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

相关文件解读(一)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心建设工作启动

分3批

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打造一批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的“高地”

战略需求

加强中心建设是有效强化我国医学创新

能力的重要举措

加强中心建设是加快我国卫生与健康科

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加强中心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的有力支撑

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医学科技发展需要和重大疾

病防控需求,把中心建设作为加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科技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举措。

未来五年,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整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和机制,构建衔接紧密、转化顺畅、协同整合、服务基层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医学领域的创新突破和普及推广。

面向重大临床需求,在相关疾病领域和临

床专科建设中心及其创新网络,依托网络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转化医学和防控策略研究,利用网络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的协同创新,为提高

临床诊疗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紧密围绕我国重大慢病和常见多发病的防治需求,进一步完善中心布局,在新建中心的布局上注重不同区域的平衡,实现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的全覆盖。引导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鼓励各地方开展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的建设,实现区域的合理布局,形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

面向基层医疗卫生需求,注重适宜技术的转化推广和专业医务人才的技能培训,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整体提高全国卫生医疗水平和

实施分级诊疗,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措施;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开放共享机制,鼓励同领域的中心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地方和依托单位的职责,给予中心更大的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

?统筹布局各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0家),引导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鼓励各地方开展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的建设,完善领域与区域布局。

总体目标

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

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创新体系

?构建体制化、机制化的转化推广体系,打造一批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生物样本库和信息库,搭建国际一流的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

?开展20-30项万人以上规模的疾病人群队列研究,开发50-80项疾病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水平的临床实践指南,普及推广一批医学科技成果。

1

2

5

6

7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中心

需求导向,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

共建共享,强化

医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

提升能力,培养领军人才和团队

普及推广,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医研企协同,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一、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中心

根据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需求,在充分掌握我国疾病谱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常见多发疾病进一步完善中心布局,实现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的全覆盖。

领域布局

区域布局

领域布局

在目前已部署的11个疾病领域中

心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感染性疾病、儿

童健康与疾病、出生缺陷与罕见病、眼耳鼻喉疾病、免疫与皮肤疾病、中医类等中心建设(详见表)。根据疾病防控的实际需求,原则上各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建设1~3家中心,重大疾病领域建设3~5家。

在新建中心的布局上注重不同区域的平衡,探索推进省部共建中心的建设。引导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中心建立分中心。鼓励

各地方建设省级中心。

整合集成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按照创新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重点开展临床循证研究、转化应用研究、应用推广研究及防控战略研究四类研究。开展20-30项万人以上规模的疾病人群队列研究,开发50-80项疾病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水平的临床实践指南。

二、需求导向 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

1

2

3

4

依托中心和网络,系统加强临床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生物样本、医疗健康大数据等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在各疾病领域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生物样本库和数据库,为高水平科技攻关提供条件平台支持。

三、共建共享 强化医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

?建立国家临床样本平台

?建立国家健康医疗研究大数据库?建立药物和医疗器械评价平台

建设医学研究平台

中心要解决目前临床研究人员培训内容参差不齐、受众不全面等问题,利用互联网、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培养临床医学研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实践中锻炼出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攻关创新主体。

四、提升能力 培养领军人才和团队

普及推广行动

基层适宜技术推广

科技行动

依托中心及其协同创新网络,面向广大基层的实际

需求,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加强实时远程会诊和临床指导等网络服务,做好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有效衔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1

2

网络协同服务科技行动

3

帮扶地方“精准”对接

4

建立科普基地

五、普及推广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六、开放创新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网络开展重大疾病

国际化协同创

新研究

积极开展与

“一带一路”

国家的合作

积极开展疾病防控领域国

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重大

疾病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网络的

建设,打造国际化临床科研攻

关团队,推动与“一带一路”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合作。

?推进协同研发 打造医、研、企紧密结合的医学创

新联合体

七、医研企协同 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中心作为医药产品创新应用平台的作用,促进医研企协同创新,积极开展医药产品的开发和临床评价研究,重点组织开展50-80项医药产品的开发和临床评价研究,加快自主创新医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打造5-10个全链条式新型创新

创业联合体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协同推进建设

加强部门协调,推进对中心在人才培养、享受科研机构优惠政策、国际合作、成果转移

转化、干细胞研究基地和项目等备案、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等多方面的支持

建立长效机制,稳定支持运行

建立多渠道推进中心建设的支持机制,引导地方政府投入,将申报单位所在地政府的

相关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作为中心综合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

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考核评估

重点加强对中心的考核评估,定期对中心进行考核评估,将考评结果

作为分级支持中心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

强化激励机制,推动中心建设持续改进

加强系统设计、分类管理,制定分等级、精细化的激励机制,对临床研究人员推行以增

加知识价值为导向、与岗位职责目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稳定增长机制,提高科研人员

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研究推进临床研究劳务报酬激励政策的突破。

数据中心--医疗影像云云安全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建设背景与方案设计原则 (2) 第2章医疗影像云建设需求分析 (2) 2.1云平台的基础安全保障 (2) 2.2云环境下安全责任分类界定 (4) 2.3云环境下引入的特有安全需求 (5) 第3章医疗影像云云安全建设方案 (6) 3.1平台安全架构设计 (6) 3.2医院接入架构设计 (7) 3.2.1前置机接入安全设计 (7) 3.2.2专线接入安全设计 (7) 3.3平台安全区域边界设计 (8) 3.3.1网络接入域 (8) 3.3.2内网业务区 (8) 3.3.3安全管理区 (9) 3.4平台安全设备汇总 (9) 第4章医疗影像云云安全解决方案技术特点 (10) 4.1部署架构 (10) 4.1.1南北向安全服务流 (11) 4.1.2东西向安全服务流 (11) 4.2东西向安全服务设计 (11) 4.2.1安全服务交付形式 (11) 4.2.2安全服务交付内容 (12) 4.3南北向安全服务交付设计 (12) 4.3.1安全接入服务 (12) 4.3.2安全防御服务 (13) 4.3.3应用交付服务 (14)

第1章项目建设背景与方案设计原则 ◆统一规范 遵循在统一的框架体系下,参考国际国内各方面的标准与规范,严格遵从各项技术规定,做好整个医疗影像云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部署。 ◆成熟稳定 本次建设方案采用的是成熟稳定的技术和产品,确保能够适应各方面的需求,并满足未来业务增长及变化的需求。 ◆实用先进 为避免投资浪费,方案设计不仅要求能够满足目前业务使用的需求,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发展潜力,具备纵向扩增以及平滑横向扩展的能力,以便IT基础架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与业务发展相适应。 ◆安全可靠 由于医疗影像云属于对医疗系统提供公共服务的云平台,因此针对平台自身业务熟悉,结合国家对云平台的相关建设要求和标准,本次云平台安全体系建设参考和采用以下相关国家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国家标准报批稿)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国家标准报批稿)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云计算要求-标准草案 第2章医疗影像云建设需求分析 2.1云平台的基础安全保障 云平台的基础安全保障,是云服务方所需承担的基本、必须义务。提供SAAS服务的云

全国十六家国家级中医药基地

国家级中医药基地医院 一、重点研究艾滋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地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建于1953年,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百佳医院,也是全国中药制剂与剂型改革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医院开设临床科室42个,病区29个,医技科室30个,并分别开设有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综合体检中心、特需门诊、社区医疗服务部和3个疑难病症会诊中心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中医药研究院及新疆中医名医名方研究开发中心,目前是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二、重点研究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的基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40多年来,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中医药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优势和中医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上海市“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坚持“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办院宗旨和“严谨、仁爱、继承、创新”的医院文化。

三、重点研究妇儿病的基地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原名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于1963年建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爱婴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突出针灸、推拿、康复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始建于一九五六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 四、重点研究肝病的基地 1.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位于长江之滨黄鹤楼畔的花园山下,始建于1924年。曾经是美国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医院,先后更名为“湖北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2年与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更名为“湖北省中医院”,为全国九大中医科研基地之一,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省级示范中医医院”,系湖北省唯一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大型省级综合性教学医院 2、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申报书 (试行) 申报单位: 申报领域: 负责人: 联系方式: 单位法人(签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一二年七月

编写提纲 1、申报书概述(限1000字) 2、本单位建立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的优势及基础(包括与申请领域相关的研究基础,取得的成效,平台建设和临床资源情况等,并提供附件1-6) 3、推动本领域临床及转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4、中心建设方案和网络构架设想(中心的组织构架、运行机制、核心人员、网络构架、成员分工等) 5、研究目标及重点任务(结合对本领域的战略分析,研究提出“十二五”研究目标和“十三五”设想,相关指标应明确可考核;突出临床实际需求,研究提出本中心的重点研究任务,针对各具体研究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并提出任务分工方案) 6、申报单位的承诺书及单位法人签章(对中心及网络建设提供人员、硬件、资金保障等方面的说明及承诺书,承诺书格式见附件7) 7、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科技、卫生主管部门推荐函

附件: 1.2005年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课题清单 2.2005年以来获国家级奖励的清单

3.2005年以来发表SCI影响因子5以上的论文情况 4.2001年以来主持或参加国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医学研究及相关研究被国际疾病防治指南采纳的情况 注:采纳情况可附页说明

5.已建立样本库、资源库情况 注:请附建立样本库、资源库的标准操作流程(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6.核心团队,包括: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数据管理统计人员等

附件7: 承诺书 本单位承诺申报书所提供的相关材料属实,本单位能够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 单位法人:(签章) 申报单位:(签章)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基本要求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医疗 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基本要求(试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业务建设,充分利用临床实践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开展高质量研究,根据《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和《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特制定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 第二条基地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以下简称“共享系统”)是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理念,遵循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计算机、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构建的中医临床研究的技术平台。 第三条共享系统建设的目标是遵循中医临床研究特点,针对基地利用临床实际数据开展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构建临床数据采集、管理与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整体提高基地中医临床研究能力和效率,使基地成为在国家中医药服务和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龙头作用的现代化、高水平中医临床研究机构。 第四条基地共享系统建设应由医院主要领导负责,配备专职人员,安排专项经费,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建设原则 第五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共享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技术指南;各基地根据医院信息化的状况,作出共享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分步实施。最终形成能够满足基地临床研究需求的共享系统。 第六条需求主导,务求实效。以重点病种的临床研究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数理统计等方法,为形成高质量、国内外同行认可的临床研究数据提供技术支撑。 第七条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系统建设应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与检验、图像等管理系统等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优化配置,系统集成,技术共享,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组织与实施 第八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各基地所在省级管理部门在提出总体要求

河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指引

河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指引 为落实《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和《河北省医学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思路和主要任务,鼓励河北省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申报奠定基础,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加强临床医学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临床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以临床技术研究为主线,打破现有的专业及学科界限,促进多机构、多学科、多专业跨界融合,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应用,支撑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医改实施,为临床诊疗实践搭建共享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和产品保障。 (二)建设目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是我省医学科技发展整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临床医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研究平台。针对我省疾病防治需求和临床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努力将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成整合集成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和创新力量的重要依托,建设成实施主要疾病领域临床研究的主体力量,建设成促进医学科技成果普及普惠的应用平台,为培育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奠定基础,为

我省医学科技发展和健康河北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面向我省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省级科技创新基地。 (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有效利用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开展针对临床问题的规范研究,推进临床工作科研化,促进医学科技成果普及普惠。主要任务如下:.紧密围绕河北省重点疾病防治的重大需求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研究制定河北省临床医学相关专业领域研究方向、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 .培育临床研究团队,培养临床研究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技术骨干。积极与京津冀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和参与大规模、多中心、规范化临床研究项目; .重点针对河北常见病、高发病,组织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循证评价研究;开展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研究和应用评价;开展诊疗规范和疗效评价研究,开展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搭建健康医疗大数据、样本资源库等专业化的临床医学

医院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

医院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 关键字: 医院、医疗、影像云、云计算、云存储 一、业务场景 为改变目前医院医疗影像为院内建设模式,把影像数据托管至云平台上,从而实现医疗影像的跨院、跨区域、跨个人以及更方便的电子化数据的互通与共享。 二、客户需求分析 1、医院影像数据需要安全保存,实现异地冗余灾备。 2、跨院区影像需要集中存储,影像共享。 三、解决方案 1、整体架构 医疗影像云平台由上海基地负责影像云平台开发、PACS系统集成开发、影像应用产品迭代开发。影像云的业务采用集中式的部署及管理,同时系统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以实现负载均衡。 下图是整体业务逻辑架构:

其中,院内的影像数据可以通过MPLS-VPN方式,通过前置机传输至影像云中心;同样,云中心亦可以通过MPLS-VPN方式把归档好的影像数据回传至院内PACS;当客户使用影像云诊断及应用工具时,则可以采用更为便捷的互联网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快速调阅和应用。可以采用专线以及互联网的方式替代MPLS-VPN方式。 2、医院侧前端部署架构 医院前置机部署于医院侧,是连接医院系统/设备和云存储中心系统的桥梁,只要遵循DICOM3.0协议标准的影像设备如DR,CT等以及院内PACS系统都可以接入云归档系统。 该前置主要实现功能如下: ?根据Dicom标准协议从医院PACS系统或放射设备上获取影像 信息; ?根据Dicom标准协议从云端将归档影像信息传送到医院PACS

系统或设备; ?影像数据处理,包括入库、归档、加密、压缩等; ?根据自定义协议发送影像信息到云影像中心应用集群;与云影 像系统中心应用的协同业务处理; ?路由网关安全控制,隔离医院内外部系统。 ?统一标准PACS系统,支持C-MOVE,C-GET,C-FIND等指令。 影像传输流程,如下图所示: 1)院内PACS可以通过Dicom的C-STORE协议主动发送影像数据到院内前置机影像交互模块或者在PACS上增加节点,院内前置机影像交互模块通过Dicom的C-MOVE协议的方式来获取影像; 2)索引处理:通过读取原始的DICOM影像数据,得出患者姓名、性别、检查编号等信息并进行记录管理; 3)加密处理:支持DICOM TLS加密方式,将DICOM影像文件在传输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密。 4)加压处理:采用DICOM J2k压缩算法,使压缩比更高,压缩率能够达到35%-40%; 5)影像交互:传输的DICOM索引信息及加密加压后的DICOM文件通过内部通道传送到云端存储。 6)影像回传:院内系统通过DICOM query(C-Get,C-Find)协议向前置机发起回传请求,院内前置机从云端应用集群获取影像数据后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医药领域国家财政投入最大、重视程度最高、行业内外关注度最高的一项基础性建设项目,是振兴和发展中医药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中医药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极好机遇。各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先应该统一思想,理解和把握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国家和地方的共同投入和强化管理,改善条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成分布合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在中医药理论研究、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护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重点研究艾滋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地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于1953年。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百佳医院,也是全国中药制剂与剂型改革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医院开设临床科室42个,病区29个,医技科室30个,并分别开设有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综合体检中心、特需门诊、社区医疗服务部和3个疑难病症会诊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中医药研究院及新疆中医名医名方研究开发中心,目前是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重点研究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的基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40多年来,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中医药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优势和中医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上海市“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坚持“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办院宗旨和“严谨、仁爱、继承、创新”的医院文化。 重点研究妇儿病的基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原名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于1963年建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爱婴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突出针灸、推拿、康复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始建于一九五六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 重点研究肝病的基地 湖北省中医院位于长江之滨黄鹤楼畔的花园山下,始建于1924年。曾经是美国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医院,先后更名为“湖北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2年与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更名为“湖北省中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2017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是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第三条按照我国疾病防控战略需求整体规划,在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布局建设中心,并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建设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 第四条注重中心建设布局的区域平衡,探索推进省部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部共建中心”)的建设;引导部分重大疾病领域中心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鼓励各地方开展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级中心”)的建设。 第五条对中心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坚持多渠道支持、定期 —1—

评估和动态调整。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是中心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主要职责:(一)研究制定中心的建设布局规划; (二)批准中心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三)组织开展对中心的绩效评估和检查; (四)研究制定支持中心建设和运行的相关政策措施; (五)组建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 第七条管理部门应集成相关优势资源支持中心建设和发展。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作为牵头部门,在科研项目、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享受科研机构优惠政策、干细胞研究基地和项目备案等方面支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军委后勤保障部负责加强军民融合,军队的中心服务于地方,地方的中心支撑军队需求;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评价研究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 第八条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国内和国际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医学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战略专家组成,主要职责: (一)为中心的建设布局规划、运行管理和评审评估等工作—2—

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附件1 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提出的“名医、名科、名院”战略,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全国选拔一批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较高临床水平和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通过“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着力提高其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新一代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带动中医临床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提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一批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尽快成长为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高尚、中医药理论扎实、临床诊疗技术精湛,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二、培养对象 (一)培养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1.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且连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中医理论基础扎实,并具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面较宽。近5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与中医临床相关的较高学术水平的

本学科论文或者出版过专著;或者承担过地市级以上中医临床科研课题。 3.中医临床诊疗水平较高,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疗效显著;运用中医手段治疗本学科疑难病症有独到之处,有特色。 4.医德医风、服务质量等受到患者和群众赞誉。 5.有培养前途,学习与实践中有较高悟性和钻研精神,身体健康,学习刻苦、努力钻研,有志于献身中医药事业。 符合上述条件并获得第一、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出师证书的继承人以及省级以上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专病)带头人优先考虑。 (二)遴选程序与方法 1.本项目计划在全国选拔200名培养对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全国各行政区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主任医师基数和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结业人员等情况,将候选对象名额400名分配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候选人的遴选工作。国务院各部门有关直属单位的遴选工作,按属地原则实施。遴选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填写《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研修申请书》(以下简称《研修申请书》),说明申请理由,表述个人条件、特长和志向,提出研修计划;经所在单位初审、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查。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研修申请书》及研修计划进行审核,要求申请人公开答辩,考核申请人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中医临床水平,并按成绩排序,择优选拔,将候选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必要时向同行和社会公众征询意见,并于2008年月日

丽水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方案

附件3 丽水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方案 (2018年至2024年) (模板) 一、现状与意义 主要包括申报疾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趋势,以及中心建设推动该领域临床研究和诊疗水平的意义。 二、总体思路 围绕本领域疾病诊疗技术协同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和人才队伍培养,提出中心建设的宗旨、原则、建设方法、体制设计、运行模式和持续发展措施等。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中心总体建设内容 组织网络成员单位开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推广临床研究成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四大任务情况,重点突出以下几个内容: 1.临床诊疗技术的应用研究(有详细的研究方案); 2.临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有明确的技术名称和项数、范围对象等具体打算); 3.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计划(有年度培训的具体人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具体打算);

4.构建临床诊疗技术协同网络(协同网络资源整合方式和协同研究模式,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基层服务等具体情况); 5.带动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情况; 6.市外合作研究等。 (二)网络成员单位总体建设设想 紧密联合中心网络成员单位,开展协同研究、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和基层服务等情况。 四、主要建设目标 围绕主要建设内容,条目式提出建设目标,包括诊疗水平的提高情况、成果推广应用覆盖面及实际效果、基层医疗机构防治水平提高情况、人才培养覆盖面及成效、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基层服务等,包括论文、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相关指标应明确可考核。 五、建设进度安排 对应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根据培育期和建设期不同阶段,进行相应分阶段描述总体进度安排。 六、组织架构 (一)决策机构(中心主任和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和职责)(二)监督机构 (三)执行机构(中心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和专职人员的配备)

河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指引

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指引 为落实《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和《省医学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思路和主要任务,鼓励省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申报奠定基础,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加强临床医学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临床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以临床技术研究为主线,打破现有的专业及学科界限,促进多机构、多学科、多专业跨界融合,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应用,支撑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医改实施,为临床诊疗实践搭建共享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和产品保障。 (二)建设目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是我省医学科技发展整体布局的重要容,是临床医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研究平台。针对我省疾病防治需求和临床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努力将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成整合集成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和创新力量的重要依托,建设成实施主要疾病领域临床研究的主体力量,建设成促进医学科技成果普及普惠的应用平台,为培育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奠定基础,为我省医学科技发展和健康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面向我省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省级科技创新基地。 (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有效利用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开展针对临床问题的规研究,推进临床工作科研化,促进医学科技成果普及普惠。主要任务如下:.紧密围绕省重点疾病防治的重大需求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研究制定省临床医学相关专业领域研究方向、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 .培育临床研究团队,培养临床研究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技术骨干。积极与京津冀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和参与大规模、多中心、规化临床研究项目; .重点针对常见病、高发病,组织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循证评价研究;开展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研究和应用评价;开展诊疗规和疗效评价研究,开展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搭建健康医疗大数据、样本资源库等专业化的临床医学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临床研究平台,建立不同

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

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中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提到,2016年8月11日,《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规划是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充分征求了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意见后发布的。 规划提出,“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到2020年,中医医院将达到4867所,中医总诊疗人次数将达到13.49亿人次,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将达到69.48万人,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823亿元,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在校生人数95.06万人。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共提出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到2020年,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服务量力争达到20%,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中医诊疗量占诊疗总量的比例力争达到30%。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促进中西医结合工作,促进民族医药发展,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二是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形成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30%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提供治未病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50%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推动建设一批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基地。 三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编纂《中华医藏》。建立传统知识名录数据库与保护挖掘平台,形成我国传统知识保护体系。开展中医药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研究。推动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含民族医药基地)。建立3-5个国际传统医药科研合作平台,推进8-10项高水平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河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和《“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范河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参照《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是面向我省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联合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河南省科研基地。 第三条中心的任务是加强临床研究平台建设,重点搭建健康医疗数据、成果转化等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协同创新网络,研究制定临床研究标准规范,开展高水平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培养领军人才和团队,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整体提升本领域疾病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四条按照我省疾病防控战略需求整体规划,在主要疾病领域、我省优势疾病领域和临床专业布局建设中心,并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建设覆盖全省主要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 第五条中心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省科技厅、省卫计委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是中心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制定中心的布局规划。 (二)组建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 (三)批准中心的建立、调整和撤销。组织开展对中心的绩效评估和检查等工作。 (四)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中心建设和运行。 第七条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由省内外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学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战略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为中心的布局规划、运行管理和评审评估等工作提供咨询。 (二)对中心提出的临床研究重点方向、任务及战略规划等提供咨询。 (三)承担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中心依托的法人单位(以下简称“依托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中心的建设实施,为中心建设提供人、财、物等相应的条件保障。 (二)建立健全中心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中心发展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三)做好中心开展临床研究等的条件保障工作。

超融合数据中心医疗行业解决方案v2

超融合数据中心医疗行业 解决方案 1

目录 1公司简介7 1.1公司简介7 2项目背景8 2.1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简述8 2.2项目概述1 2.3规划拓扑图1 2.3.1核心机房1 2.4医院业务应用分析1 2.4.1参考医院HIS系统1 2.4.2参考医院PACS系统1 2.4.3医疗行业业务系统负载1 2.4.4医院业务系统的需求1 2.5现有问题及描述1 2.5.1基础架构无序增长(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删减)1 2.5.2运维管理异常复杂(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删减)1 2.5.3机房投入越来越高(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删减)2 2.5.4业务数据没有保护(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删减)2 2

3超融合设计方案3 3.1设计原则3 3.1.1统一规范3 3.1.2成熟稳定3 3.1.3实用先进3 3.1.4安全可靠3 3.2方案拓扑及介绍4 3.2.1核心机房4 3.2.2容灾机房5 3.3IT软/硬梳理1 3.3.1应用调研(调研高峰期) 1 3.3.2服务器调研(精确到规格)1 3.3.3存储调研(数量及规格)1 3.3.4网络调研(22表示使用的,48表示总共的)1 3.4方案规划1 3.4.1第一期1 3.4.2第二期1 3.5最佳实践1 3.6主要技术7 3.6.1存储虚拟化aSAN 7 3.6.2服务器虚拟化aSV 8 3.6.3网络虚拟化aNET 8 3.6.4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9 3

3.7方案优势1 3.7.1基础架构有序增长1 3.7.2运维管理简单便捷1 3.7.3机房投入成本降低3 3.7.4业务数据得到保护4 3.7.5逻辑错误保护(CDP)1 3.7.6CDP容灾服务器2 3.8超融合配置1 3.8.1超融合一体机配置1 3.8.2超融合软件配置1 3.8.3NFV配置清单1 4超融合迁移方案3 4.1概述(最终迁移具体方案以实施方案为准)3 4.2通用方案迁移前准备3 4.2.1超融合平台搭建3 4.2.2网络、存储配置3 4.2.3业务系统准备4 4.2.4预估迁移时间5 4.3迁移实施5 4.3.1使用P2V迁移步骤(支持)5 4.3.2迁移步骤6 4.3.3使用iso引导迁移步骤7 4

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调查分析【可编辑版】

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调查分析 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调查分析 【关键词】中医药;临床研究 中医药学来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临床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是创新型项目,已被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水平,探寻适合中医临床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对8省13市17家中医医院现场调查,初步理清中医临床研究现状,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规划提供依据。 1 目的 调查省级三甲中医院临床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临床病证、名老中医传承、中药新药开发等临床研究和统计、文献数据库等工具应用的研究。 2 方法与对象 2.1 调查方法分文献调查和现场调研两种方式。现场调研以开座谈会、专家访谈、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在东部杭州、上海、南京、无锡,南部广州、深圳、南海,北部长春、吉林,中部济南、郑州、合肥的省市级三甲中医院。 2.2 调查对象现场调研对象,各医院的科研管理人员、临床研究人员。全国17家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浙江省同德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

院、无锡市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海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吉林省中医院、黑龙江省中医院、天津市中医院。总共134位专家,其中信息技术人员25人,科研管理人员53人,临床研究人员47人,专职研究人员3人,统计分析人员6人。正高职称86人,副高职称22人,初级职称26人。 发放科研管理情况调查表13份,发放医院科研管理人员问卷13份,发放临床研究人员问卷24份。开座谈会13次,专家现场访谈4次。 3 临床研究现状 3.1 临床病证研究研究方向:临床病证研究中以诊疗研究为主,方法学的研究较少;诊疗研究有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诊疗方案的优化;方法学研究,近年来辨证规范、评价方法研究等方法学和信息学研究渐渐被重视。近五年调研医院临床研究课题,临床病证研究中诊疗研究396项,其中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41项,诊疗方案的优化189项,中医药预防保健和治未病研究59项,余107项;方法学研究259项,其中辨证规范110项,评价方法89项,中医临床标准与技术规范制修订研究60项。信息学研究65项,其中证候信息学研究有29项,临床病证信息研究平台24项,新药开发临床信息研究平台11项,中医综合卫生统计1项。研究病种:常见多发病且西医疗效不明显的病,且基础研究相对较少,现代中医理论发展缓慢。在收到的课题资料中,中风病研究96项,痴呆研究24项,糖尿病75项,高血压病研究25项,高血脂研究13项,骨质疏松研究17项;颈、腰椎病46项,股骨头坏死13项,肩周炎5项。呼吸系统研究90项,其中哮

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项目实施指引

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项目实施指南 1组织实施管理 1.1概述 1.2实施保障 1.3建设组织与分工 1.4条件建设要求 1.4.1硬件要求 1.4.2 软件要求 2 中医临床术语 2.1技术要求 2.2 实施要求 2.2.1 技术路线 2.2.2 实施方案 2.3 考核与验收 3 数据采集系统 3.1 技术要求 3.1.1基本要求 3.2实施要求 3.2.1实施筹备 3.2.2实施步骤 3.3考核与验收 3.3.1模板验收 3.3.2系统验收 3.3.3数据质量要求 4. 数据仓库及挖掘分析 4.1技术要求 4.1.1基本要求 4.1.2 扩展要求

4.2实施要求 4.2.1遵循原则 4.2.2基础设施要求 4.2.3实施步骤 4.2.4任务分工 4.3考核与验收 4.3.1 平台验收 4.3.2 成果验收 4.4基础设施要求 4.4.1 硬件 4.4.2 软件 4.4.3 数据仓库软件部署 1 组织实施管理 1.1概述 “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以下简称“共享系统”)是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计算机、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构建的中医临床研究的技术平台。 根据《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和《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要求》,构建中医临床与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是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基地建设“一体两翼”建设任务的重要举措。为了指导、规范和推进各基地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特制定《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项目实施指南》(简称“指南”)。 1.2实施保障 国家组织开展共享系统的规范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建设要求;基地在国家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共享系统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各基地所在省级管理部门,定期对各基地共享系统建设进度与质量进行检查。

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

附件 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 中心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托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填写说明 一、申报书由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交意见并签章。 二、申报书中的依托单位名称,请按规范全称填写,并与申报单位公章一致。如有特殊情况,需单独提供证明,说明理由。 三、申报书中文字须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 1.2倍行间距。 四、凡不填写内容的栏目,请用“无”标示。 五、申报书用A4纸打印、装订、签章。 六、表格内各栏如填写不下,可自行顺延加页。

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

二、本单位建立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优势及基础(包括与申请领域相关的研究基础,取得的成效,平■台建设和临床资源情况等) 三、推动本领域临床及转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四、中心建设方案和网络构架设想(中心的组织构架、运行机制、核心人员、网络构架、成员分工等) 五、研究目标及重点任务(结合对本领域的战略分析,研究提出近期研究目标和远期设想,相关指标应明确可考核;突出临床实际需求,研究提出本中心的重点研究任务,针对各具体研究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并提出任务分工方案)

六、附件目录(包括依托单位的承诺书:对中心及网络建设提供人员、硬件、资金保障等方面的说明及承诺;获得课题奖励、论文、多中心临床研究样本资源库、核心团队情况及其他需要提供的说明材料)。 依托单位意见 签名/盖章: 主管部门意见 签名/盖章: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 (2017-2021年)发展规划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开展建设,是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为更好地推进中心建设发展,完善管理和强化支持,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需求 (一)建设现状 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为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的“高地”,科技部会同原卫生部、原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12年启动了中心的建设工作。目前,分3个批次共布局建设了32家中心,形成了联合26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2100余家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网络;建成60余个大型生物样本库、数据库和143个临床研究队列,覆盖人群706.05万人次,涉及60余个病种;自主或参与制 —1—

定诊治指南规范151项(其中9项纳入国际指南)、制定国家标准42个;取得重大新药、医疗器械等科技成果专利254项,其中国际专利4项,实现专利转移转化9项;共完成了248项药物临床评价;各中心已建成20余个远程服务平台,年诊疗患者数量6万余人次;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网络服务等形式,共组织开展了172项适宜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基层推广活动,累计培训医务人员31.89万人次;建立了43个科普推广平台,自主设计了15个在线移动培训客户端(APP)。中心的建设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在推动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支撑分级诊疗实施、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健康需求,构建健康医疗科技“精准对接”机制,形成了科技支撑健康扶贫工作的新模式。 (二)战略需求 1. 加强中心建设是有效强化我国医学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许多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到临床应用。由于我国临床医学研究部署不够,在临床医学这一重要环节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几乎空白”,导致临床研究团队的专业化建设严重滞后,临床资源高度分散、缺乏整合,临床研究创新不足、水平不高,整体发展滞后的短板问题十分突出。大力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医学科技—2—

医学影像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医学影像大数据中心 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建设背景及意义 (2) 1.1医疗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2) 1.2方案目标 (3) 1.3业务场景与建设内容 (4) 第2章建设原则 (6) 2.1平台建设标准 (6) 2.2数据建设标准 (7) 第3章总体设计 (8) 3.1设计架构 (8) 第4章数据服务中台 (10) 4.1设计背景 (10) 4.2设计目标 (11)

第1章建设背景及意义 1.1医疗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1)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 医疗信息数字化、标准化和网络化,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成为医学领域发展的主流方向。搭建医疗数据云平台和大数据智能中心是紧随当代互联网普及趋势,全面实现院内/区域内医疗数据信息化,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推动个性化卫生服务的最佳解决方案。通过医疗大数据智能中心,将预防、诊疗、临床作业过程数字化和信息化,既可以优化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效率和品质,也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医疗信息,服务于医疗类科研和医疗卫生管理。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图像存档及通讯系统(PACS)和电子病历(CPR)等医疗信息系统的普及,促进了医疗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医疗数据中又有超过90%的数据来自于医疗影像。随着影像设备数字化的发展,通讯技术的逐渐成熟,影像云平台和数字智能胶片已经成为影像诊断发展的主流。三维渲染,薄层CT,四维超声,灌注成像,弥散成像等成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传统医用胶片已经无法有效传递影像的信息,影像数字化传输和保存成为必然趋势。 2)人工智能:率先辅助医学影像 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影像设备在医院的普及使用,使得影像诊断逐步成为临床决策的核心依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计算机对图像的识别率有了显著的提升,使得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图像辅助阅片成为了可能。由于医学影像数量大、数字化程度高以及商业价值清晰等特点,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将率先在医学影像做出突破。 3)大数据分析:挖掘医疗数据价值 医疗数据符合典型大数据的四大特征,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变化,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巨大的数据价值。然而,散乱分布的医疗数据给查找和调阅带来诸多困难,而且也限制了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医疗数据集中管理和后结构化势在必行,才能够为医学研究、个性化治疗、疾病预测和疗效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