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表象

表象(representation)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有如下特征:

直观性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象的材料均来自过去知觉过的内容。因此表象是直观的感性反映。但表象又与知觉不同,它只是知觉的概略再现。与知觉比较,表象有下列特点:(1)表象不如知觉完整,不能反映客体的详尽特征,它甚至是残缺的、片断的;(2)表象不如知觉稳定,是变换的、流动的;(3)表象不如知觉鲜明,是比较模糊的、暗淡的,这反映的仅是客体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然而在某些条件下,表象也可以呈现知觉的细节,它的基本特征是直觉性。例如,在儿童中可发生一种“遗觉象”(eidetic image)现象。向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画片,几十秒钟后把画片移开,使其目光投向一灰色屏幕上,他就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图画。这些儿童根据当时产生的映像可准确地描述图画中的细节,同时他们也清楚地觉得画片并不在眼前。在实验中被试报告说,他“看见”一条“卷尾鳄鱼”,一个“看得出嘴、眼的小孩”,“右边有一棵大树”,“后面有一棵小棕榈树”,“小孩和鳄鱼最清楚”。数出鳄鱼下颌有18棵牙齿。“我完全看不见鳄鱼的脚,它们都没在水里,我看见它的两条前腿和一条后腿,后面的两棵树有同一树干”。(还谈到别的细节)(HKluver,1926)。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特有的映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在表象的分类上,反映某一具体客体的形象,称为个别表象或单一表象,上述遗觉象就属于个别表象。反映关于一类对象共同的特征称为一般表象。一般表象更具上述与知觉相区别的那些特点。

概括性

一般来说,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却不限于某个原型。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轮廓而不是细节。

表象的概括性有一定的限度。对于复杂的事物和关系,表象是难以囊括的。例如,上述产生遗觉象的图片,如果是表现一个故事的片断,那么,关于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人物关系相互作用的来龙去脉,则不可能在表象中完整地呈现。各个关于故事的表象不过是表达故事片断的例证,要表达故事情节和含义,则要靠语言描述中所运用的概念和命题。对连环画的理解是靠语言把一页页画连贯起来;漫画的深层含义也是由词的概括来显示的。

因此,表象是感知与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反映形式,是二者之间的中介反映阶段。作为反映形式,表象既接近知觉,又高于知觉,因为它可以离开具体对象而产生;表象既具有概括性,又低于词的概括水平,它为词的思维提供感性材料。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表象的发生处于知觉和思维之间。

表象在多感觉道上发生

表象可以是各种感觉的映象。有视觉的、听觉的以及嗅、味觉和触、动党的表象等等。请读下面的故事,头脑中会出现各种感觉的表象,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一天早上,正好在日出的时候,一个和尚开始爬山,一条一二尺宽的狭窄的小路崎岖蜿蜒而上,一直通向山顶的寺庙。小路有的地方是石头铺的,有的地方是土路,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凹凸不平。和尚口中叨念着经文,手摸着挂在腕上的一患念珠,一路盘旋而上。沿途还停下来歇息了几次,山路旁不时有松鼠和野兔向他拱手点头,树上有各种小鸟对他鸣叫。远处寺庙的钟声呼唤着他。但是他走得很慢,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到达了山顶的寺庙。第二天,他又沿着这同一条路从寺庙下山。下山要比上山走得快,沿途也歇息了好几次。在半山腰有一个宽敞的地方,那里有平展光滑的大理石石凳,在中午12点,正是阳光直射、天气晴朗而暖和的时候,这个和尚上山、下山两次旅程都正好到达那里。”

阅读这个故事,言语描述使你进行了一次综合各种知觉表象的形象追踪。

表象类型在一般人中均会发生,但也可因人而异。由于视觉的重要性,大多数人都有比较鲜明的和经常发生的视觉表象。很多事例说明,科学家和艺术家通过视觉的形象思维能完成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甚至在数学、物理学研究中都相当有效。

爱因斯坦在给哈达马德的信中说道:“在我的思维机构中,书面的或口头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表象,它们可以由我‘随意地’再生与组合……这种组合活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进行在可以传达给别人的、由文字或别的记号建立起来的任何逻辑结构之前。上述的这些元素就我来说是视觉的,有时也有听觉的。”

视觉表象也给美术家、作家带来创造力。柯勒律治的名著诗篇《可汗王》是一篇完整的以视觉表象呈现的佳作。

元朝马致远的词: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形式在人的心目中引起一幅凄凉景象。艺术家往往具有视觉表象的优势。

声音表象对言语听觉和音乐听觉智能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运动表象对各种运动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形成极为重要;而对于某些乐器的操作,例如钢琴以及提琴等弦乐器,则既需要听觉表象,又需要动觉表象的优势。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表象不仅是一个个的映象,而且是一种操作,即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即形象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象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处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

1.表象思维(形象思维)

就是凭借表象进行的思维操作。“心理旋转”研究是一项有说服力的证据。在一项心理旋转的实验(R.Shepard,1973)中,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字母R,呈现的字母有时是正写的(R),有时是反写的(Я)。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字母是正写的还是反写的。结果表明,从垂直方面旋转的角度越大,作出判断所需的时间越长。对这一结果解释为:被试首先必须把呈现的字母在头脑中进行旋转,直到它处于垂直位置,然后才能作出判断。反应时所反映的进行心理旋转——表象操作所用的时间上的差异,证明了形象思维——表象操作的存在。实际上,企图用其他方法,如通过用命题去描述字母的位置,是困难的。

2.表象与词在心理操作中双重编码

在更多的情况下,信息在脑中可以以词进行编码,也可以图像进行编码。在一定条件下,图像和词是可以互译的。具体的图像可以通过语言提取、描述和组织,例如,电影剧本作者通常进行的,最后通过语言存储起来,这就是剧本;同时,导演按照剧本再生图像,这就是表演,也就是通过语言使图像恢复。

3.表象是词的思维操作的支柱

词的思维操作所需表象的参与和支持,甚至表象操作在思维操作中是否出现,可因思维任务之不同而异。例如,几何学在运算中,很大程度上依赖图像操作的支持,图形操作是几何运算的必要支柱。但是,代数学、方程式,只用符号概念按照公式进行演算,完全排除了形象操作。

想象

想象(imagination)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例如,人可以通过别人的描述,想象出自己从未见过的远洋或大陆、月亮或火星上的形象,也可以在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形象,如神话故事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孙悟空”和“猪八戒”等形象。作曲家创作的新乐章,工程师创造的新机器等,也都是以在头脑中构成新形象为前提的。

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或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因此,想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超现实的。然而,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捏造的。想象和感知、表象一样,也来源于现实。想象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构成想象的材料均来自记忆表象,想象是记忆表象的进一步加工。天生聋哑人不会产生动听的音乐想象,先天盲人不会产生美丽的色彩想象,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些方面的表象作为想象加工的材料。

想象是一种意象性的反映,它在某种程度上超脱现实,因此,可有意地或在无意间发生。据此,想象可分为随意想象或不随意想象。

不随意想象

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例如,把天空飘浮的白云、高空耸立的山峰不由自主地想象为某类物的形象,或随着他人的描述而想象事件的情景。

梦是无意想象的一个极端的例子。梦是无意识进行的,梦的内容有时十分荒诞,但它的构成成分仍然是已有表象的分解与组合,它们经过改造和加工,从而形成常常是很离奇的梦境。

幻觉(hallucination)是一种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不随意想象。另外有些麻醉剂,如致幻剂LSD,注射它,也能引起幻觉。

梦和幻觉均属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不随意想象。但这绝不意味着不随意想象经常在这种特殊的,甚至是不正常的情况下产生。事实上,正常生活情况下,无意想象是经常发生的。人们随着意境的出现,可以产生无限暇想,它们既可能荒诞无稽,又可能蕴含新意。所谓“浮想联翩”常常是诗人、作家、艺术家进入的意境。他们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蕴育、启蒙,这些会成为创作的前奏。

随意想象

随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创新程度和形成过程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合或相仿的新形象的过程。通过他人的语词描述,人可以在头脑里“再造”从未见过的现

代化繁华的大都会或落后的穷乡僻壤,从未经历过的战争中的烧杀抢掠,从未亲临的混沌的太空等景象。技师、建筑师和工人在制作和建造之前,首先在脑中按照图纸想象出制造物和建筑物的形象结构。“放大样”(模型)就是想象的产物。

任何再造想象的形式均要求具有有关充分的记忆表象和言语思维的组织作用。缺乏有关表象去填充给出任务的语言描述,无从用表象去“理解”语言指导,想象就不可能产生;图纸是以图式或线条、标点的形式展示的,建筑师和工人之所以能根据图纸建造出桥梁或大厦、工厂或住宅,是因为他们在经验中具有丰富的有关表象。但想象绝不是表象的堆砌。按照任务,言语思维对表象活动起着组织、支配、规划的作用。因此,随意想象是在词的指导下进行的形象思维过程。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因此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艺术家的新作品,设计师的新设计,都是创造想象的产物。试想,一块璞玉、一桩树根、一根象牙,经过雕刻家的手,雕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精品;一片荒地,经过设计师的构想,建起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高楼群,在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头脑里进行着怎样的构思?

与再造想象活动一样,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是语词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创造想象活动中包含着原型启发、典型抽取和灵感升华3种思维的特殊形态。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契机。人在现实任务面前,需要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劳动时,思维进入积极的准备状态和活动状态。思维的一切形式,诸如分析、比较、抽象、记忆搜索和提取、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的激活等,均可按需要随时由意识监督和指导下进入加工系统。原型启发就是在复杂的创造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加工方式。根据任务的需要,创造者思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时,某些事物或表象对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启示的作用,这样的事物或表象就成为创造发明的原型。例如,木工巨匠鲁班在被丝茅草割破手的原型中获得启示而发明了锯子;阿基米德从洗澡时水溢出盆外的现象中得到启示而发现了浮力的原理。原型的启发作用在于,原型的特征与要创造的东西是相似之处,原型的特征在创造者的头脑中揭示了要解决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原型促进了发明者的积极思考。原型启发往往是以现实事物中原型的发现作为例子来说明它的启发作用,其实,人的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和表象,都会成为原型。因此,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创造性活动的基础。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创造想象过程是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新的创造物都是一个典型,典型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创新性。新形象或新物件的创造过程的主要环节,就是典型的抽取过程。以文学创作为例,任何新的人物形象都是在作家从大量的现实人物特征中进行反复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中获得的。创作想象要经过多重加工,高度概括,其中最主要的是抽取原型特征的过程,把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分离和抽取出来,概括到某一对象身上,从而得到的就是一个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创新性的典型形象。

典型的概念经常用于文学艺术创作,而极少用于发明创造中。其实,设计一架新的飞机就是各式飞机中的一个新的典型;如果飞机的原型是鸟,那么,飞机不就是飞行物中的一个典型吗!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出现的顿悟。创造想象活动中,新形象或新物件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的新意念状态,称为灵感(inspiration)。灵感是创造者经过长期的努力,付出巨大的思想劳动,有时还伴有艰苦的实践,经过反复的酝酿和构思才出现的。灵感的产生是人的全部精神力量和高度的积极性集中的结果,是在人的注意和兴趣全神贯注、思维活动排除一切干扰,情绪状态为思考提供最佳背景(中度激活)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时人的思维处于升华状态,顿悟在这时可突然发生。

幻想也是一种想象

幻想是基于人具有某些向往和追求时出现的。例如,有人向往邀游太空,有人期盼世界大同;有人愿望成为一个律师,有人愿意作一个医生;有人向往拥有金钱,有人企图得到权力。任何企盼都可使人在脑中产生与之有关的暇想。幻想如果按现实的发展规律,并力图使之付诸实现的,可构成人的理想,而那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则称为空想。

幻想与再造想象不同,它不一定要通过他人的语言或符号描述而引起,因而有很大的独创成分;然而幻想又与一般的创造想象有差别。幻想不具有创造想象过程中那么艰苦的精神劳动。创造想象与创造活动联系着,而幻想根本不必付诸行动。

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二)表象的分类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二、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的形象。3.拟人化。它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称为拟人化。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4.典型化。它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五)想象的品质1.想象的主动性。想象的主动性是就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的程度而言。它使人的想象有方向、有中心。2.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丰富性是就想象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它一方面取决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多样性,已有表象越多样、越具体,想象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当前事物的理解程度。3.想象的生动性。想象的生动性是就想象表现得活泼鲜明的程度而言。想象的生动性是以表象的生动性为转移的。一般说来,表象越富有直观性,则由之形成的想象也就越富有生动性。4.想象的现实性。想象的现实性是就想象与现实相符合的程度而言。任何想象总是超越现实,但又不能绝对摆脱现实。想象的现实性使人的想象可望可及。5.想象的新颖性。想象的新颖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

心理学作业 第七第八章答案

心理学练习第七章思维与想像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46分) (C )1、当人们在交谈“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________。 A 回忆; B 重现; C 表象; D 再认。 (D )2、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________。 A 感知; B 记忆; C 想像; D 表象。 (B )3、幻想是________的一种特殊形式。 A 不随意想像; B 随意想像; C 无意想像; D 空想。 (D )4、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________。 A 综合; B 抽象; C 概括; D 概念。 (B )5、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作________。 A 再造想象; B 创造想像; C 无意相像; D 联想。 (D )6、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故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________思维。 A 具体形象; B 抽象; C 语词逻辑; D 动作。 (C )7、思维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 A 分析与综合; B 抽象与概括; C 间接与概括; D 深刻与灵活。(C )8、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________。 A 道德感; B 美感; C 理智感; D 认识。 (A )9、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称作__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热情。 (B )10、________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A 生理; B 爱与归属; C 自我实现; D 尊重。 (B )11、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属于________。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责任感。 (B )12、与追求真理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________。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责任感。 (C )1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最高层次是________。 A 安全; B 爱与归属; C 自我实现; D 尊重。 (A )14、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A )15、与有机体生物需要满足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形式是________。 A 情绪; B 情感; C 应激; D 心境。 (D )16、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与人的________相联系的高级情感。 A 心理需要; B 生理需要; C 自我实现的需要; D 社会需要。(D )17、小明解出3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________。 A 美感; B 心境; C 激情; D 理智感。 (C )18、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的引起是由于________。 A 刺激; B 刺激情境; C 身体反应; D 情绪经验。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3、做一做: 一、填空题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________、________的反映。通过思维人能够认识事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3.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是________与________。 4.幻想是________的特殊形式,幻想可以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_。 5.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划分为_________思维、______思维和_________思维。6.问题解决一般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7. 幻想是一种与________相联系,并指向______ 的想象。 8.创造想象是对已有表象综合加工的产物,加工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概念的掌握是获得和运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的过程。()2.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 ) 3.语言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 ) 4.我们在对某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概括。 ( ) 5.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 ) 6.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这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 ) 7.动机是推动人解决问题的内部驱动力,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 ( ) 8.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既起推动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 ) 9.梦基本上属于无意想象活动。 ( ) 三、单项选择题 1.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 )。 A.梦 B.幻想 C.空想 D.灵感 2.“鸵鸟不是鸟”这是思维形式的 ( )。 A.日常概念 B.科学概念 C.判断 D.推理 3.鲁班发明锯借助了丝茅草的启示,这种现象具体属于( )。 A.顿悟 B.观察能力 C.灵感 D.原型启发

表象与想象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 想象 B.表象 C. 需要 D.创造想象 6.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 空想 C.做梦 D. 理想 ?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重新组合,产生的过程。 2.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想象可分为想象和想象两大类。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与空想。 4.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的想象主要是。 5.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6.表象具有两个显着特点,即和。 7. 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和。 ?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再造想象 3.创造想象 4.幻想 5.表象 ? 四、简答题 1.想象分哪些种类 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二、填空题 1.表象新形象 2.无意有意 3.理想 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5.感知思维 6.形象性概括性 7.表象编码言语编码 ? 三、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捆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 四、简答题 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 五、论述题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其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

(完整版)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思维与想象 第八早 教学要求: 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 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 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比较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 活动。 (3) 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 (三)思维的分类 (1) 直观动作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 形象思维 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 抽象思维 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 (1) 聚合思维 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 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 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 (1)直接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 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1)常规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 (3)创造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想象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在头脑中把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分类

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表象的概念: 人们在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特征: 1.直观性(遗觉象) 2.概括性(对事物的基本共性的认识) 3.可操作性(心理旋转) 表象的作用: 1.为概念提供感性基础 2.感性到理性的桥梁 3.表象性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形象信息多于语言信息) 4.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5.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想象的概念: 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以感知过的形象为基础。 人脑不仅可以产生记忆表象,还可以产生想象表象(创造出来的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想象功能:预见、补充、替代、调节机体 想象种类: 1.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而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例子 2.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而自觉进行的想象 其中有 (1)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模型、符号示意产生的新形象的过程 条件:丰富的表象储备;提供的词语及标识准确、鲜明生动;正确理解词语及标识的意义。 (2)创造想象:根据目的在头脑里重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特点: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 条件:有创造的动机;扩大知识范围与表象储备;原型启发;思维积极活动;灵感与艰苦劳动。

(3)幻想:为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又不同于创造想象种类: 理想——符合客观规律且能够实现的幻想 空想——违反客观规律且不能实现的幻想 想象与客观现实: 想象的材料——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 从想象的社会制约性来看,它是对现实的反映 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想象力的培养: 1.培养好奇心 2.丰富表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 3.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4.加强想象力的训练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 想象 B.表象 C. 需要 D.创造想象 6.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 空想 C.做梦 D. 理想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重新组合,产生的过程。 2.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想象可分为想象和想象两大类。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与空想。 4.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的想象主要是。 5.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6.表象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和。 7. 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和。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再造想象 3.创造想象 4.幻想 5.表象 四、简答题 1.想象分哪些种类? 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C

二、填空题 1.表象新形象 2.无意有意 3.理想 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5.感知思维 6.形象性概括性 7.表象编码言语编码 三、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捆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四、简答题 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五、论述题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其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想象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思维与想象 要求: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 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思维与想象概述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比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三)思维的分类 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 直观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抽象思维;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 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 直接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分析思维 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1)常规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 创造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8表象与想象

第八章表象与想象 [内容提要] 1、表象的定义、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2、想象的概念、作用及形式 一、表象(image)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representation)是指在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对事物的一种知识表征。人的思维不仅要借助于概念来进行,也要借助于表象来进行。 表象不同于知觉形象。表象是在知觉形象基础上产生的,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如都比较直观、具体。但是表象和知觉的形象又有所不同。表象比知觉形象更概括一些。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而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例如,一棵树的表征不如具体某一棵树的知觉形象鲜明,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不很清楚,而且表象的复现常常不很完整,我们一会儿想到树干,一会儿想到树枝等。 表象的种类: 1、根据表象产生的通道可分为: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动觉表象如体育活动的动作,等等。 2、根据表象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 知觉表象,感知事物时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记忆表象是指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想象表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是人们从未感知过的,或者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 3、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可分为: 个别表象,或单一表象:是反映某一具体客体的形象。 一般表象: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象的材料均来自过去知觉过的内容,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2、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感知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它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例如,“马”的表象,头脑中出现的不是某一匹具体的马,而是马的大体形象:高高的头,长长的尾巴,四条腿,颜色可能是白色的,也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奔跑的,也可能是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名词解释) 二、2、思维的基本特征 ?(1)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凭借已有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推知事物过去的进程,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思维的间接性能使人的认识摆脱时空的限制,揭示凭感知无法把握的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 ?(2)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特性。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概括出“凡这样”,“就那样”的结论,因此,人们只要见到“这样”,即使未见到“那样”,也能做出间接的判断。(填空)人类思维和动物思维的区别的答题要点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之间的关系 ?人之所以能够间接地反映事物,是因为人有概括性的知识经验,而人的知识经验越概括,就越能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 三、思考题:动物有思维吗?(必考) ?哲学上讲,动物和人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思维,而动物没有,那么,动物真的没有思维吗? 动物有思维也有记忆 动物有破坏性思维吗? 四、思维的种类(理解)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水平可分为: ?1、直观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否以经验为指导划分: ?1、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 ?例如,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等都属于经验思维。 ?2、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 ?例如,根据“凡绿色植物都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一般原理,去判断某一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科学家、理论家运用理论思维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 (三)根据探索目标的方向的不同: ?1、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或功能是求同求优。 ?例如,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工程建设中把多种实施方案经过筛选和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案等的思维。 ?2、发散思维(必考):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求异创新是这一思维的突出特点。(选择) (四)根据过程的不同 1.直觉思维 2.分析思维 (五)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的不同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3、做一做: 一、填空题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________、________的反映。通过思维人能够认识事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3.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是________与________。 4.幻想是________的特殊形式,幻想可以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_。 5.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划分为_________思维、______思维和 _________思维。 6.问题解决一般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7. 幻想是一种与________相联系,并指向______ 的想象。 8.创造想象是对已有表象综合加工的产物,加工的主要方式有:_____、 _______ 、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概念的掌握是获得和运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的过程。( 2.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 3.语言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

4.我们在对某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概括。 ( 5.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 6.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这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 7.动机是推动人解决问题的内部驱动力,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 ( 8.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既起推动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 9.梦基本上属于无意想象活动。 ( 三、单项选择题 1.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 。 A.梦 B.幻想 C.空想 D.灵感 2.“鸵鸟不是鸟”这是思维形式的 ( 。 A.日常概念 B.科学概念 C.判断 D.推理 3.鲁班发明锯借助了丝茅草的启示,这种现象具体属于( 。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 第6章思维与想象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要求: 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 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 (三)思维的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 (1)直观动作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 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 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 (1)聚合思维 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 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1)常规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 (3)创造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表象与想象的简答题

一、表象概述 (一)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 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二)表象的分类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 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 (三)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二、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 (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 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 (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 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88348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教学要求: 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 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 (三)思维的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1)直观动作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 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 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1)聚合思维 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 (1)直接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 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1)常规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 (3)创造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想象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在头脑中把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普通心理学--表象与想像

第七章表象与想像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表象及想像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含义及特点;明确想象产生新形象的操作方法;正确认识再造与创造想象的关系,从而培养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表象、想像的概念及特征 2.再造想像与创造想像的条件 3.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关系 教学时数 4课时 建议教学方法 建议以教师讲授为主,部分内容可自学。 第一节表象 一、表象的概述 (一)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即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 1.表象不同于感觉后像。后像是作用于人的感觉的刺激停止后,头脑中所保留的相关事物的映像;它是由刺激直接影响后的后效所引起的,时间短暂,在人的生活实践中不起重要作用。二表象则是事物不在面前时,通过间接方式出现的头脑中的事物映像,时间较长久,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表象与感知觉不同,表象是间接的、形象的,感知是直接的、具体的。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表象的形象性与知觉的形象性的区别: (1)不如感知觉那么鲜明 (2)不如感知觉那么完整 (3)不如感知觉那么稳定 2.概括性 表象的概括性不等于思维的概括: (1)表象用形象进行概括 (2)表象中混杂着本质与非本质属性,思维揭露的都是本质属性。 二、表象的种类 (一)记忆表象与想像表象 1.记忆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复 2.想像表象: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来的新形象。 (二)单一表象和复合表象 1.单一表象:指由一种主要的知觉痕迹构成的表象 根据其产生的感知通道不同,又可将单一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等。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表象 表象(representation)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有如下特征: 直观性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象的材料均来自过去知觉过的内容。因此表象是直观的感性反映。但表象又与知觉不同,它只是知觉的概略再现。与知觉比较,表象有下列特点:(1)表象不如知觉完整,不能反映客体的详尽特征,它甚至是残缺的、片断的;(2)表象不如知觉稳定,是变换的、流动的;(3)表象不如知觉鲜明,是比较模糊的、暗淡的,这反映的仅是客体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然而在某些条件下,表象也可以呈现知觉的细节,它的基本特征是直觉性。例如,在儿童中可发生一种“遗觉象”(eidetic image)现象。向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画片,几十秒钟后把画片移开,使其目光投向一灰色屏幕上,他就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图画。这些儿童根据当时产生的映像可准确地描述图画中的细节,同时他们也清楚地觉得画片并不在眼前。在实验中被试报告说,他“看见”一条“卷尾鳄鱼”,一个“看得出嘴、眼的小孩”,“右边有一棵大树”,“后面有一棵小棕榈树”,“小孩和鳄鱼最清楚”。数出鳄鱼下颌有18棵牙齿。“我完全看不见鳄鱼的脚,它们都没在水里,我看见它的两条前腿和一条后腿,后面的两棵树有同一树干”。(还谈到别的细节)(HKluver,1926)。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特有的映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在表象的分类上,反映某一具体客体的形象,称为个别表象或单一表象,上述遗觉象就属于个别表象。反映关于一类对象共同的特征称为一般表象。一般表象更具上述与知觉相区别的那些特点。 概括性 一般来说,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却不限于某个原型。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轮廓而不是细节。 表象的概括性有一定的限度。对于复杂的事物和关系,表象是难以囊括的。例如,上述产生遗觉象的图片,如果是表现一个故事的片断,那么,关于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人物关系相互作用的来龙去脉,则不可能在表象中完整地呈现。各个关于故事的表象不过是表达故事片断的例证,要表达故事情节和含义,则要靠语言描述中所运用的概念和命题。对连环画的理解是靠语言把一页页画连贯起来;漫画的深层含义也是由词的概括来显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