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川教版中考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提纲大全

江苏川教版中考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提纲大全

江苏川教版中考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提纲大全
江苏川教版中考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提纲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云南元谋县;时间:距今约17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地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

人类,他们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北京人北京西南的周口店;时间:距今约70万年~约20万年;身体特征:已具备了人类

的基本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生产生活情况:①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粗

糙的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②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时间:距今约18000年;身体特征:模样

同现代人基本一样;生产生活情况:①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②能人工取火;③用兽皮

等缝制衣服。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时间:距今约7000年;生产生活情况:①使用磨

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②种植水稻;③饲养家畜(水牛、猪和狗等);④采集和渔

猎仍占有重要地位;⑤住在用木头建造的干栏式房子里。

半坡遗址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时间:距今约6000年;生产生活情况:①广泛使用磨制

石器;②种植粟、麻和蔬菜;③饲养家畜(牛、猪、狗、羊、鸡等);④制作多种多样的

陶器,彩陶上有生动的图案,一些陶器上刻有符号;⑤住半地穴式房子。

大汶口遗址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时间:距今约6000年—约4500年;生产生活情况:

①过原始农耕生活(种植粟,饲养猪、牛和羊,制作陶器);②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约4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是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制作耒耜,与

民耕作,尝百草,发现许多治病药物。黄帝: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炎黄子孙的由来:皇帝在阪泉战胜炎帝,后来黄、炎部落结成联盟,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逐渐形成后来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

禅让的传说更替的过程:尧、舜、禹;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推荐、考察、即位);治水的传说: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4课夏朝和商朝

夏朝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统治中心:今河

南西部,山西南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王位,进入了奴隶社会。统治400多年,夏桀时灭亡。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通过鸣条之战后建立商朝。前期几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

盘庚迁都到殷,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统治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

长江,北达辽河。

商朝经济发展的表现:①农业生产的规模已相当大,种植粟、黍、稻、麦等;②畜牧业发达,饲养马、牛、羊、猪、犬、鸡等家禽家畜;祭祀时用几百上千头家畜;③青铜冶铸、

玉器制作、酿酒等手工业已很发达;④商业也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时以海贝、骨贝、玉

贝和铜贝等作为货币。

灭亡:统治500多年,纣王时灭亡。

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①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②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

谏言。③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通过牧野之战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建立周朝,建都镐京(今

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分封制目的: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内容: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诸侯权利:统治和管理辖区的土地和人民。诸侯义务: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③交纳贡品;

④带兵随周王出征。

重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

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大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

第6课春秋争霸

东周时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成为

春秋首霸(葵丘会盟、老马识途);晋文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退避三舍);楚庄王——邲之战打败楚军后问鼎中原(邲之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吴王阖闾——

用孙武为将,打败越军称霸中原(三令五申、令行禁止);越王勾践——春秋时期最后一

个霸主(卧薪尝胆)。

称霸的共同原因:①任用贤才②改革内政③发展生产④重视军事。

第7课战国争雄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间从上到下赵魏韩)。战争特点:①改进青铜兵器、出现铁兵器;②以步兵和骑兵主;③军队庞大,修建工事;

④参战兵力多,争夺激烈;⑤战争的规模往往很大。

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长平之战。著名军事家:孙膑、白起。

合纵:“合众势力以攻一强”,即几国出兵联合进攻秦(苏秦,向齐王建议合纵)。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即各个击破(张仪,秦国任相职)。

第8课商鞅变法

原因(背景):①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②秦孝公深感落后挨打,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②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和

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③奖励军功。立功之人,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派官吏治理。⑤严明法令。

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作用:①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②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③社会经济得

到发展。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秦统一六国的背景:①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②秦王嬴政制定了克敌制胜的策略。概况: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仍以咸阳为都城。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国家重大

事务由皇帝决定。②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地方推

行郡县制。

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②统一度量衡。文化上:

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隶书。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原因是秦的暴政:①“焚书坑儒”加强文化思想的专制统治;②赋税沉重:农民上交大部

分的收获物;③兵役、徭役繁重:如修长城、阿房宫、陵墓等;④刑法严酷;⑤秦二世的

残暴统治。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建立

张楚政权。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的灭亡:①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仍在继续发展,项羽、刘邦的队伍强大起来,领导农民军反秦②巨鹿之战, 项羽消灭秦的主力③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

评价秦始皇: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自

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

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

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

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

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巩固统一的措施:思想上文化: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②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经济上: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军事上:①控制军权并扩建军队;②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保证北方边疆的安全。管理边疆上:①西北:设置“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一带辽阔地

区②南方:平定南越叛乱,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③西南:征服

西南夷,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汉武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经过:①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②为联络乌孙夹击

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汉与西域联系的表现:内地与西域人员往来增多;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

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音乐、舞蹈和魔术传入内地。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与朝鲜的交往: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使朝鲜人掌握了铁器和漆器的制造技术。与

日本的交往: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与欧洲的交往: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只到达波斯湾,但了解了沿途以及

欧洲的一些情况。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

牛角等礼品,说明中国与欧洲在东汉时已有直接交往。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著名的军阀有:袁绍、曹操、孙权和刘备。

官渡之战曹操所做的准备:军事上,组成精锐部队;农业上:开垦荒地、实行屯田保证粮

食供应,稳定了军心和民心;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时间:公元200年。概况:曹操

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影响: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概况: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影响:赤壁之

战后,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代汉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

业(今南京)。随着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孙吴开发江南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经验。②孙吴

政权重视发展生产,如组织屯田垦荒,推广牛耕。③南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南方开发的表现:部门

孙吴时期

蜀汉时期

东晋、南朝时期

农业

屯田垦荒、推广牛耕、稻田产量提高

①设堰官保护都江堰、屯田、栽桑养蚕;②推广铁器牛耕开发南中。

①广种水稻、推广麦豆;

②开辟湖田、兴修水利;

③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成江南粮仓;④成都平原农业有了新发展。

手工业特产越布,丝织发展、青瓷精致、造船发达。

设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在南中推广织锦技术。

织锦、制瓷、矿冶、造船技术很大提高。

灌钢法和煤炭资源的利用。

城市和商业吴都建业(今南京)

蜀都成都

东晋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是南朝政治经济中心和大都会

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诸葛亮治蜀:①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济;②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今四川

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

东晋南朝时南方开发的原因:①劳动人民利用南方的优越自然条件辛勤劳动。江南地区雨

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带

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④民族融合

加强。⑤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内迁。以鲜卑拓跋部的影响最大。

背景: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改革的内容(重点):①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行一系列新的制度(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等),加强了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②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③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

同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的教育制度、用汉字处理公文、写诗。

影响(重点):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青铜:以铜为主要元素,铜、锡、铅的合金,因呈青灰色,所以称为青铜。

青铜时代: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青铜精品:①司母戊鼎(现多数学者称后母戊鼎),最大青铜器,商代;雄伟端庄、气势凛然;②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青铜器中的精品;③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青铜树造型奇异、风格独特。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是我国古代的一座生态型综合水利枢纽。

郑国渠: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灌溉关中平原。

秦长城修建原因:为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起止地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影响: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灵渠:秦朝为征服越族、统一五岭以南地区,解决粮食等物资供应而开凿的一条运河。作用:联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造纸术:西汉时期,我国人民用麻造纸,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目前,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纸,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纸张实物。东汉时候,蔡伦改进造纸术,大大降低了成本,后人把他造的纸叫做“蔡候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名著。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第一人,这比欧洲约早1100年。

医学、农学和地理学(教材113页,重要医学家、农学家、地理学家简表):汉朝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还编了一套体操叫“五禽戏”。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成《齐民要术》一书,该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

业科学著作。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

性的地理学专著。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盛行于商朝,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从商朝始我国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金文:盛行于商周,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

小篆和隶书:秦朝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出现隶书。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草书、楷书

和行书:形成于汉朝后期,成熟于三国两晋时期。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学派代表人物尊称时期代表作或言论主要思想

儒家孔丘孔子春秋《论语》“仁”和“礼”,有教无类儒家孟轲孟子战国《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儒家荀况荀子战国《荀子》“礼”和“法”结合,天行有常墨家墨翟墨子战国《墨子》

“兼爱”、“非攻”,天有意志道家李耳老子春秋《道德经》无为而治、事物对立面可以

相互转化

道家庄周庄子战国《庄子》“治”不如“不治”法家韩非韩非子战国《韩非子》法治、中

央集权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的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

强加于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

会规范。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在孔子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

孔子创办私学后,招收不同出生的学生,无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打破了官府对教

育的垄断。孔子教育方面的表现:①创办私学②编订《诗》《书》《春秋》③善于运用启

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

百家争鸣: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相互展开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最重要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有非儒即墨之说。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著《离骚》《天问》等,我国古代伟大诗人。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

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

国内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兴起于东汉民间,重视养生,追求长生不老,把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尊称为“太上老君”,作为教主。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战国编钟:战国时期湖北随州出土。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的杰作,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书圣”,擅长写多种字体,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顾恺之:东晋画家,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七年级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P2-P6

一、隋朝 1、建立

时间:581 年(589年灭陈统一);都城:长安;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 3、隋文帝

治国措施:

①改革政权机构;②重视选拔人才;③大力发展农业;④减轻赋税徭役;⑤倡导节俭;4、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5、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时间:618年人物:李渊地点:长安

2、贞观之治:时间:626年人物: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治国措施:①吸取隋亡

教训,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

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和亲、封赏、战争),改善民族关系。(天可汗)

(2)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2课走向全盛时期的唐朝P8-P11

一、女皇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1、时间:690年;国号: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

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王景等有才干的人; 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⑤减免赋税徭役

3 作用: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二开元盛世

1、时间:712年;人物:李隆基(唐玄宗);年号:开元

2、治国措施:①任用贤能(姚崇、宋璟)

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③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④实行“宽仁”政策,废除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⑤倡导节俭

3、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14-P16

1、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

特点:①分科考试;②择优录取。③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进士科(重要),明经科(其次);

制举:皇上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名目繁多,变化很大。

固定程序:常科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进士科连考三场。量才任用:体貌伟壮、能言善辩、书法精良、擅长撰写和处理司法文书。 5、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

②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③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④前后沿

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答案:①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

家的统一。②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③激发

了教育的发展。④看重诗赋文章,促成了唐朝文学的繁荣。)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P18-P21

一、唐与吐蕃

1、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吐蕃的首领称赞普。

2、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

吐蕃。定都逻些。

3、关系:和亲:①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

藏之间的友好关系。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二、唐与南诏

1、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的南诏是彝族、白族的祖先;

2、蒙舍诏统一各诏,建立南诏政权。太和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3、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

云南王。三唐与回纥

1、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关系:①唐太宗贞观年间,回纥出兵助唐灭东突厥。

②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③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收复长安洛阳。

3、唐朝采取哪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经济文化交流、册封、和亲、会盟、直

接管理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P24-P27

一、唐与日本

1、唐朝时,日本派使节到唐朝

目的: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2、鉴真: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僧人。他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二、唐与天竺

1、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

2、①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

②他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③为中印文

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④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学翻译家。三、为什么说唐朝是一

个开放的社会?

表现: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四、唐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唐朝自身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1、对外政策:开放。

2、主要表现:①日本遣使来华;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法;③玄奘西行取经;

3、历史意义:

①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②丰富了唐朝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P34-P40

1.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1004年,宋真宗(赵恒)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辽宋发生澶州之战,1005年,达成澶

渊之盟。

4.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

5.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建立金朝。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

宋(靖康之变)。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6.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商定淮水至大

散关一线以北的土地归金),双方停战。第二年,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了岳飞。

7、北宋建立的历史意义: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基本上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

据局面。(并标志着五代十国的时代结束。(907—960)

8、“澶渊之盟”的影响:促进了双方边境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同时也反了北宋统治者的无能,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 9、北宋与辽、西夏维持和平

关系有什么历史意义?

明确:给社会带来了安宁、和平。有利于人民的生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

族的交往和融合。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P42-P45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C南方自然资源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两宋时,南方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2.辽宋夏金时期,南方农民在湖泊江河边开辟圩田,在丘陵山区修造梯田。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棉花成为南方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3.南宋时,棉纺织业在

南方兴起。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南宋时最大的政治中心和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5.宋朝的海外贸易活跃,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这里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6.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会子。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P47-P50

1.两宋时,麻布是主要衣料,南宋时衣棉的人逐渐多了。元朝时,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2.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普遍食用植物油。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东京等地烧煤已很普遍。

3.宋代农民多住在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高脚家具

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4.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晓市,还有专门娱乐的“瓦子”,里面的勾栏还可

以进行舞台演出。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P52-P56

1.1206年,在斡难河源,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成为了一个奴隶制军事国家)。他的子孙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到了西亚两河流域和欧

洲多瑙河流域。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元军

南下时,遭到文天祥(他所写的有《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的顽强抵抗。1279元

朝统一了全国。(元灭金1234年,灭西夏1227年)

3.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

4.

元世祖(忽必烈)改革的内容:

(1)政治上:A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增设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

和藏族地区的军政事务。B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设立澎湖

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

(2)经济上: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

B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开凿两条新运河。 5、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为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结束了唐末以来国

家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6、元朝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P56)原来已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同当地的汉

族融合,统称汉人。并且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P59-P63

一、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

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

①政治上: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把进行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明成祖时,设

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特务统治: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朱元璋)锦衣卫、(之后)东厂、西厂

③文化上:用八取士来培养和选拔皇帝忠顺的奴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④思想上:大兴

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二、清朝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建立金国,史称后金。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 2、雍正

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三、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1、从明朝开始实施,考试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内

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危害: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2、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它在历朝都发生,明清时最厉害,清

朝达到顶峰。

危害:文字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四、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

①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把朝廷政务交给六部,皇帝直接控制朝廷军政大权。②明

成祖设立内阁,后来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③明朝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强化君权。

④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时进一步加大了其权力,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⑤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第11课明朝的对外文化交流P66-P69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明成祖朱棣时,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2、概况:1405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第一次出使

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影响:①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②

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③郑

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南洋。二、华侨对南洋的贡献:

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明朝后加快。大多来自东南沿海一带,有农民、手

工业者和商人。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P71-75

一、戚继光抗倭:

①倭寇: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称

之为倭寇。

②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

③抗倭业绩: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寇;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几年后,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④评价:戚继光是民

族英雄。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①17世纪20年代,荷兰霸占台湾。

②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③评价: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三、反击沙俄侵略:

①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②康熙帝组织反击,1685年和1686年两次围攻雅克萨,打败俄军。

③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

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P77-P79

一、对西藏的管理:(西部)

1、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2、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①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②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等方面的大权。③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

3、进一步

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二、对台湾的管理(东南部)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三、对北部和

西北边疆的管理:

①17世纪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②18世纪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

了伊犁将军。意义: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了重要的作用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

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等,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五、

明清两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1、抵御外来侵略:①明朝时,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倭;②清朝时,康熙

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

2、加强管理:①顺治和康熙先后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

禅共同管理西藏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②1683年,统一台湾,

1684年,设立台湾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后,设立乌里雅苏

台将军管理北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理西北边疆。

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P82-P85

一、盛世与危机

1、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表现为:

A农业方面:①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②棉花种植面积扩大;③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作物的种植不断推广。

B手工业:①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有了新突破。②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③松江、无锡等地棉布畅销各地。 C商业:商品流通更广泛,商业更发达。 3、危机

衰落的原因:乾隆中期以后,①土地兼并严重,②统治集团奢侈,③吏治败坏,④军队腐朽,⑤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二、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与外国贸易

②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③为了抵御西方国家的入侵。

表现:清朝初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到乾隆年间只开放广州一处,

并颁行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①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②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①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②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第三,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抗清力量。

③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

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P91-P94

一、印刷术

1、隋唐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江淮新兴。宋朝时进入了全盛时期。世界现存最早

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刻印的《金刚经》。

2、北宋中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3、北宋时活字印刷术传到日本、朝鲜,元朝时传到欧洲。

二、指南针: 1、战国时制成司南。

2、北宋时,指南针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初期制成“罗盘针”(罗盘)。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的国家。

4、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三、火药

1、唐朝时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硫磺、木炭和硝石)。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宋元时期,火器运用广泛。

4、13世纪至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四、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的影响(贡献):

1、火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导致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新兴资产阶级凭借火

器战胜了落后的封建势力,火药在生产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指南针:指南针传到欧洲后,成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船队环航全球的重要条件;3、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第16课建筑奇观P96-P100

一、赵州桥

隋朝时,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二、大运

1、隋炀帝时,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元朝

又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

3、大运河的作用: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

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三、明长城:

目的: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起止点: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意义: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是

中华民族的象征。四、故宫

1、明清时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构成。宫城又称紫禁城,今天称为故宫。

2、分为前朝和内廷:

南半部—前朝:太和殿(金銮殿,最大)、中和殿、保和殿。辅以文华、武英。(举行大典、筵宴)

北半部—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辅以东西六宫、御花园。(处理政务、居住)3、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

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第17课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P102-P104

一、《本草纲目》

1、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

2、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二、《天工开物》

1、明朝末年的科学家宋应星的代表作。

2、广泛记载了各地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方法。

3、着重叙述了纺织、造纸、烧瓷、采矿、冶炼等手工业生产的过程和手艺。

4、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

三、《资治通鉴》

1、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成的一部编年体史学巨著,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300

多年的历史。

2、史料翔实丰富,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第18课唐诗与宋词P106-P109

一、唐诗

唐诗是我诗歌发展的巅峰。有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

①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蜀道难》、《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称“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人称“诗圣”。“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是唐代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达到了通俗的最

高境界。《瑟琶行》、《长恨歌》等是他的代表作。二、宋词

1、宋词有婉约词、豪放词。婉约词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

①柳永突破小令格式,扩展词的篇幅,加大词的容量,完成了北宋词的第一次转变。 2、

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人们将辛弃疾和苏轼并称为“苏辛”。①苏

轼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摆脱乐曲附庸地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水调歌头》《念奴娇》

②歌颂征战,希望完成统一大业是辛词的基调。

第19课明清小说P112-P114

一、明代小说1、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文学体裁在明代繁

荣起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称明代“三大奇书”。 2、《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和民间传说的基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 3、《水浒传》是施耐庵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写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4、《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创作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被外国学者赞扬可以与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和陀斯耶夫斯基的作品相提并论。二、《红

楼梦》

1、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

2、全书以贾府的盛衰为主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核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

崩溃的历史命运。

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P117-P120

1. 最著名的是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号称“千佛洞”,大部分是唐朝开凿的。是世界

上现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2.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中后期,它既继承了我国秦汉石刻艺术的传统,又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1、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统一国家的建立 (1)汉武帝的大一统 (2)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 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2)科举制的创立及完善 (3)唐与吐蕃的交往 (4)遣唐使、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 4、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宋与辽、西夏和金等政权的并立 (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郑和下西洋、雅克萨之战 (3)粉碎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4)明清社会经济与“闭关锁国”政策

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祖冲之与圆周率 (2)华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4)四大发明 (1)孔子、百家争鸣 (2)《史记》《资治通鉴》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2)中共探索革命道路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 (2)南京大屠杀

(3)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抗日战争的胜利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2)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6、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2)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五计划、一届人大 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9、新中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成就 (1)“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大业 (2)50年代的中国外交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最新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打印版)

最新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1 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1、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可用 谐音记忆为“七叔含烟找围巾”。 2、教学商鞅变法时,可以诙谐地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失败后,他哭诉“我宁愿涮我肉, 却不愿车裂我身”。用谐音来记住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6年。 2、五、让历史知识纲举目张──归纳法 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总结: “1”:一个中心──洛阳; “2”:两个终点:涿郡、余杭; “3”:三大作用: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四段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结五大水系:海河、淮河、长江、黄河、钱塘江; “6”: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 …… 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1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对比记忆法(有些内容可用图表) 对比记忆,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例如: 用对比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刘备建蜀。 (2)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的时间分别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与火警电话号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3)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同理可记: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鲁迅诞生于1881年。 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例如: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四十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四十 第1题【单选题】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是在( ) A、266年 B、280年 C、316年 D、263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挟持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祖冲之

D、司马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 ) A、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B、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加强 C、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 D、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 A、《兰亭序》 B、《女史箴图》 C、《洛神赋图》 D、《神灭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三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刘备定都成都,国号蜀 B、三国的分裂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C、曹操在洛阳称帝,建立魏 D、孙权于222年称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张旭、顾恺之、李白 D、张旭、顾恺之、杜甫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是( )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在江苏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器具,烧制技术达到很高水平,专家推测这些青瓷应当是人们当时日常生活用具,普遍使用,据此推测这些考古发现应是哪一时期(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 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人:黄河流域、粟、半地穴房屋 3、黄帝:“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 4、尧、舜、禹禅让。 (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巨变 1、禹建立夏—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西周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3、春秋五霸(典故) 4、战国七雄 5、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 6、商鞅变法(内容、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书同文、车同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4、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 5、汉初休养生息 6、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7、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8、前60年,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新疆正是归属中央政权(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2、三国鼎立:曹丕(魏),刘备(蜀汉),孙权(吴) 3、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北民南迁和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逐渐赶上北方。 5、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2、唐太宗“贞观之治” 3、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鼎盛时期 4、开元盛世 5、唐朝的民族交往 大祚荣“渤海郡王”(东北) 骨力裴罗“怀仁可汗”(漠北)边疆稳定 皮罗阁“云南王” 文成公主入藏远嫁松赞干布 6、唐朝的中外交往: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学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高度繁荣、全面辉煌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沿口初中学校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学校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内容标准】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讲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基础知识】 一、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①任命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_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②会议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2、开国大典: (1)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志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 _______从此站立起来,___________ _____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国际意义: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结论(中国革命胜利原因) (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历史的结论。 二、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及标志: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签订。 2、意义: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给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内容标准】

2019年精选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习题精选六十二

2019年精选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习题精选六 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的( ) A、中原地区 B、浙江地区 C、云贵地区 D、四川地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当时我国经济重心在南移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代中后期,最终完成于( ) A、五代十国

B、北宋 C、南宋 D、元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至( ) A、海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太湖流域 D、淮河流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 A、手工业发展情况 B、商业发展情况 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农业发展情况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宋代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商务部 C、贸易部 D、海关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历史文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列文物对我们了解宋元海外贸易兴盛有帮助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复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复习巩固第八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2014年3月,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烈士陵园,“战机护回程,忠魂归故里”,他们将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同眠。与此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解放农村生产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开始②西藏和平解放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抗美援朝胜利⑤三大改造完成 A、②①④③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③①②⑤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B、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图一使少地农民奋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都解放了农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C、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历史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二、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三、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4.思想上:焚书坑儒。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

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

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 不足也。”对于我们老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 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 “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 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老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 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 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 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老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老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 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 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 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 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老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 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老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 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 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 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 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 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应该认准自己 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 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 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前),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举产生,称为“禅让制”。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都阳城(登封)。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辅导 练习第三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说是( )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B、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 C、新解放区的剿匪能否胜利 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该邮票发行于( ) A、1949年 B、1999年 C、2009年 D、1951年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这被毛泽东比喻为(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平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除旧布新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分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 【解析】:

2019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必备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必备知识点总结 1.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的朝代是:___隋朝____。 2、隋朝开通运河的目的是:___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____“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_大运河__ 3、唐太宗_____“贞观之治”_;“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描绘的盛世局面是:__开元盛世_;统治者是:唐玄宗_ 4.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隋亡教训,重视民众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合并州县)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④扩充国学,完善科举⑤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对外政策。 5.唐朝时期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6.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时;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了和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 7.科举制的影响有:①改善用人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②促进教育和文学事业的发展③对后世和世界影响深远④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8.唐朝的对外政策:_开放_;唐朝的民族政策:_开明_ 9.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和史实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 ①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置最高行政军事机构,加强管辖。 ②唐与吐蕃和亲的表现: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10.唐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高僧是:_鉴真_;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学习外来文化的是:_玄奘,他还将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级新疆的重要典籍。 11.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12.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笔记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201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2012-2013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21日(2)性质: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3)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作用: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新中国的成立 (1)标志——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际)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5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第二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巩固新政权的三个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 1、抗美援朝 (1)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时间:1950年10月,司令员:彭德怀。 (2)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标志:1953年7月,在板门店签定《朝鲜停战协定》。 (3)胜利的意义:A、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C、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4)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代表及事迹有:邱少云——严守纪律,在烈火中纹丝不动;黄继光——用胸口堵敌人的机枪口 (5)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2)时间:1950年6月到1952年冬(除了少数民族和台湾省外)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镇压反革命运动: (1)时间:1950-1952年底 (2)政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第三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1)时间:1953年

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

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十三课 西汉的兴盛]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七十

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三课西汉的 兴盛]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汉武帝时期,废除了摧残身体的酷刑 D、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局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秦朝灭亡后,自称“西楚霸王”的是 A、刘邦 B、项羽 C、陆贾 D、范增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当时经济困难 C、重视“以德化民”

D、当时人心思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乾隆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于( ) A、咸阳 B、洛阳 C、长安 D、巨鹿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答案】: 【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