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教案)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1)

(八年级数学教案)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1)

(八年级数学教案)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1)
(八年级数学教案)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1)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1)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感受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的坐标变换.?2、了解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关系. ?3、会求与已知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的坐标.?4、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对称点的坐标关系,求作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之间的坐标关系??教学难点: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在坐标平面内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比较复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坐标平面内,将第一象限内的图案作怎样的对称变换,就得到了海葵的图像?经学生回答后提出课题,在坐标平面内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究

竟存在着什么关系?

.3

、合作讨论,探求新知

1、提出问题:如图,(1)写出a点的坐标;

(2)分别作点a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2、探究比较点a与它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交流合作,1分钟后给出结论,教师点评并鼓励

变换

a al (关于x轴对称)则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变换

a a2 (关于y轴对称)则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4、一般规律: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b), 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a,b).

三、师生互动,掌握新知

1、在人人参与的活动中掌握新知.以同桌的两个人为一组,一位同学提出一个点的坐标并问另一位同学它关于x轴或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

2、教师提问,突出数形结合.

例1、角坐标系中,点a (-1, 2)在第几象限?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几象限?坐标是什么?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几象限?坐标是什么?点 b (1, —)呢?点c (0, 1.5)呢?

3、向训练,拓展思维。设计一组已知点和像的坐标,求变换规则.

例2、问下列两点各是关于什么坐标轴对称?

(1)、(-2, -1)和(-2, 1)(2)、(3, 0)和(-3, 0)(3)、(2.5,-2)和(-2.5,-2)

4、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本节难点.例3、如图,(1)求出图开轮廓线上各转折点的a、o、b、c、d、e、f的坐标,以及它们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a'、o、b、c、d、e、f ;

八年级数学教案

小结例3,例3问题就是利用坐标变换完成图形的轴对称变换?提出问题:

要把一个轴对称图形画在直角坐标系中,怎样画才简便?(让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小结:①确定一条坐标轴为对称轴②确定一半图形上一些关键点的坐标并画出一半图形③通过点的轴对称变换求出另一半关键点的坐标并描点④依次连结这些关键点画出另一半图形5、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合作学习:一个零件主视图如图,请完成以下任务:(1)按你自己认为合适的比例,选取合适的方格纸,建立直角坐标系;(2)在直角坐标系中选取适当的位置,作出这个主视图,标明比例,并求出轮廓线各个转折点的坐标;(3)与同伴作出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形状相同吗?大小呢?你能用图形变换的观点加以说明吗?

6、巩固练习:课内练习

四、小结回顾,反思提高:提问你本堂课有什么收获

(1)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关系.

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面积的计算

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面积的计算 一.本节目标: 1.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计算简单的图形的面积; 2.学会作适当的辅助线,利用“割补法”计算较为复杂的图形面积,体会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二.复习巩固: 1.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 1)x轴上有 A、 B两点, A点坐标为(4, 0), B点坐标为(-2,0),则AB = 2)平面内有 A、B两点,A点坐标为(4,-1),B点坐标为(-2,-1),则 A AB = .3)平面内有 A、 B两点, A点坐标为(a, c), B点坐标为(b, c),则AB = . 2.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1)点( 2,3)到 x 轴的距离是,到 y 轴的距离是. (2)点 P(x,y)到 x轴的距离是 6,到 y轴的距离是 3,则 P点坐标为 (3)点 P(x,y)到 x 轴的距离是,到 y轴的距离是. 三.合作探究:

(一)求三角形的面积: 例1 △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 3),B(4,0),C(-2,0),求△ ABC的面积.

变式:若△ABC的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3),B(m, 0), C(-2,0),且面积等于9,则 m 的值为. 练习: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 3), B(4, -1), C(-2, -1),则△ABC的面积为. 总结: 1.三角形的哪条边落在(或平行于),就选哪条边作为底边; 2.由于距离计算中带有,要关注问题的多解性 . 例2 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3,-1),B(1,3),C(2,-3).求△ABC的面积.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 2.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引导-自学-探究-交流-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对于同一个点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后,他的坐标就会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A自学:请同学们用10---15分钟时间自学教科书上本节内容. B交流:请同学上台总结 点评: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y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C探究: 例1: 线段AB的两端点A(1,3),B(2,-5). (1)把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点A、B的坐标为:A__B__. (2)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A′B′,则其坐标为:A′_,B′_. (3)把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A1Bl,AlBl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那么点A 2的坐标为________,点B2的坐标为_________. 解:(1)A(3,3),B(4,-5)

(2) A ′(1,-3), B ′(2,5) (3) A 2(-3,3), B 2 (-4,-5) 例2: 将图中的△ABC 做下列运 动,画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顶 点的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y 轴付方向平移一个 单位; (2)关于x 轴对称; (3)以A 点为位似中心,放大到1.5倍. 解:图略 (1)A (-5,-1),B (0,2), C (0,-1) (2)A (5,0),B (0,3),C (0,0) (3)A (-5,0),B (2.5,0),C (2.5,4.5) 【课堂作业】 1.已知:点A (1,2),B (2,3),C (-2,4),将这几个点 向左、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这三个点的坐标 变为什么? 2. 如图,将图中的△ABC 作下列变换,画 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指出三个顶点的 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x 轴平移一个单位 (2)关于y 轴对称 教学反思 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 、y 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x (第2题)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 6.3.2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开头是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列表比较,,找出关于点平移时的坐标变化的规律,学会求已知点左右,上下平移后所得像的坐标,并能根据平移后对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分析已知点的平移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研究线段经平移后所得的像,最后上升到一个图形的多种平移的组合。 教学目标: 1、 感受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时的坐标变换; 2、 了解坐标平面内图形左、右或上、下平移时的对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3、会求与已知点左、右或上、下平移后的像的坐标; 4、利用平移(左、右或上、下)后对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分析已知图形的平移关系; 5、进一步培养坐标意识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坐标平面内图形左、右或上、下平移时的对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平移(左、右或上、下)后对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分析已知图形的平移关 系。 教学准备:刻度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一、合作交流,寻找规律 让每人任选一点,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通过观察、填表、比较,小组内各成员的合作交流,共同发现规律。 O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x y A

(1)如图,在方格纸上任画点A,写出它的坐标;(2)分别把A点向左、向右平移5个单位,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3)分别把A点向上、向下平移3个单位,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4)与同伴交流,比较点A与它的像坐标,你发现什么规律? 二、总结规律,灵活运用 a)从上面的合作学习中得到:坐标平面内的点与平移 h(h 0)个单位后所得的像的坐标的关系如下: (a,b+h) 向上 向左向右 (a+h ,b)(a,b)用字母表示有一定的难度,这里特别指出这个规律的记忆方法:左右对应加减,上下对应加减。

九年级数学上册23.6.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图形的交换与坐标 【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 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 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思考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现在我们带着冋题来一起探究. 1. 平移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1如图,△ AOB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之后,得到△ A O B ,三个顶点的坐标 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没有改变,而横坐标都增加了 3. 例2如图,△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4)、(-4、3)和(-1,3),将厶ABC 沿y 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 A B ' C ,然后再将△ A B' C'沿x 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 【归纳结论】经过两次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 4,纵坐标都减少了 3. 【思考】通过以上例 1、例2的探究你发现经过平移变换,点的坐标变化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1 )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 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2)上、下平移,它们的横坐标都不变,纵坐标有变化,向上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 就增加几个单位,向下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2. 轴对称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3如图,△ AOB 关于x 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A OB 关于y 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A OB ,它们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1)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3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4 如图,将△ AOB 缩小后得到△ COD, 得到△ A 〃 B 〃 C 〃

4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2016年)

1. (2016 广西河池市)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A 的坐标为(1,3).将线段OA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 ,则点B 的坐标是( ) A .(0,2) B .(2,0) C .(1,―3) D .(―1,3) 答案:】. 答案A 逐步提示作AC ⊥x 轴于点C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 的长,根据正切的概念求出∠AOC 的度数,再根据旋转变换即可得解. 详细解答解:过点A 作AC ⊥x 轴于点C . ∵点A 的坐标为(1,3),∴OC =1,AC =3.∴OA =12+ (3)2=2. ∵tan ∠AOC =AC OC =3,∴∠AOC =60°. ∴将线段OA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 时,点B 恰好在y 轴上. ∴点B 的坐标是(0,2) . 故选择A. 解后反思本题通过作垂线,将点的坐标转化为线段的长度,应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长,应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特殊角的度数,再根据旋转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所求点的位置,最后写出其坐标. 关键词 图形旋转的特征、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运用、点的坐标 20160926210454015732 4 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 选择题 基础知识 2016/9/26 2. (2016 广西贺州市) 】.如图,将线段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 ′B ′,那么A (﹣2,5)的对应点A ′的坐标是( )

A.(2,5) B.(5,2) C.(2,﹣5) D.(5,﹣2) 答案:】.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 分析由线段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B′可以得出△ABO≌△A′B′O′,∠AOA′=90°,作AC⊥y轴于C,A′C′⊥x轴于C′,就可以得出△ACO≌△A′C′O,就可以得出AC=A′C′,CO=C′O,由A的坐标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答解:∵线段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B′, ∴△ABO≌△A′B′O′,∠AOA′=90°, ∴AO=A′O. 作AC⊥y轴于C,A′C′⊥x轴于C′, ∴∠ACO=∠A′C′O=90°. ∵∠COC′=90°, ∴∠AOA′﹣∠COA′=∠COC′﹣∠COA′, ∴∠AOC=∠A′OC′. 在△ACO和△A′C′O中, , ∴△ACO≌△A′C′O(AAS), ∴AC=A′C′,CO=C′O. ∵A(﹣2,5), ∴AC=2,CO=5, ∴A′C′=2,OC′=5, ∴A′(5,2). 故选:B.

教师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图形的变换与坐标》,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简单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4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平移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或图形的变换引起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图形变换,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等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依据只有掌握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化。) 教学难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的规律。 (难点是依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规律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及学法上谈谈我的看法。 四、说教法 结合本节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五、说学法

33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关系

https://www.doczj.com/doc/a08712383.html, 初中数学资源网 收集整理 第33课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关系 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 (-5,8)关于x 轴对称点P 1的坐标是 ;点P (-5,8)关于y 轴对称点P 2的坐标是 ;点P (-5,8)关于原点对称点P 3 的坐标是 . 2.设点M (x , y )在第三象限,x =2,5+y =3,则点M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N 的坐标是 . 3.若点A (m ,3)在函数y=5x+3的图像上,则点A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B 的坐标是 . 4.若点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2), 那么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C 的坐标是 . 5.若点P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 1的坐标是(2,2),那么点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2的坐标是 . 6.若点P (m , n )其中m>0、n>0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 1的坐标是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2的点的坐标是 ,关于y 轴对称的点P 3的坐标是 ,关于直线y=x 对称的点P 4的坐标是 ;关于直线y=-x 对称的点P 5的坐标是 ; 7.若点A (b a -,3)与点B (42-a ,-3)关于原点对称, 则a= ,b= . 8.若直线y=-x +3的图像与抛物线y=x 2 -3x -12的交点坐标是 ,它们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9.若直线y=3x +2的图像与直线y=-x+2的交点坐标是A,则点A 关于y 轴对称点B 的坐标是 . 10.已知,点A (a +2 , b -4)与点A (-b ,-3a )关于原点对称,则20061+a ×2007b = . 1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点O (0,0),A (-1,1),B (-1,0),将△ABO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 ,则点A 、B 的对应点A 1、B 1的坐标分别是A 1( , ),B 1( , ). 12.在△ABC 中A(3,-1)、B(2,-1)、C(0,2) ,若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 后得到△A 1B 1C 1,则点A 1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 13.已知,点P (x , y )的坐标满足3-x +5+y =0,则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P 1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4.设M(x , y) 点在第三象限,且x =3,y =2,则M 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15.点M (-3,1)绕原点旋转60 后的坐标是( ) A.(-3,-1) B.(3,1) C.(3,-1) D.(-3,-1)或(0,2)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题专练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题专练 专题一:确定图形变换后的坐标 把图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点的坐标,可进行图形的变换或确定图形的位置与形状,解答这类问题,是数与形结合的体现,有利于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以坐标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图形变换为例加以说明.例1 如图1,在△AOB中,AO=AB.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2,2),点O的坐标是(0,0),将△AOB平移得到△A′O′B′,使得点A′在y轴上,点O′、B′在x轴上.则点B′的坐标是. 析解:因为△AOB是等腰三角形,容易得到B点坐标为(4,0),将△AOB 平移得到△A′O′B′,使得点A′在y轴上,是将图形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根据平移特点,平移后对应线段相等,因此点B也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以点B′的坐标为(2,0). 例2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点O(0,0),A(-1,1),B(-1,0),将△ABO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则点A,B的对应点坐标为A1(,),B1(,). 析解:建立如图2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OA2,所以OA1=OA2,所以点A120).因为∠AOB=45°,所以△AOB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所以△A1OB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A12 ,所以B1 22 ?? ,. 练习一:1.如图3,若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C′,则A点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A)(-3,-2)(B)(2,2)(C)(3,0)(D)(2,1)

2.如图4,在直角坐标系中,右边的图案是由左边的图案经过平移以后得到的.左图案中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4,2)、(-2,2),右图案中左眼的坐标是(3,4),则右图案中右眼的坐标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0的坐标为(1,0),将点P0绕着原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点P1,延长OP1到点P2,使OP2=2OP1,再将点P2绕着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点P3,则点P3的坐标是.4.如图5,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间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就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 (1)把△ABC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的图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 (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2B2C,画出△A2B2C 的图形,并写出点B2的坐标. 专题二:图形的变换分析 分析图形的变换一般选择合适的“基本图形”,然后由平移、旋转的定义考查这一基本图形变换到另一个基本图形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以及运动的距离或角度是多少,并由性质进行检验判断的正确性.

与函数相联系的图形旋转问题举例

与函数相联系的图形旋转问题举例 作者:刘春杨|来源:东北育才学校初中部浏览次数:1026次 东北育才网校| 2008-12-22 11:01:57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变换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新课程标准明确的重要内容。 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与操作能力,形成空间观念和运动变化意识.本文列举几道与函数相联系的图形旋转问题,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与一次函数相联系的图形旋转问题 A.三角形作旋转 例1(06沈阳).如图1-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及一条直角边重合,点A在第二象限内,点B、点C在x轴的负半轴上,∠CAO=30°,OA=4。 (1)求点C的坐标; (2)如图1-②,将△ACB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到△A’CB’的位置,其中A’C交直线OA于点E,A’B’分别交直线OA、CA于点F、G,则除△A’B’C≌△AOC外,还有哪几对全等的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答案;(不再另外添加辅助线) (3)在(2)的基础上,将△A’CB’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当△COE的面积为时,求直线CE的函数表达式。 分析:(1)要求点C的坐标只需求出OC长即可;(2)根据旋转性质:旋转前后图形大小、形状不变可以获得其他3对 全等三角形;(3)问题关键是“其中A’C交直线OA于点E”,所以“当△COE的面积为 时”要注意多解。 解:(1)在中,,.

点的坐标为. (2),,. (3)如图1-③,过点作于点. ,. ∵在中,,,. ∵点的坐标为.直线的. 同理,如图1-④所示,点的坐标为. 设直线. 例2(08金华)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 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并把△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与AB重合,得到△ABD.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当点P运动到点(,0)时,求此时DP的长及点D的坐标; (3)是否存在点P,使△OPD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教案

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变换,掌握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各点坐标的变化规律,理解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平移实质上就是点坐标的对应变换; 2.运用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的点坐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发现数学与图形的平移、物体的运动等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坐标系的变化规律来描述平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的平移过程,探索、归纳出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平移的概念是什么? (2)下象棋时,棋子的移动,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在棋盘上推动棋子是否可以看成图形在平面上的平移?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 2.探究图形的平移与其坐标变化的关系: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x a,y); 原图形上的点(x,y)(x a,y). (2)上、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x,y b); 原图形上的点(x,y)(x,y b). 3.归纳出平移规律: (1)三角形的平移,是通过三角形任意一点坐标的变化而得到的.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沿横轴平移,图形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增减,简记为“左减右加”;沿纵轴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增减,简记为“上加下减”. (3)“左减右加,上加下减”也可这样理解:按x轴(y轴)正方向平移,则横(纵)坐标加上平移的单位数量,按x轴(y轴)负方向平移,则横(纵)坐标减去平移的单位数量. 典例1如图,将三角形ABC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1B1C1,写出各顶点变动前后的坐标. [解析]用箭头代表平移,有 A(-2,6)→(4,6)→A1(4,4),B(-4,4)→(2,4)→B1(2,2),C(1,1)→(7,1)→C1(7,-1). 将三角形ABC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再向上移动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2B2C2,写出三角形A2B2C2的各顶点坐标. [解析]点A2(-5,8),点B2(-7,6),点C(-2,3). 典例2说一说,下列由点A到点B是怎样平移的? (1)A(x,y)→B(x-1,y+2); (2)A(x,y)→B(x+3,y-2); (3)A(x+3,y-2)→B(x,y). [解析](1)将点A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点B. (2)将点A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点B. (3)将点A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点B.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1.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 2.图形的平移与其坐标变化的关系.

【教学设计】《图形与坐标—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华东师大版)

【教学设计】《图形与坐标—2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最后一节的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作用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工具箱内容。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变换? 这些变换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点的坐标会有什么变化呢? 【二】探索新知 探索发现1

〔1〕将点A(-3,3),B(4,5)分别做以下平移变换,并写出平移后点的坐标。右移5个单位、左移5个单位、上移5个单位、下移5个单位。 〔2〕平移前后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2.沿坐标轴平移过程中(1)左右移,横坐标变,纵坐标不变。(2)上下移, 纵坐标边,横坐标不变。 3.做一做 1〕点A的坐标为〔-2,-3〕,分别求点经以下平移变换后所得的点的坐标。 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3个单位、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2〕△ABC各点坐标为A(-1,-1),B(1,-2),C(2,1),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后各点坐标A1(),B1( ),C1( ). 〔3〕教材65页例题 4.探索发现2。教材65页思考,△ABC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 'OB、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5、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6.△ABC各点坐标为A(-1,-1),B(1,-2),C(2,1),关于X轴对称后各点坐标A1(),B1( ),C1( ). 关于Y轴对称后各点坐标A2(),B2( ),C2( ). 7.探索发现3。以下图表示△AOB和它缩小后得到的△COD,你能求出它们的相似比吗?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任意位置的三角形都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吗? 8.位似中心是原点的位似变换中,,坐标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9.小结: 1).在平移过程中(1)左右移,横坐标变,纵坐标不变.(2)上下移, 纵坐标边,横坐标不变. 2).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作图与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导学案

23.1图形的旋转 第2课时旋转作图与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2.学习目标: (1)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能通过图形的旋转设计图案.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 难点:根据要求设计美丽图案.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题. (2)自学时间:4分钟. (3)自学方法:依据旋转的性质,关键是确定三个顶点的对应点的位置. (4)自学参考提纲: ①因为A是旋转中心,所以A点的对应点是A . ②根据正方形的性质:AD=AB,∠OAB=90°,所以点D的对应点是点B . ③因为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所以本例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作出△ADE 的对应图形为△ABE′ . ④E点的对应点E′,还有别的方法作出来吗? 以AB为一边向正方形外部作∠BAM,在AM上截取AE′=AE即可.(答案不唯一) 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看学生能否规范作图,并说明这样作图的理由.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 4.强化: (1)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作出对应点,并按原图的顺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 (2)在△ABC中,AB=AC,P是BC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取旋转角等于∠BAC,把△ABP逆时针旋转,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解:①以AC为一边向△ABC外部作∠CAM=∠BAP. ②在AM上截取AP′=AP. ③连接CP′,则△ACP′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61页“练习”以下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课本上图案的形成过程,探讨它们分别是改变旋转中的哪些要素旋转而成的?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把一个基本图形进行旋转来设计图案,可以通过哪两种途径获得不同的图案效果? a.旋转中心不变,旋转角改变,产生不同的旋转效果. b.旋转角不变,旋转中心改变,产生不同的旋转效果. ②任意画一个△ABC,以A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旋转40°; ③任意画一个△ABC,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④如图,菱形ABCD中,∠BAD=60°,AC、BD相交于点O,试分别以点O和点A为旋转中心,以90°为旋转角画出图案,并相互交流.

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教案

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教 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6.3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 背景介绍及教学资料 七年级下册第2章图形和变换中已从几何的角度了解了轴对称变换与几何变换,本章从坐标的角度来研究这两种变换,并利用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来作图。虽然但就作图而言,可能不如几何画法方便,但这种画法在计算机制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此外对这两种变换的学习,为下一章函数当中的相关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开头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自己探索,找出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得出一般规律,再依据这种关系,求作已知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因为两个端点可以确定一条线段,所以只要作出各个转折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依此连接就得到一个多边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最后,与同伴合作学习,在方格纸上,按自己认为合适的比例,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轴对称特点画出一个零件的主视图。 教学目标: 1、感受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的坐标变换; 2、了解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变换; 3、会求与已知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 4、利用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来作图; 5、进一步培养坐标意识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刻度尺、方格纸

1.教学改革主要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过去习惯于用灌输法,整堂课都由老师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讲得累死,学生学习效果却不好。这节课安排了两处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思维的发生过程。 2.本课给出一些非常美丽的图案以及在生活中能碰到的实物的图案,在数学课中实施美育,在数学课上融入生活。 3.图形变换是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载体,很多题目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而不一定借助于图形。

C旋转图形保持坐标不变方法

C旋转图形保持坐标不变 方法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方法一 前言:自己用ucs命令并不多,所以这几个命令有时候会忽略掉。 但是设计院提供的图纸,有时候会有ucs偏移,让自己有些头痛, 现在记录一下,省的自己忘掉了。 今天找一个CAD里改变视点的命令,由于长期不用,很费了番脑筋才想起来,所以做个记录。 如下图1,红色的线,要把视图调整到坐标与红线平行,红线与水平方向平行(见图2)。 图1 图2 ----------------------------------- 先用UCS命令,把当前UCS调整到红线的方向,见图3:

图3 操作方法: 命令:UCS<回车> ……:N<回车> ……:3<回车> ……:捕捉红线上一点(如P1) ……:捕捉红线上另一点(如P2) ……:<回车>结束命令 为了便于以后找回这个UCS,把它保存,操作方法: 命令:UCS<回车> ……:S<回车> ……:001<回车> 然后用PLAN命令调整平面视图,操作方法: 命令:PLAN<回车> 输入选项 [当前 UCS(C)/UCS(U)/世界(W)] <当前 UCS>: C<回车>

则效果如图2所示。 如果要回到原始的图1的视图,则是: 命令:PLAN<回车> ……:W<回车> 通过修改UCS旋转视图的步骤 1. 在布局的命令提示下输入mvsetup。 2. 输入a(对齐)。 3. 输入r(旋转)以将视图旋转到指定角度或使用两点旋转视图。 4. 如果布局上有多个视口可用,请单击要旋转的视图的视口。 5. 指定旋转基点。 6. 指定旋转角度或指定第二个点以确定旋转角度。

数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强化专训图形的变换与坐标1

数学九年级上册阶段强化专训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 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思考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现在我们带着问题来一起探究. 1.平移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1 如图,△AOB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之后,得到△A′O′B′,三个顶点的 坐标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没有改变,而横坐标都增加了3. 例2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4)、(-4、3)和(-1,3),将△ABC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B′C′,然后再将△A′B′C′沿x

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B″C″,试写出现在三个顶点的坐标,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经过两次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4,纵坐标都减少了3. 【思考】通过以上例1、例2的探究你发现经过平移变换,点的坐标变化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1)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2)上、下平移,它们的横坐标都不变,纵坐标有变化,向上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下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2.轴对称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3 如图,△AOB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OB,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A″OB″,它们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1)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4 如图,将△AOB缩小后得到△COD, (1)它们的相似比是多少? (2)△AOB的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初三数学旋转坐标与图形变换

图形的旋转 坐标与图形变换 1、(2018武汉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P (4,-3)绕原点旋转90度得到1P ,则1P 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分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情况旋转,1P 的坐标为(-3,-4)或(3,4) 2、(2018洪泽县模拟)已知点P 的坐标为(1,1),若将点P 绕着原点逆时针旋转45度,得到1P ,则1P 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1P 的坐标为(-1,1) 3、(2018杜丹江二模)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OAB ?边长为2,点B 在第一象限内,AB//x 轴,若将OAB ?绕点O 旋转120度,再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O B A 11?,由点1A 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分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情况旋转,),3,1(1 --A 或),0,2(1A 4、(2018杜丹江三模)等边ABC ?如图放置,A (1,1),B (3,1),等边三角形的中心是点D ,若将点D 绕点A 旋转90度后得到点、D ,则、D 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331,2(+ D 顺时针旋转得到)0,331(+、D ,逆时针旋转得到)2,331(-、D

5、(2018杜丹江)如图,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1,-1),B (2,-2),C (4,-1),将ABC ?绕着原点O 旋转75度,得到111C B A ?,则点1B 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由点B (2,-2),则OB=2,且OB 与x 轴、y 轴夹角为45度,当点B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75度后,与x 轴正向夹角为30度,则点1B 到x 轴y 轴距离分别为6,2,则点)2,6(1B ,同理,当点B 绕原点顺时针旋转时,可得)6,2(1--B 6、(2018邵阳期末)如图,已知A (2,1),现将A 点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1A ,则1A 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2,1(1-A 7、(2018沙坪坝区期末)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 (-3,2),若将ABO ?绕点O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O B A 11?,则点B 的对应点1B 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3,2(1B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2.体会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相似等变换的变化情 况,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观察、测量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变化规律,加深对 图形变换的认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是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难点是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运用。 【学习流程】 一、复习导入 1.点P(-3,-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2.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6.2,3),则点M 的坐标是___________。 3.点A(5,-1)与点B(-5,1)是() (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原点中心对称(D)无法确定 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 二、探究一:(平移变换)

(1)将△ABC沿x轴向右平 移3个单位后得到△A1O1B1, 观察:△AOB的三个顶点坐标 是A()O()B(); △A1B1C1的三个顶点坐标是 A1()O1()B1()。 讨论:沿x轴向右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如何变化? (2)将△AOB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2 O2B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图形。观察: △AOB的三个顶点坐标是A()O()B();△A2 O2B2的三个顶点坐标是A2()O2()B2()。讨论:沿x轴向下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如何变化? 归纳: (a)图形沿x轴平移后,所得的新图形的各对应点的横坐标,纵坐标。(b)图形沿y轴平移后,所得的新图形的各对应点横坐标 ,纵坐标。 巩固练习:第(1)小题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23.6.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学习目标】 1.掌握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关于坐标轴)、位似(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变换中坐标的变化规律。 2.让学生经历探究坐标变换的过程,掌握探究数学的方法;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数学的奇妙,从动手实践到得出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预备练习 1、点A(3,-2)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 2、点A(3,4)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 3、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 4、 P(-2,3)到x轴的距离是。 5、如图2矩形ABOC的长OB=3,宽AB=2,则点A的坐标为。 6、如果点P(a-3,a+4)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7、点A(a,-4)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_______. 二、导学新课,落实目标 (一)平移与坐标变化 1、沿x轴平移 (1)、如果是△AOB 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得到△A ′O′ B′,各顶点的坐标又有什么变化?你能用自已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 (2)你能画图说明△AOB向左移动时,对应点的坐标 又有什么变化规律? 沿x轴平移时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是:

2、沿y轴平移 沿y轴平移时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是: (二)对称与坐标变化 1、关于x轴对称 将△AOB沿着x轴对折,得到△A ’ OB,画图并说明对应顶点有什么变化? 规律: 2、关于y轴对称 画出△ABC,A(2,1),B(4,0),C(5,2)沿y 轴对折后的△A ’ B’ C ’,并观察对应顶点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A ’(,)、 B’(,) C ’(,) 规律: 3、关于原点对称 画△AOB关于原点对称的△A ’O B ’你有什么发现? 规律:

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含答案

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直角坐标系内,点P(-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 A.(2,-3)B.(2,3)C.(-2,3)D.(-2,-3)【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得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点P′的坐标是(2,-3). 故选A. 点睛: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 2.下列四个交通标志图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 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合. 3.下列所述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圆B.菱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三角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辨别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辨别中心对称图形的关键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 4.如图,在锐角△ABC中,AB=4,∠ABC=45°,∠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点P,Q 分别是BD,AB上的动点,则AP+PQ的最小值为() A.4 B.42C.2 D.22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作AH⊥BC于H,交BD于P′,作P′Q′⊥AB于Q′,此时AP′+P′Q′的值最小. 【详解】 作AH⊥BC于H,交BD于P′,作P′Q′⊥AB于Q′,此时AP′+P′Q′的值最小. ∵BD平分∠ABC,P′H⊥BC,P′Q′⊥AB, P′Q′=P′H, ∴AP′+P′Q′=AP′+P′H=AH,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PA+PQ的最小值是线段AH的长, ∵AB=4,∠AHB=90°,∠ABH=45°, ∴2. 故选:D. 【点睛】 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题关键是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