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与计算检核说明

三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与计算检核说明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建立测区首级高城控制最常用的方法。通常用DS3级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进行,各项技术要求见表1-1,观测计算方法如下:

表1-1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一、观测方法

(一)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m。每一测站上,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

2、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4);

3、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5)、(6)、(7);

4、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的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读黑面时读三丝读数,读红面时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记录和计算见表1-2,表中括号内数字表示观测和计算顺序,同时也说明有关数字在表格内应填写的位置。

(二)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 m。观测顺序应为后-前-前-后。即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2、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3、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

4、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

二、计算和检核

(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1、视距计算

后视视距(9)=(1)-(2)

前视视距(10)=(5)-(6)

前、后视距在表内均以m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

前后视距差(11) =(9) -(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

2、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

(13)=(3)+K-(4)

(14)=(7)+K-(8)

K为水准尺红、黑面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K分别为4.687和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量,红‘黑面读数差不得超过3m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 mm。

3、高差的计算和检核

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所得的高差分别为:

(15)=(3)-(7)

(16)=(4)-(8)

黑面和红面所得高差之差(17)可按下式计算,并可用(13)-(14)来检核。式中±100为两水准尺常数K之差。

(17)=(15)-(16)±100=(13)-(14)对于四等水准测量,黑、红面高差之差不得超过5 m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 mm。

4、计算平均高差

(18)=1/2[(15)+(16)±100]

(二)总的计算和检核

1、视距的计算和检核

末站的(12)=Σ(9)-Σ(10)

总视距=Σ(9)+Σ(10)

2、高差的计算和检核

当测站数为偶数时

总高差=Σ(18)=1/2[Σ(15)+Σ(16)]

=1/2{Σ[(3)+(4)] -Σ[(7)+(8)]} 当测站数为奇数时

总高差=Σ(18)=1/2Σ[Σ(15)+Σ(16)±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 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一、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 1,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2,前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3,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4,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次序〔表 1〕 下下 测 丝丝 标尺读数后 尺 前 尺 站上上 方向及K+ 高差中 数备丝丝 编尺号 黑减 红(mm)注 后视距前视距 号 黑 面红面视距差 (d)Σd (1)(4)后(3 )(8) (14 ) K为 水准尺 常 数,即 尺 (2)(5) (6 )(7) (13 ) 前 底 红面分 (9)(10)后—前 (15 )(16) (17 )(18) 划 读数 (11)(12)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钱,四等水准测量还可采用单面尺进行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变更仪器高—前—后 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 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 2〕 水 准 视线长 前后 视 前后视 距 视线离 地根本分划、辅助分划 〔黑 根本分划、辅助 分划 等级 仪 型累积差 面最低 高 〔黑红面〕所测 高差度〔m〕 距差 〔m〕红面〕读数差〔mm〕 号〔m〕度〔m)之差〔mm〕 三 D S3 7536 23 D S11 四DS38051035 2、计算与检核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1)-〔2〕]X100 前视距离:(10)=[(4)-(5)]X100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 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12〕之值应符合表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 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 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 前尺:〔13〕=〔6〕+K前-〔7〕 后尺:〔14〕=〔3〕+K后-(8) 其中:K前、K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分别为和。〔13〕、 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黑面:〔15〕=〔3〕-〔6〕 红面:(16)=(8)-(7) 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K分别为和,因此(16)±后才是红 面测得的高差。假设后尺为 4.687m,前尺为,应取 “+“号,反之,后尺为 ,前尺为,那么应取〞-“号。 校核:(17)=(15)-(16) ±0.100=(14)-(13) 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③计算平均高差 平均高差:(18)=1 [(15) +(16) ±0.100]=(1 5)- 1(17)=(16)±0.100+(1 7) 22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局 部 ∑[(3)+( 8)]-∑[(6)+(7 )]= ∑(15)+(16 )]=2∑(18)(±0.100) 其中,括号中的±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②视距局部 (9)-∑(10)=末站的(12) 水准路线总长: L=∑(9)+∑(10)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和计算检核说明

三、四等水准测量 级水准仪和 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建立测区首级高城控制最常用的方法。通常用DS 3 双面水准尺进行,各项技术要求见表1-1,观测计算方法如下: 表1-1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一、观测方法 (一)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m。每一测站上,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 2、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4); 3、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5)、(6)、(7); 4、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的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读黑面时读三丝读数,读红面时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记录和计算见表1-2,表中括号内数字表示观测和计算顺序,同时也说明有关数字在表格内应填写的位置。 (二)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 m。观测顺序应为后-前-前-后。即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2、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3、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 4、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 二、计算和检核 (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1、视距计算 后视视距(9)=(1)-(2) 前视视距(10)=(5)-(6) 前、后视距在表内均以m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 前后视距差 (11) =(9) -(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 2、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 (13)=(3)+K-(4) (14)=(7)+K-(8) K为水准尺红、黑面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K分别为4.687和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量,红‘黑面读数差不得超过3m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 mm。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水准仪望远镜放大倍率应大于30倍,符合水准器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 注:表中L 、K 均表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一、 观测方法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方法大同小异。 在每一测站上,首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求。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计入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中(表2)。 (1)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一站。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 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面几项(表2)。 1.视距部分 (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 (10)= [(5)-(6)] × 100 (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 (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 2.高差部分 (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表2观测所用双面(黑、红面)水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尺常数的作用是检核黑、红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 (17)= (8)-(7) (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17)±0.100。取“+”或取“-”应根据后、前视尺的K值来确定。 +(17) ±0.100]/2,作为该站测得的高差值。 表2为三等水准测量手簿,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观测记录和计算校核的顺序。当整个水准路线测量完毕,应逐页校核计算有无错误,校核的方法是: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方法,用于确定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根据精度的要求,水准测量可以分为一、二、三和四等水准。在此, 我们将重点介绍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等水准是一种中等精度要求的水准测量,适用于城市规划、工程建 设及土地调查等方面。它通常采用变换水准法进行测量。变换水准是通过 仪器测量控制点的高程,然后沿着测量线进行测量,将高程值通过计算和 调整传递到目标点。 变换水准测量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高程基准点:在观测区域内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其高程已知。 这些基准点可以是水准标志或测量图上的高程点。 2.设置测量线路: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在测量区域内选择测量线路。测量线路应具备避开障碍物、地形较为平坦的特点。 3.布设控制点:根据测量线路的长度和地形的变化,确定适量的控制点,控制点应覆盖整个测量区域,使之与基准点连成闭合回路。 4.进行测量观测: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在控制点上进行测量观测, 记录高差和水平距离。 5.数据处理与计算:将观测到的高差和水平距离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得到各控制点的高程值。 6.调整水准回路: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对整个水准回路进行调整, 以消除系统误差和观测误差。常用的调整方法有平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7.高程传递:将调整后的高程值通过计算沿着测量线路传递到目标点。

四等水准是一种相对精度较低的水准测量,适用于一般土地调查和农 田的高程测量。相对于三等水准,四等水准需要更少的控制点和观测次数,因此成本更低。四等水准采用的是闭合水准测量法。 闭合水准测量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高程基准点:在观测区域内选择一个基准点,其高程已知。这 个基准点可以是水准标志或测量图上的高程点。 2.设置测量线路: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在测量区域内选择测量线路。测量线路应具备地形较为平坦的特点。 3.布设控制点:根据测量线路的长度和地形的变化,确定适量的控制点,控制点应覆盖整个测量区域。 4.进行测量观测: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在控制点上进行测量观测, 记录高差和水平距离。 5.数据处理与计算:将观测到的高差和水平距离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得到各控制点的高程值。 6.调整水准回路: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对整个水准回路进行调整, 以消除系统误差和观测误差。 7.高程传递:将调整后的高程值通过计算沿着测量线路传递到目标点。 综上所述,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分别是变换水准法和闭合水准测 量法。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充分考虑测量的精度要求、测量线路的选 择和控制点的布设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 1 、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1 )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2 )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3 )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4 )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三等 对于水准测量,应按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进行观测。 2 、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1 )视距部分 后距=:(1 )项一(2 )项]X100,记入第(9)项; 前距=[(5 )项一(6 )项]X100,记入第(10)项; 后、前距差d=(9)项—(10)项,记人第(11 )项; 后、前距差累积值Xd=本站(11 )+前站(12),记入第(12 )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 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 后视尺(3)项+K —(4 )项=(13)项; 前视尺(7)项+K —(8 )项=(14)项; 其中K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在本例中47号尺的K = 4.787米; 46号尺的K = 4.687米。由于测量有误差,(13 )项和(14)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3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一(7)项=(15 )项(黑面尺高差);

(4)项一(8)项=(16 )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 4.787米和4.687米,两者相差0.1米,所以理论上在( 16) 项上加或减去0.1米之后与(15 )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得超过 i5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3毫米),并记入第(17 )项。 (17 )项=(15)项一[(16)项±).1 米] 表中第(17 )项除了检查用黑、红面测得的高差是否合乎要求外,同时也用作检查计算是否有误,这是因为: (17 )项=(15)项一[(16 )项±).1 米]=(13 )项一(14 )项 当以上计算合格后,再按下式计算出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8 )项=匚((15 )项+ (16 )项±).1米)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1.前期准备 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需要充分准备相关设备和资料。首先,需要准备好水准仪、测量杆、三脚架等测量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校准。此外,还需要准备测量用纸、笔、记号棒、标尺等相关办公用品。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水准测量的控制点,即已知高程的点,以提供参考。 2.确定测量线路 根据实际测量需要,确定测量线路。测量线路应能够覆盖所需测量区域,并能够通过已知高程点,以提供测量参考。测量线路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形、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3.建立起点控制点 在测量线路的起点附近建立起点控制点。起点控制点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起点控制点后,需要进行精确水准测量,测得起点的高程值。 4.建立测量截面 在测量线路上,根据需要的测量精度和工作条件,建立测量截面。测量截面通常选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尽量避免受到大气条件和地面条件的干扰。 5.进行水准测量 在测量截面上进行水准测量。测量时,先找到距离起点控制点最近的已知高程点,作为参考点。然后,使用水准仪,测量该参考点的高程值,

并通过调整水准仪,使测量线与水平方向保持一致。接下来,根据测量线路的需要,依次测量每个目标点的高程值,同时记录下来。 6.进行校正和后处理 完成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和后处理。首先,对水准仪的观测结果进行闭合差检查,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接着,根据测量线路的要求,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根据平差结果,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值,并将其与已知高程点进行比较,进行校正。 7.绘制高程图 校正后的测量数据用于绘制高程图。绘制高程图时,需要根据测量数据的高程值,将其在适当的比例尺上绘制出来,并标注高程数值。同时,还可以使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变化,以便更直观地显示测量结果。 8.复核和验收 测量图绘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复核和验收。复核主要是对绘制的高程图进行核对,确保绘制的数据和观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验收通过对测量过程的评估和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 总结: 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高程。完整的水准测量应包括前期准备、确定测量线路、建立起点控制点、建立测量截面、进行水准测量、校正和后处理、绘制高程图、复核和验收等步骤。通过严谨的操作和精确的测量,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为工程建设和测绘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一、引言 四等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观测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二、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 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利用水准仪在地面上进行高程测量,并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将所得结果分为四等级。其中,第一等级为最高精度要求,第四等级为最低精度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1. 基本观测方法 (1)单程直接观测法:即在两个点之间直接观测高差。 (2)闭合回路法:即通过一个闭合回路来检查误差,并对误差进行调整。 (3)三角高程法:即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高程。 2. 附加观测方法

(1)辅助点法:即在主线上设置一些辅助点,通过这些点来增加观测数据,并提高精度。 (2)检查点法:即在主线上设置一些检查点,通过这些点来检查误差,并对误差进行调整。 (3)交错观测法:即在两个相邻的点之间交替观测,以减小误差。 四、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 (1)确定测区范围和测线路线。 (2)选择合适的水准仪和三角架。 (3)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程序。 (4)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并进行校正。 2. 实施观测 (1)按照观测计划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 (2)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检查数据的正确性和精度,并进行误差调整。 3. 后期处理 (1)绘制高程图或高程网格图。 (2)计算出各个点的高程值,并绘制等高线图或数字地形模型。(3)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精度评价和误差分析。

五、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1. 仪器应保持水平状态,避免震动和干扰。 2. 观测时应注意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修正。 3. 观测时应避免夜间观测,以免影响精度。 4.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观测,避免出现误差。 六、总结 四等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观测方法包括基本观测方法和附加观测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保持水平状态、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观测,以保证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 把握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把握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把握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接受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把握测量的首级把握。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四周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接受假定高程。 2、布设方式:假如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把握,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假如进行加密,则多接受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大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期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依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楚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接受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

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衰退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接受“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 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 后视距 (9)=[(1)—(2)]X100m 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 前、后视距差 (11)=(9)—(10) 三等≯3m,四等 ≯5m 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 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 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十K—(7) 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 三等≯2mm,

4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4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水准 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参看表6.6,在观测中,每一测站的技术要求见表6.14。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一)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若用普通DS3水准仪观测,则应注意:每次读数 前都应精平(即: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如果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则无需精平(测量原理详见第二章),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下介绍用双面水准尺法在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 ①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表6.15)中(1)、(2)、(3); ②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4)、 (5)、(6); ③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 ④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 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不符值较大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如果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须重测其他测段 4、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超限时,应分析原重测有关测段或路线。他测段。 5、测段重测与原测时间超过了三个月,且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差超过检测限差时,须按规定进行测段两端点可靠性的检测。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 (一)观测方法 1.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 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2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3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4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2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4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 1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

2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 3照准前视尺黑面,按2款操作; 4照准前视尺红面,按2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 5照准后视尺红面,按4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因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5、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每一测站按规定的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左路线的观测; (四)间歇与检测 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入带有帽钉的木桩作为间歇点;间歇后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否则,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2、检测成果应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 五读数位数与测站观测限差 1、读数取位按表2规定执行; 2、测站观测限差按表3规定执行; 表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