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理生态学

动物生理生态学

动物生理生态学

动物生理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在其生态系统中与环境互动的学科。该领域探讨了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动物身体结构、功能和适应机制对于其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动物生理生态

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应用。

一、动物生理生态学概述

动物生理生态学是综合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

了解动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在这一领域,研究者关

注动物的形态、功能和行为,并研究它们如何通过调节内部生理过程

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

动物生理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动物的形态学特征:动物的体型、外形和器官结构对其在特定环

境中的适应性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沿海地区的鸟类通常具有较长的

翅膀,以适应长时间的飞行和捕食海洋中的食物。

2. 动物的生理功能:动物的生理功能包括代谢、呼吸、排泄、运动等。这些功能对于动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活和繁殖至关重要。例如,沙漠地区的动物通常具有节水机制和高效的能量利用,以适应干

旱和食物稀缺的环境。

3. 动物的行为适应:动物的行为对于其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迁徙鸟类的迁徙行为使它们能够逃避气候恶劣的冬季,找

到充足的食物资源和合适的繁殖地点。

二、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 野外观察:研究者通过观察野外动物的行为、生理特征和栖息地

选择等,来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机制。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

察到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和生理变化。

2. 实验室研究:研究者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动物进行控制实验,

来模拟特定环境对动物的影响。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变量,分析

不同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3. 生物化学分析: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和分析方法,研究者可以分析

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等指标,以评估动物对环

境变化的生理响应和适应能力。

三、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应用

1. 保护生物多样性: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保护濒危物

种和生态系统提供重要依据。了解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可以帮助制定合适的保护策略,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管理。

2. 预测气候变化: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对

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这些信息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动

物种群的影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3. 农业和畜牧业:了解动物的生理需求和适应能力,可以优化农业

和畜牧业的生产管理。例如,根据动物的生理适应能力,选择合适的

养殖环境和饲养方式,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总结:

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机制、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观察、实验研究和生化分析等方法,我们可以揭示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策略。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人类农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字数:653字】

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 1、生态学Ecology 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发展趋势 3、今后的研究重点 国际: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续生态系统 国内:可持续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与管理的生态学基础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保护生态生态学基础理论及方法 4、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生理功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研究意义生态学各分支学科实际上都在不同层次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中生理生态学是最基础的 (2)国内动态20世纪60~70年代昆虫、兽类——重点研究气候因子对生长发育、存活、迁移、群聚等行为生态的影响贝类、淡水鱼类——重点研究不 同发育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后淡水鱼类——重点研究生物能量学、营养生理(3)国际动态微观:组织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宏观:群体生理生态学 研究热点: A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特殊环境(不稳定) 高、低温,高盐,干旱 极端环境(稳定) 极地,高山,深海,荒漠 人为环境 大气、海洋、河流污染 B遗传生理学 生理生态学与遗传学、进化相结合,研究生物生理功能的个体变异和进化的关系C有机生物学 生理生态学与功能形态学、比较内分泌、行为生物学等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学科

第二章浮游动物 一概述 1、定义 浮游生物 个体一般很小,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大多数种类不能自主游泳而营浮游生活的生物2、分类 按营养方式:浮游植物(简单)、浮游动物(复杂) 按体形大小:超微型(<2 um)、微型(2~20 um)、小型(20~200 um)、大型(0.2~2 mm)、巨型(>2 mm) 按生活史分:终生浮游生物、季节性浮游生物 3、重要性:初级消费者、经济鱼类的基础饵料、影响渔业资源和产量养殖生产、人工 育苗环境监测。 二漂浮机制 1、环境特征盐度、粘度、温度——密度——浮力 2、生物特性生物密度:密度越大越易下沉 表面积:表面积越大下降阻力越大 3、漂浮参数 4、减小沉降率 (1)改变表面阻力 改变体液成分、积累体内脂肪、身体带有气囊 (2)降低生物体密度 减小体积、增加表面积、改变身体外形 三垂直迁移 垂直迁移是浮游动物最典型的行为特征 1、距离和速度 迁移距离<1 m~10 m↑、100 m~400 m、>800 m(磷虾)与个体大小,游泳能力有关速度10~170 m/h(桡足类、蟹幼体)、100~200 m/h(磷虾) 2、迁移形式 昼夜迁移(为主)、晨昏迁移和反向迁移 3、昼夜迁移机制 逃避捕食、捕食需要、生产力和能量效率(间歇性的捕食压力有利于浮游植物繁殖。昼夜 垂直移动可以提高能量效率)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重要简答整理)

生态学重要简答整理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物依赖于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生物才能生存并进化;同时,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3.现代生态学的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国际性是其民展趋势。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 法瑞学派: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落与土壤pH值关系。英美学派:重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5.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阶段性作用。 6.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定律?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主要有以下两个定律:A.Lei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食物的量;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两补充: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要考虑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B.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应作几点补充: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在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繁殖往往是敏感期;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可能有其它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7.生物内稳态保持机制,有何生态意义? 生物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机制:恒温动物通过体内产温(生理过程);变温动物靠减少散热或利用环境热源使身体增温。生态意义:使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扩大。 8.贝格曼规律与阿伦规律。 Bergman 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单体面积的散热相对较少。 Allen 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耳、尾、四肢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9.土壤的生态作用,三种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生态作用:a 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b 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c 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 d 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聚盐性植物特征:这类植物能适应在强盐渍化土壤生长,能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该类植物原生质对盐的抗性强,极高的渗透压。泌盐性植物特征: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与聚盐性植物一样是很大,但是他们吸进体内的盐分不积累在体内,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所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这种作用称为泌盐作用。不透盐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

生理生态学

第一部分生理生态学 1、生态学: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强调的是相互作用。) 2、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生物。 3、生境(habitat):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光补偿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处于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7、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8、短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全年日照较长时间里开花。起源和分布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 9、长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和深秋开花。起源和分布在日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等纬度也有分布。 10、冷害:喜温动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这可能是通过降低了生物的生理活动及破坏生理平衡造成的,它是喜温生物向北方引种和扩张分布区的主要障碍。 11、冻害:当温度低于-1℃时,很多物种被冻死,这是由于细胞内冰晶形成的损伤效应,使原生质膜发生破裂,蛋白质失活或变性。 12、驯化:如果一个种长期生活中最适范围的一侧,将逐渐导致该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这一过程叫驯化。应用:品种移植,实验室试验等 1、什么是生态因子,其作用特点有哪些?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 (1)综合作用:每一个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作物生长受水,光,营养物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主导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其他生态因子作用的变化,是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称之为主导因子,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 (3)阶段性作用: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如水是蝌蚪期青蛙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成体青蛙对水的依赖性就大大减弱。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一种因子的作用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但是如果一个因子数量不足,可部分由另一因子的加强来补偿。如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中N,P,K,Ca,Mg等多种元素,缺一不可,光照不足导致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可部分有二氧化碳的浓度的提高来补偿。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等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温度,光照,水分等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山脉坡向,高度等通过影响光照,风,温度等因素间接的对植物生长发生作用。

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新进展

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新进展动物生理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动物适应环境、生存和繁殖的学科。近 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动物生理生态学 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进展和发现。本文将探讨动物生理生态学领域中 的重要新进展,并对其意义和应用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生理适应与环境变化 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动物对环境变化的生理适应。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理变化,探索了动 物对环境变化的生理适应机制。例如,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研究人员 发现一些动物能够通过改变体温调节方式,更好地适应气候变暖的环境。这些新的发现为我们深入理解动物的生理适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第二部分:行为和生态相互关系 动物的行为与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越来越意识到行为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动物 的行为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生态环境,并对其生理适应产生重要 影响。例如,一些动物通过调控自身行为,能够降低它们在恶劣环境 中的生存压力。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动物行为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三部分: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也揭示出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动物 生理适应的重要性。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动物在不同环境条件 下的实验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这 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动物多样性和种群适应性提供了新的解释和认识。 第四部分:现代技术在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研 究方法和工具。例如,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研究人员可以追踪动物在 不同地理区域迁徙和栖息地利用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动物对空间 环境的适应。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解析动物适应 性基因的新方法。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为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提供 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视角。 结论 动物生理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动物在不同环境中 的生存与繁殖策略。近年来,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 进展,包括生理适应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行为和生态的相互关系、基 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现代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这些新的研究进 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思路,也为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动物生 理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将持续推进,为我们共同探索和保护动物王国提 供更多的启示和贡献。

动物生理生态学

动物生理生态学 动物生理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在其生态系统中与环境互动的学科。该领域探讨了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动物身体结构、功能和适应机制对于其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动物生理生态 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应用。 一、动物生理生态学概述 动物生理生态学是综合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 了解动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在这一领域,研究者关 注动物的形态、功能和行为,并研究它们如何通过调节内部生理过程 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 动物生理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动物的形态学特征:动物的体型、外形和器官结构对其在特定环 境中的适应性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沿海地区的鸟类通常具有较长的 翅膀,以适应长时间的飞行和捕食海洋中的食物。 2. 动物的生理功能:动物的生理功能包括代谢、呼吸、排泄、运动等。这些功能对于动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活和繁殖至关重要。例如,沙漠地区的动物通常具有节水机制和高效的能量利用,以适应干 旱和食物稀缺的环境。 3. 动物的行为适应:动物的行为对于其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迁徙鸟类的迁徙行为使它们能够逃避气候恶劣的冬季,找 到充足的食物资源和合适的繁殖地点。

二、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 野外观察:研究者通过观察野外动物的行为、生理特征和栖息地 选择等,来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机制。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 察到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和生理变化。 2. 实验室研究:研究者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动物进行控制实验, 来模拟特定环境对动物的影响。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变量,分析 不同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3. 生物化学分析: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和分析方法,研究者可以分析 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等指标,以评估动物对环 境变化的生理响应和适应能力。 三、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应用 1. 保护生物多样性: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保护濒危物 种和生态系统提供重要依据。了解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可以帮助制定合适的保护策略,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管理。 2. 预测气候变化: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对 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这些信息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动 物种群的影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3. 农业和畜牧业:了解动物的生理需求和适应能力,可以优化农业 和畜牧业的生产管理。例如,根据动物的生理适应能力,选择合适的 养殖环境和饲养方式,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总结:

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最近几十年来,生理生态学已成为许多生态学家 的重要研究领域。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通过对生物体的内部生理过程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探索,来了解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生存策略及其种群动态变化。 动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与外部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生 物种群对其环境的响应与其行为、解剖结构、代谢和生殖生态有关。生理生态学家结合生态和生物学知识,通过开展生物水平和群体水平的研究,探索生物体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生物生态现象,如免疫力、繁殖和行为。 在全球气候变化下,动物种群的数量、体重、繁殖周期和分布范围已经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因此,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对于预测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损失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至关重要。 动物的繁殖生态 动物的繁殖生态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动物的繁殖生态涉及到地理上的 分布、种群大小、机会选择、行为、代谢和生理学。动物的繁殖生态对于许多行为进化和种群动态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繁殖的关键是卵子和精子的注入,这个过程需要各种环境条件的协调,包括适 当的气候、天气、食物和其他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种群中获得同伴能够提高繁殖成功的机会。繁殖成功的几率将会更高,如果动物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保持其繁殖行为。 动物的行为和繁殖是相互关联的。很多动物采用策略来选择其生殖时机。例如,在qingdao长毛兔和夜猫基纳动物中,同伴竞争的生存策略表明,同伴位置和空间 限制是影响生殖成功的重要因素。

动物代谢和生态 代谢是一种在生物体中能量转化过程。在动物生理学中,代谢通常用于描述动 物体的能量使用和储存。生态在动物代谢方面有很大影响,因为环境条件不断变化,动物必须通过调整其代谢率和呆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来适应这种变化。 动物的代谢需要与环境因素相互协调。饥饿、寒冷和其他应激因素可以导致动 物代谢下降。生态学家通过研究代谢能力、能量利用率、体积生产力、血液补给、呼吸和形态结构等方面,来了解动物的代谢行为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变化。 总的来说,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在生态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动物生理 和生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过程对环境变化和生态结构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预测和解决许多环境问题都非常有帮助。

动物生理学及其应用前景

动物生理学及其应用前景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命活动基础、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其丰富的应用前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 一、动物生理学的基础概念与理论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在生命科学的框架下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机理和规律。动物生理学主要关注动物内部环境的调节和维持,包括激素、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和能量等方面。将其应用在医学、养殖业、食品产业、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等方面。 二、动物生理学的应用现状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深刻的渗透到了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多个领域中。其中,养殖业应用最为广泛。养殖业在动物繁殖、生长、肥育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有效手段。 在动物生理学的指导下,养殖业发展出一系列高效生产的模式和技术,如调控瘤胃发酵功能的饲料添加剂,用于提高动物摄食效率;动态控制水分、温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来控制鸡鸭等家禽的体重以及肉、蛋的质量;运用生殖技术对动物生殖进行干预以提高繁殖效率等等。 三、动物生理学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广泛地在医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应用,例如心脑血管等常见疾病的治疗,基于体内激素和生化调节机制的新型渐进式治疗方案正在探索研究,而这也是一个非常前沿且重要的领域。此外,生理学参数监测、血糖、血尿素氮、肿瘤标志物等常见生理分析桥接临床分析也是应用前景所在。 四、动物生理学在环保和生态保护上的应用

动物生理学在环境保护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动物生理学可以用来研究环境变化对动物生存和繁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例如,家猫的种群数量爆增对野生鸟类造成的威胁,动物生理学研究分析其繁殖周期、生活环境的本质,提出整体种群控制和合理发展养猫线索等建议来缓解问题的出现和扩散。 未来,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动物生理学将会在很多领域能发挥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动物生理学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每个生灵的繁荣,对于身体强壮的动物群体、健康和平衡的生态环境,以及为人类带来安全、优质的食品和良好的生活环境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有机体:包括生命的各组织层次。(2)环境:包括非生环境和生物环境。(3)相互关系—相互作用:①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内竞争: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2.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环境的分类:①按性质分:自然环境、非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②按范围分:宇宙环境(空间环境)、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③按主体分:人类环境、(生物)环境④按影响分: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4.环境因子:生物有机体以外的一切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分类:①按环境因子特点:气候类、土壤类、生物类②按对环境的反应: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性因子。 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6.区别: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7生态因子的分类:①按生命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②按性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③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④按利用方式:条件、资源;⑤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子、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8.限制因子:限制因子是对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因子。9.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10.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两定律异同:都是对生态因子数量的法则,但是前者是决定植物的生长,最小因子增加有利于其生长,而后者生态因子的增加会使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1.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12.生态幅:每一种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生态学:生态学是讨论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 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范围,既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 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大气候macroclimate:指离地面L5m以上的气候,是有大范围因素所打算的。 小气候microclimate:小环境中的气候。 4.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行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5.生态环境:讨论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进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o 6.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 和进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整种群数量的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因子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但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组织其生存生长繁殖或集中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7.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养分成分。 8.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9.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富强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其次章:能量环境 外温动物ectotherm:外温动物依靠外部的热源,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内温动物endotherm:内温动物依靠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整体温,如鸟兽 10.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打算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打算,由于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 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1L阿朔夫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加,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加,这种缩短越明显。

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科学,它研究生物界中所有动物的形态、结构、行为、发育、分类、生活史、进化史以及在自然界中的生态位置和生态作用。本科研究包括动物的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以及古生物学等,针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动物形态学研究的目的是弄清动物的形状、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其中,形态结构是指动物体内外的结构成分,其中包括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如躯干、头、四肢以及身体关节等。这些结构有助于动物的功能,例如动物的视觉、听觉及运动能力等。此外,动物形态学还涉及动物体表上的种类变化,从而研究动物具有的特征和种类分化。 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各种内在或外在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动物生命过程中因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的生理反应。它主要研究动物机体组织及其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有丝分裂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其功能的变化;过程的研究包括营养代谢、水质平衡、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生殖等。 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环境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它从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解析动物个体在物种群中的角色与功能,通过研究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繁殖、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护,以及在自然界中的生态作用。 古生物学是以生物进化及古生物化石等古生物现象为基础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关系,以及古环境的

演变。它主要涉及古生物的形态、多样性、分布、繁殖能力、进化和消亡等方面。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和研究古生物化石等物质,探索古代生物的进化历史及其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推断未来的演变趋势。 动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认识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进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动物,保护动物多样性,以保持生态平衡。同时,动物生物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如医学、机能学提供宝贵的理论和研究经验,从而促进动物研究的发展。

动物生理学——赵茹茜主编

绪论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动物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和机体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科学。任何生命,从简单的微生物到复杂的高等动物,均有其独特的活动规律和功能特征。因此,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生理学分为微生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及人体生理学等。动物生理学是生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动物学和畜牧兽医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 动物有机体由四大功能系统组成:①支持系统:包括皮肤、被毛、骨骼和肌肉,其作用为构建骨架,决定外貌体型,执行躯体运动功能,同时也参与机体防御和代谢。②维持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以及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其作用为执行新陈代谢,维持内环境稳态,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③调节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其作用为整合协调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并作为一个整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④生殖系统:包括生殖(产仔或产蛋)和泌乳,其作用为复制动物个体,并给新生子代提供营养,确保种系的繁衍。每个功能系统均涉及多种不同的器官,而器官由许多不同的细胞组成,细胞是构成动物机体的最基本单位。 动物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动物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和规律,揭示各系统、器官和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探索不同系统、器官和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阐明机体如何协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并作为一个整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从而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系的繁衍。 二、怎样研究动物生理学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William Harvy,1578-1657)首先通过活体解剖和实验手段研究动物的血液循环,证明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血液由心脏射入动脉,再由静脉回流入心,不断循环。1628年,哈维的著作《心与血的运动》出版,标志着生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诞生。 生理学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所获得的。观察是指对动物生命现象的如实描述;而实验室记录并分析在人为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时生命现象的变化,以探求因果关系。 (一)两种研究方式 1. 无假说驱动研究无假说驱动的研究基于细致的观察和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各种生理活动的机制进行推测,为假说驱动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新的线索。无假说驱动的研究通常依赖于高通量的技术手段、复杂的仪器设备以及庞大的研究团队。例如,基于各种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的系统生物学,要求采用计算生物学方法对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水平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在没有任何假说或理论的前提下,客观定量地描述和预测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 2. 假说驱动研究假说驱动的研究指从背景知识出发,利用理性思维方法对已知的相关科学现象和规律进行概括,并构建科学假说,然后所构建的科学假说,采用不同实验方案从正反两方面对假说进行检验。如果一个假说能被自己和他人反复证实并得到发展,就成为被学术界公认的知识或理论。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信息、知识、技术、观点、思想方法不断出现,动物生理学的知识也不断更新和发展。目前,教科书中的知识,有的会补充,有的会更新,有的甚至会被推翻,被新的理论所替代。 (二)三个研究水平 动物生理学的观察和实验,通常要借助各种研究方法、实验技术与仪器设备。不同的研究技术和仪器设备适用不同层次的研究。通常很难在同一个实验中同时观察从分子、细胞到器官、系统,乃至整体和群体的生命活动,因此,研究工作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在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涉及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和群体三个不同水平。 1. 细胞、分子水平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如腺细胞的分泌、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肌细胞的收缩等。细胞由质膜、胞浆、核及众多的细胞器组成。与动物体一样,细胞也包括支持系统(细胞骨架)、维持系统(能量代谢和物质转运)、调节系统(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以及繁殖系统(增殖与分化)等四大功能系统,可视作动物机体的缩影。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重心就是生态系 统、 2.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的四个层次: 个体:就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反映。 种群:就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率、 年龄结构比、性比、种内关系与空间分布结构等。60年代前就是研究主 流。 群落:栖息在同一区域中的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群落的 结构、演替、 多样性、稳定性。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 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能量流动 与物质循环 过程。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与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岩石圈的上 层、全部水 圈与大气圈的下层。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 野外就是首选、并且就是第一性的。如了解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动

实验研究就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优点就是条件控制严格, 对结果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一一自然条件下试验法,如驱除寄生 虫以研究雷鸟种群的动态。 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在种群生态学 中,研究种群动 态,种群增长与种间竞争。预测结果还必须通过现实来检验,根据现实 通过修改模型 参数,使研究结果逐步逼近现实等。 第二章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 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与其她相关生物等。 2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与。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 物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因素。 3生境: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与(无机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生境就是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4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那些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而限制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关键性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

基础生态学 一、绪论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种群:同一时期栖息在同一地区中同种个体组成的集合。 群落:同一时期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时间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集合。 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尺度: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类型:时间、 空间、组织) 二、有机体与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小气候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按性质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按对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成为生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生理、行为适应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只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时应用)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任何生态因子,当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和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幅:在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 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特性称为适应组合。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370-710nm波长的辐射能。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的现象。 光和能力: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的、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中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光周期现象: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热中性区:在某一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代谢率最低,耗氧量不随环境温度而改变,这个最低代谢区的环境温度称为热中性区。 温度系数:Q10=t o C体温时的代谢率/(t-10)o C体温时的代谢率 超冷现象:动物(昆虫)体温下降到冰点以下而不结冰的现象。 耐受冻结:少数动物能耐受一定程度的身体冻结而避免冻害的现象。 发育阈温度:发育生长是在一定温度范围上才进行的,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生态学资料名词解释

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影响其生存的全部因素密度制约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对种群数量具有调节作用的生态因子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外温动物:依赖外部热源进行体温调节的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内温动物: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鸟兽 异温动物:产生冬眠的内温动物 驯化:由实验诱导的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的改变 气候驯化:在自然界中产生的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的改变适应性低体温: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内温动物会自发地从冬眠中苏醒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不致冻死,内温动物这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称为适应性低体温 发育阈温度/ 生物学零度:外温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 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往往比低纬度相对温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阿伦规律:寒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生物种:一组具有相似形态和遗传特性的、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种群,并与其他种群间具有繁殖隔离哈代- 温伯格定律: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即达到遗传平衡 遗传漂变:基因频率在小种群中随机增减的现象 遗传瓶颈: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导致数量急剧下降,就称其经

历过瓶颈。经过瓶颈后,若种群数量逐步恢复,由于小样本效应而引起的基因频率变化会在种 群大小经历一次锐减后再恢复时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瓶颈 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会和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将越来越大 适应辐射:生物由一个共同祖先起源,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类型,适应于各种生活方式的现象 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命率、繁殖和寿命。 生活史对策/ 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中获得的生存对策 体型效应:一般来说,物种个体体型大小与其寿命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与内禀增长率有同样强的负相关关系 生物群落:在同一时期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个物种种群的集合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 Raunkiaer 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低频度种数目较高频度种数目 要大;E 级植物为群落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其数目较大,因此占有较高比例 生物多样性:生物钟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趋同适应类群 生活型谱:统计某一地区或某群落内各类生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 层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所组成的机能群落 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关键种:对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重大影响的物种,生物量可能并不是最多,但在食物链上占据重要地位,去除该物种会导致群落结构的显着改变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与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与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与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与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与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19.叶面系数:是反映光合作用面积的指标,即叶子总面积对植物占地面积的倍数。 20.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无生命物质之间长时期处于动态平衡。 21.生态阈限:生态系统对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能够进行自动调节,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这一限度,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降低或消失,出现生态平衡失调,这一限度称为失调阈限。 22.结构缺损:指生态系统缺损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使生态平衡破坏,系统崩溃。 23.最大持续产量:在不损害资源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持续地利用某种资源所能获得的产量。 24.生态经济学: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复合体系,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25.系统生态学:是指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生态问题的科学。 二.简述题: 1.简述影响等热区与临界温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有(1)品种;(2)年龄;(3)体重;(4)被毛;(5)生产性能;(6)饲养水平;(7)管理方式;(8)气流与湿度。 2.简述动物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适应表现。答:表现为:1〕从解剖学与形态学方面表现为(1)体尺与体表:寒冷气候中,动物体格一般较大,皮肤皱褶较少,体表面积相对就愈小,体躯呈粗短;(2)腿、脚与耳:寒冷环境中,动物腿较短,脚上角质坚实耳较大;(3)体被方面表现为:皮肤颜色浅、厚度变厚,寒冷地区的家畜一般被毛较厚、密,外层是鬃状粗毛,内层是厚而软的绒毛。(4)皮下脂肪多起到散热作用。2〕从生理学角度

生态学(最新整理版)

第一章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小分子到生物圈、从无机环境、生物环境到人与人类社会,加上生物类群都是生态学研究的范围。 经典生态学: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优点缺点野外研究直接观察,获得自然状态下的资料不容易重复 实验研究条件控制严格,结果分析较可靠,重复 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 实验条件往往与野外自然条件 有区别 系统分析与数学模型研究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 的问题 有时候与客观实际距离甚远,若 应用不当,则容易产生错误 第二章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总是针对每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任何因子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Shelford耐性定律(1913):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即为耐性定律。该定律将最低量因子和最高量因子相提并论,把任何超过耐性下限或上限的因子均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长日照植物;如小麦、油菜 短日照植物:短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短日照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如苍耳、水稻。 三基点: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阶段发育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有效积温。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 水生植物:所有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的总称,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有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可被看作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