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理性思考解读

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理性思考解读

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理性思考解读
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理性思考解读

收稿日期:2010-9-17

作者简介:李红霞, 女, 北京市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税学院教授, 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财政与税收政策。

支振锋个税起征点, 真意在数字之外[N] 法制日报, 2010-03-30.

刘桓调起征点与CPI 挂钩中产们的个税改革猜想[N] 中国经济周刊,

2010-08-04. 张魁兴个税改革应在税制上下工夫[N] 中国青年报, 2010-07-21. 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理性思考

R ati ona lTh i nki ng on Personal Inco m e Tax to A dj ust Inco m e D i stri buti on G ap

李红霞

L IH ong x i a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

[摘要]在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中, 30年多来一直微调的个人所得税制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目前部分民众对收入分配存在比较强烈的不公平感, 甚至提出了国富民穷的观点, 要求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将从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出发, 分析目前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极其有限的制约因素, 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提出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免征额纳税能力混合税制纳税意识

[中图分类号]F810 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10 11-0010-05

一、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分析

自1799年英国首创现代意义上的个人所得税以来, 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 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组织财政收入, 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方式来调节收入分配, 在理论上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策略。按照马斯格雷夫的理论分析, 所得税和财产税类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显著, 所得税是在收入分配流量环节进行调整, 而财产税是在财产存量环节进行调整。所得税类又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最佳, 通过累进税率和免征额的方式, 达到所得多的多征税, 所得少的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 促进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优化。

从近些年看, 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已频繁调整, 1980年个人所得税为800元

的免征额, 2006年1月1日起, 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从800元调整到1600元, 2008年3月1日起调整到2000元。尽管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呼声

一浪高过一浪, 但实践证明个人所得税改革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并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与风险同在的矛盾凸显期 ,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据世界银行测算, 1995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 389, 到2009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上升到0 47, 在所有公布的135个国家中名列第36位, 说明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 1978年是2 6:1, 2009年城乡收入比为3 33:1,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差

距达到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

为什么跟老百姓最接近的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上没能给民众一个惊喜呢? 主要是大众对其有过度期盼的心理, 将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灵丹妙药。按照国家统计局最近的统计数字, 2009年底全国从业人口是7 8亿, 在

这7 8亿中只有6000万人交纳个人所得税, 约占从业人口的7 7%, 其余92 3%的从

业不纳税群体, 月收入基本都在2000元以下。如果免征额上调500元, 全国将减少10%的纳税人; 如果免征额达到5000元, 纳税人就更少了。全国有九成多的人不用

纳税, 这在事实上导致了一种尴尬, 92 3%的从业人口由于收入偏低, 免缴个税, 而对真正的高收入群体, 由于大量避税逃税, 也无法足额征缴。2002年个税收入占税收

的比重达到7 13%, 此后徘徊不前, 甚至开始逐步下降到2009年的6 26%。究其主

要原因就是, 从1980年到2008年期间两次提高了免征额, 每提高一次, 都导致上千万人离开纳税人队伍。2010年第11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期

如果再提高个税扣除标准, 会出现怎样一个局面呢? 根据财政部2009年公布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情况表明, 如果目前大幅提高费用扣除标准, 受惠最多的是高收入者, 中等收入者得益少, 低收入群体会成为利益的受损者。比如将扣除标准提高至3000元/月, 月薪为5000元的纳税人税负只能减少100元/月, 而月薪为10万元的纳税人税负减少350元/月; 将扣除标准提高至5000元/月, 月薪为5000元的纳税人受惠175元/月, 而月薪为10万元的纳税人受惠1050元/月; 将扣除标准提高至10000元/月, 月薪为5000元的纳税人仍然只受惠175元/月, 而月薪为10万元的纳税人受惠2800元/月。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收入主要用于补助弱势群体等, 如果免征额提高过多, 高收入者交税大量减少, 国家财政收入也就减少, 国家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就会受影响。因此, 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后, 困难群体和低收入者不仅不能得益, 反而成为利益受损的主要群体。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有限呢? 影响个人所得税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又是什么呢? 其实真正影响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功能的并不是个人所得税本身, 而主要在于目前个人所得税计征模式缺陷和纳税环境的缺失。

二、制约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是将要素分配放在第一位的, 而对其结果进行再分配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则放在第二位。目前的问题是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处于强势地位, 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不足。初次分配不公平的大格局一旦形成, 二次分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格局困难重重, 政府只能在此格局基础之上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干预手段, 在局部或某一环节上作出调整和修正。而政府能够依据法律只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规范性比较高的手段就是税收了。因此, 税收就承担了在我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任, 由于我国目前调节财富存量的税

种如:房地产税、遗产与赠与税是缺失的, 所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任理所应当就落到了个人所得税的肩上。

在西方国家, 个人所得税又被称为罗宾汉税种 , 担负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的重任。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良税 , 深受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所重视, 并

纷纷将其作为主体税种, 个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较高。如2008年, 美国个人所得

税占联邦税的57%, 占美国GDP 比重为10 17%。为什么个人所得税在西方发达国

家就能取得良好的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双重效果, 而我们国家这两方面都存

在缺失呢? 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1 分类征收模式无法真实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征收模式, 没有就纳税人一个纳税年度内的全部所得

综合计算征税, 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 无法真实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按照税收横向公平原则, 要求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必须交纳相同的税收, 但

到底如何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呢? 纳税人取得同等收入就具备相同的纳税能力吗? 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纳税人处境不同, 即便取得同等收入也不意味着具有相同的纳税能力。如具有同样收入的两个纳税人, 一个纳税人养活一家四口, 另一个纳税人是

一个人吃饱, 全家不饿 , 他们俩的纳税能力决不可能相提并论。

纳税能力应该反映纳税人的生活负担和赡养义务, 如果纳税人家庭负担重, 需要的生活费用高, 则比起具有相同收入的纳税人来说, 纳税能力就应该低一些。而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制根本没有这方面人性化的考虑, 在设置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时, 一律按照2000元给予扣除, 这使得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大打折扣。个人所得税没有计算家庭人口, 没有考虑赡养系数, 这样人均的税收负担差异就很大, 就违

背了个人所得税的最基本原则公平原则。

2 税率设计档次偏多, 税率过高, 负担不公平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5月1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3月

31日, 全国共有268 9万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个人到税务机关办理了2009年度个

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 占全部纳税人的比重仅为4 5%, 这部分高收入纳税人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一般为25%左右, 适用30%以上税率的纳税人寥寥无几, 每月工薪所得超过10万元需要适用45%边际最高税率的纳税更是凤毛麟角, 在实际执行中可谓形同虚设。况且, 税率越高, 对纳税人偷逃税的诱惑就越大, 避税、逃税事件也就越容易发生, 客观上增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

大了税务机关的征管难度。因此这种边际税率过高、税率级次过多的设置是不尽合理的。

西方国家不等额税率在适用上比我国灵活很多, 其带有波动的减速累进模式, 累进性比我国更强, 累进效果更好。西方一些国家充分考虑了广大低收入人群的利益, 低税率的级距较大, 覆盖的人群广泛。而我国5%的最低边际税率只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500元以下的人群, 范围显得过于狭窄, 让很多纳税人感觉这种制度只是为国家多征收税收, 而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承受能力, 它因此也打击了广大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3 一些纳税人纳税意识淡漠

古往今来, 皇粮国税的理念, 在人们心目中已根深蒂固, 虽然皇粮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而国税给民众的概念, 仍然只体现了强制性 , 而缺乏自愿性和主动性。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 目前我国纳税人意识总体上还较为淡薄。自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内, 我国经济社会是在一种趋于无税的状态中运行的, 这就直接导致全民纳税意识淡漠。从整个社会的范围来看, 由于约束机制不健全, 少数人存在侥幸心理和财不外露的传统心理, 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另外,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税收政策目标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中倾斜于效率, 导致纳税人心理失衡。与其他税种比, 个人所得税在培养公民纳税意识方面有其独具特色的优势, 因为它直接对居民个人征税, 直接影响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 对民众的影响最大, 纳税人的感受也最深, 也非常关注税款的来源和去向。目前我国政府预算存在财政收入使用不够透明, 老百姓对税收的知情权一直得不到落实的状况, 纳

税人尽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不对等, 使老百姓对交纳个人所得税存在质疑。如老百姓一直十分关注的三公消费到底花掉多少了税款, 至今仍然是个未知数。而一些政府官员凭借职权寻租 , 浪费国家财政资金, 出现了很多职务腐败的贪官, 这些都严重影响到纳税人纳税的积极性。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必然是: 不知道交的税哪去了, 我为什么要纳税 ? 如果政府不能详尽地列出税收的使用清单, 明明白白告诉纳税人税款到底花落知多少 , 纳税人纳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就无法全面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4 税收监控手段乏力, 征管举措不足

由于个人所得收入形式复杂, 工资薪金之外的收入有明有暗, 有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对于高收入者, 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不通过工资薪金形式表现出来, 而是通过劳务报酬、转让财产所得、资本市场收益等收入形式获得, 这些收入基本上是现金交易, 分散且隐蔽。单凭税务机关的力量, 要完全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实际收入往往是很困难的, 也是不现实的。

个人所得税在税收征管中属于范围广、隐蔽深、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的一个税种, 客观上要求税务机关有现代化的强有力的征管手段。而现实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乏力、人财物投入不足, 征管科技手段落后, 使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征管心有余而力不足, 加之部分征管人员责任心不强, 极易造成税款流失。当前对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征收方式是源泉控管、代扣代缴为主, 同时辅之以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 但实际执行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受利益驱使或各种因素干扰, 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不愿全面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消极应付, 致使源泉控制环节弱化, 出现人为隔断, 加上缺乏有效的配合、监督机制, 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因此, 税务机关无法作出准确判断, 靠自身孤军作战, 难以掌握真实信息和全面有效监控, 从而出现现实征管漏洞。

三、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改革的设想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充分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功能的基本思路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现有的征管条件和税收法制环境现状,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

1 实行混合所得税制

现在世界上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有三种模式:一是综合计证。把个人的各项收入加在一起计算征税; 二是分项计征。把个人的各项收入分项计算征税; 三是混合计征。既有综合计征又有分项计征。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 完全放弃分类所得税制模式是不现实的, 这必将加剧税源失控, 税收流失。其中最大的难题便2010年第11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期贾康, 梁季个税定位应侧重调减收入分配差距[N] 中国证券报, 2010-03-17.

是个人综合所得的测量和监控问题, 加上个人收入的构成比较复杂, 还有相当一部分收入表现为实物形式, 即使设计出一套科学的综合所得税制, 如果征管水平跟不上的话, 就有可能因为税基难以计量和监控而无法实施了, 从而造成更大程度上的无序和资源浪费。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个人所得税制在近期可考虑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因为它吸收了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的优点, 既体现了按支付能力课税的原则, 对纳税人不同的收入来源实行综合课征, 又体现了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区别对待的原则, 对所列举的特定项目按特定办法和税率课征。按照这种混合所得税模式, 需要对不同所得进行合理分类。从应税所得上看, 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 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股票等有价证券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 宜实行分类所得征税; 属于劳动报酬所得和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 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财产转让等项目, 可以考虑实行综合所得征税。实行混合所得税制, 既有利于解决征管中的税源流失问题, 又有利于税收政策的公平。

2 实行人性化的免征额并与CPI 挂钩

为保证纳税人基本生活和尽量减轻纳税人负担, 各国允许在净所得(即个人总收入扣除为获得收入而发生的必要支出后的所得基础上, 再进行某些生计扣除和宽免。如美国税法规定在净所得基础上根据纳税人家庭具体情况, 给予每个人一定的宽免额, 美国2009年单身个人的宽免额为3650美元, 夫妻二人为7300美元, 一家四口为14600美元。考虑到目前我国个人支出负担的真实认定比较复杂, 在改革初期, 可设想将目前个人可获得和可量化的信息纳入免征额内, 如可以将个人的家庭赡养系数, 大病医疗支出负担情况等适当叠加在扣除标准额上。此外, 免征额应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2010年7月广东向中央建议对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建立和地区物价水平、通胀系数相挂钩的浮动机制。在个税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地区, 个税免征额已经与CPI 涨幅等经济指标挂钩, 实现了指数化、动态化调整。比如, 在德国, 个税起征点每年微调一次, 以保障公民的收入不受CPI 涨幅的影响, 我国应实行物价指数调整的免征额和税率机制, 免征额要随着物价指数变动来调整。

3 减少累进税率档次, 降低税负

根据我国国情, 目前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点并非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额, 而是通过减少税率级数、扩大级距、降低最高边际税率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可以设计成平均税率不太高, 税率档次不太多的超额累进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最低边际税率可以考虑较低的水平。我国目前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 个人所得税累进特别快, 累进程度高, 而这部分人正好对应着目前主要的中低收入者, 可以考虑5%的低税率来覆盖, 第二档税率可以考虑覆盖所有中等收入者, 即月收入超过5000元但不到20000元的, 可以设置10%的税率。超过中等收入阶层的部分, 可以加大税收调节力度, 如月收入超过20000元但不到60000元的高收入阶层, 可以设置20%的税率; 月收入超过60000元以上超高收入的富人阶层, 最高可以设想跳到35%的税率, 这样从九级超额累进变成四级超额累进, 使税率档次简化明了。最高边际税率35%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最高边际税率接近, 有利于我国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吸引海外人才、资本, 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国际竞争。改革后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下:

改革后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级数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不超过5000元的部分5%02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10%2503

超过2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15254超过60000元的部分35%11250

4 建立个人收入档案制度

纳税人个人信息的来源及其真实程度, 是个人所得税征管长期以来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的个人所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许琛广东向中央申请建个税浮动机制, 提高起征点[N] 羊城晚报, 2010-06-22.

得税改革, 通过提高工薪所得的扣除标准和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纳税申报, 对调节贫富差距有一定作用, 但功能极其有限。这是因为目前富人交的个税与其实际收入不匹配, 税负明显偏轻, 主要不在工薪收入上, 而在工薪收入之外的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上, 这些收入是不透明的。因此加强对个人收入的源泉监控, 实现税基透明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 应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采用纳税人永久单一税号, 并与支付方强制性预扣税款制度相结合。即将纳税人的身份证号码作为个人的永久纳税号码, 并与社会保障号码相一致。个人在取得工资、薪金和红利、利息等收入时, 付款人必须从收款人那里获得其身份证号码, 并为收款人预扣税款, 否则, 这笔支付款项就不会被税务局认可, 从而不能作为成本或费用在收入中扣除。另外, 要实现个人报酬的完全货币化。现在很多人的收入, 不是靠发工资和奖金, 而是采取发各种有价证券等形式, 今后应该取消或限制收入的实物发放。在个人收入货币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行非现金结算, 加强现金管理。现金交易是税收流失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广泛推广使用信用卡, 大额支付活动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力求把现金结算缩小到最小范围, 严格控制现金交易。当然, 还应建立银行储蓄存款联网制度, 并建立税务网络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海关等网络的对接。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存款实名制, 即税务局能够很容易地对纳税人的存款进行联网查询, 输入纳税人的身份证号码,

纳税人在所有银行账户的存款都会显示出来,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个人收入来源不透明的问题。

个税改革的根本问题, 其实既在个税之内, 也在个税之外; 说在个税之内, 乃是

通过纠偏正弊, 建立合乎法律而又不失情理, 鼓励创造而又宽厚体恤的个税体制。说在个税之外是政府要充分发挥完善社会保障, 缩小能力的差距的作用, 如果个人所得税改革能使每个人的能力充分发挥, 使人性和谐的一面得到彰显, 这才真正达到调节收入分配, 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刚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国投资咨询网 2009-09-17.

[2]许晓明个人所得税改革决心比时间更关键[N] 证券时报, 2010-03-16.

[3]贾康, 梁季上调起征点对个税改革意义不大[N] 中国证券报,

2010-03-12. [4]刘晓年对个人所得税改革几个问题的认识[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

(1. [5]黄萍, 蔡报纯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J] 财会月刊, 2010,

(2. [6]钟正个人所得税改革要做大手术新华网2009-02-21.

[7]财政部公布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中国政府网. 2009-06-18.

[8]安体富王海勇个人所得税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N] 中国税务报, 2006-05-24.

[9]马光远个税改革不能总在研究阶段[N] 广州日报, 2010-03-24. Abst

ract :Recently , in course o f the re for m i n g of d istri b uti o n o f inco m e The personal i n co m e tax has been criticized by all aspects so m e people th i n k that the current

persona l i n co m e tax is unfa ir , and even leads to w ealthy gover nm ent w ith poor people , so it arises a sense o f doubt and m istr us, t they ask fo r a h igher tax exe m ption A po ll i n the Ch i n ese youth ne w s show s that 94 9%peop le th i n k shou l d be ra ised tax exe m ption , and even 61 4%peo

ple t h i n k that it shou l d be h i g hly raised it see m s that in ra ising the tax exe m ption of the personal i n co m e tax ,

the big gaps o f the rich and poor could be narr ow ed greatly Is it reall y thatm agic ? The author w il, l i n t h is article , ana l y ze the li m ited f u nction of the personal i n co m e tax i n regu lati n g t h e distri b ution of the i n co m e , and in v ie w o f the experiences o f the advanced countries , m ake out a suggested p lan for the tax to regulate the gaps of the i n co m e dis tri b ution .

K ey w ord :T ax exe m ption Tax ab ility M ixed tax ing Syste m Consciousness of pay ing taxes

(责任编辑:孙亦军 2010年第11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期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具体国情与国际复杂环境之后,确立了沿海地区先发展,内陆地区后发展,先富带后富的发展策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繁华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咱们面前:收入分配差距严重扩大化。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分析探讨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1.1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据王亚娟[1]报道,截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3.23倍,如果将各种社会福利补贴因素考虑在内的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超过6倍。而来自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5倍,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势极其严峻。 1.2 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也较大(见表1),东南沿海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呈显著的阶梯式分布。 表1 2009年不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地区上 海北 京 浙 江 广 东 天 津 江 苏 福 建 山 东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8 83 7.7 8 26 73 8.4 8 24 61 0.8 1 21 57 4.7 2 21 40 2.0 1 20 55 1.7 2 19 57 6.8 3 17 81 1.0 4 地区内 蒙 古辽 宁 重 庆 广 西 湖 南 河 北 云 南 河 南 湖 北 陕 西 安 徽 宁 夏 江 西 吉 林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 84 9.1 9 15 76 1.3 8 15 74 8.6 7 15 45 1.4 8 15 08 4.3 1 14 71 8.2 5 14 42 3.9 3 14 37 1.5 6 143 67. 48 14 12 8.7 6 14 08 5.7 4 14 02 4.7 14 02 1.5 4 14 00 6.2 7 地区山 西四 川 海 南 西 藏 贵 州 青 海 黑 龙 江 新 疆 甘 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 99 6.5 5 13 83 9.4 13 75 0.8 5 13 54 4.4 1 12 86 2.5 3 12 69 1.8 5 12 56 5.9 8 12 25 7.5 2 119 29. 78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论文为您编辑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20XX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XX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XX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是》

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一)以劳动者报酬为代表的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初期的原点回归。 在近期的相关研究中,住户部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在以收入法核算的GDP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其所占比重在1995-2006年期间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②即便是进行了某种调整的计算,也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张车伟,2009)。而从再分配收入的分配格局出发,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达到9个百分点(常兴华等)。由于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的分类由原来的劳动者报酬转变为营业盈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数据的不可比性,使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估计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对1996-2007年的劳动者报酬进行了一个较为简单初步的估算,总体判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了大约9.3个百分点,其中3.3个百分点是由于就业非正规化造成原属于劳动者报酬的自雇者营业盈余被纳入企业营业盈余之中,而其他6个百分点则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劳动者报酬下降。③ 从收入法GDP出发,在劳动者报酬下降的同时,政府的生产税收入上升了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占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营业盈余上升了5.7个百分点。其中,2.4个百分点的上升来自正规企业的营业盈余,而其余3.3个百分点的上升则来自于自雇者营业盈

余的变动。 受其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多数年份中,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这一现象也间接证实了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下降的趋势。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将自我雇佣者的营业盈余扣除之后,OECD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大约为45%,而拉丁美洲国家占比大约为35%。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约为40%,但考虑到我国劳动者报酬中已经包括了企业社会保障缴款,因而与对方可比的我国劳动者净报酬所占比重应与拉美国家的情况相对更为接近。 从历史的视角看,英美两国在1860-1940年间,包括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和资本家的劳动收入的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分别为77.5%和66.5%。而我国当前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水平估计大体在46%左右,则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同样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在改革前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且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都曾出现过缩小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而随后的差距扩大过程则持续时间更长。总体而言,城乡内部以及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则几乎一直处于扩大的过程中。

084418_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0951466 28 摘要:国际收支发展状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我对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字:国际收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数据的简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来呈现出双顺差,一是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进出口顺差,出口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两方面在影响国际收支的各个因素中都有体现,主要从内外两因素着重分析。 (一)、内部因素 1、高储蓄和低消费 储蓄相对过剩从内外部经济的联系看,外贸差额实际上等于一国的净储蓄额(储蓄-投资=出口-进口)。因此,经常项目盈余在国际经济学中通常也被为对外净投资,我国经常项目连续盈余十二年来突出反映了我国相对储蓄过剩的问题。对于居民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居民在医疗、住房、教育费用及养老方面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居民对自己的收入不是积极的消费而是放在手中进行预防性储蓄,导致预防性储蓄占了很大比重,而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便形成经常项目的余额,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储蓄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投融资体制低效,金融市场欠发达,微观经济主体信用度不高。 2、政策性因素 (1)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和外贸体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鼓励出口和奖出限入的政策,其特点是大力鼓励出口,放松进口。对出口制成品减免关税、外销退税和给予出口补贴;对出口部门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和机器设备进口,减免关税或减少进口限制;给出口商提供一定比例的进口限额和许可证等。同时,在外汇和汇率政策上,除给出口企业和出口商优先提供外汇或实行“外汇留成”、“出口奖金”等。通过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和不遗余力的引进外资,外贸出口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功重要手段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了我国经常性项目的贸易顺差。 (2)汇率信号扭曲 汇率是内外经济关系的连接点,汇率变化会引起资源在国内经济部门与涉外经济部门的流动,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由于汇率信号扭曲,导致国内资源过多流向贸易品部门(制造业),非贸

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50

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能反映 城乡差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富裕,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就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缩小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基本情况 通道县位于湖南西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历史上,通道县为楚越分界的走廊 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县总面积为2239平方公里,总人口24.17万, 有侗、汉、苗、瑶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辖11个 乡镇,153个行政村,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经济落后, 交通闭塞。近年来,通道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成效显著,但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财富方面 调查发现,截止2017年底,通道县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电视机116台,是农村居民的1.08倍,洗衣机99台,是农村居民的1.7倍,电冰箱98台,是农村居民的1.2倍,电话机和移 动电话机267部,是农村居民的1.1倍,空调68台,是农村居民的9.8倍,家用电脑82台,是农村居民的7.6倍,汽车20辆,是农村居民的200倍。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则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因此农村居民的储蓄在整 个居民的储蓄中比重并不高。 (二)收入和消费方面 根据通道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县总人口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5 万人,农村人口18.45万人。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亿元,年 均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45元,增长10.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6元,增长10.14%。城乡收入比为2.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一万元以上,是农村的2.9倍。全县家庭人均消费总支出5564元。城乡居民收入、支出收入绝对额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生活质量方面 据调发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415元,是农村居民的1.7倍。其中食品消 费支出3399元,是农村居民的2倍,衣着消费支出1427元,是农村居民的6.3倍,医疗保 健支出488元,是农村居民的2.1倍,交通和通讯支出1987元,是农村居民的2.4倍。居住 条件方面:城镇住房面积达到了25.2平方米,低于农村居民34.5平方米的生活用房;使用 自来水的用户城镇为100%,农村居民为81%;使用水冲式厕所的用户城镇为100%,农村居 民为4%;用电气和液化气的用户城镇为99%,农村居民为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家庭结构失衡 调查发现,我县城乡家庭结构严重失衡。例如农村家庭人口普遍存在“两多一缺”现象,即农 村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农户平均每户4.13人,比城镇户平均多 出1.1人,特别是老少人口(61岁以上的老人和16岁以下的小孩)比重较高。其中:户均 老年人数比重高出19.4个百分点,小孩人数比重高出73.7个百分点。在农户中,夫妇与两 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占51.6%,比城镇户高出13.8个百分点;三代同堂的家庭占28.9%,比城 镇户高出7.1个百分点。大部分农户2006年以前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普遍缺医少药等等。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某种程度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中国,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也有社保和税收方面的因素。发展经济学先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以及它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和原因这几个方面,从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进而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城乡、地区、行业、阶层等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 (一)我国基尼系数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国际公认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衡量指标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时,收入分配差距较为合理;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0.5以上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过大;0.6被认为是两极分化的标志。据世界银行的①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思考”,《泉州学林》,2004年第5期。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对策-张存刚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分配关系不合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体制性弊端是形成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资集体谈判制度缺失,劳动力价值被严重低估;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分配不公。劳动报酬占比下降是公有制的比重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政府和工会未能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客观结果。要明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表现、原因、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仅关系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关系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效率提高和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进一步明确了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方向和政策措施。 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分配关系不合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连续下降,全国总工会及很多学者均对此进行了统计和测算,虽然各测算结果之间存在差别,但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第二,与世界重要经济体相比,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占比明显偏低,而企业盈余占比则明显高于这些国家;第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报酬份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遍经历了一个上升过程,并且一百多年来,他们的劳动报酬份额一直在不断提高,而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①据《人民日报》报道,从1993—2007年,居民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由49.49%降至39.74%,降幅9.75个百分点。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降幅13.66个百分点。再据《新京报》报道,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的最高峰值56.5%降至2005年的36.7%,22年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近20个百分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78—2005年,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则上升了20个百分点。劳动报酬占比是一个相对量,而劳动报酬是一个绝对量。劳动报酬高不等于劳动报酬占比高。与劳动报酬相比,劳动报酬占比更能反映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经济社会地位,劳动报酬占比越低,劳动者的经济社会地位越低。②

居民收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城区居民收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好地结合,我利用大二上学期节假日时间在县社区进行调研,并通过走访各 类家庭,了解基本状况,通过研究当地经济变化发展及模式转变、生 活环境变化、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等成就等几大方面完成居民收入问 题现状的调研报告。 二、调查目的 县是省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省西部,市东北端。东部依绕河与县、市为邻,南部与台安县搭界,西部与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自治县为邻。县下辖17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51个社区居委会、417个村委会。面积2436.01平方千米,人口63.40万。 社区基本情况如下: ⒈农业土质肥沃,现有耕地面积117917公顷(176.9万亩),是全国重点产粮县,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产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小麦。1991年以来,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由于粮多、菜多,畜牧业发展迅速 ⒉畜牧业县饲养的牛、羊、猪、鸡、鹿及其它畜禽种类有20余种之多。年生猪饲养量70万头,蛋禽饲养量600万只,水果产量万公斤。森林覆盖率达16.1%,活立木总储量123.5万立方米,是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及生猪生产基地县。 ⒊工业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化工、建材、食品、煤炭、轻工、机械加工、铸造、纺织等八大工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县乡以上工业企业266个,其中县营工业企业67个。县造纸厂、制碘厂人均创利税分别在全省和全国同业中居首位。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7亿元,其中县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亿元。 社区位于县北部,该社区人口较为密集,居民收入在全县位于前列。该社区共有居民312户,人口1314人。 三、调研的方法、范围 本次调研报告选择了社区100户居民,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考虑到收入来源以及生活

城市居民收入相关情况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收入相关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所在小区10户居民收入相关情况 调查时间:2015年8月1日—3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城市居民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成因,为居民增收提出意见与建议 调查地点: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好来花园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目标,在着力推进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努力增加城市居民收入,特别是近几年所采取的增加职工工资、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离退休金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响应学校号召,进一步了解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关情况,以便分析问题和更好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我和弟弟利用空闲时间对小区里的十户居民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镇居民的收入情况,具体涉及到了各家庭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家庭经营情况,家

庭住房情况,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支出以及住房、保险和信贷等。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并得出如下结论: 一、目前小区居民受教育程度、年龄、行业和职业分布对收入水平的影响。 1、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水平成正比。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 代,文化程度高的就业者社会竞争力相对较大,尤其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术背景的就业者在社会上普遍受到尊重,家庭收入相应较高。 通过调查得知,就业者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水平成正比。 小区内不同学历家庭月人均家庭收入情况统计(大致)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未上过学的居民家庭收入因其主要是离退休人员而不可比外,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水平呈正比例关系。调查范围内收入最低的为初中群体,他们的月人均家庭收入为2300元,收入最高的为大学本科群体,他们的月人均家庭收入为4750元,是最低收入的2倍左右,比大学专科学历家庭的收入高25%。此外,对于不同学历的就业者,高学历者比低学历者更易进入高薪行业,因此他们的收入在知识经济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增长潜力会更大。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在扩大,适度的收入差距有益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但是,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引起负面的影响,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加走市场调节力度, 标签: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原因;对策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1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在经济学家看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有多个指标,而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公认的判断收入平均程度的最基本标准。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发明的洛伦兹曲线而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根据基尼的测算,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平均。按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处于0.2以下为收入高度均等;0.2~0.3之间为收入相对均等;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基尼系数超过0.4时,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例超过40%时,收入差距偏大;基尼系数超过0.5时,表明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它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78年我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6,这说明当时我国属于个人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国家。而1990年基尼系数已达0.343,2000年为0.417,2002年为0.458,2004年达0.465,2005年逼近0.47,可见从2000年起,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不但高于所有的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表明虽然经济有了发展,但社会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1.2城乡差距是中国贫富差距的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然后逐渐缩小,再到加速扩大的过程。二元的经济结构是我国特有的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80%以上是农民。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封闭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别是流向城镇就业无疑会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和排斥性,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面临着艰难和风险。这也是中国城乡差距没有出现一种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所在。除显性的收入差距外,城乡居民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隐性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享有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比如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而农民除少量救济优抚外,基本不享受国家补贴,却还要承受各种额外负担。 1.3我国的开放策略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双顺差)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姓名 刘宗芳学号2009102233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从国际收支账户定义关系看,如果不考虑“误差和遗漏”,双顺差实现的两个账户盈余之和等于外汇储备增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持续处于失衡状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在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指出,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因此,了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产生的根源,积极寻求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中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1 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以来(1998年除外),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经济起飞的重要时期,却出现双顺差持续增长的现象,使得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失去了互相融资的关系,进行相对独立运动,我国的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相适应的。 二、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原因之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原因之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一、收入分配差距度量指标 1912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图1.1)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即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国际上普遍采用基尼系数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 从理论上说,基尼系数为“1”表示社会最极端的不公平状态,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基尼系数为“0”,则代表完美的公平状态,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现实中基尼系数在0.3 以下为社会公平状态,在0.3—0.4 之间为社会公平基本合理状态,而0.4 以上则属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 就是差距悬殊。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从2000年开始, 我国基尼系数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截至2013 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官方数据为0.473,而民间统计的数据则已达到0.61。这表明我国的总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已十分严峻,在向着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下图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03年至2013年基尼系数的走势图。由该图可以看出,我国基尼系数曾在2008 年达到峰值0.491,而后虽逐年回落,但数十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47 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标准。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且仍有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地区、行业之间。 三、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1.经济上,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理论也表明,收入越高的群体,他们的消费需求是递减的,所以我们不能全指望洋葱型阶层结构中的那个小尖尖上的人拉动中国的内需。他们是有钱,但是却没有拉动内需。我们要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拉动。当贫富差距较小时,而且财富分配比较合理时,社会成员久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集中在如何创造财富上。相反,当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且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财富分配变得不那么合理,社会成员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使既有财富的分配对自己有利上,从而对财富的创造失去兴趣,使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2.社会上,收入差距拉大趋势不利于共同富裕。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提出的目标就是要让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不是要让先富起来的遥遥领先,让贫穷的人继续贫穷。最终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说通过各种不法的手段富起来,甚至通过贪污、受贿富起来。在实行这个大政策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法律的、政策的、制度的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控。到一定时候要把共同富裕的问题作为中心课题提到突出地位加以解决。 3.政治上,这种收入趋势影响社会稳定。 差距要是再继续扩大对社会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引发仇富仇官心理。中国有个传统叫“不患寡,而患不均”,那么,现在这个时代我认为不仅仅是“患寡”,也“患不均”,更“患不公”。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未有效解决,使部分底层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这种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关系到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如果在公平上出了问题,人们心里就会产生恐慌,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个不平可能成为社会危险的火种。 我国2003—2013年

浅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认识和解决策略

浅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认识和解决策略 摘要:立足于改革,用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办法解决收入分配方面深层次的问题,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浅析。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改开放革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我们的收入分配体制和格局总体上来说是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 (1)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拉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比较悬殊的情况。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例,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11倍,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达3.33倍,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加大。(2)收入分配中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不规范、不合理、不合法的分配方式还大量地存在:一是腐败收入、灰色收入等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产生非常大的社会影响;二是收入流动性明显降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收入流动性较高,即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高于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不同阶层的变动性较大,但此后,收入的流动性明显下降;三是父辈的背景、收入水平等对子女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同收入阶层的稳定性越来越强。(3)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和贫困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据中华网和《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目前仍有3597万绝对贫困人口。(4)在国有经济内部,“平均主义”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2、客观看待收入分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010年2月28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改革形势分析会。与会专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客观认为,要正确认识收入分配矛盾,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1)收入分配差距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演变与转轨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历史上任何一个有活力的国家,基本做法都是激发个人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这种活力也带来了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2)随着发展的进程,这种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并且还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既有市场的因素,

20xx关于城乡收入差距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97800 20xx关于城乡收入差距调查报告 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20xx关于城乡收入差距调查报告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探讨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应采取的对策。 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对策; 三、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

国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到XX年我国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3.32,二者的差距绝对值扩大到11020元。实际上这个结论还不能完全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真实差距。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的住房、公费医疗和实物收入再扣除农民必须支付而城镇居民一般不用支付的生产资料费用,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为4倍多;如果再考虑到住房、城乡公共设施、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1、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根本原因。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向工业倾斜的政策。依照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工业化实现过程中也是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转移的过程,农村大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及对策

宏观经济Macroscopic economy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公布的几组数据显示, 1997年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中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报酬从53.4%降至39.74%;2008年208家企业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从2006年6.72倍扩大至2008年17.95倍;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工资1423元,其中尤以农民工居多。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一是收入分配持续扩大导致内需不足。一般情况是最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速度显著快于中低收入者,而高收入者本身收入增长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低,即消费边际倾向低的群体占有了更多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而低收入者收入增长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高,但消费边际倾向高的群体收入增长慢,其结果就会形成 “有钱的人不想消费,想消费的人没钱”的局面,严重制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收入分配持续扩大会使经济的激励机制失效。收入分配失衡会使部分低收入者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的激情,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提高消费水平,扩大消费需 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需要始终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由于消 费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在经济运行 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由于收 入分配失衡,形成“内需不足——依赖出口 ——低价竞销——利润低下——工资增长 缓慢——内需不足” 的发展模式,使低收入 劳动者难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不 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稳 定、进步。一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部 分经济困难的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 感,易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二 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部分低收入者长 期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教育、卫生、社会 保障的支撑,透支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生存 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就可 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 环。同时还会造成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的扭曲,导致社会道德水准下滑。 4、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加快我 国城镇化的进程。我国低收入群体中有相 当一部份是农民进城的“打工仔”,实现工 业化、现代化必须同时加快实现城镇化, 加速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不 仅取决于政府的良好愿望,更多的取决于 农民在城镇是否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获 得能够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费用。在我 们社会中存在一种奇特现象:尽管经济发 展在地区和行业间差异很大,但农民“打 工仔”的工资基本上在全国差别不大,既 没有行业差别也没有地区差别,直接制约 我国城镇化进程。 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成因 (一)初次分配领域的竞争机会、条件不均 等,体制不完善 1、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不均等、起点不 公平是初次分配扩大的前提。一是城乡二 元体制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改革 开放后,虽然农村经济获得蓬勃发展,但由 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发展起点的不 平等,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又进一步拉大。 二是不同地区居民之间发展的机会不平 等。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政策,在 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 差距,造成了事实上地区之间发展机会的 不平等。近年来,虽然对中西部欠发达地 区社会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但不 同地区居民发展机会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短 期内将会扩大。 2、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工资福利 待遇偏低是初次分配扩大的重要原因。一 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歧视,直接导致同 工不同酬。具有相同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 工作能力、工作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劳 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受户籍、性别、年 龄、家庭背景等因素影响,使他们在就业 机会、职业选择、工资待遇等方面受到的 不公正待遇较为突出。二是我国劳动力市 场供过于求,导致用工方长期压低劳动者 工资、福利待遇。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市 场的供求矛盾十分严重,就业岗位缺口一 直较大,这种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况,导致 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执 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建立正常工资增 长机制,甚至随意压低、拖欠工人工资,侵 犯劳动报酬权益。据全国总工会调查, 2009年14.4%的职工被拖欠工资,比2007 年高10.3个百分点,有近60.2%的职工有 超时劳动现象。 3、行业垄断性经营者的年薪、职工工 资福利待遇水平过高是初次分配扩大的关 键。一是近几年来的部分经营者年薪高到 不道德程度。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特殊行 业,动辄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国际接轨” 为借口,制定出令人瞠目结舌所谓薪酬制 度和激励机制,他们的年薪少则几十万多 则数百万、数千万,远远超出他们的能力、 价值和贡献,严重脱离中国国情。二是有 些行业职工的工资与福利待遇远远超过职 工的实际贡献。特别是电信、金融保险、电 力、石油开采与冶炼等垄断性行业的工资 和福利待遇远远高出其他竞争性行业。在 这些企业工作的员工的收入是一般企业员 工收入一倍至数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 原因,不是由于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和 社会贡献率高于其他行业,而是因为这些 行业能获得巨额垄断经营利润。收入大幅 度向垄断企业职工倾斜,走的是一种贫富 差距不断拉大的道路。 (二)再分配机制不完善,调节分配力度在 弱化 1、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在一定程度 上存在着“逆向调节”的现象。二次分配 本来的作用是要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 在公平方面的不足,但在我国二次分配在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逆向调节”的现象。在 通常情况下,少数高收入者缴纳税收应占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及对策 【文章摘要】 由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受到体制结 构、各地经济发展程度、行业特点、不 完善的分配政策以及公权力异化等因素 影响,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并 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在初次分配 领域需要构筑市场经济公平的起点条 件、道德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国民收入 再分配应完善分配机制,坚持公平原则, 使最普通劳动者能够获得均等的发展机 会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公平竞争;参与权  叶显友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 安徽铜陵 244000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2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