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整理精校版)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整理精校版)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整理精校版)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整理精校版)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

作文辅导

1203 09:49

::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

源自高考作文

一、认识关系型作文题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题及其命制特点。

所谓关系型作文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与疏”。

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就关系型作文题的命制而言,其形式主要有两种:①直接亮出话题,如以“冷与热”为话题。②由具体材料抽象出关系型题目。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作文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题目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关系型作文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题目的诸要素之间为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作文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作文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文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作文题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四)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文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作文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考生写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思、成文。

(五)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近年来,高考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这是对文体的一种淡化,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要文体。事实上,每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各省都毫不留情地将文体不符的“四不像”作文视为“严打”的对象。因此,考生的考场作文更应彰显文体特点。

应试训练中,可供选用的文章体裁多种多样,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或小说或散文,或寓言或童话,或诗歌或戏剧,或书信或演讲,或辩论或报告……但粗略来分,主要有记叙、议论两大类。

假如你要写记叙类文章,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文章一定要注重以细节传情。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也要先将关系具体化,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文章一定要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并注意论证的层次,切忌平面化展开。

对于关系型作文题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作文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而一定要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解读。

二、关系型作文题如何准确审题立意

人们一般把材料作文分为三部分:一是材料语,二是提示语,三是要求语。这当中,“提示语”不一定都有,但“材料”和“注意”是不可少的。其中,“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观点,同时对“提示语”也起着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提示语”是审题立意的重要对象其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如没有提示语则要用好材料)。“注意”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一)审材料语

材料与写作立意之间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不必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与立意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尤其是没有提示语时。这就要求,审题时就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的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例如:2004全国IV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审提示语

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文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如2004年广东考题的提示语是:“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这个提示语就暗示了“语言与沟通”的立意方向: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沟通的障碍。

三、审要求(注意)语

命题人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考生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必须按要求去写,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近年来要求越来越宽泛,大多坚持“三自”的原则,但也有作一些限制的,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如2004年上海的作文要求明确规定“诗歌除外”。

“自选文体”是告诉我们除了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外,我们还要注意文体的规范,即写记叙文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要像议论文,不能写得“四不像”。

要求也是阅卷人的给分点,要有强烈的分数意识。不仅要看清以“要求”或“注意”这样明显的形式提出的要求,还要看出隐含在题目之中的具体要求。

三、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题目内部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

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就一般材料作文而言,也要处理好材料与提示与之间的关系。另外,注意偷换概念。换词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四、2005年全国卷作文题点评

【全国I卷】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你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暴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点评】

这是一道有思辨价值的关系型话题。在人们习见的认知范围之中,没有哪个人愿意将自己愚蠢的一面暴露在别人面前,总是尽量展示好的一面。而玻尔却不怕暴露自己的愚蠢。这一“出人意料”的行为正是他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怕失败的精神体现。具备了这种精神,取得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写作这道题,必须搞清“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之间的辩证关系。有的人好象是一夜成就辉煌,“出人意料”(比如说刘翔),但其成功必然以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为前提,因此也就在“情理之中”。联系生活实际,再加上自己对这一关系的思考,考生写作此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全国卷II】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五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五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作文材料: 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懂得了??请写一写你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可知,这要求写一篇记叙文——从生活中选取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写,并体会从中懂得的道理。先要明确体裁,再考虑选材问题,然后是怎么写,从哪里着手,如何立意等。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掌握写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2、掌握记叙文中人物、事件描写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独立完成一篇与此材料相关的作文; 4、让学生从成长、生活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记叙文中人物、事件描写的写作技巧,如何把文章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 2、体会作文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从这次作文中加深对某一生活道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法——从生活中取材 2、xx共同探讨,归纳总结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公益广告的视频——《妈妈洗脚》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1.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3.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时间线、地点转换线;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5.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6.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7.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二)、导入:1、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懂得了??生活是我们的另一位老师,它教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有时候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了无穷的哲理和人生意蕴。在你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又从其中懂得了哪些生活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你成长中收获的生活道理,只要大家认真和老师一起分析,用心想,用心写,你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作家。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公益广告的视频,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都想到了什么。 2、播放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三)、指导学生说话: 1、看完视频后大家有什么感想?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视频中讲的是什么事? ②、你对这个视频有什么看法?

《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作文指导课教案(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作文指导课教案 设计者宋晓晶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地介绍乡村景物。 2.试着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学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 一、文始激情情始生 1、课前背诵关于田园的诗词(形式多样 2、组织教学 我们班的课堂口号是:听要——认真说要——清楚 3、创设情境,直观激趣 播放田园风光图片,学生边看边回顾其中的场景。指名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 二、佳作导航促文思 1、看了刚才的优美图片,老师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创作——(边出示剪画作品边介 绍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想亲手为小朋友们制作一份礼物,想来想去,我决定用一幅剪画来表达老师对小朋友们的节日祝贺,于是我就拿起剪刀完成了这幅作品。

同学们,在“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乡村生活,积累了好多描写田园风光的素材,那么怎样围绕中心 其实,写好作文很简单,只要做到两点就够了,一、记住自己看过的好词佳句。二、读文章时能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方法。现在,老师就来做一个思维训练,你看到的这些词语,看谁能在20秒内记下来。 嫩绿油绿 浅黄金黄 粉红桔红 炊烟袅袅树木葱郁 稻香扑鼻麦浪金黄 瓜果飘香五谷丰登 鸟语花香鸡犬相闻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是非同一般,让老师佩服。前几天我在看报纸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篇小美文,因为也是写的田园风光,所以很感兴趣,今天拿过来跟大家分享。看看同学们在总结文章写法上有没有绝招? 现在,你拿出手中的文章,跟同桌一起读,边读边总结它的写作特点。 1.佳作欣赏 2.章法导写 大家讨论一下,这篇文章中有什么可取之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写人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精讲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修订精华版) 编写:方育龙 第一部分:词语 方育龙的博客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方育龙的博客 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方育龙的博客 第三部分:段落篇章词语 一.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精)作文指导:作文思维训练选择题

作文思维训练 体会言论思辨哲理(一) 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烦恼。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地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 5.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而村,并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 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6.对下面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顾一切捕捉蝴蝶 蝴蝶飞向了远方 静静地欣赏蝴蝶 蝴蝶落在你的肩上 A得也是失,失也是得,有失必定会有得。B机遇产生于静静等待中,可遇不可求。 C.要力戒贪婪,与其占有美,不如欣赏美。 D.尊重对手,化敌为友,共建和谐的社会。 7.“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是()

【高考作文】关系型话题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关系型话题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作文辅导 1114 08:05 :: 关系型话题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热点妙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同学小明与别的同学发生了摩擦,小明的几个好友就此事该如何处理发表了意见。好友甲说:“应该强硬一点,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刚硬才能显出男子汉阳刚之气。”好友乙说:“软一点也没啥,咱可以先给他道个歉。柔也是一种很好的处世策略嘛。”为人处世中的“刚”与“柔”,你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以“刚与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关系型话题作文是议论文写作中一种重要的命题形式。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审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走入作文的误区。因此,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超过以往单向型的话题作文。 关系型议论文的题目形式主要有三种:从材料中归纳出论题,例如“重理岂能轻文”、“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等;给出议论范围,例如“论完美与缺憾”、“论偏才与全才”等;直接点明中心论点,例如“‘理解’应该是双向的”、“在追寻中我们需要坚守”等。 写作关系型话题作文时,要注意一般议论文的共同特征要求,即论点明确,论证深刻,论据充分;更要把握关系型作文的自身特点。 一、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内涵及构成 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如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如:“自由与纪律”)、是非取舍关系(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如“偏见与关爱”)、并列关系(指构成话

小学作文分类及练习讲解

小学作文分类写作 小学作文可以分为“写人类”、“记事类”、“写景类”、“状物类”、“应用文”、“想象类”等。 纵观近几年的小考试题,我们发现作文题的文体形式多种多样,但按照出现频率计算,传统的“写人”、“记事”类作文仍占据很大的比重?其次,写景状物作文、想象作文、应用作文也都积极地露面,或多或少地在所有考题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并没有缺席? 一、写人类作文 在作文试题中,很多题目都是以写人为主的?写人类作文都基本围绕了“自己熟悉的人”这个题材范围来命题,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 要写好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定要注意:写人物一定要特点鲜明,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选择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典型事例?写人与记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人做的,人物的特点也定要在具体的事件中体现.因此,写人一定离不开写事,写事是为表现人物特征服务的.写人物还要抓住人物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具体描写.在描写中当然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章需要,对其中一两个最富典型性的方面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二、记事类作文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是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作文的主要类型.特别注意的是:这类记叙文要注意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活动和事情的经过是重点,要写得详细些. 与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虽然也写人物的活动,但人物的活动要围绕着要记述的事件来写.记事的记叙文要表明的是,你通过对事件的描写要表现什么或要说明什么,这就是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要把最能突出中心的地方写得突出和详细些. 三、写景类作文 以描写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在小学作文题目中占的比例不大,一般不作为独立的作文题目来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写景类作文中,基本都要求考生对某一处具体的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而 这一处景物一般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它们构成了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所以完全不必担心无话可说,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观察和体会,就一定能对环境产生某种情愫和感触.这里考察的是考生细致观察景物并用语言准确传神地描述景物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观察、多体会、多思考、多模仿,尤其要注意对景物细节的把握. 写景类作文中,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自拟题作文均有出现,命题作文限制了只能写某处景物以及它某方面的特征,半命题作文要求填入上述内容,自拟题作文一般给出一个限制范围,如“家乡的景物”、“校园里的景物”、“城市景物” 四、状物类作文

关系型话题(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讲评

关系型话题(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坚守与放弃》作文讲评 一、《坚守与放弃》作文讲评 (一)比较分析:《坚守与放弃》和下面两组作文题在内容要求上有怎样的异同? 1.《坚守》《坚守不弃》《永不言弃》 2.《放弃》《勇于放弃》《学会放弃》 第1组作文强调“坚守”意义,第2组作文强调“放弃”的价值,谈的内容都涉及到的是《坚守与放弃》的一个方面。 (二)讨论分析:《坚守与放弃》是否可以简单的将以上两组作文的内容相加组接? 《坚守与放弃》要求谈“坚守”与“放弃”之间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而要求说清楚对它们的权衡取舍态度。 (三)归纳结论: 这是一道关系型作文题,此类作文必须首先明辨两个概念的内在关系。

“坚守”与“放弃”是一对权衡选择的关系概念,不能并存于同一事物或一事的同一方面、同一时期。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坚守甲事物,放弃相对或相关的已事物,如坚守内心的纯净,放弃物质的奢华,坚守目标的追求,放弃外界的诱惑等; 二是坚守一个大的目标原则,放弃某一具体的方法途径; 三是对一事物由一段时期的坚守到最终的放弃,或长期、一生的坚守中有暂时的放弃等。 写作上要求文章在以上的分析中确立观点,谈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情况,具体回答“坚守什么,放弃什么”或“什么情况下坚守,什么情况下放弃”,不能笼统地说“既要坚守,又要放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不能只谈“坚守”或“放弃”一个方面 (五)自我反思:自己的文章是否阐述清楚了二者的关系?能具体回答“坚守什么,放弃什么”或“什么情况下坚守,什么情况下放弃”吗?如何重构?

二、关系型话题(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关系类话题作文,是指在作文话题中出现两个以上的概念,而这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此类作文富有思辨性,难度较大,限制性强。 (一)关系型作文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1、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 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两者对立统一。或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 2、权衡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之间是是非利弊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 写作佳苑 2012-12-02 1615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 源自高考作文 一、认识关系型作文题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题及其命制特点。 所谓关系型作文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与疏”。 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就可从不同

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就关系型作文题的命制而言,其形式主要有两种:①直接亮出话题,如以“冷与热”为话题。②由具体材料抽象出关系型题目。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作文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题目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关系型作文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题目的诸要素之间为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作文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作文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

小学生写作技巧及方法大全精选

小学生写作技巧及方法大全精选 如何让孩子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教你五个好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写作技巧及方法大全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写作素材仓库的建立,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所以同学们要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阅读笔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思考的随时记录下来,时间一长,自然是“仓库满满”。久而久之,语言就会丰富起来,写作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问题提示法 首先引导孩子根据图画或作文题目,提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等于找到了“写话”的内容,然后将内容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写作思路。为了让孩子有个样板可模仿,我按人、事、景、物四类文章分别编写了“问题提纲”,供孩子参考,让孩子在仿照中学会创新,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使“写话”的内容丰富起来。 例:《我的妈妈》 (1)她是谁?(2)她长得怎样?(3)她干什么工作?(4)她最关心的是谁?(5)你喜欢她吗? 但这种方法有个弊端,孩子也许只会简单地对答,形成一些散装的零件,写出的话呆板、单一,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于是我又采用了下面一个方法。 词语连接法 为了让孩子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写起话来具有连贯性,我常根据“写话”内容适当提供一些连接词,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有时——有时——”等等。孩子可选择合适的词,将单个的“零件”串起来,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话”说起来才通顺,读起来才合理。 语句扩充法 只搭好骨架,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做血肉,读起来就会涩涩的、不生动。如何引导孩子将“话”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文采呢?我运用“语句扩充法”逐步让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话”写得更丰满些。

习作指导课评课

篇一: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 1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2作文课评课稿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姜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写,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 训练(精)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训练 (一半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1.命前半题:如《___我的梦想》; 2.命后半题:如《告别___》;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的一封信》; 4.命首尾部分:如《___,别再让我__》。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策略 ①补题前先要准确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 ②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③所补词语要亮出文学色彩或哲理色彩。例如:《那一抹晚霞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美丽,因为我有伤痕》等。 ④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例如:“最美丽的___”大多数同学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作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新人耳目。有个作文题“走近___”,有位学生填入“老鼠的幸福生活”,造成悬念。这种创新手法与上述的笔法异曲同工。当然创新不等于怪异,“新”必须以真善美为前提。半命题作文“青春因___而精彩”,少数考生写“青春因早恋而精彩”、“青春因恶作剧而精彩”,就是把“创新”误为“出格”,把“精彩”误为“搞笑”甚至低俗的典型例子。

(三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补题技法: ①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___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②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___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她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___》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③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

(完整版)三年级阅读与写作--写人篇讲解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 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你知道的外貌描写有哪些?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 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 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你知道的人物性格特征有哪些?道德品质有哪些?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 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你知道写人物的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四、准确抓关键字词语句 写人文章里写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其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 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另 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 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 赏能力。 快速阅读提高训练 一.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huán hái )……”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liàn g liang )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 bèi )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

作文指导课教案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指导课教案 学习目标: 1.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景能力 教学重点:归纳写景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同学们,有位诗人说过:“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美丽的花园。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表现我们世界的美呢?那就需要我们大家用生花的妙笔来描绘。今天我们就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的技巧与方法。 [板书]:写景的技巧与方法 二、合作探究 人类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之中。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等节令时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物植物,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富饶的沃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构成了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接触它,并了解、观察、感受它,以至加以描绘。把这些再现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样的作文呢? 1、立足于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 空间方位) ,也可以是变换的( 移步换景) 。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2、抓住特征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秋天就是秋高气爽。这样,你笔下的景象就会生动起来。 3、要层次分明 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也即表达顺序。一般来说,写景文章有如下几种顺序。 (1)空间方位顺序。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等。

(2) 时间顺序。可按季节时令和一日的时间变化( 春夏秋冬、早午 晚) 。 (3 )地点转换顺序。也称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顺序。 (4)要动静结合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只有这样、你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4、要抒发感情 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 5、要文辞优美 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们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气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抓特点,抓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弄清景物描写的主次以及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动态与静态的角度等)自由讨论交流:这按一定顺序指哪些顺序,又要抓住哪些特点? 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清楚 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 [板书]:颜色形态气味声音大小…… 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板书]:形象具体生动 过渡:看来同学都有同样的感慨,为了解开同学们的写作疑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篇文章,听听作者是怎样描写校园生活的。 三、品味鉴赏(读范文、受启示、解疑团) 1、读范文《校园生活,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中写景的精彩片段,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校园生活,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四年级下册阅读与写作训练知识讲解

阅读篇(一) 在柳江镇的北门,有一条街,人们都叫它“老街”。在这里我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我清楚地记得,这里原来是个喧闹,拥挤的居民区.一条长长的、狭窄的、七高八低的小巷,居住着六七十户人家。整天有嘈杂的声音,没有安静的时候。可是,住在这里的人们都很团结,一方有难,人与人之间亲亲热热。这里的人们和睦相处(chǔ chù),尤其是晚上,串串门,拉拉家常,情同一家。我小时候就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在我的心灵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爱这老街,更爱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 现在,你到老街去,再也找不到长长的小巷,找不到拥挤的小屋了,一座座高楼拔(bábō)地而起,幽静代替了喧闹。在10幢大楼的中心,有一座大花坛,花坛里开着美丽的鲜花,长着嫩绿的小草.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早晨,人们骑着自行车,迎着第一缕晨光,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去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环境变了,就连老街小商店的营业员的态度也变了。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接待顾客.只要顾客有什么要求,他们都尽量满足,而且送货上门。 老街!你变了,变得那么可爱!高楼大厦(shàxià)显示着你的富有,花草树木增添了你的美丽,勤劳的人们使你感到自豪。 1.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3分) 模糊——()喧闹——()贫穷——() 3.认真读短文,填空。(2分) “老街”原来是个、的居民区,现在的“老街”, 拔地而起,代替了喧闹。 4.认真读文章,完成问题。(4分) (1)“我”过去爱“老街”是因为 “我”现在赞美“老街”是因为。(2)你变了,变得那么可爱!“你”指的是,可爱表现在 5.从短文中摘抄一句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1+2﹦3分) 句子: 原因: 叙事篇(一) 教你一招:叙事要交代清楚“六要素” 记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事件的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

“精当选材”作文指导

“精当选材”作文指导 一、预习目标 1.能够明确选材的重要性,有意识地积累素材。 2.掌握精当选材的标准。 3.学会精当选材,并运用到写作之中。 二、预习指导 1.作文的材料从何而来? 2.你选材的标准是什么? 三、探究预习 1.探究精当选材的标准 (1)探究一: 训练①:以老师为写作对象,如果题目是“辛勤的园丁”,下面材料中选取哪些合适?如果题目是“我要说声谢谢你,老师”,又该如何处理材料的取舍? 1、每天的作业,老师都仔细批改,作业本上,经常画满了老师做的符号和提醒。 2、老师资助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我”。 3、小明生病了,老师送他去医院。 4、李雷迷上了网络,老师反复教导他,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使他迷途知返。 5、我有不懂的问题询问老师,老师顾不得吃饭,一直讲到我懂为止。 6、在数学竞赛中,我错过了报名时间,老师千方百计帮我补救。 7、我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 8、老师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班,最后一个离开。 训练②:下面一则片段,是习作《我渴望一个属于自己的假期》的前半部分,你觉得这样写,选材是否得当?如果修改,需要如何调整? 每到星期五,同学们个个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可我却偏偏和他们相反。我多么希望不要放假啊! 为什么?因为我的假日比平常辛苦。整天关在家里做作业,做不完的作业,不仅要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还要完成老妈追加的。一会儿是《数学新思维》,一会儿是《火星英语专题训练》,从早上做到中午,从中午做到晚上。 我自己想做的事情,看看电视啦,踢踢足球啦,全都在老妈禁止之列。这样的假期,如同梦魇。 我的修改意见: 总结:精当选材要做到 (2)探究二: 训练①:阅读下面一篇作文,说说你对这一片段的评价。 今年中考那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在考场门口,我摸了摸口袋,突然发现2B铅笔忘了带……母亲小声说:“别急,我到对面的商店去买。”说着,她小跑着横穿马路。我看着她的背影,在一辆辆飞驰而过的车流中跳动……时间飞逝,我站在马路对面焦急等待着……就在开考前的几分钟,我终于看见母亲了,她手里高举着一支2B铅笔,飞快地向我跑来……就在还差几步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①直接亮出话题,如以“冷与热”为话题。 ②由具体材料抽象出话题。 写作指导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一、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 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 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 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 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二、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 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 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三、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思、成文。 四、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这是对文体的一种淡化,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要文体。事实上,每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各省都毫不留情地将文体不符的“四不像”作文视为“严打”的对象。因此,考生的考场作文更应彰显文体特点。 假如你要写记叙类文章,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文章一定要注重以细节传情。 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也要先将关系具体化,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文章一定要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并注意论证的层次,切忌平面化展开。 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 五、关系型话题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立意 人们一般把话题作文分为四部分:一是材料语,二是提示语,三是话题语,四是要求语。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语”不必兼备,但“话题”和“注意”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注意”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一)审材料语 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不大,就可以脱离材料去立意。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密切,就绝对不能脱离材料。这就要,审题时就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的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