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1部分:安装技术规范(DB13 T 1643.1-2012)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1部分:安装技术规范(DB13 T 1643.1-2012)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1部分:安装技术规范(DB13 T 1643.1-2012)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1部分:安装技术规范(DB13 T 1643.1-2012)

ICS13.020.01

Z 0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1643.1—2012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1部分:安装技术规范

2012-11-28发布2012-12-15实施

发布

DB13/T 1643.1—2012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安装技术要求 (2)

5 安装施工要求 (4)

6 设备调试 (5)

7 安装调试报告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 (7)

I

DB13/T 1643.1—2012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13/T 1643《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安装技术规范;

——第2部分:验收技术规范;

——第3部分:运行技术规范。

本部分为DB13/T 1643的第1部分。

为规范河北省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安装,保证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建设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新兴、宋文波、张春雷、武桂桃、刘晓强、王辉、范朝、靳秀英、邓静秋、吉元勋、王占兵、尹菘、张同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自2012年12月15日实施。

DB13/T 1643.1—2012 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1部分:安装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简称: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技术要求、安装施工要求、设备调试、安装调试报告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施工、调试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053.3-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15562.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排放口(源)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由颗粒物测量子系统、气态污染物测量子系统、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子系统、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子系统等组成。通过采样和非采样方式,测量烟气中颗粒物浓度、气态污染物浓度,同时测量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烟气流速或流量、烟气含湿量、烟气氧含量等参数;计算烟气中污染物浓度(或折算后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显示、储存和打印各种参数、图表,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至固定污染源监控系统。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连续地、实时地跟踪测定。

3.2

参比方法

用于进行比对、校验的国家标准方法或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方法。

3.3

零点漂移

1

DB13/T 1643.1—2012

2 在未进行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自动监测系统的设备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仪器的

读数与零输入之间的偏差。

3.4

量程漂移

在未进行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自动监测系统的设备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仪器的读数与已知参考值之间的偏差。

3.5

相对准确度

参比方法与自动监测系统同步测定烟气中气态污染物浓度,取同时段测量结果组成若干数据对,数据对之差的平均值的绝对值与置信系数之和与参比方法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之比。

4 安装技术要求

4.1 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性能

应符合HJ/T 75-2007中第5章的规定。

4.2 排污口

安装烟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口,应符合环保规范化排污口要求,并依照GB 15562.1设置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4.3 钢平台和防护栏杆

4.3.1 材料要求

钢平台和防护栏杆采用钢材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4.2条的规定。

4.3.2 防护栏杆设计载荷

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4.3条的规定。

4.3.3 钢平台设计载荷

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4.4条的规定。

4.3.4 制造安装

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4.5条的规定。

4.3.5 防锈及防腐蚀

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4.6条的规定。

4.3.6 防护栏杆结构

4.3.6.1 结构形式

防护栏杆应采用包括扶手(顶部栏杆)、中间栏杆和立柱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其他等效的结构。防护栏杆各构件的布置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5.1条的规定。

DB13/T 1643.1—2012 4.3.6.2 栏杆高度

防护栏杆不得低于1.5m。

4.3.6.3 扶手

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5.3条的规定。

4.3.6.4 中间栏杆

在扶手和踢脚板之间,至少设置两道中间栏杆,并符合GB 4053.3-2009中第5.4.2条的规定。

4.3.6.5 立柱和踢脚板

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5.5条和5.6条的规定。

4.3.7 钢平台结构要求

4.3.7.1 一般要求:

a)应设置安全、永久的维护和采样平台;

b)平台面积不少于5 m2,平台宽度(平台外侧至烟道外壁距离)与长度均不小于1.2 m;

c)当平台设置在离地面高度≥5 m的位置时,有通往平台的Z字梯/旋梯/升降梯,梯段宽度不小

于0.9 m;

d)平台上应有不少于2个三孔插座(AC(220±22)V,频率50Hz);

e)一切敞开的边缘均应设置防护栏杆;

f)通行平台的无障碍宽度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6.1.2条的规定;

g)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宽度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6.1.3条的规定,竖向净空不小于

1.8 m,爬梯的倾角不大于50o。

4.3.7.2 上方空间

平台地面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 m,平台地面到采样口垂直距离应不大于1.8 m。

4.3.7.3 平台地板

应符合GB 4053.3-2009中第6.4条的规定。

4.4 监测站房

4.4.1 监测站房的基础荷载强度≥2 000 kg/m2,其面积应≥2.5m×2.5m,空间高度应≥2.8 m,站房建在标高≥0 m处。

4.4.2 监测站房内应有空调和冬季采暖设备,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0℃,湿度应≤60%,空调应具有来电自动重启功能,站房内应安装排风扇。

4.4.3 监测站房内配电功率能够满足仪表实际要求,功率不少于8 kW,至少预留三孔插座5个、稳压电源1个、UPS电源一个。

4.4.4 监测站房内应配有有生产资质单位生产的标准气体,且在有效期内。

4.4.5 监测站房的防雷系统除符合GB 50057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3

DB13/T 1643.1—2012

4 a)系统仪器设备的工作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接地电缆应采用大于4 mm2的独芯护套电缆,

接地电阻小于4?,且不能和避雷接地线共用;

b)平台、监测站房、交流电源设备、机柜、仪表和设备金属外壳、管缆屏蔽层和套管的防雷接地,

可利用厂内区域保护接地网,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厂区内不能提供接地线或提供的接地线达不到要求的,应在监测站房附近重做接地装置;

c)电源线和信号线设防雷装置;

d)接地线和零线不得共用,主机柜外壳和可导电的金属外壳要可靠接地;

e)电源线、信号线与避雷线的平行净距离≥1 m,应避免交叉;

f)由烟囱或主烟道上数据柜引出的数据信号线要经过避雷器引入监测站房,应将避雷器接地端同

站房保护地线可靠连接;

g)信号线为屏蔽电缆线,屏蔽层应有良好绝缘,不可与机架、柜体发生摩擦、打火,屏蔽层两端

及中间均需做接地连接。

4.4.6 监测站房仪器应排列整齐,监测仪器顶平直度和平面度应不大于5 mm,监测仪器牢固固定,可靠接地。二次接线正确、牢固可靠,配导线的端部应标明回路编号。配线工艺整齐,绑扎牢固,绝缘性好。

5 安装施工要求

5.1 安装要求

5.1.1 安装要求应满足HJ/T 75-2007中第6章规定。

5.1.2 依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和烟气治理工艺流程图确定安装点位,绘制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布置图。

5.1.3 不得多台固定污染源排放设备共用一套烟气自动监测系统,每台固定污染源排放设备均需安装烟气自动监测系统。

5.1.4 固定污染源烟气净化设备设置有旁路烟道时,烟气自动监测系统探头应安装于烟气混合烟道。

5.1.5 若一个固定污染源排气先通过多个烟道后进入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时,应将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在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上。不得只在其中的一个烟道上安装一套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将测定值的倍数作为整个源的排放结果。

5.2 施工要求

5.2.1 施工应满足GB 50205、GB 50093、GB 50168的规定。

5.2.2 施工单位应熟悉烟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结构、性能,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流程图、设备技术文件、设计图样、监测设备及配件货物清单交接明细表,施工安全细则等有关文件。

注:设备技术文件应包括资料清单、产品合格证、机械结构、电气、仪表安装的技术说明书、装箱清单、配套件、外购件检验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等。

注:设计图样应符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建筑结构制图等标准的规定。

5.2.3 设备安装前的清理、检查及保养:

a)按交货清单和安装图样明细表清点检查设备及零部件,缺损件应及时处理,更换补齐;

DB13/T 1643.1—2012

b)运转部件如:取样泵、压缩机、监测仪器等的滑动部位均需清洗、注油润滑防护;

c)因运输造成变形的仪器、设备的结构件应校正,并重新涂刷防锈漆及表面油漆,保养完毕后应

恢复原标记。

5.2.4 参比方法采样孔内径应≥90 mm,并安装法兰。

5.2.5 现场端连接材料(垫片、螺母、螺栓、短管、法兰等)为焊件组对成焊时,壁(板)的错边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管子或管件对口、内壁齐平,最大错边量不大于1 mm;

b)采样孔的法兰与联接法兰几何尺寸极限偏差±5 mm,法兰端面的垂直度极限偏差为2/1000;

c)颗粒物监测仪器发射单元和颗粒物监测仪反射单元、激光从发射孔的中心出射到对面中心线相

叠合的极限偏差2/1000。

5.2.6 烟气流速采用皮托管法测量的设备,安装时全压口应正对烟气流向,静压口背向烟气流向,与气流方向的偏差角度最大不得超过±5o。

5.2.7 从探头到分析仪的整条采样管线的铺设应采用桥架方式,管线倾斜度不得小于5o,防止管线

内积水,在每隔4 m~5 m处装线卡箍。直接抽取法烟气自动监测系统的伴热管伴热温度不低于120℃。

5.2.8 电缆桥架安装应满足最大直径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电缆桥架的连接应采用连接片联结。配电套管应采用钢管和PVC管材质、配线管,其弯曲半径应满足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5.2.9 电缆的敷设应将动力电缆与信号电缆分开敷设,保证电缆通路及电缆保护管的密封,自控电缆敷设应符合输入、输出分开,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分开的配线和敷设的要求。

5.2.10 安装精度和连接部件坐标尺寸应符合技术文件和图样规定。

5.2.11 各联接管路、法兰、阀门封口垫圈应牢固完整,均不得有漏气、漏水现象。

5.2.12 所有的管路、气路阀门、排水系统安装后应畅通和启闭灵活。自动监测系统空载运行24h

后,无渗漏现象。

5.2.13 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设计承压要求,采用模拟试验检验,管路不得出现脱落、漏气、漏水、振动强烈现象。

5.2.14 反吹气应为清洁气体,反吹系统应进行耐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常用工作压力的1.5倍。

5.2.15 电气控制和电气负载设备的外壳防护应符合GB4208的技术要求,户内达到防护等级IP24级,户外达到防护等级IP54级。

6 设备调试

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在现场安装运行以后,应进行技术性能指标的调试,该调试可由烟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制造者或供应者、用户、受委托的有检测资质的部门承担。

设备调试依照HJ/T 75-2007中附录A、附录B、附录C规定执行。

7 安装调试报告

5

DB13/T 1643.1—2012

6 安装调试报告内容为基本情况、排污口、设备性能、监测站房、安装施工、调试检测报告及结论,

并附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安装位置示意图。

安装调试报告格式见附录A。

当安装调试报告中各项要求均满足后,安装调试完成。

DB13/T 1643.1—2012

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固定污染源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烟气连续自动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系统

安装调试报告

[ ][ ]第第 号号

安装点位安装点位::

设备名称设备名称::

(企业名称及公章企业名称及公章))

年 月月 日日

DB13/T 1643.1—2012

A.1 基本情况

表A.1

企业名称: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行业类别: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点位:

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各设备名称、型号和产品序列号:

设备监测项目:

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生产单位:

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单位:

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施工单位:

监测站房建设完成时间:

设备安装完成时间:

设备调试完成时间:

备注:

8

DB13/T 1643.1—2012

9

A.2 排污口

表A.2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排污口 符合环保部门规范化排污口要求,并设置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 ,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防护栏杆安装后顶部栏杆应能承受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不小于890N 的集中载

荷和不小于700 N/m 的均布载荷。在相邻立柱间的最大挠曲变形应不大于跨度的1/250。

水平和垂直载荷以及集中和均布载荷均不叠加。中间栏杆应能承受在中点圆周上施加的

不小于700 N 水平集中载荷,最大挠曲变形不大于75 mm 。端部或末端立柱应能承受在立

柱顶部施加的任何方向上890N 的集中载荷。

钢平台的设计载荷应按实际使用要求确定,整个平台区域内应能承受不小于 3

kN/m 2均匀分布活载荷。在平台区域内中心距为1 000 mm ,边长300 mm 正方形上应能

承受不小于1kN 集中载荷。平台地板在设计载荷下的挠曲变形应不大于10 mm 或跨度

的1/200,两者取小值。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 50205的规定。当不便焊

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安装后的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不应有歪

曲、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防护栏杆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所有构件及其连接部分表面

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钢平台和通道不应仅靠自重安装固定。当采用仅靠拉力的固定件时,其工作载荷系

数应不小于1.5设计时应考虑腐蚀和疲劳应力对固定件寿命的影响。安装后的平台钢梁

应平直,铺板应平整,不应有歪斜、翘曲、变形或其他缺陷。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的设计应使其积存水和湿气最小,以减少锈蚀和腐蚀。根据防护

栏杆及钢平台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其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涂装。防护栏杆及钢

平台安装后,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面漆或采用等效的防锈防腐涂装。

防护栏杆应采用包括扶手(顶部栏杆)、中间栏杆和立柱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其他等

效的结构。防护栏杆各构件的布置应确保中间栏杆(横杆)与上下构件间形成的空隙间

距不小于500 mm 。构件设置方式应阻止攀爬。

防护栏杆不得低于1.5 m 。

扶手的设计应允许手能连续滑动。扶手末端应以曲折端结束,可转向支撑墙,或转

向中间栏杆,或转向立柱,或布置成避免扶手末端突出结构。扶手应采用钢管,外径应

不小于30 mm ,不大于50 mm 。采用非圆形截面的扶手,截面外接圆直径应不大于57 mm ,

圆角半径不小于3 mm 。扶手后应有不小于75 mm 的净空间,以便于手握。

在扶手和踢脚板之间,应至少设置两道中间栏杆。中间栏杆应采用小于25mm×4mm

扁钢或直径16 mm 的圆钢。中间栏杆与上、下方构件的空隙间距应不大于500 mm 。

防护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或确保与建筑物或其他固定结构牢固连接,立柱间距应不

大于1m 。立柱不应在踢脚板上安装,除非踢脚板为承载的构件。立柱应采用不小于

50mm×50mm×4mm 角钢或外径30 mm ~50 mm 钢管。

钢平台

和防护栏杆 踢脚板顶部在平台地面之上高度应不小于100 mm 。踢脚板应采用不小于100 mm×2

mm 的钢板制造。

DB13/T 1643.1—2012

10

表A.2(续)

应设置安全、永久的维护和采样平台。平台面积不少于5 m2,平台宽度(平台外侧至烟道外壁距离)与长度均不小于1.2 m。

平台应安装在牢固可靠的支撑结构上,并与其刚性连接;梯间平台不得悬挂在梯段上。平台钢梁应平直,铺板应平整,不得有斜扭、翘曲等缺陷。

当平台设置在离地面高度≥5 m的位置时,有通往平台的Z字梯/旋梯/升降梯,梯段宽度不小于0.9 m,梯间平台宽度不小于梯段宽度,竖向净空不小于1.8 m,爬梯的角度不大于50o。

平台上应有三孔插座不少于2个(AC(220±22)V,频率50Hz)。

一切敞开的边缘均应设置防护栏杆。

通行平台的无障碍宽度应不小于750 mm,单人偶尔通行的平台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应不小于450 mm。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宽度应不小于梯子的宽度。梯间平台(休息平台)在行进方向的长度应不小于梯子的宽度。

平台地面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 m。平台地面到采样口垂直距离应不大于1.8 m。

平台地板应采用不小于4 mm厚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铺装,相邻钢板不应搭接。相邻钢板上表面的高度差应不小于4 mm。

钢平台

和防护栏杆

工作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地板应水平设置。通行平台地板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大于10°,倾斜的地板应采取防滑措施。

小结:

DB13/T 1643.1—2012

11 A.3 烟气自动监测系统设备性能

表A.3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

进口仪器是否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

有环保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产品实用性检测合格报告。

设备资质 仪器的名称、型号必须与证书相符合,且在有效期内。

是否有计量器具 标志和产品铭牌。

各部件连接可靠,表面无明显缺陷,各操作键使用灵活,定位准确。

仪器各显示部分刻度、数字清晰,涂色牢固,不应有影响读数的缺陷。

仪器外壳或外罩应耐腐蚀、密闭性能良好、防尘、防雨,启动使用后,结构、管路

无颤抖震动滴漏现象。

设备外观 设备、各部件、构件之间永久性焊接符合技术文件和图样规定。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0 ℃~45 ℃;相对湿度:≤90%;大气压:86 kPa ~106 kPa ;烟气温度:<260℃。 供电电压 AC (220±22)V ,频率50Hz 。

在10℃~35℃,相对湿度≤85%条件下,仪器电源引入线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

不小于20 Μ?;

安全要求 仪器应设有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人身触电。仪器应有防止雷击设置。

校准仪器应能用手动和/或自动方法进行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校准。

仪器有防止光学镜头、插入烟道的探头被烟气污染的净化系统。

仪器具有记录、存储、显示、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打印、故障告警、安全管理和

数据传输等功能。

烟气自动监测系统显示终端应有烟气温度、烟气流速、污染物实测浓度、标态烟气

流量、污染物排放速率、生产负荷,需要污染物折算浓度的还需应有氧量、污染物折算

浓度。

烟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日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

能记录测定数据和仪器运行状态数据,仪器运行不正常时发出告警信息。

仪器数据采集控制器应能保证存储至少半年的原始数据。

仪器应能对数据文档进行文档保存和备份,能自动生成运行参数报告,数据报告,

掉电记录报告和操作记录报告。

仪器系统应具有二级操作管理权限。

具有异常情况自动恢复功能。

提供网络接入功能,传输协议符合 HJ/T 212的要求。

系统应具有显示仪器现场工作状态功能,可设置条件查询和显示历史数据,打印告

警信息和各种图表。

功能要求 仪器应能够记录不高于1min 的累积平均值,能显示和打印 1min 、15min 的测试数

据。

小结:

DB13/T 1643.1—2012

12 A.4 监测站房

表A.4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监测站房的基础荷载强度≥2 000 kg/m 2,其面积应≥2.5m×2.5m ,空间高度应≥2.8 m ,

站房建在标高≥0 m 处。

站房内应有空调和冬季采暖设备,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0℃,湿度应≤60%,空

调应具有来电自动重启功能,站房内应安装排风扇。

监测站房内配电功率能够满足仪表实际要求,功率不少于8 KW ,至少预留三孔插座5

个、稳压电源1个、UPS 电源1个。 监测站房内应配有有生产资质单位生产的标准气体,且在有效期内。

仪器设备工作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接地线缆应大于4 mm 2的独芯护套电缆。接

地电阻小于4 ?,且不能和避雷接地线共用。

平台、监测站房、交流电源设备、机柜、仪表和设备金属外壳、管缆屏蔽层和套管

的防雷接地,可利用厂内区域保护接地网,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厂区内不能提供接地线

或提供的接地线达不到要求的,应在子站附近重做接地装置。

电源线和信号线加防雷器。 接地线和零线不得共用,主机柜外壳和可导电的金属外壳要可靠接地。

电源线、信号线与避雷线的平行净距离≥1m ,应避免交叉。

由烟囱或主烟道上数据柜引出的数据信号线要经过避雷器引入监测站房,应将避雷器

接地端同站房保护地线可靠连接。

信号线为屏蔽电缆线,屏蔽层应有良好绝缘,不可与机架、柜体发生摩擦、打火,屏

蔽层两端及中间均需做接地连接。

监测站房 监测站房仪器应按施工图排列整齐,监测仪器顶平直度和平面度应不大于5mm ,监测仪

器牢固固定,可靠接地。二次接线正确、牢固可靠,配导线的端部应标明回路编号。配线

工艺整齐,绑扎牢固,绝缘性好。

小结:

DB13/T 1643.1—2012

13

A.5 安装施工

表A.5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绘制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布置图。

不得多台固定污染源排放设备共用一套烟气自动监测系统,每台固定污染源排放设备

均需安装烟气自动监测系统。

固定污染源烟气净化设备设置有旁路烟道时,烟气自动监测系统探头应安装于烟气混

合烟道。

烟气自动监测系统探头安装位置应优先选择垂直管段和烟道负压区域,应避开烟道弯

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颗粒物探头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4

倍烟道直径,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2 倍烟道直径处;气态污染物探头应设置在

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2倍烟道直径,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0.5

倍烟道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 / (A+B),式中A 、B 为边长。当安装位

置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尽可能选择在气流稳定的断面,但安装位置前直管段的长度必

须大于安装位置后直管段的长度。

在烟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断面下游应留有参比方法采样孔,采样孔布设应按照

GB/T16157确定,在与烟气自动监测系统互不影响测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

烟气自动监测系统探头不宜安装在烟道内烟气流速小于5 m/s 的位置。

若一个固定污染源排气先通过多个烟道后进入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时,应将烟气

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在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上。不得只在其中的一个烟道上安装一套烟

气自动监测系统,将测定值的倍数作为整个源的排放结果。

当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在矩形烟道时,若烟道截面的高度大于4 m ,则不宜在烟道

顶层开设参比方法采样孔;若烟道截面的宽度大于4 m ,则应在烟道两侧开设参比方法采

样孔,并设置多层采样平台。

点测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测量点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颗粒物测量点位离烟道壁的距离不小于烟道直径的30%,气态污染物、氧量及流

速的测量点位离烟道壁距离不小于1 m ;

2、测量点位应接近烟道断面的矩心区。

安装 线测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测量点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颗粒物测量点位所在区域离烟道壁的距离不小于烟道直径的30%,气态污染物、

氧量及流速的测量点位离烟道壁距离不小于1 m ;

2、中心位于或接近烟道断面的矩心区,测量线长度大于或等于烟道断面直径或矩形

烟道的边长。

DB13/T 1643.1—2012

14

表A.5(续)

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流程图、设备技术文件、设计图样、监测设备及配件货物清单交接明细表,施工安全细则等有关文件。设计图样应符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建筑结构制图等标准的规定。

是否做到:按交货清单和安装图样明细表清点检查设备及零部件,缺损件应及时处理,更换补齐。

是否做到:运转部件如:取样泵、压缩机、监测仪器等的滑动部位均需清洗、注油润滑防护。

参比方法采样孔内径应≥90 mm,并安装法兰。

现场端连接材料(垫片、螺母、螺栓、短管、法兰等)为焊件组对成焊时,壁(板)的错边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管子或管件对口、内壁齐平,最大错边量不大于1 mm。

采样孔的法兰与联接法兰几何尺寸极限偏差±5 mm,法兰端面的垂直度极限偏差为2/1000。

颗粒物监测仪器发射单元和颗粒物监测仪反射单元、激光从发射孔的中心出射到对面中心线相叠合的极限偏差2/1000。

从探头到分析仪的整条采样管线的铺设应采用桥架方式,管线倾斜度不得小于5o,在每隔4 m~5 m处装线卡箍。直接抽取法烟气自动监测系统的伴热管伴热温度不低于120℃。

电缆桥架安装应满足最大直径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电缆桥架的连接应采用连接片联结。配电套管应采用钢管和PVC管材质、配线管,其弯曲半径应满足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敷设应将动力与信号电缆分开敷设,保证电缆通路及电缆保护管的密封,自控电缆敷设应符合输入、输出分开,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分开的配线和敷设的要求。

安装精度和连接部件坐标尺寸应符合技术文件和图样规定。

各联接管路、法兰、阀门封口垫圈牢固完整,均不得有漏气、漏水现象。所有的管路、气路阀门、排水系统安装后应畅通和启闭灵活。烟气自动监测系统空载运行24h后,无渗漏现象。系统应满足设计承压要求,采用模拟试验检验,管路不得出现脱落、漏气、漏水、振动强烈现象。

反吹气应为清洁气体,反吹系统应进行耐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常用工作压力的1.5倍。

施工

电气控制和电气负载设备的外壳防护应符合GB4208的技术要求,户内达到防护等级IP24级,户外达到防护等级IP54级。

小结:

DB13/T 1643.1—2012

15

A.6 调试检测报告

表A.6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项目名称

实测值 考核指标 是否符合 零点漂移

不超过±2.0%F.S. 量程漂移

不超过±2.0%F.S. 相关系数

≥0.85;当参比方法测定颗粒物平均浓度≤50mg/m 3时≥0.70 CI (置信区间半宽)

≤15%(该污染源的排放限值) 颗粒物 TI (允许区间半宽)

≤30%(该污染源的排放限值) 零点漂移

不超过±2.5%F.S. 量程漂移

不超过±2.5%F.S. 线性误差

不超过±5% 响应时间

≤200s 二氧化硫 准确度 ≤20 μmol/mol 时,绝对误差不超过±6

μmol/mol ;

>20μmol/mol ~≤250μmol/mol 时,相对

误差不超过±20%;

>250 μmol/mol 时,相对误差≤15%。

零点漂移

不超过±2.5%F.S. 量程漂移

不超过±2.5%F.S. 线性误差

不超过±5% 响应时间

≤200s 氮氧化物 准确度

同二氧化硫。 速度场系数精密度

当流速>10 m/s 时,≤5%; 当流速≤10 m/s 时,≤8%。 流速 或相关系数

≥9个数据时,相关系数≥0.90。 烟温

绝对误差 不超过±3℃ 氧量 相对准确度 ≤15% 结论

所用标准气体名称

浓度值 生产厂商名称

参比方法

所用仪器名称 型号 方法依据

DB13/T 1643.1—2012

16

A.7 结论

表A.7

负责人负责人::

单位单位:(:(公章公章公章))

年 月月 日日

HJ 75-201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与HJT 75-2007标准差异

最新版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与HJ/T 75-2007标准差异汇总: 1、标准号差异?HJ 75-2017规定较HJ/T 75-2007规定,正式作为行业标准,而不就是推荐性行业标准,效力更强。直接对运维工作具有约束力。 ?2、概念术语(系统响应时间与仪表响应时间) ?HJ 75-2017规定了概念术语:系统响应时间与仪表响应时间;增加了验收技术要求:示值误差与系统响应时间。 9、3、3、1条气态污染物与氧气CEMS验收,这两项就是前提条件。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3??、新增氮氧化物监测单元要求 HJ 75-2017规定:第4条氮氧化物监测单元要求,二氮可直接测量,亦可转化为一氮后一并测量,不允许只测量一氮。在现场与运维,就需要在产品选型时做好产品设计与转换要求。HJ/T 75-2007规定中无要求。? 4、新增监测站房要求?HJ 75-2017规定:第6条监测站房要求-监测站房建设规范化。对于现场人员来说,就需要注意后期签订运维合同、验收项目,涉及该项,注意核实就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如不符合,书面提醒业主单位该事项。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5、采样监控平台面积与安全防护变化?HJ 75-2017规定:第7条7、1、1、7采样监控平台面积与安全防护a项。新增加采样监控平台面积与安全防护。技术验收应核实此项。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6、安装要求变化 HJ 75-2017规定:第7条安装要求7、1、1、1 b项安装位置细化;采样平台

斜梯(高于2米)与升降梯设置高度(高于20米)细化。技术验收应核实此项。HJ/T 75-2007规定离地高度高于5米,设置Z字梯旋梯升降梯。 ?7、新增了参比方法采样孔预留要求 HJ 75-2017规定:第7条安装要求7、1、1、1 d项参比方法采样孔预留,技术验收应核实此项。HJ/T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8、烟气分布均匀程度判定规则 HJ 75-2017规定:7、1、2、3烟气分布均匀程度判定。前四后二由之前得颗粒物增加为颗粒物与流速;新增了新建排放源采样平台与排气装置同步设计、建设,及烟气分布均匀程度判定。现场仪表在CEMS采样与分析探头安装,监测断面位置就是否合理做好判定。HJ/T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9、旁路增加烟温与流量 HJ 75-2017规定:7、1、2、6旁路增加烟温与流量,HJ/T75-2007规定中仅需增加流量。 10、新增安装施工要求 HJ75-2017规定:新增了7、2 安装施工要求,7、2、1-7、2、10实际施工要求细化。CEMS安装施工要求细化,对工程施工及验收提高要求与考核指标细化。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11、CEMS技术指标调试检测变化 HJ 75-2017规定:第8条CEMS技术指标调试检测附录A。主要变化有四

一体化设备安装施工规范标准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安装施工规 建设规模:地下-0.5m至地上+1.5m 质量标准: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合格标准。 施工围:1.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安装 一、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安装 ⒈施工前的准备 熟悉设备安装施工图及施工验收规,确定设备位号、安装标高、 方位、以及安装技术要求。 ⒉设备开箱验收 (1)设备出库验收,分外观检查与开箱检查: ①裸装设备的外观检查,按照所需出库的设备明细表会同建设 单位查对设备编号、规格、数量、及设备外观无缺陷等,并 与建设单位办理出库手续和填写设备检查记录。 ②设备的开箱检查在工地进行。箱装设备出库后,根据设 备的安装图和设备明细表等,会同建设单位仔细清点和检查 设备零、部件的数量和质量,并认真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 录”。 (2)随机所带的产品说明书、出厂检查试验记录、装箱单等及产品 合格证,建设单位应及时提供给我公司(原件或复制),以作 为我公司安装的技术参考和交工资料。 (3)设备开箱应在有关人员参加下,对照装箱单及图纸,按下列要 求项目检查与清点,并填写《设备验收清点记录》: ①箱号、箱数及包装情况; ②设备名称、类别型号及规格; ③设备外形尺寸及管口方位; ④设备件及附件的规格尺寸及数量; ⑤表面损坏,变形及锈蚀状况; (4)易丢失、易损坏的零部件,在设备试运转前安装,且安装部位,

的孔洞应及时暂予以密封,不得进入灰尘和杂物。 (5)出库后对加工零件及附件等设备件上有防护物的,不准过早拆除, 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防护,以免备件受损。 (6)随机带来的专用工具及供应的易损、易丢件,在出库时作好记录。 工程竣工后,我公司将专用工具及多余的零部件退还建设单位,并办理移交手续。 ⒊设备的起重和搬运 一体化设备现置临时货场,安装之前需用吊车配合平板汽车运输至机械楼边侧临时施工道路上,需用平板车一辆(12米)、吊车一辆(25吨)。 (1)检查所有起重搬运机具、钢丝绳和滑轮等,证明确实可靠后使用。 (2)操作起重机械,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施工安全规定。 (3)设备搬运、吊装准备工作 ①摸清设备装卸的场地、道路、设备的安装位置、方向及设 备搬运的先后次序。 ②找好设备吊装位置时,确定受力部位。 (4)吊装时,在吊装绳与设备加工面或棱角处垫以木板、胶皮等物。 (5)每根钢丝绳受力要均匀,并与垂线所成的夹角不得大于30 ⒋垫铁布置及抄平: 按设备安装标高配制各组垫铁,并用水准仪将各垫铁组顶面 抄到同一标高。垫铁与垫铁之间,垫铁与底座之间应紧密贴 合,接触面积不得少于接触面积的70%,不得有松动现象。 ⒌设备就位: 将设备吊装在其对应施工部位上方,调整好设备方位,并设备 底座中心线对正施工部位上的安装基准线,然后设备徐徐座

技术规范书《基站配套设备安装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基站配套设备 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2014年12月

一、设备机架的安装固定 1.概述 1.1 描述 【目的】本书包含了设备机架安装所有的准备工作、施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也包括设备布局的一般原则。 【设备】适用于所有通信机房。 【应用】适用于所有新建、扩容、搬迁工程。 1.2 要求与指标 1.2.1 要求 1. 必须按照设计图来安装; 2. 各机架应安放水平、垂直、牢固; 3. 安装后各机架应相互紧靠(除设备要求留有间隙外)整齐有序; 4. 机房整体布局合理; 5. 安装完成后,应确保机房干净卫生、余料退至仓库。 1.2.2 指标 1. 水平偏差:安装设备机架允许水平偏差小于等于千分之一; 2. 垂直偏差:安装设备机架允许垂直偏差小于等于千分之一; 3. 最大间隙:同一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成一直线,相邻机架的缝隙应小于等于3mm; 4. 螺栓要求:紧固为止,螺杆超出螺帽不少于2-3 丝; 2 安装要求 2.1 概述 2.1.1 方案确定 2.1.1.1 机架布置 1. 基站布局要符合基站安装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摆放、安装; 2. 室内机架安装要由良好的垂直度;

3. 同一列机架应成一条直线,无明显参差不齐; 4. 同类型机架高度一致,无明显偏差; 5. 相邻机架之间不要留空隙(除设备要求留有间隙外); 6. 机架门口、通风口、散热口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原则不少于1 米;机架离馈线窗尽可能近,以减少馈线长度;仔细研究图纸,确定电池的尺寸和安装位置;基站布局要符合基站安装设计要求,实际安装时以施工图设计为准。 . 图一 2.1.1.2 加固方式: 1. 机架的固定分没有防静电地板和有防静电地板两种情况,其加固方式有所不同; 2. 没有防静电地板时,又分为需要对地绝缘和不需要对地绝缘两种,不需要对地绝缘时,加固机架必须在地板上使用膨胀螺栓,该膨胀螺栓的型号和强度必须符合机架要求并加固; 3. 需要对地绝缘时,加固机架前必须先安放绝缘板,使绝缘板上的固定螺丝孔和机架设备的固定孔吻合,然后再使用膨胀螺栓,该膨胀螺栓的型号和强度必须符合机架要求并紧固; 图一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 行)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0年8月 目录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是指采用参比(标准)方法,与自动监测法在企业正常生产工况下实施同步采样分析,验证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监测行为。 比对监测是判断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统一比对监测技术要求,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28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规定了废水自动监测设备、固定污染源烟气连自动监测设备(CEMS)比对监测的内容、频次、方法、结果评价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对废水污染源、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比对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验收监测仍按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 HJ/T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 HJ/T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HJ/T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设备安装安全规范—【安全资料】.doc

设备安装安全规范 第一节一般安全要求 第一条通信设备安装施工作业计划、施工方案中,必须有安全生产内容。安全交底时,应同时交安全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 第二条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所用工具、电气设备及电源进行认真检查有不合格的须修复后方可使用,不得使用带“病”工具和设备。 第三条插销板、电烙铁、行灯及手电钻等设备的电源线要布放合理,避免作业人员踢碰和绊倒,不得将电源线挂在通信设备上。 第四条铁架、机架及高凳上,不准放置工具和器材。工作需要必须往高凳上放工具和器材时,人离开必须随手取下;当搬移高凳时,应先检查上面有无工具和器材。 第五条需要支、搭脚手架时,脚手架要支搭牢固.脚手板要放置平稳,木板厚度不得少于5厘米。跨度不得超过2米。不得支“探头板”。脚手架的高度,以人上去后能直立起来并操作方便为宜。 第六条登高作业,严禁脚踩铁架、机架、上下电缆走道;严禁攀登配线架支架、严禁脚踩端子板、弹簧排。 第七条在机房施工使用的电气设备,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并标明所使用的电压。 第八条带电作业时,应使用专用绝缘工具,便用的金属工具如改锥、扳手等应用胶布或绝缘塑料带缠绕,并检查是否可靠;在带电的设备、头柜、分支柜

中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将身上诸如手表、钥匙等金属品除下,以防引起电源短路造成事故。如需要登高操作时,应使用绝缘高凳或木质高凳。 第九条在带电的设备头柜、分支柜中作业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螺丝钉、垫片等金属材料掉落引起事故,确保设备及人员安全。 第十条重要工序,建设单位随工人员、监理人员及工程负责人必须在施工现场监督、监视方能作业,并由熟悉工序的技术人员操作。 第十一条割接时,要做好割接方案,制定应急措施,责任明确到人,人员安排到位,统一指挥。必要时,割接前通知建设单位(机房人员)做好数据备份,预防在割接失败或意外情况时能迅速恢复机房原装及正常运行,确保万无一失。 第十二条施工场地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第十三条每日工作完毕离开现场前,必须清理作业现场,切断施工电源,检查火源及其他不安全因素,确认安全后才能离开工作现场,必要时告知随工人员或机房值班人员。 第二节现场开箱搬运 第十四条开箱 一、应在无尘、无潮湿的环境下进行开箱。在室外开箱应有防尘、防潮措施,遇风雨天气不得在室外开箱。 二、开箱时应注意包装箱上的标志,严禁倒置。 三、开箱时应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锤敲打,防止剧烈振动损坏箱内设备。 四、随时清理工作场地拆下的箱板、铁皮等杂物,应妥善处置,防止砸、刮伤人员和设备。

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 1. 总则 1.1 本规范书适用于沈阳新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城市污泥低成本利用项目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循环水泵配套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书所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本规范书发出以后,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方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供方提出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供方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在签订合同之后,需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具体款项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1.5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6供方对整套设备和辅助系统负有全责,即包括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制造商应事先征得需方的认可。 1.7 本规范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2. 设计条件与使用条件 2.1 系统概况 2.1.1 本期工程:热网循环水系统扩容改造 2.1.2 改造循环水泵配套汽轮机1台 2.2 设备运行环境条件 2.2.1 安装地点:室内布置 2.2.2主厂房地坪(±0.000米)相当于海拔高度47.5m (黄海高程系) 2.2.3地震烈度:基本裂度 7 度 2.2.4各气象要素统计如下: 夏季7月份平均气温 29.5度 冬季采暖期各月平均气温–5.62度 历年平均气温 7.8度 降雨量:日最大215.5mm,小时最大89mm 湿度:夏季七月份平均相对湿度78%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 200mm 历年最大风速 29.7m/s 冬季主导风向北、东北 夏季主导风向南、西南 最大冻土深度 1.40m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398-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烟气黑度的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包括观测位置和条件、观测方法、计算方法以及标准林格曼烟气黑度图的规格。 1.2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灰色或黑色烟气在排放口处黑度的监测,不适用于其他颜色烟气的监测。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烟羽 plume 从特定出口如烟囱或排气口排出的气流(通常是可见的)。 2.2 林格曼黑度级数Ringelmann number 评价烟羽黑度的一种数值,用肉眼观测的烟羽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对比得到。 2.3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Ringelmann smoke chart 标准的林格曼烟气黑度图由14cm×21cm的不同黑度的图片组成,除全白与全黑分别代表林格曼黑度0级和5级外,其余4个级别是根据黑色条格占整块面积的百分数来确定的,黑色条格的面积占20%为1级,占40%为2级,占60%为3级,占80%为4级。 3 原理 把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将烟气的黑度与图上的黑度相比较,由具有资质的观察者用目视观察来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的黑度。 4 仪器和设备 4.1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附录A)。 4.2 计时器(秒表或手表),精度1秒。 4.3 烟气黑度图支架。 4.4 风向、风速测定仪。 5 步骤 5.1 观测位置和条件 5.1.1 应在白天进行观测,观察者与烟囱的距离应足以保证对烟气排放情况清晰地观察。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安置在固定支架上,图片面向观察者,尽可能使图位于观察者至烟囱顶部的连线上,并使图与烟气有相似的天空背景。图距观察者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使图上的线条看起来融合在一起,从而使每个方

DB11 1195-2015固定污染源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

ICS13.020.40 Z10 备案号:XXXXX 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1195—2015 固定污染源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sites setting of stationary pollution sources 2015-04-30发布2015-06-01实施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 (2) 5污水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 (6) 6监测点位标志牌设置要求 (7) 7监测点位管理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监测点位标志牌要求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监测点位编码规则 (11) 参考文献 (13)

前 言 本标准4、5、6章为强制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房山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北京市顺义区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云平、张大伟、郭建辉、宁占武、马召辉、冯亚君、金蕾、张健、朱小锋、全颖弘、张中平、潘迪、马全京、刘辉、王宏伟。

设备安装主要规范

第二节化工石油机械设备安装主要标准规范 一国家标准 GB50231-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70-2010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1-2009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2-2009 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2009 锅炉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GB50274-2010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2010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6-2010 破碎、粉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7-2010 铸造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26-200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 GB/T 50448-200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 50393-2008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 GB50128-2005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25146-2010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1-2004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现场设备GB50236-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2-2010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容规)二行业标准 SH/T 3541-2007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 3539-2007 石油化工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及验收规范SH/T 3544-2009 石油化工对置式往复压缩机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38-2005 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SH/T 3514-2001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H 3532-2005 石油化工换热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SH 3508-1996 石油化工工程施工及验收统一标准SH 3534-2001 石油化工筑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6-2007 管式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T3540-2007 钢制换热设备管束复合涂层施工及验收规范SH/T3542-2007 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3524-2009 石油化工静设备现场组焊技术规程SH/T 3537-2009 立式圆筒形低温储罐施工技术规程SH/T3530 -2001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工艺标准SH/T3512-2002 球形储罐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SH/T 3522-2003石油化工隔热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SH/T 3538-2005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SH/T 3507-2005 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 3143-2004 石油化工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考试题及答案.docx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1、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发布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76 —2007,是标准的一项技术规范。B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2、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是指在温度,压力为101325Pa条件下不含水汽的烟气。 B A、0oC B 、 273K C 、32oF D 、50oC 3、在对烟气排放连续监测这个概念的描述时,有如下描述: 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连续地、实时地跟踪测定;每个固定污染源的总测定小时数不得小于锅炉、炉窑总运行小时数的 75%;每小时的测定时间不得低 于分钟。 D A、5 分钟 B、10分钟 C、30分钟 D 、45 分钟 E 、60 分钟 4、满量程值,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设置CEMS的最大测量值。通常设置为高于排放源最大排放浓度的倍。 A A、1-2 倍 B 、 2-3 倍 C 、1 倍D、4倍

5、调试时间,在检测CEMS技术指标前,未进行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的 前提下,要求 CEMS的正常运行时间为不少于小时。D A、24 小时 B、48小时 C 、72 小时 D 、168 小时 6、复检期间 在 CEMS技术指标检测合格,仪器连续运行90 天以后,复检 CEMS技术指标所要求的运行时间(不少于小时),复检时不得进行计划外的的维修、保养或调节。 A A、24 小时 B、48小时 C 、72 小时 D 、168 小时 7、颗粒物是指燃料和其他物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处理中所产生 的悬浮于液体和烟气中的颗粒状物质。 A A、固体和液体 B 、固体和气体 C 、气体和液体 8、当参比方法测定颗粒物排放浓度 a.≤50mg/m3 时, CEMS法与参比方法测定结果平均值的绝对误差应不超 过;D 3 A、± 15% B、20% C、± 25% D 、15mg/m 9、在流速连续测量的指标中,有关描述 速度相对误差:当流速大于10m/s时,速度相对误差不超过±%;当流速小于或等于10m/s时,速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2%。B

固定污染源水质在线监测方案

排放口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工程 设 计 方 案 二〇二〇年二月

一、总则 1.1编制依据 1.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 352-2007) 2.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3-2007) 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2007) 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 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HJ/T 356-2007) 6.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HJ 477-2009) 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 212-2005) 8.《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6-2003; 9.《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1-2003 10.《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3-2003 11.《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2-2003 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声波明渠流量计》HJ/T

15-2007 1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监 测仪》HJ/T 377-2007 14.《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发[1999]24 号 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6.《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17.《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18.《巴歇尔槽测流规范》 SL 24-91 二、排污单位及排污现状 2.1排污口规范化情况 经污水厂处理后出水排入河道,日排水量约为*****m3,计量明渠已建设,已安装标准化计量槽和明渠流量计。 三、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排污在线监测系统由采样单元,预处理单元、分析监测单元、通信单元等构成。采样单元、预处理单元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的水样采集、水样预处理等采样控制过程;分析监测单元完成水质监测参数的分析过程;通信单元实现数据及控制指令的上行及下行传输过程,数据及时传至省市环保及厂区监控中心。系统依据合理、实用、经济、可靠、运行维护简单的原则,并参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有关部门技

固定源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试题考试时间: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2、采集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样品时,小时均值采样时,U型吸收管内装10ml 吸收液,以()L/min的流量采样;24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l吸收液,以()L/min流量采样。 3、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压力为()时的状态。 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的采样时间。 5、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的采样时间。 6、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测点位臵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段的下游方向大于()倍直径处,特殊情况下,最小()倍直径处。 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原理是: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正对气流,使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并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所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 8、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锅炉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min,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应不少于()m3,取3次采样的()作为管道的烟尘浓度值。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 A.大于5% B.不大于5% C.10% D.小于10% 2、当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应选择吸收率为()%以上的吸收管。 A.85 B.90 C.95 D.99 3、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采样时间。 A.10 B.12 C.14 D.18 4、在环境空气监测点采样周围()空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如果采样管的一边靠近建筑物,至少要在采样口周围要有()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 A.90°,180° B. 180°,90° C. 270°,180° D. 180°,270° 5、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囱。 A.10 B.20 C.30 D.40 E.50 6、除分析有机物的滤膜外,一般情况下,滤膜采集样品后,如果不能立即称重,应在( )保存。 A.常温条件下 B.冷冻条件下 C.20℃ D.4℃条件下冷藏 7、在进行二氧化硫24h连续采样时,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为( ) ℃。 A 23-29 B 16-24 C 20-25 D 20-30 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 )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完整word版)设备安装验收规范

设备安装施工验收规范 大纲 一、设备验收与保管 二、设备安装前基础验收工作 三、设备安装前作为技术员应作的工作是什么? 四、设备安装前的一般规定和要求 五、找正和找平 六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 七压力试验 八工程验收 设备安装规范及常见设备安装程序 1、设备验收与保管 1、出厂合格证;(国外设备需经商检) 2、设备说明书 3、质量证明书 4、按装箱单检查清点并作好记录和交接手续; 5、发现质量异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2、设备安装前基础验收工作 1、基础外型尺寸及外观质量的检查及相应质量合格证; 2、基础的标高基准线、横轴和纵轴中心线; 3、相应的建筑(构筑)物上应标有坐标轴线; 4、设计要求做沉降观测的设备基础应有沉降观测水准点; 5、设备安装前应依据设计要求,核对基础的各种基准线是否符合要求; 6、设备就位前,基础表面应进行修整,需灌浆的基础表面应凿成麻面,被油污的混凝土应铲除,放置垫铁处(至周边50mm)的混凝土表面应铲平,铲平部位的水平偏差为2mm/M ,且应与垫铁接触良好,预留地脚螺栓孔内的杂物应清除干净. 3、设备安装前作为技术员应作的工作是什么? 1、熟悉图纸,检查设备合格证和说明书及管口方位图 2、熟悉设备布置图和构筑物结构图,掌握安装顺序。

3、设备的开箱检查、规格尺寸和重量 4、基础验收,同时作好设备支座尺寸是否与基础预留地脚螺栓相吻合,同时要到现场勘察和测量设备预留孔是否满足设备的出入。 5、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审批完和技术交底(吊车选型和占位) 6、交工技术文件的准备 4、设备安装前的一般规定和要求 4-1技术及文件的准备情况 4-2测量仪器的检验情况 4-3有温差变化的设备安装及采取的措施 4-4人员组织的准备 4-5材料供货和检验 4-6各种措施和工机具的准备 4-7大型吊装机具的核算和落实情况 4-8特殊设备安装前的准备 4-1 技术及文件的准备情况 安装前应按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要求画定安装基准线及定位基准标记,对相互间有关联或衔接的设备,还应按其要求确定共同的基准。有内件装配要求的设备,在安装前要检查内壁的基准圆周线与设备的轴线是否垂直(如板式塔),以保证内件安装的准确性。 4-2测量仪器的检验情况 安装时所用的量具及检验仪器的精度必须符合国家计量局规定的精度标准,并应定期检验合格。包括水平尺、经纬仪、漏电保护器、各种表等 4-3有温差变化的设备安装及采取的措施 设备的安装一般是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进行的,投入使用后则是在操作温度下进行。当安装环境温度与操作温度有较大温差的设备时,要检查膨胀(收缩)的数值与方向,最大膨胀(收缩)时是否受到外部的阻碍;固定侧地脚螺栓的紧固情况,滑动侧地脚螺栓孔的方位及尺寸,地脚螺栓在滑动孔中的位置,滑动侧地脚螺栓的螺母与设备底座的间隙;固定外部附用的螺栓及孔的形状和尺寸,受限制的连接件强度和支承情况。 4-4 人员组织的准备

电气安装技术规范书

电气安装技术规范书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1) 3一般规定 (2) 4电力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 (3) 5成套配电柜(盘)、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4) 6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 (8) 7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10) 8不间断电源安装 (12) 9裸母线、圭寸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 (13) 10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 (17) 11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 (20) 12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及线槽敷设 (21) 13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 (27) 14 槽板配线 (29) 15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 (29)

16普通灯具安装 (31) 17专用灯具安装 (33) 18建筑物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和庭院灯安装 (36) 19开关、插座、风扇安装 (37) 20接地装置安装 (39) 21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41) 22接闪器安装 (43) 23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44) 1总则 1.0.1 为规范我省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确保建筑电气电气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1.0.3 本规程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O3O0《建 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等有关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配 合使用。 1.0.4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试验、验收等记录表格应符合《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 程(施工分册)》DBJ13-56的要求。尚未有统一记录表格的,根据情况可制定相应的施工、试验、验收等表格,但其内容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和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凡未注明的引用标准规范,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2术语 2.0.1 电气设备electrical equipment 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任何物件,如电机、变压器、电器、测量仪表、保护装置、布线系统的设备、电气用具。 2.0.2 用电设备current-using equipment 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如光能、热能、 机械能)的设备。 2.0.3 电气装置electrical installation 为实现一个或几个具体目的且特性相配合的电 气设备的组合。 2.0.4 建筑电气工程electrical installation in building 为实现一个或几个具体目的且特性相配合的,由电气装置、布线系统和用电设备电气部分的组合。这种组合能满足建筑物预期的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也能满足使用建筑物的人的安全需要。 2.0.5 导管conduit 在电气安装中用来保护电线或电缆的圆型或非圆型的布线系统的一部 分,导管有 足够的密封性,使电线电缆只能从纵向引入,而不能从横向引入。导管分为金属导管、绝缘导管。

HJ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与HJT标准差异

H J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 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与 H J T标准差异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最新版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与HJ/T 75-2007标准差异汇总: 1、标准号差异 HJ 75-2017规定较HJ/T 75-2007规定,正式作为行业标准,而不是推荐性行业标准,效力更强。直接对运维工作具有约束力。 2、概念术语(系统响应时间和仪表响应时间)①气态污染CEMS检测项目细化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增加了技术要求中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准确度细分; ②氧气CEMS增加了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漂、量漂;准确度细化; ③流速CEMS精密度、准确度要求变化; ④①环境条件记录; ②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漂、量漂引用标准; ③准确度验收引用标准; ④可溯源标气; ⑤? ①验收技术要求新增了气态污染物、颗粒物氧气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漂、量漂项。 ②气态污染物、氧气、颗粒物准确度细化。 ③新增了湿度准确度要求。对技术验收要求提高,各项技术标准细化。HJ/T75-2007规定验收检测项目仅有准确度要求。

17、新增了监测数据应由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直传要求 HJ 75-2017规定:通信及数据传输验收监测数据应由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直传。新增了监测数据应由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直传要求。监测数据向监控系统传输应由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直传。系统设计要求更高。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18、现场数据比对验收精确至一位小数 HJ 75-2017规定:现场数据比对验收精确至一位小数。上位机接收数据与现场机存储数据一致性,精确至一位小数。系统数据设置要求细化。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19、联网验收技术指标要求变更 HJ 75-2017规定:联网验收技术指标要求变更。现场机在线率95%,每日掉线次数3次内,数据传输正确性要求精确至一位小数。联网验收要求提高。HJ/T 75-2007规定联网验收技术指标要求。 20、新增了CEMS不能满足技术指标(失控下一次缩短校准、维护、校验间隔周期) HJ 75-2017规定:一般要求 CEMS不能满足技术指标失控下一次缩短校准、维护、校验间隔周期。新增了CEMS不能满足技术指标失控下一次缩短校准、维护、校验间隔周期。提高了日常运行质量保证要求。HJ/T 75-2007规定中无此项。 21、定期校准周期变短

工程施工项目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 项号 工程综合说明:内容规定 工程名称:2012年烟台联通大海阳通信大楼防火封堵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烟台联通公司 1建设地点:xxxx通信大楼。 招标内容:通信大楼防火封堵改造。 质量等级:按国家和建设部现行质量评定标准,相关材料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执行。验评达到合格等级。 投标单位资质等级要求: 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持有国内合法营业执照,具备消防设施工程2 专业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含二级)并具有良好业绩的竞标人可申请参加投标。 工程概况 烟台分公司大海阳通信大楼是烟台市联通公司的通信枢纽楼,该大楼地上13层,地下1层。底下层为电缆进线室、水泵房、水箱间,1-11层是机房(其中2、3、4、6、7、9、10、11层采用机房气体灭火系统,1层是测量台,8层是话务机房),12、13层是办公室。 通信大楼机房层多,走线量大,竖向走线道和横向走线孔洞比较多。近几年移动机房扩容较多,放线频繁,虽然施工结束后都能及时回复封堵,但时间长了也慢慢变得不规范。竖井封堵尚可,横向孔洞只采用阻火包封堵,封堵不牢固,也不规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保障该大楼消防安全,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拟对该通信大楼的防火封堵进行改造,保障消防封堵的良好效果,加强大海阳通信大楼的消防安全防范能

力。招标人现场统一介绍工程内容,投标人可进行现场勘查,并对勘察结果负责。 技术要求 1、通信大楼电缆竖井改造。 打好底部支撑,中间填充阻火包,表面和边缘利用柔性堵料塞严塞实,切实起到防火封堵的作用。 2、机房内横向空洞改造。 当机房内通过隔断的各种空洞,采用防火板封堵。防火板安装后应无缺口、裂纹,外观平整美观;防火板周边及与贯穿物之间的环形间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密闭; (上述材料及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行业标准和要求) 6、本工程工期为15天。 7、保修期时间不少于24个月;服务响应时间不高于1小时;8、施工期间,施工方要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做好安全警示,对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负全责; 9、承包商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业主。 10、为保证整个工程装饰效果的统一性,工程主要材料须达到相关规范要求且经甲方认可后方可采购使用。 11、材料到现场后,承包商须按技术标准要求提供相关证书及检验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和检验标准需进行质量抽样检验的必须抽检合格方可使用。材料抽检费用由承包方承担。 12、投标单位要列出整个改造项目的施工安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注意事项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卷(高级)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高级) 部门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全部答对得3分,每对一项得0.5分,选错一项得0分) 1、颗粒物CEMS技术指标验收包括颗粒物的()验收 A.零点漂移 B.量程漂移 C.准确度 D.精密度 2、采用参比方法与CEMS同步测量测试断面烟气中颗粒物平均浓度,至少获取()对同时间区间且相同状态的测量结果计算颗粒物CEMS准确度 A.3 B.5 C.6 D.8 3、参比方法与CEMS同步测量烟气中气态污染物和烟气浓度,至少获取9个数据对,每个数据对取()min均值,计算准确度 A.5-15 B.3-5 C.3-15 D.10-15 4、烟气参数指标验收包括()准确度验收 A.流速 B.烟温 C.湿度 D.流量 5、系统稳定运行一星期后,对一星期的数据进行检查,对比接收的数据和现场的数据一致,精确至一位小数,抽查数据正确率应为() A.85% B.90% C.95% D.100% 6、颗粒物CEMS准确度验收时,当10mg/m3<排放浓度≤20mg/m3时,绝

对误差不超过()mg/m3 A.4 B.5 C.6 D.8 7、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为20μmol/mol转换为mg/m3应约为多少() A.45 B.41 C.27 D.57 8、F.S表示什么意思() A.精度误差 B.满量程 C.最大量程 D.最小量程 9、气态污染物CEMS二氧化硫排放浓度<20μmol/mol时,绝对误差不超过() A.±5μmol/mol B.±6μmol/mol C.±17mg/m3 D.±14mg/m3 10、气态污染物CEMS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0μmol/mol时,绝对误差不超过() A.±6μmol/mol B.±8μmol/mol C.±12mg/m3 D.±16mg/m3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验收时间由排污单位与验收单位协商决定() 2、现场验收期间,生产设备应正常且稳定运行,可通过调节固定污染源烟气净化设备达到某一排放状况,该状况在测试期间应保持稳定() 3、冷干法CEMS冷凝器的设置和实际控制温度应保持在2-6℃() 4、现场验收时,先做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的验收测试,不符合技术要

安装技术规范及要求

安装技术规范及要求 1 施工准备阶段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了解甲方要求的工期情况;了解施工单位的人力、安装工具配备情况;了解制造厂设备的发货情况;了解施工现场的电、水、气、行车等的供应情况。根据所掌握的确切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此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1 图纸会审一般为甲方召集的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技术交流,其主要内容有: (1) 安装图纸、安装有关的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2) 设计单位对于施工单位在安装工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解答; (3) 与安装相关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1.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其核心内容即为工期的控制,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1) 设计单位的设计完成情况; (2) 施工单位的人力、安装工具、材料等准备情况; (3) 所需安装的设备制造情况; (4) 土建基础的施工情况; (5) 甲方现场条件的准备情况。 2 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序 2.1 设备开箱与清点,在设备交付现场安装前,由总承包方负责与业主(或其代表)或供货商共同按设备装箱清单和设备技术文件对安装的机械设备逐一清点、登记和检查,对其中的重要零部件还需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查验后,双方签字鉴证、移交。 2.2 设备基础检验 (1) 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设备基础质量合格证明书:主要检查其混凝土配比、混凝土养护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如果对设备基础的强度有怀疑,可用回弹仪或钢珠撞痕法等对基础的强度进行复测。 (3) 对基础的外观检查:主要察看基础表面有无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4) 对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的测量检查:检查的主要项目有基础的坐标位置,不同平面的标高,平面外形尺寸,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凹穴尺寸,平面的水平程度,基础的铅垂程度,预埋地脚螺栓的标高和中心距,预埋地脚螺栓孔的中心位置、深度和孔壁铅垂程度,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的标高、中心位置、带槽锚板和带螺纹锚板的水平程度等。 2.3 基础放线依据设备布置图和有关建筑物的轴线或边沿线和标高线,划定安装基准线。互相有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设备,应放出共同的安装基准线;必要时应埋设一般的或永久的标板或基准点;设置具体基础位置线及基础标高线。 2.4 设备就位、找正 2.4.1 设备就位在安装设备前,因先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吊装方式和临时堆放场地。在吊运设备时,绳索应拴在设备适合受力的位置上,在绳索与设备表面接触部位应垫上木垫板,以防损坏其油漆表面或已经过加工的表面。 2.4.2 设备找正指设备的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上的中心线对正。根据安装图定位,中心线可以使用激光经纬仪校对。 2.5 设备的找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