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过程感知信息系统中过程的动态演化

论过程感知信息系统中过程的动态演化

论过程感知信息系统中过程的动态演化
论过程感知信息系统中过程的动态演化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汇总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 初装阶段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 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蔓延阶段特点: 1、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控制阶段 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控制阶段特点 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集成阶段

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

安徽移动IDC 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简介 一、业务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 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 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 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 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 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 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几个操作典型例子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几个操作典型实例 为了加深船员对《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尽快熟悉该软件,本文档列举一些常用实例。 索引:完成工单;添加备件; 完成一个工单(例如NO.1主海水泵的定期检查) 1.打开下图的“设备管理”窗口,在左边找到“B1210主海水泵”,检查窗口信息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可进行更正。 2.点击下图的“工作信息”,注意查看“周期”和“上次完成时间”,以及它们是否正确。 如果“工作信息”空白,可点击“添加”按钮进行添加。“检测报表”此处选“离心泵检修记录表”。(注意:上述操作有些需要进行“工单初始化”并且要在下次工单生成之后才会生效。)

3.点击“工作内容”(如下图),检查信息,如有必要可对内容进行修改。 4.点击“工单管理”→“工单计划”,就会看到下图。 5.点击“高级信息”,在过滤窗口中的设备码选项选中“B1210001 NO.1主海水泵”,把

“计划”前的小勾打上,确认该设备的本次计划检修时间(即2005/01/01)是在“安排时间”之内(如果不在之内,必须要更改“安排时间”的过滤时间段),点击“确定”。 6.检查“工单计划”窗口信息是否正确,如有必要,进行修改。 7.点击“工单管理”→“工单安排”,就会看到下图。

8.点击“高级信息”,在过滤窗口中的设备码选项选中“B1210001 NO.1主海水泵”,检查“计划”前的小勾是否已打上,确认该设备的本次计划检修时间(即2005/01/01)是在“安 排时间”之内(如果不在之内,必须要更改“安排时间”的过滤时间段),点击“确定”。 方框,对应的日期是2005/01/01,这个是计划时间。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个工单给做掉。

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性过程 ——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 信息系统是随着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而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一个具体的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在信息系统发展过程,相应的开发方法也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开始由技术过程逐渐演变为社会过程。 最初单项应用的系统不涉及太多的部门和人员,没有过多的利益冲突。这种系统的开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技术过程。而现在更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这种系统的开发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不仅人们对业务过程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法,还可能涉及人们的利益冲突。现在的系统开发必须从规划开始,经过不同的阶段完成开发工作。这种系统的开发是有行为影响的技术过程,必须强调用户的参与。以支持上层管理决策为重点的信息系统涉及半结构、非结构的问题,系统目标、决策过程难以明确。系统开发不仅可能改变业务流程,还可能改变管理体制,甚至企业重复、改变权力关系。这种系统的开发本质是一个社会过程,需要各种参与者的协作。参与者的知识、权力、见解、利益、协作、冲突、阻力等因素是系统开发的基础。对于信息系统的成功,社会因素与技术因素同样重要,甚至影响更大。 案例一:某大型企业在1988年开始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开发了一个MIS(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该系统采用美国某公司的小型计算机,由一个计算机研究所负责开发,到1990年开发完毕。但该系统操作使用比较繁琐,需要用户花费很多时间来熟悉使用。而企业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多数人对学习使用该系统感到困难而没有兴趣。由于大家都不会使用该系统,结果被弃置不用,到1991年,该系统即告报废。企业于1年后换了领导班子,决定开发第2个MIS 系统,这次采用了微机局域网结构,系统虽然容易使用了,但该公司四个业务部门有三个认为使用该系统对他们没有什么直接用处,结果只有一个业务部门使用。到1995年该系统也中止了。1996年,该公司又投资800万元,开始建设第3代MIS。这次公司采用了 Sybase+Powerbuilder的最新技术,由某计算机研究所担任开发,并由一名计算机技术权威挂帅,从技术上来保证项目的实施。但整个系统的引进需改变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这就存在包括工作流程应如何设计、企业内部如何协作的一系列问题。由于事先未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开发仍在盲目状态下进行,1 年后开始试运行一些子系统。但是,由于系统内各部门的衔接难于满足系统的要求,部门对新系统的要求难以适应,而企业财务、人事部门在系统几近完工时接到了上级的指示,按上级统一要求建立财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结果到1998年,该系统还没有验收就中途下马了。 案例二:某化工厂是一个只有500人的小型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1990年决定与某大学合作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委托单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该厂技术力量薄弱且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应用缺乏认识,思想上阻力较大,根据企业的条件还不适于立即开始MIS 的全面开发,可先研制一些子系统。但是,厂长决定马上开始中等规模的MIS 开发,他认为,做个试验,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于是开发工作在1991年1月就全面上马了。首先是系统调研、人员培训、规划了MIS的总体方案,并购置了以太局域网软件和五台IBM- PC 机。整个MIS由生产管理、供销及仓库管理、成本管理、综合统计和网络公用数据库等五个子系统组成。系统开始正式运行后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兄弟企业的好评。此时企业环境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厂长奉命调离,新上任的厂长认为计算机无太大用处,对MIS不予关心;二是开发人员移交后撤离,技术问题时有发生;三是由于市场变化,整个工厂效益急剧下滑,无暇顾及MIS的问题,掌握了主要维护技术的人员也调离工厂,整个MIS陷入瘫痪状态,最后

船舶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新版2.0)功能说明

船舶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新版2.0) 功能说明 二ОО八年九月

目录 1 综合工作台 (1) 1.1在港船舶动态查询 (1) 1.1.1 菜单路径 (1) 1.1.2 功能描述 (1) 1.2船舶历史动态查询 (2) 1.2.1 菜单路径 (2) 1.2.2 功能描述 (2) 1.3港务费制单查询 (2) 1.3.1 菜单路径 (2) 1.3.2 功能描述 (2) 1.4IC卡内信息查询 (2) 1.4.1 菜单路径 (2) 1.4.2 操作步骤 (2) 2 船舶签证 (3) 2.1船舶报告管理 (3) 2.1.1 航次报告信息录入 (3) 2.1.2 航次报告信息修改 (3) 2.1.3 航次报告信息查询 (4) 2.1.4 列表报告信息录入 (4) 2.1.5 列表报告信息修改 (5) 2.1.6 列表报告信息查询 (5) 2.1.7 汇总报告信息录入 (6) 2.1.8 汇总报告信息修改 (6) 2.1.9 汇总报告信息查询 (7) 2.2船舶签证管理 (7) 2.2.1 进出港签证录入 (7) 2.2.2 签证信息查询 (9) 2.2.3 签证信息修改 (9) 2.2.4 签证登记簿 (10) 2.3船舶定期签证 (10) 2.3.1 定期签证查验录入 (10)

2.3.2 定期签证查验查询 (10) 2.3.3 定期签证查验修改 (11) 3 进出口岸管理 (12) 3.1船舶申报 (12) 3.1.1 船舶进口岸(7日)申请录入 (12) 3.1.2 船舶进出口查验录入 (13) 3.1.3 船舶申报修改 (13) 3.1.4 船舶申报查询 (14) 3.1.5 船舶申报审批 (14) 3.2口岸查验 (14) 3.2.1 进出口查验录入 (15) 3.2.2 查验信息查询 (16) 3.2.3 查验信息修改 (16) 3.2.4 查验登记簿 (16) 3.2.5 打印进口岸办妥通知单 (17) 3.2.6 打印出口许可证 (17) 3.2.7 打印定期出口许可证 (18) 4 船舶安全检查 (19) 4.1国内船舶安检 (19) 4.1.1 国内安检信息录入 (19) 4.1.2 国内安检信息修改 (20) 4.1.3 国内安检信息查询 (20) 4.2船舶PSC检查 (21) 4.2.1 PSC安检信息录入 (21) 4.2.2 PSC安检信息修改 (21) 4.2.3 PSC安检信息查询 (22) 5 船舶分类分级管理 (23) 5.1重点跟踪船舶管理 (23) 5.1.1 重点跟踪船舶信息录入 (23) 5.1.2 重点跟踪船舶信息修改 (24) 5.1.3 重点跟踪船舶录入审核/审批 (24) 5.1.4 解除重点跟踪船舶申请 (24)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中过程的动态演化

软件学报ISSN 1000-9825, CODEN RUXUEW E-mail: jos@https://www.doczj.com/doc/a06363085.html, Journal of Software,2011,22(3):417?438 [doi: 10.3724/SP.J.1001.2011.03962] https://www.doczj.com/doc/a06363085.html, +86-10-62562563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版权所有. Tel/Fax: ?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中过程的动态演化 宋巍1,2+, 马晓星1, 胡昊1, 吕建1 1(计算机软件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江苏南京 210093) 2(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 Dynamic Evolution of Processes in Process-Aware Information Systems SONG Wei1,2+, MA Xiao-Xing1, HU Hao1, Lü Jian1 1(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Novel Software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2(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wsong@https://www.doczj.com/doc/a06363085.html, Song W, Ma XX, Hu H, Lü J. Dynamic evolution of processes in process-aware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Software, 2011,22(3):417?438. https://www.doczj.com/doc/a06363085.html,/1000-9825/3962.htm Abstract: Supporting the evolution of process model at run-time stage and propagating the changes of process model to the active process instances ar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for any flexible process-aware information systems (PAIS). Instance migration is regarded as the mainstream technique that deals with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process-aware information systems. By using this technique, active process instances are migrated to the modified process model, so that they can benefit from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The challenges are 1) to guarantee that the process instances can be correctly migrated to the modified process model; 2) to efficiently check whether the process instances can be migrated. From this view, this paper surveys the state-of-the-art dynamic evolution of processes in PAIS. Finally, some potential research directions on evolution of processes are proposed for future references. Key words: process-aware information system; process model;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instance migration; correctness; high efficiency 摘要: 支持过程模型的动态修改并将过程模型的修改传播到当前正在运行的过程实例上,是柔性过程感知信息 系统的基本要求.过程实例迁移是应对过程感知信息系统中过程动态演化的主流技术途径,它将尚未执行结束的过 程实例动态地迁移到修改后的过程模型上继续执行,从而使得这些过程实例可以享受到过程优化带来的便利.过程 实例迁移的挑战在于保证过程实例迁移的正确性以及过程实例迁移检验的高效性,以此为切入点,综述了过程感知 信息系统中过程动态演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过程演化技术未来应当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过程感知信息系统;过程模型;动态演化;过程实例迁移;正确性;高效性 中图法分类号: TP311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36015, 60973044, 6100301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9CB320702); 国家高技 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009AA01Z117); 核高基重大专项(2009ZX01043-001-06) 收稿时间: 2010-04-22; 修改时间: 2010-06-10; 定稿时间: 2010-11-03 CNKI网络优先出版: 2010-12-08 15:17, https://www.doczj.com/doc/a06363085.html,/kcms/detail/11.2560.TP.20101208.1517.000.html

设备的动态台账管理系统

设备动态台账管理系统 设备台账是掌握电力生产设备资产状况的主要档案,其合理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以电力生产管理模式和流程为根据,通过建模、制定标准、搭建平台和关联各设备信息数据,建设一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对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自动化、科学化的全过程、全寿命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设备系统性能和运行状态,进行预先管控,实现设备动态管理。同时,减少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的重复性工作,提高企业效益。 1 设备技术数据和管理信息分析 目前,企业生产设备管理主要基于静态的设备基础信息台帐管理,如资产管理系统(EAM),而发电厂主要采用基建MIS系统和生产运营MIS系统。设备台帐主要是设备的出厂参数和电厂基本标识,包括KKS码、名称型号、安装地点、投运日期、出厂编号、制造厂家。主要由技术参数,如额度温度、压力、流量、电压、电流、绝缘等信息构成。而设备维护保养数据及管理信息是独立的信息管理模块,或者采用电子版式分散记录,甚至采用纸质手工记录,主要包括检修维护工单、缺陷现象、维护记录、部件更换、试验数据、设备异动等。 发电厂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设备系统运行情况,也便于维护设备系统和生产管理,又增加了设备巡点检系统、图形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检修管理系统等辅助信息管理系统。这些信息系统的数据都相对孤立,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可以粗略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另外,每个系统都要手工录入部分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手工重复录入,既增加劳动量,也易造成同一数据各个系统的不一致性。 将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备数据有机关联,并进一步分析、统计、加工,形成专业设备管理的综合信息,实现数据共享。研究一套“设备动态台账管理系统”,对设备系统全生命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管理,以便快速、有效、准确地掌握电厂设备运行情况,提高产运营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时效性管理水平,达到减员增效。 2 技术方案 将电厂建设和生产期设备系统的设计参数、技术参数、安装调试记录、试验数据、

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

安徽移动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简介 一、业务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 带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 IP、、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 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 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 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IDC 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不全面,运

港口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港口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1.电子海图显示系统概述 电子海图作为在港口区域航行与作业的船舶监控的工作平台,直观快捷地向监控管理人员提供船舶在港口的当前位置和航行状态。对船舶的航行的信息存储,可以对船舶在港口区域的航行历史状态的查询和再现,为船舶的监控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本系统的电子海图数据平台采用代表我国官方水道测量组织的权威电子矢量海图数据,保证了电子海图数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并且按照《中华人民国电子海图技术规》和IHO(国际航道测量组织)的S-52,S-57标准进行设计,完全支持汉字。 在电子海图系统的平台上,结合岸基AIS系统(AISPORT)、AIS数据处理中心(AIS-Space),实现船舶基本信息管理、船舶动态信息管理和船舶监控报警等功能。电子海图将作为AIS系统的工作平台,辖区水域的AIS船舶数据可以直接叠加显示在电子海图上。 系统的软、硬件配置采用通用设备为主,便于用户维护和设备的更新。电子海图AIS的软件操作平台将采用Windows 2003/XP。硬件可采用通用的网络服务器。 2.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框架图如下图所示,系统由岸基AIS设备(AISPORT)、AIS数据处理中心(AIS-Space)、船舶信息管理、船舶监控报警、船舶动态信息分发、港口视频监控系统接口和电子海图综合显示软件等组成。

图 2-1 系统功能框架 岸基AIS设备(AISPORT):在港口位置较高的位置架设AIS基站的收发天线接收船载AIS设备发送的AIS动态信息,AISPORT对船舶进出港和靠泊的船舶动态进行采集。 AIS数据处理中心(AIS-Space):通过岸基AIS设备接受船舶AIS的信息可以获得船舶的静态信息,例如:船名、呼号、MMSI号等信息;船舶航行动态,例如:航速、航向、转向率等。将岸基AIS设备接收、采集的港口区域航行的船舶的AIS信息进行解析后统一的数据库存储,为后续的船舶监控和管理功能提供数据库支持。 船舶信息管理:对数据库存储的AIS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电子海图的综合显示提供信息支持。 船舶监控报警:对当前港口区域的船舶进行监控,设置报警的条件,当在港口区域航行或作业船舶出现违反或满足报警条件时,提供报警信息。在电子海图综合显示界面上,向值班监控人员进行声光报警。 船舶动态信息分发:对采集和存储的船舶AIS信息进行授权的信息查询和分发,为系统的其他自系统提供船舶AIS信息,为将来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系统扩展提供支持。

老人养老档案动态管理系统

养老档案动态管理系统

郑州大象通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1、政府一贯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 2、居家养老是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处于基础地位 (4) 3、建立养老档案动态管理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4) 二、系统概述 (5) 1、系统简介 (5) 2、主要功能 (5) 3、居家养老四级管理体系及操作流程 (5) 4、应用价值 (6) 三、系统功能描述 (7) 1、老人档案管理 (7) 2、行政管理审批系统 (8) 3、组合查询及统计报表 (8) 4、系统管理 (9) 四、技术方案 (9)

1、组网方式 (9) 2、运行环境 (10) 五、系统优势特点 (10) 六、大象通信公司简介 (11) 1、公司简介 (11) 2、公司的有关资质及产品证书 (12) 2.1 养老服务运营管理系统著作权证书 (12) 2.2 ISO9001证书 (13) 一、项目背景 1、政府一贯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重视是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才能有效地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08年,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牵头10部委以(2008)4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明确了居家养老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指出“积极推进以通信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2、居家养老是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处于基础地位 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国家从出台政策、建立机构、明确任务入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确立了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3、建立养老档案动态管理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社区是社会与家庭的中间纽带,老年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对于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进程中,为养老服务对象建立动态的片区网格化的电子化档案,是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和政府制定针对性政策的前提,也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的基础。

信息化动态管理

4.18.1.信息化动态管理 信息化动态管理是一个收集信息到研究信息最后达到利用信息取得最合理处理方案的过程,牵涉到各个与本项目有关的个人及配置,所以在施工中要真正做到信息服务于施工就必须在有关职能部门选拔优秀的人才,成立专职机构,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理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4.1.乌鞘岭隧道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的必要性 乌鞘岭隧道通过地层地质复杂,有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地质构造有断裂、褶皱、节理发育,还可能存在岩爆、高地温、瓦斯、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活动性断层、高地震区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不可预见性大,采用信息化动态管理可以及时、灵活处理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 乌鞘岭隧道单口掘进距离长,进度要求较高,以前无经验可寻,为保证快速施工,必须通过信息化动态管理,不断完善,提出最合理的开挖、出碴、支护、衬砌作业设备配套线确保施工进度。 隧道较长,施工通风相对困难,在施工中采用信息化动态管理,及时调整通风系数,保证洞内良好的通风条件,为施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人身健康。 乌鞘岭隧道长20.05Km,是全国第一长隧道。设计采用钻爆法施工,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可作为以后施工的借签,丰富我国隧道施工文库。

1.2.信息化动态管理机构组成 项目部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中心机构,信息中心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办公室,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设专职信息管理员,下属施工队由统计员具体负责信息的收集。 1.3.信息收集内容 项目信息的内容较多,一般在收集过程中分类分别收集以便于管理。项目信息的内容具体见下表所示。 1.4.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在项目部所属部门和各个下属机构之间建立计算机内部网络,并与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连接,形成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必须保证能够连接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项目经理与各职能部门、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项目经理部与企业各职能部门、项目经理与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部与发包人、项目经理部与监理机构等;必须保证项目管理层与企业管理层及劳务作业层信息收集渠道畅通、信息资源共享。 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必须保证项目信息输入、整理与存储方便,有利于用户提存信息,能够及时调整数据表格与文档,能够灵活补充、修改与删除数据,信息数量与种类能够满足项目管理的全部需要,保证使设计信息、施工准备阶段的信息、施工过程项目管理各专业的信息、项目结算信息、项目统计信息等有良好的接口。 按照下图格式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港航船舶动态监管系统 实 施 方 案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 二○○七·六

目录 第一部分技术方案 (4) 第一章项目概述 (4) 1、项目背景 (4) 2、项目依据 (4) 3、项目实施单位 (5) 4、研发原则 (5) 4.1、创新性 (5) 4.2、实用性 (5) 4.3、先进性 (5) 4.4、稳定性 (5) 4.5、安全性 (6) 4.6、可操作性 (6) 4.7、可扩展性 (6) 4.8、标准化 (6) 第二章需求分析 (7) 1、基本需求 (7) 2、实时信息系统的动态建模 (7) 3、电子海图的生成 (8) 3.1、海图是航海的必备资料 (8) 3.2、海图的图形问题 (9) 第三章系统设计 (10) 1、工作原理 (10) 1.1、空间模型 (10) 1.2、地理参考系 (10) 1.3、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 (10) 2、GPS管理系统 (10) 3、网络服务基础架构与数据库系统 (11) 第四章模型设计 (12) 1、业务架构设计 (12) 1.1、用户模型 (12) 2、共享资源架构 (12) 2.1、共享资源建设内容 (12) 2.2、共享资源部署办法 (13) 2.3、共享资源建设办法 (13) 3、网络架构设计 (14) 3.1、安全网关 (14) 3.2、汇接网关 (14) 3.3、内外网交换网关 (14) 4、关键技术分析 (14) 4.1数据输入 (14)

4.2数据处理 (15) 4.3、空间分析和统计 (16) 4.4、地图显示与输出 (16) 4.5、二次开发和编程 (17) 第五章船舶动态系统的特点 (18) 1、定位精度高 (18) 2、定位时间短 (18) 3、可提供三维坐标 (18) 4、操作简便 (18) 5、全天候作业 (18) 6、功能多、应用广 (19) 第六章船舶动态功能 (20) 1、船舶位置,方向,速度的实时动态显示 (20) 2、提供公共服务信息,实时指挥和调度 (20) 3、船舶业务数据查询 (20) 3.1、分类查询船舶业务数据 (20) 3.2、支持模糊查询 (20) 4、禁航区,管制区域设置 (20) 4.1、运用常规工具设置 (20) 4.2、运用特殊工具设置 (21) 5、船舶报警功能 (21) 6、船舶报港报位功能 (21) 第二部分系统操作说明 (22) 1.系统登陆及退出 (22) 1.1登陆 (22) 1.2退出 (23) 2.菜单栏操作 (23) 2.1文件菜单 (24) 2.2视图功能菜单 (25) 2.3专题图层菜单 (28) 2.4系统设置菜单 (37) 2.5船舶报位菜单 (43) 2.6GPS终端管理菜单 (47) 2.7工具菜单 (56) 2.8查询统计菜单 (63) 2.9呼叫中心菜单 (65) 3.工具栏选项 (72) 4.系统其它功能特点: (73) 4.1历史回放功能: (73) 4.2地图索引功能: (74) 4.3查询功能: (77)

企业动态管理系统

企业动态管理系统 谁能了解企业家的痛楚! 那个世界有着专门多的无奈! 商场犹如战场,也是一座围城! 如果有更多的选择一一谁也不情愿做老总!当企业家! 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一一谁还情愿做生意呢? 这世界做老总太累,做生意更难一一为职员打工,为社会打工,谁来为你服务? 竞争的残酷无情也许迫使更多的人逃离围城…… 币场的庞大魔力又诱使更多 的人挤进围城…… 不由自主的人一辈子感悟 一一“帮客红”真诚地一起 解读! 为老总呐喊!为企业家呐喊! 爱他一一让他自由悠闲地做个商人吧! 恨他——让他踏踏实实做个总经理吧! 企业家/老总们痛楚: 没完没了的聘请职员,培训职员。 走马灯式的职员跳槽,刚培养的人才被同行撬走。 公司产品(服务)推广不出去,实际市场情形不能及时的反馈。 客户真假难辩,同行业竞争不择手段。 客户信息的采集、保管、整合、开发! 职员如何治理、如何提升职员责任感,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把握公司的实际动态!

合伙人的质疑、推测、决策的执行难……。 我用帮客红我怕谁!老总把这些事交给我吧.帮客红-----经总管! —企业动态治理系统. 强大的系统简介! “帮客红”是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帮客红系统包括“帮客红”软件+“帮客红”硬件设备等。是本公司历经多年研究而成功上市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一套先进的软件服务和专门时尚的企业电话动态治理系统!是办公室的电子眼!贴心的小秘书!生意人的红总管! 先进:“帮客红”是专门智能的电子产品、配套软件。一般电脑,自动安装,一般电话一插即用,无须做任何改动!先进有用,功能强大! 专门:“帮客红”更吸引人的是帮客红系统可直截了当选择捆绑。注册全球免费呼系统软件,万里长途变内线!打电话不花钞票!同时能够实现不管是固话,依旧小灵通、手机都能够直拨直通!使你原有电话一机多用,省时省心! 超前: “帮客红”远程治理、远程监控,让你真正成为千里眼顺风耳!让您漫游神州尽掌企业动态,随时发号施令,网上操作简单有用。 奋斗是欢乐的,“帮客红”,为了大大小小的老总/企业家,为了千千万万挣钞票辛劳的商人们~~“帮客红”一一能够为你做到的确实是:做个贴心无私的红总管!帮你治理电话,治理客户,治理职员,治理日常工作。细节虽小决定成败;电话虽小事, 也许一个电话确实是一笔买卖!接打电话是商人每天 的必修课一一督促职员接好每一个电话,生意不管 好坏都得如此做,这是商业定律!帮客红不无所求 ,只会尽心尽力,默默无闻地、任劳任怨地为你记录 这一切!不漏来电、自动识不客户、信息跟踪、客户 分析、远程监听、广告监测、职员培训、业绩考核(防止扰乱、防止公务电话私用)……

信息系统演变过程

信息系统演变过程 在企业或组织中信息系统担当的角色在不断的改变扩张。不计较分类的严格性,其演变有以下过程: 1.1950--1960 年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数据处理(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 ) 业务处理( Transaction Processing,TP ) 记录保存( Record Keeping ) 传统的簿记应用。 2.1960--1970 年管理报告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狭义) 管理报告系统( Management Repeorting Systems,MRS ) 信息管理系 统(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IMS ) 3.1970--1980 年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 管理支持系统( 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s,MSS) 4.1980--1990 年战略和终端用户支持系统 终端用户运算系统( End-User Computeing Systems,EUCS ) 主管信 息系统(Ex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s,EIS) 主管支持系统 (Exective Support Systems,ESS) 专家系统( Expert Systems,ES) 战略信息系统(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SIS ) 以上这么多名词是根据出现的前后顺序列出的,它可以算分类的一维,就是时间维,但是按照其它概念的分类来说,它的概念是混乱的。分类应当根据一定的原则,一种原则形成分类空间中的一维,沿着这些维构分类空间中的一个坐标系,其概念是由浅入深,而且是不相交的。分类空间中的坐标系应当是正交的,即每一 维是独立的。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在下面讨论一下应用分类。

船舶信息管理系统,及计算机系统资料整理

系统定义 所谓MIS(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其原因如下: ①MIS的发展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展开的,之所以有MIS的产生,计算机技术是它得以存在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MIS 从低级低效发展到了高级高效。其次,MIS作为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其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都是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对于MIS的开发和使用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因此说MIS是一个技术系统。 ②信息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抽象表达,社会系统的各个实体之间通过信息发生相互作用,而把这些实体抽象成为信息系统里的节点,将不可见的信息具体化,进行分类、检索和储存,提高信息的质量,就可以提高实体之间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效率。任何一个实际有效的信息系统都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映像,信息系统的运作可以提高社会系统的运作效率,它实际上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是社会系统高度发达的产物。 系统内容

第一章 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s a new kind of society in which information becomes the main product or essential to other products. It is seen as successor to industrial society. Some concepts related to information society are information industry,information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standar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produc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and it has developed three stages,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Every stage has its own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is the process of setting and getting activities completed efficiently through the execution of five basic management functions: planning,organizing,staffing,directing,and controlling; The variation of management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crucial recourses to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ts development obviously affec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various angles. 第一节信息社会与管理信息系统 一、信息社会及其特点 ㈠信息社会的提出 人类社会的文明历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新型社会。信息社会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1959年贝尔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提出“后工业化社会”的概念(即信息社会),阐述了美国经济已完成从商品生产为主到提供服务为主的转变,指出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白领工人数量超过蓝领工人,标志着美国工业社会结束和后工业社会的开始。1979年贝尔又发表《信息社会》一书,提出信息社会是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结果,将对经济发展、社会交往方式、创造知识和获取知识方式、以及人类从事行业和工作特点等产生决定性的意义。现在,信息社会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抢先构建信息社会。1993美国推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更推动和加快了各国信息社会的进程。 ㈡信息社会的特征 信息社会,又称信息化社会。在以往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能量是社会的主要资源,人们所从事的是物质生产,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信息,但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利用,信息起到的作用也相当有限。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则成为主要社会资源,其地位在物质与能量之上,发挥的作用远远地超出物质和能量。伴随着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信息为主导的经济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