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浙江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浙江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浙江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浙江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设计管理工作,完善城市设计实施机制,更好地发挥城市设计对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的控制引导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浙江省内城市、县及建制镇单独编制的城市设计的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指导和监督全省城市设计工作。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设计的监督管理。建制镇(不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下同)人民政府负责镇行政区域区内相关城市设计的组织编制工作,并接受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详细城市设计和实施性城市设计,对特定要素、系统等可编制专项城市设计。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简要说明见附件1。

第五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县(市)域总体规划,下同)、镇总体规划时,应当设立总体城市设计专门章节,并划定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如有必要可同步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应编制详细城市设计;根据需要,可编制其他地区详

细城市设计。

第六条城市、县的总体城市设计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中心城区的详细城市设计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单位负责组织编制。建制镇的总体城市设计和详细城市设计由建制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实施性城市设计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建制镇人民政府或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编制。专项城市设计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建制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根据需要可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七条总体城市设计、详细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应提出需要纳入相应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并明确控制引导要求,基本内容及控制引导要求见附件2、3,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详细城市设计可对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调整修改意见。

第八条总体城市设计、详细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中由建制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的,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报批。

城市设计批准后,需要进行修改的,修改方案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九条编制城市设计时,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前应依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日。

城市设计成果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信息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予以公布。

第十条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控制引导要求应当纳入相应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批准后,相关控制引导要求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不矛盾的,可以直接列入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否则,应在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后,方可列入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

第十一条城市设计批准后,需要对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建制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工作。有条件的并已依法履行相关规划修改程序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在批准详细城市设计时,可一并批准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

第十二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和规划核实时,应当审核列入规划条件的城市设计要求的落实情况。

实施性城市设计作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的参考依据。

第十三条城市设计的成果档案应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集中管理。

第十四条鼓励建立城市设计实施的评估反馈和动态管理机制。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17年7月31日起施行。

附件1

各层次城市设计简要说明

1.总体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整体或城市分区编制的城市设计。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梳理城市与自然山水格局的关系,挖掘城市历史人文特色,研究城市景观风貌特征,定位城市形象和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目标,确定城市总体形态格局、景观框架和公共空间体系,对空间景观要素系统提出总体的控制和引导要求,并划定城市设计重点地区。

2.详细城市设计

详细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一定区域范围编制的城市设计,宜以一个或若干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确定范围。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在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确定整体空间形态和空间景观结构,协调市政工程,组织公共空间功能,对空间景观要素进行设计,并提出相关的控制引导要求。

3.实施性城市设计

实施性城市设计是针对已经确定用地性质、并且近期拟实施建设的城市重要区块、重要建设项目及其周边地块编制的城市设计。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在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对功能业态、空间形态、

景观风貌、交通组织、基础设施配套、地下空间开发等进行综合协调,对空间景观和环境要素进行深化设计。

4.专项城市设计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针对城市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慢行系统等特定要素、系统编制的城市设计。

附件2

城市设计成果中需要纳入城镇总体规划

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设计成果中应当提出并标明需要纳入城镇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对其中的控制要求应加强标识(例如使用粗体加下划线的方式),根据需要可单列章节。基本内容的范围及要求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和补充。

1.总体城市设计成果中需要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1)目标:城市形象定位及城市景观风貌的总体设计目标。

2)资源:特色景观资源的类型和保护要求。

3)总体形态特征:城市总体空间形态格局和道路网格局特征,城市

与自然环境的空间关系。

4)城市空间景观结构:城市各级公共活动中心、景观节点、景观廊

道、景观风貌区等组成要素的位置、空间景观特征及空间组织关

系。

5)开放空间系统:主要公园、广场的位置、类型、规模,特色街道

的位置、类型。

6)高度与轮廓:建筑高度分区,城市天际线的特征。

7)标志景观:城市标志性景观(建筑物、构筑物或自然景观)的位

置、类型及空间景观特征。

8)整体风貌:风格、色彩等的整体风貌特征。

9)城市设计重点地区:重点地区的范围划定、空间景观特征及相邻

区块的空间景观协调。

2.详细城市设计成果中需要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1)目标:空间景观的整体目标。

2)空间景观结构:中心、节点、标志、轴线、廊道、景观风貌地块

等组成要素的位置、空间景观特征及空间组织关系。

3)开放空间:公园、广场、特色街道等的性质、边界和空间景观特

征。

4)沿重要开放空间的建筑控制:建筑高度、退线、贴线率、体量等

建筑形态特征。

5)整体风貌:风格、色彩、屋顶形式等的整体风貌特征。

6)历史文化风貌区及自然生态敏感区的控制:对区内及其相邻地区

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材质、屋顶形式等建筑风貌特

征和相关环境要素。

7)步行系统:系统组成要素及空间组织关系,立体步行通道的位置

及连接要求。

3.专项城市设计成果中需要纳入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参考上文的1、2两项,根据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内容。

附件3

详细城市设计的控制引导要求建议表

素提出引导性要求(根据实际可列入控制性要求)。

(2)相关术语:

a)贴线率:建筑外墙的垂直投影外轮廓线与建筑控制线贴合的百分比。

b)高退比:建筑高度与该建筑垂直投影外轮廓线至特定界线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之比。

c)公共艺术:此处指在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及相应的环境设计,通常包括雕塑、小

品等。

建筑设计管理办法

建筑设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维地产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管理,控制建筑设计的质量、进度、成本,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总部,系指中维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所称子公司,系指中维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及控制的各级投资企业;所称中维地产,系指总部及子公司的总称;所称单位,系指子公司及总部各部门的总称。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总部及各子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设计管理。 第二章概念方案设计阶段 第四条设计资料准备 规划设计部根据项目设计计划的时间要求,及时收集概念设计阶段需要的资料,资料的内容包括: (一)日常产品研究成果、产品配置标准等资料; (二)已完成同类型项目的经验总结和完善后的设计图纸; (三)子公司提供《宗地自然条件表》《宗地社会条件表》; (四)项目拓展部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市场营销部提供《项目定位建议书》; (六)市场营销部提供《竞争楼盘列表》。 规划设计部组织相关部门完成项目设计基础资料评审,评审意见和结论填写在《项目设计基础资料移交评审表》中,并由参与评审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第五条《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评审 规划设计部负责《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并报设计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第六条概念方案设计 (一)规划设计部向设计单位发出《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过程控制

1.规划设计部负责设计过程中与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中期交流,及时沟通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将相关沟通内容记入《设计交流信息记录表》。 2.设计单位按任务书要求的时间提交设计成果,规划设计部对设计单位送交的设计成果进行初审。 第七条概念方案设计评审 (一)规划设计部组织、市场营销部、成本管理部进行评审,规划设计部汇总评审意见。 (二)规划设计部汇总评审意见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核,并将评审意见反馈给设计单位。 (三)概念方案设计最终成果经设计分管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审批确定。 (四)概念方案设计确定后,规划设计部应启动方案设计工作。 第三章方案设计阶段 第八条方案设计资料准备 规划设计部在方案设计前负责收集以下相关资料: (一)子公司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要点、大市政条件和水文资料等; (二)市场营销部提供深化的营销建议; (三)成本管理部提供方案设计成本建议。 第九条《方案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审批 规划设计部根据以上资料编写《方案设计任务书》,并报设计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第十条方案设计 (一)规划设计部向设计单位发出《方案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过程控制 1.规划设计部负责在设计过程中与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中期交流,及时沟通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将相关交流内容记入《设计交流信息记录表》; 2.设计单位按任务书要求的时间提交设计成果,规划设计部根据《方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设计单位送交的设计成果进行初审。 3.子公司应及时将设计方案向政府相关部门咨询意见。

项目设计管理办法(改)

工程设计管理办法二零一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管理责任--------------------------------2 第三章组织架构及人员管理----------------------3 第四章进度控制--------------------------------6 第五章质量管理--------------------------------7 第六章投资控制--------------------------------10 第七章技术管理--------------------------------11 第八章施工图强审------------------------------14 第九章设计变更管理----------------------------15 第十章设计文件及档案管理----------------------15 第十一章人员管理------------------------------16 第十二章例会制度------------------------------17 第十三章工程报批与报建管理--------------------19 第十四章设计配合------------------------------20 第十四章考核及奖惩----------------------------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设计的龙头作用,保障工程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等目标实现,根据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所有参与工程设计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程设计,是指设计合同中明确的,根据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包括勘察、招标、施工配合、设备采购、系统联调等方面与设计有关的设计服务工作。 第三条相关定义 设计服务:设计合同约定的,由业主委托的设计工作范围内的设计工作。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图审查单位: 设计文件:按合同规定的,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过程文件、最终成果及互提资料等文件,载体是纸张,并相应有电子文件。

住宅设计规范填空版

4.0.3 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套内使用面积应包括卧室、起居室(厅)、餐厅、厨房、卫生间、过厅、过道、贮藏室、壁柜等使用面积的总和; 2 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应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套内使用面积; 3 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应计入套内使用面积; 4 套内使用面积应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时,应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 5 利用坡屋顶内的空间时,屋面板下表面与楼板地面的净高低于_____的空间不应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_________的空间应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_____的空间应全部计入套内使用面积;坡屋顶无结构顶层楼板,不能利用坡屋顶空间时不应计算其使用面积; 6 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应列入套内使用面积中。 5 套内空间 5.1 套型 5.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 5.1.2 套型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套型,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____; 2 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最小套型,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____。 5.2 卧室、起居室(厅) 5.2.1 卧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人卧室不应小于____; 2 单人卧室不应小于____; 3 兼起居的卧室不应小于____。 5.2.2 起居室(厅)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____。 5.2.3 套型设计时应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宜大于____。 5.2.4 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____。 5.3 厨房

湖北省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湖北省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发布部门: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43号 (2003年4月1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3年5月2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43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32条、第62条规定,制定本规定。 关联法规: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筑规划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各项规范、标准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涉及消防、抗震、人防、环保、风景名胜、绿化、交通、防洪、文物保护、信息网络等,还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小于3万平方米的,必须做总平面规划设计。 第五条根据本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居住建筑朝向以南偏西15度至南偏东15度为宜。 第六条本市中心城区(即江岸、江汉、(编者注:此字左边为石,右边为乔)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建筑密度划分为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和密度三区(详见后附《武汉市中心城区建筑密度分区示意图》及其说明),并按此进行建筑规划控制;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其他地区建筑按密度三区进行规划控制。 第七条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制度,建设单位应按《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关联法规: 第八条建筑工程必须按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需变更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使用性质、高度、位置、平面、立面、建筑外墙色彩及材料的,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重新核准。 第九条建筑工程的实地定位放线和验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道路坐标、控制高程和红线图测放。 第十条建筑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建设单位应持竣工测量图纸和相关资料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规划验收合格文件。未取得规划验收合格文件的,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明等有关文件。 第二章建筑间距 第十一条居住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建筑高度24米以下(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0.9倍,密度二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0倍,密度三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1倍,其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东西湖、汉南、江夏、蔡甸、黄陂、新洲等区的建制镇规划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2倍;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10米,密度二区内不少于12米,密度三区内不少于14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下的不少于6米,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上的不少于8米。 (二)建筑高度24米以上(不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其中24米以下部分间距按前项第1目计算,24米以上部分在密度一、二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0.3倍进行递加计算,在密度三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0.4倍进行递加计算,不足26米时,按26米计算;其最大间距,在密度一区内可以不超过40米,在密度二、三区内可以不超过45米;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纵墙面在南面时,不少于20米,其余情况下不少于18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14米,密度二、三区内不少于15米; 4.点式建筑的间距,按建筑之间的南北向重叠面进行计算:无重叠面时最近点距离不少于15米;重叠面小于12米时,间距不少于18米;重叠面大于12米时,按本项第1目计算。 (三)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与建筑高度24米以下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一)项第1目计算;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二)项第1目计算; 2.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20米;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8米;与其东西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 90)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 (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 )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3、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 时,按平行关系

项目设计成果归档和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统一项目文件的归档要求与整理方法,确保档案质量,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全部项目文件的归档与整理。 本规定所指项目文件为项目在施工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全部文件。 二、归档要求 1、项目建设中形成的项目文件,应根据GB/T11822《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DA/T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和SH/T3503-200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组卷、整理,并向业主归档移交。 2、归档项目文件应完整、准确、系统。应真实记录和准确反映项目建设过程和竣工时的实际情况,图物相符。 3、项目文件归档范围见项目管理手册《项目文件管理规定》。 三、归档项目文件的整理 1、项目部向业主提交归档项目文件时,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行业规范和业主档案管理要求进行组卷整理。 2、组卷要遵循项目文件的形成规律和成套性特点,保持卷内文件的有机联系。 3、勘察文件按勘察项目组卷;设计文件按装置单元、阶段、专业组卷;合同文件(包括合同形成文件)按合同编号组卷;项目交工技术文件文字资料按 SH/T3503的要求组卷;设备随机文件按台件组卷,其中质量证明文件与随机图纸需分别单独立卷;管理性文件按问题组卷;竣工图按单项工程、单位工程、装

置单元、阶段、专业图号组卷;监理文件按问题组卷。 4、施工图、竣工图组卷整理时需进行折叠,折叠要求为: 4.1 图纸须按照A4(297×210MM±2MM)的标准幅面进行折叠。 4.2 各种幅面图纸折叠前,要分别按照A0、A1、A2、A3、A4图纸幅面标准格式尺寸(841×1189、594×841、420×594、297×420、210×297MM)进行裁制或整理修边。 4.3 图纸折叠须图面朝里,背面朝外,保持图纸标题栏在右下角并露出。若标题栏前边有图纸遮盖,可将遮盖部分的右下角向内作45°角折入。 4.4 3号图纸折叠时,先将图纸摆正,然后将左半部向右对折,再将盖在上面部分的右下角向内作45°角折入。 4.5 2号图纸折叠时,图纸摆正后,先将竖向多出297MM部分均匀地向内折,然后自左向右进行横向正手风琴式折叠,并使右侧对齐,标题栏露在上层。 4.6 1号图纸折叠时,图纸摆正后,先将竖向多出297MM部分均匀地向内折,然后使标题栏在上层,自右向左进行横向正手风琴式折叠,并将盖在其上面部分的右下角向内做45°角折入。折好后最外层的宽度为210MM,其它层可自由折叠。 4.7 0号图纸折叠时,图纸摆正后,先将竖向多出297MM部分向内折两折,然后使标题栏在上层,自右向左进行横向正手风琴式折叠,并将盖在其上面部分的右下角向内做45°角折入。折好后最外层的宽度为210MM,其它层可自由折叠。 5、案卷与卷内文件的排列 5.1 管理性文件按问题、时间或重要程度排列。 5.2 勘察文件按管理、依据、报告、勘察记录、附图等排列。

《住宅设计规范》修改条文解析

关于2012年8月1日即将实施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一些有修改或新增的条文解析: 6.3.4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 【要点说明】本条为新增条文 我国目前大多数住宅的剪刀梯平台普遍过于狭窄,日常搬运大型家具困难,特别是急救时担架难以水平回转;高层建筑虽有电梯,但往往一栋楼只有一部能容纳普通担架,需要通过联系廊和疏散楼梯搬运伤病员。因此,本条文从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角度,要求住宅剪刀梯休息平台进深加大到1.30m。 6.4.2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要点说明】本条为原条文修改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主要考虑到其中的一台电梯进行维修时,居民可通过另一部电梯通行。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意见提出"每栋楼的概念不清晰,应是每单元",经编制组认真讨论认为我国目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如强求每单元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标准过高。 此次修改对"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编制组多次收到对有关条文的修改意见,主要是针对在家中突发疾病的病人如何及时救助,要求电梯轿厢尺寸应能满足搬运担架所需的最小尺寸。 6.7.1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 【要点说明】本条为新增强条 本条根据09年10月1日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相关精神以及《住宅信报箱工程技术规范》(GB50631-2010)有关规定编写而成。 《邮政法》重申了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为了保障邮政普遍服务,使每个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作为重要邮政设施的住宅信报箱理应在住宅设计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住宅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信报箱的设置位置、数量,保证每套住宅都有对应的信报箱格口,方便住户使用。 【实施与检查】 本条执行中,重点在工程设计图纸审批过程中进行控制。结合住宅出入口设置的信报箱应在住宅设计图纸中标明位置和格口数量,设于室外的信报箱群、信报箱亭应在工程总平面中标明位置和格口数量。设计阶段格口尺寸可参照以下两种排列方式设计: 横排式:350mm宽*250mm深 竖排式:250mm宽*350mm深 嵌墙式信报箱应结合产品标准进行预留、预埋设计。 信报箱高度方向格口数不大于10层,投取通道宽度应满足《住宅信报箱工程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建筑设计管理

建筑设计管理 一、目的 将项目开发的理念及意图,项目策划的要求,通过调研所确定的市场需求以及开发商对项目开发的投资成本、进度、质量等诸多要求通过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以图纸、文字说明、概算等表现形式确定下来,为后续的工程实施工作确立一个科学、严密、详细、清晰的书面依据。 二、适用范围 1.公司物业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环境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2.公司物业开发项目的特种专业设计,包括供电设计、供水设计、供气设计、室外管线设计、弱电系统设计及其他特种专业设计。 三、控制目标与控制点

四、关键绩效指标 1.设计方案质量 2.设计费用 3.设计完成时间 4.设计变更发生的费用 5.设计限额预算与实际设计费用的差异率

五、职责分工 六、程序 1.规划设计阶段 1.1规划设计方案阶段 1.1.1组建设计评审小组,包括项目发展总监、投资经理、项目管理总监、设计经理、项目公司总经理、开发部经理、设计管理专员、合同预决算专员、财务部经理、物业公司项目经理等,项目公司总经理为组长。 1.1.2设计管理专员根据项目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地质普勘资料、《土地使用条件》、《项目策划方案》以及确定的项目开发理念及意图,组织编写《规划设计方案任务书》(内容包括设计内容、设计需达到的质量标准、设计时间、提交成果方式及内容等),提交开发

部经理审批,并由项目公司总经理签发设计经理对任务书编写提供支持与指导,投资经理对策划方案做出解释和说明,对方案中不合理之处做出改进。 1.1.3开发部经理与设计管理专员负责收集规划设计公司的信息及资料(包括资质审核,人员设备实力、质量保证体系、工作质量、社会信誉,建立设计单位资质档案),对其设计能力及设计成果进行初步考察,初步了解设计人员对公司开发理念及策划方案的理解程度,初步了解各设计公司的收费标准,拟定参与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公司名单及简介,报项目公司总经理审批。 1.1.4项目公司总经理依据资料确定参与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招投标的设计公司(一般不超过5家),确定设计费用,设计经理依据资料提出自身对参与设计的公司初选意见和建议。 1.1.5设计管理专员向参与规划方案设计招投标公司发放《规划设计方案任务书》,并提供设计公司要求的其他资料,签订设计合同,同时项目公司总经理、开发部经理、设计专员及设计经理应加强与设计公司人员的沟通及互动,确保公司开发理念、项目策划要求被设计人员充分理解,并在方案中体现。 1.1.6公司相关人员应确保各设计公司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使各设计公司处于公平竞争的良性状况,充分挖掘出各设计公司的智慧及想象力,形成优秀的方案作品。 1.1.7设计管理专员负责各设计公司方案(包括初稿、修改稿、确定稿)进度,并及时将各阶段方案报公司设计评审小组进行内部评审,并将评审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设计公司进行修改,直至最终确定各设计公司参与投标方案。 1.1.8开发部经理对各设计公司在各设计阶段的方案进行相应的经济测算及可行性分析,并报公司设计评审小组作为内部评审依据之一。 1.2规划设计方案评审 1.2.1开发部经理依据规划方案设计进度组织政府主管部门召开方案评审会,包括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参评专家、会议议程及其他相关事项。 1.2.2设计管理专员负责与各设计公司协调,共同完成参与评审方案的成果制作,包括文本、各类效果图、电子展示图等,并于评审会前日做好会场布置及后勤工作安排。 1.2.3项目公司总经理作为开发公司首席代表参与规划方案评审会,设计经理、开发部经理、设计管理专员列席评审会,其中设计管理专员负责会议记录,并在会后整理出会议纪要备用。 1.2.4规划方案评审会确定中标设计公司的,开发公司与其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如未能确定中标设计公司的,开发公司应依据评审意见,重新组织第二轮方案设计,操作程序不变,如需调整参与投标设计公司的,程序依据1.1.3~1.1.8执行,直至最终确定规划方案设计中标公司。 1.3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及确定 1.3.1开发部经理负责与规划设计中标单位确定修建性详规设计内容、进度及费用,并报总经理审批,设计管理专员负责拟定相应合同及协议,并报签署执行。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2年6月11日渝府令[2002]第132号文发布 根据2006年2月27日 渝府令第193号文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 建设用地 第四条 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 地块控制 第六条 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执行有关专业设计规范的规定,但不得大于《表二》中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第十条 建设用地红线图是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的附图。建设用地红线图必须在1∶500现状地形图上绘制,图上必须根据需要绘出规划用地范围线、拆迁范围线、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绿化、水系、文物、市政设施保护范围线,并用坐标限定。图上还须标明车辆出入口的方位或位置。 建筑用地范围线、规划用地范围线、拆迁范围线必须闭合,其面积计算精确到平方米。 第十一条 建筑容积率指地上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容积率的计算公式:  S1 FAR=------ S2 其中:FAR——建筑容积率 S1——地上建筑面积 S2——建设用地面积

EPC项目设计管理办法

EPC项目设计管理办法 设计管理是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所产生的文件是项目管理中采购、施工各阶段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设计工作对项目的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和质量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EPC总承包商在设计中应满足业主期望的功能要求;在设计进度方面满足业主的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在设计质量方面达到业主的最终要求;在现场服务中通过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组织集成,促进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实现项目的增值目的。

采购组 设计交底 施工组 设计负责人 组织设计 设计产品交付出具设计变更 (优化设计) 提供技术服务设计策划 (优化方案)设计输入 与项目经理、业主沟通,收集设计基础资料,落实外部设计条件 设计输出设计验证 设计评审(优化设计)设计确认 采购组 采购组 设计外委 解决重大设计问题 设计验证 设计管理流程

7.1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部的岗位设置和职责范围 7.1.1设计部的岗位设置 本项目,项目设计部的岗位设置如图 设计部的岗位设置图 7.1.2设计部的岗位职责范围 (1)项目设计经理 项目设计经理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项目的设计工作,全面负责设计的进度、费用、质量和HSE等的管理工作。本项目实行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实行联合体投标工作,其中设计单位成立项目设计部,项目设计经理主要职责和任务如下: >项目设计经理应该保持与业主、监理、施工部、采购部、质量部、HSE部、施工控制部等部门的有效沟通,保证

施工程序和采购活动符合设计要求。 >研究、熟悉合同文件确定的工作范围,明确设计分工,提出设计主项表及进行设计工作分解,提出设计工作分解结构(WBS)清单。 >组织审查工程设计所必需的条件和设计基础资料,主要包括:设计依据、业主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和有关协作协议的文件。 >编制项目设计计划,会同项目控制部编制设计进度计划。 >组织各专业确定设计标准、规范、项目设计统一规定和重大设计原则,研究和确定重要技术方案,特别是综合性技术方案、各专业的衔接,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卫生等。 >主持有关的设计会议,参加采购部召开的供应商协调会。按期提交采购必需的技术文件,对供应商的报价进行技术评审,审查设备先期确认.图纸和最终确认图纸。 >组织设计文件的汇总、入库和分发;工程设计结束后,组织、整理和归档有关的工程档案;编写工程设计完工报告。 >项目施工阶段,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派遣设计代表,审查并组织设计修改。 >组织各专业做好项目设计总结。 (2)专家组 专家组负责项目中的重大技术方案的指导和咨询,参加

新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新《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城市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住宅建设要求投人大量资金、土地和建树等资源,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对住房的要求,保障居民最低限度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基本要求,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是国家计委于1986年颁布实施的,执行已有12年。原规范是在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在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住宅设计质量方面无疑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规范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对城市住宅提高质量的要求,国家制定了新的城市住宅建设标准,与此相适应,中规范也应修订,修改不适用的条文,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为加强立法,使本规范具有强制性法规的性质,增加了监督、执行规范的保证措施,扩充了各专业的内容,使其成为综合性的设计法规,规定了设计中基本的低限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内容,实施后必将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进城市住宅建设健康发展。 1.0.2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宅商品化,城市住宅已不再是单一标准的集合式住宅模式,目前除了大量的中、低档标准的城市普通住宅外,尚有标准较高的住宅,其形式有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等等,按层数分也有从低层到高层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城市住宅,基本功能及安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故本规范应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各种类型的住宅设计。 1.0.3 住宅层数的划分与原规范规定基本——致,因《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修订后,高层建筑己突破100m 的限制,故本规范不再作高层住宅上限为三十层的限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垂直交通和防火要求的不同。一至三层的低层住宅住户一般自用楼梯,四至六层住宅住户共用楼梯,七层以上应设电梯,GB50045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要求设消防电梯和防火设施,但又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才设消防电梯,故这类住宅十一层以下可像中高层住宅一样设一般的电梯,但其防火设计仍须符合GB50045的要求。1.0.4 国家对住宅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了城市住

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7-07-27T11:16:00.4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陈一曦[导读] 摘要:建筑设计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其有效的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规划,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起到了只管重要的作用。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设计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其有效的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规划,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起到了只管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建筑设计管理现状入手,对相关的建筑设计管理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为提高建筑设计管理,解决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设计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程建筑的需求也相应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工程的建筑设计管理显得十分的重要。如何更好的提高建筑设计管理,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成为了相关的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建筑设计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1.1建筑设计影响建筑工程投资 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的决策、设计和实施三个阶段,建筑设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投资,虽然建筑设计本身所耗费的资金较少,在建筑工程的总开支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设计环节是投资控制的关键,也是投资决策后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设计支出占工程建设总支出的比例低于 1%,但正是这不到 1%的资金投入,却会对工程投资产生重要的影响,工程投资额的75%以上将会受其影响,可见建筑设计对工程投资的重要作用。 1.2建筑设计影响工程造价 建筑设计将会对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物的层数和层高的规定、结构类型和设计方式的选择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优化建筑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建筑设计以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建筑设计不仅会对具体的施工过程产生影响,而且在建筑物投入运行之后,也会对后期的维护和暖通空调的安装等造成影响。通常条件下,在前期施工阶段的投入高,后期的维护费用就会相应减少。在建筑设计阶段要合理优化设计方案,做到既减少前期施工阶段的投入,也能够保证工程后期维修和暖通等的质量,从而减少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界面管理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界面管理问题有:对于系统设备的尺寸、具体位置、施工设计图中预留的孔、洞、沟、槽等存在漏洞预埋位置及尺寸误差较大,遭横初步设计建筑规模确定受到影响;对于线路、管线等汇总协调管理不善进而干扰建筑安装调试施工;设计单位对于工艺设备、结构方案未进行系统论证,造成设计文件无法通过审查,因工作深化导致工期延误;施工设计阶段图纸不配套,出现常规性错误造成设备与施工难以顺利安装进而影响整体建筑质量。 2.2设计质量评价缺陷 当前企业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式主要有:由政府负责单位开展工程项目质量审查评定;由设计单位自行开展内部设计质量审查;由业主单位开展设计质量审查评定。根据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设计质量评价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设计评价质量胆这些方式也存在部分缺陷性问题具体表现有:(l)有限性其主要体现在评价时点及评价主体两方面;在多种评价方式中,通常会存在两个评价主体,且多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缺少相关利益主体其评价结果难以反映出不同主体的目标需求和建议,评价形成的影响效果非常有限;同时部分评价是在阶段成果形成后进行的而有的甚至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的投计的评价与控制力度明显不足这就容易造成工程设计质量的评价作用难以发挥工程整体质量难以保证;(2)非常规性,因部分企业对于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缺乏基本认识,且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造成质量评价工作的随意性较高,设计单位内部评定缺少一定的常规性,且通常采用三级审查方式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3.建筑设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相关设计单位应不断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胸建设计界面风险防范体系,以不断提升界面管理质量。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l)业主控制的设计协调过程应建立高效的决策系统不断改善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水平,以克服土建、设备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设计迟缓、设备安装图滞后难题;(2)做好合同界面管理确定各专业系统设计单位为界面实施工作的执行主体洛专业系统的设计单位应在设备、技术、人员和组织上提供基本界面管理条件;(3)总体设计单位应重点开展技术管理,明确施工图设计及初步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的工作要点招投标文件中明确的条框应由投标单位严格执行;(4)应加快建立界面管理机构油业主开展直接领导管理,并编制工程、设计界面的具体管理办法与程序捉进界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5)加快设计界面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通过设计界面管理机构建立本机构的数据管理系统及系统管理软件以利用结构完成对界面数据的访问,采用直观图方式反映不同界面的树状层次结构[1]。 3.2加强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1)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具体要求及相关勘查数据资料进行深化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设计方案大纲制定;通常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主管工程师安排各专业工程师调查资料分析为前提,进行综合讨论编制;随后将编好的大纲交由业主进行审核最后按照审核通过的大纲开展具体方案设计;(2)设计方案前期审查;对设计方案的前期审查主要是核查项目总体设计方案,通过与设计要求大纲的比较分析检查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标准、概算设计是否在允许范围以内;(3)核查施工图:施工图审核检查是工程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关键点在具体审核中应加强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的标准检查具体审查的内容应包含给排水施工图、建筑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4)做好设计项目施工及竣工后的反馈:项目主管应安排各专业负责人参与技术交底工作,对技术交底过程提供意见和建议;对于施工会审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修改意见等应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核查,并考虑相应修复或补救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竣工时专业设计人员应共同参与质量验收[2]。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来源:规划局发表日期:2015-02-18 第一编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坐标系应当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系应当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 第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设计导则的要求。 第二编规划编制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规划编制应当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 第六条本规定的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八条编制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九条规划成果文件应当包括纸质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具体的格式规范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十条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第十一条总体规划是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城乡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特定功能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一般由辖区规划和城区或者镇区规划组成。 编制总体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方案阶段。 第十二条编制总体规划前,应当首先进行下列专题研究: (一)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即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调控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的落实情况; (二)城市发展定位,即根据城市区位、资源环境状况、现状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的政策要求,科学分析研究城市发展方向、途径和功、 (三)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即根据现状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影响人口规模的因素,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以及构成;

工程项目范围规划管理细则

工程项目范围规划管理 细则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项目范围管理 1.范围规划 (1)依据 事业环境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法律法规、管理部门规章、产品质量标准、工艺标准、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工具、市场状况 组织过程资产:组织进行工作的过程与程序;组织整体信息存储检索知识库 项目章程: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协议书、合同及变更等文件,是批准项目的文件,授权项目经理在项目活动中动用组织的资源,主要项目干系人都要在项目章程上签字,表示在项目需求和目标上达成一致。外部项目章程的制定以项目合同或顾客招标文件为依据,内部项目章程的制定以项目工作说明书为依据。 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项目的范围就是项目团队工作的边界,项目的边界是通过项目范围书来界定的,项目经理根据客户的要求整理出项目的范围,要求项目范围描述详细到完全实现客户的要求并的到相关方(内部各部门、外部客户)共同确认认可,无论是主项目还是子项目,项目经理都要主持编写其各自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内容及要求见示例 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将确定、协调与综合所有部分计划所需要的行动形成文件,使其成为项目管理计划,内容因其复杂程度而异 (2)工具与技术 专家判断

样板、表格与标准 (3)成果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 示例:项目范围说明书 1.项目名称及描述:简单描述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 2.项目目的:解释执行该项目的原因 3.项目目标:对项目时间期限、费用预算、质量要求等进行指标量化 4.项目主要可交付成果:说明在项目完成后,可交给客户的产品或服务 5.制约因素:指出项目受到的特别限制和制约,以及解决或替代的办法 6.假设前提:指出制定项目计划时,对暂时无法确定或以后极有可能变化的因素作出假 设 玻璃幕墙工程范围说明书 项目名称及描述:玻璃幕墙工程项目施工 该幕墙是×××工程项目外延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整体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对申报优质工程也起到一定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该幕墙为点支撑玻璃幕墙结构,在节点安装、索张拉、支撑装置安装、及各项性能检测等要求严格,必须达到国家验收规范标准。 项目目的: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 1 总则 1.0.1 城市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住宅建设要求投入大量资金、土地和建材等资源,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对住房的要求,保障居民最低限度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基本要求,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是国家计委于1986年颁布实施的,执行已有12年。原规范是在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在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住宅设计质量方面无疑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规范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对城市住宅提高质量的要求,国家制定了新的城市住宅建设标准,与此相适应,本规范也应修订,修改不适用的条文,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为加强立法,使本规范具有强制性法规的性质,增加了监督、执行规范的保证措施,扩充了各专业的内容,使其成为综合性的设计法规,规定了设计中基本的低限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内容,实施后必将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进城市住宅建设健康发展。 1.0.2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宅商品化,城市住宅已不再是单一标准的集合式住宅模式,目前除了大量的中、低标准的城市普通住宅外,尚有标准较高的住宅,其形式有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等等,按层数分也有从低到高层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城市住宅,基本功能及安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故本规范应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各种类型的住宅设计。 1.0.3 住宅层数的划分与原规范规定基本一致,因《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修订后,高层建筑已突破100m的限制,故本规范不再作高层住宅上限为三十层的限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垂直交通和防火要求的不同。一至三层的低层住宅住户一般自用楼梯,四至六层住宅住户共用楼梯,七层以上应设电梯,GB50045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要求设消防电梯和防火设施,但又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才设消防电梯,故这类住宅十一层以下可像中高层住宅一样设一般的电梯,但其防火设施仍须符合GB50045的要求。 1.0.4 国家对住宅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了城市住宅建设标准,特别是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针政策和法规与住宅建筑关系特别密切,住宅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如建设部提出“从1996年起到2000年,新设计的采暖住宅建筑应完成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的目标,对《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已进行了修订,为此要改革墙体,加强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我国是土地和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此在设计中要采用节地型方案,使用节水型器具等等。 1.0.5 本规范只对住宅单体工程设计作出规定,但住宅与居住区规划密不可分,住宅的日照、朝向、层数、防火等与规划的布局、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道路系统、竖向设计等都有内在的联系,必须共同形成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因此,住宅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