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教育学(二)的总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学(二)的总复习资料

教育学二名词汇总 1、 教育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教育/一般性定义 2、 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 教育学的宏观定义作为教育学科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4、 教育学的中观定义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5、 教育的微观定义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6、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矛盾性的含义 指人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和社会发展的现有水平和未来的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矛盾。 7、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一致性 从总体上上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社会发展决定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也决定社会的发展。 8、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 9、个体先天素质 个体在出生前机体所具有的一切与生俱来的特质。 10、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意即教育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具有的功用和效能。 。 11、教育结构 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包括教育纵向系统的层次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12、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特征之一。 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有力的制约有自身一定的独立性。 表现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4、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15、 教育的结构规律是表征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和结构形式的。教育

的发展规律是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16、 教育功能的规律:表征教育系统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一种要素、成分在教育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外它还表征教育系统与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 17、 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教育的根本性原则。 18、 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是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19、 教育的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20、 教育的创造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及其重要的位置。 21、 教育的活动性原则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 22、 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 23、 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24、 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2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 26、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27、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28、 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即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 29、 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即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 30、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 31、 教育目的观即人们对教

育目的的根本性看法主要指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质量的基本价值取向。 32、 智育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 33、 体育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康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34、 美育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35、 劳动技术教育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36、 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37、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38、 教师的角色形象 教师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由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行为模式不仅意味着充当教师的人应完成的有关行为而且意味着社会对他们所抱有的期望不仅是教师社会群体的基础也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39、 课程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的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40、 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 件它对学校的教学、劳动、各种活动等作全面安排。 41、 课程标准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字。 42、 教科书一般由下列部分构成目录、本文、作业、图标与附录。 43、 教学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狭义上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44、统实质上是由相互作用着的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等空间结构性要素和目标、活动与评价等时间进程性要素构成的特殊复合体。 45、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 46教学过程动力也就是教学动力“是推动和维系教学系统运动的力量它的产生和作用方式受到教学系统结构与逻辑联系的制约教学动力的实体是教师与学生的动机联合体”。进一步看“教学动力是由教学内外部各种相关因素产生的促使教学主体从事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过程周而复始地运行和

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无数分力融汇而成的合力。” 47教学过程本质教学过程的本质是相对教学过程的现象而言的后者是指教学过程外在的、可以为人感知的各种联系和各种形态而前者则是指教学过程内在的、只能为人的思维把握的关系和属性。 48教学设计与开发实质就是通过各种途径的创造性设计与开发将选自文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的形态其基本价值取向是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49 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基本途径现代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现代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现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50教学原则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51 教学中教师中心说又被称为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 52. 教学中的学生中心说又被称为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主义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针对教师中心说而提出来的。它是一种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 53.教学中学科中心说又被称为科目中心说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课程改革运动中。它主张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幸福生活的公民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创新文化教学促进甚至创造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科学逻辑与心理逻辑应统一于学科逻辑。 54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55教学策略广义的教学策略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被确定以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灵活机动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评价技术、组织形式、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的原理、原则和方式。 56教学模式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有直观性、完整性、稳定性甚至还有一定的封闭性。 57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而选择的有效学习的技能、技巧和方法。 58 教学评价既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也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一般而言教学评价是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

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59个体内差异评价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 60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些活动开始之前所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为制定教学措施做准备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61学期备课指对整个学期的全部内容与教学活动做准备。在教学工作中每学期开始学校要进行学科教学分工当教师接受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后对该门课程做一个通盘的考虑、规划并做好相应的学科科学准备工作。 课时备课指对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准备。 62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指教师常规的、周期性的和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课外辅导考查与考试及成绩评定等。 63.备课教师为上课或组织具体教学活动而做的具体准备与计划安排工作。 64.课的类型一般简称课型一般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按一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的课的种类它集中地反映了每一类课的性质和面貌。 课的结构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安排顺序和时间分配。 64 德育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65德育目标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 66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67德育过程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68德育方法教育过程中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方法。 69班级所谓班指的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的划分往往与学年、学级相联系因而通常被称为班级。 70班主任职责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71班级个别指导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

发展的发展性指导以及旨在预防和矫治学生学业不良、品行不良乃至问题行为、罪错行为的防治性指导。 72操行评定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最常用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是班主任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对学生在一学期或一学年内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变化进行的总体评价。 73成长记录袋基于真实性评价思想而采用的学生评价策略之一主要适用于对各科教学或者某种学习兴趣领域进行评价以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发展及其个体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