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_张晓青

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_张晓青

金融论坛

Finance Forum

79

中国信用卡

2014.03

2003年,中国与东盟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11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成为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初步显现。2013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4436.1亿美元。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之一,中国是东盟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中国与东盟双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双方开展金融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现状

金融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双边经贸和投

资的助推器。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金融合作,成果不断显现。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金融领域的合作呈现四大亮点。

1.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6月末,中资银行在9个东盟国家共设立3家法人银行、16家分行以及1家代表处;共有5个东盟国家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7家法人银行。

2.金融业务合作更加多元化、综合化

中国与东盟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范围由单一的国际结算扩大到信贷类、代理类和股权投资类业务,双边银行结算业务进一步加强。例如,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于2010年10月正式成立,在银行联合体框架下,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越南、柬埔寨、缅甸等成员行开展了授信及项目合作。

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中国与东盟双边的巨额贸易量为中国开展对东盟地区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提供了很大支持,东盟各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对人民币的使用率迅速增长。目前,人民银行

与东盟地区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已经达到1.4万多亿元人民币,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总规模扩大至24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共同设立了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同时建立了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贸、金融领域的往来,促进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认知度和地位的提高,增加了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量。

4.金融监管协作加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共同防御区域性金融风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共识。中国与7个东盟国家的监管机构签署了双边监管谅解备忘录,就市场准入、日常监管等达成共识,双方的金融合作环境趋好。

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前景展望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9月召开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指出,双方合作已创造出“黄金十年”,有能力再创造“钻石十年”,并提出“打造自贸区升级版、推动互联互通、加强金融合作、开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 张晓青

金融论坛

F

inance Forum

展海上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等5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李克强总理同时提出“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力争实现1万亿美元”的目标。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着眼世界大局、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长远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些战略构想和政策措施,将给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商机,也对中国与东盟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提出新要求。加强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对于维护地区金融和经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等11个部委办联合印发《云南广西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对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整合西南边陲民族地区金融资源,加强金融对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案以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为主线,有利于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东盟和南亚国家经贸及金融合作关系。

在过去十多年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发展有望成为中国和东盟经济一体化和各国经济增长的新一极。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促进中国—东盟区域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对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意义重大。未来,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1.加强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机制建设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加强金融合作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应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货币体系的建立,并促进区域内各国财政、货币等政策的协调;双方应搭建增强区域内一体化金融服务的平台,例如建立中国和东盟金融信息交换平台,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银行在市场、客户等各方面的信息分享;探索建立与东盟国家的征信交流与合作机制,推进与东盟国家的征信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支付清算系统的合作,以降低区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同时,推进互设金融分支机构进程,建立中国—东盟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区域内各国金融专业人才的培训、交流与合作力度,互相借鉴成功经验,分享成果。

2.加速人民币在东盟区域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应以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契机,以强化金融合作为切入点,先行先试,率先在东盟区域内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支持银行开立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办理跨境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探索将人民币与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特许兑换业务范围扩大到贸易、资本项下;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本币互换规模,完善货币互换机制;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结算试

点;支持与东盟国家人民币投融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探索与东盟国家开展人民币双向贷款试点;在现行政策法规框架下,研究开展贸易、投资和服务领域人民币购售业务。同时,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监测。

3.积极开展中国—东盟次区域金融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与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共同构成了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 M 型结构。中国与东盟国家应积极探索次区域金融合作的各种路径和渠道,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等项目的融资提供便利。通过积极开展务实的次区域金融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整个区域金融合作的进程。

4.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内金融市场开放与合作

未来,中国—东盟应进一步推动区域内金融市场开放与合作。例如,积极推动区域性合作基金、区域性合作银行、区域性担保公司的成立;降低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的门槛;加快推进区域债券市场建设;加强中国—东盟各国出口信用保险领域的合作,降低出口贸易风险。

5.加强区域合作 维护金融稳定

中国与东盟应联手加强和完善多层次区域安全网建设,加强各国在政策协调以及金融稳定、金融市场建设、反洗钱、监测与统计等

金融论坛

Finance Forum

81

中国信用卡

2014.03

方面的合作,加快对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制度建设,提升区域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处置能力,构建区域性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提高应对本地区金融市场波动的能力。

6.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了进一步推进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10月在雅加达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时表示,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该倡议得到东盟国家的赞赏和支持。目前,东盟很多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面临建设资金短缺、技术和经验缺乏的困境,筹建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包括东盟在内的亚洲地区的金融话语权,促进东盟乃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中资银行拓展东盟市场的策略建议

面对中国与东盟日益广阔的经贸和金融合作前景,中资银行应抢抓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努力丰富金融服务内容,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拓展东盟市场。

1.加快在东盟国家的机构延伸根据我国与东盟签署的服务

贸易协议,东盟各国均不同程度开放了金融市场,中资金融机构在各国承诺的协议框架内,可以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在东盟国家设立机构,并可以参股、控股、并购金融机构,这为中资金融机构进入东盟市场消除了政策障碍。中资银行应根据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在东盟国家设立机构,或者通过现有已设立的机构进行二级机构延伸和业务辐射,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

2.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可积极打造跨境人民币业务综合发展平台,构建连接东盟海外联行的桥梁,丰富产品体系,服务中国—东盟经贸往来。未来,可积极打造跨境人民币产品创新平台,孵化面向在岸和离岸客户的各类跨境人民币创新产品,丰富跨境人民币产品线;进一步丰富跨境人民币融资产品,以拓展客户群,撬动负债业务良性发展;挖掘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融资业务中运用的潜在空间,拓展大宗商品跨境人民币服务业务;择机加快发展对东盟非自由兑换币种的报价业务,拓展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兑换交易业务,通过人民币汇率保值产品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此外,还应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现金管理业务。

3.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带来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也为金融产品

创新提供了空间。中资银行应积极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例如跨境资金结算、全球现金归集管理等结算类业务,全球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融资等融资类业务,跨境并购贷款、信托投资基金、跨境财富管理等投资类金融业务,本外币利率、汇率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市场产品,推动一站式航运金融、离岸金融等新型业务的发展。

4.助力中国企业开拓东盟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东盟市场,将衍生出大量的金融需求,包括项目融资、并购贷款、现金管理、咨询服务等。中资银行应帮助企业牵线搭桥,了解政策,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中国企业走向东盟的多样化需求。除了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传统的融资服务外,中资银行还应提供财务顾问、投资交易等综合性服务,全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向东盟。

5.积极拓展与东盟国家银行的业务合作

中资银行与东盟国家银行在不断巩固现有业务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应结合双方在产品创新、机构网络、服务等方面的互补优势,推进融资服务、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形成对区域内客户金融支持的强大合力,并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金融论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