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嵌入式linux常见问题总结

嵌入式linux常见问题总结

嵌入式linux常见问题总结
嵌入式linux常见问题总结

1.什么是嵌入式?

2.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区别?

3.进程与程序,进程与线程的区别

4.嵌入式的移植过程

5..守护进程的编写步骤

6.网络的Socket交互过程

7.TCP 三次握手和终止连接的4次握手过程

1)介绍一下你在华清做的这个项目?您在里面负责哪一块?2)你用的是什么CPU?是什么样的内核?

3)说说嵌入式LINUX移植的过程?

4)字符设备和块设备有什么不同?

5)ARM有几种CPU模式,分别是什么?

6)列举几种文件系统,分别说说他们的优缺点。

7)说说摄像头的视频采集过程

8)如果要提升视频流的流畅度,可以怎么做?

9)按键处理用了CPU哪个中断?

10)BOA和APPACHE有什么区别,你为什么选择XX?11)嵌入式LINUX 2.6和2.4有什么区别?

以下问答大部分是个人总结,仅供参考,你可以添加合适的自己的理解

1.什么是嵌入式?

A: 嵌入式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定义。目前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工业、服务业、消费电子……,而恰恰由于这种范围的扩大,使得“嵌入式系统”更加难于明确定义。以下是几种常见表达方式:

1.执行专用功能并被内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或者系统。嵌入式系统不能使用通用型计算机,而且运行的是固化的软件,用术语表示就是固件(firmware),终端用户很难或者不可能改变固件。

2.凡是专用的、小型或者微型的计算机系统都是嵌入式系统,比如MP3, 手机,高清电视

3. 比较传神和从技术人员角度来看,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区别?

A: 1.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网络设备是一个并列的概念

2字符设备按照字符流的方式被有序访问,块设备以块为单位;二者根本区别在于字符

设备只能顺序被读写,块设备可以随机访问

3. Linux为块设备和字符设备提供了两套机制。字符设备实现的比较简单,内核例程和用户态API一一对应,用户层的read函数直接对应了内核中的read例程,这种映射关系由字符设备的file_operations维护。块设备接口相对于字符设备复杂,read、write API没有直接到块设备层,而是通过IO请求的方式通过OS的IO请求队列实现。内核管理块设备要比管理字符设备细致得多,内核对块设备的管理却提供一个专门的提供服务的子系统。块设备对执行性能的要求很高;,LINUX内核开发者门一直致力于优化块设备的驱动。

错误!未指定书签。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

A:

1. 程序是一组指令的集合,它是静态的实体,没有执行的含义。进程是程序的执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产生、运行、消亡的过程。除此之外,进程还有并发性和交往性。简单地说,进程是程序的一部分,程序运行的时候会产生进程。

2.所涉及到的介质不同,程序保存在存储介质,比如FLASH,硬盘等中,进程运行在RAM中

3.内容不完全相同,程序有数据段,代码段,调试信息等,进程执行时候,有代码段,数据段,以及堆栈

线程和进程的区别:

A: 1、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所以线程有的时候被称为是轻权进程或者轻量级进程。

2、一个没有线程的进程是可以被看作单线程的,如果一个进程内拥有多个进程,进程的执行过程不是一条线(线程)的,而是多条线(线程)共同完成的。

3、系统在运行的时候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不同的内存区域,但是不会为线程分配内存(线程所使用的资源是它所属的进程的资源),线程组只能共享资源。也就是说,出了CPU之外(线程在运行的时候要占用CPU资源),计算机内部的软硬件资源的分配与线程无关,线程只能共享它所属进程的资源。

4、标准LINUX的进程具有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而一个进程里面的多个线程共享同一个虚拟内存空间,进程是系统所有资源分配时候的一个基本单位

嵌入式LINUX 2.6和2.4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我们只能列出基本部分:

每个内核主要的变化在https://www.doczj.com/doc/a22201427.html,/Articles/2.6-kernel-api/,详细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a22201427.html,/User/bailang/Article/11222_1.htm,下面列举的是比较基础和必须的部分

1.使用新的入口

必须包含

module_init(your_init_func);

module_exit(your_exit_func);

老版本:int init_module(void);

void cleanup_module(voi);

2.4中两种都可以用,对如后面的入口函数不必要显示包含任何头文件。

2、模块参数

必须显式包含

module_param(name, type, perm);

module_param_named(name, value, type, perm);

参数定义

module_param_string(name, string, len, perm);

module_param_array(name, type, num, perm);

老版本:MODULE_PARM(variable,type);

MODULE_PARM_DESC(variable,type);

3、模块别名

MODULE_ALIAS("alias-name");

这是新增的,在老版本中需在/etc/modules.conf配置,现在在代码中就可以实现。

4、模块计数

int try_module_get(&module);

module_put();

老版本:MOD_INC_USE_COUNT 和 MOD_DEC_USE_COUNT

5、符号导出

只有显示的导出符号才能被其他模块使用,默认不导出所有的符号,不必使用EXPORT_NO

_SYMBOLS

老板本:默认导出所有的符号,除非使用EXPORT_NO_SYMBOLS

6、设备号

kdev_t被废除不可用,新的dev_t拓展到了32位,12位主设备号,20位次设备号。

unsigned int iminor(struct inode *inode);

unsigned int imajor(struct inode *inode);

老版本:8位主设备号,8位次设备号

int MAJOR(kdev_t dev);

int MINOR(kdev_t dev);

7、内存分配头文件变更

所有的内存分配函数包含在头文件,而原来的

不存在

老版本:内存分配函数包含在头文件

8、结构体的初试化

gcc开始采用ANSI C的struct结构体的初始化形式:

static struct some_structure = {

.field1 = value,

.field2 = value,

..

};

老版本:非标准的初试化形式

static struct some_structure = {

field1: value,

field2: value,

..

};

9、 request_module()

request_module("foo-device-%d", number);

老版本:

char module_name[32];

printf(module_name, "foo-device-%d", number);

request_module(module_name);

10、 dev_t引发的字符设备的变化

1、取主次设备号为

unsigned iminor(struct inode *inode);

unsigned imajor(struct inode *inode);

2、老的register_chrdev()用法没变,保持向后兼容,但不能访问设备号大于256的设备。

3、新的接口为

a)注册字符设备范围

int register_chrdev_region(dev_t from, unsigned count, char *name); b)动态申请主设备号

int alloc_chrdev_region(dev_t *dev, unsigned baseminor, unsigned count, char *name);

看了这两个函数郁闷吧^_^!怎么和file_operations结构联系起来啊?别急!

c)包含 ,利用struct cdev和file_operations连接

struct cdev *cdev_alloc(void);

void cdev_init(struct cdev *cdev, struct file_operations *fops);

int cdev_add(struct cdev *cdev, dev_t dev, unsigned count);

(分别为,申请cdev结构,和fops连接,将设备加入到系统中!好复杂啊!)d)void cdev_del(struct cdev *cdev);

只有在cdev_add执行成功才可运行。

e)辅助函数

kobject_put(&cdev->kobj);

struct kobject *cdev_get(struct cdev *cdev);

void cdev_put(struct cdev *cdev);

这一部分变化和新增的/sys/dev有一定的关联。

11、新增对/proc的访问操作

以前的/proc中只能得到string, seq_file操作能得到如long等多种数据。

相关函数:

static struct seq_operations 必须实现这个类似file_operations得数据中得各个成

员函数。

seq_printf();

int seq_putc(struct seq_file *m, char c);

int seq_puts(struct seq_file *m, const char *s);

int seq_escape(struct seq_file *m, const char *s, const char *esc); int seq_path(struct seq_file *m, struct vfsmount *mnt,

struct dentry *dentry, char *esc);

seq_open(file, &ct_seq_ops);

等等

12、底层内存分配

1、头文件改为

2、分配标志GFP_BUFFER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GFP_NOIO 和 GFP_NOFS

3、新增__GFP_REPEAT,__GFP_NOFAIL,__GFP_NORETRY分配标志

4、页面分配函数alloc_pages(),get_free_page()被包含在

5、对NUMA系统新增了几个函数:

a) struct page *alloc_pages_node(int node_id,

unsigned int gfp_mask,

unsigned int order);

b) void free_hot_page(struct page *page);

c) void free_cold_page(struct page *page);

13、内核时间变化

1、现在的各个平台的HZ为

Alpha: 1024/1200; ARM: 100/128/200/1000; CRIS: 100; i386: 1000; IA-64: 1024; M68K: 100; M68K-nommu: 50-1000; MIPS: 100/128/1000; MIPS64: 100; PA-RISC: 100/1000; PowerPC32: 100; PowerPC64: 1000; S/390: 100; SPARC32: 100; SPARC64: 100; SuperH: 100/1000; UML: 100; v850: 24-100; x86-64: 1000.

2、由于HZ的变化,原来的jiffies计数器很快就溢出了,引入了新的计数器jiffies_64

3、#include

u64 my_time = get_jiffies_64();

4、新的时间结构增加了纳秒成员变量

struct timespec current_kernel_time(void);

5、他的timer函数没变,新增

void add_timer_on(struct timer_list *timer, int cpu);

6、新增纳秒级延时函数

ndelay();

7、POSIX clocks 参考kernel/posix-timers.c

14、工作队列(workqueue)

1、任务队列(task queue )接口函数都被取消,新增了workqueue接口函数struct workqueue_struct *create_workqueue(const char *name); DECLARE_WORK(name, void (*function)(void *), void *data);

INIT_WORK(struct work_struct *work,

void (*function)(void *), void *data);

PREPARE_WORK(struct work_struct *work,

void (*function)(void *), void *data);

2、申明struct work_struct结构

int queue_work(struct workqueue_struct *queue,

struct work_struct *work);

int queue_delayed_work(struct workqueue_struct *queue,

struct work_struct *work,

unsigned long delay);

int cancel_delayed_work(struct work_struct *work);

void flush_workqueue(struct workqueue_struct *queue);

void destroy_workqueue(struct workqueue_struct *queue);

int schedule_work(struct work_struct *work);

int schedule_delayed_work(struct work_struct *work, unsigned long delay);

15、 DMA的变化

未变化的有:

void *pci_alloc_consistent(struct pci_dev *dev, size_t size,

dma_addr_t *dma_handle);

void pci_free_consistent(struct pci_dev *dev, size_t size,

void *cpu_addr, dma_addr_t dma_handle);

变化的有:

1、 void *dma_alloc_coherent(struct device *dev, size_t size, dma_addr_t *dma_handle, int flag);

void dma_free_coherent(struct device *dev, size_t size,

void *cpu_addr, dma_addr_t dma_handle);

2、列举了映射方向:

enum dma_data_direction {

DMA_BIDIRECTIONAL = 0,

DMA_TO_DEVICE = 1,

DMA_FROM_DEVICE = 2,

DMA_NONE = 3,

};

16、新增完成事件(completion events)

init_completion(&my_comp);

void wait_for_completion(struct completion *comp);

void complete(struct completion *comp);

void complete_all(struct completion *comp);

25、 RCU(Read-copy-update)

rcu_read_lock();

中断处理

1、中断处理有返回值了。

IRQ_RETVAL(handled);

2、cli(), sti(), save_flags(), 和 restore_flags()不再有效,应该使用local_save

_flags() 或local_irq_disable()。

3、synchronize_irq()函数有改动

4、新增int can_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unsigned long flags);

5、 request_irq() 和free_irq() 从 改到了

18、异步I/O(AIO)

ssize_t (*aio_read) (struct kiocb *iocb, char __user *buffer,

size_t count, loff_t pos);

ssize_t (*aio_write) (struct kiocb *iocb, const char __user *buffer, size_t count, loff_t pos);

int (*aio_fsync) (struct kiocb *, int datasync);

新增到了file_operation结构中。

is_sync_kiocb(struct kiocb *iocb);

int aio_complete(struct kiocb *iocb, long res, long res2);

19、 block I/O 层

这一部分做的改动最大。不祥叙。

20. 内核的一些功能函数的名称、参数、头文件、宏定义的变化

如:中断注册函数的格式及参数在2.4内核、2.6内核低版本和高版本之间都存在差别

在2.6.8中,中断注册函数的定义为: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irqreturn_t (*handler)(int, void *, struct pt_regs *),unsigned long irq_flags, const char * devname, void *dev_id)

irq_flags的取值主要为下面的某一种或组合:

SA_INTERRUPT、SA_SAMPLE_RANDOM、SA_SHIRQ

在2.6.26中,中断注册函数的定义为: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irq_handler_t handler,unsigned long irqflags, const char *devname, void *dev_id)

typedef irqreturn_t (*irq_handler_t)(int, void *);

irq_flags的取值主要为下面的某一种或组合:(功能和2.6.8的对应)

IRQF_DISABLED、IRQF_SAMPLE_RANDOM、IRQF_SHARED

平台代码关于硬件操作方面封装的一些函数的变化

内核中,硬件平台相关的代码在内核更新过程中变化比较频繁。和我们的设备驱动也是息息相关。所以在针对一个新内核编写设备驱动前,一定要熟悉你的平台代码的结构。有时平台虽然提供了内核要求的接口函数,但使用起来功能却并不完善。下面还是先举个例子说明平台代码更新对设备驱动的影响。

如:在linux-2.6.8内核中,调用set_irq_type(IRQ_EINT0, IRQT_FALLING);去设置S3C2410的IRQ_EINT0的中断触发信号类型,你会发现不会有什么效果。跟踪代码发现内核的 set_irq_type函数需要平台提供一个针对硬件平台的实

现函数

static struct irqchip s3c_irqext_chip = {

.mask = s3c_irqext_mask,

.unmask = s3c_irqext_unmask,

.ack = s3c_irqext_ack,

.type = s3c_irqext_type

};

s3c_irqext_type就是linux内核需要的实现函数,而s3c_irqext_type在2.6.8中的实现为:

static int s3c_irqext_type(unsigned int irq, unsigned int type)

{

irqdbf("s3c_irqext_type: called for irq %d, type %d\n", irq, type); return 0;

}

原来并没有实现。而在较高版本的内核,如2.6.26内核中,这个函数是实现了的。

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详解

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详解目前,在嵌入式系统中基于ARM微核的嵌入式处理器已经成为市场主流。随着ARM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面向ARM构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已经涌现出许多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windows-CE,PalmOS,Linux等。在众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以其开源代码及免费使用倍受开发人员的喜爱。本文选用的微处理器S3C2410是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基于此处理器构造一Linux 嵌入式操作系统,将其移植到基于32位的ARM920T内核的系统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l、开发环境介绍 1.1、基于S3C2410ARM920T的硬件平台 该系统的硬件平台为深圳旋极公司提供,硬件的核心部件为三星$3C2410ARM920T芯片,外围还包括:64MNANDFLASH和RAM外围存储芯片;串口、网口和USB外围接口;CSTNLCD和触摸屏外围显示设备;UDAl34lTS的外围音频设备。S3C2410处理器和外围设备共同构成了基于ARM920T的开发板。 1.2、嵌入式Limlx软件系统 该嵌入式Linux的软件系统包括以下4个部分:引导加载程序vivi;Linux2.6.14内核;YAFFS2文件系统以及用户程序。他们的可执行映像依次存放在系统存储设备上. 与通常的嵌入式系统布局有所不同,本系统在引导加载程序和内核映像之间还增加了一个启动参数区,在这个区里存放着系统启动参数。引导加载程序通过调用这些参数来决定启动模式、启动等待时间等,这些启动参数的增加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本系统采用64MNANDFLASH的存储设备。 2、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实现 2.1、引导加载程序vivi

探究linux内核,超详细解析子系统

探究linux内核,超详细解析子系统 Perface 前面已经写过一篇《嵌入式linux内核的五个子系统》,概括性比较强,也比较简略,现在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仅留此笔记,待日后查看及补充!Linux内核的子系统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Linux内核提供很多基本功能,如虚拟内存、多任务、共享库、需求加载、共享写时拷贝(Copy-On-Write)以及网络功能等。增加各种不同功能导致内核代码不断增加。 Linux内核把不同功能分成不同的子系统的方法,通过一种整体的结构把各种功能集合在一起,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提供动态加载模块的方式,为动态修改内核功能提供了灵活性。系统调用接口用户程序通过软件中断后,调用系统内核提供的功能,这个在用户空间和内核提供的服务之间的接口称为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Linux内核提供的,用户空间无法直接使用系统调用。在用户进程使用系统调用必须跨越应用程序和内核的界限。Linux内核向用户提供了统一的系统调用接口,但是在不同处理器上系统调用的方法

各不相同。Linux内核提供了大量的系统调用,现在从系统 调用的基本原理出发探究Linux系统调用的方法。这是在一个用户进程中通过GNU C库进行的系统调用示意图,系 统调用通过同一个入口点传入内核。以i386体系结构为例,约定使用EAX寄存器标记系统调用。 当加载了系统C库调用的索引和参数时,就会调用0x80软件中断,它将执行system_call函数,这个函数按照EAX 寄存器内容的标示处理所有的系统调用。经过几个单元测试,会使用EAX寄存器的内容的索引查system_call_table表得到系统调用的入口,然后执行系统调用。从系统调用返回后,最终执行system_exit,并调用resume_userspace函数返回用户空间。 linux内核系统调用的核心是系统多路分解表。最终通过EAX寄存器的系统调用标识和索引值从对应的系统调用表 中查出对应系统调用的入口地址,然后执行系统调用。 linux系统调用并不单层的调用关系,有的系统调用会由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详解(顶嵌)

内核移植阶段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为众多应用程序提供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访问的一部分软件,这种访问是有限的,并且内核决定一个程序在什么时候对某部分硬件操作多长时间。直接对硬件操作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内核通常提供一种硬件抽象的方法来完成这些操作。硬件抽象隐藏了复杂性,为应用软件和硬件提供了一套简洁,统一的接口,使程序设计更为简单。 内核和用户界面共同为用户提供了操作计算机的方便方式。也就是我们在windows下看到的操作系统了。由于内核的源码提供了非常广泛的硬件支持,通用性很好,所以移植起来就方便了许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针对我们要移植的对象,对内核源码进行相应的配置,如果出现内核源码中不支持的硬件这时就需要我们自己添加相应的驱动程序了。 一.移植准备 1. 目标板 我们还是选用之前bootloader移植选用的开发板参数请参考上文的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a22201427.html,/thread-80832-5-1.html。bootloader移植准备。 2. 内核源码 这里我们选用比较新的内核源码版本linux-2.6.25.8,他的下载地址是 ftp://https://www.doczj.com/doc/a22201427.html,/pub/linux/kernel/v2.6/linux-2.6.25.8.tar.bz2。 3. 烧写工具 我们选用网口进行烧写这就需要内核在才裁剪的时候要对网卡进行支持 4. 知识储备 要进行内核裁剪不可缺少的是要对内核源码的目录结构有一定的了解这里进 行简单介绍。 (1)arch/: arch子目录包括了所有和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它的每一个子 目录都代表一种支持的体系结构,例如i386就是关于intel cpu及与之相兼容体 系结构的子目录。PC机一般都基于此目录。 (2)block/:部分块设备驱动程序。 (3)crypto:常用加密和散列算法(如AES、SHA等),还有一些压缩和CRC校验 算法。 (4) documentation/:文档目录,没有内核代码,只是一套有用的文档。 (5) drivers/:放置系统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每种驱动程序又各占用一个子目 录:如,/block 下为块设备驱动程序,比如ide(ide.c)。 (6)fs/:所有的文件系统代码和各种类型的文件操作代码,它的每一个子目录支持 一个文件系统, 例如fat和ext2。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搭建与配置过程

1.摘要 (2) 2.UBOOT,LINUX内核,文件系统的介绍及相互关系..3 2.1嵌入式系统简介 (3) 2.2嵌入式Linux概述 (3) 2.3UBOOT简介 (4) 3.UBOOT的启动过程 (6) 4.内核的主要功能和裁剪 (7) 4.1Linux的编译 (7) 4.2嵌入式Linux的配置和剪裁 (8) 5.文件系统的制作过程 (8) 6.交叉编译器的搭建和环境变量的设置 (9) 7.驱动程序的编写过程与关键点 (11) 7.1Linux网络驱动程序的结构 (11) 7.2网络驱动程序的基本方法 (12) 7.3网络驱动程序中用到的数据结构 (12) 7.4常用的系统支持 (14) 7.5编写Linux网络驱动程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8) 8.参考文献 (20)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4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它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其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消费电子产品等行业,已成为现代电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嵌入式Linux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研究的热点,它的应用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并且己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信息家电、通讯产品、工业控制中。论文首先介绍了ARM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当前的发展概况。然后阐述了嵌入式Linux 开发流程以及移植到具体硬件平台需要完成的工作,如U-Boot的移植、Linux内核的编译与裁剪、文件系统的制作、驱动程序的编写等。 关键字:嵌入式;ARM;嵌入式Linux;Linux内核;驱动程序

linux内核IMQ源码实现分析

本文档的Copyleft归wwwlkk所有,使用GPL发布,可以自由拷贝、转载,转载时请保持文档的完整性,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E-mail: wwwlkk@https://www.doczj.com/doc/a22201427.html, 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a22201427.html,/?business&aid=6&un=wwwlkk#7 linux2.6.35内核IMQ源码实现分析 (1)数据包截留并重新注入协议栈技术 (1) (2)及时处理数据包技术 (2) (3)IMQ设备数据包重新注入协议栈流程 (4) (4)IMQ截留数据包流程 (4) (5)IMQ在软中断中及时将数据包重新注入协议栈 (7) (6)结束语 (9) 前言:IMQ用于入口流量整形和全局的流量控制,IMQ的配置是很简单的,但很少人分析过IMQ的内核实现,网络上也没有IMQ的源码分析文档,为了搞清楚IMQ的性能,稳定性,以及借鉴IMQ的技术,本文分析了IMQ的内核实现机制。 首先揭示IMQ的核心技术: 1.如何从协议栈中截留数据包,并能把数据包重新注入协议栈。 2.如何做到及时的将数据包重新注入协议栈。 实际上linux的标准内核已经解决了以上2个技术难点,第1个技术可以在NF_QUEUE机制中看到,第二个技术可以在发包软中断中看到。下面先介绍这2个技术。 (1)数据包截留并重新注入协议栈技术

(2)及时处理数据包技术 QoS有个技术难点:将数据包入队,然后发送队列中合适的数据包,那么如何做到队列中的数

激活状态的队列是否能保证队列中的数据包被及时的发送吗?接下来看一下,激活状态的队列的 证了数据包会被及时的发送。 这是linux内核发送软中断的机制,IMQ就是利用了这个机制,不同点在于:正常的发送队列是将数据包发送给网卡驱动,而IMQ队列是将数据包发送给okfn函数。

Linux内核结构详解教程

Linux内核结构详解教程 ─────Linux内核教程 linux内核就像人的心脏,灵魂,指挥中心。 内核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内核以独占的方式执行最底层任务,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协调多个并发进程,管理进程使用的内存,使它们相互之间不产生冲突,满足进程访问磁盘的请求等等. 严格说Linux并不能称做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我们安装时通常所说的Linux,是有很多集合组成的.应称为GNU/Linux. 一个Linux内核很少1.2M左右,一张软盘就能放下. 内容基础,语言简短简洁 红联Linux论坛是致力于Linux技术讨论的站点,目前网站收录的文章及教程基本能满足不同水平的朋友学习。 红联Linux门户: https://www.doczj.com/doc/a22201427.html, 红联Linux论坛: https://www.doczj.com/doc/a22201427.html,/bbs 红联Linux 论坛大全,所有致力点都体现在这 https://www.doczj.com/doc/a22201427.html,/bbs/rf/linux/07.htm

目录 Linux内核结构详解 Linux内核主要五个子系统详解 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 系统数据结构 Linux的具体结构 Linux内核源代码 Linux 内核源代码的结构 从何处开始阅读源代码 海量Linux技术文章

Linux内核结构详解 发布时间:2006-11-16 19:05:29 Linux内核主要由五个子系统组成:进程调度,内存管理,虚拟文件系统,网络接口,进程间通信。

Linux内核主要五个子系统详解 发布时间:2006-11-16 19:05:54 1.进程调度(SCHED):控制进程对CPU的访问。当需要选择下一个进程运行时,由调度程序选择最值得运行的进程。可运行进程实际上是仅等待CPU资源的进程,如果某个进程在等待其它资源,则该进程是不可运行进程。Linux使用了比较简单的基于优先级的进程调度算法选择新的进程。 2.内存管理(MM)允许多个进程安全的共享主内存区域。Linux的内存管理支持虚拟内存,即在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其代码,数据,堆栈的总量可以超过实际内存的大小,操作系统只是把当前使用的程序块保留在内存中,其余的程序块则保留在磁盘中。必要时,操作系统负责在磁盘和内存间交换程序块。内存管理从逻辑上分为硬件无关部分和硬件有关部分。硬件无关部分提供了进程的映射和逻辑内存的对换;硬件相关的部分为内存管理硬件提供了虚拟接口。 3.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FileSystem,VFS)隐藏了各种硬件的具体细节,为所有的设备提供了统一的接口,VFS提供了多达数十种不同的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可以分为逻辑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逻辑文件系统指Linux所支持的文件系统,如ext2,fat等,设备驱动程序指为每一种硬件控制器所编写的设备驱动程序模块。 4.网络接口(NET)提供了对各种网络标准的存取和各种网络硬件的支持。网络接口可分为网络协议和网络驱动程序。网络协议部分负责实现每一种可能的网络传输协议。网络设备驱动程序负责与硬件设备通讯,每一种可能的硬件设备都有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 5.进程间通讯(IPC) 支持进程间各种通信机制。 处于中心位置的进程调度,所有其它的子系统都依赖它,因为每个子系统都需要挂起或恢复进程。一般情况下,当一个进程等待硬件操作完成时,它被挂起;当操作真正完成时,进程被恢复执行。例如,当一个进程通过网络发送一条消息时,网络接口需要挂起发送进程,直到硬件成功地完成消息的发送,当消息被成功的发送出去以后,网络接口给进程返回一个代码,表示操作的成功或失败。其他子系统以相似的理由依赖于进程调度。

linux内核启动 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linux内核启动+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第一部分:汇编部分 Linux启动之 linux-rk3288-tchip/kernel/arch/arm/boot/compressed/ head.S分析这段代码是linux boot后执行的第一个程序,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解压内核,然后跳转到相关执行地址。这部分代码在做驱动开发时不需要改动,但分析其执行流程对是理解android的第一步 开头有一段宏定义这是gnu arm汇编的宏定义。关于GUN 的汇编和其他编译器,在指令语法上有很大差别,具体可查询相关GUN汇编语法了解 另外此段代码必须不能包括重定位部分。因为这时一开始必须要立即运行的。所谓重定位,比如当编译时某个文件用到外部符号是用动态链接库的方式,那么该文件生成的目标文件将包含重定位信息,在加载时需要重定位该符号,否则执行时将因找不到地址而出错 #ifdef DEBUG//开始是调试用,主要是一些打印输出函数,不用关心 #if defined(CONFIG_DEBUG_ICEDCC)

……具体代码略 #endif 宏定义结束之后定义了一个段, .section ".start", #alloc, #execinstr 这个段的段名是 .start,#alloc表示Section contains allocated data, #execinstr表示Section contains executable instructions. 生成最终映像时,这段代码会放在最开头 .align start: .type start,#function /*.type指定start这个符号是函数类型*/ .rept 8 mov r0, r0 //将此命令重复8次,相当于nop,这里是为中断向量保存空间 .endr b 1f .word 0x016f2818 @ Magic numbers to help the loader

嵌入式Linux系统期末考试简答题、运用题

简答题与应用题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主要有什么特点? 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 并且软件硬件是可剪裁的, 能满足应用系统对功能、 可靠性、成本、 体积、功耗等指标的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他可以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者管理等功能。 与通用的 计算机系统相比,特点为: (1) (2) (5) 嵌入式系统通常由嵌入式处理机、嵌入式外围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等几大部分组成。 4、什么是Linux ?什么是嵌入式 Linux ? 答:严格来讲,Linux 是指由Linux 本人维护并不断更新的内核 。 一个嵌入式Linux 系统指的是一个基于 Linux 内核的,但不包含有关这个内核的任何专业的库或是用户工具 的嵌入式系统。 Linux 内核构建嵌入式操作系统有什么优势(优良特性)? 程度代码是可以获取的,可靠度高; 有完整的源码,软件丰富并且免费; 得到众多硬件生产家的广泛支持;包括 cpu 、计算机外 围设备 完善的通信协议、软件标准和文件管理机制; 提供完全免费且优秀的开发工具; 广泛的社群支持 无需购买lice nee ,是免费的; 不依赖特定厂商、供应商; 成本相对低廉。 6、 RTOS (嵌入式操作系统)强调的实时是什么概念?与中断的关系? 答:实时指的是特定操作所消耗的时间(以及空间)的上限是可预知的。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响应时间内完成客 户服务程序。中断程序响应中断并完成 是在固定时间内。 7、什么是实时LinUX ?涉及到哪些软硬件内容? 答:实时LinUX ( RT-Linux )通过在Linux 内核与硬件中断之间增加一个精巧的可抢先的实时内核 ,把标准的Linux 内核作为实时内核的一个进程与用户进程一起调度 ,标准的Linux 内核的优先级最低,可以被实时进程抢断。 正 常的Linux 进程仍可以在Linux 内核上运行,这样既可以使用标准分时操作系统即 Linux 的各种服务,又能提 供低延时的实时环境。它在硬件上涉及到硬件中断,软件上涉及到对高优先级的实时硬件中断的快速响应。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的 Linux 系统; 软件:中断服务程序、进程调度程序,硬件:嵌入式系统所采用的中断管理硬件。 8、试简要说明Linux 内核构成,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答: MMU :内存管理单元,完成地址映射(应用虚拟地址方式) VFS :虚拟文件管理系统,提供了统一管理计算机资源的途径。使统一规范计算机资源的使用格式成为可能,方 1、 答: 面向特定应用,一般都有实时要求; 集先进性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工艺、电子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于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创新的知识集 成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和具体应用对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因而其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的产品同步进行的。 嵌入式系统的软 硬件设计着重于高效率性。在最大限度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必须要 考虑的主要问题。 嵌入式系统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中。 (3) (4) 5、 用 答:( 1) (2) (3) (4) (5) (6) (7) (8) () 2、 答: 3、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Linux内核分析-网络[五]:网桥

看完了路由表,重新回到netif_receive_skb ()函数,在提交给上层协议处理前,会执行下面一句,这就是网桥的相关操作,也是这篇要讲解的容。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s kb = handle_bridge(skb, &pt_prev, &ret, orig_dev); 网桥可以简单理解为交换机,以下图为例,一台linux机器可以看作网桥和路由的结合,网桥将物理上的两个局域网LAN1、LAN2当作一个局域网处理,路由连接了两个子网1.0和2.0。从eth0和eth1网卡收到的报文在Bridge模块中会被处理成是由Bridge收到的,因此Bridge也相当于一个虚拟网卡。 STP五种状态 DISABLED BLOCKING LISTENING LEARNING FORWARDING 创建新的网桥br_add_bridge [net\bridge\br_if.c] 当使用SIOCBRADDBR调用ioctl时,会创建新的网桥br_add_bridge。 首先是创建新的网桥: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d ev = new_bridge_dev(net, name); 然后设置dev->dev.type为br_type,而br_type是个全局变量,只初始化了一个名字变量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S ET_NETDEV_DEVTYPE(dev, &br_type); 2. s tatic struct device_type br_type = { 3. .name = "bridge", 4. }; 然后注册新创建的设备dev,网桥就相当一个虚拟网卡设备,注册过的设备用ifconfig 就可查看到: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r et = register_netdevice(dev); 最后在sysfs文件系统中也创建相应项,便于查看和管理: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r et = br_sysfs_addbr(dev); 将端口加入网桥br_add_if() [net\bridge\br_if.c] 当使用SIOCBRADDIF调用ioctl时,会向网卡加入新的端口br_add_if。 创建新的net_bridge_port p,会从br->port_list中分配一个未用的port_no,p->br会指向br,p->state设为BR_STATE_DISABLED。这里的p实际代表的就是网卡设备。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1. p = new_nbp(br, dev); 将新创建的p加入CAM表中,CAM表是用来记录mac地址与物理端口的对应关系;而刚刚创建了p,因此也要加入CAM表中,并且该表项应是local的[关系如下图],可以看到,CAM表在实现中作为net_bridge的hash表,以addr作为hash值,链入 net_bridge_fdb_entry,再由它的dst指向net_bridge_port。

史上最全linux内核配置详解

对于每一个配置选项,用户可以回答"y"、"m"或"n"。其中"y"表示将相应特性的支持或设备驱动程序编译进内核;"m"表示将相应特性的支持或设备驱动程序编译成可加载模块,在需要时,可由系统或用户自行加入到内核中去;"n"表示内核不提供相应特性或驱动程序的支持。只有<>才能选择M 1. General setup(通用选项) [*]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设置界面中显示还在开发或者还没有完成的代码与驱动,最好选上,许多设备都需要它才能配置。 [ ]Cross-compiler tool prefix,交叉编译工具前缀,如果你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的话输入相关前缀。默认不使用。嵌入式linux更不需要。 [ ]Local version - append to kernel release,自定义版本,也就是uname -r可以看到的版本,可以自行修改,没多大意义。 [ ]Automatically append version information to the version string,自动生成版本信息。这个选项会自动探测你的内核并且生成相应的版本,使之不会和原先的重复。这需要Perl的支持。由于在编译的命令make-kpkg 中我们会加入- –append-to-version 选项来生成自定义版本,所以这里选N。 Kernel compression mode (LZMA),选择压缩方式。 [ ]Support for paging of anonymous memory (swap),交换分区支持,也就是虚拟内存支持,嵌入式不需要。 [*]System V IPC,为进程提供通信机制,这将使系统中各进程间有交换信息与保持同步的能力。有些程序只有在选Y的情况下才能运行,所以不用考虑,这里一定要选。 [*]POSIX Message Queues,这是POSIX的消息队列,它同样是一种IPC(进程间通讯)。建议你最好将它选上。 [*]BSD Process Accounting,允许进程访问内核,将账户信息写入文件中,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时间/创建者/内存占用等信息。可以选上,无所谓。 [*]BSD Process Accounting version 3 file format,选用的话统计信息将会以新的格式(V3)写入,注意这个格式和以前的v0/v1/v2 格式不兼容,选不选无所谓。 [ ]Export task/process statistics through netlink (EXPERIMENTAL),通过通用的网络输出工作/进程的相应数据,和BSD不同的是,这些数据在进程运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相关命令访问。和BSD类似,数据将在进程结束时送入用户空间。如果不清楚,选N(实验阶段功能,下同)。 [ ]Auditing support,审计功能,某些内核模块需要它(SELINUX),如果不知道,不用选。 [ ]RCU Subsystem,一个高性能的锁机制RCU 子系统,不懂不了解,按默认就行。 [ ]Kernel .config support,将.config配置信息保存在内核中,选上它及它的子项使得其它用户能从/proc/ config.gz中得到内核的配置,选上,重新配置内核时可以利用已有配置Enable access to .config through /proc/config.gz,上一项的子项,可以通过/proc/ config.gz访问.config配置,上一个选的话,建议选上。 (16)Kernel log buffer size (16 => 64KB, 17 => 128KB) ,内核日志缓存的大小,使用默认值即可。12 => 4 KB,13 => 8 KB,14 => 16 KB单处理器,15 => 32 KB多处理器,16 => 64 KB,17 => 128 KB。 [ ]Control Group support(有子项),使用默认即可,不清楚可以不选。 Example debug cgroup subsystem,cgroup子系统调试例子 Namespace cgroup subsystem,cgroup子系统命名空间 Device controller for cgroups,cgroups设备控制器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与 移植 0引言微处理器的产生为价格低廉、结构小巧的CPU和外设的连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这样,限制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瓶颈就突出表现在了软件方面。尽管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著名的有Vxwork、pSOS、Neculeus和WindowsCE)。但这些专用操作系统都是商业化产品,其高昂的价格使许多低端产品的小公司望而却步;而且,源代码封闭性也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而Linux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人都认为Linu 0 引言 微处理器的产生为价格低廉、结构小巧的CPU和外设的连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这样,限制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瓶颈就突出表现在了软件方面。尽管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著名的有Vxwork、pSOS、Nec uleus和Windows CE)。但这些专用操作系统都是商业化产品,其高昂的价格使许多低端产品的小公司望而却步;而且,源代码封闭性也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而Linux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人都认为Linux 非常适合多数Intemet设备。Linux操作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配置。Linux对厂商不偏不倚,而且成本极低,因而很快成为用于各种设备的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是大势所趋,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酝酿的无限商机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厂商进入这一领域。 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Linux为嵌入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选择,它是个和Unix 相似、以核心为基础、全内存保护、多任务、多进程的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广泛的计算机硬件,包括X86、Alpha、Sparc、MIPS、PPC、ARM、NEC、MOTOROLA 等现有的大部分芯片。Linux的程序源码全部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裁剪内核,以适应自己的系统。文章以将linux移植到ARM920T内核的 s3c2410处理器芯片为例,介绍了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以及移植过程,文中介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技巧也可用于其它芯片。 2 内核移植过程 2.1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交叉编译的任务主要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执行的程序代码。不同的CPU需要有不同的编译器,交叉编译如同翻译一样,它可以把相同的程序代码翻译成不同的CPU对应语言。 交叉编译器完整的安装涉及到多个软件安装,最重要的有binutils、gcc、glibc三个。其中,binutils主要用于生成一些辅助工具;gcc则用来生成交叉编译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glibc主要是提供用户程序所使用的一些基本的函数库。 自行搭建交叉编译环境通常比较复杂,而且很容易出错。本文使用的是

嵌入式Linux系统

10-1 嵌入式Linux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Linux在所有的操作系统中,Linux 是一个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操作系统。 所谓嵌入式Linux,是指Linux 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而不是什么嵌入式功能。实际上,嵌入式Linux 和Linux 是同一件事。 10-2 Linux启动过程综述 一. Bootloader 二.Kernel引导入口 三.核心数据结构初始化--内核引导第一部分 四.外设初始化--内核引导第二部分 五.init进程和inittab引导指令 六.rc启动脚本 七.getty和login 八.bash 附:XDM方式登录 Bootloader 简单地说,BootLoader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并没有像BIOS那样的固件程序(注,有的嵌入式CPU也会内嵌一段短小的启动程序),因此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就完全由BootLoader来完成。 在Alpha/AXP平台上引导Linux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MILO及其他类似的引导程序引导,另一种是由Firmware直接引导。MILO功能与i386平台的LILO相近,但内置有基本的磁盘驱动程序(如IDE、SCSI等),以及常见的文件系统驱动程序(如ext2,iso9660等),firmware有ARC、SRM两种形式,ARC具有类BIOS界面,甚至还有多重引导的设置;而SRM

实例解析linux内核I2C体系结构(2)

实例解析linux内核I2C体系结构(2) 华清远见刘洪涛四、在内核里写i2c设备驱动的两种方式 前文介绍了利用/dev/i2c-0在应用层完成对i2c设备的操作,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习惯为i2c设备在内核层编写驱动程序。目前内核支持两种编写i2c驱动程序的方式。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式的实现。这里分别称这两种方式为“Adapter方式(LEGACY)”和“Probe方式(new style)”。 (1)Adapter方式(LEGACY) (下面的实例代码是在2.6.27内核的pca953x.c基础上修改的,原始代码采用的是本文将要讨论的第2种方式,即Probe方式) ●构建i2c_driver static struct i2c_driver pca953x_driver = { .driver = { .name= "pca953x", //名称 }, .id= ID_PCA9555,//id号 .attach_adapter= pca953x_attach_adapter, //调用适配器连接设备 .detach_client= pca953x_detach_client,//让设备脱离适配器 }; ●注册i2c_driver static int __init pca953x_init(void) { return i2c_add_driver(&pca953x_driver); } module_init(pca953x_init); ●attach_adapter动作 执行i2c_add_driver(&pca953x_driver)后会,如果内核中已经注册了i2c适配器,则顺序调用这些适配器来连接我们的i2c设备。此过程是通过调用i2c_driver中的attach_adapter方法完成的。具体实现形式如下: static int pca953x_attach_adapter(struct i2c_adapter *adapter) { return i2c_probe(adapter, &addr_data, pca953x_detect); /* adapter:适配器 addr_data:地址信息 pca953x_detect:探测到设备后调用的函数 */ } 地址信息addr_data是由下面代码指定的。 /* Addresses to scan */ static unsigned short normal_i2c[] = {0x20,0x21,0x22,0x23,0x24,0x25,0x26,0x27,I2C_CLIENT_END}; I2C_CLIENT_INSMOD;

Linux内核启动流程分析(一)

很久以前分析的,一直在电脑的一个角落,今天发现贴出来和大家分享下。由于是word直接粘过来的有点乱,敬请谅解! S3C2410 Linux 2.6.35.7启动分析(第一阶段) arm linux 内核生成过程 1. 依据arch/arm/kernel/vmlinux.lds 生成linux内核源码根目录下的vmlinux,这个vmlinux属于未压缩, 带调试信息、符号表的最初的内核,大小约23MB; 命令:arm-linux-gnu-ld -o vmlinux -T arch/arm/kernel/vmlinux.lds arch/arm/kernel/head.o init/built-in.o --start-group arch/arm/mach-s3c2410/built-in.o kernel/built-in.o mm/built-in.o fs/built-in.o ipc/built-in.o drivers/built-in.o net/built-in.o --end-group .tmp_kallsyms2.o 2. 将上面的vmlinux去除调试信息、注释、符号表等内容,生成arch/arm/boot/Image,这是不带多余信息的linux内核,Image的大小约 3.2MB; 命令:arm-linux-gnu-objcopy -O binary -S vmlinux arch/arm/boot/Image 3.将 arch/arm/boot/Image 用gzip -9 压缩生成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gz大小约 1.5MB;命令:gzip -f -9 < arch/arm/boot/compressed/../Image >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gz 4. 编译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S 生成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o大小约1.5MB,这里实 际上是将piggy.gz通过piggy.S编译进piggy.o文件中。而piggy.S文件仅有6行,只是包含了文件piggy.gz; 命令:arm-linux-gnu-gcc -o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o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S 5. 依据arch/arm/boot/compressed/vmlinux.lds 将arch/arm/boot/compressed/目录下的文件head.o 、piggy.o 、misc.o链接生成arch/arm/boot/compressed/vmlinux,这个vmlinux是经过压缩且含有自解压代码的内核, 大小约1.5MB; 命 令:arm-linux-gnu-ld zreladdr=0x30008000 params_phys=0x30000100 -T arch/arm/boot/compressed/vmlinux.lds a rch/arm/boot/compressed/head.o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o arch/arm/boot/compressed/misc.o -o arch/arm /boot/compressed/vmlinux

实例解析linux内核I2C体系结构

实例解析linux内核I2C体系结构 作者:刘洪涛,华清远见嵌入式学院讲师。 一、概述 谈到在linux系统下编写I2C驱动,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I2C 设备当作一个普通的字符设备来处理,另一种是利用linux I2C驱动体系结构来完成。下面比较下这两种驱动。 第一种方法的好处(对应第二种方法的劣势)有: ●思路比较直接,不需要花时间去了解linux内核中复杂的I2C子系统的操作方法。 第一种方法问题(对应第二种方法的好处)有: ●要求工程师不仅要对I2C设备的操作熟悉,而且要熟悉I2C的适配器操作; ●要求工程师对I2C的设备器及I2C的设备操作方法都比较熟悉,最重要的是写出的程序可移植性差; ●对内核的资源无法直接使用。因为内核提供的所有I2C设备器及设备驱动都是基于I2C子系统的格式。I2C适配器的操作简单还好,如果遇到复杂的I2C适配器(如:基于PCI的I2C适配器),工作量就会大很多。 本文针对的对象是熟悉I2C协议,并且想使用linux内核子系统的开发人员。 网络和一些书籍上有介绍I2C子系统的源码结构。但发现很多开发人员看了这些文章后,还是不清楚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究其原因还是没弄清楚I2C子系统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以及我们怎样利用I2C子系统。本文首先要解决是如何利用现有内核支持的I2C适配器,完成对I2C设备的操作,然后再过度到适配器代码的编写。本文主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写,不会涉及特别详细的代码跟踪。 二、I2C设备驱动程序编写 首先要明确适配器驱动的作用是让我们能够通过它发出符合I2C标准协议的时序。 在Linux内核源代码中的drivers/i2c/busses目录下包含着一些适配器的驱动。如S3C2410的驱动i2c-s3c2410.c。当适配器加载到内核后,接下来的工作就要针对具体的设备编写设备驱动了。

如何构建嵌入式LINUX的NFS

如何构建嵌入式LINUX的NFS 准备工作:一台装有REDHAT9.0的PC机,一套LJD2410-I开发板,PC机上装有LJD2410的软件包,假如我们通过NFS要加载的文件系统为/LJD2410/root_dir/root_china,Ifconfig eth0 192.168.1.100 //设置PC机linux的IP:192.168.1.100,Ifconfig eth0 192.168.1.10 //开发板IP:192.168.1.10 我们需要重新配置编译内核,开启开发板NFS文件系统功能,具体步骤如下:1、修改kernel/arch/arm/def-configs/smdk2410配置文件把CONFIG_CMDLINE="root=/dev/mtdblock2 noinitrd init=/linuxrc console=ttyS0"这一行改为CONFIG_CMDLINE="root=/dev/nfs rw nfsroot=192.168.1.100:/LJD2410/root_dir/root_china noinitrd init=linuxrc console=ttys0 ip=192.168.1.10"运行make menuconfig进入配置菜单,装载配置文件SMDK2410 选择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输入配置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添加内核对NFS的支持:选中networking opTIons-》IP:kernel level auloconfiguralion项选中file systems-》network file systems-》下的root file system on nfs和nfs file system support 重新编译内核下载bootloader和kernel到开发板上,至此,开发板设置已经完成。PC 机设置:我们必须开启PC机的NFS服务,具体设置如下:1、在LINUX命令符下运行setup,在system services里面选中nfs服务,然后保存退出。2、设置PC机上的共享目录执行vi /etc/exports,在里面添加一行:/LJD2410/root_dir/root_china (rw),然后保存退出,/和rw要有空格(/LJD2410/root_dir/root_china为共享目录,rw为读写权限)。3、执行/etc/rc.d/init.d/nfs restart重启nfs服务。4、为了不必每次开机都要启动nfs服务,我们把/etc/rc.d/init.d/nfs restart 添加到/etc/rc.d/rc.local中,以后PC启动的时候就会执行此文件开启nfs服务。5、测试NFS服务:设置完成后可以在本机上进行测试,如果本机IP为192.168.1.100,则可以用mount 192.168.1.100:/LJD2410/root_dir/root_china /mnt,如果mount成功,则在/mnt的目录就可以看到root_china下面的东西了。6、修改root_china/usr/etc/rc.local文件,设置开发板IP地址为192.168.1.10 至此,开发板和PC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 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 内核的裁剪 与移植 摘要:实现了一种全集成可变带宽中频宽带低通滤波器,讨论分析了跨导放大器-电容(OTA—C)连续时间型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和具体实现,使用外部可编程电路对所设计滤波器带宽进行控制,并利用AD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带宽的可调范围为1~26 MHz,阻带抑制率大于35 dB,带内波纹小于0.5 dB,采用1.8 V电源,TSMC 0.18μm CMOS工艺库仿真,功耗小于21 mW,频响曲线接近理想状态。关键词:Butte 0 引言 微处理器的产生为价格低廉、结构小巧的CPU和外设的连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这样,限制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瓶颈就突出表现在了软件方面。尽管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著名的有Vxwork、pSOS、Neculeus和Windows CE)。但这些专用操作系统都是商业化产品,其高昂的价格使许多低端产品的小公司望而却步;而且,源代码封闭性也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而Linux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人都认为Linux 非常适合多数Intemet设备。Linux操作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配置。Linux对厂商不偏不倚,而且成本极低,因而很快成为用于各种设备的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是大势所趋,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酝酿的无限商机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厂商进入这一领域。 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Linux为嵌入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选择,它是个和Unix 相似、以核心为基础、全内存保护、多任务、多进程的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广泛的计算机硬件,包括X86、Alpha、Sparc、MIPS、PPC、ARM、NEC、MOTOROLA 等现有的大部分芯片。Linux的程序源码全部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裁剪内核,以适应自己的系统。文章以将linux移植到ARM920T内核的 s3c2410处理器芯片为例,介绍了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以及移植过程,文中介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技巧也可用于其它芯片。 2 内核移植过程 2.1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交叉编译的任务主要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执行的程序代码。不同的CPU需要有不同的编译器,交叉编译如同翻译一样,它可以把相同的程序代码翻译成不同的CPU对应语言。 交叉编译器完整的安装涉及到多个软件安装,最重要的有binutils、gcc、glibc三个。其中,binutils主要用于生成一些辅助工具;gcc则用来生成交叉编译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glibc主要是提供用户程序所使用的一些基本的函数库。 自行搭建交叉编译环境通常比较复杂,而且很容易出错。本文使用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