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优秀奖- 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及预警系统

国家优秀奖- 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及预警系统

国家优秀奖- 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及预警系统
国家优秀奖- 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及预警系统

作品编号科技论文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及预警系统

作者:王喆、朱凤英、黄云婷

(机电工程学院,20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116108052)

【摘要】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山体滑坡事故频发,鉴于山体滑坡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严重堵塞等问题,本文基于北斗导航和物联网等平台设计出低成本山体滑坡监测及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实时记录、上传山体状态参数,并在山体即将发生滑坡时紧急报警,通知居民撤离。

Abstract: The frequent accidents of landslides led to some of the severe problems, such as casualties, loss of property, traffic jam and so on. This article explained a

low-cost landslid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BDS and IOT,The system can record and upload the state datas of mountain in real time,and it can turn into emergency alarm before the landslides,inform the residents to evacuate.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物联网;ZigBee

Keywords: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landslides;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ternet of Things; ZigBee

1 背景及意义

1.1 地质灾害背景

由于地形地貌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原因,国内部分地区山体滑坡事故频发,共发育有大型滑坡140余处,较大滑坡2212处以上。山体滑坡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滑坡体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泥石流将危及一定范围内的房屋、交通、人员安全,针对山体滑坡存在预防难、救援难、危害大、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监测山体状态并能够提前发现异常状态、及时报警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1.2 提供科研数据

由于山体滑坡存在的诸多危害,因此摸清山体滑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其作出准确预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由于山体滑坡时间的不确定性,滑坡过程短暂且迅速等原因,在山体滑坡中采集数据难度较大,如果能对不同坡面滑坡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将对日后的准确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农业、水利、城乡建设、交通、林业、矿产等部门也迫切需要这样的成果作为规划、管理等的依据。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3年9月11日,率先在上海建成的北斗地基增强网宣布正式开通运行。这意味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准度,将从“米级”提升到“厘米级”。“地基增强网”,是由一系列地面卫星基准站组成,与北斗卫星进行“天地对接”,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增强后再发送,从而大幅提高接收终端的定位精度和速度。

随着北斗系统精度的提高,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误差将变得更小,为将北斗系统运用于监测地区山体的形变趋势及形变规律奠定基础。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早在1026年就记载长江新摊滑坡的发生,但是因为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对其监测和研究达不到监测要求,所以国内外均起步较晚,滑坡研究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瑞典。

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体滑坡所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许多国家相继开展定位观测和室内模型实验,日本在1968年发生山体滑坡造成大规模灾害后,进过20余年的研究,水平已经居世界领先。

20世纪70年代我国才成立山体滑坡研究所,采用大地测量的仪器开展对山体滑坡的监测,但是至今仍有多数地区对山体滑坡的监测处于空白。

目前,国内外有关地质灾害研究的项目很多。国内外的滑坡监测研究过许多方法,在实地检测工作中,国内外滑坡灾害的监测主要采用了5种类型的监测技术与方法,如宏观地质观测法、简易观测法、设站观测法、仪表观测法及自动遥测法。

上述滑坡监测方法和仪器在实际应用中已十分成熟,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数据的采集需要人工定期到现场进行,使得滑坡监测缺乏实时性。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GPS一机多天线系统、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以及多传感器的集成等高新技术在滑坡监测与预测、预报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滑坡灾害变形监测预报的精度。但因成本等问题,山体滑坡监测并未大规模应用。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希望研究低成本实时有效的山体滑坡监测及预警系统,以期解决山体滑坡监测及预警方面的困难。

2 设计方案

2.1 山体滑坡监测方案理论依据

斜坡滑动变形具有阶段性,典型的滑坡变形位移可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变形阶段(监测点日变率在1mm以下)、稳定变形阶段(监测点日变率在1-10mm之间)和加速变形阶段(监测点日变率在10mm以上)。由于自然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干扰,大多数情况下斜坡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具有波动而呈振荡或阶跃型,但经过滤波、累加生成等一定的处理,可判定变形破坏阶段。国内外成功的滑坡预报基本都是通过位移监测来实现的。

图1 典型滑坡位移曲线

1-初始变形阶段,2-稳定变形阶段;3-加速变形阶段

由于地面变形特征可以由定位测得,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北斗系统定位监测获取滑坡特征信息,得到监测地区山体的形变趋势及形变规律,从而达到预报山体滑坡的变形趋势。

2.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该方案包括坡面监测点、数据汇集点、告警系统、互联网监测中心。

2.2.1 坡面监测点

坡面监测点由北斗系统接收器、无线ZigBee数传模块、微处理器和电源等构成,各个监测点位于同一斜坡面的不同特征点,通过无线ZigBee自组网构成多通路无线网,可形成覆盖大面积坡面的监测点,每个坡面监测点可设置定期采样频率及休眠周期以达到高精度、低功耗等功能,设备的低功耗使得设备可长期不更换电源工作,减少后期人工维护的费用。

微处理器器选用低功耗单片机,可控制北斗系统接收器开启、停止和采集数据时间等,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ZigBee模块发送到自建的网络中。

ZigBee组网无线通讯是一组基于IEEE802.15.4无线标准研制开发的有关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其工作速率为20~250kbps,能达到本套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要求。

ZigBee 无线组网具有可将点对点通讯转化为起点向中继、中继向终点的传输的模式的特性,而每一个ZigBee 模块既可以作为发送或接收端,也可以同时作为中继进行数据传递。在增加RF发射功率后,ZigBee 组网的传输距离可增加到公里级,如果再通过节点间的通信接力,数据传输距离将更远。ZigBee 网络可以实现自我组态与自我修复的功能,实现节点加入或离开网络、接收或抛弃指定节点以及定点查找和数据传送等功能,支持多种路由算法和多种网络拓扑结构。使用ZigBee 组网,最多可组成包含65000个节点的网络,可采用星状、片状或网状网络结构进行构架连接。因此,ZigBee技术可实现在无有线电缆的情况下快速的数据传输连接。

2.2.2 数据汇集点

数据汇集点由无线ZigBee数传模块、无线GSM/GPRS模块、微处理器和太阳能

电源等构成,每个坡面设置一个数据汇集点以接收各个监测点通过无线ZigBee 网络传回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去掉无效数据。将数据通过GSM/GPRS网络发送到互联网监测中心,并且可接收来自互联网监测中心的命令,设置坡面监测点的采样频率等功能。

数据汇集点将接收来自互联网监测中心的告警信息,并将告警信号通过GSM/GPRS网络发送至告警系统。

2.2.3 告警系统

告警系统设在各地政府单位,政府机关一旦收到告警信息,可通过广播、手机短信向当地居民发出告警信息并组织撤离、封闭危险路段等。

2.2.4 互联网监测中心

互联网监测中心包含数据接收和存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决策系统等。

互联网监测中心设在室内,并能连接到互联网,各地数据汇集点的数据均可通过互联网上送,监测中心接收到数据后将进行统一量化处理,并按时间点保存至数据库供后期分析。

数据处理系统将实时数据载入,利用软件进行坡面的三维建模,还原现场实况,再将坡面实时数据同初始数据比较,利用彩色等高线图直观地画出坡面的变化图,处理后的数据也存入到后台数据库以供人工查看分析。

图2 Matlab 三维建模程序片段

信息管理系统为B/S 模式,系统用户可在授权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 访问本系统,客户端不需安装任何软件,使用IE 即可访问。滑坡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数据共享接口,方便进行后续开发和信息共享。

决策系统收集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数据并进行滑坡预测,判断滑坡发展过程并决定采样频率等,如滑坡处于初始变形阶段,则按一定的长周期进行数据采样,并通过告警系统提醒当地政府进行预防,如发现数据与临滑状态吻合,则向相应地点发出即将滑坡告警信号,并判断滑坡方向、规模和速度等。

图3 人工设置告警系统告警参数

图4 各地区滑坡数据实时显示

随着各坡面监测站的设立和监测工作的延续,互联网监测中心将累积海量的滑坡监测数据库,可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分区域滑坡研究提供翔实、丰富的历史数据。监测中心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对监测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三维建模、数据动态分析等方法处理各监测坡面的数据,监测各坡面状态,若发现异常,将向对应地点发出告警指令。

图5 单个系统结构图

3 总结

本文阐述的基于北斗系统的山体滑坡监测及预警系统,以物联网为介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为测量工具,有效发挥了北斗系统高定位精度的特点,将山体滑坡灾害集中统一管理,进行长期监测及预警,有利于对山体滑坡灾害的深入研究、建立各个山体的数学模型以及监测预警,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

通过坡面数据无线组网方式,使坡面监测点的安放和撤出变得灵活方便,对大范围坡面也有很好的监测效果。对处于不同滑坡时期的滑坡体进行不同周期的数据采集,可使采集到的数据更有价值并且可使坡面监测点在无滑坡危险时处于长期休眠状态,降低系统功耗及维护的费用。

互联网监测中心采集的各监测点历史数据将形成大型数据库,可以开放提供给科研单位进行分析,为构建滑坡预警位置和滑坡方向监测、滑坡预测分析管理、自动动态监测预警等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崔学慧,王新民.山体滑坡致在灾因子的定量评价.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 4 (3): 37~40.

[2] 曹炯清,基于IEEE 802.15.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山体滑坡检测系统[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8).

[3] 胡颖,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研究[D].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2012.

[4] 洪新,吴珂,王波,卢鹏,. 基于ZigBee技术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设计[J]. 硅

谷,201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

xxxx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 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

滑坡监测方案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什德中快速路德阳-中江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为什邡经德阳至中江干线公路工程德阳至中江段,本项目既是德阳主城区与中江县城之间的快速通道,又是德阳全市域范围内的一条东西走廊主通道,是德阳市“五纵五横”干线公路网的横向骨架。本项目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5.5米。主线起于金沙江东路终点德阳海关大楼附近,穿过齐家堰隧道后朝和新镇方向布线,与和新镇北侧通过后继续向东,过集凤镇双桥村,在隆兴场西侧飞马村附近与规划的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隆兴互通设置双喇叭互通连接,后上跨人民渠,上跨三绕高速,向中江县城方网延伸。止于中江县二环路继光大道路口,与规划的继光大道西段对接。本监测方案为监测线路主线K14+680-K14+741段路基右侧一滑坡体。 2.目的与任务 a) 目的: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滑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滑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山体滑坡监控预警完整系统.docx

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 一、需求概述 1. 山体滑坡24小时全天候监测需求 监测区域处于滑坡多发地段,临近居民区,需要采取24小时全天候的预警动态监测手段,及时发出监测预警信息,预警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免受或减少损失。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 自动报警定位需求 支持在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前,通过精密仪器及时监测出山体松动、偏移的微小征兆,在及时发现并立刻自动报警的同时,迅速确认并在监测地图上显示滑坡位置O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 预警预测需求 支持通过分析长期的山体位移变化,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范补救准备。 4. 信息查询管理需求 可以对历史监测数据、报警数据、统计图表数据等进行查询管理。并建立数据档案,用于长期监测研究。

二、系统总体方案 1. 系 统总体架构方案 数据传输与接收接口服务 1)基础层 基础成主要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硬件,是整个系统架构的基础 数 据 收 发 接 口 管 理 报 警 信 息 查 询 软 件 历 史 数 据 查 询 管 理 监 测 数 据 管 理 存 储 基础地报警信监测分 理数据息数据析数据 历史监 测数据 实时监 测数据 数 据 层 系 统 维 护 管 理 软 件 0.M -1-00 -LED D.x 日E I.DG -J-BD ? - Uil : ?. 预 警 短 信 发 布 管 理 滑 坡 位 置 方 向 监 测 预 测 分 析 管 理 软 件 自 动 监 测 预 警 软 件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主要有激光测距传感器终端、网络平台、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监测终 端采集数据通过传输网络与计算机平台互通,形成一个集成的系统。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2)数据层 整个系统的数据包括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图表分 析数据、报警信息数据、历史报警信息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核心。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3)应用层 在基础层和数据层基础上,开发应用系统,包括数据管理、自动 报警、图形分析预测等若干功能软件 4)表现层 是指最终系统的操作界面,将有电子地图为系统地图,实现各种功能包括报警、图表查询、图形分析等功能操作界面O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 系统总体配置方案 本系统从用户需求出发需求配置:激光测距监测设备终端设备、监测预警平台软件、无线传输设备。 1)激光测距监测设备3套。

物流有限公司北斗监控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编号:SM-ZD-25557 物流有限公司北斗监控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物流有限公司北斗监控管理系统使 用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提高对运行车辆现代化管理水平,有效掌握车辆运行状态,促进我司道路运输安全,规范道路运输汽车行驶记录仪北斗导航的使用和管理,结合我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一、公司北斗监控平台工作职责 l、负责与主管部门北斗管理系统联系,对所属营运车辆的运行速度、时间进行设定,指导和监督车辆驾驶员正确使用和维护北斗监控系统。 2.完善落实北斗系统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北斗道路运输监控基础台帐,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上报工作。 3.将每月的北斗安全监控处理情况上报公司安全科,并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介绍与应用.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介绍及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 ,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 和俄 GLONASS 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 10m ,授时精度优于 100ns 。 2012年 12月 27日,北斗二号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 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 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 GPS 、俄罗斯 GLONASS 、欧盟 GALILEO 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北斗一号的基础上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 但其并不是北斗一号的简单延伸, 完整构成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类似于 GPS 和GLONASS 的全球导航系统。 一.研发背景 1. 重要的战略意义 战略意义一: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载体战略意义二:是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战略意义三: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战略意义四: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生命保障。战略意义五:是增强武器效能,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命脉 v 战略意义七:是我国履行航天国家国际责任的需要。战略意义八:对提升中国航天的能力, 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2.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及其不足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 山体滑坡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工程设施,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国内外用于山体滑坡监测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大体可以分为: 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两大类,由于山体滑坡监测区域的地理条件复杂、线路架设困难、电源供给等限制,使得有线系统部署起来非常困难,系统维护十分不便,并且监测网络结构的可靠性不高,很多都是把传感器监测节点简单串联起来,当一个传感器节点发生故障时,会影响后面节点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有效性,并且很多监测系统监测到的信息十分有限,不能为正确及时的预报预警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从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现有的无线监测方式如GPS、 G IS,设备成本高,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 ,虽然具有全天候、连续获取信息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但该方法对干涉相位图像质量要求 高,需要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这些决定了它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Wire less Sensor Networks)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化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具有自组网、无线多跳路由和多路径数据传输功能,结合数据融合技术,平衡网络负载,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传感器节点成本低,可实现对整个滑坡监测区域进行大范围的节点布置,保证数据采集的深度,为实现山体滑坡状态监测和预警提供巨量数据基础。本方案针对山体滑坡监测,提出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山体监测区域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结合GPRS/3G通信技术,实现对监测区域的远程实时监护,并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山体滑坡的预警预报。 一、系统架构 山体滑坡监控系统由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无线网关和远程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为了得到监测区域的实时有效信息,在监测区域安放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测量山体位移值和加速度值,由于山体滑坡主要是由地下水侵蚀产生,因

最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详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详 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两代系统,是中国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是一个已投入使用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则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4个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 北斗一号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

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 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一55°,东经70°一140°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2491.75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 北斗系统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北斗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20—100m;

北斗车辆管理系统

北斗车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背景 (1) 2.建设原则 (1) 3.系统架构 (2) 3.1.系统结构 (2) 3.2.网络拓扑结构 (2) 3.3.通讯协议 (3) 4.系统功能 (4) 4.1.北斗车载终端功能 (4) 4.2.基础信息管理 (5) 4.3.定位监控管理 (6) 4.4.GIS平台 (9) 4.4.1.平台硬件架构 (9) 4.4.2.G IS主要功能 (10) 4.5.指挥调度功能 (12) 4.6.线路站点管理 (12) 4.7.图像监控 (13) 4.8.统计报表管理 (13) 5项目部署及费用明细 (13)

1.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正在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举国上下都在为这一正确决策而做出自己的努力,这就要求各行各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而车辆的管理就是其中一部分,业务量增加是车辆增加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式。大部分的车辆,存在管理不完善,调度不及时、不准确,部分车辆闲置;好多车辆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设计成熟的北斗车辆管理方案就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这种基于北斗的车辆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办公效率、方便管理、调度,而且可以节约管理成本,降低车辆的使用费用,有效对车辆和人员进行关联管理。 2.建设原则 ●系统的先进性:系统建设遵循先进的设计理念,采用成熟和先进的技术 设备。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从系统性能、功能、产品稳定性、经济性能 等方面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完全采用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技术和系统产 品,保证前期所选型的系统与今后系统性能提升在技术先进性方面的可 延续性。 ●系统安全性:在互联网络中,防止非法用户享受服务,防止计算机病毒 的入侵,总体方案中提出了对北斗车辆管理系统的闭环检测及网管方 案。实现对整个网络的实时监控。软件设计及数据调度中采用纠错冗余 技术,保证系统安全及准确性。 ●系统经济性:在技术方案中,在性价比最好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最低成本。 在考虑终端设备价格的同时,还考虑了通讯系统运营费用。 ●系统高可靠稳定性:为保证系统能良好运作,在满足各项功能的同时, 车载终端设备、监控中心软硬件等必须有很高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 性、可靠性,充分考虑了当地通信条件对本系统的支持状况。

《公路滑坡监测技术简介》考试答案

《公路滑坡监测技术简介》考试答案 第1题 以下不属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是: A.滑坡 B.崩塌 C.地面塌陷 D.雪崩 答案:D 第2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滑坡编目工作组于上世纪90年代建议将滑坡的众多因素归纳为场地条件、地貌作用、自然作用和()四大类 A.人为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场作用 D.生物作用 答案:A 第3题 我国2013年1至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196起,哪种灾害类型发生的最多() A.滑坡 B.崩塌 C.地面塌陷 D.雪崩 答案:A 第4题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主要内容的是() A.地表位移 B.地下变形 C.水文 D.自振频率 答案:D 第5题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中地表变形监测方法的是 A.大地测量 B.近景摄影 C.GPS D.测斜法 答案:D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中地下变形监测方法的是 A.大地测量 B.重锤法 C.重锤法 D.测斜法 答案:A 第7题 以下设备中,()是滑坡监测中地表变形监测的主要仪器设备 A.风速风向仪 B.水位计 C.GPS D.测斜仪 答案:C 第8题 静力水准仪能够在以下哪种滑坡监测内容中使用 A.环境 B.地声 C.地下变形 D.水文 答案:C 第9题 滑坡预测预报研究开始起步的时间是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B 第10题 经过多年国内外滑坡专家的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滑坡理论有了较大发展,纵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不属于滑坡研究发展阶段的是 A.现象预报和经验式预报 B.位移—时间统计分析预报 C.滑坡预报模型 D.综合预报模型及预报判据研究 答案:C 第11题 新世纪初,()地调局的滑坡灾害减灾战略规划将滑坡过程和诱发机理研究列为首要任务A.美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 简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

基于北斗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项目解决方案V10

基于北斗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 解决方案 北京国翼恒达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系统概述 (1) 2系统建设目标 (1) 3系统总体设计 (2) 3.1 系统总体结构 (2) 3.2 系统组成 (3) 4车辆监控管理平台分系统设计 (3) 4.1 车辆实时监控管理软件 (3) 4.1.1 地图服务 (3) 4.1.2 车辆位置监控 (4) 4.1.3 车辆轨迹回放 (4) 4.1.4 车辆状态监控 (5) 4.1.5 车辆报警管理 (5) 4.1.6 车辆指挥调度 (6) 4.1.7 车辆统计分析 (6) 4.1.8 系统管理 (7) 4.2 北斗指挥机 (7) 5智能车载终端分系统设计 (7) 5.1 北斗RDSS车载终端 (8) 5.1.1 产品功能 (8) 5.1.2 产品技术指标 (8) 5.1.3 产品结构特征 (10) 5.2 导航仪 (11) 5.2.1 产品性能指标 (11) 5.2.2 产品结构特征 (12) 5.3 嵌入式软件 (13) 6 系统预算 (14)

1系统概述 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中,车辆不再简单充当运输载体,车辆管理部门往往把车辆作为一个信息点对其进行数据采集跟踪指挥布控。在现阶段,车辆监控普遍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车辆监控的要求。但是采用这种车辆监控方式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在移动基站信号覆盖弱的地方,通信成功率低、车队之间无法远距离通信、上级管理部门无法指挥调度等问题,都将影响监控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随着我北斗二代系统投入使用,北斗系统运用于各特种车辆及重点车辆监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基于北斗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类型车辆如危化品运输车、客运车、政府部门车辆及各种特种车辆如警用车、运钞车、消防车,救护车、邮政车、工程抢险车等,可提供系统监控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监控中心通过北斗卫星网络,能够实现全天候网络无缝覆盖获取车辆的地理位置、运行方向、运行速度及各种状态信息,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调度、发布服务信息、受理各种类型的报警信息等。本系统扩展性强,配置灵活方便,规模可大可小,监控中心可适应小到几辆车,大到数万辆车的监控和管理。 2系统建设目标 基于北斗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车辆定位和监控调度及监控中心与车辆间通信的支持平台。本系统能够在广阔疆域全天候、无缝隙、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领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领域 1、交通运输重点运输监控管理、公路基础设施、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 2、海洋渔业船位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发布、渔船出入港管理; 3、水文监测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 4、气象监测气象测报型北斗终端设备,大气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解决方案; 5、森林防火定位、短报文通信; 6、通信时统开展北斗双向授时,研制出一体化卫星授时系统; 7、电力调度基于北斗的电力时间同步; 8、救灾减灾提供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信息快速上报、共享; 9、军工领域定位导航;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搜救、排雷定位等。 国家积极推动北斗民用化进程,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为北斗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解决了精准定位的问题,靠一个北斗终端就能走遍大江南北。北斗系统的定位服务将在未来智慧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如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使用中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气象行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灾害监测和气象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包括大气风向风速、水汽含量、海风海浪、雷电观测和预警等,极大提升气象观测、预报和灾害预警发布水平,增强气象领域防灾减灾能力。 中国海洋渔业水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现有渔船100多万艘、渔业人口2000多万,海洋渔业涉及渔民生命安全、国家海洋经济安全、海洋资源保护和海上主权维护,现已成为北斗民用规模最大的行业。北斗卫星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极大地保障了渔船的出海安全,巩固和发展了渔业生产,推动了“平安渔业”建设。以赴南沙生产作业的渔船为例。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建立了“南沙渔船船位监控指挥管理系统”,系统建成后,监控中心能随时获知渔船方位,大大方便了相关职能部门对渔业生产的管理,实现看得见的管理调度。当渔民在海上遇险时,可以通过渔船上的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向监控中心发送遇险报告,监控中心收到报告时就可以根据卫星定位确定距离遇险渔船最近的船只,

山体滑坡监控预警完整系统

山体滑坡监控预警完整 系统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 一、需求概述 1.山体滑坡24小时全天候监测需求 监测区域处于滑坡多发地段,临近居民区,需要采取24小时全天候的预警动态监测手段,及时发出监测预警信息,预警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免受或减少损失。 2.自动报警定位需求 支持在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前,通过精密仪器及时监测出山体松动、偏移的微小征兆,在及时发现并立刻自动报警的同时,迅速确认并在监测地图上显示滑坡位置。 3.预警预测需求 支持通过分析长期的山体位移变化,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范补救准备。 4.信息查询管理需求 可以对历史监测数据、报警数据、统计图表数据等进行查询管理。并建立数据档案,用于长期监测研究。

二、 系统总体方案 1. 系统总体架构方案 1) 基础层 数据传输与接收接口服务 基础层 实时监测数据 历史监测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 报警信息数据 监测分析数据 数据层 自动监测预警软件 预测分析管理软件 滑坡位置方向监测 预警短信发布管理监测数据管理存储 历史数据查询管理 报警信息查询软件 数据收发接口管理软 系统维护管理软件 应用层 表现层

基础成主要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硬件,是整个系统架构的基础。主要有激光测距传感器终端、网络平台、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监测终端采集数据通过传输网络与计算机平台互通,形成一个集成的系统。 2)数据层 整个系统的数据包括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图表分析数据、报警信息数据、历史报警信息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核心。 3)应用层 在基础层和数据层基础上,开发应用系统,包括数据管理、自动报警、图形分析预测等若干功能软件 4)表现层 是指最终系统的操作界面,将有电子地图为系统地图,实现各种功能包括报警、图表查询、图形分析等功能操作界面。 2.系统总体配置方案 本系统从用户需求出发需求配置:激光测距监测设备终端设备、监测预警平台软件、无线传输设备。 1)激光测距监测设备3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 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事实上,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是卫星导航系统最核心的技术, 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精度,对整个工程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如同人的心脏。 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 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制。没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 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大家有了一 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自已突破,不能受制于人。当时北斗人 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子钟”。 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 等领域同步推进。就这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

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不仅如此,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定位精度要求。 (摘编自“央视网”)材料三: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费,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 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 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 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四: 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2018年8月26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展开激烈竞争。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 到不安。尽管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此外,中

滑坡监测方案设计与应用

测量在滑坡监测的应用 作者姓名:彭镜源专业班级:200601060123 指导老师: 摘要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交通、水利及资源开发等工程项目的大量实施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大量增加,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建立安全可靠的滑坡监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滑坡监测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进行监测,滑坡监测包括滑坡体整体变形监测,滑坡体内应力应变监测,外部环境监测如降雨量、地下水位监测等等。 关键字 自动化变形监测信息系统传感器远程斜坡无线监控系统 第一章前言 1.1选题背景及发展现状 1.2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第二章不稳定斜坡的自然条件与基本情况 2.1不稳定斜坡的自然条件 2.1.1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交通状况 2.1.2 气象与水文 2.1.3 长江水位情况 2.1.4 地质构造及地震 2.1.5 人类工程活动 2.2独龙一带不稳定斜坡 第三章不稳定斜坡的监测网点布设原则、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等级和工作量 3.1监测网点布设原则 3.2 监测内容 3.3 监测方法及基本情况 3.3.1监测方法 3.3.2监测仪器及软件 3.3.3监测时间 3.3.4监测频率 3.4误差估算及确定监测等级 3.4.1独龙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监测点的点位、高差中误差估算 3.4.2折光系数的影响 3.4.3确定监测等级 3.5独龙一带不稳定斜坡监测工作量 第四章监测预警工作实施方案及技术要求 4.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4.1.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变形监测网的建立 4.1.2基准网、变形监测网的选点及点位埋设 4.2监测基准网施测、复测及技术要求 4.2.1监测基准网的引测 4.2.2三角锁、单三角的观测、计算及技术要求 4.2.3监测基准网复测 4.3变形监测点施测 4.4地表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安装及调试、计算公式及实施

滑坡、地裂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滑坡、地裂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人们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开辟矿场、修路等活动会破坏生态,影响土地结构。没有了树木植被,山坡土壤就像失去了胶水一样变得更加松散,更容易瓦解。国内部分地区山体滑坡事故频发,共发育有大型滑坡140余处,较大滑坡2212处以上。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会有雨季发生,大量的雨水渗透到了土壤内部,它不仅会减少土壤与下方岩石之间的摩擦力,而且饱含雨水的土壤会变得更重,这场雨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块薄弱的土壤就会顺着山坡这个“滑梯”滑下去,掩埋山坡下方的房屋和道路,甚至阻塞河流。降雨量如果特别大还有可能会形成泥石流,那时泥土就不是成块地脱落,而是变成混杂着泥土的洪流。 山体滑坡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滑坡体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泥石流将危及一定范围内的房屋、交通、人员安全,针对山体滑坡存在预防难、救援难、危害大、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监测山体状态并能够提前发现异常状态、及时报警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二、需求分析 由于山体滑坡存在的诸多危害,因此摸清山体滑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其作出准确预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由于山体滑坡时间的不确定性,滑坡过程短暂且迅速等原因,在山体滑坡中采集数据难度较大,如果能对不同坡面滑坡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将对日后的准确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农业、水利、城乡建设、交通、林业、矿产等部门也迫切需要这样的成果作为规划、管理等的依据。 滑坡、地裂在线监测系统主要针对各种山体的地表位移监测、地表裂缝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的信息进行采集跟处理,充分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实现对山体滑坡的安全分析评价、对险情进行紧急预报,并可根据安全现状、数据变化动态,提出安全方案,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独立发 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既能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两代导航系统。其中北斗一号用于中国及其周边 地区的区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是类似美国GPS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2] 三步走 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发展原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具体如下: 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3][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系统组成

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战略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的2代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 组成。 空间段 空间段包括五颗静止轨道卫星和三十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分别位于东经5 8.75度、80度、110.5度、140度和160度。非静止轨道卫星由27颗中圆轨道卫星和3颗同步 轨道卫星组成。 地面站 地面段包括主控站、卫星导航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主控站主要任务是收集各个监测站段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卫星导航电文和差分完好性信息,完成任务规划与调度,实现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等。 注入站主要任务是在主控站的统一调度下,完成卫星导航电文、差分完好性信息注入和有效载荷段控制管理。 监测站接收导航卫星信号,发送给主控站,实现对卫星段跟踪、监测,为卫星轨道确定和时间同步提供观测资料。 用户段 用户段包括北斗系统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系统采用卫星无线电测

滑坡监测解决方案

北斗玉衡滑坡监测系统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3) 二.监测原理 (3) 三.系统组成 (3) 四.软件、硬件设备 (4) 五.技术优势 (13)

一.概述 “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分布在野外、不发达农村,交通、通讯、电力支持都极为不方便的地区,如何对地质灾害的隐患点,特别是对危害极大的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质断层等等地质危害地带进行长期的有效的监测,并能够及时地将这些灾害的发生实时现况反映到应急中心,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已成为地质监测人员和相关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一种廉价的、便捷的、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的、可长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在线监测手段,是各地质灾害研究、应急管理部门最迫切的需求。 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GNSS应用事业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实时动态的北斗卫星监测数据。通过互联网、北斗传输、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的地表位移实时监控。为预防滑坡灾害提供第一时间数据分析资料。同时为提前判断滑坡的发生做出准确预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监测原理 滑坡的发生分三个阶段:蠕动变形阶段、滑坡破坏阶段和渐趋稳定阶段。在蠕动变形阶段,斜坡内部某一部分因抗剪强度小于剪切力而首先变形,产生微小的移动;变形进一步发展,直至坡面出现断续的拉张裂缝;随着拉张裂缝的出现,渗水作用加强,变形进一步发展,后缘拉张,裂缝加宽。逐渐发展到滑坡破坏阶段。基于此滑坡变化规律,通过北斗卫星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实时监测滑坡体地表变形的大小、速率,监控滑坡的发展变化情况。实时掌握滑坡体的位移变化信息。实现为预防滑坡灾害做好预测预报。 三.系统组成 基于北斗的滑坡监测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数据采集系统、供电系统、数据传输系统、避雷系统、数据处理与监控中心等。同时可拓展兼容雨量计、土壤含税率计、深部测斜等多种传感器。 1.系统工作原理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新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新版)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近几年来,山体滑坡险情频繁。山体滑坡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滑坡体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泥石流将危及一定范围内的房屋、交通、人员安全,面对山区地质灾害抢险救援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山体滑坡的危害 山体滑坡不仅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对附近道路交通造成严重威胁。2001年1月17日凌晨1时20分,重庆市云阳老县城背靠的五峰山发生大面积滑坡,整个滑坡持续约5个小时,至17日凌晨6时许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滑坡总体方量约

为5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00多万元以上。2001年5月1日20时30分左右,重庆市武隆县县城仙女路西段发生山体滑坡,一幢9层居民楼被垮塌的岩石掩埋,造成79人死亡。 二、山体滑坡处置对策 1、力量调集。根据现场情况调集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和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以及检测、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并派出指挥员到场统一组织指挥。如果现场情况严重,仅仅依靠消防力量无法完成时,应及时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地质、国土、交通、气象、建设、环保、供电、供水、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必要时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 2、现场警戒。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要及时与国土资源局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根据滑坡体的方量及危害程度,来确定现场警戒的范围。同时立即发布通告,对滑坡体上下一定范围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禁止人员、车辆进入警戒区域;通过电话、VHF、扩音器等多

北斗导航系统是如何定位的

北斗导航系统是如何定位的? 从来没有那个事物像GPS 那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你能想象没有GPS 的生活情境吗?打开GPS,地球上空的卫星在几分钟之内就会锁定你的位置,它还会告诉你行进的速度、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一切的一切,在习以为常之后,你是否觉得都这些是理所当然?

全球定位系统(GPS),最早由美国政府与70 年代建设,前身是一套专为美军研制的定位系统,出于军用考量,为防止敌方通过定位信号截获美军的位置,定位系统被设定为单向传输,即GPS 终端只接受卫星信号而不向外发射信号,这一特性也为GPS 的民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目前,世界上可以提供精确定位的全球定位系统共有四种:美国的GPS 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定位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统。目前美国的GPS 定位系统最为成熟,覆盖面也最广。

以美国GPS 系统为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空间星座,包括21 颗工作卫星和3 颗备用卫星;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 个主控站、3 个注入站和5 个监控站组成;用户设备,即GPS 接收机,主要作用是从GPS 卫星收到信号并利用传来的信息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及时间。

24 颗卫星均匀分布在 6 个轨道平面上,即每个平面上4 颗卫星。各个轨道面都被设定为特定的角度。这种布局的目的是保证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每个接收机至少可以接收到4 颗卫星的信号。没颗卫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全球播报自己的位置信号。

既然GPS 接收端不向卫星发送任何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卫星数据,而卫星只是在播报自己的位置,那么GPS 系统是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来确定用户的位置的?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定位系统中的重中之重——原子钟与GPS 芯片。

滑坡监测报告

滑坡监测报告

五盂高速公路盂县境内梁家寨段滑坡监测 技 术 总 结 山西测绘工程院 第 1 页共12页

2014年7月2日 目录 一、概述 (3) 1.1工程概况 (3) 1.2目标与任务 (3) 二、监测依据 (4) 三、工作组织与设备配置 (4) 3.1人员安排 (4) 3.2设备配置 (4) 四、监测方法及等级 (6) 4.1坐标系统的选择 (6) 4.2监测等级 (6) 4.2监测方法的选择 (6) 五、项目工期及完成的工作量 (7) 六、基准点的布设、观测、解算、精度、检测及稳定性分析 (8) 6.1基准点的布设 (8) 6.2基准点的观测 (8) 6.3基准点的解算及精度分析 (8) 6.4基准点的检测及稳定性分析 (11) 七、监测结果数据分析 (13) 八、结论 (15) 九、附件 (16) 第 2 页共12页

五盂高速公路盂县境内梁家寨段滑坡监测 技术总结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滑坡监测点位于盂县梁家寨乡椿树底村大垴梁。滑坡体范围面积约18000平方米,滑坡体南北走向,下方有在建高速公路和村庄,北侧已发生过滑坡现象,现发现滑坡体范围已出现裂缝,相关部门已进行了应急处理,为进一步掌握滑坡体的变形情况,获得斜坡体发展变化趋势,须对滑坡体进行监测,通过对地表位移、沉降的监测,从而监测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 受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委托,山西省测绘工程院承担该滑坡的监测工作。 1.2工作任务及工作量 通过对滑坡区域及周围地表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的监测,为分析研究滑坡体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滑坡体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准确、及时 的数据基础。具体任务及工作量如下: 协助设计单位完成监测点、基准点的布设工作,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和监测要求,整个工作区域分4条轴线,共布设监测点24个,基准点4个。 1.3工作时间及进度 (1)、2014年4月28日至5月8日进行基准点及监测点布设 (2)、2014年5月15日至5月16日连续观测两天作为第一组观测数据 (3)、2014年5月17日至5月18日进行基准点和部分监测点的二等水准测量 第 3 页共12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