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国时期女性高跟鞋

民国时期女性高跟鞋

民国时期女性高跟鞋
民国时期女性高跟鞋

美丽与哀愁的辩证

――论民国时期女性高跟鞋的伦理二维性

惠云召

摘要:高跟鞋,对于女性,甚至对于男性来说,无论是民国时期的,还是现代的,本质上,二者之间除了作工和材料的应用上稍有差别之外,其余没有多大区别,甚至有时候,民国时期的高跟鞋与现代相比还很新潮。因此,如果就集中于去翻开历史来讨论二者的物质和人工的区别,对现代理论研究及指导实践工作而言,几乎徒劳,其重要之处是要以“高跟鞋”作为一个时期女性心理及社会地位的代称,来研究民国时期女性高跟鞋背后所折射出的伦理关系。因此,本文将研究的主题定格于道德伦理范畴之内,以民国时期女性着高跟鞋的事实为引子,去谈计“鞋前”与“鞋后”的辩证关系,以此引申到伦理领域求得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的影子。

关键词:民国时期女性高跟鞋伦理

正文

据资料记载,在民国时期,大多数在社会上很名望或名噪一时的女性多喜穿高跟鞋,如“大上海的头牌交际花唐瑛最喜欢穿着旗袍高跟鞋,奔往百乐门跳舞,在那妖娆的转身中,隐藏了多少背后的付出”,其实质集中体现于一个信息的传输,即高跟鞋,在民国时期其在女性群体中所要体现的不仅仅是美、性和情感,其更具伦理的二维性,其第一位体现于女性对美的追求,即男权主导下对于女体审视的价值取向以及高跟鞋的背后,女性对一种心理平衡的渴望,即主导社会均衡点的寻求。第二维集中于女性欲望达成后表现在伦理道德范畴内的歪曲。这两维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形象地表示,即题目所说“美丽与哀愁”的辩证。

一、美的追求与哀愁的统一

20世纪初,女性的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方外来文化的入侵,逐渐由传统向现代开放型转变,也包括女性对于性的解放的极度渴望以及社会地位的巩固与提升。但最主要的也是能大行社会道德观层面上的是女性对于美的高

度追求和自我欣赏。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对女体审视的价值取向在伦理领域的集中

对女体审视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安全感与时尚的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刺激”、“女性解放与性引申的合力”、“对社会地位提升的渴望”四个不同的层面,这四个层面又分别属伦理领域,且其集中体现了人的欲望在道德范畴之内的不同层次的结合性。因此,对于美的追忆求与时代道德伦理的统一就民国时期的女性的高跟鞋为出发点来计论而言,从以上四方面作为切入点更具合理性。

1、安全感与时尚的融合

即然领袖们也需要穿高跟鞋,那么,对于一个普通女性来说,也是必然,而在当时,女人的高跟鞋鞋根的高度与其欲望几乎成正比,甚至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台湾明性小S曾在电视节目上说:“没穿高跟鞋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因此可见,女人的安全感来源除了家庭、金钱,还有高跟鞋。也可以说,高跟鞋在当时确实给“女性带来了快捷和廉价的心理慰藉”。1我们追溯到民国时期,那时候的中国大多数女性并没有完全摆脱对于男性在经济、生活、心理等方面的依赖,因此,在经济、社会地位无法很明显独立的情况下,只有从心理上诉求于高人一点才得以从其自身心理上求得一点点看似与那个时代相符的所谓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是女性对于自身所能以肢体体现出来的诱惑于男性的“色”的不自信。也是对其自身能力的一种否定。

从媒体的角度出发,对于女性这一安全感的追求,以民国时的《大公报》的宣传和影响力最可推崇。其主要是从文化方面来展现女性对地反缠足的渴望以及对于高跟鞋这一替代品的热衷。同时,《大公报》也致力于对女性头饰、脚饰等美的认知,从侧面促使当时女性对于高跟鞋的心理认同及对自我美的体现。鞋与服装是配套而行的,《大公报》的编者专门曾为女性朋友们开设了一个取名为“海上新装”的不定期专栏,用于刊发上海名媛、交际花、模特的时装图片,其中以1927年7月11日的图片人物唐瑛最具展现欲,其一时成为北方都市摩登女郎流行的模板。2当时服装与高跟鞋相映衬,初显“上海中西女塾,衣著华丽。”3并且,当时“《大公报》上充斥着关于穿高跟鞋是美是丑的讨论。但各种时尚图片

1李光斗,《经济景气的“高跟鞋效应”》《经济》,[J]2012(3)

2图片,《大公报·妇女与家庭》,1927年7月11日

所表现的是:腿上穿丝袜,足下着高跟鞋,成为发性颇为时髦而普遍的打扮。”4其原文上有这样的段话,“近日最流行的新装,随时变化,可是高跟鞋总是离不掉的,最时髦的,似乎是不可缺少的点缀。”5由此可见,在当时,高跟鞋的日益风行,已俨然成为民国时期都市女性的新宠。

2、经济与文化的刺激

在民国时期,高跟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入中国,当时,其是代表时尚的一部分,充分展示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水准,加之高跟鞋独特的设计,让一个女人从外表形态上看来有挺胸翘的特征,反应其精神、生活和工作的面貌,也代表了当时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好坏,反映当时所处时代经济的强弱水平,在当时的上海,高跟鞋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贵族和歌妓,且多直接选用的是国外的产品,但这又受到本国一些传统思想持有者的妇女的偏见与抵制,因而,此后一段时期,女性们追求美的天性被受压抑。当时,国民经济还不够发达,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争宠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因为高跟鞋本身就是一件经由设计师手中造出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品不只表现于意识形态之中,而是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制造商和设计师可因此而发财,女人们可因此而或得社会主宰者的亲近,因此,高跟鞋在民国时期对于中国大多数爱美的女性来说,是一种以公益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认识价值与情感价值的有机统一,又是传统封建思想与现代思想解放的辩证统一。

高跟鞋是一种生活用品,但其也属商品范畴,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有一定的作用,或其在经济大趋势下的表现也值得去考查。“2011年底美国IBM 全球企业咨询服务公司发布了最新的一项调查分析:美国经济的增长曲线和女性高跟鞋的高度相关,美国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还是女性高跟鞋跟高最高之际;而随着经济的复苏,女性高跟鞋的高度也会下降,人们管这叫“高跟鞋效应”。经济越萧条,女性越需要让自己傲首挺胸找回自信;经济繁荣、职场升温,女性则要穿回平底鞋,和男性一样打拼。”6

从文化方面来说,民国时期中国女性一直在美与合适之间寻找着均衡点,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刚刚受到冲击有着极大的关系,也与当时物质生活水平的变化以

4辛太甲、侯杰、习晓敏《大公报》与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研究,南方论坛,2008(5)

5《几种脚上的装饰》,《大公报·妇女与家庭》,[J]1928年5月3日

及新思潮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关系,尽管与封建社会相比较,民国时期所试行的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社会的经济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社会不稳定,且社会中缺少相对可观的贵族阶层,高跟鞋的流行多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只集中服务于特定的人群,只有极少数有相当经济条件又懂得生活并注重高雅格调的成熟女性,才会对高跟鞋产生一定度的亲睐。这又是不是所有的民国女性都穿着高跟鞋的原因。

3、女性解放与性引伸合力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女性极少需要一双强健的脚用于赶路,而是居于深闺之中,并遵守着“三从四德”的传统思想,等着家庭和心理的支撑――家庭主男的归来。但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思想,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相对多的女性开始走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舞台,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一定的,且男人不可替代的角色,但对于第一次走出深闺的她们来说,需要一种自信,确切地说是来自于脚下的自信。只有这样,才会有高出男人一等的感觉。西方高跟鞋恰如其分地流行,正好迎合了中国传统女性刚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甚至有时候在高跟鞋踩地的声音中争取男人们的关注,这便引出了高跟鞋与人类永恒的话题――性之间的关系。

高跟鞋是女性特有的符号,象征着女性的柔美、婉约,是其展示身材美的一种工具或方式,在设计师的手中,都会将其与性感与高雅联系起来,“人们一看到高跟鞋就想起了女性,以至很多卫生间区别性别的指示符号用高跟鞋指示女卫生间。高跟鞋的性别符号来源于生活,久而久之,便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7中国有句古语,“女为悦己者容。”从男性审美的角度出发,其所能对女性产生的原始的杨象,即为丰乳翘臀、纤纤细腰和裸露的脚踝。因此,著名作家和哲学家波伏娃在其著作的《第二性》中这样说:“女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女的,而是后天变成女人的。在社会中取得人类雌性的这种形态绝不是由任何生理、心理和经济等宿命的东西决定的。”这也是女性爱穿高跟鞋的一个心理写照。

然而,男主女从的关系在民国时期依然留存于国民的精神领域,在当时,封建思想还是根深蒂固,大多数女性还很难接受或愿意接受像现代社会这样大力宣传的女生的独立与自尊,但“如果不放弃穿高跟鞋的话,女性恐怕不会实现真正解放。”8

7周文晓,《从两类性别符号到标志设计》,[J],2003(3)

4、对社会地位提升的渴望

高跟鞋从欧洲引入中国,在15世纪的欧洲,高跟鞋也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虽然很笨重,但当时流行的是“谁穿的鞋越高,谁的社会地位也可能越高,一些太太小姐因所穿的鞋太高,为了在走路时保持平衡,不得不在鞋的两边加上支撑物。”9

在十七八世纪,在欧洲,只有特权阶层才有资格穿高跟鞋,从“显示经济地位的手段”,“优雅的衣服不仅其价格昂贵,而且也是闲暇的证明,即优雅的衣服说明穿着者不仅有能力支付超额的金钱,且证明不劳动也可以消费,例如妇女的高跟鞋,紧身衣,都是不需要劳动的证明”,10而当时的中国,也处于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无论是社会思潮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于政治体制都处于探索时期,女性作为此社会阶层中的一部分,其对于自身各方面的解放与对传统思想的束缚的破除的欲望比任何时期都强烈,并想以此作为提升自我社会地位的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但女性的这种期望的社会地位提升的前提条件是对于男性审美观的顺从,当着装对于肌肤的解放达到一定程度后,只能从脚上开始,高眼鞋随之从外观上取代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生理结构的破坏,即大量的缠足活动,对于缠足活动的反对,正是高眼当时高跟鞋这一女性审美装饰替代品流行于民国时期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民国初年四川的反缠足活动(1912-1917),”11当时内务部在描述缠足状况时有这样的表示:“本部上年曾迭咨各省区长官,通饬所属地方官认真劝禁。一年以来,通都大邑虽已渐见减少,僻远之乡仍多守而弗改。固知积重之难返,亦由告诫之未周;每贻外族以讥姗,终属新帮之污点。”12

(二)社会话语权均衡点的寻求

民国时期,女性在社会活动中多还处于被动和顺从和角色之中,当时社会风气比清朝时期更加开放,在民间,媒体所起的宣传作用不容小视,政治层面上更兼有官方的推动力,如前面所提到过的《民国初年四川的反缠足活动》。高跟鞋,正应运而着于中国传统女性要求转型者的身上,恰逢其时,这些背后所要体现的都是女性千百年来对于主导社会的一种渴望和努力,也是在社会生活中极力去寻9乔素娟,高跟鞋的艺术性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3月1日P12

10美国社会学家韦伯伦T·B·Veblen,1857-1929《有闲阶级》[M]1899年出版

11杨兴梅民国初年四川的反缠足活动(1912-1917),[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6期

12四川省长公署第七八O五号训令(1917年11月21日)[Z],四川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91,案卷号2

求一个道德均衡点的见证。

1、媒体宣传的引导

民国时期对于中国来说,正是“陷入了一种近代以来空前的大动荡、大弯乱、大分化和大改组的局面之中。整个社会脱范失序,出现社会权威真空的全面危机中,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和分化发生了大的质变。”13这个时候相对于现在来说,人们的思想处于相当的自由与迷茫之中,媒体自由的空间要远远大于现代女性着妆的空间。在这种氛围下出现了一批活跃的媒体主体,如上海的“月份牌”画是整个民国时期一个时代的生活侧面的记录,更准确地说,是一个以表现时装美女形象为主题的时代记录册。其中如《马上踏青图》、《美女骑自行车图》等均有展示女性一身靓装,配有一极致的高跟鞋。还有《申报》、《良友》,其中以《良友》更具特色,其88期的《上海的商阔大》上展示的都市女郞,脚蹬高跟鞋,露出一双玉腿。这些都从侧面反映社会的进步,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以此来倡导女性生活和思想的自由、解放。

对于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表现在女性对于主导社会均衡点的寻求上,即为思想伦理维的解放,这种对于均衡点的主动寻求很大一部是来自于对外界影响的被动适应,因此,只作诱因而论。

2、以被动为基础的主动寻求

“站在高跟鞋上,我才能让男人看到真正的我。”14“若无男子的感情和欲望,就不会有女人缠足。”15由此不难发现,女性对于高跟鞋的适应就如同适应同时期男人的目光一样,她们有自己的理由,但无论如何展现,通过什么方式去展现,或者要达到什么目的,作为一个刚从封建传统礼制中走出来的近代女性群体,无论如何渴望在社会活动中能占一主一席之位,但起步确要源于对男人的赏识,通俗地说即为“女为悦己者容。”如此,女性对于这一均衡点的寻求进程便是一个以顺从男性理性为起点,又以发挥自身容貌特征的诱惑力为动因,进而寻求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主导权,因此,可以说是一个以被动为基础的主动寻求进程。

3、社会话语权均衡点的归宿

13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78页14镌冰女士《妇女装饰之变化》,民国时报,1927年1月8日,2张,3版

“缠足与高跟鞋实际上是集中在女性身体上的一个矛盾,它们既是一种特权,又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束缚,一方面,它们都是不同时代女性追求美的特权,另一方面,这种特权又部分来自于男人审美需求,其背后总是闪烁着男人的意志,所以女性对缠足和高跟鞋,存在着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从缠足到高跟鞋的历史变迁,既承载着近代中国的新旧观念更新,同时也是一部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女性身体史”,因此,“无论是过去的缠足,还是现在的高跟鞋,都是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的身体符号”。就此而言,女性对高跟鞋的选择过程正是其寻求社会话语权均衡点的过程,因其无法自由掌控现代社会的话语权,只能从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男性的主动行为而去被动的适应。因此,这一归宿点落脚于男性思想在伦理道德领域内的更进一步解放,实践于女性对于这一解放进程的理解。

二、美的追求与哀愁的对立

无论何时,健康总是道德伦理的永恒主题,这其中包括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考虑。民国时期部分女性热衷于高跟鞋的诱惑,抛开其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之外,至少从心理上,也有一定和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更具深远,更有可能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一)一种心理扭曲的美的延续

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现代社会,中国都多属男权社会,男性在社会活动中占多数主导地位,为了一己私念,从服饰甚至是制度上以获取女性的曲线美来满足自己审视的欲望,而近代社会的大多数和现代社会一部分女性更乐于让男性把自己看成是一种附庸品,有更多的女性乐于被男性所供养。如此以来,更多的美的表现乃至于产生过程都对男性来说是透明的,让人不得不重提一句“女人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能获得男人的心。”16更有甚者,以至于现代娱乐节目如《非诚勿扰》等征婚节目大行其道。还有如“官二代”、“富二代”等与时代不和谐的字眼充斥人类精神伦理领域。

(二)特殊的诱惑对于色劫机会的自主创造

从人性和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说,高跟鞋虽与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就保护女性自身的利益而言,其是对立的,如果没有机会的创造,便不会有事情发生的可能。女性的高跟鞋在抛开时代特征之后的本真和人的原始欲望后也如此。

无论是民国还是现在,社会均由男女两性构成,很自然,男性还是延用自身才华的引力吸引着大部分女性在高跟鞋的支撑下亲近于男性,而女性,依然走着一尘不变的路,即以男性的审美标准或他人的审美标准,并以自身的“风摆杨柳”之态去迎合着男性的好感。高跟鞋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对于女性来说,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依然是对于被动美感在肉体上的展现。男性之所以喜欢女性如此行为,在于它能使其产生一种美感,而让男性有着对保持女性的这种欲望的激发,更可能在适当的时候给男性带来一定的精神和身体愉悦感。“那么,很自然男子的这种喜好就会自动转化成女子对自身的要求。西方一些理论家认为,男人对女人的观看往往‘在追求视淫快感的过程中将注视对象物体化’了。这句话如果用‘女为悦己者容’来诠释,便可以转化为:在男人的性期待中,女人自觉地成为被享用的对象。”17

因此,这种对立就体现于女性本真的一种想法,即如果能够征服男人,便可以征服男人所拥有的世界,更进一步体现出,在服饰上,男妇从未真正平等过,那么,在伦理道德领域,男女的平等也无从谈起。

结束语

本文抛开常规思维,不就历史去讨论历史,而集中于从历史中发掘与时代相统一的基点,去讨论一个永恒的话题,即“美丽与哀愁的辩证”,旨在说明,无论是民国时期女性的高跟鞋,还是现代社会女性的高跟鞋,其差别只存在于用料和作工上,更深层次的不同只是表现于伦理道德领域,或更准确地说,存在于男女两种人群的心理作用上。

本文从伦理角度,讨论了美与道德伦理的对立和统一,更进一步阐释了男女在社会话语权掌控上的不同,把人们的思想再次从高跟鞋的往复声音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大公报·妇女与家庭》,1927年7月11日

[2]《海上时装》,《大公报·妇女与家庭》,1927年11月15日

[3]辛太甲、侯杰、习晓敏《大公报》与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研究,南方论坛,2008(5)

[4]《几种脚上的装饰》,《大公报·妇女与家庭》,[J]1928年5月3日

[5]李光斗,《经济景气的“高跟鞋效应”》《经济》[J]2012(3)

[6]周文晓,《从两类性别符号到标志设计》

[7]高跟鞋起源探索,郭美情、陶娜、张志春《兰台世界》[J],2008(7)

[8]乔素娟,高跟鞋的艺术性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3月1日P12

[9]美国社会学家韦伯伦T·B·Veblen,1857-1929《有闲阶级》[M]1899年出版

[10]杨兴梅民国初年四川的反缠足活动(1912-1917),[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6期

[11]四川省长公署第七八O五号训令(1917年11月21日)[Z],四川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91,案卷号2

[12]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78页

[13]镌冰女士《妇女装饰之变化》,民国时报,1927年1月8日,2张,3版

[14]林永福,《为天乳运动说到擦粉留发着高跟鞋》,民国时报,1929年8月15日,12页

[15]尹志红,陶辉《论男性视阈下的女性的审美价值取向》,[J],艺术百家,2012(2)

妇女社会工作

案例:淑华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没有固定工作,有酗酒的习惯,而且酒后经常对淑华施虐,甚至毒打。淑华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有一个女儿,正因为淑华生下的是女儿,所以她的丈夫和婆婆都认为是她的错。 淑华经常向同村的好姐妹们诉苦,但是他们都认为要顾及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大都劝她忍气吞声。淑华曾在无奈之下向妇联和派出所民警求助,但是却拒绝了他们的实质帮助。有段时间,淑华因为不堪苦恼,几乎想自杀,她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这就是她的命,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生女儿也是她的错。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假设,淑华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在优势视角看来,淑华的资源主要有哪些? 3.从个人、小组、社区三个层面,分析解决淑华问题的简要策略。 【答题要点】 1.增能理论的假设: (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产生的,根源在于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和与外在的互动过程形成的负面经验,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在社会中行动。 (2)社会环境存在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这种障碍可以改变。 (3)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 (4)服务对象都是有能力和价值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是通过共同活动帮助服务对象去除环境中的压制和无力感,使其获得能力并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 (5)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是合作伙伴关系。 分析案例,淑华的无力感来源于家庭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以及在家庭结构和互动中的负面经验。另外,淑华的社会环境对其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也有限。 2.优势视角来看,淑华的资源主要有: (1)个人资源与缺失:吃苦耐劳,勤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照顾婆婆和女儿,比较有能力;情绪不良、悲观、认命等不良认知。 (2)环境资源与缺陷:环境的缺失,家庭关系不良,同辈支持不足,妇联和派出所认知不足、帮助有限等。

最新高跟鞋市场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高跟鞋市场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高跟鞋市场调查报告 高跟鞋市场调查报告 2020年中国女鞋市场的消费总量为65亿双,市场消费总额达2352亿元,并且连续十几年以12%的速度迅速增长。中国已经连续13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女鞋消费市场。到 2020 年,女鞋消费总量将超过 80 亿双,市场总交易额估计高达 3300 亿元。其中高跟鞋市场有着很大的份额,这组惊人的数据足以证明女鞋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一:市场竞争: 百丽女鞋的市场占有率较高达到 4.6%,其中他她也是百丽集团旗下品牌,总体占有率为6.8%,在十强品牌中分别占到了21.5%和10.3%。居于第二位的是达芙妮女鞋,占到总体市场的3.3%,十强的15.6%,女鞋市场的品牌集中度相对较低,cr5仅达到14.5%,即使是十强品牌总体份额也仅在21.4%。 二:高跟鞋品牌: 百丽belle,达芙妮,千百度女鞋,他她tata,,星期stsat,

fed女鞋,天美意思加图,耐克nike,红蜻蜓女鞋,意大利牌子的女式高跟鞋staccato,costume national,曼仙妮,或者美国品牌翠贝卡也很好,他们的设计鞋撑符合脚掌用力的感觉,所以都舒服。 三:高跟鞋的价格: 高跟鞋的价格一般面向大众消费,所以各种档次的高跟鞋的价格不等,中低高档的面向中低消费者人群进行销售。有几十元到几百元 不等,甚至几千元到几万元的高档消费品应有尽有,满足了大部分女性的各种消费需求。 四,高跟鞋的种类: 1.细跟高跟鞋:细跟高跟鞋曾一度以大比例优势占领多届时尚t台,可以想见时尚设计师们对它的偏爱非同一般,却可谓是让女性最纠结的一种鞋款了。 2、厚底粗跟鞋;相对平稳、厚重的厚底跟鞋虽然比起细跟鞋少了些尖锐的性感,却更显稳重干练,是今季十分流行的鞋款。

历史研究报告(古代服饰)

历史研究报告——关于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潘宏婷阎爽雷子惠穆彤祁伟李欣悦刘畅付婧雯查玉芳 指导教师:孙昕 摘要:中国古代的服饰 关键词:中国古代服饰变化与社会变迁 研究方法:资料搜整 一、问题的提出:千姿百态的古代服饰与古代中国社会之间的联系? 二、研究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各时期服饰的特点及其原因、影响 三、本论: 1、原始社会 原始人类在漫长的黑暗中摸索,渐渐懂得利用火及兽皮取 暖,为人类的文明带来了一线曙光。根据考古发现的实物, 证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晚前之前,原始人类就已经会使用骨 针来缝制兽皮衣服。除了骨针的发现外,在这些遗址中也发 现了相当大量的饰品,这些饰品包含各种穿孔的石珠、贝壳、 兽牙等,明显是用来制作成串饰的。到了新石器时代, 人们进入畜牧、农耕的阶段,开始营造房屋,改变穴居野处 的居住方式,男子负责狩猎、打制石器、琢玉,女子则负责 采集、制陶、纺织等工作,人类生活正式进入分工合作的阶 段。 原始社会的服装配套包括冠帽、衣裳、套裤、护腿、斜靴、发式、首饰、纹彩等。由陶器、玉器等遗物,可以推测当时的服饰风貌。 2、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上限一般定在公元前的夏王朝,时间跨度为一千六百年,到公元前481年止。其间的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宗教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形式到内容上已经完全规范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准则,极大地加速了先民思想从朦胧到清醒这一发展历程。原始信仰的对象明朗化,与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已“礼”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在规范全社会行为的同时,制约了人们的思想。直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才出现思想空前活跃的百家争鸣时期。

是中国服饰文化定型的重要阶段。它在政治、经济、 科技和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将 上古鲜明的宗教意识和统治者的需求结合起来,逐步 形成并积淀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和装饰风格的服装符 号,这对后世的着装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二是在形态 上出现了上衣下裳和衣裳连属两种基本体制,规定和 确立了一整套严格的服饰制度,并纳入礼制范畴,在 朝廷官员和民间极力推行。因此,这一时期的服装, 从今天发现考古资料和史籍中,我们看到最多的还是 和礼制有关的服装,其中表现这一时期人们共同的社 会心理。 夏商周时期的服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祖先的信 仰。在参加祭祀活动时,人们须穿饰有章纹的祭服, 每代君王祭服上的纹饰皆有不同。夏画山纹,殷商画 火纹,周画龙纹。 2、汉代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冠制特别复杂,有16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历经秦朝的严苟政治,刘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 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 袍。 汉服有如下基本特征:交领,右衽,无扣系带 (襦裙)

民国服装

三、民国服装 1.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 一种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服饰。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由于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也习惯称呼中山装为“毛装”。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中山装是学生装和军装改进而成的一款服装,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导和率先穿着,因而得名为“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在历史巨大变革时期,是告别旧时代,进入新世纪的标志,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款式吸收了西方服式的优点,改革了传统中装宽松的结构,造型呈方形轮廓,贴身适体,领下等距离排列的纽扣,顺垂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对称式四袋设计,实用,稳妥。与西服相比,改敞开的领型为封闭的立领,自然庄重,具有东方人的气质与风度。中山装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服装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被称为“国服”。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五权宪法学说,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和共和的理念。 2.旗袍 为中国近、现代女装的一个代表性款式。清代旗袍于20世纪初受西方服饰的影响,由传统的直线裁剪逐渐变为曲线裁剪,袍身逐渐收窄,增加腰省、胸省,并运用装袖与肩缝等元素,使款式走向成熟。其样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门襟及长度等方面;面料选材更加广泛;穿着风格上一改以往宽大直筒的形态,变成修身合体,充分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曲线美。 3.学生装 短袄长裙是女学生中西混合装的典型搭配,配一副眼镜,剪齐耳短发,穿一双搭带布鞋,不施质纹,不戴昝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品,因为这种服饰明显区别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清代服装,而被称为“文明新装”。一般上衣窄小,领口很低,短袄衣身齐腹,略有翘腰,下摆成弧形者居多,衣袖过肘,袖口加宽成喇叭形,全衣无绣饰,衣色为白色、灰色、淡蓝色不等。长裙为深色、黑色或条纹等,一般无皱褶,自然下垂至膝盖下,与短袄形成鲜明对比,把少女亭亭玉立,清纯娇小之美展露无遗。此装扮朴素简洁和淡雅之中,尤其有中国民族服饰的风韵。民国时期学生装的出现,让国人眼前一亮,其经典的款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追捧,青年学生们因此也成为时尚的引领者。以女学生为例,民国初年的女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规模化、系统化、公开化掌握知识的女性,学生敢于求新求变的热忱与激情,加上受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自然令民国的女学生装具有不同的意味。时人竹枝词对他们有贴切的描述“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常素朴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女学生化淡妆或者不化妆,她们朴素淡雅的精神风貌掀起了一股文明之风,学生装也成为了“知性”、“高雅”、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 一,历史朝代分析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1,夏商中国商朝的妇女地位是很高的,夏朝在开国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其居住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游牧性,二是从妻居。商代社会的婚姻是由多个父和多个母共娶,这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所以,母系社会妇女地位肯定是高! 2.周朝中国妇女地位的下降是随着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现而形成的。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周朝时期,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能否维系取决于丈夫的好恶。丈夫愿意维系,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愿维系,就要被丈夫扫地出门。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兵荒马乱,国家与国家经常打仗,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劳力,所以女人的繁衍人口任务更为重要。于是,青年男女的私奔在当时都不被绝对禁止,孀妇再嫁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妇女稍微有一点地位, 4.秦朝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贯彻法家思想,讲求国家利益至上,礼法道德传统相对受到忽视。秦代家庭立法中,妇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拥有平齐地位,如妇女可杀死通奸丈夫,丈夫殴妻与妻殴夫同等处罚,等等。反映在妇女再嫁的问题上,也就非常地宽容。因为,秦朝时期出现三纲五常,父系社会开始明显,妇女地位由此下降!此处省略汉、

三国、南北朝、晋等朝代 5.隋唐时期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北方异族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之前几百年间的交融,北方民族重视妇女地位、婚姻自由结合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 6.宋朝由于程朱理学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蔑视妇女的权益,甚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理学的影响和长期渗透下,从宋初到南宋的几百年间,民间对于妇女再婚问题的舆论评价和社会风气本身都经历了巨大的 变化。7.元、明、清到了元明清时候,从元朝开始,由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导致社会风气下降,到了明清时代,全女开始裹脚,女性地位遭受最严重的压迫!8.民国以后民国时期,先是解放小脚,接着是解放足不出户,笑不露齿,然后是解放大辫子,最后是解放内衣。最后一种解放也就意味着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自由了,身体上可以不受拘束。二.文化环境和经济剖析 1.北宋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是其人性意识的觉醒,突出表现为两类人的地位空前高涨:一是文人,二是女人。赵匡胤深知,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治天下,因此对子孙留下“不得杀士大夫文人及上书言事之人”的嘱咐。在这样的氛围下,文化人的地位自然不必说,知识分子受宠,自然会拉高女人的地位。至于,宋朝有多少文人,不在这里一一举例,连皇帝都能写一首好字,作画,可想而知文人风是很流行的! 2.北宋时期,经济

正确选择高跟鞋的方法和穿高跟鞋的技巧

正确选择高跟鞋的方法和穿高跟鞋的技巧 高跟鞋可谓是让我们女生又爱又恨,美也在它、痛也在它,任何一个女孩子都没法抵挡住高跟鞋的诱惑。最近刚大学毕业的表妹来找我,一进来就说:“表哥”向你请教件事(这小屁孩永远都是这么调皮,我已做了八年的真正女生,还叫我表哥,故意成心气我),要怎样穿高跟鞋才好看,我们单位规定女生上班时必须穿高跟鞋,可我平时很少穿,穿上就觉得脚痛,我看你平时穿高跟鞋挺美挺有韵味的,你可得教我几招。我一听就想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但还是绑着个脸说,你刚才叫我什么啊?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屁孩马上就改口了:我的大美女表姐,你可得真得要教我几招咯,我是真心向你请教来了。这小屁孩、可爱又可气,我一笑: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我这天资聪颖的小表妹也有不会的地方咯,呵呵,那好,表姐我就传你几招,不过我回家时你得请表姐我吃长沙臭豆腐。这小屁孩马上一笑:小意思拉、就几块臭豆腐,我请定表姐了。过了二天、我拉上小表妹在街上逛了几大圈、给她挑选了几双美美的高跟鞋、这家伙可是喜欢了,现在下了班后天天在家练,还给我打了电话:表姐你真历害,你挑选的鞋子太美太好看了,我按照你的方法练习走路,感觉到脚不如以前痛了,舒服多了,嘻嘻,大美女表姐、我一定请你吃大餐。我一听笑了:得了吧,就你上班那几个钱、还是请吃臭豆腐吧。呵呵、这小屁孩就永远

这么可爱又可气。 相信每个女孩子鞋橱中都会有几双美美的高跟鞋,但不是每个女生都懂得如何挑选高跟鞋和如何穿出高跟鞋的美感。要想穿出高跟鞋的美感和韵味,独享这作为我们女生的唯一特权,就得学会如下几招:如何正确挑选高跟鞋、如何穿高跟鞋走路、穿高跟鞋后足部的护理方法。学会了这三招,高跟鞋就能使我们女生变得更加性感、摇曳生姿,更加凸显出我们女生优美的身材线条,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 本姑娘在十六岁时开始穿高跟鞋,已有近十年穿高跟鞋的历史了,而且现在对那种超高超细的金属跟高跟鞋是情有独钟,并且对那种16cm以上的超超高跟鞋也能hold住了。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希望能给姐妹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正确挑选高跟鞋的方法 a、鞋码的选择。在下午三点至六点去选择、因为此时人的脚会比平时略为膨胀,此时选择的尺码最为合适,另脚趾要能在鞋内自如地活动。另试穿时要多走几圈,最好走上五分钟,看穿上后是否舒适。 b、鞋平稳度的选择。买时把鞋放在桌面上、轻轻地推一下、如果鞋摇晃得历害、建议姐妹们则别买了。试想一双自身都站不稳的鞋子如何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穿上后就更不会稳了。注:鞋头微微翘起的鞋子、重心在脚掌中间、

简述民国服饰的演变

简述民国服饰的演变 在民国时期,由于借鉴、效仿洋人的服饰,因此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慢慢改变。其中,“中山装”是中西结合的一款服饰,也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款式。朋友们,你们知道民国服饰的演变资料吗?下面,喜欢的朋友不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进入近代之后,一场西服东渐之风给中国服饰带来了极大地冲击。在这风潮的影响下,一些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中国人开风气先,他们效仿洋人,穿西服、西裤用手帕围巾等成为中国广大民众模仿和追逐的对象。中国服饰呈现出新老交替、中西并存、中西交汇的局面,中华民族传统服饰走向衰落与蜕变。 近代民国初年的男子服饰,孙中山先生当时就非常喜欢,所以有“中山装”之称。不过当时的中山装与现在所称的中山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种男子服装“西装”。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由于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也习惯称呼中山装为“毛装”。在1960和1970年代,

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着中山装。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装和其他时装逐渐开始流行。虽然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国内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比如国庆大阅兵等等。 民国男子的服饰品 (一)帽子 民国时期,官绅戴碗帽、招票(毡帽)、绒帽、大甲藤帽、草帽,庶民多不戴帽。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则戴与该职业的制服相配套的帽子。老年人和在户外工作的农夫或行商走贩冬季多戴“猴帽”(用纱线织成筒状,留有两个眼孔,戴时将上端扎住,平时翻卷起来只盖住头顶,天冷时放下,包住整个头部)。 1、礼帽 清朝末年,礼帽传入中国。民国初年常见于礼仪场合,因此称礼帽。中国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礼帽,先将羊毛擀压成毡坯,再盔烫成帽胎,整理、装饰成帽。 礼帽如果按风格来分,有大礼帽和小礼帽两种。大礼帽的帽冠较高,一般高度在14~19厘米之间最为普遍;而小

民国时期女性地位

妇女解放 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一直不高。“三从四德”一直压在女性身上,从出生时就被教育要有女德。要为夫生儿育女,为夫家传宗接代。女性一直被束缚在一个低下的确地位。从历史上来看,多生多育使妇女负担沉重的家务,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参加社会活动,地位十分 低下。 妇女运动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18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女权主义”提出了为妇女争自由、争平等的口号,对我国早期的 妇女运动也颇有影响。资产阶级的女权运动在反封建的过程中具 有一定的历史功绩,但它丝毫不触动压迫妇女的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不可能导致妇女问题的根本解决。 民国初年,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愈演愈烈,妇女们服饰方面最 先焕发出解放意识。妇女解放与妇女服饰解放有着密切联系,女性解放直接表现为具体的服饰形式变革,但更多情况下表现为间接的影响。民国初年的妇女,当时提倡女学及实用,培养有科学文化知识的贤妻良母,由过去依赖角色转为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穿着和满清时衣服,比较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妇女界发起“新女性”运动,都市开始出现有学问、能应酬、能管家的摩登女性,为适应这一潮流,短袖衫、短裙开始出现,女性也同样拥有了自己的职业。到了30年代,服饰 除每季不同款式外,还要分晨、晚、运动及跳舞装,对配色亦有研究,更具美感。“职业女性”和休闲女性”已经出现在都市的各个角落。这

时女性已经独立自主,拥有了经济能力,同时女性出现在各大娱乐场所,拥有了女性的娱乐场所与女性职业。 民国时期,妇女解放还体现在女性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反抗,女性追求自由恋爱,从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女性解放。而此前,妇女往往不过是男性主宰的部落和家族利益的交换物,是男性政治的附属品。这种男性政治最典型的标志就是中国古代和亲政治中作为被交换的物 品的妇女,她们是男权国家政治交往和妥协的礼物。作为男权政治之间交换的物品,女性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缺乏自己完整的人格和自主的命运。在五四时期,女性从家庭和家族中被解放出来!女性第一次从家庭的牢笼中冲撞而出,获得恋爱和婚姻的自由,实际上就是把婚姻的权力或者说妇女身体的交易权从家族的手中夺 取过来,攥到了自己的手中。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权利,从而导致女性在社会中地位显著提升,从而促进了女性解放。 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利。她们投身于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广大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也成为生活斗争的现实。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性在这一世纪虽然在社会地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改变,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的,女性要获得彻底的解放还任重道远。女性的真正解放一方面有赖于自

妇女社会工作

第四章妇女社会工作 女性“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妇女“四期”: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哺乳期。 妇女的需要:生殖健康的需要、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需要。 妇女社会工作:针对妇女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回应妇女的需要,解决妇女面临的问题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 中国最大的妇女组织:全国各级妇联。 社会性别视角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中国内地社会性别视角的提出,源于北京召开的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一,关注妇女的多样性;二,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三,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四,“个人的即政治的”;五,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直接目标、间接目标、最终目标。 直接目标:一,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二,重塑自信,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三,解决妇女的困难和需要。 间接目标:一,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认识“个人的即政治的”;二,提升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三,建立妇女支持小组。 最终目标:一,重新建构权利关系;二,建立妇女网络间的连接;三,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的意识和制度。 妇女社会工作原则:一,承认妇女及工作的视角的多样性;二,尊重其作为独立的个体;三理解接纳其现实处境及生存选择;四,认识其本身的资源;五,发展的主体;六,增加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七,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其互助;八,关系平等。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围绕三方面: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维护妇女权益和关注妇女的发展;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 妇女的婚姻家庭问题: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单亲母亲家庭:因为丧偶或者离异及其他一些原因而导致的只有母亲和孩子一起组成的家庭。 问题: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的贫困公、就业困难、再婚困难,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和偏见,及缺乏针对性的社会保障。 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一,尊重和接纳现实中家庭婚姻的多样性;二,重新调整家庭权利,避免冲突;三,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与平衡;四,父母职责同样重要;五,社多为家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减轻家庭负担。 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对妇女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范围包括:拐卖妇女、婚姻暴力、性暴力、性骚扰和性服务及基于男孩偏好的强迫堕胎等。 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配偶或者亲密关系一方通过暴力行为,主要表现为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方式,造成一方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伤害。 受虐妇女综合症:长期遭受婚姻暴力的妇女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婚姻暴力呈现周期性循环发生的特征,分愤怒情绪积蓄期、爆发期、道歉、宁静、爱、喘息期等。 拐卖妇女:以出卖为目的,涉及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等行为。 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一,接纳而不是责怪;二,尊重其人格独立,提升自信心;三,关注其安全;四,与其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鞋的制作和高跟鞋的介绍

鞋的制作和高跟鞋的介绍 2011-09-09 本文行家:小丸子瘦了 鞋的制作材料是什么你知道吗 鞋材料以天然纤维织物和皮革为主,近代以来化工合成材料渐多。按鞋的结

构可分面料(鞋帮料)、里料、底料、辅料4类。 面料主要有皮革、合成革、纺织物、橡胶和塑料等。皮鞋面料多用经过鞣制的牛、猪、羊皮粒面软革或翻毛软革,以及合成革;高档鞋也有用鳄鱼皮、蛇皮、鸡爪皮的。布鞋和胶鞋多选用坚固、耐磨,保温性、吸湿性好的棉布和毛呢,如贡布、平绒、线呢、灯芯绒、帆布以及华达呢、花呢、海军呢、大衣呢等。各种合成树脂和天然橡胶则为塑料鞋和胶鞋的主要材料。 里料主要有棉布、山(绵)羊皮、棉絮、毛毡、人造毛、松紧绒等。皮鞋鞋里的后半部多用质地较柔软的山、绵羊皮革,前半部多用帆布;布鞋的鞋里大都采用本色白布或漂白布;胶鞋都用细帆布作里料。冬季防寒的皮鞋采用毛毡或经过硝制的毛皮作鞋里;布棉靴(鞋)一般絮入棉花后再用一层棉布作里,也可用毛毡或松紧绒作里。目前有些鞋还采用树脂发泡复合材料或人造毛作鞋里。 底料主要有硬革、软革、仿皮革、布、橡胶、塑料、橡塑和橡塑发泡材料等。硬革是以牛、猪皮经加工而成的,多用于皮鞋,少量用来制作皮底布鞋。此外,皮鞋还广泛采用仿皮底。布是传统布鞋底的主要材料。以旧布为原料经加工打成袼褙或补絮成底坯,用麻绳以手工或机器纳成千层底或毛布底。塑料主要是聚氯乙烯树脂,多用于塑料鞋和布鞋。橡胶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用于胶鞋和布鞋。软革有人造革和天然皮革两种,多用于布拖鞋和软底布鞋。橡塑和橡塑发泡材料多用于皮鞋和布鞋。 辅料主要有鞋眼(圈、钎),鞋带,橡筋布,尼龙搭扣,拉链,丝、棉、麻缝线(绳),钉,铆钉,无纺布,纸板,作内包头和主跟用的皮革,各种装饰物、支撑件、胶粘剂,以及浆糊等。 制鞋工艺中国的制鞋工艺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沿用手工缝合成型工艺。20世纪以来陆续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专用设备,制鞋工艺发展很快,大致可分为缝绱工艺、注塑工艺、模压工艺、粘合工艺、组装工艺等。 缝绱工艺主要是将鞋帮和鞋底通过手工或机器缝合成型。是皮鞋和布鞋的传统成型法。这类工艺有手缝、机缝两种。手缝中的反绱、明绱、正绱是布鞋的传统方法,机缝中的压条缝和沿条缝是皮鞋的传统方法。 注塑工艺有 4种方法。①注塑法:以中等注射压力,机筒温度较高,将合成树脂塑料注入模具内,一次完成鞋底固化及帮底结合成型。多用于布鞋。现在皮鞋、塑料鞋、胶鞋也采用这类工艺。②注胶法:将橡胶通过机筒塑化,再以较高注射压力注入模具内,同时完成制底及帮底粘合成型。用于布鞋、胶鞋。 ③浇注法:将定量的反应性原料液(如聚氨酯,聚酰氨等)的A、B组分,在混合头内高速搅匀后浇注到模腔内,使其在常(高)压下固化结合成型。现多用于生产胶鞋和少数布鞋。④搪塑法:将塑溶胶倾入靴、鞋阴模腔中,边加热,边旋转模具,使一部分塑溶胶在离心力作用下附在模腔壁上凝成坯体,倒掉多余塑溶胶液,继续加热使坯体熟化成型,脱模后再放入鞋的里料。用于胶鞋和塑料鞋。 模压工艺在已绷上楦的帮脚下(鞋帮下口)贴合鞋底、围条(用于胶鞋),将胶坯放入模具内,进行加热和加压,经硫化成型。多用于胶鞋、皮鞋和布鞋。 粘合工艺有 3种方法:①热硫化粘合法:鞋的各部件粘贴后送入硫化罐,用蒸汽间接加热或用空气、蒸汽直接加热,在胶制部件硫化的同时,使帮、底粘合成型。其中外底、底后跟等部件预先模制成型再与其他部件粘贴送入硫化罐中加热硫化的称二次硫化法,是胶鞋生产的传统工艺。现在有些布鞋也采用此法。 ②冷粘法:鞋帮、鞋底涂上胶粘剂,在室温下加压粘合成型。现多用于皮鞋、

中西方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

历朝女性在各种规条的约束下,承受重大的压力。妇女于社会上的地位低微,饱受歧视。然而,历史上亦出现一些女性主动反抗礼教的现象。至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历经多次社会变革,妇女地位状况亦发生巨大变化,相对古时而言,现今中国女性的地位状况已大为改善。近代以来,经过维新和多次社会文化变革,妇女地位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从清末的“放足”(即不缠足)、“启智”(即办女学,书报等),以至辛亥革命妇女参政。民国建立后,五四运动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婚姻自主、妇女解放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妇女在社会上,遍及参政、从军、任教、从艺、做工等领域。当时第一部民法规订婚约应由当事人自行订定。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婚姻家庭制度。1953年第一部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不论从立法和事实,妇女在教育、就业、参政等男女平等进展很快。1995年又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可见妇女的地位相对古代已大为提高。 欧洲启蒙运动以前,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奉行男尊女卑的等级制,排斥妇女参与政治,女性在家需服从父亲和丈夫,此思想以“二元论”为依据。古罗马也以此规定性别特质,但罗马的贵妇可影响教会和法律,取得较多权利,这有别于儒家认为妇女干政会扰乱家国秩序。启蒙运动中关于性别的两种观点,以卢梭为代表的认为男女生而有别,妇女是低等性别,应服从男人意志,在家生儿育女,培养理想公民的主张,比男女平等的看法占上风。玛丽?沃尔斯通克拉芙特在《为女权一辩》中,批驳卢梭的偏见,她拥护法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妇女积极参与法国大革命,要求与男人平等权利,但遭到拒绝并镇压妇女对人权的要求。欧洲工业革命将“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定型,中产阶级妇女成为家庭妇女和男人的附属品,“真正女性的崇拜”和维多利亚时代的“禁欲主义”要求妇女严守道德。十九世纪末,欧美中产阶级妇女接受启蒙思想,参与当时一系列社会运动的过程中,直接孕育第一次女权运动,以争取妇女参政获得选举权而告捷。进入二十世纪,两度爆发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后,妇女退回家庭,为男人腾出就业位置。中产阶级妇女再次感受到女人职责的压抑,当时个人主义文化和改革思潮蓬勃发展,欧美再次掀起新女权运动。运动初期,以争取男女平等权利为主,发展至今,则成为全球性、旨在改变所有不平等状况的文化运动。

妇女社会工作实务: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针对特殊困难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中华考试论坛 1.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1)通过个案或小组工作方法,帮助失业女工顺利度过失业初期的心理调适阶段,协助失业女工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对今后的生涯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规划。(2)通过社区工作的方法,帮助失业女工建立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整合各种资源解决经济困难。(3)引导失业女工调整就业观念,组织失业女工参加职业培训,帮助失业女工再就业。(4)帮助失业女工解决因失业而引起的家庭、婚姻、子女教育等问题。2.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1)在现有的福利制度框架内寻找资源,帮助单亲母亲获得经济方面的补助救济,以缓解因收入减少而出现的生活困难。(2)协助单亲母亲度过婚姻变迁初期阶段的心理适应阶段,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对今后的家庭生活有一个长远规划。(3)协助调整好单亲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源:考试资料网3.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待的妇女提供的服务(1)用危机介入的方式,对家庭暴力事件的被虐者实施救助。(2)用家庭治疗方法,对家庭暴力事件当事人(包括施暴者和被虐者)进行辅导。4.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1)帮助打工妹了解城市、熟悉城市,适应城市生活,提高城市认同。(2)帮助打工妹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以解决城市生活中的诸多困难。(3)整合社会资源,维护打工妹的合法权益。(4)帮助打工妹参与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活动,提升城市生活竞争力。二.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 1.通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教育,唤起广大妇女的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使妇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多做贡献。 2.开展扫盲活动,进行文化教育(如春蕾计划等)。 3.学习实用技术,提高文化科技素质,帮助妇女脱贫致富。 4.提供有关健康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的宣传、咨询,提供相关服务。 5.婚姻家庭咨询服务。 6.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女人与高跟鞋

女人与高跟鞋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第23期 福建省石狮市第一中学夏玉铭 像是在漫漫冬夜里等待一场来迟的春雨,我迫切地想知道将来的你是什么模样,是否天真 浪漫依旧,还是被世故冷漠侵袭,模糊了最初的样子?你的梦想是否实现,你的幸福又是否来临? 岁月会带走你的童稚与单纯,丰富的人生经验会为你清晰的脸庞增添沧桑,你不再为踢毽 子跳皮筋的一点小乐趣而倍感欢欣,也不再因为跌倒挫折而轻易落泪。或许你不再感性脆弱, 不再任性放纵,却时常在人世间灯红酒绿中迷失自己,希望与热忱不再腾腾燃烧。但不论何时 何地,我都愿你能够成为真正高贵的女人,脚踩高跟鞋,仍然肆无忌惮地跳跃舞蹈,绽放你全 部的美丽,不让世俗浑浊了你高贵的气质。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愿你高贵如同在文革批斗中仍不失优雅的郭婉莹,在艰苦漫长的岁 月中骄傲地挺直腰脊;或如复旦校花严幼韵,失去丈夫后携儿带女,在小岛上顽强生存,种菜 养鸡之余,还要在晨曦晓露、夕阳西下优雅地敲响琴键……一辈子穿惯高跟鞋的她们,无论脚 下是坦荡的光明大道还是泥泞的沼泽洼地,仍一如既往地在人生舞台上绽放美丽。 高贵,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却要求你有自内而外自然散发的人格魅力——自信、自强。我知道你并非上天的宠儿,但却真诚地希望你珍惜自己这块独一无二的材料。你应从此刻培养起,从每一件小事培养起,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世间风云的 女子。是啊,正如马德所说:“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在深山, 还是隐没于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杈,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与丰富。”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真正高贵精彩 的女人。唯有如此,你才能从容越过人生中的瓶颈,即使磕磕绊绊也无损你的光彩。 “一个暴发户的成功只需要一个晚上,一个贵族的养成需要三代。”既然不可避免地迎来 了蹬上高跟鞋的年纪,就不该辜负它赋予你成为一个真正高贵典雅的女人的资格,请你一定要 努力配上那双闪闪发亮的高跟鞋。 如此真诚地祝福你——未来的我,未来的自己。 (素材来源:《作文与考试》本期57页《真正高贵的女人》指导教师/陈少凡)

民国服饰

民国服饰变化 (一)官方礼制制度。中华民国的成立,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服饰文化的改变就是这一要求的外在表现。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成立,参议院于民国元年七月公布《服制条例》,规定男女礼服制度。女子礼服为清代汉族女装的发展;男子礼服则分中、西式。中式为长袍马褂,西式礼服分大礼服和常礼服。 男子常服。民国的男子常服主要为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等,纯中式的大襟袄、中式裤、黑布鞋亦存在于广大的农村。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水平以及社交范围不同而形成,另一方面也是因职业、年龄、职务、修养等不同而出现。 1.西装。 在中西文化碰撞下,西装早已为中国人所熟知。西装流行原因有二:是传统礼教彻底崩溃;二是对西洋文化的崇尚,正如郁达夫所说:“大家都知道了西洋文化的好处,于是阿猫阿狗就都穿起了西装,穿上了皮鞋,提起乐手杖,以为这就是西洋文化的一切。”所以在中国民国成立后,西装迅速成为中国上层社会的正式社交服装。长袍、马褂,往往是旧派人物的穿着,思想开放的人士爱穿西装。西装在清朝末期传入中国。 最初,西装仅为来华西方人所穿,后来,广州等沿海通商口岸地区的买办、商人也开始穿着。 中国第一家洋服店,是1879年开设于苏州的李顺号洋服店。广州第一家洋服店,是1880年创办的信孚成记洋服店,它位于沙面租界附近的沙基(现六二三路)。当时,这一带除了信孚成记洋服店外,还陆续出现了元祥号等多家洋服店。1892年,元发号洋服店在高第街开设,店主潘礼、潘伯良从日本学艺回国,有“洋服状元”之称。 但西装真正流行却是民国以后的事情。到了上世纪20年代,许多大城市陆续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出现国产名牌西装,不少报纸、杂志开辟专栏介绍西装。 当时在广州,穿西装的男子极多,有教师、学生,各机关的办事员和洋行职员。 岭大附中新生入学,要置备的服装规定必须有西装,还要有大褛一件、寒衣二三件、夏衣五六件、衬衣三四件、汗衫裤六至十件,黑袜六对、长袜一对、游泳衣一套、手帕六条。因“九同章”手艺出色,岭南大学师生的西装后来全都由它承做。 岭大学生外出,西装笔挺,洋派十足,当时广州的女孩子中流行着“法政公(老的意思),高师穷,一中广府唔中用(不合适),农业工业晒到黑,惟有岭南才做得(合格老公)”的顺口溜。 西装从开始的星星点点到与中装平分秋色,并有后来居上之势。 在西装流行的同时,一些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还喜欢穿学生装。学生装由西装改造而成,其样式比西装简便。它没有翻领,只有一条窄而低的狭领,穿时有纽扣扣紧,不用领带。衣服下方,左右各有一个暗袋,左侧胸前还有一个明袋。穿着这种服装,有一种干练的感觉。 2.中山装。

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2届) 史学论文写作 题目: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 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专业:历史学(师范) 班级序号:2班9号 学号:201221012531 学生姓名:何媛媛 指导教师:李玉君 2015年6月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前言 (1) 一、民国初期女子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 (1) 二、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概况 (1) (一)女子学校教育 (1) (二)女子社会教育 (2) (三)女子家庭教育 (3) 三、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特点和社会影响 (3) (一)女子教育的特点 (3) (二)社会影响 (3) 参考文献 (4)

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 [摘要]在中国近代妇女史的研究中,近代妇女运动和思想解放占有重要地位。民国初期,女 子教育活动在此前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亮点,为 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现代新女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女子教 育制度的确立,是近代中国妇女最早获得的女权。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妇女 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史 前言 在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领域中,学者们通常将目光聚焦在近代妇女运动和解放思想方面,这些内容是中国妇女进步的反映,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值得探讨。而这些问题的切入点,一般认为是不缠足运动和兴女学运动。其中不缠足是形体上的解放,女子教育则是思想解放的前提,是妇女进步的关键所在。 在思想复杂、局势动荡的民国初期,女子教育活动在此前的基础上仍继续进行着,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为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现代新女性的产生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从不同侧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试以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为题,讨论此期的女子教育问题和女子教育与妇女运动及妇女生活的关系,从妇女的侧面展示历史。 一、民国初期女子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 女子教育在封建社会几经反复、几经曲折,其传承与嬗变的轨迹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逐渐被重视的。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的形式几乎是数千年一贯制,直到近代女子教育史上的骤变———经正女学的诞生才有所突破。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女子教育由家庭承担,家庭是她们“破蒙的学校”,也是“毕业的学校”。自西周以降,家庭始终是女子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这种抱残守缺、凝滞不变的形式,束缚女子教育达2000年之久。 自中国被动地卷入近代世界体系后,在中西方对抗与交流中,社会变迁的速度比以往有所加快。社会发展需要新知识、新人才。人们开始讲求新式教育,而新式教育强调普及和实用。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初期女子教育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并取得突破,与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 首先,女子教育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提倡和实践有密切关系。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自形成一种政治力量后,对妇女教育问题也给予了重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指出妇女受教育与否事关国家的前途,天下积弱之本,必自妇女不学始。所以他们积极提倡女子教育。 女子教育的发展是近代女权运动强烈呼唤的重要产物。20世纪初期,女权运动的重要内容就是争取教育权。中国妇女争取教育权的斗争,对女子教育的合法地位的取得,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近代女子教育也是西方在华教会兴学活动的客观产物。众所周知,西方教会来华兴办学校的直接目的是为其传教,为其经济、政治侵略服务,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中国的基督化,但其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 近代女子教育制度的确立,是近代中国妇女最早获得的女权。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妇女的整体素质。 二、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女子学校教育 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晚清之际兴起的,其表现就是女子教育开始走出家庭教育的

社会工作实务: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十一章妇女社会工作 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所谓妇女个案工作就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理念和理论指导下,以面对面的方式为妇女和家庭提供各种帮助与支持,目的在于协助妇女个人和家庭减降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的福利状态的专业服务。妇女个案工作的内容广泛,包括女性婚恋辅导、女性健康指导、女性家庭关系调适、女性沟通技巧训练,等等。在香港妇女服务的三大层次中的第一层次――“家庭为服务本位”所提供的服务多属此类,其服务的目标是补救或促进家庭的功能和巩固家庭,由于认为妇女是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因而为妇女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妇女精神健康和持家技巧的需要。 具体方法: 1.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社会工作者不但要感同身受地理解妇女求助者的处境,还要尽可能求助妇女理清自己的思路。可以从这样几方面协助妇女求助者: (1)求助妇女面临的问题或困惑是什么。

(2)如何对问题进行排序。 (3)优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4)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5)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 (6)为解决问题,个人可以做怎样的努力?需要什么人或组织给予什么样 的帮助。 2.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 (1)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都可以超越困难并致力于转变和成长。 (2)不幸事件具有伤害性,但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 (3)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她们认真分析个人、家庭、朋友、不同代际的非正式系统和社区的资源,更好地运用资源。 二.小组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所谓妇女小组工作就是指社会工作者秉持社会工作的理念,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小组互动、小组经验、小组凝聚以及方案活动达到小组中妇女个人的问题解决、妇女个人和小组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的一种专业服务。妇女小组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女性的职业培训、女性的能力提升、女性的兴趣

女人必须拥有的10种细高跟鞋!

女人必须拥有的10种细高跟鞋! 风情万种的高跟鞋永远是女人们的最爱,穿上高跟鞋不仅可以让女性的身材显得更加的挺直,而且还可以增加个人魅力,尽管穿高跟鞋有不少坏处,还是挡不住女人穿高跟鞋的心。越来越美丽,越来越自信的女人们,足登精致、纤细的高跟鞋,用更加婀娜的风姿,在浩瀚人海、茫茫尘世中独领风骚。穿着细细跟的鞋子,虽然不能行万里路,却能演绎无限风采和浪漫,熠熠生辉来自足下。 细高跟鞋是每个女人必备的时尚穿搭单品,对于很多女人来说,即使不穿,也得有几双随时在衣橱里才放心。来看看值得女人拥有的十种细高跟鞋。 1.优雅白色系(柔和风格)白色高跟鞋无论是在颜色还是搭配上,都是能提升气质和好感度的最实用单品。 它简单清爽,既适用于通勤场合,又可以轻松玩转派对造型。如果你觉得白色高跟鞋太单调,不妨搭配颜色出挑的服装、包包与之搭配,这样既可以有女神般的优雅也展现出你不俗的品味。 2.经典黑色系(均衡风格)黑色高跟鞋更是百搭的单品。时过境迁,当偶然翻出那双充满回忆的黑色高跟鞋时,你肯定会充满怀念。 3.闪亮金属系(个性风格) 闪亮Bling Bling的高跟鞋,金属色调撞色感,以金属镜面打

造抢眼又摩登的视觉效果很有欧美范。除了基本的黑白灰之外,金色适合搭配正红色、翠绿色、宝蓝与酒红,而银色则适合红色、紫色、靛蓝色和中性色。 不管是金色或是银色的鞋子,足以让你保持闪亮耀眼!4.温柔裸色系(大气风格) “和自己肤色一致颜色的高跟鞋可以神奇地在脚上消失,和小腿融为一体”。裸色似乎让女人们无形中增高了,腿也变长了。 5.高贵酒红系(华美风格) 复古的酒红色,相比较鲜艳的红色来说,更多了份内敛与雅致,如波尔多葡萄酒般历久醇香。6.甜美马卡龙系(甜美风格)马卡龙是众多美眉们不能抗拒的美食,它酥脆的口感,小巧的造型,都赢得了不少MM的芳心。其特别的色彩,更是风靡全球,让不少时尚达人们穿上了身。 7.绚丽糖果系(活泼风格) 绚丽缤纷的糖果色以粉色、桃红色、明艳紫、柠檬黄、宝石蓝和芥末绿等甜蜜的色彩为主色调。8.几何花色系(摩登风格) 每次到鞋店,目光总是被那一双双漂亮的印花鞋所吸引,在众多时装款女鞋中,印花鞋别有一番韵味。9.酷炫豹纹系10.狂野蛇纹系(个性风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