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部)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系(部)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系(部)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系(部)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系(部)“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系(部)学科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建设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统揽全局的作用,全面提升我系(部)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阿坝师范学院2015-2019发展规划》和学校党委行政有关精神,结合我系学科专业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一)学科结构现状

表1:学科专业基本情况一览表

注:专业教师人数指本系(部)教师,并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不统计。

表2:学科研究现状一览表

(二)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表3:教学基本建设项目统计一览表(包括重点建设专业、精品课程等,级别由高到低统计)

表4:研究组织与研究团队一览表(包括学科平台与载体)

表5:科学研究项目一览表(省厅级及以上)

表6:教学改革项目一览表

表7:师资队伍现状一览表

表8:双师素质教师一览表

表9:专业图书资料

(三)实验(实训)室建设表10-1:实验(实训)室现状

注:1、表中实验可改为实训,最好是实验、实训分类统计;2、实验技术人员数以0.2人为最小单位,合计为四舍五入,取整数。

表10-2:实验室现状综述

(四)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

表11:实习基地建设一览表

二、“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一)学科专业结构规划

表12:学科专业结构基本规划一览表

表13:学科研究方向规划一览表

(二)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表14:教学基本建设项目规划一览表(包括重点建设专业、精品课程等级别由高到低规划)

表15:研究组织、研究团队、学术团队规划一览表(包括学科平台与载体)

表16:科学研究项目规划一览表(省厅级及以上)

表17:教学改革项目规划一览表

表18:师资队伍规划一览表

表19:图书资料规划一览表

(三)实验(实训)室规划

表20-1: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一览表

表20-2:新建实验室规划一览表

表20-3:实验(训)室分类规划统计一览表

注:类别指实验中心、实验室等;功能指教学、科研、自主实践;级别是校级、省级等;

(四)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校企合作)

表21: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一览表

表22:规划综述

阿坝师范学院 **系(部)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在高等教育办学中,学科与专业建设是两个永恒的话题,一个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一个以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为目的,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并且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表现出不同的联系方式,在以学科层次为标准划分的高等教育办学体系中,层次越高的学校,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联系越紧密,比如,研究生教育就比本科生教育联系紧密,研究型大学就比教学型大学联系紧密,层次越低,关系越疏远,直至在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高职学校和专科学校中,学科建设基本上让位于专业建设。 不管二者的关系如何,专业建设始终因为人才培养在高校中的核心地位,而始终是办学的主体、重点。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如果以不断提升办学层次为办学的基本追求,在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上,“学科建设为龙头”就成为 一种基本的价值取向。只有学科建设上了层次,学校才能提升层次。另外,现实的社会评价也往往以学科建设的水平为衡量标准。 但是,如果换一种办学思路,不以提升办学层次为基本取向,而以自身的分类定位为前提,“在自身定位上办出一流水平的大学”为取向的话,“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提法就值得商榷了! 比如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是高职教育办出 特色的关键,专业改革与建设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重点,学科建设在这类高校中基本上处于弱势! 一般而言,高职与普高的区别在于培养人才的目标,高职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普高培养的人才去向广泛,多样性更为突出,创造性强,前程难于预料,故以“基础厚、口径宽,适应力强”为人才 培养为基本目标,学科建设很自然就成为实现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普通本科院校也就顺理成章地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为龙头,但是,这种认识是针对本科院校总体而言的,具体到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服务教学型、教学型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学科建设的作用是不同的! 把一般提法的“学科建设为龙头”统一用到所有具体学校,就显得有失偏颇。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 (一) 产业背景分析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养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如下: 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人才需求分析 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每年将需求1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为5000人。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人。 (三) 专业建设基础 1、课程条件基础 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2、师资队伍基础

教材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旅游产业要素和首都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办学要求,汲取先进教育理念,调整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我系、我校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人才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专业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与属性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专业属性:归属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 ?专业方向: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 ?与专业对应的相关产业(职业领域):旅游业 (二)专业发展历程回顾 我系旅游管理专业下设酒店管理和旅游综合管理两个方向。学科专业已毕业学生达200余人。目前有在校7个班级,学生总数约为270人。 经历了坚持调整、改革、发展的过程后,我系旅游管理专业结构逐步拓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组织研讨、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2012年以来,学科专业建设主要是巩固现有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规范各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探索新的专业方向。 2、组织新的专业与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 学校30余名教师进行社会急需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2013年完成了“民族旅游方向”、“旅游经济方向”、两个个专业方向的积极论证及申报工作。 3、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布局 从专业布局方面看,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2012年始,我系逐步调整专业方向,增设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并开始招生。 4、积极开展申报重点学科专业、特色专业及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我校组织专业团队,积极申报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的重点建设,目前由于受到学科级别要求未予通过。2012年,我系参与国家特色专业申报。此外,在上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1 / 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三江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及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针、政策,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传媒人才。以教学科研建设为核心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加强完善教学科研的运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质量。(二)学科建设原则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重实效”的培养方针为原则,坚持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用改革和发展的观点编制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着眼于未来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立足于社会需求来研究我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努力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学科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学科建设总目标 在现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据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方向,采取分段培养模式,分流学生兴趣走向,设置电视编剧、电视导演、节目技术、网络编辑等多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形成既符合传媒产业发展需要,又具三江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在 2 / 5 专业建设上确立以“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方向”的总 体发展目标。争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早日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二)学科建设主要内容 1.专业发展目标 2013年,完成拟新增专业方向的调研论证工作,并做好专业的 师资和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的修订。做好新专业的教学保障工作; 2014年,对大二学生做好专业分流工作; 2015年,申办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16年,做好申办影视传媒专业的论证工作。 2.师资建设目标 适当引进中高级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编导人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三江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及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针、政策,文学 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传媒人才。以教学科研建设为核心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加强完善教学科研的运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学科建设原则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重实效”的培养方针为原则,坚持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用改革和发展的观点编制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着眼于未来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立足于社会需求来研究我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努力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学科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学科建设总目标 在现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据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方向,采取分段培养模式,分流学生兴趣走向,设置电视编剧、电视导演、节目技术、网络编辑等多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形成既符合传媒产业发展需要,又具三江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在 专业建设上确立以“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方向”的总体发展目标。争

(2020年编辑)教材建设方案

汽车专业教材建设方案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措施。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反映教学改革成果、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的好坏不仅反映一所学校教学与科研的水平,也关系到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其中校本教材是我专业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积极推进我校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我专业教材建设工作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我校汽车专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教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我校的办学定位,牢固确立人才质量观,遵循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推进教材创新。校本教材的建设要依托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批体现我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科水平、反映最新科学技术发展、能得到国内职业教育同行认可的教材。教材建设必须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充分体现优秀教学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优化结构,突出特色。通过精品教材建设,抓好重点教材,全面提高质量,突出我专业特色,力争系列配套,逐步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 二、汽车专业教材建设原则 (一)非自编教材与自编教材均应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具有较高水平。教材的建设要反映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能够充分体现本学科的最新学术理论研究成果。 (二)教材的建设要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要充分体现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特别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既传授知识,又引导能力的提

医院学科发展规划-草案

省肿瘤医院学科发展规划(2014-2020) (草案) 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规范院内各学科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省内及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和专科,不断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现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配合新医改形势,结合外部医疗格局和内部实际,按照医院发展战略要求,根据《湖北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制定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 一、学科发展现状 医院是湖北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同时承担有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抗癌协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多项工作。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 2013年获得卫生部肿瘤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普通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被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肿瘤内科获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肿瘤科和放射治疗科是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重点专科。 1、专科基础条件 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万余m2,包括外科楼、放化疗中心楼、综合楼、门诊部等,开放床位1504张;设立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等10个临床学科,有亚专科方向明确的30个临床病区;有放射科、病理科、

超声科、检验科、内镜室、心电图室、PET-CT、核医学科、药学部、放疗中心、组织标本库、GCP、防癌体检中心等13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门诊部有按病种和部位设置的各诊室、疼痛康复门诊、特色门诊、日间病房等;病案室设有随访登记室。 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其中包括IGRT直线加速器5台、模拟定位CT、MR和CT各2台、PET-CT、DSA、6台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内镜系统等大型医疗及配套设备,先进性能够代表相关学科发展方向。 医院制定有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评价和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人才建设、学术影响、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发展潜力等方面,定期对各学科进行系统评价,按照“重点专科重点建、一般专科普遍建”的原则,采取基础与目标相结合,评价与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专业设备、人才科教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促进各学科及全院健康持续发展。 2、医疗技术队伍 现有医师总数241名(含返聘15人),其中临床医师184名,医技医师57名,医床比1:0.16;医师中硕博士151名,占医师总数比例为62.3%;医师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2:1:1(121:54:66);医师中55岁以上的有23名,占医师总数的9.5%,30-50岁的有181名,占75.2%。 护士总数697名,其中临床护士556名,占护士总数79.8%,床护比1∶0.37(具体我院床护比的计算方式如何?和外院交流时多院将有护士编制的均算在编制内,即床护比为1504∶697=1∶0.46);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73名,占护士总数39.2%;护士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3∶4∶25(66:89:542)。 技师总数116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2名,占技师总数10.3%;技师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学科建设是围绕提高学科水平所做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集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在学科建设中,学科方向的设立、凝聚无疑是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宏观的学科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和优化,还是从某一具体学科或学科群的建设,特别是学科内涵的丰富、更新等,都是如此。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学科方向的正确确立和推进完全有赖于能够审时度势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及其相称的学术梯队或团队;资金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有时直接影响到学科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学科的制度建设,包括学科的学术氛围和学术交流、学科的创新和推进学科交叉合作的机制和体制的建设,学科的文化建设、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等。学科建设是从学术角度,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学科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专业和教学的发展,学科建设侧重于科学研究,侧重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专业建设是一项直接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学生培养及毕业生就业方向的教学基本建设。它以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本、专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科建设所代替不了的,因为它们不属于学科建设的范畴。因此,学科建设代替不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包含的要素大致相同:师资、设备、实验与实习基地、科研、经费等。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不会有高水平的专业和高质量的教学,学校的专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学科建设的水平越高,专业发展的后劲就越大。但是,专业建设毕竟 促进学科纵向和横向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贪多求全,缺乏地方特色。 2学科队伍整体水平偏低,优秀学科带头人匮乏。 3重视投入和外延发展,忽视软环境和内涵发展。 4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不畅,缺乏有效运行机制。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1优势学科重点突破原则。 2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原则。 3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原则。 4特色发展与创新原则。 社会所需的人才,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为学术型人才,后者称为应用型人才。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培养人才的类型应归属于应用型人才。 学科创新包括学科建设理念的创新、学科体系的创新、学科内容的创新、学科研究方向的创新和学科建设体制与方法的创新。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完整版)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赢得社会信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同工同酬,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一般病房床护比大于或等于1:0.4;ICU床护比为1:2.5-3。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基础上,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做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保证医疗安全。 3、深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

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4、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有管理目标,有实施计划,有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和奖罚制度。护理部下设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考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指标始终保持在: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年压疮(非难免)发生率为0。 5、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护理管理培训班、新技术培训班等),低年资护士院内大科轮转,业务骨干到ICU轮转,有计划选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1次。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1次,40岁以下护士每年进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

市场营销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目录 一、社会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 (2) 二、市场营销专业基本情况 (5) 三、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6) (一)目标、思路与原则 (6) (二)专业建设内容 (7)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举措与保障条件 (9)

XXX 市场营销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社会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 (一)市场营销专业社会需求调研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搞好内部和外部市场营销活动。显而易见,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市场营销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目前全国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达到1180所,在校生的规模超过45 万人。有数据表示,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达到93%以上,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高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调查显示,我国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总体表现为:一方面,深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高素质的适用型专业人才,非常短缺,缺口很大;另一方面,一般销售人员无人问津,大量积压。 1.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一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 二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给增加。近20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市场营销专业,导致几乎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营销专业,导致连年供给不断增加,反映在人才市场上就是低层营销人员的薪资水平被拉低,人才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 三是社会需求的结构变化。市场营销社会需求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需复合型的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目录 零、概要 (1)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1)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2)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2)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2)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3)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3)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3)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 1. 学科研究方向 (4) 2. 学科建设目标 (4) 3. 年度建设目标 (5)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6) 1. 学科研究方向 (7) 2. 学科建设目标 (8) 3. 年度建设目标 (8) 五、采取的措施 (9)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报告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本规划分为二章,第一章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第二章为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第一章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 1 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建设国家示范性院校为指导,坚持“加强建设、规范管理、质量为本、深入改革、立足创新”,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使我系成为区域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2 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规划总目标:按照“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需要育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形成土建施工类专业群。使我系在校生人数稳定在500人-600人规模,并建设二个至三个院级乃至省级精品专业及专业方向。具体规

划目标如下: 2.1 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国家示范性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2 建设一支适应专业需要、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2.3 贯穿基本素质和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一条主线,以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探讨项目教学、模块化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并建立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2.4 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与稳定5-10家产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习及技能实训室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验实训两大保障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2.5 加强开发教科研能力,积极探索、实践学校——企业互动双赢的办学机制,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2.6 建立一专多能的多证书培养体系,创造并加强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尽量使学生获得专科层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1~2个本专业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2.7 加强高职教育规律研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获得突破。 3 专业建设规划思路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为全面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根据“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要求,特制定信息安全学科2010-2014年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至2014年,我校信息安全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建成我省乃至中南地区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整体实力争取达到国内公安高校领先水平.同时,不断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等. 二、人才培养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警务技能的养成,坚持走“教学、科研、办案”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办学层次及规模 1、2010-2011年,信息安全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2012-2014年,每年招收本科生80人. 2、在办好信息安全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面向公安系统在职民警,开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安全培训班,以提高在职民警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

(二)重点学科与课程建设 1、在全面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等课程建设,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提升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争取在2014年之前,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2、进一步深化学科内容体系改革,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计算机安全技术和公安工作发展相适用的,具有警察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在现有客座教授队伍的基础上,再聘请2-3名国内著名专家充实客座教授队伍,并且每年聘请1-2名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以提高信息安全学科的整体水平. 4、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强公共外语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2014年前信息安全学科各门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案例为驱动进行教学. 三、科研工作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瞄准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紧迫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科学研究,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术论文.2010-2014年间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核心刊物4篇以上.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开发橡胶、塑料助剂、医药、农药中间体和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12

大学十三五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一、学校“十二五”建设的成绩、做法和问题 (一)主要成绩与做法。 学校始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教育事业各个时期规划为统领,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需求为目标,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着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坚持走跨越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道路,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线,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形成了初显地方师范性大学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有63个普通本科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中,初步形成文理交融、理工结合、师范与非师范并行的专业结构。 1.专业建设层次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校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市场应用广泛的专业,发展有市场潜力的专业,压缩无市场前景的专业”原则,加快了专业结构调整步

伐。共成功申报新专业8 个,(教育部2012年进行专业调整)专业总数由2009年的43个增长到63个。采取调整、新增、压缩等办法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新专业的监控,增强了新办专业的办学实力,规范了新专业的教学管理。着力巩固优势专业,铸就品牌专业。目前,我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校级品牌专业3个,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专业建设体系,品牌专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深入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学校按照“结构优化、评建结合、培育特色、分类指导、持续推进”的原则,系统推进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开展了大量改革探索与实践。我校共有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4项。 3.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扎实推进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各学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与我校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高管、工程技术骨干和行业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学名师进入我校担任特聘教师,为学生定期开设专业学术讲座和实用课程。鼓励企业、学校、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学科专业调整建设、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方案的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建立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泛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坚持将工程教育理念贯

广西工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广西工学院 “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提升学科专业水平,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长期性中心工作。为了适应国家和自治区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适应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新要求,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广西工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成绩 1. 学科专业进一步拓展,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1)本科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和本科专业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设置有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的46个本科专业,涵盖22个二级学科类,形成以工、管、理三大学科为主体的多学科发展、结构比较合理的学科专业格局,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5012人。“十一五”期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自动化等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自动化、财务管理、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等8个专业获得自治区优质专业称号。大部分专业服务面向广西尤其是柳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现有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都属于工学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增加到17个,其中属

于工学学科门类16个,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1个。全日制在校研究生430人,广西地方性计划研究生班25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4人。 2. 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 拥有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11个,其中自治区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学科涵盖工、管、理、经、法等5大学科门类。 “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相关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平台建设。以200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标志,学校在学科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学校积极参与企业共建广西汽车车身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自治区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强校”战略,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22项,其中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2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23项;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进入SCI、EI、ISTP三大检索400多篇;获得成果鉴定、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140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70多项;年均到校经费达3000余万元。 3. 本科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成绩突出 “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本科教育投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优势资源共享,专业办学水平出现了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 目前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占总专业数的6.5%,区级优质专业占总专业数的17.4%。拥有2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的学生广受社会欢迎。2006年以来,学校毕业

2020年(发展战略)浏览该文件江汉大学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浏览该文件江汉大学十壹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附件1 北京林业大学“十壹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对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我校专业建设工作朝着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及教育部《关于进壹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2号)文件精神,制定北京林业大学“十壹五”专业建设规划。 壹、“十五”专业建设回顾 (壹)“十五”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是我校调整、改革、发展的五年,学校的专业建设取得了壹定成效,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壹定提高,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 “十五”期间,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学科建设成果,增设了工业设计、市场营销、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土木工程、园艺、草业科学、森林资源保护和游憩、包装工程、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日语、地理信息系统、数学和应用数学等14个本科专业,学校本科专业达到40个(共计51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中,农学学科门类专业6个,占专业总数的15%;工学学科门类专业12个,占30%;管理学学科门类

专业7个,占17.5%;理学学科门类专业9个,占22.5%;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2个,占5%;文学学科门类专业3个,占7.5%;法学学科门类专业1个,占2.5%。这些专业覆盖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1个学科门类中的7个,形成了农、工、理、管、经、文、法等协调发展的多科专业群。 2.全面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十五”期间,学校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壹次大的修改,制订了《2002版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本着“协调发展、整体优化、拓宽基础、增强实践、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固化教学研究成果,进壹步加强了基础,拓宽了专业面,增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课时量,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壹套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几方面融为壹体,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特征。 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几年来,学校坚持校内培养和国内外延揽且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各种政策,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稳妥地扩大教师规模,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同时,采用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于教学过程中,建立质量标准,规范教学过程;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提高。近五年来,全校教师共获得省部级之上各类教学奖81项、讲课竞赛奖8项。 4.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