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和深远的历史掌握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特色和创作理念、艺术构思、总体布局、园景创作手法以及对世界各种园林艺术流派的影响等知识能从审美的视角对各种类型的园林艺术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对园林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能力和自身美学修养。

导论中国园林体系总体认识:一池碧水雛荷噥語輕舟醉春歸斯是佳期揮去千般情愁斷橋殘雪曲徑雕檐殘刻雲深處獨聽竹嗚風嘯誰會憑欄意皇家園林秦朝上林苑漢朝甘泉苑明朝紫禁城清朝圓明園形成北方江南嶺南之三大體系.北方私家園林集中在北京.江南私家園林清初在揚州乾隆以後轉蘇州臺灣屬嶺南體系規整通透明亮精雕細琢清代造園藝術形成地方特色

第一章中国园林艺术史论

要求:掌握园林艺术的涵义,熟悉园林发展历程以及园林艺术的研究概况;掌握中国艺术各个时期发展的主要成就。园林艺术的涵义园林艺术是园林学(或称造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园林形式与特征是园林设计的前提,有了具体的布置形式,园林内部的其他设计工作才能逐步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早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得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和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体系,按所属关系,一般认为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游游憩园林。公共游游憩园林:指具有天然景观特点,并逐渐被开发建设成为有大量著名游览点,带有公共性质的游憩场所,在性质和风格上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异趣,又与纯粹的天然风景有别,但往往成为寺庙园林的外围环境。潍坊东苑公园潍坊市内的一处自然式园林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变革期→新兴期

第一节殷商先秦----萌芽期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商殷实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囿、圃等字,而从园、囿、圃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

一、原始思维中的“昆仑神山”和“蓬莱仙岛”殷商时代:鬼神至上,西周:敬天事神,祭祀后,对主人祈祷东周:重人事,不向鬼神乞怜(晏子反对祭祀彗星)中华先人世界上最早将幻想中的“昆仑神山”和“蓬莱仙岛”等仙境,搬到了人间,完成了“娱崇神”到“娱崇人”的观念的嬗变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九尾…….. 《山海经》昆仑神话成为园林文化背景的依托,蓬莱神话又开拓了一个新的园林审美领域,启示了秦汉“一池三岛”的宫苑布局的创作,对后来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和日本庭园风格布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殷商“台丘、囿圃”的双重内涵商人的至上神是“帝”,体量高大的山岳和飘渺的水面时“天帝”

所居、众神所在之处。商王:鹿台-----娱神性质,占卜、登临望气的高台,向天神和人鬼卜问吉凶福祸,“人王”代表天神旨意来统治人民,登上象征神山的高台,可通天意丘台具有了娱天神、神化人王的作用,也有了娱乐人主的功能。殷王“囿”“圃”具备了后世园林的文化基因,有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

三、两周“高台榭,美宫室”以娱“人王”有神本发展到人本---台榭建筑宗教意识淡化,融入恶劣现实理性和审美精神,宫苑园林富于人情味,园林审美中,山水人格化始露端倪周文王:圃种植蔬菜,花果树木之类的植物园,囿是蓄养禽兽的动物园。代表作:楚灵王章华台;吴王姑苏台,假文王灵台北京圆明园北京圆明园

第二节秦汉----生成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苑。秦汉出现了中国园林史

上第一个造园高潮。这一时期,出现的贵戚富商私园开创了“模山范水”的先河。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建章宫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赢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宫苑的共同特征是:以华夏文化共同体为背景,以先秦思想家所构建的“天人之际”宇宙观为指导,创制出规模庞大、蕴含万物,布局上“体象天地”、“经纬阴阳”的时空艺术,作为统一大帝国和集权大王朝的象征。秦汉宫苑运用蓬莱神话系统所提供的仙海神山想象景观,确立了“一池三山”的山水体系布局,由此,水体、山体和建筑成为鼎足而立的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要素。

一、帝王园林:体象天地,侣友神仙秦始皇:修行车道,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始了

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建章宫中出现了象征海中的三神山:瀛洲、蓬莱、方丈以及太液池。总之:统一在了长生不老思想的追求28 29 1、造园思想:强化帝王权威2、布局:体象天地一池三岛3、手法:叠山理水运用动植物建筑分割空间4、管理:人员分工汉代时形成中华民族独特建筑风格的时期,木结构建筑的各种形式影响园林建筑的多样化,如屋顶形式,在汉出现了悬山、硬山、歇山、四角攒尖、卷棚顶等,屋脊上用了各种装饰,斗拱构架出现,并有了曲拱柱头等,砖瓦、门窗、栏杆、台基等形式都多变。汉代皇家宫苑包含了多种园林形式和技法,如栽树移花,引泉,造山等,利用和改造自然等艺术和技法,是秦汉环境艺术的典型,为后世提供了基本模式。汉武帝开始层楼,由井干式转化为梁架式,成为后代楼房的基本造样。秦汉宫苑已经发展成融合宫馆、禽兽、林木、山水四要素的帝皇园林,贵戚富商的园林除了规模小一点外,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总之,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形式、内容以及造园手法、技术、材料等方面,均已具有了我国园林艺术的性质,基本了体现了天然和人工的统一,人工美的质素明显提高。但是汉代宫苑或王侯私园设计者的主体观念,与秦始皇几乎完全一样,是人间的“天帝”居游之地,皇帝是人间的“活神仙”,所以“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方圆”,成为基本的造园构想。

二、王侯达官私园:效法帝皇宫苑代表:东汉梁冀园,发展了西汉武帝的一池三岛的思想模式,使园林更加

世俗化

三、巨商大贾私园:模山范水假山假水36 汉代以前的园林小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是苑(将山川林木围

起来以供狩猎)、园(种植果木)、圃(种植蔬菜)、囿(豢养动物)。以帝王围猎为主. 在《封神演义》这本讲述周武王讨伐纣王的章回小说中,纣王当时就已经有供围猎行乐的「鹿台」和「沙丘苑台」,周文王有「灵苑」,随后的春秋战国时代,更有「温囿」(魏国)、「长洲苑」(吴国)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在首都咸阳渭水南边修建了上林苑,开了人工堆山的风气。到西汉时,汉武帝在建章宫中开凿了太液池,在池中堆了三座山,用来象征传说里东海中的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三座神山仙岛。总括来说,汉代以前(公元220年以前)的园林,基本上是以帝王贵族围猎的苑囿为主。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转折期

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属于发展、转折期。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到了东晋,例如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中,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南朝地处江南,由于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山水园别具一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第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第二,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第三,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第四,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2、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3、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魏晋风度★4、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魏晋风度:是一种人格范式,清谈巩固

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但是,流行性正是纯品格的终结,千秋而下,高谈阔论不绝,觥筹交错不止,风度却只能是魏晋的风度了。是春秋战国后第一个分裂期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某个政治集团的散漫心境;是独尊儒术后儒术又不值钱因而“援老入儒”的尴尬处境;是哲学讨论日常化的大众情境。清谈、吃药和喝酒,组成了风度中的风度。

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观相辅相成。

一、士人山水园林总体特点:聚石引水有若自然,诗画现园林中,意境从写实走向写意。面城,近市,却

是闭门无哗,寂寞人外,为且适闲居之乐的居所,园林中的山水和植物等自然形态构成园林主要的景观体系。开启诗画艺术为园林的载体。代表: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苏州顾辟疆园----吴中第一园;戴顒宅园

二、富豪园林---“肥遁”和皇家园林的雅化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庙堂山林错位最严重的时期,豪门贵族广置田产,穷奢极欲的同时,谈玄论道、崇尚隐逸,附庸风雅,出现了大批富豪私园将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的私园中,出现了所谓的“江左嘉遁”和“肥遁”。隐退于富饶的庄园中过豪华的享乐生活—肥遁

三、寺观园林---游心玄虚,托情道味寺观园林作为一种宗教园林形态在此时大量出现北魏把佛教奉为国教《洛阳伽蓝记》:洛阳城内外有一千多所佛寺。东晋和南朝时道教开始向上层统治阶级渗入,演进成具有哲理、神谱、仪式、方法等完整体系的宗教,走向了正规官方道教殿堂。现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天下名山僧占多十分风景属僧家原因分析:A: 宗教文化本身的需要宗教都同时具有哲学和神学两方面的内涵,与仙山神水有不解之缘。道法自然,使得精神净化的唯一途径。昆仑神山蓬莱仙岛一池三岛法场修炼道教名山B:儒道佛的碰撞和融合。佛教的唯心主义体系较为完善。传入中国后,受释迦牟尼舍园为精舍的影响,以园为寺,舍宅为寺的习俗也传入。寺庙园林在兴建之初,就与山水园或宅园结缘。中国最早的汉传佛教寺院---白马寺苏州报恩寺,虎丘儒道佛:道家修炼佛教普度儒家教化

第四节隋唐----全盛期

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确切的说是隋到盛唐,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3)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4)唐宋写意山水园;(5)北宋山水宫苑。

一、总体特点隋到盛唐:总体特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获得自然之道;中得心源:佛经《菩

提心论》用语,指不为妄心所扰的虚静心态。只有对大自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才能领悟自然的本性和真谛,才能有创造性的源泉;但必须将领悟到自然造化,通过内心的融合贯通,提炼升华,用创造性的想象,构思出有意境的形象,使其具有审美价值。中心得源是关键,强调将外在于心的“道”,内化为众生的“心”

二、类型隋唐皇家山水宫苑---气势磅礴豪华壮丽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并提炼,进行典型化,园林艺术

从自然山水向写意过度。隋炀帝洛阳西苑;华清宫文人自然山水园林---清旷裕如,诗画兼容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维的辋川别业的出现,标志诗画兼容的文人园的真正出现。寺观园林----与名胜浑然一体隋代山水建筑宫苑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别苑中以西苑最著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山独踞,池周建回廊

四百多间。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围有多组院落。大内三苑以西苑为最优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唐山水画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寄兴写情的画风。园林方面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在蓝田县天然胜区,利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点缀,经营了辋川别业,形成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中唐诗人白居易游庐山,见香炉峰下云山泉石胜绝,因置草堂,建筑朴素,不施朱漆粉刷。草堂旁,春有绣谷花(映山红),下有石门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四时佳景,收之不尽。这些园林创作反应了唐代自然式别野山居,是在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第五节宋元明、清初---成熟期

宋元、明、清时期,(确切的说是中晚唐以后)园林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园林,如三代都建都北京,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达到园林建设的高潮期。总体特点写意山水园林大发展,城市园林、主题园名出现壶中天地---以小见大的手法艮岳---写意山水园林的集大成南宋西湖园林群----难画亦难诗唐宋写意山水园从《洛阳名园记》一书中可知唐宋宅园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流之胜。点景起亭,揽胜筑台,茂林蔽天,繁华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这种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63 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北宋时建筑技术和绘画都有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兴起了界面。政和七年,宋徽宗赵佶始筑万岁山,后更名为艮岳,岗连阜属,西延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在这样一个山水兼胜的境域中,树木花草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称为山水宫苑。北京北海公园(北海)颐和园(清漪园)元、明、清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集成时期,元、明、清园林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并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园林特色。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结合,建于郊外,少数建在城内,或在山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或是人工开凿兴建,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苏州、扬州、杭州、南京等江南的私家园林,多于住宅相连,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变化,风格素雅精巧,因时随形创造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苏州园林—留园元明-清初到达-----高潮期元代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将民族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等,科举制度停止了七八十年,文人失去了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进身之路,加上落后的宗教哲学,消极遁世以及复古主义思想泛滥。艺术上,更加追求抒发内心的意趣和超逸意境。但是由于经济政治方面的所限制,除了皇家宫苑以外,文人园林不多,但是留存至今的苏州狮子林,作为中国早期寺庙园林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明清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国造园活动出现了最后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高潮。明清时期(1368—1911)的园林,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后辉煌时期。实践方面:乾隆掀起造园热潮,明代中期开始,造园风气大盛,在现存的江南名园中,拙政园、寄畅园和瞻园,都是那时始建的。清代时皇家园林之盛,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主要有:三山、五园、三海(玉泉山、香山、万寿山)、(静明园、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和清漪园)(北海、中海和南海)和承德的避暑山庄。理论:元、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大发展,其中比较系统的造园著作就是明末计成的《园冶》。书中提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相地合宜,造园得体”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造园艺术提供了珍贵的理论基础。73 狮子林----中国早期禅寺的艺术范本江南私家园林---写意咫尺山水元明清皇家园林-----天上人间诸景备74 狮子林----中国早期禅寺的艺术范本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原名菩提正宗寺,元末至正二年,禅僧惟则(天如禅师)改称今名狮子林最大的特色在于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化佛教----禅宗的教义和《禅门规式》,这是中国寺庙园林的孤例江南私家园林---写意咫尺山水从明代中叶开始,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在城市或近郊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绕有山林之趣的宅园;在有限的范围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赏为主的要求。江南的苏州、扬州、杭州、南京以及岭南私家园林数以千计,乾隆以后,形成了以苏州为代表的私家园林特色,园林由“壶中天地”转向“芥子纳须弥”,空间更加狭小,但艺术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元明清皇家园林-----天上人间诸景备皇家园林以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皇城西侧的三海御苑和长城外的避暑山庄为代表。将江南园林艺术引进御苑,使皇家园林中,出现了颇有特色的“园中之园”,丰富了北方园林艺术手法明清帝苑有了新发展:A: 使用上多功能,如当时颐和园集起居、听政、受贺、骑射、礼佛、礼祖等为一园B:以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作为

皇家造景的主导思想如十七孔桥:烟雨学潇湘细雨清航暮屿---杭州西湖的古称C:特定的建筑布局形式,兼具皇家气派和轻快灵活承德避暑山庄地形为中国版图缩影,西北高(蒙古草原风格),东南低(江南秀色)D: 皇家园林根据地形特点,分区成小园景区,形成不同风趣的园中园,空间组合变化丰富如:圆明园40景,承德避暑山庄分宫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等四区,每个区又有若干景江南园林苏州园林—网师园北京天坛南京中山陵新中国----新兴期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营建、改建和整理的城市公园。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把它视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近50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社会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截至1959年全国的绿地面积达128000公顷;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园林绿化首当其冲,惨遭浩劫,遭受严重挫折和重大损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园林绿化事业恢复到了应有的地位,展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使园林绿化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城市公园建设正向纵深发展,新公园的建设和公园景区、景点的改造、充实、提高同步进行,小园和园中园的建设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优秀园林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如北京的双秀园、雕塑公园、陶然亭公园中的华夏名亭园、紫竹院公园中的筠石园,上海的大观园,南京的药物园,洛阳的牡丹园等,都取得很大成功。北京香山白塔87 济南大明湖公园盆景园大连人民广场济南泉城广场

小结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

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宋,元,明,清初)----集大成期(清中叶,清末)

二、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其造园特点

(一)外国古代园林外国古代园林就其历史的悠久程度、风格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有东方的日本庭园,古埃及与西亚园林,欧洲古代园林。1.日本庭园日本气候湿润多雨,山明水秀,为造园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日本民族崇尚自然,喜好户外活动。中国的造园艺术传入日本后,经过长期实践和创新,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园林艺术。日本园林--鉴真庙1.日本庭园日本历史上早期虽有掘池筑岛,在岛上建造供建的记载,但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和防范火灾。后来,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下,庭园中出现了游赏的内容。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佛教东传,中国园林对日本的影响扩大。日本宫苑中开始造须弥山,架设吴桥等,朝廷贵族纷纷建造宅园。20世纪60年代。,平城京考古发掘表明,奈良时代的庭园已有曲折的水池,池中设岩岛,池边置叠石,池岸和池底敷石块,环池疏布屋宇。日本茶庭 1.日本庭园平安时代前期庭园要求表现自然,贵族别墅常采用以池岛为主题的“水石庭”。到平安时代后期,贵族邸宅已由过去具有中国唐朝风格的左右对称形式发展成为符合日本习俗的“寝造殿”形式。这种住宅前面有水池,池中设岛,池周布置亭、阁和假山,是按中国蓬莱海岛(一池三山)的概念布置而成的。在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武士阶层掌握政权后,武士宅园仍以蓬莱海岛式庭园为主。由于禅宗很兴盛,在禅与画的影响下,枯山水式庭园发展起来。这种庭园规模一般较小,园内以石组为主要观赏对象,而用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或者配置以简素的树木。寝造殿日本房屋 1.日本庭园在桃山时期多为武士家的书院庭园和随茶道发展而兴起的茶室和茶亭。江户时期,发展起来了草庵式茶亭和书院式茶亭,特点是在庭园中各茶室间用“回游道路”和“露路”联通,一般都设在大规模园林之中如修学院离宫、桂离宫等。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在欧美造园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庭园出现了新的转折。一方面,庭园从特权阶层私有专用转为开放公有,国家开放了一批私园,也新建了大批公园;另一方面,西方的园路、喷泉、花坛、草坪等也开始在庭园中出现,是日本园林除原有的传统手法外,又增加了新的造园技艺。日本庭园的种类主要由林泉式、筑山庭、平庭、茶亭和枯山水。101 鉴真庙2.古埃及与西亚园林埃及与西亚邻近,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同为人类文明的两个发源地,园林出现也最早。埃及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跨入了奴隶制社会,到公元前28至23世纪,形成法老政体的中央集权制。法老(即埃及国王)死后都兴建金字塔作王陵,成为墓园。金字塔浩大、宏伟、壮观,反映出当时埃及科学与工程技术已很发达。金字塔四周布置规则对称的林木;中轴为笔直的祭道,控制两侧均衡;塔前留有广场,与正门对应,造成庄严、肃穆的气氛。奴隶主的私园把绿荫和湿润的小气候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把树木和水池作为主要内容。泰姬陵西亚地区的叙利亚和伊拉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500年时,已经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化。奴隶主在宅园附近建造各式花园,作为游息观赏的乐园。奴隶主的私宅和花园,一般都建在幼法拉底河沿岸的谷地草原上,引水注园。花园内筑有水池或水渠,道路纵横方直,花草树木充满期间,

布置非常整齐美观。基督教《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被称为“天国乐园”,就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城附近。在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亚叙或大马士革等西亚广大地区有许多美丽的花园。尤其距今3000年前新巴比伦王国宏大的都城有无组宫殿,不仅异常华丽壮观,而且在宫殿上建造了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西亚的亚述有猎苑,后来演变成游了的林园。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型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为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3.欧洲园林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着罗马、意大利及法国、英国等国的建筑、园林风格。后来英国吸取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造园之中,对欧洲造园也有很大影响。欧洲园林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雅典建造了历史最早的文人园,利用此园对门徒进行讲学。公元5世纪,希腊人渡海东游,从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艺术,最终发展成了柱廊园。希腊的柱廊园,改进了波斯在造园布局上结合自然的形式,而变成喷水池占据中心位置,使自然符合人的意志、有秩序的整形园。把西亚和欧洲两个系统的早期庭园形式与造园艺术联系起来,起到了过渡桥的作用。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了山庄园林。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铺,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欧洲一些国家还保存有这种传统。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式的植坛,顺山势利用各种水法(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统称为意大利台地园。台地园在地形整理、植物修剪艺术和水法技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J.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Traite du Jardinage)。它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 A.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效仿。欧洲园林--凡尔赛宫苑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了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18世纪中叶,中国园林造园艺术传入英国。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H.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式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自17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18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效法。

(二)外国近、现代园林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制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席卷全欧。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的宫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之公园(Public Park)。这就为19世纪欧洲各大城市产生一批数量客观的公园打下了基础。此后,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城市逐步扩大,人口大量增加,污染日益严重。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城市也进行了某些改善,新辟的一些公共绿地并建设公园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然而,从真正意义上进行设计和营造的公园则始于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1858年,政府通过了由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年)和它的助手沃克斯(Calvert Vaux,1824——1895年)合作设计的公园设计方案,并根据法律在市中心划定了一块约340hm的土地作为公园用地。在市中心保留这样大的一块公园用地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即将来的城市不断发展扩大后,公园会被许多高大的城市建筑所包围。为了是市民能够享受到大自然和乡村景色的气息,在这块较大面积的公园用地上,可创作出乡村景色的片断,并可把预想中的建筑实体隐蔽在园界之外。因此,在这种规划思想的指导下,整个公园的规划布局以自然式为主,只有中央林荫道是规则式的。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成就受到了社会的瞩目和赞赏,从而影响了世界各国,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但是,由于各国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以及科技水平的不同,在公园规划设计的做法与要求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布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三种分类法: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

开发方式分;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一、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1. 人工山水园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人工山水园是以人为堆叠的假山和开凿的池,来充作自然山水,力求在小环境中表现大自然。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由于人工山水园更加集中的反映了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思想,因此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人工山水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代表如苏州园林,较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藕园、狮子林等。

2. 天然山水园天然山水园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在因势利导的情况下,作出一些局部调整,并加以建筑和花木(有时还放养动物),组合成供人游历观赏的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等都可以称上自然山水园林

二、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1.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皇家园林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对自然的态度则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浓厚,往往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的位置。皇家园林主要特点:A: 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占地面积大,建筑体型大,真山真水较多B:主体建筑统帅全园,居于支配地位尺度较大、色彩丰富、风格庄重C: “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布局方式,南北向轴对称,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地主、缙绅等所私有,古籍里面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私家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对自然的态度主要是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情趣。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它所表现的风格为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私家园林特点A:规模较小,风格淡雅精致,空间有限,建筑小巧玲珑,常用假山假水色彩淡雅素净B:造园手法丰富多彩,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C:多处市井之地,常取内向式布局内向式布局: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心营造,它们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扬州的个园、休园、影园、何园,上海的豫园等。

3.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寺观园林的风格特征是理性美,它的产生开辟了对园林景观对象的理性探索和领悟,并影响到整个园林艺术,它也创造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景观形式并对以后的园林创作产生了影响。寺观园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寺观外园林即在寺观外围对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加以经营,形成以寺观本身为主体的园林。二是寺观内部园林绿化三是在寺观中或一侧建独立的园林。寺观园林的特点:A:公共性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私有性。寺观对广大的香客、游人、信徒开放。B:较稳定的连续性C:选址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重视因地制宜,因势制胜,大多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名山大川,古迹胜地。D: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E: 注重超脱尘俗的精神审美功能。

4.陵寝园林陵寝园林是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中国古代社会,上至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商富大贾,皆非常重视陵寝园林。陵寝园林包括地下寝宫、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陵寝园林是历

代帝王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原则建造的,亦即模仿皇宫修建的。在陵寝周围都有大面积陵园,特点是封土为陵,规划整齐划一,选址修陵讲究风水,陵园规模宏大,建筑群集中,院落层次起落明显,布局讲究中轴对称。总体观察是宏伟、壮观、肃穆、庄严。著名的陵寝园林: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孔林清朝的帝陵在关内分为两地,遵化县陵区位于京城以东,称为东陵;易县陵区位于京城以西,称为西陵。从雍正皇帝起,实行昭穆之制,一东一西,隔辈相聚,祖孙葬于一地。乾隆时又下诏定父子死后不葬一地的制度。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清西陵有帝陵四座: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庆皇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绪皇帝);后陵三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三座。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明十三陵明孝陵清东陵

三、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帝王所建,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特点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园林规模宏大,建筑形式封闭、严谨庄重,具有厚重刚健美;空间布局规划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用石以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堆叠技法格调浑厚;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植物以落叶为主,水面冬天结冰。代表元素: 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植物上用松、柏、槐等。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比较著名的有:顾和圆、圆明园、一亩园、清华园、勺园、承德避暑山庄、等。也被称作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清华园原址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的一部分。道光年间,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园子,西边的园子起名为“近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咸丰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了,清华园为咸丰所赐。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园内的叠山,除土山外,使用各地名贵山石植物配置方面,花卉大片种植的比较多,而以牡丹和竹最负盛名于当时。园林建筑有厅、堂、楼、台、亭、阁、榭、廊、桥等,形式多样,装饰彩绘雕饰都很富丽堂皇。36 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兵火殃及近春园,园内七、八幢斋堂轩榭逐渐败破荒芜,被称为“荒岛”。清华园的历史已有233年,据史料记载清华园内曾有皇帝御题匾额11块,她是目前西郊仅存的少数圆明园时代的建筑。1910年,美国用庚子赔款建造的“清华学堂”,即位于清华园内,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2.江南园林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其总体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 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40 代表元素: 植物以常绿的阔叶树如樟,竹,桂等为主,还有落野树种如柳,桃,海棠等。景观中多采用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苏州、扬州、杭州、南京、无锡、上海等地,其中尤以苏州、扬州为代表。扬州园林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园林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季假山闻名,其景物是平处见天真,虽无高山大水,却曲折得宜,起伏有致,佐以婉约轻盈之命名,小处见大,简中寓繁,蕴藉多姿。它的代表作为明代的休园、影园、五亩之园及清代的瘦西湖、个园等个园,在扬州新城的东关街,清嘉庆二十三年由盐商黄应泰利用废园“寿芝圃”的旧址建成。个园占地大约0.6公顷,紧接与邸宅后。个园以假山堆叠而名重一时,《扬州画舫录》所谓“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个园的假山即是例证。个园的立意颇为不凡,它采取分峰用石的方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这在古典园林中实为独一无二的例子。分峰用石又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表达出:“春山

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3.岭南园林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有园林学家认为岭南类型风格与传统园林不类,称之为庭院。特点岭南园林以宅园为主,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叠山常用“塑石”技法,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园林建筑通透开敞,以装修、雕塑、细木雕工见长,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强观赏植物品种繁多代表的元素: 植物以木棉,棕榈为主,终年常青,高大挺拔,五彩缤纷.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建筑有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等。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余荫山房的总体布局很有特色,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几何形状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它的某些园林小品如栏杆、建筑等雕饰丰富,尤以木雕、砖雕、灰雕最为精致。主要厅堂的露明架上均饰以通花木雕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缩龙成寸”,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有致,藏而不露。二是“书香文雅”,不离居室,满园的诗联、佳作文采缤纷浓郁,可谓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创作论

园林的艺术创作包括艺术构思和施工建造双层意义,以前者为主。

第一节相地合宜意在笔先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第一步是勘测和选择园址,也即“相地”,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土壤、水文、山石、林木、朝向、周围建筑以及人文景观、环境卫生、对景与借景的条件等,然后进行设计,也即“立意”。《园冶》把《相地》篇置于卷首,主张“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得影随行”意在笔先---《山水论》主张“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艺术创作构思应在下笔之前,中国传统属于诗画艺术载体,营造和诗画创作一样,造园布局一定要先有全局构思,胸有成竹,才能达到“心期”的目的,尽其善美。

一、园林设计者----能主之人中国园林---大都出乎文人、画家与匠工合作。构园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参与

造园设计的人的水平高低。记成:一般的建筑,设计师的作用占十分之七;而园林建造,设计师的作用要占到十分之九。造园的要义----寻找思想艺术境界高,胸有丘壑之人因地制宜地设计规划。这种要义也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佳作的设计者,大多数是诗、书、画兼工的文人雅士,著名的造园艺术大师都是兼工诗画艺术的。构建中国文人山水园的能主之人往往是园主本人和他延请的画家、造园艺术家。具体表现:1)有的园主人本人就是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王维:南宗文人画之祖,精通音乐白居易---庐山草堂融贯了《白氏六帖》的造园理论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独乐园科学家、文学家沈括---梦溪园文学艺术、造园理论家李渔---伊园别业袁枚—随园,苏舜钦---沧浪亭等。2)艺术素养很高的帝王本人往往是皇家园林的设计者宋徽宗—艮岳亲自主持营造3)为园主设计或帮助设计的著名画家,也是园林的“主人”,参与品评修改园林的一些园主的文友,也在一定程度尽了主人之力。

二、相地合宜相地是构园的第一步,是造园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1)善于选择园林的地址,再以地理形势,

因地制宜2)考虑园林选址的环境特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有千秋承德避暑山庄:1、天然形胜—符合合天下之心,成巩固之业的心理位置独立端严北东西三面山岭屏障武烈河东北折南,狮子沟纵北缘,形成Y形,顺君2、

山庄生态平衡环境卫生利于避暑山岳区占70%艺术,三、园林立意园林立意---构园得体园林因处地理环境不同,立意不同:记成分类:山林地—古朴清旷;城市地和傍宅地---闹处寻幽清丽幽邃;村庄地---闲静纯朴而有田园风光;郊野地---郁密之中而兼旷远的野趣、江湖地---深柳疏芦,开朗平远根据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进行总体布局,园林的布局形式一般包括: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类。皇家、纪念性园林采用规则式居多,如天坛中山陵;苏州园林等采用自然式园林整体来看:私家宅园、皇家园林因功能不同多采用混合式布局,宫区建筑、住宅、寺庙建筑部分采用规则式,山水部分采用自然式布局。如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采用正南方向和通往北京的御道相衔接,遵循前宫后寝、前殿后苑和“九进”等传统宫苑格局,有明显的中轴线。

第二节园林叠石掇山艺术

园林假山,是山水园林中的主要物质建构,掇山叠石艺术,是中国造园的独特传统。计成《园冶·掇山》详细论述了掇山的工艺操作过程和掇山的艺术创作的原则:构园无格,掇山更无定式,虽以画为蓝本,但施工兴造,却全凭工匠因地制宜,因石成型,方能不自相袭,独具个性。一、深意画图,余情丘壑根据假山在园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假山造型样式设计也不同:(1)园山,园林中随处点缀的假山是变城市为山林的主要景境。计成以为:假山因其自然,高低错落,分散堆叠,疏落有致,能创造出优美的境界,可使人获得“咫尺山林”的意境。如:避暑山庄的小金山,故宫乾隆花园、北海静心斋、扬州个园、片石山房、上海的豫园等。(2)厅山,封闭的厅堂前庭中的假山,一般用石叠成,多用太湖石。如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前庭的假山。(3)楼山,楼前堆叠的假山。故宫乾隆花园萃赏楼前庭假山即属于此类。(4)阁山,在阁旁堆叠的假山,可景可用。(5)书房山,围绕书房园在内静僻清幽处,独立成峰。(6)池山(7)内室山(8)土石山等等叠山石的选择选择堆叠假山的石块,是掇山的重要前提,一般根据形状轮廓线,质感及色泽、肌理和脉络,大小、比例、重量等并按构园情况来取舍,对景石大体有瘦、皱、漏、透以及清奇顽丑等标志,基本原则为:取巧不但玲珑,只宜单点;求坚还从古拙,堪用层堆。一般有以下几种石头:湖石类:石灰岩、沙积石,如太湖石,巢湖石。产于太湖洞庭山消夏湾者最佳。体态玲珑,婀娜多姿,纹理纵横,笼络起稳。黄石类:江浙黄石北方大清石等,产于常州黄山者为佳。黄石厚重,棱角方刚苍劲古拙具有阳刚美卵园石类:形体浑圆坚硬,风化剥落多出自海岸河谷,为花岗岩和砂砾岩。剑石类:山石单向解理形成的剑状峰石。吸水石等。

第三节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园林艺术法则已在前面加以论述,在具体造景创作中尚要用到许多方法,那就是造景手法。常用的造景手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一、主景与配景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突出主景的方法: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2.轴线对称法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3.动势向心法,即“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4.构图重心法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5.园中之园法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

二、层次与景深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

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

三、借景与屏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

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的类型有:远借、仰借、俯借、邻借、应时而借

四、对景与抑景(障景)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涌道端头、广场焦点、道

路转折点、湖池对面、草坪一隅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人胜。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坛(台)等景物作为对景。抑景或障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障景多可用山石、树丛或建筑小品等要素构成。

五、分景与隔景分者将空间分开之意,隔者将景物隔离之意,二者类似而略有不同。多用分法进行景区划分,

分而不离,有道可通。也可用隔法进行景物隔离,隔而不断,景断意联。如颐和园人口区用宫墙将空间分离层次,又用牡丹台(自然式台岗)隔挡视线,但隔而不断。人们通过堑道,绕过山口,则豁然开朗而至昆明湖景区。然而湖上又有十七孔桥分隔水面成南北两片,西堤分湖面为东西两部分,万寿山分昆明湖为前湖后湖,确实分而不离,隔而不断,水陆相通,层次幽深。

六、夹景与框景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围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这是人们为

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类似照相取景一样,往往达到了增加景深、突出对景的奇异效果,夹景多利用植物树干、断崖、墙垣、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口等。选择特定角度,濒取最佳景观。

七、透景与漏景透漏近似,略有不同。按山石品评标准,前后透视为“透”,上下漏水为“漏”。这里,景

前无遮挡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挡为“漏”,有时透漏可并用(“漏”的程度大到一定时便为“透”)。在园林中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校、山石环洞等形成若隐若现景观,增加趣味,引人入胜。还有点景与题景、四时造景等等

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特征

一、风格特征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

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3、诗画的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即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如: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与“沧浪”之说暗合

4、意境的涵蕴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再如拙政园的见山楼: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不篱下,悠然见南山。”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docx

A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论文题目苏州拙政园浅析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年月日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 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 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 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 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 , 每一处景观和设计 , 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可以说 , 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 , 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 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物和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 典名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建时 , 由当时的大家文征明主持设计。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拙政园所在地原本是一块地势低洼 之地 , 因排水不畅 , 多积水 , 单纯从造园角度看 , 这块地非理想之选。考虑到苏州地 区地下水丰富 , 地势低下利于开池引水, 文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低洼之地大动干 戈如填土等 , 反而巧妙 地以水造景 , 以水彰景 , 以水联景 , 以水为主线 设景布点 , 将 31 处景点 尽数囊括其中。此后描 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 脉络 , 如“循水而西”、 “至是水曲折而北”、 “水尽 , 别疏小沼”、 “又前循水而东”、“至是水曲折而南”、“至是伏流而南”, 总之, “凡诸亭槛 台榭 , 皆因水为面势”。如此 , 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时至今日, 拙政园仍 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 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 如中部水面 , 被池中二岛及房屋、曲桥、花木分割为几部分后 , 显得水面流通环回 ,

园林艺术的特点和艺术手法.docx

[ 园林艺术 ]古典园林特点-中国 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 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 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 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 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 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 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 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 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 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 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 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

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 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 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 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 ,也要 ?动观? ,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 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 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 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这就是通常所谓的 ?诗情画意? 。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 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 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 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沧浪亭的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 近水遥山皆有情? , 与?沧浪 ?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 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F1101 学号:201123910305 姓名:史永坤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或是因地制宜,直接利用自然景观,亦或是叠山造石,建亭修阁,创造了既适合居住,又不缺乏观赏性质的人间仙境。郁郁葱葱的树木及应时而易的花草点缀在房前屋后或石山、小径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流水潺潺,鸟语啾啾,别致的门和窗,独具韵味的诗词书画。这些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世界园林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中国园林的发展建筑类型艺术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价值 (一)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园林是初形成与“囿”,形成于商周时期,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的景色。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了大量建筑和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为兴盛。 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是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十分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的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由于历史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的自然式园林艺术颇

负盛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园林中的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厅、堂、楼、阁、桥、亭等。 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山为石。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设门。 堂:是居住建筑中队正房的称呼。一般为家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饰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是两重以上的建筑,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桥就有特殊的情愫。“杨柳迎桥绿,玫瑰拂地红”桥的出现使得难倒之处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在中国 ——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 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对自然美的向往。在拙政园中更不乏各种假山的错落分布更为园林增加了几分情趣和美感。

1.2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在拙政园中水系尤为的多,每个建筑都几乎临水而建,因此对水系和池的处理更尤为的灵活。 1.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效法自然的布局。 我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如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而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地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 诗情画意的构思。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 园中有园的手法。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分隔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明清的私家园林更创造了在“咫尺山林”中开拓空间的优异效果。 建筑为主的组景。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而中国古典林中的建筑不但占地多(据调查占15—50%),且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并往往成为该园的标志。即使在各景区、亦均有相应的建筑为该景区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自南北朝以来,中国园林即根据南北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宋北宋之说,又自秦汉始即根据宫苑和私家园林条件要求不同而各自发挥其胜。至今中国园林还有北方宫苑、江南园林、岭南庭园等不同风格的园林。各个园均有其特色,或以山称著,以水得名;或以花取胜,以竹引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古典园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但又是封建社会条件下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因此在学习时,必须按现今的社会时代要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祖国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有水皆丽。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依据。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生气,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建造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中国园林形成发展建筑特色意境 一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园林建造应始于商周,当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二.中国园林的建筑特点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 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篇一: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冯烨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统一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建筑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往往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北京颐和园就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又如苏州留园,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使游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妙趣横生。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二字。一般来说,园中山水虽是人造,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园林中必须建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建筑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的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中国古代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也风格有异。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时搭建临时的建筑,花期一过皆被拆除。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多在清朝乾隆年间建造,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的巨商和官员。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园风格不同。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13-14题为选择题,(13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对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委婉曲折,变幻莫测,奇形怪状,出神入化。 b.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天成,景观应当回归自然,才有自然的理趣。c.中国古典园林要求突出山水这个主体,建筑隐于山水之中,不能喧宾夺主。 d.中国古典园林的廊、亭、堂、榭应当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自然和谐。 e.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整体形象完美雅致,巧夺天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f.中国古典园林都应当充满“山色空蒙雨亦奇”诗情画意,令人身心陶醉。下面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与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多有可以登高观景高耸矗立的楼观亭阁。 b.中国古代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 c.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 d.中国古典建筑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很多中国园林门外设有荷花池、桥等美丽的景物,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游人看不到里面全景。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为什么

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五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 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 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 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 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 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 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 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b5E2RGbCAP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
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p1EanqFDPw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DXDiTa9E3d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
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RTCrpUDGiT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
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5PCzVD7HxA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 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园林鉴赏论文

故宫与苏州园林的异同鉴赏 苗辉 水建电气112 2011011936 关键词:苏州园林故宫建筑特点 故宫: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名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迄今560多年历经24个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然保持原来的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楼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三公里,四面矗立着风格绚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由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化、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利的主要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东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瑞门,形成宫门前面一长系列建筑的前奏。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午门后有一方形广场有弯曲的金水河横贯,河上跨五座汉白玉单孔石桥,桥北是九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门,其两侧并列昭德、贞度二门。广场东西有通往文华殿和武英殿的协和、颐和二门。三大殿是外朝的主体建筑,入太和门迎面是面阔11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殿,中间是方形单檐攒尖顶的中和殿,最后为九间重檐歇山顶的保和殿,三座殿建在一个工字形三层汉白玉的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丽的建筑群。内廷从乾清门开始,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物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周围的十二座院落。乾清宫东西各有六组自成体系的院落,即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南面有奉先殿、斋宫,西六宫前面是养心殿。内廷中轴线之东有宁寿宫一组建筑,俗称外东路,西有慈宁宫、寿康宫、英华殿等。内廷另有花园三座,御花园在故宫中轴线的煞尾处宁寿宫花园在宁寿宫养心殿之西,慈宁宫花园在慈宁宫之前。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明、清两代历史和历代艺术的重要资料。 燕山夜话——藏着的故宫 故宫,5个多世纪的最高权力中心、明清两代皇宫、24个皇帝的起居之地;位列世界五大之首的“殿宇之海”,收藏百万无价之宝的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藏着的故宫,是占故宫总面积近三分之二的办公区,这里被铁锁紧闭,或被" 游人止步”阻拦,在你踏入故宫圣地之时,你便注定无法见到;这里被故宫人精心珍藏,悉心爱护,自紫禁城建成500余年来,从未开放,是世人眼中永远的禁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旧时官宦名绅退休后多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

朱建宁《中国园林文化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文化艺术特色 朱建宁 摘要: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特性深深隐含在造园思想和造园理论中,从而形成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特征。本文首先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各自的语言文字特点出发,分析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和注重整体性与直观性的形象思维,以及西方“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和追求精确性与分析性的语言思维。进而导出中园林文化的四大特征: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寓情于景、虚实相生。这四大特征在造就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同时,也使其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一些弊病。因此,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成果,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由 之路。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园林的特点客观而真实地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园林是文化的载体,园林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但是园林文化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园林中的各种文化符号,而是指隐含在造园思想和造园理论中的文化特性。文化反映出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方法,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一定的思想和理论,而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是天人合一,顺天应物;第二是家族伦理本位;第三是贵和尚中。而与其相对的西方文化特征则是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个人本位和理性精神。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特点,不仅与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受到各自语言文字特点的极大影响。 1自然环境与文化特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产生一方文化特征。 中国不仅国土辽阔,而且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农业的发展,保证人们安定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农业经济的稳定性,确定了以血缘家族为基础结构的氏族、部落、公社和邦国的稳定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步掌握了天文历法的规律和农业生产的规则。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后人只需传承前人的经验,依靠简单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也能获得好的收成。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论文

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人们智慧的创作!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此留下许多诗篇。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园林美景同样情有独钟,他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句。其中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更是因苏东坡而来,苏东坡在题咏西湖最有名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中国的造园艺术源远流长。以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独创性。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认为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的时候,应该以古典园林的建筑特色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今的时代特点,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关键词:文化内涵;古典园林;艺术特色;现代园林 园林建筑的出现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文化艺术水平之上,最初为帝王诸侯享乐而修建的。它是随着时代、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美学思想等变化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国古典园林,又称中国古代园林或中国传统园林,则是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和丰富而形成的。 [1]作为我国各阶段生产力的一个代表,它的存在不仅有着极强的美学研究价值,同样,也拥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一、园林 “园林”这个词,最早见于北魏(386—534)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司农张伦等五宅……唯伦最为豪侈,……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1]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美英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园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的大背景下,由思想而指引人的活动,进而产生空间构造。[2] 古典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的荟萃,是一种传统的积淀,人喜爱自然与需要精神调剂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一花一木总关情,是创作者感情的抒发,更寓寄着浓厚的民族情感。 1儒家的影响 儒家以积极的人世态度,关心社会及个人道德修养,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秩序。刘庭风教授则认为在中国园林中的儒家思想主要表现为:君臣民的礼制观与皇家园林中心和轴线思想的一致,以及私家园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中国人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