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壮族山歌:壮族山歌有什么特点又有多少种类

壮族山歌:壮族山歌有什么特点又有多少种类

壮族山歌:壮族山歌有什么特点又有多少种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山歌:壮族山歌有什么特点又有多少种类

导语: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

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应该看作是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它是壮族劳动人民生活经验、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结晶。

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便是古书上

生活常识分享

唱响壮族山歌 传承民族文化

唱响壮族山歌传承民族文化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山歌韵律独特,曲调优美,语言生动,风格多变。源于对壮乡音乐的感动,对壮家山歌的无限挚爱,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唱响壮族山歌传承民族文化》。 “自古山歌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刘三姐这句歌词,贴切地描述了壮族山歌源于劳动、源于内心的真实情感。壮族人人会唱歌,是因为有刘三姐这位歌仙。人人知道壮族山歌动听,是因为有《刘三姐》这部电影。有人说:刘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刘三姐被我们壮族人称为“歌仙”,也被广西的其他少数民族称为“歌仙”。她能歌善唱,不仅常以山歌赞美大自然,歌颂劳动,歌颂美好的爱情,还用山歌揭露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达劳动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深得壮家人的爱戴。 都说壮乡的山峰蜿蜒重叠,江流曲曲弯弯,红色的朝霞,映现在山峦的隐处,顺着水流,只要你凝神倾听,便会听到刘三姐传下来的歌声: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 壮族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凡有壮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田间地头、晚间劳作之余以及红白喜事上,总能听到悠扬的山歌,各种大小节日,更是少不了山歌助兴。(唱:敬酒歌) 而不同地方壮族原生态山歌曲调还不一样,如一个区不同县份就有不同山歌曲调,有高昂的嘹歌,有婉转动听的那坡山歌,马山的三声部山歌,大新的高腔山歌等,多以对唱为主。(唱:)

壮族山歌是经过了上千年的锤炼和演化,才逐渐形成自己固有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演唱特点和演唱方法。100多年来,西方学者一直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民歌,直到1985年,广西民族音乐家范西姆在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发现了壮族三声部民歌,彻底推翻了这一说法。这一发现也有力地反驳了西方学者的理论,轰动了世界音乐界。 壮族山歌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形象地比喻,民歌好比是草原上的野草,自生自灭。任你风霜雨雪燎原大火,但终于还是能大片保存了下来。因为无论在哪个时代,民歌始终是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欢乐与痛苦,是一种精神的依托与归附。民歌也是符合优胜劣汰原则的。好的民歌,世代传唱,婉如醇酒,愈久弥香。和中国民歌一样,壮族山歌也是这样经过历史熔炉的冶炼,比精钢还精,比真金还真,世代相传,百唱不厌,长传不衰!

壮族山歌进课堂

【摘要】壮族山歌是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把壮族山歌运用到课堂上来,可以使得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壮族山歌进课堂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进而提出壮族山歌进课堂的相关有效的手段,并且在课堂中进行山歌教学,营造壮族山歌走进课堂的学习氛围,旨在使课堂教学渠道得以拓宽。 【关键词】民族艺术;壮族山歌;课堂;教学 一、前言:对于广西壮族人民来说,山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同时,广西壮族山歌形式多种多样、韵律独特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特色,不但为壮族人民广为传唱,也由于其旋律优美、艺术性高而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而在课堂中引入壮族山歌的举措,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传承的形式保护该种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保护壮族山歌的同时,将音乐课程教育体系丰富起来。 二、壮族山歌的本质 壮族山歌属于较为成熟的艺术形式,并为壮族人民广为传唱,其几乎汇聚了壮族文化所有的精粹。壮族山歌主要有如下三种:勒脚歌、排歌、散歌。从古至今,壮族人民都是以山歌作为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进行节日庆祝、祈福自己、祈福他人等都通过吟唱山歌来实现。而且壮族人民还常常举办相关“歌节”等活动来利用山歌的形式来对生产、生活知识及技能来进行传授对历史知识进行传播,比如生产歌、季节歌以及历史歌等,并且这些山歌达到了相当高的思想高度并且体现出深刻的人民性,属于一种成熟的艺术的形式。因此可以这么说:壮族山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智慧的结晶,也是壮族民间艺术的一座丰碑,它包含着壮族人民的情感,是壮族人民生活经验以及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成果。 (一)壮族山歌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壮族聚集地城市化变迁,壮族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临着无人继承发展的尴尬局面,壮族山歌的传承、发展和弘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究其原因在于:(1)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严重冲击了传统音乐;(2)较年轻的壮族歌者没有把壮族山歌很好的传承下去。这就导致了包括山歌在内的很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殆尽,从文化的传承发展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也是一种深深的遗憾。因此对壮族山歌进行继承和发扬,不能只寄希望于老一辈民间歌者的努力,而要利用现代教育的手段把山歌引进课堂来对壮族山歌的加以传承和发扬,即引导壮族山歌进课堂,令其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 三、壮族山歌进课堂的意义十分重要 “壮族山歌进课堂”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众所周知,课堂教师授课教学是传播相关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壮族山歌进课堂”则可以更方便、有效的通过相关的教学资料壮族山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以及音韵规律进行精确的记录,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壮族山歌和壮族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帮助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以及学生的精神生活或者学生的审美情趣都得到较好的提升。 (一)传承壮族文化 “壮族山歌进课堂”需要传统的壮族歌者提供相关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壮语来进行相关的记载。“壮族山歌进课堂”可以使得更多的壮语歌者对本族文化及山歌进行有效的传承,最终使得他们自身特长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融入到现代化社会之中。壮族歌者在“壮族山歌进课堂”的过程中起到了课堂教师的角色,同时可以利用壮族隔歌者吸收更多的壮族学生来学习和继承本民族文化,最终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认识得到了加强。“壮族山歌进课堂”同时也可以对传统的壮族山歌进行整理和收集,这样可以使得壮族文化的记载和发扬得到更好的发展。“壮族山歌进课堂”也能够增强壮族同胞的民族认同感,推进和弘扬壮族传统艺术、文学、文化和习俗等,最终使传统的文化、山歌能够和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更好的结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 前言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会孕育一方文化。环境可以造就某种文化,文化也可以改变人文环境,而一切文化又都具有其音乐属性。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本文将以广西壮、瑶、侗三个少数民族民歌为例,探讨广西民间歌曲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民歌 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民歌是口头文学,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一首首民歌就像一颗颗珍珠,用文化情感将它们串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民歌作为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艺术形式,在广西经久不衰,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人们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表现出崇智、重情、向往自由,轻钱财、重人品、鄙权势的价值观。这些特质常常明显地反映在民歌之中。在广西各族的民歌中,主要的是山歌,此外,劳动号子、水歌、渔歌、谣歌、儿歌、酒歌、风俗歌等也非常丰富。同时,广西少数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着自己丰厚独特的民歌和自己传统的唱歌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做娘”、侗族的“会期”、苗族的“赶坡”和“坐妹”、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哈节”等。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音乐汇成,使得广西“歌海”之誉广传天下。 一、壮族民歌。 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善歌著称,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民歌、学唱民歌,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学习和体验本民族的祖先布洛陀这位“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和“歌仙”刘三姐的斗争意志和生存智慧,而且他们认为“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对象的活动,是一种善于体验生存意志和情感,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一

浅析壮族山歌的演唱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4754539.html, 浅析壮族山歌的演唱特点 作者:丁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3期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资助课题(编号:201106LX590) 摘要:唱山歌是壮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用山歌唱亲情,唱友情,唱爱情,歌声中唱尽了壮族人的喜、怒、哀、乐也照亮了壮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前进的道路。壮族人民就用自己的歌来抒发感情,唱得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关键词:壮族山歌;壮族语言;唱情;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4--01 壮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酷爱歌唱的民族,出门用歌来走路,睡觉用歌当床铺,人们用歌问路访寨、迎宾接客,用歌寻偶择配。壮族人从咿呀学语就开始用山歌传情达意,高兴时唱,忧愁时唱,人多时唱,独自一人时也唱。著名舞蹈家戴爱莲所说:壮族人见面不说话,而是用歌唱,这的确反映了壮族人民爱唱善唱的特性。 走进壮乡每年都举办大大小小的歌圩,人们搭彩棚,摆歌台,抛绣球,择佳偶,别有一番风情。在歌圩上,来自各村的青年男女,三五成群,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心仪的姑娘,一旦遇到合适的就唱“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 此相互了解再唱“爱慕歌”、“交友歌”,一时间歌声嘹亮,这边唱来那边和,哥哥妹妹唱着歌就把恋爱谈了,这是在其他地方不曾见过的,这些歌即兴性强,随唱随编,优美生动,健康含蓄而又爽朗热情,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壮族人办歌圩不仅仅是为了谈情说爱,更重要的是壮族人把生活中的知识、生产中的技术、为人处世的道理编成诗歌,进行交流学习,从对歌中获取信息,扩大视野,进行协作与交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环境和劳动需求,这是壮族民间教育的方式。歌圩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壮族民间教育的有效层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壮族人民热爱生活,歌唱生活,善于用歌谣培育自己的文化;他们成功的利用歌谣教育手段和形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到随学,随唱随学,从几人到百人到成千上万人集体对歌集体学习,用歌声唱出了壮家儿女勤劳朴实、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 唱山歌成为壮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照亮了壮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前进的道路。歌声中唱尽了壮族人的喜、怒、哀、乐,语言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最有力的手段,壮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语在语音方面有22个声母,108个韵母,6个舒音韵,2个塞音韵。词汇十分丰富、优美,表达也极为细腻、准确。比如表达红色,就有十多个表示深浅不同、情态各异的词语,如红,桃红,枣红,红通通,血红,粉红,嫩红,鲜红,大红,殷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1

学院: XXX 专业:XXX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序号:XXX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 经过了一个学期音乐欣赏的认真学习,了解了很多关于音乐

的知识。尤其是姚老师您上课时弹奏的美妙琴声,引发了我对音乐的浓厚兴趣。现在我就将我上音乐欣赏课学到的现有知识对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做一简单的赏析。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壮族民歌反映了其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壮族:它是一个以能歌善唱著称的农耕民族,族人喜爱山歌。山歌种类有很多,如赶路山歌、放牧山歌、摇船山歌、田作山歌、情恋山歌和游艺山歌。壮族的山歌充满生活气息,族人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加之它是一个以农为生的民族,生活节奏基本上是沿着耕作的周期来进行活动的,所以很多山歌是歌唱与农家事务有关的。比如每年的开春,他们的歌唱是为了祈求本年的丰收,典型的有三月三、花朝节、蚂拐节、牛魂节。除此它还是一个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宗崇拜的民族,所以还有很多与崇拜祖宗、英雄人物有关,典型的有元节、莫一大王节、霜降节。大多叙事传言,喜庆祝福、交朋结友、择偶婚配等,都和山歌息息相关。 然后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说起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大家都会想到三月三这个节日,三月三是壮族音乐交流形式重要的一天,那么我就来介绍一下这个特殊的日子吧。壮族的三月三以前是族人选定祭祖的日子,后来也发展成为壮族的歌节。壮族人民对祭扫十分看重,祭祖那天,族人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现在的三月三发展为壮族

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壮族会很热闹,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对他们来说,他们会有很多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庆祝,如蒸五色糯米饭和做红鸡蛋,以纪念祖先、招待亲友,还要举行隆重的“歌墟”活动。壮族歌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不少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有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个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壮族民间流行的歌墟,曾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伤风败俗”,“有伤风化”而“悬为例禁”,下令取缔。然而,歌墟毕竟是群众性的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形式,它植根于壮族人民的生活土壤之中,所以是“屡禁不衰”。解放后,壮族“三月三”歌墟已发展为本民族的歌节,成为壮族地区人民文化生活中最有风采的一部分。近几年,歌墟更延伸发展为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都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民族歌手前来参加。其间,族人到村边的山坡、草坪、晒场、树下等各种不同的地方,互用山歌对答,那是的壮族到处都是歌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他们唱的山歌内容广泛,有情歌、赞美歌、农事歌、古歌等,歌手们根据对方歌唱的内容,随编随唱。参加者大多是未婚的男女青年,大家以歌代言,以歌会友,以歌择偶,以歌倾诉衷情。许多青年或歌技出众者,在歌圩上找到了自己的伴侣,最后通过抛绣球等形式来互表爱意。在三月三歌节里,还有最富有壮族民俗特色的舞蹈,

民间文学之壮族山歌

民间文学之壮族山歌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千百年来运用口头语言来创作并广泛流传的一种活的语言艺术形式,是人民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是关于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民众信仰的一种载体。而壮族作为全国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人口的民族,自然少不了属于壮族自己独特个性的民族文化。 在我的记忆之中,接触过的看到听到过的属于壮族人民的民间文学范畴的独特东西,我认为那就是壮族的山歌。 犹记得小时候,父母带我回老家,那是一个偏僻的壮族小村庄,在那里很多事情都已经淡忘掉了,但是让我清楚记得的一件事情就是参加去观看了当地的“歌圩”,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一场山歌盛会。在那里,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相互用山歌来对唱,有时候是单个和单个对唱,有时候是一群人分成两部分人对唱,男一边,女一边,好不热闹的场景。鉴于那时的我仍是小孩而且从小没有学习壮话,他们唱得热闹,可我却什么都不知道,但那颇有韵律的山歌还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转眼之间已经长大了,很少回老家的我再也看不到那隆重的“歌圩”,县城中也没有如此的山歌聚会,一切都只能在记忆中留存下来。 在县城,饭后散步的时候,偶尔会看到在县政府前的小广场上聚集着十几个老婆婆,她们一起唱着我听不懂的壮族山歌,虽然如此,但是从她们欣喜的表情和那充满热情的唱腔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歌圩,听着人们表达他们的情感,传递他们的思想。 山歌是民歌的一种,是人民群众语言的精髓,是人民群众艺术集结的体现。可以这么说,壮族山歌是壮族人民群众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具有壮族特色个性的艺术奇葩。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最根本的东西,壮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艺术,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出口成歌,善于舞蹈,自古以来的“歌圩”等歌唱集会,皆是壮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体现。 壮族人民喜欢唱山歌,山歌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了精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山歌经过历代族人的发展,不断变化提高,越来越成熟,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欢乐。唱山歌,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解除烦闷,增加人气,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其内容之广,远涉天文地理,社会历史,近接花鸟虫鱼,婚姻爱情,尤其以表达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

壮族山歌:壮族山歌有什么特点又有多少种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山歌:壮族山歌有什么特点又有多少种类 导语: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 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应该看作是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它是壮族劳动人民生活经验、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结晶。 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便是古书上 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1

1 / 6 学院: XXX 专业: XXXX 姓名: XXX 学号: XXXX 序号: XXX xx民族音乐赏析 经过了一个学期音乐欣赏的认真学习,了解了很多关于音乐 的知识。尤其是姚老师您上课时弹奏的美妙琴声,引发了我对音乐的浓厚兴趣。现在我就将我上音乐欣赏课学到的现有知识对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做一简单的赏析。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壮族民歌反映了其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壮族: 它是一个以能歌善唱著称的农耕民族,族人喜爱山歌。山歌种类有很多,如赶路山歌、放牧山歌、摇船山歌、田作山歌、情恋山歌和游艺山歌。壮族的山歌充满生活气息,族人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加之它是一个以农为生的民族,生活节奏基本上是沿着耕作的周期来进行活动的,所以很多山歌是歌唱与农家事务有关的。比如每年的开春,他们的歌唱是为了祈求本年的

丰收,典型的有三月三、花朝节、蚂拐节、牛魂节。除此它还是一个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宗崇拜的民族,所以还有很多与崇拜祖宗、英雄人物有关,典型的有元节、莫一大王节、霜降节。大多叙事传言,喜庆祝福、交朋结友、择偶婚配等,都和山歌息息相关。 2 / 6 然后我来简单介绍一下xx民族音乐: 说起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大家都会想到三月三这个节日,三月三是壮族音乐交流形式重要的一天,那么我就来介绍一下这个特殊的日子吧。壮族的三月三以前是族人选定祭祖的日子,后来也发展成为壮族的歌节。壮族人民对祭扫十分看重,祭祖那天,族人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现在的三月三发展为壮族 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壮族会很热闹,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对他们来说,他们会有很多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庆祝,如蒸五色糯米饭和做红鸡蛋,以纪念祖先、招待亲友,还要举行隆重的“歌墟”活动。壮族歌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不少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有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个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壮族民间流行的歌墟,曾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伤风败俗”,“有伤风化”而“悬为例禁”,下令取缔。然而,歌墟毕

试论广南壮族山歌语气词的修辞运用1(1)

文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试论广南壮族山歌语气词的修辞运用》 姓名陆修艳 考区云南师范大学 考号010********* 指导教师张欢 职称(学历)讲师 2013年9月23日 云南师范大学

试论广南壮族山歌语气词的修辞运用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结果,表达人们的要求和思想愿望。而在我的民族中山歌就是人们表达的工具。山歌的传唱是文山州地区的一个特色,而广南支系的壮族山歌中的唱腔与内容是我所为之熟悉的。它里面还有丰富的修辞方式的运用,甚至比我们汉语中所用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就让我从它的特点以及一语气词等来了解一下其中的修辞运用。 关键词:壮族山歌;民族风俗;语气词;修辞;歌谣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意义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我的家乡广南位于云南与广西交界处,广南境域古属“西南夷”的一部分,居住着濮人、侬人、山僚、沙人等少数民族。宋仁宗五年,宋朝将领枢密副使狄青和杨文广率部征讨“南天国”仁惠皇帝侬智高,大批宋朝军队尾侬智高进入特磨道(即今广南、富宁和滇东南)。公元1055年,侬智高败走大理国后,大部宋军在此地领命从俗,逐步变为封建领主,宗支繁衍。明朝初期在云南建立二十二卫,三衔十八所,广南为二十二卫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这些戍守边疆之兵及家属子女就地屯田,就这样逐渐落籍下来。因此这里聚集了广大的古老壮民,山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壮族人人爱唱歌,传说古壮人是以山歌来跟先祖布洛陀对话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有壮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田间地头、晚间劳作之余以及红白喜事上,总能听到悠扬的山歌,各种大小节日,更是少不了山歌助兴。我是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自治州的孩子,我在生活当中最熟悉的当然也是我自己的民族,我熟悉它的生活方式,我熟悉它的民族风俗,我也熟悉我们本民族人民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方式就是山歌。山歌跟着我们民族走过了很长的道路。它也从不成熟发展到了成熟。然而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居住的习惯,那么也就决定了农

壮族山歌

壮族山歌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讲了壮族山歌的由来,还有他的体裁分类、山歌诗诌,以及通过山歌产生姻缘,然后讲了壮族山歌的一些特点。 关键字:壮族山歌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壮族山歌主要的有壮话称为‘话诌’、‘话虽’和‘虽条’三种,即‘诗诌’、‘唱歌’和‘诗曲’。此外尚有自由体的山歌,每首无定句,每句无定字,可长可短。诗诌又名‘诗太排’。它是陈述故事之长篇诗歌.有诌人物、诌事物和诌猜谜(壮语称为‘诌鼓要’)等、如诌甘罗、诌乾隆皇.诌祝英白、诌蚊虫。歌词数十句或百句不等.句中五言七言九言都有。唱法是男子唱完之后,妇女同样地重唱一遍.若不会唱或唱错了,就会被对方取笑。反之,妇女先唱亦然。山歌老手才能唱‘诗诌’,新手则不敢唱。故未唱时先问对方是否能唱,不是贸然就唱。唱的人若非聪明有敏才,则难以应付。如‘诌猜谜’,即“鼓要”,男方先唱两句,说一件事物。如唱“声音嗡嗡地进攻,整个一夜都攻不通”给女方猜,答复的人也唱两句:说是‘蚊帐’,这就非有敏才不可。这种歌,今人能唱者已经很少。次为“唱歌”,词句一般是十句八句,较‘诗诌’少,句中限于七言.没有五言九言。所唱的人物或事物,不注重陈述他们的身世,而注重于淡情说爱,如同是唱祝英台,‘诗诌’说她去读书的经过,“唱歌”则说她和梁山伯相爱的情况。所以青年男女最爱唱这种歌,流行非常广泛。再为‘诗曲’,它与‘诗诌’和‘唱歌’不同,歌词每首只限三句,句句七言,唱第二句声音较短,第一第三句声音拉长,男子先唱三句,女子接唱三句,轮流地唱,与前两种男子唱完一条十多二十句后女子才接唱不同。诗曲较前两种歌容易唱,某些地区初学唱的人,多唱它,流行比‘唱歌’更广。壮歌又分无韵的和押韵的两种体裁。有韵的壮歌又有单押腰韵的,有重复句的不重复句的,有脚韵互押的,也有脚韵和腰韵互押的,以及脚韵头韵互押的,尤以后者较为奇特,为各种诗歌所少有。 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等五种。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包括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