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滁州市定远县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开发新能源同步练习

滁州市定远县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开发新能源同步练习

滁州市定远县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开发新能源同步练习
滁州市定远县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开发新能源同步练习

滁州市定远县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开发新能源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9分)

1. (2分)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核电站是利用化学能来发电的

B . 水能、风能和化石能源均是可再生资源

C . 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

D . 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而这些内能无法自动地转化为电能

2. (2分)(2011·贵港) 2011年3月11日,日本由于地震引发核电站的核泄漏.因此,引起人们对核能利用的思考和讨论.下列对核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利用核能发电比火力发电更清洁、安全、经济

B . 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 . 核能发电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D . 在利用核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3. (3分)日本发生的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及核泄漏,这是日本二战后遭遇的最严重震灾.日本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如图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震和海啸的发生常常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B . 核电站主要是利用原子核的聚变进行发电的

C . 核能与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 核能发电中的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

4. (2分)图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从核能到电能,图中所示的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A . 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B .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 . 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D . 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5. (2分)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且是新能源的是()

A . 化石燃料

B . 太阳能

C . 核能

D . 电能

6. (2分)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应特别重视下列哪种能源的利用()

A . 太阳能

B . 煤炭

C . 石油

D . 天然气

7. (2分)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 . 太阳能

B . 潮汐能

C . 石油

D . 风能

8. (2分)下列列能源中,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 . 汽油

B . 石油

C . 电能

D . 煤气

9. (2分)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能量就是能源

B . 电能是一种二次能源

C . 石油是一种常规能源

D . 地热能是一次能源

10. (2分)(2017·通州模拟)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 风能

B . 核能

C . 石油

D . 天然气

11. (2分)有关“能源、材料与社会”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能量是守恒的,故不会有能源危机

B . 能量转移与转化具有方向性

C . 半导体可以用来制作LED灯

D . 利用核裂变原理修建核电站

12. (2分)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它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超导体材料主要是应用在电饭锅等电器上

B . 大亚湾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C . 太阳能、风能、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 .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采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13. (2分)(2018·乐山) 在我国西部建有不同类型的发电站,下列发电站在发电过程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A . 燃气电站

B . 风电站

C . 水电站

D . 太阳能电站

14. (2分)(2017·滨州模拟) 下列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主要是半导材料

B . 太阳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C .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D . 塑料和银都是很好的绝缘材料

二、非选择题 (共11题;共67分)

15. (1分)我市城步南山牧场,不仅风景秀美,而且蕴藏着巨大的风力资源.如图是南山利用风能发电的风车.风能是__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6. (2分)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________ 属于可再生资源,________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17. (3分)核能是__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氢能源具有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氢气的热值为14.3×107J/kg,完全燃烧0.5 kg的氢气可放出________ J的热量;若一罐氢气用去了一半,则剩余氢气的热值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14.3×107J/kg.

18. (6分)风能作为一种的________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其蕴量巨大,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大10倍.我国陆地上一天的风能如果能全部用来发电,可发电5×109kW?h,这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 吨热值为3×107J/kg的煤所放出的能量.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 .发电机是利用________ 原理来工作的,发电时,把__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__ 能.

19. (3分)汽车正常行驶时,车轮与路面的摩擦是________ 摩擦,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时,车轮与路面的摩擦是________ 摩擦.汽车行驶时所消耗的汽油是________ 能源.

20. (6分)能源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根据能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我们可将能源分为________能源和________能源;根据能源的物质来源,可将能源分为________能源和________能源;根据人们对能源利用时间的长短,可将能源分为________能源和________能源.

21. (8分)(2017·东莞模拟) 下表是某品牌汽车《驾驶守则》中的部分安全距离表格.

刹车前的车速v

反应距离L(m)刹车距离s (m)停车距离x(m)

(km/h)

40101020

601522.537.5

80A= 40

1203090120

其中反应距离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过程中汽车匀速行驶的距离,刹车距离指从刹车到停下过程中汽车减速行驶的距离.停车距离x为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和.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图中所示的图线分别为甲、乙两不同品牌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实际刹车距离s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图象.实验表明,一般家用小排量汽车的耗油量为每百公里7L﹣10L,而刹车过程中汽车的耗油量会有明显增加,因此在车辆较多的路面上应减速慢行,尽量减少刹车的次数.

(1)汽油属于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一汽车在某次行驶中,消耗燃油0.63kg,则完全燃烧这些燃油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J,这些热量可以使________kg的水温升高60℃(燃油的热值q=4.6×107J/kg,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3)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即汽车行驶反应距离L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一定,则表格中A的数据应为________.

(4)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车的刹车性能较好,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5)汽车保持恒定功率80kw在平直路面行驶时,其所受阻力大小为4000N,则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v=________km/h,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推断,这一速度所对应的安全停车距离应为________m.

22. (10分) (2018九上·东城期中) 1932年,瑞典人奥兰德在金镉合金中首次观察到“记忆”效应,即合金的形状被改变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它又可以魔术般的变回到原来的形状,人们把具有这种特殊功能和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记忆效应分别有:单程记忆效应和双程记忆效应.单程记忆效应是指,材料在高温下形成某种形状,在较低的温度下将其任意改变,再加热后可恢复高温时形状,而重新冷却时却不能恢复低温时的形状.双程记忆效应是指,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时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时形状.

形状记忆合金在航天方面的应用已取得重大进展.美国国家航空、航体那句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造了月面天线.这种月面天线为半球形展开天线,体积较大.当往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上装载时,先在低温下对它进行压缩,形成便于装运的小球团;待发送到月球表面时,受太阳光照射加热而恢复记忆的原形,展开成正常工作的半球形天线.

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不同类型的形状记忆效应对应的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化用图象画出来,填在表格内.记忆类型初始形状低温变形加热形状冷却形状

形状单程

________________

记忆效应

________________

形状双程

记忆效应

(2)仿照(1)的格式将月面天线的展开过程,按条件用简单的图象表示出来.

(3)若给你一个记忆合金材料,将会用它来制作________元件.(选填在生活或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的元件)

23. (6分)(2020·新疆) 2020年5月5日,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为我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1)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穿越大气层时,火箭上部外壳——整流罩温度升高,其分子的动能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内能的改变是通过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火箭发动机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工作;

(2)未来两三年我国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设。空间站运行时,其动力补充来源于________次能源——太阳能。有阳光时,空间站利用光伏发电的功率为60 kW。1 h发电________kW?h。空间站以7.8×103 m/s的速度运行一年,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光年。

24. (7分)(2017·泰兴模拟) 2014年9月8日“玉兔号”月球车再次苏醒,发来信息.

(1)“玉兔号”在月球上工作的能源主要来源于________,属于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科学探测得到的图象和数据是通过________(选填“声波”或“电磁波”)传递到地球的.(2)“玉兔号”的设计,为了减小质量所以要用________较小的材料制成.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是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地球上质量为140kg的“玉兔号”到达月球后的质量是________t.(3)“玉兔号”的车轮采用网状材质,加入多个锯齿形结构,可以增大________,有助于“玉兔”抓稳月面,它在月面行走时,印出一道深深的印痕,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5. (15分)下表是某电辅式太阳能热水器的部分参数,夏天用温度为20℃的水将保温桶充满.假设热水器接收到的太阳能有50%被水吸收,在最好的日光充分照射下,试求:

保温桶容积(L)150

采光面积(m2) 2.5

水温(℃)夏天45~90

冬天40~60

电热管220V 2000W

(1)当水温恰好达到最高时,需要多少太阳能?

(2)若晚间无阳光时用电热管加热,达到同样要求,在电热管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需热多长时间?

(3)请简要说出一条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非选择题 (共11题;共67分)

15-1、

16-1、

17-1、

18-1、19-1、

20-1、21-1、21-2、21-3、21-4、21-5、

22-1、22-2、22-3、23-1、

23-2、24-1、24-2、24-3、25-1、25-2、25-3、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开发新能源

第2节开发新能源 要点精讲 1.太阳能: (1)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 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透镜会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面镜会聚阳光以烧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 太阳能——电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计算器使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使用等。 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 (2)太阳能的特点: 太阳能“大”: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能量,总功率达3.8×1023kW,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达8.1×1013kW (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比到达地球的要少,因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一部分被云层等反射回到空间而到不了地面),比全世界的发电总量高出5×104倍。 太阳能“公”:阳光普照,到处都有(当然,分布也不平衡,例如撒哈拉等热带沙漠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太阳能“洁”: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 太阳能“久”: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核能: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在核反应堆里的核燃料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反应堆的内能,使反应堆温度升高,利用不锈钢管子里的循环水把热引导出来,使蒸汽发生器里的水受热变成蒸汽,推动蜗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蜗轮机出来的蒸汽,通过凝汽室到冷却塔凝结成水,再回到蒸汽室里吸热变成蒸汽。 典型例题 【例1】 为实现减排目标,国家大力推广风力发电.我省沿海地区风力发电项目已全面启动,沿海壮观的风电场走廊即将形成(如图乙).假如1.2×106 kW的风电场项目全面建成之后,所有机组发电1h,可提供多少kW·h的电能?这些电能相当于多少千克煤炭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煤的热值为3.0×107J/kg, 1kW·h=3.6×106J) 【答案】 1.44×105 kg 【解析】 W=Pt=1.2×106 kW×1h=1.2×106 k W·h=4.32×1012 J Q=W=4.32×1012 J m=Q/q=4.32×1012 J/3.0×107 J/kg=1.44×105 kg 【例2】 充分利用太阳能,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太阳能热水器(如图丙)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小

推荐-初二物理同步练习题集 精品

初二物理同步练习题集初二物理声现象学习口诀 1.声音的传播 物体发声要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通常声速340m/s,声速固中比液快。 2.声音的特性 声音特性三种,音调、响度、音色。 物体振动快慢,对应音调高低。 每秒振动(次数)频率,频率单位赫兹(Hz)。 人耳听见范围,20到20000Hz.

物体振幅大小,声音强弱响度。 不同声音区分,声波不同音色。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工作声音, 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声音等级分贝(dB),刚听弱声为0.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超70(dB)。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人耳。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

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发声体都是在着,发声停止的物体不再。

9、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发出的振动。 1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交谈,说明:。 11、利用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需要测出,然后利用公式计算。 12、某同学对着一山崖高喊一声,2 秒后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有米。 13、人们彼此交谈的语声,是靠传播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真空里传播的慢 B.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真空 B. 木头 C. 空气 D. 水 3.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三节开发新能源

第三节 开发新能源 课堂作业 1.目前,人们开发、利用太阳能主要采用①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如____________;②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如____________;③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 2.如图所示,为了形象的描述核能的获得,两位同学分别画了一张利用核能途径的原理图;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图乙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填“甲”或“乙”)图展示的是制造氢弹的原理。 3.(1)如图是核电站原理的示意图,从核能到电能,在 能量转化过程中,正确的是 A .核能→内能→电能 B .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C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 .核能→机械能→电能 (2)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核能发电,并且自行设计制造了 核电站。你能说出我国正在使用的一个核电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并将其补充完整(每 种因素谈一点)。 能 源 能源利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积 极 因 素 消 极 因 素 太 阳 能 核 能 不会引起大气污染 潮 汐 能 风 能 风多变,风场需要大片土地。 乙 甲

课后作业 一、基础题 1.对太阳能的直接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用太阳灶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B.用硅光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上述情况转化都不能直接发生 2.关于核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任何原子内部都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获得核能 B.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核聚变的原理 C.太阳内部在不断地进行着大量的核裂反应 D.核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压强下进行 3.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能量是靠核裂变而产生的 B.核电站是使核能转化为内能,通过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来发电的 C.核电站不排放烟尘、CO2、SO2等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少 D.核电站产生的废料可以用来铺设马路,进行二次利用 4.关于能源及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大,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C.现在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5.我国现有的发电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请你以其中一种(核能发电方式除外)为例,说明该发电方式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例如,核能发电: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二、能力提升题 6.关于太阳能的转化:太阳把空气和地面晒热,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_________;太阳使地面上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汽升空形成云,云又以雨雪等形式落下,流入江河,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植物被动物吃掉后,将其_______转移给动物。7.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5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和使用有助于减少 (1)氮氧化物的排放(2)酸雨的形成(3)臭氧空洞扩大(4)温室效应(5)白色污染 A.(1)(2)(3)(4)B.(2)(4)(5) C.(3)(4)(5)D.(1)(2)(5) 三、综合题 8.由于地球和月球、太阳相互作用产生能量,一日两次,日称潮,夜称汐。世界上潮汐能蕴藏量为10亿kW,我国为1.1亿kW。我国东南沿海某海湾经测量面积为1.0×107m2,涨潮时水深为20m,此时关上水坝闸门,可使水位保持20 m不变,退潮时,坝外水位降至18m。假如利用此水坝建成潮汐水力发电站,水的势能变为电能的效率是10%,每天有2次涨潮,问该电站一天能发的电能是多少J?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同步练习

14.1《热机》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2.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a117873855.html,]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3.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如图1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能量的转化形式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D.软木塞的机械能守恒 4.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 B.汽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顶部有火花塞

C.汽油机和柴油机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 D.柴油机可广泛用于汽车、飞机和火箭的发动机[来源:学_科_网] 5.如图2所示的内燃机工作的一个循环中,其四个冲程的顺序应当是() 图2 A.乙、甲、丁、丙B.甲、乙、丙、丁 C.乙、丁、甲、丙D.甲、丁、乙、丙 6.如图3是内燃机的某冲程工作示意图,以下改变内能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图3 A.烤火取暖 B.搓手取暖 C.向手“呵气”取暖 D.用热水袋取暖 7.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某四冲程汽油机每秒可完成10个工作循环,该汽油机的曲轴每分钟转动的圈数是() A.60 B.600 C.1200 D.2400 9.如图4(a)(b)是课本中的两个实验,针对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 A.图(a)实验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中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B.图(b)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中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C.图(a)的实验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D.图(b)中的实验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二、填空题 10.如图5装置,酒精灯对试管加热,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水的_____增加。试管中的水______产生大量水蒸气,当水蒸气冲开软木塞时,水蒸气膨胀,

最新精选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4 核能知识点练习第七十八篇

最新精选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物理学与能源技术4 核能知识点练习 第七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如图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发电过程中,从核能到电能,图中所示的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 A、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B、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D、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电热毯的电阻丝是用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B、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C、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选项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太阳的能量来自大量的氘核的裂变 B、牛肉面﹣﹣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回锅肉﹣﹣炒肉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D、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正确途径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四幅图片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还由 更小的微粒组成 B、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 核能 C、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其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制的 D、居民家庭楼顶上安装的太阳能集热器,其主要是把太阳能转化成 内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关于原子核、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C、核电站利用核裂变获得核能 D、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下列关于原子弹和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控制链式反应速度 D、核电站不控制链式反应速度 【答案】:

九年级物理《能源》教案 (7)

能源【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2)常识性了解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教学难点】 能源的种类。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什么是能源? 能源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二、进行新课 (一)能源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我们利用了哪些种类的能源呢? (二)能源的种类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植物在长期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 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煤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等。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资源。

实际上,自然界提供的能源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化石能源、水能、风能都是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即太阳能。化石能源可以用完,但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自然界存在的潮汐能、地热能也还没有充分利用。随着人类日益深入地认识自然,上世纪还发现了核能。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出路。 太阳把地面和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风能。太阳把水面和地面晒热,并使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汽升到空中形成云,以雨、雪的形式落下来,流入江河,太阳能转化为水能。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作为食物被动物吃掉,又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古代的动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天然气,转化为这些燃料的化学能。 (三)课堂收获:(学生回答)(板书) 1、能源: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2、能源的种类 化石能源。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资源。 (四)讲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作业布置: 一、自我检测 1。我们学习过了很多种能,能源就是。 2。能源的分类:根据能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我们可将能源分为能源和能源;根据能源的物质来源,可将能源分为能源和能源;根据人们对能源利用时间的长短,可将能源分为能源和能源。 3。将下列给出的各种能源进行分类,并写明分类依据。 煤炭,木柴,石油,太阳能,电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 划分依据: 分类:(1) (2) 划分依据: 分类:(1) (2) 划分依据: 分类:(1) (2)

初二物理试题 透镜成像同步练习题

透镜成像 一、知识概述 通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光现象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介质的表面会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本周我们将学习一透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透镜 1、几个概念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主轴——最简单的透镜两个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轴。 薄透镜——如果透镜的厚度比球面的半径小许多,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光心。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F,F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O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意:会聚作用不一定要使折射光线相交,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指的是:光通过透镜后,其折射光线向主轴偏折,即在原光线的传播方向上合拢一些。 (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下图所示:

(1) (2)(3) 3、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跟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线。如果迎着发散的光线望去,会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凹透镜后某一点F发出来的,F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指的是: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其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偏折,即在原光线的传播方向上发散开一些。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下图所示: (1) (2)(3) 例1、如图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L为透镜。由图可知()

A.该透镜可能是凸透镜 B.该透镜可能是凹透镜 C.若该透镜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D.若该透镜是凹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解析: 图中仅仅只给出了折射光线,而没有入射光线,此时无法确定光线相对于原来是会聚还是发散,故A、B都是正确;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B点为凸透镜的焦点,若入射光线没有平行主光轴,则折射光线不会通过焦点,即B不是焦点,对于凹透镜而言,没有实焦点,故C、D都是错误的。 答案:A、B 例2、完成下列光路图 解析: 画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时,应记住三条特殊光线: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凸透镜是实际光线通过焦点,凹透镜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⑵通过焦点的光线(或光线的延长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⑶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答案:如下图所示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20.2 开发新能源

20.2开发新能源 一、选择题 1.下面所说的哪个不是太阳能的优点() A.清洁 B.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C.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D.受天气影响大 2.太阳能是优先开发的新能源之一,关于如图20-2-3所示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图20-2-3 3.2019·威海下列关于太阳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一次能源 B.太阳能是由核聚变产生的 C.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直接利用太阳能为主 D.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4.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制的 B.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仍具有放射性,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C.核反应堆可将核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D.我国已建成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5.如图20-2-4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先后顺序是()

图20-2-4 A.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B.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6.2019·武汉关于核能和太阳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裂变也称为热核反应,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B.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C.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和核能均属于一次能源 7.对比图20-2-5中我国2017年发电量和2030年预测发电量,预测() 图20-2-5 A.火电发电量将减少 B.水电发电量将增加 C.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 D.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 二、填空题

8.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它获取核能利用的是图20-2-6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途径,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的爆炸。核能属于_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图20-2-6 9.2020·广东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开发太阳能、核能、风能、海洋能、氢能……其中核能是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利用原子核___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电能属于____________(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10.近几年某市蔬菜价格逐年攀升,但种植蔬菜的大棚逐年减少,小刚想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大棚进行节能改造,查询资料可知,本地区冬季太阳能集热管每平方米面积上平均每天可接收的太阳能是1.7×107J。用300 m2集热管接收的太阳能代替煤,煤的热值是3×107J/kg,平均一个星期可节约煤________t(假设煤完全燃烧)。太阳能为__________(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三、计算题 11.由于化石能源长期大规模开采,不久的将来会消耗殆尽,所以开发新能源、更好地利用已知能源,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课题。人们根据生活需要制成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晴天可利用太阳能集热,阴雨天可用电辅助加热。小荣家新安装了一台这种热水器(如图20-2-7所示),铭牌如下表。 图20-2-7 额定电压220 V容积100 L 额定功率2000 W频率50 Hz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太阳能热水器贮满水,水温从20 ℃升高到50 ℃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用电加热时,热水器正常工作的电流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贮满水的热水器,阴雨天时,也要使水温从20 ℃升高到50 ℃,其中50%的热量由电辅助加热提供。若不计热量损失,热水器正常工作需要加热多长时间?

教科版初三物理第22讲: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教师版)

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能的转化和守恒 2.能源的分类及新能源 3.核能的分类和应用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多种形式的能:机械能、电能、光能、声能、磁能、化学能、核能、生物能等。 2)能量的转移:能量形式不变,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3)能量的转化: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4)能量转移和转化的区别:能量转移时,其形式没有变,而在转化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 化。 5)能量转移的方向性:能量在转移中存在一定的方向性,如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 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而非相反。 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 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上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大到天体, 小到原子核,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 程都遵从此定律。 8)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可以不消耗能量,就可以永远的运动下去,并连续不断 地做功的机器,它是由于违背科学规律而失败。永动机从反面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 性。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全面总结

2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 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能源 (1)能量: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运动形式都对应相应的能量。 (2)能源: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3)能源与能量的区别 (1)化石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2)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化学能源的一种,他可以理解成机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释放的能量。 (3)太阳能:由太阳辐射提供的能量。 (4)风能、水能:都属于自然界提供的机械能。 (5)地热能:由地球内部提供的能量。

像化石能源这样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能源,我们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这样的能源为二次能源。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汽油、柴油等。 注意:辨别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依据 一次能源是可以直接从自然价获得的能源;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得到的,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柴油等。区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关键是看其是否经过加工转换。 知识扩展:能源有不同的分类标准,除按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来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外,还有以下几种分类情况: (1按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 ①清洁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如太阳能、电能、水能、地热能等。 ②污染能源:指人类再利用过程中会污染环境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按人类开发早晚和使用情况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①常规能源: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及水能等。 ②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5、人类广泛使用电能的原因: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二次能源。由于电能便于输送和转化,又 加上现代社会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用电器,所以电能的利用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人们使用不同的用电器,根据需要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 21世纪的能源趋势

物理学与能源

物理学与能源 能源是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能源科学的发展,包括如何向大自然索取能源、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以及新能源的不断开发. 一、物理学与能源 在人类能源利用史上大致有四个重要发展阶段: 1、火的使用2、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18世纪初) 3、电能的使用(19世纪初) 4、原子能的利用(20世纪下半叶) 。后三个阶段是与物理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正是物理学的发展为能源科学的发展和能源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 当前能源革命的两大重点是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物理学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如核电站的发展、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的利用以及可控热核聚变的研究等等。 二、能源概况 1、能源及其分类 1来自地球外天体的能量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地球内部的地热能) 3由于地球和月亮、太阳等天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 按能源的形成分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风,水等);二次能源 [如电力、各种石油制品(汽油、煤油、柴油)等] 按能源的使用情况分为:燃料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非燃料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通常还将能源分为:常规能源、新能源 2、能源与环境 利用能源的过程也直接污染着地球环境。燃料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使大气和水质产生污染;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酸雨问题,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为了保扩我们的“地球村”,保护人类的健康,保持生态平衡,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合理使用能源,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根本途径之一。 三、核能 1.核能的来源 “核能”起源于将核子(中子与质子)保持在原子核中的一种很强的作用力——核力。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E=mc 2这一关系说明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使人们看到了利用核能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人们将这种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所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总结合能。 2.核能的发现 平均结合能随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不同而不同。随着核内核子数的改变,各种原子核结合的紧密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可从它们不同的平均结合能上反映出来。由此可得出两种利用核能途径——核裂变与核聚变 3.裂变能 Ⅰ.裂变的发现: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中子去轰击从轻到重的几十种原子核。1938年,约里奥·居里夫人和她的同事们在用慢中子照射铀盐时,分离出了放射性核素“澜”(Z =57)。1939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了放射性核素钡(Z=56)梅特纳和弗里希作出了正确的解释并首次提出裂变现象。实验表明,裂变主要是两分裂。1947年,我国物理学家钱三强和何泽彗夫妇进一步发现了裂变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Ⅱ、裂变过程:实验和理论都表明,能量低到只有0.025eV 的中子(称为热中子,相当在室温T =293开时的中子)与235U 结合时,引起裂变的几率才很大。当235U 俘获热中子后,将复合成236U(称复合核)。此时,将有6.55兆电子伏的结合能放出,使236U 处在高度激发的状态,相当于一个高温的液滴。于是,核要发生形变,从一个接近球形的核变为一个拉长的椭球,且越拉越长,逐渐形成质量、大小不等的两部分。此时,由于“液滴”的表面张力将要使它恢复原状,回到球形,但由于不同大小两部分间的库仑斥力将使此液滴继续拉长。这两种力相互竞争,一旦此复合核激发能足够高。最终使液滴一分为二,裂成两个碎片。同时放出若干个中子。在自然界,235U 是仅有的能由热中子引起裂变的核,称为易裂变核。另外人工制备的239Pu 也是一个可由热中子引起裂变的易裂变核。 Ⅲ、科学的矛盾心理:匈牙利青年物理学家西拉德,靠他敏锐的想象力,清晰地意识到了将来可能要开展一场原子武器的竞赛。 这是科学有史以来最奇怪的现象,科学家的功能就是在求得科学的进步,将“不能”变为“可能”;现在却因为科学的进步会带来严重后果,竟然希望科学不要继续,实验不要成功。这充分说明,科学在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在行为中反映出的矛盾心理。 Ⅳ、衰变链及裂变能释放的分配: 平均来说,一次裂变将有2.4个中子放出。一次裂变所释放能量为200兆电子伏,分配如下:轻重碎片的动能170兆电子伏;裂变中子的动能 5兆电子伏;裂变产物所释放的β和γ的能量15兆电子伏;与β相伴的中微子能量10兆电子伏 4.链式反应 Ⅰ、链式反应:(1)链式反应的可能性----中子增殖;(2)链式反应可以控制——缓发中子 在这2.4个中子中包括了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两类。缓发中子是很少的,只占0.66%。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控制反应。 Ⅱ、可控链式反应的实观:维持链式反应的充分必要条件:中子产生数 中子消耗数≥l ;中子必须慢化:因为在裂变中所放出的第二代中子属快235236*14489929256363+ →→++n U U B a K r n 235 236*14094929254382+→→++n U U X e S r n

初三物理浮力的应用同步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浮力的应用同步的练习题及答案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_______的浮力F浮,同时还受到方向_______的重力G。当F浮G时,物体就会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系,排开的液体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就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一位置,这样的现象叫悬浮;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水面上。 答案:向上竖直向下下沉悬浮上浮 2.轮船是根据_______制成的。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 ______________,它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热气球是靠加热球内的空气,使其密度_________,相当于充入了 _______的气体,当F浮_______G时就升空了,若需要下降则要 _______,这时,球内空气的密度_______,当F浮_______G时就下降了。 答案:漂浮的条件F浮=G物体的浮沉条件自身重力减小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大于停止加热变大小于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浮力等于重力,一定悬浮 B.浮力等于重力,一定漂浮 C.物体在水中上浮,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浮力不变 D.在水中匀速下沉的物体重力大于浮力

思路解析:浮力等于重力,有两种可能,即漂浮或悬浮。匀速下沉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上升的物体,在露出水面之前V物不变,浮力不变,故只有C是正确的。 答案:C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xx北京四中模拟模拟)浸没在盐水中的鸡蛋(不沉底),所排开盐水的重力大约为() A.0.5N B.5N C.50N D.500N 思路解析:浸没在盐水中的鸡蛋将悬浮,因此鸡蛋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而一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0.5N。 答案:A 2.把重5N、体积为0.6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5N 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6N 思路解析:假设体积为0.6cm3的物体能浸没于水中,则F浮=液gV排=1.0g/cm310N/kg0.6cm3=6N,大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因此物体最终漂浮于水面上,由漂浮条件可得F浮=G=5N。 答案:C 3.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铝块都放入水中,木块浮在水面上,铝块沉入水底。它们受的浮力大小是()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 开发新能源教案 沪粤版

(1) 知道利用太阳能的四个主要渠道 (2) 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3) 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重点: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教法:阅读、交流与讨论 教具: 一、新课教学: 1、太阳能: (1)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 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透镜会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面镜会聚阳光以烧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 太阳能——电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计算器使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使用等。 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2)太阳能的特点: (一) 太阳能“大”: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能量,总功率达3.8×1023kW,到达地面

的太阳能达8.1×1013kW (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比到达地球的要少,因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一部分被云层等反射回到空间而到不了地面),比全世界的发电总量高出5×104倍。 (二)太阳能“公”:阳光普照,到处都有(当然,分布也不平衡,例如撒哈拉等热带沙漠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三)太阳能“洁”: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 (四)太阳能“久”: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核能: (1)介绍链式反应——核裂变、原子弹和核电站、热核反应——核聚变和氢弹。 (2)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在核反应堆里的核燃料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反应堆的内能,使反应堆温度升高,利用不锈钢管子里的循环水把热引导出来,使蒸汽发生器里的水受热变成蒸汽,推动蜗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蜗轮机出来的蒸汽,通过凝汽室到冷却塔凝结成水,再回到蒸汽室里吸热变成蒸汽。 在建造核电站时为避免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都采用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对环境的污染完全可以做到比火力发电站少得多,但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事故,主要是放射性的物质泄漏。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一)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解析: 研究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楼房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说明丙匀速下降;丙看见乙匀速上升,则乙有三种可能:静止、匀速上升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而丙相对地面是下降的,说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匀速下降的。 答案:BC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全面总结

2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 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能源 (1)能量: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运动形式都对应相应的能量。 (2)能源: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3)能源与能量的区别 2、能源的种类 (1)化石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2)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化学能源的一种,他可以理解成机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释放的能量。 (3)太阳能:由太阳辐射提供的能量。 (4)风能、水能:都属于自然界提供的机械能。 (5)地热能:由地球内部提供的能量。 3、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像化石能源这样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能源,我们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这样的能源为二次能源。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汽油、柴油等。 注意:辨别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依据 一次能源是可以直接从自然价获得的能源;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得到的,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柴油等。区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关键是看其是否经过加工转换。 知识扩展:能源有不同的分类标准,除按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来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外,还有以下几种分类情况: (1)按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 ①清洁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如太阳能、电能、水能、地热能等。 ②污染能源:指人类再利用过程中会污染环境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按人类开发早晚和使用情况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①常规能源: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及水能等。 ②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5、人类广泛使用电能的原因: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二次能源。由于电能便于输送和转化,又加上现代社会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用电器,所以电能的利用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人们使用不同的用电器,根据需要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 二、21世纪的能源趋势 1、能源危机: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