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后作业练习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后作业练习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后作业练习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八年级数学上册课后作业练习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在△ABC中,其两个内角如下,则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C)

A.∠A=40°,∠B=50°

B.∠A=40°,∠B=60°

C.∠A=20°,∠B=80°

D.∠A=40°,∠B=80°

2.如图,在△ABC中,∠BAC∶∠B∶∠C=3∶1∶1,AD,AE将∠BAC三等分,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6.

【变式拓展】如图,△ABC和△DCB中,∠A=∠D=72°,∠ACB=∠DBC=36°,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D)

A.2

B.3

C.4

D.5

3.在△ABC中,∠A=100°,当∠B=40°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4.如图,AD⊥BC,D为B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ABD≌△ACD;②∠B=∠C;③AD平分∠BAC;

④△ABC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已知AB=AC,D是BC的中点,AB平分∠DAE,AE⊥BE,垂足为E.

(1)求证:AD=AE;

(2)若BE∥AC,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1)∵AB=AC,D是BC的中点,

∴AD⊥BC,∴∠ADB=90°,

∵AE⊥BE,∴∠E=90°=∠ADB,

∵AB平分∠DAE,∴∠1=∠2,

在△ADB和△AEB中,

∴△ADB≌△AEB(AAS),∴AD=AE.

(2)△A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

∵BE∥AC,∴∠EAC=90°,

∵AB=AC,D是BC的中点,

∴∠1=∠3,由(1)知∠1=∠2,

∴∠1=∠2=∠3=30°,∴∠BAC=∠1+∠3=60°,∴△ABC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3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6.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CD是高,∠A=30°,BD=2,则AB的长为(C)

A.4

B.6

C.8

D.10

综合能力提升练

7.如图,在△ABC中,∠C=90°,AC=2.5,∠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的长不可能是

(D)

A.3

B.3.5

C.4.8

D.5.2

8.如图,下列三角形中,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A)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9.已知在△ABC中,∠A=60°,如要判定△ABC是等边三角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现有下面三种说法:

①如果添加条件“AB=AC”,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②如果添加条件“∠B=∠C”,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③如果添加条件“边AB,BC上的高相等”,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A)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10.如图,在△ABC中,∠ACB=90°,∠BAC=40°,在直线AC上找点P,使△ABP是等腰三角形,

则∠APB的度数为20°或40°或70°或100°.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且DE=BC,连接AC交DE 于点F,若∠ACB=∠CDE=30°,则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解:共有两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ACD,△DCF.

理由:∵DE∥AB,∴∠DEC=∠B,

在△DCE和△CAB中,

∴△DCE≌△CAB,

∴CA=CD,∴△ACD是等腰三角形,

∵∠B=90°,∴∠DEC=90°,

∵∠ACB=∠CDE=30°,

∴∠DCE=90°-∠CDE=60°,

∴∠DCF=∠DCE-∠ACE=30°=∠CDE,

∴DF=CF,∴△DCF是等腰三角形.

12.如图,△ABC中,AB=AC,BD,CE为△ABC的高,且BD,CE交于点O.

(1)图中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哪些三角形?

(2)其中△ODE是等腰三角形吗?若是,请说明理由.

(3)若∠A=45°,还有哪些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OE与DC会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解:(1)图中有四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ABC,△BOC,△AED,△OED.

(2)△OED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AB=AC,

∴∠ABC=∠ACB,

∵BD,CE为△ABC的高,

∴∠BEC=∠CDB=90°,

∴∠ECB=∠DBC,

∴BO=CO,

在△EBC与△DCB中,

∴△EBC≌△DCB,∴BD=EC,

∴OD=BD-OB,OE=CE-OC,∴OE=OD,

∴△OED是等腰三角形.

(3)若∠A=45°,△ABD,△ACE,△BEO,△DCO也是等腰三角形,OE=DC.理由如下:

∵∠A=45°,BD,CE为△ABC的高,

∴∠ABD=∠ACE=45°,

∴∠BOE=∠DOC=45°,

∴BE=OE,OD=CD,

∵OE=OD,∴OE=CD.

拓展探究突破练

13.如图,在△ABC中,AB=AC=2,∠B=∠C=5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50°,DE交线段AC于点E.

(1)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2)若DC=2,求证:△ABD≌△DCE.

解:(1)∵∠B=∠C=50°,∠ADE=50°,

∴∠BDA+∠EDC=∠CED+∠EDC=130°,

∴∠BDA=∠CED,

∵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B,C重合),

∴AD≠AE.

当EA=ED时,∠EAD=∠ADE=50°,∴∠BDA=∠CED=50°+50°=100°;

当DA=DE时,∠EAD=∠AED=65°,∴∠BDA=∠CED=65°+50°=115°.

(2)由(1)可得∠BDA=∠CED,

在△ABD和△DCE中,

∴△ABD≌△DCE(AAS).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 2、本节内容是《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 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 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 3、等腰三角形是在《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 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 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 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 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 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 2、“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难点: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 2、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 【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学生活动 预习相关概念及定理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活动 课题引入: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从三角形分类思考“两把三角尺的形状除了 角度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在对学生思考结果的总结基础上,引入新课题。 【教学设想】在小学知识和第八章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得到结论。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精选练习含答案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精选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ACB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 第1题第2题第4题 7.如图,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为原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假如以点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 3.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D.一条中线把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三角形 B.有一个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C.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三角形4.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相交于点O,给出四个条件:①OB=OC;②∠EBO=∠DCO;③∠BEO=∠CDO;④BE=CD.上述四个条件中,选择两个能够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 A. 2种B. 3种C. 4种D. 6种 5.下列能确信△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A.∠A=30°,∠B=60°B.∠A=50°,∠B=80° C. AB=AC=2,BC=4 D. AB=3,BC=7,周长为13 6.下列说法中:(1)顶角相等,同时有一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2)底边相等,且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3)腰长相等,且有一角是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4)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错误的有() A. 1个B.2个C. 3个D.4个 7.已知下列各组数据,能够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A. 1,2,1 B. 2,2,1 C. 1,3,1 D.2,2,5 8.已知:如图,下列三角形中,AB=AC,则通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能够将那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有难度)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设∠ABD 为x,则∠A 为2x 由8x=180° 得∠A=2x=45°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由5x=180° 得∠A=36°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 求∠AFD 的度数 ∠AFD=160°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A B C D F E F E A D B C X x x 2x 2x A B C D E x x 3x 2x 3x 2x 2x A x

设∠A 为x ∠A= 7 180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设∠ADE 为x ∠EDC=∠AED -∠C=15°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 1,DE+BC=1, A B C D E x x 180°-2x 30° x -15° x -15° A

求∠ABC 的度数 延长DE 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 ≌△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 在Rt △DBF 中, BD=21,DF=1 所以∠F =∠1=30° 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在AC 上取一点E,使AE=AB 可证△ABD ≌△ADE 所以∠B=∠AED 由AC=AB+BD,得DE=EC, 所以∠AED=2∠C 故∠B :∠C=2:1 二、证明题: 8. 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 点D 、E 求证:DE=BD+AE 证明△PBD 和△PEA C B A D E P A B C D E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3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能利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正确应用. 难点: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正确文字叙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二、新课 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识别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这一节,我们再学习另一种识别方法. 我们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个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是否重合? 问题2:本实验的条件与结论如何用文字语言加以叙述?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就是等腰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1.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问题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 问题4:你能说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各角的大小吗? 问题5:请你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C=90°,CD是底边上的高,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练习巩固 P99练习l、2、3.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此条件可以做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它. 五、作业 P99习题第5题. - 1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

E D C B A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练习 1.在△ABC 中,AB =AC ,若∠B =56o,则∠C =__________. 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_. 3.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x cm 和(2x -6)cm ,且周长为17cm ,则第 三边的长为________. 4.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D ,BE ⊥AC 于E ,若∠CAD =25°,则∠ABE = ,若BC =6,则CD = . 5.△ABC 中,AB =AC ,∠ABC =36°,D .E 是BC 上的点,∠BAD =∠DAE =∠EAC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个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夹角为20°,则其顶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 7.如图,∠ABC =50°,∠ACB =80°,延长CB 到D ,使BD =AB ,延长BC 到E ,使CE =CA ,连接AD .AE ,则∠DAE =_______. 8.如下图,△MNP 中, ∠P =60°,MN =NP ,MQ ⊥PN ,垂足为Q ,延 长MN 至G ,取NG =NQ ,若△MNP 的周长为12,MQ =a ,则△MGQ 周长是 . 9.△ABC 中,∠C =∠B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E =2cm ,且DE ∥BC ,则AD =______ < 10.如图,∠AOB 是一个钢架且∠AOB =10°,为了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内部添加一些 钢管EF ,FG ,GH ,…,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 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______ 根. 11.如图△ABC 中,AB =AC ,AD 、BE 是△ABC 的高,它们相交于H ,且AE=BE . 求证:AH =2BD . @ 12.△ABC 为非等腰三角形,分别以AB 、AC 为腰向△ABC 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E ,且∠DAB =∠EAC =90°.求证:(1)BE =CD ;(2)BE ⊥CD . 》 13.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 求证:BD CE = 14.如图,AB AC =,30BAD ∠=,且AD AE =.求EDC ∠的度数. — E D C B A P Q M N G

数学教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数学教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这是本节的重点。推论1、2提供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推论3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找边和角的等量关系经常用到此推论。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与判定的区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另外本节的文字叙述题也是难点之一,和上节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由于知识点的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也提高,一定要学生真正理解定理和推论,才能在解题时从条件得到用哪个定理及如何用。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告诉学生现成结论。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具体说明如下:(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学习过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首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什么?找一名学生口述完了,接下来问:此命题是

否为真命?等同学们证明完了,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找一名学生用文字口述定理的内容。这样很自然就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满打满算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由性质定理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几个推论,自然想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我们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结论或者说哪些推论呢?这里先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把一些有价值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推论板书出来。如果学生提到的不完整,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引导。(3)总结,形成知识结构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今后的应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据?(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四.教学用具:直尺,微机五.教

等腰三角形习题精选

知识链接:该图形是有关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很常用的基本图形,上述练习说明在该图中“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这三者中若有两者必有第三,熟练这个结论,对解决含有这个基本图形的较复杂的题目是很有帮助的. 等腰三角形课后提高 一基本图形 1.(1)已知:OD 平分∠AOB ,ED ∥OB .请说明:EO=ED . (2)已知:OD 平分∠AOB ,EO=ED .请说明:ED ∥OB. (3)已知:ED ∥OB ,EO=ED .请说明:OD 平分∠AOB . 2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 改编为: (1)图中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分别写出它们的顶角与底角. (2)你能求出各角的度数吗? 如图,∠A =36°,∠DBC =36°,∠C =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1.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A =40°,∠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D .求:∠ADB 和∠CDB 的度数. 2.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BAD =30°,AD=AE . 求:∠EDC 的度数. 3.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2 1

E D C B A 4.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A.顶角 B.顶角的两倍 C.顶角的一半 D.底角的一半 5.如图,在△ABC中,AB=AC,∠BAD=20o, AD=AE,则∠EDC= . 6.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7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B+BD=AC,猜想∠ABC和∠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8.如图,已知在△AB C中,在AB上取一点D,又在AC延长线上取点E,使CE=BD,连结DE交BC于点G,有DG=GE,试说明:AB=AC. 小贴士:线段和差的问题通常可通过在长边上 截取和短边上补长的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解 决,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截长补短法.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1]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训练 姓名 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变1:如图,AB∥CD,∠A=90°,AB=2,BC=3,CD=1,E 是AD边中点。求证:CE⊥BE。 变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上一点,且AE、BE分别平分∠BAD、∠ABC. (1)求证:AE⊥BE;(2)求证:E是CD的中点;(3)求证:AD+BC=AB. 变3:△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⑴若D为BC的中点,过D作DM⊥DN分别交AB、AC于M、N,求证:(1)DM=DN。 ⑵若DM⊥DN分别和BA、AC延长线交于M、N。问DM和DN有何数量关系。 (1)已知:如图,AB=AC,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EF交BC于点D. 求证:DE=DF. D C A E (2)已知:如图,AB=AC,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EF交BC于点D,且D为EF B C E A D M N D C B A M N D C B A

的中点.求证:BE=CF. D B C F A E 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 1、如图,在△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的一点,PD⊥AB于D,PE⊥AC于E,?CF⊥AB于F,那么PD+PE与CF相等吗? 变1:若P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PD 、PE与CF的关系又怎样,请你作图,证明。 F

F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 A 17 B 22 C 17或22 D 13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求规律 例1.在△ABC 中,AB=AC ,∠1= 12∠ABC ,∠2=12∠ACB ,BD 与CE 相交于点O ,如图,∠BOC 的大小与∠A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若∠1=13∠ABC ,∠2=13 ∠ACB ,则∠BOC 与∠A 大小关系如何? 若∠1=1n ∠ABC ,∠2=1n ∠ACB ,则∠BOC 与∠A 大小关系如何? 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计算与证明 例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 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 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 例3.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 点,连结PA 、PB 、PC ,?以BP 为边作∠PBQ=60°,且BQ=BP ,连结CQ . (1)观察并猜想AP 与CQ 之间的 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 :PB :PC=3:4:5,连结PQ ,试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例1、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周长分为差是3cm 的两部分,则腰长为( ) A 、2cm B 、8cm C 、2cm 或8cm D 、不能确定 例2、已知AD 为△ABC 的高,AB=AC ,△ABC 周长为20cm ,△ADC 的周长为14cm ,求AD 的长。 例3、如图,已知BC=3, ∠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OE ∥AB ,OF ∥AC ,求△OEF 的周长。 例4、如图,已知等边 △ABC 中,D 为AC 上中点,延长BC 到E ,使CE=CD ,连接DE ,试说明 DB=DE 。 A C A D A B F C O E

培优专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9、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分析:欲证M是BE的中点,已知DM⊥BC,所以想到连结BD,证 1∠ABC,而由CE=CD,BD=ED。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DBE= 2 1∠ACB,所以∠1=∠E,从而问题得证。 又可证∠E= 2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第一讲等腰三角形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1.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 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 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 作法:1.作线段BC=a; 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 相交于点A; 3.连接AB,AC. △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 =180°-2∠B,∠B=∠C=180 2A ?-∠.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一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教案

( 课 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后记 其证明》教案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 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观察法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你会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并把你画的等腰三角形栽剪下来。 3、试用折纸的办法回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二、新课讲解: 之前,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 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 ?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行; ?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 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 ?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 ?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公理 5、3、4、6 可容易证明下面的推论: 推论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 证明过程: 已知:∠A=∠D,∠B=∠E,BC=EF 求证:△ABC ≌△DEF 证明:∵∠A=∠D,∠B=∠E (已知) ∵∠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C=180°-(∠A+∠B) ∠F=180°-(∠D+∠E) ∠C=∠F (等量代换) BC=EF (已知) △ABC ≌△DEF (ASA ) 这个推论虽然简单,但也应让学生进行证明,以熟悉的基本要求和步 骤,为下面的推理证明做准备。 这个推论 虽然简单, 但也应让 学生进行 证明,以熟 悉的基本 要求和步 骤,为下面 的推理证 明做准备。 学生充分 讨论问题 1,借助等 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若按边(角)是否相等分类,两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它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边三角形的各边相等,各角都为60°.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全等三角形依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更多的是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的证明、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重视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不囿于全等三角形,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例题求解 【例1】如图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根.(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通过角度的计算,确定添加钢管数的最大值. ` 注角是几何中最活跃的元素,与角相关的知识异常丰富,在三角形中,角又有独特的等量关系,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外角关系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利用这些定理可以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随之增加,因此,在使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与选择. 【例2】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 A.30°D.32° C 36°D.40°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BAC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BAC的方程. \ 【例3】如图,在△ABC中,已知∠A=90°,AB=AC,D为AC上一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问:当点D满足什么条件时,∠ADB=∠CDF,请说明理由.(安徽省竞赛题改编题) 思路点拨本例是探索条件的问题,可先假定结论成立,逐步逆推过去,找到相应的条件,若∠ADB=∠CDF,这一结论如何用因∠ADB与∠CDF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故需构造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巩固练习 (基础)含答案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 ①P是线段AB上的一点,直线l经过点P且l⊥AB,则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②直线l经过线段AB的中点,则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③若AP=PB,且直线l垂直于线段AB,则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④经过线段AB的中点P且垂直于AB的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 B.2个C.3个 D.4个 2.(2016秋?桐乡市期中)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a=3,b=3,c=4 B.a:b:c=2:3:4 C.∠B=50°,∠C=80°D.∠A:∠B:∠C=1:1:2 3.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②线段上任一点到垂直平分线两端距离 相等;③经过线段中点的直线只有一条;④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过P作直线MN,则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⑤过线段上任一点可以作这条线段的中垂线.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 于E,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DB+CE; ③AD+DE+AE=AB+AC;④BF=CF. A.1个B.2个C.3个D.4个 ?沿过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F处,若5. 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 ∠度数是() ∠=?,则BDF 50 B A.60° B.70° C.80° D.不确定 6.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 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求证:BD=2CE.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这是本节的重点.推论1、2提供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推论3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找边和角的等量关系经常用到此推论.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与判定的区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另外本节的文字叙述题也是难点之一,和上节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由于知识点的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也提高,一定要学生真正理解定理和推论,才能在解题时从条件得到用哪个定理及如何用.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告诉学生现成结论。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讨

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具体说明如下: 页 1 第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过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首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什么?找一名学生口述完了,接下来问:此命题是否为真命?等同学们证明完了,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找一名学生用文字口述定理的内容。这样很自然就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满打满算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 由性质定理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几个推论,自然想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我们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结论或者说哪些推论呢?这里先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把一些有价值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推论板书出来。如果学生提到的不完整,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引导。(3)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今后的应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据?(2)怎样判定一个

培优专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9、等腰三角形 【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

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求证:M 是BE 的中点。 A D 1 B M C E 分析:欲证M 是BE 的中点,已知DM ⊥BC ,所以想到连结BD ,证BD =ED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DBE =21∠ABC ,而由CE =CD ,又可证∠E =2 1 ∠ACB ,所以∠1=∠E ,从而问题得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C 的中点 所以∠1= 2 1 ∠ABC 又因为CE =CD ,所以∠CDE =∠E 所以∠ACB =2∠E 即∠1=∠E 所以BD =BE ,又DM ⊥BC ,垂足为M 所以M 是BE 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 例2. 如图,已知:ABC ?中,AC AB =,D 是BC 上一点,且CA DC DB AD ==,,求BAC ∠的度数。 A B C D

2017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练习题

321E D C B A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 【学习目标】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 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和作图. 3. 探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的证明需分类讨论,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基础部分】 (学习程序:课前预习数学书,独立完成学习,并完成基础部分和要点部分,课内先组内对学,群学,互帮互助,然后根据疑问情况进行组间展示。)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边腰三角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8,则周长为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6、证明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即你用什么方法证出两边相等,你有几种添辅助线的方法,注意格式) 题结:我们得到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简单地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ABC 中,∠A=36°,∠C=72°,△ABC 是不是等腰三角形?说说理由。 【要点部分】 (学习程序: 课内组内讨论,对学补充,互帮互助,说说三角形全等已知什么,还缺什么?组内交流,班上展示,及时辅导有错误的同学。)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给出证明)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给出证明) 3、如图,BD 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AC 上的高线,DE ∥BC ,交AB 于点E. 判断△BDE 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并证明你的判断. 新授课

等腰三角形题型总结#(精选.)

B C A D 等腰三角形典型题练 方程思想 1. 如图,在△ABC 中,D 在BC 上, 若AD=BD ,AB=AC=CD , 则∠ABC 的度数为 . 2.如图,△ABC 中,∠A=36°,AB=AC ,BC=BD=BE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 3.如图,在ΔABC 中,∠ABC =120°,点D 、E 分别在AC 和AB 上,且AE =ED =DB =BC ,则∠A 的度数为______°. 4.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过程如下: 设∠BAC =θ(0°<θ<90°).现把小棒依次摆放在两射线之间,并使小棒两端分别落在射线AB ,AC 上. 活动一: 如图甲所示,从点A 1开始,依次向右摆放小棒,使小棒与小棒在端点处互相垂直,A 1A 2 为第1根小棒. 数学思考: (1)小棒能无限摆下去吗?答: .(填“能”或“不能”) (2)设AA 1=A 1A 2=A 2A 3=1. ①θ=_________度; ②若记小棒A 2n -1A 2n 的长度为a n (n 为正整数,如A 1A 2=a 1,A 3A 4=a 2,…) 求出此时a 2,a 3 的值,并直接写出a n (用含n 的式子表示). 活动二: 如图乙所示,从点A 1开始,用等长的小棒依次向右摆放,其中A 1A 2为第1根小棒,且A 1A 2=AA 1. 数学思考: (3)若已经摆放了3根小棒,θ1 =_________,θ2=________, θ3=________;(用含θ的式子表示) (4)若只能..摆放4根小棒,求θ的范围. A 1 A 2 A B C 图乙 A 3 A 4 1 θ 2θ 3θ θ A 1 A 2 A B C A 3 A 4 A 5 A 6 a 1 a 2 a 3 图甲 θ E D C B A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

1.主要知识点: 1.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2.主要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3.判定: (1)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3)中线和高合一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4)角平分线和高合一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底边上的中垂线是同一条线,可以判定是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1定义: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 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 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4.2性质: ⑴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 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 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4.3判定:  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4反证法: 4.4.1定义: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4.4.2一般步骤: 应用反证法证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结论→推导出矛盾→结论成立。 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 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 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5.直角三角形中,30度锐角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典例分析 例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和6cm,求此三角形的周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