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当代文学大一复习

现当代文学大一复习

现当代文学大一复习
现当代文学大一复习

现当代30年复习2012夏续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基本常识(作家作品、文学事件、文学关系、文学环境等),

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从而学会如何解读文学作品、分析文学现象及开拓新的思维。

文学的根本性变革是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与思想资源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动力与契机p3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转型——新文化运动的社会条件(P4) 新文化运动(肇始、高潮)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为《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向传统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1917年,《新青年》迁至北京,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人物名单P6)

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新文化运动的本质: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第一,重新评判孔子.第二,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P5)

文学革命键性的几篇文章及观点1、胡适:白话文学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文学改良刍议》(1916)6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P16创办《国学季刊》(1923):整理国故P16 推荐书目:德刚(译

著)《胡适口述自传》沈卫威《无地自由——胡适传》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P7

3、周作人《人的文学》(1918年)P17《新文学的要求》演讲(1920年)P18《中国新文学的源流》(1932

年)《美文》(1921年)细读:《人的文学》

关键性几场论争(P8)

1、1922年,与“学衡派”论争

2、1925年,与“甲寅派”论争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性精神的显现

社会批判、“人的发现”

感伤情调

普遍的社会心理

个性化的追求

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思考题: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与晚清文学的关系

材料:1、教材:P3-4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3、80年代提倡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观念

第一个十年“文学社团

中国文学的第一个十年期间,许多觉醒的文学青年纷纷吸收西方各种文学样式和创作方法,表现“五四”

时代叛逆、自由、创造的精神,他们各自聚集为文学社团。

1、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在北京(中山

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

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他们的代用会刊是沈雁冰接编后的《小说

月报》,还陆续编印了《文学旬刊》、《诗》、《戏剧》等刊物。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

学,创造新文学”。因此,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1932年初《小说月报》停刊后﹐该会活动即基本停顿。

2、创造社

创造社,1921年6月由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

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

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

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3、新月社

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镌》作为代表性刊物,后期创办《新月》月刊(1928.3.10),《诗刊》周刊(1931年)。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新月》停刊,社团宣告解散。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4.语丝社

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成员一般指刊物《语丝》的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该刊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1927年10月,《语丝》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1930年3月10日出至第5卷第52期停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他们创造的那种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刘半农、林语堂、钱玄同、俞平伯、孙伏园、冯文炳等。

5、莽原社

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

6、未名社

1925年8月成立于北京。由鲁迅发起,成员为鲁迅、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6人。后王菁士、李何林曾一度参加过该社工作。“未名”,是“还未想定名目”的意思。其时鲁迅正为北京北新书局编辑专收译文的《未名丛刊》,遂以“未名”为社名。后该社又编辑出版《未名新集》,专收社员创作。未名社的成员与莽原社成员的活动基乎同时展开,未名社成员也参与《莽原》主编。成员多写反映农村现实的“乡土小说”、并译介俄国文学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学作品。《未名》于1930年4月30日出至第2卷第9至第12期合刊号后停刊。

7、浅草——沉钟社

浅草社是以四川籍青年为主于1922年在上海成立的文学团体,办《浅草》季刊;1925年秋,他们又在北京成立沉钟社,办《沉钟》周刊,两社为一脉相承。林如稷为浅草社的发起人,其主要成员有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此社团致利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多抒写知识青年的苦闷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的色彩。

8、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是1922年4月以浙江籍文学青年为主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和冯雪峰。成立时出版了诗歌合集《湖畔》,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多是爱情诗。

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为何做小说?P30《呐喊》、《彷徨》的文学史意义和艺术特征P30《伤逝》

1、创作的背景

2、叙述者——涓生——鲁迅先生的用意

3、涓生与子君之间经历了怎样的爱情生活过程?

4、你认为涓生爱子君吗?你是怎样看待涓生的行为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

“个人文学之尖端”《朝花夕拾》——闲话风《野草》——独语体《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野草》

《野草》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鲁迅关于《野草》的说明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野草》是20中期陷入第二次绝望的鲁迅生命追问的一个过程,是他穿越致命绝望的一次生命的行动。《野草》的写作,起源于1923 年的沉默,此时鲁迅矛盾缠身,积重难返,陷入到自厌与自虐的情结中。进入《野草》,鲁迅试图摆脱矛盾状态,做出最终的抉择,在《野草》中,他把自身的所有矛盾袒露出来,并推向极至,归结为生与死的难题。

《野草》的主题及意象

1、希望与绝望绝望之为虚妄,正如希望相同!

2、生与死

向死:《影的告别》、《求乞者》、《复仇》、《复仇(其二)》《雪》、《希望》、《过客》

意象:“黑暗和虚空”、“无地”、“无所为和沉默”、“虚无”、“生命的飞扬”、“钉杀”、“空虚中暗夜”、“寂寞”、“迟暮”、“死掉的雨”、“坟”

死与生:《死火》、《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立论》、《颓败线的颤动》、《死后》

意象:“死火”、“本味”之不可知、“颓败的身躯”的“全面”地“颤动”、“死后”

新生:《这样的战士》、《腊叶》、《淡淡的血痕中》、《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觉》、《题辞》

意象:“这样的战士”、“腊叶”、“叛逆的勇士”、“野蓟”、“野草”

《秋夜》做了解

第一个十年”间的小说潮流

“五四”小说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P45

“问题小说”:受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在思想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之理性之光的影响下,造就出了“思考的一代”,产生了关注和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与社会的问题的小说。主要作者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叶圣陶等,他们的艺术倾各不相同,却汇成了一股短期的创作潮流。

“乡土小说”:

定义:P52

背景:P52

成就及不足:P55

主要代表作家: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为主的青年作者,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王鲁彦的《柚子》、《菊英的出嫁》、《黄金》、《许是不至于吧》,彭家煌的《怂恿》、《活鬼》,台静农的《拜堂》,许钦文《鼻

涕阿二》,蹇先艾的《水葬》,许杰的《惨雾》等。

思考题:鲁迅与“乡土小说”的关系:P52、P54

“自叙传”抒情小说

主观抒情倾向浓郁的时代(富于个性与青春气息的时代)

“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内涵(P72)

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其作品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

代表作家:郁达夫、倪贻德、庐隐、淦女士、冯文炳(废名)、许地山、陈翔鹤、陈炜谟、林如稷、郭沫若等

“零余者”形象

郁达夫(1896~1945),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1、“五四”新诗运动

从梁启超、黄遵宪的“诗界革命”到胡适的“作诗如作文”

新诗的代表作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第一个诗歌刊物《诗》

对“新诗”的批评意见:P93 ;P96-97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郭沫若、“湖畔诗人”、“小诗体”、冯至的诗等

“小诗体”:P98

20年代从外国输入的,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例:泰戈尔的《飞鸟集》、宗白华的《夜》P98

冯至:抒情诗、叙事诗

郭沫若:《女神》(1921年)

1、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2、“女神体”的神奇的艺术风格

3、艺术形式:自由诗的形式

4、艺术想象力的来源:泛神论的思想与追求个性解放的“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精神

5、《女神》的贡献:P97

《星空》1923年,诗歌、散文、戏剧集《瓶》(1925年)《前茅》(1928年出版)、《恢复》(1928年出版)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哪三部作品)

郭沫若的历史剧的创作原则:失事求似

3、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

诗的创作规则:

1、“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2、诗的格律化的主张;

3、“和谐”与“均齐”的审美特征,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4、重视个人独特的艺术个性,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的诗各具特色

规则的来源;方唯美的巴那斯主义,中国诗传统中“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抒情模式

4、早期象征派诗歌:王独清、穆木天、李金发

纯诗概念:不重要

李金发的《弃妇》

“第一个十年间”的散文

散文的成就:“新文学成绩第一是小品文字”

如此成就的原因:散文文体的自由性

《新青年》“随感录”专栏,杂文创作浪潮

周作人:“浮躁凌厉”、“平和冲淡”两种风格;“叛徒”与“隐士”的双重性格;

“言志派”的小品文伯、钟敬文、废名[等]:闲适、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散文

冰心:“小诗”味的充满爱的哲学的散文

朱自清:精妙、精致的散文

丰子恺:充满佛理性的散文

梁遇春:随意、坦诚、充满智慧与文采的散文

许地山:朴实、充满宗教情与人生哲理的散文

矍秋白:回荡着俄罗斯式的悲壮、雄浑格调的散文

郁达夫:直率自然、才情动人、直抒情怀

郭沫若:诗情味的散文

“语丝体”散文P122

现代评论派的散文: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

语丝社

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成员一般指刊物《语丝》的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该刊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1927年10月,《语丝》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1930年3月10日出至第5卷第52期停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他们创造的那种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刘半农、林语堂、钱玄同、俞平伯、孙伏园、冯文炳等。

戏剧

第一个正规的剧院——上海兰心剧院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P126

上海六大文明新戏戏团:P127

上海民众剧社(1921年)——新中华戏剧协社(1922年)

“爱美剧”:P131

“小剧场运动的倡导”P132

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物:田汉、丁西林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

“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标志:P147 《文化批判》、《创造月刊》与《新月》月刊的公开对抗

“第二个十年”特征:P147

文学主潮的政治化;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作家及其它倾向的文学彼此颉颃互竞,主要文学创作潮流(文学审美层次上的区别)为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流)之间的对峙与互渗

文学创作的潮流的影响因素

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作家结构的重大变化

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线索: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各自发展、演变

“左联”

成立背景:P149-150

成立的基本情况:1930年3月2日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席会议的有鲁迅、冯雪峰、郑伯奇、田汉、蒋光慈、郁达夫、陶晶孙等。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7人为常务委员,周全平、蒋光慈两人为候补委员。

左联先后创办的机关刊物有《萌芽月刊》、《拓荒者》(二刊系接办)、《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前哨》(第2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文艺群众》、《文学月报》、《文学新地》等等。

“左联”遭到国民党迫害,其多名成员被杀害,1936年宣布解散“左联”。

“左联”的工作P151-152:

1、马列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研究

2、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3、推行富于革命意味的新的现实主义,并与所谓“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推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左联”与所谓“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P153-P154唯物辩证法、胡秋原、苏汶

自由主义作家P155-156 梁实秋、沈丛文、朱光潜、刘西渭(李健吾)等人;

既不满足国民党的政权,更对日益发展的工农力量心怀疑惧,以自己的不同于革命作家方式探求民族复兴;

强调文艺“超脱现实”的原则。

左翼文坛与“新月派”的论争P156-157“新月派”的两而旗帜:“人性”、“天才论”

左翼文坛与“性灵文学”的论争P157林语堂、周作人

左翼文坛与“京派”的论争P158

京派;朱光潜、沈从文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茅盾小说成就

主要代表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1927-1928年《虹》(1929年)《子夜》(1931—1933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1932-1933年)《林家铺子》(1932年)《腐蚀》(1941年)《霜叶红似二月花》(1942年)《子夜》

故事情节结构:多头并进,中心突出,既相对独立,又纵横交织。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

人物形象:主要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吴荪甫、吴老太爷、吴惠芳[等]

思考:80年代有学者指出茅盾的《子夜》模式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方法来描述生活、分析生活,并且是被规定了“本质”的生活,你怎样看待这种评价的?

老舍

老舍四十自拟小传

舒庆春,字舍予,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不过,已不可能。

代表作:《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在文学史上独特价值与地位:P187

老舍的作品的特征:

1.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2.老舍的创作,开创了独特的“京味”与幽默的风格。P194-196版本

1、老舍的《骆驼祥子》于1936年在《宇宙风》半月刊上与读者首次见面,从第25期(1936年9月)至48期(1937年10月)载完,共24章(老舍称“二十四段”),每期一章。

2、1951年开明出版《老舍选集》,《骆驼祥子》为“节录本”书末注“据统计,此节录本较之初版本,共删145处。8至此,《骆驼祥子》按原来的面貌收进文集。但有仍有4处被修订本删去的初版本的内容没有补上。

5、有研究者较对后发现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老舍作品经典》第2卷收入的《骆驼祥子》才算完全恢

复原貌。9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骆驼祥子》从各个角度加以透视,对它的心理描写、世态风情、人道温情与启蒙立场、民间文化形态的立场解读《骆驼祥子》,展示了这部作品的丰富性与多面性

思考题:1、读了作品以后,在你看来,祥子(或虎妞)是什么样的形象?

2、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民间文化形态?

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历程

1、前期(1928年写《灭亡》到抗战爆发)

前期的创作风格:P204

情感汪洋恣肆,语言行云流水,给人单纯、热情、坦率的体验,能煸起大喜大悲的情感。

代表作品:

《灭亡》(1928年)写于法国;《爱情三部曲》(1931年、1933年):《雾》(1931年)、《雨》(1931年)、《电》(1933年)《激流三部曲》之《家》(1931年)

2、后期的创作风格:P205

写小人小事及“委顿的生活”,格调悲哀、忧郁,由前期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提示。代表作品:

《激流三部曲》之《春》(1938年)、《秋》(1939年);《憩园》(1944年)《寒夜》(1946年)《家》

巴金:“《家》自然不是成功的作品.但是我请求今天的读者宽容地对待这本27岁的年轻人写的小说.我自己很喜欢它,因为它至少告诉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巴金:“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故事情节:小说写了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中,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

概括《家》中的“家”是怎样的一个意象?

问题

觉新的性格及悲剧原因?

觉慧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沈从文

推荐阅读作品:小说:《边城》、《萧萧》、《丈夫》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

文论:《云南看云集》学术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相关传记:沈从文:《从文自传》,湖南美术出版社[美]金介甫:《沈从文传》,国际文化出版社

吴世勇:《沈从文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

艺术世界“湘西世界”:其中“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构成了沈从文的独特风格。

“乡下人”自居P213---与城市文明的对立人性”、“神性”的美学观念

《边城》

1、“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请鉴赏《边城》这个开头。

2、《边城》究竟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爱和美

悲剧故事人的无奈和悲伤

生生不息

3、以翠翠为中心,分析她周围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美丽和悲伤,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引用)李健吾:“作者的人物虽说全部良善,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唯其良善,我们才更易于感谢到悲哀的分量。这种悲哀,不仅仅由于情节的演进,而是自来带在人物的气质里的。自然越是平静,…自然

人?越是显得悲哀:一个更大的命运影罩住他们的生存,这几乎是自然一个永久的原则:悲哀。”(《李健吾批评文集》P56,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30年代散文

功能多样发挥、流派纷呈、将“五四”时期所开创的现代散文推向了成熟的阶段;

若按政治倾向划分,有左翼作家的散文、自主主义作家的散文、京派及其它作家的散文等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一夕话》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生活的艺术》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生活的艺术》解读:《祝土匪》P337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

1、鲁迅杂文的特质:P291-297

2、“鲁迅风”的主要代表作家:矍秋白、唐弢、徐懋庸、巴人、柯灵、聂绀弩、曹聚仁、艾芜、郁达夫

3、详解:聂绀弩的《蛇与塔》P369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1、主要代表作家:何其芳、李广田、吴伯箫、师陀、沈从文、萧乾、朱光潜等

2、何其芳散文特征:抒情散文、独语的诗情、奇特的想象与美丽的世界。

解读:《雨前》P361

3、朱光潜

朱光潜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

解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人生的距离》P357

“开明”派的散文主要代表作家: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开明书店:1926年8月成立于上海详解: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P339

报告文学

20年代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周恩来《旅欧通信》、矍秋白《饿乡纪程》、《赤都心史》1936年《中国的一日》(文集)茅盾主编夏衍《包身工》邹韬奋:此时最有成就的新闻作家,《萍踪寄语》、《萍踪忆语》30年代戏剧1、走向广场的戏剧:

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农民戏剧代表剧作家:田汉、白薇、洪森、熊佛西(南田北熊)2、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欧阳予倩、曹禺、夏衍、

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人道主义的观点关照小人物的命运

3、其它重要剧作家: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陈白尘[等]

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问世,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

1936年《日出》、1937年《原野》,1938年《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作),1939年《正在想》,1940年《蜕变》,直至1941年《北京人》、1942年改编《家》《镀金》、《桥》(未完成),《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王昭君》(1978)《雷雨》剧情序幕:已经成为教堂附属医院的周家客厅里。年三十下午。年纪大概十来岁的姐弟两人来到这里等看病的母亲。看到一个穿着考究的、苍白老人过来看望分别住在楼上与楼下的两位老妇人。姐弟俩听医院里的姑奶奶们说这个房子曾经死过三个人,这引起了弟弟很大的兴趣,弟弟催促着姐姐讲述这个故事,姐姐急急地指着一个疯了的老妇人跟弟弟说“她一定都知道!”

第一幕

周家客厅,夏天的夜晚。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当差。矿上罢工代表鲁大海为请愿之事,来到周家找矿主周朴

园。周家大少爷周萍与四凤相爱。二少爷周冲也喜欢四凤并热情地向她表白。周朴园的现任妻子繁漪(周冲的母亲),曾经与周萍有私情,又处处受周朴园压制,周朴园在家中摆放旧家具来怀念她原来的妻子,并且,当着儿子的面逼着她喝药。繁漪的心情十分抑郁。

第二幕周家客厅,午饭后,天气郁热。周家大少爷周萍与四凤表达相爱之情并谋划未来,但是,繁漪提醒周萍不要忘记她们的曾经。四凤的母亲鲁妈(当年的侍萍)来到的周家,认出了周朴园,并眼见着鲁大海与周朴园及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周萍发生冲突,鲁妈悲痛欲绝,决定立即带女儿离开周家。

第三幕鲁贵家,当天的晚上。鲁贵父女被周家辞退,鲁贵充满抱怨。周冲给鲁家送了一百块钱,被鲁贵拿走。四凤仍在思念周萍。鲁妈不忍女儿走自己悲惨的老路,要四凤对天盟誓,与周家断绝往来。半夜,周萍越窗来找四凤,四凤既痛苦又留恋。繁漪跟踪其后,妒恨噬心,她暗把窗户拴上。鲁大海回家见周萍与妹妹四凤相会,愤怒得要拿与他拼命,鲁妈拼命阻拦,周萍才夺门而逃,四凤随之冲出家门。

第四幕周家客厅,当天的深夜。繁漪痛苦地回家。周萍为逃避一切,准备离家出走,繁漪苦苦向他哀求,希望带她一起走。四凤匆匆赶来想与周萍再见一面,鲁妈为找女儿也跟来了。四凤、周萍恳求鲁妈让他俩远走他乡,鲁妈愕然。繁漪面对要走的周萍与四凤,如痴似狂地在周冲面前揭开了她与周萍的关系。周朴园面对众人,说出了鲁妈的真相,要周萍当面认母。雷雨交加,四凤见情冲向茫茫黑夜,周冲去找她,两个都触电惨死。周萍也绝望地开枪自杀。

尾声:姐弟俩还在嘀咕着怎么知道三十年前发生的事情。看望了繁漪后的周朴园从楼上下来看待萍。姐弟俩还在这里,但只关心起了弟弟手套丢了的事情。外面下起了雪,周朴园望了一望窗前立着的待萍,坐到圈椅上呆呆的看着火,一位姑奶奶拿着一本圣经在读着。

讨论题1、曹禺“序”中曾说:“在《雷雨》的八个人物中,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其次是周冲。”

2讨论繁漪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3讨论从周冲的惨痛的结局中,戏剧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

海派小说

30年代上海,消费文化的环境

1、初期海派小说:

特征P247-248

代表:张资平、叶灵凤

2、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代表: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黑婴、禾金

特征(关键词):都市、心理型小说的流行、现代感的描述

3、施蜇存“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势,以存身也。”

代表作品推荐:《梅雨之夕》;《将军的头》、《春阳》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小说适应都市上海快捷多变的速率,表现都市男女热狂迷乱的感性欲望

穆时英(1912~1940)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同时亦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先驱者

代表作品:《黑旋风》、《南北极》、《咱们的世界》、《上海的狐步舞》

通俗文学

定义P70

第一个十年的“通俗小说”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形成了社会言情、武侠、侦探、历史这四种基本类型第二个十年的通俗小说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雅”、“俗”的融合

张恨水(1897年-1967年) 代表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新诗(二)

一、中国诗歌会

1、概况P271 1932.9;上海;“左联”领导;发起人:穆木天、薄风、杨骚、任钧(卢森堡)等;

诗歌创作特征:时代感强烈的工农大众斗争事件,“诗的意识形态化”,直接描摹现实的艺术表现方式,并

提出“歌谣化”主张

2、殷夫的《别了,哥哥》P284

3、臧克家:《烙印》(诗歌集)“坚忍主义”《难民》P286

二、后期新月派

1928年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1年创刊的《诗刊》为主要阵地;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饶孟侃、陈梦家、方玮德等

陈梦家的《新月诗选》

创作特征:

前期坚持格律的创作原则有所松动;

表达了感伤的情绪和情感,有种普遍的幻灭感;

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及现代人的精神异化;

积极引入十四行诗,推动了一股形式实验的新热潮

三、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1、30年代的现代诗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的

2、现代诗歌的宣言:P279、P281

用现代的词藻描述现代的情绪

戴望舒

《我的记忆》中国现代诗派的起点《寻梦者》:以梦为主体,构筑了怎样的一个梦?/梦象征着什么呢?《汉园集》1936年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

卞之琳创作特征:

1、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

2、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

3、作了具象词和抽象词相结合的语言实验。详解《鱼化石》P300

何其芳详解:《预言》P301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

战争时代背景下的文学

战争、救亡/文学;战争/作家创作题材、心理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不同政治区域,将文学分为: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及上海“孤岛”的文学P343

国统区文学

分为三个阶段:

1、抗战初期,救亡主题

“文协”成立P344

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内政治形势发生急剧逆转的时期

新的苦闷和抑郁的情绪;民族命运、社会、个人成为主要写作对象

题材的纵深感和立体感体现出来了,文学形式上以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抒情诗为主

3、抗战后期

1944年9月,掀起民主运动的热潮

文学表现出诅咒黑暗、否定腐朽的政治思想、知识分子开始自我内省及历史大总结的主题;讽刺主调;在解放区文学影响下,一些作家开始向民族形式与大众方向发展

解读《华威先生》P206(体会讽刺主调)

“七月派”

“九叶集”诗人

七月派

抗战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并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推出和评介了大量国统区

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一批青年作家,如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与时代的、与人民的密切结合。追求诗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性,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是其共同的创作态度。发掘和歌颂民族的生命强力,抒发鲜明的主观战斗激情,是“七月派”诗作的主要内容。倾向于诗歌的散文化,对自由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81年《白色花》

“九叶集”诗人

40年代以辛笛、穆旦、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为代表的诗人。

“九叶集”诗人的命名是80年代文学史赋予给他们的。80年代出版有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他们大都是校园诗人出身,从战乱中感知人民的希求,重视诗人对社会、历史现象的独特体验;他们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陶冶,力求突破传统的主观抒情的方式,追求现实性、象征性与哲理性的结合,探索诗歌表达的“戏剧性”(主要指诗歌的情思展开以及语言表现都要有矛盾张力,而不是直抒胸臆),让诗歌更深入表现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生活的复杂性。

解放区文学

1、明朗、朴素、赞美新制度和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

2、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自觉追求

3、文学运动基本是一种在政治的直接推动下的单向突进式发展的文学运动,将其发展为全国性的文学发展运动时,规约了文学格局,限制了文学的发展。

“孤岛文学”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在上海租界形成“孤岛”环境,一部分作家仍坚持创作,配合抗日救亡运动,史称“孤岛文学”。

戏剧活动最活跃,代表作有:于伶《夜上海》、阿英《碧血花》等

沦陷区文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的东北沦陷;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陷

日伪的政策

乡土文学

日常生活的叙事

雅、俗两大文学的相互理解与接近:

徐訏、无名氏、赵树理、张爱玲等作家的作品介于雅、俗之间;

报刊杂志变化,如《万象》调和着新旧文学;

通俗小说的“现代化”,如张恨水、秦瘦娟、予且、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

解放区的文学的通俗化运动,如:赵树理、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马烽、西戎合作的《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这些作品开拓了“革命英雄传奇”的小说模式。

艾青(1910年1996年)

吹芦笛的诗人

赏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艺术形式:散文式的自由体;色彩的质感

2、诗的意象:土地和太阳

3、忧郁的诗绪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中国抗战时期在云南昆明,由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及私立南开大学共同组成的一所大学。校务由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共同管理。西南联大自1938年5月4日正式开课,直至1946年5月4日结束,设立时间共8年整。它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2000余人。抗战胜利以后,西南联大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分别迁回北平、天津复校。

罗庸教授作校歌,冯友兰教授作“引”及“勉词”、“凯歌词”,张清常教授作曲。

(引)八年辛苦备尝,喜日月重光,顾同心同德而歌唱。

[校歌词)(满江红)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逐雠寇复神京,还燕碣。

[勉词]西山沧沧,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

凯歌词]千秋耻,终已雪。见雠寇,如烟灭。大统一,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

冯至(1905-1993)

诗人、教育家、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诗人关于生命的冥思:诗人冥思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有限的生命的超越,诗人表达了对于永恒和无限的向往、渴慕和追求。”

生与死

生命与生命的关联,主体与客体的融合

对于生命的无常与永恒的理解和感悟

诗人说:“真实的造化之工却在平凡的原野上,一棵树的姿态,一株草的生长,一只鸟的飞翔,这里包含无限的永恒的美。”(《山水“后记》)

“第三个十年”的散文

总体评价:五色杂陈、多姿多味、普遍比较成熟。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冯至散文集《山水》沈从文散文集《湘西》张爱玲的散文,多收入集子《流言》中“第三个十年”的戏剧

一、“广场戏剧”的发展

1、抗战初期,向“广场戏剧”发展代表作:《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八百壮士》

2、秧歌剧基础上出现了“新歌剧”代表作:《白毛女》、《赤叶河》、《刘胡兰》

3、40年代末广场中的活报剧代表作:《控诉》《白毛女》

艺术成就:故事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并有传统故事的模式;

主题不仅有革命意识形态的主题,同时又坚持了人的解放的“五四”新文学的主题;

融合了民间文化、西方文化、“五四”新文化及革命文化。

二、大后方,剧场戏剧再次兴起

1、历史剧代表作:《赛金花》、《武则天》、《李秀成之死》;《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郭沫若)

2、歌颂性的戏剧代表作:《长夜行》、《法西斯细菌》、《祖国在召唤》[等]

讽刺喜剧:《魔窟》、《万世师表》[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先后创办了新月书店、《新月杂志》;主张文学的超阶级、超党派性;以“永恒的人类的文学”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新格律诗:诗体的一种。其体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所谓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 戴望舒: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艾青:拥有两个创作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七月派中《鱼化石》《向太阳》为代表,以及后期朦胧诗中也有《致橡树》等诗作 两组意象:太阳、土地 两种情感基调:太阳(光、热)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温暖热烈;土地系列对农民、土地和中国的深层的爱,艾青式的忧郁。 散文: 历史反思(巴金)(p300):巴金在1978年12月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以反思“文革”为主的散文随笔。 价值:老作家散文的代表,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以“说真话”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自己建国以后的心路历程,表现了“自我解剖”的忏悔意识。《随想录》这部散文集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诸如“说真话的大书”、“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当代散文史上的里程碑”、“世纪的遗嘱”、“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等等。《随想录》中的文章大致右分为两类,一类偏重议论,接近杂文, 另一类以抒情为主,属于抒情散文。散文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随想录: 写作风格:真实自然朴实率真 基本精神:以赤子之心反思历史,剖析自我探求真理。 文化散文:(余秋雨)(p307~p308):代表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 地位,意义:散文本身的突破,一是视角的突破,传统散文多呈现出意识形态视角,余秋雨散文则呈现出文化视角;二是选材的突破,通常散文多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余秋雨的散文则以文化史材料为素材;第三点最为重要,即散文观念的突破,传统散文在选材上习惯选取零散材料,表达片断感受,认为散文是小品,是小摆设,呈小篇幅,至多不过“以小见大”,余秋雨的散文选取完整材料,表现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乡土小说:是1923年后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个小说创作上的流派,主要作家有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台静农、许杰、废名、彭家煌等等,其作品运用坚定的现实主义手法,大多取材于作家所熟悉的乡土生活,描绘传统乡村陋习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继承了鲁迅小说的业绩,成为飞架于现代文学前后三十年农村题材创作的一座桥梁。 浪漫抒情小说:也称“自叙传”体小说,产生于新文学初建20 年代,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了现代小说的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美文:⑴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⑵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术性的。⑶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⑷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野草》:(1)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写于1924年秋至1926年夏的23篇散文诗。(2)原名《自言自语》,《野草》是理解鲁迅的最好窗口,是他“荷戟独彷徨”时期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度透视。(3)《野草》勇敢地面对现实的黑暗,以苦闷、痛苦以及自剖、自省的意识为主,进行灵魂的拷问,表现出不妥协的战斗精神。(4)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塑造出奇幻壮美的艺术意境,富于哲理。 文明戏: ⑴“文明”是进步的意思。文明戏是对早期雏形话剧的称呼。⑵1907年2月,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东京上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宣称有别于旧派演艺。⑶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主要借鉴西方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戏剧形式,时称"文明戏"。⑷文明戏追求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演出采用幕表制。后因商业性演出和小市民趣味的加剧,于1916年后全面衰落。 爱美剧:⑴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爱美"即Amateur的音译)。⑵针对文明戏职业化和商业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民众戏剧与戏剧协社的陈大悲、欧阳予倩、洪深等倡导"爱美剧",提出"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⑶使得1920年代初,素有传统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了一个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 文学研究会:⑴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⑵发起人有周作人、王统照、叶绍钧等12人。⑶刊物有《小说月报》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⑷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⑸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⑹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时空定位;发起人;刊物、宗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 普罗文学:⑴Proletariat普罗列塔利亚的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的音译。又称为革命文学、左翼文学。⑵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他们发起“革命文学”运动。提出文学应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方向转换”。⑶这些倡导者们还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往往以对作品思想的阶级分析代替对作品内容的全面分析,创作中,导致了标语口号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⑷代表作家有蒋光慈、华汉等人。( 新格律诗:⑴20年代影响较大的新诗样式之一,以提倡、创作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现代格律著称。⑵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⑶他们积极探索新诗的艺术形式,在诗歌艺术方面提出了“三美”的主张,⑷代表诗作有《死水》等。⑸对新诗的建设与完善作出了贡献,对推动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美主张:⑴闻一多1926年在《晨报·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他早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5题) 1.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会期共17天,出席代表824人。 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标志着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开始,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1)《百合花》(茹志鹃)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百合花》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示出清新俊遗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遍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泪,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通讯员年仅19岁,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便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3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好咬着嘴笑,好象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自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嫁妆奉献出来。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书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2)《燕山夜话》(马南邨) 《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其中像《说大话的故事》、《三种诸葛亮》、《一个鸡蛋的家当》、《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从三到万》等篇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起到帮助读者开扩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识别事物能力的作用。 2.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合称,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来的,它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团结、符合文艺发展内在规律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 重放的鲜花 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后,出现了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产生了一些张扬个性的诗歌和一批揭露社会弊端的特

现当代文学下册重点

1、革命样板戏:文革十年江青一伙在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还攫起京剧改革的成果,连同现代舞剧和交响音乐组成八个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乐《沙家浜》 2、伤痕文学:名称来源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新时期文学中,以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为代表的文学潮流和类型,“伤痕文学”主要是小说。内容主要是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以及揭露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虽然在思想深度、文学观念上,带有特定时代的印记,但伤痕文学摆脱了政治的高压,提出了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 3、郭小川体:即“新辞赋体”,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郭小川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了这种新诗体。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词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4、反思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代表作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的《黑旗》、张弦的《记忆》、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 5、改革文学: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代表作还有柯云路的《新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洁的《沉重的翅膀》 6、政治抒情诗:用于歌咏重大政治题材的抒情诗。包括街头诗、传单诗、枪杆诗等。它往往通过一个插曲,来强烈地触及时事,展示社会生活,深入开掘其中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把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充满诗情和哲理的艺术境界,比一般抒情诗更概括,更集中,具有强烈的激情,鲜明的政治色彩,抒情于理,抒情性和政治性融为一体。格调高昂,气势奔放,音节响亮。通常使用长句、错落的短句或阶梯式的句子,代表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 7、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来源于刘川对《布谷鸟又叫了》的一篇评论,是剧作家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而显示出某些特色。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第四种剧本:《布谷鸟又叫了》,该剧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喜剧,一个真实地反映农村生活、刻画活生生人物、打破话剧创作陈规束缚的优秀之作。“第四种剧本”最为突出并最值得肯定的成就是,勇敢地突破当时作家都不敢、也难以逾越的人性、人道主义禁区,大胆地描写人,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 8、陈奂生a陈奂生是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中的人物b陈奂生最早出现在《“漏斗”户主》中,后又成为《陈奂生上城》等小说的主人公c高晓声塑造的陈奂生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新时期农民的生活与国家的农村政策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又深入探讨了农民自身的弱点。 9、丙崽a丙崽是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中的一个弱智儿童,是丙崽娘烧死一只绿眼赤身大蜘蛛,冒犯了神明,受到蜘蛛精的报应,生下体残心呆的儿子。b丙崽永远长不大,丙崽玩鸡屎、吸死女人的奶头,只会说“爸爸”和“x 吗吗”两句话,从小到大,丙崽只会讲两句话,智力停滞不前。c丙崽是一种意象和人生的象征,作者把一种远古意识和初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给读者,对社会中愚昧、蛮荒、冥顽不化的集体无意识进行了批判。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教学文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五)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五) 第5章:寻根小说 1、<<棋王》的文化意蕴 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王一生是其主人公。 王一生的下棋,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何以解忧,唯有下棋”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天运》)(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捡垃圾老头说,棋道中“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3)庄子的道。即人有精神的追求,精于某种技艺。 2、<<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 答:丙崽是韩少功(民族文化的理发审视者)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说“爸爸爸”,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他就翻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个白眼,咕噜一声“X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在鸡头寨人与鸡尾寨人打仗之时,丙崽却被鸡头寨人奉为神灵,称为丙仙,加以顶礼膜拜。鸡头寨人要杀丙崽祭谷神,天却响起炸雷,丙崽躲过一劫。当鸡头寨人要进行民族迁徙时,丙崽属于弱智者,要毒汁,但丙崽又一次大难不死。 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意味着愚昧与落后。(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象征迷信与落后,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

3、<<马桥词典》“话份”解读 答:A、“话份”的流行及其含义 意指语言权利,或者说在语言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的权利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即是有权利的人才占有“话份”的权利,别人才会听你的。B、“话份”拥有者典型个案。“本义成为党支部书记,作为马桥的最高执政者,无论何时说话,都落地有声,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令行禁止。”(话份的欠缺者)C、“话份”的权力本质:“‘话份’一词,道破了权利的语言品格。一个成就的政权,一个强大的集团,总是拥有自己强大的语言体系,总是伴随着一系列文牍、会议、礼仪、演说家、典籍、纪念碑、新概念、宣传口号、艺术作品,甚至新的地名或新的年号等等,以此取得和确立自己在全社会的话份。”反映了主流文化向民间文化的渗透,及主流文化对民间文化的控制。 4、<<商州初录》如何展示商州地域文化 答:(一)美丽自然风光的赞美。<<莽岭一条岭》:大凡群山有势,众水有脉,四面八方的客山便一起向莽岭奔趋了。回抱处就见水流,走二十里,三十里,水边是有了一户两户人家。人家门前屋后,绿树细而高长,向着头顶上的天空拥挤,那极白净的炊烟也被拉直成一条细线……(二)纯朴乡土风情的颂扬。<<黑龙口》:对客人的信任。<<莽岭一条岭》中的古风——“人的善良在这里却保留着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发展着美好的因素。”身怀绝技医术的接骨老汉为人看病不收钱或少收钱。(三)心灵美、人性美的讴歌:<<商州初录》:“勤劳、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乡亲”。<<莽岭一条岭》:过路人将旧草鞋留给过路人。<<桃冲》:好做善事的老汉父子。 5、<<废都》与知识分子精神危机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2018级成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献》复习资料(一) 一、名词解释题 1.创造社 2.山药蛋派 3.双百方针 4.改革文学 二、简答题 1.结合例子,谈谈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类型。 三、论述题 1.结合作品分析巴金小说前后期变化。 2.结合作品试述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特点。 《现当代文献》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由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成仿吾、田汉等人发起,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文化批判》等,前期提出文学“为艺术而艺术”的纯文艺观,有浪漫主义倾向,后期主张革命文学,带有功利主义倾向。 2.“山药蛋派”:是在赵树理创作风格的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其特点是多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注重文学的社会效应,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民族化、大众化的写作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以及幽默的轻喜剧风格。 3.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旨在指导和促进我国科学文化和文艺繁荣的方针。毛泽东指出,在文艺方面,“不同风格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艺术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和艺术实践去解决。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界思想的活跃和创作的解放,对纠正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做法、文艺理论研究的教条主义和左倾实用主义倾向、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弊端和文艺领导组织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缺陷,起到了很好的纠偏作用。 4.改革文学:改革文学其实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思想解放大潮的涌动已经开始出现。表现改革思想变革意识并取得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是蒋子龙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试题库 现代文学部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 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生于( )年于( )逝世,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赞赏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 )和伟大的( )”。 2.鲁迅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收历史小说8篇,多是在“( )”基础上,“( ),”“( )”的古今融合之作。3.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多收在《》中,部分篇幅较长的文章则收在《》里。他前期的杂文集有《》、《》、《》和《》四本。 4.鲁迅后期杂文集有《》、《》、《》、《》、《》、《》、《》、《》、《》、《》等十本。 5.郭沫若原名( ),“沫若”是他( )年开始发表新诗时期的笔名。 6.五四以后郭沫若写了三个历史剧《》、《》和《》,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 7.除《女神》外,郭沫若还出版了《》、《》、《》等诗集,1928年写的《》,显示了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 8.郭沫若除了诗歌集之外,还有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绩。 9.“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创作了《》、《》、《》、《》和《》等五部大型历史剧,借历史题材,讽谕现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0.胡适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出版于( )年( )月。他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剧本。 11.叶绍均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 )称其为“扛鼎之作”。 12.许地山的《》等作品借异域写故土,表现了较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而他30年代以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和《》则标志着他走上了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著名散文《》是其性格的自我写照。 13.王统照早期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幻灭;后来的《》则写了血和泪,对黑暗现实进行暴露和控诉;30年代的长篇《》展显了3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广阔画面。 14.冰心著名的小诗集是《》和《》,作品以较少的诗行表现一种感情意境充满了对( )、( )和( )的歌颂。15.冰心的《》、《》散文集,洋溢着对祖国、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16.庐隐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女大学生生活的作品。她对人生意义探究的答案倾向于“( )”,而不是冰心式的爱。 17.郁达夫的处女作是《》。1921年10月结集出版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18.闻一多是“( )”的主要诗人之一,他提出了新格律理论,讲究诗的“三美,即( )、( )、( )。 19.徐志摩有《》、《》、《》和《》四个新诗集,其中《》和《》中的多数诗篇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形式活泼自然。 20.茅盾原名( ),“茅盾”是他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 21.茅盾于1927、1928年间创作了《》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略带连续性中篇,反映“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和小资产节级知识分子的各种精神面貌。 22.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和《》三个短篇,是反映30年代“丰收成灾”的不合理社会现实和农民反抗的过程。 23.茅盾的长篇小说《》以农民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仍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24.抗日战争时期,茅盾创作了“心理分析”长篇小说《》以及《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其他长篇小说、剧本《》等,其中以日记长篇小说《》影响最大。 25.茅盾抒写自己对在延安一段生活的美好感受和怀念的两篇散文是《》和《》。 26.老舍原名( )字(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 )族作家。 27.老舍的处女作是一篇速写式的短篇小说《》,他旅居英国时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和《二马》。以( )社会为观察视野,用( )兼备的笔调表现生活,是这三部作品的共同的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 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为文学研究会的力作。文学研究会也注重翻译,以译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为多,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作品题与人物考察。 1.《红楼梦》研究的小人物:李希凡、蓝翎 2.十七年重要诗歌代表:郭沫若的《新华颂》 3.流沙河代表作:《草木篇》 4.郭小川代表作:《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 5.贺敬之代表作:《桂林山水歌》、《回延安》 6.闻捷代表作:《天山牧歌》(十七年文学唯一写爱情没被批判的作品) 7.“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三红:梁斌《红旗谱》(主人公:朱老忠)、杨益言《红岩》、吴强《红日》 一创:柳青《创业史》(主人公:梁生宝) 青山:杨沫《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余永泽)、周立波《山乡巨变》、 保林:杜鹏程《保卫延安》(主人公彭德怀)、曲波《林海雪原》(主人公:杨子龙、邵建波) 8.革命短篇小说代表作:路翎《洼地上的“战役”》(主人公:战士王应洪) 9.写农业合作化的代表作:李准《不能走那条路》(主人公:宋老定) 10.第一部写农业合作化的小说:赵树理《三里湾》 11.写工业建设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2.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人公:林震) 13.爱情受到批判的作品:宗璞《红豆》 14.《创业史》主人公梁生宝是社会主义创业者和建设者,梁三老汉也是创业史中重要人物。 15.赵树理受批判的小说《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是其中两个落后的农民形象) 16.杨朔《荔枝蜜》(十七年散文代表作) 17. 十七年话剧: 郭沫若《蔡文姬》 老舍《茶馆》(主人公:王利发、秦钟义) 田汉《关汉卿》 18.样板戏: 阿庆嫂出自《沙家浜》 李玉和出自《红灯记》 19.浩然的《金光大道》 20.丰子恺《缘缘堂续笔》 21.穆旦《神的变形》 22.食指的代表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 23.北岛《回答》 24.张扬《第二次握手》 25.刘心武《班主任》(主人公:宋宝琦、谢惠敏) 26.卢新华《伤痕》(主人公:王晓华) 27.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28.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主人公:老寿) 29.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主人公:李铜钟) 30.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31.谌容《人到中年》(主人公:陆文婷) 32.路遥《人生》(主人公:高家林) 33.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34.张洁《沉重的翅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 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 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 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 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 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二、知识点: 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 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填空题 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成立于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 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 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国门之战》、《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 1、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郑伯奇。华汉,咆哮了的土地 3、“两个口号”论争 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4、京派 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5、论语派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6、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三、简答题 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 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四、论述题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