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桥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完整版)桥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完整版)桥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完整版)桥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国道107改线官渡黄河大桥

二分部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

防治措施

施工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日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桥梁下部结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挖孔桩施工时,在挖空过程中或成孔后出现塌孔,原因有:

1)桩孔较深,土质较差。

2)出水量较大或遇到流砂、淤泥。

防治措施:

1)如桩孔较深、土质较差、出水量较大,应采用就地灌注混凝土护壁,

每下挖1~2米,灌注一次,承随挖随进行护壁。护壁厚度一般采用

15~20cm。

2)在出水量大的地层中挖孔时,可采用下沉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护壁。

3)如土质较松散,而渗水量不大时,可考虑用木材料作框架式支撑或

基木框架后面铺架木板作支撑。

4)在开挖过程中如遇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

易形成流砂,严重时会发生井漏,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必须要采用

有效可靠的措施:

a)流砂情况较轻时,缩短一次开挖深度,较正常的1米左右一段,

缩短为0.5米,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

土灌注。当孔壁塌落,有泥沙流入而不能形成桩孔时,可用编织

袋装土逐渐堆堵,形成桩孔的外壁,并保证内壁尺寸满足设计要

求。

b)流砂情况较严重时,常用的办法是下钢套筒,钢套筒与护壁用的

钢模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4~6段圆弧,再加上适

当的肋条,相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在开挖0.5米左右,即

可分片将套筒装入,深入孔底不少于0.2米,插入上部混凝土护

壁外侧不小于0.5米,装后即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

后流砂仍上涌,可采取突击挖出后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

待混凝土凝结后,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凿开以形成桩孔。也可用

此种方法,直至已完成的混凝土护壁的最下段,使孔位倾斜至下

层护壁以外,打入浆管,压注水泥浆,使下部土壤硬结,提高周

围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以解决流砂质量问题及现象。

5)在遇到淤泥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方木、木板模板等支挡,并要

缩短这一段的开挖深度,及时浇注混凝土护壁,每次支挡的方木、

木板要沿周边打入底部不少于0.2米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浇好的混凝

土护壁后面,可斜向放置,双排布置互相反向交叉,能达到很好的

支撑效果。

6)除做好护壁工程外,还应配备一定的排水设备,以备使用。

2、挖孔桩混凝土出现离析、强度不足,其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有问题,或搅拌时间不足。

2)灌注混凝土时未用串筒,或串筒口距混凝土面的距离过大(大于2

米),有时在孔口将混凝土直接倒入孔中,造成砂浆和骨料离析。

3)在孔内有水时,未抽干水就灌注混凝土,应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

而采用了干浇法施工,造成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

4)灌注混凝土时未能将护壁的漏水堵住,致使混凝土表面积水较多,

而未清除积水就继续灌注混凝土,或采用水桶排水,结果连同水泥

浆一同排出,造成混凝土胶结不良。

5)局部需排水挖孔时,在灌注某一桩身混凝土的同时或混凝土未初凝

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停止,继续挖孔抽水,而抽水量较大,

结果地下水将该孔桩身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带走,严重时混凝土呈散

粒状态,只见石料不见水泥浆。

防治措施:

1)必须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

验室配制或进行抗压试验,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采用干浇法施工时,必须使用串筒,且串筒口距离混凝土面的距离

小于2米。

3)当孔内水位的上升速度超过1.5cm/min时,可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

进行桩身混凝土的灌注。

4)当采用降水挖孔时,在灌注混凝土时或混凝土未初凝前,附近的挖

孔施工应停止。

5)若桩身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进行补桩。

3、土质基坑开挖后,基底被水浸泡,土层变软,承载力降低,其原因有:

1)由于连续降雨,使基坑内积水。

2)地下水位较高,进水效果欠佳。

3)当采用坑内排水时,排水量小于出水量。

1)由于种种原因,在基坑开挖后未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地表水流入基坑内,或泉水渗入到基坑内。

防治措施:

1)基坑开挖至基底30~50cm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下一步工序,

在天气晴朗时,将预留部分挖去,随即进行基坑检验,检验后马上

进行基础的施工。

2)雨季施工时,为了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应在基坑的四周0.5~1m外

的地方挖排水沟或打土垄。

3)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当采用井点降水或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和集

水井,随时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应比基坑

深0.5m,集水井应比排水沟最低处深1.0~1.5m,具体尺寸视降水

范围决定。

4)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随排水,以基坑不积水为准。

5)在靠近河沟、水渠的地方开挖基础基坑时,应在基坑外(靠近河沟、

水渠的地方)挖一条截水沟,截断流入基坑的水源,截水沟外侧距

基坑的距离应大于3m。

6)接近基底标高20cm时停止开挖,待地下水位降至基底标高50cm以

下时,方可进行清底工作。

7)将被浸泡的软土挖除,用沙砾、级配碎石或石灰土回填至设计标高。

4、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情况不一致,经检测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

求,其原因有:

1)地质钻探频率小。

2)地质变化较大。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施工,报告监理工程师并请设计部门到现场察看,增加地质钻探。

5、桥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外观质量较差,包括混凝土的颜色、均匀程度、光洁度等。

2)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水纹、砂痕、露石等。

3)墩柱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尤其是顶部沿钢筋方向的裂纹。

4)混凝土接茬、模板拼缝明显或粗糙等。

5)墩柱底脚烂根,即最底部结合不紧密出现脱空:

防治措施:

1)施工中钢筋控制措施:首先,钢筋必须严格按图纸设计制作,原材料必须除锈,间距要保持均匀否则会影响到黏结力,造成质量不过

关。其次,必须搭设工作平台,避免施工人员或机械直接对钢筋触

动而造成局部变形。第三,钢筋上的垫块数量要根据保护层厚度适

当增加或减少,保护层厚度必须控制得当。

2)施工中模板的控制措施:模板对墩柱外观起决定性作用,尽量使用钢模板代替木模,设计的定型钢模板应以单元面积大、接缝少、咬

合严密为准则,须交给专业厂家加工,以保证模板的严密、平顺,

尽量考虑增加刚度,减少对拉螺杆,以免螺杆空洞影响外观质量。

在加工完成后应进行试拼验收,如果精度不够则交由厂家处理完毕

后运至现场。到现场后必须进行复查验收。使用前应对模板内侧进

行刨光处理,即用砂轮片磨掉表面氧化层,,再使用工业砂轮布打磨

使其呈现金属光泽,之后均匀涂刷脱模剂,待自然风干后才能安装。

从设计、安装及拆除等各个工序都要严格要求,其拆除期限视当地

气温及混凝土强度情况而定,保证拆模时的强度至少10Mpa以上。

拆模完毕后要进行模板的磨刷整修及保养等工作,确保经反复周转

使用后仍能满足精度平整度及光洁度要求。

3)混凝土的控制措施,混凝土是直接反应墩柱外观的,如果控制不好,

无论钢筋模板有多规范都无法提高其外观质量。首先,原材料的选

用必须严把质量关,桥梁规范上要求混凝土表面密实、平整、无色

差,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是必须的,应合理确定混凝土

的设计配合比,以其高混凝土的内在质量来尽量减少瑕疵和色差。

同一桥梁应选用同一产地同一品牌的水泥,而且应尽量选用低中热

品种,在水泥用量的控制上,应添加粉煤灰等外加剂来减少水泥用

量,一为避免不同水泥引起色差,二为避免水化热过大而造成的混

凝土表面裂缝。其次,在保证设计强度的前提下,用以其高混凝土

的和易性、流动性为标准。对初凝时间及塌落度应严格控制。第三,

要重点说到混凝土的振捣工艺控制,充分振捣时满足混凝土强度和

外观的重要因素,是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砂现等现象

最直接有效手段,振捣时要控制以下几个要点:(1)分层浇筑最好

是30~40cm,人力足够,振捣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2)振捣

棒的插入方法是快插慢拔,以使气泡充分溢出。(3)振捣时间不可

过长,也不可过短,在30秒左右为宜,密实的标准时混凝土表面不

再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出现平坦泛浆现象,如果振捣时间过短,

则不利于气泡充分冒出,太长,则粗石料下沉,引起离析。(4)混

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为了避免离析,应严格控制串

筒至混凝土面的高度,不得超过1.5米。最后,浇筑完成要加强混

凝土的养护工作,不仅为了防止裂缝,也为了表面颜色统一,尤其

应该注意养护用水应用自来水,才能保证混凝土外观颜色一致,不

可随意用各种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等养护。养护期内必须将垫石钢

筋覆盖,注意外观防护,防止垫石钢筋遇水生锈,锈水流至墩帽周

边影响外观,保证混凝土外观的清洁。另外,冬季施工浇注完毕后,

必须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二、桥梁上部结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时,梁体不顺直,梁底不平整不光洁,梁两侧模板

拆除后发现侧面气泡较多,粗糙,其原因主要有:

1)模板本身纵向不顺直,包括钢模和木模。

2)梁底模没有清洁干净,底模表面采用锌铁皮、塑料布或薄胶板时容

易出现皱折。

3)制作木模板的材料较差,钢模板或木模板刚度不够,混凝土浇筑过

程中变形过大。

4)隔离剂不好或涂刷不均匀。

防治措施:

1)梁的侧模在制作时要做到顺直。

2)侧模强度和刚度要进行验算,尽量采用刚度较大的截面形式。

3)梁的底模尽量采用5mm以上的厚钢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清扫干

净。

4)梁的外露面涉及美观需要,因此要保证模板表面的平整光洁。采用

钢模板时,应将模板清洁干净;采用木模板时,要在木模板的表面

包铁皮或防水胶合板,尽量不用木模板。

5)在支架上现浇梁板时,支架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

的支撑面积,以保证所浇筑的梁板不下沉,并应有排水措施,防止

地基被水浸泡,而使支架下沉。

6)后张拉预应力梁板的底模设置,应考虑到张拉时梁的中间拱起,两

端产生集中反力,因此两端地基必须进行加强处理。

7)设置土底模的梁板,其侧模必须安装在坚实平整的地坪上。

8)当采用木模板时,若不能马上浇筑混凝土,气候干燥时须浇水保湿,

以防模板收缩开裂、变形。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重新校核各部位

尺寸。

9)模板安装后,应检查拼缝处是否有缝隙,若有缝隙,一般采用泡沫

装塑料条或胶带条等将缝密封,以防漏浆。

2、空心板梁预制过程中,在浇筑腹板混凝土时,梁内模的上浮会使顶板混

凝土变薄和已浇筑好的混凝土顶面抬高并有龟裂现象,其原因有:

内模定位措施不力。

防治措施:

1)若采用胶囊做内模,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胶囊上浮和偏位,应用

定位箍筋与主筋联系加以固定,并应对称平衡的进行浇筑。

2)当采用空心内模时,应与主筋相连或压重(压杠),防止上浮。

3)分两层浇筑,现浇筑底板混凝土。

4)避免两侧胶板过量强振。

3、采用满堂支架浇筑梁体时,可能会出现支架变形,梁体不平,梁底下挠,

梁侧模走动,拼缝漏浆,接缝错位,梁的线形不顺直,混凝土表面毛糙、污染或底板振动不实,出现蜂窝麻面,箱梁腹板与翼缘板接缝不整齐等现象,其原因有:

1)支架设置在不稳的地基上。

2)支架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未进行预压,产生不均匀沉降。

3)梁底侧模支撑格栅铺设不平整不密实,底模与格栅不密贴,梁底模

高程控制不准。

4)梁侧模的纵、横支撑刚度不够,未按侧模的受力状况布置对拉螺栓。

5)模板拼接不严实,嵌缝处理不好。

6)底模不清洁,有污染、杂物,影响混凝土的流动和密实。

防治措施:

1)支架应设置在经过加固处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基上,地基表面应

平整,支架材料和杆件设置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架立杆下宜

垫混凝土板块,或浇筑混凝土地梁,以增加立柱和基地的接触,支

架的布置应根据荷载状况进行计算,支架完成后要进行预压,以保

证混凝土浇筑后支架不下沉、不变形。

2)在支架上铺设梁底模格栅要与支架密贴,底模要与格栅垫实,在底

模铺设时要考虑预拱度。

3)梁侧模纵横向支撑,要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合理布置,并设置足够

的对拉螺栓。

4)模板材料强度、刚度要符合要求。

5)两次浇筑的要保证翼缘板腋下不流浆。

6)底模必须光洁、涂机油。

4、施工场地存放的钢筋外表有严重锈蚀、麻坑、裂纹等现象,其原因有:、

1)仓库保管不善,环境潮湿,钢筋储存时间过长。

2)露天堆放时间过长,不用布或塑料遮盖,收到雨水侵蚀,未用垫木把

钢筋垫起。

防治措施:

1)露天堆放钢筋时,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钢筋要用垫木垫起,一

般要离地面30cm以上,堆放时间应尽量缩短,用防雨布遮盖。

2)加强仓库管理,对仓库内的钢筋不许执行先进库先使用的原则。

3)对表面有浮锈的钢筋应清楚干净后再使用。一般用钢刷或喷砂机进

行除锈。

4)对表面有严重锈蚀、有麻坑、裂纹并削弱截面的钢筋采用除锈后降

级使用或另作处理。

5、下料后的钢筋长度和成型后的钢筋尺寸不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其原

因有:

1)钢筋加工配料时,没有准确计算长度,有弯钩或弯起钢筋,没有加

弯钩长度或扣除弯曲伸长。

2)用手工弯曲时,板距选择不当,角度不准。

防治措施:

1)配料时不能直接按图纸尺寸下料,必须根据钢筋净保护层、钢筋弯

曲、弯钩等规定,结合设计图尺寸计算下料。

2)对形状复杂钢筋,要事先放好大样,再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操

作参数进行弯配。

3)弯曲钢筋的板距应根据钢筋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而定。

4)钢筋弯曲伸长值与弯曲角度有关。

6、钢筋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够,焊缝表面不平整,有较大的凹陷、焊瘤、

焊缝有咬边现象,焊皮未敲掉,两结合钢筋轴线不一致,原因有:

1)焊工不熟练,没有取得焊工考试合格证书。

2)焊接完成后没有测量焊缝长度。

3)焊条不合格。

4)焊接完成后,没有敲掉焊皮。

防治措施:

1)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焊工必须有相应合格证。

2)钢筋接头采用焊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应尽量做成双面焊缝。

3)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

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4)接头双面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

5)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截

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帮条长度在采用双面焊缝时不

应小于5d,单面焊缝时不应小于10d。

6)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电焊标准的有关规

定。

7)受力钢筋焊接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

8)电弧焊接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d,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

大弯距处。

9)焊接时,焊接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设施,环境温度

在5~-20°C时,应采取技术措施,保证焊接质量,低于-20°C时,

不得虚焊。

10)焊接完成后,应及时将焊皮敲掉。

7、在同一截面受力钢筋的接头数量超过规范所固定的数值,该截面成为薄

弱环节,原因有:

1)钢筋配料时忽略了钢筋接头错开。

2)原材料长度似的钢筋接头错不开。

3)分不清钢筋接头处在受拉还是受压区。

防治措施:

1)配料时,将钢筋分号,特别注意每组钢筋的搭配。

2)分不清受拉或受压时,接头设置均按受拉区的规定设置。

3)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后才发现接头未错开,一般重要的构件应拆

除返工,如属一般构件,则可用加焊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

接改为电弧焊接。

8、钢筋绑扎中有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绑扎的箍筋间距与图纸不符,间距有大有小不一致。

2)钢筋的数量与图纸不符。

3)箍筋接头位置方向相同,重复绑扎在同一主筋上。

4)绑扎扣过高或未弯倒,或松动不紧。

原因主要是因为绑扎不认真,绑扎前没有在纵向钢筋上画标志线。

防治措施:

1)严格根据箍筋间距,绑扎前在纵向钢筋画出标志线以便绑扎。

2)适当解开几个箍筋,转个方向重新绑扎,将接头错开。

9、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发现有钢筋或预埋件遗漏,主要是因为绑扎前没有熟

悉图纸和钢筋的安装顺序。

防治措施:

1)绑扎钢筋骨架前腰熟悉图纸和各种钢筋的安装顺序,检查钢筋规格、数量以

及各种预埋件等是否与图纸相符,钢筋骨架绑扎完成以后,要有专

门的质检人员进行检查。

2)将遗漏的刚健或预埋件再全部补上。

10、钢筋骨架在装卸、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发生扭曲,外形尺寸或钢筋间距不

符合要求,其原因主要是:

1)成型钢筋堆放过高,底层钢筋压弯变形。

2)搬运频繁。

3)运输工具不当。

防治措施:

1)成型钢筋堆放要整齐,不宜过高,不应在钢筋骨架上操作。

2)起吊搬运要轻吊轻放,尽量减少搬运次数,在运输较长钢筋骨架时,

应设置托架。

3)对已变形的钢筋骨架要进行修正,变形严重的钢筋应予调换。

4)大型钢筋骨架存放时,层与层之间应设置木垫板。

11、拆模后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其原因有:

1)钢筋骨架尺寸偏大,局部钢筋紧靠模板。

2)保护层垫块遗漏或太稀、脱落。

3)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位移或绑扎松散。

防治措施:

1)严格检查钢筋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2)按设计保护层厚度计算钢筋净保护层,然后制作保护层垫块,适当

加密设施保护层垫块,竖立钢筋可采用带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

骨架外侧。

3)已产生露筋的课采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砂浆与原混凝土结合可

靠,原混凝土要凿毛、修边并用水冲洗湿润,用铁刷子刷净,并在

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修补,重要部位露筋,要通过与有关单位协

商后,确定修补方案。

12、由于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纹,特

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外露面,以及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严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造成混凝土强度的不合格。当气温低时,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强度未形成时,使其承受荷载,混凝土受到破坏。

其原因有:

1)对混凝土养护未引起高度重视。

2)高温干燥时,施工现场缺少养护用水。

3)未采取覆盖养护措施。

4)养护时间不够。

5)混凝土强度小于2.5Mpa前,使其承受行人、模板、支架等荷载。

6)气温低时,升温保温措施不到位不正确。

防治措施:

1)对一般的混凝土,在浇注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

养护。对于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

积裸露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当立即加设遮阳栅罩,待收浆后

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2)混凝土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3)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掺

用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

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4)当气温低于5°C时,应采取覆盖保温措施,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5)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

支架等荷载。

6)可采用塑料薄膜或喷化学浆液等保护层措施。

7)冬季养护混凝土时,应按冬季施工有关规定执行。

13、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振捣工人不能准确把握振捣的部位和振捣的时间,

使某一部位的混凝土发生过振或漏振。发生过振时,混凝土产生离析,水泥浆和骨料分离。发生漏振时,混凝土差生松散、蜂窝、麻面。两种现象不仅影响混凝土外观,而且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其原因有:

1)混凝土振捣工人责任不明确,施工前未接受技术培训。

2)同一部位振捣时间过长。

3)某一部位漏振。

4)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厚,没有分层。

5)振捣器功率小,振捣力不足,振捣器选择不合适。

6)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连续振捣出现漏振。

7)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间距不合理。

防治措施:

1)对振捣工人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调动其生产积极性。要选择工

作认真,责任心强的工人专门进行振捣。

2)浇筑混凝土时,一般应采用振捣器振实,避免人工振实。大型构件

宜用附着式振动器在侧模和底模上振动,用插入式振捣器辅助,中

小构件在振动台上振动。钢筋密集部位宜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3)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上下层混凝土的振

捣应重叠,厚度一般不超过30cm。

4)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

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部位

振捣完成后应边振边徐徐提出振捣棒,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

筋及其它预埋件。

5)使用平板振动器时,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10cm左右为宜。

6)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

通过试验确定。

7)对没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的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

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

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

凝时间,并充分注意前后浇筑混凝土的链接密实,若间断时间超出

规定时间,一般按工作缝处理。

14、预应力张拉时千斤顶与压力表的校验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千斤顶与压力表没有同时配套校验。

2)压力表的精度不够。

3)校验方法不正确。

4)长时间使用而未校验。

其原因主要是没按规定进行校验。

防治措施:

1)千斤顶和压力表在进场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和检验。

2)千斤顶和压力表要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

系曲线。

3)所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宜低于1.5级,核验千斤顶用的试验机或测力机

的精度不得低于±2%。

4)校验时,千斤顶活塞的运动方向应与时间张拉工作状态一致,当采

用压力试验机校验时,应采取被动校验法,即在校验时用千斤顶顶

压力试验机,这样活塞运动方向、摩阻力的方向与实际工作时相同,

校验比较准确。

5)张拉机具要有专人使用管理,并应经常维护,定期校验。张拉机具

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在使用前全面进行校验。使用时校验期限应视

千斤顶情况确定,一般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以及千斤顶使用过

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验。

15、预应力筋张拉前,初应力偏小,预应力筋未被拉紧,存在非受力变形,

致使张拉完成后,量测的实际伸长值不准(偏大),各根钢筋束受力不

均。其原因可能是设计给的初应力值不合适,张拉时选择初应力值不合

适。

防治措施:

1)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先调整到初应力(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

10%~25%左右),初应力在设计图纸中给出。因此在张拉前要看清图

纸要求。

2)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若发现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较大,

要检查初应力是否合适,否则应调整初应力。

16、直线预应力筋过长后者曲线预应力筋从一端张拉,增大了预应力筋和孔

道的摩擦,造成过大的预应力损失或由于张拉力过大使构件出现裂缝,

翘曲变形。其原因是预应力筋越长或曲线越长,摩擦力就越大,造成的

预应力损失就越大。

防治措施:

1)为减少预应力筋与孔道摩擦,以免造成过大的应力损失,对于长度

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或曲线预应力筋,要采用两段同时张

拉;长度小于25m但仍较长的曲线预应力筋,也要尽量采用两段同

时张拉。

2)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千斤顶张拉速度应大致相等,测量伸长的原

始空隙、伸长值等工作要在两段同时进行。若两端千斤顶的张拉速

度不等,就会造成一端张拉过快,先达到了张拉控制应力,而另一

端被动达到控制应力,使得两端千斤顶活塞工作原理不同,张拉速

度较慢一端的千斤顶由于受到被动压力,张拉力和压力表读数会发

生误差。

17、预应力筋张拉时出现异常情况,如锚垫板变形、梁的起拱不正常、千斤

顶、油泵等声音异常,锚夹具滑出、千斤顶支架倾倒等,其原因可能有:锚垫板承压面与孔道中心线不垂直,锚具孔与锚垫板未对正,由于张拉力过大造成锚垫板变形。

千斤顶回油过猛,产生较大的冲击振动,造成滑丝。

千斤顶或油泵出现故障,声音出现异常。

预应力筋被拉断,出现异常声音和梁体起拱不正常。

千斤顶支架不牢稳。

防治措施:

锚垫板承压面与孔道不垂直时,应当在锚圈下垫薄钢板调整垂直度,将锚圈孔对正垫板并点焊,防止张拉时移动。

千斤顶给油、回油工序要缓慢平稳进行,要避免回油过猛。

张拉操作要按规定进行,防止预应力筋受力超限发生拉断事故。

油泵运转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车检查。在有压情况下,不得随意拧动油泵或千斤顶各部位的按钮。

在测量伸长及拧螺母时,要停止开动千斤顶。

千斤顶支架必须与梁端垫板接触良好,位置正直对称,以防支架不稳或受力不均倾倒伤人。

张拉或退楔时,千斤顶后面严禁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楔块弹出伤人。

18、锚具、夹具不合格,在预应力张拉时会发生滑丝、断丝,锚固质量无法

保障。其原因一是生产厂家原因,二是进场后没有校验。

防治措施:

锚具和夹具的类型须复核设计规定和预应力钢筋张拉的需要。

用预应力钢束与锚夹具组合件进行张拉试验时的锚固能力,不得低于预应力钢束标准抗拉强度的90%。

锚具、夹具须经过有资质的权威专业技术部门鉴定和产品鉴定。进场前应由供方按规定进行检验,并提供质量证明书。

锚具、夹具进场时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对锚夹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等,应根据供货数量和使用情况确定是否复检。

19、预应力筋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应以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

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相差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一般情况是平弯、竖弯的长钢筋束其伸长值比计算值偏小,短钢筋束的伸长值比计算值偏大。伸长值超出允许偏差值的原因有:

1)实际使用预应力筋弹性模量和截面积与理论计算值不一致。

2)由于预应力预留孔道的位置不准,使张拉时预应力筋的摩阻力增大,

当张拉到设计吨位时,预应力筋实际伸长值偏小。

3)预应力施工工序不规范。如在浇筑混凝土前已将预应力筋穿好,若

浇筑混凝土时,产生孔道堵塞,不能用通孔器检查,张拉时摩阻力

会增大,造成伸长值偏小。

4)千斤顶与压力表等预应力张拉机具未能按规定定期进行校核,也会

造成张拉力与伸长值不一致。

防治措施:

1)预应力筋在使用前必须按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修正计算。

2)正确量得预应力筋的伸长值,按计算的伸长量误差修正伸长值。

3)确保预应力预留孔道的定位准确。为此,应将波纹管的定位钢筋点

焊在上下排的受力钢筋上,防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波纹管上浮。根

据需要可进行实测预应力张拉摩阻力试验,修正设计用的摩擦系数,以调整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4)若发生的摩阻力偏大,预应力筋张拉后的伸长值和理论伸长值相差

较大,此时可考虑使用备用孔道增加预应力筋。

5)适当提高初应力。

20、预应力筋在张拉与锚固时,由于各种原因,发生预应力筋的断丝和滑丝,

使预应力钢束受力不均匀,造成构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预应力度。造成预应力筋张拉时断丝、滑丝的原因有:

1)实际使用的预应力钢丝或预应力钢绞线直径偏大,锚具与夹片不密

贴,张拉时易发生断丝或滑丝。

2)预应力束没有或未按规定要求梳理编束,使得钢束长短不一或发生

交叉,张拉时造成钢丝受力不均匀,易发生断丝。

3)锚夹具的尺寸不准,夹片的误差大,夹片的硬度与预应力筋不配套,

易断丝和滑丝。

4)锚圈放置位置不准,支撑垫块倾斜,千斤顶安装不正,会造成预应

力钢束断丝。

5)施工焊接时,把接地线接在预应力筋上,造成钢丝间短路损伤钢丝,

张拉时发生断丝。

6)把钢束穿入预留孔道内时间过长,造成钢丝锈蚀,混凝土砂浆留在

钢束上,又未清理干净,张拉时产生滑丝。

7)油压表失灵,造成张拉力过大,易发生断丝。

预防措施:

1)穿束前,预应力钢筋束必须按规程进行梳理编束,并正确绑扎。

2)张拉前锚夹具需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特别是对夹片的硬度一定要

进行测定,不合格的予以调换。

3)张拉预应力筋时,锚具、千斤顶安装要准确。

4)当预应力张拉达到一定吨位后,如发现油压回落,再加油时又回落,

这时有可能发生断丝,如果发生断丝,应更换预应力钢束,重新进

行预应力张拉。

5)焊接时严禁利用预应力筋作为接地线,不允许发生电焊烧伤波纹管

与预应力筋。

6)张拉前必须对张拉端钢束进行清理,如发生锈蚀应重新调换。

7)张拉前要经权威部门准确检验标定千斤顶和油压表。

8)发生断丝后可以提高其他束的张拉力进行补偿、更换新束及利用备

用孔增加预应力束。

2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预应力孔道漏浆,严重时导致孔道堵

塞,这样就改变了孔道摩阻系数,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发生偏差,当孔道堵塞时预应力筋无法穿入。预应力孔道漏浆与堵塞的原因有:

1)波纹管安装好后,在浇筑混凝土时,被振捣棒撞振破裂。

2)波纹管接头处套接不牢或有空洞。

3)缓解钢筋时,电焊火花烧坏波纹管的管壁。

防治措施:

1)施工时,应防止混凝土振捣棒直接触击波纹管。

2)进行钢筋焊接时,应防止电焊火花烧破波纹管的管壁。

3)管道中间接头、管道与锚垫板喇叭口的接头,必须做到密封、牢固、

不易脱开和漏浆。

4)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终凝前,用高压水冲洗管道,并用

通孔器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5)先在波纹管内穿入稍细的硬塑料管,浇筑完成后再拔出,可预防波

纹管堵塞。

22、在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施工中,如果预应力孔道位置不准确而发生偏差,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实际张拉力及伸长值就会与设计发生偏差,造成张拉力不准,由于预应力筋位置发生变化,还会影响梁板强度甚至使用安全。导致预应力预留孔道位置不准确的原因有:

1)在预留孔道时,未看清图纸或坐标计算错误,使孔道位置设置错误。

2)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波纹管或其它孔道受到扰动,孔道位置发生

变形。

防治措施:

1)在预留孔道时,应认真阅读图纸,正确计算出孔道在每一断面上的

坐标。

2)将制孔器包括波纹管、钢管、塑料管等,准确牢固的定位,定位箍

筋的位置、间距要合理。

3)在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振捣棒碰撞制孔器,避免孔道上下左右浮动。

23、预制梁板或现浇箱梁底面外观不良,表现在模板接缝错台、混凝土有黑

色油污、不光洁,混凝土表面有皱纹,其原因有:

1)底模接缝处结合不牢固密贴。

2)施工废机油做脱模剂。

3)在底模上面铺塑料布代脱模剂。

防治措施:

1)底模一定要牢固,接缝要平整密贴,预制T梁、空心板梁或箱梁的

底模,最好采用5mm的钢板,浇筑混凝土前,将底模清扫干净,并

涂以纯净的脱模剂。现浇箱梁宜采用组合钢模板直接作为底模板,

但缝隙要注意密贴好。

2)施工中要杜绝使用费机油或其它不纯洁的脱模剂。

3)在底模上铺塑料布容易出现皱纹,严重时纹沟较深,实践证明这种

措施是失败的。

三、桥面系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桥面外观坑洼不平,雨后有水洼,平整度达不到质量标准的问题有:

1)混凝土材料规格要求不严,配合比不准。

2)未使用有效的机械施工,二十采用人工找平,操作不当。

3)施工时混凝土面板洒水、撒水泥粉,在烈日暴晒或干旱风吹时无遮

阴棚。

4)没有控制好标高,或未按控制标高施工。

5)抹面时间控制不当,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严,塌落度过大,表面浮

浆过多,干缩后出现洼迹。

防治措施:

1)应采用机械摊铺施工。

2)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规格、配合比及水灰比。

3)人工摊铺混凝土时,严禁抛掷和搂把混合料以防离析,必须按控制

标高施工,要随时检查模板有无下沉、变形或松动。

4)采用振捣梁振捣,每一位置的持续振捣时间应以混合料停止下沉不

再冒气泡并泛出砂浆为准,不能过振,也不能漏振。

5)表面整平时,严禁用砂浆、水泥浆找平。

6)做好养生措施,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不允许开放通车。

7)对坑洼严重部位进行规则切缝、凿除后用混凝土找平(厚度不小于

7cm),加铺沥青混凝土。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措施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措施 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2. 填充墙墙面裂缝; 3. 混凝土、砖砌体墙面抹灰裂缝; 4. 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渗漏; 3. 混凝土、砖砌体墙面抹灰裂缝; 4. 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渗漏; 5. 外窗渗漏; 6.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 7. 屋面渗漏; 8. 栏杆、扶手施工不符合要求; 9. 安全玻璃施工不符合要求; 10.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超差; 11.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 12.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热器支管渗漏; 13.地面辐射采暖安装不规范; 14.通风、空调风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15.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不规范; 16.金属配管及桥架电气接地(含跨接)不可靠; 17.新型电气金属导管机械连接不良; 18.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金属线管有毛刺; 19.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一)楼板设计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民形状突变。 2.设计单位在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设计时,在确保楼板承载力的前提下,应适当提高楼板的刚度。 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4.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5.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小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 6.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7.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8.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45m且无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 (二)楼板裂缝施工预控 1.建设单位不得明示和暗示设计单位降低设计标准 2.建设单位应认真组织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3.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止专项施工方案。 4.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须包括以下内容: (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 (2)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工需要的技术参数;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在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中明确; (3)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 (4)末班周转套数 (5)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控制 (6)电器线管位置、多层线管交叉控制 (7)板厚控制 (8)混凝土浇捣控制 (9)混凝土初凝倩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 (10)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 (11)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 (12)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 (13)拆模时间控制 (14)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5.监理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简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止监理要点。 6.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 (三)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 1.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 2.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设计。 3.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量。 4.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注意事项。 5.严禁在运输途中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四)楼板裂缝施工过程控制 1.预拌混凝土现场验收 (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 (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参加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参与混凝土试块留置、坍落度测试等,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 (3)严禁在施工现场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2..模板体系施工 (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基坑开挖 1、1、基坑泡水 1、现象 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 2、原因分析 (1)连续不断下雨,使基坑内积水。 (2)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效果欠佳。 (3)排水不及时,进水量大于出水量。 (4)基坑距离河、湖、沟、鱼池或者农田灌溉渠较近,在不断渗透情况下使基坑被水浸泡。 (5)基坑挖好后,未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使露坑时间过长。 3、防治措施 (1)雨季施工时,在基坑四周外0、5~1m处应设截水沟或挡水土提,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 (2)挖土时应挖到距基坑底0、3~0、5m处为止。不下雨时,把剩余0、3~0、5m土方挖除,并立即做好基础垫层。 (3)在地下水位较高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下挖方时,宜采用井点降水及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与集水井,随时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与集水井的深度应比基坑底深0、5m。 (4)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方随排水。排水设备要根据水量而定,排水量应大于进水量,排水时间应自挖方开始到填方完成为止。 (5)在距离河、湖、沟、鱼池或者农田灌溉渠较近的地方,应在基坑外设一道截水沟,截水沟距离基坑边线3m以上,使外界水流入截水沟,而避免流入基坑内。截水沟内的水也应及时排除。 (6)基坑开挖后,应连续作业直至浇筑垫层混凝土。在无法连续作业时,也应保证0、3~0、5m土方,待有条件作业时再挖出,同时应随时排水,避免基坑内因积水而引起基坑泡水。 (7)基底已被泡软的土方应预挖出,并回填砂、石等粒料至土基标高。 1、2、基坑超挖、基底扰动 1、现象 基坑开挖后,地基不平,使局部或全部地基面高程低于设计标高,基底原状土受到扰动。

2、原因分析 (1)采用机械开挖,没有留下30cm由人工开挖整平,而就是一挖到底,操作又控制不严,局部多挖。基底原状土受到机械开挖而扰动。 (2)没有专人指挥,盲目操作。 (3)测量未经复核出现差错。 3、预防措施 (1)加强测量复核,要设高程控制桩,指派专人负责经常复测高程。 (2)机械挖方时要由专人指挥,当机械挖至还剩30cm时,应由人工开挖修整。 4、治理方法 当出现超挖或扰动时,应挖出扰动土并回填砂、石或其她建筑材料,分层夯实到设计标高。 1、3、填方出现橡皮土 1、现象 在填土过程中或填土完成后,人走在上面局部出现颤动现象。 2、原因分析 (1)带水还土,水包在土中不易排除。 (2)雨天填土或者回填土的含水量过大。 3、防治措施 (1)基坑内积水应抽干,然后分层填土分层夯实。 (2)雨天不宜填土,回填的土方含水量要适中。 (3)出现橡皮土后挖松爆晒后再压实或挖除后重新回填合适的材料。 二、桩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2、1、灌注桩成孔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2、1、1、孔底虚土问题 孔底虚土在灌注桩施工中属常见病,一般采取超过灌注桩设计底高程0、 5~1、 2 m ,以消除虚土沉降对设计底高程的影响。这样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人为增加了施工成本。 2、1、1、1、孔底虚土的成因 (1) 土质:对地质情况缺乏了解,就是造成孔底虚土不容忽视的因素。松散性质的炉渣、砂卵石层易于坍塌,尤其就是孔底含卵石较多的砂层易于坍塌,形成虚土,难以取出。

道路工程高质量通病防治要求措施

第四章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 为有效防治本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的发生,同时避免施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给项目及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及效益的流失,根据行业内总结的经验及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编制如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路基 1.1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原因分析: ①、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②、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③、翻晒、拌合不均匀; ④、碾压层有软弱层,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至上层; ⑤、局部填土混入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 树根和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 ⑥、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土壤, 形成了“水囊”。 防治措施: 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限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 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 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④、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⑤、严禁异类土壤混淆,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 ⑥、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它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 以下; ⑦、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

填筑上层。 1.2 路基压实度不够; 原因分析: ①、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②、松铺厚度过大; ③、碾压遍数不够或碾压不均匀,局部碾压; ④、压路机质量偏小; 防治措施: ①、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和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②、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④、压路机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1.3 路基积水严重; 原因分析: ①、路基碾压表面不平整,表面凹凸不平; ②、路基表面修整不合格,横坡不到位或出现倒坡; 防治措施: ①、路基压实前应按要求进行平整; ②、路基表面应按要求设2%-4%的横坡。 1.4 路肩、边坡松软;边坡冲刷严重,浪窝 现象表现: 路肩松软,一经车轮碾压,即下陷出车辙。边坡呈松散状态,稍触外力,边坡土下溜;边坡受雨水严重冲刷,浪窝; 原因分析: ①、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②、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 ③、松土填垫路肩,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进行碾压; ④、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 ⑤、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质量通病处理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一、质量通病的概念 所谓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中常而易见的质量问题,它的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甚至影响到使用功能及结构安全。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速度。“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此对工程质量中出现的通病,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防治、消除,确保工程质量。 二、本工程应防治的质量通病内容及控制措施如下: (一)、钢筋混凝土工程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内容 模板接缝不严,造成漏浆:模板强度、刚度、稳性差,造成混凝土变形、位移等。 (1)、柱模板 现象:底部漏浆、平面尺寸变形,高低不平。 原因分析:底部模板不严,模板加固不紧,标高未严格控制。 预防措施:清除底部垃圾,将柱模底部封堵严密,使用定型加固件进行加固,用水准仪抄平标高,严格控制柱子标高尺寸。 (2)、现浇板模板 现象:板中部下沉,板底混凝土面不平,边模嵌入梁内、墙内不易拆模。

原因分析:板搁栅用料小且间距过大造成挠度过大,板下支撑强度达不到要求,板底模不平,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差:侧模伸入梁或墙身内,浇灌混凝土后,梁模外胀,造成边模板嵌入混凝土内。 预防措施:选择底模具有一定的强度及刚度,板底模拼接必须平整,且支撑件必须牢固、可靠:板模与梁板搭接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平齐或墙体外侧,避免模板嵌入混凝土梁内,以便于拆除。 2、钢筋工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内容? (1)、钢筋弯曲、不顺直。 现象:沿钢筋长度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原因分析:钢筋在运输时,装车不注意,运输车辆较短,钢筋弯折过度。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压垛过重,堆积起来后或多或少都弯曲。 预防措施:采用长架较长的运输车,或用加挂车身车辆运输。对于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直接捆绑钢筋。(2)、钢筋位移变形以及绑扎间距不符合要求,缺扣松扣等。 原因分析:绑扎铁丝太硬或粗细不当?绑扎形式不正确。 预防措施:钢筋在绑扎前,应先在支好的模板上画线,按线绑扎,绑扎后必须垫好垫块。绑扎12mm 以下的钢筋用22#铁丝绑扎,直径12-25mm 的钢筋用20#铁丝绑扎,绑扎梁、柱等直径较粗的钢筋可用双根22#铁丝绑扎。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如梁板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应每点绑扎其中间部分可成梅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15472996.html,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 作者:陈红杰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15期 Common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Chen Hongjie (No. 2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11 Bureau Group,Shiyan 442013,China) 摘要:桥梁工程在施工中或使用中经常出现系列通病,其不仅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功能,且会导致质量安全事故而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损害,文章从支座危害、钻孔灌注桩、梁体裂损等角度论述了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r use of bridge engineering, it often often appears series common problems,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function of the bridge and would result i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incidents and cause damage to life and property of people.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rom the bearing damage, bored pile, cracking of beam. 关键词:桥梁质量通病 Key words: bridge;quality;commo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77-02 0引言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桥梁工程而言多年来的质量通病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顽固性,在桥梁施工中经常出现支座危害、钻孔桩病害和梁体裂损等质量通病,其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且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桥梁质量通病进行研究并预防对实现桥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支座病害及整治方法

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西京花园(一标段)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通病得防治及解决施工难点得目得: 为了提高本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控制质量通病,确保工程质量,我们针对本工程特点,依据国家、省、本公司等相关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规范,对本工程各个部位得质量通病明确产生得原因及各个工序施工难点得控制,并制定具体工艺操作措施,做好技术交底与样板示范,成立以项目经理以为第一责任人得通病防治小组,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群防群治,力创精品工程。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中原新区起步区安置区西京花园项目(一标段)工程。 地址:郑州市渠南路与常州路交叉口西北角。 工程工期:720日历天。 工程质量:合格。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建筑层数:9#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建筑高度97、2米。10#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建筑高度97、2米。11#、12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建筑高度97、2米。地下车地下二层,一层层高为3、9米,二层层高3、7。 项目规模:9#总建筑面积为28202、55㎡。10#楼总建筑面积为15965、10㎡。11#楼总建筑面积为27446、65㎡。12#楼总建筑面积为27446、65㎡。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96894、29㎡。 本标段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三、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得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3、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工作就是工程建设得重要环节,就是技术管理工作得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就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得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又为施工与运营安全提供必要得资料与技术依据。施工测量质量牵涉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怎样把施工测量质量搞好,防止测量事故发生,更好地为施工生产服务。

桥梁墩身施工质量通病防治与措施

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工程 JQGTJL-5标段 桥梁墩身质量通病 防治与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北京瑞特建设监理有限责公司济青高铁监理站 二〇一六年一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1.1济青高速铁路长度为307.9km,正线桥梁22座总长 253.792 Km,占8 2.43%;占线路长度的5.63%;路基总长36.758 km(其中区间路基长度1 3.778km,站场路基长度22.98km),占11.94%。济南东客站至红岛站共设11个车站,其中新设10个车站,由西至东分别为济南东客站、章丘北站、邹平站、淄博北站、临淄北站、青州北站、潍坊北站、高密北站、青岛机场站、红岛站。利用改造1个车站,即胶州北站。平均站间距30.8km,最短站间距为胶州北~机场站5.82km,最长站间距为潍坊北~高密北62.9km。到发线有效长度均为650m,车站站坪均设计为平坡。 1.1.2本标段为新建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不含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JQGTJL-5标段,位于青州市和淄博市郊区,起迄里程DK113+831.47~DK136+326.44,标段长2 2.494公里。主要内容包括站场2.2km/1个,桥梁20.3275km/1座;制架梁594孔(其中20m箱梁3孔;24m箱梁25孔;32m箱梁603孔);支架现浇简支伸缩梁1孔,悬臂现浇连续梁2联;支架现浇连续梁4联,40m移动模架现浇梁8孔,框架式小桥1721.658顶平米/2座,框架涵46.18横延米/2座,有砟道床39.6万方,无碴道床44.161km(其中CRTSⅠ无碴道床0.556km,CRTSⅢ无碴道床4 3.605km),铺新轨697.7km,铺新岔206组及相关大临设施等。 1.2、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高速铁路。 设计行车速度:350公里/小时。引入枢纽地区可适当降低。 正线数目:双线。 线间距:5.0米。 最小平面曲线半径:7000米。 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地段30‰。 到发线有效长:650米。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 1.3、自然条件 1.3.1地形地貌 线路位于山地与平原交接地带,沿线所经地貌类型有平原区,低山丘陵区。本标段为冲洪积平原,地形平缓,呈南高北低微倾,地面高程10~50m。 1.3.2气象特征及水文特征 线路经过地区属温暖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湿度大;秋季天气清爽;旱劳不均;冬季干燥,雨雪稀少。根据气象统计资料,沿线多年平均降水量594—770mm年内降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三环辅路内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大修工程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 审定:日期: 审核:日期: 编制:日期: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项目经理部 2012年3月2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三环路是北京市区重要的环路,承担着极大的交通量,三环辅路内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大修工程西起太阳宫西侧,沿东南方向经三元西桥、三元桥、三元东桥,终点至燕莎桥北,内环辅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全长4.043km,三环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辅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三环全线为四幅路形式,本项目范围内主路两侧的辅路均单向行驶,单侧路面宽9~18m,2~4条机动车道,局部路段设置了专用非机动车道;沿线共有2座跨河桥,两座菱形立交,四座人行天桥,两处灯控路口,其中桥梁净空2.5m~4m。 道路工程包括路面结构补强、病害处理、局部人行道面砖及路缘石更换、完善无障碍设施。 排水工程是对局部检查井进行加固处理,挪移路中雨水口,消除积水点。 桥梁工程是维修西坝河桥、西坝河西桥内环辅路桥梁,维修七圣路北口天桥、西坝河路南口天桥、左家庄西街北口天桥。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3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2012年5月13日,合同工期总计60日历天。 工程总造价1369万元。 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 监理单位:北京四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施工单位: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编制依据 1、DBJ01-45-2000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3、DBJ01-71-200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4、DBJ01-56-2001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5、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6、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7、DBJ01-92-2004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

质量通病处理措施.doc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GB50300-2007) 二、工程概况 三、针对分为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砌体工程。 一)混凝土工程 1、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出现酥松、砂浆、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实,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3)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2)控制措施 模板组装前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砼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拼装严密,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砼浇捣后要进行合理的养护。 (3)处理办法

1)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2)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3)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产生原因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密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到位,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2)控制措施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塌落度适合;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隙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根子”。

路面工程高质量通病及防治要求措施

1、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 1.1原因分析 1.1.1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或石粉中性指数偏大。 1.1.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1.1.3成型温度较高,形成强度较快。 1.1.4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1.1.5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1.1.6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 1.1.7拌合不均匀。 1.2预防措施 1.2.1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a、改善施工用土的性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 b、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 c、保证拌合遍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d、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避免裂缝。 e、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 f、设置伸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1.2.2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a、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或掺砂。 b、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c、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 d、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护,避免水分挥发过大。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e、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合不均匀现象。 1.3治理措施 1.3.1可采用聚合物加特种水泥压力注入法修补水泥稳定粒料的裂缝。 1.3.2加铺高抗拉强度的聚合物网。 1.3.3破损严重的基层,应将原破损基层整幅开挖维修,不应横向局部或一个单向车道开挖,以避免板边受力产生的不利后果,最小维修长度一般为6m。维修半刚性基层所用材料也应是同类半刚性材料。 1.3.4一般情况下,石灰土被用于底基层时,根据其干缩特性,应重视初期养护,保证基层表面处于潮湿状态,防止干晒。在石灰稳定土施工结束后,要及早铺筑面层,使基层含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以减轻干缩裂缝。 2、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工程质量通病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案)

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一、概述 1、由于现场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技术不先进、工具不适用施工环境等等因素引起的建筑产品质量粗糙,观感差,忽略细部节点等,甚至影响工程质量等级的一些通病。主要表现在:钢筋加工、焊接草率不平整;混凝土断面超标,缺棱掉角;抹灰不平起砂、起壳等;施工工序混乱:任意打洞剔槽,回填土不夯实并灌水,成品、半成品污染严重;施工缝处理不认真,伸缩缝高低不一致等等。 2、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要消除质量通病,,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做好三检及验收;消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是完全可以作到的。 二、质量控制问题处理程序图

三、基础不匀下沉预防措施 (1)回填土前必须将槽中杂物、松土清理干净。

(2)回填土要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土厚度控制在250—350mm之间。土壤含湿量应符合规定。回填质量要抽样检查,三七灰土地基施工结束后,宜间隙一个小时后进行载荷试验,质量验收,达到规定要求。 (3)填土时不得有大量大于50毫米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3:7灰土填土时,石灰应化透过筛,严控石灰粉粒粒径。 (4)合理选用回填土,控制最佳含水量,严格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验收。 (5)采用3:7灰土替代土层时,严格控制其配比。分层回填夯实,及时取样送试,保证压实系数达到设计要求。 四、砌体工程常见通病现象的预防措施 (1)常见通病现象 1)砂浆标号达不到设计要求. 2)砂浆和易性不好,保水性差。 3)灰缝砂浆不饱满。 4)墙体留置阴槎,接搓不齐,拉结筋遗漏。 5)墙面出现“游丁走缝”: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均,丁砖不中。 6)砌体内部的砌块与砂浆间的粘结力不好。 7)墙体垂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8)墙体裂缝。 (2)预防措施 1)施工前由有资质的试验室按设计强度要求做好砂浆配合比的设计 2)严格执行规范,砖墙砌筑砂浆稠度控制在7—10cm,砂浆保水性良好(分层度不大于2cm)。 3)砂浆拌和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 4)砖块要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冬季施工不作考虑)。 5)加强对材料控制,由专人送试验收合格后的砌块方可使用。 6)采用铺浆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 cm。 7)在砌筑的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同时提高工人自检频率,做到“三皮一靠,五皮一吊” 8)电线导管在多孔砖砌体中不斜向敷设。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清单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清单 路拌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和基层 问题1:混合料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应选用合适的机具进行路拌法施工,保证有足够的翻拌深度和打碎能力,通常宜选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在没有专用拌和机械的情况下,也可用农用旋耕机与多铧犁相结合,用多铧犁将上翻松,旋耕机拌和,再用多铧犁将底部料翻起,旋耕机再拌和,如此。反复5~6遍;在翻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务必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 (2)土块应尽可能粉碎,最大尺寸不应超过15mm,对于超尺寸土块应予剔除。(3)对于塑性指数较大的土,应用专用机械加强粉碎,在用石灰稳定时,可采用两次拌和法,第一次加部分石灰拌和后,闷料一夜,再加人其余石灰,进行第二次拌和 问题2: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1)以工地实际使用的材料,重新检验或修改配合比。 (2)检查工地实际配合比,检查投料、计算、计量是否有误。 (3)石灰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混合料强度不足,所以应避免局部地段石灰过多或过少,并充分拌和均匀。 问题3:压实度不足 防治措施: (1)石灰土和二灰土基层应选用12t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cm以下时,可选用12~15t的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20cm时,应采用18~30t的三轮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超过上述时,应分层碾压;压实机具应轻、重配备,碾压时注意先轻后重。 (2)混合料摊铺后应在1~2天内充分碾压完毕,并保证一定的碾压次数,直至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一般需碾压6一7遍;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3)当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措施,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但不超过2%)时才碾压。 (4)石灰或二灰稳定土施工前,应对其下卧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否则易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问题4:碾压时弹簧 防治措施: (1)混合料拌和时应控制原材料的含水量,如土壤过湿应先行翻晒,并宜采用生石灰粉,以缩短晾晒时间,降低混合料的含水量;如粉煤灰过湿,应先堆高沥干,一般二、三天即可。

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质量通病控制措施(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1、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项目技术交底制度,实行三级质量技术交底,即公司总工程师向项目交底。项目工程师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分项工长向各自分管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特别是对工程的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交底,从思想上加强操作者质量意识教育,务使操作者对任务明确,心中有数,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2、全面贯彻质量责任制 工程施工前,项目工程师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学习有关规范、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轴线、标高在测量员施测后,应由项目工程师、工长、质安员复核无误后,才能在建筑物上作出标记。隐蔽工程须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签字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 3、质量否决制度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坚决进行返工,直至合格后才准转入下道工序。坚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在施工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坚持: (1)严格坚持施工中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2)严格坚持按施工规范、规程操作,克服管理和操作上的随意性; (3)严格坚持按程序施工,形成有机统筹的良性循环局面;

(4)严格坚持总体质量控制和细部处理完善,保证成品良好的观感效果,克服质量通病,提高一次成优率,提倡作业班组交优质产品有奖; (5)严格防止交叉污染,注重成品保护,按规范规程要求,分别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和交叉工程进行技术复核及检查验收,切实做好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4、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 (1)项目工程师要对施工中采用的技术文件、技术资料等进行熟悉,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2)重要工序施工应该进行技术复核,地基验槽、隐蔽验收工程应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工程的测量放线由专职测量员进行施测后,专业工长、质安员进行复核,经复核合格后用于施工控制。 (3)重要部位隐蔽工程应经公司自检后,由发包人、监理单位、设计院、质监站等检查合格并签字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项目的施工技术人员必须通过业务考评并取得上岗证。 (2)班组施工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应技术等级,并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施工。 6、加强对每道工序的检查,坚持“三检制”。 建立工序交接制度,各工序的交接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并做好文字记录,各工序交接要由质安员、专业工长、班组长共同进行验收。未经三检合格的工序不得交下道工序施工。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应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组织有管理、技术、施工等人员参与质量通病专项处理,对工程可能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列出各项工程可能存在的质量通病清单,制定详细的处理措施和整改标准。根据制定的标准将质量目标细化到具体施工环节上,增强方案在作业工程的可操作性。通过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完善施工工艺,严格管理强化工人的操作能力,杜绝或减少桥梁工程病害的发生,从而整体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 对桥梁结构工程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质量通病成因进行详悉刨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下部结构施工 (一)钻孔灌注桩 1、钻孔灌注桩坍孔 原因分析: (1)陆上护筒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 (2)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3)当钻至砂层等强透水层时,水源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 (4)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和孔壁坍塌。 (5)钻孔附近的振动影响。 (6)泥浆比重偏小。 (7)吊放钢筋笼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8)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 (9)成孔后未及时浇筑砼,静置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 (1)陆上埋设护筒时,在护筒底部夯填50cm 厚粘土,必须夯打密实。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密度不渗水。 (2)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水位1m 以上,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 (3)施工通道的布置离孔位一定距离。 (4)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和不同的转速。 (5)钢筋笼的吊放、接长均应注意不碰撞孔壁。 (6)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7)发生坍孔时,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坍孔处1m 以上,待自然沉实后再继续钻进。 2、钻孔灌注桩成孔偏斜 原因分析: (1)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2)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预防措施: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质量通病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和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管理通病、施工工艺通病和实体质量通病三类。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不仅影响工程外观,还危害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二是治理难度大,易反复。 质量通病可防可治,重在预防。近年来,工程人员按照精细化施工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优化施工工艺,在工程实践中形成一系列符合工程实际、效果明显、经济合理的通病防治方法。 本措施对通用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 通用工程 1.1 混凝土工程表面蜂窝 ⑴原因分析 ①模板拼缝不严,拼装后有缝隙,密封不严产生漏浆。 ②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当。 ③振捣方法不当,振捣时间不足。 ④浇筑时间过长,部分未振捣混凝土已初凝。 ⑵防治措施 ①支模是对模板缝进行有效密封,并对模板进行加固处理。 ②配制良好品质的混合料,选用合适的水灰比。 ③分层浇筑,才用合适的振捣工具,保证足够的振捣时间。 ④对大面积混凝土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浇筑时间过长的混凝土断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1.2 混凝土工程麻面、气泡多 ⑴原因分析 ①原材料不符合要求,级配变化大。 ②浇筑高度较高时,未设置串筒,使混凝土发生离析。 ③振捣时局部漏振或过振。

④模板质量不高,表面不清洁。 ⑵防治措施 ①控制原材料质量,级配、含沙量等应满足要求。 ②当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串筒或溜槽,防止离析现象。 ③振捣时要将振捣帮插入下层混凝土,并避免漏振或过振。 ④尽量使用整体钢模,并确保模板表面平整光洁,接缝平整密实。 1.3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⑴原因分析 ①进场原材料质量差异大。 ②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 ③振捣时间不足。 ④混凝土构件后期养护质量存在问题。 ⑵防治措施 ①对每批进场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保证原材料规格、质量统一。 ②认真做好现场试验,检测砂、石等原材料的含水率,对拌合设备及计量设备定期检验,控制施工配合比。 ③在浇筑过程中保证振捣时间和振捣质量。 ④加强混凝土后期养护。 1.4 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⑴原因分析 ①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振动使钢筋偏位。 ②模板安装不牢靠,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施工荷载等作用下,产生位移跑模现象,导致保护层成型尺寸不标准。 ③垫块质量不合格。 ④混凝土浇筑时,保护不到位,车压人踩,使受力钢筋变位、变形, ⑵防治措施 ①加强钢筋骨架绑扎,必要时应进行点焊。

桥梁工程模板支架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全面]

桥梁工程模板支架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交通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伴随着这种发展现状,桥梁工程建设应运而生,如今,桥梁工程要求的荷载量在不断地增加,普通的施工材料已经不能满足桥梁施工的需要,而由于混凝土结构抗压能力强、耐腐蚀性强、可模性好、耐火性能突出、防渗性能好等特点,近年来,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能够充分满足桥梁工程的施工需要,其在当今的建筑工程中也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我国在不断引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桥梁工程的施工,但是其仍然会产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具有极大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国家经济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同时也阻碍了桥梁工程行业健康向上地发展,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桥梁工程是指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的相关施工过程,以及在这一施工过程中需要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它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桥梁工程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如今,桥梁工程所要承受的车辆荷载量越来越大,普通

的施工材料已经无法满足施工需求,而钢筋混凝土施工材料能充分满足其施工需求. 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施工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了桥梁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阻碍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 支座质量通病 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支座会出现质量通病,而支座的质量通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支座翻浆.桥梁支座出现翻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雨水和雪水不能够及时地排出而导致支座在雨雪水的长时间浸泡作用下出现翻浆现象,翻浆现象一旦发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其还具有反复性特点,如果没处理好这个问题,可能会不断地出现支座的翻浆现象. 2、支座锚栓弯曲和折断.这种质量通病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车辆的振动和冲击导致桥梁梁体对墩台造成位移,从而使得支座锚栓弯曲和折断. 3、支座位移超过限度.桥梁支座位移出现超过限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昼夜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桥梁活动面腐蚀导致桥梁的梁体产生不均匀的伸缩量,进而导致支座整体发生移动而位移超限,支座墩台面和下摆之间也产生位移. 4、支座角问题.这一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施工上

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山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措施手册 目录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2 (二)填充墙裂缝--------------------------------------------------------3 (三)墙面抹灰裂缝-----------------------------------------------------3 (四)外墙保温饰面层裂缝、渗漏-----------------------------------4 (五)外窗渗漏------------------------------------------------------------7 (六)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8 (七)屋面渗漏------------------------------------------------------------9 (八)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接做法不规范---------------------------- (九)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金属线管有毛刺---- (十)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十一)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热器支管渗漏----------------------------------------------------------- (十二)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热器支管渗漏-------------------------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总结

目录 一、编制目的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工程概况 (1) 四、组织管理措施 (1) 1、成立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 (1) 2、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职责 (1) 五、质量通病专项质量方案及施工措施 (2) 1、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 1.1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2) 1.2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2) 1.3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3) 1.4回填土沉陷 (3) 2、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 2.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3) 2.2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 (4) 2.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强度偏差 (4) 2.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表面松散起皮 (4) 2.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碾压不密实 (4) 2.6干(温)缩裂缝 (5) 2.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偏差 (6) 2.8混合料含水量不稳定 (7) 2.9混合料离析 (7) 2.10混合料摊铺时骨料分配不均匀 (7) 2.11混合料碾压时呈现弹软现象或基层表面灰浆过厚 (8) 2.12基层平整度差 (8) 2.13混合料没能形成板体或板体强度不足 (8) 2.14 沥青混凝土横向裂缝 (9) 2.15沥青混凝土纵向裂缝 (9) 2.16沥青混凝土网状裂缝 (10) 2.17反射裂缝 (10) 2.18沥青混凝土翻浆 (10) 2.19沥青混凝土车辙 (11) 2.20 沥青混凝土壅包 (11) 2.21路面沥青砼松散掉渣 (12) 2.22沥青混凝土路面接茬不平、松散、有轮迹 (12) 2.23沥青混凝土搓板 (12) 2.24沥青混凝土凹槽 (13) 2.25沥青混凝土脱皮 (13) 2.26沥青混凝土啃边 (14) 2.27沥青混凝土光面 (14) 2.28施工接缝明显 (14) 2.29压实度不足 (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