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总结了100例以腹痛、腹胀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护理经验,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腹痛、腹胀护理及饮食护理,特别注意情绪与腹痛的关系,指导患者放松心情,经常做深呼吸、户外活动,对腹痛、腹胀进行热敷,改变体位和选用钙剂或颠茄片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同时使用谷氨酰胺胶囊和曲美布丁进行胃肠功能调节,并注意饮食调节,預防肠道感染,使100例患者均在2w内腹痛、腹胀得到缓解,5w后大多数患者痊愈。

标签:肠易激综合征;护理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在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后不难诊断。本病比较常见,据调查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和广州的报道分别是7.3%和5.6%,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后首次发病少见,男女比例约1:2[1],脑力劳动者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它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基础,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疾病,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和反常现象,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与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粘液。本病症状发作与加重大多与情绪紧张有关,不良情绪因素刺激机体影响了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引起结肠和小肠的运动功能改变和分泌功能失调。现将我院消化内科两年来100例以腹痛、腹胀为主的IBS患者护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的IBS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9±5)岁。该100例IBS患者以反复发作的脐周腹痛伴腹胀为主,大便性状无明显改变,腹痛常在排便前或夜间4~5点加重以致影响睡眠,大便有急迫感,排便后疼痛减轻,但仍感没排干净。腹胀以白天较为明显,睡眠后至第2d清晨起床腹胀减轻。部分患者曾被诊断为”阑尾炎”或”肠粘连”等,但对症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查生命体征无异常,消化道钡透、钡灌肠均无异常,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大便培养无异常细菌生长,腹痛、腹胀发作时偶尔伴有大便干燥或腹泻。观察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数生活节奏感强、工作压力大,精神心理异常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普通人,腹痛阈也较正常人低,故排除器质性病变,诊断为IBS。

1.2方法发作时用热袋热敷后腹痛、腹胀减轻,同时侧卧位可以减轻腹疼、腹胀。药物用颠茄片10mg,口服,1次/晚;谷氨酰胺2粒,饭前口服,3次/d;马来酸曲美布丁200mg,饭后口服,3次/d;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

1.3临床疗效100例IBS患者经以上方法治疗后72例痊愈,25例症状减轻,3例效果不佳。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的病因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 0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02结直肠因素:(1)壁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5)间质组

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脱垂。(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脱垂、直肠前突。 03结直肠因素:(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2)腔: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的药物。便秘的检查方法和评估(略) 便秘的诊断对便秘的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便秘的特殊检查,以及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和药物导致的便秘,且符合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见表1。在上述基础上还要了解便秘的病因和(或)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对制定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至关重要。01便秘的程度:(1)轻度:症状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治疗能好转,无需药物或少用药。(2)重度: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3)中度:介于两者之间。所谓难治性便秘常是重度便秘,可见于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结肠无力以及重度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IBS-C)。02便秘的类型:根据便秘症状,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OOC和混合型便秘。其中OOC最为常见,STC和OOC 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1)STC:排便次数减少,少便意,粪便坚硬,因而排便困难。肛门直肠指诊时直肠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粪便,而肛管括约肌缩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全胃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肠易激综合征 一、概述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iome,IBS)是一种以肠道功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排便异常。据流行病学调查,IBS症状人群的总体患病率多在5%~25%之间,门诊就诊率约3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痛或腹部不适感[2]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及痉挛样疼痛。程度各异,轻者仅为轻微不适,重者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下腹部,或为全腹疼痛。多伴有腹胀。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特异性,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心理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排便常发生于早餐后,睡眠中极少出现。 2.排便异常[3]排便次数>3次/日或<3次/周。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伴黏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但无血便,也可表现为秘泻交替。 3.肠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嗳气等,部分病人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4]各种临床检查的目的主要在于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1.血常规(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白红蛋白量、白细胞分类)和红细胞沉降率均应在正常范围内。 2.粪便检查可见到黏液,但不应有较多的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应为阴性,也无致病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其他肠原虫、血吸虫卵等。 3.口服钡餐示钡剂迅速充盈小肠和结肠,钡剂经小肠时间显著缩短,此点颇为突出。钡剂灌肠x射线检查示结肠充盈迅速、结肠腔普遍变细呈索条状(索状征),或节段性变细,或袋形增多和加深,特别以在横结肠为突出和典型;结肠形态可有变化,甚至和变细的肠段交替出现某些肠段袋形消失或轻度扩张,但从无粘膜破坏、溃疡、固定狭窄、充盈缺损等征象。在进行x射线检查前,宜用温盐水作清洁灌肠,因为用皂水或寒冷液体灌肠均能引起结肠痉挛和类似本病的x射线图像。口服导泻剂也将影响检查结果。 4.纤维结肠镜检查常由于结肠的强烈收缩,器械不易进入满意的深度,此时病人常诉说有左下腹痛。所见肠膜可有轻度充血水肿和过度黏液分泌,但无出血、粘膜脆弱易碎、颗粒状息肉、溃疡等,粘膜活检正常。 此外,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试验、钡餐检查上中消化道等一般不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但可在鉴别诊断中选用。 (三)诊断标准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发表时间:2010-01-13T09:34:05.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0期供稿作者:刘连武 [导读]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 刘连武 (临江市医院 134600)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0-0149-02 【关键词】肠道易激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 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 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 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2)一般状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表现腹部压痛。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表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实验治疗无效。 4 治疗方药 基本方:黄芪4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0g,薏米20g,莲子肉15g,柴胡15g,香附15g,茯神10g,远志10g,石菖蒲10g,龙齿10g,木瓜25g,元胡20g,白芍20g,甘草10g 随证加减:若畏寒肢冷,痛多拘急,腹鸣切痛,大便闭塞不通,加附子、细辛、大黄,若腹中时痛,绵绵不休,喜得温按,按时痛减,加生姜、桂枝、大枣,如腹部痞满,胀痛,拒按,潮热,大便不通,并见口干引饮,矢气频转或泄泻色纯青,腹部作痛,按之硬满,所下臭秽,加大黄、芒硝,若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呕恶,痛甚欲便,得大便痛减加枳实、木香、砂仁,若腹泻日行7次以上加秦皮、石榴皮,诃子,若烦躁易怒,胸胁满闷,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夜交藤、郁金、青陈皮,以上15天一个疗程。 5 疗效评定 1.痊愈,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便或隔日1次便,半年无复发者:2.显效,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便或隔日1次便:3.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尚不成形,便次明显减少;4.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 6 治疗结果 46例经以上治疗,服1~4个疗程后,统计如下:治愈19例(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者)占41%:显效17例,占36%:有效17例,占15%: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7%。 7 病案选录 李某,女46岁,干部。因工作长期紧张,家庭又闹矛盾,饮食不节,致腹痛、腹泻半年,日稀便3~4次左右,并伴有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善太息。经多方医治效果不显,服中西药几十余种,并做辅助检查多次、均无异常,特来本院诊治。刻诊见患者形体瘦弱,精神倦怠,痛苦愁容,查: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心、肺无异常,月经正常经量少色淡。大便常规、培养(一),肠镜示结肠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脉弦细,舌苔淡白腻。此肝郁气滞,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水液聚肠,浊阴频泄,当益气健脾,安神定志,疏肝理气,燥湿固肠,选基本方加秦皮15g,石榴皮20g,服7贴。水煎服,日1剂,煎3次分早中晚温服,并配合心理治疗,调整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轻松配合治疗,可以使疗效更好。 复诊自诉症状已减,效不更方,守方继进服五贴,其效更神,日便一次成形,腹痛消失,守服20贴后用逍遥丸,人参健脾丸善后服一个月,随方一年未见复发。 8 体会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比肠道器质性疾病的治疗更困难,症状多在思想负担过重,情绪紧张的同时,或以后发生,所谓精神因素的躯体症状化,有人在描记结肠腔内压力时证明:焦虑、愤怒、对抗、抑郁、惧怕等情绪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使结肠运动和分泌失调,激动和对抗情绪常伴有乙状结肠收缩增强,这类患者大多结肠痉挛,便秘和结肠绞痛,消沉失望情绪常伴有乙状结肠收缩减弱和黏液分泌增多,这类患者多发生黏液性腹泻,腹痛不显著,所以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中医“气滞腹痛”为主,正如叶方士《临证指南》中曰:“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而创“泻木安土之法” 可以这样认为,患者因情绪激动,或抑郁导致肝风振动,肝失疏泄条达,肝气犯胃乘脾,导致胃失腐熟水谷,脾失健运,气机逆乱,而致腹痛、腹泻,这是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分析,故吴昆有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在治疗上,不仅依靠药物,而且要配合心理治疗,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与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接触,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想开导,要善于抓住矛盾,根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导读: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四种类型,中医是怎么治疗以上四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常伴有腹泻,粪便稀薄,有黏液,或便秘、腹胀等。在腹泻后,患者腹痛的症状会很快缓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且原因较多。但多数人认为该病与患者的不良精神状态或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四种类型,中医是怎么治疗以上四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 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偏盛而发病,常在焦虑、恼怒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便后疼痛减少。治疗这个类型型的肠易澈综合征应采用抑肝扶脾的方法,可选用如下药方: 逍遥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柴胡、薄荷、炒白术、自芍、当归、茯苓和炙甘草。患者可每次口服逍遥丸6~9克,每日服2~3次。 肝郁气滞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郁结而发病,常有腹痛胀闷的症状,并伴有腹痛欲泻、大便常呈团块状、排便先难

后易的表现。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取疏肝解郁的方法,可选用如下方药: 四逆散(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柴胡、炒枳壳、白芍、炙甘草。可每次用温开水送服四逆散9克,每日服2~3次。 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虚弱,同时肝气不和而发病,常在进食后即感觉腹痛不适,粪便稀薄,便后感觉舒服。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可选用如下方药: 启脾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人参、山药、炒莲子、陈皮、炒山楂、炒白术、茯苓、炒神曲、炒麦芽、泽泻、甘草等。可每次服启脾丸1丸,每日服2~3次。 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虚寒而发病。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用健脾益胃的方法。 可选用如下方药: 丁蔻理中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党参、豆蔻、炒白术、干姜、丁香、炙甘草。可每次用温开水送服,每次6~9克,每日服2次。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简述

UEGW“六解”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袁耀宗钱爱华 2010年10月23-27日,第18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在本届年会上,关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最新研究主要涉及其发病机制方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本期D2~D3版将其中关于IBS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图 IBS发病的相关机制示意图神经肽S受体1(NPSR1)使肠屏障透过率增加,使肠上皮内分泌细胞释放的5-羟色胺(5-HT)的再吸收受到影响;肠上皮通透性增加,导致肠腔内细菌等可以大量通过肠黏膜。 1. 细菌过度生长

在IBS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生率为45.5%,而在非IBS患者中,该发生率仅为 12.5%。目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仍是IBS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在本届年会上,希腊学者报告了1项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IBS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结果。 该研究自2009年起连续纳入150例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其中IBS患者55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和非IBS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无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无肝硬化及胃肠道出血。经内镜采集所有患者十二指肠第二部的肠液,并在体外需氧环境下进行细菌定量培养。采用API20E系统鉴定革兰阴性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定义为肠源性细菌量达到103个菌落/毫升。 结果显示,在纳入的150例患者中,有37例(24.7%)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55例IBS患者中,有25例(45.5%)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而在95例非IBS患者中,仅12例 (12.5%)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P<0.0001)。IBS患者发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值比(OR)为5.76(P<0.0001)。 对十二指肠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的结果显示,在IBS患者中,大肠杆菌感染有7例 (12.7%),肠球菌属6例(10.9%),其他肠杆菌科10例(18.2%)。在非IBS患者中,大肠杆菌感染3例(3.1%),肠球菌属6例(6.1%),其他肠杆菌科6例(6.1%)。IBS 患者与非IBS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BS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OR=6.09,P& lt;0.0001)。研究者认为,IBS患者具有较高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IBS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之间可能存在紧密联系。 2. 肠道屏障功能改变 IBS患者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介导了肠上皮通透性的增加。最近,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和肠屏障功能的缺陷在IB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但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明确。 IBS患者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在正常情况下,肠上皮细胞间的间隙是由连接复合物封闭,其中最重要的是紧密连接。紧密连接由多种紧密连接蛋白分子组成,包括跨膜蛋白occludin、claudin、连接黏附分子(JAM)和胞质带状闭合蛋白ZO等(见图)。 肠道通透性增加是IBS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而肠道通透性增加可能与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改变密切相关。在本届UEGW上,法国学者交流了1项比较IB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差异的前瞻性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指南

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临床上需注意,患者常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感疼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可伴腹胀,多位于左下腹部,进餐后出现,排便后缓解。 2.排便异常排便次数(3次/周,或>3次/日,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带粘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也可表现为秘泻交替。 3.腹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等;也可有其他系统症状如疲乏、背痛、心悸、呼吸不畅感、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 4.症状特点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特异性,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仅发现腹部压痛; (兰)辅助检查

1.血、尿、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正常,便隐血试验阴性; 2.肝、胆、胰腺功能及B超正常; 3.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肠镜检查部分患者示肠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不需连续)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并伴有下列三点中的两点: (1)腹痛或腹部不适,便后可缓解; (2)伴有大便次数改变; (3)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治疗原则】 治疗主要是积极寻找并祛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1.一般治疗

详细的病史询问以求发现促发因素并予以祛除。耐心的解释工作和心理辅导以消除患者顾虑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教育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一般而言宜避免产气的食物如奶制品、大豆等,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失眠者可适当予镇静剂。 2.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1)解痉剂用于腹痛症状明显者。可选用匹维溴胺(得舒特)50mg,3次/d。 (2)止泻剂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可选用复方地芬诺酯,剂量依腹泻程度而定,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的腹泻宣使用吸附止泻剂如思密达,活性炭等。 (3)导泻剂对便秘主导型患者酌情使用导泻药。可选用聚乙二醇(福松)109,1-2次/d.乳果糖15ml,1--2次/d。 (4)抗焦虑抑郁药 对腹痛、腹泻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且焦虑抑郁症状明显者可试用抗焦虑抑郁药,如帕罗西汀20mg/d,用药期间密切注意其副作用。

护理干预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研究

护理干预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8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8周后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的改善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解决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状态;临床症状;生活质量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patientswith irri liu jun-qi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medical center hospital of qionglai citychengdou 611530 )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es、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nd to sum up the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 80 cases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applied for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the

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方

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方 *导读:肠易激综合征又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由情绪抑郁、胃肠功能紊乱、黏液分泌增多所致的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有腹胀、腹泻、腹痛、便秘。出现症状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治疗时,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药治疗法还是西药治疗法。下面,编辑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些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方。…… 肠易激综合征又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由情绪抑郁、胃肠功能紊乱、黏液分泌增多所致的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有腹胀、腹泻、腹痛、便秘。出现症状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治疗时,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药治疗法还是西药治疗法。下面,编辑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些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方。 方1:药物:吴茱萸8克,党参、丹参、薏米各30克,茯苓、白芍、白术、五味子各15克,干姜、川弓、制香附、延胡索各12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天1剂,4周为1个疗程。 主治病症:腹痛、便溏、困倦乏力、舌淡或淡红苔白腻。 方2:细辛1克、制附子6克、干姜、川椒各3克,姜黄连、盐黄柏各4克,乌梅15克,当归9克,党参10克,陈醋10毫

升,白蜜糖30毫升。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连服观察2个疗程,症状消失即表明疾病痊愈。 主治病症:腹痛不适、腹泻不止、恶心呕吐、腹胀肠鸣、舌质淡红苔薄白。 方3:炙甘草6克,川弓、白术、半夏、黄岑各10克,李根皮、葛根各15克,白芍24克,干姜3克,当归12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日1剂。 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泻天数超过3天,舌质淡太白者。 方4:炙甘草、秦皮、陈皮各9克,木香、乌梅、防风、炮姜各10克,炒白术12克,白芍、赤芍、党参各15克,黄连6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日1剂。 主治病症:腹痛、腹泻、有水样便、便带粘液、舌质淡苔红。 以上都是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方,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从罗马Ⅰ到罗马Ⅲ标准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从罗马Ⅰ到罗马Ⅲ标 准 写在课前的话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病因较复杂,临床诊断常采用罗马标准作为依据。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知晓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发展过程及进展。 一、概述 (一)定义: 肠易激综合征( IBS )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与腹痛或腹部不适相关的、以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症状群,但一般没有组织结构和生化方面的异常。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胃肠病范畴,病因到目前为止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胃肠道免疫异常、黏膜低级别炎症以及心理精神有关。 (二)流行病学 IBS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高发病。西方发达国家的人群患病率高达 10-20% 。根据我国北京 1996 年的调查,人群患病率分别为 7.26% ( Manning 标准)和 0.82% (罗马标准)。消化内科门诊符合 IBS 的患者达 15.9% (罗马 III 标准)和 18.5% (罗马 II 标准)。该病多见于女性病人。IBS 病史为慢性迁延性,部分病人需要反复就诊,并由此产生腹痛及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症状学 1.肠道症状 2.非肠道消化道症状 3.全身症状 二、IBS诊断标准的相关概念 (一)早期诊断标准即Manning标准

1962年牛津大学Chardhary和Truelove首先对IBS病人进行研究回顾,第一次引入胃 肠道功能性疾病的概念。1978年Heaton对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器质性肠道疾病15 个常见的消化道症状里面有6个在IBS病人中常见。这6个症状就构成了Manning标准。 Manning标准包括: ?腹痛发作伴排便次数增加 ?腹痛发作伴粪便变稀 ?排便后腹痛缓解 ?可见的腹部膨胀 ?主观排便不尽感(超过 25% 的时间) ?黏液便(超过 25% 的时间) Manning标准是最早关于症状学的诊断标准。对于IBS来说,该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二)Kruis标准 1984年德国学者Kruis提出Kruis标准。 Kruis标准包括: ?症状 ( 患者报告,表格形式 ): ?病史超过 2 年 ?腹痛、腹胀、或排便不规律 ?腹痛描述为“烧灼样、刀割样、非常强烈、剧烈,压迫感、钝痛、不舒服或并 不重” ?腹泻和便秘交替 ?体征 ( 每项均由医生判定 ): ?体格检查异常或病史特征不符合 ? ESR> 20 mm/2h ?血白细胞 >10 000 cells/μL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诊疗现状与挑战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诊疗现状与挑战 发表时间:2013-08-21T17:26:23.18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唐鸣鸣[导读] 中药治疗一般根据此病的病因用药以补肝肾、行气活血止痛药进行加减。唐鸣鸣 西峡县中医院,中医消化内科 【摘要】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病因和我们需要在平时注意的事项,然后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系统化的治疗。方法:因为现代医学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但是通过中医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说明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就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结果:以中医的治疗理念为基础 ,通过临床的试验和研究,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地进步。结论: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还是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建立治愈肠易激综合征完善的治疗体系。 关键词:中医药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现状与挑战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并且存在于许多人身上的一种消化系疾病,主要人群为20 到40 岁的患者多一些。IBS分为多种类型,便秘型、混合型、腹泻型等。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快节奏的运动、饮食的改变等是引发人们患上IBS 的主要原因。IBS 是一种极为“顽固”的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通过中医的临床研究和发现,中医在治疗IBS 方面有着良好的前景和优势,因此利用中医学来研究出治愈IBS 的方法是当前必须实现的目标与挑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从2009年08月至2011年0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9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 例,女性患者54 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病史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得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并且临床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其中中医的治疗在所有的治疗方法中是有着明显的优势和___________很好的前景。肠易激综合征基本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内侵、劳役禀赋等,导致肝脾失调,脾虚运化失常,肝郁气机阻滞,并产生湿浊、湿热、食滞、寒凝等病理产物,从而导致腹痛伴大便性状改变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的治疗理念是平衡,中医认为人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的火、木、土、金、水。人之所以患病就是因为人体的五行失调,因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人体失衡的五行通过药物的治疗使人体内的五行重新达到原来的平衡。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定的药物或者指定的疗法能够治愈,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排解患者的顾虑,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的原则是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据不同症状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和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治疗,注意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包括饮食以及心理方面的治疗:轻度患者可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中度症状的患者可采用中医或短期结合西医的治疗方式,一方面根据中医治疗理念的优势,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对应的抗腹泻、治疗便秘等的西药,迅速解决患者的症状,同时以中药理念为基础来恢复人体的平衡。重症患者必须进行综合性的治疗。除了要针对病状本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也要注重其他症状的治疗,以病人的安全为治疗宗旨,严格将患者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1.3 术后处理 第一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做到进行有规律的节制的饮食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导致身体的消化功能不能保持平衡。第二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虾、烟酒、咖啡等,第三对于具有高脂肪的食物我们尽量不去食用,多吃一些清淡点的食物,高脂肪的饮食可以使消化功能减退,而清淡类的食物易于吸收,可以有助于消化系统的进行,第四避免食用碳酸饮料、苹果、豆类等产气食物,产气食物进入肠道后,经肠道细菌的分解可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肠道扩张和肠蠕动变慢,可致患者出现肠便秘、胀气、腹痛或腹泻等症状,第五放松心态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心情不要紧张,精神要放松,调节好自己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态,注意饮食,我们就可以避免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调差初步显示,在治疗初期首选中医者占44.5%,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占40.5%,西药效果不好再寻求中医者占15%。表明中意的治疗方法在患者人群中是受到明显的亲睐的,也说明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2 结果 以中医的治疗理念为基础 ,通过临床的试验和研究,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地进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9 例患者有76 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变,20 例患者有了轻微的改变,只有3 例患者没有进行改变,总体来讲,我院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治疗恢复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还是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建立治愈肠易激综合征完善的治疗体系。 3 讨论 虽然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在证候标准、诊疗共识或指南、病因病机、临床疗效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突出体现出了中医药在治疗肠胃及综合症的明显优势;但中医药在治疗肠胃激综合症方面有着更为困难的挑战,还需要中医、中西医结合在一起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以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做出更大的贡献,把握住机遇,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建立中医药诊治肠易激综合征的完善体系,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占道伟;孙建华;徐陆周;吴晓亮;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穴位机制研究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年04 期 [2] 王艳杰;刘慧慧;刘旭东;柴纪严;赵金茹;王德山;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3 表达的影响 [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 年09 期 [3] 吴晓亮;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对其模型大鼠 CGRP,NPY,和5-HT的影响研究 [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汪红兵;张声生;李振华;唐旭东;王新月;张福文;陈明;陶琳;唐博祥;朱培一;吴兵;李保双;宋秀江;刘敏;查波;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卫生经济学评价 [J];北京中医药;2010 年03 期

肠易激综合症中医治疗最佳根治方法

肠易激综合症中医治疗最佳根治方法 肠易激综合症中医治疗最佳根治方法; 肠易激综合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胃肠激素、胃肠反射、情绪等等方面有关。临床以腹泻或便秘、腹痛为特点,属难治的疾病。中药对其有较好的作用,疗效的好坏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治法和方药。例如,止泻药有多种,但性味功效差异很大,治疗腹泻并不是随意堆砌止泻药。应选出最恰当的药物使用,应对同类药再作进一步的划分。 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几种治法和药物的分类。 1.理气法 肠易激综合症常常表现出肝气郁结、脏腑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气滞不通的现象,理气法对其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各证型的肠易激综合症均可使用理气药。理气药可细分为: ⑴疏肝理气,这是最主要的治法。药物有郁金、香附、元胡、川楝、姜黄等。肝郁不疏、肝木克土在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中很常见,处方中加入这类药可调整脏腑平衡,缓解紧张情绪,使疗效提高。 ⑵健脾理气,药物有木香、陈皮、佛手、砂仁等。这些药能行气消滞、健脾开胃,是处方中常用的药。 ⑶理气止痛。有这种功效的药较多,前两类药中有一些

也有这方面作用。常用药有木香、台乌药、香附、佛手、川楝、元胡、姜黄。每一个理气药都有多种功能,在临证时应选最适合病人的药物。另外,理气药有寒热之分,选药时也应注意。 2.清热解毒法 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常用治法,对肠易激综合症属热证的病人适用。常用中药有: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黄芩、连翘、荆芥、白花蛇舌草、葛根、马齿苋、穿心莲等等。每剂药可选1~3种,不宜太多,用量也不宜过大。白头翁、秦皮、黄连大剂量使用会出现毒副作用,应该注意。 3.止泻法 主要针对以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症。能直接止泻的中药很多,应辨明证型,不可混用。按药性可细分为: ⑴清热解毒止泻,药物如葛根、马齿苋。用于热毒泄泻患者。 ⑵健脾止泻,药物有淮山、莲子、芡实、薏苡仁。适用于有明显脾虚之象的患者。 ⑶涩肠止泻,药物有五味子、诃子、乌梅、金樱子、赤石脂、五倍子、石榴皮。多为酸味药,各种证型的腹泻均可使用。根据腹泻次数,每剂药可选1~3味。 ⑷温中止泻,药物有肉豆蔻、补骨脂。主要用于虚寒型腹泻,不可用于热象明显者。这些治则和药物在临床上须正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2013年3月

上篇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消化道出血 (1)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 (8) 第三章急性胃炎 (11) 第四章慢性胃炎 (14) 第五章消化性溃疡 (17) 第六章功能性消化不良 (21) 第七章胃癌 (24) 第八章溃疡性结肠炎 (26) 第九章肠易激综合征 (30) 第十章结核性腹膜炎 (32) 第十一章急性胰腺炎 (34) 第十二章慢性胰腺炎 (38) 第十三章胰腺癌 (43) 第十四章肝硬化 (47) 第十五章肝硬化腹水 (52) 第十六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55) 第十七章肝性脑病 (59) 第十八章肝肾综合征 (62) 第十九章原发性肝癌 (65) 第二十章药物性肝病 (68) 第二十一章酒精性肝病 (71)

下篇临床操作规范 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76) 第二章结肠镜检查 (80) 第三章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84) 第四章色素内镜检查 (93) 第五章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 (99) 第六章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 (102) 第七章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108) 第八章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14) 第九章内镜下胆管引流术 (122) 第十章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 (129)

第一章消化道出血 第一节上消化道出血 【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腺的出血。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次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肿瘤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出血已日见增多。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出血部位的诊断,依靠病史和体检对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是困难的。近年来如内镜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既可以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同时又可以进行某些治疗。 【临床表现】 1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类:①慢性隐性出血: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仅粪便潜血阳性;②慢性显性出血:肉眼能观察到呕血,解柏油样便,临床上无循环障碍;③急性大出血:有呕血,鲜红或暗红色,便血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贫血,可伴低血压或休克症状,需紧急处理。 2 .出血量的估计:出血量达60-100ml 时,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机体可以代偿,无临床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可出现症状,中等量失血(占全身血容量15%左右)约700ml 时,可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治疗原则:IBS病因复杂,症状较多且易反复,不能单纯依靠特定的药物治疗,需按不同个体采用综合性的全身性治疗。 1.生活和饮食调节避免诱发因素,饮食选用易消化、少脂肪,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品。对便秘、腹胀者,可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但不易产气的饮食,避免过食及零食。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少吃含粗纤维的食品。 2.精神治疗精神状态与肠道症状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要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应解除病人许多疑虑的心态,使其消除恐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应用镇静、抗抑郁治疗。可用去郁敏50mg, 3次/d,或盐酸氟西丁(百忧解,Prozae)20mg/d,或用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每天上午2片,口服,以缓解其精神异常,使腹痛等不适得以缓解。亦可选用阿米替林25mg,2次/d、多塞平25mg,2~3次/d,睡眠差者服地西泮(安定)等。 3.药物治疗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故应合理用药,并避免滥用药。 (1)腹泻为主的治疗: ①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654-2)、贝那替秦(胃复康)等,因不良反应较多渐被其他药物替代。目前推荐应用美贝维林(麦皮凡林)10mg;双环维林10mg;吡芬嗅铵(prifiniumbromide) 30mg;口服3次/d。亦有应用西托溴铵(cimetropium bromide)50mg餐前服,取得良好效果。 ②盐酸醋丁洛尔(盐酸醋丁酰心胺):具有单一抗运动,无麻醉的抗胆碱能作用,用量为2mg,3~4次/d。亦可用可乐定(氯压定)0.3~0.4mg,3次/d,口服,能促进小肠对液体物质吸收,增强结肠对电解质的吸收,以减慢小肠的转运时间,有较好的止泻效果。 ③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心痛定)10~20mg或维拉帕米(异搏定)40mg,3 次/d口服,可抑制胃结肠反射,缓解腹痛,减少便次。 ④阿片类止泻剂:洛哌丁胺(易蒙停)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滞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释放,抑制肠蠕动,增加水、电解质吸收。每次口服2mg,2~3次/d,每天用量不得超过10mg。便成形后可渐减用量至停药。有患者出现口干、腹胀,甚至呈假性肠梗阻等副作用。亦有服复方苯乙哌啶,本药系哌替丁衍生物,除有止泻效果外,尚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大剂量有止痛和欣快感,长期使用有依赖性。 ⑤微生态调节剂:是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将人体内正常菌群分离出来,经纯培养后,进行工业化生产,制成益生菌制品,再按原途径回归人体,调整微生态失常,达到防治疾病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微生态调节剂除有益生菌制品(Probiotics)外,尚有益生菌生长促进物质称益生元(Prebiotcs)。益生菌制剂服后进入肠道,

62 脾胃科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诊断要点: 泄泻:以腹痛、大便粪质清稀为主要依据。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或泻下完谷不化。常先有腹胀腹痛,旋即泄泻。暴泻起病急,泻下急迫而量多,多由外感寒热、暑湿或饮食不当所致;久泻起病缓,泻下势缓而量少,有反复发作史,多由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罗马IV诊断标准《Bowel Disodrers》(https://www.doczj.com/doc/a116891063.html,cy A,FerminMeari n,Lin Chang,et al. [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5):1393-1407.)及Mutli-Dimensional Clinical Profile (MDCP)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 l Disorders(North Carolina: the Rome Foundation, 2015)。 根据罗马IV标准,肠易激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最近3个月内每周至少发作1天,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与排便有关;②发 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持续存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至少25%的排便为Bristol 6~7型,且Bristol 1~2型的排便小于25%。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急躁易怒,发作常和情绪有关;身倦乏力;两胁胀满;纳呆泛恶;舌淡胖,也可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2.脾虚湿盛证:大便溏泻;腹痛隐隐;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纳呆,四肢倦怠;舌淡,边可有齿痕,苔白腻;脉虚弱。 3.脾肾阳虚证:腹痛即泻,甚如清水状,可在晨起时发作;腹部冷痛,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不思饮食;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4.脾胃湿热证:腹痛泄泻;泄下急迫或不爽;大便臭秽;胸闷不舒,渴不欲饮;口干口苦,甚或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滑。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作者:孔庆建张辉孙波张德军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发病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IBS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其发病率相当高,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治疗困难,因而被逐渐引起重视,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但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主流观点认为是由于遗传(基因)和环境(如社会压力)等因素造成中枢神经和肠神经丛的调节失衡,从而导致肠运动力和感觉异常,引起症状。IBS还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从多方面开展,提出不同观点,如肠道动力和肠道平滑肌功能障碍、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轴学说、精神心理因素、消化道激素及全肠道感染等。本文对上述几种观点做一概述。 1 肠道动力和平滑肌功能障碍 胃肠动力异常与IBS发病密切相关。正常时,结肠的基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min,而3次 /min的慢波频率则与分节收缩有关。IBS患者中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min慢波频率增加。正常人结肠高幅收缩波主要出现在进食或排便前后,与肠内容物长距离推进性运动有关。腹泻型IBS(D-IBS)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且回肠推进性蠕动的增多可使多数患者产生腹痛。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显示,D-IBS口-盲肠通过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增快,而便秘型相反。胃肠动力异常除了小肠、结肠动力障碍外,还发现有些IBS患者有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降,收缩频率增加,胃排空速度减慢等改变。IBS患者为什么会有二种完全不同的胃肠动力异常表现,仍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2 内脏感觉异常 肠道高敏感性是IBS发病的重要原因,IBS患者的排便与痛觉阈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灌注导管测压也发现IBS患者对快速扩张感觉阈值显著下降,但症状严重程度与直肠运动和感觉功能无相关性[1]。在目前的研究中,对于肠道高敏感性产生和起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 3 脑-肠轴学说 消化道粘膜的免疫系统与神经体液一起参与胃肠道功能的调节。脑-肠轴上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及变化与IBS的发病有关。在IBS患者,中枢对内脏疼痛传入的下调功能减弱,而中枢某些区域的激活对痛觉起到放大作用。上海瑞金医院发现IBS患者在直肠气囊扩张120ml时脑岛皮质、额前皮质及丘脑的兴奋面积及MR信号变化幅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提高[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通过检测内脏过敏大鼠在直肠球囊扩张下的脊髓诱发电位,发现N1、P1、N2、P2等波潜伏期低于对照组,而振幅高于对照组,提示内脏高敏与相应脊髓节段的敏感性相关[1]。5-羟色胺(5-HT)是脑-肠轴调节和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递质,在中枢情感、胃肠运动和感觉的调节中有重要意义。5-羟色胺转运体(SERT)是一种对5-HT有高度亲和力的转运蛋白,可将效应部位的5-HT迅速再摄取,其基因多态性与IBS的易发性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有关。VNTRs与5-HTTLPR为研究较多的SERT基因转录调控区。VNTRs有STin2.12,STin2.10,STin2.9等3个等位基因,可形成STin2.12/12 、STin2.12/10、STin2.12/9、STin2.10/10、STin2.9/9等5种基因型;5-HTTLPR 可形成长型(L)和短型(S)2种等位基因,能形成L/L、L/S、S/S等3种基因组。王邦茂等[2]研究结果显示,VNTRs区:IBS患者STin2.12/10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D-IBS、交替型IBS(A-IBS)和对照组;D-IBS,A-IBS组L/S频率显著高于C-IBS组; C-IBS组12/12-L/L基因型联合的频率显著高于A-IBS和D-IBS组。事实上,已知可能与IBS发病相关的诸因素皆可整合在脑-肠互动的框架进行研究。近年发现,免疫系统也可能参与IBS的发病。肠粘膜免疫系统的重要诱导部位是Peyer结(Peyer' patch),并含有参与免疫应答的多种活性细胞,如:CD4+T细胞、CD8+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等。韩炜等[3]研究发现:IBS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分布百分率异常,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分布抗原(CD4)百分率下降和CD4/CD8比值失调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的CD4/CD8比值比较,腹泻型组和交替型组明显下降,便秘型组明显增高。另外各型IBS患者IgA含量均较对照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