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家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的背景及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现状。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的现状,总结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因素,得出的问题: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国有建设用地供需不平衡;城镇化进展中出现的“两栖”人员;等等。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平抑地价和房价过快增长,落实国家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等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经济社会发展

1958年国家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阻断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领域和城市迁移的通道,从此中国进入了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时期。国家为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开始推进宅基地无偿、无期限使用和严格限制流转的制度。1963年中央文件首次使用“宅基地使用权”概念,明确农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源于国家持续推进工业化的需要,与先前实施的限制人口流动为目的的户籍管理制度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起到了控制人口流动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1-2]。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市场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破除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允许农村宅基地流转,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体系,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2]。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概述

土地制度是土地市场的基础,不同的土地制度决定各异的土地市场体系。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和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改革。为适应改革的需要,国家分别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相应条款进行了修订。《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土地管理法》规定:“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尽管《土地管理法》中明确了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土地市场主要为国有土地市场,集体土地市场近乎缺失[3]。

依据《土地管理法》,集体土地使用权合法获取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集体所有土地经本集体成员承包后用于农业生产,这也是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要体现形式;第二,本集体成员使用集体所有土地建设住宅,即我们常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同时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第三,农民集体兴办乡(镇)村企业或建设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可以使用本集体所有土地。本文中的集体土地流转主要是指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因此,集体所有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不再赘述。

二、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现状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194781.88公顷,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134982.26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1.30%;建制镇用地面积为176526.02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77%;工矿用地面积为142712.2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1.94%;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740561.37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1.98%。

从不同权属类型看,城市用地和建制镇用地为国有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为集体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中既有国有建设用地又有集体建设用地。粗略估算,国有建设用地约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1/3;集体建设用地约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2/3。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体系,集体建设用地将会成为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来看,据同期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为55.53%,即内蒙古自治区1/3的国有建设用地承载了55.53%的总人口,2/3的集体建设用地承载了44.47%的总人口。一方面是国有建设用地的供需不平衡,另一方面是集体建设用地的低效粗放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674.09平方米,集约利用程度

远低于国有建设用地。

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诱导因素

(一)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对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特别是城乡接合部的农村,由于受城市化、工业化的冲击极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需要相应规模和数量的土地作为支撑。对建设用地需求日益膨胀,城市存量土地已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便涌入农村,直接要求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以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农村土地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因土地权属和用途的改变,土地产生了巨大的增值收益。有研究表明:集体土地入市产生的增值收益,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分担了20%~30%的增值收益;各类城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区企业、外商投资公司等作为转用途后的土地使用者分担40%~50%的增值收益;只有20%~30%的增值收益留在乡以下,而作为原有的土地使用者只能分担5%~10%的土地增值收益[4]。转用途后的土地使用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失地农民不仅失去了应得的利益,而且失去了一定的生活保障。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纯收入分别为17698.2元和5530元,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近3倍多。集体土地入市后,可使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显著增加,从而接近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追逐利益的本能刺激了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

(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城镇暂住人口增加,出现了众多的“两栖”人口。一方面废弃或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可用于出租经营,促进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两栖”人口常年居住在城镇,其农村原有居民点用地结构发生变化,宅基地主要用于居住,从事农业生产用房逐渐退出,农民集中居住成为可能[5]。2000年~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城镇化水平由42.2%提高到55.53%,十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3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减少,农用地集中化、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相结合,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5]。

昆明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行为,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辖区内,经依法批准开展试点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出让、租赁、转让、出租、抵押和作价入股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 第四条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遵循节约集约用地,坚持自愿、依法、公开、公平的原则。 第五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流转土地的用途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执行。 禁止未经批准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变为集体建设用地。 第七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专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各级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依据职责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出让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初次流转 第八条依法批准的集体建设用地应当确权登记,依法取得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土地权属无争议的,方可依法申请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得流转: (一)已确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集体建设用地; (二)农村居民宅基地; (三)属于违法用地; (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存在权属纠纷,进入司法程序或者进入法院查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司法程序的; (五)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未经合法登记;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讨论稿)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课题组 2004年1月

目录 前言 一、课题背景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现有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评述 二、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天津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香港、新加坡的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 一、构建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的目的和思路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三、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解释与预设目标 四、对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的具体分析 第三部分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环境分析 一、滨海新区面临的世界大环境——全球化、区域化双流奔涌 二、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新契机——国际加工制造业转移加快 三、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新动力——投资驱动转向投资和创新共同驱动 四、滨海新区的区域竞争新格局——经济增长重心北移,北方最大的经济增长极第四部分天津滨海新区资源的优劣势分析 一、滨海新区资源的优势 二、海新区资源的劣势 第五部分天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发展模式分析 一、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模式 二、我国城市新区与中心市区之间关系的一般特征 三、国际典型复合城市发展的经验借鉴 四、国内外经验对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启示

第六部分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对策 一、实行网络化发展,力争在2010年内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先 进的国际化的天津市第二中心城区 二、依据国际经济发展新趋势,实现区域资源的战略整合,打造中国北方最强的 加工制造业中心和国际化物流中心 三、加大港口、空港建设力度,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海陆空运输交汇中心 四、超常规的加速文教、科技发展,推动研发中心形成,优化高新技术发展的环 境 五、实行产业移民政策,建设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资源的集聚,形 成最具活力的新产业区与新社区 六、提高经济发展的应变能力,构建和完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调控机制,建设学 习型政府和社区

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1.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率的组织,让 每个公民分享到经济发展的好处 既然诺斯和托马斯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保持 快速和长效增长的关键,那么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建 立和完善这样的组织就成为当务之急。诺斯和托马斯利用 西欧10世纪至18世纪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事实,阐明了 无论是封建庄园经济还是近代资本主义初期的经济发展, 都需要社会演变出能创立并且维持有效率的组织。这个组 织可以是封建庄园,也可以是近代国家和政府,当然也包 括民间自愿团体。但是不管哪种类型的组织,都必须按照 市场的规律行事。市场的建立和扩大与有效组织的运行是 相辅相成的。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全国上下正在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是全面 小康实现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应该是经济的发展。 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先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才能 从事其他活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依赖于经济的增 长,发展经济,并且实现人均和每个人的实际收入的增加 是目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诺斯和托马斯的观点, 中国的经济发展当然也要建立有效率的组织,实现合理的 制度安排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经济的增长是社会 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使得社会的收益同私 人的收益逐步接近,使每个人都能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这样的现代化才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 民间个人或团体来完成,也可以是政府来实施。珏方的发 展历史告诉我们,政府作为一个权威组织,由它来进行产 权制度安排更加有效。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政府安排虽 然更加有效,但它本身也存在不足。按照诺斯和托马斯的 说法,政府本身也是寻求租金最大化的组织。越是强大的 政府,越会有可能寻求更多的租金。在近代历史上,法国 王权过于强大,缺乏相应的制约,西班牙政府则是为了维 持旧有利益而阻碍新制度的创新,从而使得两国在近代化 过程中落后于同处欧洲的荷兰和英国。由此可见,那种缺 少制约的强大政府和看重自身利益的短视政府都会极大地 限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省第九次、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45.02亿元,增长1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市粮食总产149.96万吨,增长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4.38亿元,增长6.6%。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14.25亿元,增长18.5%。工业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巩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4.97亿元,增长20.42%;实现利税460.11亿元、利润272.24亿元,分别增长37.49%和43.54%。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境内税收总收入214.04亿元,增长25.41%;境内财政总收入245.51亿元,增长22.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86亿元,增长21.26%。金融运行比较平稳。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394.84亿元,比年初增长13.52%;各项贷款余额964.88亿元,比年初增长13.57%。 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发展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水平提高。全市无公害和绿色、有机农产

品分别达到100个和1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4家。自主创新能力有新的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26.2亿元,增长37.6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13%,比上年末提高3.03个百分点。工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年内有10个工业产品进入中国名牌产品行列,24个产品进入山东名牌产品行列。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现代物流、旅游、批发和零售等正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50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出口合力拉动经济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6.83亿元,增长25.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亿元,增长18.7%,总量和增速创下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6%;全市进出口总额46.92亿美元,其中出口29.97亿美元,分别增长24.8%和19.5%;全年实际引进外来投资168.4亿元、同比增长9.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32亿美元、增长16.9%,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超过5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全面展开,年内落实关停机组总容量44.375万千瓦,完成省下达的"xx"压小任务的88.8%,并向国家申报4台30万千瓦热电机组;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22条,关停能耗高、污染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土小"企业1734家。148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70.67万吨标准煤。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程序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 (一)经依法批准转用或取得的用地; (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村建设规划; (三)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或领取土地权属证书; (四)界址清楚,没有权属纠纷。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流转的程序: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土地所有权证等资料,向所在镇国土资源分支机构提出申请; (二)经镇国土资源分支机构和镇人民政府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符合条件的发给流转批准书;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流转批准书后,按有关规定确定土地使用者,签订流转合同; (四)流转双方按流转合同约定缴纳土地流转有关费用后,持流转批准书、流转合同、地上建筑物合法证明等文件于签订流转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领取土地使用证。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再次流转的程序: (一)依法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按有关规定转移土地使用权,签订再次流转合同; (二)流转双方按再次流转合同约定缴纳土地流转有关费用后,持土地使用证、首次流转合同及流转批准书、再次流转合同、地上建筑物证明等文件,于签订再次流转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或出租、抵押登记。 注意事项: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再次流转的情形: (一)未按首次流转合同的约定开发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二)土地使用权属不清或存在争议的; (三)转让已设立抵押担保物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和未告知受让人的; (四)已被依法查封、冻结的;

中国未来二十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上) 课程的考试9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海闻教授指出,2011年底,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A.28% B.38% C.48% D.58% 2. “起飞理论”是由下列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 A.罗斯托 B.罗斯福 C.亚当·斯密 D.帕累托 3. 世界贸易组织于()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 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7年 4.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A.7%

B.7.5% C.8% D.8.5%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海闻教授指出,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和()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A.产品 B.文化 C.资源 D.服务 2. 海闻教授指出,起飞理论中“突变”过程的两个变化指的是()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社会结构的变化 C.文化结构的变化 D.生态结构的变化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海闻教授指出,体制改革本身能够起到提高生产率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正确 错误 2. 海闻教授指出,本轮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解决公平竞争问题。 正确 错误 3. 海闻教授指出,在起飞理论“突变”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化指的是从原来以农业为主逐步变成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正确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 二○○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使用权流转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秩序,保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集约利用,确保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通知》和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一定年限的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行为。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第四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依法批准使用或取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村建设规划; (三)依法办理土地登记,领有土地权属证书; (四)界址清楚,没有权属争议。 第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必须先经依法召开的村民会议讨论同意。 第六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流转双方当事人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向土地所在地的区国土资源部门申请登记,经审核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流转条件的,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登记。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必须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后才能生效。第七条农村集体住宅用地使用权不得流转。 通过流转取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得用于住宅建设。

第八条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城市和镇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第九条出让、出租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前不得收回。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人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已出让、出租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为镇(街道)、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准的用途及其他使用条件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四)出让、出租合同中约定的其他可以收回土地的情形。 因前款第(一)项原因收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须与使用权人协商确定补偿数额。协商不成的,按房地产估价结果给予补偿。 第十条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在本市各区范围内,按本办法要求应纳入公开交易范围的土地交易行为,应当在各区土地交易中心办理。 第十一条通过出让、转让和出租方式取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成房屋的,应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第十二条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的具体使用、分配和管理办法,由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第十三条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已出让、出租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征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进行阻挠。 征用已出让、出租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土地使用权人按房地产评估价进行补偿,对土地所有权人按征用耕地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征用已出让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土地所有权人的补偿不含青苗及地上物补偿费及劳动力安置补助费。 第十四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按国家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第二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五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地价款的行为。地价款应当包括青苗和地上物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土地开发成本及相关税费以及农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对策建议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对策建议 摘要: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现象大量存在。文章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农民增收与农村稳定以及流转博弈角度分析了导致流转的深层原因,并从法律法规缺陷、流转管理、收益分配和市场协调方面探讨了流转的主要问题,最后就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讨论由来已久,尽管就是否放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问题理论界一直是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但实践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已经大量存在,其数量和规模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资料显示,上海市截至1999年末,2万多个乡(镇)村工业在完成改制 和改组过程中,大部分已经实现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涉及到集体建设用地面积 25万亩左右;珠三角地区通过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际超过集体 建设用地的50%,而在粤东、粤西及粤北等地,这一比例也超过20%;河南城郊结合部家电市场、建材市场和集贸市场等使用的土地全部是集体土地;湖北典型调研区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参与流转的比例均在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0%。面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大量流转的事实,继续讨论是否放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既然流转市场已经存在,问题的焦点就应该是弄清导致流转的深层原因,流转中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规范流转行为,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深层原因 (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形成巨大的用地需求拉力 自1996年城市化率首次超过30%,近10年全国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20XX 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比1996年增长个百分点,而1986-1996年的全国城市化率仅增长个百分点。同时,国内生产总值保持高速增长,20XX年全国国内生产 总值为209407亿元,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且近4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土地要素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必然水涨船高。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全国建成区面积30406平方公里,是1995年的倍,1995-20XX年间 《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纲要1997-20XX年》城市建设累计征用土地11563平方公里, 实施以来,不到规划期末,很多城市的规划指标已经捉襟见肘,一些地区甚至5年就用完10年指标。面对巨大的用地需求,依靠征地的传统供地方式必然陷入窘境,近些年征地矛盾激化和征地纠纷增多一定程度反映出土地供求的紧张状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作为土地供给的新途径,无疑是缓解土地市场紧

集体土地流转法律法规

集体土地流转法律法规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 (2) 1、《物权法》 (2) 2、《土地管理法》 (3) 3、《农村土地承包法》 (3)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7) 1、《物权法》 (7) 2、《土地管理法》 (7)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 〔2007〕71号20071230) (8) 4、《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 52 号 20060327) (9) 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0041021) (10) 三、宅基地使用权 (10) 1、《物权法》 (10) 2、《土地管理法》 (10)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11)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 1、《物权法》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百二十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第一百二十五条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第一百二十六条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前款规定的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第一百二十七条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百二十八条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第一百二十九条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三十条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 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需要适当调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应当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规定办理。 第一百三十一条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三十二条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 第一百三十三条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

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报告总结

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报告总结 “x”时期,是x乡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面落实x精神和“x”战略布局,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秀美x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到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是推进x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赶超发展的关键五年。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对x乡“x”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研究和规划。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一、“x”发展现状 x期间,x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融入新城区,建设美集镇,发展大物贸,打造后花园”的发展目标,以瑞阳新区建设和昌栗高速及货运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x新集镇建设为抓手,着力做大经济总量、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福祉,努力实现经济大发展、集镇大变样、民生大改善、社会大进步,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乡域经济有新增长。x 年,全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7.6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524万元;全乡共有工业企业26家,其中国员实业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固定投资达到1.5亿元,其中X食品2000多万扩建部分已经竣工,“e 家阳光”商标被评为x著名商标,正在积极筹备上市;大力扶持汽运产业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全乡共有汽运公司24家,其中玲波汽运公司被交通运输部授予“4A级物流”称号,汽运公司全年累计上缴

税收22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79元,城乡居民x年末储蓄余额16323万元。农业产业有新提升。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扎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扶持白茶生态农业园、官田无公害蔬菜、丹台苑农业开发园、白沙农庄等绿色休闲产业,初步形成了官田无公害蔬菜、况家有机白茶、米岭优质贡米、团山大族油茶为龙头的特色农业产业。集镇建设有新突破。启动老集镇优化工程,规划东外环路,实施x粮管所“退镇进郊”工程,在其原址打造休闲文化广场、X公园;增铺人行道彩地砖,组建城管队加强集镇管理。大力推进x新集镇建设,投资1.7亿元的X新城第一期7幢商住楼和投资1.6亿元的红墅湾50套高端住宅已经建设完成;X 新城商贸区农贸市场主体工程已完工,对X公路x段进行绿化、亮化,有效提升x形象和品位。人居环境有新变化。在认真做好x市区饮用水源——X水库保护的同时,全力抓好生猪养殖污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秀美x建设。社会事业有新成效。完成全乡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组组通工程,积极开展夏季清淤和水利冬修,新建中小学学生宿舍楼、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和公租房,水利设施、文化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全面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二、“x”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发展后劲。“x”时期,x的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工业基础弱,招商引资缺乏动力,无法引进大型工业企业,造成我乡经济发展缓慢,缺乏发展后劲和强劲动力。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教学难点: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学时:6学时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也就是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这一概念是一个包含深刻而丰富历史内涵的范畴它既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历史阶段性的范畴;既是一个国际一般性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范畴。库兹涅茨在其获得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对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向它的人民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个增长中的能力,基于技术改进,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 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讲和改善,它是连续的动态的,伴随着生产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变化的经济增长过程。具体地说,经济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经济数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通过增加投入或提高效率获得更多的产出,构成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投入结构、产出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各种结构的协调和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环节;(3)经济质量的提高,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效益水平、社会和个人福利水平、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经济稳定程度、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程度,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标志。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及流转协议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及流转协议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及流转协议 甲方:(企业或个人) 乙方:(集体经济组织) 为早日恢复农民生产、生活秩序,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乙方受委托,与甲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部分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及住房重建 第一条为帮助乙方灾后重建,甲方在镇村组实施(1、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拆院并院;3、零星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第二条经甲、乙双方初步确定参与整理的农户有户人,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面积约亩(经国土部门审定的集体建设用地面积为准)。其中农民安置拟占地亩(占地面积按执行),可节约集体建设用地面积约亩(实际面积以国土部门正式的竣工验收认定面积为准)。 第三条经甲乙双方协商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住房重建方式为(1、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35㎡的统规统建,2、统规自建)。项目投资总额约为万元。项目涉及由甲方承担的费用有项;由乙方承担的费用

有项。(1、立项费用;2、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3、安置房规划设计费;4、安置房建设费;5、原宅基地复垦费;6、房屋及附着物补偿;7、综合验收费) 项目涉及对自愿参与农户的相关补助补贴标准按: 执行;基础设施配套标准按: 执行。但不得低于都江堰市土地整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都江堰市土地综合整理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都土整办【2007】19号)文规定的建房、风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第四条项目实施期限:2008年月日至2009年月日。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半,即18个月。 第五条经甲乙双方协定,项目立项和验收由(1、甲方;2、乙方)负责;安置房建设工程由(1、甲方;2、乙方)负责实施;安置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由(1、甲方;2、乙方)负责实施;原宅基地复垦及道路沟渠工程由(1、甲方;2、乙方)负责实施。 第六条项目工程质量要求 (一)土地平整(复垦)。应按相关规范、规程、标准和农业部门的技术要求,有效耕作层厚度不得小于40厘米,建成地面平整、田(地)坎、沟(渠)完善、便于耕作的耕地。 (二)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应按相关规范、规程、标准并分别符合交通、水务部门的技术要求,合理布局,便于群众生产和生活。 (三)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心村、聚居点),应在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依照《关于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管理确保社区建设质量的通知》(成建委发[2007]390号)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设计;按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做好新建农村居住点的道路、供水、雨(污)水排放管网、化粪(沼气)池、供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绿化。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期刊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期刊 期刊名称:《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67/C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1723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国家出版新闻总局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14-1367/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1723,月刊,大16开本。 网络空间服务业:效率、约束及发展前景——以体育和文化产业为例服务业“营改增”能带动制造业升级吗?

双轮驱动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与相依周期 收入水平、收入差距与自主创新——兼论“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与跨越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 央行沟通、适应性学习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基准利率、预期通胀率和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机制 续贷限制对微观企业的经济效应研究 老年照料、人口出生率与社会福利 性别认同与家庭中的婚姻及劳动表现 什么使城市更有利于创业? 财经媒体地域偏见实证研究 循着马克思的路径完成马克思的工作——价值转形理论再探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分配问题探究——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分配学术研讨会(2017)综述 首届中国计量经济学者论坛(2017)暨全国数量经济学博士生论坛综述 我国已经进入了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时期。按照传统经济理论,受服务业低效率带来的“成本病”影响,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时期。本文以体育服务业和文化服务业为案例对上述假设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这两个长期具有低效率特征的行业,近些年借助网络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更多服务行业也发生着同样变化。因此,在网络技术发达的当今,进入服务经济时期并不一定意味着低速增长。与此同时,本文提出了网络时代服务业发展的“真约束”,即时间约束。服务消费是体验式的,必须亲自花费时间,“国民总时间”有可能成为增长的硬约束和天花板。此时经济如何增长?这将是一个新的理论挑战。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分析、配置效应及政策选择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分析、配置效应及政策 选择? 张梦琳,陈利根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5) E-mail:zmllxb@https://www.doczj.com/doc/a18644029.html, 摘要:限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取向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处于失效状态。而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以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缓解了供需紧张、减少建设占用耕地的潜在威胁;实现了帕雷托改进、增进社会福利。基于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管理力度以消除市场失灵。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公共政策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成功转变。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分析,配置效应,政策选择 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我国法律政策一直持限制甚或禁止的态度。这是在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下以及市场经济条件欠完善,土地管理效能不能适应对放开集体土地使用约束的需要等各种社会发展背景和人们对土地权利的认识没有形成共识下产生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土地资产价值意识的提高,在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对用地数量的需求、征地制度彰显对农民权益重视不足的背景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逐步由“隐形市场”,向“公开”、“合法”之势开始流转且呈扩大势头。 公共政策的制定要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对于农民这一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来说,土地无疑承载着更多的功能。农民也理应从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福利。而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将是对保障农民权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一个很好诠释,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然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并未得到国家立法层面的承认与保护,现实中也存在因缺乏可行的公共政策体系,不能对流转进行有效规制而导致损害农民利益、破坏耕地资源的现象。因此,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探讨制定有效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取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解读 《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出租或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使土地所有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除兴办乡镇企业、村民建设住宅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准出让、转让、出租。已经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规定情形外亦不得进入流转程序。现行《物权法》第151条规定,以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仍然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办理。可见,国家立法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持谨慎和有保留的态度。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 ?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资源配置效应与调控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070307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主要模式、驱动机制与公共政策选择”(项目批准号:70673037)的资助。

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河源市委宣传部 2009年8月20日

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一、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5) 二、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18) 三、构建具有河源特色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38) 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92) 五、加强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公园城市 (112) 六、探索凸显河源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的山区建设新模式 (125) 七、注重民生建设构建和谐河源 (140) 八、传承河源文化精髓,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173) 九、落实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资源节约 (197) 十、创新体制机制 (214)

十一、主动加快融入珠三角,强化区域衔接,扩大对外开放 (225) 十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35)

前言 河源市近几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蓬勃向上,经济总量在地级市排名中上升了三位,势头良好;社会面貌也呈现了活跃、和谐、有序,后发崛起的景象。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波及了河源,但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双转移”扶持政策,中央和省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国内外“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兴起等,都给河源带来了稳步发展和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河源的发展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科学发展和河源特色之路,这就是“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的道路,就是在系统论、运筹学、管理学、协同论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河源的经济、生态、民生、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协调的发展之路。 本规划纲要是按照“三规合一”的新要求,结合河源的实际而研究制定的。具体规划范围以河源市的源城、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五县一区”为主体,结合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接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深圳、惠州、东莞、中山等市紧密合作及双转移的相关内容有机纳入。规划期至2020年。 本规划纲要可作为指导河源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特点和作用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特点和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谋划,是国家长远发展的计划。 A.宏观性 B.指导性 C.战略性 D.纲领性 答案:D [解答] 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谋划,是国家长远发展的纲领性计划。它主要根据对科学技术及其成果应用的发展趋势、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估计、未来时期经济发展可能达到的目标做出科学的预测,提出一个总体的奋斗目标,概要地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以及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步骤。 2. 国家规划的指导性首先体现为。 A.规划的预期目标是动态的 B.要兼顾需要和可能,进行预期目标的确定 C.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应是导向性的 D.规划可随着经济运行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 [解答] 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自然、经济、政治因素的变化,都有许多难以准确预见的影响因素。因此,国家规划的指导性首先体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应是导向性的,是向社会传递的宏观调控意图。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A.国企 B.私企 C.企业 D.乡镇企业 答案:C 4. 是政府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具有明确的意图和愿望,对企业的决策会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A.经济规划 B.国家规划 C.发展计划 D.企业规划 答案:B 5. 下列关于国家规划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国家规划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导向性 B.国家规划的指导性还体现在计划与市场的优势互补上 C.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D.企业需要政府的规划信息,政府规划是惟一确定的,企业不能改变 答案:D [解答] 企业需要政府的规划信息,但这并不代表企业不能改变政府规划,政府规划更多地体现其指导性。

国土资源部关于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试点通知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可以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有助于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有助于拓展集体土地用途,拓宽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收渠道;有助于丰富农村土地管理实践,促进集体土地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城镇化进程。按照中央有关精神,结合当前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为方向,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集体土地不动产登记,完善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规则,健全服务和监管体系,提高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用地保障,促进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与不动产统一登记、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协同,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改革合力。 保证有序可控。政府主导,审慎稳妥推进试点。项目用地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村土地利用规划,以存量土地为主,不得占用耕地,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以满足新市民合理住房需求为主,强化监管责任,保障依法依规建设、平稳有序运营,做到供需匹配。 坚持自主运作。尊重农民集体意愿,统筹考虑农民集体经济实力,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合理确定项目运作模式,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确保集体经济组织自愿实施、自主运作。 提高服务效能。落实“放管服”要求,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审批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三)试点目标。通过改革试点,在试点城市成功运营一批集体租赁住房项目,完善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规则,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支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