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汇总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汇总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汇总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汇总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得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得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得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得与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得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与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得与等于180°

18推论

直角三角形得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

三角形得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得两个内角得与

三角形得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得内角

21全等三角形得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与它们得夹角对应相等得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与它们得夹边对应相等得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与其中一角得对边对应相等得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得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得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

在角得平分线上得点到这个角得两边得距离相等

28定理

到一个角得两边得距离相同得点,在这个角得平分线上

29角得平分线就是到角得两边距离相等得所有点得集合

30等腰三角形得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得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得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得顶角平分线、底边上得中线与底边上得高互相重合

33推论

等边三角形得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得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得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三个角都相等得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有一个角等于60°得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得直角边等于斜边得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得中线等于斜边上得一半

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得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得距离相等

40逆定理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得点,在这条线段得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得垂直平分线可瞧作与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得所有点得集合

42定理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得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43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就是对应点连线得垂直平分线

44定理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得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

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得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

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得平方与、等于斜边c得平方,

即a^2+b^2=c^2

47勾股定理得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得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得内角与等于360°

49四边形得外角与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与定理n边形得内角得与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得外角与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平行四边形得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平行四边形得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得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平行四边形得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得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得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得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

1矩形得四个角都就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

2矩形得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就是直角得四边形就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

2对角线相等得平行四边形就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

1菱形得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

2菱形得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得一半,即

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

1四边都相等得四边形就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

2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平行四边形就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

1正方形得四个角都就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

2正方形得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

1关于中心对称得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得

72定理

2关于中心对称得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得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得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得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得两个角相等得梯形就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得梯形就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得线段相等,那么在其她直线上截得得线段也相等

79推论

1经过梯形一腰得中点与底平行得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

2经过三角形一边得中点与另一边平行得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得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得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得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与得一半L=(a+b)÷2S=L×h

83(1)比例得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2)

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

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得直线截其她两边(或两边得延长线),所得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得两边(或两边得延长线)所得得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

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得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得一边,并且与其她两边相交得直线,所截得得三角形得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得直线与其她两边(或两边得延长线)相交,所构成得三角形

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得高分成得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

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得斜边与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得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得比,对应中线得比与对应角平分线得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

2相似三角形周长得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

3相似三角形面积得比等于相似比得平方

99任意锐角得正弦值等于它得余角得余弦值,任意锐角得余弦值等于它得余角得正弦值100任意锐角得正切值等于它得余角得余切值,任意锐角得余切值等于它得余角得正切值101圆就是定点得距离等于定长得点得集合

102圆得内部可以瞧作就是圆心得距离小于半径得点得集合

103圆得外部可以瞧作就是圆心得距离大于半径得点得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得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得距离等于定长得点得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得圆

106与已知线段两个端点得距离相等得点得轨迹,就是着条线段得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得两边距离相等得点得轨迹,就是这个角得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得点得轨迹,就是与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得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得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得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得两条弧

111推论

1①平分弦(不就是直径)得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得两条弧

②弦得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得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得一条弧得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得另一条弧

112推论

2圆得两条平行弦所夹得弧相等

113圆就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得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得圆心角所对得弧相等,所对得弦相等,所对得弦得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得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得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得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得圆心角得一半

117推论

1同弧或等弧所对得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得圆周角所对得弧也相等

118推论

2半圆(或直径)所对得圆周角就是直角;90°得圆周角所对得弦就是直径

119推论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得中线等于这边得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得内接四边形得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得内对角

121 ①直线L与⊙O相交d<r

②直线L与⊙O相切d=r

③直线L与⊙O相离d>r

122

切线得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得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得直线就是圆得切线

123切线得性质定理

圆得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得半径

124推论

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得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

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得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得两条切线,它们得切线长相等,圆心与这一点得连线平分两条切线得夹角

127圆得外切四边形得两组对边得与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得弧对得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得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得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得两条线段长得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得一半就是它分直径所成得两条线段得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得切线与割线,切线长就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得两条线段长得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得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得交点得两条线段长得积相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

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得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得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得多边形就是这个圆得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得切线,以相邻切线得交点为顶点得多边形就是这个圆得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与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就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得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得半径与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得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得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得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得角,由于这些角得与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d-(R+r)

147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148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前提必须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并且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菱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②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度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享初中数学公式归纳汇总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代数部分 一、数与代数 1.数与式 (1)实数 实数的性质: ①实数a的相反数是—a,实数a的倒数是(a≠0); ②实数a的绝对值: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整式与分式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m、n为正整数); 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为正整数,m>n);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为正整数); ④零指数:(a≠0); ⑤负整数指数:(a≠0,n为正整数); 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 ;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分式 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

分式的值不变,即;,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n为正整数); 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 2.方程与不等式 ①一元二次方程(a≠0)的求根公式: 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0)的根的判别式: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方程没有实数根; 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是方程(a≠0)的两个根,那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直线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一次函数的性质:设y=kx+b(k≠0),则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是过原点及点(1,k)的一条直线。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考试常考)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 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 4.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a|≤a≤|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6.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7.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 ①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③特别地: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最完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八九年级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精华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二十一章 一.知识框架 二次根式 二.知识概念 1、二次根式的定义: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整数或整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 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 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 (2) =| a | = a (a>0) (a<0) (a=0) -a 0 (3)积的算数平方根性质: (a≥0,b≥0) (4)商的算数平方根性质: a b a b (a≥0,b>0) 5、二次根式的乘法: = (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根指数不变,被开方数 相乘。

注意:法则是由积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a≥0,b≥0)反过来即得。6、二次根式的除法: a b a b (a≥0,b>0) a b a b 注意:法则是由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a≥0,b>0)反过来得到的。 7、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合并同 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将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 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 注意: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 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在运算过程中,有理数(式)中的运算率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 运算中仍然适用。 9、比较两数大小的常用方法: (1)平方法:若a>0,b>0,且a 2 >b2 ,则a>b; (2)把跟号外的非负因式移到根号内,然后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第二十二章 一.知识框 二. 知识概念 一元二次根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精编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初中数学公式及单位换算汇总

初中数学公式及单位换算汇总2018-08-16 10:36 来源:三好学者专栏 ▲乘法定律: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乘法分配律:a×c + b×c=c×(a + b) a×c - b×c=c×(a - b) ▲除法性质:a÷b÷c = a÷(b×c) ▲减法性质:a –b - c = a - (b + c) ▲解方程定律: ◇加数+加数= 和; 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 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 积; 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 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甲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乙速度; 乙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 ◆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计划工作效率×计划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效率×实际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效率;实际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时间; ◆买卖问题: 总金额=单价×数量; 数量=总金额÷单价; 单价=总金额÷数量。 6年级 (1)S=nR2-nr2或S=n(R2-r2) (2)(a-b)除以b*100%或(b-a)除以b*100% (3)出勤人数除以总人数

(4)b*(1+C%)或b*(1-C%) (5)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税=本金*利率*时间*(1-5%) (6)a除以(1+C%)或a除以(1-C%) 7年级 常用数学公式表:公式表达式 平方差a2-b2=(a+b)(a-b) 和差的平方(a+b)2=a2+b2+2ab (a-b)2=a2+b2-2ab 和差的立方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版)

数学各种公式及性质 1. 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③(a +b )(a 2-ab +b 2)=a 3+b 3; 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 ×a n =a m +n ;②a m ÷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 ;⑤(a b )n =n n a b ; ⑥a -n = 1n a ,特别:()-n =()n ;⑦a 0 =1(a ≠0)。 3. 二次根式 ①( )2=a (a ≥0);② =丨a 丨;③ = × ;④ = (a >0,b ≥0)。 4. 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 ,b 分别为向量a 和向量b ) |a+b|≤|a|+|b|;|a-b|≤|a|+|b|;|a|≤b<=>-b≤a≤b ; |a-b|≥|a|-|b|; -|a|≤a≤|a|; 5. 某些数列前n 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 -1)=n 2 ;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 2=n(n+1)(2n+1)/6; 13+23+33+43+53+63+…n 3=n 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6. 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 2 +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2b a -,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最新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6边角边公理(SAS) 角边角公理( ASA) (AAS) 边边边公理(SSS)证全等 7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8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0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Array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11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或折叠),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 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1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13平行四边形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 +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 -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 -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 -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 60°+ cos 2 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Word版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初中数学函数公式汇总

初中数学函数公式汇总 各位热爱数学的初中同学们,的XX通过认真分析和详细整合,为大家带来了丰富营养的数学知识大餐,请同学们 认真记忆,做好笔记啦。更多更全的初中知识资讯尽在。 关于正方形定理公式的内容精讲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 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①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希望上面对正方形定理公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 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哦。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定理公式 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老师对数学中平行四边形定理 公式的内容讲解。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上面对数学中平行四边形定理公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 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 哦。 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 下面是对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希望给同学 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以上对数学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 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 下面是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的内容学习,希望 同学们认真看看。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最全初中数学公式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总结(精华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 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 0,正数大于负数。 0,负数小于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 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带上符号进行正常运算。 0 的绝对值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 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 相加不变。减法:减去一个数, 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 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 相乘得0。 ③乘积为 1 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 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N 叫次数或指数。 A 叫底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例如:π=3.1415926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 方根。 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 ②如果一个数 ③一个正数有 ④求一个数 A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 2 个平方根;0 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 A 叫做被开方数。X 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 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 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A 叫做被开方数。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初中数学有不少常用的数学公式,不过有粗心的同学总是不会认真去记这些最常用也是最有用的基础公式。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份初中常用该公式,喜欢的同学可以参看一下。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

最全的人教版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定理教程文件

最全的人教版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 定理

2017最全的初中数学公式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 都是有理数. 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 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 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2位,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 位;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 如:已知=0.4858,则=48.58;已知=1.558,则=-0.1588. 6.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 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 )n=n.⑥a-n=n,特别:()-n=()n.⑦a0=1(a≠0). 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1=-,5-2==,()-2=(-)2=,(-3.14)0=1,(-)0=1.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公式 总结(最新最全)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 p q,p( p q ≠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ai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②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 ? ? < - = > = )0 a( a )0 a( )0 a( a a或 ? ? ? < - ≥ = )0 a( a )0 a( a a;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a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3、a (a ≥0)是一个非负数.当a 为带分数是,要把a 改写成假分数,即5322要写成538 4、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2a =a (a ≥0) 5、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 ×b =ab (a ≥0,b ≥0) 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 a =b a (a ≥0,b >0) 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11、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 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ab )m =a m b m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其中ax 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1) 直接开方法:如果方程能化成x 2=p 或(mx+n )2=p(p ≥0)的形式,那么可得x=p ±或mx+n=p ± (2) 配方法:步骤:第一步,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是1);第二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第三步,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四步,把方程左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即(x-k )2=h(h ≥0);第五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3) 公式法:Δ=b 2-4ac 叫做方程ax 2+bx+c=0(a ≠0)根的判别式。当Δ>0时,方程ax 2+bx+c=0(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 2+bx+c=0(a ≠0)有两个相

初中数学公式归纳汇总

初中数学公式归纳汇总 -------------------------------------------------------------------------------- 07-06-23 00:11:05 浩然考试网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18 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 (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 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 (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 (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 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