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度测量仪课程设计

温度测量仪课程设计

温度测量仪课程设计
温度测量仪课程设计

中州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温度的测量

专业:电气自动化

姓名:冯永真

班级:09电气对口一班

学号:200925180129

指导老师:刘喜峰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的温度测量仪设计,它的主要功能是利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TLC549,51单片机,1602,PT2262,SC2272设计了一个能够测温及其无线传输并显示温度的智能温度测量仪。其中AD590测量热力学温度、摄氏温度、两点温度差、多点最低温度、多点平均温度的具体电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温度控制场合。

关键字:51单片机、AD590温度传感器、PT2262、SC2272,TLC549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a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D590,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use the integrated temperature sensor AD590, TLC549, 51 SCM, 1602, PT2262, SC2272 designed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to and display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smar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D590 which measure the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Celsius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points, the lowest multi-point temperatur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more specific circuit, widely used in various temperature control applications.

Keywords: 51 microcontroller, AD590 temperature sensor, PT2262, SC2272, TLC549

- 1 -

第1章绪论 ························································································································ - 3 -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3 -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3 -

1.2.1 温度传感器 ································································································· - 3 -

1.2.2 湿度传感器 ································································································· - 4 -

1.3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 5 - 第二章系统整体设计········································································································· - 6 -

2.1信号采集········································································································ - 6 -

2.1.1 温度传感器 ································································································· - 6 -

2.1.2 湿度传感器 ······························································································· - 10 -

2.2信号分析······································································································ - 15 -

2.2.1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 15 -

2.2.2 单片机最小系统························································································ - 18 -

2.2.3 RS232串口模块························································································ - 20 -

2.3信号处理······································································································ - 21 -

2.3.1 显示电路 ··································································································· - 21 -

2.3.2 报警模块 ··································································································· - 22 -

2.3.3 继电器模块 ······························································································· - 23 -

2.4本章小结······································································································ - 24 - 第三章、总体的软件程序的设计························································································ - 24 -

3.1 温度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子程序的设计 ······················································ - 24 -

3.2温度显示、保存处理的子程序设计······························································· - 24 -

3.3 无线发送与接受的子程序的设计·································································· - 25 -

3.4 十组温度查询的子程序设计 ········································································· - 26 - 第四章调试与结果分析······································································································· - 27 -

4.1 调试仪器及方法 ···························································································· - 27 -

4.2 测试数据········································································································ - 27 -

4.3 软、硬件调试与故障原因分析······································································ - 27 - 第五章、结论 ······················································································································ - 27 - 附录一硬件原理图··········································································································· - 29 - 附录二软件程序代码········································································································· - 30 - 参考文献······························································································································ - 45 -

- 2 -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整个宇宙当中,温度无处不存在。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也无论是在炽热的太阳上还是在阴冷的冥王星上,这一切无不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存在着温度的差别。

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湿度表示气体中的水蒸汽含量,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表示方法。绝对湿度是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一般其单位是克/立方米,绝对湿度的最大限度是饱和状态下的最高湿度;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1]。

温度、湿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工艺参数,例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各类工业中广泛需要对温度、湿度的检测与控制。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而空气中温湿度的变化与人体的舒适度和情绪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及控制就非常有必要了。

温度、湿度是工业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因素,但传统的方法是用温度表、毛发湿度表、双金属式测量计和湿度试纸等测试器材,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等工作。这种人工测试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测试的温度及湿度误差大,随机性大。含有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仪器,由于它拥有对数据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的功能,有着智能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一个低成本和具有较高精度的温度湿度测量仪在许多领域会代替人工操作,自动控制各种仪器调整环境温度湿度。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温湿度检测仪器大都是单点测量,而且温湿度信息传递不及时,精度达不到要求,不利于控制者根据温度、湿度变化及时做出决定,为此,本设计开发了一种能够同时测量多点,并实时性高、精度高,能够综合处理多点温湿度信息,并能进行温湿度控制的测控产品。总之,环境温湿度的检测与调节仪器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和实用价值。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温度传感器

集成温度传感器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最普及的一种全集成化传感器。其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5类:1、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2、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3、智能温度传感器;4、通用智能温度控制器;5、微机散热保护专用的智能温度控制器。

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有以下3个方面:

1.温度测量:可以构成数字温度计、温度变送器、温度巡回检测仪、智能化温度检测系统及网络化测温系统。

2.温度控制:适用于智能化温度测控系统、工业过程控制、现场可编程温度控制系统、环境温度监测及报警系统、中央空调、风扇温控电路、微处理器及微机系统的过热保护装置、现代办公设备、电信设备、服务器中的温度测控系统、电池充电器的过热保护电路、音频功

- 3 -

率放大器的过热保护电路及家用电器。

3.特殊应用:例如,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测量温差、测量平均温度、测量温度场、电子密码锁(仅对内含64位ROM的单线总线智能温度传感器而言)及液晶显示器表面温度监测等[2]。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它是将温度传感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完成温度测量及模拟信号输出功能的专用IC。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单一(仅测量温度)、测温误差小、价格低、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适合远距离测温、控温,不需要进行非线性校准,外围电路简单。它是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集成传感器,典型产品有AD590、AD592、TMP17、LM135等。

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的结晶。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智能温度传感器内部都包含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中央控制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并且它是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的,其智能化程度也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进入21世纪后,智能温度传感器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推出的智能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8位A/D转换器,其测温精度较低,分辨力只能达到1℃。目前,国外已相继推出多种高精度、高分辨力的智能温度传感器,所用的是9~12位A/D转换器,分辨力一般可达0.5~0.0625℃。由美国DALLAS 半导体公司新研制的DS1624型高分辨力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13位二进制数据,其分辨力高达0.03125℃,测温精度为±0.2℃。为了提高多通道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转换速率,也有的芯片采用高速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以AD7817型5通道智能温度传感器为例,它对本地传感器、每一路远程传感器的转换时间分别仅为27μs、9μs。

新型智能温度传感器的测试功能也在不断增强。例如,DS1629型单线智能温度传感器增加了实时日历时钟(RTC),使其功能更加完善。DS1624还增加了存储功能,利用芯片内部256字节的E2PROM存储器,可存储用户的短信息。另外,智能温度传感器正从单通道向多通道的方向发展,这就为研制和开发多路温度测控系统创造了良好条件。智能温度传感器的总线技术也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所采用的总线主要有单线总线、I2C总线、SMBus 总线和SPI总线[3]。

1.2.2 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产品及湿度测量属于90年代兴起的行业。湿度传感器主要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产品的基本形式都是在基片上涂覆感湿材料形成感湿膜。空气中的水蒸汽吸附在感湿材料上后,元件的阻抗、介质常数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制成湿敏元件。近年来,国内外在湿度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湿敏传感器正从简单的湿敏元件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的方向迅速发展。

国内外各厂家的湿度传感器产品水平不一,质量价格都相差较大,用户如何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优的理想产品确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这方面作深入的了解。现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国内外湿度传感器产品,电容式湿敏元件较为多见,感湿材料种类主要为高分子聚合物,氯化锂和金属氧化物。

近年来,国内外在湿度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湿敏传感器正从简单的湿敏元件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的方向迅速发展,为开发新一代湿度/温度测控系统创造

- 4 -

了有利条件,也将湿度测量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湿敏元件是最简单的湿度传感器。湿敏元件主要分为电阻式、电容式两大类。湿敏电阻的特点是在基片上覆盖一层用感湿材料制成的膜,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感湿膜上时,元件的电阻率和电阻值都发生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即可测量湿度。湿敏电阻的种类很多,例如金属氧化特湿敏电阻、硅湿敏电阻、陶瓷湿敏电阻等。湿敏电阻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主要缺点是线性度和产品的互换性差。湿敏电容一般是用高分子薄膜电容制成的,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苯乙烯、聚酰亚胺、酷酸醋酸纤维等。当环境湿度发生改变时,湿敏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其电容量也发生变化,其电容变化量与相对湿度成正比。湿敏电容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产品互换性好、响应速度快、湿度的滞后量小、便于制造、容易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其精度一般比湿敏电阻要低一些。国外生产湿敏电容的主厂家有Humirel公司、Philips公司、Siemens公司等。以Humirel公司生产的SH1100型湿敏电容为例,其测量范围是(1%~99%)RH,在55%RH时的电容量为180pF(典型值)。当相对湿度从0变化到100%时,电容量的变化范围是163pF~202pF。温度系数为0.04pF/℃,湿度滞后量为±1.5%,响应时间为5s。除电阻式、电容式湿敏元件之外,还有电解质离子型湿敏元件、重量型湿敏元件(利用感湿膜重量的变化来改变振荡频率)、光强型湿敏元件、声表面波湿敏元件等。湿敏元件的线性度及抗污染性差,在检测环境湿度时,湿敏元件要长期暴露在待测环境中,很容易被污染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及长期稳定性。

目前,国外生产集成湿度传感器的主要厂家及典型产品分别为Honeywell公司(HIH-3602、HIH-3605、HIH-3610型),Humirel公司(HM1500、HM1520、HF3223、HTF3223型),Sensiron公司(SHT11、SHT15型)。这些产品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线性电压输出式集成湿度传感器;典型产品有HIH3605/3610、HM1500/1520。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恒压供电,内置放大电路,能输出与相对湿度呈比例关系的伏特级电压信号,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抗污染能力强。

(2)线性频率输出集成湿度传感器;典型产品为HF3223型。它采用模块式结构,属于频率输出式集成湿度传感器,在55%RH时的输出频率为8750Hz(型值),当上对湿度从10%变化到95%时,输出频率就从9560Hz减小到8030Hz。这种传感器具有线性度好、抗干扰能力强、便于配数字电路或单片机、价格低等优点。

(3)频率/温度输出式集成湿度传感器;典型产品为HTF3223型。它除具有HF3223的功能以外,还增加了温度信号输出端,利用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其电阻值也相应改变并且从NTC端引出,配上二次仪表即可测量出温度值。

2002年Sensiron公司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SHT11、SHT15型智能化温度/温度传感器,其外形尺寸仅为7.6(mm)×5(mm)×2.5(mm),体积与火柴头相近。出厂前,每只传感器都在温度室中做过精密标准,标准系数被编成相应的程序存入校准存储器中,在测量过程中可对相对湿度进行自动校准。它们不仅能准确测量相对温度,还能测量温度和露点。测量相对温度的范围是0~100%,分辨力达0.03%RH,最高精度为±2%RH。测量温度的范围是-40℃~ 123.8℃,分辨力为0.01℃。测量露点的精度[4]。

1.3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本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来对多点温湿度进行实时巡检。各检测单元(从机)能独立完成各自功能,同时能根据主控机的指令对温湿度进行时时采集。并将采集来的信息通过液晶屏显示清晰的呈现给用户,如果采集的信息超出了预设范围,闪烁灯和蜂鸣器都将给出报警示意用户,以便做出及时决定。

- 5 -

本系统能够同时检测多路温湿度,检测温度范围-55℃~+95℃。根据实际需要,检测点数可以扩展。系统采用CHR-01湿敏电阻,使用模拟电路,将湿度信号变为电压信号输出,传输给单片机进行分析、处理和控制显示。湿度检测范围为20%~90%RH,其检测精度为±5%。此外,本系统还具有报警模块,可设定温度湿度报警上下限,当检测到任何温度湿度超过温度湿度报警上下限就进行报警。

第二章系统整体设计

本方案以STC89C52单片机系统为核心来对温度、湿度进行实时控制和巡检。各检测单元能独立完成各自功能,并根据主控机的指令对温湿度进行实时采集。主控机负责控制指令的发送,并控制各个检测单元进行温度采集,收集测量数据,同时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显示。其中包括单片机、复位电路、温度检测、湿度检测、键盘及显示、报警电路、系统软件等部分的设计。

图2.1 系统总方框图

本设计由信号采集、信号分析和信号处理三个部分组成的。

(1)信号采集由温度传感器模块和湿度传感器模块组成;

(2)信号分析由单片机STC89C52组成;

(3)信号处理由液晶显示模块、继电器模块和蜂鸣器模块组成。

2.1信号采集

2.1.1 温度传感器

Dallas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一线总线独特而且经济的特点,使用户可轻松组建传感器网络。新一代的“DS18B20”体积更小、更经济、更灵活。

- 6 -

- 7 -

图2.2 DS18B20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位光刻ROM 、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 和TL 、配置寄存器。DS18B20的管脚排列如下: DQ 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GND 为电源地;VDD 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图2.3 DS18B20方框图

DS18B20依靠一个单线端口通讯。在单线端口条件下,必须先建立ROM 操作协议,才能进行存储器和控制操作。因此,控制操作必须首先提供下面5个ROM 操作指令之一:(1)读ROM,(2)匹配ROM, (3)搜索ROM, (4)跳过ROM, (5)报警搜索。这些指令操作作用在没有一个器件的64位光刻ROM 序列号,可以在挂在一线上多个器件选定某一个器件,同时,总线也可以知道总线上挂有有多少,什么样的设备。若指令成功地使DS18B20完成温度测量,数据存储在DS18B20的存储器。一个控制功能指挥指示DS18B20的演出测温。测量结果将被放置在DS18B20内存中,并可以让阅读发出记忆功能的指挥,阅读内容的片上存储器。温度报警触发器TH 和TL 都有一字节EEPROM 的数据。如果DS18B20不使用报警检查指令,这些寄存器可作为一般的用户记忆用途。在片上还载有配置字节以理想的解决温度数字转换。写TH,TL 指令以及配置字节利

用一个记忆功能的指令完成。通过缓存器读寄存器。所有数据的读写都是从最低位开始[5]。

1、DS18B20主要特性

DS18B20支持“一线总线”接口,测量温度范围为-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C。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而且新一代产品更便宜,体积更小。DS18B20可以程序设定9~12位的分辨率,精度为±0.5°C。可选更小的封装方式,更宽的电压适用范围。分辨率设定,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DS18B20的性能是新一代产品中最好的!性能价格比也非常出色!

2、DS18B20工作原理

DS18B20的测温原理如图2.4所示,图中低温度系数晶振的振荡频率受温度影响很小,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送给计数器1。高温度系数晶振随温度变化其振荡率明显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作为计数器2的脉冲输入。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器被预置在-55℃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值。计数器1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减法计数当计数器1的预置值减到0时,温度寄存器的值将加1计数器1 的预置将重新被装入,计数器1重新开始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此循环直到计数器2计数到0 时,停止温度寄存器值的累加,此时温度寄存器中的数值即为所测温度。斜率累加器用于补偿和修正测温过程中的非线性,其输出用于修正计数器1的预置值[10]。

图2.4 DS18B20原理图

3、DS18B20基本应用电路

DS18B20测温系统具有测温系统简单、测温精度高、连接方便、占用口线少等优点。下面就是DS18B20几个不同应用方式下的测温电路图:

(1)DS18B20寄生电源供电方式电路图

如下面图2.5所示,在寄生电源供电方式下,DS18B20从单线信号线上汲取能量:在信号线DQ处于高电平期间把能量储存在内部电容里,在信号线处于低

- 8 -

- 9 -

电平期间消耗电容上的电能工作,直到高电平到来再给寄生电源(电容)充电。

图2.5 DS18B20寄生电源供电方式电路图

独特的寄生电源方式有三个好处:1,进行远距离测温时,无需本地电源;2,可以在没有常规电源的条件下读取ROM ;3,电路更加简洁,仅用一根I/O 口实现测温;要想使DS18B20进行精确的温度转换,I/O 线必须保证在温度转换期间提供足够的能量,由于每个DS18B20在温度转换期间工作电流达到1mA ,当几个温度传感器挂在同一根I/O 线上进行多点测温时,只靠4.7K 上拉电阻就无法提供足够的 能量,会造成无法转换温度或温度误差极大。

因此,此电路只适应于单一温度传感器测温情况下使用,不适宜采用电池供电系统中。并且工作电源VCC 必须保证在5V ,当电源电压下降时,寄生电源能够汲取的能量也降低,会使温度误差变大。

改进的寄生电源供电方式如下面图2.5所示,为了使DS18B20在动态转换周期中获得足够的电流供应,当进行温度转换或拷贝到 E2存储器操作时,用MOSFET 把I/O 线直接拉到VCC 就可提供足够的电流,在发出任何涉及到拷贝到E2存储器或启动温度转换的指令后,必须在最 多10μS 内把I/O 线转换到强上拉状态。在强上拉方式下可以解决电流供应不走的问题,因此也适合于多点测温应用,缺点就是要多占用一根I/O 口线进行强上拉切换。

图2.6 DS18B20寄生电源强上拉供电方式电路图

(2) DS18B20的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电路图

在外部电源供电方式下,DS18B20工作电源由VDD 引脚接入,此时I/O 线

- 10 -

不需要强上拉,不存在电源电流不足的问题,可以保证转换精度,同时在总线上理论可以挂接任意多个DS18B20传感器,组成多点测温系统。注意:在外部供电的方式下,DS18B20的GND 引脚不能悬空 ,否则不能转换温度,读取的温度总是85℃。

图2.7 温度传感器模块电路图

外部电源供电方式是DS18B20最佳的工作方式,工作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而且电路也比较简单,可以开发出稳定可靠的多点温度监控系统。因此本设计采用外部供电方式,。因为本设计只用于测量环境温度,所以只显示0℃~+85℃。 2.1.2 湿度传感器

测量空气湿度的方式很多,其原理是根据某种物质从其周围的空气吸收水分后引起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间接地获得该物质的吸水量及周围空气的湿度。电容式、电阻式和湿涨式湿敏原件分别是根据其高分子材料吸湿后的介电常数、电阻率和体积随之发生变化而进行湿度测量的。

1.湿度的概念

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尺度。在物理学和气象学中,大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都有各自的物理量和相应单位。在诸多方法中,习惯使用的是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1)绝对湿度:绝对湿度定义为在每立方米湿空气中,在标准状态下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以字符ρ表示,单位3g/m 。再由气体状态方程式

n n n P U R T

= (2.1)

可得

n n n

n P P P 1000 2.169R T 461T 273.15t

=

=?=?+ρ (2.2)

- 11 -

式中n P 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帕);T 为空气中的干球绝对温度(K);t 为空气中干球的摄氏温度(℃);n R 为水蒸气的气体常数,n R =461。

(2)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n P 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压力b P 之比值。用r 表示相对湿度为:

n

b

P r 100%P =

? (2.3) 式中n P 和b P 的单位采用毫巴(mb)时,由马格奴斯经验公式计算饱和水蒸气压力:

7.45t 235t

b 0P P 10

+=? (2.4)

式中0P =6.1mb 。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n bw s w P P AP(t t )=-- (2.5)

式中:n P 为湿球温度w t 时饱和水蒸汽压力;s t 为干球温度(℃);w t 为湿球温度(℃);P 为大气压力(mb);A 是与风速v 有关,通常按下列公式计算:

6

148A (59)1

0v -=+? (2.6) 可知,相对湿度为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风速、大气压力的函数,当大气压力变化不大时,对给定的检测条件V 不变,那么只要测得t ,t 即可得相对湿度

[2]

2. CHR-01湿敏元件简介

电阻型湿度传感器可分为两类:电子导电型和离子导电型。电子导电型湿度传感器,也称为“涨缩型湿度传感器”,它通过将导电体粉末(金属、石墨等)分散于膨胀性吸湿高分子中制成湿敏膜。随湿度变化,膜发生膨胀或收缩,从而使导电粉末间距变化,电阻随之改变。但是这类传感器长期稳定性差,且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所以应用较少。离子导电型湿度传感器,它是高分子湿敏膜吸湿后,在水分子作用下,离子相互作用减弱,迁移率增加;同时吸附的水分子电离使离子载体增多,膜电导随湿度增加而增加,由电导的变化可测知环境湿度。本设计选用阻抗型高分子湿度电阻,型号CHR-01,其外型尺寸、内部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2.8所示。

- 12 -

图2.8 CHR-01

CHR-01型高分子湿度电阻的工作原理:由于水附在有极性基的高分子膜上,在低湿度下,因吸附量少,不能产生荷电离子,电阻值较高。当相对湿度增加时,吸附量也增加,吸附水就成为导电通道,高分子电解质的正负离子主要起到载流子作用,另外,由吸附水自身离解出的质子、水和氢离子也起电荷载流子作用,使高分子湿敏电阻的电阻值下降。它的工作电压为交流1V ,频率为50Hz~2kHz ,测量湿度范围为20%~90%RH ,测量精度±5%,工作温度范围为0~+85℃,最高使用温度120℃,阻抗在60%RH (25℃)时为30(21~40.5)k Ω[12]。

图2.9为0-60℃下CHR-01的阻抗特性曲线,由下图可知,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将其近似为线性关系。

图2.9 0~+60℃阻抗特性图

3.CHR-01湿敏元件应用电路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温度不是一个恒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范围很宽。而湿敏元件受温度的影响不能忽略。湿敏元件的湿度温度系数就是表示器件的感湿特性曲线随环境温度而变化的特性参数。环境的温度变化越大,由感湿特征量表示的环境相对湿度与实际的相对湿度之间的误差就越大。另外,一切电阻式湿度传感器都必须使用交流电源,否则性能会劣化甚至失效。电解质湿度传感器的电导是靠离子的移动实现的,在直流电源作用下,正、负离子必然向电源两极运动,产生电解作用,使感湿层变薄甚至被破坏;在交流电源作用下,正负离子往返运动,不会产生电解作用,感湿膜不会被破坏。交流电源的频率选择是,在不产生正、负离子定向积累情况下尽可能低一些。但加交流电压后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所以,交流电压值不能过高,要有一定的限度,在高阻短路。另外,湿敏膜在高频下也会产生集肤效应,阻值发生变化,影响到测湿灵敏度和准确性。除此之外,响应时间、湿滞回线、湿滞回差等也不容忽略。响应时间越短,表明湿敏元件的吸湿过程和脱湿过程越快,湿滞回差越小,湿敏元件的性能越好。故

采用振荡电路作为湿敏元件的测试电路[11]。

- 13 -

- 14 -

图2.10 湿度传感器模块电路

在湿度检测电路中,以5V 交流电作为湿敏电阻的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只有两个暂稳态。假设当电源接通后,电路处于某一暂稳态,电容C 上电压C U 略低于1/3CC V ,30V =输出高电平,1V 截止,电源CC V 通过21R 给电容C 充电。随着充电的进行C U 逐渐增高,但只要1/32/3CC C CC V U V <<,3V 输出电压就一直保持高电平不变,这就是第一个暂稳态。当电容C 上的电压C U 略微超过1/3CC V 时,RS 触发器置 0,使3V 输出电压从原来的高电平翻转到低电平,即30V =,1V 导通饱和,此时电容C 通过21R 和1V 放电。随着电容C 放电,C U 下降,但只要

1/32/3CC C CC V U V <<,3V 就一直保持低电平不变,这就是第二个暂稳态。当UC

下降到略微低于1/3CC V 时,RS 触发器置 1,电路输出又变为3V =1,1V 截止,电容C 再次充电,又重复上述过程,电路输出便得到周期性的矩形脉冲[14]。

谐振荡器的振荡周期为两个暂稳态的持续时间,12T T T =+。求得电容C 的充电时间1T 和放电时间2T 各为

11212()ln

()ln 2CC T CC T V V T R R C R R C V V -

+

-=+=+- (2.7)

2220ln

ln 20T T V T R C R C V +

-

-==- (2.8)

因此,振荡周期

1212ln 2(2)T T T R R C =+=+ (2.9)

通过频率值转换为所对应的湿度值,就得到了所测的湿度值。

2.2信号分析

单片机专业名称—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件)它是由INTEL公司发明的,最早的系列是MCS-48后来有了MCS-51我们经常说的51系列单片机就是MCS-51micro controller system,它是一种8位的单片机。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单片机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因此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很重要。根据实现系统功能需要的单片机硬件资源,在性能指标满足的情况下,该系统的单片机型号选择8051系列的STC89C52芯片。

本系统中,选择STC89C52单片机为该系统的总控芯片,STC89C52单片机可把由温度、湿度检测电路检测出的信号数据传输到LED显示模块,实现温度、湿度的显示;通过键盘设定温湿度报警值,超过温度、湿度上下限由蜂鸣器实现温度、湿度的报警。

2.2.1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STC89C52系列单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超强抗干扰、高速、低功耗的单片机,指令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12时钟/机器周期和6时钟/机器周期可任意选择[13]。STC89C52具备较完善的中断功能,有两个外中断、两个定时/计数器中断和一个串行中断,可满足不同的控制要求,并具有2级的优先级别选择,可以满足系统在各个子模块程序之间的切换;STC89C52的运算速度可满足一般的设计要求;而且STC系列单片机支持ISP在线编程功能,可以不用昂贵的编程器[6]。

80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是各种逻辑单元及其之间的互连构成的。主要包含中央处理器(CPU)、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定时/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80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框架示意图,如图2.11所示。

- 15 -

图2.11 8051系类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框图

1.主要性能参数:

(1) 与MCS-51产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2) 8k字节在系统编程(ISP)Flash闪速存储器

(3) 1000次擦写周期

(4) 4.0-5.5V的工作电压范围

(5) 全静态工作模式:0Hz-33MHz

(6) 三级程序加密锁

(7) 128*8字节内部RAM

(8) 32个可编程I/O口线

(9)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

(10)6个中断源

(11)全双工串行UART通道

(12)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13)中断可从空闲摸唤醒系统

(14)看门狗(WDT)及双数据指针[7]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部件,51系列单片机是8位数据宽度的处理器,它能处理8位二进制数据或代码。CPU主要由算术逻辑部件,控制器和专用寄存器三部分电路组成。它负责控制、指挥和调度整个单元系统协调的工作,完成运算和控制输入输出功能等操作。

数据存储器(RAM):

数据存取器(RAM)可存放读写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或用户定义的字型表。8051内部有128个8位用户数据存储单元和128个专用寄存器单元,它们是统一编址的,专用寄存器只能用于存放控制指令数据,用户只能访问,而不

- 16 -

能用于存放用户数据,所以,用户能使用的的RAM只有128个。

程序存储器(ROM):

程序存取器(ROM)用于存放用户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等。8051共有4096个8位掩膜ROM。

定时/计数器:

定时/计数器用于硬件的定时或计数。8051有两个16位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以实现定时或计数功能,也可产生中断用于控制程序转向。

并行输入输出(I/O)口:

单片机的并行输入输出(I/O)口主要用于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以便于处理外部的输入和将运算结果反馈到外部设备。8051共有4组8位I/O口(P0、P1、P2或P3),用于对外部数据的传输。

全双工串行口:

全双工串行口主要用于与其他设备间的串行数据传送。 8051内置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用于与其它设备间的串行数据传送,该串行口既可以用作异步通信收发器,也可以当同步移位器使用

中断系统:

8051具备较完善的中断功能,有两个外中断、两个定时/计数器中断和一个串行中断,可满足不同的控制要求,并具有2级的优先级别选择。

时钟电路:

8051内置最高频率达12MHz的时钟电路,用于产生整个单片机运行的脉冲时序,但8051单片机需外置振荡电容[8]。

2.管脚说明:

8051系列单片机采用40Pin封装的双列直接DIP结构,它们的引脚配置如图2.12所示,40个引脚中,正电源和地线两根,外置石英振荡器的时钟线两根,4组8位共32个I/O口,中断口线与P3口线复用。

图2.12 8051系类单片机管脚图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 17 -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 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 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2.2.2 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系统的扩展是以基本最小系统为基础的,故应首先熟悉应用应用系统的结构。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晶体振荡电路、复位电路,其电路图如图2.13所示。

- 18 -

- 19 -

图2.13 单片机最小系统

1.复位电路

单片机复位的原理是在时钟电路开始工作后,在单片机的RST 引脚施加24个时钟振荡脉冲(即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单片机便可以实现复位。在复位期间,单片机的ALE 引脚和\P\S\E\N 引脚均输出高电平。当RST 引脚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后,单片机便从0000H 单元开始执行程序。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既可以手动复位,又可以上电复位的电路,这样可以人工复位单片机系统,这种电路如图2.13复位部分所示。上电复位电路部分的原理也是RC 电路的充放电效应。除了系统上电的时候可以给RST 引脚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外,当按下按键开关的时候,VCC 通过一个高电阻连接到RST 引脚,给RST 一个高电平,按键松开的时候,RST 引脚恢复为低电平,复位完成。

2.晶振电路

时钟电路是用于产生单片机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时钟信号。STC89C52单片机内部包含有一个振荡器,可以用于CPU 的时钟源。另外也可以采用外部振荡器,由外部振荡器产生的时钟信号来供内部CPU 运行使用。

(1)内部时钟模式

内部时钟模式是采用单片机内部振荡器来工作的模式。51系列单片机内部包含有一个高增益的单级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为片内放大器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其工作频率为0~33MHz 。

当单片机工作于内部时钟模式的时候,只需在XTAL1引脚和XTAL2引脚连接一个晶体振荡器或陶瓷振荡器,并联两个电容后接地即可,使用时对于电容的选择有一定得要求,具体如下:

A 当外接晶体振荡器的时候,电容值一般选择C1=C2=30±10pF ;

B 当外接陶瓷振荡器的时候,电容值一般选择C1=C2=40±10pF 。

温度测量仪课程设计[1]

湖南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题目:温度测量仪 专业名称:xxxxxxxxx 学生班级:x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xx 学生学号: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 报告时间:xxxxxxxxx 小组人员:xxxxxxxxx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对温度测量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了解温度传感器的性能,学会 在实际电路中应用; 2、进一步熟悉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 二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1、技术指标: 要求设计一个温度测量器件,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测温范围:室温~50℃; (2)被测温度达到50℃时,指示灯亮(或蜂鸣器工作); 2、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能满足要求的温度测量及报警电路; (2)要求绘出原理图,并用Protel画出印制板图(选做); (3)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设计好电路,选好元件及参数; (4)在万能板、PCB板上或面包板上安装好电路并调试; (5)拟定测试方案和设计步骤; (6)撰写设计报告、调试总结及使用说明书。 3、设计扩展要求 (1)能显示输出温度;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1) 1.2 本人的主要工作 (2) 第2章温度测量仪的电路设计 (3) 2.1 温度测量仪总体框图 (3) 2.2 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 (3) 2.3 K—℃变换器 (4) 2.4 放大器 (5) 2.5 比较器 (5) 2.6 报警设备 (6) 2.7 电路原理图 (7) 第3章仿真与制作 (8) 3.1 电路的仿真 (8) 3.2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12) 3.3 温度测量仪的调试 (12) 第4章总结报告 (13) 附录A元件清单 (14) 附录B实物图 (15) 参考文献 (16)

智能温度检测仪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题目一:智能温度检测仪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同组同学 指导教师 学院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九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成绩:

一、设计要求 1.1、题目任务要求 选用温度传感器PT100,恒流源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和数码管,采用MCS-51 系列单片机实现温度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显示。 1.2、设计具体功能要求 1、三线制PT100及恒流源驱动电路设计; 2、放大和比较电路设计,实现-10°C~+100°C转换为0~+5V电压输 出; 3、ADC芯片的选取及和单片机接口设计; 4、多位数码管动态显示设计; 5、编写数据处理程序和标度变换程序。 二、设计题目介绍及分析 温度是自然界中和人类打交道最多的物理参数之一,无论是在生产实验场所,还是在居住休闲场所,温度的采集或控制都十分频繁和重要,而且,网络化远程采集温度并报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由于温度不管是从物理量本身还是在实际人们的生活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温传感器就会相应产生。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和控制系统,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温度传感器从使用的角度大致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前者是让温度传感器直接与待测物体接触,而后者是使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物体离开一定的距离,检测从待测物体放射出的红外线,达到测温的目的。 由于PT100热电阻的温度与阻值变化关系,人们便利用它的这一特性,发明并生产了PT100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它是集温度湿度采集于一体的智能传感器。温度的采集范围可以在-200℃~+200℃,湿度采集范围是0%~100%。pt100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的仪表。主要用于工业过程温度参数的测量和控制。带传感器的变送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传感器和信号转换器。传感器主要是热电偶或热电阻;信号转换器主要由测量单元、信号处理和转换单元组成(由于工业用热电阻和热电偶分度表是标准化的,因此信号转换器作为独立产品时也称为变送器),有些变送器增加了显示单元,有些还具有现场总线功能。此次我们利用MCS-51系列单片机结合温度传感器技术设计这一智能温度检测仪。实现-10°C~+100°C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检测。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监测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书

唐山学院 Protel DXP 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监测电路 系 (部) 信息工程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12月 16日至 2013年 12月 27日共 2 周 2013年 12 月 30 日

《Protel DXP》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1引言 (1) 2 设计任务 (2) 2.1设计容 (2) 2.2设计要求 (2) 3原理图设计 (3) 3.1电路的总体工作原理 (3) 3.2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4) 3.3 电源电路 (5) 3.4 温度传感电路设计 (5) 3.5 键盘电路的设计 (7) 3.6 显示电路的设计 (8) 3.7 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 (10)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11) 4.1 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11) 4.2 中断程序的设计 (11) 6 设计总结 (13) 致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1引言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占据着极其重要地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领域:消防电气的非破坏性温度检测,电力、电讯设备之过热故障预知检测,空调系统的温度检测,各类运输工具之组件的过热检测,保全与监视系统之应用,医疗与健诊的温度测试,化工、机械…等设备温度过热检测。温度检测系统应用十分广阔。 本设计运用主从分布式思想,由一台上位机(PC微型计算机),下位机(单片机)多点温度数据采集,组成两级分布式多点温度测量的巡回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RS-232串行通讯标准,通过上位机(PC)控制下位机(单片机)进行现场温度采集。温度值既可以送回主控PC进行数据处理,由显示器显示。也可以由下位机单独工作,实时显示当前各点的温度值,对各点进行控制。 下位机采用的是单片机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系统。DS18B20利用单总线的特点可以方便的实现多点温度的测量,轻松的组建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抗干扰性好、设计灵活、方便,而且适合于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本系统可以应用在大型工业及民用常温多点监测场合。如粮食仓储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温控制程生产线之温度影像检测、医疗与健诊的温度测试、空调系统的温度检测、石化、机械…等。

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前言 温度是一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检测温度。传统的方式是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但是由于模拟温度传感器输出为模拟信号,必须经过AD 转换环节获得数字信号后才能与单片机等微处理器接口,使得硬件电路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近年来,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DSI18B20为代表的新型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以其突出优点广泛使用于仓储管理、工农业生产制造、气象观测、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温度传感器的种类日益繁多,数字温度传感器更因适用于各种微处理器接口组成的自动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可以克服模拟传感器与微处理器接口时需要信号调理电路和A/D转换器的弊端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子测温计、医疗仪器等各种温度控制系统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数字温度传感器有DS1820、MAX6575、DS1722、MAX6635等. 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_)的结晶.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智能温度传感器内部包含温度传感器、A/D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中央控制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并且可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即智能化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 为了准确获取现场的温度和方便现场控制,本系统采用了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利用LED数码管显示温度,利用DS18B20检测当前的温度值,通过和设定的参数进行比较,若实测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通过555定时器产生频率可变的报警信号,若实测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加热电路自动启动,到达设定温度后停止。在软件部分,主要是设计系统的控制流程和实现过程,以及各个芯片的底层驱动设计已达到所要求的功能。在近端与远端通信过程中,采用串行MAX232标准,实现PC机与单片机间的数据传输。

大学物理实验-温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关于温度传感器特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温度传感器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东西。本文通过控制变量法,具体研究了三种温度传感器关于温度的特性,发现NTC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PTC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两者的线性性都不好。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关于温度有很好的线性性质。PN节作为常用的测温元件,线性性质也较好。本实验还利用PN节测出了波 尔兹曼常量和禁带宽度,与标准值符合的较好。 关键词:定标转化拟合数学软件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NATURE OF TEMPERATURE SENSOR 1.引言 温度是一个历史很长的物理量,为了测量它,人们发明了许多方法。温度传感器通过测温元件将温度转化为电学量进行测量,具有反应时间快、可连续测量等优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研究。作者对三类测温元件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出了电阻率、电动势、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热电阻的特性 2.1实验原理 2.1.1Pt100铂电阻的测温原理 和其他金属一样,铂(Pt)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并且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利用铂的此种物理特性制成的传感器称为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通常使用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零度阻值为100Ω(即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应用温度范围广,是中低温区(-200℃~650℃)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本实验即采用这种铂电阻作为标准测温器件来定标其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曲线,为此,首先要对铂电阻本身进行定标。 按IEC751国际标准,铂电阻温度系数TCR定义如下: TCR=(R100-R0)/(R0×100) (1.1) 其中R100和R0分别是100℃和0℃时标准电阻值(R100=138.51Ω,R0=100.00Ω),代入上式可得到Pt100的TCR为0.003851。 Pt100铂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如下: Rt=R0[1+At+B t2+C(t-100)t3] (-200℃

智能仪器 温度测量..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温度测量 实验时间 同组同学 班级11111 学号1111111 姓名11111 2014年4月

实验二温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了解常用的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基本原理、性能;掌握测温方法以及数据采集和线性标度变换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仪器 智能调节仪、PT100、AD590、温度源、温度传感器模块,传感器实验箱(一);“SMP-201 8051模块”、“SMP-204 块块模块”、“SMP-101 8位A/D模块”、“SMP-401 块块块示模块”。三、实验原理 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是把温敏器件、偏置电路、放大电路及线性化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的温度传感器。其特点是使用方便、外围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不足的是测温范围较小、使用环境有一定的限制。AD590能直接给出正比于绝对温度的理想线性输出,在一定温度下,相当于一个恒流源,一般用于-50℃-+150℃之间温度测量。温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恒定时,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与温度成线性关系。为克服温敏晶体管U b电压生产时的离散性、均采用了特殊的差分电路。本实验仪采用电流输出型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在一定温度下,相当于一个恒流源。因此不易受接触电阻、引线电阻、电压噪声的干扰,具有很好的线性特性。AD590的灵敏度(标定系数)为1 A/K,只需要一种+4V~+30V电源(本实验仪用+5V),即可实现温度到电流的线性变换,然后在终端使用一只取样电阻(本实验中为传感器调理电路单元中R2=100Ω)即可实现电流到电压的转换,使用十分方便。电流输出型比电压输出型的测量精度更高。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电压测量、标定、线性变换,最后显示出对应温度。 图2-1 温度传感器模块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参考“附录实验PT100温度控制实验”,将温度控制在500C,在另一个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插入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 2.将±15V直流稳压电源接至实验箱(一)上,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的输出Uo2接实验台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数字温度监测装置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 数字温度监测装置设计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

目录 一、引言 4 1. 本次课程设计的重要意义4 2.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4 二、设计内容及性能指标 5 三、系统方案总体概述 5 四、系统主要器件选择 6 (一)单片机的选择 6 1.主要性能参数6 2.功能特性概述7 3.引脚功能说明8 4.端口引脚第二功能9(二)温度传感器的选择10 1.总述10 2.温度传感器的选择11 2.1 DS18B20简介11 2.2 DS18B20内部结构11 2.3 DS18B20测温原理15 五、系统整体设计 17(一)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7 1.硬件电路设计总体概述17 2.CPU机器基本外围电路设计18 2.1单片机电路18 2.2晶振控制电路18 2.3 继电器电路19 2.4 锁存器74LS373引脚功能及工作原理19 2.4.1 74LS373引脚功能20 2.4.2 74LS373工作原理20 2.4.3 Intel2764引脚功能23 3.前向通道设计23 3.1温度检测电路23 3.2电源输入部分电路24 4.后向通道设计及人机通道设计25 4.1 后向通道设计25 4.1.1 LED显示电路25 4.1.1.1 LED显示器的结构25 4.1.1.2 LE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26 4.1.1.3 LED 显示设计方案27 4.2键盘27 4.3温度报警电路28 4.4复位电路28

5.抗干扰措施29 5.1干扰产生的后果29 5.2抗干扰设计的基本原则30 5.3硬件抗干扰设计31 5.4软件的抗干扰设计32(二)系统软件设计33 1.概述33 2.主程序模块33 3. 部分程序清单34 3.1 温度传感器的驱动程序34 3.2 LED共阳极显示子程序36 六、附录 36 七、致谢 37 参考文献

智能温度测量仪论文(DOC)

现代仪器课程设计智能化温度仪器设计 Design of Intellecturalized Temperature Instrument 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所在系所: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专业班级:测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江苏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2011-12-30 智能化温度仪器设计 Design of Intellecturalized Temperature Instrument 任务指标:实时测量现场温度,测温范围-20℃~50℃,测量精度±0.5℃,仪器采用便携式结构,能显示测量温度,并有非线性补偿与滤波功能。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采用铂电阻PT100作为传感器测量外界温度。将铂电阻接入电桥测量现场温度,再经差动放大电路放大成0~5V的电压信号。然后通过ADC0809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变数字信号,再将数字信号送入AT89C52单片机通过编程实现非线性补偿与滤波功能,最后经LED显示器显示测量温度。 关键字:铂电阻,温度测量,实时显示。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with a PT100 platinum resistance temperature sensor outside. Access to bridge the platinum resistan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ite, and then zoom through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into a voltage signal 0 ~ 5V. Then will be collected ADC0809 analog signals into digital signals and then digital signal into the AT89C52 microcontroller programmed to non-linear compensation and filtering,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LED display shows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Keywords: platinum resistan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real-time display.

智能温度测量仪课程设计

智 能 温 度 测 量 仪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0级电气1班 姓名:柴冬 学号:14894029 Pt100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从使用的角度大致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前者是让温度传感器直接与待测物体接触,而后者是使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物体离开一定的距离,检测从待测物体放射出的红外线,达到测温的目的。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温度传感器中,相比运用多的是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一般在比较特殊的场合才使用,目前得到广泛使用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式传感器,其中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的称为热电阻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热电势变化的称为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可分为金属热电阻式和半导体热电阻式两大类,前者简称热电阻,后者简称热敏电阻。常用的热电阻材料有铂、铜、镍、铁等,它具有高温度系数、高电阻率、化学、物理性能稳定、良好的线性输出特性等,常用的热电阻如PT100、PT1000等。近年来各半导体厂商陆续开发了数字式的温度传感器,如DALLAS公司DS18B20,MAXIM公司的MAX6576、MAX6577,ADI公司的AD7416等,

这些芯片的显著优点是与单片机的接口简单,如DS18B20该温度传感器为单总线技术,MAXIM公司的2种温度传感器一个为频率输出,一个为周期输出,其本质均为数字输出,而ADI公司的AD7416的数字接口则为近年也比较流行的I2C总线,这些本身都带数字接口的温度传感器芯片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这类器件的最大缺点是测温的范围太窄,一般只有-55~+125℃,而且温度的测量精度都不高,好的才±0.5℃,一般有±2℃左右,因此在高精度的场合不太满足用户的需要。 热电偶是目前接触式测温中应用也十分广泛的热电式传感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温范围宽、热惯性小、准确度高、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优点。常用的热电偶材料有铂铑-铂、铱铑-铱、镍铁-镍铜、铜-康铜等,各种不同材料的热电偶使用在不同的测温范围场合。热电偶的使用误差主要来自于分度误差、延伸导线误差、动态误差以及使用的仪表误差等。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主要是被测物体通过热辐射能量来反映物体温度的高低,这种测温方法可避免与高温被测体接触,测温不破坏温度场,测温范围宽,精度高,反应速度快,既可测近距离小目标的温度,又可测远距离大面积目标的温度。目前运用受限的主要原因一是价格相对较贵,二是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同样存在非线性的问题,而且其输出受与被测量物体的距离、环境温度等多种其它因素的影响。 本设计的要求是采用“PT100”热电阻,测温范围是-200~+600℃,精度0.5%,具体的型号选为WZP型铂电阻。 AT89C51单片机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AT89C51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LCD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采用了液晶控制透光度技术来实现色彩的显示器。和CRT 显示器相比,LCD的优点是很明显的。由于通过控制是否透光来控制亮和暗,当色彩不变时,液晶也保持不变,这样就无须考虑刷新率的问题。对于画面稳定、无闪烁感的液晶显示器,刷新率不高但图像也很稳定。LCD显示器还通过液晶控制透光度的技术原理让底板整体发光,所以它做到了真正的完全平面。

简单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2010 —2011 年度第2学期) 题目:基于DS18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 院系: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2011年5 月22 日

目录 1设计要求…………………………………………………………………………2设计的作用、目的………………………………………………………………3设计的具体实现…………………………………………………………………. 3.1系统概述……………………………………………………………………. 3.2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 3.3电路的安装与调试…………………………………………………………4心得体会及建议………………………………………………………………… 4.1心得体会…………………………………………………………………… 4.2建议…………………………………………………………………………5附录………………………………………………………………………………6参考文献…………………………………………………………………………

基于DS12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报告 1设计要求 运用DS12B20温度测量芯片实现一个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要求如下: (1).测量点为两点。 (2).测量的温度为-40~+40°C (3).温度测量的精度为±0.5°C (4).测量系统的响应时间要小于1S。 (5).温度数据的传输方式采用串行数据传送的方式。 2 设计的作用、目的 通过本设计可以进一步了解熟悉单片机的控制原理以及外设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方法,尤其是串行通信方法以及单片机与外设间的接口问题。 本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增长学生动手实践经验,激起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 3设计的具体实现 3.1系统概述 本系统分为温度采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由DS18B20温度测量芯片构成,它负责测量温度后将温度量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由AT89S52单片机组成,它负责与温度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通信、对数据进行操作处理已经对各种外设的响应与控制;控制模块由几个按键组成,实现对测量点的选择以及电路复位的操作;显示模块由一块四位的八段译码显示管和驱动芯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显示测量的温度值。 系统模块组成图:

基于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温度监控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 温度监控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1 设计背景 设计目的及意义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作为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相处理的功能器件,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和计量测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工具,其应用已遍及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本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温度测量系统方面的需求。 (1)在学习了课程后,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2)通过实验提高对单片机的认识,提高软件调试能力。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熟悉温度控制的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元件,绘制系统电路原理图,运用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加深对单片机的了解和运用,进而提高自己的应用知识能力、设计能力和调试能力。 总体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单片机为基础,温度监控系统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系统分析过程 (1)根据系统的目标,明确所采用温度监控系统的目的和任务。 (2)确定系统所在的工作环境。 (3)根据系统的工作要求,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方案。 系统设计内容 : (1)构思设计温度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2)对要求设计的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考虑多种设计方案,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并确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并设计相应的功能结构。

(3)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芯片及元器件。 (4) 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程序。 (5) 电路板及其结构的设计。 (6) 进行系统的调试,完成最终的设计。 2 总体设计方案设计 系统框图 % 本设计为无线电控制电路,系统框图如下所示: ¥ " 图1-1 系统框图 系统功能 此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监控系统,其功能是:平常状态下可以做温度计使用。当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二极管会闪烁报警,当温度降下时二极管则停止闪烁。 电路设计及功能如下所述: 本设计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温度采集,数码显示,报警电路。温度采集部分利用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感知温度,后数码显示出温度,若温度超过了预设温度报警电路则启亮发光二极管,闪烁。整体电路图如下所示: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汇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 三、总体设计思想 (3) 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 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 六、总体电路 (5) 七、仿真结果 (8) 八、实测结果分析 (9) 九、心得体会 (9) 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 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 附录III:参考文献 (1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温度范围:室温0~50℃,测量精度±1℃。 2、技术指标及要求: (1)当温度在室温0℃~50℃之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端1相应在0~5V之间变化。 (2)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 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计思想 使用温度传感器完成系统设计中将实现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这一要求,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性,实现从温度到电流的转化;但是,又考虑到温度传感器应用在电路中后,相当于电流源的作用,产生的是电流信号,所以,应用一个接地电阻使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转化为电压信号。接下来应该是对产生电压信号的传输与调整,这里要用到电压跟随器、加减运算电路,这些电路的实现都离不开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运算以及电位器对电压调节,所以选用了集成运放LM324和电位器;最后为实现技术指标(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中的要求,选用了555定时器LM555CM。 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明确了,即我们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集成运放电路,使表示温度的电压放大,从而线性地落在0~5V这个区间里。最后通过一个555设计的电路实现当输出电压在2与3V这两点上实现输出高低电平的变化。

数电课程设计-温度计实验报告(提交版)

一、设计项目名称 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单路温度进行测量,并用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值系统硬件设计,并用电子CAD软件绘制出原理图,编辑、绘制出PCB印制版。 要求: (1)原理图中元件电气图形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2)整体布局合理,注标规范、明确、美观,不产生歧义。 (3)列出完整的元件清单(标号、型号及大小、封装形式、数量) (4) 图纸幅面为A4。 (4)布局、布线规范合理,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5)在元件面的丝印层上,给出标号、型号或大小。所有注释信息(包括标号、型号及说明性文字)要规范、明确,不产生歧义。 2.编写并调试驱动程序。 功能要求: (1)温度范围0-100℃。 (2)温度分辨率±1℃。 (3)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3.撰写设计报告。 提示:可借助“单片机实验电路板”实现或验证软件、硬件系统的可靠性。 温度传感器 摘要: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之一,随着传感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利用新型单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 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 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一种数字式温 度计以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感温元件,它以单总线的连接方式, 使电路大大的简化。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为传感器,这类传 感器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且电路复杂。因此,本温度计摆脱了 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利用单片机STC89C52对传感器进行控制。这样

易于智能化控制。 关键词:数字测温;温度传感器DS18B20;单片机STC89C52; 一.概述 传感器从功能上可分为雷达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超声波测距离传感器等,本文所研究的是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这些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温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工业、环境监测、医疗、家庭多方面均有应用。从而使得现代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微型化、集成化、数字化正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硬件设计 1.DS18B20 DS1820 单线数字温度计特性 ? 独特的单线接口仅需一个端口引脚进行通讯 ? 简单的多点分布应用 ? 无需外部器件 ? 可通过数据线供电 ? 零待机功耗 ? 测温范围-55~+125℃,以 0.5℃递增 ? 温度以 9 位数字量读出 ? 温度数字量转换时间 200ms (典型值) ? 用户可定义的非易失性温度报警设置 ? 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程序限定温度(温度报警条件)的器件 ? 应用包括温度控制、工业系统、消费品、温度计或任何热感测系统 DS1820温度传感器外观图(a )和引脚图(b ) ①引脚1接地 ②引脚2数字信号输入/输出 ③引脚3接高电平5V 高电平

智能温度检测仪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 题目一:智能温度检测仪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六年十一月九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成绩:

、设计要求 1.1、题目任务要求 选用温度传感器PT100,恒流源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和数码管, 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实现温度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显示。 1.2、设计具体功能要求 1、三线制PT100及恒流源驱动电路设计; 2、放大和比较电路设计,实现-10° C~+100° C转换为0~+5V电压输出; 3、ADC芯片的选取及和单片机接口设计; 4、多位数码管动态显示设计; 5、编写数据处理程序和标度变换程序。 、设计题目介绍及分析 温度是自然界中和人类打交道最多的物理参数之一,无论是在生产实验场所, 还是在居住休闲场所,温度的采集或控制都十分频繁和重要,而且,网络化远程采集温度并报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由于温度不管是从物理量本 身还是在实际人们的生活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温传感器就会相应产生。传 感器主要用于测量和控制系统,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温度传感器从使用的角度大致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前者是让温度传感器直接与 待测物体接触,而后者是使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物体离开一定的距离,检测从待测 物体放射出的红外线,达到测温的目的。 由于PT100热电阻的温度与阻值变化关系,人们便利用它的这一特性,发明并生产了PT100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它是集温度湿度采集于一体的智能传感器。温度的采集范围可以在-200r?+200r,湿度采集范围是0%?100%。pt100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的仪表。主要用于工 业过程温度参数的测量和控制。带传感器的变送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传感器和信号转换器。传感器主要是热电偶或热电阻;信号转换器主要由测量单元、信号处理和转换单元组成(由于工业用热电阻和热电偶分度表是标准化的,因此信号转换器作为独立产品时也称为变送器),有些变送器增加了显示单元,有些还具有现场总线功能。此次我们利用MCS-51系列单片机结合温度传感器技术设计这一智能温度检测仪。实现-10° C~+100° C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检测。

智能温度测量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智能测量仪表 题目:智能测量仪表 学生姓名:XXXXXX 专业年级:2009 自动化 指导教师:XXXXXX XXXX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2013年3月25日 智能测量仪表 本次课程设计中智能温度测量仪表所采用的温度传感器为LM35DZ。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线性比例关系,无需外部校准,在0℃~100℃温度范围内精度为0.4℃~±0.75℃。,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对应,使用极为方便。灵敏度为10.0mV/℃,重复性好,输出阻抗低,电路接口简单和方便,可单电源和正负电源工作。是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单片机原理、电子线路设计、传感器技术与原理、过程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总线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系统的总结,并能有效的使用到项目研发中来,做到学以致用。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使用所学编程语言(C或者汇编)完成单片机方面的程序编写、使用VB或VC语言完成PC机人机界面设计(也可以用C+API实现)、按照课程设计规范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3)

1.1 设计任务 (3) 2.2 设计要求 (3) 2.系统硬件设计 (3) 2.1 STC12C5A60S2单片机A/D转换简介…………………………………………… 3 2.2 LM35DZ简介 (7) 2.3 硬件原理图设计 (7) 3.系统软件设计 (10) 3.1 设计任务 (10) 3.2 程序代码 (10) 3.3 系统软件设计调试 (17) 4.系统上位机设计 (18) 4.1 设计任务 (18) 4.2 程序代码 (18) 4.3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调试 (21) 5.系统调试与改善 (22) 5.1 系统调试 (22) 5.2 系统改善 (22) 6.系统设计时常见问题举例与解决办法 (24) 7.总结 (25)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设计目题: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完整版)红外测温实验报告

红外测温方法 1.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际单位之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从能量角度来看,温度是描述系统不同自由度的能量发布状况的物理量。从热平衡角度来看,温度是描述热平衡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微观上看,温度温度标志着系统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温度低的无题分子平均动能小。早期人们凭感觉出发,凭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来区别温度的高低,这样的出来的结果不准确。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物质性质都与温度有关。例如尺寸,体积,密度,硬度,弹性模量,破坏强度,电导率,导磁率,光辐射强度等。利用这些性质及其随温度变化规律可进行温度测量。也就是说,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征来间接测量。而用来测量温度的尺标称为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的较多的是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2. 红外测温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2.1红外测温原理 物体处于绝对温度零度以上时,因为其内部带电粒子的运动,以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波长涉及紫外,可见,红外光区。物体的红外辐射量的大小几千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物体自身红外辐射能量便能准确的确定其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应用的原理。 2.2红外测温仪结构 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置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环境温度补偿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目标和测温仪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气压,污染和干扰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和修正方法。 2.3红外测温仪器的种类 红外测温仪对于原理可分为单色测温仪和双色测温仪。对于单色测温仪,在例行测温时,检测目标面积应充满测温仪视场。建议被测目标尺寸超过视场大小的50%为好。如果目标尺寸小于视场,背景辐射能量就会进入测温仪的视场干扰测温读数,造成误差。相反,如果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