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导则(正式印发)介绍

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导则(正式印发)介绍

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导则(正式印发)介绍
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导则(正式印发)介绍

附件3

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导则

组织编制: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承担单位: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瑞士LEP规划咨询事务所

昆明市规划局

二〇一七年五月

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发〔2016〕18号)等相关精神,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统筹城市内外、客货及近远期交通发展,结合云南省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依法、科学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重点内容及技术指引、规划成果要求、规划编制组织与审批、附则。

本导则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制,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导则编制单位及人员名单

主编单位: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瑞士LEP规划咨询事务所

昆明市规划局

主要起草人员:普海清韩锟杨勇程晓庆王云波

姚瑞鹏鄢泽南

主要审查人员:陆映梅刘鑫张扬

周昕李少宇姚敏张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编制目的 (1)

第二条适用范围 (1)

第三条编制范畴 (1)

第四条指导思想 (1)

第二章规划重点内容及技术指引 (2)

第一部分区域中心城市 (2)

第五条城市对外交通 (2)

第六条城市道路系统 (3)

第七条城市公共交通 (3)

第八条步行与自行车交通 (4)

第九条停车设施 (4)

第十条城市内部客运枢纽 (5)

第十一条物流与货运交通 (5)

第二部分州(市)域中心城市 (6)

第十二条城市对外交通 (6)

第十三条城市道路系统 (6)

第十四条城市公共交通 (7)

第十五条步行与自行车交通 (7)

第十六条停车设施 (8)

第十七条城市内部客运枢纽 (8)

第十八条物流与货运交通 (8)

第三部分县域中心城市 (9)

第十九条城市对外交通 (9)

第二十条城市道路系统 (9)

第二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 (10)

第二十二条步行与自行车交通 (10)

第二十三条停车设施 (11)

第二十四条城市内部客运枢纽 (11)

第二十五条物流与货运交通 (11)

第三章规划成果要求 (11)

第二十六条规划成果要求 (11)

第二十七条审查重点 (12)

第四章规划编制组织与审批 (13)

第二十八条编制组织 (13)

第二十九条规划审查与审批 (13)

第三十条规划修改 (13)

第五章附则 (14)

第三十一条条文解释 (14)

第三十二条实施时间 (14)

附件1: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分类及编制要点一览表 (15)

附件2:交通问题诊断 (1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成果的质量,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满足《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要求的基础上,各城市应结合自身功能与定位,依据本导则,针对性地进行规划编制。

本导则适用于云南省各级城市和交通型乡镇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及管理工作。

第三条【编制范畴】云南省各市、县(市)中心城市,要求编制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群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须有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专题。

第四条【指导思想】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遵循安全、绿色、集约、公平、高效、经济可行和协调的原则。

(二)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发展智慧交通。

(三)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并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四)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建设须符合城市防灾减灾要求,构建快速有效的应急保障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章规划重点内容及技术指引

第一部分区域中心城市

第五条【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充分衔接国家、云南省区域交通网络,协调区域交通设施布局,满足全国或区域性(如滇中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客货流汇集、换乘/换装和疏散的要求。

(二)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快速衔接与转换。

(三)重点研究城市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接口,合理设置对外放射出口通道,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作用。

(四)打造绕城快速通道,引导过境交通绕行中心城区,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

(五)口岸型城市应注重客、货运通道与境内外交通系统的联系。在口岸区域实现“入城、过境、客运、货运”交通的分流。

(六)旅游型城市应加强重要景点和景区与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联系。

第六条【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研究城市重要功能区和主要交通集散点与高快速路网及主要对外交通枢纽高效衔接的城市道路系统。

(二)老城区应打通“断头路”,打造街区“微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并根据交通资源的供给能力指导开发建设;新城区应加快建设网格化城市道路体系,提倡“窄马路、密路网”的路网布局形式。

(三)在交通需求量大且道路空间资源有限的区域,加强交通组织方式的研究。

(四)口岸型城市应研究出入关通道与城市道路网的关系,构建独立的客、货运出入口。

(五)旅游型城市应结合景点和景区分布,加强城市内部道路与景区周边道路的便捷联系,必要时设置旅游专线。

第七条【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加强以大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辅助型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布局。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公交系统。

(三)根据城市规模、公交走廊布局、道路条件,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

(四)在交通拥堵常发地区,高峰时段应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路权,对其它机动车交通方式采取适当的限制措施。

(五)优先保障轨道站点周边公交接驳场站用地,围绕轨道站点形成城市客运交通转换点。

(六)旅游型城市应结合各景点的游览线路,研究公交旅游专线的布局。

第八条【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划分慢行单元,构建安全、连续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

(二)研究在大中运量公交站点周边适当增设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设施,提倡并推广公共自行车出行。

(三)利用较宽的城市道路、公园、防护绿带及滨河绿带等开敞公共空间构建绿道系统。

第九条【停车设施】停车设施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实行区域差别化停车策略。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特征,通过差别化的停车设施供给、停车收费及管理,控制城市中心区交通量水平,改善交通方式结构。

(二)研究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结构。

(三)建立停车换乘系统,引导个体交通向公交系统转移。

(四)结合城市实情,逐步建立停车需求诱导系统。

(五)强化对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明确各类停车场配建相应充电设施的要求。

(六)应结合货运通道、物流区、工业区及城市主要出入

口的规划布局,设置货运停车场。

(七)口岸型城市货运停车场站布设应与城市交通停车系统分离,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八)旅游型城市结合公园、旅游景点布设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服务站(含停车场)。

第十条【城市内部客运枢纽】城市内部客运枢纽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在城市交通客流集散区,结合不同的交通方式,设置城市内部客运枢纽,保障不同方式、不同功能的交通流能安全、高效、有序的相互转换。

(二)合理确定城市内部客运枢纽的选址与用地规模,宜与城市其他用地结合布置,立体开发,集约使用土地。

(三)建立枢纽信息平台,提高各种交通方式及交通枢纽整体运营能效,构建便捷、安全的城市现代化客运系统。

第十一条【物流与货运交通】物流与货运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合理布局物流设施,协调物流空间分布、物流运输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借助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主干路等骨架路网,形成高效的道路货运通道网络。

(二)区域性货运中心与大型居民住宅区应保证适当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1km。

第二部分州(市)域中心城市

第十二条【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衔接区域交通网络,加强公路、铁路及航空等交通枢纽间的衔接互通。

(二)完善与加强城市对外交通出入口建设,构建合理、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

(三)加强过境交通通道布局研究,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

(四)山地型城市应注重研究城市不同高程片区的可达性,保证不同片区对外交通联系的便捷与安全。

(五)口岸型城市应注重客、货运通道建设,加强与境内、外交通通道的联系。

(六)旅游型城市在确定对外交通枢纽布局方案时,应注重研究旅游资源的影响。

第十三条【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应根据老城区现有道路交通供给能力,将老城区部分城市功能向城市新区转移,提高老城区交通通行效率。

(二)新区应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的方式,合理进行路网布局规划。

(三)注重构建完善的城市内部道路系统,打造街区“微路”,疏通城市微循环。

(四)加强交通现代化管理设施建设及交通管理系统构

建,提高城市中心区(尤其是老城区)交通运行效率。

(五)山地型城市应重视地形地貌、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研究,在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构建道路系统。

山地城市道路网应尽量避免穿越自然生态保护用地,避免破坏生态斑块,保证自然生态完整性。

(六)口岸型城市应注重客、货运交通系统研究,构建完善的城市内部客、货运道路系统,保证城市交通高效、有序的运行。

(七)旅游型城市应注重游憩道路系统规划研究,使各旅游景点间交通联系便捷通畅,从而充分发挥旅游资源规模效应。

第十四条【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加强以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辅助型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公交系统,增加公共交通覆盖率,对通勤交通需求较高的道路,适当提高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

(三)旅游型城市应结合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规划与之相匹配的公共交通线路网,并提出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策略和设施安排。

第十五条【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根据城市用地功能、布局,构建安全、连续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

(二)山地型城市应结合地形与用地布局,研究独立于城市道路系统、依山就势的慢行系统,高差较大的区域,可设置专用的人行梯道、扶梯、电梯设施。

(三)旅游型城市应结合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研究便于步行和自行车通行的绿道系统。

第十六条【停车设施】停车设施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应合理布局和配建停车场,明确相关指标,合理确定路外、路内停车设施。

(二)强化对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明确各类停车场配建相应充电设施的要求。

(三)结合货运通道、物流区、工业区及城市主要出入口的规划布局,设置专用货运停车场,减少货运系统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四)旅游型城市应结合公园、旅游景点合理布设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服务站(含停车场)。

第十七条【城市内部客运枢纽】城市内部客运枢纽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合理确定城市内部客运枢纽的选址与用地规模,宜与城市其他用地结合布置,立体开发,集约使用土地。

(二)建立枢纽信息平台,提高各种交通方式及交通枢纽整体运营能效,构建便捷、安全的城市现代化客运系统。

第十八条【物流与货运交通】物流与货运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着重研究物流设施布局,合理布局城市物流网络。

(二)物流中心布局应与大型居民住宅区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对居民区造成干扰。

第三部分县域中心城市

第十九条【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沿国道、省道发展起来的县域中心城市,应合理确定过境通道,引导过境交通从城市外围绕行,减少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影响。

(二)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和对外交通出入口布局,将原建于城市内部的客货运站场外移,并设置合理的接驳和转运设施。

(三)口岸型城市应注重研究客、货运交通系统,强化与对外交通通道的联系,保障对外客货运交通有序运行。

(四)旅游型城市应注重旅游景点与对外交通的便捷联系。

第二十条【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老城核心区主要客运廊道须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路权。

(二)城市更新地区提倡“小街区+密路网”的组织形式,打造街区“微路”。

(三)将位于城市内部的过境道路纳入市政道路系统进行

提升改造。

(四)居住区和商业区路权分配向公共交通和慢行倾斜,采取稳静化措施,减少机动车交通量,降低通行速度,塑造“慢行交通安宁区”。

(五)山地型城市应重视地形地貌及防灾减灾研究,在满足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路网系统规划,保证各片区间交通的可达性。

山地城市道路网应尽量避免穿越自然生态保护用地,避免破坏生态斑块,保证自然生态完整性。

(六)口岸型城市应使口岸区域与城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道路系统,减小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

(七)旅游型城市应结合旅游资源分布规划便捷的游憩线路。

第二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加强以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辅助型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

(二)明确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模式。

(三)提出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策略和设施安排。

(四)旅游型城市应明确城市旅游专用公交线路规划原则与要求。

第二十二条【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城市更新地区提倡设置步行与自行车专用道路。

(二)在慢行需求较大的老城核心区,道路红线内应优先布置人行与自行车交通空间。

(三)山地型城市应结合地形与用地布局,研究独立于城市道路系统、依山就势的慢行系统,高差较大的区域,可设置专用的人行梯道、扶梯、电梯设施。

(四)旅游型城市应结合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规划与之相匹配的步行和自行车绿道系统。

第二十三条【停车设施】停车设施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应合理布局和配建停车场,明确相关指标,合理确定路外、路内停车设施。

(二)强化对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明确各类停车场配建相应充电设施的要求。

(三)应结合货运通道合理设置货运停车场。

第二十四条【城市内部客运枢纽】城市内部客运枢纽规划应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城市内部客运枢纽宜与公交首末站合并布置。

(二)注重城市内部客运枢纽与步行、自行车系统的衔接。

第二十五条【物流与货运交通】着重研究城市对外货运场站的空间布局,合理衔接城市货运通道与铁路、公路货运交通网络。

第三章规划成果要求

第二十六条【规划成果要求】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

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组成。规划成果在满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相关要求的基础上,需重点突出本导则对不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要点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审查重点】结合《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城市规划审查总则》对专项专类规划成果的要求,最终成果形成:

“一张图”:城市现代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图(主要内容应包括对外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网规划、枢纽布局规划、骨干公交规划、公交场站规划、慢行交通规划、公共停车设施规划、物流与货运交通规划)。

“一张表”: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比例、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公交分担率发展要求、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公交站点覆盖率等。

“一报告”:规划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分析、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各交通子系统规划、近期建设及保障措施。

“一指引”:明确对各交通子系统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及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引。

“一行动计划”:明确城市交通近期发展目标、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时序与投资规模。

第四章规划编制组织与审批

第二十八条【编制组织】编制工作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

(一)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由市、县(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牵头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开展。

(二)城市现代综合交通规划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和规划设计能力的单位编制。

(三)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邀请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经济社会和工程设计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

第二十九条【规划审查与审批】规划审查与审批应当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后,组织技术审查,包括纲要阶段审查和成果阶段审查。规划编制过程中和成果报审前,应采取多种形式征求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意见。

(二)设市城市的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县级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由所在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

(三)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的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当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十条【规划修改】经批准后的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和技术力量,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对相关规划进行反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对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进行修改:(一)因城市总体规划修改需要对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进行修改的;

(二)因实施国家、省和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需要修改的;

(三)规划实施过程中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论证认为确需修改的。

修改后的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依照规定程序重新进行审查和批准。修改涉及改变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按法定程序先行修改城市总体规划。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条文解释】本导则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实施时间】本导则以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分类及编制要点一览表

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分类及编制要点一览表

分级城市

城市

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编制要点

城市交通

方式

设置条件

路网密度指标推荐

区域中心城市昆明(区域

性国际门户

城市)、曲

靖、玉溪、

楚雄、大理、

保山、瑞丽、

蒙自、文山、

昭通、普洱、

景洪、丽江

昆明(区域

性国际门户

城市)、曲

靖、玉溪、

楚雄等

1.衔接国家及省区域交通网络,构建综合交通

枢纽;

2.研究城市内外交通接口,打造绕城快速通道;

3.研究新老城区不同的交通发展策略;

4.提倡“窄马路、密路网”的组织形式;

5.加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公共交通引导发展

策略;

6.构建安全、连续的慢行交通网络;

7.研究停车结构及停车充电一体化建设;

8.构建客货运分离的物流运输系统。

地铁、轻

轨、有轨

电车、私

家车、出

租车、常

规公交、

城际公

交、自行

车、电动

自行车、

步行

地铁:城区人口

在300万人以

上,规划线路的

客流规模达到

单向高峰小时3

万人以上。

轻轨:城区人口

在150万人以

上,规划线路客

流规模达到单

向高峰小时1万

人以上。

有轨电车:地形

坡度小于6%。

建议快速路、主干

路、次干路、支路路

网密度分别约为

0.3-0.5/1-1.2/1.5

-2.5/3-5(km/km2);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内道路面积率推荐

值为15-25%。

瑞丽

1.规划客、货运专用通道,实现进出口货运与城

市交通分离;

2.布设独立的货运停车场站。

昆明、大理、

丽江等

1.构建区域客运综合交通枢纽;

2.构建与城区及周边旅游资源结合的道路系

统、公共交通系统和停车系统;

3.构建多层次绿道系统。

-15-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年公示稿(上) 作者:来源:云南房网添加日期:11年11月30日 第一章总则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区域(城市群)为单元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对外扩大开放的战略背景下,滇西地区作为我国西部极具发展特色与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滇西地区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从加快推进我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的角度,明确滇西城市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滇西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滇西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为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协调好区域发展的各种关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滇西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 第一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力度;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滇西特色的发展模式,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护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好自然、人文环境。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 (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 (5)《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6)《云南省社会与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省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滇西各州市相关政府文件 第三条规划期限 滇西城市群规期限为2011-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次滇西城市群规划的范围本次城市群规划范围涵盖大理、德宏、保山三个州市级行政区及怒江两个县级行政区(泸水、兰坪)。国土面积合计68015 km2,共包含252个城镇单元,其中5个街道办事处、122个城镇、125个乡集镇。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滇西城市群全域。 第二层次:包括大理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带等重点次区域。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优先保护永续利用 保护滇西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对区域性重大生态廊道、生态斑块,法定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以及城市水源地的保护。加强对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的保护,有序引导开发利用。 2、统筹协调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乡体系结构,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与布局,建立城乡社会与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合理聚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优先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努力壮大县域经济,提升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发展水平。 3、因地制宜 根据滇西自身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空间开发。一切开发应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容量之内,严禁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4、特色发展 坚持走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运用市场机制,以产业新型化,特色化促进城镇化加快提高。充分挖掘滇西的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云南边疆地域文化,并引导城镇建设的特色发展。

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16T14:18:33.167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新导向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惠兆旭[导读] 现阶段, 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 中小城市迅猛发展。吉林省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惠兆旭 摘要:现阶段, 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 中小城市迅猛发展。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现代交通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负面了影响:伴随着汽车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也越来越严重,极度的污染了大气的清新;同时,车辆的增加使得现代城市的交通非常的拥挤,给广大的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现代城市的交通面临严峻的问题。关键词:道路交通汽车尾气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08(2011)01-074-02 1、概述 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交通规划是政府指导城市交通发展的公共政策,应当体现中央宏观政策,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这既是城市交通发展也是事关城市健康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只有坚持这一方向,才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和思考,是城市交通规划工作者的重大责任[1]。 2、分析城市交通问题 2.1 城市交通问题之污染 汽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日前,全世界拥有汽车约5 亿辆,平均10 人一辆。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在当前己取代了粉尘,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每年由汽车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 也就是人常说的煤气达2 亿多吨,太致占总毒气量的1/3 以上,汽车多的美国和日本几乎达到1/2,成为城市大气中数量最大的毒气,而且它在大气中寿命很长,一般可保持二、三年。所以它是一种数量大,累积性强的毒气。汽车一般从三个地方排气。一是从排气管排出,约占总排放量的65%; 二是从曲轴箱里泄漏出来,约占20%,人们坐在汽车里间到的汽油味就是从这里漏出来的; 三是油箱、汽化器等系统泄漏的。据化验分析,汽车排出的废气中,约有150 一200 种不同化合物,其中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就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碳等颗粒物质。这些有害气体扩散到环境中便造邦空气污染。一般说,汽车排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60 肠,最高达90炳。汽车排出的有害物质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过氧酞基硝酸酷、醛类、二氧化氮等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同水蒸气在一起,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浅蓝色的刺激性烟雾,这种烟雾被称为光化学烟雾。由于它首次发生于洛杉矾,所以人们也把它叫作" 洛杉矾烟雾"。洛杉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太平洋沿岸的滨海城市,是美国仅次于纽约和芝加哥的全国第三大商业城市。那里常年阳光明媚,气候温和,是风景优美的胜地。美国电影中的好莱坞,就在它的西北郊,美国政府的西部白宫圣克利门蒂,则在其东南郊。进入40 年代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发现每当夏季和早秋,洛杉矾城市上空就会经常出一种不寻常的浅蓝色的烟雾,有时持续几天不散,使大气能见度大大降低。 2.2 城市交通拥挤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堵车,特别是上下班,和放长假时,如五一节,国庆节,寒、暑假等特殊的时段,大多数人都有过“沙丁鱼”的经历。相对于城市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诱发了交通拥挤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拥挤是汽车社会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拥挤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上海市由于交通拥挤,各种机动车辆时速普遍下降,50 年代初为25km,现在却降为15km 左右。一些交通繁忙路段,高峰时车辆的平均时速只有3—4km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目前,许多城市里的交通问题是通过局部路段、局部道路交叉口的拥挤堵塞反映出来的。显然,按照西医“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观念,拓宽这些道路,在交叉口修建立交似乎是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但问题却很少这样简单。 2.3 小结 分析了现在城市交通问题的严重性:一是汽车的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市民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生命,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二是交通拥挤的问题,同样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也是当下非常棘手的交通问题。接着深入的挖掘了城市交通问题出现如此状况的几点原因 3、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对策 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并形成和促进发展城市布局、提供通风、采光空间,作为上、下水道和煤气、电力、通信设施埋设通道的功能。因此面对如此问题,更新观念是当务之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要全面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必须落实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城市紧凑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要用城市交通规划来带动规划修编,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的落实必须先调整城市交通规划的理念,而交通规划理念的调整却必须从规划布局做起,现在交通环境问题是当前城市交通规划的主导因素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提到日程,我们的问题虽然刚刚暴露,但是必须关注。解决交通环境问题必须从交通理念上改变,比如,宽马路的问题。宽马路涉及路幅宽,带来的是路网间距大,这是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要反复思考的问题。现在交通效率低,很大一方面是道路路幅宽、路网密度低造成的,还有建设封闭性小区造成的。另外,盲目修立交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成系统的立交桥使交通更加拥堵。因此,解决交通环境问题,必须用系统、综合的概念研究城市交通规划。 4、结束语 本文主要浅谈了目前城市的交通现状以及给城市市民带来的种种不便,本着改进现代化城市的心态作了一点微薄的议论,期望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快速的步入智能化交通规划当中。明间这么流传:要想富快修路这话一点不假,道路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道路基础设施不足或汽车的过度使用,均可能造成现代社会的血脉梗阻,而危及社会的生存;而保守的发展政策一旦造成道路建设滞后,又将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道路交通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程度,这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受制于资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道路交通来说,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制定是一个协调各方面利益和目标的过程,需要采用现代大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成功班主任全书》,孙绵涛,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 【2】王一冠国内外清洁汽车燃料的发展历程与展望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公司炼化部 2005 24(3)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文本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 0 1 5 . 1 1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2) 第四章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第五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7) 第六章道路网规划.............................................................................................................................................................. 第七章公共交通规划 ............................................................................................................................................................第八章客运枢纽与公共交通场站布局规划......................................................................................................... 1 3 第九章旅游交通规划 ............................................................................................................................................................ 第十章停车设施规划 ............................................................................................................................................................ 第十一章慢行交通规划 ............................................................................................................................................................ 第十二章物流系统规划 ............................................................................................................................................................ 第十三章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 ...................................................................................................................................... 1 7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1 9第十六章附则........................................................................................................................................................................ 附表........................................................................................................................................................................................ 附录........................................................................................................................................................................................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挤问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严重。近20年,内地民用汽车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7% 。其中,北京作为人口超过万人、机动车500万辆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10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一书更是将北京列为世界五大拥堵城市之首。 城市交通拥挤已严重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及空间布局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造成负面效应,具体表征为时间延误、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及情绪影响等。这些负面效应使得社会外部成本增高,危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安全,更不符合建设和谐交通的目的。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显得格外重要。这不是单纯地统一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而是经过拥挤识别确定城市不同道路的拥挤度来实施不同的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交通拥挤识别体系并合理运用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9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人民对交通的需求扩大。汽车产量增大,人民的购买力上升,人民的配车率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经过分析交通指挥中心的固定检测器采集和实地考察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挤识别体系下,计算出有效的道路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地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拥挤识别研究现状 到当前为止,国内外对很多学者研究开发了许多的 ACI 算法。 加利福尼亚算法。经过比较邻近检测站之间的交通参数数据,对可能存在的突发交通事件进行判别,由此确定交通拥挤的发生。此算法于 1965-1970 年间,由加利福尼亚洲运输部开发。 McMaster 算法。该算法由Persaud et al(1990)根据突变理论开发出来。它使用大量的拥挤和非拥挤交通状态下的流量-占有率历史数据,开发一个流量-占有率分布关系模板,经过将观测数据之

现代交通的特点

现代交通的特点:高效益、高效率;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化、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部交通的延续和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在城市外围的出入口附近建设“货物流通中心”,将主要货运交通设施集中布置;以车站为节点,将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相衔接,方便客运转乘;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交通分客运交通(即人的流动)和货运交通(即货的运输)两大部分。 3、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结构的骨架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通行各种车辆和行人的工程设施,主要用来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城市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基础设施(通常指地上、地下的工程管线)的主要空间。 4、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l)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布局。 (2)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向。 (3)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 如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岸线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 城市道路系统则是城市的骨架, 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置。 2 (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a)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b)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面积率 从公共交通客运网的规划要求及考虑街坊规划的经济性等着眼,一般认为干道的适当距离为700~1100 m,相当于干道网的密度为2.8~1.8 km/km2。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最小。即中心区道路间距为300~400 m,密度为5~6 km/km2;市区中道路间距为500 m左右,密度为4 km/km2左右;边缘区道路间距为600~800 m,密度为3 km/km2。根据城市建设的经验,大城市的道路网密度以4~6 km/km2为宜。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

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

《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试行)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前言 本《导则》是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方针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实施云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导则》编制过程中,总结了云南省既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践经验,参考和借鉴了国家相关的现行标准、规范以及其它省市保障性住房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经认真研究和修改后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导则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郭五代 成员:赵智捷邓宏旭赵康杨渝李辉周建平何永康 主编单位: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勘察设计质量协会 参编单位:云南省设计院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 任洁谢清荣秦进曹阳梅莹辉 刘涛汪爱平李甫健李涛万林静 刘建吴丹向剑凛苏力罗建方 杨仙梅吴保刚郑文潘文

目录 1总则 (1) 2 术语 (2)

3.1 一般规定 (3) 3.2 选址 (3) 3.3规划指标 (4) 3.4规划原则 (4) 3.5 居住环境 (4) 3.6交通与停车 (4) 3.7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5) 3.8无障碍设计 (5) 3.9室外环境设计 (5) 4岩土工程勘察 (7) 4.1前期工作………………………………………………………………………………………………………. .7 4.2 现场及试验室工作 (7) 4.3岩土工程勘察 (7) 4.4岩土工程勘察验收 (8) 5 建筑设计……………………………………………………………………………………………………….. . .9 5.1 一般规定 (9) 5.2户型标准 (9) 5.3 户型设计 (11) 5.4 技术经济指标…………………………………………………………………………………………… .11 6室内装修与设施 (12) 6.1室内装修 (12) 6.2室内设施 (12) 7 结构设计....................................................................................................................... . (13) 7.1一般规定 (13) 7.2 地基基础 (13) 7.3体系和材料 (13) 7.4其他 (14) 8设备设计 (15) 8.1 给排水设计………………………………………………………………………………………………… .15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11) 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 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图件目录

现代国内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

现代国内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 在交通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城市交通存在的新问题日益增多,城市交通拥挤的现象从特大城市逐步向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蔓延。人们意识到,要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仅仅靠修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决策过程、交通政策的选择越来越密切。必须实行交通需求管理,调整不合理的交通结构和道路设施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静态交通的建设。特别是随着城市汽车化的起步,交通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以车为本”的规划思路仍在国内盛行。我们现在的交通发展模式,仍然是在一味地满足车辆的交通需求,这实际是刺激和放纵都市人、尤其是都市富人们的“超自然”的欲求。在市中心的繁华地带,道道护栏把行人像羊群一样地圈起来,以保证车行的速度;抱着孩子的妇女、提着购物袋的老人也不得不气喘吁吁地爬天桥,钻地道。现有的以美国模式为代表的汽车文化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发达国家的汽车文化,已开始向一体化与人性化的方向进行调整,或许称之为交通文化更为贴切,因为它涵盖了从轿车、地铁、公交车甚至步行等所有的交通方式,人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更安全、便捷、健康地出行。曾几何时,以象征“自由和冒险精神”的美国汽车文化,引领着几乎全球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古老的中国也不例外。美国消耗了世界1/3的能源,而这1/3的能源中又有1/3被汽车消耗。然而,美国模式已开始遭到许多欧美国家的反对和摈弃。更何况与美国的人均水平相比,我们国家的地有多“大”?我们的路又能宽多少呢? 交通容量严重不足。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是典型的“摊大饼”模式,城市一层层外延式扩张,很多人在城外居住城内上班。这也造就了典型的早高峰和晚高峰。国内知名的安全驾驶行为研究专家范立表示,北京设计环路时没考虑到这么大的流量,出入口设计有很多不合理。从辅路到主路,大多进口出口都在一起,这里就常堵车。在大城市,右转弯车辆还常和行人斑马线发生冲突。“曾有个日本人在上海从人行道横过马路,由于右转弯车量占道,他就一直等,一天都没有过去马路。”范立举例时显得有些无奈。

云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云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2003-2010年) 第一章概述 第一条根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8号)和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国经贸[2003]147号)要求,为适应云南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建立“科学规划,布局优化,网络合理,竞争有序,服务完善,满足消费”的现代化加油站行业流通体系,特制定《云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下称规划)。 第二条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关系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省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了集中整治,成品油市场秩序明显得到规范,加油站布局及结构、质量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为进一步加强网点建设,形成合理规范的流通渠道,对云南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三条规划范围为云南省境内城市、乡镇所属区域及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和其它道路内从事成品油零售业务的加油站(点)。 第四条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3--2005年。 中期:2005--2010年。 第五条规划的主要依据 1、《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国经贸贸易[2003]147号); 2、《汽车加油加汽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02); 3、《成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云南省“十五”发展纲要》 8、《云南省城镇布局规划2000-2020年》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国家有关成品油市场整顿和规范的要求为指导,按照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纲要、城市总体规划、道路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全省加油站网点建设的实际出发,通过编制和实施《规划》,加强加油站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严格控制总量,合理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提高,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统一开放、满足消费需要的现代化成品油销售服务网络体系。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XXXX_2020年)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威海市规划局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交通发展趋势 (3)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 第一节机场发展规划 (5) 第二节港口发展规划 (5) 第三节铁路发展规划 (6) 第四节公路发展规划 (6) 第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7) 第六章客运系统规划 (10) 第一节轨道交通概念规划 (10) 第二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11) 第三节出租车系统规划 (13) 第七章内外衔接系统规划 (14) 第一节对外公路客运站布局 (14) 第二节枢纽内外衔接规划 (14) 第八章货物物流系统规划 (16) 第九章停车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旅游交通规划 (18) 第十一章交通管理系统规划 (19) 第一节交通需求管理(TDM) (19) 第二节交通系统管理(TSM) (20) 第三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 (20)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1) 第一节近期道路改善计划 (21) 第二节近期公交改善计划 (22) 第三节近期对外交通改善计划 (23) 第四节近期停车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人行过街设施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交通发展政策 (25) 第十三章附则 (26) 第十四章附表 (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需要规划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引导和支撑的城市发展。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威海市城市布局将形成“一线、多核、多组团”的带型城市结构。这些都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加以引导和支撑。 需要规划内外一体的交通系统融入区域一体化。威海处于胶东半岛青烟威一体化区域,需要对于现有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以规划整合。 需要规划集约化、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应对私人机动化挑战:威海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私家车在家庭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家庭,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交通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计划来指导城市的交通近期建设。 第二条规划原则: 发展原则—交通规划要有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超前的意识。交通发展不但要与威海的社会、经济相适应,而且要引导和支撑威海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等战略实现,拉动威海经济发展。 优先原则—即公众利益优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优先和社会环境优先的原则,交通发展应坚持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念,建立有足够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威海的开发建设。 公平原则—交通规划应兼顾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在公共交通优先的前提下,建立多层次和多种选择的交通系统,满足不同方式的出行需求。 协调原则—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相衔接、道路功能与道路等级相协调、干道与支路相协调、路段与交叉口相协调,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协调,使其与威海用地开发、交通需求相协调。 第三条规划目标: 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优化使用;面向政府交通决策。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的具体目标 ①运输能力—到2020年,群域公、铁、水、管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不足现象基本消除,到2030年群域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适应并且适度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②运输结构—群域综合交通运输结构明显改善,城市轨道、铁路、水运等两型交通方式比重日趋合理,其中铁路客运比重力争超过20%,长株潭核心区轨

道、公交等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不低于35%,城市群核心区—外围区城际走廊铁路客运比重力争不低于50%。 ③运输网路—群域县域和重要乡镇至少有2条二级以上公路连接,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10-50万人口城市通高速公路。重要城市通铁路:50-100万人口大城市通高速公路和铁路。重要城市通高速客运铁路: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通高速公路、高速客运铁路。 长株潭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定位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枢纽。长株潭核心区拥有城市群面向国际、连接全国的各类交通系统。作为2条全国性综合运输通道的交汇点,长株潭核心区沿京广、沪昆2条主通道布设的国家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湘江等高等级内河航道、油气管道国家干线,拥有国家组合型公铁陆运主枢纽、长沙黄花机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 湘潭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成果 (1)公路网布局规划 规划由“4纵2横2支”共8条线路组成高速公路网,总规模为361公里。 一般干线公路网分为二个层次:主线和支线。主线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以上,支线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以上。一般干线公路网总规模为1613公里。主线由“九纵十横”19条线路组成,总规模为907公里;支线由39条路线组成,总规模为706公里。其它未纳入一般干线公路范围的县乡公路,总规模2700km,规划改造成四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近期全部硬化。通组公路近期硬化60%,中期硬化40%。 (2)港口规划 湘潭境内湘江段将按Ⅱ(3)级航道建设,设计水深2.6~3.0m,直线段航宽90m(双线),弯曲半径550m,净空要求10m。

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思想发展·文献综述

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思想发展·文献综述 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与节能、环保。【1】 1、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前提,在城市规划中逐渐发展、不断成熟。最初的交通仅限为道路的铺设、交通工具的开发,20世纪末机械开始代替人力,交通运输发展迅猛,交通规划开始进入人们视线……随着城市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路网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925年法国勒·柯布西耶在《光明城市》【2】中分析了交通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立体交通的构想,1933年的《雅典宪章》【3】也进一步反映了设计者们对交通规划的重视……到了现代,交通规划已不局限于路网的设计,美国学者肯尼思·科尔森(Kenneth Kolson)在《大规划》(Big Plans,2001)【4】一书中写道:设计师们的注意力不仅仅集中于交通峰值、出入口布局、停车位计算等总体规划的关键参数,而更多地关注市民出行的特征和感受,并以此调整城市区域内大型交通运输的主导模型。从“车为本”到“人为本”,是现代交通规划理念的一大进步。 2、以交通线为骨架的线形城市思想 1882年,轨道交通发展迅猛,西班牙工程师索马里·马塔提出“线形城市”【5】的概念,其重要原则就是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通过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索马里大胆地提出城市不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并且这个城市是可以贯穿整个地球的。这一理论在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乌克兰建筑设计师伊格尔·斯维斯顿【6】进一步完善、展示,他对于具体的城市功能区域安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样一个以交通线为轴线的线形城市形态是否可行、建设范围在多大较为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