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准则》重点章节

《审计准则》重点章节

《审计准则》重点章节
《审计准则》重点章节

《审计准则》章节重点|(课程代码04609)

湖北大学自考教育网5月24日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章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第一节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概述

一、执业准则体系框架结构

二、执业准则名称

三、执业准则编号

第二节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

1.在考虑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

2.完善了现有的执业审计准则体系

3.强化了会计事务所的质量控制

4.引入风险审计的理念和方法

5.强调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6.增加了的业务事项、高风险事项的审计规定

7.进了步强化并促进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人员和技能新要求

第二章中国注册会计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第一节概念

一、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出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分类:按对象分:基于责任认定方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

按保证程度分: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和有限保证责任的鉴证业务

二、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拓展的原因

1.受托责任要求的增强

2.公司组织结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4.行业竞争的加剧

第二节制定的背景

第三节主要框架

第四节重点难点解析

一、鉴证业务的范围

二、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的区别

1.提出结论的对象不同

2.预期使用者能否获取责任方认定

3.责任方的责任不同

4.鉴证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不同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与非鉴证业务的比较表(见表2-4)

四、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与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杧住的法律比较表(见表2-5)

五、如何利用鉴证报告

六、鉴证业务与管理咨询服务业务

第三章审计准则——一般原则与责任

1.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意见的负责,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无论该错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关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者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5.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6.质量控制是以事务所为中心的业务质量监管制度

质控的目的是使会计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CPA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审计质量符合业务准则的要求和明确相关责任

7.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中国境内的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会计公司成员所和联系所可以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涉外业务时可以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

8.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重点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1)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错报(2)侵占资产导致的错报

9.影响CPA发现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因素

1.舞弊者的狡诈程度

2.串通舞弊的程度

3.舞弊者在被审计单位职位的高低

4.舞弊者操纵会计记录的频率和范围

5.舞弊者操纵的每笔金额的大小

第四章审计准则——风险评估以风险的应对

计划审计工作是对审计预期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制定一个总体战略和一套详细方案。计划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计划审计工作有以下作用:

1、合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审计人员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及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

2、指导审计工作有步骤、按时间进行。

3、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审计力量,指导审计人员以最低的成本,对重点审计领域实施最有效的审计程序,搜集有力的审计证据。

因此,对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不论其业务繁简,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审计计划都是至关重要的,审计计划的繁简程度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和预计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可能包括:

1、管理层错报费用支出

2、费用支出的复杂性

3、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

4、采用不正确的费用支出截止期

5、低估

6、不正确地记录外币交易

7、舞弊和盗窃的固有风险

8、延迟向供应商付款。不能享受折扣

9、存货的采购成本没有按照适当的计量属性确认。

10、存在未记录的权力和义务

在计算机环境下,采购与付款交易的控制应着眼于计算机程序的更改和供应商主文档中重要数据的变动,因为这会对采购与付款、应付账款带来影响,也会影响对差错和例外事项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对此,注册会计师应关注:

(1)遗失连续编号的验收单,这表明采购交易可能未予入账。

(2)出现重复的验收单或发票。

(3)供应商发票与订购单或验收单不符。

(4)供应商名称及代码与供应商主文档信息中的名称及代码不符。

(5)在处理供应商发票时出现计算错误。

(6)采购或验收的商品的存货代码无效。

(7)处理采购或付款的会计期间出现差错。

(8)通过电子货币转账系统把货款转入供应商的银行账户,但该账户并非供应商支付文档指定的银行账户。

当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具有高估利润的动机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关注费用支出和应付账款的低计。重大错报风险集中体现在遗漏交易,采用不正确的费用支出截止期,以及错误划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

第五章审计准则——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

特点:1)证据范围的广泛性。除了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勘验笔录等证据外,还可以是其他证据;(2)证据用途的多样性;(3)证据收集主体的特定性;(4)证据资源的特殊性;(5)审计证据是审计质量的主要保证。

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

1.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内部控制手册、询证函的回函、分析师的报告、与竞争者的比较数据等;

2.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如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等;

3.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得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即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否足够。根据定义可知:审计意见的形成是建立在有足够数量审计证据基础之上。那么,是否审计证据越多越好?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为了取得过多的审计证据必然要耗费过多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效益和效率。根据审计证据准则,评价和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以下因素:①审计风险;②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③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

④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⑤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

第六章审计准则——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

1.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所称其他注册会计师,是指除主审注册会计师以外的,负责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出具审计报告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

本准则所称组成部分,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分部、分支机构、子公司、合资公司和联营公司等,其财务信息包含在由主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中。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一)主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部分的重要性;

(二)主审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业务的了解程度;

(三)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组成部分实施本准则规定的追加程序,使得主审注册会计师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对组成部分的审计。

2.考虑内部审计工作: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

内部审计的范围和目标因被审计单位的规模、组织结构和管理层需求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内部审计通常包括下列一项或多项活动:

(一)监督内部控制;

(二)检查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

(三)评价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四)评价对法律法规、其他外部要求以及管理层政策、指示和其他内部要求的遵守情况。

3. 利用专家的工作:本准则所称专家,是指除会计、审计之外的某一特定领域中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个人或组织。

专家可以是被审计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也可以是被审计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从外部聘请的个人或组织。

第七章审计准则——审计结论与报告

审计结论是指审计机构在审计文件(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中提出的应由被审计单位执行的审计建议和审计意见或决定。

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

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审计依据:应声明审计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准则的情况,应对其作出解释和说明。

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容控制所作出的评价。

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总是提出的改进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第八章审计准则——特殊领域

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的含义和发表意见的要求

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这里说明的财务信息具体包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以外的其他基础(简称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合同的遵守情况;简要财务报表。

注意:此类业务也是提供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总体要求:

(一)承接业务的一般要求

在承接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前,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就业务性质、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等达成一致意见。

(二)了解所审计信息的用途及可能的使用者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清楚了解所审计信息的用途及可能的使用者。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所审计财务信息一般是为了满足特定使用者的特定需要,具有特定用途。

(三)说明审计报告分发和使用的限制

为了避免审计报告被用于非预定目的,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说明出具审计报告的目的,以及在分发和使用上的限制。

(四)审计报告的要素

(五)审计报告格式被指定时的处理

委托人要求按照指定格式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指定格式报告的实质要求及措辞。必要时,应当修改指定格式报告的措辞,或另附一份报告。

(六)所审计信息是基于某项合同条款的考虑

第九章审阅业务准则——财务报表审阅(第2101号)

在确定审阅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下列因素:

(一)以前期间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或审阅所了解的情况;

(二)对被审阅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包括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行业惯例;

(三)会计信息系统;

(四)管理层的判断对特定项目的影响程度;

(五)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重要性。

财务报表审阅程序通常包括:

(一)了解被审阅单位及其环境;

(二)询问被审阅单位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行业惯例;

(三)询问被审阅单位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

(四)询问财务报表中所有重要的认定;

(五)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关系和异常项目;

(六)询问股东会、董事会以及其他类似机构决定采取的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措施;

(七)阅读财务报表,以考虑是否遵循指明的编制基础;

(八)获取其他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阅单位组成部分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或审阅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向负责财务会计事项的人员询问下列事项:

(一)所有交易是否均已记录;

(二)财务报表是否按照指明的编制基础编制;

(三)被审阅单位业务活动、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的变化;

(四)在实施本条前款第(一)项至第(八)项程序时所发现的问题。

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管理层书面声明。

第十章其他鉴证业务

预测性财务信息是指被审核单位依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或采取的行动的假设而编制的财务信息。

第一,预测性财务信息所涵盖的期间可以有一部分是历史期间,但不能全部是历史期间,必须至少有一部分属于未来期间。

第二,由于预测性财务信息所涉及的是截至目前尚未发生的事项,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高度的主观性,并且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做出大量的估计和判断。

第三,编制预测性财务信息所依据的假设分为:最佳估计假设和推测性假设。

最佳估计假设,是指截至编制预测性财务信息日,管理层对预期未来发生的事项和采取的行动作出的假设。

推测性假设,是指管理层对未来事项和采取的行动作出的假设,该事项或行动预期在未来未必发生。

最佳估计假设和推测性假设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层对于假设的事项或行动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的判断不同。预测性财务信息所依据的假设需要在这两类假设之间作出恰当的分类,这是由于假设的类别直接决定了以之为基础的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分类,也决定了注册会计师评价假设时采用的审核程序以及是否需要获取支持性的证据。

第四,预测是指管理层在最佳估计假设的基础上编制的预测性财务信息;规划是指管理层基于推测性假设,或同时基于推测性假设和最佳估计假设编制的预测性财务信息。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核单位的情况以及预测性财务信息涵盖期间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审核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核证据,作为形成审核结论和发表审核意见的基础。

在执行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就下列事项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

1.管理层编制预测性财务信息所依据的最佳估计假设并非不合理;在依据推测性假设的情况下,推测性假设与信息的编制目的是相适应的。

2.预测性财务信息是在假设的基础上恰当编制的。

3.预测性财务信息已恰当列报,所有重大假设已充分披露,包括说明采用的是推测性假设还是最佳估计假设。

4.预测性财务信息的编制基础与历史财务报表一致,并选用了恰当的会计政策。

第十一章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第4101号)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中相关服务项下的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对特定财务数据、单一财务报表或整套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执行与特定主体商定的具有审计性质的程序,并就执行的商定程序及其结果出具报告。

第十二章代编财务信息(第4111号)

代编业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标题;

(二)收件人;

(三)说明注册会计师已按照本准则执行代编业务;

(四)当注册会计师不具有独立性时,说明该情况及其影响;

(五)指出财务信息是在管理层提供信息的基础上代编的,并说明代编财务信息的名称、日期或涵盖的期间;

(六)说明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代编的财务信息负责;

(七)说明执行的业务既非审计,也非审阅,因此不对代编的财务信息提出鉴证结论;

(八)必要时,应当增加一个段落,披露注意到的对指定编制依据的重大背离;

(九)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及盖章;

(十)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十一)报告日期。

第十三章业务质量控制(第5101号)

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应当包括针对下列要素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一)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二)职业道德规范;

(三)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四)人力资源;

(五)业务执行;

(六)业务工作底稿;

(七)监控。

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层及其作出的示范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文化有重大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各级管理层应当通过清晰、一致及经常的行动示范和信息传达,强调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重要性以及下列要求:

(一)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工作;

(二)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第十条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层应当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通过下列措施实现质量控制的目标:

(一)合理确定管理责任,以避免重商业利益轻业务质量;

(二)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薪酬及晋升的政策和程序;

(三)投入足够的资源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形成相关文件记录。

(本文来源:湖北大学自考教育网作者:hbujy 责任编辑:湖北大学自考教育网)

本文标签:自考本科会计湖北大学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宏观经济学第2章习题与答案

第 14 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 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 T” ,错误标出“ F” ) 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乍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 ?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 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 GDP勺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9.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 GDP勺一部分,也是日本 GNP勺一 部分。() 10.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 GDP中。() 11. 用支出法核算GDP寸,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 GDP中。() 12. 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 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 15.购买普通股票是

投资的一部分。 ( )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 )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 GNF和NNF之差。() 18 .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 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 )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F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F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 ) 22. 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 ) 23. 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 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 24.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 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 ) 25. 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 ) 26. 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 ) 27. GDF缩减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勺比率。() 28. 如果两个国家的GDP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同。() 29. 如果 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 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我们 就知道, 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 1999年的多。( ) 30. 在衡量一国人均GDP寸,用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 量。( ) 31. 在甲乙两国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将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的GDP 总 和会增加。( ) 32. 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33. 发达国家以名义汇率折算的GDP高于以购买力平价折算的GDP ( t )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程期末考试要求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程》期末考试安排及相关要求2013年上期《大学生创业与创业》课程期末考试内容为: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创业计划书。相关要求及说明如下: 1. 各小组结合学习过程中的讨论情况,写一份适合在校大学生、并具有可行性的创业计划书; 2. 内容必须包括“总体概述”、“产品或服务”、“行业分析和市场竞争优势”、“营销策略”等四大部分内容。总字数制在6千至8千字之间,文字表达既要精简凝炼、又要陈述清晰。(各部分内容应包含的要点见附件1) 3. 提交时间:最后一次课上课时,逾期未交视为放弃参加考试机会。 4. 提交要求:用A4纸单面激光黑白打印。具体格式要求为: (1)第一页作为封面(格式样本见附件2) (2)从第二页开始写正文,其中:主标题用黑体小二号字加粗,正文一级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字加粗,正文二级标题用仿宋体四号字加粗,其余全部用宋体小四号字;全文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厘米。在页脚标注页码,页码编码方式为:在“视图”——“页眉页脚”中转换到“页脚”,并选择“插入自动图文集”中居中插入“第X页,共X页”(如本文档)。 附件: 1.创业计划书各部分应包含要素; 2.封面格式样本。

附件1: 创业计划书各部分应包含要素 一、总体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公司)的简单描述;项目(公司)的宗旨和目标(市场目标和财务目标);主要业务(产品或服务)的简要介绍;行业发展情况及市场概况;营销策略;项目(公司)优势说明;财务分析及预测(融资方式及规模、盈利模式及预测);未来3年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等。 二、产品或服务 1.项目(公司)的主营业务(即所提供的主要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产品或服务的性能、特点、创新点); 2. 主要产品或服务的针对性介绍(如行业定位、类别等); 3. 主要产品特性及优势(性能优势、技术特点、创新点) 4. 发展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 5. 产品的品牌和专利的规划及建设预期(商标、知识产权、专利等); 5.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的研发计划等。 三、行业分析和市场竞争优势 1. 创业项目所属行业的概况(行业发展历史、现状、未来趋势等); 2. 市场现状与前景预测和分析; 3. 创业项目主要针对的客户群体及潜在客户分析; 4. 市场竞争力及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公共政策学相关资料

公共政策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年代) 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简答题]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35)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期末考核内容与要求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各专业(专科) 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说明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本课程考核对象为电大财经类各专业(专科)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没有完成平时作业者不能取得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资格或本课程的学分。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梁小民编著的《西方经济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和本考核说明。 四、考试要求。本课程是财经类专业课程的经济理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从理论体系上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一般经济问题的能力。据此,本课程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着重三基的考核和应用能力考核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内容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五、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西方经济学》文字教材范围之内。既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期末考试命题原则上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3、试卷尽可能兼顾各个认知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5%左右,一般掌握20%左右,重点掌握75%左右。 4、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的难以程度分为:较易、易、难、较难四个等级。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较易20%、易30%、难30%、较难20%。 试题的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命题是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恰当的安排。 六、期末考试有关问题的说明 1、期末考试题型: (1)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即可。占全部试题的20%。 (2)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不需要做出解释。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20%。 (3)判断题:判断所给命题是否正确。若论点正确,则划“√”;若论点错误则划“×”。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20%。 (4)计算题:要求列出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只列公式或只写结果都不完整。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10%。 (5)问答题:要求列出基本观点,并加以解释说明。只列要点只能获得应得分数的60%。需要用图形分析的必需画图。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

宏观经济学三四章作业

第三、四章宏观经济学作业 一、选择题 1.当消费函数为C=Ca+CyY,a>0,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应( )。 A.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B.大干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能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3.凯思斯的“基本心理法则”指出( )。 A.消费和收入总是总量增加 B.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总是会被储蓄起来 C.随着消费增加,收入也会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 A.边际储蓄倾向较小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5.如果增加100万美元使国民收入增加1000万美元,则边际消费倾向应是( )。 A.10% B.100% C.90% D.1% 6.某个经济的国民收入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其数额为2000亿美元。假设再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通货膨胀缺口为( )。 A.大于100亿美元 B.100亿美元 C.小于100亿美元 D.无法确定 7.已知某个经济实际的国民收入是5000亿美元,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6000亿美元,投资乘数是4。由此可以断定,这个经济的( )。 A.通货膨胀缺口等于1000亿美元 B.通货膨胀缺口等于250亿美元 C.通货紧缩缺口等于1000亿美元 D.通货紧缩缺口等于250亿美元 8.假设某个经济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MPC为80%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

人工智能期末考试卷(1)评分标准及标准答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试卷装订封面 人工智能期末考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智能具有五个特征,分别为① 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 ②记忆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 2. 机器的③ 感知能力是让机器自动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而知识的自动 获取一直是智能系统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3?从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可分两大阵营:④ 联接和 ⑤符号。其中⑤符号的理论基础为数理逻辑。 4. ⑥问题规约方法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变换为比较简单的子问题,子问题再转换为更简单的 子问题,最终将问题转换为对本原问题的知识表示方法。 5. 鲁宾逊提出了⑦归结原理使机器定理证明成为可能。 6. 当某个算符被认为是问题求解的决定步骤时,此算符为⑧关键算符。 7. 宽度优先搜索与深度优先搜索方法的一个致命的缺点是当问题比较复杂是可 能会发生⑨组合爆炸。 8. 语义网络⑩方法是1968年由J.R.Quilian 在研究人类联想记忆时提出的心 理学模型。1972年,Simon首先将⑩用于自然语言理解系统。 二、简答题(共30分) 1. 什么是A*算法的可纳性?(4分) 答:在搜索图存在从初始状态节点到目标状态节点解答路径的情况下,若一个搜索法总能找 到最短(代价最小)的解答路径,则称算法具有可采纳性。 2. 在一般图搜索算法中,当对某一个节点n进行扩展时,n的后继节点可 分为三类,请举例说明对这三类节点的不同的处理方法。(8分) 答: 把SNS中的子节点分为三类:(1)全新节点,(2)已出现于OPEN表的节点,(3 )已 出现于CLOSE表的节点;/后二类子节点实际上意味着具有新老两个父节点;(3分)*加第1类子节点于OPEN表,并建立从子节点到父节点n的指;(1分) *比较第2类子节点经由新、老父节点到达初始状态节点s的路径代价,若经由新父节点的代价较小,则移动子节点指向新父节点(2分) ?对于第3类子节点作与第2类同样的处理,并把这些子节点从CLOSE 表中移出,重新加入OPEN表;(2分) 3. 请简述不确定性推理的含义。(4分) 是一种从不确定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不确定性知识,最终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 性但却有是合理或基本合理的结论的推理过程。 4. 若S={P(x)V Q(f(x))「P(a), n Q(y)},请画出与该子句集对应的语义树, 为什么可以用封闭语义树来判定子句集的不可满足性?(14分) 答:H={a,f(a),f(f(a)), ……}(1 分)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单选题 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内生产净值(NDP) C.国民收入(NI) D.个人收入(PI) 4.下列哪项命题不正确: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5.王五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还购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反映在国民收入帐户上,下列叙述哪个正确?() A.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G增加了 B.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I增加了 C.他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因此C和I增加了 D.他盖了一幢新房,因此I增加了 6.下列各项中,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当年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当年拍卖xx作品的收入 C.当年出售债券的收入 D.当年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7.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折旧 D.净出口 8.一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9.煤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不对 B.一定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说法全对 10.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11.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A.社会财富 B.存货 C.投资 D.资本 12.下列哪项不是要素收入()? A.工人工资 B.居民的存款利息 C.公司对希望工程捐款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就是指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而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综合性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其主要工作是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改进执政党及政府部门的政策质量。 3.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4.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6.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已经被社会上多数人觉察、认同、感觉出来的,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由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属于政府管辖的范围并且能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7.政策议程:又称政策日程,是指政策制定者就某个广为关注的公共问题进行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及采取什么行动。 8.公众议程:公众进行讨论的议程;是指公共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要求政策制定者将其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9.政府议程:指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特定程序而把公共问题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进行讨论、研究和处理的过程。政府议程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议程,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行动过程。 10.方案规划:指发展一个计划、方法和对策,以满足某种需求,解决某项问题。 11.政策规划者是指参与政策方案的设计、研究、审议等活动的各种机构和人员,他们可分为政策系统内部的规划者和政府系统外部的规划者。 12.方案审议指有关机构、团体和人员对围绕某个政策的所有备选方案进行鉴定、评估和考察。 13.方案择优是指决策主体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化方案的阶段,它是决策程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其中包含两个紧密衔接的环节: 一是对所有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作出评价;二是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从中选优,拍板定案。

期末测试规范要求

期中期末测试规范要求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以课堂教学五环节为抓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其中测试环节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特别是在当前教育要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下,要让检测真正发挥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为切实加强我校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强化测试规范,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关于期中、期末考试的有关要求 1、按照市教委规定,严格控制期中、期末考试的考试科目。语、数、英、理、化等学科参加期中、期末考试,其他科目只进行期末考查。考试学科的命题要注重基础,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合格。非考试学科的考查,除市、区教研室规定的方式外,教师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科自身特点,采用社会实践,撰写专题文章,口试等多种方式进行。 2、监考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服从教导处考务安排,不得私自调换监考场次,严格考场管理。有关监考要求详见《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监考规范要求》。 3、统一采取流水阅卷方式,在校阅卷年级采用“背靠背”阅卷方式(由教研组长安排)。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阅卷,教师个人不得私自改动评分标准和要求,如有疑义需修改评分标准必须经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同意,并报教务处备案。有关阅卷要求详见《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阅卷规范要求》 4、各类考试都要求教师及时评卷,及时发回,认真进行讲评。要认真督促学生订正试卷,并做好订正批改。 5、认真做好三级质量分析和查缺补漏工作。每次考试后能认真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整下阶段的教学策略,在质量分析会上做好发言。 6、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备课组须制定有效复习计划。有效复习计划包括复习课时及复习内容的安排,复习方法,配套练习、模拟卷的编制安排,补差与提优的具体措施,需要关注的学困生及预期目标。

宏观经济学作业习题-2

宏观经济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导论 ※作业习题 一、填空题: 1、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确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2、经济周期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3、失业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估计,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产出_________个百分点。 5、财政政策通过各级政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6、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_________,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情况。 7、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研究三种行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三个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行为方式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8、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一个社会中,_______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变化使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政府_______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9、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并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某种缺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不一定就能创造_______,而_______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决定着国民收入的波动。凯恩斯理论也奠定了__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二、选择题: 1、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2、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3、如果2000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5,2001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9,那么,2001年通货膨胀率是:() A、4、2% B、5、9% C、6、25% D、11、2% 4、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100万。这个经济的失业率为:() A、11% B、10% C、8% D、5% 5、下列哪一种排列是经济周期阶段的正确顺序:() A、扩张—顶点—收缩—谷底 B、扩张—顶点—谷底—收缩 C、扩张—谷底—收缩—顶点 D、扩张—收缩—谷底—顶点 三、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2、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中,只计算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价值。() 3、无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4、平均物价水平向上运动称为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用物价指数来衡量。() 5、如果两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同,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 6、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有失业存在。() 7、充分就业就是所有想要就业的劳动者都就上了业。() 8、正如储蓄流量等于财富存量的变化量,投资流量等于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自然失业率不是一个常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波动的。() 四、计算题: 1、已知1992年美国名义GDP为60202亿美元(基期),1993年名义GDP为63433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为 2、2%,求1993年实际GDP为多少? 2、已知某国1980年价格水平为101、3,名义GDP为6000亿美元,在1980年到2000年期间通货膨胀率为5%,2000年名义GDP为10000亿美元,求该国2000年实际GDP比1980年实际GDP增加了多少?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作者:日期:

公共政策学重点 第一章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内涵: 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以他政治团体所指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 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③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为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政策的本质: ①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②公共管理的手段③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3“范式”特征 ①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 法论,又是艺术。③公共政策分析设计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 而且也是规范的 4(1)19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艺术,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2)叶海卡·德罗尔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 。 第二章 1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1)全面理性模式 优点: ①目标导向②所有选择皆为已知③偏好明确④偏好已知 ⑤没有时间及成本限制⑥最好的选择可是报偿价值最大化 缺点: ①在政策制定中,决策者往往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一些现象的表征去探查问题的所在,这往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②在政策制定中, 目标、价值的排列往往因目标不清晰及价值冲突,是的决策者犹豫不决。③ 要列出所有达成目标之备选方案及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后果,在人类能力有所限制、环境不确定影响以及时间成本受限制的情况下也难以做到。 (2)有限理性模式 优点: ①更符合实际, 更适用于行政决策行为。 ②对全面理性模式做了深层次的批评, 并强调政策制定中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缺点:这一模式主要是为学术理论服务的,而不是为实际的政策分析服务的。 (3)渐进模式 优点: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 承认政策制定者缺少时间、信息和其他资源,而这一切都是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时所必须的,同时,通过渐进方式作出的是有限的、注重实效并容易被人接受的决策或政策。 缺点: ①倾向于保守主义, 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②注重目

复旦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考卷规范

复旦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考 卷规范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复旦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规范 (试行) 一、命题 1、各院系所有课程考试的命题,都要求必须同时提供其覆盖面、难易度、题目量、水平相当的A和B两套试卷和标准答案,两套试卷中内容相同的题目不得超过5%,三年之内同一门课程的试卷内容重复率不得超过10%(从2005春季学期开始执行)。命题教师须于考试前一周,把出好的试卷交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审定后,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任选一套为期末考试用卷,另一套由院系封存留作补考用。 2、为规范全校期末考试试卷的制作格式和归档管理的严肃性,现教务处拟定试卷的统一抬头(见附件3),请各院系遵照制作。为便于统一要求,各院系原则上不要自行设计试卷抬头,该试卷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 试卷一定要电脑打印,经校对无错误后,印刷、装订、封存。试卷使用后,对多余的空白试卷必须及时销毁,不准向外发放。 3、各院系用于期末考试的A、B试卷和批阅过的试卷都必须妥善保存,试卷将作为上级部门对学校、院系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的重要资料。 4、公共政治课、公共外语课、高等数学、法律基础、军事理论课程实行统一命题。注意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 二、阅卷、成绩评定、成绩登录以及试卷分析要求 1、一门课程的成绩评定应该呈正态分布。其中,优秀率(A和A-)不超过30%,如果优秀率需超过30%,任课教师必须写出本课程详尽的学习状态分析报告,交教学院长(系主任)审批,优秀率上限最高不得超过40%,学习状态的分析报告必须作为教学资料至少保存三年。任课教师应该按照评分标准,公正、公平、科学地评阅试卷,所评定的成绩应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情况。 2、凡是未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任课教师必须在“成绩登分表”上注明“缺考”、“缓考”。 试卷必须用红笔批阅。每一题都须有批阅记录,每一题的扣分记录在试题的右侧;得分记录在试题的左侧,最后将各题得分记入试卷首页的“得分栏目”内,并计算总分。考核方式如是论文形式,教师需对论文认真批阅,提出批阅意见,并附评分依据。

宏观经济学 第二十三章习题答案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南方医科大学 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 W洋 1.你认为西方经济学是科学吗?为什么? 解答:西方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在科学性上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尚未通过实践的检验,因此西方学者目前还只是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称为“共同认可的理论结构”或“模式”。 第二,西方经济学还缺乏科学应有的内部一致性,在理论体系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抵触的说法。 第三,西方经济学在发展演变中所取得的成果缺乏积累性,新理论往往完全排斥旧学说,新旧学说之间不是相互补充而是相互排斥。 第四,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假设条件常常是异常苛刻的,往往难以应用于现实生活。 第五,一些西方学者自己也承认,西方经济学不完全是科学。 当然,说西方经济学并不完全是科学,并不是全盘否定它。 2.举出三个西方经济学宣传资本主义的事例。 解答: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的一整套关于西方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理论。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此,西方经济学必然要宣传资本主义,这样的事例可谓数不胜数。例如,西方经济学家总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永恒的制度,资本主义经济是最有效率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可以用政策加以消除的等。 3.举出三个西方经济学对我国有用的地方。 解答:西方经济学作为对西方市场经济运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国参考。例如,关于价格可以调节市场供求矛盾的理论,关于用GDP核算国民经济成果的理论,关于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波动的理论等。 4.你认为我们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考虑哪些特殊国情? 解答:第一,考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今还处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机制赖以运行的一些制度框架尚不完善,人们的契约意识也比较差,这使许多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行得通的办法在我国也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过程。 第二,我国是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压力也会使我国市场经济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受到限制。 第三,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也是要考虑的国情之一,许多中国传统观念也是我们应用和参考西方经济理论时要注意的。 5.除了本章所列出的四个事实以外,你能否举出其他的容易使初学者误解的事实?请说明理由。 解答:西方经济学容易使初学者误解的事实颇多。例如,西方经济理论中许多模型和习题例子,其实有许多严格的假设条件,但不少初学者往往忽视这些条件,以为这些模型和例子就是可以拿来套用的。再如,目前我国国内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介绍的理论,其实主要是美国的主流经济学,而初学者往往认为是世界各国可以通用的理论。 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说:“马克思是在设法了解这个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引者)以加速它的倾覆。马歇尔设法把它说得可爱,使它能为人们接受。凯恩斯是在力求找出这一制度的毛病所在,以便使它不致毁灭自己。”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 解答:我同意这一说法,因为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是为了消灭这个制度,解放全人类。马歇尔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相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是一架美妙的机器,通过自由竞争,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社会经济自然的均衡与和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