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文第一章总则

范文第一章总则

范文第一章总则
范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实现“校园安全零事故、在校学生零犯罪”的安全目标,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反应迅速、措施落实、安全有序”的原则。

对本预案处理范围内所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处理,由“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资源,对所涉及的机构、人员、设备、物资、信息进行整合,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保证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机构和制度

第一条应急机构

1、瓦店小学成立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处理本预案下的突发事件。

组长:陈永亮

副组长:管廷权

成员:韩湘娟刘志华郭淑花管恩玉

各班班主任

2、职责分工

3、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指挥

瓦店小学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根据事故类别和现场需要,组成现场指挥部。其中,重大事故现场总指挥由学校校长担任;现场指挥部成员由学校相关级部的负责人及事故发生年级的分管负责人担任。

现场指挥部下设警戒维护组、紧急抢救组、信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预备机动组。

第二条报告制度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现部门或个人须向中心校(学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火灾等引起重大伤害事故的;

(2)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

(4)发生或可能发生暴力伤害事件的;

(5)发生或可能发生在校学生被绑架事件的;

(6)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在校师生人身伤害的事件。

2、报告可根据事故性质,采用先口头后书面的形式进行报告。任何部门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三章一般预案及处理流程

第一节学校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可能引起学校火灾事故的原因

电源线路老化、乱拉乱接临时线、违章使用电炉和其他电器设备、液化煤气(天然气)和煤炉共用、食堂油锅过热、实验操作不当、易燃易爆物品使用保管不当、违章动用明火、乱扔烟蒂、小孩玩火等是可能引起学校火灾的主要原因。

第二条预防措施

1、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切实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

2、学校应当成立校义务消防队伍,选拔身强力壮的老师担任队员(严禁组织学生参加)。制定学校防火计划,绘制防火平面图,教室门后挂紧急疏散路线图。寄宿制学校应当每个楼层都要有两个通道,楼道悬挂应急灯,学生寝室门后挂紧急疏散路线图。

3、各学校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器材、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经常检查和定期更换灭火器药品。

4、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坚持搞好疏散演练,掌握逃生方法和“三分钟”扑救。新生到校报到后接受消防安全教育。

5、加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整改。

6、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不堆放杂物。

第三条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火灾,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拨打“119”电话报警,同时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2、立即切断着火楼(室)电源。

3、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线路迅速疏散学生,同时由受过训练的教职工进行三分钟火灾紧急扑救。如三分钟不能扑灭明火,则迅速撤离。

4、如有伤者要及时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或者家属。

5、在等待消防人员到来期间,可组织学校教工义务消防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扑救。

6、灭火后,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查工作。

7、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追究责任,维护学校的利益,并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第二节师生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主要负责人作为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研讨,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第二条分管负责人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三条由于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为进一步预防传染病,学校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

2、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

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及餐具。

4、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5、学生若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6、学校卫生室应按规定定期消毒。

第四条操作程序

1、报告: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有关人员应立即告知学校领导,学校应按规定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同时报当地疾控部门。

2、劝说: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应通知其及时就医,并在家休养。

3、记录:学校应及时统计好患病学生的具体情况。

4、跟踪:每天关心患病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主动对学生进行补课。

5、家访:积极对患病学生进行家访,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经常保持联系。

6、消毒:根据有关规定做好消毒工作(包括发病及相关班级、食堂、厕所、公共场所、共用教室等),学校负责人要听从卫生部门的专业指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一切集体性活动。

7、新生报到,学校必须要求其监护人如实填写学生健康状况登记表,并分类建立在校学生健康档案。

第三节师生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可能引发师生食物中毒的原因

由于学校向师生提供食品的进货渠道、质量以及气温、消毒、加工、存放和操作人员的健康等原因,稍有不慎极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第二条预防措施

1、学校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制订制度,落实措施,加强教育检查,责任到人。

2、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无健康证的人员一律不准上岗。

3、严格把好食品进货关,杜绝不洁、变质或“三无”食品流入,做好进货记录。

4、规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烧透,加工好的食物要及时进入熟食间冷却。

5、严格熟食间的管理,防止熟食再污染。实行熟、生食物分开保管、使用不同制作器皿。

6、做好饭菜留样的记录并签名,留样食品做好标记须在冷藏柜内保留24小时以上。

7、严格各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正确,消毒时间要保证。

第三条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立即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同时报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学校应立即把患者送往镇街驻地以上医院救治。

2、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召开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情况,制订有效措施,具体落实人员分工。

3、学校保健老师要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专册登记,统计好患病师生的具体情况(包括:班级、人数、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就医情况等),积极主动配合当地卫生监督部门进行调查。

特别说明:本站所有资源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kefu2013@https://www.doczj.com/doc/9f9423061.html,),我们将立即处理。

4、将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留样并加以封存。

5、积极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谅解。

第四节学校防范暴力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可能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第二条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健全安全保卫工作机构,按标准配备学校安全保卫干部和专职保安,加强培训管理,配齐安防器械,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事件。

3、加强门卫管理,认真落实登记和验证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其车辆进入校园。

4、加强对校内有精神病症状人员的监控;加强对精神病人的关心,劝其在家休养治疗,经济待遇上给予照顾帮助。

5、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第三条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按紧急报警按钮。

2、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3、立即报中心校(学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心校(学校)立即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中心校还须同时报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4、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校方要派应变能力强、口才较好的老师与歹徒周旋,尽力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并迅速疏散至安全的地方。

5、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

6、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并做好相关处理事宜。

第五节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楼道拥挤;学生间打架斗殴;学生自行到校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第二条预防办法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不打架斗殴。

3、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4、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5、学校按照安全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求,确定安全责任包干区,明确责任人,确保在校学生人身安全。

第三条处理程序

1、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

(1)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当地医院救治。

(2)发生事故应立即通知家长。

(3)一般事故24小时内书面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重大事故立即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同时向投保的保险公司报告。

(4)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对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分清校方有责任事故或者无责任事故。

2、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依法调解原则: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学生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分寸。

(2)一次性解决原则:一个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如家长不同意可提醒家长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1)起草《协议书》。《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2)给付补偿金。数额小的可支付现金,数额较大的用现金支票支付。不论金额大小,家长均要出具收条或有关收据。

(3)理赔。需提供下列材料:

a、《协议书》复印件;

b、病历及病例复印件;

c、医药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

第六节校园防范非法侵入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发生非法侵入的原因

不法人员入侵校内实施暴力、不法人员聚众冲击学校、抢劫事件以及其他各种原因的暴力侵害事件。

第二条预防措施

1、学校由符合条件的专职保安担任门卫,严格门卫登记、验证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2、为防止非法侵入,学校围墙须是不易攀越或安装红外监控装置,严格值班监视制度。

3、对可能引发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并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

4、积极组织师生进行防范暴力事件的演习,提高师生的防范和自救能力。

第三条处理程序

1、拨打“110”报警电话。

2、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3、立即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4、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校方要派应变能力强、口才较好的老师与歹徒周旋,尽力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并迅速疏散至安全的地方。

5、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

6、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

7、险情排除后,立即报告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中心校还须同时报告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好善后事宜。

第七节校园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活动保护不当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挫伤、擦伤、关节损伤、肌肉抽筋、拉伤,重则造成骨折、呼吸紊乱、严重休克甚至丧失生命。伤害事故一般发生在球类活动、体操、田径运动和游泳等运动项目中。为在体育活动中有效地预防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特制订如下预案:

第一条引发事故的原因

1、对预防体育活动伤害事故认识不足;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

3、运动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4、运动量过大;

5、在身体机能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

6、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有缺点;

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8、场地设备不安全等。

第二条预防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中小学生好胜心强,经验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事故的意识,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宁失一球,勿伤一人”的思想。

2、完善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运动场地要保持平整,不应有坑洼、石块等,地面不宜太硬、打滑;球架、球门要定期检修;室内球场注意通风、采光。

3、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1)建立良好教学秩序、重视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着装规范,必须穿着便于运动的服装上课。

(2)精密组织教学,加强纪律教育。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反复地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遵守常规、服从组织、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的教育。

(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

(4)体育教师应掌握特异体质的学生情况,掌握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合理调整;教师对于病痛、体弱、伤残的学生要及时关心,安排他们免修、见习等。

4、重视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教师应根据上课内容和气候情况决定准备活动的内容,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体育活动,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学生应掌握自我医务监督的常识。

5、加强保护措施。严格裁判,禁止粗野动作,不使用错误的推、拉、撞等危险动作。

6、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第三条处理程序

1、在场人员(学生)发现险情后要及时报告在场老师、卫生室保健老师和班主任,紧急或情况复杂时还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先行急救;遇到重伤的或不能判断伤情的,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急救或拨打“120”救护电话。

2、及时通知家长及其他监护人,以便作出救治决定,同时做好安慰工作。

3、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做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5、事故发生在课上或因学校设施原因造成伤害的,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6、前往医院探视,随时掌握伤者身体康复情况。

第八节学校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学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防止学校实验室事故事态的扩大,保障在实验室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第一条可能引发实验室事故的原因

实验室的易燃物品遇到明火、电火;实验人员操作不当;学生违规自行接触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等。

第二条预防措施

1、实验指导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知识丰富、称职。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不随意触摸实验室物品,教育学生不在实验室随便使用明火。

3、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4、实验室易燃易爆或有毒物品必须做到“双人双锁”保管。为防止剧毒物品外盗或外流,存放处需安装报警装置。

5、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6、实验室电线、电器必须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新。

7、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第三条处理程序

1、火灾事故按火灾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

2、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立即送学校医务室,由校医视伤者情况决定是否送医院,若情况严重则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或拨打“120”救护电话。

3、通知受伤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如实告知情况。

4、保护现场。

5、报告。一般事故24小时内书面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重大事故必须立即向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报告。

第九节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可能引发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

可能引发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有校方教育管理或者学生方面的因素,也有车辆或者活动场地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

校方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带队教师疏于管理,学生不遵守活动纪律擅自活动或离队;租用的车辆车况差、安全性能差,驾驶员疲劳驾车、超载、超速、随意变道、闯禁令标志,驾驶技术不熟练、应变能力差;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器械(具)等存在隐患,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等。

第二条预防措施

1、出发前对学生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要求教师把严格管理贯穿于组织校外集体活动的全过程。行车途中,每辆车至少安排一名教师与学生一起乘车,以便做好监督看护工作。

3、要求车辆单位选派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的车辆为在校学生校外集体活动服务。

4、活动前,校方派专人到活动场所,实地察看活动器械(具)、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把校外集体活动委托给有资质的旅行单位,并要求旅行单位为参加此次活动的全体师生购买保险。

第三条处理程序

1、报告和报警

一般事故24小时内书面报告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重大事故应当立即报告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校外集体活动中的交通事故应当首先报警,然后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2、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通知学生家长。

3、事故发生后,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第十节防汛抗洪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预防措施

1、在汛期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旦发现天气突变或接到上级通知,务必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2、搞好防汛宣传和安全常识教育,抓好防汛演练,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当洪水到来时该如何应对,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防汛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3、组织年轻力壮的教职工组成抢险队伍,由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随时处理各种突发灾情。

4、准备好充足的防汛物资,固定房间存放,麻袋、沙袋、雨衣、筒靴、手电筒等物品要堆放有序,使用方便。

5、认真做好汛期安全保卫工作,切实安排好汛期值班,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

6、在汛期灵活掌握学生的上学放学时间与时机,一旦发生水灾,及时采取停课、提前放学、延后放学等措施,要把作息时间的变动及时通知相关师生和学生家长,并采取措施做好护送工作的落实,确保师生免遭洪水袭击。

第二条处理程序

1、根据现场情况或接到上级指示后,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向学校发布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防汛抗洪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汛抗洪任务。

2、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封闭危险场所,加强对有毒有害物品、供电和重要功能场室设备的防护,保证防洪抗汛的顺利进行。

3、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相关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及时检查,疏通排水,做到排水畅通;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学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灾情。

4、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视情况需要撤离的,要组织师生有序撤退到安全地带,避免拥挤踩踏、堵塞通道,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如有校舍倒塌、师生受伤等情况应立即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并及时查明是否有人员被困,如发现人员被困,要火速组织营救,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

5、组织有效的后勤保障,保证食品、饮水供应,确保校内师生正常的生活秩序。

6、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安置受灾师生、家属,对受损的房屋、设施、设备进行维修、重建,对过水后的校舍、设施进行防疫消毒,防止传染病发生。

第十一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为发生地震等突发事件时,最大限度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辅,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制定本预案。

第一条预防措施

1、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认真组织好防震演练活动,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第二条处理程序

(一)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二)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立即赶赴本级指挥所,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单位集结待命。

2、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连续的急促铃声和呼喊声),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和历史文物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并向上级报告。

(三)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

第四章责任和处罚

第一条发生突发事件的部门或个人未依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有关部门及相关责任人从严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条对发生突发事件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章附则

一、本预案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法律法规为准。

二、本预案由瓦店小学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三、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市政工程设发展的需要,统一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办法和评定标准,以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道路工程。有特殊要求的市政道路工程,除特殊要求部分外,应按本标准执行。工业厂区内的市政道路工程,城市市区范围外的远郊区及县(旗)的市政道路工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1.0.3条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凡本标准有规定者,应按照执行;无规定者,应按现行有关的标准执行。 第1.0.4条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检验评定方法和等级标准 第2.0.1条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评定,分为“合格”与“优良”两个等级。 第2.0.2条市政道路工程的工序、部位、单位工程应按以下要求划分: 一、工序: 工序划分为:路基、基层、面层、附属构筑物等。 二、部位: 市政道路工程不宜划分部位,但也可按长度划分为若干个部位。 三、单位工程: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独立核算项目,应是一个单位工程。采用分期单独核算的同一市政道路工程,应是若干个单位工程。 第2.0.3条检验评定必须经外观项目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允许偏差项目的检验。 第2.0.4条进行抽样检验时,应使抽样取点能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凡检验范围为长度者,应按规定间距抽样选取较大偏差点;其它则可在规定范围内选取较大偏差点)。 第2.0.5条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检验及评定应按工序、部位及单位工程三级进行,当该工程不划分部位时,可按工序、单位工程两级进行。其评定标准的主要依据为合格率: 一、工序: 合格:符合下列要求者,应评为“合格”。 1.主要检查项目(在项目栏列有△者)的合格率应达到100%; 2.非主要检查项目的合格率均应达到70%,且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点,具最大偏差应在允许偏差的1.5倍之内。在特殊情况下如最大偏差超过允许偏差1.5倍,但不影响下道工序施工、工程结构和使用功能,仍可评为合格。 优良:符合下列要求者应评为“优良”。 1.符合合格标准的条件。 2.全部检查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应达到8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版来了!2017年10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版来了!2017年10月1 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基本规定 第二章自然人第一节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第二节监护第三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第四节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三章法人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营利法人第三节非营利法人 第四节特别法人 第四章非法人组织 第五章民事权利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意思表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七章代理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委托代理第三节代理终止 第八章民事责任

第九章诉讼时效 第十章期间计算 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基本规定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一条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指导湖北省内河航运中、长期发展建设,确保内河航运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条本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交通强省的要求,以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总目标,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创新促发展,全面提升湖北内河航运的整体水平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湖北内河航运新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条本规划旨在制定航运系统的综合发展规划,包括航道布局、港口布局、船舶发展以及支持保障系统发展等四个子系统规划,以促进内河航运整体发展,建设中西部水运强省。 第四条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港口法》、《长江水系湖北省航运规划》(1992年)、交通部长江水系航运规划办公室水系规办[2002]6号文和13号文、《全国内河航运发展战略》、交通部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交通发展行业目标》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本规划基准年为2003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中期为2020年,并对2030年及以远进行展望。本规划范围为湖北省行政辖区。 第六条本规划范围为湖北省行政辖区。 第二章规划原则 第七条本规划遵循下列原则: 宏观性原则:航运规划必须坚持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前瞻性原则:航运规划要充分考虑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 统筹兼顾原则:港、航、船和支持保障系统应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促进内河运输的整体完善。 远近结合原则: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近期与长远相结合,突出重点和整体进步相结合,对近期规划目标要力争做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协调性原则:坚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坚持干支协调;坚持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 平战结合原则:内河运输平时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战时要服务于军事需要,重要航运建设工程要兼顾战备要求。 第三章运输需求预测 第八条运输需求预测 本规划根据湖北水运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采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预测,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得到湖北省2010年及2020年的客货运量。 预测2010年及2020年全省内河客运量分别为1050万人和1220万人。 预测2010年及2020年全省内河货运量分别为9671万吨和12780万吨。 内河运输需求预测见附表1。 第四章航运发展战略 第九条航运发展总体目标 航道重点建设“三主一网一江”,港口重点建设“四主十九重”,形成干支联网、水陆联运、船舶先进、港站配套、结构合理的湖北航运体系。 第十条分阶段目标 2010年目标是“升等联网”,集中力量建设长江、汉江、两沙运河和江汉平原航道网骨干航道,70%水运主通道达到规划标准,实施电子航道工程;三级以上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63公里,四级航道里程达到778公

第一章 规划概述 一` 上位规划的指导背景

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章规划概述 一、上位规划的指导背景 (一)《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1、总体战略思路 本轮城镇体系规划通过深入分析吉林省现状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规划目标。强调区域关系的衔接,将吉林省放在更大的区域背景下进行研究。重视吉林省发展的差异性,划分次区域,对不同发展地区进行详细分析。强调规划的策略性,重视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注重划分地方政府的事权。强化区域协调,对区域发展影响重大的产业发展布局、交通运输体系、环境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进行重点规划,提出协调与控制措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重点强调规划技术性和操作性,从管理的角度保证规划在战略目标下如何保证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 规划预期实现“强化多元,打造地方产业集群”、“改善区位劣势,构筑省域经济发展支点”、“破解三农困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增长模式,建设节约、和谐社会”的区域发展战略目标。 2、次区域要求 规划在省域空间打造“三区四轴一带”的格局体系,对于延边州的发展战略侧重于利用边境优势,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通过积极推进大图们江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东北亚各国的多边合作,利用外向型经济加速推动图们江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3、城镇发展定位 位于长白生态轴带上的节点型城镇。 英安镇是珲春市域中心镇,是制造业型镇,重点发展能源工业。 镇域非农业人口在1—5万人。 4、生态环保要求 完善城市绿地、水体等生态系统功能,保护近城山体;保护近城湿地,充分发挥其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 加快城镇处理污水厂建设,控制城市污染。 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经营,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工程。 5、空间管制指引要求 一级管治——珲春东北虎、春化自然保护区。 二级管治——珲春边境合作区 三级管治——珲春市区、乡镇

简短的公司规程第一章总则

简短的公司规程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公司和员工的行为,维护公司和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2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包括试用工和正式工;对特殊职位的员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3条员工享有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劳动权利,同时应当履行完成劳动任务、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等劳动义务。 第4条公司负有支付员工劳动报酬、为员工提供劳动和生活条件、保护员工合法劳动权益等义务,同时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劳动用工和人事管理权、工资奖金分配权、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权等权利。 第二章考勤制度 1严格遵守公司时间,不准迟到、早退,发现迟到早退,视时间长短作相应处罚。2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每个月最多不超过四次,迟到一小时可以用加班两小时抵。3有事请假者,必须填写请假申请单,批准同意后休假,未办理请假手续者作旷工处理。4任何请假以不影响公司为前提,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

得到公司认可后方可休假,不可强行要假。 5公益事业活动等休假可享受工资待遇补贴。 第三章卫生管理制度 1员工必须按照公司要求每日做好各自岗位的卫生清扫工作,保持清洁整齐。 2室内办公用品和桌上的物品各自使用者和管理者必须负责摆放整齐、安全、卫生、清洁。3必须服从公司统一安排,做好公司环境卫生工作,保证办公室的整洁。 4所有的员工工作时和工作时间内必须配戴胸卡。 5下班时,应检查电脑是否关闭。按公司规定制度上班。 6公司的办公用品严禁使用与本公司无关的事宜。8办公室严禁吸烟。 第四章办公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 1公司员工在工作中应合理使用计算机,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2分配到部门或个人使用的计算机,管理必须责任到人。 3使用者应保持设备外部的清洁,使用中发现问题硬件故障应及时报修,不准私拆机箱。4任何部门不得私自将计算机及相关物品借给个人。如果外来软件带入办公室,应按规定步骤进行。只有适合软件开发中心需要的软件,且需经过相关主管同意后,外来软件统一从服务器安装。如果外来硬件带入办公室,应按规定步骤进行。只有适合软件开发中心需要的硬件,且需经过相关

园林景观设计题库、习题与答案(全)

第一章问答题 1、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分述这些时期的特点及成就。6-10 答:①生成期:皇家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殷、周朴素的囿;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②转折斯: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南北朝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③全盛期:园林发展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基本形成。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唐宋写意山水园。④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于精致,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北宋山水宫苑;元、明清宫苑; 2、综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0-16 答:①出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涵蕴 3、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16-19 答“①江南园林②北方园林③岭南园林④巴蜀园林⑤西域园 4、简述中国近代公园发展主要标志。19-21 答:公园出现了,西方造园艺术大量传入中国。 5、简述中国现代公园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21-23 答:①恢复、建筑时期(1949-1959);②调整时期(1960-1965):③损坏时期(1966-1976):④蓬勃发展时期(1977-1989)⑤巩固前进时期(1990年至今)⑥ 6、简述环境可持续思想园林本质的基本内容。25 答:①功能原则:必须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过程作为园林的主要功能来评价。②经济与高效原则:强调用最少的人工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灯身心再生功能,强调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实现上述功能,用大量化肥,花坛植物,进行人工或化学除草都是违背这一原则。③循环与再生原则: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④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乡土植物和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之一,应节制引用外来特种上,保护和发展乡土特种。⑤地方和地方精神原则:强调线一地方都有其自然和文化的历史过程,两者相适应而形成了地方特色及地主含意。⑥整体与连续性原则:园林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学空间,而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来设计和管理。 7、简述中国园林面临的城市环境问题和园林专业人员应承担的任务。24-26 答:①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②户外体育休闲空间极度缺乏,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再生过程不能满足。③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因此通过大幅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通过郊区化来改善居民环境的道路在中国难以行得通。④财力有限,难以高投入的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维护工程。⑤自然资源有限,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捷,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⑥欧美文化侵入,乡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专业人员应承担的任务:园林专业人员应勇敢地承担以下几个领域的工作①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②城市设计③城乡与区域景观及生态规划④自然与文体保护地规划设计⑤旅游地规划⑥ 第二章问答题 1、日本古代园林的造园要素有哪些? 30-31 答:①石组②飞石地、延段③潭和流水④石灯笼⑤石塔⑥种植⑦手水钵⑧竹篱、庭门和庭桥。 2、简述古埃及与西亚园林的特点。32-34

01-正文-第一章 规划总则

规 1.1安县概况 1.2规划背景 1.3规划的必要性 1.4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5规划研究层次 1.6技术路线与规划思路 规划总则 1

安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5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for Anxian,Sichuan 1.1 安县概况 1.1.1地理区位 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龙门山脉中段与成都平原接壤地带。县域北临江油市、北川县,东接绵阳市区,东南与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西北与茂县接壤。安县距四川省会成都110公里,距绵阳科技城市区、绵阳火车站、绵阳南郊机场仅10余公里,紧靠成(都)绵(阳)广(元)高速、108国道、绵(阳)渝(重庆)高速等3条高等级公路,成绵高速复线途经安县并设有双向出入口,成(都)兰(州)铁路穿境而过并在安县设客、货站。安县地理交通区位优越。 1.1.2经济发展 2011年,安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45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93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28.57:47.89:23.54。安县经济综合实力在四川省内处于中游水平。根据2010 年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10 年,安县在四川省173个县域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于第85位。 1.1.3行政区划 2011年安县辖18个乡镇(花荄镇、桑枣镇、秀水镇、塔水镇、河清 镇、黄土镇、雎水镇、永河镇、界牌镇、沸水镇、宝林镇、清泉镇、乐兴镇、晓坝镇、迎新乡、兴仁乡、茶坪乡、高川乡),县政府驻花荄镇。总人口43.65万人,县域面积1189平方公里。 图1-1 安县地理区位 图1-2 安县县域乡镇分布图

第一章总则模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发起人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公司系依照《公司法》及其有关规定以(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方式)___________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公司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以向境内外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 第四条公司注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第五条公司住所为: 第六条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________万元。(注: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第七条公司为永久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条___________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第九条公司由____名自然人和_____个法人发起设立(注:或募集设立)。股东以其认购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十条本公司章程自生效之日起,即成为规范公司的组织与行为、公司与股东、股东与股东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股东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起诉公司;公司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起诉股东、董事、监事、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起诉股东;股东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起诉公司的董事、监事、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第十一条本章程所称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 第二章经营宗旨和范围 第十二条公司的经营宗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自主开展各项业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实现股东权益和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第十三条公司经营范围是: 第三章股份 第十四条公司的股份采取股票的形式。 第十五条公司发行的所有股份均为普通股。 第十六条公司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第十七条公司发行的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实行等额划分,每股面值人民币一元。 第十八条公司发行的股份,由公司统一向股东出具持股证明。 第十九条公司发行的普通股总数为________股,成立时向发起人发行_______股,占公司可发行股总数的_______%。(注:募集设立由发起人认缴公司应发行股份_________万元,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_________万元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_________万元) 第二十条公司根据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增加股本: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老师比用教案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 老师常用教案 第一章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例使学生对“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和“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第一节现代景观与传统园林对于规划设计师,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字,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图1.1)。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的形态演变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最初是囿和圃,据考证是圃在先。什么是圃?就是“菜地”、“蔬菜园”;囿,就是把一块地圈起来,里面的动物起初是野生的,后来逐渐驯化,变为家养,人们可以在囿中打猎。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浓缩而成园,保护培育而成林。从中不难看到圃—囿—园—林这样一个来龙去脉。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凡此种种,加在一起,就形成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图1.2也是一种景观,园林的一些基本成分已尽在其中。景观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不必急于对景观下定义,还是先看看景观规划设计师具体做的东西。第二节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图1.3所示是一个小项目,基地30m×40m见方,可以称为街头小绿地,或小游园。从材料、功能、形式等来看,这样一个项目中包含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为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上海展区作的一个方案,题为“上海花园”。中间是“好大一棵树”,把树拿掉后可以看清平面布局。(图1.4)。另一个已建成的项目是同济大学校园一角——黑松林的改造。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景观设计,基地范围不大,规划手笔不多,但却包含了不少景观设计的原理与追求。概括地说,基本出发点是保护环境、保护树木,尽管树木不是很大,但是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从一个垃圾山变成今天的样子(图1.5)。景观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它一定要有精神文化的东西在里头,这方面,与建筑和城市相比,景观更为专长。尽管建筑与城市也强调精神文化,但是它们最基本的还是偏重于使用功能,偏重于技术,偏重于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景观设计则要上一个层次,它要解决人类精神享受的问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小尺度的范围内,偏重于艺术性和精神活动,一切建造与布置都围绕着这一核心进行,透过这一片“欧化”的墙,看到的是一个“中国式”的未完成的亭,其寓意是:一片墙代表西方文化的框架,亭则代表东方文化,这一作品意在强调东、西文化的交流,寓意着同济大学这样一所高等学府,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场所,有意将亭设计成未完成的形式,寓意是让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把知识学到手,再去把它补全(图1.6)。图1.7时芝加哥的一个带状的河畔公园设计。芝加哥与上海的格局有相似之处,有一个很大的湖——密歇根湖,另外有一条南北向的河——芝加哥河穿越而过。公园基地位于芝加哥河南端沿河分布的一块空地处,此地原来是铁路战场,旁边有中国城,在基地的远景中可以看到西尔斯大厦。此外,公园基地中部上空被一高架交通桥所分割。在这个方案中,作者也强调东、西方园林的交融,但要比这幅水彩画复杂,它包括交通组织、人流排布、意义创造,而意义又是要通过形象来说话的,不能仅仅停留于言语文字。其特点是:以高架交通桥为界,将全园分为西方园和东方园两部分,沿一个东方的长城逐渐转换为一个罗马的大台阶,东方文化自然而然向西方文化转型,而这也正好符合功能上的要求,城墙将铁路、中国城等划在界外,而一个颐和园式的长廊实现了虚实对比。事实上,这个设计,尚未动手之前,总平面还未成形之初,作者脑子里已有了那幅水彩画的景象。搞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需要这样的意念和意象。这一点与城市规划不一样。城市规划拿到一个项目之初,最先关心的是经济情况、人口情况;园林则不一样,园林最先关心的是“立意”。建筑也强调立意,但建筑或者是建筑群的艺术发挥跟景观的艺术发挥相比是大大受限制的,工业建筑也好,商业建筑也好,哪怕是最具艺术性的大歌剧院,还是有功能要求的限制。悉尼歌剧院已经不错,但它仍不如景观建筑来得自由。景观尤其是园林,应该当作艺术品来作,从这方面讲,景观设计和其他艺术创作都是一脉相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的志愿服务以及与志愿服务有关的活动。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 第三条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所需资金,促进广覆盖、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志愿服务。 第五条国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与志愿服务有关的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有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 第二章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 第六条本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 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第七条志愿者可以将其身份信息、服务技能、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个人基本信息,通过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自行注册,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注册。志愿者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八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采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志愿服务组织的登记管理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依法成立行业组织,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交流,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第十条在志愿服务组织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章志愿服务活动 第十一条志愿者可以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自行依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第十二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招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招募时,应当说明与志愿服务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以及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第十三条需要志愿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向志愿服务组织提出申请,并提供与志愿服务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说明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对有关信息进行核实,并及时予以答复。 第十四条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可以根据需要签订协议,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约定志愿服务的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第十五条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应当与志愿者的年龄、知识、技能和身体状况相适应,不得要求志愿者提供超出其能力的志愿服务。 第十六条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需要专门知识、技能的,应当对志愿者开展相关培训。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城市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出现的。 2、古代城市发展缓慢、结构简单,更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职能。 __________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古代城市开始向近现代城市的演进。 3、城市型的居民点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其中城区常住人口_________的是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_________的是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____________的是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___________的是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__________以上的是超大城市。 5、按城市性质、职能,城市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的城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城市形态,城市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__城市。 7、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力量。其中_______ ______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_____________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____________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8、用单一的人口比例指标来度量,城市化水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重。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_________。 9、诺瑟姆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伸的___形曲线,并以城市化率_____、城市化率_____为分界点将城市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0、城市化发展经历了集中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城市化的过程。 11、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实现南马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花园区块工业产业的发展环境,科学合理的指导本区块内一期项目各地块的开发建设,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划范围以南马镇花园区块为主,以路网框架为规划范围,主要包括花园村及周边前宅、下庄头等村庄。适用于东阳市南马镇南马村以北地块规划管理单元内一期项目的各地块的土地试用性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及改、扩建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规划建设用地总共包括两个地块——东阳市南马镇花园单元01单元地块,东阳市南马镇花园单元02单元地块。p1EanqFDPw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5、《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8、《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2013) 9、《东阳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东阳市南马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 11、《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村庄规划》 12、《东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13、其它各类相关规划、国家及省、市有关现行法规、规范及规定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与南马镇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 第五条成果构成 本规划成果为法定文件。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则,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两者互相补充不可分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DXDiTa9E3d 第六条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东阳市人民政府批准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划由东阳市行政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七条其他规定 在规划实施和管理中应遵守法定文件的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按照《东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管理。文本中标“下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特别声明 任何用地或建筑物的现有合法用途,即使不符合规划规定,也无须做出更正,至其用途有所改变或建筑重建为止,如果更改用地或建筑物的用途,或对用地、建筑物进行其它的开发重建,则新的用途和开发重建,必须是规划所准许的。如需规划调整,按有关规定执行。5PCzVD7HxA 规划原则上保持已批项目的合法性,因重大项目因素需对已批项目进行调整,需征询用地主管单位及业主单位意见并作出说明。jLBHrnAILg

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办公用品的有效使用和妥善保管

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办公用品的有效使用和妥善保管,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中的办公用品包括:公司给员工个人配置的通讯工具(手机、BP机)、办公桌椅、电话机和员工日常工作所需的办公文具。公司给部门配置的文件柜、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公司公用的办公设备,如公共区域的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公司为部门购置的书籍、杂志和报刊。第二章个人办公用品的管理第三条公司行政须在新员工到岗之前为其配置一套桌椅及一套办公用品。第四条员工日常办公用品的领用:公司员工领用办公用品须至行政部填写“办公用品领用登记”。公司员工应当自觉爱护公司财产;节约使用办公用品。第三章部门办公用品的管理第五条除办公文具以外的所有办公用品皆以部门为最小申请单位。第六条部门申请购买办公用品的程序:第一步:部门经理填写《办公用品申请表》;第二步:交于公司行政部(分公司则交于分公司行政,由其统一传真至上海行政部);第三步:上海行政部查对库存或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统一核准,上报董事长;第四步:董事长签核;第五步:上海行政部将申请结果及购买方式或地点反馈给各部门经理(分公司则反馈给分公司行政)。第七条部门办公用品领用之后,由部门经理分发办公用品给指定使用人,如使用人更改,则部门经理须至行政部变更记录。第四章公共办公用品的管理第八条公司公共办公用品由行政部统一管理和维护。第九条公司所有员工应当爱护公共办公用品,打英复印避免浪费。对于公司内部文件资料,提倡使用二手纸。第十条员工在使用公共办公用品时,如发现机器

故障应及时向行政部或公司网管报修。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公司根据办公用品使用人追究损坏赔偿责任。第十二条本规定由公司行政部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一、办公用品是指与办公直接联系的消耗性物品,如:笔、墨、纸张及微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照相机等的耗材。局机关的办公用品由办公室负责购置、管理、发放。二、办公用品实行按季购买制,各科(室)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将下一季度所需要办公用品清单送办公室,办公室审定并报分管的局领导审批后,统一采购发放。三、办公用品实行限额管理办法。局有关科(室)每人每年限额100元,特殊情况超过限额的,须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报分管局领导审批。四、办公用品购买实行两人以上共同负责制,采购大宗办公用品,按《市政府采购制度》规定执行。五、办公用品实行专人管理。入库时,保管人员要对其质量和数量进行核对和验收,并进行登记(品名、数量、单价、进货单位等),购物人和保管发放人对所购物品清点无误,分别在清单上签字。六、办公用品验收入库后,经办公室主任签字,财务人员按清单和发票进行审核报销。七、局领导所需办公用品随用随送,但仍需请局领导本人签字。各科(室)所需的一般办公用品,原则上按季度根据实际需要发放;打印纸、复印纸等贵重办公用品,原则上按实际需要从严发放。发放办公用品,一般情况由科(室)负责人领取,也可委托科(室)内其他同志领取,经手人要签字。

第一章城市规划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 本章从城市的基本概念及其最初形成入手,阐述了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布局特征,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介绍了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指出了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道路与国家发展前途的关系。未来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应当是立足于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走向理性、健康、永续、和谐。 第1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在原始社会漫长的岁月中,人类过着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经济生活。当时的原始人过着穴居、树居等群居形式,没有形成固定的居民点。在长期与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创造了工具,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开始有了捕鱼、狩猎,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劳动集体——母系社会的原始部落。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从采集果实中发现一些更适宜人们食用的植物予以集中栽植,出现了农业;从狩猎猎中发现一些较温顺的动物可以集中牧养,出现了畜牧业:于是原始群落中就产生了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这是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到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人们的生活与农业均离不开水,所以原始的居民点大都靠近河流.湖泊,而且大多位于向阳的河岸台地上。为了防御野兽的侵袭和其他部落的袭击,往往在原始居民点外围挖筑壕沟,或用石、土、木等材料筑成墙及栅栏。这些沟、墙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也是城池的雏形。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农业居民点以及在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也出现得最早。 2、城市的形成 物资交换形式是从以物易物开始的,也就是我国古代《易经》中所说的“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及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交换的场所也由临时的改为固定的市。由于原始部落中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劳动分工的加强,逐渐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世界上几个古代文明的地区城市产生的时期有先有后,但都是这个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 从我国文字的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但是有防御墙垣的居民点并不都是城市有的村寨也设防御的墙垣。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3、城镇与城市的界定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存在村庄一镇一城市这样的居民点序列。村庄是乡村型居民点,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镇和城市是城镇型居民点,统称城镇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实际上,世界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城镇的定义标准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社会经济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尽管如此各国对现代城镇的定义都包含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具体地说: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除此之外,城镇一般还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

第1章 规划概述

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总体规划(2010-2025年)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策略与目标 (1) 第三章发展规模 (2) 第四章功能结构 (2) 第五章用地布局 (3) 第六章专项规划与设施配置 (7) 第一节综合交通规划 (7) 第二节公共设施规划 (8) 第三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9) 第四节城镇景观风貌规划 (9) 第五节给水工程规划 (10) 第六节排水工程规划 (10) 第七节电力工程规划 (11) 第八节通信工程规划 (12) 第九节燃气工程规划 (12) 第十节环境保护规划 (13) 第十一节环境卫生规划 (13) 第十二节综合防灾规划 (14) 第七章规划管制要求 (14) 第一节建设限制分区 (14) 第二节四线管制要求 (15) 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 (15) 第一节实施建议 (15) 第二节实施措施 (16) 第九章附则 (16) I

1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人民政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汝湖镇未来发展建设的需要,实现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汝湖镇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和空间利用规划及一切建设活动,均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镇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镇总体规划。修改前,镇人民政府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惠州市人民政府报告;修改涉及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惠州市人民政府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城镇总体规划在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随同审议意见一并报惠州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四条文本中下划线部分内容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应严格执行。 第五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5.《广东省村镇规划指引》 6.《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7.《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8.《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9.《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上报审批稿) 10.《惠州东江科技城空间发展规划》 11.《惠州市江北东区分区规划(2007-2020)》 12.《惠州市惠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上报审批稿) 13.《惠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 14.国家、省、惠州市其他有关规划、标准与规范 第六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0年-2015年,期限6年; 远期:2016年-2025年,期限10年。 第七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汝湖镇行政辖域范围,总面积153.33平方公里。 第二章策略与目标 第八条发展策略 立足汝湖“城、村、大、美”的基本镇情,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江北城区外溢辐射和东江科技新城启动建设为基本动力,以惠大高速公路建设为有利契机,发挥区位近城、农业大镇和生态美镇的突出优势,统筹协调、错位发展,推进城镇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实现汝湖由“村”镇向“城”镇的快速转变。包括: 1.整体协调,宽领域统筹镇域资源。适应行政区划调整、镇域空间扩大的有利条件,按 照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的基本要求,综合利用镇域各项资源,促进全镇整体协调发展,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部汝湖与东部仍图平衡发展;整合零散工业园区, 促进产业集聚规模、高效生态布局;强化城镇空间的整体安排与部署,实现城镇视角 的全局谋划等。 2.多源对接,全方位响应区域发展。充分利用区域外力引导城镇功能布局,推动镇域城 市化全面发展,包括:对接江北城区增长极,依托惠民大道,沿线布局居住、商贸等 城镇功能,积极推动旧镇区、旧村居、旧厂区的优化改造,促进镇域西部地区发展; 对接东江科技新城增长极,依托优质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新生产制造功能,并突出 沿江地区的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商贸居住等生产性服务功能配置,推动镇域东部地 区发展。 3.跨越发展,高标准定位工业结构。响应珠三角产业优化升级和东江科技新城高标准建 设的发展趋势,适应东江上游生态环境保育要求,组织镇域工业化跨越式发展,包括:淘汰迁转落后工业企业,整合园区,集中集聚、优化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跨江 衔接东江科技新城建设,跳跃响应大亚湾石化产业集群,重点布局高层次、生态型工 业产业。 4.特色谋划,差异化选择三产功能。依托农业发达、背山面江、区位近城的特征优势,差 异化选择三产功能,打造城郊型休闲游憩、生态居住基地,包括:依托惠民大道,配套

第一章规划总则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1)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一节 发展目标 (2) 第二节 城市性质 (3) 第三节 发展策略 (3) 第四节 人口和用地规模 (3) 第三章 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保护与空间管制 .............. 4 第一节 自然生态格局保护 ................................ 4 第二节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5 第三节 空间管制规划 .................................... 7 第四章 城乡空间布局 ................................ 10 第一节 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 ............................. 10 第二节 城乡用地布局 ................................... 12 第三节 产业空间布局 ................................... 13 第四节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引导 ........................... 14 第五节 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 16 第六节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 18 第七节 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 19 第八节 重要通道预留控制 ............................... 20 交 换意见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