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中生物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中生物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中生物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题号

1.反射与反射弧1,2

2.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3,4,5,6,7,10,11,12,15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8,9

4.综合考查13,14

一、选择题

1.(2018·云南昆明一中月考)“杯弓蛇影”是指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而感到恐惧,此时人体的肌肉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出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接受“弓影”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视网膜上

B.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依赖于神经递质

D该过程的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的传递需要释放神经递质。

2.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C.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

D.结构a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兴奋在结构c上传导是单向的

解析:图中a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从a到c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因为不包含感受器和效应器;结构b处形成突触,兴奋在此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3.(2019·河北沧州月考)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外界刺激

作出的反应,如图为人手指意外触碰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D )

A.兴奋在M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在b上无膜电位变化

C.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线粒体

D.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解析:屈肘反射为低级神经活动,其神经中枢在脊髓。

4.(2016·全国Ⅰ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能量合成ATP;突触间隙中充满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组织液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Na+外流和K+内流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5.(2016·海南卷)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解析:NaCl中,Na+和Cl-均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与K+有关;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神经纤维膜外Na+大量内流有关;血浆中Na+浓度高于红细胞内Na+浓度,因此Na+进入红细胞内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6.(2019·吉林长春调研)如图为某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C )

A.F的存在,导致兴奋在此反射弧中双向传导

B.当兴奋传到C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C.刺激A不一定能引起D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3个

解析:F的存在,只是导致该反射弧参与的调节中有反馈调节,不是说兴奋就可以在突触处双向传递;当兴奋传到C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产

生兴奋,所以刺激A不一定能引起D处兴奋,即膜外电位不一定会改变;图中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细胞共有4个,三个神经元分别是C、D、F,一个效应器细胞E。

7.(2017·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与有氧呼

吸有关。

8.(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某病人在就诊时医生发现该患者听不懂医生的讲话,但却可以逻辑清楚地说话来

表达自己的想法,请你推测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是( C )

A.W区

B.S区

C.H区

D.V区

解析: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该区受损的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逻辑清楚地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9.(2018·贵州贵阳模拟)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饮水不足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

B.下丘脑与生物节律有关,呼吸中枢也位于下丘脑

C.下丘脑分布有某些反射弧的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

D.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作为信息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当饮水不足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0.(2018·北京模拟)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D )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 mV

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

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

解析:兴奋在突触间形成突触间隙,且会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

电信号的变化,即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有延迟。

11.(2019·湖北宜昌月考)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

B.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 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

D.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静息电位的产生与K+外流有关,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会导致外流减少;一定刺激强度内,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超过阈值不再增加;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12.(2018·江西南昌二模)同等大小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

B.乙酰胆碱与树突或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

C.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

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

神经元兴奋,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高,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二、非选择题

13.牵张反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当肌肉被牵拉伸长时,与其平行的肌梭被拉伸而产生形变,刺激感受器后通过反射弧而引起肌肉收缩。请

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中涉及的神经元至少有个。

(2)当肌梭受到牵拉时,图中电位计指针不偏转,原因是

(3)连接肌梭感觉传入纤维和α传出纤维之间的信号分子是

(4)高位脊髓横断后,断面以下牵张反射暂时性消失,说明

。解析:(1)读图知一个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中涉及的神经元至少有肌梭

感觉神经元和α传出神经元。

(2)肌梭受γ神经元的支配,γ神经元与其支配的肌梭之间形成突触,兴奋只能由γ神经元传至肌梭,因此当肌梭受到牵拉时,图中电位计指针不偏转。

(3)连接肌梭感觉传入纤维和α传出纤维之间的信号分子是神经

递质。

(4)牵张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为低级神经活动,受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1)2 (2)肌梭是γ神经元的效应器,信号不能从突触后膜传到突触前膜(3)神经递质(4)在正常情况下,脊髓中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14.蟾蜍的坐骨神经(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由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并暴露出坐骨神经的蟾蜍进行如下实验:

①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②将含有一定浓度可卡因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者无反应,后者后肢出现收缩现象;

③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收缩反应消失。

(1)在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

原因是

(2)①中两次收缩的反射弧,除感受器不同外, 也不同。

(3)分析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

是。

(4)蟾蜍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先用蟾蜍毒素处理坐骨神经,一段时间后再将坐骨神经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结果动作电位峰值大幅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很明显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不同,而发生的反应相同,说明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相同。

(3)由实验现象可知,至少坐骨神经的传出功能是正常的。刺激趾尖无反应,说明传入功能丧失;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说明坐骨神经传出功能丧失。由以上分析可得,注射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纤维,再麻醉传出神经纤维。

(4)导致动作电位峰值下降的原因在于蟾蜍毒素与Na+通道蛋白结合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使Na+内流减少。

答案:(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是对K+有通透性,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传入神经

(3)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4)蟾蜍毒素与Na+通道蛋白结合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Na+内流减少

15.(2018·山东济南二模)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

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科研人员做了以下系列实验: 实验1 取富含乙酰胆碱的鼠脑悬浮液注射到被酒精损害记忆大鼠的

海马区,可以改善其记忆。

实验2 对学习21天后的大鼠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阻止胆碱酯酶破坏乙酰胆碱)处理,结果大鼠可以保持记忆而不遗忘。

实验3 增加大鼠海马区神经末梢内的胆碱乙酰转移酶(催化乙酰胆碱合成的酶)的活性可以提高大鼠的记忆力,此酶的活性可以作为大

鼠学习能力的指标。

请回答:

(1)乙酰胆碱是一种有助于记忆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

式为,作为神经递质一般需要符合

条件(至少答2

点)。

(2)根据实验材料推测,大鼠学习21天后常常会产生遗忘的原因可能是

。(至少答2点) (3)尿崩症是指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病症。患有

尿崩症的大鼠一般也患有严重的记忆缺陷,由此推测激素在生理条件下可能参与了记忆过程,该激素是由(器官)分泌的。

解析:(1)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作为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在突触小体中合成并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兴奋到达时能够由突触前膜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能被相关酶分解而灭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

(2)大鼠学习21天后常常会产生遗忘的原因可能是胆碱乙酰转移酶

活性降低,有关乙酰胆碱分泌不足或胆碱酯酶活性过高。

(3)尿崩症是指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病症,而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又因为患有尿崩症的大鼠一般也患有严重的记忆缺陷,说明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能参与了记忆过程。

答案:(1)胞吐在突触小体中合成并储存在突触小泡;当兴奋到达时能够由突触前膜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能被相关酶分解而灭活或被突触前膜

回收

(2)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分泌不足;胆碱酯酶活性过高

(3)抗利尿下丘脑

(完整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 A.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B.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 C.被针刺感到了疼痛 D.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5.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 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 6.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A.K+、Na+B.H+、K+ C.Na+、K+D.Na+、H+ 7. 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 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应的 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 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 8.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含答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2. (改编)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 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 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 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改编)电信号传递到突触前膜,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 由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所识别,再转化为电信号继续传递。右图表 示几个神经元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 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B释放的递质性质依次是抑制性、兴奋性 C. 若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4 (改编)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 A. 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 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5.(改编)某人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脊髓胸部折断、大脑皮层语言中枢H区受损,下列现象会出现的是( ) A. 听觉丧失而听不懂他人讲话 B. 不能发生膝跳反射 C. 刺激下肢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D. 大小便失禁 6. 人在睡眠状态时也能搔痒,这说明( ) ①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各种感觉 ②脊髓也能形成某些感觉 ③大脑皮层处于睡眠状态时,也能完成一些简单反射 ④脊髓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下面几种生理过程调节,在正常人体内属于正反馈的是( ) A. 血液中血糖浓度的稳定 B. 体液中pH的稳定 C. 受精卵分裂过程的启动 D. 人体的体温的调节 8. 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X与Y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 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9.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采取以下哪项措施( ) A. 用甲状腺制剂连续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B. 向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 C. 用碘制剂连续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D. 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 10. 人的下丘脑受损,不可能影响到下列哪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 A. 内分泌活动的协调 B. 体温恒定状态的维持 C. 躯体运动的精确性 D. 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11.(改编题)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 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 A.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 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若上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2. 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期不进食的病人应适当补充钾盐 B. 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 C. 钠离子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 D. 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13.关于脊椎动物和人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转化为血糖 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C.摘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减少 D.激素都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14.胰岛素可调节血糖浓度,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可催化血糖合成糖原 B.血糖浓度长期居高不下是因为缺乏胰岛素引起的 C.血糖浓度升高时,将通过大脑皮层刺激胰腺产生较多的胰岛素 D.如果胰管阻塞,则胰岛素的外排就会停止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成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2.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则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3.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缩手和疼痛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发射 4.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 ( ) A.细胞体→轴突→树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树突→轴突→细胞体 5.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 因为( )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 6.下列哪一项不是突触的结构 ( ) A.轴突末梢膜 B.树突末梢膜 C.胞体细胞膜 D.神经胶质细胞膜 7.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8.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出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血药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0、某人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11、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A. 神经中 B. 突触 C.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2.分别刺激下图中的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两部分。其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内容在初中义务教育教材中有详细介绍,但时隔较长,应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理清反射、反射弧、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将其列为本节课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之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内容是全新知识,兴奋的产生以及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水平的认知上较难,因此将其列为本节难点,而且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综上所述,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这部分内容的处理,选择以点带面的方式,从一个反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内容,教材采取了简化处理,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因此教学必须对教材内容做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设计上借助多媒体动画,从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再到离子水平上的现代理论解释,层层深入,并以严谨的逻辑分析,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兴奋的概念及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最后以烽火传信原理作为对比,以求对整个兴奋传导过程有更形象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信号形式;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2.能力目标 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够双向传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烽火传信在原理上的共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及兴奋的概念;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2.教学难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

《神经调节》说课稿 课题介绍: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生物必修本中的一大内容,它主要涉及到动物机体的内在调节,知识相对来说非常抽象,也较难理解。每次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到比较头疼、难教,可它却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大知识要点。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效果分析”这样4个方面进行剖析。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第二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命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二目标分析 (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 ②经过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b、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c、情感目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江苏省怀仁中学袁亚梅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教师应适当补充关于研究兴奋传导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将这部分知识还原到科学史的研究背景中去认识。 2.学情分析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2014·贵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就是() 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组成 B、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 C、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赖神经递质 D、反射弧就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解析】选B。反射弧就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需要发生电→化→电的信号转变,其中的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 2、在运动会的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就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解析】选A。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到损伤。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容易忽视题干中腰部受伤的信息,而认为就是传出神经与效应器受损伤,错选D答案。因此解答本类题目审题时一定要瞧清破坏部位。 3、(2014·威海高二检测)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就是()

【解析】选A。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就是将电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连接有电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解析】选D。刺激a点时,a点发生电位变化,d点没有电位变化,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后又恢复正常,即恢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兴奋先传至b点,发生电位变化,使电表指针偏转,兴奋传至d点时又使电表指针偏转一次,且与第一次方向相反。由于bc与cd的距离相等,刺激c 点bd同时产生电位变化,电表指针不偏转。 4、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方向不能就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① D、 ④→③ 【解析】选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的方向可以就是①→②,也可以就是②→①;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就是③→④,不能就是④→③。 5、(2013·海南高考)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知识点

课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知识点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架构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者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类型: ①非条件反射:动物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②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 例:下列分别属于哪类反射? 婴儿的吮吸;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 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过程的结构。 传入神经:向周围的组织传递冲动的 ………………………….……………….……….……….……….……….………………..…………………………..……………………………………

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nerve centre )。神经中枢又称反射中枢。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进行。 例如 1.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 伤吗?不是.感受器和神经中枢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2.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吗?不是.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均无运动功能. 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A .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______ B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 C .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___ D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E .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F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 (()兴奋状态:动作电位: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

高中生物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汇报(神经调节)

考点11 神经调节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 1.(2017·高考·T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正外负变为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选D。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流,膜电位由负外正变为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方法规律】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类型及特点 2. (2017·高考·T29)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 Ca2+会以方式进入胞。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 四、教学过程

级功能 〔思考与讨论3〕〔旁栏思考题〕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2.言语区 (1)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2)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 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 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动物体内是同时存在的,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二者这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 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上述这两种调节作用中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小结〕总结总结能力 〔作业〕一二题。 〔提示〕一、1.B。2.大脑、小脑和脑干。 二、拓展题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典型例题 例1.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 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内负外正,向下B.内负外正,向上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附答案

神经调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该农民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他认为这样能避免小麦减产 B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于蝌蚪会停止生长因而不能形成青蛙成体,对于幼年人会得呆小症,对于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等 C .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D .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机体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 2.不符合人体体温及其调节实际情况的是 A .处于炎热环境中时,机体只通过神经调节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B .正常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变动 C . 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D . 由垂体分泌的激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4.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 能在 A .细胞体 B .轴突 C .突触间隙 D .树突 5.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 .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6.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 .刺激b 处,不会引起a 和c 处发生电位变化 C .刺激c 处,a 和b 处都会发生兴奋 D .刺激a 处,b 、c 同时兴奋或抑制 7.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 的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 .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 .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8、下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 ) A .+,—,+,—,+,— B .+,+ ,+,+,—,+ C .—,—,—,+,+ ,— D .+,+ ,+,+,+,+ 9.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 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c A. B. C. D.

生物学③必修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知识结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⑵人脑的高级功能。 [解决方法] ⑴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⑵先让学生弄清楚突触的结构,设置相关问题讲解。 ⑶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动态过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 六、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七、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 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 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 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学生阅读教材P16内容回答之)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 教师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18内容。 1、刺激为什么会引起生物电的产生呢? 2、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 3、接受刺激时会引起什么样的电位变化?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之,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呢?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学生阅读教材P19相关内容,教师设问: 1、什么叫突触小体? 2、什么叫突触? 3、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 4、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 6、神经递质以什么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7、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什么结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8、神经递质一定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 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类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什么? 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

第二章 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 【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重点】 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解释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 阐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时安排】 文科:教学过程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神经元细胞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反射弧由几部分组成?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_________ 的参与下,人体或动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2)反射的种类分: (3)反射弧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由变为的过程。 二、兴奋的传导 (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观察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思考: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 ①静息电位:膜内为,膜外为 ②动作电位:兴奋时膜内为,膜外为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该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从而形成了局部。

③特点:向传导 (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触的结构包括几部分?如何传递兴奋?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特点是什么? 1、突触:突触前膜、、。 2、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鞘经过多次分枝,最后。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内含。 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通过传导到小体,其内的释放到通过扩散作用与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即引发,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于,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 4、能量变化:电能_____ _______ 5、特点: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或,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图:观察课本2-5各级中枢示意图思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下丘脑:。 大脑皮层:。 脑干:。 小脑:。 脊髓:。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观察课本2-6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区受损伤时,引起运动性失语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 视觉语言中枢:阅读文字,书写语言中枢:书写文字。 人脑的功能:。 画出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课本21图2-7) 理科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答〕略。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与讨论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章节概述: 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一个重要部分,该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可设计成较复杂的综合题,在学习中根据知识的特点进行重新组合,这种重组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易于理解、巩固和创新。高考对本节的考查方式有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形式,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反射的结构基础,有时也会渗透到实验题中去,以加强对实验技能的考查。近年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某种药物对兴奋的阻断作用等等,考查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应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答题对于突触的考查比较多,比如,突触的结构和作用以及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等。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精讲: 重点知识讲解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类型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过程为基础,借助于一定的条件,经过一定的过程逐步形成。这一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了能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退。区别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最关键的一点是弄清引起反射的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是非条件刺激,也叫直接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具体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是直接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不是直接关系,而必须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刺激类型直接刺激信号刺激 中枢大脑皮层以下大脑皮层 意义完成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大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举例膝跳反射、搔爬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反射弧:它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神经调节详解

神经调节(第1课时) 一、神经元 二、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 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做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 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做 周围神经系统。(如右图) 注:结合上图了解下列概念 ①灰质与白质②前角与后角③前根与后根(腹根与背根) ④神经纤维与神经⑤神经节⑥上行纤维束与下行纤维束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动物或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结构包括下面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类型定义形成反射中枢意义举例 非条件 反射 生来就有的,通过 遗传而获得的先 天性反射 通过遗传获 得的 大脑皮层以下 的神经中枢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 命活动 眨眼 反射 条件反 射 在生活中通过训 练逐渐形成的后 天性反射 在生活中通 过训练逐渐 形成的 大脑皮层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 适应复杂环境的能 力 望梅 止渴 点拨: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退。(可通过下面的实验过程来理解这句话) 在动物实验中,给狗食物会引起的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 .....,食物是 非条件刺激 .....。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铃声称为无关刺激 ....。但是,如果每次给狗食物以前先出现一次铃声,然后再给以食物,这样多次结合以后,当铃声一出现,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使本来与唾液无关的铃声(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食物结合应用,铃声已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即铃声已成了进食的信号了,所以,这时就把铃声称为信号刺激(条件刺激) ..........,铃声所引起的唾液分泌就被称为条件反射 ....。可见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应用,都可建立条件反射。 神经元 从形态上分:①树突②细胞体③轴突(轴突与其外的髓鞘构成了神经纤维) 从细胞结构上分: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传入(感觉)神经 传出(运动)神经 传入(感觉)神经 传出(运动)神经 ※反射弧的结构必须完整,如任一受到损 伤,就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判断感受器与效应器的方法: ①根据神经节判断 ②根据髓鞘中灰质的前角后角判断 ③根据突触判断 ④电刺激法(电激②处,观察①⑤反应; 或电激④处,观察①⑤的反应)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总结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总结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反射弧、神经元、神经、神经纤维 1、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 指人体通过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 ●反射弧: (1)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 反射弧包括、、、、五部分。 反射的类型: 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和复杂反射。 2、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 ●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 ●神经元的功能: 种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且能把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兴奋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双向传导; 静息时膜内为,膜外为(外内); 兴奋时膜内为,膜外为(外内),兴奋的传导以膜传导为标准。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乙酰胆碱、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只能由释放到,与后膜上的结合(本质为糖蛋白),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在发挥完作用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注意: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性。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性 (2)从结构上来说,突触可以分为两大类: A.轴突——树突表示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