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帕夫雷什中学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的影响_席梅红 - 副本

论帕夫雷什中学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的影响_席梅红 - 副本

论帕夫雷什中学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的影响_席梅红 - 副本
论帕夫雷什中学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的影响_席梅红 - 副本

前苏联大教育家瓦西里·亚历山大德罗维

奇·苏霍姆林斯基,自十七岁开始参加工直至

年止,他的一生中三十二年的时光都是在帕1970

夫雷什中学度过的。帕夫雷什中学是前苏联乌克

兰境内克烈明楚格市郊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

校。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历程深深地影响着这

位大教育家,正如他在《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中

所说的那样:“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

三十二年,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

福……”[1]他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

教育智慧,为全人类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

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帕夫雷什中学促成

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同时造就了他的辉煌。

一、苏霍姆林斯基管理学校的智慧与帕夫雷

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他

把自己的先进思想运用到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实

践中,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使帕夫雷什中学成为

苏联最优秀的普通教育机构,在他的带领下帕夫

雷什中学还成了先进教育理论与思想的发源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工作,一切都是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着的。好的领导要带出团结的、高

水平的教师队伍。他特别强调学校领导要带领教师做好教学研究,“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2]

苏霍姆林斯基在带领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奋斗的过程中,认为校长最重要的工作不是事务性问题,而是教育问题。作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他处处以一名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不仅对你所任课的那个班的孩子是这样,而且对社会、人民、家长所托付给你的那所学校的所有学生也都是这样。”[3]他在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期间,凭着多年来对普通中学学生的生活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对各个不同年龄的班级和学生特点都有清晰的认识,并对比较特殊的学生还做有比较详细的记录。

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作为校长领导帕夫雷什中学进步的经历,结合苏维埃学校为培养国家人才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总结自己二十六年做校长的成功经验,把自己的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智慧总结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向全国的青年校长阐述更好地领导学校的成功经验。

论帕夫雷什中学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的影响*

席梅红

摘要: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为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总的说来,他的教育智慧应该源于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年的丰富实践与经验,是帕夫雷什中学造就了这

32

位伟大的大教育家。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历,引发对当今我们中小学教师教育智慧提升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中小学教师;教育智慧

作者简介:席梅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 200234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基础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研究”论文,项目批准*2006

号:。

06jjd880011

- 60 -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生的智慧与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4]劳动教育是帕夫雷什中学的一大特色,是苏霍姆林斯基最基本的“教育信念”。他让学生看到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带孩子们到森林、田野、果园游览、观察大自然的生命现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及一些创造性劳动。将人生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内容融合在劳动中,并深化对人生的探索。在帕夫雷什学校无论是道德还是知识最后都落实在与孩子们同步增长的劳动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教学方针是,每个学生在精神上和实际上在为劳动做准备时,并不把掌握知识直接从属与他将来要从事的具体劳动活动。孩子们不仅把掌握知识当作责任,而且也当作需求:没有经常不断的智力上的成长,他们就觉得生活平淡无趣。”[5]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的绝对不只是学生对课本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识记、背诵和重复,教育应该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个人的创造性活动,任何知识都应该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积极获取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了孩子们,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他付出了毕生心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学生最基本的就是要“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他不但这样说了而且这样做了。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三十二年中,苏霍姆林斯基从来不只是学生的领导者和教育者,他还是学生亲密的朋友。他始终与学生站在一起,他经常敏感地捕捉着孩子们心灵的轻微悸动,去感受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的细微变化,用实际行动、付出真实情感、真正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用他的心灵去撞击孩子年幼的心灵。孩子们的成长吸引着他,他能够敏感体验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并且认识到儿童的精神世界是非常细腻微妙的,需要用加倍的爱心去了解和呵护。他格外关注一些心灵扭曲的孩子,热情地关怀和抚慰他们,用爱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心灵世界重新充满阳光。在教育工作中,苏霍姆林斯基经常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感受他们失落时的悲伤,努力做到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

三、苏霍姆林斯基塑造教师的智慧与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选择处于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帕夫雷什中学作为自己的起点,其原因就是他认为这里的工作条件具有挑战性,能够锻炼他的教育智慧。当时学校处在建设的关键时期,存在的问题不但多而且棘手,问题越多,就会引发自己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不断总结作为合格教师的经验。他利用自己的成长经验塑造新的一批批的教师,指导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对于许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他们还不具有丰富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当他们怀着对工作的好奇心与强烈的事业心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很多东西跟他们想象的完全是不一样的,不是那么容易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友好交流,有时做的事也不是自己喜欢做的。由于心理上的影响使一部分新教师误认为自己不具有做教师的才能。为了帮助教师走出困境,树立对教育事业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作了大量的工作。认真回答每一位教师的问题,帮助他们寻找最好的解决棘手问题的方法。他教导教师,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享受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合格的教师是一名智慧型教师,能够在现实中乐趣无穷地从事教学实践。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成长,锻炼他们高水平的教育工作技能,他打破常规,把学校建成学习的场所。他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他所教授学科的专家,既要了解这些学科内的所有基础知识和研究的前沿动态,还要具备精神发展的需要和求知的热情。学校配有图书馆、实验室、试验基地供教师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科研方面的各种学术会议、讨论会、座谈会等,保证教师们享有优越的研究条件,他们可以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中进行无尽的开拓。教师们边工作、边自修,边教学、边科

- 61 -

研,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教师个人都朝着“教育家”的目标不断前近,把教书、育人、科研融为一体,创造性地探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禀赋的发挥和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帕夫雷什中学教师的工作是充满理论之光的,他们结合实践不断概括、总结有创造性的思想和理论,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成长。

三、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的成功经验的启示

“理解教育认为,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6]在教学中,教师巧用智慧,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可以减少现实教学中的一些笨拙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保证学习的有效性。针对当今一部分教师把教育做成“体力活”的现实,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积累的丰富教育智慧,引发对当今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育智慧的思考,在此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供广大中小学教师参考:

、教师要有献身精神

1

处于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是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的,可这些却没有阻止苏霍姆林斯基,他反而变得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成长中的孩子们。因此,做教师的要有献身精神,发现哪里有问题,自己的工作就从哪里开始,遇见的问题越多,越容易锻炼自己的智慧。教师应该发扬“有梦就去追”的大无畏精神,这样才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教师要想不断地获得教育智慧,必须有牺牲精神。因为促成智慧提升的许多问题都是隐藏的,需要大胆地去发现。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历程,而且有的问题是需要付出代价才能够克服的;从事成功的教育,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保证,只有充足的时间才能有不断的新发现。牺牲不起时间,追求生活上的安逸是很难有新突破的,在理论上也得不到更多的创新,相应的智慧水平也会上升较慢。但希望教师献身,并不是要教师远离闲暇,而是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有不断提升教育智慧的愿望。中小学教师要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把一生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这样才能够汇聚成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

、教师要勤于写工作日记

2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记日记已经记了三十二年。”[7]在帕夫雷什中学曾经对许多学生都做了大量的跟踪记录,在他的教育著作里最引人的就是伴随有大量的事实论证,这也使他的著作让人读来更加亲切、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结合现实,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却存在难以发现、捕捉鲜活的事例,以实现自己的思想创新。因此,为了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智慧,首先就应该养成勤于记录、勤于总结的良好习惯。教师的智慧获得离不开大量的生动事实来启发自己动脑筋思考,要想更好地捕捉到第一手的资料,教师最好是写工作日记,对于教学中的经典事实、教学灵感、新发现、创新理论等都清晰地记录下来。教育日记“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想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我但愿把许多本教师日记搜集起来,保存在教育博物馆和科研机构里,当做无价之宝”。[8]中小学教师通过写工作日记,最终能够把记录下来的散乱的东西变成系统化的理论与经验。他们养成写工作日记的习惯,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并提升教育智慧,不但教学方法有所突破,而且教学思想与观念也与日俱进。

、教师要珍视教育实践经验

3

教师的实践经验是教育实践智慧的源泉。“一盎司经验所以胜过一吨理论,只是因为只有在经验中,任何理论才具有充满活力和可以证实的意义。一种经验,一种非常微薄的经验,能够产生和包含任何份量的理论(或理智的内容),但是,离开经验的理论,甚至不能肯定被理解为理论。这样的理论往往变成只是一种书面的公式,一些流行话,使我们思考或真正的建立理论成为不需的,而且是不可能的。”[9]由杜威的精辟阐述可以看出,教师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并是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脱离实践经验,凭空捏造一些理论,是缺乏

- 62 -

生动的说服力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历也向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他的丰富的教育智慧是与教学实践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智慧来之于学生又用之于学生。中小学教师要紧紧抓住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个优势,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与思考,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教育智慧,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教师要学会利用集体的智慧

4

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教育知识之充满强劲活力的源泉就是他所领导的教师集体的丰富教育教学智慧,具体包括:他本人的智慧,他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教师的集体教育教学智慧,以及其它学校的教师们的智慧。教师的理论创新与智慧的提升,单靠个人的知识和力量是无法达到最高境界的,必须吸收百家之长,利用集体的智慧才能实现其目的。一个人的视野是有限的,而且侧重点也比较片面。因此,在教学中只靠自己去搜寻一些理论、单独埋头努力地思考是不够的。教师要养成一种谦虚的态度,学会去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同样的问题,要虚心请教自己的同行是怎么处理的,看他们对待这些问题哪些方面比自己做得更好,取长补短。教师之间经常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最后进行总结。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实践中教师整体集结起来的智慧更是宝贵的,一个问题,整理教师发表的不同意见,就是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智慧,这样就达到了利用教师集体的智慧使集体中的个体教师的智慧获得提升的目的。

、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5

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量著作读起来宛如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有一种质朴的风格。一个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不同情况下的具体细节,让人觉得特别实用、能够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我们的教师总认为教育理论就应该是高深、难懂的,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从而不自信,认为自己知识水平还没有达到从事理论研究的能力,“以前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只有学者才配读书,才配研究学问,至于普通老百姓,包括国民学校的教师(遗憾得很,教师也算在内)只配学习,只配使用自己的一点知识。”[10]人们觉得理论研究应该是大学教师、教育家、专家们的职业,因此导致很多教师的理论智慧多呈现缓慢上升或停留在某一水平的状态,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对教师职业的肤浅之见。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引了提升理论智慧的道路,他从普通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智慧,这是我们教师特别应该学习与借鉴的。无论什么样的理论都是来自实践的。教育的理论通俗点但只要紧密联系实际,或许会更有被推广的价值,并且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提升教育理论智慧的条件是优越的,只要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研究氛围,教育智慧水平就会有一种飞跃,不但有更多、更好的优秀教育类著作涌现,还能从提升智慧的过程中体验到特别的快乐。

参考文献:

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

[1]

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M]20013

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

[2]

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M]200120.

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3][4][5]

(第四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1,,

575-5761317.

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论.北京:教育科学

[6][M]

出版社,:.

200541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

[7][8][M]

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124123-124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

[9][M]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58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袁一

[10][M]

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38

- 63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1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在长达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处于教育的第一线。长期的教育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教育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前辈教育家的思想。他在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理论概括创建了洋溢着创新意识的教育思想体系。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治校”思想 ( 一) “教育思想治校”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他针对前苏联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的做法以及其他误区,结合前人的学校管理思想和自己的思考提出了“教育思想治校”的思想。凡读过《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人,定会留下这样一个深刻印象: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师的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教师们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即给他们提供充裕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有暇思考教育学工作难题,有暇结合工作实际博览群书,引导他们沿着实践、读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使之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最终达到用共同的教育信念把全体教师团结成一支攻克教育堡垒的坚强队伍。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思想治校的重点放在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他不仅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把整个学校变成了一个活跃的“创造实验室”,而且在实践中采取了许多旨在培养教育素养的,颇具特色的做法。 ( 二) 教师队伍的建设 1. 教师的教育素养 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很赞同学校有选教师的特权,否则办不好学校。他认为选教师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热爱学生和教育工作;有钻研精神。 2. 抓科研、提升教师的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对凯洛夫教育学不满,认为有95%是向师范生灌输如何教知识、讲知育,他认为学生是需要个别对待的,具体他采取了两项特殊的措施:(1)典型案例研究。(2)心理学研究会。 3. 关于教师管理 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他说:“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自由时间,以供读书和研究。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润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理论 1.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平等的人。 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 这是一个教育学的良性循环。怎么让学生走入良心循环中呢? 每一种儿童行为背后,都潜藏着一种行为模式,每一种教师行为背后,也潜藏着一种行为模式。 针对学生丧失自信自尊,老师可以采取的反应类型有: 1、爱心型。不歧视学生,给予他无微不至而且持续不断的爱及照顾。 2、励志型。讲一些励志的名人故事给他听,鼓励他的志气。 3、赏识型。不断地寻找这个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大大地加以表扬,以树立他的自信。 4、转移型。通过表扬孩子在其他领域的进步来帮助他树立自尊。

5、专业型。研究这个学生的学习障碍,给予相应的单独辅导,使他能够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 前四种行为模式都是有效的,在某些情形下还会发生关键作用。成熟的教师,会根据对学生行为模式的洞察同时或交替使用这些策略。这四种模式是外在的,辅助性的。最后一种是内在的、根本性的。但如果长期习惯于采用前四条途径(尤其是当这四种途径有一定成效时),会导致积极意义逐渐丧失,而消极可能逐渐显现。 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爱心教育、赏识教育、励志教育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专业化普遍缺失,企图寻找捷径所致。 一个成熟的高度专业发展的教师,必然会: 1、无限地信任和热爱学生,建立瑞泽的师生关系,但不将焦点放在师生关系上,而是聚焦于知识的学习; 2、洞察学生当下面临的真实问题,并在着眼于学生整体的长远的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实实在在的专业策略协助学生突破困难; 3、不断地通过外在的评价协助学生修正自我评价,使之更趋真实合理,并越来越不依赖于外在评价; 4、鼓励和协助学生不断地增加挑战困难的难度与长度,在无止境的挑战与创造中不断地提升尊严感。 楚真真

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安丘市东埠中学孙元臻中学生社会阅历浅,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对事物的美丑分辨能力不强,导致盲目追求、崇拜甚至模仿。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因势利导,弃恶扬善、辨明是非。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开展一些使学生自我教育的主题班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做班主任工作时的一次成功体验。 那是去年初二上学期,我班一名女同学戴了一副玉镯。我问她,她说是表姐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我又问她父母是否知道,她说知道。老师也就不便追究什么,同学们也不太关注,未引起什么轰动效应。到了初二下学期,班上有十几位同学,包括个别男同学也戴起了首饰,有的还戴着玉十字架、白金项链等。有家长反映,有的同学还闹着向家长要。一时间,学生争相模仿,戴首饰成了一种时尚。 针对这一现象,我找几个同学了解,他们说戴着挺好看,再说现在社会上也流行。我和他们讲道理,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讲究穿戴,无可非议,尤其是成年人,确实是一种美的打扮,但作为消费者的中学生披金戴银不合适。并且以班主任的威严下了命令,不准再带到学校,否则老师一律没收,概不退还。他们似懂非懂,似服不服,迫于压力只好暂且摘下。但过了两个星期,正好我校开运动会,全校师生汇集于市体育场,我班的这十几名同学象事先有约定似的,不仅穿着漂亮的衣服,而且

又戴上了“藏”起来的首饰,故意不和老师打照面。我想再简单说教可能行不通,强制压服也难以奏效。 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次主题班会:“中学生与饰物”,聘请三位学生家长和一位保健医生参加。班上同学们对中学生该不该戴饰物展开了热烈讨论;家长们也介绍了他们中学时代的生活和学习,并与同学们细算了一下家庭收入与支出账;保健医生谈了青春发育期佩戴金属首饰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此外,大家还分析到:金银较贵重,戴在手上、颈上,活动时容易脱落,也不安全。从审美角度,学生时代充满朝气和青春活力,有一种自然美、内在美,单纯、稚气的中学生戴上首饰,会显得俗气、不协调,反而不美。老师在大家讨论到高潮时从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指出:中、小学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打扮、装饰不仅容易分散学习的注意力,而且容易滋生爱虚荣、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向父母要,这种互相“攀比”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也会败坏我们的班风。中学生的穿戴应以朴素大方为美。 经过以上介绍和同学们的讨论,大家形成共识,认为学生戴首饰是不合适的。主题班会过后,那些戴首饰的同学纷纷卸下首饰,交给了父母。班里又出现了蓬勃向上、拼搏进取的学习气氛。 这件事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迪。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像这件事,尽管我们明知中学生佩戴首饰不好,是不足取的;但单纯的说教,或生硬的强制压服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 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他的一生留给我们许多关于教育的知识名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带给你们启发与帮助。更多资讯尽在名人名言栏目! 1.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4.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5.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6.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7.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8.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9.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10.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11.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12.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13.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摘录大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摘录大全 导读:1、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2、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苏霍姆林斯基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4、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5、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是醉生梦死的。——苏霍姆林斯基6、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7、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8、"教师进行劳 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9、比自己生命更为可贵的是理想,理想能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苏霍姆林斯基10、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 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11、皮鞭不只会降低 孩子的尊严,也会毁损孩子的心灵,会在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畏缩、怯懦、仇视人类和虚伪。——苏霍姆林斯基《家长

教育学》12、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3、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14、我要关注的是,让我培养的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第32页》15、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16、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17、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18、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想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苏霍姆林斯基19、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20、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 15 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 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之所以需要这种时间,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学习很好,不经常感到有落后的危险。自由活动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能使他们生活中不仅有学习,而且意味着使学习富有成效。 (第二卷62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要给孩子空余时间 只有当孩子每天能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不少于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 (第四卷230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教会少年独立和合理地利用独立支配闲暇时间 假如教师和共青团组织从所谓爱惜少年出发,寻求的只是什么才能引起他的兴趣,考虑的只是为他组织好星期日的娱乐,那么我们大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便是百分之百的漠不关心,因为我们没有教会他独立和合理地利用独立支配的闲暇时间。 (第五卷334页《教育与自我教育》)

让每个少年每天有几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 让每个少年每天有几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一点十分重要。他每天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利用它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五卷341~342页《教育与自我教育》) 学生每天的空闲时间不应少于4~5小时 学生每天的空闲时间不应少于4~5小时,在这些时间里学校不应安排学习,在家里也不应该再做功课。这是学生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所必需的时间。 (第五卷479页《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 七、首先要让孩子体验学习中取得成绩的欢乐 首先要让孩子体验学习中取得成绩的欢乐 我们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孩子在他喜爱的事情中,首先体验到是在学习中品尝到取得成绩的欢乐。 (第一卷318页《学生的精神世界》) 寻找脑力劳动的欢乐 作为劳动的学习的实质就在于,人愿意动脑筋,有一种想进行思考。想完成其中有许多困难的智力任务的愿望和志向。如果人的精神生话中充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2013-01-12 20:47:21) 转载▼ 分类:学科素材 标签: 杂谈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教 长达35年,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 展的观点是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基石,也是他的全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 践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和谐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 改革仍有宝贵的借鉴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就是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结合起来(①认识、理解客观世界;②人的自我表现。及世界观、意志、信念、性格在劳动和创造 中以及机体的互相关系中的表现)使之达到平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正是在人的自我表现上。应当深入研究,并朝着这个方向来改革教育工作。他认为,教 育工作的许多弊病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不和谐,在于人的表现的 片面性,在于把人的表现局限于知识的评分上:一个人得了好分数,他就是好 学生;得了坏分数,就是毫无出息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思想丝毫没有不 重视学习的意思,他说:“我的思想是:要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热烈 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使书籍、科学、学校和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主要 爱好和主要兴趣,使少年和青年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美满的精神生活当 作自己的重要理想,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身不熄地燃烧下去。”在此,主要强调要重视人的活动的另一种职能:即人的自我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人的时候,不要忽视:“人的所有 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中起决定 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共源。”就个体发展而言,德、智、体密不可分,但“德”是体现个体精神面貌的决定 因素,“德”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动力,调节着“才”的运用。苏霍姆林斯 基认为,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 努力发掘其人格中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 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涵义。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 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 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 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 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 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或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则要求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陶行知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一、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 1926年,入一所7年制的农村学校。1933年毕业,翌年入短期师资训练班,1935年结业后便开始当小学教师。 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家乡解放后回到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1947年,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1948年开始担任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直到1970年逝世,享年52岁。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其中较著名的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 他生前是乌克兰共和国的功勋教师、原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二、主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到一百多个。 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教育名言

论学校教育 1、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527页) 2、科学的发展,国民道德的进步以及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取决于学校。(《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89页) 3、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育人三部曲》第11页) 4、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388页) 5、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4页) 6、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第21页) 7、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帕夫雷什中学》第10页) 8、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的艺术》第9页) 9、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给教师的建议》第77页) 10、手能够教会头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543页) 11、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209页) 12、我们通常把劳动称为伟大的导师。(《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

第341页) 13、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781页) 14、大自然是一本书,是思维的摇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89页) 15、孩子们整个夏天赤脚走路,下雨天也是一样。(《给教师的建议》第387页) 16、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给教师的建议》第316页) 17、我们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钉子学生,他的心灵里也总有点滴的优

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①把心灵献给儿童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③德育在学校教育中起决定作用④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2美国的师德规范主要分为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面的内容。 答案:对 3“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答案:错 4“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是加里宁的观点。 答案:对 5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平民教育运动实践过程中提出来的,具有平民性的特点。 答案:对 6决定教师职业能否有所作为的根本是( ) A. 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文化素质 C.教师的职业道德D.教师的教研水平 答案:C 、 7用“挂黑板”的方法激励学生的是() A. 华罗庚 B.陈景润 C.苏步青 D.林语堂 答案:A 8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道德相区别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 ) ①教师职业的阶级性②教师职业的育人性③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④教师职业的特为性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9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这是吕叔湘的教育观点。 答案:错、 10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思想:主张以自然教育的内容、使用自由教育的方法来培养自然人,坚决反对封建教育的刻板公式和死板的方法。 答案:对、 11“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明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A. 坚持知行统一 B.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C. 努力做到“慎独” D.向先进人物学习 答案:D 、 12教育家加里宁和苏霍姆里斯基都是苏联人。 答案:对 13当今时代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 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 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 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之魂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帕甫雷什中学,这所苏霍姆林斯基长期工作过的“快乐学校”,早已成为我国许多教师向往的教育圣地。苏霍姆林斯基留给后世的教育遗产被誉为“活的教育学”,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却仍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饱含着他对学生的爱和人道主义精神,认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这5个方面得以和谐发展。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必须要改善教育过程,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思想与传统片面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的是教育同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生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相结合等等。“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在以上这些因素和谐共存的状态中得以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里通过推行一系列的创举来实践其“和谐教育”理念,譬如让学生在“蓝天下的学校”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建立家长学校以保证学生在校和在家所受影响的一致性等等。 在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所结集而成的《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到处充满着“和谐教育”的精神。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师在“和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学生朋友的双重角色。要使“和谐教育”得以开展,教师应该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使两者处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之中;二是要处理好学生各种才能的发挥问题,使其各方面的表现能和谐发展;三是要处理好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动力问题,鼓励学生以自信的心态来实现全面发展。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霍姆林斯基就已经将“和谐教育”的概念纳入到了“全面发展”的理论之中,并作了实践尝试,“和谐教育”的精神也成为贯穿其教育思想的精髓。而纵观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让人不禁欣喜地发现,原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念与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教育这一重要战略取向的精神竟是如此相似和吻合! 笔者作此文之时,恰逢在珠海举行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圆满闭幕。一些专家和长期工作在教学前线的中小学校长们就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其中一些学校已经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等作为办学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扎根于实践,来源于实践,也必然需要后人去还原、付诸实践。当前,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之下,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充分实践“和谐教育”思想,才是真正透彻地理解、汲取苏霍姆林斯基留给后世的珍贵教育遗产的精髓。 苏霍姆林斯基主要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家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来发展教育科学的光辉典型。他的教改经验和他的教育思想是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要求的。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他对理论问题的勤奋、求实的探索精神,使他获得了重大的理论建树。 一、提出要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按照他的意见,即“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

陶行知_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陶行知名言警句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启发式教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一、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1)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3)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4)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5)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

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到一百多个。 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6)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他钻研了15年之久,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证劳动和休息、活动与睡眠的恰当交替。 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以下是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1、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2、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能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 3、每个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 4、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 5、任何时候也不要满足于一般成绩,要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 6、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吧。要善于在读书时思考,在思考时读书。 7、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8、要记住,你给人们带来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快乐。 9、你要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 10、人是自己志向的创造者。 11、他(指校长)应当既是一个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的教育学家,又是一个心理学家。 ·

12、孩子们整个夏天赤脚走路,下雨天也是一样。 13、育人先育心。 14、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15、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 16、提高每位教师和整个集体的教育素养,这是领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7、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 18、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 19、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20、手能够教会头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 21、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22、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 23、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 24、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学习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国报告会学习心得2013年11月15日在夏镇教办统一组织下,我们一行十一人:县教研室朱主任、实验小学田校长、夏镇教办李主任和叶主任以及夏镇七位小学校长赴济南参加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国报告会。报告会从早上8:50开始到下午5::3结束共计7个小时。现任巴甫雷什中学校长瓦列京娜.德尔卡其、基辅市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校长瓦西里莎.哈依鲁莲娜、俄罗斯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主任瓦.伦达克、着名课改专家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着名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徐长青分别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通过此次的聆听学习,在思想上产生了较大的触动与提升。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世界伟大的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是原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龄长达三十五年,曾担任巴甫雷什中学校长二十二年,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的“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教师最重要的教育素养是深刻的科学知识;以及自我教育、劳动教育、和谐教育。”等教育思想,对我国的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并从实践出发,对自我教育的外部条件(如良好的物质、精神环境、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等)进行了深入的论述,着重强调教师在儿童自我教育能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如教会儿童正确利用自由支配时间、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儿童丰富的智力生活进行必要的指导等)。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对现代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是马列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实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教育活动,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此做了新

读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

教育因信任而美丽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浏阳三中瞿皓 读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就仿佛是和一个伟大的心灵进行交流,总能给人一种如坐春风之感,让人提醍醐灌顶、心潮起伏。近来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更是让人难以释卷,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读来如和一位教坛前辈娓娓而谈,情真意切,却句句铮言。其中有一条让我感触颇多。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文章这样说道,“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是啊,教师应当用心去呵护学生的信任之花,这样才能结出丰硕的教育之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高举“信任”之杖,叩开学生心灵之门。 其实啊教学也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教师也难免犯错,只有信任学生,我们的教育才能趋于完美,才能少留下遗憾。对学生的信任必不可少,教育因信任而美丽。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则经历让我对这条建议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教的那个班作业收交情况一直不错,但是近来却常有老师反映这个班的缺交的情况较为严重,据说还有几个同学开学两周来根本就没把作业当回事,这一次收上来的周记(小作文)我早就阅完了,只等着课代表来搬回教室,因为下午的一二节就是作文讲评习作课,我清点一下作业情况。但我惊异的发现竟有八个同学没有交作文,我感觉到问题很严重,决定在上课前用上几分钟的时间对缺交作业的同学“狠狠”地批评。不给个下马威,那是不行的。我一向都是十分信任他们,可现在真是让人有些气愤,再说班主任老师也反复交代要从严处理。课铃响后我,我迫不及待地走进教室,满脸严肃,这让台下的学生也有些吃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