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

))))))))

1 范围

本规范制定了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

院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

1.1.1.1.1.2

4 诊治流程图

拟诊胃癌病胃癌门继续随

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及内镜等检

组织或病理学检

排除诊确定诊

可切不可切可切除性评

高级别上皮内瘤部分早期胃粘膜内中晚期胃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内镜下微创治疗

随访

5 诊断依据

5.1 病因

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但多种因素会影响胃癌的发生。目前所知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亚硝基化合物;③高亚硝酸盐的摄入;④二羰基化合物;⑤真菌;

⑥遗传性。

5.2 高危人群

5.2.1 性别: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1.5倍。

)))))).

1.1.1.1.1.2

5.3.2 年龄: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5.3.3 饮食: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

5.3.4 吸烟:吸烟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

倍。

5.3.5 治疗:接受过胃部手术。

5.3.6 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5.3.7 家族肿瘤疾病史:包括家族胃癌史,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等。

5.3.8 恶性贫血:常合并萎缩性胃炎。

5.3.9 肥胖: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患胃癌风险更高。

5.3.10 经济状况: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5.3 症状

5.3.1 发病时间

发病到就诊时间,在3个月之内占10%,在3个月至2年之间占70%,在2年以上占20%。

5.3.2 主要症状

没有特异性表现。癌症早期几乎不会有症状,以消瘦为最多,其次为胃区疼痛、食欲不振、呕吐等。初诊时患者多已属晚期。早期胃癌的首发症状,可为上腹不适(包括上腹痛,多偶发),或饱食后剑突下胀满、烧灼或轻度痉挛性痛,可自行缓解;或食欲减退,稍食即饱。癌发生于贲门者有进食时哽噎感,位于幽门部)))))).

1.1.1.1.1.2

者食后有饱胀痛,偶因癌破溃出血而有呕血或柏油便,或因胃酸低,胃排空快而腹泻,或患者原有长期消化不良病史,致发生胃癌时虽亦出现某些症状,但易被忽略。少数患者因上腹部肿物或因消瘦,乏力,胃穿孔或转移灶而就诊。

5.4 体征

5.4.1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

5.4.2 中晚期胃癌以上腹压痛最常见。1/3患者可扪及结节状肿块,坚实而移动、多位于腹部偏右相当于胃窦处,有压痛。胃体肿瘤有时可触及,但位于贲门者则不能扪到。

5.4.3 转移性体征

转移到肝脏可使之肿大并可扪到结实结节,腹膜有转移时可发生腹水,出现移动性浊音。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摸到Virchow淋巴结,质硬而不能移动。肛门指检在直肠膀胱间凹陷可摸到肿块。在脐孔处也可扪到坚硬结节,并发Krukenberg瘤时阴道指检可扪到两侧卵巢肿大。

5.4.4 伴癌综合征

包括反复发作性血栓静脉炎(Trousseau征)、黑棘皮病(皮肤皱摺处有色素沉着,尤其在两腋)、皮肌炎、膜性肾病、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

5.5 辅助检查

5.5.1 实验室检查

5.5.1.1 血液检查常见贫血,约50%为缺铁性贫血,是

长)))))).

1.1.1.1.1.2

期失血所致;或由营养缺乏导致恶性贫血,则见巨幼细胞贫血;血沉增快。

5.5.1.2 大便潜血试验大便潜血试验常呈持续阳性,检测方便,可辅助诊断。

5.5.1.3 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临床所用胃癌标志物主要有CEA、CA19-9等,但特异性均不强,联合检测可增加其灵敏性及特异性。

5.5.1.3.1 CEA 癌胚抗原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是胚胎和胎儿期产生的癌胚抗原,可评价胃癌的预后。与进展低分化腺癌相关,亦与肿瘤大小、浆膜面浸润、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与其它指标联合应用以评价胃癌的化疗疗效。如CEA水平下降范围>50%或降至正常范围并持续4周以上,可作为治疗有效指标,如治疗后持续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5.5.1.3.2 CA19-9(可选择)是一类含黏液成分的大分子糖蛋白,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相关,是胃癌患者独立判定预后的指标。血清中高水平的CA19-9提示胃癌患者生存期缩短,可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提示胃癌的腹膜复发、腹腔种植,是比CEA更为敏感的指标。

5.5.2 影像学检查

5.5.2.1 胸部X射线检查必须同时拍胸部正位和侧位片,排除有无肺转移,对于胸片发现病灶而难以定性的可选用胸部增强CT检查。

)))))).

1.1.1.1.1.2

5.5.2.2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作为胃癌诊断首选常规检查。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有助于观察肿瘤在胃腔内侵润范围、肿块部位及胃腔狭窄程度、有无幽门梗阻等,并可通过观察胃粘膜的形态、胃壁的柔软程度等,与胃炎性病变、胃壁在性病变及胃淋巴瘤等相鉴别。

5.5.2.3 CT检查CT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助于观察

胃部肿瘤对胃壁的浸润深度、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如肝脏、卵巢、腹膜、网膜等)转移。对于胃部肿瘤较大者,建议行腹部、盆腔CT检查,以了解盆腔

有无转移,特别是对于女性患者,观察有无卵巢转移。对于无CT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均应行增强CT扫描,有助于检出微小转移灶。

5.5.2.4 MRI检查(可选)受设备、扫描技术及检查费

用等因素影响,MRI检查目前尚不能作为胃癌患者的常规检查,但对于超声或CT检查怀疑肝转移的患者,MRI有助于明确诊断。

5.5.2.5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简单易行、价格便宜,可作

为胃癌患者的常规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盆腔重要器官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也可用于锁骨上、颈部淋巴结检查。对于有条件的医院还可开展超声导引下行肝脏、淋巴结穿刺活检,有助于肿瘤诊断及分期。

各种检查诊断报告均应体现TNM分期理念。

5.5.3腔镜检查

5.5.3.1 内镜检查是胃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

1.1.1.1.1.2

胃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对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必需的常规检查项目。此外,内镜检查前必须充分准备,建议应用去泡剂和去粘液剂,仔细观察各部位,采集图片,对可疑部位应用染色和放大技术进一步观察,进行指示性活检,这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提高胃癌的发现率,是现阶段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5.5.3.2 超声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变本身,还可通过超声探头探测肿瘤浸润深度及胃周肿大淋巴结,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胃癌术前分期方法,有助于胃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制定手术方案。

5.5.4 细胞学检查

5.5.4.1 内镜细胞学检查在纤维镜直视下,用冲洗、擦

刷及印片3种方法取细胞,其阳性率较高;或插入胃管用缓冲液反复冲洗胃壁,再收集缓冲液,沉渣后作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两种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均可达90%以上。

5.5.4.2 腹水细胞学或术中腹腔冲洗或灌洗细胞学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腹腔游离癌细胞(FCC),对指导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5.5.4.3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转移。

6分类和分期

)))))).

1.1.1.1.1.2

6.1 胃癌的分类

胃肿瘤组织学分类(WHO,2000)

上皮性肿瘤

上皮内肿瘤-腺瘤8140/0

腺癌8140/3

8144/3 肠型

8145/3 弥漫型

8260/3 乳头状腺癌

8211/3 管状腺癌

8480/3 粘液腺癌

8490/3 印戒细胞癌

8569/3 腺鳞癌

8070/3 鳞状细胞癌

8041/3 小细胞癌

未分化癌8020/3

其他8240/3 类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非上皮性肿瘤8890/0 平滑肌瘤

9560/0 神经鞘瘤

9580/0 颗粒细胞瘤

血管球瘤8711/0

8890/3 平滑肌肉瘤

8936/1 胃肠道间质瘤

8936/0 良性

不确定恶性潜能8936/1

8936/3 恶性

Kaposi肉瘤9140/3

其他

恶性淋巴瘤9699/3 型细胞淋巴瘤,边缘区BMALT

套细胞淋巴瘤9673/0

细胞淋巴瘤B 弥漫性大9680/3

其他

继发性肿瘤

)))))).

1.1.1.1.1.2

分期 6.2

较常使用的是美国分期目前为止胃癌的分期仍未完全一致,)三种。目前最UICC系统,日本胃癌分期系统和国际抗癌联

盟(年胃2009AJCC)公布的新的胃癌分期采用美国癌症联合协会(癌国际分期。AJCC胃癌TNM分期(2009年第七版)T分期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上皮内肿瘤,未侵及固有层

T1:肿瘤侵犯固有膜、粘膜肌层或粘膜下层

T1a肿瘤侵犯固有膜或粘膜肌层

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浆膜下结缔组织,而未侵犯脏层腹膜或临近结构

T4: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或临近结构)

T4a: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

T4b:肿瘤侵犯邻近结构

注:1.肿瘤穿透肌层,进入胃结肠或肝胃韧带,或进入大网膜、小网膜,但未穿透覆盖这些结构的脏层腹膜,这种情况肿瘤就为T3,如果穿透了这些结构的脏层腹膜肿瘤就为T4。

2.胃的邻近结构包括脾、横结肠、肝、隔肌、胰腺、腹壁、)))))).1.1.1.1.1.2

肾上腺、肾、小肠和后腹膜。3.肿瘤由胃壁延伸到十二指肠或食管,T由包括胃在内的最严重处的浸润深度决定。

N分期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1-2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3-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3:7个或7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3a:7-15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3b:16个或16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注:不论切除及检查的淋巴结总数,若所有淋巴结都没有转移,定为pN0。

M分期

M0:无远处脏器和淋巴结转移

M1:已转移至远处淋巴结和/或其他脏器

AJCC胃癌TNM分期表(2009年第七版)

Tis N0 M0 0期M0 N0 T1 期IAM0

T2

N0

期IB)))))).

1.1.1.1.1.2

7 诊断和鉴别诊断

7.1 诊断

7.1.1 临床诊断

主要依据:①早期可无症状和体征,或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或原有胃溃疡症状加剧,腹痛为持续性或失去节律性,按溃疡病治疗症状不缓解,可出现呕血、黑

便;②晚)))))).

1.1.1.1.1.2

期体重下降,进行性贫血、低热,上腹部可触及包块并有压痛,可有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及恶病质;③贲门部癌侵犯食管,可引起咽下困难;幽门部癌可出现幽门梗阻症状和体征;④实验室检查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乏,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下降,大便潜血(+);肿瘤标志物异常增高;⑤影像学检查提示胃癌(胃气钡双重对比造影、CT)。

7.1.2 病理诊断

主要依据胃镜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行免疫组化检查鉴别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或确定肿瘤的神

经内分泌状况。近年来,临床更重视胃癌的术前分期,根据术前分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7.2 鉴别诊断

7.2.1 与胃部良性疾病的鉴别

7.2.1.1 胃溃疡胃癌无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青年人胃癌常被误诊为胃溃疡或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某些典型X线表现可作为诊断依据,如龛影一般突出于腔外,直径在

2cm以内,其口部光滑整齐,周围粘膜呈辐射状,胃壁柔软可扩张等;而进展期溃疡型癌的龛影较大,且位于腔内,常

伴有指压痕及裂隙破坏,局部胃壁僵硬,胃腔扩张性差等。但某些胼胝性溃疡易与溃疡型癌相混淆,需要进一步作胃镜活检予以鉴别。

7.2.1.2 胃息肉(胃腺瘤或腺瘤性息肉)来源于胃粘膜上)))))).

1.1.1.1.1.2

皮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60~70岁多见。较小的腺瘤可无任何症状,较大者可引起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恶心。腺瘤表面粘膜糜烂、溃疡出血而引起黑便,临床表现疑似胃癌。X线钡餐检查显示为直径1cm左右,边界完整的圆形充盈缺损,带蒂腺瘤推压时可移动。胃腺瘤常与隆起型早期胃癌相混淆,宜胃镜活检予以确诊。

7.2.1.3 胃平滑肌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下。其瘤体多单发,大小2~4cm,好发于胃窦及胃体部,呈圆形或椭圆形。患者常有上腹饱胀不适、隐痛或胀痛。当肿瘤增大、供血不足,形成溃疡时亦可出现间歇性呕血或黑便,约有2%可恶变成平滑肌肉瘤。胃镜检查可与胃癌相区别,但难以确定属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

7.2.1.4 胃巨大皱襞症与浸润型胃癌相似,好发于胃上部大小弯处。良性巨大皱襞X线检查可见胃粘膜呈环状或弯曲改变,而浸润型胃癌粘膜多为直线形增粗。另外,巨大皱

襞症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而浸润型胃癌可见恶液质。

7.2.1.5 肥厚性胃窦炎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可引起胃窦狭窄、蠕动消失,胃壁有伸展性;浸润型胃癌粘膜平坦或呈颗粒变形、胃壁僵硬、低张造影,两者区别较大。

7.2.1.6 疣状胃炎多发于青年,常合并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较易鉴别。

7.2.1.7 胃黏膜脱垂胃粘膜脱垂症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粘)))))).

1.1.1.1.1.2

膜逆行进入食管或脱入十二指肠球部导致胃黏膜脱垂。通过x线钡餐检查可确诊。腹痛呈周期性、节律性,经胃镜检查较易区别。

7.2.2 与其他胃部恶性肿瘤相鉴别

7.2.2.1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占胃部恶性肿瘤的0.5%~8%。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胃窦、幽门前区及胃小弯。病变源于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可向周围扩展而累及胃壁全层,病灶部浆膜或粘膜常完整。当病灶浸润粘膜40%~80%时,发生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临床表现有上腹部饱胀、疼痛、恶心、呕吐、黑便、胃纳减退、消瘦、乏力、贫血等非特异性症状。乙醇常可诱发胃淋巴瘤患者腹痛的发生,少许患者伴有全身皮肤瘙痒症。X线钡餐检查病灶的表现率可达

93%~100%,但能确诊为胃淋巴肉瘤者仅10%左右。特征性改变为弥漫性胃粘膜皱襞不规则增厚,有不规则地图形多发性溃疡,溃疡边缘粘膜隆起增厚形成大皱襞;单发或多发的圆形充盈缺损,呈“鹅卵石样”改变。

7.2.2.2 胃肉瘤占胃恶性肿瘤的0.25%~3%,多见于老年。好发于胃底、胃体,瘤体一般较大,常在10cm以上,呈球形或半球形,由于癌体巨大其中央部常因血供不足而形成溃疡。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胃纳减退、消瘦、发热、上消化道出血。多数患者因瘤体巨大,在腹部可扪及肿物,局部有压痛。X线钡餐检查可见粘膜下型胃平)))))).

1.1.1.1.1.2

滑肌肉瘤,于胃腔内可见边缘整齐的球形充盈缺损,其中央常有典型的脐样龛影;浆膜下型者则仅见胃壁受压及推移征象;胃底平滑肌肉瘤在胃泡内空气的对比下可见半弧形状组织块影。胃镜检查时粘膜下型平滑肌肉瘤的表面粘膜呈半透明状,其周围粘膜可呈“桥形”皱襞。肿瘤向胃壁浸润时,其边界不清,可见溃疡及粗大之粘膜皱襞,胃壁僵硬,一般与胃癌不难鉴别。

此外,胃癌需与胃粘膜脱垂、胃类癌、胃底静脉瘤、假性淋巴瘤、异物肉芽肿等病变相鉴别。当上腹部摸到肿块时需

与横结肠或胰腺肿块相区别。有肝转移者与原发性肝癌者相区别。鉴别诊断主要通过X线、钡餐造影、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8 治疗

8.1 治疗原则

临床上应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肿瘤和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拟行放、化疗的病人,应做Karnofsky或ECOG评分(见附录3)。

胃癌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及其相关治疗。

8.2 手术治疗

)))))).

1.1.1.1.1.2

8.2.1 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能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外科手术的病灶完整切除及胃断端5cm切缘,远侧部癌应切除十二指肠第一段3~4 cm,近侧部癌应切除食管下端3~4 cm,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可。现常以D表示淋巴结清除范围,如D1手术指清除至第1站淋巴结,如果达不到第1站淋巴结清除的要求则为D0手术,D2手术指第2站淋

巴结完全清除。

对于远端胃癌,次全胃切除较全胃切除并发症少;对于近端胃癌,肿瘤较早的可考虑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多数进展期近端胃癌宜施行全胃切除。

减状手术和姑息性切除的主要目的:①减状,如解决肿瘤引起的梗阻、出血、穿孔等;②减瘤,如将肉眼可见肿瘤尽可能切除,减少肿瘤负荷,便于术后进一步治疗(如放疗、化疗等)。晚期胃癌患者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生活质量。

8.2.2 手术治疗模式(适应证)

8.2.2.1 可切除的肿瘤①T1a~T3:应切除足够的胃,并保证显微镜下切缘阴性(一般距肿瘤已边缘≥5cm);②T4

肿瘤需将累及组织整块切除;③胃切除术需包括区域淋巴结清扫术(D),推荐D2手术,切除至少15个或以上淋巴结;

④常规或预防性脾切除并无必要,当脾脏或脾门受累时可考虑行脾切除术;⑤部分病人可考虑放置空肠营养管(尤其是推荐术后进行放化疗者)。

8.2.2.2 无法切除的肿瘤(姑息治疗)①若无症状则不进)))))).

1.1.1.1.1.2

行姑息性胃切除术;②不需要淋巴结清扫;③短路手术有助于缓解梗阻症状;④胃造口术和/或放置空肠营养管。

8.2.2.3 无法手术治愈的标准①影像学证实或高度怀疑或活检证实N3以上淋巴结转移;②肿瘤侵犯或包绕大血管;

③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④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

8.2.3 手术禁忌证

8.2.3.1 全身状况恶化无法耐受手术。

8.2.3.2 局部浸润过于广泛无法切除。

8.2.3.3 有远处转移的确切证据,包括多发淋巴结转移、腹膜广泛播散和肝脏多灶性转移等。

8.2.3.4 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有明显缺陷,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营养不良无耐受手术者。

8.3 放射治疗(不具备放疗条件者转上级医院)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胃癌术后的辅助治疗,不可手术局部晚期胃癌的同步放化疗,以及晚期转移性胃癌的姑息减症治疗。

8.3.1 原则

8.3.1.1 胃癌无论术前或术后放疗均建议采用顺铂+/-氟尿嘧啶及其类似物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

8.3.1.2 胃癌D0-D1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分期为T3,T4或N+但无远处转移的病例应给予术后同步放化疗;标准D2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3,T4或区域淋巴结转移较多的建议行术后同步放化疗。

)))))).

1.1.1.1.1.2

8.3.1.3 非根治性切除局部有肿瘤残存病例(R1或R2),

只要没有远处转移均应考虑给予术后局部区域同步放化疗。

8.3.1.4 无远处转移的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胃癌。如果病人一般情况允许,到具备相应资质的医院给予同步放化疗,期望取得可手术切除的机会或长期控制的机会。

8.3.1.5 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如果无法再次手术,之前未曾行放疗,身体状况允许,可考虑同步放化疗。放化疗后4-6

周评价疗效,期望争取再次手术切除,如无法手术建议局部提高剂量放疗并配合辅助化疗。

8.3.1.6 不可手术的晚期胃癌出现呕血、便血、吞咽不顺、腹痛、骨或其他部位转移灶引起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如果病人身体状况允许,通过同步放化疗或单纯放疗可起到很好的姑息减症作用。

8.3.1.7 放疗使用常规或转入具备条件的医院采用适形

调强放疗技术。

8.3.1.8 需要术后辅助放疗的病例在放疗前要求肝肾功

能和血象基本恢复正常。

8.3.2 疗效评价

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或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见附录4)。

8.3.3 重要器官保护

采用常规放疗技术或调强适形放疗技术时,应注意对胃周

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

2014 年第 4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要旨 【摘要】2010 年第 3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以来,对胃癌外科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胃癌治疗更为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近年来,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问世,两次促使“指南”修订、再版。2014 年第 4 版“指南”在原来的基础上,对7 个大的问题进行了修订,引进了新的证据和标准(更新胃手术的定义;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4 cm 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和流程图;确定Ⅰ期胃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为常规性治疗;胃镜下治疗的相关标准;化疗方案推荐度;HER2 阴性、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流程图;M1 胃癌的手术、化疗问题以及术后随访的相关规定)。第 4 版“指南”汲取了最新的科学成就,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概念更为科学化、精准化,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0 年10 月,第 3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极大地改变了胃癌治疗的基本理念,高级别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全新治疗原则使胃癌治疗进入崭新的时代。近年,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指南”的补充、更新迫在眉睫。 2014 年 5 月,日本胃癌学会对第 3 版“指南”进行了修订并发行了第 4 版新的“指南”,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更清晰、更科学化。并确定新的治疗方针,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修订、更新的要点为: (1)更新胃手术方法定义; (2)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长径<4cm 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及其流程图;(3)确定Ⅰ期胃癌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可为常规性治疗;

(4)关于胃镜下治疗,规定含未分化型成分的分化型癌,直径 <3 cm,UL(+),pT1a 适合扩大治愈切除。另外,追加组织学 muc 的处理和 UL 诊断标准;(5)设置了化疗方案的推荐度,记载了 HER2 阴性和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且制成流程图; (6)针对 M1 胃癌能切除时的治疗方针和难以适用标准化疗方案时的化疗问题,设定 7 个临床问题,予以回答和解说; (7)关于胃癌术后临床路径和随诊,制作了模板。 以下具体介绍本次更新的主要内容。 1 胃癌手术定义的更新 手术种类没有变更,仍然为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胃分段切除术、胃局部切除术、非切除手术。但是,对每种类型的手术进行了明确规定。 (1)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 ,TG)含贲门(食管胃结合部)和幽门(幽门轮)的全胃切除。 (2)远端胃切除术(distal gastrectomy ,DG)含幽门的胃切除术,保留贲门,标准手术为切除胃的2/3 以上。 (3)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保留胃上部1/3 和幽门及部分的幽门前庭部的胃切除术。 (4)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 ,PG)含贲门(食管胃结合部)的胃切除术,保留幽门。 (5)胃分段切除术(segmental gastrectomy,SG)保留贲门、幽门的胃全周性切除,适合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者除外。

2009年胃癌诊治指南

2009年第二版 胃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制订 2009年第二版

2009年第二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成员外科: 王亚农师英强 周烨朱惠燕 傅红吴江宏赵广法杜春燕蔡宏徐宇龙子雯 内科: 李进王碧芸 印季良陈治宇 王佳蕾罗志国 朱晓东吕方芳 郭伟剑 首席专家:李进 副首席专家:王亚农 影像: 彭卫军 许玲辉 内镜: 沈俊 张召珍 放疗科:病理: 章真李桂超杜祥盛伟琪

2009年 第二版 第一部分 诊断与评估 第二部分 手 ·评估: ·病史及体检 ·血常规 ·CEA/CA19-9 ·血生化全套 ·腹部增强 CT ·盆腔增强 CT/超声(女性) ·胸部CT ·GI ·内窥镜检查(推荐超声胃镜) ·PET/CT 扫描(复发转移可能者推荐) 局限性 (M0) 身体状况良好, 肿瘤可以切除 身体状况良好, 肿瘤无法切除 身体状况差 IV 期(M1) 内 科 治 疗 根治性 手术治疗 身体状况良好, 肿瘤可以切除 身体状况差, 肿瘤无法切除 内 科 治 疗

2009年第二版 第二部分手术治疗原则 根治术前评估: 对T3-4患者,建议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或新辅助治疗。有梗阻出血倾向建议手术。腹腔镜可用于评价是否有腹膜播散情况,以决定是否适合根治性手术。手术方式: ·上1/3:(包括贲门):根据情况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中1/3:根据肿块大小和位置行近端、远端或全胃切除。 ·下1/3:(包括胃窦):首选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 ·脾脏、胰体尾及联合脏器切除:脾门淋巴结转、胰体尾及结肠受累,酌情联合脏器切除。推荐留空肠营养管。 ·建议切除的近端切缘应距肿瘤边缘5cm,贲门癌食道切缘>3cm,切缘可疑者,应术中切缘冰冻病理检查。 ·切缘有3种情况: R0:切缘阴性; R1:切缘镜下阳性;

2020 年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全文)

2020 年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全文) 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详细解读了2020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详情如下。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 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

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 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级推荐(2B类证据)。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 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

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 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 级推荐(2B类证据)。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 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免疫营养是一种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代谢和炎症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靶向性营养治疗,是肿瘤营养治疗的重要分支,已在手术、放化疗及肿瘤并发症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对各种研究证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反复校对,并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意见分级标准的证据和推荐水平提出了严格的推荐意见,对《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予以更新,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规范化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背景 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不仅提供能量和营养底物、维持机体氮平衡和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还具有调控应激状态下的机体代谢过程、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过程,以及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抗氧化及直接抗肿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这些营养物质即免疫营养素,主要包括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和益生元等。 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病程。手术、麻醉等创伤可导致肿瘤患者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分泌失调,引

起炎性反应综合征等炎性反应,以及各种免疫细胞功能失调;放疗会影响肿瘤局部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如头颈部肿脚放疗会影响进食并造成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盆腔放疗会引起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破坏、菌群失调等并发症,进而导致营养不良、黏膜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紊乱及局部炎性反应;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影响患者的食欲及食物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免疫细胞比例失调等。 免疫营养可以针对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等几个方面,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状态,抑制炎性反应,切断上述因素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 本次《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推荐意见总结如下: 1. 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无论术前营养状况如何,推荐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A,1a) 2. 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瘘管发生率和感染率(A,1a) 3. 膀胱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能够改善炎性反应状态和免疫反应(B,2b) 4. 化疗患者,补充谷氨酰胺能够改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指标(B,2b),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以及免疫功能(B,

食管癌诊治指南

食管癌诊治指南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2.3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范化诊治流程 3.1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 图1 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

4诊断依据 4.1高危因素 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4.3体征 4.3.1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4.3.2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4.4 辅助检查 4.4.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食管癌,目前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食管癌病人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4.4.2 影像学检查: a)食管造影检查:是可疑食管癌患者影像学诊断的首选,应尽可能采用低张双对比方法。对隐伏型等早期食管癌无明确食管造影阳性征象者应进行食管镜检查,对食管造影提示有外侵可能者应进行胸部CT检查。 b)CT检查:胸部CT检查目前主要用于食管癌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和治疗后随访,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CT能够观察肿瘤外侵范围,T分期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帮助临床判断肿瘤切除的可能性及制订放疗计划;对有远处转移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术。 c)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脏器、腹部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 d)MRI和PET-CT:均不作为常规应用, 需要时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MRI和PET-CT有助于鉴别放化疗后肿瘤未控、复发和瘢痕组织;PET检查还能发现胸部以外更多的远处转移。 4.4.3其它检查: 内镜检查:是食管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食管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对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需的常规检查项目。此外,内镜检查前必须充分准备,建议应用去泡剂和去粘液剂,仔细观察各部位,采集图片,对可疑部位应用碘染色和放大技术进一步观察,进行指示性活检,这是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的关键。提高食管癌的发现率,是现阶段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5食管癌的分段、分类和分期 5.1食管癌的分段: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2009分段标准 5.1.1颈段食管:上接下咽,向下至胸骨切迹平面的胸廓入口,内镜检查距门齿15一<20 cm。 5.1.2胸上段食管:上自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0一<25 cm。 5.1.3胸中段食管:上自奇静脉弓下缘,下至下肺静脉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5一<30 cm。 5.1.4胸下段食管:上自下肺静脉水平,向下终于胃,内镜检查距门齿30-40cm 5.1.5食管胃交界:凡肿瘤中心位于食管下段、食管胃交界及胃近端5cm,并已侵犯食管下段或食管胃交界者,均按食管腺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胃近端5 cm内发生的腺癌未侵犯食管胃交界者,可称为贲门癌,连同胃其他部位发生的肿瘤,皆按胃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专家共识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专家共识 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1.12 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专家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专家共识 Keywords gastric cancer;multidisciplinary team;expert consensus 目前,胃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以病人为中心、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时代。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惟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治疗手段。除手术外,以放化疗为主的其他治疗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癌的治愈率[1],而对于无法接受手术的病人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合作,可以建立合理的胃癌诊疗流程,同时也有利于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治疗方式,从而提高医疗效率及质量。 1胃癌MDT的意义 首先,MDT讨论可以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进一步精准确定胃癌治疗前的临床分期,而准确的分期也是规范化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基础和前提。其次,MDT是对胃癌病人实施合理综合治疗的必要条件。最佳、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只有通过MDT讨论才能够得出。最后,MDT在胃癌病人治疗期间及阶段治疗后的随访方面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科室间及时的信息沟通,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还有助于指导病人生活及饮食,督促病人定期复查和随诊,从而积极改善病人的预后。 2胃癌MDT学科及人员组成 2.1胃癌MDT的学科组成包括胃肠外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放射治疗科、诊断科室(病理科、影像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内镜中心、护理部、心理学专家、营养支持及社会工作者(临终关怀)等。 2.2人员组成及资质(1)医学领域成员(核心成员):胃肠外科医师2名、肿瘤内科医师1名、消化内科医师1名、放射诊断医师1名、组织病理学医师1名、其他专业医师若干名(根据MDT需要加入),所有参与MDT讨论的医师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有独立诊断和治疗能力,并有一定学识和学术水平。(2)相关领域成员(扩张成员):临床护师1~2名和协调员1~2名。所有MDT参与人员应进行相应职能 分配,包括牵头人、讨论专家和协调员等。 3胃癌MDT材料准备 准备材料包括详细病史、体格检查、病理学活检、影像资料[超声、胃镜、CT或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主要实验室检查资料(如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指标、肿瘤标记物等)。如果是老年人或伴心、肺、肾、脑疾病的病人,需要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检查、肺功能、肾功能和头颅MRI等检查。 4不同情况胃癌MDT诊疗策略 4.1早期胃癌 4.1.1MDT讨论重点(1)是否适合行内镜下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2)手术切除的方式及范围。(3)手术治疗中淋巴结清扫范围。 4.1.2治疗原则部分T1a及T1b期肿瘤可于经验丰富的中心行EMR及ESD[2],术前应由以内镜医师为主的MDT进行详细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避免行二次手术治疗。如果经MDT评估不适合行内镜下切除,可考虑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部位及病理学检查情况,可行楔形切除、胃部分切除(近端或远端)、全胃切除等。在淋巴结清扫方面,根据肿瘤位置及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可选择行D1式、D1+α式或D1+β式、D2式[3-4]。 4.2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 4.2.1MDT讨论要点(1)是否行新辅助治疗。(2)手术切除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3)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4.2.2治疗原则目前公认的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为标准的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对于肿瘤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如横结肠、胰腺、肝脏等,经术前MDT评估后,可行联合器官切除。对于术前临床分期为T3/4N+的病例,可考虑行新辅助治疗[5]。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建议行术后辅助化疗。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肿瘤残留,可行术后辅助放化疗。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进展期胃癌应积极评估围手术期风险,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综合 通信作者:苏向前,E-mail:suxiangqian2014@https://www.doczj.com/doc/a16402796.html,;陈凛,E-mail:chenlinbj@https://www.doczj.com/doc/a16402796.html,

胃癌诊治指南(权威)

胃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制订

第二部分手术治疗原则 ◆根治性手术 根治术前评估: 建议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或新辅助治疗。有梗阻出血倾向建议手术。腹腔

镜可用于评价是否有腹膜播散情况,以决定是否适合根治性手术和新辅助治疗。 手术方式: ·上1/3:(包括贲门):根据情况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中1/3: 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 ·下1/3:(包括胃窦):首选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 ·脾脏、胰体尾及联合脏器切除:脾门淋巴结转移、胰体尾及结肠受累,酌情联合脏器切除。推荐留空肠营养管。 ·建议切除的近端切缘应距肿瘤边缘5cm,贲门癌食道切缘>3cm,切缘可疑者,应术中切缘冰冻病理检查。 ·切缘有3种情况: R0:切缘阴性; R1:切缘镜下阳性; R2:切缘肉眼阳性。 ·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标准: 腹膜种植或远处转移 无法完全切除 肿瘤侵犯或包绕大血管

·淋巴结清扫范围推荐D2淋巴结清扫: D0: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未完成第一站淋巴结; D1: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站淋巴结; D2: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二站淋巴结。 ◆姑息性手术 一类是患者有梗阻症状而原发灶不能切除,行胃肠道捷径或空肠造瘘手术以解决患者的进食问题。另一类是探查中发现有腹盆腔种植转移灶,已丧失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而原发灶又可切除,则局部病灶的切除可消除肿瘤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并可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术后化疗的效果。 第三部分病理诊断原则 原发性胃癌胃切除标本的检查 ?原发性肿瘤* ?外科切缘评估? ?淋巴结评估? 原发性胃癌的组织学类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为规范我院肿瘤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153号)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与流程。 一、严格遵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二、八个常见肿瘤规范化诊治指南: 1.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3.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4.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5.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6.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7.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8.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三、相关科室成立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组,组长为科主任。在科室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针对本科实际情况,对照指南制订易操作的本科诊疗规范。 四、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确定。 五、药剂科对相关科室提供必要的相关化疗药物信息,为此类特殊药品的新制剂、新采购药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件。

六、在工作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医务科,医务科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医务科按整改意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相关科室。 七、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诊治流程: 1.肺癌规范化

2.肝癌诊断流程 发现肝脏占位 <1CM 1-2CM >2CM AFP ≥ 200ng/ml a AFP <200ng/ml 间隔3月复查超声及AFP b 肿物保持稳定18-24个月 恢复每6个月监测 肿物增大 根据大小进入相应流程 2种动态显像检查c 均为肿瘤典型表现 1种为肿瘤典型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任何1种动态显像检查 典型肿瘤表现 活检d 阳性 阴性 重复活检或影像学随诊 诊断原发性肝癌

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胃癌(Gastric Carcinoma)就是指原发于胃得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得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就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得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得总体策略就是以外科为主得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得胃癌就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得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得症状,随着病情得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得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与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

出现剧烈腹痛得胃穿孔症状。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得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④出血与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⑤其她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得症状等。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与恶病质。 (二)体征 一般胃癌尤其就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得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就是体检可获得得唯一体征。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得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得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得可能。③胃肠梗阻得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得重要体征。因此,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有重要得诊断价值,同时也为诊治策略得制订提供了充分得临床依据。 (三)影像检查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食管癌 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 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 食管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 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2.3 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 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范化诊治流程 3.1 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

图1 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 4 诊断依据 4.1 高危因素 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 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

日本第三版胃癌指南

日本胃癌分类英文第三版日本胃癌协会 2011日本胃癌协会与国际胃癌协会1 总则用大写T、H等字母表示胃癌分类和记录。字母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每个参数的疾病的范围(如T3,H1)。疾病范围不清楚时,用X表示。临床分类与病理分类依据来源于诸多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源。(见表1)。临床分类(c),是基于治疗前的评估,即关于合理手术方式的决定之前。临床分类对指导治疗方式选择及治疗方案评估是极其重要。病理分类是在临床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来源于病理检查证据的补充或修改。病理分类告知了其他治疗的制定及预后信息。对TNM分期有怀疑的地方,应该需要更先进的分类。按照以下顺序记录肿瘤组织:肿瘤定位、宏观分型、大小、组织学类型、侵犯深度、癌--基质关系渗透模式 2 胃癌的解剖范围与分期 2.1. 原发肿瘤的描述 2.1. 病变的范围及数目每一个病变需记录最大的长宽尺寸。对于多个病变,记录病变侵犯最深的T分期(或最大病变的T分期)2.1.2 肿瘤定位2.1.2.1 胃的三个区域及胃食管联合部胃的解剖:通过平分胃小弯及胃大弯三点的连线把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对所在部位的胃癌的描述。病变超过一个部位,则以肿瘤侵犯的程度的降序并以相应字母记录,如LM或UML。如果肿瘤侵犯食管或十二指肠,分别以E或D记录。Table 1 临床与病理学分类临床病理学体格检查、影像学、内镜、腹腔镜或外科手内镜或手术切除组织的组织学;腹腔灌洗细术发现。活检、细胞学、生物化学和

生物组胞学织学胃与食管联合处上下2.0cm被定义为胃食管联合区域。此区域胃食管联合腺癌有其特有的特征,无论其组织学类型。胃食管联合部腺癌的位置用E(近端 2.0cm部分)或G(远端 2.0cm部分)描述,并记录被侵犯的首要部位,例如E(病变全在食管)、EG(食管与胃被侵犯的范围相等)、G。记录肿瘤中心与胃食管联合处的距离。 EGJ被定义为食管和胃肌肉的边界。临床上,可由一个以下内容之一来确定:(a)内镜下显示食管下端纵向栅栏状排列的末端;(b)通过钡餐显示的His角水平线;(c)胃镜或钡餐研究中显示的纵向的近端褶皱的胃大曲线的末端(;d)切除的胃和食管的宏观caliber改变水平。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鳞-柱状细胞交界(SCJ)并不总是与EGJ 相符合。在临床上,肿瘤的位置,往往表现为贲门,胃底,体,胃切迹和胃窦部。胃的横切面:胃的横切面周长被平分为四个部分,大弯和小弯,前壁和后壁。残胃癌:2.1.2.3残胃癌癌残胃癌包括所有胃切除术后产生的癌,不论原发病灶组织学类型(良性或恶性)或复发风 险、切除范围,重建的方式。如果可以,应记录原胃切除的手术方式及重建方式。a.前胃大部切除术病变的类型:良性(B)、恶性(M)或未知(X)b.胃大部切除的原与当前诊断的时间间隔,年限(不明:X)。 c..肿瘤在残胃的位置:解剖位置(A),胃缝合线(S)其他位置(O,或总残胃(T)。侵犯到食道(E)、十二指肠(D)或空肠(J)以相应字母记录。例子:

2019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卫生部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011年版试行)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食管癌 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 食管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 食管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 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2.3 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 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范化诊治流程 3.1 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

图1 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 4 诊断依据 4.1 高危因素 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 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4.3 体征 4.3.1 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4.3.2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4.4 辅助检查 4.4.1 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食管癌,目前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食管癌病人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4.4.2 影像学检查:

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及日本胃癌协会早期胃癌EMRESD指南(2015,中文翻译版)

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及日本胃癌协会 早期胃癌EMR/ESD指南(2015,中文翻译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黄思霖龚伟翻译 制定指南的必要性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治疗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在日本,得益于在全国范围开展内的筛查项目和内镜知识、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在胃癌中的检出比例越来越大。如果肿瘤具备等同的治疗效果,内镜治疗被认为更优于开腹及腹腔镜手术。 为了使早期胃癌EMR和ESD取得良好的结局,优秀的技术、有关诊断的知识、适应症、操作程序、治愈性的评估、并发症、术后的长期随访和组织病理学都是非常必要的。随着EMR和ESD被应用得更广泛和更复杂,适合患者的治疗标准已经确立。尽管这些技术和知识已经被日本的内镜医生所熟知,我们推测这些知识在其他国家仍然是有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消化内镜学会(JGES)与日本胃癌协会(JGCA)共同制定了早期胃癌EMR和ESD指南。 制定JGES指南的基本原则 自1992年起,JGES先后发布了三个版本的早期胃癌EMR和ESD指南。但是至今为止,这些指南是由数名专家共议,主要关注于

技术现状,而并没有严格的遵循循证医学。因此,2010年1月,JGES 为了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设计治疗指南而设立了指南委员会。委员会决定首先处理相对紧迫的话题,包括胃ESD和EMR,食道ESD和EMR,抗血栓治疗患者的内镜操作,以及内镜操作的麻醉与镇静。抗血栓治疗患者的消化内镜指南的英文版已经于2014年出版,随后启动了早期胃癌EMR和ESD指南的制定。 制定JGES指南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所述: (此段省略) 早期胃癌EMR和ESD指南的制定程序 委员会成员 共有5名专家包括4名消化内镜专家以及消化道病理专家受邀作为指南工作委员会。另外8名专家包括1名消化内镜专家,3名胃肠病专家,1名临床肿瘤专家,1名消化道外科专家,1名放射科专家和1名消化道病理专家,受邀作为评价和鉴定委员会。 证据水平,推荐等级和短语 工作委员会确定了以下7个分类:适应症,术前诊断,技术,治愈性的评价,并发症,术后长期随访,和组织病理学。对于每一个分类,他们都起草了简要的共识;例如:“一般来说,只有当淋巴结转移的几率非常低的时候方可实施内镜切除术,而且病变的大小和位置

胃癌治疗指南

、入院常规: (一)一般检查: 1. 血常规+ 血型 2. 尿常规 3. 便常规+ OB 4. C21 5. 乙肝五项 6. 抗HCV 7. 抗HIV 8. RPR 9. PT+APTT+Fbg 10. 肿瘤标志物(男性:CEA +AFP +CA125+CA199+PSA 女性:CEA +AFP +CA125+CA199+CA153;) 11. 血气 12. 肺功能 13. 心电图 14. 胸部正侧位片X光片 15. 腹部B超 (二)特殊检查: 1. 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 2. 上消化道造影; 3. 腹部CT检查+三维成像(强调用5mm薄层CT); 4. 超声内镜检查、 二、术前准备 (一)术前常规医嘱: 1. 医嘱中注明拟定的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术式; 2. 备皮; 3. 青霉素皮试; 4. 术晨禁食水; 5. 术晨置胃管; 6. 术晨置尿管(根据病人排尿情况酌定)(尽量麻醉后下) 7. 术前晚大甘油栓灌肠一次(酌情)。 8. 术前晚口服安定5mg.; 9. 备压积红细胞2 - 4U(查ABO正反定、Rh CDE,手术前一定要签输血同意书!) 10. 术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写明所需穿刺包及物品种类、数量) 11. 需要吻合器者,术前写明需备吻合器的型号。提前向护士长申请所使用的型号、数量,并向家属声明为全部自费,签署自费协议书,医保病人须先交费 (二)特殊情况术前医嘱 1.合并幽门梗阻病人: 1) 术前应予充分胃肠减压,记出入量。 2) 检测病人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 给予营养支持,必要时应予全胃肠外营养TPN。 4) 术前3天开始洗胃:0.9%或10%温盐水200ml洗胃,日两次。 2.术前检查估计肿瘤有可能侵犯横结肠者,术前应行肠道准备

日本第三版胃癌指南

日本胃癌分类英文第三版 日本胃癌协会 2011日本胃癌协会与国际胃癌协会 1总则 用大写T、H等字母表示胃癌分类和记录。字母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每个参数的疾病的范围(如T3,H1)。疾病范围不清楚时,用X表示。临床分类与病理分类依据来源于诸多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源。(见表1)。临床分类(c),是基于治疗前的评估,即关于合理手术方式的决定之前。临床分类对指导治疗方式选择及治疗方案评估是极其重要。病理分类是在临床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来源于病理检查证据的补充或修改。病理分类告知了其他治疗的制定及预后信息。对TNM分期有怀疑的地方,应该需要更先进的分类。按照以下顺序记录肿瘤组织:肿瘤定位、宏观分型、大小、组织学类型、侵犯深度、癌--基质关系渗透模式 2胃癌的解剖范围与分期 2.1.原发肿瘤的描述 2.1.病变的范围及数目 每一个病变需记录最大的长宽尺寸。对于多个病变,记录病变侵犯最深的T分期(或最大病变的T分期) 2.1.2肿瘤定位 2.1.2.1胃的三个区域及胃食管联合部胃的解剖:通过平分胃小弯及胃大弯三点的连线把胃 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对所在部位的胃癌的描述。病变超过一个部位,则以肿瘤侵犯的程度的降序并以相应字母记录,如LM或UML。如果肿瘤侵犯食管或十二指肠,分别以E或D记录。 胃与食管联合处上下2.0cm被定义为胃食管联合区域。此区域胃食管联合腺癌有其特有的特征,无论其组织学类型。胃食管联合部腺癌的位置用E(近端2.0cm部分)或G(远端2.0cm部分)描述,并记录被侵犯的首要部位,例如E(病变全在食管)、EG(食管与胃被侵犯的范围相等)、G。记录肿瘤中心与胃食管联合处的距离。 EGJ被定义为食管和胃肌肉的边界。临床上,可由一个以下内容之一来确定:(a)内镜下显示食管下端纵向栅栏状排列的末端;(b)通过钡餐显示的His角水平线;(c)胃镜或钡餐研究中显示的纵向的近端褶皱的胃大曲线的末端;(d)切除的胃和食管的宏观caliber改变水平。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鳞-柱状细胞交界(SCJ)并不总是与EGJ相符合。在临床上,肿瘤的位置,往往表现为贲门,胃底,体,胃切迹和胃窦部。 胃的横切面:胃的横切面周长被平分为四个部分,大弯和小弯,前壁和后壁。 残胃癌:2.1.2.3残胃癌癌 残胃癌包括所有胃切除术后产生的癌,不论原发病灶组织学类型(良性或恶性)或复发风

执行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 为规范我院肿瘤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153号)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与流程。一、严格遵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二、八个常见肿瘤规范化诊治指南。 1.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3.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4.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5.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6.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7.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8.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三、相关科室成立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组,组长为科主任。在科室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针对本科实际情况,对照指南制订易操作的本科诊疗规范。 四、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

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确定。 五、药剂科对相关科室提供必要的相关化疗药物信息,为此9 / 1 类特殊药品的新制剂、新采购药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件。六、在工作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医务科,医务科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医务科按整改意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相关科室。 七、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诊治流程: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 9 / 2 2.肝癌诊断流程

9 / 3 3.子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流程

9 / 4 4. 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流程继续随拟诊大肠癌病大肠癌门纤维结肠镜检气钡双重对比造肿瘤标志物检线摄片检组织病理学检排除诊确定诊 不可根治性切术前评可根治性切化、放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再次评估可切随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