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术期输血指南快捷指南

围术期输血指南快捷指南

围术期输血指南快捷指南

围术期输血指南快捷指南

1. 简介

1.1 本指南旨在提供围术期输血的相关指导,包括输血适应症、输血前与输血过程中的考虑因素、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及管理等。

2. 输血适应症

2.1 围术期常见的输血适应症,如失血性休克、贫血及特殊

病情的输血指导。

2.2 输血前的临床评估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型配对、交

叉试验等。

3.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3.1 合理的用血计划和用血策略,如输血方式、用血量的计

算等。

3.2 输血风险评估,包括输血相关的感染风险、免疫反应风

险等。

4. 输血过程中的管理

4.1 输血前的血型和交叉试验,包括血液型配对、交叉试验

的操作方法与结果解读。

4.2 输血过程中的输血速度控制,针对不同病情的速度调整原则与方法。

4.3 输血相关的监测指标,如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浓度等的监测与解读。

4.4 输血反应的处理与管理,包括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的处理方法。

4.5 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如输血结束后的观察指标与护理措施。

5. 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及处理

5.1 输血相关感染的预防与处理,包括输血前的病原体筛查与输血后的感染处理。

5.2 输血相关的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

5.3 输血相关的溶血反应的处理与处理方法。

5.4 输血相关的循环负荷过多的处理与护理措施。

5.5 其他少见的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与管理。

6. 附件

附件一:输血过程中的观察记录表格

附件二:输血过程中的反应处理流程图

注释:

输血: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人的体内经过适当的处理后输给另一个人体内的过程。

围术期:指手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整个周期。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

血型配对:根据人的红细胞表面所带的特定抗原进行的配对。

交叉试验:将输血血液与受血者血浆进行混合后观察有无凝集反应以判断能否输血。

输血感染:指输血过程中患者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对输血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受血者体内红细胞受到破坏并释放出大量游离血红蛋白。

循环负荷过多:指输血液量过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围手术期输血指南2014

围手术期输血共识(2014) 一、红悬 1.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含量相当用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 2.指征:A、血红蛋白<70g/L; B、血红蛋白70-100 g/L,是否输红细胞取决于:心肺功能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有无进行性出血; C、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 D、心功能III~IV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 E、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复苏反应迟纯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考虑输注红细胞; F、临床工作中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红悬用量:(Hct目标值-测定值)×BV/ Hct目标值/200(BV=体重Kg×70ml)。(简易法:60Kg体重患者,1 单位红悬大概可以升高Hb5g/L)。 3.目标:情况好的患者血红蛋白升高到70~100g/L之间既可,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是否升高到> 100g/L。 二、浓缩血小板 指征:A、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 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B、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 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伤口渗血,有无肝肾衰竭决定是否输血小板; C、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D、血小板功能低下且有出血倾向者,计数正常也可输血小板。 E、每单位浓缩血小板可使成人增加约(7~10)×109/L血小板数量。 三、血浆用于围术期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不宜将血浆作为容量扩张剂。 1、血浆制品:新鲜冰冻血浆(FFP)、普通冰冻血浆、新鲜血浆。

输血指南

血液制品成分、输血指针、用量及注意事项 红细胞悬液 介绍■从400ml全血中提取的红细胞悬液为2单位,含150-200ml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另加入110ml 的红细胞营养液,总量约250-300ml ■血球压积50%-70%;Hb约15g/100ml,不低于45g/2单位 输血指 针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Hb <70g/l;应考虑输注 ■Hb>100g/l,可以不输 ■70g/l< Hb <100g/l,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常常会发生不合理用血 ■比较危重患者采取限制性输血(维持患者Hb 70-90g/l)和非限制性输血(维持患者Hb 100-120g/l),两组30天死亡差别不大,但限制性输血组比非限制性输血组急性病患的 死亡率明显降低。 内科输血指南 ■患者Hb <60g/l或HCT<0.2可考虑输注 用量及注意■成人输注2单位通常提高Hb 10g/L左右,HCT提高3-4%;儿童4ml/kg体重通常提高Hb 10g/L 左右 ■同全血,输注时比全血更流畅 去白细胞红细胞 介绍■用滤器去除白细胞,过滤法2单位红细胞悬液白细胞含量应低于5×106个■过滤法红细胞回收率>90%,Hb含量不低于40.5g/2单位 ■除白细胞消除了巨细胞等病毒的危险 ■减少患者产生HLA抗体,导致输血副反应和输注无效的危险 输血指针■显著减少反复输血患者产生HLA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但是为此所有输给该病人的血液制品都应做除白细胞处理 ■能有效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适宜输红细胞发生过发热≥2次的病人 ■在特定情况下减少传播巨细胞病毒的危险 ■输本制品不能达到对白细胞100%去除,不能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用量及 注意 ■同红细胞悬液 辐照红细胞悬液介绍■通过γ射线的照射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失去活性■其他同红细胞悬液 输血指预防一定条件下出现的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外科手术中的术中输血指南

外科手术中的术中输血指南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术中输血在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日益凸显。术中输血对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情况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术中输血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风险,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术 中输血指南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是术中输血操作的关键环节,包括对患者的评估和术中输 血计划的制定。 1. 患者评估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 及体征等。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 是否需要术中输血以及输血的目标。 2. 术中输血计划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术中输血计划。术中输血计划应包括输 血的时间点、血液制品的选择、输血量的估计等内容。在制定术中输 血计划时,应根据患者的术前贫血程度、手术类型和风险等级等因素 进行综合考量。 二、术中输血操作 术中输血操作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 1. 输血血液制品准备

准备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在准备血液制品时,应注意检查血液制品的标签和有效期,并进行必 要的质控检测。 2. 输血过程 术中输血需要进行静脉通路建立、输血设备连接以及输血速度控制 等操作。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三、术后管理 术后是术中输血操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疾病转归具有 重要意义。 1. 输血效果评估 术后应对患者的输血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水平、 体征恢复情况等。通过评估输血效果,可以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康复 提供参考依据。 2. 并发症处理 在术后管理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相关并发症,如输血 反应、感染等。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和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四、术中输血风险管理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完整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 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

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二)体液成分 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 1.新生儿 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出生第1天的液体需要量相对较低,数天后液体丢失及需求相对增加,每日水转换率(100ml/kg)亦明显高于成人(35ml/kg),体液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均大于成人。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负荷易出现全心衰。如体液丢失过多,易致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者可使肺血流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恢复胎儿循环。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15%~30%,肾小管未充分发育,肾脏维持水和电解质正常的能力比成人差。 2.婴儿期 对容量过多的耐受性仍然较差,虽然发生全心衰的几率比新生儿低,但仍易发生心衰。肾脏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婴儿体内液体不足时,易致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渗性脱水。

围术期输血指南快捷指南

围术期输血指南快捷指南 围术期输血指南快捷指南 1. 简介 1.1 本指南旨在提供围术期输血的相关指导,包括输血适应症、输血前与输血过程中的考虑因素、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及管理等。 2. 输血适应症 2.1 围术期常见的输血适应症,如失血性休克、贫血及特殊 病情的输血指导。 2.2 输血前的临床评估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型配对、交 叉试验等。 3.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3.1 合理的用血计划和用血策略,如输血方式、用血量的计 算等。 3.2 输血风险评估,包括输血相关的感染风险、免疫反应风 险等。 4. 输血过程中的管理 4.1 输血前的血型和交叉试验,包括血液型配对、交叉试验 的操作方法与结果解读。

4.2 输血过程中的输血速度控制,针对不同病情的速度调整原则与方法。 4.3 输血相关的监测指标,如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浓度等的监测与解读。 4.4 输血反应的处理与管理,包括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的处理方法。 4.5 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如输血结束后的观察指标与护理措施。 5. 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及处理 5.1 输血相关感染的预防与处理,包括输血前的病原体筛查与输血后的感染处理。 5.2 输血相关的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 5.3 输血相关的溶血反应的处理与处理方法。 5.4 输血相关的循环负荷过多的处理与护理措施。 5.5 其他少见的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与管理。 6. 附件 附件一:输血过程中的观察记录表格 附件二:输血过程中的反应处理流程图

注释: 输血: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人的体内经过适当的处理后输给另一个人体内的过程。 围术期:指手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整个周期。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 血型配对:根据人的红细胞表面所带的特定抗原进行的配对。 交叉试验:将输血血液与受血者血浆进行混合后观察有无凝集反应以判断能否输血。 输血感染:指输血过程中患者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对输血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受血者体内红细胞受到破坏并释放出大量游离血红蛋白。 循环负荷过多:指输血液量过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输血指南

12临床医师在用血时应注意那些? (1)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到能不输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者决不多输如受血者只需要某种(些)血液成分,应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尽可能不输全血。若受血者符合自身输血条件,必须征得受血者或家属同意开展自身输血,不输或少输同种异体血。 (2)临床医师应熟悉血液及其成分制品的规格、特性适应证、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3)输血治疗前临床医师须向受血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目的及可能会产生输血不良 及相关性疾病,征得受血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治疗同意书与病例一 并存档。 (4)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受血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需缓输血,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血库)及医务科报告;如疑似输血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应通知提供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人员到现场。 13.临床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1)在取血时须由1名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溶血、混浊 (2)输血开始前,须由2名护士在受血者的床边核对受血者床号、住院号、确认受血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等);如果受血者意识不清或语言障碍,请受血者的亲属或陪护人员说明其身份。最有效的方法是为每个受血者配带标明受血者身份的腕环(带),输血前须仔细核对腕环(带)上的信息,同时核对受血者与血袋标签上的ABO血型和Rh(D)血型是否一致,检查血袋上的有效期等。 (3)核对与检查无误后,严格无菌静脉穿刺操作技术,用符合标准输血器进行血液或血 液成分输注。 (4)输血过程中须密切监测受血者,在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内,输血速度宜慢,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如无不良反应可适当加快;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但须保持静脉通路,及时向医师报告。 (5)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作相应处理;应记录完成输血的时间,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如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停止输血,须将原袋余血及新采集的血样交由输血科。 15医务人员在从事输血工作中应如何防护? (1)在操作前应严格洗手或消毒,并戴好口罩、帽子,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操作后必须洗手。 (2)若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血液渗漏、溅出等情况,须先用含有有效氯的消毒剂消毒污染部位或物体表面,再用流动水清洗。 (3)在输血操作时须集中精力,保护自身的皮肤不被注射针头刺伤,如操作人员一旦被带血的针头刺伤皮肤时,应挤压刺伤部位,使其出血后,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再对刺伤部位进行消毒,可选用2%碘酒、75%酒精、2%次氯酸钠等;若血液溅入眼结膜,则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局部并接受医学观察。 (4)凡患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应暂停从事临床输血操作 23何谓悬浮红细胞(红细胞量悬液),其特点与适应证有哪些? 悬浮红细胞是指全血通过离心的方法将大部分血浆移去后,加入适量添加剂的红细胞成分。现国内临床常用的是MAP(含氯化钠磷酸盐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红细胞添血加剂,Het为0.5~0.65。 悬浮红细胞的特点是血浆已尽量移除,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明显减少;每单位血,(200ml)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科输血特点 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血容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变化。因此,在使用血液成分时,需要考虑患儿当时的体重、正常状态下的血容量、贫血的程度和出凝血状态等因素。失血比例应根据体重和机体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大量失血时常伴有凝血因子的丢失与消耗。 新生儿由于在宫内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但以胎儿血红蛋白(HbF)为主,其对氧的亲和力强,释放氧的能力较低。因此,新生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评判贫血程度时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儿童。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血容量较少,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出血的患者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补充非常重要。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仅为

300ml左右,而失血量又不易准确评估,故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儿童输血前评估 对于急性失血、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尤其是新生儿),应进行输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重度贫血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也是输血的指征。对于围术期的患儿,应对术中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备血方案。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感染性损伤及非感染性损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地开展自体输血。 红细胞输注指征 一般儿科红细胞输注指征包括:Hb

3) 对于急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应慎重进行输血。如果生命体征稳定,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40g/L,可以暂不输血。如果必须输血,应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的冲击治疗下输注同型或“O”型洗涤红细胞,也可以采用血浆置换的方法进行治疗。 4) 对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或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和部分HbH病患者,应考虑定期输注红细胞,并维持Hb水平在 90g/L以上(100~120g/L之间较为适宜)。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维持Hb水平在50~60g/L以上。 6) 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时,需要进行成分输血支持治疗的患者,为预防抑制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发生,应使用经过辐照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当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不符时,或受血者处于血型转换期时,应输注经过辐照的洗涤红细胞。 7) 对于DIC患者,如果Hb<80g/L,或XXX<0.24,并伴有心慌、发绀等临床缺氧症状或存在活动性出血,应进行输血治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②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血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会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③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的大小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惩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 50×109/L(妊娠性血小板)而不一定输血小板,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一、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 的患 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 X 109/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 X 109/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 X 109/L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 1. "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 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机体的组织细胞。贫血及血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是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 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的不足。 全血或血浆不宜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②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 0."20 (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 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量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③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 X 109/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的大小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 重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50X 109/L(妊娠性血小板减少)而不一定输血小板。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 慢输入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 ④只要纤维蛋白质浓度大于 0."8g/l ,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即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有三分之一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应当注意,休克没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FFP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FFP 作为扩容剂,禁止用FFP 促进伤口愈合。

围术期输血指南(2014)

围术期输血指南(2014) 叶铁虎、田玉科(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杨辉(执笔人)、岳云、 姚尚龙、黄文起 围术期输血就是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与冷沉淀等)。成分输血就是依据患者病情得实际需要,输入有关得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与运输等优点。辅助治疗就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得药物与技术。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与判断得依据。 一、术前评估 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得药物,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1-5]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 6、一般体格检查; 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与Rh血型)、乙肝与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对有出血史得病人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 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9、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得风险及益处。 二、术前准备 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2、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甲环酸与6-氨基乙酸等)。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得效力消失; 4、往有出血史得患者应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并判别血小板功能减退就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6]; 5了解患者贫血得原因(慢性出血、缺铁、肾功能不全、炎症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铁剂治疗,排除缺铁因素,术前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6、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与/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8、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9、 Rh阴性与其她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得需要血量。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围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 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如吸引器与纱布计量) (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

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和禁忌症 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和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 1.手术及创伤患者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 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 (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 1.非手术病人

输血指南新版

输血指南 引言: 输血是一项常见但关键的医疗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输血也存在风险和限制。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详尽的输血指南是必要的。本文将提供有关输血的全面指南,包括适应症、供血标准、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 1. 失血性休克:当患者因为巨大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时,输血是恢复有效循环的关键。 2. 严重贫血:贫血患者可通过输血获得储备的红细胞,以提高氧气运输能力。 3. 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输血可以提供凝血因子以改善凝血功能。 4. 免疫缺陷:输血可以提供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功能。 二、供血标准:

1. 血型和配型:供血前需要进行ABO血型和Rh配型,以确保患者接受与其血型相适应的血液。 2. 传染病筛查:供血者需要接受严格的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丙型肝炎和梅毒等。 3. 体格检查:供血者需要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排除任何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 三、输血前的准备: 1.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过敏史以及输血史等重要信息。 2. 检查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等,以评估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3. 保证适当的静脉通路:准备好适当的静脉通路以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输血过程: 1.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输血的速度需要逐渐提高,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监测患者状况: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3. 注意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和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1. 观察期:输血后,需要将患者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发 生输血反应或其他不良事件。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给予抗感染药物 或其他药物治疗。 3. 传染病筛查: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筛查,以确保 没有获得新的感染。 结论: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但在应用时需要慎重。通过制定 详细的输血指南,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适应症的准确判断、供血标准的严格筛选、输血前的充分准备、输血过程中的严密 监测和输血后的综合护理,都是输血指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医务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 版) 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 一、概述 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 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 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体液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 体液总量80706555~65 细胞内液35404040~45 细胞外液45302515~20 间质液40252010~15 血浆5555 (二)体液成分

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小儿体液成分 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渗透浓度(mmol/L) 290~ 310 290~310 阳离子 (mmol/L)155 155 Na+ 138~ 142 10 K+ 4.0~ 4.5 110 Ca2+ 2.3~2.5 Mg2+ 1.5 20 阴离子 (mmol/L) 155 155 Cl- 103 HCO3- 27 10 SO42- 55 PO42- 1.5 有机酸6 蛋白质 (mEq/L) 16 40 (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 1. 新生儿 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出生第1天的液体需要量相对较低,数天后液体丢失及需求相对增加,每日水转换率(100ml/kg)亦明显高于成人(35ml/kg),体液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均大于成人。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负荷易出现全心衰。如体液丢失过多,易致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者可使肺血流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恢复胎儿循环。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15%~30%,肾小管未充分发育,肾脏维持水和电解质正常的能力比成人差。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 临床如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内科血红蛋白v60g∕L或血细胞比容<0.2时可考虑输注,ICU病人Hb<9O~ IOOg∕L,Hct <27%~3O%可输注对严重冠心病和肺疾患患者,如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Hct 可突破30%O外科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一、输注红细胞: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V60g∕L或红细胞压积VS 2时可考虑输注。 1、浓缩红细胞 适用: 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 ②各种慢性贫血; 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 ④小儿、老年人输血。 2、红细胞悬液 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 3、洗涤红细胞 40OmI或200In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OnlI生理盐水悬浮。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 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Oml或20Oml全血制备。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 ①对血奖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4、冰冻红细胞 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C保存,保存期10年,解

冻后洗涤去甘油,加入IOOnII无菌生理盐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白细胞去除率>98%;血浆去除>99%; RBC回收>80%;残余甘油量Vl 虬洗除了枸椽酸盐或磷酸盐、K+、NL等。解冻后4±2℃保存24小时,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 ①同WRC; ②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③新生儿溶血病换血; ④自身输血。 二、输注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 作用:止血。 适用: 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 ②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 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 ①血小板计数>50X107L 一般不需输注。 ②血小板10-50X 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③血小板计数V5X107L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④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输注血浆: 1、新鲜液体血浆 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n、V、vn、IX、X、XI或抗凝血酶III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一般需输入l(Γ15πι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作用:补充凝血因子,扩充血容量。 适用: ①补充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 ②大面积烧伤、创伤。

最新:中国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临床指南

最新:中国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临床指南 骨科创伤失血量大,是引起休克、预后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和股骨骨折等失血尤为严重[1],出血量常在1 000 mL以上[2-4],骨盆骨折出血量更是高达5 000 mL[5-8]。近50%的创伤骨科患者入院时已发生贫血、甚至重度贫血,部分患者在急诊手术前需要输血才能稳定生命[9]。骨科常规手术后贫血的发生率超过80%[10-14],异体输血率高达45%~80%[10, 15]。贫血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延长住院时间、延迟术后功能恢复,进而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增加其术后病死率[9]。因此,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尤其是贫血的及时纠正对创伤骨科患者尤为重要。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16],在全国相关领域学科积极推行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PBM)。但仍缺乏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的相关指南,本着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证据、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多学科协作诊疗理论为指导系统性优化,以实现最佳的PBM理念,联合创伤骨科专家制定中国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临床指南,供广大创伤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应用。 本指南根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进行分级推荐(表1)[13]。其中,"推荐(1级)"等级

较强,"建议(2级)"等级较弱。推荐分级中的字母(A、B或C)体现证据质量。在缺乏高质量证据的情况下,适当采用病例报告、观察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相应分级。 表1 根据GRADE系统进行分级推荐[13] 一、术前血液管理 (一)初步复苏和院前止血 1.缩短救治时间:推荐尽量缩短受伤至控制出血的时间(1A级)。推荐将严重创伤患者直接运送到就近的创伤中心(1B级)。 创伤中心或具有创伤救治中心的医院可使创伤死亡人数减少15%,"可预防的死亡"减少约50%[17]。因此,创伤患者转运首选具有创伤中心的医疗机构,尚无证据支持直接运送到高级别创伤中心[18]。尽管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但高质量回顾性研究认为创伤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升血液携氧水平,血容量根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急慢性贫血和失血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 2、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1〕血红蛋白v 70g/L; 〔2〕术前有病症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出〜IV 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3〕术前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 红蛋白>100g/L 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4、所有先心病术前备红细胞悬液,作为术中体外循环灌注预充及手术失血补充.术中同时采用血液回吸收技术. 先心病术后红细胞输注指征:有活动性由血,即每小时失血量>血容量的5%-10%,血球压积<30%〔儿童〕或35%〔小婴儿〕, 血色素<90g/L ; 5、骨科的大型手术由血.如发育性虢脱位、脊柱侧弯、 四肢近端骨折等手术,术中及术后需要维持血色素在80g/L 以上.术中尽可能使用自体血液回收.

注: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红细胞补充量=〔Hct预计x 55X体重-Hct实际测定值 X55X 体重〕/0.60. 【血小板】 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1、血小板计数〉100X 109/L,不需要输血小板; 2、术前血小板计数v 50X 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 x 109/L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X 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由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血小板; 4、如术中由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5、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由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6、手术类型和范围、由血速率、限制由血的水平、出血所致的后果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复杂先心病手术,大动脉转位等体外循环时间长〔大于120分〕、或 者需要体外循环下血管吻合、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因术中血小板破坏、体外循环术后、DIC或者大量输血引起的 血小板减少、体温、肾衰、严重肝病〕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 小板的指征 【新鲜冰冻血浆〔FFP〕】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术期输血指征 1、输红细胞 (1)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少白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含量相当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 (2)输入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的策略,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A.血红蛋白<70g/L; 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 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C.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 对液体复苏反应迟钝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患者,应该考虑输注红细胞 D.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或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80~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E.对于围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维持高于 80 g/L的水平 (3)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成人:浓缩红细胞补充量=(Hct预计×55×体重—Hct实际测定值×55×体重)/0.60。小儿:红细胞补充量=(Hb 预计—Hb实际测定值)×体重×5(Hb单位为mg/dl) 2. 浓缩血小板 (1)血小板制品:手工分离血小板、机器单采血小板 (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A.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要输血小板; B.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C.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血小板; D.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一、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 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咼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X 109/ 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X 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 X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 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 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 5--8ml/kg) 四、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 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机体的组织细胞。贫血及血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是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30%t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的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②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量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 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③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X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 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