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公交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公交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公交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公交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公交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公交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1章某某简介 (6)

第2章项目概述 (8)

2.1项目背景 (8)

2.2项目智能化需求 (8)

2.3功能目标 (10)

2.4基于中国移动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11)

2.4.1TD-LTE的基本概念 (11)

2.4.24G(TD-LTE)的技术特征 (12)

2.4.3基于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12)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4)

3.1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14)

3.1.1B/S架构 (14)

3.1.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技术 (14)

3.1.3GPRS通讯技术 (14)

3.1.44G通讯技术 (15)

3.1.5J2EE (15)

3.1.6智能移动终端技术 (16)

3.1.7Android技术 (16)

3.1.8IOS技术 (16)

3.2系统设计原则 (16)

3.3设计遵循的细则 (17)

3.3.1准确、完整、实时地采集数据,是重中之重 (17)

3.3.2安全、可靠、稳定的原则,是系统设计的第一准则 (17)

3.3.3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是系统顺利实施的关键准则 (17)

3.3.4针对公交业务特点进行设计的原则 (18)

3.3.5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8)

3.3.6充分利用已有投资设计原则,是保护投资的有效补充 (18)

3.4系统整体功能规划图 (19)

3.5系统部署与网络拓扑图 (20)

3.6软件系统框架设计 (20)

3.6.2基础技术设施层 (21)

3.6.3业务平台层 (22)

3.6.4业务应用层 (22)

3.6.5信息门户层 (22)

3.7应用系统设计 (22)

3.8系统接口设计 (23)

3.9系统性能设计 (23)

3.9.1应用程序设计 (23)

3.9.2查询优化 (24)

3.9.3服务器优化 (24)

3.10存储容量总体设计 (24)

3.11系统支撑体系设计 (25)

3.11.1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25)

3.12系统安全策略 (26)

3.13安全性设计 (27)

第4章基础场地建设 (34)

4.1概述 (34)

4.2机房建设 (34)

4.2.1机房场地装饰 (34)

4.2.2机房供电 (35)

4.2.3机房接地 (39)

4.2.4机房消防 (39)

4.2.5机房温度调控系统 (39)

4.3大厅建设 (40)

4.3.1大厅场地装饰 (40)

4.3.2防静电地板 (41)

4.3.3大厅供电 (41)

4.3.4大厅接地防雷 (41)

4.4机房、大厅综合布线子系统 (42)

第5章网络部署规划 (45)

5.1网络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45)

5.2网络平台设计 (46)

5.2.1服务器与存储区 (46)

5.2.2核心网络与交换区 (46)

5.2.3监控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大厅网络 (47)

5.2.4办公局域网 (47)

5.2.5移动视频监控 (47)

5.3局域网设计 (47)

5.3.1核心与分布层网络设计 (47)

5.3.2接入层网络设计 (47)

5.4广域网设计 (48)

5.4.1视频无线网络接入设计 (48)

5.4.2网络带宽设计 (48)

5.5IP地址规划 (49)

5.5.1IP地址规划原则 (49)

5.5.2设备管理地址 (49)

5.5.3设备互联地址 (50)

5.5.4VLAN分配原则 (51)

5.5.5VLAN分配方案 (51)

5.5.6网络租用规划 (52)

第6章智能调度报站终端 (53)

6.1概述 (53)

6.2系统构成 (53)

6.3车载设备功能设计 (53)

6.4性能设计 (56)

第7章4G车载硬盘录像机 (58)

7.1产品概述 (58)

7.2H3324产品规格说明 (58)

7.3产品的主要功能 (60)

环境适应性 (61)

7.4车载专用红外半球摄像机 (62)

7.4.1主要特性 (62)

7.4.2规格参数 (62)

7.5车载客流量统计设备 (63)

7.6车载客流量统计设备技术参数 (63)

7.7车载摄像机技术参数 (63)

7.8电子站牌控制器 (65)

第8章软件功能设计 (66)

8.1智能公交运营调度子系统功能设计 (66)

8.2基础信息管理与维护 (66)

8.2.1实时监测 (67)

8.2.2行车排班 (69)

8.2.3运行调度 (72)

8.2.4应急管理 (75)

8.2.5信息服务 (77)

8.2.6报表统计 (79)

8.2.6.1行车路单报表 (79)

8.2.6.2首末班时刻表 (79)

8.2.6.3首末班统计月报 (80)

8.2.6.4路准时间统计 (80)

8.2.6.5车次情况日报 (81)

8.3智能公交ERP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84)

8.3.1机务管理 (85)

8.3.2物资管理 (93)

8.3.3安全管理 (95)

8.3.4人事管理 (96)

8.3.5勤务管理 (100)

8.3.6整合G-BOS系统 (102)

8.4客流统计系统功能设计 (105)

8.4.1客流量统计介绍 (105)

8.4.2客流量统计的作用与智能调度 (105)

8.4.3国内外公交客流量统计技术现状 (106)

8.4.4车载智能视频客流量统计系统功能与特点 (107)

8.5电子站牌系统功能设计 (113)

8.5.1系统架构 (113)

8.5.2系统指标 (115)

8.5.3系统功能设计 (115)

第9章系统接口设计 (118)

9.1CAN总线接口 (118)

9.2Rest查询服务接口 (118)

9.3MQ实时数据推送接口 (119)

9.4信息交换接口 (119)

9.5二次开发接口 (119)

第10章设备流量及码流计算 (120)

第11章设备清单 (124)

第1章某某简介

某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某公司”)于1997年1月在某某注册成立,2007年10月经某某市工商局批准整体改制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从事M2M(Machine to Machine,Man to Machine)、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产品与解决方案研究、开发、销售和工程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某某市重点软件企业,某某市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500强。目前某某公司已经完成创业板上市辅导并进入审核期,力争在2015年年内在某某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移动数据通信研究与开发的专业公司,某某是国内M2M 行业的开拓者和领跑者,早在2002年5月某某公司就在国内第一个发布了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M2M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在电力、油田、煤矿、邮政、金融、环保、水利、交通、铁路、热力、路灯监控、税务、安防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品出口至东南亚、欧美等七十多个国家,获得了国际客户高度的评价。历经十五年的发展,某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移动数据通信行业应用(M2M)领域龙头企业,也是国际上知名的移动数据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2011年某某成为法国电信Orange认证供应商、荣获中国安防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物联网产业推进奖等奖项。

2009年8月以来,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迅速,某某公司又率先成功针对水利/气象/信息发布、移动/高清视频监控、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重点行业推出了整体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和成套设备与软件系统。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包括3G/4G LTE智能网络传输设备、移动车载GPS/北斗及视频监控车辆管理系统,3G/4G无线硬盘录像机、无线山洪灾害预警终端、与水利遥感设备、物联网M2M 设备管理云平台等。

目前公司注册资金5000.8万元,总人数576人,从事研发与技术人员266人,超过80%的员工为80后员工,90%以上的员工拥有正规本科及以上学历,95%以上员工毕业于通信类、计算机类专业,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研究开发实践经验。历经十多年发展,某某公司建立了清晰稳定的组织架构体系,制定有科学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CMMI三级认证,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安防系统设计等各项企业资质,引入IPD集成研

发流程和先进的研发人力资源体系咨询,建立了国际标准的公司管理体系,在武汉、北京、西安、杭州、济南、广州、沈阳、成都、上海、石家庄等13个省市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和办事机构,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

某某公司非常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某某与中国科学院某某先进学院、南京邮电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博士后联合工作站与环境安全研究实验室,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合作生态环境。某某公司在物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协议、传感中间技术、嵌入式开发、高端软件开发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截止目前某某公司已经申请57件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32件。目前授权专利总数3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8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5件,承担国家、市多项物联网技术专项研究项目取得了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

第2章项目概述

2.1项目背景

国务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提出将“城市建成公共交通全覆盖”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首次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该战略中提到了科学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的发展思路。要求通过科学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调整公共交通车辆与其他社会车辆的路权使用分配关系和加强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管理,通过研制公交专用道的信号优先控制技术和运营调度技术,研究集成公交专用道路段和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监测系统、优先放行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选择、车载设备与信号机的信息交换等技术,有效提高公共交通车辆运营速度和道路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在某某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某某公交客运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当前,公交企业经营管理运营管理与调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实际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起能应用于公交日常运营管理的信息系统,从而提高公交企业的运营调度管理水平,使公交实施调度优化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城市客运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没有统一的行业规划和标准,加之长期形成的企业隶属不同的上级主管部门,条块分割严重,信息化建设思路不清,使用很多城市公交行业信息化应用自成体系,相互独立封闭,各子系统仅仅是简单地通过连接堆叠在一起,没有实现系统集成及数据整合及分享的功能,在软件运行和操作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无法忽视的瓶颈,导致其管理手段滞后、分析决策能力薄弱,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和今后城市客运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

2.2项目智能化需求

1.提升企业形象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百姓的出行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也更加关注城市基础设施的提供,因此公交企业必须内外兼修,对

外在运营管理上,改变目前公交粗放的人工调度方式,利用GPS定位系统、智能报站、智能调度系统等提升运营效率,解决等车难、换乘难的问题;对内在企业管理中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安全规范、服务行为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及管理,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和一线员工的服务意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突破传统管理上曾经存在或一直无法解决的盲点、难点问题,最终提升企业自身管理形象及品牌形象,得到市民及政府部门的认可与肯定。

2.优化资源配置、控本降耗。

全国各大城市的公交行业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资金问题,公交企业关系民生,是属于社会公益型事业,为全面贯彻公交优先理念,打造城市形象,切实满足“行有所乘”的出行需求,企业需要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更新或增加公交车数量以及进行相应的劳动力配置。虽然,近年来政府抚持力度不断加强,以及不同程度地提供了相应的补贴及优惠政策,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辅助进行相关专业化决策和分析,改变传统运营调度模式,科学依据城市交通路网规划、各条线路配置需求及不同时间段面的客流分析等数据信息,合理规划各条线路运营调度模式,调配企业内部的运力及人力资源配备,最终确保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布置,劳动力储备、资源配置的最大和最合理,最大程度节约企业资金投入,最终回到一种良性循环发展的经营状态中,为企业资金解困,为政府减负。

3.强化数据分析功能,为决策提供依据。

(1)公交行业每日运营及内部管理过程中会形成很多基础数据信息,如营运数据信息(如车辆信息、人员信息、站点信息、里程、收入、工作车时、车次及车次执行率、加油情况、安全信息、服务信息等)、车辆维修信息(报修时间、故障类型、实修情况、材料费使用、修理工派工情况、保养类型、发动机管理信息、轮胎信息、总成修理数据)等基础信息数据。

(2)企业需要将这些数据有效的收集、分类、整理、汇总,最终形成相应的明细及汇总性分析结果(如营运生产报表、收入及成本分析报表、车辆维修明细及材料费使用情况报表、单车材料费成本报表、车辆重返修率报表、车辆保养情况统计表、修理工时报表等)。通过各专业管理部门对信息进行归集、分析所产生的各类分析报表,才能透视企业内部管理动态,不断改进并完善管理,最终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水平。

(3)由于公交行业普遍还处于人工化的管理模式,而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大量基础数据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力去进行分类和计算,因而存在工作效率低下、数据分析准确性不高等状况。甚至存在一些基础信息数据因人工耗时太长或数据过于零散而无法收集和提取,导致信息缺失、不准确,直接影响到最终形成的报表的参考价值。

(4)基于某某目前的现状,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立体的智能化体系,并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系统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通过集成全面解决了传统系统集成带来的杂乱、繁琐和难以管理的问题,最终获得真正资源共享,解决多项数据重复,通过统一接入、统一管理、统一提供功能性优化升级服务,并在保持各子系统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实现多系统集中管理,协同工作的集成目标。

2.3功能目标

通过建设数据中心和企业生产管理体系、出行服务体系和政府指挥决策体系,为企业提供计划排班管理、多种调度模式的生产调度系统,为市民提供信息出行服务,为政府提供“数据说话”方式的政府行业监管及决策支持系统,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高效率的信息化闭环管理业务模式,主要体现如下:

1、实现公交基础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与处理;

2、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有序;

3、实现市民出行方便、快捷,常态化、动态化、智能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4、实现政府对公交行业的管理有度、指挥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得力;

项目建设共分3个阶段:

1、建立数据中心,为GPS子系统、4G视频监控子系统及IC卡等子系统

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来源,同时通过数据接口将这些子系统的数据传入

数据中心。

2、建设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包括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公交ERP)及企

业智能排班调度系统。先建立两条示范线,待系统稳定运行后再逐步推

广至其余各条线路。

3、完成公众出行服务体系的建设,并进行公交行业监管、应急指挥调

度、客流分析分析及公交线网优化等政府指挥决策体系的建设。

2.4基于中国移动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2.4.1TD-LTE的基本概念

1、TD-LTE的概念

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即长期演进。TD-LTE是中国主导的并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标准,俗称4G。TD-LTE的技术优势体现在速率、时延和频谱利用率等多个领域,使得运营商能够在有限的频谱带宽资源上具备更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而这也正是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孜孜以求的目标所在。

2、什么是4G?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其网络速度可达3G网络速度的十几倍到几十倍。4G是高带宽、高质量的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标准之一,具有高速度、低时延、国际化的特点,4G的网络技术标准有TDD-LTE和FDD-LTE两种。

3、4G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G最大优势是速度快!上网峰值下行速度将达到每秒80兆。以下载电影为例,一部700M的高清电影,用4G网络下载,最快1分多钟就可以完成。

4、什么是TD-LTE?

LTE是基于OFDMA技术、由3GPP组织制定的全球通用标准,包括FDD和TDD 两种模式用于成对频谱和非成对频谱。其中LTE-TDD,国内亦称TD-LTE,即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由3GPP组织涵盖的全球各大企业及运营商共同制定,是我国主导的国际主流4G标准。

5、TD-LTE与FDD-LTE的区别?

TDD与FDD属于LTE的两大分支,其中FDD发展较早较成熟、而TDD为中国所主导。其实这两种技术的本质是一样的,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劣。具体说来,FDD LTE更适合广度覆盖、而TDD适合室内覆盖、室外扩容。

6、12.4.5TDD—LTE与FDD-LTE制式的比较

TDD-LTE和FDD-LTE90%技术是相同的,具备了同步发展条件;主要差别是无线空口物理层。其中TDD-LTE:时分双工 (TDD),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相同,不需对称带宽,频谱利用率高。

FDD-LTE:频分双工 (FDD),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分离,对称带宽频频谱利用率稍低。

TDD-LTE相对于FDD-LTE,具有上下行同一频率,频率易获取,上下行比例按需设置,满足数据业务不对称特点,效率更高等优势。

2.4.24G(TD-LTE)的技术特征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版本的HSDPA);上行链路2.5(bit/s)/Hz,是R6版本HSU-PA的2--3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 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ms,C-plan<100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2.4.3基于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随着4G网络和业务的不断成熟,无线监控技术已经逐步从早期的基于控制命令和传输图片的小数据量的应用,向可以基于实时的海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应用发展。为了适应城市公交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治安的改善,因此建立一套统一、高效、通畅、覆盖范围广、能够对其进行实时监控、调度、统一管理的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无线网络的传输,中国移动基于4G(TD-LTE)系统设计具有以下优势:

1、无缝覆盖

移动已实现4G网络乡乡通, 4G基站无缝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4G网络及业务快人一步,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

2、高速互联

TD-LTE传输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实测速率为峰值的60%-80%,针对本项目的高清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数据传输,高速互联,毫无压力,传输效率极高。

3、始终领先

4G(TD-LTE)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相关产业链获得国家的支持,政府采购也积极引导利用4G(TD-LTE)技术进行项目建设,潮流不可逆。

目前正是3G快速退出4G极速发展的几年,使用基于4G(TD-LTE)的系统设计将使本项目随着4G的发展而始终领先,相关系统功能扩展升级,不受3G产业链消退的制约,4G产品完美递补,源源不断地为本项目提供更多时代前沿的应用。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3.1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3.1.1B/S架构

所谓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 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实现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

Internet的出现,为不同地域范围内的联系提供了最理想的网络平台,基于Internet的网络应用软件也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每个单位都希望能和异地的分支机构、上下级部门等保持实时的联系,希望自己身处异地仍能了解和处理单位事务。B/S架构从根本上满足了这一需求。

本项目的业务子系统中,除了营运调度程序,其他部分全部采用B/S架构设计。

3.1.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技术

鉴于大量实时数据采集的需要,系统采用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该系统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执行完规定的功能,并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外部的异步事件作出响应。该实时性系统在过程控制、数据采集、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对时间敏感的环境中得到大量应用。

该系统区分与分时系统,其性能远远高于分时系统。

该系统具有可靠性、实时性和可裁减性等诸多的特点。

适用于多任务、抢占调度、任务间通讯与同步和任务与终端之间的通信的环境,能够很好的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3.1.3GPRS通讯技术

根据要求,采用了GPRS通讯技术。

GPRS(Genera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将逐步应用于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GPRS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过渡技术,

是由英国BT Cellnet公司早在1993年提出的,是GSM Phase2+ (1997年)规范实现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基于GSM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面向用户提供移动分组的IP或者X.25连接。

GPRS是一种新的GSM数据业务,在移动用户和数据网络之间提供一种连接,给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IP和X.25服务。GPRS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每个用户可同时占用多个无线信道,同一无线信道又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GPRS技术160Kbps的极速传送几乎能让无线上网达到公网ISDN的效果,实现“随身”携带“互联网”。使用GPRS,数据实现分组发送和接收,用户永远在线且按流量、时间计费,大幅度降低了服务成本。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及国内相关系统的建设分析,GPRS实现数据通讯能够适应本系统的需求。

3.1.44G通讯技术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其网络速度可达3G网络速度的十几倍到几十倍。4G是高带宽、高质量的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标准之一,具有高速度、低时延、国际化的特点。上网峰值下行速度将达到每秒80兆。以下载电影为例,一部700M的高清电影,用4G网络下载,最快1分多钟就可以完成。

TD-LTE传输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实测速率为峰值的60%-80%,针对本项目的高清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数据传输,高速互联,毫无压力,传输效率极高。

3.1.5J2EE

J2EE是一套全然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包含许多组件,主要可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提高可移植性、安全与再用价值。

J2EE平台支持简化的、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型,由于J2EE基于Java编程语言和J2SE平台,它提供了编写一次,随处运行的可移植性,遵循J2EE标准的所有服务器都支持该模型。

J2EE的应用程序不依赖任何特定操作系统、中间件或硬件,因此,设计合理的基于J2EE的程序只需开发一次就可以部署到各种平台。基于组件的设计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维护。由于组件可以被独立地更新和替代,通过更新应用程序中特定的组件,新的功能可以被很容易地增加。

基于J2EE平台的应用程序可被部署到各种操作系统上,例如,可被部署到

高端UNIX或其他的大型机系统上。J2EE领域的供应商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负载平衡策略,能消除系统中的瓶颈,允许多台服务器集成部署,实现可高度伸缩的系统,满足未来应用的需要。

3.1.6智能移动终端技术

移动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随着网络和技术朝着越来越宽带化的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另一方面,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

3.1.7Android技术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由于Android的开源特性,得到了众多的厂商的支持,大部分手机厂商都支持Android系统,Android的界面非常丰富,可选择性很强。Android是除了iOS之外最受好评的系统,而且Android对于系统的要求并不苛刻,所以很多机型可以流畅运行。

3.1.8IOS技术

苹果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iOS与苹果的Mac OS X 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因此同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iOS 具有简单易用的界面、令人惊叹的功能,以及超强的稳定性,已经成为iPhone、iPad 和iPod touch 的强大基础。

3.2系统设计原则

(1)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本系统是对公交企业营运车辆统一监控和管理的应用系统,应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数据通讯和功能

实现,并制定一套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2)网络安全、信息保密、稳定可靠、高效运行:把网络安全、信息保密放在首位,确保网络和系统具有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和信息

的安全保密性。

(3)整体性、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从应用的整体出发,选择先进并且成熟的技术,确保系统的实用性,并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充

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3.3设计遵循的细则

3.3.1准确、完整、实时地采集数据,是重中之重

数据是一个信息系统的灵魂,如果仅仅是使用了大量的设备以及各种软件系统,如果数据不能准确、完整、实时地采集,会直接影响系统使用效果,因此准确、完整、实时地采集数据尤为重要。

3.3.2安全、可靠、稳定的原则,是系统设计的第一准则

建设公交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如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好,经常出现宕机等现象,对正常管理工作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信息系统中运转的是整个企业的业务,系统内存储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与业务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十分宝贵的,安全性设计原则十分重要。

通过多级安全机制,利用管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各种手段,保证网络办公的安全,通过严格的授权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确保没有权限的操作人员不能看到有关的数据。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很好的容错性,不会因错误资料等原因而导致系统崩溃。

3.3.3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是系统顺利实施的关键准则

为满足公交运营管理使用需求,需要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公交车载机数据采集与公交业务流程融合,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将公交车载机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自动化程度提高,避免人员误操作或作弊,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可靠性。

设置了站场机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并为司乘人员提供信息查询、考勤签点,提高了司乘人员的使用积极性,促进系统更加有效的运转,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提供简洁、友好的业务软件界面,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为满足行业监管、公交管理等不同组织、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的管理需要,

系统提供多组织的业务框架,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3.3.4针对公交业务特点进行设计的原则

满足公交调度集中指挥、调度指令顺畅传输的要求,保障公交调度的顺利执行。

满足公交站场发车信息展示的需要,为驾驶员的发车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满足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方便查看调度信息的要求,提供了大屏幕、公交业务专用按键的LCD显示操作屏。

提供支持集群、单边调度的业务软件系统,满足公交调度的需要。

提供支持基于B/S公交信息查询,通过权限和访问口令管理,方便公交各层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查询。

提供了站场机查询系统,方便驾乘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行车计划和配车,并可以查询个人的工作记录。

提供了模拟车辆运行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公交车辆的运行状况。

提供了多用户并发通讯方案,满足了不同客户对同一线路数据监控需要。

3.3.5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公交车载机提供RS232/485接口、USB接口、I/O接口,为公交车载机接入相关外设提供支持。

数据通讯协议具有动态扩展的能力,可以在原有系统基础上直接进行升级。

3.3.6充分利用已有投资设计原则,是保护投资的有效补充

充分利用公司内现有计算机和信息资源,使现有资源得以保护和利用,充分的考虑到保护已有的投资。

3.4系统整体功能规划图

(图:系统整体功能规划图)

3.5系统部署与网络拓扑图

(图:系统部署与网络拓扑图)

3.6软件系统框架设计

软件系统平台采用B/S+C/S的混合架构,B/S部分采用J2EE技术,具有非常突出的三大特点:集成性、扩展性、易操作性,同时具有可视化开发功能;C/S 部分采用Android及IOS技术,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接入系统平台,实现智能化移动办公。

智慧交通云计算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云计算解决方案

目录 1智慧交通云方案 (4) 1.1背景 (4) 1.1.1 交通拥堵带来的技术挑战 (4) 1.1.2 智能交通研究现状 (5) 1.1.3 云计算技术及发展现状 (6) 1.2构想 (7) 1.2.1智能交通云构思 (7) 1.2.2智能交通云的用途 (8) 1.2.2.1 交通信息实时发布 (8) 1.2.2.2 智能公交 (8) 1.2.2.3 智能信号控制 (9) 1.2.2.4 应对突急事件 (9) 1.2.2.5 车辆运营调度 (10) 1.2.3智能交通云与智慧 (10) 1.2.4 建设智能交通云的意义 (11) 1.3总体方案 (12) 1.3.1 总体架构 (12) 1.3.1.1 总体设计 (12) 1.3.1.2系统联网拓扑结构 (13) 1.3.1.3 系统层次图 (14) 1.3.2 感知层 (15) 1.3.2.1 RFID (15) 1.3.2.2交通卡口系统 (17) 1.3.2.3 道路监控视频智能识别 (20) 1.3.2.3.4 车辆跟踪模块 (23) 1.3.3 存储层 (26) 1.3.3.1 云存储概述 (27) 1.3.3.2 分布式云存储构架 (27) 1.3.3.3 智能交通云存储建议 (28) 1.3.4 处理层 (31) 1.3.4.1 数据量激增带来的处理挑战 (31) 1.3.4.2 cProc云处理平台架构 (31) 1.3.4.3 cProc云处理平台优势 (33) 1.3.5 认知层 (34) 1.3.5.1实时视频智能识别 (34) 1.3.5.2行为识别 (37) 1.3.5.3语义分析 (38) 1.3.6 应用层 (41) 1.3.6.1 交通规划 (41)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1.智能交通建设目标 交通的本质是将“人、车、路”的内部要素进行相互关联,其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内部要素之间的整合协同,还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系统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基于此,智能交通的整体框架主要划分为物理感知层、软件应用平台及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的应用。其中,物理感知层主要是对交通状况和交通数据的感知采集;软件应用平台是将各感知终端的信息进行整合、转换处理,以支撑分析预警与优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建设;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应用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监控、智能诱导、智能停车等应用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以达到以下4各目标: ?提高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事故; ?打击违章事件; ?出行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整体应用框架图如下图1所示: 球机 ... 高清摄像机 ... 交通信号、诱导屏

2. 智能交通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整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号控制、视频监控、智能卡口、电子警察、信息采集和处理、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等板块。 2.1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并非将各个子系统在数据和空间信息在物理上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数据层面实现真正的融合和统一,并基于这些统一的数据实现城市交通的综合管理职能,真正成为“无缝集成管理、综合信息分析”的应用平台。 通过整合集成各个子系统,集视频监控、事件检测、数据分析、诱导发布、违章记录为一体的先进交通综合控制平台。达到可视化智能管理与控制和管理决策辅助支持,实现常态下的日常综合交通管理和违章执法,以及面向事件的联动控制和应急处置具有系统监控功能、事件检测功能、交通诱导功能、电子警察功能、事故处理功能等。大幅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当一个事故或报警产生上报或者发生时,由监视模块负责向管理员工作站发出警报提示,之后根据事故的级别地点等在地里信息系统上标注出相应的信息,并根据相应规则标注出有效的监控摄像机、信号机、GPS警车、卡口等电子设备为综合指挥提供支持。同时根据相应的预案提出需要通知的相关人员名单,由管理员确认后对相关人员发出通知。之后,指挥决策者可以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情况快速合理的部署解决方案。直至事件处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日志记录,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处理同类事件提供依据。 2.2 信号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管理系统的中枢,其管理和控制手段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或疏通的效果。虽然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有改善交通流秩序与保障安全的优点,但是若不能提供优化的控制,将会产生交通流停顿与拥堵的负面效果,会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号控制通常具有控制系统和网络发布控制指令,业务应用软件根据业务要求和规则提供现场及周边状况,与专业控制系统如“动态信号灯控制系统”联动发布控制指令,或者直接与技术信号设备如“特殊通道信号灯”联动发布控制指令。随着技术信号设备管理使用应用模型得以建议、验证和修正后,才会依据预案或是说方案,根据现场情况是说智能控制。 2.3视频监控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对摄像头实时采集交通路口信息,系统将传回的交通视频信息进行智能化提取和行为分析。根据城市监控区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场景部署相应的采集设备。通常选择高清枪型网络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视,选择高清至高云台摄像机作为至高点远距离大范围监控,或者高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

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商业合作计划书

“智慧旅游”商业合作计划书 2016年10月 目录 第1章市场分析 .................................................................................................. 1.1 市场需求 ............................................................................................... 1.2 市场前景 ............................................................................................... 第2章项目背景 .................................................................................................. 2.1 项目提出的原因 ................................................................................... 2.2 可行性分析 ........................................................................................... 2.3 创新性分析 ........................................................................................... 2.4 项目功能简介 ....................................................................................... 第3章?竞争对手分析 .......................................................................................... 3.1?以电子商务为目标的企业 ................................................................... 3.2?以提供服务为目标的企业 ................................................................... 第4章?自身条件分析 .......................................................................................... 4.1?人员能力分析 ....................................................................................... 4.2?技术实力分析 ....................................................................................... 4.3?费用分析 ............................................................................................... 第5章总体计划 .................................................................................................. 5.1 建设目标 ............................................................................................... 5.2 建设任务 ............................................................................................... 5.3 总体框架 ............................................................................................... 5.4 感知层 ................................................................................................... 5.5 数据交互层 ........................................................................................... 5.6 业务支撑层 ........................................................................................... 第6章功能设计 .................................................................................................. 6.1 信息站综合服务 ................................................................................... 6.2 智能导览 ............................................................................................... 6.3 智能门票 ............................................................................................... 6.4 安全监控中心 ....................................................................................... 6.5 旅游服务中心 ....................................................................................... 6.6 车辆管理中心 ....................................................................................... 6.7 信息发布服务 ....................................................................................... 第7章安全体系设计 .......................................................................................... 7.1 物理安全 ............................................................................................... 7.2 网络安全 ............................................................................................... 7.3 应用安全 ............................................................................................... 第8章项目技术解决的问题 .............................................................................. 8.1 信息整合和规范化建设........................................................................ 8.2 优化的管理手段.................................................................................... 8.3 更好的服务............................................................................................

智能交通完整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第1章概述 1.1 方案背景 1.1.1 物联网产业分析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是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机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领域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它将大量多种类传感器组成自治的网络,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动态协同感知,它将成为继计算机及通讯网络之后推动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据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对传感器网络的行业应用市场调查,其国内行业市场在数千亿的规模,潜在市场巨大,更具有极大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并作重要指示:“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将物联网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指示,“我相信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全国各地纷纷行动都在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被认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有望踏上快车道。 1.1.2 智慧交通行业分析 一、智慧交通系统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目前,物联网民用上除RFID等少数领域,鲜有大规模成熟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运营更是行业空白。智能交通系统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本特征是技术手段落后、部署规划匮乏、商业模式缺位。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追求更多的参与和交往性活动,旅游活动将朝着大众化发展,家庭旅游成为当今旅游业总体趋势,旅游景区在节假日时,由于旅游人员流量大、车流量多,景区管理部门正在力求通过改善软硬件设施,不断融入科技产品来提升针对游人的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在公园景区现实的应用需求推动下,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园景区所关注。二、系统架构 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以满足各种应用在网络平台上高效稳定地运行。在公园景区内构建先进的网络系统,可以完成公园管理的各种先进的无线应用,在这个基础上融合视频监控技术、无线语音技术、无线漫游技术和无线安全技术可以实现很多全新的应用。诸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互联网接入系统、景区信息化查询系统、电子票务系统、移动警务系统、应急处理系统、VOIP语音、无线导游、游客定位系统等等。 设计思路: 通过对园区数字化建设,使园区成为一个贴近生活,便于管理,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永续经营的智慧公园。 智慧公园主要建设内容:电子门票、园内消费、游园导览、安全保障、游客定位、资产管理,环境监测等。 通过旅游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支撑技术的应用,构建出智慧景区完善的管理系统,实现旅游产业升级。

1、电子门票:以RFID电子门票平台为基础,整合导览、导游、定位、车流和客流数据采集之间的关系,将采集的所有数据整合一起,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联动。 2、园内消费:游客可以通过RFID电子钱包功能进行充值,在园区进行消费,其中主要存放持卡人的现金充值额等账目信息,与公园一卡通中心数据库保持同步,每笔消费均形成流水,计入总帐。 3、游园导览:通过LED大屏或者触摸屏实时了解园区商家优惠活动,为游客带来购物便利,也为园区经营带来增值服务,同时能通过LED大屏幕或指路牌的触摸屏实现位置感知、在线导航、在线投诉等,使园区管理更加规范法。 4、位置感知:通过RFID人员定位、实时统计园区活动人数,可以避免人员高峰期带来的拥挤,为园区管理制定更好的应急预案,防范于未然;同时通过手机或信息触摸屏查询人员位置,防止小孩的丢失。 5、安保在线:游客如遇紧急事件,可通过公园内的紧急按钮向园区安保人员求助,公园安保人员通过电子地图便可知道具体报警地点,同时通过园区视频监控系统与求助系统联动,为安保人员提供应急方案。 6、资产管理:通过定期对园区设备的巡检,了解园区资产情况,使园区设施能够做到更好的维护,生产统一的维护报表。 7、Wi—Fi热点覆盖:实现整个公园无线覆盖,游客可通过移动终端与外界进行沟通。 8、节能环保:通过环境监测,实时调节室内温湿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通过对整个园区用水用电进行数据采集,生成统计报表,为园区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减少水电的浪费。 创建新的业务模式: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加强旅游景点对于人流车流的动态管理,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完整版)城市交警局智慧交通决策分析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交警局智慧交通决策分析 系统解决方案 国内各城市交警局智慧交通相关基础应用系统和前端电子警察、高清卡口、信号灯控制等系统已大规模建成,并实现城区较高密度的覆盖;在数据资源方面,已实现GPS数据、交通违法数据、道路过车数据、车速、流量等基础数据都的大规模采集。在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提升路网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系统独立运行,未实现数据的共享,未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缺乏针对性智能决策支,无法了解城区路网的运行状况、不能为城区路网的拥堵疏通、交通组织、交通管制、紧急事件处置、路网优化、交通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建设智慧交通交警业务支撑平台,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的共享应用,对于提升各级城市的道路交通综合管理和应用水平,实现对城市主要路段交通运行状况的实时、动态掌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 解决方案介绍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深入分析,实现定性管理与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科学依据,并提高对道路交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警务人员的现代化管理及交通意外事件的预案报警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 1、路网整体运行状况的研判分析 通过对高清视频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采集的车辆号牌信息和出租车的GPS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到不同路段的交通运行状况,并基于GIS地图进行展示,使交通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城市整体路网的运行状况;利用高清视频综合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车辆号牌信息进行OD数据的分析,得到车辆出行的OD矩阵,为路网规划、交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主次干道运行态势的分析 分析研判主次干道的交通运行态势,实现主次干道交通信息的综合显示,对主次干道路段车辆来源及密度进行研判分析,提出交通疏导、交通组织优化的建议;对主次干道交通拥堵状况、交通违法、交通事故进行关联分析,提出缓解交通拥堵、预防交通事故的对策建议。 3、交叉口综合信息管理与研判 通过对平台汇集的海量交通数据进行综合的研判分析,实现交叉口交通信息的综合显示,包括相位信息、视频信息、违法信息、交通流信息、过车信息等;实现交叉口交通量的双向对比分析、车型构成分析、违法类型构成分析、车辆来源构成分析等。 ?具体优势 本方案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采用了十多种先进的仿真和数学模型,实现了交通的决策分析支持,服务于交通规划、城市路网优化、城市交通治堵和提升交通安全,在业内目前没有一个厂商能够提供此类决策分析系统。 具体优势如下: 1、决策分析智慧化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深入分析,实现定性管理与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从宏观路网、干线、路口三个层级进行监测、模拟、分析、决策,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科学依据,并提高对道路交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警务人员的现代化管理及交通意外事件的预案报警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

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1.1 项目名称 (4) 1.2 项目背景 (4) 1.3 总体规划 (5) 1.3.1 建设原则 (5) 1.3.2 建设目标 (6) 1.3.3 建设内容 (7) 1.3.4 建设周期 (9) 2. 现状分析 (11) 3. 需求分析 (11) 3.1 政府需求 (11) 3.2 游客需求 (12) (1)个性化 (13) (2)精准性 (13) (3)互动性 (14) (4)分享性 (14) (5)便捷性 (14) (6)品质化 (14) 3.3 住客需求 (16) 4. 总体架构设计 (16) 4.1 体系架构 (16) 4.2 系统综合规划 (18) 4.2.1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18) 4.2.2 建立统一的基础信息 (19) 4.2.3 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管理 (19) 4.2.4 制定统一的交换接口 (19)

4.2.6 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 (20) 4.2.7 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 (20) 4.2.8 建立统一的系统管理架构 (20) 5. 通讯网络与基础设施 (22) 5.1 移动通信信号及宽带覆盖 (22) 5.2 无线局域网 (22) 5.2.1 设计原则 (22) 5.2.2 无线网络架构设计 (24) 5.2.3 场景化无线设计 (24) 5.2.4 多方位安全设计 (25) 5.3 信息发布大屏系统 (27) 5.3.1 信息发布系统概述 (27) 1、信息传递更加生动高效 (30) 2、播放内容丰富 (31) 3、画面清晰稳定 (31) 4、播放方式灵活 (31) 5、运行更有保障 (31) 5.4 景区多媒体自助查询系统 (32) 5.4.1 软件功能 (32) 5.5 电子围栏 (33) 5.5.1 系统概述 (33) 5.5.2 主要功能 (34) 5.6 广播系统 (36) 5.6.1 系统概述 (36) 5.6.2 功能描述 (36) 5.6.3 系统需求 (37) 5.6.4 系统功能说明 (38) 5.6.5 特色功能 (39)

智慧交通产品总体解决方案-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 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面向城市交通】

目录 1.1.概述 (3) 1.2.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4) 1.2.1.平台概述 (4) 1.2.2.平台特点 (5) 1.2.3.平台结构 (6) 1.2.4.业务流程 (7) 1.2.5.平台组成 (11) 1.2.6.平台接口 (32)

概述 我公司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各技术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分类,根据GA/T445-2010《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1146-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功能和我公司自行拓展的功能,将城市公安交通管理的业务应用划分为五大核心平台,即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交通运维管理平台、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和交通信息资源平台,如下表所示: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核心业务平台及功能

1)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作为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核心应用平台,以总队、支队、大队、路面岗勤为主用户群,以城市交通状况监测、交通日常管控、突发事件处置为核心业务,通过交通信息资源云中心对接交互,为指挥中心、科室、路面等各角色提供各类应用的业务平台。 2)交通地理信息平台 针对交管平台专门打造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以公安网为基础,以警用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及空间数据分析,为核心业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3)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为公安交管用户提供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交通信息采、编、审、发,通过诱导屏、微信、微博等方式对外发布。 4)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作为交通技术服务部门提供运维管理工具,通过设备管理、设施管理、警力资源管理、应用运行监测和系统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交通设备、应用系统和警力资源,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5)交通信息资源平台 交通信息资源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支撑跨单位间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多种类型的数据采集,可靠、快速、安全地数据传输,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换等一系列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从而实现互连互通、数据共享。 1.1.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1.1.1.平台概述 交通运维管理平台作为一套基础支撑平台,通过交通设备管理系统、交通设施管理系统、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营销、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初步建立景区资源管理系统、景区电子自助导览系统、景区监控管理系统、门禁与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五大系统;将景区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协同、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实现管理和营销新的突破,树立先进的管理和科技旅游品牌。 具体思路 “智慧景区”建设的具体思路: 第一,以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听取建设部相关专家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规定、意见和建议融合到“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中。 第二,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在深入了解景区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智慧景区”总体规划。 第三,以景区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智慧景区”最终是景区经营管理服务的。总体规划必须从景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对管理服务、生

态保护、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智慧化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反复讨论,总体规划方案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第四,以国内相关景区/城市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参考。“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需要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景区、城市已有的智慧建设管理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景区的实际,为己所用。 第五,以运营智能化为核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区”。 建设目标 “智慧景区”建设总体原则: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期实施、小步快走”的总体原则,“智慧景区”建设在遵循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建设。 “智慧景区”建设目标:制定总体建设规划、完成景区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以三维全景展示系统为中心的展示平台建设、改造传输网络,实现智慧景区管理流程的初步改造,并为智慧景区的运行维护培养一批具备基本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使“智慧景区”建设初见成效。 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期实施、小步快走:智慧景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创新优化的过程,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建设。总体规划为智慧景区建设进行阶段划分,并规划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那些基础性的、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以及对景区经营管理有重要作用的项目要优先建设。目的在于使智慧景区的建设迅

智慧旅游建设实施方案{项目}

智慧旅游建设方案 智慧旅游系统是紧紧围绕“三区三城”的建设而提出的应用系统系统建设,借助于数据挖掘、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实现苏州市旅游业智能化、快速发展,着重立足于“以游客为中心”的多部门协作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应用系统。通过对苏州市旅游业的总体分析,对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我们将着重从以下体系的建设实现智慧旅游系统的总体应用。 一、综合信息采集体系 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首先是以游客为中心的应用系统的建设,所有的应用服务首先都是以游客信息的获取为基础,而后才能借助相应的信息手段,实现对游客的一对一沟通。因此,我们系统的建设重点将以游客会员制为基础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于如何保证让游客方便快捷的成为系统会员,并且能满足对所有游客的服务需求。我们将重点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游客知晓我们的系统,提供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方便用户注册成为我们系统的会员,享受我们的服务。 通过对游客人群的综合划分,一般游客类型主要分为两类,即团队游客和自由散客。对于团队游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强制旅行社录入游客信息,在录入游客信息的时候默认为其开通会员信息,并将开通信息以短信或彩信的形式推送给用户,让用户知晓该信息,或者直接通过旅行社派发游客卡,让游客可以在苏州便捷的享受“刷卡”服务,通过刷卡及时定位游客的信息,为其提供相

应的服务。而对于自由散客由于其流动性强,旅行的时间和路线也较为不规律,从而让我们很难获取该用户的信息,让其成为系统会员。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游客我们重点通过网站和车站、景点、游客咨询中心建立信息采集系统。互联网上可以让用户直接享受预定服务,并配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用户实行“预约旅游”,一方面便于我们收集用户资料,另一方面为景点分流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在车站或景点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我们可以建立咨询服务点,在游客进行相关咨询的时候由人工进行宣传或代为注册成为系统用户,并向其发放旅行服务卡,使其成为系统会员,从而满足我们对其服务需求。 二、多级应用体系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对于游客的综合服务管理当前已经不再局限在某一集体或职能部门之内。因此,如何对游客进行标准的、统一的服务将是建立本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根据对游客的服务部门分析,我们将其主要划分为以下服务系统: 1、导游应用系统 导游是游客在旅行中陪伴最多的人群,历来有游客的“全职保姆”之说,游客所有的旅行途中应用服务都与其息息相关。另外,一方面导游在向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负责对游客的管理,保证整个团队的统一,维护团队的整体利益。因此,对于导游的管理将至关重要,如何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同时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又以不增加导游的工作量为前提,让导游主动乐意使用。同时,由于导游工作特殊性,其在工作时间往往在车上或旅行途中,没办法随身携带的电

智慧交通产品总体解决方案-交通地理信息平台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 交通地理信息平台 【面向城市交通】

目录 1.1.概述 (3) 1.2.交通地理信息平台 (5) 1.2.1.平台概述 (5) 1.2.2.平台特点 (5) 1.2.3.平台结构 (6) 1.2.4.平台组成 (9) 1.2.5.地图数据设计 (17) 1.2.6.平台接口 (19)

1.1.概述 我公司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各技术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分类,根据GA/T445-2010《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1146-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功能和我公司自行拓展的功能,将城市公安交通管理的业务应用划分为五大核心平台,即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交通运维管理平台、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和交通信息资源平台,如下表所示: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核心业务平台及功能

1)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作为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核心应用平台,以总队、支队、大队、路面岗勤为主用户群,以城市交通状况监测、交通日常管控、突发事件处置为核心业务,通过交通信息资源云中心对接交互,为指挥中心、科室、路面等各角色提供各类应用的业务平台。 2)交通地理信息平台 针对交管平台专门打造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以公安网为基础,以警用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及空间数据分析,为核心业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3)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为公安交管用户提供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交通信息采、编、审、发,通过诱导屏、微信、微博等方式对外发布。 4)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作为交通技术服务部门提供运维管理工具,通过设备管理、设施管理、警力资源管理、应用运行监测和系统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交通设备、应用系统和警力资源,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5)交通信息资源平台 交通信息资源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支撑跨单位间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多种类型的数据采集,可靠、快速、安全地数据传输,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换等一系列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从而实现互连互通、数据共享。

市级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市级智慧旅游建设 实施方案 2018年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建设原则 (1) 三、建设目标 (2) 四、总体架构 (3) (一)智慧旅游的顶层设计。 (3) (二)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 (4) 五、主要内容 (6) (一)主导型项目。 (6) 1. 智慧旅游云计算数据中心。 (6) 2. 旅游指挥调度中心。 (7) 3. 旅游信息查询和服务平台。 (7) 4. 旅游数字互动营销平台。 (8) 5.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8) 6. 旅游信息门户网站。 (9) 7. 旅游智慧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9) 8. 旅游行业监督管理系统。 (10) 9. 移动终端旅游应用平台。 (10) 10. 智慧旅游体验中心。 (10) (二)引导型项目。 (11) 1.智慧景区(度假区)。 (11) (1)电子票务子系统。 (11) (2)景区(度假区)信息发布子系统。 (12) (3)客流趋势与预警子系统。 (13) (4)基于位置与身份识别的服务子系统。 (13) (5)深度旅游引导子系统。 (13) (6)停车场管理子系统。 (13) 2. 智慧旅行社。 (14) (1)旅行社信息门户。 (14)

(2)合同管理系统。 (15) (3)导游管理系统。 (15) (4)车载监控系统。 (15) 3. 智慧饭店(酒店)。 (15) (1)数码客房服务系统。 (16) (2)饭店(酒店)运营管理系统。 (16) 4. 智慧游轮。 (16) (1)游轮客房服务系统。 (16) (2)运营管理系统。 (17) 5. 智慧温泉。 (17) (1)温泉运营管理系统。 (17) (2)电子票务(匙牌)系统。 (18) 6. 智慧乡村旅游。 (18) 7. 智慧旅游服务商。 (18) (三)示范型项目。 (19) 1.示范智慧景区(度假区)。 (19) 2. 示范智慧饭店(酒店)。 (19) 3. 示范智慧旅行社。 (20) 4.示范智慧游轮。 (20) 5.示范智慧温泉。 (20) 6. 示范智慧乡村旅游。 (20) 7. 示范智慧旅游服务商。 (21) 六、实施步骤 (21) (一)主导型项目实施步骤。 (21) (二)引导型项目实施步骤。 (22) (三)示范型项目实施步骤。 (23) 七、保障措施 (23) (一)加强组织领导。 (23) (二)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24)

智慧景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编号:afb201106026 版本:1.0.1 智慧景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建设方案 编写:(签名) 复查:(签名)

批准:(签名)

目录 1项目概述 (1) 1.1监控需求 (1) 1.2监控中心及监控分中心的设置 (2) 1.3建设高分辨率、高帧率实时监控系统 (2) 1.4建设野外高可用、高可靠监控系统 (3) 1.5本案不考虑监控用传输网络的建设内容 (3) 2系统建设难点及对应技术解决方案 (3) 2.1大屏幕显示用摄像机 (3) 2.2大量野外监控前端 (4) 2.3智能视频分析 (4) 2.4大数据量数字视频数据管理 (5) 3设计依据的标准及原则 (5) 3.1 系统设计依据的相关标准 (5) 3.2系统设计原则要求 (6) 4详细方案设计 (9) 4.1系统拓扑结构图 (9) 4.2系统布局结构图 (9) 4.3数字视频监控前端 (10) 4.3.1摄像机 (10) 4.3.2网络型普通球机:一般景点的环境监控 (11)

4.3.3网络型普通枪机:一般景点部位监控 (11) 4.3.4网络型高清球机:重要环境的DLP监控 (13) 4.3.5网络型高清枪机:重要部位的DLP监控 (15) 4.3.6网络型红外枪机:用于24小时全天候监控 (17) 4.4网络传输设计 (19) 4.4.1带宽和吞吐量 (19) 4.4.2网络延迟和时间抖动 (20) 4.4.3网络设计及规划 (21) 4.5监控后台设计 (21) 4.5.1智能分析概述 (22) 4.5.2智能监控产品的功能 (24) 4.5.3智能监控系统 (25) 4.5.4平台软件功能 (26) 5系统点位分布图 (30) 6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计划 (31) 6.1 概述 (31) 6.2 项目工作范围及双方职责 (31) 6.2.1 甲方工作范围及职责 (32) 6.2.2 本公司工作范围及职责 (32) 6.3 工程实施和管理 (33) 6.3.1 工程实施管理原则 (33) 6.3.2 工程实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34)

中国电信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简介

中国电信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简介 城市,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舞台,而交通则构成现代城市这个有机体中流动的血液循环系统。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国内最为突出的城市问题,严重地阻碍着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 中国电信顺应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针对交通行业,聚焦政府关注、社会关切、公众关心的问题和需求,致力于开发和推广“智慧交通”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使信息化成果惠及社会各行业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添翼! 方案整体架构 图 1 中国电信智慧交通整体架构

中国电信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采用云计算设计思想,基于“云-管-端”信息服务模式,包括IaaS、PaaS、SaaS三个层次,辅以行业信息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体现中国电信“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的企业战略定位。 云:依托平台聚合内容与应用,通过部署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构建云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灵活配置,聚合更多的内容和应用。 管:围绕管道提供协同服务-通过光纤宽带和Wi-Fi建设形成一张覆盖天地一体的高速泛在网络,为智能交通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云-端”互动的桥梁,从根本上解决技术演进和流量增长带来的成本问题。 端:作为服务载体覆盖政务、企业和公众三类用户群,通过智能终端接入网络获取处理信息。 ?重点产品概述 政务领域 1.“两客一危”联网联控平台 针对国家新近出台的关于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简称“两客一危”)进行动态监管工作要求,遵照交通部最新发布的平台及终端标准设计开发,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将3G网络技术、车辆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营优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先进技术科学集成,形成集GPS定位、无线视频监控、智能化调度、运营分

活动方案之智慧景区建设方案

智慧景区建设方案 【篇一:智慧景区规划建设方案】 智慧景区系统规划方案 第1章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1.1. 智慧景区 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 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 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 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 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 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二维码识别终端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各类物品和 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 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通过把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信息传感设备植入门票、桥梁、公路、建筑、供水系统、电网等景区的各种物 体中,可以实现对景区更透彻的感知;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能将 景区事物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从而实现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通过利用云计 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 和处理,能够帮助对景区内各类人和物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1.3.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 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 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 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