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命题分析

命题分析

命题分析
命题分析

高考对中国古代史命题点的选取不单纯以章为单位,而是以社会形态为基本框架,以单元为命题点命题。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点的选取看,是基本固定的。客观性试题方面,原始社会部分始终有一道选择题;奴隶社会部分多为二道选择题;封建社会部分一般为五道。主观性试题方面,除1994年高考试题出自奴隶社会外,全部集中在封建社会部分,基本为一道材料题,一道问答题。知识内容分布方面,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比例基本固定,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大体上为“三三制”。

1.单元热点、重点透析

(1)原始社会

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原始社会诸多社会现象的分析、理解上,如对各种生产技术的掌握、社会形态的出现及发展水平等,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生产力标准。反映出对原始社会部分考查的基本规律是:①重视原始社会各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②重视对原始人群、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等不同社会形态的分析;③重视对得出原始社会诸多结论的途径的分析,如考古材料、史籍记述、神话传说等;④命题重点主要集中于氏族公社时期。

热点、重点:

①原始人群时期早期人类的分布特点及原因、生产力发展状况及与氏族公社时期人类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比较。②氏族公社的显著特点、分期及各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③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如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氏族生活、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定居生活等。④综合认识原始社会的“大同”状态,正确分析生产消费形式与政治上的“民主”制度等。

(2)奴隶社会

高考命题点多集中于政治制度、国家政策、社会变革、文化成就等方面,反映出的命题律是:①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历史现象是考查重点,如周初的分封制、诸侯争霸的诸多表现、地主阶级的改革等;②反映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互关系的考查比重较大,如1994年试题对墨子思想的认识与分析;③重视了寓思想教育于考查之中,加大了对文化部分的考查,以史实证明中华文明的渊源流长;④对史藉材料引用分析较多;⑤重点题型是选择题,一般不会考主观性试题。命题重点集中于社会转型和春秋战国时期。

热点、重点:

①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可统称为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最基本的特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和奠基。发源的主要表现可以从民族发源、农业发源、工商业发源、文化发源、国家发源等方面来分析。奠基和基本定型的表现有:a.第一次民族融合形成;b.农业技术基本定型;c.手工业分工细致、商业兴盛、封建城市兴起;d.以黄河流域为主体、中原地区长期领先的经济格局形成;e.重农抑商政策形成;f.政治上创立了一系列制度;g.中华传统文化日趋成熟。

②分析商朝奴隶制的发展水平及其经济发展的代表性成就。③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和在这些特点影响下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历史现象。④从我国奴隶社会的特点人手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尤其要对争霸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如引用史实对诸侯争霸的不同认识材料,命制创新题目。⑤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要从历史原因、社会结构变化、政治制度变革、生产力发展、思想变迁等方面详加分析。⑥先秦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思想成就,思想文化中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及其渊源。

(3)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命题的基本规律是:①政治范围的考点最集中,如1995年试题“秦皇汉武的比较”题,近几年来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容有上升趋势;②较多地考查了历史地理知识;③知识点的选取比较多地集中于和西汉历史有关的内容上;④重视对历史阶段特征把握能力的考查。

热点、重点:

①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要从其开创性人手分析初步发展的表现,尤其是本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典型的经济政策和影响。②明确西域的地理概念,分析西域的发展及与中原各方面的交流,从当今西部开发的战略意义上领会与西域相关的内容,如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影响,进而分析丝绸之路沿线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③儒家思想的变迁和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要视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审视儒家思想。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端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根源和影响。⑤汉武帝解决当时社会的三大问题(社会凋敝、王国问题、匈奴威胁)的举措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⑥秦汉时期边疆地区的开发、对西域的行政管理及影响,要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全方位掌握。⑦对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的认识,如形成的历史原因,对社会生活、氏族构成、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近几年来对本阶段的知识考查较少,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命题多体现历史发展的主流,而这一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虽然民族融合有了发展,但近几年适度淡化了对民族关系的考查,而且本阶段民族关系的内容比

较集中,给命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命题规律看,①以考查政治史的内容为主,涉及到民族关系,如19 93年试题关于淝水之战的材料解析题;②较多地考查了历史、地理知识。

热点、重点:

①注意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色,重点有三:一是经济政策方面;二是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经济开发;三是经济变化产生的政治和文化影响。②比较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异同,从原因、发展表现人手分析,着眼点在于祖国各地共同发展繁荣。③统一和分裂的演化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要从历史发展的主流这一角度来分析评价,进而正确认识三国鼎立局面,如局部的统一与稳定有利于社会发展,但却延缓了大统一的到来。④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等制度的发展历程,要与现实的选人、用人制度相联系,其命题立意应着眼于从古代的选官制度得出经验教训,为今天的人事制度提供借鉴。⑤中国古代多种思想并存,既有诸子百家,又有佛、道各教,从佛教在这一时期空前兴盛的社会现象出发,分析其原因,阐释其影响,从而得出本阶段的历史特征。也要与当今社会屡有邪教蛊惑人心相联系。

(5)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多有主观性试题出现,考查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如1992年试题“杨贵妃”题、1994年试题“唐太宗”题,1996年“唐文化”题、1999年试题“唐用人”题等。本单元高考命题的规律是:①命题重心主要集中在唐朝前期,隋朝和唐中后期内容涉及较少;②命题侧重对政治、文化知识的考查,经济、民族关系的考查较少;③主观性试题比重较大;④着重考查了对一些历史现象的认识,实则是考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人和事,历史阐释能力要求较高。

热点、重点:

①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为立意点,对一些重要的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等内容有较大考查潜力,要做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从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发展过程,到对社会历史产生的诸多影响,甚至从为当今社会提供经验教训的角度来认识。②关于大运河的开凿:要把重心放在对大运河与政治关系的理解上,放在对它的评价和历史地位的把握上:如以古代诗人对大运河的描述和认识为材料,命制开放性题目等。③对隋唐关系的理解,包括唐对隋的继承性方面,用人差异对隋亡唐兴的影响、唐太宗与隋炀帝采取的措施相似但结果不同的理解等角度。④唐朝时期经济发展中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包括经济政策的调整、城市经济发展特色、内外交流的特色等方面。

⑤社会安定与国家发展的问题:唐前后两个时期判若两个朝代,从治乱兴衰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衬托今天安定团结与繁荣发展的关系。⑥对唐文化圈形成的理解,一要注意唐文化圈形成的过程及原因。二要注意唐文化圈形成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6)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本单元主要命题规律是:①知识点主要选取在北宋和元朝;②对北宋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有特色的经济、文化现象或商品经济与文化现象的联系上;③对元朝的考查形式上主要集中在历史地理知识方面,实质上是重点考查与统一相关的历史知识内容;④对民族关系的考查主要针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淡化了民族矛盾。

热点、重点:

①北宋的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实行这些措施的原因,落脚点在解决唐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以解决北宋中期的社会问题为着眼点,分析改革的前因后果,评价改革;以宋用人制度的弊端为切入点,分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②多角度多层次的掌握宋元经济,包括主要的经济政策和评价,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历史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南北水陆交通的发展与其他历史时期比较。③宋元文化的时代特色及原因,结合封建社会的广阔背景,深层次反思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未能发展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④元朝的历史地位,包括元朝创立的制度、对边疆的管辖、经济的发展等,要视元朝为统—‘的多民族国家,改变过去视之为夷狄的看法。

(7)明清时期

近几年来,本单元成为主观性命题的热点,命题的规律主要有:①对知识点的考查比较集中,主要在明清政治、经济和文化部分;②侧重于考查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清朝典型的经济政策;③各类知识重复考查的机串比较大;④考查视角广阔,非常强调把明清历史融入世界大潮中去考查。

热点、重点:

①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用“大历史”的眼光去看明清历史,进行中西比较,包括a.对中西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b.康乾盛世与西方重商主义改革的比较;c.东西方经济政策的比较;d.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e.东西方文化发展尤其是思想文化发展的比较,从而分析中国拉大与世界的差距,脱离世界历史发展主潮流的原因。②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认识明清历史,包括一些重要的制度和政策如中央集权制、科举制、重农抑商政策等。③对这一时期富有时代特色的典型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历史现象的认识和评价。④明清文化中反封建色彩的增加及其发展轨迹,从深层次揭示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专题热点、重点透析

(1)政治史专题

近几年高考对古代政治史的考查起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受现实政治的影响,特别是现在政治体制改革不断

深入,遇到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是旧的历史内容在现代条件下的翻版。从历史中考查得失,汲取,营养,以资借鉴,是当前政治家的责任,高考正是把现实性作为命题的原则之一。可以肯定,高考对政治史的考查明朗化,这就是要还原其在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纠正过分夸大或过分贬低两种错误倾向。从命题规律看,一是比较侧重于兴衰经验的总结,如朝代兴衰原因、用人政策、社会问题等;二是适度淡化了对农民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史的考查;三是重视了政治与经济、文化结合的考查;四是新题型常出,成为新题型、新观念和新思维的试验场。

热点、重点:

①对古代改革规律的把握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改革主要有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奴隶社会内部的富国强兵、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等改革,要从其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中知前世之兴替,铺后世之坦途。②对中国古代一些重要制度的认识与评价。概括各种制度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分析其原因,清楚各种制度的继承关系和相互影响,要将各种制度放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评价,如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发展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现象。③国家的分裂与统一问题:在概括分裂与统一史实的基础上,要从以下角度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a.总结多民族国家分裂和统一的规律,从原因、进程、影响等方面认识;b.重视几个重要时期的比较:如魏晋南北朝和五代辽宋夏金两个分裂时期的比较和秦与隋、汉与唐、元与清等几个统一朝代的比较;c.正确认识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从历史发展的主流及原因,辩证地分析分裂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注意一些局部性的统一;d.对封建社会诸多政治问题的认识:如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朋党之争、吏治腐败、君权相权之争等,要在分析其出现的社会原因、历史影响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得出有益于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

(2)经济史专题

经济史考查比例呈上升趋势,基本的命题规律是:①比较重视对经济知识系列化能力的考查。所谓经济知识系列化指的是对同类型的经济现象进行归纳整理,理清其基本线索,概括其发展特点和规律,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一种能力;②比较重视对典型经济政策及其影响的考查;③重视对商品经济等特殊经济现象的考查;④重视对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现象等其他社会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考查。

热点、重点:

①注意对古代经济知识的归类掌握,如国家经济政策出台的原因与实施结果,同时期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等,要分析经济发展与当时政治的关系,要从理论认识的高度着眼。要特别重视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因与影响。②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着重分析演变的原因、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反映出的实质问题等,如赋税制度的变革与当时政治发展间的关系、与人口问题的关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③对一些典型的经济现象的分析和认识:如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的变迁等,不单

纯从这些经济现象的发展出发,而应该强化对这些现象出现原因、发展规律和历史影响方面的认识。④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一个角度是横向的,即与西欧国家的重商主义政策比较;另—个角度是纵向的,即概括这种政策的产生发展过程,从其消亡过程中得出正确认识。

(3)文化史专题

文化史的考查是古代史中比重较大的。如对文化史的考查,是为了纠正重政治、轻文化的现象,也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是当代学术界文化史研究热点在高考中的必然反映,从命题的基本规律看,重视考查了文化现象与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的关系.考查的角度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

热点、重点:

①关于中国古代的思想史: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一是不同时期中国主流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影响;二是儒学控制中国几千年的原因探究;三是儒学在近代受到的冲击和寿终正寝;四是对古代思想的认识与评价。

②古代教育发展的规律认识,主要角度是从古代发展教育的途径、方式、目的人手,描绘其发展轨迹,探求它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次是以典型时期如北宋、明等朝代的教育发展为例剖析;第三是对一些典型教育现象如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做分析说明。③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并领先世界的原因和明清以后逐渐落伍的原因,要延伸到近代科技,加强与西方科技发展的比较。

中国历朝历代经济制度(农业政策、土地政策、手工业、商业、城市建设)

中国历朝历代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版图演变过程、官职演变过程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1. 本次试卷知识面涉及到教材的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难易程度适中。从学生答卷情况看,第一部分为欣赏部分,占了整个试卷的30%主要考查学生们的对经典乐曲的欣赏水平,从试卷情况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等还不错,第二部分属于外国音乐史的常识部分,占了整个试卷的70%,掌握情况较好,得分率普遍较高,;扣分较多的为第一项填空题,知识的分布较宽,需要学生对所学全部知识的掌握,对于这个环节还有待学生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有意识地锻炼,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考试成绩统计情况来看,学生对重要知识点掌握较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总的来说,本次考试覆盖面广,难度适中,时间恰当。06(1)班的同学总体上发挥出了自身的学习水平。 2. 本次试卷命题覆盖了所有章节,与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一致,包括音乐欣赏与常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欣赏部分,占了整个试卷的30%主要考查学生们的对经典乐曲的欣赏水平,从试卷情况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等还不错,第二部分属于外国音乐史的常识部分,占了整个试卷的70%,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掌握情况较好,得分率普遍较高。 试卷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占了整个试卷的72%,综合运用占18%。试题本身难度、深度与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吻合,无偏题、超纲内容,难易适中。学生对基本知识普遍掌握较好,丢分较多的在综合运用题上,主要表现为不能够对音乐时期作纲领性和概括性的总结,没有达到论述题的答题要求;这方面还有待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有意识地锻炼,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有重点地突破。 从考试成绩统计情况来看,06(2)班的同学总体上发挥出了自身的学习水平。学生对重要知识点掌握较好,没有不及格现象。 3. 总的来说,本次考试覆盖面广,难度适中,时间恰当。本次试卷知识面涉及到教材的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难易程度适中。从学生答卷情况看,第一部分为欣赏部分,占了整个试卷的30%主要考查学生们的对经典乐曲的欣赏水平,从试卷情况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等还不错,第二部分属于外国音乐史的常识部分,占了整个试卷的70%,掌握情况较好,得分率普遍较高,;扣分较多的为第一项填空题,知识的分布较宽,需要学生对所学全部知识的掌握,对于这个环节还有待学生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有意识地锻炼,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考试成绩统计情况来看,06(3)班的同学对重要知识点掌握较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4. 本次试卷命题覆盖了所有章节,与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一致,试卷主要包括音乐欣赏与常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欣赏部分,占了整个试卷的30%主要考查学生们的对经典乐曲的欣赏水平,从试卷情况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等还不错,第二部分属于外国音乐史的常识部分,占了整个试卷的70%,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掌握情况较好,得分率普遍较高。 试卷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占了整个试卷的72%,综合运用占18%。试题本身难度、深度与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吻合,无偏题、超纲内容,难易适中。丢分较多的在综合运用题上,主要表现为不能够对音乐时期作纲领性和概括性的总结,没有达到论述题的答题要求;这方面还有待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有意识地锻炼,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引起

高考语文命题趋势预测及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预测及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预测及分析? 根据2019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可以预测基础知识,约5题,约15分;古诗文阅读,约8题,约36分;现代文阅读,约6题,约27分;小阅读,3题,12分;大阅读,3题,15分;阅读延伸,1题,12分;写作,1题,60分。 那么将2019年的变化与之前的语文试卷题目的分布对比来看,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将更为侧重,这不仅仅包括是现代汉语的考查,而且还有对古诗文考察的强调。 而阅读延伸题目的出现,我们也会发现北京高考语文也重点强调同学们的语文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这些题型的转变也要求我们在高考备战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语文课 程的复习。 总而言之,2019高考语文将有以下两点变化 一、古诗文比重加大 这不仅仅表现在题目数量的增加上,而且也表现在具体知识点考察的增加,例如对于课本上的重点古汉语字词的考察。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复习过程中对于出现的知识点进 行分类整理,一一消化,从而对古诗文部分进行清晰的掌握。 二、作文加强人生反思 在语文试卷的考查中,有两个主要的部分,一是作文,另一个是阅读。那么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能够将之前看过

或者做过的经典的阅读题的写作思路运用到作文中,就会对我们的作文有很好的帮助。例如,2019年北京卷中有一篇文章《海棠花》用花象征着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那么这一思路我们就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在写一些主观抒情类的作文中,可以用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象征自己深沉的感情,使自己的作文更加有诗情,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而在具体的阅读题中,上述的这种以具体的意象来体现抽象的内涵的题目也会经常出现。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人生反思题的写作思路,那么阅读题和作文题便都能迎刃而解了。在最后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语文的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一定要加强语文复习的比重。“春寒努力,不枉不载”,希望同学们在坚持最后备考的过程中迎来美好的希望!

试卷分析常用统计指标

试卷分析常用统计数据 一、平均分 平均分是反映学生成绩集中趋势最主要的测量指标,一般在Excel中可快捷求得。 二、标准差 标准差是反映每个学生成绩与平均分的平均差异程度,是学生成绩离散程度最广泛的测量指标,其值越大,说明成绩越分散。在Excel中,点击函数工具选择“STDEVP”并确定计算范围(如:B2:B500)即可。 三、分数段人数 按分数段统计学生人数,一般可按5分或10分为一段进行统计,根据各分数段的人数可绘制出学生成绩分布的曲线或直方图,以“中间高、两头低”来衡量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程度。统计规律表明,考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呈正态分布,因此正常的考试成绩分布应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综合考察标准差与平均分以及成绩分布的曲线,可以了解学生成绩的分化程度、分布密度等情况。 统计分析中,通常还计算各分数段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以及满分率,零分率。在列表叙述相关数据中还应列出最高分、最低分。 四、难度系数 难度指试卷(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目)的得分率或答对率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或通过率。其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目)越容易。一般计算方法: 1、客观性试题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 其中,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 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计算: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1.6÷4=0.4。 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P=X/M。 其中,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

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P=(PH+PL)/2 其中,PH、P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在大群体标准化中,此法较为方便。具体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按上面的公式计算。例:一次生物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难度为: PH=20/27=0.74 ,PL=5/27=0.19,P=(0.74+0.19)/2=0.47。 4、整个试卷的难度等于所有试题难度之平均值(包括主、客观试题),或用公式P=X/M计算。 难度值在0至1之间。P>0.8试题太易;P<0.2时,试题太难。一份试卷应该由不同难度按一定比例组成。一般地说,P>0.8 、P<0.2的试题各占10%;P=0.2~0.4,和P=0.6~0.8的试题各占20%;P>0.4、P <0.6的中等难度试题应占60%。整套试卷平均难度在0.4~0.6之间。 五、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它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考出学生的不同水平,把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分别开。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区分度也是衡量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筛选题目的依据。 一般的教学测验分析中,通常采用极端分组法,具体方法:先将被测学生按其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然后取其上端一部分为高分组,取其下端一部分为低分组。各组的人数应占多大比例,要视被测学生总体的具体情况而定。一是学生人数不太多,可把前50%的考生为高分组,后50%为低分组。二是学生人数多,如果测验总分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最适当的比例是高分组和低分组各占27%;如果分数分布较正态分布平坦,高、低分组人数比率要略高于27%;一般情况下,其比率介于25%—33%之间即可。计算公式: 1、客观性试题区分度D:D=PH-PL 其中,PH、PL分别为试题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PH、PL的计算方

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

1、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基本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本方法。 命题要反映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能正确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2、对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分类、细化,列出基本“知识点”,并将它们分列为(1)识记(2)理解(或领会)(3)简单应用(4)综合应用等四个层次。在命题时,大致使这四个层次的比例为2:3:3:2。 3、在命题时,为使考试成绩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使成绩呈正态分布,除了上面对四个层次提出的比例要求外,对试题易难程度,也应进行细化。这通常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档次,它们的比例也为2:3:3:2 。 (知识点层次与考题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 4、同样,为了使成绩能反映学生掌握的程度,题型与题量的合理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题型为5—8种,过多会使学生感到迷惑,题量一般为30—50题(视考试时间长短而定)。考试时间一般学校为2小时,自学考试为2.5小时。题量过少无法正确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因学生可能失误)。题量过大会来不及做。 对工程类试卷配置建议总题量35题左右,各类题型及分数建议如下: (1)单项选择题(4选1)12题,每题2分,共24分。这类题多为基本概念题,(较易得分)。 (2)填充题(每题一空格)(填几个字),10题,每题2分,共20分。(多为理解题) (3)多项选择题(4选2至4),5题,每题2分,共10分,(多为较难概念题,易失分)。 以上类型题,答案都是唯一的,为客观题,共计54分。 (4)简答题(问题较单一)2题,每题5分,共10分。 (5)简单应用题(含计算题,作图题,证明题等)4题,每题5分,共20分。(反映主干内容要求) (6)综合应用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多为本课程重点内容)。 以上(4、5、6)三项为主观题,共计46分。

如何命题及写试卷分析

如何出好一份试卷 如何出好一份试卷,以及怎样进行试卷分析,黎校长把这个作业交给我,其实我也 不是很专业,只能凭个人的理解和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和大家一起探讨。一名教师,除了要能在课堂上上好课,还要能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要通过检测来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检测的渠道多种多样,但最为普遍,可行性最强的方式还是考试,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操作起来最简单、最直接、也最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而考试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命题中,一份试卷能引导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所以出好一份试卷在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能否出一份好的试卷,则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能很好地反映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份试卷出好后,质量怎样,能否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促进老师的教学,又需要我们对试卷进行科学准确地分析,从中找到我们的亮点,找到我们的不足,找到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那么如何出好一份试卷,如何进行试卷分析呢?下面我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先说说怎样出好一份试卷。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立足校情学情,面向全体学生,语文力求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语文课程学习目标达成与学生个性张扬的和谐统一。数学要以四基为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性和 应用性,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从而有效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以《课程标准》(正式版)为导向,命题的覆盖面应包括教材的主 要内容,反映教材的基本要求。命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信度是指试卷的可靠性,是试卷可靠程度的指标。考生分数要比较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 际水平。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分数都要相对稳 定、前后一致。也就是成绩有一定的真实性,稳定性。信度高的试题很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 响,对任何学生的多次测定都会产生比较稳定的、前后一致的效果。过难或过易的试题都会 降低试卷的信度。

广东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教学提纲

广东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

广东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转)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研究、分析中考试题对平时组织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研究广东省近三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脉搏,对落实新课程标准,有效地组织初三数学课的教学和复习,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中考试题的题量、题型和分值 2005年、2006年、2007年广东省数学中考试题的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近三年的题量和分值都保持不变,选择题都是5小题,每小题3分;填空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解答题分为三类:第一类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第二类每小题7分共28分,第三类每小题9分共27分。 二、中考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 分析近三年来广东省的中考试题,对照每年的《中考说明》,试题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都注意了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如在每年的第一类解答题5道题中,每年必考的内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不等式组、解方程或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基本作图等。在每年的解答题二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直角三角形、求函数解析式、平面图形的简单论证和计算等是考查的重点。每年的解答题三,是中考稳中求变的突破口,命题组在这三大题中,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可以捕捉的规律,如圆与三角形、圆与四边形中等积式和比例式的证明,几何与方程、

函数的结合题,几何图形中的一些条件给定、探求结果的开放型题等都是近三年来保留的压轴题。 三、试题特点 (一) 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1.从知识点上看,在命题方向上,没有太多的起伏;从内容上看,几何题中的面积、弧长、侧面积或圆中线段、角度计算或者与代数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联系等,二次函数综合题还是压轴题的首选内容。07年在几何题方面有所侧重,全卷占了61分,在二次函数方面有所减少,只是在第22题第(2)小题运用二次函数知识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但明年中考是否一样,有待商讨。并且考试内容与考查方式的结合新颖。如07年省题第21题把圆的切线及其性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学生对“滚铁环”游戏并不陌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并不放在对概念、性质的记忆上而是对概念、性质的理解与运用上,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数学的妙趣。 2.从学习能力上看,着重考查学生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数学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主要表现为数学的思想方法。初中数学中最常见的思想方法有:分类、化归、数形结合、猜想与归纳等。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几乎是历年中考试卷考查的重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分类讨论思想:当面临的问题不宜用统一方法处理时,就得把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分为若干类,然后逐类进行讨论,再把结论汇总,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

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命题走向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2019年命题走 向 一、2019年高考试卷分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全国卷i)继承2019年的改革方向。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创新和发展;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1考试内容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2试题结构与2019年大体相同。全卷共22小题,选择题12道,每题5分;填空题4道,每题4 分;解答题6道,前5道每题12分,最后1道14分。 3考试要求与考点分布。第1小题,(理)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文)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符号,能够正确表示简单的集合。第2小题,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第3小题,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及平移公式。第4小题,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第5小题,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第6小题,(理)了解空集和全集,属于、包含和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文)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7小题,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第8小题,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第9小题,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10小题,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各

种位置关系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第11小题,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第12小题,掌握简单方程的解法。第13 小题,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第14小题,(理)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文)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15小题,(理)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第16小题,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第17小题,(理)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文)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第18小题,(理)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并能根据其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文)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第19小题,( 理)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文)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第20小题,(理)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文)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第21小题,(理)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文)掌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第22小题,(理)了解数列通项公式

试卷分析表、成绩分析表、填表说明

任课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填 表 说 明 1、“试卷分析表”由阅卷组按课程填写(非教考分离科目由任课教师填写),“成绩分析表”由任课教师根据成绩、试卷分析表和试卷按教学班填写。 2、标准差:计算公式:n x x n i i 2 1 ) (∑=- (i x :每位学生成绩;x :平均分;n 为 学生数) 3、试卷难度系数:反映试卷的难易程度,用L 描述,其计算公式为: L=X ÷W X :参考学生平均分,W :试卷总分。 难度评价:难度系数<0..65为难; 0. 65-0. 71为较难; 0..71-0.78为合适; >0.79为容易。 4、试卷区分度:“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对不同受试者的水平的鉴别程度。公式为:D=2(X H -X L )÷W 其中X H ----高分组平均得分,X L ----低分组平均得分,W----试卷总分。高分组指把成绩从高往低排序后,前面50%的那一部分;低分组指后面50%的那一部分。 区分度评价:0.4以上为非常良好;0.3-0.39为良好;0.2-0.29为一般,仍需再改进;0.19以下为差。 5、试卷的效度:考察该试卷是否考核了应考核的内容,有没有偏离考试的目的。(可对照考纲分析)。 6、试卷质量评价:由阅卷组从试卷的容量(包含哪些内容)、有哪些题型、试卷的题量、试卷中的错误、学生对所学课程掌握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7、教学情况与学习情况分析、改进措施及建议:由任课教师根据成绩和试卷分析对所教课程的教与学方面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8、成绩分布直方图可在表上直接画出,也可以利用电子表格画出后粘贴。 如下图: 9、各课程可根据课程的特点,有关指标可作适当的调整,调整后的指标要作书面说明。 10、有选项的栏目中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 11、以上两表均一式两份,一份用于开课系按学期汇总存档,另一份与学生答卷一起存档。 12、此表挂在信息平台,可从信息平台下载。

试卷命题分析

一、试卷命题分析 高一试卷:此次高一试卷整体难度较为适中,基本以高一下上半学期(unit1-unit3)的重点为主. 阅读理解,选词填空等试题的重点明确,难度也适中。但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改进:1)听力部分在进行磁带翻录时,忘了把每一题的要求翻录进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紧张及预读时间的短缺。2)部分试题考点重复:语法部分出现了4题词汇,和后面的选此题空考点重复;语法选择的第一和第二题都在考6123的形式宾语结构,没有必要。 高二试卷:此次高二试卷整体难度中等偏上,能抓住高二下上半学期(unit1-unit3)的重点词汇和语法,语法单选,阅读理解及选词题空等试题考点明确,,难度适中,时代气息较浓郁。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1)由于磁带的限制,所选听力为高三要求,学生能力显然还未达到这一程度,平均得分率仅为40%,失分严重。2)完形填空难度太大,说明出卷老师对现阶段的使用英语能力还不够了解。由于这两个部分的试题没有把握好,直接导致了均分的不达标。 二、试题的具体数据 高一: 综合数据

每一大题的得分情况 高二: 综合数据 每一大题的得分情况 三、试题所反映的目前学生的突出共性问题 1.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较差,不懂得英语听说读写积累的重要性。 英语的听说读写是彼此制约,共同生长的四种能力,以单词和 语法规则为基础,以长句和文章为载体,在循序渐进的积累过 程中这四种能力共同成长,自然也彼此制约。目前我们学生的 状态往往是单词不认识或读不准,当然听不懂;不愿读英语文 章,当然更无从去理解听力或阅读理解中出现的短文和对话,

对很大一部学生来说,长句,短文,对话无论出现在听力中或 是其他部分,其理解都是含含糊糊的,怎么可能要求高分呢? 2.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这突出表现在语法选择中。同样的一个 知识点,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或叠加了另一个知识点,他就不认 识了或者是至少忘了其中之一。 3.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尤其是完形填空和写作能力较差。这两项 的确是要求很高的能力,包括词意的辨析,在信息缺失情况下 的上下文理解,文章结构的掌握,句型和词汇的灵活多样等等,由学生的积累还不到火候或根本没有积累,所以上述能力也无 从谈起。 四、试题所反映的目前教学的突出问题 1.目前我们的英语老师都非常重视双基教学,尤其是单词,词组 和课文的教学,这已在考试中显露出积极的结果,所有两个年级的学生在选词填空和翻译部分都完成的不错,这不得不归功于我们老师的辛勤工作。 2.强调课内知识的系统传授之后,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和 提高,尤其在高一的教学中尤为突出。本学期高一备课组计划完成高一下牛津英语的课程统整,在这一方面三位老师颇下了一番功夫,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希望通过课文文章的阅读指导及报刊阅读摘抄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的理解力,但显然,课外阅读的训练量严重不足,这有待于在下半学期的教学中加以改进。3.在高一年级的英语试卷上反映教学中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即

如何进行试卷分析讲解学习

如何进行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分析是对教学测试的反思、是对教师教的反思、也是对学生学的反思,试卷分析是提高命题水平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试卷分析包括:⑴介绍考试基本情况;⑵介绍试卷的特点;⑶统计学生解答情况;⑷对今后教学的启示;⑸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一、介绍考试类型 试卷分析要说明本次考试是什么类型、什么范围的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试题由什么人命题的。 二、介绍试卷的特点试卷分析要介绍试卷考查的范围、知识点及分值、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分值)、命题特点等。 三、统计数据试卷分析要统计有关数据,数据来源:全体考生、也可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容量尽可能大一些。有关数据包括: ⑴各题统计数据(难度、区分度); ①难度计算 1.难度指应试者解答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测评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题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 =试题平均得分/试题满分。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为试卷满分值。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当然,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测验的难度水平多高才合适,也还要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如果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进行一次诊断性测验,为了真实、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测验难度大一点也是正常的。 2.计算方法 (1)客观性试题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 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 (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 P=X/M(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 (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 P=(P H+P L)/2(P H、P 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考试命题 试卷分析 成绩评定应注意的问题

院教〔2006〕21号 关于印发《考试命题试卷分析成绩评定试卷整理等应该注意的 问题》的通知 各系、部、教学中心: 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务处研究提出了有关考试命题、试卷分析、成绩评定和试卷整理装订等应该注意的问题,现印发给你们,望你们按此通知的要求做好命题、试卷分析、成绩评定和试卷整理装订等工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务处 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考试命题试卷分析成绩评定试卷整理通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务处2006年5月25日印发 共印30份

关于考试命题、试卷分析、成绩评定、试卷整理等 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考试命题 1.试卷命题的期望值Eζ表示什么? 答:试卷命题的期望值Eζ是命题时对学生考试平均成绩x的预计,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命题教师对于教学情况掌握程度的衡量尺度,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x与期望值Eζ符合(值越接近)程度越好,说明命题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命题的质量越好;反之,则说明命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甚了解,命题的质最也就越差。 2.期望值Eζ与平均值有什么关系? 答:按教育部有关的规定,试卷命题的期望值Eζ应符合 x-?E 2 不符合此条件,即视为命题情况异常,就应对此情况进行分析。 期望值Eζ一般应选择在70-80间为宜,Eζ值低于70,不及格率会超过15%以上,高于80则不及格率会低于5%,过大过小的不及格率都将有碍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命题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 (1)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命题。课程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命题的依据,超过或者低于课程教学大纲的试卷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广东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

省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转)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研究、分析中考试题对平时组织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研究省近三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脉搏,对落实新课程标准,有效地组织初三数学课的教学和复习,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中考试题的题量、题型和分值 2005年、2006年、2007年省数学中考试题的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近三年的题量和分值都保持不变,选择题都是5小题,每小题3分;填空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解答题分为三类:第一类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第二类每小题7分共28分,第三类每小题9分共27分。 二、中考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 分析近三年来省的中考试题,对照每年的《中考说明》,试题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都注意了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如在每年的第一类解答题5道题中,每年必考的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不等式组、解方程或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基本作图等。在每年的解答题二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直角三角形、求函数解析式、平面图形的简单论证和计算等是考查的重点。每年的解答题三,是中考稳中求变的突破口,命题组在这三大题中,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可以捕捉的规律,如圆与三角形、圆与四边形中等积式和比例式的证明,几何与方程、函数的结合题,几何图形中的一些条件给定、探求结果的开放型题等都是近三年来保留的压轴题。 三、试题特点 (一) 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1.从知识点上看,在命题方向上,没有太多的起伏;从容上看,几何题中的面积、弧长、侧面积或圆中线段、角度计算或者与代数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联系等,二次函数综合题还是压轴题的首选容。07年在几何题方面有所侧重,全卷占了61分,在二次函数方面有所减少,只是在第22题第(2)小题运用二次函数知识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但明年中考是否

生物学科命题趋势分析

高考新课标----全国 生物学科命题趋势分析 一、命题的重要知识点 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代谢(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结构与功能,酶和ATP,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特 别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联系) ②细胞的增殖、衰老、癌变(细胞的衰老、癌细胞的特点及防治等体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的调节中要关注激素调节在农业上的应用、神经调节中要关注血糖、体温 的调节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④遗传与变异(自由组合定律、关注遗传变异在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及人类的遗传病) ⑤生物与环境(低碳生活、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态农业、以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思想、新农村新 能源建设为切入点考查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 二、试题预测 注重基础,以能力测试主导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实验 ①侧重探究性实验的考查 ②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或修改 ③考查学生表述能力的问题还会出现,但表述的文字不会太多 ④注意实验结论用图形或图表表示,即绘制图形、图表 四、识图、绘图 在选择题和非选题中,一定会出现图形、图表、坐标曲线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应用能力;在简答题、实验题中有可能出现绘制图表、图形的问题,来考查考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五、关注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考查知识的切入点主要是联系人体健康、生活、生产等,并关注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生物科学新进展即注重紧密联系实际。例如:生态热点(坎昆气候大会、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温室效应等);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人造生命);国内大事(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干细胞技术、航天生物学);人类健康热点(H1N1、艾滋病、糖尿病、肥胖症、甲型流感、癌症)等。

(完整)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2)

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本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了,从整体来看,在试题容量、命题质量和难度上与平时模拟测试相当。没有明显偏题、怪题。题干设置整体来说简明清晰,充分考虑了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答题速度,有利于学生作答和教师评卷。为更好把握今后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长处与不足,现就本次测试的数学试题及试卷作具体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共有七个大题,第一题是填空题,共包括9个小题,涉及内容全面、命题方式新颖,巧妙、难易程度适中。第二题选择题,有4个小题,考查学生的平移读数及角的认识.第三题为画出将图形向右平移5格后得到得图形,这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平移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动手操作运用能力。第四题为算一算,内容涉及到直接写得数、脱式计算和用竖式计算,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五题为看图写算式题,考查了学生对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和运用,会列出算式和准确计算.第六题解决问题,共包括2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两步计算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七题统计知识部分的题,这两个题型的设计,能够根据教材,符合知识点的认知层次,把握双基与能力考查的基本方向,把握教材非常到位,符合课标与知识点考查水平之间差距不大,有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措施,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体看,这七个大题都能抓住教材的知识点,通过统计考查的知识点,了解考查的重点内容,能够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教

学的忽视或遗漏。 本试题的命题形势符合教材中知识点的认知层次,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考查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统计基础性与拔高性内容所占比例适中,把握双基与能力考查的基本方向;结合试题考查水平对照自己教学的处理,分析教学大纲与教材把握基本到位、课标与知识点考查水平之间差距不大、知识点的深广度基本到位。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抓住本册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突出重点,有拔高题。首先面向全体同学,同时又能给大部分优等生表现的机会,如填空题(9)选一选题(1),解决问题(3)等。 二、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考得比较理想,平均分较高,从成绩上看已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在全乡范围内整体成绩不是很理想,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故将试卷分析如下: 一、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1、成绩统计 这套试题难度稍大一些,易于学生接受,从我们的教学来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从阅卷来看,成绩比较理想,参加人数,总分,平均分是分,及格率为,优秀率为,最高分分,最低分分。 2、产生差别的原因 从上面的成绩统计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对问题的适应能力不强,产生变化的原因有3个方面:

运用Excel实现学生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的程序化

第19卷第2期收稿日期:2011-01-26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FFB108148)作者简介:李翠梅(1974-),女,讲师,硕士,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和计算机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1005-1228(2011)02-0055-03 运用Excel 实现学生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的程序化 李翠梅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Excel 是一个具有强大数据处理功能的电子表格软件,可以高效而准确的完成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文章详细介绍了一种用Excel 2007处理学生成绩的模板,该模板的使用,能够使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处理变得程序化,从而极大的提高成绩处理的效率和准确率。关键词:Excel ;成绩处理;模板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Realizing Students'Score Statistics and Examination Paper Analysis Procedure By Use of Excel LI Cui-mei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ial College,Hohhot 010051,China ) Abstract :Excel is a strong spreadsheet software of data processing functions .It can be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to finish the score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process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student score processing template with Excel 2007,using this template can make the teacher to process student score becoming stylized,thus greatl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to process score.Key words:Excel ; Score Processing ;template Vol.19No.2Apr .2011 第19卷第2期2011年4月 电脑与信息技术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每个学期期末教师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就变得异常繁琐。而最为关键的是,教师的压力也很大,因为成绩的统计和分析不能出错,一旦出现错误,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很大的,而对教师自身也会产生不好的负面影响。 Excel 2007是办公系列软件之一,是M icrosoft 公司开发的专门用来制作电子表格的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方便快捷地编辑生成表格数据,并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生成图表的功能[1],可应用于学生成绩处理,避免错误 并大大提高处理效率,辅助完成大量的、繁琐的、重复性的计算和统计工作[2],有助于教师高效而准确的完成学生成绩的各项统计和分析工作。 笔者是一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老师,同本教学部的老师一起,随着对Excel 的深入了解,不断探索改进,现形成了一份比较成熟的成绩处理模板,并以此文对该成绩模板做一个详细说明,以期和老师们共享。 1工作簿的结构和数据录入 该成绩处理模板中,每个班级对应一个工作簿,工 作簿中包含两张工作表Sheet1和Sheet2。在Sheet1工作表中输入原始的成绩数据和计算总评成绩;Sheet2 工作表中进行成绩的分析和统计。首先对Sheet1工作表做如下说明: 一般来说,一个班级的人数大约在40-60人,因此Sheet1工作表打印预览后有两页,下面分别是在打印 预览视图中对这两页当中前面部分的截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成绩报告单一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doc

·!!·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 楼裕胜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摘要:在以往的考试中,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分析,方法上比较单一,内容上比较模糊。 这不利于教学信息的发掘和反馈,从而也影响了教学决策。因此,我们需要借鉴统计分析的方法,科学、严谨、定量地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中找出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推动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使考试真正为提高素质教育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是关键所在。这种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建立在统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指标对考试的结果予以评价和监控,然后提出教学及考试中存在的不足。 一、考试试卷的统计分析 (一)试卷难度的分析 所谓难度是指考试中试题或者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考试题目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 1.难度的计算 以往教师在考试中对试题难度的测定大部分是凭感觉。这种方法本身比较模糊,对有经验的教师也并不是非常有效。根据难度的概念,得到如下公式。以.x.a表示第i题的成绩均值和满分值,则:第i题的难度: d=1-x/a 若第i题全部答对,则d=0;若第/题全部答错,则d=1;当d=0.5,说明此题难度适中。 试卷难度:试卷难度的测定建立在试题难度的基础上,以试题难度为变量,以试题满分值为权数的加权算数平均数。 一般而言,试卷都是以#$$分为满分,于是 对于学校的常规考试,目的在于测量个体差异。当d=0或1时,即试题全部答对或答错,该题便无法提供个体差异的信息。而只有当d=0.5时,题目才能做最大程度的区分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要使每题难度均达到0.5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一般要求试卷平均难度为0.5左右,各试题的难度控制在0.5±0.2之间。 2.难度的比较 按以上公式计算的试题及试卷难度,只能看出不同试题或不同试卷的难易程度,但却不能分析题目或试卷之间的相对难度。如某试卷中,第一,第二,第三题的难度分别是0.3,0.4,0.5。从难度数据中可以看出,第一题相对较容易,第三题较难。但第二题与第一题的难度差和第三题与第二题的难度差是否相等?这却不一定。原因是不同试题的难度位于不同的等距量表,因而不具有可比性。为解决试题及试卷之间难度的相互对比,需要将以上公

2020全国卷III作文命题及评析

2020全国卷III作文命题及评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官方解读 7月7日,全国高考拉开序幕,首科语文试题引起热议。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 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一、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

关于针对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湖州中学周凌

[趋势展望]

继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2004年全国11个省市首次分省自主命题,2005年全国14个省市自主命题,2006年全国16个省市自主命题,出现了别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题。众多的作文题版本体现了现实意识、作文的自由意识和引导意识三方面的命题指向。其总体走向就是:突出人本,贴近生活,发展个性,鼓励创新。 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命题形式由前几年的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变为关系型话题作文、单一型话题作文、供料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等(详见命题回顾),多种形式并存,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地方卷作文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呈现出地方特色,展示出了个性,如北京(说“安”、北京的符号)、重庆(坚持一大一小作文形式)、福建(继续文学、历史类内容)、上海(来自生活提炼——杂、忙、有关中学生课外生活三镜头、握住你的手)、浙江(文化气息浓厚)等省作文都具有地方特色。 二.作文体裁从文体不限发展为有明确的文体要求和文体不限两种形式并存,很多已经很久未在高考中露面的文体、要求都出现了,如议论文(2006年湖南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记叙文(2006年重庆的小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说明文(2005年重庆的小作文“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等,方式丰富多彩。但这些命题都切合学生年龄段及认知特点,既是对以前生活的盘点,又是对未来生活的思考。 三.同一命题中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命题所提供材料的分析理解,在切合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易发挥才华的主旨写作,这为学生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如2006年浙江省作文“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这里,对“休息”的看法,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首先是生活上的“休息”,弦不能绷得太紧,生活就该讲求一张一弛之道。其次是生命意义上的“休息”,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此外就是将两种角度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休息”。再如2006年湖北“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联想思考,也可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也如此。 四.作文命题取材视域广阔,拓宽了材料的来源。作文取材十分广泛,以2006年为例,有的是名言警句,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现实镜头,有的是网络调查……,例如:浙江的“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话题作文和江苏的“人与路”的命题作文的材料是名言警语;山东的无标题式话题作文、江西的“雨燕减肥”话题作文、广东的《雕刻心中的天使》和全国卷Ⅰ(河北、河南、山西、海南等)话题作文的材料是寓言故事;重庆的“走与停”命题作文和北京的“北京的符号”命题作文是现实镜头;全国卷Ⅱ(黑龙江、吉林、广西等)高考作文题是网络调查。选取材料形式不同,表面看是信息来源问题,实质上反映出了作文命题开始走进现实生活的思想和贴近考生生活的方向。考生写作的自主性更强了,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宽广的平台使之有一显身手的余地,思考角度与现实距离更近、更和谐。所有的情景材料都非常注重激活学生生活情趣和写作能力的积淀,这既有利于考生的才情展现,并将作文生命植于生活的源头,赋予新鲜气息,又有利于增强人文底蕴,扣紧时代脉搏而抒发真情实感。 五.关注情感哲理,触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各地作文命题既保持了健康格调,又关注了考生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直面人生,感悟人生。这很符合考生的自身认识的规律,自我审视的情感价值。人情味更浓,生活性更强,涵盖理性,看重思辨,呼唤“理性”的光芒,关注培养观察和思考习惯,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关注心灵的自我修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以理性思辨为目的,发掘考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同时,回避热点又暗合时代主题,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前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