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

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

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
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

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

周叔敏

目录

一、我国已加入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多边条约

二、WIPO与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

三、地区性国际知识产权多边条约与我国的知识产权双边条约

四、关于对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的了解、研究与掌握

“在各国的关系中,文明的进展可以认为是从武力到外交,从外交到法律的运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亨金(Louis Henkin)

当今,世界各国通过缔结国际条约实现着法律的全球化。其中,知识产权的法律似乎早已开始全球化了。1883年的《巴黎公约》和1886年的《伯尔尼公约》,就已经开创了通过多边国际条约协调各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先河。此后,知识产权的国际多边条约不断涌现,且日渐细密,如今已蔚然大观,全球性的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已达到30多个。并且,其中一些重要的国际多边条约,都已得到了世界上知识产权大国的遵守。

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中,有的称为“公约(Convention)”,有的称为“条约(Treaty)”,有的称为“协定”或“协议”(Agreement)”,但其含义都属于国际条约。不过,这些国际条约中的部分缔约成员不是国家,而是某个国际组织或是某个经济区。

除了那些已经生效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之外,还有一些将可能产生很大影响的、目前还未生效的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如已经签署但还未生效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反造假贸易条约(ACTA)》,以及还处于谈判阶段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和《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

————————————————

*本文中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签订、生效与我国加入的时间及各类统计数据,基本来自世界知识产权

组织(WIPO)的网站。

截止2016年3月底,在已生效的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中,我国加入了16个。在这16个条约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Con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CEWIPO)》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 on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RIPS)》。

CEWIPO是1967年签订的,1970年生效。截止2016年3月底,全球已有188个成员国。我国是于1980年加入的。TRIPS是1994年签订的,1995年生效,截止2016年3月底,有161个成员,这些成员的国际贸易额已占全世界国际贸易额的98 %。我国于2001年加入。

与TRIPS 相同,美国、欧盟等2013年3月开始谈判的《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rade in Service Agreement, TISA)》,也是WTO框架之下的涉及知识产权的国际多边条约。G20集团中的20个成员国都参与了这一谈判。中国于2013年9月也宣布参加这一谈判。该条约也必然会涉及其他的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该谈判计划在2016年底结束大多数技术问题的讨论,谈判中的困难问题将提交各国更高层次的决策层。

一、我国已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

自1980年至今,我国已加入了生效的16个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其加入知识产权时间次序如下:

1.CEWIPO,1980年加入。

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简称《巴黎公约》),1883年于法国巴黎签订,1884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已有176个成员国。我国于1985年加入。

3.《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简称《马德里协定》),1891年于西班牙马德里签订,1892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已有55个成员国。我国于1989年加入。

4.《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简称《伯尔尼公约》),1886年于瑞士伯尔尼签署,1887年12月生效,

至2016年3月底.已有168个成员国。我国于1992年加入。

5.《世界版权公约》(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1952年于瑞士日内瓦签订,1955年生效。截止2016年3月底,其1952年文本拥有62个成员国,其1971年文本拥有98个成员国。我国于1992同时加入这两个文本的条约。

6.《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Producers of Phonograms Against Unauthorized Duplication of Their Phonograms,简称《录音制品公约》),1971年于瑞士日内瓦签订,1973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已有78个成员国。我国于1993年加人。

7.《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1970年于美国华盛顿签订。至2016年3月,已有148个成员国。我国于1994年加入,成为其第64个成员国,中国专利局同时成为PCT的受理局、国际检索局和国际初审局。

8.《商标注册用货品与服务国际分类之尼斯协定》(Nice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Registration of Marks ,简称《尼斯协定》),1957年在法国尼斯签订,1961年4月生效。至2016年3月底,已有84个成员国。我国于1994年加入。

9.《国际认可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条约》(Budapest Treaty on th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the Deposit of Microorganisms for the Purposes of Patent Procedure,简称《布达佩斯条约》),1977年4月28日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签订,1980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已有79个成员国。我国于1995年加入。

10.《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的议定书》(Protocol Relating to the 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简称《马德里议定书》),1989年签订,1995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已有96个缔约方。我国于1995年加入。

11.《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Locarno Agreement Esta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Designs,简称《洛迦诺协定》),1968年10月8日于洛迦诺签订,1971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已有52个成员国。我国于1996年加入。

12.《专利国际分类斯特拉堡协定》(Strasbourg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斯特拉堡协定》),1971年3月24日于斯特拉堡签订,1975年生效。至2006年年底,已有62个成员国。我国于1997年6月19日加入。

13.《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1961年于法国巴黎签订,1996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已有74个成员国。根据此公约,成立了“国际保护植物新品种联盟”(法语简称UPOV)。我国于1999年加入。

14.TRIPS,我国于2001年加入。

1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IPO Copyright Treaty,WCT),1996年在瑞士日内瓦签订,2002年生效。到2016年3月底,已有93个成员国。我国于2007年加入。

1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IPO Performances and Phonograms Treaty,WPPT),1996年于瑞士日内瓦签订,2002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已有94个成员国。我国于2007年加入。

这16个条约中,13个都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的。

此外,我国已于2014年加入了《视听表演北京条约》(Beijing Treaty on Audiovisual Performances)。该条约2012年于中国北京签订。但该条需要拥有30个缔约国才能生效,而至2016年3月底,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缔约国。

我国还签署了4个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但并未批准加入,这些条约是:

1.《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华盛顿条约》(Washington Treaty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Respect of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集成电路条约》),1989年于美国华盛顿签订,至2016年3月底,由于没有达到生效要求,该条约并未生效。但TRIPS规定,其成员需要遵守其第2条至第7条、第12条与第16条中的部分规定。因此该条约的部分条款也已经生效。我国于1990年5月签署。

2.《商标法日内瓦条约》(Trademarks Law Treaty ),1994年10月于瑞士日内瓦签署签订,1996年10月生效。截止2016年3月底,已有55个成员国。我国于1994年10月签署。

3. 《商标法新加坡条约》(Singapore Treaty on the Law of Trademarks),2006年3月于新加坡签署,2009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有40个成员国。我国于2007年1月签署。

4. 《帮助盲人、视力障碍者和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利用已出版作品的马拉喀什条约》(Marrakesh Treaty to Facilitate Access to Published Works for Persons Who Are Blind, Visually Impaired or Otherwise Print Disabled),简称《马拉喀什视障碍者条约》2013年6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签署,由于没有达到生效要求,该条约并未生效。我国于2013年6月签署。

二、WIPO与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

(一)由WIPO执行的国际多边条约

WIPO宣布其执行着26个国际条约。但WIPO管理的曾管理的国际条约还不止这26个。

在这26个条约中,除CEWIPO之外,关于工业产权的是18个(将集成电路配置也归为工业产权),关于版权及其邻接权的条约是7个。在这26个条约中,有三个是由WIP0和其他国际组织共同管理的。这三个条约都是版权及其邻接权的条约。CEWIPO之外的这25个条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各类知识产权具体保护标准的条约,共15个;第二类是关于知识产权国际注册的条约,共4个,第三类是关于对发明、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进行分类的条约,共6个。

第一类条约如下:(以条约英语缩写的首位字母次序排列)

1.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未生效)

2. 《伯尔尼公约》

3. 《卫星传输节目信号配送公约》(简称《布鲁塞尔卫星公约》,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rogramme - Carry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atellite),1974年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签订,1979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有37个成员国。

4. 《制止来源虚假与欺骗性标记商品的马德里协定》(Madrid Agreement for the Repression of False or Deceptive Indications Source 0n Goods),1891年于西班牙马德里缔结,至2016年3月底,拥有36个成员国。

5. 《马拉喀什视障碍者条约》(未生效)

6. 《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Nairobi Treaty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Olympic Symbol),1981年肯尼亚内罗毕通过,1983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有51个成员国。

7. 《巴黎公约》

8. 《专利法条约》(Patent Law Treaty),2000年于瑞士日内瓦签订,2005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拥有36个成员国。

9. 《录音制品公约》

10. 《保护表演者、录音制作者与广播机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rformers,Producers of Phonograms and Broadcasting Organizations,简称《罗马公约》),1961年于意大利罗马签订,1964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拥有92个成员国。

11. 《商标法新加坡条约》(Singapore Treaty on the Law of Trademarks),2006年在新加坡通过。同时通过了《商标法新加坡条约实施细则》。至2016年3月底,拥有40个成员国。

12. 《商标法条约》(Trademark Law Treaty),1994年瑞士日内瓦通过,1996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拥有55个成员国。

13. 《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华盛顿条约》(未生效)

1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1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我国已经加入了这15个条约中的6个。

第二类条约共6个。这些条约是为了保证一项国际注册或一项国际申请,能在任何一个缔约国得以实施。依据这些条约,WIPO所提供的缔约国寻求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时的服务,将能得到简化,并能降低所有缔约国各项国际申请和国际文件呈报的成本。这些条约包括:(以条约英语简称的字母次序排列)

1. 《布达佩斯条约》,

2. 《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备案海牙协定》(The Hague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Deposit of Industrial Designs),1925年11月6日于海牙缔结,至2016年3月底,拥有64个成员国。

3. 《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的里斯本协定》(简称《里斯本协定》,Lisbon Agree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Appellations of Origin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1958年于葡萄牙里斯本签订。至2016年3月底,拥有28个成员国。

4. 《马德里协定》,进行商标的国际注册申请的协定。

5. 《马德里议定书》,成员国更多的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的协定。

6. 《专利合作条约》,进行专利国际申请的条约。

我国已经加入了这6个条约中的4个。

第三类条约共4个,这些条约确定了各类知识产权下属分类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将发明、商标或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信息,整理为易于检索的形式,同时确定易于检索的索引。

这些条约包括:

1. 《洛迦诺协定》,对外观设计进行分类。

2. 《尼斯协定》,对商标所应用的商品与服务进行分类。

3. 《斯特拉堡协定》,对发明进行分类。

4. 《建立商标图形要素国际分类维也纳协定》(简称《维也纳协定》,Vienna Agreement Esta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gurative Elements of Marks),1973年于奥地利维也纳签订,1985年生效。至2016年3月底,拥有32个成员国。

我国已经加入了这4个条约中的3个。目前,我国在发明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的分类中,以及商标注册时对所涉及商品和服务的分类中,都采用国际条约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二)WIP0和其他国际组织共同执行或管理的国际多边条约

WIP0和其他国际组织共同管理的国际条约共有四个。其中三个已包括在上述WIP0所宣布管理的26个条约之中,即三个3个版权及相关权利的条约:《罗马公约》、《录音制品公约》与《布鲁塞尔卫星公约》)。这三个公约是由WIP0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共同进行管理的。此外,WIP0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制定了一个《避免版权使用费收入重复征税的多边公约》(Madrid Multilateral Convention for the Avoidance of Double Taxation of Copyright Royalties )。这一条约是1979年在西班牙马德里签订的,但由于加入的成员国太少,至今仍未生效。

(三)WIPO未参与管理的由其他国际组织执行的生效的国际多边条约

WIPO之外的国际组织执行的国际条约仅为3个,我国都已经加入,即:

1. 国际贸易组织(WTO)执行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2. 国际保护植物新品种联盟(UPOV)执行的《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的《世界版权公约》。

(四)WIPO所管理的未生效的与曾管理过的已经失效的国际条约

这些国际条约,不包括在上述WIPO所声明所执行的26个条约之内。

其中,WIPO所管理的但尚未生效的国际条约还有两个:

1. 《印刷字体保护及其国际备案的维也纳协定》(Vienna Agree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Type Faces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Deposit),1973年于奥地利维也纳签订。主要反映了欧洲国家的利益,是目前有关字体保护的唯一国际协议。但该条约由于生效需要13个国家签署,而至今只有11个国家签字,所以仍未生效。

2. 《科学发现的国际登记日内瓦条约》(The Geneva Treaty on the International Recording of Scientific Discoveries),1978年于瑞士日内瓦通过,但至今尚未生效。

WIPO曾管理过但现已失效的国际条约有两个:

1. 《商标注册条约》(Trade Mark Registration Treaty),1973年于奥地利维也纳签订,1980年8月生效。《商标注册条约》在许多方面弥补了《马德里协定》的不足。但是,

发起缔结《商标注册条约》的国家反而没有一个参加该条约,该条约参加的国家太少,最终导致失效。不过,《商标注册条约》中的许多合理规定,已被《马德里议定书》所吸收。

2. 《视听作品国际登记条约》(简称《电影登记条约》,Treaty on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Audiovisual Works,Film Register Treaty),1989年于瑞士日内瓦签订,1991年生效。WIPO曾依据此条约成立视听作品国际登记处。但在1993年《电影登记条约》的大会上,决定中止该条约。

此外,1983年6月,WIPO在日内瓦召开各国专家参与的讨论会,在会上还提出了一个《计算机软件保护条约(草案)》。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和制裁那些未经许可复制、使用或销售他人计算机软件的行为。同时,该条约要求缔约国国内立法时必须达到有关的“最低要求”。后由于美国等国的影响,国际上形成了主要以版权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局面,这样使得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完全可以纳入《伯尔尼公约》或《世界版权公约》的范围,从而导致这一制订保护计算机软件专门条约的方案最终流产。

(五)由WIPO发布的关于商标的建议

这种建议虽不具备国际条约的强制效力,但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反映了WIPO对与国际上商标热点问题的基本意见。这些建议有:

1999年9月通过的《关于保护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建议(Joint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Provis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Well-Know Marks)》

2000年10月通过的《关于商标使用许可的建议(Joint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rade Mark Licenses)》

2001年10月通过的《关于因特网中商标及其他标识工业产权保护规定的建议(Joint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Provis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Marks, and Other Industrial Property Rights in Signs, on the Internet)》

(六)由WIPO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知识产权专项示范法

这些示范法虽也不具备国际条约的强制效力,但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类示范法有11个。

三、地区性国际知识产权多边条约与我国知识产权双边条约

(一)地区性国际多边条约

这些条约虽然仅对该地区的成员国有约束力,但是,其中有些条约对全世界都有较大的影响。地区性国际多边条约有:

1973年签订的《欧洲专利公约》(European Patent Convention),1977年10月生效。

1974年发布的《工业产权适用规则统一条例》。这是南美州国家的组织——安第斯组织制定的条约,涉及发明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申请与授予。

1977年于中非首都班吉签订了非洲国家使用法语地区的国际条约《班吉协定》。这是由前法国殖民地国家组成的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法语简称OAPI)的国际多边条约。该协定对缔约国的商标、专利和外观设计的提供法律保护。《班吉协定》于1982年生效。

1982年在津巴布韦的哈拉雷签订了非洲国家使用英语地区的国际条约《哈拉雷议定书》。这是由前英国殖民地国家组成的非洲地区工业产权组织(ARIPO)国际多边条约。该条约授予ARIPO代表成员国受理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申请。

1994年签订的《欧共体统一商标条例》(European Community Trade Mark Regulation)。

1994年于瑞士日内瓦签订的《欧亚专利公约》(Eurasian Patent Convention)。这是在WIPO的主持下,由解体后的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订立的一个地区性国际公约。该公约仅涉及发明专利。

从2007年3月开始,中日韩进行旨在促进三国之间投资和经济联系的洽商。2014年5月,《中日韩投资协定》生效。其中第九条共有三款,专门强调三国之间的知识产权的权力与义务。

2011年10月美、日、欧盟、加、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墨西哥和摩洛哥签订的《反造假贸易条约(Anti-Counterfeiting Trade Agreement,ACTA)》。其注重与商标和版权的保护。但至今并未生效。

2013年2月,美国与欧盟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的谈判。截止2016年2月,已进行了12轮谈判。

2016年2月,美国等12国签订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中的CHAPTER 18《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其篇幅与TRIPS相当。该协定中的内容虽然还未生效,但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又向纵深进行了推进。

TPP中知识产权的规定与TRIPS 类同之处颇多,但TPP更强调了缔约方之间的协作,且对发展中国的援助也更加明确。

TPP 在多处强调其缔约方将继续承担TRIPS中的责任,并在其18.7 条(国际条约)中声明:各缔约方已加入或已批准了《专利合作条约》、《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并要求其若还不是另六个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成员,则将批准或加入这些条约。这六个条约

是《马德里议定书》、《布达佩斯条约》、《新加坡条约》、《保护植物新品种公约》、WCT 和WPPT。TPP 18.7 条中的这9 个条约中,除《新加坡条约》外,我国也都已经加入。

(二)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知识产权双边条约

我国从1978年起,就与有关国家签订的双边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协议、备忘录等法律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当属中美之间的一系列知识产权协定。

在我国加入WTO之前,我国与美国签署了七项知识产权协定,这些协定如下:

1978年3月签订的《中美两国商标互惠协议》。

1979年1月签订的后来改称为《中美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协定》的《中美高能物理协议》。这一条约要求,当时还无版权法的我国,按照《世界版权公约》的规定标准,对美国的作品给予版权保护。

1979年7月签订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这一条约明确提出,双方要保护对方的专利权、商标权与版权等知识产权。

1991年4月于华盛顿签订的《中美关于延长和修改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协议》。该条约附件一中,对协议第5条中所规定的合作中知识产权的范围和权属分配,作了具体的规定。

1992年1月于华盛顿签订的《中美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这一备忘录对我国的专利权、版权、药品和农业化学物质、计算机软件、行业机密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出具体要求,同时美国终止依据其贸易法“特殊301条款”对中国进行的调查,取消把中国指定为重点国家的决定。这一备忘录是从1991年4月到1992年1月,两国政府经过了6轮政府间高级会谈才签订的。该备忘录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影响较大。随后中国与日本、欧共体、瑞士、挪威等国签订了同样内容的备忘录,主要都是针对药品和农业化学物质的行政保护问题。

1995年3月于北京正式签订的《中美贸易协议》外交换函。这份协议实质上是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协议包括两份文件,外交换函及作为附件的《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行动计划》。这个协议是从1993年11月美国贸易代表宣布再次将中国列入“特殊301条款”的重点观察国名单开始,历经一年多时间的9轮艰苦谈判达成的。

1996年6月于北京签订的《中美知识产权磋商协议》,美国政府仍然在1996年4月宣布把中国再次列入“特殊301条款”的“重点观察国家”名单。这一磋商协议规定:(1) 对美国的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进口不设限额,并将关税从60%降至9%一15%;(2) 允许美国录音制品公司,在接受中方审查的条件下,在中国出售其音像制品;(3) 允许美国公司与中

国实体建立生产、复制音像制品的合资企业。

此外,我国还与其他许多国家签订了有关知识产权的协议与备忘录。这些文件也都属于国际双边条约。其中有:

1.1996年5月于北京签订的《中国与欧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培训等4个项目合作协议》

2.1998年9月于北京签订的《中法两国政府关于知识产权的合作协定》。

3.2004年6月于北京签订的《中国政府与意大利共和国政府知识产权合作协定》。

4. 2010年,国家版权局与英国知识产权局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和英国知识产权局版权战略合作协议》;与日本文化厅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与日本国文化厅版权战略合作备忘录》。

四、关于对知识产权国际多边条约的了解、研究与掌握

(一)重点国际多边条约的重点内容

多边国际条约中的重要条约有主要有CEWIPO、TRIPS、《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WCT、WPPT等。此外还应了解那些目前已签订或正在谈判的、未来可能生效的新条约(如TPP、ACTA、TTIP、TISI A等)。

这些重点国际条约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这些条约三部分不同性质的内容,即:

各成员必须遵守的国际条约中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

各成员必须执行的国际条约中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低要求。

各成员可以结合本国国情选择执行的国际条约中保护知识产权的一般要求。

(2)这些条约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对象、条件、内容、措施。

(3)条约规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异同。

(4)国际条约中并存的若干文本之间的异同。

(5)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发展趋势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对于这些条约,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一个国际条约中的成员并非都承认或批准了该条约的最新文本。同一个国际条约的成员因承认和批准的文本不同,因此在承担国际条约的义务方面会存在差异。

(2)一个国际条约中的成员对该条约的某些条款,可能存在一定的保留。

(二)如何了解和研究知识产权的多边国际条约

了解和研究这些条约,需要了解下列关键的要素:

(1) 了解国际条约所涉及知识产权的类型与其法律效力(如已生效、未生效、失

效)。

(2) 了解国际条约出台的历史背景、出台时间、生效时间、成员组成与管辖归属;

(3) 了解国际条约的约束力,是否允许保留;

(4) 了解条约的分类;

(5) 了解国际条约的实质内容(包括实体性内容与程序性内容);

(6) 了解国际条约与中国的关系(已加入、未加入、已签署、未签署等);

(7) 了解其他国际条约的TRIPS的关系;如TRIPS的国民待遇原则和《巴黎公约》、

《伯尔尼公约》中的国民待遇原则是有区别的。

《国际法》第二章 第二节:国际条约

第二章国际法的渊源和编纂 第二段视频:国际条约 这段视频我们讲述的是国际法的首要渊源——国际条约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就权利义务关系缔结的一种书面协议。“条约必须遵守”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条约构成现代国际法的首要渊源,是一种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渊源,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在一般意义上说,作为国际法的渊源,条约与国际习惯相比,是处于次要地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条约不具有普遍性,国际习惯是更为古老的渊源。 首先,条约的效力是来自国际习惯,即“条约必须遵守”这项原则,同时,条约的形式基本也是以国际习惯为依据的。即使现在已经有了1969南《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使得条约的各种问题都有条约的规定,但是,该公约的效力从根本上说还是来自于国际习惯法的“约定必须遵守”原则的,而且,该公约仅仅对缔约国有拘束力,对于非缔约国,非经过它们同意,是没有拘束力的。 其次,条约是要以国际习惯法为背景加以解释和适用的,尽管有所谓的解释规则,这些规则也是由国际习惯形成的;如果在条约中对这些规则有所规定,这些的规定又是对国际习惯法规则的确认。 在实践中,条约的适用总是离不开国际习惯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在这个方面,国际常设法院和国际法院的判决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 条约,特别是那些易于法典编纂的性质的条约,有时是宣示已经确立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这样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是国际习惯所确立而由条约加以宣示的。例如,一般认为,1982年海洋法公约包括很大一部分通过国际习惯而确立的海洋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又如,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也有不少的规定是宣示已经确立的条约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许多所谓国际法法典编纂公约都属于这样的情况。 条约是宣示已经确立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还是创设新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换句话来说,是法典编纂还是逐渐发展,是难以严格区分的。但是,无论如何,如果条约是宣示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这是因为这些原则、规则和制度本身具有国际习惯法的效力,而条约的作用是对它们加以确认,使它们更加具体化和明确化。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将国际条约分为“一般”和“特别”两种。如果从缔约国或参加国的数量来分析,前者主要包括各主要国家在内的多数国家(甚至几乎所有国家)参加的普遍性条约;后者主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国家缔结的条约。如果从条约的法律内容分析,前者主要是有关确立或者更改一般国际行为规范的所谓造法性条约,后者主要是就特定事项规定缔约国间具体权利义务的所有契约性条约。 一般认为,能作为一般国际法渊源的条约只能是普遍性的造法条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等。这些条约,由于有很多国家参加,所制定或编纂的是一般国际行为规范,所以具有一般国际法的效力。但从理论上说,即便是大多数国家都参加的造法性条约,通常也约束其缔约国,而对非缔约国无效。

郑州统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简介

郑州统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郑州统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是中部知识产权中心,国家商标总局备案代理机构有限公司,是中国版权协会会员单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的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服务 代理机构,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 为涉外专利代理机构,被国家工商行 政管理局指定为涉外商标代理机构, 经国家商标局备案的专业代理机构。 主要从事国内外商标注册代理、专利 申请、版权登记、品牌设计、著名商 标认证、驰名商标认证、高新企业认 证和专利咨询等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先进的管理体制是我们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有力保障;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计算机化的商标、专利检索软件管理系统,充分满足了对大量商标、专利案件的管理要求,使我们能够对商标、专利进行监控及检索,为客户的商标、专利申请提供可靠的服务。 以“专业务实高效,助力企业发展”为服务宗旨,经过多年努力发展,目前已成为专业化综合性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凭借卓越的专业化服务和现代化管理,立足于中部六省服务于全国市场,已向国内众多企业和发明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企业、发明人和申请人的信赖。业务范围涉及商标代理、专利代理、著作权代理、品牌设计、著名商标认定、驰名商标认定、高新企业认定、质量体系认证、海外公司注册、知识产权咨询诉讼等领域。服务企业众多,服务全拿证快。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并以保护和促进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为己任。目前公司提供的服务全面涵盖了知识产权事务的所有领域,从代理知识产权在法律上的确权注册事务,到为企业在具体知识产权的使用、维护、维权和培育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公司已成功为众多企业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产权服务。高素质的优秀团队、诚信高效的服品质、大量而丰富的业务积累以及国家相关机构的支持,使郑州统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成为中国一流的知识产权专业代理机构之一。 公司为客户提供:特色化、专业化、精深化的优质服务,让您全程无忧! 公司为客户提供:“商标设计+商标免费查询+商标申请注册”一站式的特色服务。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是全球一体化经济下的核心竞争力,我们

国际条约的法律制度

国际条约的法律制度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二十四讲讲稿 李鸣 一、国际条约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一)缔结国际条约的重要意义 国际社会为什么要缔结条约?这主要是因为条约在国际关系上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条约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我们处在一个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与他国进行往来,再封闭的国家也不能例外。当今国际社会交通极为便利,信息高度发达,经济相互依存,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哪里有国际交往,哪里就有国际法。国际交往需要法律规则,需要明确相互的权利和义务,而条约提供了这样的规则,确立了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国际交往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等各个领域,任何一个领域的国际交往都离不开条约。 以国际政治关系为例。当今国际政治秩序建筑于一些重要的法律原则基础之上。这些原则主要有:国家主权平等、和平解决争端、禁止使用武力、忠实履行国际义务、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基本人权。它们都是《联合国宪章》和其他一些重要国际条约确立或重申的国际法原则。国际政治秩序不能离开这些原则。国际条约对于确保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不可或缺。 条约又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工具。国家不仅要交往,而且还要合作,以便共同发展并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国际合作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主旋律,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方面。国际合作更是离不开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国际法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国家之间共存或交往的法律,而且越来越呈现出合作的性质。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该公约的第四章通篇在讲国际合作,例如引渡合作、司法协助、执法合作、没收事宜的合作等。这个公约很好地说明了条约在国际合作方面的重要性。离开了条约这个工具,是很难谈国际合作的,因为合作需要确定合作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条约是国际法的重要渊源 我们今天所说的国际法,是指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法调整的是“公”的关系,又被称为“国际公法”。传统上,国际法一直是以国家关系作为调整对象的。在当代,国际法还调整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以及国际组织相互间的关系。不过,国家仍然是国际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主体,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

现行的调整国际商务关系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现行的调整国际商务关系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国际公约概念: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是指国际间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多边条约。公约通常为开放性的,非缔约国可以在公约生效前或者生效后的任何时候加入。有的公约由专门的国际会议制定。 国际惯例概念:国际惯例(International Practice)即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指在国际实战中反复使用形成的,具有固定内容的,未经立法程序制定的,如为一国所承认或当事人采用,就对其具有约束力的一种习惯做法或常例。 现行的调整国际商务关系的主要国际公约 合同方面: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关于在不履行合同时支付约定金额的合同条款的统一规则》 国际货物买卖方面: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跟单信用证统一规则》 《国际保理公约》 关说方面: 《建立关说合作理事会公约》 《关说税则货品分类公约》 《关说货品估价公约》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反倾销协议》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方面: 《海牙规则》 《海牙-维斯比规则》 《汉堡规则》 《国际铁路货物联合运输协定》 《华沙公约》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 产品责任方面: 《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公约》 《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 《关于对有缺陷的产品的责任的指令》

贸易货款支付结算方面: 《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 《日内瓦汇票和本票统一公约》 《联合国独立保证与备用信用证公约》 《海牙规则》 《汉堡规则》 代理方面: 《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 知识产权方面: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专利法条约》 目前国际贸易领域常见的国际贸易惯例 1.国际贸易术语方面 (1)国际商会制定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国际法协会制定的《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3)美国全国对外贸易协会制定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90年修订本》 2.国际货款的收付方面 (1)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 (2)国际商会制定的《托收统一规则》(1995年修订本,国际商会第522号出版物) 3.运输与保险方面 (1)英国伦敦保险协会制定的《伦敦保险协会货物保险条款》 (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中国保险条款” (3)国际海事委员会制定的《约克-安特卫普规则》 4.国际仲裁方面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

浅谈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法中的适用问题(一)

浅谈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法中的适用问题(一) 摘要:我国灵活性地以采纳、转化的方式适用国际条约,适应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是合理的、可取的,也是与许多其他国家的实践相一致的。但是,不容讳言,我国目前所采取的逐个处理的方式,即每次就某一国际条约或某类国际条约的适用问题做出规定的办法,不仅大大增加立法机关的工作负担,而且可能导致适用同类国际条约的方式不统一和使国际条约的适用处于不确定状态。此外,一些本可以以采纳方式迅速执行国际条约的案件,可能因我国立法机关未能及时制定与其相关法律,从而得不到迅速执行。所以,对这种逐个处理方式作适当的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国际国际条约国内适用宪法直接适用间接适用 一、国际国际条约在中国适用问题的由来 当前,我国并无宪法性法律规定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在执行国际条约的国内程序这一问题上,我国也没有原则性的规定,即没有规定转化方式,也没有规定纳入方式。我国《宪法》仅原则性简单规定了国务院的缔约权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批准与废除权,《缔结条约程序法》也只规定了缔结条约的程序问题。 根据《宪法》及《缔结条约程序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条约,国家主席根据决定批准条约。事实上,国际条约并不像法律那样由国家主席公布,而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或加入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公布。国家主席并无立法权,由其“批准和废除”国际条约仅具有象征意义。要将其落实,就应由国家来公布国际条约。目前的这种做法使国家元首的象征性权利也无法落实。历史上,君主是国家主权的体现者,国与国之间的条约均须由君主批准,而国际条约由国家元首批准正是这一做法的延续,但目前很多国家已放弃这种做法。根据人民主权原则规定,由人民代表机构来批准国际条约。我国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国际条约,国家主席象征性地批准国际条约。但如上所述,国家主席的象征性批准并未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公布决定批准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时,并未声明其开始在国内生效。而命令执行该国际条约时,一般也不单独制定“实施某国际条约”的法律,只是把国际条约的内容转变为国内法,这就是说没有采用转化的方式。 但是,中国也没有将国际条约纳入国内法的明确规定。我国不少法律、法规含有“国际条约与之发生冲突时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前提应是生效的国际条约具有国内法律效力,可由法院、行政机关直接适用,即采用纳入方式生效。如1986年《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当然,国际条约直接在国内适用并不排除中国根据实际国情制定不违反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内立法。其中一种情况是,批准或加入某国际条约之前先进行国内立法,以满足国际条约的要求,便于实施国际条约,或者对国内法进行修改,以尽量避免国内法与国际条约发生冲突。如中国于1995年10月颁布了《民用航空法》,其中有关民用航空器权利的规定与1948年《国际法承认航空器权利公约》的内容完全一致。2000年10月,由于我国已经建立了民用航空器权利登记制度,具备了实施国际条约的条件,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加入该公约的决定。另一种情况是,先批准或加入国际条约,再立法。如中国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加入《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两个公约直接在国内适用。在此之后,中国分别于1986年、1990年制定了《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根据中国国情,两条例对两公约的个别条款作了变通规定,但这并不妨碍两公约在中国国内直接适用,两公约均有有关“国际条约优先适用”的规定。 对于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相比较的效力,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亦无原则性法律规定。但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作出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国际条约效力高于国内法”的规定。如

知识产权的种类简要介绍

知识产权的种类简要介绍 IP变现在当下市场愈演愈烈,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个流量大的网络IP往往蕴含着千万级、甚至上亿元的市场价值。为此,了解关于知识产权的种类非常重要。毕竟你要先知道这个IP受不受法律保护,才会决定购买、融资或者经营。 一、根据国际法的分类 广义的知识产权分类也就是根据国际法的分类,主要是根据WIPO《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根据《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8款规定,知识产权可以分为如下8类:(1)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2)关于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和广播的权利。(3)关于人们在一切领域中发明的权利。(4)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5)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6)关于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和标记权利。(7)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8)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里一切其他来自智力活动的权利。由于发现本身不能在工农业生产中直接应用,即不具有财产性质,许多国家不把它作为知识产权的对象,只是民事权利

关系对象,承认和保护其发现者的人身权和获得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权利,迄今为止,世界所有国家与条约都不承认科学发现的知识客体的地位。 二、根据国内法的分类 我国《民法通则》对知识产权的规定如下:第九十四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第九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受法律保护。第九十六条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第九十七条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现享有发现权。发现人有权申请领取发现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由以上法条可知,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或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以上内容,讲述了国际法和国内法关于受保护的知识产权的种类标准。在这里提出这些标准,不仅在于提醒那些没有知识产权的的所有人忽略自己财产,还在于警告那些以为中国法律漏洞,随意遣返别人的IP的人,考虑一下自己违法成本的巨大,难以支付。知识产权的种类总结里有助于我们考虑更好的知识产权的归属。

国际条约法重点讲义

一、条约的概念和特征 ? 1. 只有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法主体之间所缔结的协议才是条约,任何个人(个人和法人)之间、个人和国家之间订立的协议,不论其性质和内容何等重要,均不是条约。 ? 2.区分条约与非条约的标准即该国际协议是否受国家法支配,而受国内法支配的不是条约而是契约。例如是政府之间购买食品之类的交易因为受国内法或国际私法规则的调整所以不是条约。 ? 3.口头协议也是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的。 二、条约的种类和名称 1.按照不同标准分类 2.条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间所缔结的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主要包括公约、条约、协定等,详见课本404-405,国际法上的条约主要指广义的条约。 狭义的条约仅指在国际协议中以条约为名称的协议。 三、条约的结构和文字 课本 第二节 一、缔约能力和缔约权 条约法的很多原理类似于合同法,比如条约成立的要件、违约责任等,因此大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比照合同的原理来加以理解。 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有: 1.缔约者具有缔约能力和缔约权。 2.自由同意(意思表示真实) 3.符合强行法 如同合同的有效以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为前提一样,条约也是以合法性为有效前提:(1)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行规则相抵触者,自始无效;(2)条约缔结后,遇有新的强行法规则,则条约自违反新强行法时无效。 1.缔约能力。 此前,我们已经知道国际法上的主体主要包括三类,即国家、国际组织及其他特定民族解放组织。 在国际法上有缔约能力的主体通常限于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等,企业和个人是没有缔约能力的,某些特定情况下,个别条约可能就某个非国际法主体的实体参加条约成为缔约方作出安排,如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但这是极个别的情形,而且往往要经过有关国家的同意。2.缔约权。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一国不能以本国机关违反国内法中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而主张条约对本国无效,除非这种违反非常明显,涉及根本的或重要的国内法规定。对于被授权缔约的代表越权缔约,除非事先已将该

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的关系

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的关系 1.国际条约是最主要的国际法渊源,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国际法的创立主要依赖于国际条约的产生。对于国际条约的内涵,多数国际法学者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如王铁崖先生认为,“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确定其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一致的意思表示。” 李浩培先生认为,“条约是至少两个国际法主体意在原则上按照国际法产生、改变或废止相互间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的一致。” 2.习惯法可以转化为条约法,条约法也可以发展、确认习惯法。 (1)一方面,国际条约通过国际习惯这个媒介起作用。 尽管在当今,国际条约是最主要的国际法渊源,但是,国际习惯却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渊源。早在国际条约出现以前,历史上就有了国际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国际习惯是国际法最重要的渊源,因为直到现在为止,尽管已有了大量的多边国际公约,但在一般国际法的内容中,还是国际习惯占较大部分。而且,归根结底,包括国际条约在内的各种国际法渊源,往往还是要通过国际习惯这个媒介而起作用的。何况国际习惯还会不断产生,而立法往往总是落后于实践,所以国际习惯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另外,在条约和国际习惯法的相互关系中,这两类规则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同时也是互补的,习惯法可以因为被制定在条约中而转化为条约法,条约法也可以发展、确认习惯法,条约和习惯法的效力可以适用“后法优于前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则。 (2)另一方面,条约规定成为国际习惯。 一个条约,特别是多边条约,所订定的一个规则,可能由于很多第三国认为它是应当或必须依循的规则,而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反复实行,因而成为国际习惯。在这种情形,并不是条约对第三国产生了权利和义务,而是国际习惯附着于条约而产生。1966年国际法委员会的报告这样叙述了国际习惯附着于条约而产生的过程及其实例:某些国家之间所缔结的一个多边条约可能规定一个规则或者建立一个领土的、河流的或海洋的制度,而这个制度以后由于习惯被一些其他国家所一般接受并成为对它们有拘束力,例如,《有关陆战规则的海牙公约》、规定瑞士中立化的一些协定,以及关于国际河道和海道的各个条约。 国际法院在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的判决中也肯定这种条约产生国际习惯的过程。在该案中,丹荷两国主张在1985年《大陆架公约》缔结以后,从该公约第六条已经发展出一个国际习惯,规定相临国之间的大陆架除当事国有相反协定外,如无特殊情况,应根据等距离原则划分。针对这一主张,该法院认为,“这牵涉到把该条约第六条视为一个创立规则的规定,而这个规定构成了一个规则的基础,或者产生了一个规则,并且这个规则虽然在其起源上是条约性或契约性的,却此后成为国际法的组成部分,并且现已通过法律的确信被接受为国际法的组成部分,从而拘束从未成为该公约当事国的那些国家。毫无疑问,这种过程是完全可能的,并且实际上也时时发生,同时却不能轻易地认为这种结果已经完成。” 然后,该法院列举了从条约规定发展出国际习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是,该规定须潜在地具有基本上创立规则的性质,从而可以被认为构成一个一般法律规则的基础。第二,该条约已得到很广泛的和有代表性的参加的事实可能被认为已足以发展出国际习惯,但以这种参加包括利益受到特别影响的那些国家为条件。第三,就时间因素而言,虽然只是经过了一个短时间这一点本身并非必然妨碍在原来纯粹是条约规则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国际习惯,然而不可缺少的要求是:在该期间内,国家的实践,包括利益受到特别影响的那些国家的实践;不仅如此,国家实践须显示出是在一般承认为涉及一个法律规则或法律义务的情况下发生的。 3.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不同,它是“不成文”法,它没有一个国际法律文本来表现国际习惯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为了查明某项国际习惯法规范是否确立,就必须找到证据。由于国际习惯是在国际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其证据只能从国际实践中查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资料去查找:(1)国家间的各种外交文书;(2)国际机构的决议和判决等;(3)国内立法、司法、行政方面的各种有关文件等。一项原则、规则或制度,只有从国际实践的有关资料中找到已被各国承认为具有法律约束里的充分证据,才能确立为国际习惯;如查找不到证据,则不能确立为国际习惯,例如,国际法院在1969年北海大陆架一案的判决中指出:中间线原则并没有成为习惯规则,因为从各国的划界实践的资料中,还找不到这一原则已被普遍接受为大陆架划界原则的证据。 由此可见,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相互补充,各自发挥其调整国际关系的作用。

知识产权相关介绍说明

(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软著相关说明 一、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授权条件 专利申请必须符合三个条件: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 1、新颖性包括以下情况:(1)、在专利申请之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 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2)、在专利申请之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使用过,或其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3)、没有他人抢先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 2、创造性是指以下情况:(1)、同申请日以前的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具有突 出的实质性特点;(2)、同申请日以前的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具有显著的进步。 3、实用性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在工业上制造或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材料: 1.技术交底书(空白模板见附录): 技术名称 背景技术说明【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状况,客观分析其存在的 缺陷或不足】 有益效果说明【正面描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具体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点说明【详细说明整体技术或产品的结构、 原理、动作关系等,以及给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的关键技术点】附图【如电路图。逻辑关系图,工艺流程图。控制流程图等】 具体实施例子说明【至少提供一个最佳实施方式,其具体化程度应当 达到使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所述的内容能够重现分发明】 2.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并加盖鲜章 3.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并加盖鲜章 4.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5.费用减缓出证表盖鲜章(我方提供) 6.代办费用减缓委托书盖鲜章(我方提供) 7.专利代办委托书盖鲜章(我方提供) 8.专利代理合同盖鲜章(我方提供) 费用:代理费:5000元/件官费3450元/件 官费包括:申请费(900元)、实质审查费(2500元)、公布印刷费(50元) 减缓后:代理费:5000元/件官费560元/件 官费包括:申请费(135元)、实质审查费(375元)、公布印刷费(50元) 流程:前期:前期洽谈——签订合同——准备技术材料——撰写申请文件———客户审核确认——递交申请——领取受理通知书 实审:提交实质审查请求及相关材料——收到《查意见通知书》——答复实审意见——发明专利授权——获得专利证书 时间: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5-2年左右 二、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条件

确立国际人权的主要条约

国家人权条约体系 目前,国际人权法主要是由一系列条约构成的,这些条约主要包括: (一)1966年联合国两个人权公约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开放给各国签署和加入。这两个公约汲取了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完善和发展。两个公约的内容涉及了法律上人权的基本内容和国际人权保护的主要方面,被认为是基本的关于人权的国际法律文件。两个公约都首先规定f自决权和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其中《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主要涉及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权利,包括工作权,社会保障权、家庭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等。它要求缔约国尽最大能力采取措施,以便使这些权利逐渐得到实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涉及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包括生命权、免于酷刑、人身自由、公正审判、信仰自由、和平集会、选举权和桩选举权等,要求缔约国尊重和保证这些权利,并为达到此目的采取必要的立法或其他措施,以实现公约所涉及的各项权利。两个公约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履约机制。 (二)专门领域或区域的人权条约1、专门领域主要包括: (1)消除各种歧视方面一是《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行公约》; 二是《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 三是《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公约》; 四是《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 五是《反对体育领域种族隔离公约》等。 (2)妇女儿童权利保护方面一是《妇女政治权利公约》; 二是《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三是《儿童权利公约》等。 (3)禁止奴隶制和强迫劳动方面一是《废止奴隶制蛆隶贩卖及类似奴隶制之制度与习俗补充公约》; 二是《废止强制劳动公约》等; (4)保护被拘禁者权利方面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主要是《禁止酷刑和其他不入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等。

知识产权服务业分析报告

知识产权服务·企业法律需求分析报告 一、知识产权服务业介绍 (一)知识产权服务业简介: 知识产权服务包含了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业属于中央提出的培养和大力发展的组织,更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行业性质和社会作用来看,知识产权服务业属于社会中介行业,这是对此类行业客观的定位,这种定位,决定了此类行业应当持一种社会中立的态度,是面向社会服务的独立行业。 (二)中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各类经济机构约5000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其中知识产权方面的经纪人日趋增多,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也相继成立,其中不乏一些跨国公司。他们在知识产权市场的交易中,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咨询、代理等服务,其中以技术经纪人和知识产权代理人的队伍发展最为迅速,这些知识产权服务者为促进专利和与之有关的商品流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机遇: 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回避风险最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的信誉和能力,因此知识产权代理人的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我国目前对代理人身份的取得已设下了一些严格的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代理人数量偏少,特别是专利人才匾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为从事专利工作既要有技术背景,又要谙熟法律,并能熟练运用英语或英汉双语,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单从专利代理来说,根据自国家专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国内申请专利数量为25万件,其中84%由代理人申请,平均算来每个代理人一年要代理接近80个案件。专利申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一位代理人一年处理这么多的案件比较困难,也无法保证质量。此外,专利代理人才除了总数不足外,能够完成涉外代理的人才就更少了,而涉外专利几乎都要通过专利代理。因而,涉外专利代理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专利代理人才在数量分布上也不均衡。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7000名通过专利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的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其中以北京的从业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27%;其次是上海,约占总人数的8.5%;广东位居第三位,约占6.5%。北京的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从业人员的素质也相对较高。人才的分布与市场需求有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专利

与物流有关的法规和国际惯例

第8章与物流有关的法规和国际公约 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越国界的系统工程,一般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代理、咨询和其他服务等经济活动,涉及的环节非常广泛。物流的法律框架是由物流活动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决定的,规范物流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法令、国家标准、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也就包括多个方面。 8.1有关提单的国际公约 由于提单的利害关系人常分属于不同国籍,提单的签发地或起运港和目的港又分处于不同的国家,而提单又是由各船公司根据本国有关法规定自行制定的,其格式、内容和词句并不完全相同,一旦发生争议或涉及诉讼,就会产生提单的法律效力和适用法规的问题,因此,统一各国有关提单的法规,一直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当前已经生效,在统一各国有关提单的法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或有关国际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有三个: 8.1.1海牙规则(Hague Rules) 海牙规则的全称是《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Certain Rules of Law Relating to Bill of Lading),1924年8月25日由26个国家在布鲁塞尔签订,1931年6月2日生效。公约草案是1921年在海牙通过,因此定名为海牙规则。包括欧美许多国家在内的50多个国家都先后加入了这个公约。1936年,美国政府以这一公约作为国内立法的基础制定了1936年美国海上货物运输法。海牙规则使得海上货物运输中有关提单的法律得以统一,在促进海运事业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最重要的和目前仍被普遍使用的国际公约,我国于1981年承认该公约。海牙规则的特点是较多的维护了承运人的利益,在风险分担上很不均衡,因而引起了作为主要货主国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纷纷要求修改海牙规则,建立航运新秩序。 8.1.2维斯比规则(Visby Rules)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要求下,修改海牙规则的意见已为北欧国家和英国等航运发达国家所接受,但他们认为不能急于求成,以免引起混乱,主张折衷各方意见,只对海牙规则中明显不合理或不明确的条款作局部的修订和补充,维斯比规则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所以维斯比规则也称为海牙---维斯比规则(Hague-Visby Rules),它的全称是《关于修订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的议订书》(Protocol to Amen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Certain Rules of Law Relating to Bi ll of Lading),或简称为“1968年布鲁塞尔议订书”(The 1968 Brussels Protocol),1968年2月23日在布鲁塞尔通过,于1977年6月生效。目前已有英、法、丹麦、挪威、新加坡、瑞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一公约。

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一

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一 一、国际法的概念与当今的发展 (一)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 国际法(InternationalLaw ),原称“万国法”(LawofNations ),是指国家之间的法律,是国家在其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有时也称为国际公法。这是作为与国际私法相区别的一个名称。因为国际法所调整的主要是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官方”关系,管的都是“公家”的事,所以被称为国际公法。而国际私法主要是调整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或法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私人之间的关系,如涉外合同与婚姻的法律适用问题。这与国际公法的性质是不同的。但国际私法在调整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也应适用国际法的一些基本原则,有时国际上并就某些国际私法规则签订国际公约。在这种意义上,国际私法也成为广义的国际法的一个部门。但一般意义上的国际法,包括我们今天所讲的国际法,都是指国际公法。国际法与国际私法有各自不同的内容体系。 国际法的内容体系是由国际关系的内容体系所决定的。从国际关系的内容来看,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等各个不同领域。国家之间在这些不同领域的交往过程中,都会逐渐产生和形成一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有些领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日趋完备,于是形成一些较为系统的部门法。例如,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关系法、领事关系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战争法等。这些不同的部门法律,包括条约法,都是国际法的组成部分。 国际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但又是一个性质比较特殊的部门。它不是一国的法,而是国家间的法。因此,与国内法相比较,它有一些不同于国内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服务介绍_高校篇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服务介绍 一、汤森路透简介 汤森路透是全球最领先的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服务于全球商务及专业精英。 汤森路透结合专业知识与创新技术,为关键决策者提供涉及金融与风险、法律、税务与财会、知识产权与科技和媒体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同时,公司拥有全球最受信任的新闻机构—路透社。公司总部位于纽约,主要分支机构设于英国伦敦、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伊根等地。公司共有6万多名员工,遍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 二、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简介 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长期以来致力于为全球学术界与企业界的 研发和创新提供强大的智能信息解决方案。 汤森路透已经成功地为全球的五百强企业、政府、大学和律师事务所做了大量 的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服务、技术全景分析、专利稳定性检索、防侵权服务、专利无效性服务、竞争对手和技术态势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服务咨询工作。客户包括全球排名前100 的律所、排名前20 的研发企业、国际顶尖高校和政府机构,如其中政府 机构有WIPO、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沙特阿拉伯政府等。同时也是中国国家知识产 权局的合作伙伴,为专利局专利审查提供德温特专利数据库等关键工具。 三、汤森路透知识产权服务优势 在知识产权服务领域,汤森路透具有明显的优势。 1.丰富的全球数据资源 使用全球最重要的专利数据,包括DWPI 数据库,Thomson Innovation?检索 分析平台,INPADOC 及各国专利授权机构的官方数据库,USPTO 使用的EAST 和WEST 系统,其它世界领先的汤森路透的专利及非专利文献数据库,包括:ISI Web of Knowledge ?, Geneseq ?, Derwent Drug File, Micro Patent Pat Search?全文

联合国宪章-国际条约与惯例

联合国宪章 序言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 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 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 并为达此目的 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 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 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 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爰由我各本国政府,经齐集金山市之代表各将所奉全权证书,互相校阅,均属妥善,议定本联合国宪章,并设立国际组织,定名联合国。 第一章 宗旨及原则 第一条 联合国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第二条 为求实现第一条所述各宗旨起见,本组织及其会员国应遵行下列原则: 一、本组织系基于备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 二、各会员国应一秉善意,履行其依本宪章所担负之义务,以保证全体会员国由加入本组织而发生之权益。 三、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俾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 四、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五、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本宪章规定而采取之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对于任何国家正在采取防止或执行行动时,各会员国对该国不得给予协助。 六、本组织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范围内,应保证非联合国会员国遵行上述原则。

知识产权的简单理解

知识产权的简单理解 1 基本简介 知识产权(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最近几年才变得常见。 2 基本定义 1、知识产权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法律,对特定人的符合特定条件的特定的发明创造和可识别性标记,经过特定的程序而授予的受特定保护的有特定激励效果的特定权利。该定义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九个特定(特定国家机关、特定法律,特定人、特定条件、特定发明创造和可识别性标记、特定程序、特定保护、特定激励效果、特定权利),基本上涵盖了知识产权的所有内容。 (1)明确了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客体的要求特定的人是指知识产品的原创主体和继受主体。特定的条件是指知识产品的“知识性”和“产品性”特征。特定的发明创造和可识别性标志是指具有“知识性”和“产品性”特征的最后客体。 (2)明确了知识产权产生的法律依据。知识产权最为显着的特征之一就是权利的法定性和授予性,即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法律,经过特定的程序而授予的特定权利。知识产权机关就是知识产权认定、授权、管理和保护的国家机关。在中国就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商标局、国家版权局;日本是特许厅;美国是专利商标局;英国是专利局。特定的法律就是产生知识产权的国内法、国际法的依据。特定的程序就是知识产权产生的过程,例如专利权产生的国内程序和国际程序,商标专用权产生的国内程序和国际程序。 (3)明确了知识产权权利的特殊性和保护的特殊性。知识产权权利与其他实体权利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知识产权是一个权利群或权利体系。例如中国版权法中着作权就有至少18种权利。而侵权的表现在商标法中就列举了13种,版权法又有19种之多。由此,知识产权保护也有别于其他权利,这类权利更为复杂,需要特定的审判机关和特定的保护。 2、知识产权是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所创造的知识产品依法所享有的权利。该定义明确了如下几个视角,也多是一般意义上知识产权的定义。 (1)明确了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作为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包括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单位。这也是我国法条上通常采用的表述。在法条上多用公民,但鉴于公民(具有某国国籍的人)没有涵盖着作权法中无国籍人,故本定义采用自然人表述《着作权法》第2条:保护的范围包括无国籍人,故本书采用“自然人”。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及国际条约在中国国内法中的适用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及 国际条约在中国国内法中的适用 唐 颖 侠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的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分析,指出不能简单地把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中的一元论和二元论与实践中的自动纳入和个别转化方式一一对应起来;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对国际条约在中国法中的适用作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国际法 国内法 国际条约 自动纳入 个别转化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国际法学界探讨颇多的一个理论问题,而与之相关的国际条约在中国法中的适用更是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经成为国际法学界讨论的热点①,1993、1994年的《中国国际法年刊》上有数位学者参与讨论,使这一问题近几年来再度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频繁参与国际交往,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数目的增多、范围的扩大,客观上需要国内法予以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令人颇感遗憾的是中国目前的宪法对此尚无明文规定,造成实践中的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因此,深入对此问题的研究既可丰富完善国际法理论,又可对立法司法部门提供借鉴参考,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 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的理论方面,尽管更加务实的英美学者对欧陆学者一元论、二元论的对立往往不屑一顾,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的理论争议在实践中毫无意义,相反,它是上至国际法院下到各国的国内法院在引用国内法或国际法时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任何回避与含糊其辞都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在理论上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法和国内法是同属于一个法律体系还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二是国际法优于国内法或是国内法优于国际法,还是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互相独立而不发生一个优于另一个的两个法律体系?③国内学者通常把它概括为“两派三论”:一派认为国际法和国内法属于一个法律体系,即所谓一元论(m onism);另一派则认为国际法 和国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即所谓二元论(dual2 ism)。在一元论中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另一种是国内法优于国际法。④从历史上看,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先出现的是二元论,并在一定时期占优势,后来在对二元论进行批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元论,并逐渐占了优势。但一元论并未一统天下,二元论至今仍有一定影响。 1.二元论 二元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德国学者特里派尔(T rie2 pel),他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因为在规范的社会关系、主体、渊源上的不同,而得出结论“国际公法和国内法不只是法律的不同部分或分支,而是不同的法律体系。它们是两个领域,虽然有密切关系,但绝对不是彼此隶属的。”⑤此后,流行于德、法、意三国的二元论被著名的国际法学者奥本海(Oppenheim)推向巅峰。奥本海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渊源、法律实质和所规定的关系三个角度出发,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且“国际法无论作为整体或是其各部分,都不能当然成为国内法的一部分,只能是国内习惯或制定法使它这样,而在这种情形下,国际法的有关规则是经过采用而同时成为国内法的规则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候,如果不经过这样的全部或部分采用,国内法就不能被认为应受国际法的拘束,因为国际法本身对于国内法院是没有任何权力的。如果发现国内法规则和国际法规则之间毫无疑问地发生了抵触,国内法院必须适用国内法规则。”⑥尽管二元论遭到一元论者(主要是国际法优越论者)的猛烈批评⑦,但至今仍在理论与实践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67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