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

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

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
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

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

敬爱的南极考察队叔叔:

你们好!

这是你们第25次到南极考察了。就在2021年10月20日上午10点,上海浦东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旌旗飘扬,锣鼓喧天,随着我国唯一一艘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船的一声汽笛,你们的考察队正式出发。

这次你们南极科学考察的总人数为204人,将紧紧围绕确保内陆站建设、继续落实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组织实施IPY计划的三大目标开展,需执行科学考察任务39项。

“雪龙”号船于2021年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后拟定于2021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雪龙船航线为:上海——济州岛韩国——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中山站——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中山站——凯西站澳大利亚——中山站——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济州岛韩国——上海,历时173天,航程24798海里。

这次你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快内陆站建设”的批示精神,把建立我国在南极内陆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Dome 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我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够到南极去考察。祝你们胜利回归!

此致

敬礼

真如文英中心小学林卓娅

1月12日

尊敬的南极科学考察队:

你们好!

首先,我们代表卓雅小学全体师生,向即将奔赴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着“雪龙”号的一声长笛鸣响,可敬的英雄们——第27次南极考察队就要从鹏程深圳正式起航,开始奇妙的极地之旅了。

回顾昨天的历史,我们仿佛历历在目。是你们一次次肩负历史的使命、祖国的重托和

人民的期盼,告别祖国、告别亲人,奔赴严寒极地去探索“寒极”、“风极”、“白色沙漠”的奥秘。多少个日日夜夜,你们餐风露宿,不畏艰险,顶风冒雪,乐此不疲,为我国

带回很多有价值的南北极地的科学资料,也为探索地球的未知领域的资源以造福人类带来

福祉。

敬爱的科考队员们,考察一路惊涛骇浪、冰雪交加,你们即将航行冰区,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山站、南极站开始漫长的南极极夜考察生活,我们全体卓雅人衷心祝福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平安吉祥!

最后祝全体科考队员一路顺风,凯旋归来!

此致

敬礼

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

11月10日

亲爱的南极考察队叔叔:

你们好!

祖国送给你们的祝福,你们收到了吗?

你们想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成师附小万科分校四年级中的一颗很普通的小树苗.但是我

相信,我只要努力的吸取阳光和雨水,我就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南极考察队的叔叔们,你们相信我吗?

南极考察队的叔叔们,你们在遥远的南极是怎样生活的?你们是不是住在冰屋里?你们

是不是看到了许多生活在南极的动物?你们有没有提取冰芯?南极有冰棍吗?可以吃吗?南极

是不是很冷?那儿有高大的冰山吗?种种一切问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但是最让我想问

的问题是:你们什么时候回家?

你们的亲人等着你们,而且是日复一日的等着你们,我们全中国的人民等着你们,每一

位中国人都希望你们能快点回家.

但是我们也同样知道,你们有使命在身,不得不远离亲人,去遥远的南极考察, 南极考

察队的叔叔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是祖国的栋梁,祖国因为有了你们这些精英,人才,才变得

繁荣昌盛.你们的亲人为你们骄傲,中国人为你们骄傲,祖国为你们骄傲!

在这封信里,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你们能顺利完成任务,早点回到自己的乡土,与亲人团聚.祝你们成功!

至此敬礼

朱旖旎

2月7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南极科考30年

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郭琨(前排右二)与协助中国建站的阿根廷朋友在一起(摄于1985 年5 月)去南极 南极的神秘性,似乎正在被财富和科技所消解。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告诉我,现在到达南极大陆,“有四条航空路线”: 新西兰的基督城乘坐美国的大力神运输机直飞美国的麦克默多站; 南非开普敦乘坐伊尔-76 直飞俄罗斯的新拉扎列夫站; 澳大利亚南部城市霍巴特乘坐空客A319 直飞澳大利亚的凯西站; 智利最南端的蓬塔乘坐智利空军的大力神飞机直飞乔治王岛的智利马尔什基地站。这一航程最短,大约3个小时;从南非直飞,时间最长,大约六七个小时。不管哪一条航线,都能免去海上航行的颠簸之苦。 不过,一支承担着建立首个南极考察站重任的科考队,要考虑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重达数百吨的建站物资和设备,要从中国运抵南极,如果全部依赖航空运输,成本难以估量,最可行的依旧是海路。地图上的南极大陆,看起来就像一个竖起大拇指的拳头,大拇指般向西南狭长延伸的部分,就是南设得兰群岛。这是南极洲最大的一个群岛,也是南极洲与其他大陆相距最近的地方,从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阿根廷火地岛的首府乌斯怀亚出发,穿过德雷克海峡,经过约970 公里的海上航程,就能抵达。这是探险者们的传统路线,也是一条相对成熟的航线,对于上世纪80 年代才刚触碰南极议题、连一条破冰船都没有的中国人来说,在这里选址建立第一个南极考察站,是相对稳妥和现实的选择。 西方最早的南极科考探险,始于18 世纪70 年代,比起来,中国晚了将近两个世纪。虽然早在1957 年,发达国家开始广泛介入南极科学,并在全球掀起了南极热的时候,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就提出了极地研究的必要性,但这项研究真正得以启动,已经是20 世纪70 年代末,生物学家曾呈奎院士关于南极科考的信件得到时任副总理方毅明确批示之后。作为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的第一任主任,郭琨完整地参与了早期南极考察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他曾经7 次奔赴南极,中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常年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他都是首任站长。在约定的采访时间到达郭琨家中,老人已经等在书房里,今年9月就是他的八十大寿,身体机能的衰退不可避免,他的腿脚已经不太灵便,可是良好的记录习惯,帮助他依旧保持着清晰的记忆,时间、日期和各种数据信手拈来。 按照方毅的批示,“南极考察是一个大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研究实施”。1978 年7 月,作为国家海洋局科技部综合计划处副处长的郭琨接到了关于南极科考的新任务。听起来令人振奋,对应的却是“一片空白”的窘境。“手头一片空白,脑子也是一片空白,找资料找不着,没有资料。”郭琨回忆说,“当时想找一本南极地图都没有,后来天津的国家海洋局情报研究所印了一份南极地图,那是中国的第一版南极地图。”郭琨看到的第一本关于南极的书,叫《两极区域志》,还是他的朋友、科普作家金涛从旧书摊上淘来的,“一本30 年代翻译的老书,他看到就当宝贝一样买来了”。找遍了书店和图书馆,只有国家图书馆里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南极科考报告和见闻。这些仅有的资料让郭琨意识到巨大的差距:“西方的南极探险,已经搞了200 年,已经有18 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40 多个常年科学考察站,还有100 多个夏季站,比起来,我们当时真的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只能‘请进来,派出去’,把国外的南极专家请进来交流,把我们的科学家送出去学习。” 最早被“派出去”的科学家有两位,国家海洋局的董兆乾和中科院地理所的张青松。他们在1980 年1 月12 日跟随澳大利亚的南极考察队一起出发,从新西兰的基督城乘坐大力神运输机先飞抵美国的麦克默多站,然后从陆路再抵达到澳大利亚的凯西站,成为最早登上南极洲大陆的中国人。这个“极地考察二人组”里,40 岁的董兆乾是组长,他专攻物理海洋学,从国家海洋局的2 万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43 岁的张青松,多年从事青藏高原的

读我国极地考察站资料

读我国极地考察站资料,完成1~2题。 24.黄河站到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A.120km B.1000km C.1100km D.1200km 25.当我国长城站的昼长为一年中最大时 A.长城站、中山站和黄河站的昼长均为24小时 B.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C.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D.圣地亚哥是多雨季节 1 D 2.B

中国与南极 纵观两极探险史,不知是地理环境的不同,亦或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东方比西方整整晚了几个世纪,而在东方,日本是向两极进军最早的国家,我们中国人又比日本落后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后半期,中国人的足迹才真正踏上南极大陆。 80年代后,中国人探索的目光随着改革步伐也逐步转向世界,也转向南极。有许多位科学家从不同地区以不同方式进入南极,为中国南极事业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宣告了中华民族与南极事务无缘历史的结 束。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派出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赴南极考察。大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和海军打捞救生船“1121”号满载着中国南极考察队和南大

洋考察队的近百名各专业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和海军官兵、随队记者等共591人,经过30天的艰苦航行,行程11171海里(20668.69公里),于12月26日安全抵达南极洲。经过26个日夜奋战,在南极乔治王岛建立起中国南极第一个考察站 ──长城站。 长城站的建立,特别是实现当年建站当年越冬,更增添了中国人对极地考察的信心。3年后,中国人又雄心勃勃地把目光转向冰雪茫茫的南极大陆,于1989年2月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建成了中山站。中山站周围海军具有明显的南极特征,便于开展各种学科的考察研究。 迄今为止,中国已正式开展了多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冰雪、地质、大气、生物、气象、海洋等各学科取得丰硕的成果。

南极科考作文800字

南极科考作文800字 南极素有“世界极寒”之称。这片白色大陆平均海拔23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 多少年以来,人们被南极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冒险家都在对这片白色大陆进行生物、物理、海洋科学等多方面的考察。 三十年前,我国第一只南极考察队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这支队伍是由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0号”远洋综合考察船、海军打捞救生船以及南极洲考察队、南大洋考察队组成的,人员分别来自我国的六十多个单位。 考察队员们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凝成了“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他们被世人仰慕的同时,不知道为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留下了多少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汗水。这种精神,也被我国日后进行南极考察者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1984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起航,六天后到达南极洲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日,中国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在了南极洲。 1985年2月15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20日,举行了落成典礼。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第二个考察站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

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站,它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位于维斯托登半岛上,它所在的山脉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20XX年10月20日,我国踏上了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组成了自1984年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支考察队,共计204人。考察队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征,前往南极大陆建设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同时还肩负着中山站改造建设和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20XX年1月27日,昆仑站最终胜利建成。昆仑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建成后的昆仑站,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 20XX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2月8日上午11点,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战。泰山站成为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座南极科考站。 如今,我国已经奔赴南极进行了三十多次科学考察。科考队员们克服严寒和冰情、大风等诸多困难,用负责任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开战多学科综合考察,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国进一步进行南极科考奠定了基础。

南极来信

南极来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认识书信格式,了解回信的一般特点。 4.了解南极的一些知识,感受亲情,激发热爱科学、探索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6.南极来信 读信 一遍又一遍真高兴 我看合影 最冷积雪不化 (介绍)南极企鹅 动物胖乎乎 海豹 放心条件好温暖如春 你 好好听话争取进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想想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 3.置疑:爸爸在信里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卡片抽读生字词,正音。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个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4)齐读课文。 3.老师简介回信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我和妈妈为什么特别想念爸爸?“四个月”说明了什么?爸爸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3.用“特别”说话。 4.指导朗读。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世界”的写法。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词。 2.齐读课文第一段,说说写了什么。 二.学习二至四段 1.轻声读第二段。想想着一段介绍了南极的什么。 (1)南极的气候怎么样?理解“积雪很厚”、“终年不化”的意思。指导朗读。 (2)南极主要有哪些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看图认识“企鹅”和“海豹”,老师简介它们的一些习性和特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天气这么冷,爸爸在哪儿的生活怎么样?自由读第三段。 (1)指导看图,简介中国南极考察站的情况。 (2)老师小结:国家关心……工作者以苦为乐。 (3)齐读课文第三段。 3.爸爸最后有什么希望?齐读。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1、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 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17500千米。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可接纳越冬科考人员40名,度夏科考人员80名。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临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长城站附近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2、中国南极中山站:我国第一个建于南极圈以内的高纬度极地科考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距离北京12553千米。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拉斯曼丘陵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前进基地。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站上设施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3.南极昆仑站: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地理坐标为80°25′01″S,77°06′58″E。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但也是距离我国中山站最近的一个内陆冰盖高原点,位于东南极高原腹地,冰盖主分冰岭的中段。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冰穹 A内陆冰盖考察队确定最高点的位置为南纬80°2200,东经77°2111,高程4093米,实测的年平均温度为-58.4℃,是地球表面温度最低的地区。该点距中山站的直线距离为1228公里,雪地车实际行车距离为1280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被冰覆盖的海拔最高的地区。根据卫星测高资料,冰穹A最高点区域为一个东西宽10~15公里、长约60公里、沿东北-西南方向展布的水滴状平台地形,该平台高程相差仅2-3米,最高点位于平台北侧。根据我国内陆冰盖考察队装设在冰穹A最高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2005年全年最低温度为-82.3℃(7 月27日测定值),夏季最高温度-35℃,气压在590~550百帕之间,年平均风速低于5米/秒,最大风力不超过8米/秒,一般在2~4米/秒。冰雷达探测表明,冰穹A最高点区域冰厚在1500米至超过3000米的范围内随下覆地形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且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500米以上雪层水平、稳定、年积累率很低。由于其严酷的气候环境条件,自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一直被国际南极考察界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在第21次队冰穹A考察前,从未有人类的足迹到达过那里。

中国南极考察队队员选录筛选招聘条件 参考内部资料

中国极地考察队队员守则 为维护我国极地权益和极地考察声誉,保证极地事业顺利发展,特制定中国极地考察队队员守则。 一、忠于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严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严守国家秘密。 三、热爱极地事业,忠于职守,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四、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坚决完成各项任务。杜绝一切损害集体团结和考察任务完成的言行。 五、严格遵守各项外事纪律和规定,遵守极地相关国际条约,尊重当地文化习俗。 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遵守考察队、考察船、考察站和特殊考察任务中的一切安全规定。 七、保护极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爱护极地动植物。

中国极地考察队队员基本条件与职责 一、基本条件 (一)思想品德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民族自豪感。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品德端正。有协作精神、团结同志、具备大局意识。 (二)身心素质 经三级以上专门医疗机构体检确认,具有在极区特殊环境下胜任工作的基本身体条件。无各类器质性疾病;无各类严重的慢性病;无传染性疾病。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控能力。年龄原则上限定在55岁以下。 (三)业务技能 具备拟任岗位的知识和技术能力,综合业务素质高,能独立开展工作。 (四)自愿原则 本人自愿,配偶、直系亲属同意,所在单位推荐派出,遵守中国极地考察有关管理规定。 二、职责 中国极地考察队队员要竭尽全力完成任务,为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祖国争光。其共同职责是: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党

南极科考_关于南极的作文800字

南极科考_关于南极的作文800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南极素有“世界极寒”之称。这片白色大陆平均海拔23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 多少年以来,人们被南极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冒险家都在对这片白色大陆进行生物、物理、海洋科学等多方面的考察。 三十年前,我国第一只南极考察队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这支队伍是由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0号”远洋综合考察船、海军打捞救生船以及南极洲考察队、南大洋考察队组成的,人员分别来自我国的六十多个单位。 考察队员们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凝成了“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他们被世人仰慕的同时,不知道为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留下了多少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汗水。这种精神,也被我国日后进行南极考察者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1984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起航,六天后到达南极洲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

日,中国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在了南极洲。 1985年2月15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20日,举行了落成典礼。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第二个考察站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站,它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位于维斯托登半岛上,它所在的山脉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2008年10月20日,我国踏上了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组成了自1984年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支考察队,共计204人。考察队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征,前往南极大陆建设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同时还肩负着中山站改造建设和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2009年1月27日,昆仑站最终胜利建成。昆仑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建成后的昆仑站,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 2014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2月8日上午11点,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战。泰山站成为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座南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口甘肃苏延清 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海拔高度2600米,年平均温度零下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昆仑站与泰山站一样是度夏站。该站的建成,今后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新建的泰山站规模跟昆仑站大体相当。它是一个三层高架结构,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国的一个灯笼的造型。 一、泰山站的选址 据专家介绍,泰山站这个位置的亮点,是它位于我国两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建立在南极内陆的科考站,到了内陆地区,大船、直升飞机都没法过去,人们的交通工具,有且只有一种——雪地车。雪地车有点像坦克,也是大履带代替轮子行进,爬坡能力非常强,有那种硬派越野的架势。但雪地车跟越野汽车不能比的是速度,雪地车行进速度大概在30千米/小时左右,有了处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中间的泰山站,给昆仑站进行物资补给的路途就一下方便了很多。 二、科考意义 泰山站所在地,它正好处于格罗夫山、哈丁山考察区,这个区域是南极洲上的陨石富集地。南极洲上的这些陨石,来自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它们携带着其他星球的“基因”,是地球人了解有关太阳系早期信息、演变奥秘的钥匙,甚至还可以知道其他星球上有无生命的存在。据专家介绍,在南极采集到的陨石,地球年龄(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保存)的年龄最

长,而且这些陨石的原始状态最好,因这些陨石长期在冷冻和无菌条件下保存,几乎没有受到地球上其他物质的污染,这就最有利于研究太阳系内外星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其他大陆,由于风化作用和环境条件因素,陨石落地后不能保存几千年。而南极陨石的地球年龄一般可达几十万年,比其他大陆陨石的地球年龄高出100多倍。 所以在南极洲采集到的陨石,相当于能够一次性在一个平台上就“接收”到月球、火星等等其他星球发来的“穿越邮件”。 中国第15次、16次、18次南极考察队于1999年、2000年和2002年三次组织格罗夫山地区综合考察,在位于南极冰盖深处的格罗夫山地区,总共发现了4482块珍贵的“天外来客”。这个成绩,使得中国的陨石库,在世界排到前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南极考察队发现的这些陨石,有铁镍陨石和球粒陨石,已经带回国内分析研究。 泰山是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南极新建的内陆站命名为“泰山站”,蕴含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寓意,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1]

南极趣闻

南极趣闻 一、南极点用什么时间?地球的南、北极点是地面上所有经线的交点,那里只有明确的纬度(南、北纬90度),而没有明确的经度。所以南、北极点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时区,也就没有自己的区时。我们知道,地方时因经度而异,南、北极点没有明确的经度,所以也没有自己的地方时。总来说之,从理论的角度看,南极点既无区时也无地方的。那么,在现实当中,南极点采用的又是什么时间呢?美国南极点考察站(阿蒙森一斯科特站),为方便本站实行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系,需采用一个规定的时间。因为他们的物资和人员都从新西兰基地用飞机直接运来,因而他们采用的是新西兰时间,即东12区的区时。这比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早4个小时。《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中写到:“我们全体于智利彭塔时间(注:1989 年12月11日下午5时到达南极点。极点使用的新西兰时间,为12月12日上午9时。”秦大河是徒步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个中国人,而且很可能也是我国第一个把南极点时间告诉国人的人。 二、南极点上怎样记风向?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由南极点向任何方向都是向北,不论什么风向都是北风。不过气象观测和科学研究上不能那么记,那样记是毫无意义的。科学家们规定:在南极点,风向是以0度经线为基本方向,按顺时针方向量度的,共分为360度。按照这样的规定,从0度、东经90度、180度、西经90度吹来的风,其风向依次是0度、90度、180度、270度,余可类推。南极点上风向比较稳定,多数来自东经26度~东经54度那个方位,即风向多为东经26度~东经54度,年最多风向为东经38度。南极点上盛行26度~54度风的原因,是因为它位于大约向东经38度方向升高的坡上,在重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缘故。据长年观测资料,南极点年平均风速为4.8米/秒。极夜期风速大些,极昼期间风速小些。

南极洲试题

南极洲试题 一.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乙两箭头表示地球自转,则正确的是甲箭头B.若丙、丁两箭头表示西风漂流,则正确的是丁箭头C.若图中虚线①②为晨昏线,则北京为昼短夜长 D.图中最大的纬线圈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能为90 2.如果以C点为起点,依次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各走10千米,最后到达 A.原地 B.原地以东 C.原地以西D.原地以北 3.若图中A点为21时,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时 B.8时 C.12时 D.14时 读南极地区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4—6题。 4.图中a、b为我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科学考察站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B.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2时 C.在盛行风的吹拂下两站国旗均飘向西北方向 D.此时长江正值汛期 5.有关a、b两个科学考察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站面临的是太平洋B.a站面临的是印 度洋 C.b站位于南极半岛上D.b站隔麦哲伦海 峡与南美洲相望 6.南极地区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到该地区旅 游 A.我国的暑假期间是最佳季节 B.用指南针定方向在极地地区不可靠 C.随时能观察到美丽的极光 D.太阳高度很小,对皮肤毫无损伤 二、读图填充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洲是地球最__________部的陆地,四周被大洋环绕,A是__________洋,A的西边是__________洋,A的东边是__________洋。 (2)在图中标出东经和西经。 (3)南极洲与其他大洲相距遥远,只与__________洲距离较近。 (4)B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一个考察站__________站,C是__________站,B在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C在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洲属于__________气候类型,从气温、降水、风速三方面分 析这里的气候特征__ __________ _。(2) 我国南极考察队应选择__________月到南极考察,因为此时是南极的 3、读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89-1990 年,由中、美、苏、法、英、日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 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又一次 把人类的足迹印在了南极极点上.(见图) (1)图中南极最高峰B叫____ (2)南极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看到最多的鸟类动物 是( ) A企鹅B鸵鸟C蜂岛D巨嘴鸟 (3)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 北京时间为( ) A12日14时B13日2时C 12日2时D13日14时 (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4、读南极洲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注字母代表的海洋:C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2)填注字母代表的陆地:A _______B________ (3)填注字母代表的海峡:G_________ (4)填注字母代表的考察站F________H________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长城站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长城站 科学考察项目申报指南 一、中国32次队度夏科考项目申报要求: 中国第32次科学考察队中山站、内陆昆仑站、格罗夫山考察与南大洋考察项目将执行“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项目,该类项目将由极地考察办公室根据极地专项办与各承担单位签订的专项任务合同组织论证,考虑到长城站“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项目2015年相关工作已启动,该类项目不含在此次研究项目中申报。由极地考察办公室按合同组织论证。其他项目通过自由申报,专家评议方式组织实施。申报截止日期:2015年2月5日。 二、基本情况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S62°12′59″,W58°57′52″),距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7501.9公里,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作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在科研方面主要开展了生物研究,环境监测,常规气象观测、冰雪、海冰、地质、地磁、地震学观测、卫星测绘等项目。长城站可容纳约40人度夏、20人越冬。目前在南极乔治王岛上,有智利、俄罗斯、乌拉圭、韩国等7个国家分别建有考察站,与我国科学家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 三、2014-2015年度考察站开展科考情况 2014-2015年度长城站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16项(含越冬项目1项)。 长城站区域除气象常规观测延续考察项目外,还开展了站区周边生物生态学研究、有机污染物研究、卫星遥感系统维护、地震活动特征研究、地质考察及再生能源利用等科学考察项目。 四、考察站主要建筑 长城站现有大型建筑物15座,包括综合活动中心、科研办公楼、污水处理栋、废物处理栋、生活栋、发电栋、综合车库、科研栋、食品栋、1号栋、、危险品库、气象栋、通讯栋等。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1985年2月20日摄)。1985 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已发展到新阶段。同年3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气象台网站,并被正式 授予国际台代号。新华社发 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简称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洲最早建立的科学 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 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 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 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 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多个考察站。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 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 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公里。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009年年初,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之一的南极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已建设成功。这极大地改善极地工作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与国内的距离。通过实时传输科考数据,将显著提高极地科研成果产出的效率,增强极地考察的支撑能力。 中国南极长城站为什么选在乔治王岛? 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要进行科学考察,必须首先建立考察站,为考察人员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因此,南极考察的一切需要,在国内都要精心准备,稍有忽视,就会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进行准备中,对中国南极站的站址的初选,是当时的南极考察委员会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尔后工作的进行。在对南极自然地理有了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南极委认为,东南极洲尽管离中国较近(相对于西南极洲而言),但在当时没有破冰船或抗冰船的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北两极地区科学考察工作的回顾,科研成果取得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极;科学考察;作用;意义 极地科学考察是一个国家综全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开展极地考察项目不到30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种成就反映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崭新面貌。南北两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为我国今后极地考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回顾 1.1南极科学考察 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人类文明最晚接触到的一块大陆。自19世纪人类发现南极以来,各国探险家就没有停止过探索南极的脚步。南极这块从未开发过的神秘大陆,无时不在吸引着人类的目光。进入20世纪后,南极更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战略价值,吸引了众多国家政府组织的考察活动。中国政府也积极加人到南极考察的行列中来,至今已组织了26次南极科学考察,并在南极建立了3个固定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考察起步十分艰难,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相应的经济技术条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为最佳选择。 1979年12月~1980年3月.应澳大利亚方面的邀请,中国首次派出两名科研人员赴澳大利亚设在南极的凯西站,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与访问,迈出了中国考察南极的第一步。此后,新西兰、日本等国多次邀请我国科学家在南极考察站协同工作,这些考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南极专家,为日后在南极建站打下了基础。 1981年1月20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成立,南极事业的机构建制逐步完善。1983年5月6日,国家科委、南极委等部门联合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筹备工作报告》,对未来南极考察的“六五”和“七五”计划提出了总体设想。6月8日,中国驻美大使章文晋向《南极条约》保存国美国政府递交了加入书,中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之一,为进一步挺进南极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国的南极事业真正大规模开展是在1984年。经过5年多考察研究,中国已具备了建立自己的考察站、独立开展南极研究的能力。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参与南极事务的决策早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1984年2月,“我国首次南大洋和南极考察总体方案论证会”召开。6月,首次南极组队考察被批准.相关筹备工

中国南极科考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 5月22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南极事务。中国的南极考察历史仅有短短的33年,但这33年来, 我国向极地考察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1984年,中国首支南极洲考察队成立。队长郭琨率 领考察队员奔赴南极,仅用40天就建成长城站。此后, 我国相继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如今,第五 个中国考察站也已经在罗斯海地区完成规划选址,即将 开建。 2017年1月8日,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 601”成功降落南极冰盖之巅,我国南极科考的“航空时 代”由此来临。“雪鹰601”“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和4大 考察站将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空间大大拓展,极地-海洋 观测系统平台初步形成,正如第33次中国南极科考领队 孙波所言,“中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海陆空立体化协同考察的新纪元”。 33年来,我国在南极科考中初步建 立了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科研队 伍,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目前,我 国南极陆基考察在国际科学刊物发表 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回收陨石 12000多块,位居世界第三。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 任秦为稼介绍,目前,我国已与美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订了有关南极 合作的双边协定或备忘录,积极践行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等相关国际公约要求,注重环境管理, 保护南极环境。 目前,中国已在有40多个国家参 与的南极条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快建立覆盖包含南北极在内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大力推动极地考察向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迈进。 地理环境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

中国的四个极地科考站

中国的四个极地科考站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 一、长城站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 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17500千米。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可接纳越冬科考人员40名,度夏科考人员80名。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临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快、南美洲板快和太平洋板快的交会地带,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长城站附近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二、中山站 中山站是我国第一个建于南极圈以内的高纬度极地科考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距离北京12553千米。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拉斯曼丘陵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前进基地。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站上设施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三、黄河站 黄河站建于2004年7月28日,是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的新奥尔松,地理坐标为78°55′N,11°56′E,是我国继南极长城、中山站之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目前,根据《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中、法、德、意、日、韩等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科考站并进行科考活动,但在北极地区同样不能拥有领土。 黄河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北极科考的一大空白,揭开了我国基地科考事业的新篇章。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北极黄河站和南极中山站基本在同一条地球磁力线上,对空间物理的研究有着特殊意义.黄河站投入运行后,我国科学家基本围绕全球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极地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极地环境中的生命特征与过程等研究领域,开展长期观测与研究。同时进行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四、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名称公布于2008年10月18日,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冰穹A最高点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海拔4087米,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科考站,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有四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即极点、冰点(即南极气温最低点)、磁点和高点。此前,美国在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人的东方站位于冰点之上,磁点则是法国与意大利联合建造的迪蒙迪维尔站,只有冰盖高点冰穹A尚未建立科考站。昆仑站的建成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将实现中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将是中国南极科考的又一个里程碑。 1

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

给南极考察队写一封信 敬爱的南极考察队叔叔: 你们好! 这是你们第25次到南极考察了。就在2021年10月20日上午10点,上海浦东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旌旗飘扬,锣鼓喧天,随着我国唯一一艘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船的一声汽笛,你们的考察队正式出发。 这次你们南极科学考察的总人数为204人,将紧紧围绕确保内陆站建设、继续落实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组织实施IPY计划的三大目标开展,需执行科学考察任务39项。 “雪龙”号船于2021年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后拟定于2021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雪龙船航线为:上海——济州岛韩国——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中山站——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中山站——凯西站澳大利亚——中山站——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济州岛韩国——上海,历时173天,航程24798海里。 这次你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快内陆站建设”的批示精神,把建立我国在南极内陆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Dome 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我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够到南极去考察。祝你们胜利回归! 此致 敬礼 真如文英中心小学林卓娅 1月12日 尊敬的南极科学考察队: 你们好! 首先,我们代表卓雅小学全体师生,向即将奔赴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着“雪龙”号的一声长笛鸣响,可敬的英雄们——第27次南极考察队就要从鹏程深圳正式起航,开始奇妙的极地之旅了。

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叫什么

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叫什么? 1984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考察总指挥陈德鸿、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副队长董兆乾和有关人员登上南极洲的乔治岛。他们是我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批登岛人员。为试选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他们于下午1时乘海豚式直升飞机离开停泊在乔治岛民防湾的“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到乔治岛上察看地形。他们先后到达岛上的10多个地方。 12月27日晚上7点40分钟,我国另一批南极考察队员乘“长城二号”登陆艇登上乔治岛,进行建站选址的一些具体工作。 12月29日21时50分(当地时间),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选定在此地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方位是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 12月31日上午(当地时间),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长城站位于乔治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它面临民防湾中的一条小湾,这条小湾已被中国南极考察队命名为长城湾。长城站背靠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十分丰富。这里地势开阔,滩涂约长2000米,宽约300余米,是企鹅自然保护区、鸟类自然保护区、鲸鱼保护区、植物和化石保护区。这里,在夏季还能看到成片黄绿色的地衣和苔藓,是科学家进行考察的理想场所。 奠基典礼是在庄严的中国国歌声中开始的。全体考察队员穿着红色、蓝色的羽绒考察服,戴着印有“中国”字样的红色帽子,整齐地

站立在五星红旗下,心情无比激动。当南极考察队总指挥陈德鸿等同志把从祖国带来的奠基石竖立在南极洲的土地上时,全场欢腾。 陈德鸿说:“我们今天的奠基,是为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奠基,是代表10亿中国人民在南极奠基,以便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陈德鸿号召全体考察队员不畏艰难困苦,发扬顽强拚搏精神,早日建成中国南极长城站,向党和祖国人民汇报。 陈德鸿总指挥宣布,任命郭琨为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董兆乾、张青松为副站长。 1985年2月14日晚22点(当地时间,北京时间15日上午10点),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全部完成,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已经崛起在南极洲乔治岛的土地上。 1985年2月20日上午(当地时间),南极长城站落成典礼在大雪纷飞中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一个新阶段。 南极乔治岛银装素裹,中国长城站的桔红色主体建筑物上彩旗飘扬,南大洋考察队、“向阳红10号”考察船船员和参加长城站建设的其他人员分别乘着小艇和直升飞机来到了长城站。落成典礼开始的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片欢腾。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飘扬在南极洲上空。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首先宣读了国务院的贺电。他说,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为我国将来对南极进行系统的考察、进一步加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和平利用南极造福于全人类奠定了基础。他代表全国人民向为祖国争得

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壮旅

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壮旅 11月7日,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刚刚大修完的雪龙船奔赴南极。与往年科考不同的是,此行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冰原上建造一个新的科考站。 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昆仑站之后,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马上就要开建。这个被命名为泰山站的度夏站,位于中山站至昆仑站之间,主要目标是为南极最高海拔科考站——昆仑内陆站提供进一步能力支撑。 按计划,2015年,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建设也将启动,这将是一个可以供全年使用的常年科考站。在南极,一整年呆下来,意味着要熬过极夜、酷寒以及长时间的冬季和寂寞。 南极泰山站主要在南极夏天使用,把中山站支撑科考能力“前移”数百公里 南极泰山站的名字由来,取自泰山的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含义”,也是因为,在2008年建设昆仑站前的科考站全国征名活动中,“昆仑”排名第一,“泰山”排名第二。因此,昆仑站之后的新站就选择了以泰山命名。 据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刘顺林介绍,即将新建的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海拔高度约2621米,设计为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建成后不仅将成为我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 所谓度夏站,是指这种类型的科考站仅供考察队在夏季使用。在南极基本只有冬夏两季,夏季时间约为3个月左右,气温相对较高。此时南极大陆外围南大洋的海冰融化,适合破冰船抵达大陆边缘进行补给和人员轮换,并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较大规模的野外调查。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说,泰山站所在的东南极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坡度约为0.35度,没有水源,动物活动罕至,没有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距离昆仑站715公里,距离格罗夫山85公里,既可以为中山站通往昆仑站、格罗夫山、埃默里冰架区域考察提供中继支撑、应急保障以及航空地面支撑,也是进行地质、冰川、测绘、大气(气象)、地磁、卫星遥感等科学考察工作的理想之地。 对建站来说,泰山站所在区域冰厚达到1900米,冰下地形平坦,起伏小。雪丘高度小,很少超过20厘米,冰面光洁,雪层密度较高,这为建站及运行维护提供了非常优良的条件。冰川运动速率也在每年20米的范围内。如果冰川流速过快,很可能导致科考站在几年之内就“被”挪窝。 根据设计,泰山站夏季新站站区建筑总面积控制在1000平方米,度夏期间最大容量在20人左右。主体建筑主要功能包括生活住宿、物资备品、科研观测、紧急医疗、动力源等。主要动力以清洁能源为主,燃油发电为辅。该站建成后,一般使用时间为12月中旬至下一年度的3月上旬。 新建的常年科考站可以在南极越冬,规模将与中山站相当 在完成夏季站建设后,我国还计划于2015年在南极新建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新建的一夏一冬两个站,将和已有的南极考察站一起,帮助中国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南极领域研究。在去年的我国南极科学考察中,科考队员已经进行了选址考察,主要内容是考察备选站址周围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源地、动植物等。 这个考察站的使用时间是全年,因此可独立支持开展陆地、海洋、大气、冰川等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项目。考察站规模计划与中山站相当,建筑规模5500平方米,其中包括夏季宿舍、应急动力楼、综合楼、主宿舍楼、动力房、科研楼等。度夏期间可容纳80人开展生物生态、地质、冰川等考察活动,越冬期间可容纳30人开展大气(气象)、海洋、空间物理、地磁、卫星遥感等科学考察和研究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