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以前概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理论概率与实验概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几个现实生活模型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实验估算方法和涉及两步及两步以上实验的随机事件理论概率计算的又一种方法——列表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在思维上对所学知识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感性的认识有了理性的认识,尤其是对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创造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到本章为止,学生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概率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任务是在本章知识讲完后,需要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概

率与频率的关系;能进一步体会应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事件的概率;归纳总结

求概率的一般方法;合理运用概率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章所学的知识

2.使学生学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刻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和勇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2. 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结构,建立有关概率知识的框架图

教学难点

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引入,复习旧知;第二环节: 重点知识回顾,建立知识架构;第三环节:课堂练习;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问题引入,复习旧知

活动内容:把本章知识习题化,从而引入新课.

活动目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引入新课,同时对全章知识的系统回顾提供了铺垫.

活动过程:给出两个问题

1?一个暗箱里装有10个黑球,8个白球,12个红球,每个球出颜色外都相

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A)1 (B) 1( 015 (D) 11

2.在数字节120 011 220 010 210 210 210 210 210 200 中,0 出现的频数与频率分别是

(12 和40%

活动效果:学生通过对本环节设计问题的解答,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

第二环节:重点知识回顾,建立知识架构

活动内容: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回顾:

1.什么叫概率与频率?二者的关系如何?

1

2.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这意味着在两次重复试验中,该事件必有一次

2

发生吗?

3.你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估计那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4.你一共学会了几种求概率的方法?的讨论,引导学生梳理本章单元知识架

构图。

活动目的: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实现知识目标,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章所学的知识,建立有关概率知识的框架图

引导学生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回顾,在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以解释和说明,同时安排练习。

例1.有两组相同的牌,每组三张,它们的牌面数字分别为1, 2, 3,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是几的的概率最大?牌面数字和是4的概

率是多少?

2),(3,1).

方法二:树状图法:

开始

共有9种情况,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4的情况出现的最

多,为3次,因此牌面数字和等于4的概率最大,为3,即-.

9 3

例2.如图,地面上铺满了正方形的地砖(40cmK 40cm ,现在向上抛掷半径

\第一张牌的

\牌面数

\ 第二张\

牌的牌面数字\

1 2 3

1 (1, 1) (2, 1) (3, 1)

2 (1, 2) (2, 2) (3, 2)

3 (1, 3) (2, 3) (3, 3)

方法一:利用列表法:

列表中共有9种结果,而牌面数字和是

活动过程:

4的概率最大,有3种情况:(1,3), (2,

T

2

1 2

为5cm的圆碟,圆碟与地砖的间隙相交的的概率大约是多少?具体做做看

- -e.

方法一:可以做试验统计相交的次数与试验的总次数的比,当试验的次数足够多时,频率接近概率(在做抛掷试试验时,注意应是随意抛掷)

方法二:本题也可以计算出理论概率.如图,当所抛圆碟的圆心在图的阴影部分时,圆碟将与地砖间的间隙相交,因此所求概率等于一块正方形地砖内的阴

2 2

影部分和该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结果为冒=16

几何图形中求概率往往与面积计算相结合老师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单元知识结构

4ocm 40cm

活动注意事项和效果:该环节的讨论一定要充分,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独立思考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多媒体演示)

活动内容:分小组解答下列问题.

活动目的:为学生设置真实的问题背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得到培养

活动过程:

1.某学校有320名学生,现对他们的生日进行统计(可以不同年)()

A.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不可能有两人生日相同

C.可能有两人生日相同,且可能性较大 D .可能有两人生日相同,但

可能性较小

2.在甲乙两个盒子里分别放着4个和8个小球,其中甲盒子中装有1个红

球,3个白球;乙盒子装有2个红球,6个白球.如果你现在想取出一个红球,那么选择哪个盒子能使你成功的机会大?

3.现有长度为3cm 4cm 5cm 7cm 9cm的小木棒5根,从中任意取出三根,

则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

解: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3cm 4cm 5cm 3cm 4cm 7cm 3cm 4cm

9cm 3cm 5cm 7 cm 3cm 5cm 9cm 3cm 7cm 9cm 4cm 5cm 7cm 4cm 5cm 9cm 4cm 7cm 9cm 5cm 7cm 9cm.共有io种情况,其中能构成三角形

的有6种情况,所以

D 一_ 6 一3

10 5

4、如图所示的矩形花园ABCD中, AB=4m,BC=6m,为DC边上任意一点,小

鸟任意落在矩形中,则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因为矩形的面积为4*6=2碱阴影部分的面积冷X 4x 6=12用

所以P( 小鸟落在阴影区域)=12二丄

24 2

5.(1)连掷两枚骰子,它们点数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2)某口袋里放有编号1七的6个球,先从中摸出一球,将它放回口袋中后, 再摸一次,两次摸到的球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⑶ 利用计算器产生1-6的随机数(整数),连续两次随机数相同的概率是多

活动注意事项和效果:注意让学生讨论充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学生尝试概括总结,继续体验,

活动目的:让学生谈收获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架构,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有何感想?

活动注意事项和效果:加强对学生总结的点播引导,使不同的学生有最大限度的收获.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课本180页A 组3、4 B 组1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意在把遗忘的知识点重新建立起来,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补上来. 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归纳、概括、总结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深化提高对知识的认识.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本章内容.在本节课采取的措施: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知识框架、表格、图像、文字等多种引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 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建立本章的知识架构.

本节课安排的例题练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扩大知识视野. 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出错,与学生的交流中,老师才会有教学的灵感,只有师生互动才能使教学生动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怀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培养了学习能力。 “概率”概念枯燥抽象,学生似懂非懂;抛币试验简单无趣,道理似易实难;教学活动,单调乏味;思辩之美,无从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抛币试验是取是舍?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再三权衡,笔者认为,抛币试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笔者则一笔带过——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法,而非具体操练,而且对具体估计值的处理,没有确信的统一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随机现象有趣的一面,纠正生活中一些错误常识,更客观的看待一些“偶然”情况;能使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教学环节中,亲历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过程;能使学生初步理解随机性,并感受利用统计方法处理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随机性是表象,规律性才是我们研究的主题. 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模拟抛掷骰子试验,赌徒分金币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创设情境,引导经历概念和模型构建的过程.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炼模型,发现计算的法则,教师且不可因教学时间紧而淡化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否则,学生因获得孤立的概念、模型,无法在纷繁的问题情景中去辨认,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僵化.构建知识网络,引导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运用概念和模型解题,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概念和各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否真正把握,我们平时说“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即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引导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 概率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寻找它的模型,只要模型一找到,问题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常常因题设条件理解不准,某个概念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因此,在概率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篇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梁潇

2020年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 A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 B 、父亲年龄比儿子年龄大 C 、通过长期努力学习,你会成为数学家 D 、下雨天,每个人都打着雨伞 2.下列事件中:确定事件是 ( ) A 、掷一枚六个面分别标有1~6的数字的均匀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偶数点朝上 B 、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牌,花色是红桃 C 、任意选择电视的某一频道,正在播放动画片 D 、在同一年出生的367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3.10名学生的身高如下(单位:cm ) 159 169 163 170 166 165 156 172 165 162从中任选一名学生,其身高超过165cm 的概率是 ( ) A、 1 2 B、 25 C、 15 D、 11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试验条件不会影响某事件出现的频率; ②在相同的条件下试验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得到较精确的估计值,但各人所得的值不一定相同; ③如果一枚骰子的质量分布均匀,那么抛掷后每个点数出现的机会均等; ④抛掷两枚质量分布均匀的相同的硬币,出现“两个正面”、“两个反面”、“一正一反”的机会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如图1所示为一水平放置的转盘,使劲转动其指针,并让它自由停下, 下面叙述 正确的是( ) A、停在B 区比停在A 区的机会大 B、停在三个区的机会一样大 C、停在哪个区与转盘半径大小有关 D、停在哪个区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6.从标有号码1到100的100张卡片中,随意地抽出一张,其号码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 ) 图1

概率与频率教学设计

0.000.50 1.00 1.50191725334149576573818997105113投掷次数 3.1.3频率与概率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 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 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教学过程: 1.案例分析: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03年北 京市某学校高一(5)班的学生做了如下试验: 在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掷一枚图钉,观察“钉尖 朝上”出现频率的变化情况。 (1)每人手捏一枚图钉的钉尖、钉帽在下, 从1.2米的高度让图钉自由下落。 (2)重复20次,记录下“钉尖朝上”出现的次数。 下图是汇总这个班上六位同学的数据后画出 来的频率图。 动手实践 从一定高度按相同的方式让一枚图钉自由下落,图钉落地后可能钉尖朝上、也可能钉尖着地。大量重复试验时,观察“钉尖朝上”出现频率的变化情况。 (1)从一定高度让一枚图钉自由下落并观察图钉落地后的情况,每人重复20次,记录下“钉尖朝上”出现的次数。 (2)汇总每个人所得的数据,并将每个人的数据进行编号,分别得出前20次、前40次、前60次、……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 (3)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掷图钉的次数,纵轴表示以上试验得到的频率,将上面算出的结果表示在坐标系中。 (4)从图上观察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的变化趋势,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概括 通过上面的试验,我们可以看出:出现“钉尖朝上”的频率是一个变化的量,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时,它又具有“稳定性”——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 2.在n 次重复实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m/n ,当n 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值附近摆动,随着n 的增加出现摆动幅度较大的情形越少,此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 3.实例:计算一个现实世界中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往往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制造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去模拟复杂事件。通过实验确定出简单模型的频率,并以此估计复杂事件的概率。 例如,你用一块面团做6个甜饼,在面团中随意地放入10块巧克力。那么,你拿到一个甜饼上至少有3块巧克力的概率是多少? 图3—1 钉尖朝上 钉尖着地 频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频率与概率

§3.1.1频率与概率 (韦文月陕西师范大学 710062)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学必修3》第三章§1.1节互斥事件,教学课时为1课时.《标准》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概率与频率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辨别随机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的关系. 概率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问题,这里既有随机性,又有随机中表现出的规律性,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最好办法是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通过试验,观察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可以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再给出概率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对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可以分为下面几个层次: 第一,由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投掷硬币试验 第二,计算机模拟,使学生感受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 第三,展示历史上一些掷硬币的试验,使学生感受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 第四,解释这个常数代表的意义:这个常数越接近1,表明事件发生的频率越大,也就是它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这个常数越接近0,表明事件发生的频率越小,也就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可以用这个常数度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五,引导学生对概率与频率的关系进行比较.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频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但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与每次试验无关. 【学情分析】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教学提纲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反思一: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本节课设计主要体现如下的教育理 念: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灌输式变为探究式。其次,教师和教学行为由 原来的垄断者变为平等参与者,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另外,注重了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分组活动前,我先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活动后思考并回答自己从活动中得到的结论。这样,在分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盲目的玩游戏,而是边做边思考、边讨论,想着如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结论。结果,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 法。这样更多的人有可能在学习中学会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以改进自己认识方式上的单一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活动能力,促进了他们自身整体的发展。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这样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精神,大家取长补短,使学习更有效率。在课外,也要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成绩等。 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一心盯着教学 的内容讲解,而忽略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利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先进经验 的学习中我觉得许多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例如用卡片对教师进行评价,或者小组成员用卡片互

相评价;写数学日记甚至利用网络等手段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及他们的 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反思二: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全过程的亲身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新课程做数学、用数学的重要理念,同时加深对本课新知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另外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这样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精神,大家取长补短,使学习更有效率。在课外,也要培 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成绩等。 反思三: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理清频数、频率的概念。 (2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小组之间多交流,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老师应该起到辅导和点拨的作用,千万不能以讲授代替试验,因为概率和统计的知识跟 亲手试验有很大关联,学生在活动和试验中获得感性认识,老师再加以点拨和指导,这样才能 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4)老师应该多涉猎关于概率和统计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学生课上的提出的各种问题。 反思四: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就是每一次好的学习机会,每一次的课后反思就是每一次好的经验总结。在这次省优秀课评比中,我上了一节沪教版七年级下的《频数与频率》第一课时。上过以后,收获颇丰,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一、教学的成功之处 1、教学设计恰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寻找了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例以学生的生日月份作为统计对象,不仅可以 引起学习的学习兴趣,更能体现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在统计时,充分体现老师的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接着选取课本的问题1作为素材,为引出频数、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第六章 概率初步 1.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不确定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也称 为随机事件.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5.判断方法:判断这个句子是否正确. 6.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7.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的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8.频率的定义:在N 次重复实验中,不确定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比值n m 则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率. 9.频率具有稳定性:当实验次数逐渐增大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都会趋近于某一个常数,这就是频率的稳定性. 10.概率:用常数来表示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我们把刻画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事件A 发生的概率,记作P (A )一般地, 11.概率和频率的关系:大量重复试验中,我们常用不确定事件A 发生的频率来估计事件A 发生的概率. 12.P (必然事件)=1; P (不可能事件)=0; 0πP (不确定事件A )π1.; p (正面向上)=21 ;0≤P (任何事件)≤1 13.①当试验次数很大时,可以发现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也就是频率呈现出稳定性,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摆动的幅度将会越来越小,在大量的重复试验中,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将接近于某一个常数,则称此常数为该随机事件的概率. ②频率不等于理论概率。频率是变化的,概率是不变的,虽然多次试验的频率逐渐接近概率,但也可能无论做多少次试验,频率仍然是概率的一个近似值,而不能等同于概率。 ③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④概率是随机事件规律性的一个表现 ⑤概率可以看作是频率是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在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近似的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例题1.用频率估计概率 2.用频率估计球的个数 3.画频率折线图估计概率 4.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13.等可能事件和概率: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 种可能,而事件A 包含其中的m 种可能, 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A )=n m (0≤n m ≤1)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课时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一、教学目标:1.理解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它的发生呈现的规律性;2.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概率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 三、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观察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发生与否,各有什么特点?(1)金属丝通电时,发热;(2)抛一块石头,下落;(3)在常温下,焊锡熔化;(4)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0C时,冰融化;(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6)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分析结果: (1)(2)是必然要发生的,(3)(4)不可能发生,(5)(6)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2.(1)“如果a>b,那么a-b>0”; (2)“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3)“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

(4)“没有水份,种子能发芽”; 分析结果:(略) 3.男女出生率 一般人或许认为:生男生女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因而推测出男婴和女婴的出生数的比因当是1:1,可事实并非如此.公元1814年,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 1794---1827)在他的新作《概率的哲学探讨》一书中,记载了一下有趣的统计.他根据伦敦,彼得堡,柏林和全法国的统计资料,得出了几乎完全一致的男婴和女婴出生数的比值是22:21,即在全体出生婴儿中,男婴占51.2%,女婴占48.8%.可奇怪的是,当他统计1745---1784整整四十年间巴黎男婴出生率时,却得到了另一个比是25:24,男婴占51.02%,与前者相差0.14%.对于这千分之一点四的微小差异!拉普拉斯对此感到困惑不解,他深信自然规律,他觉得这千分之一点四的后面,一定有深刻的因素.于是,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终于发现:当时巴黎人”重男轻女”,又抛弃女婴的陋俗,以至于歪曲了出生率的真相,经过修正,巴黎的男女婴的出生比率依然是22:21. 4.π中数字出现的稳定性(法格逊猜想) 在π的数值式中,各个数码出现的概率应当均为1/10.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对π的前一百万位小数中各数码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得到的结果与法格逊猜想非常吻合.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单元测试题.doc.docx

九年级上册第六章频率与概率测试题 一、认真填一填: 1、任意掷一枚均匀硬币两次,两次都是同一面朝上的概率是__ ___ 。 2、小明、小刚、小亮三人正在做游戏,现在要从他们三人中选出一人去帮王奶奶干活,则 小明被选中的概率为 =______,小明未被选中的概率为=___ ___ 3、张强得身高将来会长到 4 米,这个事件得概率为 _________。 4、从一副扑克牌(除去大小王)中任抽一张。则抽到红心的概率为=;抽到黑 桃的概率为 =;抽到红心 3 的概率为 = 5、任意翻一下2004 年日历,翻出1月 6 日的概率为;翻出 4 月 31日的概率 为。 6、单项选择题是数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你遇到不懂做的情况时,如果你随便选一个 答案(假设每个题目有 4 个备选答案),那么你答对的概率为。 7、某班的联欢会上,设有一个摇奖节目,奖品为钢笔、图书和糖果,标于一个 转盘的相应区域上(转盘被均匀等分为四个区域,如图)。转盘可以自由 钢笔糖果转动。参与者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区域,就获得哪种奖糖果图书 品,则获得钢笔的概率为。 8、一位汽车司机准备去商场购物,然后他随意把汽车停在某个停车场内,停车场分A、B 两区,停车场内一个停车位置正好占一个方格且一个方格除颜色外完全一样,则汽车停 在 A 区蓝色区域的概率是, B 区蓝色区域的概率是 A区 9、如图表示某班21 位同学衣 服上口袋的数目。若任选 一位同学,则其衣服上口 袋数目为 5 的概率 是。 B 区 口袋数 10 9 8 7 6 5 4 3 2 1 123456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学号

《概率的意义》教案和教后反思

《概率的意义》教案 【课题】25.1.2 概率的意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 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锻炼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 【教学难点】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 【教具准备】壹元硬币数枚、图钉数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 (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 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 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 (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 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配球票是个随机事件,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上“反面朝上”,但同学们很容易感觉到或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所以小强、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质疑:那么,这种直觉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

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 上学期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 上学期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一) 一、知识概括: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体会概率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知道在大量重复实验时,实验发生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同时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等)来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知识的认识。 1. 当实验的次数很大时,我们会发现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实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能运用列举法(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 一般地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但有时通过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一定的难度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大小。 3. 求概率的方法: (1)列表;(2)画树状图;(3)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法 二、要点分析: 1. 通过实验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随机现象表面看无规律可循,出现哪一个结果事先无法预料,但当我们大量地重复实验时,实验的每一个结果都会呈现出其频率的稳定性。如:通过实验获得图钉从一定高度落下后钉尖着地的概率,在具体的实验活动中,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体会,通过实验感受到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估计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 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生活经验是学习概率的基础,但其中往往有一些是错误的,因此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如下面掷硬币游戏的公平性问题:小明和小亮在做掷硬币的游戏。任意掷一枚硬币两次,如果两次朝上的面相同,那么小明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么小亮获胜。这个游戏公平吗?小刚认为不公平,他认为小明获 胜的概率为 ,而小亮获胜的概率是 。其实小刚存在的误解是把硬币出现的 23 13 结果认为两正和两反的次数比一正一反的次数多,实际上澄清小刚误解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亲身经历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一次实验的结果事先是无法预料的,收集到的实验数据都带有不确定性,但大量实验后,四种情况(两正、两反、一正一反、一反一正)出现的频率都是稳定在同一数值上,所以小刚的猜测是不正确的。 3. 学习利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解概率的意义,理解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的特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现实生活中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丰富对概率背景的认识,积累大量的活动经验,探索计算概率的方法,体会随机观念的特点。如:即使告诉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1.随机事件的频率 随机事件的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n n A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般来说,随机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这个常数可以用来度量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 3.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1) 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试验得到事件的频率会不同. (2) 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与每次试验无关.是用来度量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3) 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例1.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练习,结果如下表所示: (1)计算表中击中10环的各个频率; (2)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击中10环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1)分清m ,n 的值,用公式n m 计算; (2)观察各频率是否与某一常数接近,且在它附近摆动. 解:(1)

(2)从上表可以看出,这名运动员击中10环的频率在0.9附近波动,且射击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0.9,故可以估计,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击中10环的概率约为0.9. 点评:在相同条件下,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刻画该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而将频率作为其近似值.从中要进一步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定义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如果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发生了m 次,当试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可以将事件A 发生的频率 n m 作为事件A 发生的概率的近似值,即P(A)≈n m . 例2.为了估计水库中的鱼的尾数,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先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2000尾,给每尾鱼作上记号,不影响其存活,然后放回水库.经过适当的时间,让其和水库中其余的鱼充分混合,再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500尾,查看其中有记号的鱼,设有40尾,试根据上述数据,估计水库内鱼的尾数. 分析:用样本估计总体. 解:设水库中鱼的尾数为n,n 是未知的,现在要估计n 的值,将n 的估计值 记作n ?. 假定每尾鱼被捕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从库中任捕一尾鱼,设事件A 为“带有记号的鱼”,易知P(A)=n 2000. 第二次从水库中捕出500尾鱼,其中带有记号的鱼有40尾,即事件A 发生的频数n A =40,由概率的统计定义知50040)(≈ A P . 所以500 402000≈n .

频率与概率_说课稿

《频率与概率》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 我是10号参赛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频率与概率》。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对本节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频率与概率》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广全、李尚志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而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概率的定义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安排1课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古典概型和用列举法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体会概率和统计之间的联系打下基础,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2)班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女生偏多。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交流,动手操作能力强,对上节课的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知识已经理解并掌握,表现欲强。这些特点为本堂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质的保障。 3、教材内容处理和教学方式创新:1)用多重试验得出概率定义:对试验采用个人抛掷、对比结果、电脑模拟,让学生体验用试验方法获取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求证的严谨性。2)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学中将抛硬币、打靶、投篮、收视率等生活中的概率问题设计为教学情境、练习或例题,让数学变得有趣和富有吸引力。 4、教学目标:对于频率与概率这一节课的知识掌握并不难,但是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良好数学观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及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概率的含义并能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确定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分组做试验的方式导入和展开课堂,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堂学习。

频率与概率单元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5)

概率与频率综合检测 (典型题汇总) 一、选择题 1、掷一枚骰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点或6点朝上的概率最小,3点或4点朝上的概率最大; B 、2点或5点朝上的概率小于3点或4点朝上的概率; C 、各点朝上的概率都相同; D 、各点朝上的概率因人而异,无法确定 2、已知某种彩票的中奖率为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购买10张彩票,必有6张中奖; B 、10人去买彩票,必有6人中奖; C 、购买10次彩票,必有6次中奖; D 、买得越多,中奖的概率越接近60% 二、填空题 1.检查某工厂一批产品的质量, 从中分别抽取10件、20件、50件、100件、150件、200件、300件检查, 检查结果及次品频率列入下表 053 .0055.0047.0050.0060.0050.00/161175310300 200150100502010n n μμ次品频率次品数抽取产品总件数 请你根据次品频率稳定的趋势估计该产品是次品的概率是 2、 从数字1,2,3,4,5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构成一个两位数,则这个数大于40的概率是________. 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第1课时(B 卷)

宁阳十中 孔新华 一、选择题 1、从1,2,…,9共九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数字,取出数字为偶数的概率为( ) A 、0 B 、1 C 、91 D 、94 2、接连三次抛掷一枚硬币,则正反面轮番出现的概率是( ) A 、81 B 、41 C 、21 D 、23 二、填空题 将4个球随机地放入4个盒中,则恰有一个盒子空着的概率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两人做掷硬币猜正反面的游戏。在已进行的9次游戏中,都出现正面朝上,那么第10次猜的时候,你会怎么猜?为什么? 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第1课时(C 卷)

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它的发生呈现的规律性;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概率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学习条件概率的必要性,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 三、[教学难点] 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 四、[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观察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发生与否,各有什么特点?(1)金属丝通电时,发热;(2)抛一块石头,下落;(3)在常温下,焊锡熔化;(4)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0C时,冰融化;(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6)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分析结果: (1)(2)是必然要发生的,(3)(4)不可能发生,(5)(6)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2.(1)“如果a>b,那么a-b>0”; (2)“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3)“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 (4)“没有水份,种子能发芽”;

分析结果:(略) (二)探究新课 1.事件的定义: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说明:三种事件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当条件改变时,事件的性质也可以发生变化. 2.随机事件的概率: (1)实验: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确定,但在大量重复的试验情况下,它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实验一:抛掷硬币试验结果表: m n) 抛掷次数(n)正面朝上次数(m)频率(/ 2048 1061 0.5181 4040 2048 0.5069 12000 6019 0.5016 24000 12012 0.5005 30000 14984 0.4996 72088 36124 0.5011 当抛掷次数很多时,出现正面的频率值是稳定的,接近于常数0.5,并在它附近摆动. 实验二:某批乒乓球产品质量检查结果表: 抽取球数n50 100 200 500 1000 2000 优等品数m45 92 194 470 954 1902 m n0.9 0.92 0.97 0.94 0.954 0.951 频率/ 当抽查的球数很多时,抽到优等品的频率接近于常数0.95,并在它附近摆动

频率与概率(含答案)

频率与概率 1.数据的收集方法:普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的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作调查 2.事件的判断:确定事件,必然事件。 3概率的意义的说确性,简单的概率的计算,概率的计算的两种方法(列表法,画数状图法)4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问题。 一、选择题 1.【05江】以上说法合理的是() A、小明在10次抛图钉的试验中发现3次钉尖朝上,由此他说钉尖朝上的概率是30% B、抛掷一枚普通的正六面体骰子,出现6的概率是1/6的意思是每6次就有1次掷得6 C、某彩票的中奖机会是2%,那么如果买100彩票一定会有2中奖。 D、在一次课堂进行的试验中,甲、乙两组同学估计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的概率分别为 0.48和0.51。 2.【05江】一个密闭不透明的盒子里有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的情况下,为估计白球的个数,小刚向其中放入8个黑球,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中,不断重复,共摸球400次,其中88次摸到黑球,估计盒约有白球() A、28个 B、30个 C、36个 D、42个 3.【05】有一对酷爱运动的年轻夫妇给他们12个月大的婴儿拼排3块分别写有“20”, “08”和“”的字块,如果婴儿能够排成“2008”或者“2008”,则他们就 给婴儿奖励.假设婴儿能将字块横着正排,那么这个婴儿能得到奖励的概率是: A.1 6 B. 1 4 C. 1 3 D. 1 2 4.【05】如图,小明周末到外婆家,走到十字路口处, 记不清前面哪条路通往外婆家,那么他能一次选对路的概率是 (A)1 2 (B) 1 3 (C)1 4 (D)0 5.【05】在一个暗箱里放入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的3个红球和11个黄球,搅拌均匀后随机 任取一个球,取到是红球的概率是( ) A、3 11B、 8 11 C、 11 14 D、 3 14 6.【05课改】在100奖卷中,有4中奖,小红从中任抽1,他中奖的概率是 A、1 4 B、 1 20 C、 1 25 D、 1 100 (第11题)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绝对经典)

§12.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会这样考 1.考查随机事件的概率,以选择或填空题形式出现;2.考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3.和统计知识相结合,考查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 1.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1)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 ,B ,C …表示. 2.频率与概率 (1)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 )=n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简称为A 的概率. 3. 4.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0≤P (A )≤1. (2)必然事件的概率P (E )=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 (F )=0. (4)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①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则P (A +B )=P (A )+P (B ).

②若事件B 与事件A 互为对立事件,则P (A )=1-P (B ). ③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一般记为A , 则P (A )=1-P (A )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频率和概率 (1)频率与概率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改变而变化,概率却是一个常数,它是频率的科学抽象.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频率向概率靠近,只要次 数足够多,所得频率就可以近似地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 (2)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的定义实际上也是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 2.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两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即“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而“对立”则是“互斥”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1.给出下列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有________个. ①有一大批产品,已知次品率为10%,从中任取100件,必有10件是次品;②做7次抛硬币的试验, 结果3次出现正面,因此正面出现的概率是3 7 ;③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就是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答案 0解析 ①错,不一定是10件次品;②错,3 7 是频率而非概率;③错,频率不等于概率,这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 2.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为m n ,当n 很大时,P (A )与m n 的关系是( ) A .P (A )≈m n B .P (A )m n D .P (A )=m n 答案 A 解析 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可近似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 3.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C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 D .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两个红球 答案 D 4.某射手的一次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的概率分别为0.2、0.3、0.1,则此射手在一次射击中不超过8环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0.5. 题型一 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例1 判断下列给出的每对事件,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 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一张. (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 (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 (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 解 (1)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 (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反思一: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本节课设计主要体现如下的教育理念: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灌输式变为探究式。其次,教师和教学行为由原来的垄断者变为平等参与者,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另外,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分组活动前,我先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活动后思考并回答自己从活动中得到的结论。这样,在分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盲目的玩游戏,而是边做边思考、边讨论,想着如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结论。结果,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更多的人有可能在学习中学会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以改进自己认识方式上的单一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活动能力,促进了他们自身整体的发展。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这样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精神,大家取长补短,使学习更有效率。在课外,也要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成绩等。 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一心盯着教学的内容讲解,而忽略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利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先进经验的学习中我觉得许多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例如用卡片对教师进行评价,或者小组成员用卡片互相评价;写数学日记甚至利用网络等手段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反思二: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全过程的亲身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新课程做数学、用数学的重要理念,同时加深对本课新知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另外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这样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精神,大家取长补短,使学习更有效率。在课外,也要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成绩等。 反思三: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理清频数、频率的概念。 (2)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小组之间多交流,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老师应该起到辅导和点拨的作用,千万不能以讲授代替试验,因为概率和统计的知识跟亲手试验有很大关联,学生在活动和试验中获得感性认识,老师再加以点拨和指导,这样才

(数学试卷九年级)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一、你还记得什么是频数、什么叫频率、什么叫概率吗?试举例说明. 二、将一枚硬币抛起,使其自然下落,每抛两次作为一次实验,当硬币落定后,一面朝上,我们叫做“正”,另一面朝上,我们叫做“反”. (1)一次实验中, 硬币两次落地后 可能出现几种情 况 (2)做20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结果正正正反反反 频数 频率 (3)根据上表,制作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4)经观察,哪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较大. (5)实验结果为“正反”的频率是多大. (6)5个同学结成一组,分别汇总其中两人,三人,四人,五人的实验数据,得到40次,60次,80次,100次的实验结果,将相应数据填入下表。 次数40次60次80次100次“正 反”的 频数 “正 反”的 频率 (7)依上表,绘制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8)计算“正 §6.1.1频率与概率

反”出现的概率. (9)经过以上多次重复实验,所得结果为“正反”的频率与你计算的“正反”的概率是否相近. 小知识: 在篮球比赛和足球比赛中,人们往往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谁先来开球.那么抛硬币后,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几率有多大呢?相等吗?下面我们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想到的是实验方法.投掷硬币500次记录下正面向上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总抛出次数(次) 正面向上次数(次) 正面向上频率(…%) 500 225 ? 我们得到的是硬币正面向上的频率的百分比.即硬币正面向上的频率. 其次我们又想到硬币的正、反面都没有什么特殊性,所以在落下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所以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都有 2 1 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正面向上的概率是___________. 生活中常见一些概率问题的应用,例如彩票. 20选5第2003178期 中奖号 码 05、12、15、16、17 一等奖 6注 18678元 二等奖 1214注 50元 三等奖 19202注 5元 本期销 售额 548538元 出球顺 序 05、15、12、16、17 一、掷一枚硬币,落地后,国徽朝上、朝下的概率各是多少? 二、质地均匀的骰子被抛起后自由落在桌面上,点数为“1”或“3”的概率是多少? §6.1.2 频率与概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