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内容整理与习题:藏象(一)

中医基础理论内容整理与习题:藏象(一)

第二章藏象(一)

教材内容整理

第一节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又称“脏象”,指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表现与外的征象。(首载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与脏腑之气及其运动。

象:指外在的现象或比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二指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功能系统与外界事物或现象相比类所获得的比象。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3.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1.五脏功能系统观:是以五脏代表五个生理功能系统。五脏生理功能系统的脏腑、形体、官窍之间通过经络相互沟通能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五脏功能系统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以维持整体功能的协调平衡。五脏所藏的精气血津液是意识、思维、情志等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五脏对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神志活动具有整体调节作用。

这种形(身)神(心)相关的生命观,是五脏功能系统观的重要体现。

2.五脏阴阳时空观:是以五行学说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指导,将自然界的时间(五时)、空间(五方)及其相关的五气、五化、五色与五脏生理功能系统联系在一起,形成人与自然相参、相应的“天地人一体”系统。

第二节五脏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惊奇,并能藏神。因此,五脏又被称为“五神脏”。

一.心

(一)生理特性

1.心主通明: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2.心火宜降

(二)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心主血脉主要包括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

(1)心主血: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的作用。

(2)心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

2.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住在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生命活动和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三)系统联系

1.心藏神:“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2.心在志为喜:“在脏为心……在志为喜。”

3.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4.心在窍为舌:“舌为火之苗”

5.心在液为汗

6.心应夏

二.肺

(一)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2.肺为娇脏:指肺清虚娇嫩,易受邪袭的生理特性。

3.肺气宣降:指飞起向上向外宣发与向下向内速降的相反相成的运动。

(1)肺气宣发:指肺气升宣与布散的运动形式,与肺主清肃相对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呼出体内浊气

②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上输头面诸窍

③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并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2)肺气肃降:指肺气清肃与下降的运动形式,与肺主宣发相对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吸入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以资元气

②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向内向下布散,下输于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4.肺喜润勿燥

(二)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1)肺主呼吸之气:指肺具有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的生理功能。(2)肺主一身之气:指肺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功能。

2.肺主通调水道:指通过肺气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3.肺朝百脉

“肺主治节”:①治理调节呼吸运动②治理调节全身气机③肺朝百脉,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④肺主通调水道,治理调节津液的代谢

(三)系统联系

1.肺藏魄

2.肺在志为忧(悲)

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5.肺在液为涕

6.肺应秋

三.脾

(一)生理特性

1.脾气宜升:指脾气以上升为主,以升为健的气机运动特点

(1)脾气升清

(2)升举内脏

2.脾喜燥勿湿

(二)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并转输全身的生理功能

(1)运化水谷

(2)运化水饮

2.脾主统血

(三)系统联系

1.脾藏意:指脾具有思维、记忆、意念的作用

2.脾在志为思

3.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4.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5.脾在液为涎

6.脾应长夏与脾主四时

四.肝

(一)生理特性

1.肝主生发:指肝气向上升动、向外发散,生机不息之性。

2.肝喜条达而勿抑郁

3.肝为刚脏

(二)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生理作用,派生的功能活动如下:

(1)调畅精神情志

(2)协调脾升胃降

(3)促进胆汁泌泄

(4)维持血液循行

(5)维持津液输布

(6)调节排精行经

2.肝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三)系统联系

1.肝藏魂:指肝主意识、思维活动以及梦幻活动

2.肝在志为怒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4.肝在窍为目

5.肝在液为泪

6.肝应春

五.肾

(一)生理特性

1.肾主蛰藏。

“肾者主蛰……通于冬气”。肾主蛰,以越冬虫类伏藏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精气之生理特性。

2.肾水宜升

3.肾恶燥

(二)生理功能

1.肾主藏精:指肾贮存、封藏精气以主司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的生理功能。(1)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2)为脏腑之本

(3)主生髓化血

(4)主抵御外邪

2.肾主水

(1)调节并参与津液代谢相关脏腑功能

(2)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3.肾主纳气: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三)系统联系

1.肾藏志:指肾主意志和记忆的功能

2.肾在志为恐

3.肾在体合骨,荣齿,其华在发

4.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5.肾在液为唾

6.肾应冬

习题精编

一.名词解释:

1.藏象:

2.藏象学说:

3.心主通明

4.心主血脉:

5.肺主呼吸之气:

6.肺朝百脉:

7.脾气宜升:

8.脾主统血:

9.肝主疏泄:

10.肾主藏精:

二.单项选择题

1.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解剖形态

B.所在部位

C.阴阳属性

D.经脉络属

E.功能特点

2.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B.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D.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E.肾主藏精的生理功能

3.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由于:

A.心者,生之本

B.心主身之血脉

C.心主神志

D.心藏神,脉舍神

F.心者,君主之官

4.与《素问·调经论》所说“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相关的是

A.心气

B.宗气

C.心阴

D.心神

E.心阳

5.“肺主一身之气”的含义是

A.推动气血运行

B.呼出体内浊气

B.生成宗气,调节气机 D.宣发卫气

6.在肺的生理功能中,与调节汗液排泄有关的是

A.通调水道

B.宣发卫气

C.主呼吸之气

D.主一身之气

7.“肺为水之上源”的主要依据是

A.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

B.肺具有布散水液的功能

B.肺具有输精于皮毛的功能 D.肺为脏腑之华盖

E.饮入于胃……上归于肺

8.辅助心脏,对血液有推动和调节作用的是

A.胃的生理功能

B.肺的生理功能

C.脾的生理功能

C.肝的生理功能 E.肾的生理功能

9.下列功能与肺主治节的无关的是:

A.调节呼吸运动

B.调节全身气机

C.调节血液运行

D.调节津液输布

E.调节脾胃升降

10.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

A.脾之阳气主升

B.脾气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E.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 E.运化水液转输周身

11.在肝的疏泄功能中,最根本的是

A.调畅情志

B.调节血量

C.调畅气机

C.疏通水道 E.分泌和排泄胆汁

12.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些功能失调有关

A.魂不守舍

B.髓海空虚

C.肝血不足

D.肝升太过

E.心神失养

13.最能体现肝的生理特点的是

A.肝喜条达

B.肝恶抑郁

C.肝体阴而用阳

D.肝为刚脏,主动,主升

E.肝赖血液而濡之,赖肾水以滋之

14.“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的生理基础是

A.肺朝百脉的功能正常

B.肝的阴血充足

B.肾的精气充盛 D.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

15.《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主要是指:

A.肾气的蒸化作用

B.肾主纳气作用

C.肾气的固摄作用

C.肾主藏精作用 E.肾为脏腑阴阳之本

16.维持呼吸功能正常的重要环节是:

A.心主神志

B.肺合皮毛

C.胃气下降

D.肾主闭藏

E.脾主转输三.多项选择题

1.五脏主要贮藏

A.气血

B.水谷

C.津液

D.精气

E.糟粕

2.肺主气,包括

A.肺主呼吸之气

B.肺主一身之气

C.肺通行脏腑之气

D.肺主经脉之气

3.六腑生理功能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

B.藏精气而不泻

C.实而不能满

D.满而不能实

E.虚实交替,藏而不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脏病多虚

B.腑病多实

C.脏病宜补

D.腑病宜泻

E.奇恒之腑形态多中空

5.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表现于:

A.脉象

B.面色

C.心胸部的感觉

D.舌色

E.右肩背的感觉

6.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朝百脉

B.主神志

C.主血脉

D.主升清

E.主行水

7.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于:

A.宗气的生成

B.宣发卫气

C.通调水道

D.朝百脉

E.调节全身气机

8.肺主宣发,向上向外布散:

A.清气

B.浊气

C.津液

D.卫气

E.水谷精微

9.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脏腑是:

A 肺

B 脾

C 胃

D 肾

10.脾气主升,主要表现在:

A.配合胃腐熟水谷

B.上输水谷精微于心肺、头目

C.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D.维系脏器位置的恒定

E.运化水液

11.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

A.痰

B.饮

C.湿

D.气喘

E.水肿

12.肝主疏泄的功能体现于:

A.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B.促进男子排精

C.调畅气机

D.调畅情志

E.促进女子排卵

13.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主疏泄

B.主纳气

C.主藏血

D.主统血

E.主行水

14.下列各项,属肾的生理功能的是:

A.藏精

B.主水

C.纳气

D.主一身阴阳

E.开窍于耳及二阴

15.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可见:

A.尿少

B.尿频

C.小便失禁

D.水肿

E.尿血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的生理功能

2.简述肺主宣发和肃降的生理功能。

3.简述肝主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

五.论述题

1.论述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

2.论述脾主运化的功能。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5EACDC6~10BABBC11~15CDDCA16D

三.多项选择题

1.ACD

2.AB

3.AC

4.ABCDE

5.ABCD

6.BC

7.AE

8.BCDE

9.ABD10.BD11.ABCE12.ABCDE13.AC14.ABCD

15.ABCD

四.简答题

1.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是心主血脉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为:一是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从而维持他们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二是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

(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其生理作用包括:其一,主“任物”,即具有接受、处理和反映外界客观事物或信息,从而进行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的生理作用。其二,主宰全身生命活动。五脏六腑,形体官窍都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协调统一的正常生命活动

2.肺气的宣发作用,能向上向外布散气与津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浊气,而完成气体交换;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外达于皮毛;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以防御外邪,温养肌表,维持恒定的体温,调节汗孔开合,控制汗液排泄。

肺气的肃降作用,能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

然界之清气,下纳于肾;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此外,肺气通降,也有促进大肠气机通降的功能。

3.(1)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胃主受纳,胃气主降;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脾胃气机畅达,升降协调,才能保持消化功能正常。肝的疏泄功能可使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既可以助脾之运化,使清阳之气升发,又能助胃之受纳腐熟,促进浊阴之气下降,若肝失疏泄,犯脾克胃必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

(2)分泌排泄胆汁。胆汁的分泌,贮藏和排泄均有赖于肝主疏泄、调达气机。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有序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肝气郁结,气机失调,则会影响胆汁的分泌物排泄,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障碍。

五.论述题

1.肺主气是对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概括。肺司呼吸,是指肺具有主司人体呼吸运动的功能。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主呼吸的功能失常,常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喘促等呼吸异常的表现。

(2)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气机调节的作用。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一是关于气的生成。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和脾胃运化而产生的水谷之精气在肺中结合,生成宗气。宗气的生成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肺的呼吸功能健全与否,不仅影响着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盛衰。二是调节全身气机。肺不断的、有节律的呼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肺的呼吸均匀通畅,和缓有度,则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通畅协调,才能保证机体处于正常状态。

肺的呼吸失常,不仅影响宗气的生成及一身之气的生成,导致一身之气不足,即所谓“气虚”,出现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症,并且影响一身之气的运行,导致各脏腑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

2.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饮食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包括运化谷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谷物:即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并转输、布散到全身的生理功能。

①消化谷物,吸收精微。谷物入胃,经胃的受纳腐熟,被初步消化后,变为食糜,下送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谷物的消化虽在胃和小肠中进行,但必须依赖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谷物才能被消化,并转化为水谷精微。②转输和布散水谷精微。主要途径有二:一是脾将精微物质上输于肺,注入心脉,化生气血,营养全身;二是通过脾的直接布散作用,以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充盛,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就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活动。脾主运化食物功能减退,必然影响谷物的消化,可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并可因精微吸收减少,不能营养全身,出现身体倦怠、日渐消瘦以及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

(2)运化水液:即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一是脾将吸收的津液,

经脾气的转输作用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布散于全身。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津液吸收布散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二是脾居中焦,为津液升降输布的枢纽。“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津液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和肾的蒸腾气化作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由于脾气的转输作用,使水液上行下达,畅通无阻,从而维持了水液代谢的平衡。若脾主运化水液的功能减退,则可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出现痰饮、水肿、泄泻等病变。

运化谷物和运化水液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往往同时进行,不可分割,而且又互相影响。人出生以后,饮食水谷是机体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生命活动的根本,而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主要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同时,肾中之精气必须依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给予供养,才不致枯竭,从而发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重要作用。脾主运化,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进而转化为精、气、血、津液,以滋养濡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由于脾在后天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故被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对养生防病有着重要意义。脾气充实,运化功能健全,则正气充足,不易受到邪气的侵袭;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人体易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