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

1.5.1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的关系

任职资格指的是员工从事特定工作所需具备的履行职责的能力证明。任职资格标准体系指的是从员工履行工作职责需要具备的基本胜任能力或称职的角度出发,梳理出能够创造关键绩效的行为导向或者结果导向的,定性的各项职责或者定量的可以衡量的工作标准、工作规范、考核标准的系统。

由它们的定义可见,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的联系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的联系具体如图1-11所示。

图1-11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的联系

2.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的区别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的区别具体如表1-2所示。

表1-2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与胜任素质的区别

广义的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包括胜任素质标准、工作行为标准、结果绩效标准三大方面。狭义的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即是指任职资格条件,主要是在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员工关键行为、结果要求,设计工作标准、工作规范,并提出考核要求。

1.5.2 任职资格条件的建立步骤

任职资格条件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组建项目小组的准备工作开始,涉及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业务活动、管理制度、培训宣传、评估、沟通等相关人员和相关活动。任职资格条件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和顺序(减图1-12),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图1-12 任职资格条件设计步骤

在图1-12中,职位分析、完善任职资格制度、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领域对接及效果评

估是任职资格条件设计的关键步骤,各关键步骤的执行内容具体如表1-3所示。

表1-3 任职资格条件设计步骤的关键点说明

1.5.3 任职资格条件的构建方式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职位分析人员通过对员工正常工作的状态进行观察,获取工作信息,并通过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汇总等方式,得出职位分析成果的方法。由于不同观察对象的工作周期和工作突发性有所不同,所以观察法可分为三种类型,具体内容如图1-13所示。。

的是,有些观察的工作行为要有代表性,并且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更不能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2.调查问卷法

职位分析中常用的调查问卷法有三种,具体内容如图1-14所示。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员麦考米克等研究的出一套数量化工作说明

图1-14 常用的职业分析调查问卷法

3.文件筐测试法

文件筐测试是一种情境模拟测试法,又称为公文处理测试,文件筐测试赋予被测人员某一角色,为其提供一些其拟应聘岗位中需要经常处理的文件或资料,并要求被测人员在规定

的时间内处理完这些文件。

被测人员在处理这些文件时,也应向测评人员说明处理的原则和理由,测评人员根据被测人员的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被测人员进行评价。

文件筐测试法经常使用在对任职资格条件的效果评估中。文件筐测试法在使用时,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测试前的准备阶段、测试开始阶段、测试实施阶段及评价阶段。文件筐测试法各个操作步骤的具体内容如图1-15所示。

图1-15 文件筐测试法的应用步骤

1.5.4 任职资格条件的模板设计

根据上述对任职资格的界定和分析,在设计任职资格条件模板时,本书把各类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设计为关键行为与结果要求、工作标准与规范及指标界定与目标值三大方面。

各类人员任职资格条件的模板具体如表1-4所示。

表1-4 ××任职资格条件

其中,关键行为与结果要求是针对胜任素质模型提取的,工作标准与规范是针对关键行为与结果要求设计的,其界定细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行为、工作任务与工作结果的规范要求,指标界定与目标值包括指标的定义、公式、具体值,是关键行为与结果应达到的规范要求,可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形式进行考核。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2.1 通用能力三级定义 2.1.1 亲和力 亲和力是指个人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给他人一种易于接近的感觉。其分级行为表现如表2-1所示。 表2-1 亲和力分级行为表现 分级 行为表现 备注 1级 1.与人交往,始终有一种谦和的态度 2.在倾听别人讲话时,从不打断别人 本分级定义适用于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销售人员、客服人员 2级 1.与人交往时,心态积极、乐观,并能很好地把握交谈的气氛 2.能耐心解决客户或同事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3级 1.能够将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与下属人员分享 2.能够通过一定的交往技巧和亲和魅力,促成与同事、客户的合作关系 2.1.2 影响力 影响力是指相关人员说服或影响他人接受某一观点、推动某一议程或领导某一具体行为的能力。其分级行为表现如表2-2所示。 表2-2 影响力分级行为表现 分级 行为表现 备注 1级 能清晰地陈述相关事实,并呈现经过充分准备的合理案例,可以运用直接证据(如关于 实质特征的数据、意见一致的范围与利益等)支持个人观点,从而说服对方作出承诺或保证 2级 1.通过指出他人的忧虑、强调共同利益来说服他人 2.能预期别人的反应,可以根据需要运用适当的风格和语言应对 3.能用案例或论据创造出“双赢”的局面,进而实现双方的目标 3级 1.与第三者或专家结成联盟,并建立幕后支持,以构成影响别人行为的有利态势 2.精心策划事件以间接影响他人(如计划时间的安排、策划关键事件、预测有关关键联 盟的提议、影响证言等)

2.1.3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个人能正确倾听他人倾诉,理解其感受、需要和观点,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其分级行为表现如表2-3所示。 表2-3 沟通能力分级行为表现 分级行为表现备注 1级1.不善于抓住谈话的中心议题 2.自己的观点表达不够简洁、清晰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应有的尊重 4.在沟通中,能够基本理解、使用相关的专业词汇 2级1.能够以开放、真诚的方式接收和传递信息 2.了解交流的重点,能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用清楚的理由和事实表达主要观点3.尊重他人,能在倾听别人的意见、观点的同时给予适时的反馈 4.在沟通中,能够理解、使用相关的专业词汇 3级1.与人沟通时的语言清晰、简洁、客观,且切中要害 2.针对不同听众能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以取得一致性结论3.善于说服他人,能有效化解矛盾和抱怨 4.能拓展并保持广泛的人际网络 5.熟练掌握专业词汇,能够阅读、理解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资讯 2.1.4 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是指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能迅速理解上级的意图,进而形成目标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然后通过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任务优先顺序的安排,保证方案的高效、顺利实施,并努力达成工作目标的能力。其分级行为表现如表2-4所示。 表2-4 执行能力分级行为表现表 分级行为表现备注 1级 1.能够根据企业或上级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岗位的职责,确定自己的短期工作目标 2.能分解工作目标,较好地协调和控制工作进度,并能顺利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人员素质测评练习题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串讲练习题 1. 下列对“素质”的概念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素”字本意为生帛,指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或带根本性的物质。 B.“质”字意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以外的客观存在”,是“底子”.“物类的本体”和 “禀性”。 C.心理学里“素质”指的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 D.素质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 2. 同一个体的各种素质.同一素质的各种成分,作为高度统一的有机体存在于个体之中,它 们相互联系.难分难割,统一作用于行为方式.行为产品与工作绩效,这说明了素质的 ( D )。 A.可塑性 B.表出性 C.差异性 D.综合性 3. 个体的素质是在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生不 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 D ) A.先天性 B.后天性 C.稳定性 D.可塑性 4. 素质的第一特性是它的________。它是个体行为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 条件。它说明了素质开发的必要性。( D ) A.可塑性 B.可靠性 C.差异性 D.原有基础作用性 5. 素质虽然是内在的,隐蔽的,但它却会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工作绩效.行为结果等媒介与 途径表现出来。这体现了素质的( B )特性。 A.差异性 B.表出性 C.内在性 D.可塑性 6.心理素质包括: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 C )等. A.技能素质 B.智力素质 C.智能素质 D.才能素质 7. 人员素质测评类型按照测评标准划分有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与效标参照性测评。

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主要属于( C )。 A. 无目标测评 B.常模参照性测评 C.效标参照性测评 D. 选拔性素质测评 8. 素质测评的( A )原则,即要求整个素质测评过程对于每个被测评者来说,其有利性相对平等,不是对某些人特别有利而对其他人不利,这是保证选拔性测评结果被公众接受 的前提之一。 A.公平性 B.差异性 C.准确性 D.可比性 9. 在选拔性测评中所谓差异性原则,即要求素质测评既要以___________为依据,又要能够 反映被测评者素质的真实差异。( A ) A.差异 B.水平 C.能力 D.量化 10. 指标以客观.便于操作与相关性为前提,甚至可以是有些表面上看与测评标准风马牛不 相及的指标。这是选拔性测评的________特点。( C ) A.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B.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 C.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D.测评的标准刚性最强 11. 选拔性素质测评的操作流程是( B ) ①按测评规则分求职者 ②分析合格求职者之间的素质差异及其表征 ③选取适当的方法测评每个求职者在每个指标上的取值 ④从所有能够揭示求职者素质差异的特征与标志中选定几个最主要的特征与标志 ⑤以具体指标界定所选定的主要特征与标志 ⑥报告素质测评结果,为选拔优秀求职者提供依据 ⑦调整数据控制误差 A.③②④⑤①⑦⑥ B.②④⑤③①⑦⑥ C.②⑤③①④⑦⑥ D.③⑤②④①⑦⑥ 12. 配置性素质测评的操作流程是( A ) ①若合格人数大于职位数,则要进行选拔性测评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八大步骤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八大步骤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是将胜任素质应用于实践的第一人。20世纪50年代初,麦克里兰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为之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预测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能否做出优秀绩效的甄选方法。麦克里兰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第一手材料,比较分析工作表现优秀和一般的驻外服务信息官员具体行为特征的各项差异,最终提炼出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胜任工作且能做出优秀绩效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步骤 模型构建的步骤 1. 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总的指导方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首先分析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研究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然后提炼出企业员工应具有的胜任素质,从而构建符合企业文化及环境的胜任素质模型。 2. 确定目标岗位 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往往与组织中的关键岗位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时应

首先选择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岗位作为目标岗位,然后分析目标岗位要求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从而构建符合岗位特征的胜任素质模型。 3. 界定目标岗位绩优标准 企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界定绩优标准的基础。通过对目标岗位的各项构成要素进行全面评估,区分员工在目标岗位绩效优秀、绩效一般和绩效较差的行为表现,从而界定绩优标准,再将界定好的绩优标准分解细化到各项具体任务中,从而识别任职者产生优秀绩效的行为特征。 4. 选取样本组 根据目标岗位的胜任特征,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随机抽取绩效优秀员工(3~6名)和绩效一般员工(2~4名)作为样本组。 5. 收集、整理数据信息 收集、整理数据信息是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的核心工作,一般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数据库、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来获取样本组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并将获得的信息与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 6. 定义岗位胜任素质 根据归纳整理的目标岗位数据资料,对实际工作中员工关键行为、特征、思想和感受有显著影响的行为过程或片断进行重点分析,发掘绩优员工与绩效一般员工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反应及行为表现之间的差异,识别导致关键行为及其结果的具有显著区分性的能力素质,并对识别出的胜任素质做出规范定义。 7. 划分胜任素质等级 定义了目标岗位胜任素质的所有项目后,应对各个素质项目进行等级划分,并对不同的素质等级做出行为描述,初步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人员素质测评(DOC 13页)

人员素质测评 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 (一)素质 1.素质与绩效 素质是内在于人体之中的一种基质,是个体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本特点,它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和绩效之中。 素质是绩效与发展的内在基础,而绩效与发展是素质的外在表现。 2.素质的特征 (1)基础作用性。(2)稳定性。(3)可塑性。(4)表出性。(5)差异性。(6)综合性。(7)可分解性。 3.素质的构成 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五个大的方面,也有人将它划分德、识、才、学、体五要素。 (二)人员素质测评 1.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从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出发,运用各种测量技术,收集受测人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人员素质测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目标做出量值与价值判断,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出某些素质特性。 2.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 (1)人员素质测评主要是心理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2)人员素质测评是抽样测评,而不是具体测量。(3)人员素质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4)人员素质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 (一)岗位差异原理 岗位差异即不同岗位之间的非一致性,它是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所有岗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进行区分的结果。 (二)个体差异原理 个体素质是在遗传、环境和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个体素质差异是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存在的客观基础。 (三)人岗匹配原理 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即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四)量化原理 人员素质测评量化即用数学形式描述素质测评的过程,即把个体稳定的行为特征空间,与某一向量空间建立同态关系,使定性评定中不便综合处理的行为特征,得到统一的数学处理。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 (一)为员工招聘提供依据 (二)为员工使用提供依据 (三)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 (四)为员工晋升提供依据 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测评指标的构成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是对受测者素质特征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单个的人员素质测评指标反映人员考评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状态,而由反映受测者各个方面特征状态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就是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 = 测评要素 + 测评标志 + 测评标度 测评要素 = 测考评对象的基本单位 测评标志 = 揭示测评要素的关键可辨特征 测评标度 = 测评要素或要素标志的程度差异与状态的顺序和刻度。 (一)测评要素的构成 测评要素反映受测者各个方面的素质内容,它因岗而异。如公务员的测评要素一般采用德、能、勤、绩模式。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全案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全案

第1章职员胜任素养模型 1.1.1 胜任素养简述 胜任素养(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养,在组织治理中是指驱动职员作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养,是职员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等的素养集合。 胜任素养模型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胜任素养模型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还能推动企业进展战略的实现。 1.1.2 胜任素养识不 能否显著区分职员的工作绩效差异是推断某项胜任素养的唯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职员在该项胜任素养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不的。识不职员的能力素养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职员在某一职业领域从事工作所必须具备

的专业信息,如财务治理、人力资源治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职员在某一组织中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技能/能力 技能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各项岗位专业技能。 能力指职员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阻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推断推理能力等。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员从事具体职务或岗位时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适应,如主动性、责任心、成就欲、忠诚度、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 1.1.3 胜任素养优化 职员所具备的素养不同,从事的岗位不同,所处的组织环境不同,都会阻碍其工作绩效的发挥。如何优化企业职员的能力素养,使其表现出最佳工作绩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或集合中考虑。 1.职员胜任素养 职员胜任素养是指职员个体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素养。职员所

重点人员素质测评 (1)

一、简述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 功能和作用:前者是内在根据,后者是外在效用。 (一)、评定: ●认识作用:标准:客观标准和常模标准 ●促进和形成作用:个体通过素质评定来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期提高自己的素质。 激励与强化作用:任何人都希望获得肯定性评价 ●导向作用:素质测评指标的不同权重,产生不同的导向性 (二)、诊断反馈 ●咨询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配置、方式的全面考察 ●反馈作用:对计划进行改进的参考 ●调节与控制作用 (三)、预测 过去的行为能较好地预测未来的绩效 ●预测——选拔作用 ●评定——激励作用 ●反馈——改进作用 (四)、基本作用: ●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效果检验的尺度; ●建立促成性素质测评模式,可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 (五)运用原则:p21 ●全面测评与择优开发:对人的任用 ●发现不足与整体协调:对人员的配置 ●分项诊断与综合开发:人员的开发 ●统一标准与量才开发:开发的科学化 ●自我测评与外部强化:测评的主体 ●他人测评与自我激励:外在和内在 ●模糊测评与精心指导:测评的衔接 ●相互比较与职业发展:战略角度考虑 二、简述人员素质测评与选拔量化的实质 ●从哲学角度看:量化就是通过测量手段来揭示素质的数量特征,使人们对素质有更深入、 更本质的认识; ●从数学角度看:量化就是通过素质测量法则,使定性测评中不便综合处理的行为特征信 息,得到统一的数学处理。这样,可使测评者对不同个体素质的心理感觉差异反应在数量差异上,进而综合反映个体素质的差异和水平。

三、简述评价中心技术的主要形式P218(重点了解) (一)公文处理:是对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掌握和分析资料、处理各种信息以及做出决策的工作活动的一种模拟。是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考核、培训设计的一种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测评手段,可以为企业的高层人力资源计划和组织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优点:一是具有灵活性,操作实施比较简单;二是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三是具有良好 的内容效度,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性较好。 ●缺点:一是文件编制的成本较高,需要测评专家、管理专家和行业专家共同完成;二是 评分比较困难。 (二)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 (三)管理游戏:通过被试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来测评被试者的素质。 ●优点:突破实际工作情景和地点的限制,将多项重要工作集中在一起,使测评过程变得 简单易行;模拟内容接近于实际工作情形,真实感强,任务也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有助于被评价者充分发挥其管理才能,提高测评的效度。 ●缺点:花费时间太长;富有创新思维的被试者往往因处于被试地位而被压抑。 (四)角色扮演:要求被试者扮演一个特定的管理角色来处理日常管理事务,以观察其多种表现。主要测评人际关系能力的情境模拟活动。 ●优点:可以根据工作情景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操作实施费时较少, 还可以为被评价者提供实习的机会。 ●缺点:对评价者的要求较高,标准化程度不高。 (五)面谈模拟:主要测试被试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敏感性、领导艺术及分析能力等。 (六)即席演讲:给应试者出一个题目,让其稍作准备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发言,以了解其有关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种方法。 四、人员测评的工作基础P72 (一)工作分析理论 ●定义: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收集、比较、综合有关工作的信息。实质是从不同 的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活动入手,顺次分析工作者、职务、职位、职责、任务和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组织工作中的工作岗位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业绩标准、人员要求等。 ●工作分析的作用: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奠定基础;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可以实现 对员工绩效的科学评价;使组织做到人尽其才;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 ●工作分析的方法:观察分析法、工作日志法、访谈分析法、问卷法、纪实分析法、工作 实践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 ●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表明企业期望员工做些什么、员工应做什么、应怎么做和在什么样 的情况下履行职责的汇总。 (二)人员分析理论 ●定义:随着人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对人的内在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行为、 个性趋向、内驱力等因素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日益深入,基于人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方面相关理论就是人员分析理论。 ●人员分析的作用:为人员测评与选拔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标准依据;它从工作于人的 分析出发,找出了导致员工高绩效的内在的驱动因素,使得人员测评与选拔的效度更高。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学习目标 掌握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主要原则和量化方法,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类型、设计原理,以及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方法,能够运用员工素质测评的各种方法进行企业员工招聘。 知识要求 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一)个体差异原理 员工测评的对象是人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存在而且具有区别时,员工测评才具有现实的客观基础。员工测评的基本假设认为: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为意志所转移的。 (二)工作差异原理 (三)人岗匹配原理 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理,根据人体间不同的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构性,即保持个性需要与工作报酬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二、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一)选拔性测评:是指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 (二)开发性测评:是指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三)诊断性测评:是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 (四)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程度为目的的测评,它经常穿插在选拔测评中。 三、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一)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所谓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是指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既要尽量采取客观的测评手段与方法,又不能忽视主观性综合评定的作用;既要强调客观性,又不能完全追求客观性,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评工具客观性与测评主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让它们彼此优势互补,而不要相互对立。 (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方案

第一章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3 一、胜任素质简述 (3) 二、胜任素质优化 (3) 三、胜任素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 第二章通用能力定义 (6) 1. 亲和力 (6) 2. 影响力 (6) 3. 沟通能力 (7) 4. 执行能力 (7) 5. 创新能力 (8) 6. 理解能力 (8) 7. 表达能力 (9) 8.. 判断能力 (9) 9. 应变能力 (10) 10.系统思考能力 (11) 11.计划管理能力 (11) 12.团队合作能力 (11) 13.专业学习能力 (12) 14.客户关系建立与维护能力 (12) 15. 质量控制能力 (13) 16.安全管理能力 (13) 17.安全操作能力 (13) 18.换位思考能力 (14) 19. 设备管理能力 (14) 第三章管理能力定义 (15) 1.督导能力 (15) 2. 决策能力 (15) 3. 协调能力 (15) 4. 激励能力 (16) 5. 战略管理能力 (16) 6. 目标管理能力 (16) 7. 团队领导能力 (17) 8.团队建设能力 (17) 9.授权控制能力 (18) 10.建立信任能力 (19) 11.培养他人能力 (19) 12.服务质量管理能力 (19) 13. 财务内控能力 (20) 14.项目管理能力 (21) 15. 时间管理能力 (21) 16. 文案写作能力 (22) 17. 行政事务处理能力 (22) 18. 固定资产管理能力 (23) 19. 识人用人能力 (23)

20. 绩效导向能力 (24) 21. 员工关系管理能力 (24) 22. 企业文化建设能力 (25) 第四章职业素养定义 (25) 1.责任心 (25) 2. 主动性 (26) 3. 忠诚度 (26) 4. 坚忍性 (27) 5. 纪律性 (27) 6. 自信心 (27) 7. 成就导向 (28) 8. 敬业精神 (28) 9. 诚信意识 (29) 10. 成本意识 (29) 11. 全局观念 (29) 12. 客户意识 (30) 13. 风险防范意识 (30) 第五章知识定义 (31) 1.公司知识 (31) 2.客户知识 (31) 3.法律知识 (32) 4.办公自动化知识 (32) 5.客服知识 (33) 6.采购知识 (33) 7.质量管理知识 (34) 8.项目管理知识 (34) 9.专业技术知识 (35) 10.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35) 11.行政管理知识 (36) 12.供应商管理知识 (36) 13.预算管理能力 (37) 14.档案管理能力 (37)

国有企业人才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国有企业人才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这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毕竟是被淘汰出局的对象。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等,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选人,也就是如何做到准确识人,即使经验很丰富的招聘者也可能发生识人疏漏,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主观测评容易看走眼的情况。一旦选人不当,尤其是在这个情商有时比智商更重要的时代,以心理素质为重的综合素质人才选拔不当,将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轻则不能给企业创造效益,无形中加大企业人力成本,重则因心理、个人问题给企业制造问题,影响经济运行。胡搅蛮缠、精神障碍、扰乱企业秩序、制造紧张人际关系氛围乃至打架斗殴等等,有的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生产和正常工作运行。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理念和用人机制,客观、公正的评价人、识别人的特点,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决策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由于选人时没能很好的识别其个性素质而对企业造成的危害,从而引出企业应开发一套现代化的人才素质测评系统软件,使该系统能配合企业的人才战略、以对人的科学测评为基础、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开发、合理配置和动态管理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同时它也可以为受测者个人提供咨询,为个人选择岗位、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和进一步完善自我提出建设性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展望国内国有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必将与时俱进,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与国际接轨,因此,开发引入人才素质测评系统势在必行。同时,我场做为国有企业之一,引入测评系统将会更加完善我场的招聘体系,将其作为我场新招人员来场面试的第一道测试保障,测试合格者,方能进入结构化面试阶段,这样层层把关,对所招人才保量又保质;另外,在岗位空缺时,也可利用此系统对候选人进行人格测试,以确保上任人员(尤其是领导岗位)是最佳人选,以减少后顾之忧。 人才素质测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它利用现代科学的人才测评技术对社会各类人才进行有效的、客观的、科学的测量及评价,以此构建公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全案

目录 第1章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 (5) 1.1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 (5) 1.2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步骤 (7) 1.3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9) 第2章高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13) 2.1总经办主任知识素质定义表 (13) 2.2总经理助理知识素质定义表 (14) 2.3执行总裁知识素质定义表 (15) 2.4采购总监职业素养定义表 (16) 2.5行政总监胜任素质模型 (16) 第3章市场部胜任素质模型 (17) 3.1市场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17) 3.2市场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 (17) 3.3市场调研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18) 3.4公关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19) 第4章销售部胜任素质模型 (20) 4.1销售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 (20) 4.2营销知识分类详表 (21) 4.3业务拓展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22) 4.4渠道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22) 4.5渠道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23) 4.6导购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23) 4.7导购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24) 第5章生产部胜任素质模型 (25) 5.1生产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 (25) 5.2生产计划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27) 5.3统计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27) 5.4产品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28) 5.5仓库账管员胜任素质模型 (28) 5.6设备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29) 5.7安全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29) 5.8安全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30) 第6章质检部胜任素质模型 (31) 6.1质检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 (31) 6.2质量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32) 6.3质量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33) 6.4来料检验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34) 6.5来料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34) 6.6制程检验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35) 6.7制程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36) 6.8在制品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37) 6.9质量控制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38)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主要原则什么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主要原则什么?(重点) 答:(1)个体差异: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 (2)工作(职位)差异原理:不同的职位具有差异性,包括内容和职位的差异性。 (3)人岗匹配:人适其事、事宜其人,根据个体间的不同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自最适合的岗位上。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和岗位之间相匹配。 二、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是什么?(重点,问答或者案例分析) 答:原则有: (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静态测评比较容易看出差距,动态测评有利于指导。 静态测评包括个性测试、心理测试等、问卷、考试等;动态测评包括评价中心、面试、观察评定等。 (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三、员工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是什么? 答:1、横向结构:对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它包括: (1)结构性要素:静态的角度来反映员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的构成。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行为环境要素:动态角度反映员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特征,指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及所处的环境。其中外部环境主要指工作环境和组织背景。内部环境指个人所具备的素质。 (3)工作绩效要素:工作的成果表现。比如工作质量、工作量、工作效率、人才培养等。 2、纵向结构:是对横向结构各项素质的层层分解和推向可操作化。横向测评注重测评素质的完备性、明确性和独立性,纵向测评则注重测评要素的针对性、表达简练性和可操作性。 包括测评内容、测评目标(测评内容的代表)、测评指标(即把测评目标变成可操作化)。三者表达了不同层次。员工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有哪些? 答:1、效度参照性标准体系 根据测评内容与测评目的而形成的测评标准。比如考驾照、飞行员选拔。该标准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 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人员素质测评方法与原理

第四章人员素质测评 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 (一)素质 1.素质与绩效 素质是内在于人体之中的一种基质,是个体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本特点,它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和绩效之中。 素质是绩效与发展的内在基础,而绩效与发展是素质的外在表现。 2.素质的特征 (1)基础作用性。(2)稳定性。(3)可塑性。(4)表出性。(5)差异性。(6)综合性。(7)可分解性。 3.素质的构成 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五个大的方面,也有人将它划分德、识、才、学、体五要素。 (二)人员素质测评 1.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从特定的人力资源经管目的出发,运用各种测量技术,收集受测人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经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人员素质测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人力资源经管的某一目标做出量值与价值判断,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出某些素质特性。 2.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 (1)人员素质测评主要是心理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2)人员素质测评是抽样测评,而不是具体测量。(3)人员素质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4)人员素质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 (一)岗位差异原理 岗位差异即不同岗位之间的非一致性,它是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所有岗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进行区分的结果。 (二)个体差异原理 个体素质是在遗传、环境和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个体素质差异是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存在的客观基础。 (三)人岗匹配原理 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即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四)量化原理 人员素质测评量化即用数学形式描述素质测评的过程,即把个体稳定的行为特征空间,与某一向量空间建立同态关系,使定性评定中不便综合处理的行为特征,得到统一的数学处理。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 (一)为员工招聘提供依据 (二)为员工使用提供依据 (三)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 (四)为员工晋升提供依据 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测评指标的构成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是对受测者素质特征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单个的人员素质测评指标反映人员考评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状态,而由反映受测者各个方面特征状态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就是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 = 测评要素 + 测评标志 + 测评标度 测评要素 = 测考评对象的基本单位 测评标志 = 揭示测评要素的关键可辨特征 测评标度 = 测评要素或要素标志的程度差异与状态的顺序和刻度。 (一)测评要素的构成 测评要素反映受测者各个方面的素质内容,它因岗而异。如公务员的测评要素一般采用德、能、勤、绩模式。

人力资源员工胜任素质模型理论及操作步骤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理论及操作步骤 1.1 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 1.1.1胜任素质简述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是将胜任素质应用于实践的第一人。20世纪50年代初,麦克里兰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为之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预测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能否做出优秀绩效的甄选方法。麦克里兰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第一手材料,比较分析工作表现优秀和一般的驻外服务信息官员具体行为特征的各项差异,最终提炼出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胜任工作且能做出优秀绩效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1.2胜任素质识别 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惟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 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 技能/能力 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 能力是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例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

《人员素质测评》在线练习

1.第3题 权重分配要反映测评对象的内部结构和规律,防止权重分配不当而脱离实际或产生偏向。这反映了权重分配的()。 A.变通性 B.模糊性 C.归一性 D.合理性 答案:D 2.第4题 具有“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观察细小事物,情感发生较慢且持续很久、体验深刻,具有内倾性”特征的人属于()气质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3.第5题 人员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主要是指()的测评及其工作绩效的测评。 A.举止相貌 B.身体状况 C.智慧才能 D.人员素质 答案:D 4.第6题 评价中心最主要的特点是()。 A.整体互动性 B.综合性 C.大信息量性 D.情境模拟性 答案:D 5.第7题 非生产性工作是指那些不能或难以用有形产品的数量来衡量绩效的工作,其绩效考评的方法不包括()。 A.主观分等 B.自愿分配 C.比较排列 D.对子比较 答案:B

6.第8题 对测评结果进行总体水平分析,其目的是通过有关反映集中趋势的指标,把握全部测评者的()。 A.差异状况 B.相对水平 C.总分状况 D.一般水平 答案:D 7.第9题 通过设计一系列真实环境供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各类公文,要求被试人员以管理者的身份,在规定时间内对各类公文材料进行处理,形成处理报告,然后与别人进行讨论。评价人员通过观察此过程中其行为表现,对被试人员的计划、组织、分析、判断、文字等等能力进行评价,这种测试活动是()。 A.公文处理法 B.案例分析 C.对比法 D.排列法 答案:A 8.第14题 下面选项中,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封闭式问卷?() A.问答法 B.是非法 C.计分法 D.选择法 答案:A 9.第15题 在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中,一般在素质测评目的下规定()。 A.测评目标 B.测评内容 C.测评项目 D.测评指标 答案:B 10.第16题 人员素质测评的准备阶段中,()是关键步骤。 A.明确测评目的 B.明确测评对象 C.选择测评方法 D.选择测评人员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全案

员 工 胜 任 素 质 模 型 与 任 职 资 格 全 案 第1章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1.1.1 胜任素质简述 胜任素质()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作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等的素质集合。 胜任素质模型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还能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1.1.2 胜任素质识别 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唯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在某一职业领域从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技能/能力 技能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各项岗位专业技能。 能力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员工从事具体职务或岗位时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如主动性、责任心、成就欲、忠诚度、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 1.1.3 胜任素质优化 员工所具备的素质不同,从事的岗位不同,所处的组织环境不同,都会影响其工作绩效的发挥。如何优化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使其表现出最佳工作绩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或集合中考虑。 1.员工胜任素质 员工胜任素质是指员工个体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员工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很多,其中总有某项或某些素质使其适合或善于从事某项工作。员工个体的胜任素质集合决定了其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绩效标准。 2.岗位胜任特征 企业中具体的岗位对任职者有不同的胜任特征要求,不同的岗位需要具有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来担任。岗位的胜任特征集合决定了适合什么样的员工来担任。 3.组织环境特征 组织的企业文化及经营环境对选择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有很大影响。组织的环境特征决定了对具有不同素质倾向的员工作出取舍。 员工的胜任素质、岗位的胜任特征、组织的环境特征三个集合的交集越大,员工的绩效越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需尽力提高三者的契合度,使三者的交集最大。 1.1.4 胜任素质模型图 根据企业中从事某岗位的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素质,从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三个层面构建其胜任素质模型,具体内容如图1-1所示。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方案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方案

第一章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胜任素质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胜任素质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胜任素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通用能力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亲和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影响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沟通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执行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创新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理解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表示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判断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应变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系统思考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计划管理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团队合作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专业学习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客户关系建立与维护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质量控制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安全管理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安全操作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个体差异原理、工作差异原理、人岗匹配原理。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类型:选拔性测评、开发性测评、诊断性测评、考核性测评。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P76) 1) 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 2) 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 3) 顺序量化、等距量化和比例量化 4)当量量化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标准、标度、标记。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横向结构、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的项目。员工素质测评要素体系的基本模式: 结构性要素(静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 行为环境要素(动态):内在和外在环境对员工素质及功能行为的影响 工作绩效要素:一个人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等要素 纵向结构: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与规划,并按层次细分:测评内容、测评目标、测评指标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品德测评法:FRC品德测评法、问卷法、投射技术 知识测评:我国三个层次分别为记忆、理解、应用 能力测评: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学习能力测评 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P86,操作卷) (一)准备阶段: 收集必要的资料 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 3)测评方案的制定 4)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 (二)实施阶段: 测评前的动员 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3)测评操作程序 (三)测试结果调整: 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参照标准不够明确、晕轮效应、近因误差、感情效应、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测评结果处理的分析方法: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 测评数据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