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高中课程

台湾高中课程

台湾高中课程
台湾高中课程

台湾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

王玲邓涛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一、台湾高中的基本状况

(一)台湾高中的目的和目标

台湾2000年颁布的《高级中学法》第1条规定:“高级中学以陶冶青年身心,培养健全公民,奠定研究学术或学习专门技能的基础为宗旨。”这指明了台湾高中的目的,其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陶冶青年的身心;二是培养健全的公民;三是为学生研究学术和学习专门技能做准备。

台湾现行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总纲》规定,为了实现高中阶段的教育目的,高中教育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①增进身心健康,培养术德兼修、文武合一的人才;②增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③增进民主法治的素养,培养负责、守法、宽容、正义的行为;④培养服务社会、热爱国家和关怀世界的情操;⑤增进工具性学科的能力,奠定学术研究的基础;⑥充实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恢弘气度;

⑦提高科学素养,增进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爱护;⑧增进对自我潜能和工作环境的了解,确立适当的人生走向;⑨增进创造性、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适应社会变迁、终生学习的能力。

台湾2001年12月20日颁布的《高级中学课程总纲草案》规定,高中教育除坚持国民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以外,还以提高普通教育素质,增进身心健康,养成术德兼修的现代公民为目的。为实现此目的,高中必须从生活素养、人生发展和生命价值三个层面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①提高人文、社会、科技素养;②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增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责任心;④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

⑤培养了解自我和规划终生发展的能力;⑥深植尊重生命的态度和永远发展的观念。

台湾在2001年12月31日发表的《教育改革之检讨与改进会议结论》把高中教育的目标规定为:①中等教育衔接国民教育与高等教育,并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其形态可多元化、多类型,以适应学生的不同规格,其修业年限应根据教育目标和课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应同在职人士的学习、进修机会相适应;②中等教育应以实施12年国民教育为目标,有共同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以提高国民的素质;③教育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提供学生探索的机会,增进学习兴趣;④除注重基本学科(如语文、数理)能力的培养以外,也应加强民主法制的教育、爱国教育、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等。

(二)台湾高中的类型

现在,台湾的高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⒈普通高中

台湾的普通高中是指开设以基本学科为主的普通课程,强化学生的通识能力的高中。

⒉综合高中

台湾的综合高中是指开设融合普通科目和职业科目的课程,使学生根据能力、性向和兴趣选修适当课程的高中。

⒊单科高中

台湾的单科高中是指开设以特定的学科领域为核心的课程,向学习成就特别优异和性向明显的学生提供继续发展的潜能的高中。

⒋实验高中

台湾的实验高中是指为从事教育实验而设立的高中。

其中,普通高中为适应特殊地区的需要,经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准,可以附设职业科

或国民中学部。实验高中申请设立的条件、程序、附设职业科或国民中小学部等事项,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的机关规定。另外,为发展社区型中学,各级政府或私人可设立为学生提供统整性学习的完全中学;其学区的划分原则、修业年限、应修课程或学分、设备标准及毕业条件,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的机关规定。

据台湾“教育部”统计,2000年,台湾普通高中的学校数为277所,职业高中数为188所。普通高中的学生数为356589人,而职业高中的学生数达427366人。

二、台湾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历程

自国民党退守台湾以来,台湾的高中课程标准先后修订了8次,修订时间分别是1952年、1955年、1962年、1971年、1983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这里对其改革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1952年的高中课程改革

1952年的高中课程改革是以国民党退守台湾的政治需要为出发点的,对各科的修改是局部性的,但在公民、国文、历史、地理等科目中加强了“反共抗俄”的内容。

(二)1955年的高中课程改革

1955年的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一是减少课时(每周不超过32课时),二是“反共抗俄”。学科课程的修改要点是:将“劳作”改为“劳作及生产劳动”;将“公民”和“公民训练”合为一科;增加了“三民主义”和军事训练的授课时数。

(三)1962年的高中课程改革

1962年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是:①加强民族精神和国民道德教育;②将军训列入课程;

③对高中的教育目标作了专门规定;④将高中课程分化为甲、乙两表,甲表以自然学科为主,乙表以社会学科为主,同时增加了职业科目的选修范围。具体的科目有国文、英文、公民、三民主义、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工艺(此为男生的课程,女生修家事)、军事(此为男生的课程,女生修护理),这些是必修科目,此外还有选修科目。

(四)1971年的高中课程改革

1971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强调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在科目设置上,修改的要点是:将“公民”改为“公民与道德”;在甲表中增加了“地球科学”,在乙表中增加了“西洋文化史”。

(五)1983年的高中课程改革

根据1983年台湾“教育部”颁布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的规定,高中课程分为:

⑴语文学科,包括国文和外文2个科目,在全部三个学年开设;

⑵社会学科,包括三民主义、公民、历史、地理等4个科目,其中三民主义在高三开设,其他3个科目在高一和高二开设;

⑶数学,在高一、高二开设;

⑷自然学科,包括基础科学、物理(一)、化学(一)、生物(一)、地球科学(一)等5个科目。基础科学系新设科目,在高一开设。其他4个科目在高二开设,学生任选1~2科目;

⑸体育,在全部三个学年开设;

⑹军训,在全部三个学年开设;

⑹艺能学科,包括音乐、美术、工艺、家政等4个科目,全部在高一和高二开设;

⑺选修学科,包括语文类、社会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艺能类(含音乐、美术、工艺、家政)和体育类,在高二和高三开设;

⑻班会,在全部三个学年设置;

⑼团体活动,在全部三个学年设置。

每周的授课时数为34~39课时。

(六)1994年的高中课程改革

1994年,台湾颁布了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有如下特点:

⑴课程设置以统整、试探、分化为基本理念。在高一设置共同必修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在高二设置“世界文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试探性课程,让学生按照兴趣和志愿选修。在高三,则按照学生的性向,设置较为分化的课程,以奠定研究学术和学习专门技能的基础。

⑵减少基础科学的周授课时数(由6课时减为4课时)。基础科学分为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与基础地球科学等4科目,在高一开设,每学期开设2科目,各2课时。

⑶设男女共同必修的家政与生活科技。“生活科技”是由原来的“工艺”改组而来的,与“家政”共同组成“家政与生活科技”,各学校可分设为“家政”和“生活科技”。

⑷调整数学科的科目构成,即将高二开设的“基础数学统合”和“基础数学演习”整合到同时开设的“基础数学”之中,新设了选修性质的“几何学”。

⑸调整艺能学科,新设了“艺术生活”科目。高一开设“美术”和“音乐”,每周各1课时。在高二,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每周各学习1课时的“美术”和“音乐”,或者学习2课时的“艺术生活”。

⑹开设有弹性的选修科目。选修科目包括语文、社会学科、数学、自然科学、体育、家政、生活科技、艺能、职业陶冶等九类,学校可根据设备、师资情况和学生的意愿等有弹性地开设。此外,还可以开设第二外语。

关于此次改革中高中课程的教学科目和授课时数,详见附录一。

(七)1996年的高中课程改革

台湾在1996年的高中课程改革中,对普通高中的课程进行了如下修改:①取消在高二开设的外国历史和外国地理,改设为“世界文化”和“现代社会”,要求学生选修1科;②自然学科不再分设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而改设为“地球科学”、“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要求学生选修1~2科;③在艺术科中,学生可修习音乐、美术2科,或者修习“艺术生活”1科,但至少要修1科。

关于修改后的普通高中课程的教学科目及其授课时数,详见附录二。

(八)2001年的高中课程改革

2001年,台湾对其普通高中的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关于此次改革的理念、原则、教学科目及其授课时数等的详细情况,参见第三部分。

三、台湾普通高中课程的最新改革(2001年)

(一)台湾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进入青少年后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发展已日臻成熟。因此,高中除了继续发展国民中小学七大领域的基本能力以外,还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包括人文、艺术、科技和民主法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为他们的生计发展打下基础。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成为社会的一员,因此也应使他们从生命层次思考社会关怀、对他人的责任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高中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成长,应当具有下列特质:

(1)热情并富有责任感。即:一方面,能在民主法制的范围里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有仁民爱物的胸怀,热爱并尊重生命,进而有对普世付出关怀的行为。

(2)充满理想并具有实践能力。即:一方面,将理想和不满看成是能够解决的问题,以批判和创造的态度来解决它们;另一方面,把理想发展成为人生哲学,把它作为未来走向的标杆,进而实践理想。

(3)有传承文化和历史的使命,且能创新。也就是,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的历史与演变,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及其在传承上的责任,与他人携手合作开创新机。

(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原则

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连贯原则。为适应小学、初中九年一贯课程的变革,大学教育追求卓越的趋势,以及世界各国积极培育人才的潮流,高中课程要与初中、大学相联结。高中课程应以生活、生计、生命的人生发展阶段为视野,在生活阶段,着重于生活素养,包括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技素养、民主法治素养;在生计阶段,强调终生规划,为选择学术或职业奠定基础;在生命阶段,重视尊重、关怀和创造。

(2)通识原则。为提高学生的品质和竞争能力,培育21世纪的人才,要使高中学生必须具备共同的知识与能力。基本的共同的素养包括团队合作、社会关怀、民主法治素养、艺术素养、科技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规划能力、创造思考能力和批判思考能力。

(3)适性原则。为切合学生不同的性向、兴趣与能力,并符合生计发展的需要,高中课程应适应学生在学术与职业上的不同需求,课程设计应有必修和选修,课程内涵宜有层次性,使学生得以适当地选择,以有助于其生计的发展。高中课程亦应发展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追求自我卓越,迈向自我实现。

(4)弹性原则。为落实学校本位理念,高中课程应强调课程纲要的弹性化、学校本位课程的自主性、教材编辑与选用的多元化,为使学校办出特色,而赋予其更多弹性、自主的空间。

(5)专业原则。课程设计应赋予教师更专业自主的权利与义务,不仅给予设计、改变、选择、组织课程的权利,亦应要求善用创新教学、多元评价以提高学生品质的义务。

(6)民主原则。课程改革应采取多元参与、凝聚共识、民主的模式,邀请专家学者、教育和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民间团体以及民意代表等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研究,举办公听会或座谈会,扩大参与课程研究的机会。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和授课时数

修改后的台湾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科目、选修科目和综合活动等三部分组成。其中,必修科目分为7个领域,即语文领域、社会领域、数学领域、自然领域、体育领域、军训及护理、艺术及生活领域;选修科目分为8类,即语文类、社会学科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健康与休闲类、艺术及人文类、生活与科技类、终生规划类。

关于台湾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科目及其授课时数,详见下表。

(四)此次普通高中课程修订的原则

其原则是:

⑴高中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因此课程编制采取高一、高二不分化的原则。

⑵配合中小学九年一贯制课程分领域的精神,采取减并科目、使其组合成领域的原则。

(五)关于此次普通高中课程修订的说明

⒈修改方向之一:加强通识教育,顺应大学延后分化的趋势,高中一、二年级的课程不实行分组编制,每位学生都必须具有足够的科学及人文素养训练。具体要求是:(1)每位学生在高中一、二年级都必须修习社会领域,每周6课时,共必修24学分;

(2)每位学生在高中一、二年级都必须修习自然领域,每周4课时,共必修16学分。

⒉修改方向之二:参考九年一贯制课程中以七大领域为主体的课程编制,将现有的相关科目进行减并。具体的修订要点是:

(1)将班会和团体活动合并为“综合活动”;

(2)因军训中含有护理,因此将它更名为“军训及护理”;

(3)将原高二的世界文化、历史、地理合并到社会领域中的“历史”和“地理”之中;

(4)将原三民主义、公民、现代社会等科目合并到社会领域,并更名为“公民与社会”;

(5)将原来的高二物理与高一基础物理合并为“物理”。

⒊军训及护理的授课时数由每周2课时减为1课时,军训的教官按班级数编制。

⒋艺术及生活领域的课时安排是:高一、高二,每周3课时;高三,每周2课时。各学校可在“艺术及生活领域”的各科目中自行安排各学期所开设的科目。

⒌自然领域内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球与环境等4个科目于哪学期开设,将另行讨论。

⒍选修科目的类别的更改

⑴体育类改为“健康与休闲类”;

⑵职业陶冶类改为“生活规划类”;

⑶家政类、生活科技类合并为“生活及科技类”;

⑷艺术类更名为“艺术与人文类”。

⒎其他建议

⑴人文素养的陶冶不限于文学和艺术,在自然科学、社会、数学领域的训练中都应内含人文素养的陶冶;

⑵自然、社会和数学的必修部分以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注重通识和对人文、生命、自然的关怀,应有助于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⑶各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在选修课程中培养。

(六)在2001年教育改革之检讨与改进会议(2001年12月31日)的结论中,关于高中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观点

⒈改善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落实学校本位课程。

⑴高中课程的选修空间应当扩大,以落实发展学校本位课程的原则,运用选修时数编制各种学程,以利于学生的适性学习;

⑵高中课程应将“课程标准”改为“课程纲要”,建议制订《高级中等教育共同课程纲

要》;

⑶为配合(小学、初中)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施,规划高中教育的共同学习领域要兼顾学生终生规划的进路,经由多样试探后,渐进分化,发挥适性教育的功能;

⑷重新研究中等教育学校军训护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效;

⑸澄清高中教育所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通识素养”,培养共同的知识和能力。基本的通识素养应包括团队合作、社会关怀、民主法制素养、艺术素养、科技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规划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

⑹中等学校学生毕业所要求的学分数应再降低,并减少必修学分数,增加选修课的空间,充分落实适性教育和激发学生潜能的精神;

⑺继续推进学年学分制,但应更加明确地规范毕业要求,应当研究制定《高级中等教育共同成绩考查办法》;

⑻继续推进综合高中建设和落实学校社区化,提供多样化的适性课程,并考虑以生活圈作为规划就学社区的依据;

⑼为有利于中等教育课程的统整,应整合高中、高职课程审议委员会;

⑽高级中等教育宜统由专司主管,以恰当规划各类高级中等教育课程的整合、分化事宜。

⒉建立课程与教材发展机制,定期研究教材内容的适切性。

⑴建立评检机制。应建立“国家”课程评检机制,定期研究教材的适切性,公布各版本教材用书的评检结果,以向各学校选择优良教材提供参考;

⑵建立师生(或家长)能参与教材改进或评检的回馈机制;

⑶建立“国立编译馆”,专门负责编选稀有科类和补救教材,并集合专家学者和本土文化素养的乡土教材教师或师傅成立委员会,使稀有科类教材亦有审查和评检机制;

⑷举办教科书博览会或教材说明会,建立合理可行的机制,使教材的选用和评检能兼顾行政与专业立场;

⑸研究并改进部分教材的难度和分量,避免过于重复和过难过深;

⑹增加辅助经费,充实新教材实施所需之设备;

⑺加强新课程的讲习,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⑻规划区域性分科教学辅导团,收集参考资料,向学校提供必要的咨询、辅导和建议。

四、台湾普通高中课程的管理

(一)台湾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上的学年学分制

台湾“教育部”在1994年2月发布通知,决定从1996年度起,在高中阶段,所有公私立高中全面实施“学年学分制”,以改善留级制度的缺失,减少学生因少数科目不及格而被迫留级的现象。学年学分制的实施,被认为是台湾学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具有如下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废除高中的留级制度。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只要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修习这些科目并经考试合格,就可毕业。对于这些科目,不需要留级来全部重修所有原年级的科目。

第二,放宽高中的修业年限,由原来的3年改为2~5年。这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只要修完所有的学分数,两年就可毕业,并自由报考大学联考以及各项就业考试,或者到岛外的其他大学留学深造。

(二)学分的抵免制度

台湾于1995年发布了《高中、高职及五专学生科目学分抵免处理实施要点》,规定转科生、转学生和重考入学的新生可以申请抵免科目学分。

⒈科目学分(学时)的换算、认定办法

具体规定是:

①学时是每学科的周授课时数,每周授课时数1节即为1学时;

②1学分是每周授课1学时且满一学期的学习量,或者总授课时数达18学时的学习量;

③修习合格的科目,以其周授课时数换算为该科目在该学期所修得的学分(学时)数;

④转学时各科目修习学分(学时)的认定,按转学后所在学校规定的学分(学时)来进行。

⒉关于学分(学时)的抵免办法

各学校进行科目学分(学时)的抵免,应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①科目名称和内容相同且学分(学时)数相同者,可予抵免;

②科目名称不同,但内容相同或相近,且学分(学时)数相同者,可予抵免;

③科目名称或内容相同(含科目名称不同,但内容相同或相近者)而学分(学时)数不同者,应依转学后所在学校规定的学分(学时)予以记录。不足的学分(学时),须选(补)修该科目,或修习与该科目性质相同或内容相近的科目的学分(学时),以补足所差学分(学时);

④当转学(转科)生在原学校(学科)所修习并及格的科目和学分(学时)系非所转入学校(学科)的必修科目时,可作为选修科目的学分(学时)数来计算;

⑤转学(转科)生抵免科目学分(学时)的成绩采用,以其原实得学分数来记录;

⑥转学(转科)生在转入后,应修而未修的科目,可在修业年限内补修完毕。

⒊重考入学的新生原已修习及格的科目学分(学时),可由学校依照本要点之五的规定酌情办理学分(学时)抵免;

⒋转学(转科)生有关科目学分(学时)的抵免、成绩计算,应于转学注册时一并申请处理,并由学校指派专人审查和记录成绩;

⒌高职相互转入,或者五专转入高中、高职之一年级的学生,其必修科目和学分(学时)的抵免,可以辅导自修的方式认定;

⒍转学(转科)生的科目学分(学时)的抵免、成绩计算或重修(补修)的成绩,应记录在转入学校的学籍表内,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

资料来源:冯生尧著:《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127页。

资料来源:http://140.111.1.65/high-school/i1301/news/debby-3.htm (2002

台湾高中历史课本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台湾建省与乙未割让 绪论 一、台湾开港后的冲击 1.开放港口:台湾(安平)、沪尾(淡水)为通商口岸,并加开打狗(高雄)、 鸡笼(基隆)为子口 2.结果 A.外贸发展迅速,出口激增 a.出口品转变:清代前期以米、糖最重要;开港后,茶和樟脑成为外销新 宠 b.茶:主产於北部丘陵区,以乌龙茶、包种茶最为着名,分别输往美国及 南洋,刺激大稻埕茶行蓬勃兴起,占全台出口总值的七成 c.樟脑:产地以中、北部山区为主,产量曾高占世界总量的70~80% B.西方传教工作积极 a.以长老会影响最大,尤其是北部的马偕与南部的马雅各,主要藉用医疗 服务以利宣教 b.由於西方传教士的努力,不仅吸收汉人许多信徒,原住民更深受影响, 许多噶玛兰族原住民即以马偕的「偕」作为他们的汉字姓氏,以示感念 c.在台设立学校并引进近代医学,对台湾社会有相当的影响 3.对台湾经济社会的影响 A.茶、糖、樟脑的增产,不仅创造就业机会,且缓和人口压力,也为台湾赚 取外汇,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准 B.增加政府的税收,有助於修铁路、架电线等近代化事业的开展 C.茶与樟脑业使得中、北部近山地区的山区街市勃兴,如:林杞埔(竹山)、 集集、深坑、三角涌(三峡)、大罔畆(桃园大溪)等地,但同时威胁到原住民的生活领域,造成汉番冲突 D.买办、豪绅取代了郊商、地主,成为社会新贵

E.因茶、樟脑业的发展,北部口岸的贸易额已超越南部,使得台湾的经济与 历史重心北移 F.1860年后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这些经济作物影响晚清台湾的开发、民间 积富、政府税收、区域均衡发展,而为日据以后台湾经济发展之基础 G.帝国主义经济冲击下易发生的传统手工业受破坏、双元经济等问题,因台 湾本身的手工业原本就不发达且幅员狭小,而未出现此种状况 二、清廷治台态度转趋积极 1.同治元年,台湾正式开港通商 2.同治13年日军侵台,先后遣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来台建设 三、甲午战败后,马关条约割台,日本开始为期50年的殖民统治 1.台胞抗日活动:由武装抗日到文化抗日,从事政治、社会运动以争取台人权 益 2.日人治台政策:从专制独裁到皇民化运动 A.经济方面:实施「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剥削台人 B.社会、教育方面:台人受到歧视与差别待遇 第一节建省前后的建设 一、列强侵扰与台湾的危机 1.欧美列强的侵扰 A.英国首先以武力犯台,鸦片战争期间,曾击袭基隆、彰化,后并与美国有 意来台采购基隆的煤矿以解决其燃料供应问题 B.英法联军之役后,开放基隆、淡水、安平、打狗等通商口岸,台湾涉外关 系扩大,面临新的变局挑战 2.同治13年日本侵台的牡丹社事件 A.远因:美商船罗发号事件 a.事因:同治6年,罗发号在台湾南端触礁,船员悉遭生番杀害,美驻厦 门领事李仙得来台处理

01台湾课程纲要

臺灣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生涯規劃」課程綱要 壹、課程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生涯規劃」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瞭解個人發展與生涯規劃的關係。 二、運用生涯相關資源與增進生涯規劃基本技能。 三、進行個人與生活環境探索,並實踐生涯抉擇。 四、培養宏觀及具前瞻性的生涯態度與信念。 貳、核心能力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生涯規劃」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 一、瞭解個人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的關係。 二、澄清個人特質與生涯態度及信念。 三、探索個人價值觀與生活角色間的關係。 四、連結高中教育學習內涵與生涯進路。 五、瞭解大學生涯與職業生活間的關係。 六、認識人力資源供需與職業生活相關資訊。 七、統整生涯資訊以完成生涯評估。 八、運用決策技巧以規劃生涯行動方案。 九、實踐生涯抉擇。 參、時間分配 本課程以二至四學分為原則,各校可分別於適當的年級和學期中,彈性安排授課之學分與內容,如安排一學分,得另斟酌結合學校適當之活動實施。 肆、教材綱要

伍、實施要點 一、教材編選 (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二)生涯規劃主軸可分為個人自我的了解與接納、環境資源的探索與認識、自我與環境間的互動與抉擇,各校可依實際需要,於適當學年/學期,彈性安排授課學分與內容。 (三)生涯規劃有其連續性,因此無論教學內容或材料選擇,皆可接續國中階段所進行的生涯檔案,進而深入探討高中生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四)有關個人方面的生涯探索,係以個人為主軸: 1.「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主題除開宗明義探討生涯規劃與個人生涯發展的關係、強調終身學習理念、引發學生規劃生涯的動機外,重點在於探討個人發展過程中的生命故事/重要事件/學習過程,乃至於原生家庭/重要他人的價值觀在這個發展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2.「個人特質探索」的重點除個人生理認知外,可透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心理測驗或評量,協助學生瞭解自我所擁有的各方面的特質,包括興趣、性向、能力、性格、價值觀、生涯信念、以及決策風格等等;這些特質可能並非全然統整契合,卻應先能有所了解與接納,並作必要的澄清。 3.「生活角色與生活型態」則接續特質之探索,將個人特質與全面性的生活角色作一連結,探討個人特質與家庭、學習、工作、以及其他未來生活角色的關連,進而在這種連結與實踐中,逐漸培養宏觀與前瞻性的生涯信念與自我觀念。 (五)有關環境資源的探索,重點在生涯資源的認識與掌握: 1.「教育發展與大學學群」主題在回顧其學習歷史,澄清在所經歷的教育經驗下,

高中生物背后故事

高二背后故事3P 全球总动员捉拿生物入侵者 文/冯淑媛 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不属于本土的动植物,它们被称为“外来物种”。科学家认为,外来物种是一道冲击波,它们可能导致恐龙灭绝后最大的物种灾难。在美国新英格兰海岸,海洋生态学家吉姆·卡尔顿正在寻找外来物种,而且他不是在孤军奋战。一群调查人员正在进行所谓“快速评估”,计算有哪些新物种已经登陆。这是日益紧迫的全球搜索行动之一。吉姆·卡尔顿想知道入侵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如何才能拖延外来物种的逼近? 科学家语: “现在被我们迁移的物种数量,是史无前例的。” “人们行李中生物的数量,大到让人瞠目结舌。” “生物在迁移时,它同时也在入侵一个原本没有它的新地区。” “我们无法预测这些生物失控后会怎样。” “每一个新物种的到来,都好像是一场生死赌博。”专家观点贸易全球化促使物种入侵全球化 吉姆认为,部分数量最多的物种,是在过去一、二十年间才刚刚来到的。贸易全球化在促使物种全球化。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奇特的、混乱的世界。每艘船只的到达,都为入侵者提供了一次机会。可能载有偷渡物种的不止是集装箱。船只内部可能有数百万加仑帮助保持平衡的海水。当船的压载舱被排空时,码头附近就可能有数百个来自远方港口的物种在寻找新家。 吉姆·卡尔顿说:“每时每刻,全世界都至少有七千个物种在横渡大洋。每天都会有一个地方遭到一两个新物种的侵袭。”我们在地球上行走一定会带着偷渡客 如今,旧金山湾的海洋生物有99%来自其他地方。如此快速的全球大融合在生物史上前所未有。如果本土生物已是处于边缘、只占1%的少数生物,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包括卡尔顿在内的一些研究人员预见到了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在大半部生物史中,物种迁移的机会是有限的。大型动物有时会运送较小的动物和种子,但只限于它们游泳、飞行或走路的范围。有时,一个幸运的物种能渡过海上的漫长漂泊。但它们迁移的速度缓慢、机会罕见,直到人类出现为止。 如今,随着海陆交通日渐频繁,几乎所有物种都有了四处迁移的机会。完全四通八达之后,地球上的大陆就会连成一整块。许多研究人员相信,连在一起的土地所孕育的物种,要比

对高中教科书《生物》浙科版问题的商榷

对高中教科书《生物》浙科版问题的商榷 江南高中岳振华2008/12/12 【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存疑商榷。 【关键词】浙科版新教材84个问题商榷 课本是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订,给教师使用,给学生学习的范本。课本的质量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并且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与成长。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008年6月第3次印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3是一套好教材,它具有内容新颖、紧扣时代、结构严谨、深浅适中、图文并茂等诸多优点,但美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商榷。 1.封面“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有误,根据化学和物理原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每旋一圈含10个核苷酸对,但封面图示中,每旋一圈却含20个核苷酸对。另外,图示中,嘌呤和嘧啶占的空间比例应该是不相等的,嘌呤占的空间比例比嘧啶大。 2.封面“细胞结构”图中,核仁图像比例过大,双层核膜与核孔的图像不明显。 3.前言中逆6行“所有活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的,因此生物体都有共同的结构单位。”建议改为:“生物体通常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因此生物体都有共同的结构单位。”因为:(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死的生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仍有细胞结构。 4.前言中顺10行“首先,我们自己就是生物,而且是一种高级动物。”应改为:“首先,我们自己就是生物,而且是一种高级智能动物。”因为:高智能的人类不能与高级动物如哺乳动物相提并论。 5.P1中的右下角缺“1”页码。 6.P3顺3行“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单位,……。”宜改为“分子通常是物质的微粒,……。”因为:有些物质(如金属)是由原子直接组成的。 7.P3逆3行“……,而水(H2O)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气体或固体”的表述欠妥,因为水(H2O)变成冰(固体)是在低温条件下,不是常温条件下。建议改为:“……,而水(H2O)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或气体。” 8.P5逆5行“水作为溶剂,在细胞内的液体、血浆等人和动物的体液及植物的汁液中,都溶有多种多样生物必需的溶质,这些溶质大多是极性分子或离子,如蔗糖分子、镁离子(Mg2+)等。”应将文句中的“蔗糖分子”改为“某些糖分子”,因为动物和人的细胞及血液中不含蔗糖分子,来自食物中的蔗糖经消化道蔗糖酶的水解,消化为果糖和葡萄糖后吸收进入血浆和体细胞。植物的汁液中含有蔗糖分子。 9.P6逆1行“……,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宜改为“……,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因为: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只含一个Fe2+原子,并不是主要成分。 10.P10顺1“脂质和糖类一样,都是贮能物质。”应改为:“脂质中的油脂和糖类一样,都是贮能物质。”因磷脂、固醇不是贮能物质。 11.P12顺1—3行“肉、蛋、奶、蚕丝、羊毛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有些外观很不相同的东西,却可能是同一种蛋白质组成的。例如,鸟的羽毛和人的头发、指甲就主要由同一种蛋白质(角蛋白)组成的”应改为“肌肉、蛋白、奶、蚕丝、羊毛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有些外观很不相同的东西,却可能是类似的蛋白质组成的。例如,鸟的羽毛和人的头发、指甲就主要由类似的蛋白质(角蛋白)组成的。”因为:(1)肉中的肥肉主要是脂肪组成的,蛋黄主要是脂肪和磷脂、固醇组成的;(2)组成羽毛和人的头发、指甲的角蛋白的分子结构是不完全相同的。 12.P12顺4行“蛋白质与糖类和脂质不同,通常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的表述欠妥,宜改为“蛋白质与糖类和脂质不同,通常不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因为:(1)蛋白质

台湾高中生集体虐龟 双脚狠踩 碾压龟壳

台湾高中生集体虐龟双脚狠踩碾压龟壳 台湾高中生集体虐龟,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8月23日,台湾某校高中生集体虐龟,用双脚狠踩乌龟,将活龟碾压致死。高中生集体虐龟遭到网友谴责,称乌龟也是生命,怎么可以这样践踏生命。而施暴者则反驳,都有放回去。最终高中生集体虐龟被判志工服务,学校决定加强动物保护。 台湾高中生集体虐龟双脚狠踩碾压龟壳 台北市动保处昨访查当事学生,得知他们6日在清江图书馆旁的生态池发现一只疑似生病乌龟带回照顾、21日放回池中;但当天又看到现场有鱼网,就抓鱼和乌龟。因想跟一只大乌龟拍照,才会有3人用脚踩住龟壳,拍完照就放回池中。他说,高中生集体虐龟后,公园处至现场勘查,未见乌龟死亡,考虑学生都未满18岁且无恶意,只是为拍照而踩乌龟,将请学生上6小时两栖爬虫协会的生命教育课程,并参与志工服务。 这群学生所属高中校长表示,昨日约谈高中生集体虐龟,学生对自己对待乌龟的行为非常自责,已表达歉意。校方已召开紧急会议,决议交由学校奖惩委员会尽

速处理,25、26日的新生始业辅导,也会加强对动物保护的倡导,开学后还要在高二、三的周会安排专题演讲。 Taiwan high school students collective abuse ruthless feet tread rolling turtle shell Taiwan high school students collective abuse turtle, heinous means of cruelty. August 23, Taiwan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a school child collective turtle, tortoise stepped hard with both feet, we will live turtles rolling death. High school friends were condemned collective abuse turtle, tortoise is called life, how life can be so trampled. The perpetrators countered, has put it back. Final high school student was sentenced to https://www.doczj.com/doc/a09965342.html, collective abuse turtle volunteer service, the school decided to strengthen animal protection. Taiwan high school students collective abuse ruthless feet tread rolling turtle shell Taipei City Animal Protection https://www.doczj.com/doc/a09965342.html, Office yesterday visits the students involved, that they found in the library next to the Qingjiang ecological pool on the 6th of a suspected sick turtles back to take care of, 21 back into the pool; but that day they saw the scene, fishnet , to catch fish and https://www.doczj.com/doc/a09965342.html, turtles. Because a large turtle want to take pictures, we will have three shells slam their feet, taking photographs to back pool. He said that after high school collective abuse turtle, Parks Department to the scene, no turtle deaths, considering the students https://www.doczj.com/doc/a09965342.html, under the age of 18 and without malice, just for the camera and stepped tortoise, the student will be invited to life six hours Reptile Association education courses, and participate in volunteer service. These students belong High School principal, sai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viewed yesterday collective abuse turtle, tortoise students treat their own behavior is very self-blame, has expressed regret. The school has held an https://www.doczj.com/doc/a09965342.html, emergency meeting, the resolution by the school committee as soon as possible incentive process, New Students' Beginning counseling 25, 26, will also strengthen advocacy for animal protection, but also in the after school sophomore, three rows of 周会安lectures.

高中生物_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概述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协同作用。 4.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能力目标 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资料分析和动画演示,发展归纳比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来概括总结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中,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认同普遍联系的观点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3.关注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简单回顾第1课时内容,完成探究问题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以过敏性哮喘为例,认识过敏反应原理、特点及预防→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认识自身免疫病→分析与讨论和艾滋病有关知识,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以疫苗的使用为例,引入免疫学的应用→分析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讨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总结免疫学的应用→迁移应用,知识内化,自主构建第二章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交流,完成 探究问题 一:体液免 疫和细胞免 疫的关系。 (3)完成表格项目的填写: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的比较。 学生根 据素材思 考,进行分 析和推测 学生根 据材料分析 讨论,比较 过敏反应和 自身免疫 病。 1.图片展示:春天的美丽风光和 引发学生对身边常见事例:过敏反应的思考与 讨论, 课件展示:过敏性哮喘发生的机理: 引出过敏反应的概念、过敏原的概念和种类、 过敏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明确过敏反应是一种“变 态”的体液免疫 2.课件展示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症状,引导学生区分 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区别。 从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 入手,让学生了解认识过敏 反应的相关知识及其和免疫 调节的关系,更好地指导生 活。 明确过敏反应和自身免 疫病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 过强导致的疾病,而结果不 同: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 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损 伤,自身免疫反应会对自身 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 现症状。 3.提供“泡泡男孩”图片。 概述:研究表明,免疫功能失调除表现为反应 过强,还有不足或缺陷,即免疫缺陷病,分为两种 类型:遗传因素造成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疾 由学生熟悉的实例入 手,使学生认识到免疫功能 失调的另外一种类型:免疫 缺陷病,了解免疫缺陷病的

台湾省高中生物阅读测验试题第六辑

台湾省高中生物阅读测验试题51-60篇 内容进度 阅读(51) 杭丁顿氏症 阅读(52) 爬虫类的胎生 阅读(53) 病毒的应用 阅读(54) 细菌的内孢子 阅读(55) 植物的分生组织 阅读(56) 离层素 阅读(57) 光敏素 阅读(58) 小花蔓泽兰 阅读(59) 炭疽热 阅读(60) 河壳菜蛤 阅读(51) 杭丁顿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显性遗传疾病,起因于正常的杭丁顿基因发生突变。带有一对突变基因者一出生便会死亡,因此患者都是异合子型,且通常在30~40几岁的盛年发病,并于发病后15~20年去世。 HD的症状是由位于脑部纹状体的神经元退化所造成。正常情况下,该处的神经元对掌管身体动作的大脑运动皮质所发出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的作用,如果这些细胞死亡,运动皮质就会变得过度兴奋,使患者产生不由自主的动作。 正常人的杭丁顿基因中含有由CAG连续重复出现的一段核酸序列,重复次数在9~35次之间;HD患者的杭丁顿基因中的CAG重复次数会增加,通常为40~60次,某些案例甚至达250次之多。 CAG这个遗传密码相对应的胺基酸是『麸酰胺酸』。正常的杭丁顿蛋白质对大脑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至于突变的杭丁顿蛋白质,因具有一段过长的『多麸酰胺酸』区段,结果造成神经细胞的死亡,进而引起疾病。目前科学家提出两种疾病假说,分别是『丧失功能假说』及『获得功能假说』。丧失功能假说认为过长的多麸酰胺酸区段可能会让杭丁顿蛋白质失去保护功能;获得功能假说则认为突变后的杭丁顿蛋白质具有黏性,易与正常的杭丁顿蛋白质或其它蛋白质形成对脑细胞有毒性的聚合物。根据上文试回答下列问题: 1.带有突变基因的人是否一定会发病?且此人将突变基因遗传给子女的机率为多少?(单选) (A)一定会;100% (B)一定会;50% (C)不一定会;25% (D)不一定会;50% 2.某人的体内杭丁顿蛋白质之『多麸酰胺酸』区段中包含有120个麸酰胺酸。试问此人的杭丁顿基因中CAG重复次数为多少?是否会发病?(单选)

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地理」课程纲要

台湾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地理」課程綱要 壹、目標 從地理學觀點了解全球性與地方性的重要議題,並從永續經營的理念探討人與地的關係,以增進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提昇科學素養進而培育21世紀的世界公民。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地理」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通論地理部分 (一)增進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間關係的能力,包括: 1. 認知形塑地表景觀的自然營力系統與人文系統。 2. 了解人類活動及地理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二)培養學生了解地表重要現象空間分布的地理意涵能力,包括: 1. 地表重要現象的空間分布及其變遷。 2. 地表重要現象空間分布的地理意涵。 (三)提升學生了解重要的地理學觀點與方法,並適當應用於地理問題的能力,包括: 1. 地理學的空間、生態與區域觀點。 2. 地理學觀察、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 3. 實察、地理資訊系統與討論等技能。 (四)幫助學生體會環境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培養其欣賞與包容的態度,包括: 1. 感受周遭環境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2. 關切影響周遭景觀的人為活動。 3. 表達對地方環境或全球議題的關注。 二、區域地理部分 (一)使學生了解世界主要區域的地理環境及其區域特徵,包括: 1. 世界區域的劃分方法。 2. 世界主要區域發展的地理背景及其所面臨的重要議題。 3. 世界主要區域的人地關係。 (二)使學生了解台灣自然環境的特色與發展背景,並認知其所形成的區域特色和區域差異,包括: 1. 台灣因特殊位置所導致的環境複雜性與多樣性。 2. 台灣在全球化潮流下的發展優勢與限制。 3. 台灣因環境與發展所形成的區域特色與區域差異。 4. 台灣在世界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及應扮演的角色。 (三)使學生了解中國的地理環境特色與發展問題,包括: 1. 中國的地理環境特色與區域劃分的方法。 2. 中國在全球化潮流下所面臨的重大發展與環境問題。 3. 兩岸的發展概況與未來關係。 (四)使學生了解地理學區域分析的方法,並建構鄉土情懷,有如: 1. 了解區域複合體分析的觀點及方法。 2. 體會鄉土台灣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多樣複雜特性,並積極關注或參與各區域環境問題的探討與保育活動。 3. 願意理性思考台灣、中國與世界的關聯,並積極表達對全球議題的人文關懷。 貳、核心能力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地理」課程欲達成之核心能力如下:

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

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Humanistic Value Orientation about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科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从人文价值取向等核心概念的界定、国 行了综述。 关键词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 1 前言 1999年,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要性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结合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使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1]。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培养目标中也提出,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等[2]。 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融合[3]。我国传统课程中的问题、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都是没能体现科学与人文整合的结果。显然,整合的根本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合,这是生物教育乃至整个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4]。 随着新一轮的生物课程改革的推进,生物新课程价值问题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的大背景下,生物教科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关注。 2 核心概念界定 2.1 教材与教科书的概念界定 教材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界定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包括教师教学参考书、学生活动报告册、挂图、投影片、音像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5],英文用materials表示;狭义的定义是指“教科书”,即英文的coursebook或textbook,那么,什么是教科书?习惯上人们把教科书就称为“课本”,表示它是学校教学的根本,即学校用以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根本[6]。

1999台湾生物竞赛初赛A卷

1999年国际生物奥林匹亚竞赛国手选拔初赛A卷 ※以下每题1分。 1.下列何者不属于细胞内讯息传递(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分子? A.环磷酸腺苷(cAMP) B.环磷酸鸟苷(cGMP) C.钙离子(Ca++) D.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2.下列细胞反应何项与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无关? A.胞质分裂(cytokinesis) B.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C.细胞移动(cell migration) D.基因表现(gene expression) 3.下列细胞膜的构造,何者无法协助不易通透细胞膜的小分子进入细胞内? A.离子通道(ion channel) B.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 C.离子帮浦(ion pump) D.受体(receptor) 4.有关目前被接受之酵素与受质作用的模式,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酵素如一把钥匙而受质如一个吻合锁,互相结合在一起而作用 B.当产物形成后,酵素则随即被分解 C.当受质与酵素结合时,酵素上的活化位(active site)之结构会产生改变 D.酵素上的活化位会因为与受质结合而被永久地改变 5.下列那一项叙述与负回馈作用(negative feedback)最相关? A.当你打开水龙头,水会大量的流出 B.当太阳升起,清晨的光环渐开 C.当屋子内温度下降,加热器即启动 D.当你研读越多的生物学,你会学到更多的生物学知识 6.小新早餐吃过荷包蛋后,蛋黄沾在盘子上。他晚上回到家才将脏盘子泡在水中,并注意到盘子 上有干掉的黄色残渍。然而在泡过肥皂水一会 儿,盘子就很容易洗干净。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加热造成蛋白质分子变性,水解作用在干掉的蛋中形成化学键。接着在水中皂化,会造成浓缩反应,使键结断裂。 B.加热造成蛋白质分子变性,不规则的浓缩反应在干掉的蛋中形成化学键。接着在水中皂化,造成水解作用,使键结断裂。 C.蛋白质的单体(monomers)融合成为聚合物(polymer)。此聚合物在水中很容易被分解为单体。 D.水的出现与否,使分子由亲水性(hydrophilic)改变成厌水性(hydrophobic)。 7.光合作用中水分子被分解为H+、电子和氧。如果某种能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生长在无氧但含大量 硫化氢(H2S)的环境中,则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水分子被分解为硫分子、电子和氧。 B.硫化氢被分解为硫分子、电子和氧。 C.水分子被分解为H+、电子和硫。 D.硫化氢被分解为H+、电子和硫。 8.如果将甲品系老鼠在幼年期即切除胸腺,则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此老鼠无法排斥乙品系老鼠的皮肤。 B.此老鼠会产生抗体对抗自己的组织。 C.此老鼠B淋巴球数目明显不足。 D.此老鼠不会发生发炎反应。 9.反刍动物之瘤胃中之微生物,主要在提供何种酵素? A.凝乳B.胃蛋白 C.瘤胃D.纤维素 10.原生生物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何? A.生殖B.运动 C.体制D.形状 11.一般人感染麻疹后就终生不再感染;为何感染流行性感冒后,却仍会再感染? A.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外壳容易发生变异。 B.流行性感冒病毒破坏免疫系统。 C.流行性感冒病毒阻止身体产生抗体。 D.流行性感冒病毒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12.下列有关重组DNA的叙述何者正确? A.在自然界中发现却无法在实验室中复制的DNA B.将一段外来基因插入原DNA,即产生重组DNA C.RNA与DNA组合产生重组DNA D.DNA之含氮盐基序列经过重新排列组合产生重组DNA 13.通常新的抗生素效果良好,但使用过经一段时间效果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为何? A.后来生产的抗生素质量较差 B.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大量繁殖 C.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体 D.因与以前的抗生素混合而减低效果。 14.下列有关反转录的叙述何者正确? A.一种可以用RNA来当模版做出DNA的酵素 B.一种可以制造镜像胺基酸的酵素 C.一种可以在DNA复制时,解旋DNA双股螺旋的酵素 D.一种可以在细胞周期时,控制细胞进入细胞分裂期的酵素 15.下列有关于原核生物细胞的叙述何者正确? A.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呈直线状,且和组蛋白(histone)连接在一起 B.原核生物缺少内膜系统 C.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比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复杂 D.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在细胞质中为70S,在胞器 1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学案3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学案3 中图版必修1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3)人类干细胞研究与人类的健康。重点、难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细胞。为何形态结构多样、功能各异?(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构成不同的器官、系统。) 一、细胞分化(1)概念: (2)特点:①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② 。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胚胎时达到最大限度。(3)意义:① ② (4)细胞分化的原因? 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二、比较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①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的基本方式,使细胞数目增多,但子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方面都分。②细胞分化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方面发生稳定性差异,从而形成各种的细胞、组织器官等。 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全能性研究根据教材图6—11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过程,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收集非洲爪蟾的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细胞中,结果培育出新个体;1997年英国科学家培养的“多利”羊诞生。思考:(1)高度分化的韧皮部,经培养形成了与原来性状相似的植株,即表现出发

育的全能性? (2)利用动物体的细胞,经核移植得到新个体,说明了什么问题? (3)总结细胞全能性 A、概念: b、表现条件:脱离母体,在、有关等其他适宜条件中。 c 、应用: 思考:细胞分化是否意味着遗传物质的改变? 知识应用:例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两种细胞的 A、表达遗传信息的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解析:人体神经细胞与肝脏细胞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而成,它们的遗传物质组成相同,只是在个体发育中,表达的基因不同→转录成的mRNA不同→合成的蛋白质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基因表达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形态结构都相同,转运工具tRNA也相同。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信使RNA不同。答案:D例 2、在人体发育过程中,五指的的形成依赖于 A、部分区域的细胞分裂 B、部分区域细胞的快速生长 C、部分区域细胞的凋亡

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王学风 https://www.doczj.com/doc/a09965342.html, 2002-03-05 14:17:32 《教育评论》 20世纪末,台湾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台湾中小学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对于尚未实施生命教育的大陆来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广。台湾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等大生命的省思,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的探讨,范围颇广。 目前,台湾小学还未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有的学校在“道德与健康”课中讲授,有的学校设置综合课进行生命教育。不论哪种形式,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生命的旋律;二是温馨你我他。在“生命的旋律”这个单元的教学中,由教师首先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成长、生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具体包括“生命的跃动”、“生命的喜悦”、“生命的挑战”、“科技与生命”、“生命的尊严”等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各种课外活动来完成。在“温馨你我他”的教学单元中,则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完成,学校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机构去参观、访问。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对残疾人的关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台湾中学普遍开设正规的“生命教育”课,编制了生命教育教材及“生命教育教师手册”。 表一:台湾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内容

2.2 群落的主要类型 同步练习【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 1.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可孕育不同的生物群落,以下关于各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的动物善于攀缘生活 B.草原动物多善于挖洞或奔跑 C.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进入冬眠,旱季进入夏眠 D.苔原植被种类稀少,只有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 2.在森林中的鸟类常可见到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种因素有关( ) A.光照强度 B.空气湿度 C.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 D.温度 3.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 A.荒漠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4.同在热带地区,但是却可能形成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等不同的生物群落,起决定作用的环境条件为(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5.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的植物,分布在( ) A.热带雨林 B.荒漠 C.草原 D.森林 6.在以下各植物群落中,一般来说,具有最小叶面积指数的植物群落是( ) A.荒漠 B.热带雨林 C.草原 D.落叶林 7.下列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含量最高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的土壤 B.寒带雨林中的土壤 C.花盆中的土壤 D.荒漠地区的土壤 8.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 A.大多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没有分层现象 D.森林中有分层现象、草原上没有分层现象 9.(多选)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森林群落中,各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 B.高山植物群落因海拔高度而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C.水生群落因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而分层 D.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因季节变化而体现出群落的季节性 10.(多选)使得仙人掌属和骆驼刺属植物适应在炎热荒漠环境生长的特征包括( ) A.白天气孔关闭,夜晚气孔才打开 B.具有发达的肉质茎,叶呈针形 C.拥有发达的根系 D.芽具有鳞片 11.(多选)下列不属于暖温带阔叶林植物特征的是( ) A.往往在叶子还没有展开时花就开放 B.花色彩鲜艳,果实艳丽多汁

课本-生物(生物与环境)

第5章生物与环境 5-1族群与群集 5-2生物间的互动关系5-3生态系 5-4生态系的类型 架构表 生物與環境 族群與 群集 生物間的 互動關係 生態系 生態系的類型 森林生態系 草原生態系 沙漠生態系 臺灣的陸域生態系 淡水生態系 河口生態系 海洋生態系 族群 群集 估算族群個體數 族群大小變化 ●掠食●寄生●共生 ●競爭●生物防治 影響生態系 的環境因子 影響生態系 的生物因子 能量流動 物質循環 陸域生態系 水域生態系 陽光、空氣、水、溫度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食物鏈、食物網、能量塔 水循環、碳循環、氮循環 看我的左勾拳、右勾拳!别看这 只螃蟹面露凶光,还备有拳套, 牠可是仅有“1厘米”大小的拳 击蟹,而那拳套可是另外一种生 物─海葵喔!因为拳击蟹体 型袖珍,所以才需要用螯夹着海 葵御敌;而海葵也可以随着移 动,找寻更多的食物。自然界并 非只存在着捕食、竞争的残酷环 境,不同物种竟可以相互帮忙, 也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借镜。

5-1族群与群集 5-1纲要 族群 栖地 负荷量 群集 图5-1黑面琵鹭 a 黑面琵鹭个体 2012年8月6日,人类将最新式的探测车─好奇号送到火星,探测与分析火星环境及生物是否存在的证据。目前所知火星仍是一片死寂,而地球却是欣欣向荣,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地球能提供生物生存所需的各种条件,在不同环境中所孕育出的生物种类不尽相同,多数生物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并且形成族群、群集与生态系等不同层次的组成,进而影响地球生态的稳定。 1族群 环境中,可单独利用资源以维持生存的生物体称为个体,而同一时期、生活在同一地区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称为族群,该族群生存的地区为其栖地,例如:每年来台湾曾文溪口过冬的黑面琵鹭为一个族群,而曾文溪口的七股溼地即为其生活的栖地(图5-1)。 b 黑面琵鹭族群

课本(生物)_动物的循环

动物的循环 5-1循环的类型 5-2循环系统 5-3循环的功能 探讨活动7 心脏的观察 探讨活动8 温度对心搏的影响 ■心脏一旦停止跳动,是否全身细胞就立即死亡并失去功能?为什么?■组织液是由血管流出的液体,会经由淋巴管再回到血液循环。倘若组织液积聚在组织间无法回到血管内循环,则体内会有何现象产生?

循环系统的动力来源—心脏,若停止跳动,生命将受到威胁,科学家于是研发出体外心肺循环机ECMO,俗称「叶克膜」,它并不是用来治疗疾病本身,而是帮助心肺衰竭病患暂时维持心肺功能。叶克膜由帮浦(人工心脏)、氧合器(人工肺脏)和导管组成,以帮浦将血液引流出来,通过氧合器,加入氧后,再输入人体血管中。

哺乳动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是经由血液循环系统来运输物质,若产生动力以运输血液的心脏出了问题,急救方法之一是以人工心脏替代。但若是血管狭窄,血液流动不顺,也会使心脏及全身各器官受损。通常动脉管腔被阻塞3/4以上后才会出现症状,因此心血管疾病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及恶化。台湾人民十大死亡原因的第2、3名: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粥状硬化血液流动受阻有关。预防动脉粥状硬化,要避免太多的高脂、高糖、酒类等饮食,多吃高纤维食物并多运动等。

5 -1循环的类型 小且构造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因体壁只有两层细胞,内外两层细胞皆可直接与外界的水接触,所以细胞可藉扩散作用与外界交换物质■。构造较复杂的多细胞动物之运输方式,可分为开放式循环系统(open circulatory system)和封闭式循环系统(closed circulatory system)两大类。 1开放式循环系统 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蝗虫、蜘蛛等)及某些软体动物(如蜗牛、蚌等)的循环系统为开放式,由心脏、血管和血腔所组成的循环系统,缺少微血管,故血液与组织液之间无明确的区隔,两者合为血淋巴(hemolymph)。心脏收缩时,血淋巴由血管进入各器官,而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淋巴内大都不含血红素或红血球,有别于脊椎动物的红色血液。甲壳类动物如虾子,用鳃进行气体交换,在血淋巴中有一种呈淡蓝色的含铜蛋白质,称为血青素(hemocyanin),可与氧结合,运送氧到全身细胞。 小知识 ■1单细胞生物的运输 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异营生物,因细胞可直接 与外界的水分接触,因此藉扩散作用与细胞质流动 ,将代谢废物送至膜处排出体外;食泡内的小分子 养分,也藉这种方式送至身体其他部位利用。右图 说明草履虫以细胞质流动方式帮助食泡流动,以运 输消化后的小分子养分。

台湾省 教案

教案台湾省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3、通过阅读史料是使学生能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影响其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出示有关阿里山日月潭的图片,设问:歌中所唱的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我们平时所说的台湾省和台湾岛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授: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地图并完成活动题1中的第1、2问。 2、概括台湾省的范围: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计3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3、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材料,用史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4、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地图并完成活动题1的第3、4问。 5、概括台湾省的位置: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其中南部。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引导学生观察“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对照图例完成活动题2中的第1小题,了解台湾岛的主要物产和资源。证明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 2、引导学生观察“台湾风光图片”了解其旅游资源。 3、进一步观察“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完成活动题2中的第2小题。 4、通过出示“台湾岛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台湾省地图”“台湾山脉南麓植被垂直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台湾岛农、林产品分布差异的原因:台湾岛属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西部平原广布土地肥沃;东部多山地,森林资源丰富。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1、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明确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由出口农矿产品到出口工业产品,并以出口为导向。 2、解释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原因:台湾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所以早期经济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为主,随着社会的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