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极限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极限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极限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极限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极限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极限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一、极限思想的内涵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对具体的、数量有限的事物容易理解,对抽象的、数量无限的事物难于把握。所以要理解“极限”的内涵,我们可以从“无限”入手,让小学生首先理解小学数学中的“无限”。极限思想简单地说就是无限逼近的意思。

早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就已有了极限思想的萌芽,如在《庄子?天下篇》就提出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数学家刘微(约255-295)在注释《九章算术》时创立了有名的“割圆术”,则把极限思想和极限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他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园合体而无所失矣”解决了推求圆周率精确值问题,是应用极限思想的成功事例。而刘微提出的这种无限接近的思想也就是后来建立极限概念的基础。

二、极限思想的作用

极限是指用以描述变量在一定的变化过程中的终极状态的概念。而极限思想是在小学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灵活地借助极限思想,可以将某些数学问题化为易,避免一些复杂运算,探索出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径。

三、极限思想在教材中的分布点

小数和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自然数”“奇数”“偶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教学

循环小数的认识

直线、射线、平行线的认识

小数点的移动变化规律

圆的认识

圆的面积

圆柱的体积

角的认识及大小比较

倍数与公倍数

四、极限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1、从“图形”上看“无限延伸性”

小学几何概念中有许多概念是具有无限性的,如直线、射线、角的边、平行线的长度等等它们都是可以无限延伸的,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等等,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有多个渗透极限思想的点,一是直线的两端、射线的一端(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伸,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的想象,先让学生画一条直线,然后延长,再延长一直到不能画为止,这时可提问,还可以延伸吗,直至想象这条直线穿出教室,学校,我们所在的城市地球的大气层太阳系……,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自己边说直线的路径,边让学生体会直线两端的无限延伸,从中体会其中的“极限”思想;二是经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这里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让学生试画之后,出示课件,经过一个点的直线,1条,3条,10条,50条,上百条……直至变成近似于以这个点为中心的圆,而这个圆即是答案,个数是无限的,圆则是最终极限的结果。

2、从“数量”上看“无限多”

现行人教版小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会涉及到数量无限多的情

况。在“自然数”、“奇数”、“偶数”、“小数”这些概念教学时,

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

多个,小数没有最小的数。如四年级下册求0.5和0.6之间有几

个小数,答案是无数个,写不完也数不完,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小

数是无穷无尽的。在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 ?

6= 0.1666…商是一个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

的。通过这些方面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

以上两点是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无限”的观念,并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极限”,但是,培养学生的无限观念是初步形成极限思想的

基础,是学生必经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应重视无限的教学。

3、从“方法”上看“无限逼近”。

“无限?极限”的原因在于无限的结果可能是收敛的,也可能是

发散的。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还比较贫乏,他们只

能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逐渐感悟到什么是“无限地逼近”,为

将来学习“收敛”这个数学中概念积累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

逐步理解“逼近”是形成极限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圆的认识》的片段:深究圆与正多边形。师在让学生理

解了圆之所以美,是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处处相等这一道理

之后,课件出示正三角形,从中心出发,连接三个顶点,三条长

度相等。再出示正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右图),最后是

正三十二边形,正一百边形,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是正一千边

形、正一万边形,正一亿边形,直至无穷无尽,它就是---圆(生

答)。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正多边形不断地逼近一个圆的过程,

先通过课件实物引导,再想象无穷无尽多边形即是一个圆,老师

不断地引导学生理解随着边的无限增多,正多边形逐渐成为一个

圆。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将圆分割成若干个小扇形,生: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过程中从“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到“这样

一直分下去”的过程就是“无限”的过程,“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就是收敛的结果。学生经历了从无限到极限的过程,感悟了极限思想的具大价值。以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采用了“变曲为直”、“化圆为方”极限分割思路。在通过有限想象无限,根据图形分割拼合的变化趋势,想象它们的最终结果。既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公式,又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五、极限思想方法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1、比较0.99……与1的大小。

首先学生很容易理解1?3=0.33……,2?3=0.66……,因为1/3 +2/3 =1,所以

0.33……+0.66……=1,也就是0.99……=1; 其次,0.99……和1比较大小,让学生找大于0.99……而小于1的数,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从而告诉学生0.99……=1。再次1-0.9=0.1,1-0.99=0.01,1-0.999=0.001,1-0.9999=0.0001,……1-0.999……=,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随着小数部分9的个数的不断增多,与1的差在逐渐的减少,而在0.999……中的小数部分有无穷多个9,那么最终的差会是多少呢, 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差会越来越小,最终成为0。从而使学生认识到0.999……=1 事实证明这种办法学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种办法的核心就是极限思想的体现。学生对这种办法的理解过程正是对极限思想的感知过程。

2、1根长1米的木棒,每天截去一半,这样的过程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下去。第1天截去后剩下部分的长度占原长的 1/2 ,第2天截去后剩下的占全长的 1/4 ,第3天截去后剩下的占全长的 1/6,……,第10天截去后剩下的占全长的 1/,……,第n天截去后剩下的占全长的 1/ ,……如果我们这样不断地截下去,木棒所剩部分的长度是 ( 0 )。

从图中直观地看出随着加数的不断增加,空白部分的面积逐渐扩大,并且越来越接近正方形的面积即不断地逼近1,当有无限多项相加时其结果为1。

3、对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做出整理。

可以以梯形为核心进行梳理的主要手段可以借助极限的思想将公式进行联络。利用极限思想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方法是让梯形的上底趋于0,梯形即趋于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上底趋于0时的极限就是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甚至可以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都看成是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极限形式。于是可以构建出下面的知识网络系统。

4、圆环面积的“极限”渗透计算法

小学数学第11册第5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分为:圆的认识,扇形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四部分。课本在讲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采用了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指出: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

形越接近于长方形。如果把圆等分的份数趋于无穷多,就能拼成一个精确的长方形。这里运用了“无限分割”的方法,实际上渗透的是“极限思想”。如图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πr× r=πr2

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就是:S=πr2 为了巩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材安排了例题“圆环面积的计算”: 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即:S圆环=πR2-πR2

最后,教材提出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要求在上述计算中,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得出:

S圆环=π(R2-r2)

现在再考虑,还有没有其他算法呢,

我们可以从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运用的“无限分割”即“极限思想”来进行圆环面积的计算,如下图2:

由此得出计算圆环面积的另一公式:

S圆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C+c)/2×(R-r)=π(R+r)×(R-r) 然后,通过实例来比较这两种算法:

例一个圆环的外圆半径是8.5分米,内圆半径是6.5分米。求这个圆环的面积。

解法一:

S圆环=πR2-πr2

3.14 × 8.52-3.14 × 6.52

= 3. 14 ×(8.52- 6.52)

= 3. 14 ×(72.25- 42.25)

= 3. 14 × 30= 94. 2(平方分米)

解法二:

S圆环=π(R+ r)(R- r)

=3.14×(8.5+6.5)(8.5-6.5)

= 3. 14 ×(15 × 2)

= 3. 14 ×30

=94. 2(平方分米)

显然,第二种算法更为简便,且容易确认:R2-r2=(R+ r) ×(R- r)。事实上,到初中学习乘法公式时,就会知道这恰恰又是一个公式。

由于解法二是把圆面积计算方法推算过程中的“极限思想”迁移到圆环面积计算中来,必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案例】“射线的初步认识”

师:请同学们在白纸上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说一说它有什么

特点。

生:1(它是直的、用尺可以量出长度;2(它有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在白纸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有什么问题?

生a:好了!(得意)

生b:不对!(反对)直线是没有长短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

师:无限延长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无限的长,没完没了的意思……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

师:(用红外线光电筒照在黑板上)请同学们画出来。师:(打开窗户,将红外线光电筒照射向天空)如果光束没有受到阻碍的话,请你画出来……

(学生有很多种情况,请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理由,交流反馈)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射线,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一个端点、直的、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师:射线是直线的一半吗?

生a:是的,因为直线上点一个点,就可以有两条射线。

生b:不对,它们都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所以无法比较,不能说是谁的一半……

让学生一下子认识到图形的无限性是有一定难度的,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建立起对“线段”“射线”“直线”在认知的矛盾冲突,这样巧妙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轻松地建立了对“直线”“射线”的“无限”的空间感观,真实、自然又不失严密。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是找不到那种可以真正地被看成是“无限的直线”的东西的。那么今后学生因为想象出了无限的直线,他们的空间图形

观念则产生了质的飞跃,因为借助于这样的直线去认识世界,将比没有它要方便得多。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走出有限的几何观念,形成无限的几何观念,极限思想在图形概念形成初期呼之欲出,进发出其绚丽的色彩!

【案例】“圆的面积”

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我们学过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公式。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把圆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怎么转化?

生:把圆平均分。(大屏幕上演示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把两个半圆使劲地拼,结果还是一个圆。)

师:转化不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怎么回事?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够多。

师:是这样吗?那我们分得多一些,请大家仔细观察。(演示把一个圆分割为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并试图拼成长方形。从平均分成4个、8个到16个。)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同桌轻轻交流一下。

生1:16个拼起来,比较像长方形。

生2: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师:你们都同意他们的看法吗?(学生表示同意)那我们再来分一分这个圆。(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个、64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

师:大家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下去会怎样?

生1:拼成的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因为边越来越直了。师: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这个圆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啊? ……

这个过程中从“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到“这样一直分下去”的过程就是“无限”的过程,“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就是获得的结果。学生经历了从无限到极限的过程,感悟了极限思想的巨大价值。

学生有了这个基础,到将来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办法,从而再一次加以利用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应用中学生的极限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形成。

以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采用了“变曲为直”,“化圆为方”极限分割思路。在通过有限想象无限,根据图形分割拼合的变化趋势,想象它们的最终结果。既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公式,又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案例】“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计算:1/2+1/4+1/8+1/16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任意相邻的两个分数,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分数的一半。师:用什么方法求和?

生1:通分转化。

生2:可以转化成小数求和。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先画一个大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

出:1/2+1/4+1/8+1/16=1-1/16=15/16在此基础上可以把问题进一步变化

为:1/2+1/4+1/8+1/16+1/32+1/64+……=,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图中直观地看出随着加数的不断增加,空白部分的面积逐渐扩大,并且越来越接近正方形的面积即不断地逼近1,当有无限多项相加时其结果为1。

通过多种办法解决这个题目的动态过程中,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极限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又为学生解题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总之,练习的设计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问题的解决,而要关注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中自主领悟到的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更要关注在解决问题中数学素养的形成。

在小学阶段“极限”思想到底应渗透到什么程度,小学阶段可以在着重培养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在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无限观念等方面下功夫,如果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那就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感悟、探究,直至理解或掌握该知识点为止。

极限思想及其应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极限思想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孙金龙 学 号:071611140系 部:应用数学系专业:金融数学 指导教师:刘炎讲师 提交日期:2011年3月21日 广东金融学院 2008-JX16-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撰写应结合专业学习,选取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题。 2.论文篇幅一般为8000字以上,最多不超过15000字。 3.论文应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流畅,结构严谨。 4.论文字体规范按《广东金融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论文样板”执行。 5.论文应书写工整,标点正确,用用微机打印后,装订成册。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时间:年月日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东金融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1.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2.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 3.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同意上述规定。 学生签名: 时间:年月日

摘要 极限思想作为一种数学思想,由远古的思想萌芽,到现在完整的极限理论,其漫长曲折的演变历程布满了众多数学家们的勤奋、智慧、严谨认真、孜孜以求的奋斗足迹。极限思想的演变历程,是数千年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个过程的一个侧面反应,是人类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始终不渝地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 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完善是社会实践的需要,它的产生为数学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成为了近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极限思想是微积分理论的基础,而微积分与经济学、物理学、机械自动化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对于经济学来说,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经济学的核心词语“边际”便是一个将导数经济化的概念。只有结合微积分等数学知识,才能使经济学从一个仅仅对表面现象进行肤浅的常识推理、流于表面化的学科,变为一个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理分析、再结合各社会学科的丰富知识,从而分析出深层次的、更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基本结论的学科。 其他学科也是如此,极限思想的应用无处不在,理解掌握并合理应用极限要思想,可以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较快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际效果.本文就利用数学的极限思想在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做出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极限思想;微积分;经济学

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哪些

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 哪些(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哪些? 答题内容: 1、化归的思想方法: 所谓化归思想方法又叫转换思想方法、也叫转换思想方法、也叫转化思想方法,是一种把未解决的问题或特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方式的转化,归化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得原问题的解答的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方法的三要素:化归谁(化归对象)、化归到哪(化归目标)、怎样化归(化归方法).常见的化归方式有:已知与未知的化归、特殊与一般的化归、动与静的化归、抽象与具体的化归等. 化归思想方法的特点:是实际问题的规范化、简单化、熟悉化、模式化、直观化、正难侧反思化、以便应用已知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形式如图所示: 例如方程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已知关于,的方程组,的解满足 ,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先解关于,的方程组,再把用表示的,的代数式代入不等式组中,解关于的不等式组.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所谓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指把数学问题用数量关系与图形结合起来解答数学问题.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特点:数→形→问题的解答;形→数→问题的解答;数形,问题的解答. 例如: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的位置,请化简 + 的结果是: 3、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所谓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是指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某种相同性和差异性将它们分类来进行研究的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特点:分类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同一次分类时,标准须相同;分类须有一定的范围,不能超范围. 例如:三角形按边分类方法: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又可分为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

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韩晓荣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在对初中阶段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对于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体现螺旋上升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宜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总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我们也常把它称之为“转化思想”。例如:解分式方程转化为解整式方程,解“二元”方程转化为解“一元”方程,解多边形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等等。 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数与图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就是在强调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虑的重要性。在教材《有理数》里面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就是最简单的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三、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在渗透分类讨论思想的过程中,我认为首要的是分类。比如在《有理数》研究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等都是按有理数分成正数、负数、零三类分别研究的: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章中,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了角的分类、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分类、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分类。这种思想方法主要可以避免漏解、错解。 四、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指借助解方程来求出未知量的一种解题策略。我们知道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所以方程思想实际上就是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过程的数学建模思想。例如利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能解决好多实际问题。 五、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举例

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举例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地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地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地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地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地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地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地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地过程,当这种量地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地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 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地,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地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地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地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地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地转化、一般到特殊地转化、局部与整体地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地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地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地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地运用. 初中阶段《数学大纲》要求我们了解地常用地基本数学思想有:整体思想与分类地思想、数形结合地思想、化归地思想、函数与方程地思想,抽样统计思想等. 《数学大纲》中要求“了解”地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或“会应用”地方法有:建模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加减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换元法、图象法(也称坐标法)以及平行移动法、翻折法等. 1、 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是一种常见地数学方法,它把研究对象地某一部分(或全部)看成一个整体,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出整体与局部地有机联系,从而在客观上寻求解决问题地新途径.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效果.它在解方程地过程中往往以换元法地形式出现. 例1、整体通分法计算11 2+--x x x 解:原式1 111)1)(1(1122--=----+=--+=x x x x x x x x x 评注:本题若把1,+x 单独通分,则运算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把分母为1地整式看作一个整体进行通分,运算较为简便. 例2、整体代入法:(绵阳市05)已知实数a 满足0822=-+a a ,求3412131 1222+++-?-+-+a a a a a a a 地值. 解:化简得原式2)1(2+=a ,由0822 =-+a a 得9)1(2=+a ,∴ 原式92=. 评注:本题通过整体变形代入,起到降次化简地显著效果. 例3、换元法(温州市05)用换元法解方程(x 2+x)2+(x 2+x)=6时设x 2+x =y,则原方程可变形为( ) A 、y 2+y -6=0 B 、y 2-y -6=0 C 、y 2-y +6=0 D 、y 2+y +6=0 解:选A 例4、平移法(泸州05改编)如图,在宽为20m ,长为30m 地矩形地面 上修建两条同样宽地道路,余下地耕地面积为551m 2,试求道路地宽x = m 解析:我们只要用平移法把两条道路分别移到矩形地两侧,合并为一个整体,而面积却没有改变,得方程551)30(20=--x x )(得.1=x 2、分类思想 分类思考地方法是一种重要地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地差异,按照一定地标准,把有关问题转化为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从而使问题明朗化,然后逐个加以解决,最后予以总结得出结论地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不是内容的现代化,而是数学思想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是基础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以上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小学教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虽然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1.符号思想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符号思想是将复杂的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数学符号和公式,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抽象的过程。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来表达大量的信息。例1:“六一”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蓝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你能知道第24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书写简便的字母a、b、c分别表示红、黄、蓝气球,则按照题意可以转化成如下符号形式:aaabbc aaabbc aaabbc……从而可以直观地找出气球的排列规律并推出第24个气球是蓝色的。这是符号思想的具体体现。 2.化归思想化归思想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甲问题的求

极限思想在高中数学及应用

极限思想在高中解题中的运用 宜宾县一中 雷勇 极限的思想是近代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我们在大学所学的数学分析就是以极限概念为基础、极限理论为主要工具来研究函数的一门学科。而在高中一些数学问题的解答上如运用极限的思想,会是我们的解答简单而高效。 所谓极限的思想,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下面将用例题举出极限思想的妙处。尝试将极限思想和方法渗透、融合在解题教学中,实现方法与内容的整合实践,以期引起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例1、过抛物线 )0(2 >=a ax y 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与QF 的长分别是p 、q ,则q p 1 1+等于( ) (A)a 2 (B) a 21 (C) a 4 (D) a 4 分析:本题是有关不变性的问题,常规解法是探求a q p 、、的关 系,过程繁琐,且计算较复杂。若能充分借助于极限思想即取PQ 的极限位置可使问题变得简便易行:将直线PQ 绕点F 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与y 轴重合,此时Q 与O 重合,点P 运动到无穷远处,虽不能再称它为抛物线的弦了, 它是弦的一种极限情形,因为 a OF p QF 41 = ==,而+∞→=q PF ,所以 a q p 41 1→+,故选择(C )。针对客观选择题题型的特点,这种解法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凸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例2、正n 棱锥中,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 2,n n ππ-) B (1 ,n n ππ-) C (0,2 π ) D ( 21 ,n n n n ππ--) x y F P Q O H A n A 1 A 2 A 3 S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

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06 月27 日

青岛农业大学课程论文任务书 论文题目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要求完成时间 2012年 07 月 02 日 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研究中心极限定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心极限定理,更好的了解中心极限定理的作用,更好地使用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论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造性。文字要流畅、语言要准确、论点要清楚、论据要准确、论证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计算数据要求准确,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等要标明出处,结论要写的概括简短。参考文献的书写按论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老师姓名) 摘要:中心极限定理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阐述了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并简单介绍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心极限定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Specialty (学生英文名) Tutor (老师英文名) Abstract: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in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ent of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briefly introduces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Key words: Central limit theorem Normal distribution Random variable

数学思想与方法作业

数学思想与方法作业一 一、简答题 1、分别简单叙说算术与代数的解题方法基本思想,并且比较它们的区别。 答:算术解题方法的基本思想:首先要围绕所求的数量,收集和整理各种已知的数据,并依据问题的条件列出关于这些具体数据的算式,然后通过四则运算求得算式的结果。 代数解题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依据问题的条件组成内含已知数和未知数的代数式,并按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通过对方程进行恒等变换求出未知数的值。 它们的区别在于算术解题参与的量必须是已知的量,而代数解题允许未知的量参与运算;算术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列算式,而代数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列方程。 2、比较决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的特点,简单叙述确定数学的局限。 二、论述题 1.论述社会科学数学化的主要原因。 2、论述数学的三次危机对数学发展的作用。 答:第一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去认识和理解无理数,导致了公理几何与逻辑的产生。 第二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去深入探讨实数理论,导致了分析基础理论的完善和集合论的产生。 第三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研究和分析数学悖论,导致了数理逻辑和一批现代数学的产生。 由此可见,数学危机的解决,往往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进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这也反映出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历史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整个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矛盾斗争的 历史,斗争的结果就是数学领域的发展。 三、分析题 1.分析《几何原本》思想方法的特点,为什么? 2、分析《九章算术》思想方法的特点,为什么? 答:(1)开放的归纳体系 从《九章算术》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以应用问题解法集成的体例编纂而成的书,因此它是一个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开放体系。 在《九章算术》中通常是先举出一些问题,从中归纳出某一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再把各类算法综合起来,得到解决该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方法;最后,把解决各领域中问题的数学方法全部综 合起来,就得到整个《九章算术》。 另外该书还按解决问题的不同数学方法进行归纳,从这些方法中提炼出数学模型,最后再以数学模型立章写入《九章算术》。因此,《九章算术》是一个开放的归纳体系。 (2)算法化的内容 《九章算术》在每一章内先列举若干个实际问题,并对每个问题都给出答案,然后再给出“术”,作为一类问题的共同解法。因此,内容的算法化是《九章算术》思想方法上的特点之一。 (3)模型化的方法 《九章算术》各章都是先从相应的社会实践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原型,并把它们表述成问题,然后通过“术”使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当然有的章采取的是由数学模型到原型的过程,即先给出数学模型,然后再举出可以应用的原型。

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徐英 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在初中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我们去挖掘并实施于解题过程. 数形结合思想指把数量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代数知识应用到解决几何问题中,也可以用图形来解决代数问题, 例1如图1(单位:m ),等腰三角形ABC 以2米/秒的速度沿直线L 向正方形移动,直到AB 与CD 重合.设x 秒时,三角形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2 m .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2,3.5时,y 分别是多少? (3)当重叠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时,三角形移动了多长时间? 图1 图2 分析:解决问题需要根据图形进行分析,找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如图2,设移动x 秒后点C 移动点C ,三角形与正方形重叠部分为△DCC ′,由图形数据可知△DC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CC ′=CD=2x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写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解:(1)因为CC ′=2x ,CD=2x ,所以S △CDC ′= 21×2x ×2x=2x 2,所以y =2x 2 (2)当x=2,时y=8;当x=3.5时,y=24.5 (3)由2x 2=2 1×10×10=50,解得x 1=5,x 2=-5(舍去). 所以当重叠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时,三角形移动了5秒. 评注:本题通过图形分析找到y 与x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掌握情况的考查. 所谓建模思想,就是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立方程模型、建立函数模型等等都是建模思想的重要体现. 例2甲、乙两家超市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出3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价8折优惠;在乙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出2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价9折优惠.设顾客预计累计购物x 元(x >300). (1) 请用含x 代数式分别表示顾客在两家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 (2) 试比较顾客到哪家超市购物更优惠?说明你的理由. 分析:本题是一道与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要判断顾客到哪家 图3 超市购物更优惠,我们可以从实际问题构构建函数模型,通过函数的图象比较如何选择,才使购物更实惠。 解:(1)设在甲超市购物的所付的费用为y 甲,在乙超市所付的购物费用为y 乙,

数学中的极限思想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对数学极限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进行了诠释,详细介绍了数学极限思想在几类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如在数列中的应用、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在函数中的应用、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和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并在例题中比较了数学极限思想与一般解法在解题中的不同。灵活地运用极限思想解题,可以避开抽象、复杂的运算,优化解题过程、降低解题难度。极限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极限思想,应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mit idea in solving problems is explained. What’s more, the applications in several mathematic problems,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in series of numbers, the application in solid geometry, the application in function, the application in trigonometric function, the application in inequalities, the application in plane geometry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mathematic limit idea is compared with a common solution in a example, showing their differences in solving a problem. Solving problem by applying the limit idea can avoid abstract and complex operation,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solving problem and reduce difficulty of solving problem. Students will benefit from the limit idea, treating and resolving problems from views of the movement and the change. Keywords:the limit idea,application

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数和式是问题的抽象和概括、图形和图像是问题的具体和直观的反映。华罗庚先生说得好:“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这句话阐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意义。 初中代数教材列方程解应用题所选例题多数采用数形结合中的图示法,教学过程中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引导学生从图形上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掌握了这一思想要比掌握一个公式或一种具体方法更有价值,对解决问题更具有指导意义。 再如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自制圆形纸板,进行运动实验,让学生首先从形的角度认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两圆的位置关系反映到数上有何特征。这种借助于形通过数的运算推理研究问题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数形转换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方程思想:众所周知,方程思想是初等代数思想方法的主体,应用十分广泛,可谓数学大厦基石之一,在众多的数学思想中显得十分重要。 所谓方程思想,主要是指建立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教材中大量出现这种思想方法,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求函数解析式,利用根的判别式、根于系数关系求字母系数的值等。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如讲“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时,可启发学生去发现确定解析式的关键是求出各项系数,可把他们看成三个“未知量”,告诉学生利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那学生就会自觉的去找三个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在这里如果单讲解题步骤,就会显得呆板、僵硬,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渗透其他与方程思想有密切关系的数学思想,诸如换元,消元,降次,函数,化归,整体,分类等思想,这样可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辩证思想:辩证思想是科学世界观在数学中的体现,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存在着对立统一规律,数学中的有理数和无理数、整式和分式、已知和未知、特殊和一般、常量和变量、整体和局部等同样蕴涵着这一辩证思想。 教学时,应有意识地渗透。如初三《分式方程》一节,就体现了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对立统一思想,教学时,不能只简单介绍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而要渗透上述思想,我们可以从复习整式和分式的概念出发,然后依据辩证思想自然引出分式方程,接着带领学生领会两个概念的对立性(非此即彼)和统一性(统称有理方程),再利用未知与已知的转化思想启发学生说出分式方程的解题基本思想,从而发现两种方程在解法上虽有不同,但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摘要] 在中心极限定理的基础上,通过实例介绍它的应用。 [关键词] 中心极限定理随机变量应用 中心极限定理是棣莫佛在18世纪首先提出的,至今其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它不仅是概率论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数理统计中大样本统计推断的理论基础。一种随机现象可能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依存关系,且谁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影响,那么,这些影响的“累积效应”将会使现象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在很一般的情况下证明了,无论随机变量服从什么分布,个随机变量的和当时的极限分布是正态分布。因此,它不仅提供了计算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近似概率的简单方法,而且有助于解释在现实中为什么很多数量指标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这一事实。在中心极限定理的教学中,通过列举一些用中心极限定理解决问题的实例,能使学生较深地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一、两个常用的中心极限定理 根据不同的假设条件,有多个中心极限定理。这里只介绍两个常用的中心极限定理。 定理1 列维—林德伯格(Levy-Lindeberg)定理(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 设随机变量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数学期望和方差.则随机变量 的分布函数Fn(x)对于任意x满足 (5.7) 从定理1的结论可知,当n充分大时,有 或者说,当n充分大时,有 如果用表示相互独立的各随机因素。假定它们都服从相同的分布(不论服从什么分布),且都有有限的期望与方差(每个因素的影响有一定限度)。则(5.8)式说明,作为总和这个随机变量,当n充分大时,便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定理2(棣莫佛-拉普拉斯(De Moivre Laplace)定理) 设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n,p (0<p<1)的二项分布,即,则

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扣点分! 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数学思想:1.数形结合的思想;2.分类与整合的思想;3.函数与方程的思想;4.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5.特殊与一般的思想;6.有限与无限的思想;7.或然与必然的思想;8.正难则反的思想.二.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割补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比较法、综合法、归纳法、观察法、定义法、等积法、向量法、解析法、构造法、类比法、放缩法、导数法、参数法、消元法、不等式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数学归纳法、分离参数法、整体代换、正难则反、设而不求、设而求之.【解题时:方法多,思路广,运算准,化简快.】 三.数学逻辑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等.【也称数学思维方法.】 四.选择题的方法:四个选项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千万不要小题大做! ①求解对照法(直接法);②逆推代入法(淘汰法);③数形结合法(不要得意忘形);④特值检验法(定值问题); ⑤特征分析法(针对选项);⑥合理存在性法(针对选项);⑦逻辑分析法(充要条件);⑧近似估算法(可能性).五.填空题的方法:①直接法;②特例法(定值问题);③数形结合法;④等价转化法. 六.熟练掌握数学语言的三种形式: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七.计算与化简:这是一个值得十分注意的问题!平时的训练中,要多思考如何快速准确的计算和熟练的化简!八.学会自学!课堂上不可能把所有的题型都讲到!所以要多看例题,多思考!看之前一定要想自己会怎么做! 怎么看:一看解题思路【看完后要归纳步骤、总结方法】,二看规范表达【尽量学会使用数学语言、符号】.学会总结归类:①从数学思想上归类;②从知识应用上归类;③从解题方法上归类;④从题型类型上归类. 【特别提醒】 1.一道题有没有简便解法,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发现其中的一些条件的特殊性,并能加以灵活运用!(灵机一动)【转化、联想、换元等,另外,解题时有时对一些细节的处理也很关键,会起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作用.】2.解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客观题,应特别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但在解答题中,不能纯粹只凭借图象来解答问题;图象只起到帮助找到解题思路的作用【图象尽量画准,甚至在有时给出图象时也需要自己重新准确画一遍】;解题过程还是要进行严谨的理论推导【用数学语言表达】,不能纯粹以图象代替推理、证明.3.转化数量关系时,若是写不等式,则要注意是否可以取“”.特别是求取值范围时,端点一定要准确处理.4.平常做解答题应该做完整:解题过程的表达是否流畅、简洁.否则到考试时,还需为如何组织语言表达去思考而耽误时间.这是平时训练值得注意的【条理分明、言简意赅、字迹工整】!表达也是思维的一部分! 5.在解答题中,某些局部问题解答过程的书写的详略,取决于整个解题书写过程的长短:长则略写,可用易证、易知等字眼;短则详写.如果要应用教材中没有的重要结论,那么在解题过程中要给出简单的证明. 6.在设置有几问的解答题中,后面问题的解决有时候依赖于如何灵活运用前面已解决的问题的结论.有些解答题某一问貌似与前面无关,实则暗【明】示你必须把它与前面联系起来,才能解决问题. 7.平常要多积累解题经验和解题技巧.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对解题也是很有帮助的. 8.数学总分上不上得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题、填空题得分高不高.而选择题、填空题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的全面考察.因此,要熟练掌握解选择题、填空题的特有方法:在解选择题或填空题时,优秀的解题方法更显得重要.建议每天做一份选择、填空题,花大力气提高解选择、填空题的准确率和速度.【注意: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已知条件.】 9.可以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收集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学习中遇到的经典题,便于日后考前复习巩固. ⒑作业本上的错题、试卷上的错题一定要及时更正!做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做错了不去纠正!

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精选文档

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言 常常有人觉得学数学知识是无用的,日常生活所需要用的单纯的数学知识虽然有,但和汉语语言比起来少之又少,其实那是他不知道数学学习的核心是什么?数学学习就是学习数学的思 想和方法,就像近代数学教学的专家米山国藏老师所说的,纵然有一天,我们把数学知识忘记了,但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将 会铭刻在我们的头脑里,长久的活跃在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日常生 活之中。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留心一下,你会发现它之所以是“基础”,是因为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到天文地理,小到 市场买菜。尤其是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如分类讨论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等等。 数学思想是指从某些具体的数学认识过程中提升的正确观 点,在后继认识活动中被反复应用和证实,带有普遍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也就是说,数学思想是对数学概念、方法和理论的 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 途径和方式。因此数学思想不同于数学方法。尽管人们常把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合为一体,称之为“数学思想方法”,这不过是二者关系密切,有时不易区分开来。事实上,方法是实现思想的 手段,任何方法的实施,无不体现某种或多种数学思想;而数学

思想往往是通过数学方法的实施才得以体现。严格说来,思想是理论性的;方法是实践性的,是理论用于实践的中介,方法要以 思想为依据,在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实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讲数学思想方法时若强调的是指导思想,则指数学思想;强调的是操作过程,则指数学方法; 当二者得兼、难于区分时就不作区分,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实际上,通常谈及思想时也蕴含着相应的方法,谈及方法时也同时指对该方法起指导作用的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本文主要列举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换思想;分类讨 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并讨论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在 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转换思想 转换思想又称转化或化归思想,是一种把待解决的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比较容易 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求的原问题解答的数学思想。也是反映数学技巧与手段的十分重要的、得到普遍运用的数学思想。 阿普顿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对没有大学文凭的爱迪生有点瞧不起。有一次,爱迪生让他测算一只梨形灯泡的容积。他拿起灯泡,测出了它的直径高度,然后加以计算。但是灯泡不具有规则形状:它像球形,又不像球形;像圆柱体,

极限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信息与计算科学 极限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极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 刘徽的割圆术就是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一种原始的极限思想的应用; 古希腊人的穷竭法也蕴含了极限思想, 但由于希腊人“对无限的恐惧”, 他们避免明显地“取极限”, 而是借助于间接证法——归谬法来完成了有关的证明. 到了16世纪, 荷兰数学家斯泰文在考察三角形重心的过程中改进了古希腊人的穷竭法, 他借助几何直观, 大胆地运用极限思想思考问题, 放弃了归缪法的证明. 如此, 他就在无意中指出了把极限方法发展成为一个实用概念的方向. 极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与微积分的建立紧密相联系的. 16世纪的欧洲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生产和技术中大量的问题, 只用初等数学的方法已无法解决, 要求数学突破只研究常量的传统范围, 而提供能够用以描述和研究运动、变化过程的新工具, 这是促进极限发展、建立微积分的社会背景. 起初牛顿和莱布尼茨以无穷小概念为基础建立微积分, 后来因遇到了逻辑困难, 所以在他们的晚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极限思想. 牛顿用路程的改变量与时间的改变量之S ?t ?比表示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让无限趋近于零, 得到物体的瞬时速度, 并由此引S t ??t ?出导数概念和微分学理论. 他意识到极限概念的重要性, 试图以极限概念作为微积分的基础, 他说:“两个量和量之比, 如果在有限时间内不断趋于相等, 且在这一时间终止前互相靠近, 使得其差小于任意给定的差, 则最终就成为相等.”但牛顿的极限观念也是建立在几何直观上的, 因而他无法得出极限的严格表述. 牛顿所运用的极限概念, 只是接近于下列直观性的语言描述, “如果当无限增大时, 无限地接近于常数, 那么就说以为极限” . n n a A n a A 这种描述性语言, 人们容易接受, 现代一些初等的微积分读物中还经常采用这种定义. 但是, 这种定义没有定量地给出两个“无限过程”之间的联系, 不能作为科学论证的逻辑基础. 正因为当时缺乏严格的极限定义, 微积分理论才受到人们的怀疑与攻击, 极限思想的完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大全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 和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 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

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

x y 2= 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中考考点: 1.方程(组)是解决应用题、实际问题和许多方面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知识。在解决问题时,把某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根据有关的性质、定理或公式,建立起未知数和已知数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来解决,这就是方程思想。 2.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图形,探究数量关系,再由数量关系研究图形特征,使问题化难为易,由数想形、由形知数,这就是一种数形结合思想。 3. 所谓化归思想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陌生的问题熟悉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转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已知与未知、数量与图形、概念与概念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都可以通过转化,来获得解决问题的转机。 二、基础练习: (一)整体思想 1.如果代数式 1322+-x x 的值为2, 那么代数式x x 322 -的值等于( )A .2 1 B .3 C .6 D .9 2.某公园计划砌一个形状如图(1)所示的喷水池,后来有人建议改为图(2)的形状,且外圆的直径不变,喷水池边沿的宽度、高度不变,你认为砌喷水池的边沿( ) A .图(1)需要的材料多 B .图(2)需要的材料多 C .图(1)、图(2)需要的材料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二)方程思想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 3.如图,已知点A 是一次函数x y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点B 在x 轴的负半轴上,且OA=OB ,那么△AOB 的面积为( )A .2 B .2 2 C .2 D .22 (三)数形结合思想 4.如图,A 是硬币圆周上一点,硬币与数轴相切于原点OA (A 与O 点重合).假设硬币的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若将硬币沿数轴正方向滚动一周,点A 恰好与数轴上点A′重合,则点A′对应的实数是___________. 5.函数)0(≠= k x k y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函数k kx y -=的图象大致是( ) (四)化归思想 6.如图,当半径为30cm 的转动轮转过60°角时,传送带上的物体A 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cm .(计算结果不取近似值) 7.将边长为8cm 的正方形ABCD 的四边沿直线l 向右滚动(不滑动),当正方形滚动两面三刀周时,正方形的顶点A 所经过的路线的长是__________cm . 8.在图中,所有多边形的每条边的长都大于2,每个扇形的半径都是1.则第n 个多边形中,所有扇形的面积之和是__________. (五)数学建模思想 9.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 处引拉线CE 、CF 固定电线杆,拉线CE 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 处安置测角仪,在A 处测得电线杆上C 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 为1.5米,求拉线CE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六)函数思想 10.某公司以每吨200元的价格购进某种矿石原料300吨,用于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1吨甲产品或1吨乙产品所需该矿石和煤原料的吨数如下表: 煤的价格为400元/吨.生产1吨甲产品除原料费用外,还需其他费用400元,甲产品每吨售价4600元;生产1吨乙产品除原料费用外,还需其他费用500元,乙产品每吨售价5500元.现将该矿石原料全部用完,设生 产甲产品x 吨,乙产品m 吨,公司获得的总利润为y 元.(1)写出m 与x 之间的关第式; (2)写出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自变量的范围); (3)若用煤不超过200吨,生产甲产品多少吨时,公司获得的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七)统计思想 11.某地区有一条长100千米,宽千米的防护林.有关部门为统计该防护林的树木量,从中选出5块防护林(每块长1千米,宽0.5千米)进行统计,每块防护林的树木树量如下(单位:棵):65100、63200、64600、64700、67400.那么根据以上数据估算这一防护林总共约有_________棵树. 12.甲袋中放着19只红球和6只黑球、乙袋则放着170只红球、67只黑球和13只白球,这些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