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冷链相关管理规范

食品冷链相关管理规范

食品冷链相关管理规范
食品冷链相关管理规范

食品冷链相关管理规范

一、食品冷链物流中各类商品温度要求:

(一):冷却畜禽肉、冰鲜水产品、植脂奶油蛋糕、配餐、果汁、酸(冻结点以上——4℃)

1、冷冻畜禽肉水产品、冷冻果汁、冷冻饮品、冰蛋、速冻蔬菜、冷冻调制食≤-18℃

2、冰淇淋≤-23℃——-25℃

3、金枪鱼≤-50℃

4、运输温度≤-45℃(二):蔬菜、水果、巴氏杀菌奶、冷藏鸡蛋、蛋液、调制熟肉、冷藏盒饭、含奶蛋糕、蛋糕胚、豆制品(冻结点以上——7℃)

蔬菜、水果中不同品种有不同的贮藏适宜温度,如:

1、大白菜、土豆为0℃—15℃

2、番茄分前、中、后期适宜温度

3、苹果为-1℃~2℃

4、发酵豆制品除外

以上是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388-2007《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中划分的各类商品温度要求

二:食品冷链中几个需要规范的操作温度波动控制范围

冷冻冷藏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运输(包括食品原料采集)各环节温度控制,由于环境变换,交接需要,温度会有起伏波动,需要统一操作规范:

(一):冷冻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为-18℃以下

1)、运输过程温度的回升限度为-15 ℃,并要求尽快降至-18℃;

2)、冷藏车装载货物前,车厢内温度应预冷到-10℃以下;

3)、冷库应建有15℃以下的封闭式站台;

4)、冷库昼夜温度波动不超过±1℃;

5)、冷冻食品温度超过-12 ℃,拒收;

6)、冷冻陈列柜上货后要保持-15 ℃以下,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2℃。

(二):冷藏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4℃以下,冻结点以上

1)、运输、商品交接、食品品温回升温度限度均为7℃(有些果蔬除外);

2)、冷藏陈列柜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0℃。

(三):冷冻与冷藏食品预包装环境温度实际情况15℃以下为宜;冷藏陈列柜外部空气温度不超过24℃和55%RH。

三: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

1)、冷藏运输:必备各种冷藏运输工具,如冷藏车;测温湿等温度记录仪;清洁消毒器具等。必要的车辆保养维修制度;装卸货规定和交接手续以及车辆调度制度等。

2)冷藏储存:必备冷库及封闭式站台;温度记录仪;装卸运货车辆等。必要的冷库清洁、除霜和维修制度;交接验货手续;食品贮期管理规定等。

3)、销售终端:必备各种冷藏陈列柜;小型商超暂存冷库等。必要的上货装载规定;环境温度调节管理等。

附1

冷链物流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订单协同功能。一体化处理客户的物流订单,进行任务的分解和分配。

2、精细化仓储管理功能。通过设置相应的仓储策略,实现仓储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3、RFID功能。支持RFID设备在物流过程中的应用,包括车门开闭报警、车内温度监控等。

4、GPS/GIS监控。通过GPS、GPRS和GIS的集成,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

食品销售制度

食品销售制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渗出性皮肤病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岗前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四、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日健康晨检,出现咳嗽、发热、皮肤伤口或感染等有碍于食品安全的病症时,应当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岗位的卫生管理要求,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手部清洁,不得在食品经营场所或贮存场所内从事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六、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健康检查和处置以及日常卫生检查等应当记录并建立档案,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污损,保管期限最低不得少于2年。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每年制定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二、从业人员应当熟悉与岗位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必备的岗位卫生操作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未通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考核的食品安全管理员不得上岗。 四、食品安全管理员一年内2次以上(含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应当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培训、考核的方式。 五、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应当建立档案,内容应当包括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方式、记录人等信息,不得涂改或污损,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配备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具体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根据负责人的授权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自律自查,督促制度落实; (二)组织实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督促不符合岗位健康卫生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调离岗位; (三)制订、实施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计划; (四)审核进货查验管理执行情况,对不合格食品实行一票否决权; (五)督促处置不合格食品; (六)审核各项食品安全记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指责。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介绍情况并提供资料。

会计基础工作标准化管理办法

财务管理及会计基础工作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务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制度,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第三条公司负责人对本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第二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四条公司要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并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第五条公司应根据会计业务需要配备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第六条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第七条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

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八条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公司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公司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本公司的会计信息。 第三章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定 第九条财务部应当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第十条财务部发生的下列事项,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并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 五、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核算和处理。 七、其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 第十二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三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及路径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及路径研究 学号: 姓名: 年级:2011级 系别:经济管理系 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

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1) 一、基本理论概述 (3) (一)生鲜食品的含义 (3) (二)物流的界定 (3) (三)冷链物流的综述 (4) 二、国内外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6) (一)国外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6) (二)国内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8) 三、国内外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对比分析 (11) (一)硬件基础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 (11) (二)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但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11) (三)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12) (四)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13) (五)行业标准不健全,食品安全防护弱 (13) 四、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路径 (14) (一)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和低温仓库 (14) (二)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14) (三)培养专业冷链物流人才 (15) (四)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16) (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行业标准完善 (17) 结束语 (18)

食品仓储安全管理制度

编号:SM-ZD-75610 食品仓储安全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食品仓储安全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依法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贮存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发放登记管理制度。做好食品数量质量出入库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腐败变质、发霉生虫等异常食品和无有效票证的食品不得验收入库。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离地10厘米、离墙10厘米存放于货柜或货架上。宜设主食、副食分区或分库房存放。 4、仓库内要用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通风、防潮、防腐,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清扫保持仓库清洁卫生。 5、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并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

食品销售类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销售类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树立健康从业意识,加强用人管理,严禁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以确保食品安全。 2、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健康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生、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成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 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并做好建立培训档案工作。 2、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年度健康检查并做好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3、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等,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负责检査记录餐饮服务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状況,并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食品安全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和提出处理意见。 5、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工作,对每起投诉举报要认真记录并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6、接受和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如是提供相关资料和情况。 四、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工厂基础管理规范

精益求精抓好产品质量、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数据管理 ****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厂 基 础 数 据 管 理 规 范 (****年**月**日)

基础数据管理规范目录 一、基础数据管理人员职责--------------------------------------------------------------(1) 二、报表记录填写管理-------------------------------------------------------------------(12) 三、基础数据采集规范--------------------------------------------------------------------(1) 1、原料基础数据采集规范----------------------------------------------------------------(1) 2、辅料基础数据采集规范----------------------------------------------------------------(1) 3、成品基础数据采集规范----------------------------------------------------------------(1) 4、三率基础数据采集规范----------------------------------------------------------------(1) A:原料、辅料、包装物利用率数据采集规范-------------------------------------------(1) B:出品率数据采集规范------------------------------------------------------------------(1) C:再制品率数据采集规范---------------------------------------------------------------(1) 5、车间内部各工序基础数据采集规范-------------------------------------------------(1) A:原料工序---------------------------------------------------------------------------------(1) B:腌制、滚揉工序--------------------------------------------------------------------------(1) C:灌肠、结扎工序--------------------------------------------------------------------------(1) D:烟熏、杀菌工序、土炉工序------------------------------------------------------------(1) E:无菌工序----------------------------------------------------------------------------------(1) F:台烤工序----------------------------------------------------------------------------------(1) G:贴标、包装工序--------------------------------------------------------------------------(1) 四、相关基础数据的钩稽关系-----------------------------------------------------------(1) 1、原料方面----------------------------------------------------------------------------------(1) 2、辅料方面----------------------------------------------------------------------------------(1) 3、成品方面---------------------------------------------------------------------------------(1) 五、基础数据内部核查制度--------------------------------------------------------------(1)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瓶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7078412.html,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瓶颈 作者:苏庆艳刘忠梅王旭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8期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非常快,促进我国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生鲜食品冷链的运输需要一定技术含量,对物流的要求也很高,现在很多物流公司不能运输该业务。本论文从不同层面阐述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瓶颈,希望为研究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瓶颈 0 引言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禽蛋、肉类等为代表的生鲜农副产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再转入消费者手中,将其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以保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系统工程。冷链物流能够有力保障生鲜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能更好地促进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同时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消费安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发展历程 我国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至今已经有大约60年。这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发展。 1.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企业正在发展壮大 2005年我国基本建成贯穿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2007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物流 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执行,既体现了国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高度重视,也引导和促进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国家的重视是做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前提条件。因此,各地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比如中外运和中粮等企业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及其管理体系。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至今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根据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统计,至2010年7月,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约2万家,就业人员250万人。

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规范

附件4: 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规(试行) 1、围 本规规定了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的总体要求、温度、设施设备、过程控制、监控平台、标识等要求。 本规适用于畜禽肉、水产品、果蔬类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的管理。 本规不适用于畜禽肉副产品,以果蔬为原料加工的非冷冻产品。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 2.1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 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对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温度等信息进行全程监控、记录和管理的平台。由政府监管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组成,应满足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温度的跟踪、监测与预警的要求。 2.2环境温度 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所处的周围空气温度。

2.3温度达标率 在特定的时间段,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冷库/冷藏车/冷柜存储的环境温度在其要求温度围运营的时长与冷库/冷藏车/冷柜总运营时长的比值。 示例: 某零售冷库,一个月时间里,在-18℃(为正常运行温度)以下的时间为28.5天,高于-18℃的时间为2.5天。那么该冷库的此段时间的温度达标率为:28.5÷31=91.9%。 2.4监控率 被监控的冷库/冷藏车/冷柜的数量与所有运营的冷库/冷藏车/冷柜的数量的比值。 2.5在线率 被监控的冷库/冷藏车/冷柜在运营数与被监控冷库/冷藏车/冷柜的总数量的比值。 3、总体要求 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应满足以下要求: 企业应建立符合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要求的管理体系文件,作为指导和规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的依据,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控制和实施,保证各类载体文件的现行有效。 企业应记录并保存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温度。 企业应确定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管理的组织机构或工

食品批发销售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食品批发单位销售记录管理制度 1.食品批发(贸易)公司必须领取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并严格按照卫生许可范围亮证经营。 2.食品批发(贸易)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食品卫生责任人,对本公司食品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环节的食品卫生负责。 3.食品批发(贸易)公司应制定食品卫生岗位责任制度,各岗位卫生责任制度要上墙张贴。设立卫生管理人,负责落实各项卫生制度,负责本公司的具体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4.应建立健全的食品索证卫生审核制度。对经营的食品来源严格审核,不经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食品。 5.建立健全的食品进货验收管理制度;建立台帐,记录食品进出货情况,对每批食品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和不符合卫生标准及规定的食品进入市场。 6.建立日常食品卫生检查制度,对每批食品的进出和贮存过程进行仔细检查,发现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和《食品卫生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时应及时处理。对己流入市场的食品应立即追回,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防止事态的扩展。 7.经营定型包装食品的,所销售的食品包装标识应当真实,符合食品标签标准的要求。经营进口食品,其外包装应有中文标识。 8.切实做好食品贮存卫生管理工作。 8.1食品仓库实行专间专用,食品存放应分类分区、隔墙离地存放,必须有明显标识标示类别、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进库时间等。食品仓库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杀虫剂、洗涤消毒剂等),不得存放药品、杂品及生活用品等物品。 8.2需冷藏的食品须存放于与其包装标签标示的保存温度相应的冷库内,冷冻设施须正常运转,冷库内禁止生熟混放。 8.3食品库房应用无毒、坚固、易清扫材料建成。库房可分常温库和冷库,冷库又包括高温冷库(冷藏库)和低温冷库(冷冻库)。 8.4常温库应设置防鼠、防虫、防蝇、防潮、防霉的设施,并能正常使用; 必须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并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清库时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饮品店)

目录 (一)总则 (2)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 (三)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3) (四)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4) (五)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4) (六)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5) (七)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5) (八)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 (5) (九)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5) (十)废弃物处置制度 (6) (十一)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7) (十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8)

XXXXX饮品店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健全食品安全保障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单位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监督管理责任制。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食品安全日常工作。食品安全管理员由本单位销售人员组成。 第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第四条:从事经营活动的每一位员工每年必须在区以上医院体检一次,体检除常规项目外,应加做肠道致病菌、胸透以及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第五条: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 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他 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与直接接触食品、保健食品的工作。第六条:员工患上述疾病的,应立即调离原岗位。病愈要求上岗,必 须在指定的医院体检,合格后才可重新上岗。

冷链仓储管理流程

冷链仓储管理流程 随着我国生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冷链物流行业也随着的发展壮大。我们来了解一下具体的冷链物流行业。 冷链仓储管理流程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1、温控保温 恒温冷库:对储藏物品的温度湿度有精确要求的冷库,包括恒温恒湿冷库。 气调冷库:它既能调节库内的温度、湿度,又能控制库内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使库内果蔬处于休眠状态,出库后仍保持原有品质。所谓气调保鲜就是通过气体调节方法,达到保鲜的效果。气体调节就是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由21%降到3%~5%,即保鲜库是在高温冷库的基础上,加上一套气调系统,利用温度和控制氧含量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以达到抑制果蔬采后呼吸状态。 2、冷链仓储 冷链仓储冷链仓储一般用于生鲜农产品类,通过仓库对商品与物品的储存与保管。是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因订单前置或市场预测前置而使产品、物品暂时存放。它是集中反映工厂物资活动状况的综合场所,是连接生产、供应、销售的中转站,对促进生产的提高效率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3、冷链传输 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对所需的传输机械设备、器具等的使用,,达到对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拣选、包装。 4、冷链装卸 冷链装卸时要进行物品温度检测。冷藏、冷冻物品的卸货时间需要按规定要求,对卸货车辆与卸货仓库进行密封处理,保证卸货期间物品温度升高控制在允许范围。且卸货作业中断时,要即时关闭运输设备厢体门,保持制冷系统保持正常运转。 5、冷链信息化控制 信息技术是现代冷链物流神经系统,通过系统信息平台的支撑,易于实现对企业全部资源进行战略协同管理,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升冷链物流企业市场竞争,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管理水平。 冷链物流信息化系统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信息采集与跟踪技术、信息传输与交换技术、信息处理技术。 6、冷链运输 冷链运输是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冷链运输成本高,而且包含了较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链运输管理包含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冷链运输(Cold-chaintransportation),是指在运输全过程中,无论是装卸搬运、变更运输方式、更换包装设备等环节,都使所运输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运输。冷链运输方式可以是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也可以是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方式。 7、冷链检疫 检验冷链检疫检验需要建立规范有序的食品检疫检验工作,安排专人管理运输量大、距离远和污染概率高的运输工具,做好常规的清洗、消毒等卫生处理,并落实冷链物流的实时监控和温度记录工作,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状态符合要求,保障进口食品安全卫生。

IT基础设施运维管理规范

IT基础设施运维管理规范 文件编号:版本号: 一、总则 为了规范本部门的运维管理工作,使得相关工作具有持续改善性及相互协作性,能够支撑公司系统的健康可靠的运行,由此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信息管理中心技术保障部所有岗位人员。 二、部门职能 (1)负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技术保障,包括网络、电话、机房、服务器系统、数据安全等技术支持; (2)负责所有服务器系统的技术运维工作 (3)负责核心数据库的性能调优及技术运维工作 (4)负责各种网络设施、线路的技术运维保障工作 (5)负责其他设施的运维保障工作,如机房设施、一卡通、考勤机等智能化设施。 (6)负责信息化安全的建设与执行; 三、岗位职责 (1)经理: 负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技术保障,包括,电脑终端、网络、电话、机房、服务器系 统、数据安全等技术支持; 负责信息化安全的建设与执行; 负责本部门的组织管理,包括,修订组织职责、架构编制、岗位职级、分工授权等; 负责本部业务制度流程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执行;

负责本部团队建设,包括,新员工入职、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员工心政、团队活 动等; 负责本部门工作管理,包括,预算编制与管控、计划管理、汇报管理、会议管理等; (2)系统工程师: 负责所有服务器系统的技术运维工作 负责核心数据库的性能调优及技术运维工作 (3)网络工程师: 负责各种网络设施、线路的技术运维保障工作 负责其他设施的运维保障工作,如机房设施、一卡通、考勤机等智能化设施(4)安全工程师: 负责信息化安全的建设与执行; (5)其他说明事项: 系统工程师、DBA、网络工程师、安全工程师,以下统称运维工程师; 权限控制:除负责基础设施的网络工程师,其余工程师不得拥有进入数据中心机房 的权限。网络工程师不得拥有系统工程师的管理权限。 各岗位周期性工作清单见附一。 四、管理对象 IT基础设施管理对象包括网络、电话、机房、服务器、系统、信息安全等,具体内容如下: (1)网络:XXXX运营中心、JJJJ工业园、WWWW工业园、数据中心、北京办事处的网络建设与维护。 (2)电话:XXXX运营中心、JJJJ工业园、WWWW工业园的电话网络建设与维护。 (3)机房: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与日常维护。 (4)服务器:服务器软硬件的采购、建设与日常维护。 (5)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虚拟化的日常维护。 (6)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建设与维护。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本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严把食品质量关,建立和执行以下与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经营安全。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明方可上岗。 2、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3、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4、本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5、定期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家及地方的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识培训; 2、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 3、检查食品经营过程的安全状况并提出处理意见; 4、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5、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6、建立食品安全管理

档案;7、配合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8、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查与报告制度。 1、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2、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指导、督促、检查员工进行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3、对贮存、销售的食品进行定期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主动下架退市,停止销售,并做好退市记录。 4、对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通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做好相关记录,将情况及时报告辖区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5、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的各项检查活动,如实提供被检查食品的票证、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等相关信息。 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在 2 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本单位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 1 食品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 1.1负责人岗位职责:对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食品经营管理体系,领导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 1.2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确保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每年负责安排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负责监督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经营食品的质量;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 1.3购销人员岗位职责:严禁采购法律法规禁止上市销售的食品;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供货商处采购食品;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单位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确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2 索证索票制 2.1索证索票制度: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的一项管理制度。 2.2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证明文件,确保合法证明文件的真实、有效。 2.3 保健索票索证应当包括: 2.3.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 2.3.2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和流通(经营)许可证明文件,或其他证明材料。 2.3.3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含技术要求、产品说明书等)和企业产品质量标准。 2.3.4保健食品出厂检验合格报告。进口保健食品还应当索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2.4 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备查。 3经营过程质量控制 3.1 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管理 3.1.1对本企业经营的食品货源进行把关,保证本企业所经营食品的质量,根据国

关于连锁超市生鲜类冷链物流的调查报告

关于连锁超市生鲜类冷链物流的调查报告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管理调查报告显示,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使92%的中国城市消费者选择在超市和大卖场购买冷冻和冷藏食品,同时还购买近70%的生鲜食品。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城市消费者更注重生活品质,“非常关注食品安全”的消费者比例从2009年73%上升到2010年96%。” 这是援引新华社的一则报道,可以看出,人们日生活与超市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生鲜商品是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需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产品的流通体系由计划经制向市场济体经济体制过渡,传统的生鲜流通体系也逐渐开始向现代生鲜流通体系转变,生鲜商品开始进入了大型超市的生鲜区,对农贸市场的生鲜经营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超市怎样为居民提供新鲜安全的鲜活、冷冻类食品,这就要依靠强大的冷链物流①作为保障。 一、连锁超市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西方是超市的鼻祖,也是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开创者。西方人对饮食抱以现实和理性的态度,注重食物成分和营养功能,按照身体所需进食,这是西方饮食文化的显著特点。同时西方生产力水平高,食品保鲜和加工技术发达,使得生鲜食品最早得以在连锁超市中产生、发展起来。 日本超市生鲜食品经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大行其道。日本是个十分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习惯于食用新鲜食品,对生鲜食品的要求很严格。50年代,由于日本的食品保鲜技术水平较低,传统的保鲜技术与方法是在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小店铺里以师徒传授方式延续,难以推广普及,所以当时的日本超市十分缺乏新鲜食品,以经营生鲜食品为主的超市发展缓慢,而其他类型的连锁超市发展很快。近30年来,由于保鲜加工技术的突破,日本的超市生鲜经营发展很快,以生鲜食品经营为主的中小型超市颇受消费者欢迎。日本在生鲜食品经营上的精细化程度很高,对东南亚国家的超市生鲜经营技术影响较大。 1969年在台湾开业的顶好超市是最早开始供应新鲜蔬菜、肉类、水产和禽类等生鲜食品的台湾超市,由于对生鲜食品的特性缺乏认识,以及生鲜供应链方面的问题(如货源不稳定),质量和价格难以把握,造成采购成本较高,整体经营效果不佳。直到80年代,经营生鲜商品的超市才在台湾开始盛行。 1996年由沃尔玛、家乐福和万客隆等欧美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在中国首开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先河,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生鲜消费环境和习惯,以及不完整的生鲜供应链系统,早期的生鲜经营面临着非常大的难题,缺乏标准化的农产品,没有完整的冷链供应,也没有规范的供应商,更没有深加工冷链食品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市场,生鲜食品的经营是非常困难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生鲜食品经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其主力商品的地位得以逐

食品销售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食品销售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7293 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Food sales management system model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目的 食品销售管理制度为保障销售食品的卫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内容 2.1建立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全面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详细的台帐制度,并有具体措施保证落实。 2.2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不采购、不销售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随时检查每批上架食品的标签标识,保证内容规范完整; 2.3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流向消费者。

2.4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培训合格证明后方能上岗。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有培训记录备查。 2.5定期检查个人卫生情况,使其符合《食品卫生法》和《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相应的卫生要求。 2.6直接接触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操作时带口罩、手套和帽子,不准佩带戒指、手镯、手表等饰物,不得留长指甲、染指甲,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手部有外伤应临时调离岗位。 2.7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办法 1.主题内容 本办法规定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的操作规范以及实施会计监督和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基础工作的要求和程序。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办事处和总部财务部。 3.工作职责 3.1总部财务部负责本办法在公司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和修订工作。 3.2各公司财务部负责本办法在所在公司的实施。 4.管理程序 4.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4.1.1各公司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财务部、办事处专职会计,负责所在地的会计工作,由总部委派或任命财务部经理或财务负责人。 4.1.2各公司应根据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人员需在总部人事部门统一造册存档,其岗位主要分为:财务部经理(含副经理)或财务负责人、主办会计、出纳、资产存货会计、成本费用会计、收入利润会计、稽核统计会计、往来结算会计。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但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会计人员和财务部经理应当有计划地轮换。 4.1.3各公司财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总经理、副总经理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公司的财务部经理、主办会计和出纳工作。财务经理、主办会计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公司担任会计工作和资产管理、原材料采购等工作。 4.1.4各公司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可以概括为: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4.1.5会计人员工作交接,所有工作调动或离职的会计人员必须按规定办理工作交接,将所经营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接替人员。 4.1. 5.1已受理的经济业务必须全部办理完毕,帐目登记清楚,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处加盖移交人印章。 4.1. 5.2会计工作移交应写出书面材料,编制移交清册,一一列出应移交的物品,双方签字认可,移交清册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食品仓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28723 食品仓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食品仓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依法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贮存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发放登记管理制度。做好食品数量质量出入库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腐败变质、发霉生虫等异常食品和无有效票证的食品不得验收入库。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

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及其冷链物流品控管理.

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及其冷链物流品控管理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降低损耗,本文主要综述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品控管理的对策,提出了肉禽类、果蔬类、水产类等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分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品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规避断链现象;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制冷技术水平;规范加工库存管理;加强物流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等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鲜为先”。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禽、水产、花卉、蛋、奶制品等生鲜初级产品。人们习惯把果蔬、肉类、水产称为“生鲜三品”。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过程包括运输、装卸、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技术保证和管理优化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生鲜农产品的色泽、风味、营养和新鲜度。对具有保鲜、低温及温控要求高的肉禽、果蔬、水产等3大类农产品进行分析,确定其分类标准,并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品控管理的手段与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近年来,生鲜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对其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学界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是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及品控管理,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分类及品控管理策略是本文的要点。 生鲜农产品的概述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禽、水产、花卉、蛋、奶制品等生鲜初级产品。生鲜农产品易腐烂,易受损,难贮存,不适合长时间运输。生鲜农产品的价值体现在其鲜活程度上,鲜活程度越高,经济价值越高,受损及腐败程度越高,经济价值相应会下跌。生鲜农产品也可分为初级生鲜农产品、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加工生鲜农产品三大类。生鲜农产品都极易腐败变质,储存条件要求比普通产品更高。 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 肉禽类的分类标准肉禽类生鲜品受温度的影响以及酶的氧化作用,容易滋生微生物而导致产品质量受损。2016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540万吨,其中低温肉、冷鲜肉、冷冻肉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仅冷鲜肉产量就达到万吨。放在冷库储存的肉类,一般分为鲜肉和冻肉两种类型。对于不同的品类,所要求冷库的温度也不尽相同。对于急需配送的冷鲜肉禽类产品,保鲜冷库的温度控制在0℃~5℃之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管理制度(最新)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店就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 1、负责人岗位职责:对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负责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保证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施。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全员身体检查。 2、经营人员岗位职责: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确保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每年参加健康检查;负责对店内食品保质期的不定期自查,确保经营食品的质量;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 负责进货台账的记录和索证、索票,严禁采购法律法规禁止上市销售的食品;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企业采购食品;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单位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检验合格证》等;确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二、卫生管理制度 1、全体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在店内工作。

3、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到个人仪表整洁。服装要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不可放置在店内。 三、销售管理制度 1、店内每天要打扫一次卫生,及时清除垃圾,搞好防尘、防蝇、防鼠工作,确保环境整洁。 2、《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配有经专业培训的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3、食品陈列设施布局合理,划定食品经营区域,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不出售有毒有害、“三无”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保证食品外观清洁,如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破损、鼠咬、受潮、生霉、生锈等现象要及时处理。 4、散装食品销售必须按“生熟分离”原则,分类设置散装食品销售区。按销售品种配备足量的容器,并符合卫生条件。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有防尘材料遮盖。应在盛放食品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设置“散装食品标识牌”,标识出食品的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做到“一货一牌、货牌对应”。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和包装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符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操作时应使用专用工具取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