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简单也不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境界,而简单性正式好

的景观作品的共性,所有美的东西都包含着某种简单性。

这张图片是王向荣教授在2012年新加坡花园节上所主持设计并展出的“心灵的花园”项目。图片所展示的是整个花园的中心部分,就是最后要到达的地方。“心灵的花园”的设计理念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中国花园的空间变化和诗意,它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感悟。花园为10*10维度,由水池、竹柱、帷幕、汀步、竹林五个部分组成。心灵的花园掩藏在苍翠的竹丛中,以其神秘感吸引着人们进入探究。如烟似云的帷幕在灰色的砾石地面和翠绿的的竹丛映衬下显示出超凡脱俗的纯净,白色的帷幕在其中重叠、飞舞、缠绕,迷宫一样的空间引导人们渐渐远离尘世的喧嚣,进入这个梦境一般的花园。人们将会在经历各种曲折,甚至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之后来到花园的中心:在飘荡的白色帷幕的中间是一个平静的水池,池中盛开着美丽的莲花,莲花开在水中,也开在每个人的心里。它带给人

们的心灵一份宁静,一点感动和一些领悟。

上面这张图片是某个花园的主景,是在厦门园博会上展出的竹园。竹园的主庭院核心是空灵的水面,它映衬着青石墙、白粉墙、绿竹和天光云影。白粉墙和青石墙上的各种漏空形成一个个框景,把周围优美的景致凝固在一些特定的视点上,成为花园内外联系的纽带,并使花园内部产生深远的景深。而穿越墙体的忽而上升忽而下降的小路、不同标高的平台、漂浮或下沉于水面的桥,为观赏者带来了连续不断的花园内与外、高与低、明与暗、曲与直的视觉转换。尽管花园面积很小,但是在这种视觉转换中,伴随着各种戏剧性的体验,花园似乎总是给人以期待,总有未知的领域。而另一方面,观赏者也可以静坐于高台之上嵌于白粉墙内的坐凳上,俯视中心庭院的景致,或在砾石滩上独坐,沉思于山水幽簧之间。一动一静,体验与感知,这种在有限的空间中叠加的共存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而在体验与感知过程中,诗意也随之产生。设计师试图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精神的现代花园,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同时也具有中国历史花园的品质。它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诠释,它的形式语言与传统园林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带给人们的视觉转换和气氛体验与后者是相近的,它反映了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如何恰当结合的深层面的思考,也反映了设计师对现代美学的追求。

上面介绍的图片内容是可供参考模仿的现代式景观。现代景观设计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只是一些关于粗体的几何体和线型的应用设计。最近从各种渠道查阅到了多种不同流行风格和主题的花园设计理念,可以较容易地应用到花园设计中。现代花园因其流线型的轮廓设计和光洁精致的外表而受人们喜爱,其整体的感觉是规整、结构性强。表现出在硬景和建筑上比植被的多,或者说是植物表现出硬景的物件化。选用的植物通常为绿色、形状具可塑性。然后再加上一些很有色彩的垫子、容器或彩绘墙等。现代景观中的流行材质有:混凝土、铁和木头。很多设计师外围设计保留混凝土的自然灰色,但也可以用其他颜色着色;金属,尤其是有些风化的北美考顿钢,在现代花园常用作焦点式装饰,也可用作盆器、遮挡屏等;木头的甲板在现代花园里也常用到,常用到的有色彩鲜明的巴西硬木。现代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创造适当的对比效果。例如,设计大量的观赏性草覆盖在灰色混凝土墙上,鲜亮的橙色靠垫放在简易的露台上等。创造对比效果时,选择是很重要的,量大有一种大气势的强镜头效果,但有时会使景观显得杂乱。在庭院里选择两、三个景点做一些对比性的设计即可。现代景观的标志之一是整齐的网格式地被,这样可以在通常铺设水泥的地方同时整齐地铺装草坪和石子,或者是水泥铺设在不同主题表现的植物景观间。当然,网格式的设计不是表现现代花园的唯一方式。景观设计师建议对植物的应用可以像对盆器物的应用那样灵活。

这张图片是闻名设计师Arabella Lennox-Boyd在香港设计的一座屋顶花园。自2007年英国切尔西花卉展上,屋顶花园类被引入进来,高档园艺就越来越成为潮流。而这个屋顶花园正式这股潮流所带来的杰作,利用狭小的城市中心空间表现了创新性和精心布置的景观设计元素。屋顶花园在重视绿色空间的香港相当流行,Arabella的这一作品证实了缺少空间不意味着牺牲时尚。在她的花园中,有机地结合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和传统因素,创造了视觉上的盛宴。用草皮搭成的柔软的龙形象征着好运气,围绕着三座深粉色的花丛并穿过花园,富有活力的色彩反映出积极的城市氛围。两座不锈钢水池不仅现代感十足,也反射出上面的天空。从英国湖区运来的灰色石板铺设的路径布满纹路和栅格。花园西边种植了一排竹子,隐约可看到城市外的景色。南边则受到中国屏风的启发,用黑色折叠漆屏,围绕着一侧水景布置了较为私密的空间。屏风和竹子使人们在繁忙的楼群中享受到一丝宁静。屋顶花园的建造为中环地区带来了活力,也为新的商业的餐饮业提供了优质的办公空间,强化了香港市中心的区域位置。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在中国 ——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

A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论文题目苏州拙政园浅析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年月日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就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与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拙政园就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就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每一处景观与设计,都就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可以说,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与维护者,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与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力图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物与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典名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建时,由当时的大家文征明主持设计。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拙政园所在地原本就是一块地势低洼之地,因排水不畅,多积水,单纯从造园角度瞧,这块地非理想之选。考虑到苏州地区地下水丰富,地势 低下利于开池引水,文 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 低洼之地大动干戈如 填土等,反而巧妙地以

水造景,以水彰景,以水联景,以水为主线设景布点,将31处景点尽数囊括其中。此后描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脉络,如“循水而西”、“至就是水曲折而北”、“水尽,别疏小沼”、“又前循水而东”、“至就是水曲折而南”、“至就是伏流而南”,总之,“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如此,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时至今日,拙政园仍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如中部水面,被池中二岛及房屋、曲桥、花木分割为几部分后,显得水面流通环回,空间层次丰富,景物立体深远。除主池外,还以支流、水廊萦回于亭馆山林之间,一些水池内还挖有一定深度的水井,与地下水相通,水堪称拙政园的灵魂与纽带。大面积水面可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再加上相对稀疏的亭榭小筑的点缀,行走其中,不但可以感觉到浓厚的江南水乡气息,更容易体会一种疏朗、雅致、天然的风光。 在植物方面,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园中景观很多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就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 开,“遮映落霞迷涧 壑”。秋日之木芙蓉, 如锦帐重叠。冬日老 梅偃仰屈曲,独傲冰 霜。盈步园中,泛红 轩、至梅亭、竹香廊、 竹邮、紫藤坞、夺花 漳涧等景观无一不让 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各种花木植物,都非长于帝苑深处的奇花异葩,都就是就地取材的普通花木罢了,但就就是这些普通花木,经过不同品种的互相搭配,再与园内的地形、水流、建筑相互呼应,就很容易地在闹市之中隔出了一方山林野趣之地。山水今天的拙政园仍以“林木绝胜”著称,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百分之八十就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

(完整word版)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赏析

清河公园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基地为杭州市城北某处的公共开放空间。 2、场地现状分析 基地总面积3.3公顷,呈倒“L”型,基地总体地势平坦,标高基本在34.04-34.10米之间,月牙河常水位33.50米,汛期标高为34.00米,旱期标高为33.00米,西北侧有一处水杉林,东侧有一条5.5米宽的小区消防车道,月牙河为城市非主要泄洪支流。 3、周边环境 基地北临月牙河,东侧为居住区,西侧为艺术产业园区和写字楼,南侧为城市次干道路。 4、现状分析 根据基地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基地设计主要满足周边居民休憩需要以及与西边艺术产业园区的相协调,同时满足人们的亲水感,所以设计主要解决问题即是公园的交通组织,艺术展区位置设置。 二、规划社计依据 1.清河公园规划设计条件。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清水公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游人休闲、锻炼、游览的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锻炼、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1、核心设计思想 清水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游客的观赏心情,不同心情,观赏的区域,选择的区域,景点,道路不同,不同心情选择游览不同的景色。主要设计目的是缓解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焦虑,各个年龄层人们休闲娱乐,亲水的放松场所,公园设计了一些相对比较幽静,环境优美,可游可歇的场所,可以弥补现代城市休闲所欠缺的功能。同时公园在核心区布置了一个较大的广场,广场中心设有2级抬升的圆坛,正中是一个大气古朴的的千手观音雕像,使广场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集散中心,平时可供大家参观游览,节假日可以举行一些大的集会演出祭祀活动等。总的来说清河公园定位是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穿行,可以看看路边的风景,周边居民茶余饭后可以到其中歇息,清晨可以在公园小路上晨跑锻炼,假时可以在其中喝茶观景。本设计考虑到东边艺术产业园区的条件,在设计区域东边建立了一幢3层的艺术展览馆,艺术展览馆南面是一个小型观鱼广场,人们可以在此享受观鱼喂鱼的乐趣,艺术展览馆滨水过桥,可到东面运动场,运动场设置为四楼,主要提供一些室内健身器材,当然也包括茶咖一体的简单服务设施。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建造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中国园林形成发展建筑特色意境 一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园林建造应始于商周,当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二.中国园林的建筑特点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 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景观大师作品赏析 摘要: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传统园林服务于上流社会贵族和富豪阶层,是社会地位、权势与经济实力的象征。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西方社会逐渐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园林的服务对象变为城市自身以及普通市民,因而出现了开放型园林——城市公园与国家公园。它们的出现,拉开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序幕。 关键词:传统园林;城市公园;国家公园;景观设计 奥姆斯特德的主要观点 ?主张充满“人性”的设计 ?用理论影响美国景观行业发展 ?用行动促进美国景观教育进步 奥姆斯特德部分简介: ?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 ?19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18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 (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

?1857年秋获得了纽约市中央公园负责人的位置 ?1865年与沃克斯共同完成他们在中央公园的工 作,并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 ?1895年他退休了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他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 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 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 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 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 可磨灭的影响。 年轻时的奥姆斯特德的不幸遭遇 ?在奥姆斯特德4岁的时候母亲去 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 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 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 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 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 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 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 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 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 正常的学业。 ——上图:纽约中央公园局部景观 不断努力的奥姆斯特德 ?在放弃学业后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 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 贸易旅行了-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

专家解析园林景观设计中铺地分析

专家解析园林景观设计中铺地分析 据了解,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空地、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铺装的园林道路,在园林环境中不仅具有分割空间和组织路线的作用,而且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同时还直接创造出了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效果。园林景观绿化养护可上好养护,一家专业的园林绿化养护公司。 园林中的道路有别于一般纯交通道路,其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的要求,虽然也利于人流疏导,但并不是以取得捷径为准则的。园路与景石、植物、湖岸、建筑相搭配,受环境气氛的感染,“出人意外、入人意中”。现代化的城市中,笔直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与林立的高楼大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产生紧张的压抑感,而看似随意的园林小道反而使人有贴近自然的感觉,让人们从烦燥、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因此,园路的设计应该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这样的要求,园路的铺装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铺地作为园林的一个要素,它的表现形式必然要受到总体设计的影响。 在园林中道路像脉络一样,是贯穿全园的交通网络,是划分和联系各景区、景点的纽带,是组成园林风景的要素,因此在使用功能和美观方面都应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建筑材料的日益丰富和发展,园林地面铺装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不管是形式还是颜色的搭配都显得多姿多彩,各类型的铺地给人的心理上和视觉上的感觉也不尽相同。 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创作过程中,铺装设计往往被摆在无足轻重的地位,铺装设计大多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了艺术性,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此外施工工艺的粗糙、对施工细节的大意处理、养护管理的不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以成都市东湖公园为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园

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五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 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 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 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 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 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 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 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b5E2RGbCAP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
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p1EanqFDPw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DXDiTa9E3d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
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RTCrpUDGiT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
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5PCzVD7HxA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 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院系: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班级:测绘类19-5班 学号:1904070517 姓名:毛镜懿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本堂中国园林艺术鉴赏选修课,看到了我国许多的古典园林建筑,感受到了有着厚重历史的中国以及有着诗情画意的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对自然美亲切而又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留下的中国园林瑰宝,这次选修课报告,我选择了鉴赏颐和园,才疏学浅,如有纰漏和错误,请海涵。 中国是园林的国度,在园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可以说是一种有形的诗或立体的画,更具体而典型地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无限留恋。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颐和园全园可分为宫殿区、前山前湖区、西湖区和后山后湖区四大景区。宫殿区取严谨对称的殿庭格局,但较紫禁城的严肃气氛已轻松很多,建筑尺度也不太大。绕过宫殿区的主殿仁寿殿,通过一条曲折的小道,进入前山前湖区,气氛才忽然一变:前泛平湖,目极远山,视野十分辽阔,远处玉泉山的塔影被借入园内,加深了园林的空间感。

在昆明湖西部筑有西堤,堤西隔出水面二处,各有岛一,与龙王庙岛一起,构成一池三神山的传统皇苑布局,为西湖区,风格疏淡粗放,富有野趣。万寿山北麓是后山后湖景区。后湖实为一串小湖,以弯曲河道相连,夹岸幽谷浓荫,风格幽曲窈窕。在后湖中段,两岸仿苏州水街建成店铺,有江南镇埠风韵。颐和园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的特点: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所用手法为写实;景区规模大,景点多,景观丰富;功能和活动性较丰富,几乎都附有宫殿和居住用的殿堂;园林风格侧重于富丽堂皇,渲染出一派皇家气象。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精髓,发展现代园林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顺其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流传。亭台楼阁等是传统园林的主要建筑特色。但在近代,中国园林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我们应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关键词: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现代园林 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若把我国园林艺术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划分阶段的话,大致可分为:商朝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秦汉由囿发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园;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至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二.园林建筑的类型和特点 (一) 亭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园林景观文案赏析

园林景观文案赏析 天津引进220余种新优绿植营造四层立体绿化 天津市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通过引进220余种新优绿植作物,按照地形起伏、植株高矮、颜色变化,通过对花草树的组合,实施立体绿化,打造津城绿化景观的四级递进层次,形成万紫千红满眼绿的园林景致。 据了解,津城立体绿化中的四级递进层次主要以地形起伏、植物高矮及颜色划分。第一层为地被植物及草坪,包括萱草、马蔺、鸢尾等宿根花卉;第二层为较矮花灌木及绿篱,其中矮花灌木包括金银木、连翘、丁香、红王子锦带、月季等,绿篱包括金叶女贞球、大叶黄杨球、龙柏球等,这一层次植物叶面、花朵色彩的变化,适合市民观景;第三层为较高花灌木及矮生小乔木,包括矮本金叶槐、碧桃系列、紫叶矮樱、西府海棠、樱花、紫薇等,在主干道绿化分隔带中得以广泛应用;第四层为高大乔木及常绿树,包括国槐系列、白蜡系列、红叶椿等,柿子树、苹果树、石榴树等果树也得以广泛应用。 恒福·曦园 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恒福地产耗资千万打造了清远首个立体式园林。所谓立体式园林,即打破传统的园林设计,依小区地势结合东南亚风情园林景观,大手笔打造高差近20米的创新立体式园林,形成中央园林景观带和宽阔进深,最大化引风景入户,通过不同层次空间的呈现,配合随季节变化的花木,让业主可以享受更多的休憩空间,同时拥有更加丰富的景观视觉。小区内,最为珍贵的一景是开发商聘请美术学院的著名雕塑家为曦园创作的高达6米的纯紫铜雕塑,为社区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珞桂路99号 由东湖林语的园林缔造者浙江中亚主持设计,120余种四季植被、建筑、小品、绿树、跌水、台阶与亭台组合考究,步步换景; 底层实现5.6米的景观化架空、近宅绿地及边角的灌木、草坪及乔木的搭配——形成现代情趣感混搭的新亚洲主题,开放性与私密性结合,空间收放有度,活动空间与景观空间协调统一,每一个景观小节点的预先生活化设定,形成树木、景观与人的共生。 项目独有的局部架空层通透式书茶吧,形成业主交流空间,让悠闲的下午可形成文化的基调;层层递进的过渡空间,纯粹住宅的味道会让心情轻松起来。 美林郡 以“为业主所用,因生活而设”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实现“所有树林皆可以穿行,所有景点皆为实用,所有草地皆可以进入,所有水景皆可以嬉戏”的人本主义。整个小区内,有适合孩子戏耍的地方,有为孩子交流童趣而作的嬉水游戏;有专门遛狗的地方,有老年人打太极的场地,有孩子捉迷藏的树林,生活各得其所,和谐而美丽。这其实就是居者的幸福。不再是下班回家蜗在房间内看电视打游戏,下楼也是一片陌生。而是可以甩开所有的烦恼与压力,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听鸟儿唱歌,与家人朋友邻里畅谈,看孩子快乐的笑脸,开心的嬉戏。 御景山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_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 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 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对自然美的向往。在拙政园中更不乏各种假山的错落分布更为园林增加了几分情趣和美感。

1.2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在拙政园中水系尤为的多,每个建筑都几乎临水而建,因此对水系和池的处理更尤为的灵活。 1.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园林艺术与鉴赏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外园林艺术与鉴赏 论文名称: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作者名称:韩碧秋 指导老师:周武忠 学号: 04010410 2011 年 11 月 27 日 苏州园林的艺术与鉴赏 学号 04010410 姓名韩碧秋 (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江苏东南大学) 摘要: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刻的影响力。“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都使其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着高位。而其中,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着力分析苏州园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以一些特点明显的景点为例,阐述蕴含在看似自然的景色背后的匠心。并单独分析苏州园林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即符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缠绵含蓄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 苏州园林,艺术手法,意境 前言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

的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摘自百度百科) 1 苏州园林中构景方法的运用 抑景中国传统艺术比较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采取这种抑景的办法,就会使园林看上去有艺术魅力。苏州园林入口处有的时候在门口放上假山,又叫做山抑。 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两边景色互相观看的 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 2 苏州园林经典景点赏析(拙政园:虚实相生) 长窗中的虚景 直接观赏景物多了,难免会感到乏味和缺乏新意。在恰当的地方放置长窗就会带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美丽的景色在窗中重重叠叠,更组合出了不同的风景。其中远香堂就是一例。远香堂坐落在山水之间,厅堂四周都装上了美丽的玻璃长窗。坐在厅堂之中,就可以随意浏览周围景色。它的背面透过宽阔的平台和水面,可遥望对岸秀丽的景色。在厅内向四周看,每个窗都有每个窗的惊喜与奇异。由虚窗看实景,感受自然比毫无阻碍的看风景要有感觉的多。 镜面中的虚景 我们知道,从占地面积上来讲,苏州园林是不算大的,而拙政园就更小了。但我觉得,在游览起来确并没有这样的局限感,可以说与苏州园林中时不时地穿插的水面有关。在地面上观察的景物再真实,再明丽,总是缺乏了一种影影绰绰的美感。镜面就刚好弥补了这个遗憾,可以说和上面的长窗虚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又让镜面中的虚景带了点颤抖的惹人怜爱的柔美。不仅如此,湖水的镜面又相当于一个增加了的空间,各处的湖水镜面互相映衬,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制造出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园林中不觉得拥挤和狭小。

园林景观鉴赏作业

园林景观鉴赏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园林景观鉴赏 —以苏州园林为例 园林的概念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其中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等。 园林的功能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按开发方式分 利用原有自然风致 人工园林 按设计类型分 欧洲古典园林景观形式:法国现代园林风格、现代巴洛 克风格、巴拉甘风格、加利福尼亚学派、瑞典斯德哥尔 摩学派 欧洲新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英国乡村庭园景观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日本庭院园林景观形式: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 园、茶道庭园 现代园林景观形式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在世界建筑中也居于重要位置,今天我们就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浅谈园林景观的鉴赏。

早在周武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寺庙园林

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发表时间:2018-09-04T11:02:08.1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郑有华 [导读] 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城市园林的需求越来越高。 海南缔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两者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重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传承创新的姿态来保留传统地域文化的色彩,重视其优点的传承与发扬。因此,本文阐述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基本特点,最后分析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彰显地域文化的艺术设计。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引言: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城市园林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这些园林景观设计中,反映出了其设计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并传播着我国的地域传统文化。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基本特点 1.1民众化 通常一个区域民众的文化底蕴往往都取决于这个区域的文化特点,而文化的特点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景观设计以及发展状况形成很大影响。城市景观设计可以很好地对生活于此的人们造成一定的心理以及行为上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使得人们对自己的信念坚持追求,得到人文上的关怀,最终形成了百余年来的文化传承环境。对于城市景观的艺术设计必须要将民众的需求和心理作为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大众审美的公共性进行充分的强调,最终保证景观可以很好的让人们接受,增强其亲和力。 1.2开放性 景观艺术设计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往往都是存在于一个开放性的空间环境之中,是建筑物的外部视觉空间。通常而言,在景观设计的周边都会修建公园或者开放性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成为人群的聚集地,这些空间和景观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服务于人们的娱乐生活,另外一方面也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一个场所空间,可以说,它满足了社会属性,体现出人本身存在的价值。景观艺术,无论其身处何地都必须要保证其开放性的特点,无论在何种区域中的景观艺术都应当保证开放性原则,必须具有大家一致认同的艺术空间状态,在景观造型以及整体规划中,并通过这种状态来体现这个时代的人文气息以及精神风貌。 1.3地域文化的地域属性 地域文化有明显的地域属性,许多文化特征是地域专属的文化,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一重要因素,不能张冠李戴,尽量挖掘该地域专属的地域文化,然后加以整理,汇总,梳理,最后挑选出适合景观设计需要的文化元素并融入到设计中去。 2、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彰显地域文化的艺术设计 2.1去粗取精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从繁杂中删减枝蔓,对当地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进行去粗取精,保留文化特色浓郁的历史景点。对于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建筑结构保存完整的园林建筑,要本着最大限度减少破坏的原则,采用保留的设计手法,还原景观的历史真实(见图一)。 图一城市园林一角改造设计 2.2突出重点 园林景观设计时,收集整理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并从中抽取最能展现地方风俗文化的符号样式。突出重点的设计手法就是通过选取地区文化的代表元素,使园林景观的魅力得以尽情释放。需要注意的是,选取的重点文化符号可以不拘泥于具体的实体要素,既可以是建筑实物,也可以是文化、民俗元素(见图二)。 图二城市园林景观民俗元素设计 3.3 加工创作 园林景观设计中,一味地遵循历史遗留传统,只简单的采取保护,保留等方式对待文化遗产,不免显得沉闷死板,文化遗产的文化韵味也逐渐变淡,这就需要我们适度加工再创作。在深刻领悟当地文化精髓后,设计者可以在园林景观规划时,模仿原建筑结构样式,人工再现景观风貌。对于当地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创作实体雕塑,加以生动还原。 3.4 理念融合 只是拘泥于传统文化理念,对现代设计思想、手法不加融汇的话,难以设计出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传统建筑布局,形态样式与现代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怡园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