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7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7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7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7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时规范练17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

影响

基础巩固

(2019浙江金衢丽联考)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石板岩镇,地处太行山南端,海拔800~1 736米,自然风光优美。下图为石板岩镇石板岩村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村落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岩石

D.河流

2.出入石板岩村的公路线形态特征呈()

A.棋盘式

B.网络状

C.条带状

D.“之”字形

2.D

1题,石板岩村地处太行山南端,海拔较高,属于山地地形。从剖面图看,村落所在位置地势起伏较小,故其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地形。A项正确。第2题,山区公路的建设受地形、地势影响,因此公路线多沿等高线分布,分布形态呈“之”字形。D项正确。

(2019四川成都七中5月阶段检测)右图是某国环形特色公路,这条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度45米,该公路限速为30千米/时。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

A.沙特阿拉伯

B.日本

C.荷兰

D.孟加拉国

4.该环形公路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①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工程量②使环形公路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③增加驾驶人员开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④尽量减少对沿线地区植被的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D

3题,根据图示可知,采用双螺旋设计,目的是降低坡度,说明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日本为

岛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B项正确。荷兰、沙特阿拉伯以及孟加拉国地势都比较低,以平原为主,沙特阿拉伯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无须采用双螺旋设计。A、C、D三项错误。第4题,该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一方面是考虑到地形因素,降低坡度以增强驾驶人员的安全性,③错误。

其次采用高架的形式,目的是尽量少占用土地或者耕地资源,减少对当地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故①④正确。该设计并不是为了保持与自然环境的相协调,二者无关,②错误。综上所述,D项正确。

能力提升

(2019山西适应性训练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境内大小河流均系澜沧江水系。下图为兰坪县水系、聚落、交通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

5.兰坪县地形地势的格局是()

A.北高南低,北为高原,南为山地

B.断裂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C.河流长而湍急,流水地貌发育

D.山脉南北纵贯,山河相间分布

6.兰坪县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分布均衡,大多位于澜沧江沿岸

B.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聚落主要分布在中部

D.聚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

7.影响兰坪县省道、乡道公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地质

B.社会经济

C.科学技术

D.河流水文

6.B

7.B

5题,根据河流流向和聚落的分布可以推断,兰坪县山脉南北纵贯,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流,形成山脉南北纵贯,山河相间分布的地形地势格局。D项正确。第6题,据图可知,兰坪县聚落分布并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B项正确。第7题,尽管图中显示公路基本沿河流修建,但主要原因是河流沿岸多聚落。连接聚落,便于聚落之间的联系,是修建公路的主导因素,即社会经济因素是该地公路布局的主导因素。B项正确。

(2019河南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短视频”是指时长在一分钟内、用户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的视频形式。近年来,短视频成为全民热捧的传播方式,不少“网红城市”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实现了城市形象的优化。下图是某短视频App统计2016—2018年国内某市市中心短视频上传量分布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短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有可能为()

①商业中心②工业园区③住宅小区④旅游景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该市城市空间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地形

B.地形、交通

C.交通、河流

D.资源、地形

10.下列短视频的内容,最不可能出现在该市的是()

A.地铁在高架桥上跨江而过

B.高楼俯拍的建筑物错落有致

C.汽车在山岭隧道中穿梭

D.公交站周围布满了共享单车

9.A10.D

8题,据材料可知,不少城市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实现了城市形象的优化。因此短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应为城市的标志性地区,商业中心人口众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可以展示城市商业的繁荣;旅游景区环境好,可以展示城市风景的优美,因此两地短视频上传量高。故选B项。第9题,据图可知,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多沿河流分布,且据等高线可知,多沿地势较低的地区分布,而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代表城市的中心,因此该市城市空间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河流和地形因素。故选A项。第10题,由图可知,该城市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单车骑行困难,故该城市共享单车不会太多。故选D项。

(2019湖南郴州质检)伊朗亚兹德(下图)拥有5 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完整地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并发明了“风塔”来通风。2017年7月,亚兹德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完成11~12题。

11.伊朗亚兹德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是亚兹德()

A.地理环境闭塞

B.定期维护修理

C.地质构造稳定

D.气候条件干燥

12.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主要是由于当地()

A.风沙侵袭频繁

B.地下水资源丰富

C.土壤直立性强

D.气温年较差较大

12.D

11题,伊朗亚兹德周边群山环绕,环境闭塞,与外界交流少,外来干扰也少,这成为该市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传统文化并不能定期维护修理;这里处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不稳定;气候条件干燥不是传统文化保留完整的原因。A项正确。第12题,亚兹德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气温年较差大,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可以营造冬温夏凉的居住环境。当地周边群山环绕,风沙并不频繁;区域降水少,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沙质土壤直立性不强。D项正确。

(2019吉林长春4月质检)川西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技术要求之高、施工难度之大、造价之高是其他地区公路建设难以比拟的。连接雅安和西昌的高速公路(雅西高速)被喻为中国最美的“天梯高速”。图甲是雅西高速途经拖乌山时,被设计建设成由特大桥P连接的双螺旋形状,图乙是西南地区公路、铁路沿线常见的“敞开窗户的隧道工程”——棚洞。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甲中隧道被设计成双螺旋形状的主要目的是()

A.绕过高大山体

B.穿过高大山体缩短线路

C.降低路面坡度

D.降低工程造价

14.图乙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河谷洪水对道路的危害

B.防御落石、滑坡对道路的危害

C.防御地震对道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公路、铁路线

14.B

13题,图甲中隧道被设计成双螺旋形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路面坡度,C项正确;设计成双螺旋形状延长了路线,B项错误;图示公路从高大山体中穿过,A项错误;线路增长、开挖隧道等,会增加工程造价,D项错误。第14题,雅西高速公路由四川盆地向横断山区爬升,穿越地质灾害频发的深山峡谷地区,地形条件极其险峻,地质结构极其复杂,气候条件极为多变,多滑坡和泥石流,图中的防护设施主要是防御落石、滑坡对道路的危害,B项正确。棚洞有“洞”,不能防御河谷洪水对道路的危害,A项错误。棚洞并不能防御地震的破坏,C项错误。从图示来看,棚洞并不是过往交通线路的通道,因此野生动物并不能通过,D项错误。

15.(2019湖北荆襄等四市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白川乡合掌屋”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乡获町。由于房舍外貌酷似双掌相合,就取名为合掌屋。为了抗震,合掌屋不用任何钉子,只用绳子绑扎或采用较有黏性的木头来接合房屋架构,屋顶所铺的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当地的固有产业是制作火药和养蚕,当地人很担心发生火灾,每年还会举办名为“一齐放水”的消防演习。下图是白川乡位置图和合掌屋景观图。

(1)说明合掌屋合掌造型的好处。

(2)指出合掌屋最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从抗震角度分析合掌建筑屋不用任何钉子的原因。

合掌屋屋顶高,楼层多,容纳人数多;楼层多,高楼层离地面较高,防潮效果好,可保管制造火药的材料;较高楼层通风好、日照足,适宜养蚕;合掌屋呈对称分布,房屋稳定性好;屋顶坡度大,方便冬日积雪落下;屋顶厚,可防雨雪下渗,隔热保温效果好。

(2)夏季。岐阜县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干燥易发生火灾。

(3)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板块边界处),多地震。不用任何钉子房屋架构可随地震而晃动,分散地震晃动产生的破坏力,减轻地震灾害。

(1)题,合掌造型的好处:合掌屋呈对称分布,受力均匀,房屋稳定性好;屋顶坡度大,方便冬日积雪落下,减轻积雪的压力;合掌屋屋顶高,楼层多,容纳人数多;楼层多,高楼层离地面较高,防潮效果好,可保管制造火药的材料;较高楼层通风好、日照足,适宜养蚕;屋顶厚,可防雨雪下渗,隔热保温效果好。第(2)题,由图中地形分析,岐阜县东南部有山脉分布,且位于夏季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同时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干燥易发生火灾。第(3)题,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多地震灾害;不用任何钉子房屋架构,更加坚固、不易折断;只用绳子绑扎或采用较有黏性的木头来接合房屋架构,韧性强,可随地震而晃动,分散地震晃动产生的破坏力,从而减轻地震灾害。

16.(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朝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分析当年古廊桥选址最初设在甲处的原因以及冲毁后又在乙处重建的原因。

(2)廊桥一般选在当地冬季建造,建成后也多利用冬季修缮,分析其合理性。

(3)分析导致廊桥近百年来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原因。

最初设在甲处的原因:甲处河道较窄,修建工程量小,造价低;在乙处重建的原因:乙处地处冲沟上游,受冲沟影响小;且乙处河道较为平直、宽畅,泄洪能力强,不易受洪流冲毁。

(2)冬季为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冬季气候干燥,可以自然晾干;冬季木材晾干后,紧接着加工造桥,工期衔接好;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晴天多,便于施工和修缮。

(3)当地台风、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多,易冲毁廊桥;雨水渗漏、虫蛙造成木头腐烂损毁;火灾损毁;修建道路,人为拆除;修建水库、建电站,易被淹没;人为损毁等。

,综合考查自然地理中河流工程的选址、修建,还考查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等知识。第(1)题,考查工程选址的问题。从甲、乙两处的放大图可知,甲处河道狭窄且弯曲,上游河道宽阔平直,受河流冲击力大,易发生洪水灾害而被冲毁,但甲处修建工程量小,造价低;乙处河道较为平直、宽畅,泄洪能力强,不易受洪流冲毁。所以又在乙处重建。第(2)题,考查水利工程的修缮时间。闽浙山区冬季气候干燥,晴天多,河流径流量小且处于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便于进行工程建设和修缮。第(3)题,廊桥的减少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易造成木材腐烂;多地质灾害,易冲毁廊桥。人为原因:人类工程建设增多,如修建大坝、道路等,导致人为摧毁。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恐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爬行类动物族群,在距今大约2亿3 500万年至6 500万年曾经繁盛一时,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1.恐龙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于恐龙的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气候发生剧变所致,这些学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是( ) A.气温变化 B.植物变化 C.降水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1.D 2.D (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4.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故选D项。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故选A项。 (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丙地的自然带是( ) A.温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6.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丙地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草原。第6题,据图可知,甲—乙—丙的自然植被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11月选考,15~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8.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为南北更替,故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C项。第8题,考查自然带的成因。由图可知,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下方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说明甲地相对其下方水分条件较好,故选C项。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重庆年太阳年辐射总量数值约为:() A.80 B.86 C.95 D.107 2.受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 A.重庆市应鼓励居民广泛使用太阳能 B.上海、福州可以太阳能取代常规能源 C.昆明四季如春,适宜发展花卉园林业 D.台北年降水量大,年太阳辐射总量小 3.与广州比,兰州的年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主 要原因是:() A.纬度高,昼更长 B.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降水更少,多晴天 D.位于黄土高原,海拔更高 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C)分布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 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5.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27 B.23 C.20 D.16 干燥度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反映某地 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海南岛等年 日照时数线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关于图示甲、乙、丙三地干燥度的叙述,正确的 是 A.干燥度甲>乙>丙 B.甲地太阳辐射强,降低了甲地的干燥度 C.乙地比丙地距海近,干燥度更小 D.丙地干燥度最低,最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7.关于图中盐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沿岸暖流增温,利于晒盐③晴天 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④产盐最多的季节为春季⑤夏秋季 节多受台风影响,利于晒盐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下图为我国某月某日某时刻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此时, A.台北天气晴朗 B.西安西北风强劲 C.广州天气晴朗 D.渤海不可能有冰情 9.该日,我国北方出现大范围雾霾,据图推测此时雾霾最重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大连 D.青岛 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0.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 A.地势起伏较小,以平原为主 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 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11.区域内沿-10℃等温线,自南向北走 A.自然景观由荒漠逐渐变为森林 B.自然带由亚寒带森林带逐渐变为温带草原带 C.降水中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含量比例增大 D.越往北土壤层越深厚,有机质含量越大 12. 读某区域小比例尺等温线分布图,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A.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B.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图1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1 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图中的河流乙河段河水补给主要是 ①湖泊水补给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冰川融水补给④雨水补给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4.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北半球 B.此时为1月 C.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D.乙河段位于湖泊下游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优质课《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分析】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读:以“了解地形对聚落和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资料(如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图、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图、聚落的不同形态特征等),说明“地形是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突出的影响因素”这一重要结论,其中,“不同地形特征对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和“不同地形类型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分析探究的重点。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在试图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使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概念。而这一观念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地被强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图片和相关的案例分析说明“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性思维,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聚落的特点和类型采用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的启发法。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通过图片展示对比、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3、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4、在案例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2、通过对历史上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

2020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水下泥沙堆积体)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 角洲以南的江苏岸外浅海区,规模巨大。沙脊群由辐聚辐散的潮流将周边泥沙带至该 处塑造发育形成。该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沙脊间的潮汐水道深而稳定。 2010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项目启动,项目之一拟在“东沙”修建超大型人工岛。下图为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示意图。 (1)指出形成该沙脊群泥沙的主要来源。(4分) (2)监测表明,东沙面积缩小,中部淤高,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分析在东沙修建大型人工岛的优势及面临的困难。(8分) (4)依托该区域海洋资源条件,请你为东沙人工岛的产业开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 由。(8分) 参考答案:(26分) (1)旧黄河所携带的入海的泥沙;现代长江入海泥沙;海岸及海底的侵蚀物。(每 点2分,满分4分) (2)黄河改道,泥沙来源减少;边缘受海浪侵蚀,面积缩小;部分侵蚀泥沙向东沙 内部推移,使中部逐渐淤高。(每点2分,满分6分)

(3)优势:潮间滩浅且面积较大,建岛相对容易(相对沙脊,填海工程量较小); 距大陆较近,建成后利用方便(建设过程中,便于设备及材料运输)。(每点2分,满分4分) 困难:多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工程施工;潮滩环境,淡水资源缺乏。 (每点2分,满分4分) (4)沙脊间潮汐水道深而稳定,可修建港口,发展航运;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可发 展水产养殖、捕捞及水产加工业;利用海岛发展临港加工贸易产业;利用独特的海岸 景观及优质天然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每点2分,满分8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口伶仃洋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貌条件独特、 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 之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选定在珠江口 的伶仃洋之上,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 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 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筒里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材料二:在人工岛进入海底隧道前,先要经历一段白色天体顶篷的露天隧道。 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一段300多米长的露天隧道徐徐而下,正式驶入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东端的尽头,又通过一段露天隧道,从东人工岛隧道出口驶出不到200米就是大桥的香港段。 上图为港珠澳大桥的西人工岛 (1)根据材料,分析人工岛海上施工存在的困难。 (2)简析人工岛采用钢筒快速成岛技术的优点。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题】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所需课时】一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1、“举例”是指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案例可用教材 提供的,也可选择其它案例,最好是当地案例。 2、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案例中归纳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的事物。 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3、“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主要使学生掌握地形形态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 形态、走向的具体影响,对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其它因素有一定了解。 【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基本具备中国地形、中国气候等基础知识,学生可能对宁夏、台湾等区域的特征不 熟悉,影响分析。 教材分析: 新高中地理课程不强调地理知识的完整性,但是特别强调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因此本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本节课重点向学生讲解了自然条件中的地形对交通 线路的影响。通过地形地势与交通、宝成线的修建、宁夏交通等案例使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 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材意图通过上述内容学习的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地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宝成线8字型线路设计的原因,和中国铁路分布、宁夏交通密度等资料理解自然条件 对交通线路的走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2、了解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学会进行地理调查

3、通过“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得信息 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用原有知识,结合各区域的特征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文字或图像资料,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 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知识迁移、探索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实例说明自然条件对交通线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体验成功乐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家 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 2、结合实例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和地貌等对交通线的影响 难点: 1、世界、中国等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 2、地形对交通线走向的影响 3、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案例分析法、举例说明法、图表资料分析法 【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上节所学内容,通过本节所举案例,在理解基本知识及其地理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分宁夏 的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生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城市问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城市问题 (附参考答案) 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原皮都——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规模较大的皮草加工基地,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的机会,积极承接北京服装皮草部分的产业转移,在众多的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下图为乌兰察布市位置示意图。 (1)指出北京非首都职能过度集中带来的城市问题。 (2)分析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服装皮草部分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预测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对乌兰察布市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交通拥堵;地价上升,居住困难;公共设施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 (2)地处草原牧区,皮革原料丰富;皮革加工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具有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工业;距离京津、蒙古、俄罗斯等市场近;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土地租金低;西部开发的政策优势。(任答5点)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城镇化进程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还是重要的经济、交通、旅游中心。北京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2012年)。 (1)有专家建议把B城市培育为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的新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的区位优势。 (2)分析北京城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1)靠近北京、天津,三者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或与京津之间的距离适当);靠近北京、天津,利于承载京津疏散的功能和人口;位于北京-石家庄发展轴的中间地带,(或位于城市圈中南部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对外有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交通便利;有一定的城市规模,发展基础较好(任答4点) (2)北京城市问题主要原因:城市功能和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建设不够合理(任答2点)解决措施:控制城市规模;把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疏散到河北(或疏散城市功能和人口);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 3、(2019·莆田第六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市1980-2009年城市化的过程。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地图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讲地图 课时冲关二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平顶山模拟)土地下陷速度是指土层平均每年下陷的深度,下图是某城市土地下陷速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同时保持实际范围不变,则( ) A.新图比例尺为1∶800 000 B.同一地点,土地下陷速度变大 C.新图面积变为原图面积的16倍 D.相邻两条等值线间差值比原图扩大 2.甲区域的面积接近( ) A.1平方千米B.2平方千米 C.4平方千米D.8平方千米 解析:1.C 2.C [第1题,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新图的长和宽都变为原来的4倍,因而面积变为原来的16倍。第2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甲区域的面积与一个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面积相近,由此甲区域的面积接近4平方千米。] (2019·广东佛山模拟)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读图,完成3~4题。

3.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B.BC段 C.CE段D.EF段 4.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 ) A.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 B.FG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小 C.CD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 D.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增多 解析:3.C 4.B [第3题,河流袭夺前,沂河上源向东北方向流向大张庄。袭夺发生后,东周河地势低于沂河上源(A至E段),则CE段河水流向东周河;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东周河流向西南;则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E段,注意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图示EF段没有水流,成了分水岭。第4题,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FG 河段缺少水源补给,宽谷内水流变细小;因FG径流量减小,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减少。因流速受地势落差影响,则BC河段水流速度不受影响;CD河段汇入了BC段水量,河流径流量增加。] (2019·河南濮阳模拟)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完成5~6题。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夜雨、天漏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夜雨、天漏 一、单选题 夜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其多少常用夜雨表示,夜雨率是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下图为青海省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地夜雨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气流,夜雨量大 B.位置偏东,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夜雨量大 C.地处高原,夜晚降水量较白天小,夜雨量小 D.临近河流,白天水汽较夜晚充足,夜雨量小 2.夜雨率高有利于该地() A.棉花的生长发育B.地表水下渗量减少 C.土壤水分含量增加D.地质灾害频次减少 1.A 甲地位于湟水谷地地,河谷的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形成夜雨,选A。 2.C 夜雨率高直接导致该地土壤水分含量增加,选C。该地不适合大量种植棉花;夜雨率增加会使地面下渗量增加,由于区域山地地形较多,夜雨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频次增加。 夜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其多少常用夜雨率表示。夜雨率是夜间降雨量占日降雨量的百分率。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夏季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城市中,夏季夜雨率最高的是() A.拉萨B.昌都C.林芝D.那曲 4.夜雨率高() A.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B.增大地面蒸发消耗 C.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频次D.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 3.A 据图中夜雨等值线分布可知,拉萨的夜雨等值线大于75,昌都介于50—55之间,林芝介于60—65之间,那曲介于45—50之间,故夏季夜雨率最高的是拉萨,A项正确。 4.D 夜雨发生在夜间,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故A项错误;夜间,蒸发弱,故地面蒸发消耗较少,故B项错误;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与降水有关,夜雨不会降低频次,故C项错误;夜雨,蒸发弱,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故D项正确。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描述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可能就在重庆市渝中区佛图关。佛图关地势高险,两侧环水,三面绝崖,明代建有夜雨寺,相传佛图关上曾有块状如石笋的“夜雨石”,白天干燥,入夜后就湿润流水。“佛图夜雨”曾是巴渝十二景之一。读“佛图夜雨画”,回答下面小题。 5.下列描述与“巴山夜雨涨秋池”现象产生原因相关的有 ①秋季昼夜温差大①佛图关水汽充足①佛图关有夜雨石①夜间盛行上升气流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6.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2011年高考天津卷)为了引起人们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 1.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2.根据下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丁地从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读我国西南某地区主要铁路分布图,回答以下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中,受地质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铁路线⑤于1997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并投入运营,是我国首条公司化合作的铁路。 影响该铁路走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政治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5.在图中M、N两城市的商业网点,居民能买到鲜活的海产品,其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②包装技术的进步 ③冷冻、保鲜技术的进步④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6.我国西南交通网络的建设,正朝着水陆空三位一体、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①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②发展我国与西南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③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④维护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的成分 D.含蓄水源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速度不断提高,我国部分铁路路段实施了列车运行调整,部分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度缩短,大大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读图回答以下2题。 8.此次调整体现了现代运输的 ( ) ①专业化②高速化③网络化④智能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下列有关图示铁路客运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是影响客运专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B.客运专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扩大上海、北京等商业中心的经济腹地 C.客运专线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对全国铁路网影响不大 D.客运专线都经过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经济地带 读下面湘北某城市略图,回答以下3题。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形对聚落、交通的影响

的高考复习策略与备考经验交流、高考的命题趋向及设题原则、高考的解题技巧等。 地形 一.课标、考纲要求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重在应用) 二.与其它知识点及能力要求相联系的内容 1.地形、地势、地貌的概念、类型等 2.聚落:聚落的概念、类型、发展变化、分布、影响 3.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重难点指导: ㈠.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不同的地表形态聚落的类型、规模、分布密度、空间形态、聚落内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聚落发展变化等产生不同的影响 ⑴.地形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①.对聚落类型的影响 城市聚落多分布于平原、盆地等地形区,而乡村聚落在平原、盆地、高原、山地、丘陵地形区均有分布。从小区域来看,聚落多分布于沟谷、河谷、山间小盆地、山间台地等地形平坦的区域。 ②.对聚落规模、密度的影响 平原、盆地等地形区聚落规模大、密度大;高原、山地、丘陵等地形区聚落规模一般较小,密度也较小。如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聚落呈零星的点状分布或集中分布在水井、河流等水源地。在丘陵、山地地形区,山间盆地则是聚落的最佳区位。如四川盆地水热充足,人口密集,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又如在云贵高原的低山丘陵的小盆地就是聚落密集之处,被当地人称为“坝子”。 ③.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平原、盆地等地形开阔区域,聚落易于向多个方向扩展,形成集中式、团块状的聚落形态,如成都市、北京市;在山地、丘陵区的山谷、沟谷区,由于受地形限制,使得聚落沿山谷方向延伸,呈现典型的带状聚落形态,如我国的兰州市、宜宾市等。高原区的牧民,由于逐水草而居及其每个牧民家庭为了占有足够面积的草场,聚落呈稀疏的散点状分布。在山地、丘陵等地区的聚落,由于地形等阻隔,使得聚落被分割成片状,形成组团式的聚落形态。④.对聚落内部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影响 依山势而建的聚落,高低错落有致,体建筑视野开阔,个体建筑间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如重庆市的城市建筑依山就势,沿山坡布局一大片聚落,形成一道独特的山地城市景观。再如,黄土高原区的居民沿山坡平整出阶梯状,再沿黄土壁凿洞成窑,由山脚到半山坡层层排列,蔚为壮观。在山西省的平陆县,由于地势平坦,而修建窑洞需要借助黄土崖壁,因此当地居民就掘地为坑,又在坑壁上凿壁成窑,形成了独特的地窖式窑洞院落。再如我国南方山地区的吊脚楼,这种木楼不是建在平地上,而是依山就势,用木桩搭起一个平台,再在平台上建房。这样即充分利用了地形,有利于木楼通风散湿,利于排水,而且也可充分利用木楼底部的空间储物、饲养牲畜等。 ⑤.对聚落发展变化的影响 平原区由于聚落密度大,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交通较为便利,聚落的发展变化迅速。山地区由于地形阻隔,交通不便,保存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区。 2.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影响局部气候、河流、地下水的分布等其它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

高考地理- 中国地理 (一)-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中国地理(一)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与下列哪个山脉一致() A.大兴安岭B.祁连山 C.秦岭D.横断山脉 2.1+1>2的玉米宽窄行起垄栽培生产模式,是一项集除草、免耕、节水抗旱、保肥保墒、机播机收于一体,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节本增效型新技术(如下图所示)。下列地区中最适宜玉米宽窄行起垄栽培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 C.江南丘陵D.东北平原 2016年8月16日~18日,下图所示地区东北部遭遇强降雨,部分城市遭受洪涝灾害。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受地形影响B.受锋面影响

C.受台风影响D.受高压控制 4.2016年8月8日4时为立秋时分,气候学上,常以立秋之后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不考虑地形因素,下列四地中秋季开始最早的可能是() A.①B.② C.③D.④ 读“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回答5~6题。 5.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6.与1985~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据此完成7~9题。 7.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开始进入丰水期的月份是() A.5月B.6月 C.7月D.8月 8.据图推断鄱阳湖面积扩展最迅速时的水位高度变化范围() A.3~8米B.8~12米

高考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地球和地图 【剖析高考真题】 (2016?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图2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3~4题。 3.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B.④C.⑤D.⑥ (2016?上海卷)(四)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 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甘德国际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

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 (2015·高考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描述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10~11题。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图5 客机飞行路线示意图 10.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长 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 C.飞经a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 D.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 11.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完整版)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选择题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1~2题。 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分布 解析:兰州地处黄河谷地,地形东西狭长,因此城市沿谷地、河流延伸。 答案:D 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要干道走向可能是()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放射状 解析:兰州城区沿黄河谷地呈东西带状分布,因此其主要干道的分布可推测为东西走向。 答案:A 下图为我国海拔在200~2 100米的某山区植被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该山区的地势最高点位于() A.西南部B.东南部 C.东北部D.中部

解析:根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该山区的植被中高山草甸海拔最高,而高山草甸分布于该山区的东北部。 答案:C 4.在图中甲、乙两地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在①~④的备选方案中多数选择了②线路,其解释合理的是() A.直线距离短,成本低B.地势低缓,工程量小 C.峡谷地段,架桥方便D.湿度较小,能见度好 解析:②线多经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海拔最低,地势起伏最小,工程量最小。 答案:B 5.该山区可能位于() A.闽西B.晋东C.滇南D.豫北 解析:该山区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A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完成6~8题。 6.图中城市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拟建一大型仓库,最合适的位置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处港口建设条件好,离城市近,有港湾,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型仓库选建此处,方便货物进出。 答案:B 7.为了加强乙村和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在山地丘陵地带,修路最好沿等高线修建,坡度不大,施工容易,交通安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题 最新

必修一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军事 2.从自然因素考虑,下列地区最不利于发育为城市的是 A.河口三角洲 B.河流汇合处 C.冲积扇平原 D.河流发源地 3.国北方地区,由于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 A.团块状B.带状 C.点状 D.线状 4.对交通线路影响尤为深刻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植被 5.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蜀道不再难”得益于 A.环境变迁 B.人口增多 C.科技进步 D.民族团结 6.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的影响比较大。下列关于山区公路建 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B.公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C.山谷中的公路应避开缓坡 D.公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据此回答。 7.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 A.濒临海洋,受季风影响明显 B.人口稀少 C.海拔较高,北有高山分布D.地势低平 8.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9.关于能源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煤炭时代” B.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C.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在人类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Array D.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二、综合题 10..读图6-1-9,完成有关城市起源的知识网络,并 回答: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人图6-1-9中的方框 内 (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有剩余 B.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场地 C.优越的自然条件,河流中下游平原 D.集市 E.社会劳动分工,手工业兴起,手工业产品丰富 (2)由以上联系图可以归纳出:人类曾经在条件优越的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 文明。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综合训练31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综合训练31 一、选择题 1.2011年5月,印度第一大信息软件服务企业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投资一亿多美元,建设软件园区,拓展在华业务。 上海吸引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拓展业务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劳动力价格低廉 B.人才技术力量雄厚 C.接近原料产地 D.产品 运输便利 2.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这主要是因为( ) 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据报道,我国江西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沙漠”。据此完成以下2题。 3.“红色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4.“红色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下图是“某地区2011年1月8日某时500hpa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5.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应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6.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势高低B.海陆性质 C.纬度位置D.大气环流 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简图”,回答以下2题。 7.下列因素对a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最小的是( ) A.政治 B.宗教 C.地形 D.矿产资源 8.b湖泊的水位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增加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湖床抬升 C.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量增大 D.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 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以下3题。 9.按城市化发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a—c—b—d B.a—d—b—c C.d—b—c—a D.c—d—b—a 10.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专题十、气候成因分析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单位:毫米),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位于() A.非洲西海岸B.北美洲西海岸 C.南美洲西海岸D.欧洲西海岸 2.图中B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的原因是() A.地形影响B.暖流经过 C.寒流经过D.低压控制 3.关于图中A处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降水小于3000毫米 B.A处降水与低压控制有关 C.A处降水主要为地形雨 D.A处降水一般集中于夏季 解析:第1题,由图中0°经线和赤道可判断出,该区域是非洲西海岸。第2题,由等降水量线向数值高的一侧弯曲,可知B处降水小于同纬度附近海域,B处受本格拉寒流影响,降水较少。第3题,A处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答案:1.A 2.C 3.B (改编题)第33届达喀尔拉力赛,于2011年1月15日在阿根廷布首都宜诺斯艾利斯落下帷幕。此次拉力赛分为十四个赛段,跨越阿根廷和智利两个国家。图中甲、乙是赛道上的两个城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6题。 4.当车手在驱车北上到达甲点的行程中这样描述路况:“这是一片荒芜到令人绝望的土地,连细菌在这里都很难存活!这里被誉为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地方。”该自然环境形成的原因是() ①受寒流影响②受副高控制③受高大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达④受西风带控制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乙地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气温日较差大B.降水季节变化大

C.大陆性显著D.气温年较差小 6.甲地气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 A.当地居民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C.沿岸有寒流经过 D.沿岸有暖流经过 解析:第4题,车手描述的景观应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景观,该气候成因为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以晴天为主。第5题,乙地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属于亚热带 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第6题,甲地受秘鲁寒流影响,暖湿气流逐渐冷却而形 成大雾。 答案:4.A 5.B 6.C 7.读“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①大气环流、②下垫面、③人类活动、④太阳辐射的序号填入图中。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主要是________在地表分布不均及其时间变化 的结果。 (3)从图示看,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________和________,下垫面的差异或变化,将直接导 致大气中________的差异和变化。 (4)从图示看,太阳辐射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气候,又能________影响气候。 (5)从大气环流因子考虑,受气压带、风带移动而形成的气候是(双选)() A.热带疏林草原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见下图。 (2)太阳辐射(3)热源水源热量和水分 (4)大气下垫面大气下垫面直接(5)AB 一、选择题 下图中的图1是某沿海地区两地气温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图2是某区域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图1图2 1.对应①②情况的下垫面分别是() A.湖泊和沙地B.山地和平原 C.裸地和林地D.乡村和城市 2.若①②曲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地气温年变化情况,则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南美洲B.欧洲 C.非洲D.大洋洲 3.依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流经乙地沿岸的洋流应是() A.秘鲁寒流B.千岛寒流 C.本格拉寒流D.西澳大利亚寒流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新课标中仅是从案例的角度被提出,湘教版的教材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作为第四章的第一节来处理。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比较独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是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材的风格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地理图片小问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以往的授课模式,要形成以课内外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 【考纲点击】 理解不同的地表形态,如山区、平原、河谷等对聚落的形成、规模、分布与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地形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相关的案例剖析,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2、在案例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通过阅读教材和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等方法完成。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初中学习过地形的种类,中国区域地理等内容,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探究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优美的的诗朗诵《乡愁》导入 师:听着这首《乡愁》让无数远在他乡的人们潸然泪下,想到那远在他想的家,家是什么?古代的图文解字中非常明了的告诉我们,家是由生活的场所和生产的活动组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聚落。 构建我们的家园,你选哪? (多媒体展示一幅地形图) 提问:首先我们来看这一幅图片,在这幅地形图中有3种地形区,分别为平原,河流阶地和山区。在这三个不同的地形区给大家标出了三个不同的地点。现在要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